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动员大会

2024-06-25

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动员大会(6篇)

1.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动员大会 篇一

县人保局贯彻落实全县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会战

动员大会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

10月18日下午,在全县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会战动员大会结束后,我局立即召开局党政班子会,就人保系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现就我局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10月26日,全县人保系统投身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战动员大会在我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人保系统全体干职工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分别传达了徐书记和彭县长在全县开展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会战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了县委、县政府《关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资发[2011]17号)、《关于加快有机(绿色)农业发展的决定》(资发[2011]18号)、《关于开展跑项争资攻坚战的决定》(资发[201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资发[2011]20号)、《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鼓士气、顺民心、树新风”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资发[2011]21号)、《关于开展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会战的决定》(资发[2011]22号)、《关于全力打好工业强攻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资发[2011]23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下发了局《关于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鼓士气、顺民心、树新风”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资人劳党字[2011]6号)、《关于开展跑项争资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资人劳字[2011]58号)、《关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资人劳字[2011]59号)、《关于积极投身工业强攻战助推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方案》(资

人劳字[2011]60号)等文件。会上,陈国胜局长作了动员讲话,讲话要求全系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战,身体力行、亮剑拼搏。并提出六条措施:一是全力搞好招工服务;二是强化用工培训(包含旅游业用工培训);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四是着力推进全民创业;五是着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六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会议要求全系统上下立即行动起来,以只争朝夕、亮剑拼搏的精神,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投身大会战、打好大会战,为建设生态、富裕、和谐的幸福资溪作出应有贡献。

资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2.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动员大会 篇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第一次将“海峡西岸”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说明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地位更加突出,充分说明了福建在全国大局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支持更加有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思路的探索、形成和实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福建的实践,伴随着福建改革开放29年的历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继承创新,鲜明的特点是发挥优势、服务大局,显著的效应是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基本的经验是注重运作、实干实效。这些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符合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符合十七大的精神,是福建加快自身发展的战略抉择,是福建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实践途径,也是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福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进一步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祖国 1 统一大业的平台。切实提高认识,培育壮大创业主体,拓展全民创业空间,完善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创业是发展之基、就业之本、屈起之途、和谐之策。开展全民创业,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快富民强市步伐、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市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为此,县(市、区)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创新宁德”“和谐宁德”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全民创业工作抓实抓好。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的方针,以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把宁德建设成为创业之城。

二、培育壮大创业主体

(一)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业。鼓励和支持不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各种形式创业,既包括本土创业,也包括外来 2 投资创业;既包括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也包括加快发展民营企业;既包括兴办大企业,也包括创办中小企业;既包括经营实业,也包括经营非实业;既包括实在资本和有形资产投资,也包括非实在资本和无形资产投资。广泛动员民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自主创业。鼓励各类经营型和管理型人才创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鼓励各级干部转变作风,奋发进取,立足本职,服务创业。

(二)大力扶持初始创业。凡我市以自主创业方式实现就业或再就业的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和农村劳动者等七类人员,从事初始型创业活动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均属创业扶持对象,均可享受《再就业优惠证》中有关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对扶持对象从事初始型创业活动的,给予限额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期限依情况而定。

(三)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在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市属科研机构、高校和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留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离岗期间由原单位继续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三项保险费,同 3 时允许他们一定年限内回原单位竞争上岗,并享有与连续工作的人员同等的福利待遇。对归国留学人员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员,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对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进行鼓励。

(四)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享受外地客商同样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对从事高科技种子、种苗产业或其他新品种生产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从事规模种植、养殖的,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土地规范流转。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村公用事业建设。积极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带动范围广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拓宽全民创业空间

(一)放宽准入门槛。实行非禁即入,凡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均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平等享受优惠政策。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其他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对有前置审批项目的,工商部门可先核发筹建登记的营业执照,在取得前置审批手续后,再办理营业执照的变更。从事个体工商业、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一律不受注册 4 资本限制;开办科技型、环保节能型有限责任公司,降低首期出资额;投资设立其他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允许分期注入。投资人可以用专利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股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二)简化登记手续。注册登记的前置审批,按照“统一受理,抄告相关、限时办理、集中回复”的并联方式,在承诺时间内办理完毕。创业主体可自行选择规范的企业名称、字号,凡依法申办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均可冠市名。允许非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宁德”字样。鼓励并全程帮助各类主体申请冠省名和国家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

