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识字教学计划

2024-08-24

大班识字教学计划(15篇)

1.大班识字教学计划 篇一

大班识字课教学计划和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月的识字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班张零予、赵心境和李梓睿三位小同学突破50大关,李梓睿也突破40大关,这是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孩子年龄偏小,字学认读能力较差,需及时复习才能巩固所学的生字,在这里值得表扬的是李梓睿同学,他在11月份的识字课上表现非常出色,上课非常认真,识字积极主动,由原来的10个字变成了现在的40多个,实为难能可贵。

二,目的要求

老师根据小朋友闷得实际情况,布置和设计每节课,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三位小同学创造轻松愉悦的识字环境,要求三位小同学对所学的的字会读、会认,能组词,并认识部分偏旁部首,为小同学认字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进度

鉴于张零予小同学领会能力强,老师计划加大力度要求张零予小同学在12月份总结识字量上突破140字,赵心境、李梓睿突破60字大关。

四,近期识字课教学计划

针对张零予、赵心境、李梓睿三位小同学的具体情况,现在制定如下:、老师计划每次课对以往认识得字及时进行复习巩固,以便三位小同学能够彻底掌握。

2、打算用两节课复习巩固以往认识的字。

3、每个月月底进行测验。

4、每周周五对本周所识的字进行复习汇总。

总之,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带领三位小朋友攻克识字的难关,让三位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

识字教学总结

回顾11月份的识字教学,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三位小同学的识字量有了较大的突破。从识字量来说,张零予小同学已突破百字大关,赵心境小同学突破50大关,李梓睿小同学也突破40字大关,总的来说,识字教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赵心境小同学11月份的识字热情较之10月份要低些,识字量虽然较大识字较快,但遗憾的是识字读音有时候发不准,读字拖泥带水。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这也是今后在教学中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回顾过去,吐故纳新,期望在12月份能有所改进。为了更好地总结一个月的识字量,我们已将各位小朋友的识字量公布,这也是我们一个月来的学习成果。

1月份在识字教学中,老师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边讲故事边识字,采用联想(用已经认识的字去认相关的字)识字法。例如:对赵心境认识“统”字和“茶”字时,老师试着用小同学们唱过的饮料的名称“统一冰红茶”来帮助小朋友识字,一个大家都熟悉的饮料名称即可帮助小朋友识字,可谓事半功倍,从效果来看,赵心境小同学对“统”字和“茶”字认得深刻,记得牢。

以上就是老师近一个月来的一些教学心得,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吐故纳新,以助于开展12月份的识字教学,以期待取得更大的成绩。

2.大班识字教学计划 篇二

一、留心生活, 快乐识字

古人蒙学识字的特点是集中识字、文道统一和背诵识记, 20世纪50年代是“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 20世纪80年代是“注音识字”, 本世纪以来是“识写分流”。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 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 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才能把字识好。这样日积月累, 天长日久, 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手, 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做各种图形图案的识字卡片,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 上面标明名称、原产地、特性等, 可汉字与拼音对照, 也可汉字与英文对照, 最后进行装饰, 标明作者, 最后选出最佳图片挂在植物体的相应位置。

二、课内课外, 游戏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趣味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情感态度应自然、热情、大方, 有亲和力、感染力, 对学生要有吸引力, 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氛围中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其次, 教学模式、教案设计、学习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 多采用游戏与活动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最后, 要重视校内外文化氛围的熏陶, 包括校园环境、教室布置及校园周边环境和学生家庭环境, 尽可能为学生识字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 二是课外。课内识字向课外延伸, 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整理归类, 用心识字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 识字、写字当然也如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 得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储存在大脑中。这里要特别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经过这种联系, 字就记得特别牢。如土+也=, 米+立=, 禾+中=, 月+半=, 日+月=, 王+元=, 令+页=, 女+子=, 云+力=;再如, 给“木”字加一笔, 能变成什么字?给“大”字加一笔, 能变成什么字?给“力”字加两笔, 能变成什么字?给“日”字加两笔, 能变成什么字?又+又=, 日+日=, 木+木=, 山+山=, 日+十=, 口+八=, 走+己=, 门+人=。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整理,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不断提高独立识字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换部首, 去部首, 加部首, 数笔画, 编故事, 讲故事, 联系生活实际……) , 这样说一说, 效果也会比较好, 也是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获得识字的主动权和高效率。

