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共3篇)
1.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篇一
第十八届中国基础教育高层研讨会
学习心得
2016年8月1日在炎炎夏日同镇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随同其他兄弟学校的三十二名教师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以“听名师说精品课”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基础教育高层研讨会。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余映潮主将《我在高效阅读教学上的创新与实践》,还有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徐长青主讲《倡导简约教学大纲发展核心一些素养 走向深度学习》。还有无锡市教科院,马岳年主讲的《如何判别精品课》,以及来、山西、贵州。人大附中三所中小学校的经验介绍,收获颇丰。
本次活动围绕高效课堂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展开:宏观上有学校变革假设与行动、学校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观上有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甚至小到如何让处理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虽然角度和层面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优质教育两天的学习,回顾起来,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徐长青主讲《倡导简约教学大纲发展核心一些素养 走向深度学习》,徐长青徐老师的课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智慧。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报告中,徐老师都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高昂万丈的激情,来感染每一个学生和听课老师,大家在不知不觉中被徐老师带进了一个奇妙而又快乐的大舞台上。
它像一颗闪亮的珍珠,在脑海中熠熠生辉,那么引人注目,那么让人心动。因此在此重点汇报这场报告带给我的收获和感受。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教好书,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懂得多一些,广一些,杂一些,要了解和熟悉所教学科及相关学科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赖。因此要广泛阅读各类的书籍,与智者交谈,将人文思想与先进的理论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充实自己的文化积淀,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甚至是教育思想,使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我认为:
一、要真爱教学
“我就是数学”,要真正爱数学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首先要喜欢自己任教的学科,其次要有较强的基本功,如提高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提高当堂捕捉收集和利用差错资源的能力,要看关于任教学科教学专著以及哲学等多方面书籍,小学教师要做初高中题目,吸收新的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样你才站得高、望得远。
二、要痴迷课堂
课堂的美景在学生眼里,教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成“火热的思考”。学习本来像呼吸一样自然,教学就是带着孩子一起玩。教师要在需要教的地方给学生点拨、引导;不要在不需要教的地方,好为人师。融错的课堂是让学生觉得有安全感的课堂,是孩子思维任意驰骋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育人的课堂。
三、要真正爱学生
老师、家长只重视学生知识,眼睛盯着学生成绩的做法,不能说是真爱学生。父母和老师希望孩子将来有幸福的一生,而不是幸福一时。那么什么是幸福的一生?关键要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爱孩子,首先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包括孩子的意愿和想法),我觉得华应龙的融错教育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徐老师认为,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有融“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融“错”才有学生快乐地成长。徐老师把出错作为一种教和学的资源,作为成功的资源。这是一种理念境界,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徐老师的融错教育传递了一种教学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四、搭建学生展示思维的平台
课堂学习无差错,在课堂上出错是正常的,如果不出错,那这个教学还有必要吗?所以在课堂上,只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就应该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努力创新。现代的课堂教学重视充分的预设与智慧的生成,而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正是对教师观念、知识、能力、智慧、境界的一种考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紧紧抓住学生的“错”这一难得的生成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教育是一种“慢”教育,要让自己的教学“慢”下来,等待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思维。更要尊重自己的学生,敢于面对他们提出的“不同”,追问“不同”背后的解释,既然他们想到了,就说明他们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他们并不仅仅是在模仿。所要关注的并不是这个“不同”的对与错,而是关注这个“不同”的价值所在,价值的大与小。要细细聆听学生“不同”的思维,帮助他们分析正确与否,如果是正确的,又可以多出一种解答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使他们下次不再出错,而且有助他们铭记在心。老师所说“评价在对错之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习徐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让错成为课堂上的精彩,让错因教师的教育智慧而美丽可爱。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也应该从报告中得到这样的启示:用他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错的方式,妥善处理好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让错,因我、因我们这些管理者而美丽可爱。此次学习收获丰富、感受很深:同样的数学知识,可以变成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材料,也可以成为锤炼思维、感悟数学思想的载体,还能升华成培育心智、陶冶心灵的育人资源。面对不同的数学教育形态,“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注素养才能真正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数学教学未来的趋势!