(三)扩大经营场地范围。个体工商户经批准的临时商业用房可视为有效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进行工商登记时,租房协议可作为有效的经营场所使用凭证。申办企业时,可提交经相关部门认定的使用权证明进行场所登记。允许经过物理分割的同一法定地址注册多家企业。凡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后,允许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所。

(四)打造创业平台。开展社区创业促就业活动,积极创建允许就业社区,对建成的充分就业社区和以创业促就业先进社区给予表彰奖励。街道、乡(镇)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 5 用地和闲置厂房等,因地制宜实施规划、改造、再利用,搭建创业平台。各区要依据自身资源条件,加强引导,注重各类专业市场和楼宇经济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创业场地和设施。充分整合利用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现有促进创业的各类服务资源,加强下岗职工(工友)创业和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妇女创业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载体。建设科技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业入社区,构建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的科技创业平台。

四、完善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一)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市、县(市)、开发区都要积极推进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服务的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对已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支持其做大做强,使其资本金达到亿元以上;尚未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县、市(区)尽快组建或确定为本区域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并给予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社会投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出资人增加资本金投入。每年由市财政局、经委、科技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政府出资设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补充资本金,以及为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实行补贴。市财政要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逐步增加。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合理确定放大担保倍数。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 6 构免征一定年限的营业税。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诚信系统,建立健全信用奖惩制度,为推动全民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和农村劳动者等所有初始创业扶持对象。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全面推进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加强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各类自主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房产抵押手续时,免予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种管理费、服务费和证照费一律免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一定比例,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享受贴息贷款优惠政策。设立市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用于小额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各县、市(区)要制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标,强化责任约束,探索建立小额担保贷款长效机制。

(三)加强金融支持。银行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加快筹建以民间资本为主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督促各商业银行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小企业贷款工作,对小企业贷款业务加强专项指导和分账考核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和授信额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为全民创 7 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各商业银行要按照要求,简化贷款手续,创新金融产品,疏通结算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农信联社城区社增加贷款的一定比例,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

(四)支持多渠道融资。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扶持引入、设立和发展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为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项目提供贷款贴息。设立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专项资金,对列入后备改制、实现上市的企业,给予分阶段补贴。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面向社会发行债券、实行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按照有关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登记,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对合法经营的典当行的服务费补贴,支持创业者以典当方式获取创业营运资金。

(五)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设立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各区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全民创业以奖代补资金,按各县、市(区)当年新增创业基地面积、创业服务提供量、新增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户数、新增就业人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等指标进行考核拨付,主要用于补助各区政府推动创业基地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典当融资补助等各项全民创业工作支出,以及表彰创业先进个人和企业,各县、市(区)也要从实际出发,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8(六)依法实行减免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为初始型创业和“二次创业”提供宽松的征管环境。对创业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应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研究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一定比例摊销。对专业从事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以及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防治的创业企业,应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对吸收就业多、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低等服务类企业,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给予补贴。研究制订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实物租赁、维修服务、便利连锁经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华老字号经营等服务和出口文化教育产品等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一)加强创业辅导服务。建立全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搭建全民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全民创业提供政策法规、投资信息、创业项目、创业培训等资讯服务。各县、市(区)要利用现有平台,建立全民创业服务指导机构,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财会、法律和劳保等代理服务,开展政策、信息、技术和融资指导等服务。要对全民创业服务 9 指导机构,给予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科技孵化器以及各类创业基地的服务功能,为有意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咨询和创业辅导服务。

(二)实施创业培训工程。建立全民创业培训基地,加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创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加政府对创业培训的投入,对创业扶持对象参加创业技能培训,给予一次性创业技能培训补贴。培训机构对创业培训合格者,要积极提供就业指导、项目开发、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等等“一条龙”服务。

(三)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县、市(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融资辅导、管理咨询等公益性服务。按照“政府扶持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服务企业”的原则,引导社会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投资与资产管理、技术、会计等专业化服务。鼓励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加强行业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六、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一)优化政务环境。推进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市直部门“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工作机制。推进联网审批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行政许可事项信息发布、受理登记、内部流转、结果反馈和监督考核等环节的网络化,凡是具备网上审批条件的事项,都应做到网上办理,10 全部实行“一表受理、一网运作、一次发证”。实行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和行政过错追究责任制,依法保护创业出资人的合法权益。慎用“司法介入”,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收费和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等问题,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完善投诉处理办法,及时处理创业者的兴趣报投诉。建立健全维护企业、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