总之, 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言语实践、自主探求语文知识培养思维品质与审美能力为目的。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或课题性质, 确定教学计划, 创设学习情境, 选择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活动, 评价学习成果的最优策划。

(一) 培养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 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就是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

即在识字教学中注意间架结构, 使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临摹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3.大班识字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从平时的随堂听课与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把“识字教学”视为课堂甚至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加以落实,狭隘的理解必然导致局限的教学行为,势必导致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识字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等现象。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实质上应包括学生课前(预习)与初读课文时的自主识字,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集中识字教学时的学习,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的再认识,课堂生字书写时的再巩固,课外学生自主识字的拓展等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有这样的认识,将识字教学有机地落实在以上环节之中,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紧,任务重,形式单一,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低段语文老师缺乏应有的识字教学的意识,结果使有的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前,必须先进行识字教学,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这样的错误认识,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集中出现全文的生字开展生字词教学,再进行阅读教学。二是有些教师甚至完全将识字与阅读隔离开来,第一课时集中识字,第二课时集中阅读。人为地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使识字与阅读成了两张皮,从而大大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实在初读课文阶段

在许多的随堂课、公开课中,不管是观课者还是做课者,似乎都将学生初读课文阶段作为一种形式,而未真正达到初读阶段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位老师,在这一环节都会出示类似于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或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这里的想办法其实包括:借助拼音、字典、同桌、老师等。但我们在观课与上课的过程中似乎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甚至于连初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便匆匆走过场。

因此,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舍得花时间,切不可走形式主义,并利用这样的阶段全面加强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建议我们的老师不要向学生布置任何操作性的任务,比如要求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虽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讲,有一部分孩子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让孩子凭着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速度阅读,实际上既是一次自主认字的绝好机会,又是一次复习巩固拼音,借助拼音识字的好时机。如果在初读时班里的学生真正用嘴巴去拼了,动手去查了,扭头去问了,那也意味着孩子具有了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老师不断去强化,去引导,使之成为习惯。当学生再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要求,这样层层递进的做法,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真正将识字教学统一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平时,我们经常提及阅读教学中生字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笔者认为应该因文而异:假如有些课文情节变化比较明显,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整体感知,在梳理课文内容后,根据文本的情节变化出示字词;假如有些课文生字比较分散,不好逐一呈现时,可以以生字词的形式集中呈现,以词带字;假如有些课文的生字恰好集中在一些重点、难点段落和语句中,教师可以结合在引导孩子读通、读正确这些语句、段落时进行;假如有的课文配有情境图,教师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来呈现。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时老师依然应该关注识字,这是将识字教学有效化解提高效率的做法。因为很多单个汉字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产生价值和意义,而且字义的教学更离不开阅读文本的语言环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文本具体的语境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并通过字、词、句、文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寓识字于阅读中,在阅读中达到进一步识字的目的。

同时,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机会越多,就越能增强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在阅读教学中,让孩子充分诵读、品味、咀嚼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实际上就是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从而达到识记汉字音、形、义的目的。

三、重视课堂书写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有许多老师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经常将生字书写作为课外作业完成。而且为追求效果,布置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由于缺乏监督与指导,极易造成学生随便应付习惯的养成,导致写字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课堂上除了做好识字复习巩固外,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额外的负担,追求优质高效的效果。并务必重视、落实好以下环节:

1.保证写字时间

保证课堂孩子书写的时间,是孩子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的保证。在每一节课堂中老师要实实在在地完成教授生字的任务,同时又要确保每节课有5至8分钟的写字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上规规范范、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写字。

