七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2024-07-12

七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共10篇)

1.七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篇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片。

学具:三角尺、量角器、每组若干个形状大小

不同的三角形纸片。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的是“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画一画,选择不同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因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我以引入、猜测、证实、深化、应用和小结六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引入

先出示课件,复习什么是平角,平角有多少度。

呈现情境:出示多个已学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内角”。(把图形中相邻两边的夹角称为内角)长方形有几个内角?(四个)它的内角有什么特点?(都是直角)这四个内角的和是多少?(360°)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呢?从而引入课题。(板书:三角形内角和)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

(二)猜测

提出问题:长方形内角和是360°,那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呢?

教师把长方形纸的一个角内折,再剪下来,问:这是什么图形?(直角三角形)

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º,那么你们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验证

(1)量:请学生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接着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后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这一特点,启发学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请学生同桌合作,从学具中选出一个三角形,撕下来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把这三个内角拼组成一个平角,一个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画:根据长方形的内角和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每个直角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从长方形的内角和联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那么三角形中的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等于180º呢?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彩纸上任意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并剪下来,自由选择“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证实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与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长方形四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联系起来,并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深化

质疑: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吗?

观察:(指着黑板上两个大小不同但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原因,三角形变大了,但角的大小没有变。)

结论:角的两条边长了,但角的大小不变。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角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观察利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旧知识来理解说明。

(五)应用

1、任意一个三角形对折一下变成的三角形的和是多少度?

2、(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这个大的三 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若干个小三角形,这些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3、已知∠

1、∠

2、∠3是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1)∠1=45º ∠2=65º ∠3=(),这是()三角形;(2)∠1=20º ∠3=50º ∠2=(),这是()三角形;(3)∠2=15º ∠3=75º ∠1=(),这是()三角形。教师讲评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方法及依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讲解(2)、(3)题时,问: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直角吗?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钝角吗?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说明吗?

(六)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篇二

(一)-----三 角 形 内 角 和

说 课 稿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和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有关性质中的三个内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探索发现三边性质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基于教材的内容安排和呈现结构特点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通过学生画、量、撕拼、折拼、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动手操作能力及阅读插图找信息的能力。

3.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教学难点:

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三角尺、量角器、三角形纸片、双面胶、课件 教学流程: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呈现的各个情境主题图为线索,我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改编创设书上27页“大小三角形争论”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活动一,量一量,通过测量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180度;

2.活动二,撕一撕,拼一拼。学生会发现撕下的三个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也进一步证明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3.活动三,折一折。折叠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面得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学生通过上面三个活动的操作,得出了一个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巩固与应用

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回到课始判断大小三角形谁说得对.设计一般三角形已知两个角度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解决,在这里我也注重对学生阅读插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看书先说说图上告诉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然后再想办法计算。

四、总结与拓展

假如你是一个三角形,你该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

富兵

2014年3月4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探 索 与 发 现

(一)----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官 庄 学 区 中 心 小 学

富 兵

3.七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篇三

1、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让学生知道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要把一个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进行计算,这样既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2、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渗透转化的学习思想策略。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图形,根据图形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设计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在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算一算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老师说的很少,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更好地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共同之处,同时说说这些图片的表面都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这里让学生说出物品表面的图形组成,为建立组合图形的概念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其次,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这时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身边的组合图形,感受组合图形就在身边,体会组合图形的美。最后让学生拆开老师给大家的礼物盒,看看里面是什么礼物,就会使学生立刻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举手发言回答,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谁说的对,老师就把礼物送给谁,这样做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本节课后面环节提供积极活跃的气氛,也可以复习这些图形名称及相应的面积公式,为确保正确的计算组合图的面积打下基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这些图形,设计拼搭组合图形,当学生创作完成,我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向小伙伴介绍自己拼的图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从而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引出组合图形的概念。

这一环节通过拆礼物,送礼物的游戏,让学生在说一说,拼一拼,看一看的游戏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明确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组合图形有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经历了拆礼物游戏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致非常高,这时我在呈现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最近老师家的房子正在装修,正计划粉刷墙面呢,同时多媒体出示墙面的平面图。

(1)首先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个图形的面积我们是否学过呢?又可以把它分解成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呢?学生通过前面的经验,以及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A、是把这个组合图形分解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来计算。

B、是把这个组合图形分解成两个梯形。(对于这两种情况我都及时予以肯定)