(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和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表彰优秀的创业者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大力宣传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的典型事例,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全民创业的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以及检查督促和考核工作。各县、市(区)是推进全民创业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开展全民创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制订长远和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具体指导全民创业工作,认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目标 11 责任考核体系,推动全民创业工作在本区域内扎实有效地展开。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效率,主动服务,共同推进全民创业。

(中央党校县<处>级干部培训班 12

3.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动员大会 篇三

迅速贯彻落实县效能建设动员大会精神

5月18日,野岗乡召开全体乡村干部会议,迅速贯彻落实全县效能建设动员大会精神。会上,野岗乡党委书记王风传达了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友先、县纪委书记刘博在全县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上的报告,组织学习了《全县效能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大家深刻领会全县行政效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对当前效能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野岗乡党委、政府还立足实际,围绕受理、办理、处理三个环节,不断增强机关干部的创新力、执行力、保障力,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时刻绷紧全乡党员干部一心为公勤政为民的服务之弦,提高效率效能,推动各项的工作落实。决定着重突出“四抓”:

一抓定期学习。该乡决定首先从乡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入手,继而带动干部作风转变。通过讲方法,积极开展各类责任观为主题的学习、宣传、教育、讨论、撰写心得等活动,让每个党员干部心有触动,从而找准自身定位,找准自身差距,形成全乡干群上下一心,燃烧激情,勤奋工作,扎实干事,共创幸福美好新野岗的良好局面。

二抓服务承诺。乡党委要求乡村干部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

情况,向党委、政府和群众作出具体工作承诺,并根据承诺内容认真落实。对交办的事项以及乡党委、政府要求办理的事项按要求尽快办结回复。群众要求办理的事项,最长时限不能超过三个工作日,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分管领导和群众说明理由。另外,乡机关各职能部门就效能建设中存在突出解决的问题,制定的整改措施,效能建设目标等,通过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并作出承诺,按期公开践诺情况,及时组织民主评议,接受社会监督。

三抓效能考评。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采取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领导平时掌握情况与年终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干部进行效能评价和考核,将效能考核情况记入个人档案,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作为干部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该乡还将采取机关干部发放监督卡进行逆向考评,切实对照分管工作和岗位职责,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坚持经常性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努力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好思路、好办法,在与群众的交流中启迪思维,获取灵感,在调查研究中得真知、筹良策、出绩效,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4.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动员大会 篇四

情况

一、宣传贯彻情况

3月3日上午珲矿公司“增收节支、降成提效”动员大会召开后,公司于当天下午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杨董事长的讲话进行了重温和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

3月5日上午八时召开了副科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根据会议的记录认真的学习了杨董事长的讲话内容。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信念,对落实增收节支、降成提效工作充满信心。

会上,公司经理就如何落实会议精神,结合当前供水公司的实际,做了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公司书记就如何开展增收节支、降成提效活动提出了要求。并确定了落实这次会议的几条原则:要坚持开展增收节支、降成提效工作和安全生产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开展增收节支、降成提效工作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开展增收节支、降成提效工作和杨董事长在集团公司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会议要求:

第一、会后各单位马上组织员工传达这次会议精神,务必做到每一个

岗位、每一名员工知晓领会。

第二、要通过悬挂标语、制作板报等宣传方式和班前会、业务学习活

动等场合对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进行宣传发动。

第三、要按着杨董事长讲话要求,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练内

功降成本,提高增收节支、降成提效工作的水平和意识。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成立增收节支、降成提效工作领导机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

挂帅。同时下设四个小组,即宣传发动学习组,成本指标管控组、安全生产保障组、责任考核奖罚组,办公室设在经营管理科。

2、开展五项检查。一是检查安全生产情况,查班前一小时环境治

理工作、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情况、安全宣誓情况;二是检查物资使用修旧情况,查材料使用去向、水表收旧修理复用情况;三是检查用电情况,查各泵站峰谷平制度执行情况,各单位办公设备离岗断电和待机空耗情况,杜绝长明灯、白昼灯情况;四是检查管理费使用情况,查招待费使用情况,办公用品去向及使用情况,加班工资申请审批及人情工情况.五是检查车辆使用情况,查车辆行驶里程和耗油及修理费情况。

3、实施六项措施。一是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培育以俭立德,以俭修身兴企的理念。认识到节约成本就是增加我们的工资和福利。二是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物资使用保管、车辆维修加油、用电管理等各方面规章制度要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制定和完善。三是控制材料使用、车辆的使用,实行一支笔批料,层层严把使用关。进行单车核算,能用自行车办事的不出小车。四是控制办公费、招待费的使用,从节约一张纸做起,能不发的文件不发,能用电子版的文字材料不打