2.明确写字要求

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调理身心、促进健康。我们不难从低年级的课堂中发现,孩子写字姿势的准确率不会超过50%。大多数孩子在写字的前几分钟能坚持,但到后来就坐不住了。

因此,广大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一年级孩子书写习惯的养成,务必达到班级学生书写工具准备不充分时不开写;班级学生心不静、身不正时不开写;老师书写要求不明确时不开写。同时,我们老师尤其要关注对孩子正确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的指导,要注重孩子学习看帖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打好写字的基础。

3.重视教师示范

示范是写字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动笔之前,通过教师的示范(一次示范),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字、笔画等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进而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静态的范字动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教师要尤其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书写笔画时,一定得重视书写技巧。学生开始学写第一个笔画时,教学时间应放长一些,直至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笔画时才能触类旁通。

4.加强巡视指导

在写前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肯定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这时,教师就得在课堂中加强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补充。由于是面对面,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对老师的示范(二次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有效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和书写要领。

5.强化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孩子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激励,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字积极性。同时,我们要在这一环节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书写端正、整洁及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并让大家看,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二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矫正示范(三次示范),在学生书写生字出现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时,这时老师的范写比首次范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时的范写更具针对性,同时老师在示范后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自我矫正,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矫正示范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重新练写,其效果更佳。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势必会有效激发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教师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这些识记过程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识字量,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大胆创新,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汉字,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语言基础。为今后的阅读,写作乃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二小)

4.大班识字教学计划 篇四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拼音复习、课后词语复习或单元阶段性复习。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和《菜场里》这两篇课文的复习巩固便可采用该游戏。适用内容包括音节词和词语。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2、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游戏准备:

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

比如:

1、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

2、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 3、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比如:粉笔、黑板擦、花盆、金鱼缸、饮水机、电脑、电视机等等进行游戏准备。

游戏操作过程:

(准备: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导语: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暂时担当一下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生齐:“找找找,贴贴贴,一一对应妙妙妙!”(拍手)

1、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一张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

2、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3、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生齐:“棒棒棒!”)学生再跟读一遍。如果该生认读或粘贴出错生齐:“错错错!再想想!”)【摆摆手】会念的小朋友立即作出反应:(各自举手)“我来帮!”然后,该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活动来源于幼儿,切入点好

在“逛超市”一系列活动中,我细心地观察着幼儿的兴趣点,抓住了标记这个切入点,作为了活动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提升了幼儿的现有经验。

环节设计清晰,层层递进

整个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较清晰地将标签这个生活中常用的符号进行解读,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呈现,环节过渡流畅。从经验回顾到设计标记再通过分享交流来解决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不足之处:

缺乏生生互动

在设计标志的环节,我没有将问题抛给孩子,而更像是教师在与幼儿对话,并没有充分引发生生互动。我完全可以将互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对于这些标记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吗?都看懂了吗?”这样更能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

5.大班识字游戏 篇五

大班识字游戏:动物音乐会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生动、有趣的图画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孩子们对图书经常爱不释手。为了激发孩子们识字兴趣和需要,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动物音乐会》(识字游戏)这一语言活动,让幼儿能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培养幼儿良好的识字兴趣及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认读“敲鼓、弹琴、唱歌、跳舞”等词语。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更好地理解词语“敲鼓、弹琴、唱歌、跳舞”。活动准备

大图片一张、录音机、大词卡、小词卡、头饰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3分钟)

小朋友,今天的语言课,森林里的宣传员小狐狸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你们听:(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正在召开音乐会,你们快去参加吧!)

师:小朋友,你们想去参加音乐会吗?让我们去看一看。

二、欣赏故事(3分钟)

(轻音乐)师出示图片:晚上,森林里面真热闹,动物们正在举行音乐会,瞧,小熊在调敲鼓,小猴子在弹琴,百灵鸟在唱歌,小孔雀在跳舞……星星看得眨眼睛,月亮看得弯了腰,花草看得点头笑,大树乐得枝叶翘,森林里的夜晚真美妙!