(2)接着再问学生,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吗?那你们能不能开动脑筋帮助老师算一算粉刷这面墙老师需要买多少平方米颜料吗?这样的提问形式,学生当然很愿意去动手、动脑帮老师的忙。然后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谁能更快更好的帮老师算出来,而我就在下面巡视,并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3)当学生独立完成后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同时,我在用多媒体清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分割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在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上面几种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简单基本图形,再把分解出来大的简单图形的面积加起来,掌握“分割法”在解决这一生活问题环节中,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和经验的收获。

这一环节,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帮助老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励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割,以及多媒体的直观生动的演示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练习是为了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能用学到的新知进行迁移。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下练习:

(1)为了巩固新知,又突出本课的教学难点,我紧接着装修的问题情景,设计了给地面铺地板这一练习,先让学生自主独立的解决,学生会想到用四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观察第四种方法,让他们自己观察比较出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的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渗透添补法。

(2)接着为了巩固这一难点,我又设计了一个判断题,淘气、笑笑、小明、和小丽,他们也正在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请你看一看,想一想,他们的做法都能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你最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他们这四位同学的转化方法和这个组合图形所给的数据信息,来判断出,有的方法能够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但是有的方法会因为没法得到一些关键数据信息而不能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从而提醒大家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 最后,我鼓励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上课开始时,自己设计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由课内延伸到课后,做到了首尾呼应,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板书设计

4.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材料 篇四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说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5页。教学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

动,留给学生充分自主进行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剪拼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

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等于180◦.难点:通过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度数和等于180◦的真实、正确性。

教学具准备:三角尺 量角器 三角形纸片9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导学法。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在小组内自主探索最后全班讨论交流解决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当然,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外,对于课堂的结构设计也应是科学的,合理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自主探究

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个类型?同学们会根据角辨认三角形吗?(出示实物让学生辨认)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听故事,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师:听完了故事有同学会说对呀,老二为什么就不能也是直角呢?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在本子上画三角形了,你是不是想画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啊?

④师:没有人能画出来,为什么?(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⑤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⑦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猜想一下:究竟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还是一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还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到底我们猜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从学生听故事引入想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画不出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一个悬念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2、出示自学提示:

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操作提示:请小组长拿出学具,分发给小组的同学,请同学们动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中。)3,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动手测量,小组长注意指定记录员和发言人。不会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师生联动

合作探究

1、汇报自探结果:

⑴你量的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请拿着你量的三角形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多名学生发言。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结果,只要学生说的相对合理,有一点误差是正常的,老师都应该给于肯定。⑵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⑶到底我们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我们下面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把你手里的那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看一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是真实的、正确的)

⑷通过刚才的操作和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自探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补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发现每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并通过剪拼来验证结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2、即时练习:

三、总结引导

知识生成 ⑴小结:

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5面的内容,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科学训练

提高能力

5.七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数》。实数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六章实数的第3节第1课时。刚讲完平方根、立方根,下一章将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和实数对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本节课的设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使数从有理数范围扩展到实数范围。实数在中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的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无理数的认识。

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通过无理数引入,经历数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过程,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渗透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3、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讲清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愉悦教学法:学生带着快乐走进课堂,不仅便于教师教学,更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

2、探究式教学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

3、类比教学法:类比有理数学习实数,使学生课上有亲切感,乐于接受新知。

4、直观教学法:通过自制简易教具,多媒体等直观演示,以助重点的掌握。

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我注重学法的指导。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

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学练结合:熟能生巧,新知学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学练结合,使学生达到运用新知解题能力。

下面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程序:

1、创设意境,设疑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上课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一队英姿飒爽的军人。同时播放《一二三四歌》,大约两句后,音乐戛然而止。一位头戴“无限不循环小数”军帽的军人向前一步:“报告排长,我们去哪个军营休息?”排长说:原地待命,马上解决!排长是如何解决的呢?让我们去探个究竟。在学生疑问和好奇中,引出课题第六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实数。

2、对无理数的认识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理数家进来了一帮人。一看,不是咱有理数家的人,进屋后,这帮人便表明来意,说要加入数的家族。有新成员加入有理数家当然喜不胜收。于是引出无理数,那么常见的无理数有哪些呢?学生很容易从来的客人中分出三类:(1)含π的数;(2)开不尽方根的数;(3)有规律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并类比有理数,让学生知道无理数分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紧接着跟踪一道找无理数的例题。然后引导学生回归导言,排长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分配到哪个军营?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无理数军营”。