印。禁止不必要的招待,按照集团公司的规定招待标准招待。五是开展六项活动,即学习成本活动、节约十个一活动、修旧利废活动、旧物回收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成本分析活动。六是继续坚定不移的节电。进一步探索新的节电办法。

供水公司

5.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动员大会 篇五

“作风转变年”活动动员大会情况的汇报

全区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月**日及时召开全体干部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和*书记的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快作风转变,激发工作热情。下一步,区发改局将紧紧围绕区委的决策部署,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为契机,以重点工作为抓手,以转变工作作风为动力,全力以赴打好各项工作攻坚战,努力开创发改工作新局面。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效开展。为切实抓好“作风转变年”活动,我局专门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以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成局“作风转变年”活动实施方案,迅速召开了“作风年”动员会议,开设了“作风转变年”活动专栏,大力宣传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高机关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突出活动主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抓好政策争取,为项目单位搞好服务。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导向,吃透上级政策精神,瞄准国家和 1

省经济发展新战略,筛选、包装、储备一批优势项目,明年第一、二季度不失时机的做好项目的申报,力争使更多的项目获得上级政策的扶持。无论是资金项目、土地指标项目、省重点项目,还是振兴规划项目、发展载体项目、重点园区项目,都将做到最大限度,全力以赴去争取。

(二)抓好项目包靠,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对我局包靠的**项目,在完成一、二期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更加努力的搞好服务,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促使该企业加快三期的投资建设。对所包靠的**项目,重点抓好明年铁路专运线和研发中心建设,我们将及时跟上服务,促进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抓好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以投资促发展。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筛选上报市过亿元的项目**个,其中,续建项目**个,新建项目**个,2012年计划总投资**亿元,对这些项目我们将采取月调度、季分析、常督促的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新能源、新信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政策的研究,把握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走向,研究好国家的经济政策,帮助和指导重点企业在发展上定好位,调整结构、规避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抓好重点项目立项服务。对事关全区发展的重点项目,我们一定做到不耽事、不误事,通过加快项目手续办理,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三是抓好招

商引资,尤其是抓好以企引资,使有能力的企业快速膨胀发展。

6.浅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篇六

浅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摘要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况意义受益行业战略定位劣势加快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3市。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两地关系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发挥“五缘”优势,与台湾在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有新突破,福建在大陆对台交流中一直处于前沿地位。经中央批准,福建在沿海地区先后设立台湾渔船停泊点,率先开通了福州、厦门两港与台湾高雄港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开通了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海上直航,率先设立了海沧、杏林、集美、马尾四个台商投资区与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等。这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的实施,使闽台交流日益广泛,经贸合作紧密,人员往来频繁。福建已经成为两岸交往合作的重要地区。今年以来,海峡两岸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福建省认真贯彻、主动呼应中央对台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依托“五缘”优势,积极拓展“六求”作为,即通过求紧密经贸联系,促闽台两地共同发展;求两岸直接“三通”,促往来更加密切;求旅游双向对接,促先行效应扩大;求农业全面合作,促产业发展双赢;求文化深入交流,促“根”“祖”“脉”认同;求载体平台建设,促合作更富实效。这些措施的提出,进一步突出了福建促进祖国统一的强烈责任、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为我们把握新机遇,在发展两岸关系上作出新贡献指明了方向。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来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的先后建设,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的相继实施,东中西全面开放开发的态势初步形成,全国区域经济格局雏形基本显现,但地处东南沿海的海峡西岸地区在整个布局中位置不够突出。两大三角洲之间的福建、浙南和粤东成为沿海经济链的一个断裂带。而这一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大、势头好,经济上与两大三角洲多有互补之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就是要把福建及周边这些地区的资源和优势整合起来,构筑有利于发展的大平台。这既能够大大推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壮大规模和实力,使沿海地区形成一条完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链条,又可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的格局更加完善,特点更加鲜明,作用更加凸显,竞争力更加强劲,从而必将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呼应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是福建审时度

势、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融入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正确选择。

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受益行业

基建:产业发展,基建先行。加快基础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得部分相关行业与上市公司受益颇多,包括港口、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建筑建材、房地产、物流等行业。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了要加强海西地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福建将完善“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以及“八纵九横”的省级干线公路网和农村路网工程,加快建成沿海快速铁路,实现与周边省市之间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连接。由于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基建工程量较大,有望拉动相关产品的需求。