三、理解词语(14分钟)

小朋友,这样热闹的音乐会,我真想参加呀!

1、认读词语。

师:让我们看看音乐会中,小动物都在做什么?

(1)师出示词卡:小熊在“敲鼓”,小猴子在“弹琴”,百灵鸟在“唱歌”,小孔雀在“跳舞”。(2)师领读词语。

(3)幼儿认读词语:指名读、男女孩读、齐读等。(4)在书中找到这些词语:敲鼓、弹琴、唱歌、跳舞

2、模仿动作。(1)这四种活动,你喜欢什么?谁喜欢敲鼓?(幼儿戴头饰)喜欢敲鼓的小朋友站到小熊的队伍中,喜欢弹琴的小朋友和小猴子在一起……让我们先来排练一下吧!(2)师放录音,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3、练讲其他动作。

(1)热闹的音乐会吸引了更多的小动物,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音乐会呢?他们在做什么?(2)幼儿交流,汇报。

(3)师出示图片,越来越多的小动物来参加音乐会,这不,(出示图片)长颈鹿妈妈带着他的宝宝也来参加了,小狗大声地唱歌,小松鼠吹起了竖笛,小猴弟弟和小鹿跳起了舞,大家尽情的唱啊、跳啊,别提多开心了。

四、巩固词语(5分钟)

1、多么美妙的夜晚,让我们来装扮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吧!小朋友请拿出词语卡片,把它放在这美丽的景物中,看谁能找对位置。

2、幼儿贴卡。

3、再读,巩固词语。

五、快乐的音乐会(5分钟)

小朋友,动物音乐会正热闹,让我们快来参加吧!师放录音,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六、活动结束

夜深了,快乐的音乐会今天就到这里了,让我们和小动物们回家休息吧。教学反思

多年从事幼儿教育,我发现人的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近几年的学前班教学,我又注意到学期班的孩子思维特点是以兴趣为主,识字教学是前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本节课的成功点:

一、创设情景帮助孩子识字

孩子们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内容。引导孩子们结合图片看小动物们的动作,让孩子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使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引导孩子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故事内容,我引导孩子通过活动巩固大树、花草、星星、月亮等词语,把孩子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本节课的不足:

1、如果把本节课学习的新词语贴到台前,目标会更加突出。

6.大班拼音识字游戏教案 篇六

游戏名称:逛超市

游戏适用范围:本游戏适用于期末复习阶段,用以检测课外识字情况。

游戏准备:布置教室,将桌椅按照班内小组数分为对应的若干组,分别排列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们各自准备好识字袋,将识字袋中搜集到的广告、商标牌、自制的生字卡等等识字内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去掉重复内容),并将这些识字内容按序摆放在桌子上。每四人小组选派一位“超市引导员”(即能正确快速认读所有生字、词语内容的同学当选)。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小朋友,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啊,让我们去每个柜台逛一逛吧。生齐:“小大人逛超市,比比谁的收获多。”(拍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超市的一个柜台进行游戏。游戏要求同一小组的学生能正确朗读桌上的识字材料,(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一人读一个词)。此时,“超市引导员”就进行认真地评判。

2、若三位学生互帮互助能够将这些识字内容都读正确,“超市引导员”奖励给该小队三张奖券(每人一张),然后四人小队再到其余柜台继续进行游戏认读。

3、若三位学生对其中的某些识字内容感到困难,不能认读,“超市引导员”就及时地带领他们正确认读三遍,并扣除一张奖券(即得两张奖券),碰到一处困难扣一张奖券。以此类推,若困难达到三处或以上,即不得奖券。

4、小组逛遍超市的五个柜台之后,便累计获得奖券的总数,汇报给老师。

5、最后老师将票数汇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该游戏既能系统检查反馈小朋友课外学习认字的情况,又能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竞赛方式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与强烈的集体意识。