3、了解实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负数来了,数的家族壮大了,起名有理数。今天无理数来了,数的家族再次壮大了,起什么名好呢?学生们纷纷发言,当学生看到黑板上的课题自然回答出实数,接下来类比有理数,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到实数的两种分类。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知道了类比思想。并跟踪两道例题,以助重点的突破。

4、本节课的第三个重点是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为了更直观的教学,我利用fLAsH课件做了圆在数轴上滚动的课件,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无理数π在数轴上的对应点,接着提问: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π的数有几个?学生们找到正负π;在数轴上表示根号2的教学,我设计了一道探究题:有两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用它们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吗?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用,小组交流,黑板演示,最后成功了。由算术平方根定义知道这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的边长为根号2,引导学生发现大正方形的边长其实就是小正方形的对角线,也就是说,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解线是根号2,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在数轴上画边长为1的正方形,再利用圆规把它的对角线转移到数轴上,于是在数轴上找到了表示根号2的点,接着提问: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根号2的数有几个?学生找到正负根号2。这样教学,学生们不仅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而且还知道了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并配有两道例题。

5、回顾本节课,让学生谈谈收获,接下来我说一下教学媒体资源选择。本节课我选择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媒体资源。如《一二三四》军旅歌。

我知道,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学生得高分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学生们知道了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爱上数学课,喜欢这探究式教学的乐趣,喜欢这师生、生生情感交流、传递、延续……

6.七年级数学垂直说课稿 篇六

一、教材地位,作用特点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在小学学过垂直的概念及画法,但由于是在小学四年级,学生接受几何知识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垂直概念中所蕴含的识别与性质,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对概念本质的探索,而对于画法,学生多数没有掌握这一基本技能,所以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代表任意画两条垂直直线,再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然后共同总结规范画法步骤,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很好培养了学生这一基本技能,本节课还涉及到垂直的一些性质和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这些知识的学习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情况,如画三角形的高,垂直的识别和性质的应用,垂线段、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因此本节课垂直的教学极其重要。另外在教材处理上比其他版教材更注重情境性,生活性、探索性,本节课教学时可关注这些有利因素,完全可以克服学习接受难,几何语音叙述难,抽像几何图形难的特点,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感悟、交流,再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完全可以上出一节轻松活泼,有趣的课来,也能够让学生的三维目标均得以实现。

二、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垂直的概念,并学会符号表示和书写格式,从中体会数学于生活,感受定义概念的合理性、简洁性。

2、探索并掌握画垂线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3、探索并了解垂线的一些性质,感悟实践出真知的哲理性。

[设计意图]:目标的确定融合了三维目标,并没有把它们割裂开来,体现了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直的概念及画法

难点:垂直概念的探索与理解

[设计意图]:理解垂直的概念,掌握画法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关健,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出错均源于这两点学习的不到位,故如此确定重点,而对于概念的理解包含二个方面:性质与识别,学生不易理解,故须加强探索,如此确定难点。

四、学习准备

全班同学按成绩好中差与性格互补分成6—8组,每组6人。

[设计意图]: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利于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也是对学习杜朗口的课堂教学精华的一个体现。

五、过程设计

(一)演示教具,揭示课题

1、问题:小学学过两线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

谁能到黑板上摆一摆

2、学生代表摆教具

3追问:垂直是不是相交?相交是不是垂直?

4总结:垂直是相交的特例

5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垂直。

[设计意图]:本节课垂直的知识点起源是相交线,让学生回顾,摆一摆,加深体会垂直是相交的特例,如此设计,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是对小学知识系统的一次提升。

(二)多个角度,探索概念

1、认一认:欣赏画面,从中指出垂直线。。

2、举一举:举生活中垂直的实例。

3、折一折:用一张长方形纸挤出两条垂直的成本。

4、想一想:上面我们从感性上再次认识了垂直,那么究意怎样给垂直下个定义呢?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感悟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培养他们观察问题本质,勤于思考的数学思维习惯,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本质的思考。

5、议一议:哪种说法最好?

[设计意图]: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追问,并出示探索问题,从而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也为以后垂直的性质与识别的应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在这里学生的探索讨论远比教师的直接给出好得多,通过这个活动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三维目标在此环节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6、说一说:垂直的概念。

7、记一记:默记1分钟。

8、看一看:表示方法与用法。

9、摆一摆:让学生分组用三角板组合摆放并指出垂直的线来。

10、练一练:做2个小题目。

(三)探索画法,总结性质

1、问题:上面你已经学会了判断两线垂直的方法。那么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吗?有几种方法?