金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七个方面工作中,其中重点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继续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同时根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有关内容,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有望在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展开,产权交易市场、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都有望获得长足发展。

制造业:为全力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福建今年将争取完成工业投资超过2100亿元人民币;今年起3年内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建立转型升级重点项目贷款贴息风险保证金制度;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产业集群提升专项工作。“金厦大桥”项目工作也正在推进,与金门共同打造金厦生活圈。2009年产业发展投资发展方面将以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加快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港口、基建、装备制造、化工等行业受益明显。同时,福建省属企业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整合重组,能源、投资、交通、外贸、电子信息等5大集团正在积极组建之中。

交通运输:此前海峡两岸“小三通”之后客运量即出现激增,去年年底实现“大三通”当月,厦金(厦门-金门)、两马(马尾-马祖)、泉金(泉州-金门)航线客运量分别同比增长了104.8%、143.96%、80.6%。到201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建成两个亿吨大港,年吞吐量将达3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200万标箱,到2020年将建成三个亿吨大港,年吞吐量将达6亿吨以上。空港方面,将形成福建、厦门国际机场为主,晋江、武夷山、连城等机场为辅的体系,不断扩大民航的综合营运能力。

商业贸易: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在我国两大经济圈的断裂地带,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毗邻相连,承接台湾海峡两岸,与东南亚各国距离适中,距离港澳较近,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有望加速把福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商贸流通服务中心的步伐。

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明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战略定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

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发展目标

——到2012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着力科学发展先行,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科学发展达到新的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闽台经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五、海峡西岸经济区目前的劣势

1.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福建经济发展的最大自然障碍就是多山。绵绵群山造成的结果是道路崎岖,地域封闭,信息不灵。落后的交通一直是阻隔福建与中原联系及福建内部交往的屏障。加上历史上福建长期作为国家的对台前线,因而造成福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配套不健全。近几年,福建许多较为著名的民营企业,纷纷把自己的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商务中心等核心部门从福建迁往上海、北京甚至香港。很多“闽商”也“舍近求远”,纷纷到外地投资。有数据表明,目前在省外投资兴业的福建人数量已达250万人,其中在上海办企业的福建人达30万人,在北京注册的企业有5000多家,年产值逾500亿元。近些年来,福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交通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目前仍然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2.城市化水平不高。长期以来,福建因为多山,人口分布分散,未能形成大的都市群。福建三大中心城市的福州、厦门和泉州的建成区人口之和不到福建人口的10%。而同样是多山的日本,70%以上的人口却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城市圈。与珠三角、长三角龙头的广州、上海这些大都市相比,福建不仅在人口规模上不可同日而语,在城市化上也是小巫见大巫。严格讲,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座城市只能算是“中小城市”。

3.科技与教育水平不发达。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对福建的教育和科技投入较少。福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偏少,以致科研基础薄弱,教育发展水平不高。据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课题组《2003全国及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资料显示,福建“专业技术人员数”、“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居全国第15、20位,“万人科学家工程师数”、“企业科学家工程师比重”分别居全国第14、2l位。又据《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资料显示,1985年至2005年的二十年间,福建的科技竞争力一直在第20位至第28位之间徘徊。这与福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1位、人均GDP居全国第7位的经济实力相比极不相称。

六、如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对台优势,促使海峡经济区早日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最大的区位特点就是对台优势。目前,虽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竞争力无法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相比,但由于海峡两岸的“五缘”优势和经济上很强的互补性,一旦两岸“三通”实现后,海峡西岸与海峡东岸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完全有可能联合起来构建海峡经济区,其GDP将超过长三角、珠三角,成为同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一样重要的经济区,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应主动推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并积极建议中央及国家有关部门把海峡经济区作为全国重点发展区域之一,争取特殊政策,促使海峡经济区早日形成。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空间。基础设施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决

条件。因此,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畅通、安全、高效、舒适”的交通运输体系,拓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空间,彻底突破长期以来制约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承北启南、东出西进”的对外交流能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3、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此,必须紧紧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壮大人才队伍,在加快产业聚集中加快人才聚集,在壮大民营企业过程中为人才提供平等的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机制和人才环境,争取早日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政策配套、机制灵活、环境宽松、人尽其才的人才聚集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和提出,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在政策支持的大好前提下,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熊不刷牙教学设计下一篇:我爱我的小猫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