大班拼音识字游戏教案2

游戏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为可以进行归类复习的,并能通过口头表述来检测。如: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分类;从本册所学的生字中找出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同偏旁、同结构的字,还可以给字扩词、用词语说一句话。这个游戏有易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积累。游戏的竞争性强,学生兴致高。

游戏准备:

教师用吹塑纸制作花芯,花芯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花芯能反复使用。每位学生用彩纸或吹塑纸准备若干片花瓣,也可以反复使用。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游戏操作过程:

师:花园里,百花开,看看哪朵最漂亮。这个游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

①对于学生的答案需要老师来把握评判的内容,可全班进行,如:用词语说一句话。 教师把写有词语的花芯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来造句。每组使用不同颜色的花瓣,学生说对一句就在花芯旁贴上一片代表自己小组颜色的花瓣;说错了,要摘下一片同颜色的花瓣。游戏结束比比哪大组贴的花瓣最多,即为获胜组。

②对于学生自己就能判断答案正确与否的内容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如: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教师把写有“前鼻音”、“后鼻音”的花芯交给组长,组员说对一个就贴一片花瓣;错一个要摘下一片。最后比比哪组的花开得最大、最漂亮。

活动反思:

1,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气色花是一朵神奇的花,并让这个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体会送花的老婆婆来得神奇,去得神秘(七色花的来历神奇);撕下一片花瓣,唱个歌谣,你要它做什么他就能做什么,七色花的作用神奇,在珍妮浪费了六片花瓣之后,才意识到要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七色花设计的神奇)。在这一问题的统领下,着重引导学生学习珍妮实现第七个愿望的过程,通过的珍妮语言、神态的学习,感觉珍妮的善良。

2,文章采用,回环反复的写法,珍妮撕花瓣,唱歌谣,反复了七次,尤其是珍妮实现第二到第六个愿望,只是中间分别,插入实现不同愿望的内容,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珍妮浪费了六片花瓣,珍妮不知道珍惜,珍妮应该因这个这朵神奇的七色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是教育达到润物无细无声的效果。

3,最后,让学生开展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交流时间,然后与全班同学分享,学生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如我要很多钱,送给所有贫穷的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我要建很多学校,让孩子们都去上学,我希望所有的百姓病人都能健康起来,我要见很多漂亮的房子,让无家可归的人,都有房子住,我要送给爸爸一辆摩托车,因为他的车子坏了,教师应该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还要特别照顾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课堂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只要留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再加上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的灵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大班拼音识字游戏教案3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或期末复习时使用。适用内容为①偏旁与肚体字组成生字;②拼音—音节词与生字— 词语配对;③生字与生字组成新词。 因为该游戏的形式接近于游园会上猜灯谜形式。故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热情高涨。有效地将拼音、生字、词语的复习完美得融和一体。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尝试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1、准备三根长绳以及三种不同颜色制成水果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张。(用红色卡片做草莓,黄色卡片做香蕉,绿色卡片做雪梨。)在教室的三面墙上各拉一条绳子,用以系绑这些小卡片。

2、将同颜色同形状的卡片按照数量等分,分别写上两组内容,如: 红色卡片:一半写偏旁、一半写独体字。 绿色卡片:一半写拼音或音节词,另一半写生字或词语。 黄色卡片:写上不同的生字。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秋天到了(期末到了),瞧,我们果园里的果子也快丰收了。(师手指绳子上挂着的小卡片)让我们一起去果园摘果子吧。可是,这些果子有个奇怪的特点,不能一个一个地摘,需要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同类朋友配成一对后一起从树上摘下来。 生齐:“果子高高挂,欢乐对对碰!”