2.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篇二
中美基础教育各有利弊, 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历史、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 如果避开现实盲目效仿或是盲目摒弃, 那样不仅达不到目的, 而且将失去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或失去借鉴美国义务教育先进之处的机会, 也必将失去我们国家的竞争力。
比较中美教育, 可以发现两国在以下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美国的各个州自行负责管理基础教育问题。主要有两类机构负责基础教育管理:一是各级教育董事会, 作为民间社会组织, 各级教育董事会主要负责社会与政府的联系, 其所做决策将交由政府教育部门执行;二是联邦、州、郡、市和学区的教育部门, 如教育局、教育部等, 它们负责教育经费的分配, 但是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管理, 而是从总体上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在基础教育方面, 美国基础教育宏观管理由政府主要负责, 基层和学校负责具体的管理。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基层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又能够减轻美国政府的教育经费的负担, 同时还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与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相比, 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具备以下特点:1.以“县”为主, 除了大政方针以外, 基础教育的管理权限主要由县级政府行使。2.教育行政部门对基层学校的管理过多, 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3.办学体制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这可以保证政府教育决策的贯彻力。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主要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其构成要素的职能是校长全面负责, 党组织保证监督, 教代会民主管理。这种体制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比美国多一层党组织的作用, 而美国没有政党组织参与。我国校长有决策权和执行权, 而美国校长主要有执行权。
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在美国, 课程标准由各州自行制定, 没有统一的教材, 教材也是由各个学校自主选用。小学生一天只上3节课, 课外作业是有时间限制的。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其中, 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 内容广而不深, 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课的科目很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选择, 取得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
我国在课程设置方面, 是由政府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 各省使用统一的教材。其中, 必修课的地位明显, 所占教学的时间多, 而且科目基本是全国统一。从教材的内容来看, 学术化倾向比较明显、知识深奥、重知识轻生活、轻实践, 学生负担非常沉重。我们的目标既“高”又“全”, 却缺少生活中细节化的熏陶。而且选修课的科目极少, 无法满足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要求, 如果学生想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得不花钱参加校外的兴趣班或辅导班, 但是占用了大量学生的周末以及平常的休息时间, 无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行与提高。
学校考试评价方面:美国中小学的考试评价有着自己的理论和特点, 考试很灵活, 很多考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评述, 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比较容易发挥。而且不同的州、郡、学校考试方法、内容、要求也都不同, 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百分制或者等级制。平时和阶段性检查评定学科成绩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平时检查作业, 二是各类项目考试, 三是阶段与期末考试。各州统一编写学科考纲, 统一组织进行。
相比之下, 我国的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与美国不太一样。经过近几年的改革, 目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多数学校会看学生平时测验和教师布置的作业成绩, 但是重点要看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 只有少数的学校会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已经取消, 但是初中升高中, 各个省市做法各异。
除此之外, 中美基础教育在学期分布、学制、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和共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 中美基础教育的不同反映了社会文化内涵的不同, 适合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未必适应中国当前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所以我们应该避免崇洋媚外, 或者固步自封, 应该对中美基础教育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研究, 有利于寻求适合中国发展且兼容并包的办学方式与策略, 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2]陆钧.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J].基础教育参考, 2004 (6) .
[3]上官子木.创造力丧失在基础教育中[J].中小学教育, 2004 (10) .
3.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篇三
在现代和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已不在于教给学生一堆知识,而在于教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极力倡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什么是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简言之是指作为学习数学主体的小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传授数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识设置一些有难度、坡度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诱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达到自主探究的目标。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发给每个学生大小一样的黄豆10粒、表格1张,让学生动手平均分一分,按要求填一填,之后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这些问题: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分的结果不一样?你能不能列式计算?看看课本是如何描述有余数的除法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自学、思索、解答。在实践操作的直接感知下,学生们终于弄明白:把10粒黄豆平均分,如果分两份,每份5粒,结果正好分完;如果分5份,每份2粒,也正好分完;如果分3份,每份3粒,余1粒;如果分4份,每份2粒,余2粒。学生们得出了在整数除法中,并不是永远可以得到整数的商,被除数减去除数乘以商的积所得的差,叫做余数的结论,在动手自学探究中彻底弄懂了有余数的除法。
二、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自由地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数学创造力的过程叫独立探究。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积极鼓励学生敢思、敢究、多思、多究、善思、善究,大胆质疑问难,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教学例题“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甲乙合做几天完成?”后,我告诉学生工程问题中涉及的总量,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与整数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要求学生另辟蹊径,尝试用其它方法解答工程问题。一阵沉默后,学生甲说工作总量不设为整体“1”,而设为一个适当的数也行,如设工作总量为a,则a÷(a/甲独做时间+a/乙独做时间)=甲乙合做时间。例题中设a=20,则20÷(20/20+20/30)=12(天);学生乙说可以把例题中的工作总量设为甲乙独做完成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即设为60,则60÷(60/20+60/30)=12(天),转化成整数应用题;学生丙则说把工作总量设为不等于0的任何一个整数,结果都相同……学生们的解法推陈出新,一个比一个有独创性,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或与同桌互相讨论交流,或是四人小组互相研讨,或是全班集体探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开拓思维,彼此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训练听数学、说数学、交往数学的探究能力,这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我首先发给每张同桌等底等高圆锥、圆柱各1个,红色水若干,让学生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结果每张同桌都惊喜报告发现在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中,把装满圆锥的红色水倒入圆柱中,刚好等于圆柱的1/3,不约而同地推导、总结出了圆锥体积公式。接着,我给四人小组提供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高底都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空心容器,让学生做逆反思维的演示实验,结果学生们都目睹了在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高底都不相等的圆锥、圆柱中,有的倒3次红色水还不满,有的倒2次就满了,原因是缺失“等底等高”与“1/3”这两个关键的条件。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探究数学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培养学生解题探究的能力
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创新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检验知识,巩固知识,“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课程標准》)是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能力的重要一环。为此,老师要设计一些解题策略开放、题目条件开放、所求问题开放、题目答案开放的练习给学生做,以检验学生的解题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出圆锥体积公式后,我设计了两组练习题给学生做,结果学生都做对。
(一)顺向思维对比练习
1.一圆柱底面半径2厘米,高6厘米,这个圆柱体积是多少?
2.一圆锥底面半径2厘米,高6厘米,这个圆锥体积是多少?
(二)逆向思维对比练习
1.一圆柱体积62.8立方厘米,底面积12.56平方厘米,这个圆柱高多少?
2.一圆锥体积62.8立方厘米,底面积12.56平方厘米,这个圆锥高多少?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荐阅读:
浅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09-05
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想10-16
数据看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变化10-07
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08-28
浅谈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改革09-21
浅谈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研究10-10
社会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县政改革的新思路10-28
适合新形势要求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09-11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10-27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