2、选3名学生用不同方法在黑板上画。

3、师问: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画垂线,你会画吗?

4、学生代表上黑板画,并说明画法,教师演示,共同总结方法。

5、画一画

6、议一议:经过一点有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复习了垂线的多种画法,又让学生再此探索掌握了用三角板画垂直的方法,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另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知识的基本落实。

(四)动手操作了解性质

1、问题:过路如何走最短的路线?

2、学生边走边说方法

3、学生画出最短路线,并设计方法验证

4、总结

5、结合上述情境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6、演示

7、生活小常识的`应用

[设计意图]:用过马路引出垂直的性质远比跳远实例更具生活性,一般性,情趣性,也利于学生接受,而借助这个情境又引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再借助的辅助演示,突破这一难点 ,而用跳运作为应用,又是对这一概念的巩固,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六、练习

课后练习

七、小结

1、让学生谈收获与体会,并质疑。

2、出示本节课主要知识点,让学生体会。

八、作业

设计说明

1、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关注实效。

让学生学会垂直的画法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但多年来学生学的并不好,甚至到了初三都未学会,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时没有夯实这一基本功,设计时通过让学生先画再展示画法,再借助总结画法,再让学生画,再反馈等活动,确实让学生学会了画法,比小学的技能也有一个质的飞跃。

2、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关注三维。

学生在小学基础上对于垂直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到位,尤其对垂直的性质及识别不理解,也易混淆,这直接导致以后学习会出现以下问题:不知如何证明垂直,不会用性质。因此本节课设置一个探索活动,让学生去议一议哪种说法更好,从而规范格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感悟会更深刻,记忆会更长远,也激发了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3、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关注操作。

本节课中多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

4、加强的精确使用,关注有效。

仅为教学辅助手段,不可滥用,本节课只在情境引入、探索概念本质、规范画法、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使用,可谓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既省时又激趣,而且没有冲淡数学课注重思考的本质特性。

5、注重恰当创设情境

本节课的情境创设融入逐个教学环节中,由于生活性、趣味性、欣赏性强,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因为本节课内容多且偏难,又重要,所以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为2课时。

7.《有理数除法》七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实验版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一章有理数第四节有理数的除法第二课时p36页例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及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对前面所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小结,同时也为后面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2、教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按照有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解决应用题前认真审题,观察题目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列出代数式,并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普适性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利用有理数列式解决实际问题及正确而

合理地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采用了问题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三、说学法指导

本例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题,学生用抢答等多种形式完成最终的解题。

五、说教学程序

(课本36页)例9: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

师生共析:认真审题,观察、分析本题的问题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1、年哪几个月是亏损的?哪几个月是的盈利的?

2、各月亏损与盈利情况又如何?

3、如果盈利记为“”,亏损记为“-”,那么全年亏损多少?盈利多少?

4、你能将亏损情况与盈利情况用算式列出来吗?

5、通过算式你能说出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吗?

【师生行为】:由教师指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指出运算顺序(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则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再由学生自主完成运算。

【教法说明】:此题一方面可以复习加法运算,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准备,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题目的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三)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例9的学习懂得了遇到实际问题应把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动手”的过程用数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准确的解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8.小学数学《四边形》说课稿 篇八

以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四边形》,

根据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本节内容的作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四边形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以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加强了集合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更好地体现了“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空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思想教育。

3、教学重难点:

在以往的知识当中,学生只对各种图形有所认识,而对什么是四边形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

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能力还是很弱,所以说出四边形的分类标准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几何图形是比较抽象的,而学生的生活世界大都与空间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时我会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整节课将采用观察法、操作法、演示法和讨论法,让同学们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的概括,充分遵循了感知——表象——概念——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是全体同学都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主题导入:

首先,我会提出问题,问他们是否喜欢体育运动?喜欢那种运动?这里就对学生进行了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然后问他们从主题图中看到了什么,让同学们从自己熟悉的运动场上找到生活中的感觉,从而自然走进本课。由于同学们在这节课之前就有一些图形的基本知识了,所以让他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从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图形并进行汇报交流。之后我便会引出本课的主题《四边形》。

2、自主探索:

在上课之前我就给同学们发了印有各种图形的纸,这时便让他们分组并给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然后汇报交流,让几名同学代表他们那组将四边形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大概就知道了四边形的特点了。这时便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出四边形的具体特点,请同学发言,引导他们说出什么是四边形,并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分成规则的和不规则的。。这样就达到了自己探索出结果的效果,有利于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联系实际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达到一种从生或中提炼知识再回归生活的效果。

4、课后练习,巩固拓展:同学们在完成了教材第36页1、2题后,我便会引导他们从四边形的特点引申出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多边形的特点,培养他们发善思维的能力。

5、总结结课:

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回顾本课的知识,加深记忆。

9.七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篇九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同步测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4分,)

1.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n的值为()

A.3

B.4

C.5

D.6

2.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

A.45∘

B.60∘

C.72∘

D.90∘

3.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6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A.720∘

B.900∘

C.1080∘

D.1980∘

4.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36∘,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10

B.11

C.12

D.13

5.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则这个多边形是

()

A.六边形

B.七边形

C.八边形

D.九边形

6.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54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7.一个正多边形每个外角都是30∘,则这个多边形边数为()

A.10

B.11

C.12

D.13

8.小明同学在计算某n边形的内角和时,不小心少输入一个内角,得到和为2005∘.则n等于()

A.11

B.12

C.13

D.14

二、填空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1分,)

9.五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度.

10.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差是1260∘,则这个多边形边数是________.

11.若十二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那么它每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2.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则它的一个外角的度数为________度.

13.如果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72∘,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度数是________.14.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均为135∘,则它的边数为________.

1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本题共计

小题,共计75分,)

16.已知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与其内角和的总和为600∘,求此多边形的边数.

17.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27,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及内角和.

18.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多1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

19.一个多边形除去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之和为2 7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及去掉的角的度数.

20.一个多边形中,每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外角等于它的相邻内角的23,求这个多边形的外角.

21.已知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56∘,第二个内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内角比第二个内角小10∘.求第四个内角的大小.

22.如图,⊙A、⊙B、⊙C、⊙D、⊙E相互外离,它们的半径都是1,顺次连接五个圆心得五边形ABCDE,求图中五扇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

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E和DF分别平分四边形的外角∠MBC和∠NDC,BE与DF相交于点G,若∠BAD=α,∠BCD=β.

(1)如图1,若α+β=168∘,求∠MBC+∠NDC的度数.

(2)如图1,若∠BGD=35∘,试猜想α、β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10.多边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适当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总结概括以及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说教法、学法

1、尊重需要、显现主体

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面积公式的复习内容,让学今被动接受。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回忆己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予以汇报、展示成果。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于“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有更深理解,从而进行学法指导。

2.激励创新加强整合

精心设计练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求多边形面积一贯方法的定势,力求实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发展性,使学生能动地构建知识体系。

说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结构

师:试举例我们主要学过哪些多边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我们主要研究了它们的什么?(周长和面积)

师:你在生活中了解到有哪些图形?

生:尖屋顶是三角形,桌面是长方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对学过的多边形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理念:数学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而产生的。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由来,也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展示、完善知识结构

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1、师:这里有许多大家学过的图形卡片,谁能领取一张说说它的面积公式?

生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生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生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学生随意抽取,能说出面积公式即可,出现问题,指名纠正。)

2.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剪拼,看能想到几种方法?

生1: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生2: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底边上一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生3:还可以沿着两个顶点的高剪下,两个三角形,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

生4:其实沿着平行四边形内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排成一个长方形。3、小组合作完成:回顾讨论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师:只通过一个图形来推导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首先选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最基本的是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只在推导三角形和梯形而积公式时用到,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

(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回顾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环节中,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多边形面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三、应用知识结构

l、选择条件分别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图形略)

2、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有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课本P96第2题。

(1)(10—5)×(12—6)÷2+12×5

(2)10×(12—6)÷2+(6+12)×5÷2

(3)(5+10)×(12—6)÷2+6×5

(4)12×10÷2+6×5÷2

(5)(5+10)×12÷2—6×(10—5)÷2

(6)12×10—(6+12)×(10—5)÷2

3、左图是教室的一面墙,如果砌这面墙每平方米用砖185块,一共需要用多少块砖?

课本P97第2题。

4、下图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剪一剪、算一算)

(设计理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通过练习反馈环节测评,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深入性和发展性。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经学习过的基本图形,、达到练习趣味化、综合化。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上得到培养。)

四、小结

上一篇:2020人事经理个人工作总结模板下一篇:小学作文开心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