1、以游艺园的活动方式,全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组水果进行配对游戏。

2、学生独立完成一组配对后,从“树上”摘下两个果子,拿到“领奖处”,说明配对理由。若是红色卡片这组(偏旁加独体字)的,可以说:“提土旁和‘里’组成‘埋’,埋葬的埋。”若是绿色卡片(拼音或音节词配生字或词语)的,可以分别读一读拼音和词语。若是黄色卡片(不同的生字),可以说:“‘地’和‘球’组成词语‘地球’”。

3、学生汇报后,若配对、朗读都正确的,即奖励印章一枚,继续游戏。

4、若配错对,请学生把果子送还原位,不得奖章,但可以继续参赛。

5、在规定时间里,比比谁获得的奖券多,按照先后顺序,设一、二、三等奖分发相应活动奖品。

活动反思:

找朋友,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按照物体特征找朋友,能把成对的物体进行一一对应的匹配。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找朋友的快乐,活动开始,我用帮我的手套宝宝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我让幼儿帮我找朋友,之后利用互动游戏《碰一碰》让小朋友边唱儿歌边找自己的好朋友,音乐游戏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数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的同时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整节活动虽围绕活动的目标,但也有不足:

1.对于藏在小椅子下面的手套可利用实物,不用另画;

2.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围绕目标多讲讲物体的特征(图案、颜色等),并多给予幼儿自主阐述的机会。给予幼儿自主机会的同时,更要及时回应幼儿的问题;

3.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数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

4.在讲评环节应让幼儿自己动手用小棒顺着投影仪连一连,多给予幼儿主动去纠正的机会。

大班拼音识字游戏教案4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巩固及单元、阶段性复习时使用。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音节词、偏旁、生字、词语等等,本游戏的道具简单,情境化的设置和竞赛化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学效果明显。

游戏目标:

1、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2、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游戏准备:

游戏场地可安排在教室前、后的走道上。教师准备两根长绳和一些废旧的纸板小箱。两根长绳用以设置游戏情境,长绳一拉即代表小河两岸。废旧的纸板小箱用来作石头,上面粘上生字或词语卡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这样操作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最简单的道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石头可以用纸张来代替,一张纸代表一块石头,准备10张,上面事先打印好需要朗读的内容。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小朋友,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四人小组一起合作去渡过学习上的难关吧,比比哪个组能够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生齐:“嘿嘿嘿,加加油,大家一起来过河。”

1、给全班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选出组长,并由小朋友自行设计命名,如:飞毛腿小队、可乐小队等等,便以增加小组间合作竞赛的氛围。

2、先选派一个四人小组进行游戏,其余小组分别站在绳索两端观赛。

3、四人小组的四个小伙伴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过河”。一人游戏时,其余三位小伙伴站在起始线外等待。

4、游戏时,一位小朋友只要能大声读准前面“石头”上的内容,便可以踩到相应的“石块”上。

5、若读准确,全班小朋友:“对对对,(再跟读一遍)”。(拍手)

6、若读得不够认真准确,全班小朋友:“错错错!好好想,我来帮!”(个别举手发言)

7、每人每次过桥都会遇到10个困难,若小队内四位同学都能顺利过桥,则奖励人手一张奖券。

8、若小队内个别学生遇到了困难,致使自己不能正常过河的,则扣除小队相应奖券数。

9、“小石子”上的认读内容需要经常调换。最后根据得票高低,评选最佳合作小队。

大班拼音识字游戏教案5

游戏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来选择:①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果子读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②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 教师任读一个内容,点名请学生来摘。摘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摘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③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反面。教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摘果子”的游戏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很广,学生兴趣高。

游戏目标:

1、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2、两人三足一致行走,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游戏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几套用彩纸或吹塑纸做成的果子(可以是苹果、橘子、梨)。果子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果子则作为小奖品能反复使用。果树,教师既可以做一棵永久使用的,也可以临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游戏过程:

以第二种游戏形式为例。 师:秋天到,果子熟,谁来摘个大果子。——暖,暖和的暖。 生齐:我来摘个大果子。 师:XX(教师点名,该生上台摘果子。) 生:摘下果子读“暖,暖和的暖”,全班学生跟读一遍“暖,暖和的暖”。

活动反思:

首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习惯及能力。在本节课中,我的提问过于琐碎,呈现一问一答的情形,虽然问题都是学生在回答,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建立。课堂上,应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动空间的问题,我的教学课件可以订正为:我演示摘果子的过程,边做边用手势提醒学生,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摘下了几个,还剩下几个,问“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再说一说。”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害怕学生讨论不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加以牵引,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其大胆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

其次,课堂上除了形式多样,应该组织一些小竞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只有让他们动手,动口,他们的注意力才会集中。除了让他们读,更应该让他们写一写,因为学生光会说,不一定会写。个别男孩上课纪律散漫,有待于强化和约束。

大班拼音识字游戏教案6

游戏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写的生字卡,在教室里自由活动,遇到谁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么字,同时读读对方同学手里字卡上的字;也可以由教师先指定一半学生坐在位置上做考生,等另一半小老师来考试,然后相互交换角色。“考考你”的游戏操作简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识字效率高,而且将默写生字的内容有效地融入了游戏之中。

游戏目标:

1、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2、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学生每人自制卡片若干张。

游戏操作过程:

师:小老师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8课《阳光》,现在请你在卡片上写出自己已经学会的生字和想要考考别人的生字。写完后,可以拿着你的生字卡片去找个小伙伴考一考。

7.大班识字教学计划 篇七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过程中, 笔者将识字的趣味性、有效性以及学生学习识字的自主性结合在一起。

(一) 趣味性

要让学生识字, 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 识字量较少, 同学之间的名字更是不认识, 怎么办呢?笔者决定从认识名字开始。开学伊始, 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小卡片上, 在卡片上画一幅图画或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剪一剪, 贴在桌角上, 同桌互相认一认, 课余时间再去认识更多的小朋友的名字。一个月后, 笔者发现每位小朋友基本上都能叫出班里同学的名字了。在一次班会课上, 班级举行了一项“你的名字我会认”的班队活动。学生对此项活动十分感兴趣, 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兴趣就被激发了, 始终保持着自觉识字的欲望和热情。

(二) 有效性

尽管相对阅读写作来说, 识字是语文教学中较枯燥乏味的学习环节, 但它又是小学生阅读、写作甚至是教育的基础。在低段小学生识字教学环节中, 允许各种方法的交替使用, 达到真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字的作用。会认的1600 个汉字, 不仅要求在课本中能认读, 还要求逐个过渡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改变这种填鸭式的识字教学, 我是这样做的: (1) 多加强诗歌儿歌的诵读, 学生在诵读过程中, 既认识了汉字又体会了诗歌儿歌的押韵美。例如: 扁扁口上一个竖:“中”;三个人一起晒太阳:“春”;田里干活出力气:“男”;米字多:“来”。 (2) 图画识字。在教学中, 利用象形字的特点, 用简单而形象的图画来表示汉字, 如学“日、月、火、网”时, 笔者先画了表示这些字形状的图画, 让学生认识, 再出示汉字, 这样一来就促进了学生的感官识字, 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三)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无论哪一种识字方法, 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而学生在开始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后。学生在7—9 岁这个年龄段, 学生的阅读、辨别能力有所发展, 这个时间建议学生能自主进行多阅读,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对汉字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学习习惯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教育学生有效地识字, 并从小开始掌握良好的识字方法是值得探讨的一门课题。本文就在教学实中的几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二、低段识字教学的几种方式

(一) 搭配比较的方式

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 偏旁部首的学习是一直被强调的学习内容, 一些形近的汉字就可以通过搭配比较的形式。例汉字“青”在碰见“氵”就变成“清”, 碰见“日”就变成“晴”, 碰见“目”, 就是“睛”, 碰见“讠”就变成“请”等等。诸如此类近义词, 在任何地方的语文教学中几乎都能用到, 学生在进行搭配与比较的过程中, 同时记住了多个字。在人教版一下的语文园地二中, 称这种方法为换偏旁法。如“漂、飘”, “值、植”都可用这种方法。

1. 游戏的形式。

2. 编故事。在介绍汉字“游”时, 教师可以一边讲故事, 一边在黑板逐一写出比划:一个小孩 (子) 戴着一顶游泳帽 (子上面的一撇加一横) , 在方形的水池里游来游去。

3. 猜字谜。可以进行“猜谜语”游戏来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八只脚”是什么字?趴。“骑在牛上写文章”是什么字?牧。“门中有耳”是什么字?闻……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用猜字谜来帮助识字。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 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 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 印象深刻。此时, 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 常会开怀大笑, 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二) 结合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

7—9 岁的儿童处于符号认知与阅读能力阶段。阅读是对文字符号的视觉辨认与领会过程, 文字与图形有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由点线组成, 但又有区别。而另一方面, 图片、视频等识字辅助材料往往都是彩色的, 从视觉拾取上讲, 儿童比较愿意接受彩色的事物。所以在小学低段学生识字的过程中, 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识字卡片。识字视频材料。下图为上面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水墨汉字》的截图, 这部简短的只有10 分钟的动画片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 介绍了36 个汉字的由来。

(三) 与多形式写字体验方式的结合

在识字学习过程中, 偶尔加上一些体验学习, 比如在沙子中, 用手指来写字、用颜色在涂空心的字、用水写在水泥地上等等。新奇的书写方式, 也可以促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无意注意占了主要地位, 怎么样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具有趣味性, 更有效性, 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实践, 努力开发设计更具有创意、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的识字教学方法, 完成小学识字教学任务, 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识字, 快乐学习的环境, 引导孩子学会识字、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8.自主识字:识字教学新风景 篇八

【关键词】 自主识字;识字教学;新风景

学习和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曾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个既艰巨又重要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我国汉字数量多,字型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变化多端,实在难以掌握。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于疲劳、接受能力差别大等原因,都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行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课堂当中,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呢?

一、因趣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也不例外。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识字兴趣关系到是否能够“主动获取,形成能力”。只有当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才能迸发思想的火花,使识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方面,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比如,将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辅助学生识字,直观而感性;将识字与说话结合起来,识字不应该是孤立的,而且很多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有特定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话中感受文字的内涵。我们还可以做游戏,猜字谜,编谜语,我们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把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孩子。

童话是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为此,在识字教学中还可以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聆听童话故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识字。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我在班级中开设了“每日读报”,效果很好,很受学生的欢迎。即在每节语文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报刊中的一段话进行朗读,此举既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识字的习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还会让学生用新认识的字或者词语说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

只有教师日常注重识字形式、方式的变化,想方设法创设识字的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地识字。

二、科学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识字教学中如能渗透这一规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字,领悟识字要领,还能提高识字质量和识记兴趣。

1.象形字。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大部分是象形字,笔画虽简单,但对刚入学的小学生们来说,要将字形和表象统一起来并非易事。在教学中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字,注重演示教学,增加学生们的直观感受,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会意字。会意字往往是合并几个意义上有联系的字,显示出新组成的字的意义。在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对各部件的综合考察,“会”其合并之“意”。如教学“笔”字时,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说说毛笔的组成,再观察“笔”的字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种会意字的教学,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字义,更领会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巧妙创意。

3.形声字。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掌握其构字法则: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用一个声旁就可以带出相当数量的形声字。如“青”字加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一当十,带出“清、请、情、晴、蜻、睛”等字。可以鼓励学生们去探索字的奥秘,学生就能认识很多的字。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形声字和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生活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食品的包装袋、街头的招牌、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自己家的春联、自己家的街道名称等,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学习库”。

让学生课外寻找身边的汉字,寻找生活中认识的新“汉字朋友”等也是很好的举措。这样,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为了拓展识字的渠道,可以以活动为载体,检验学生课外识字的成果。如可以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拼,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四、激励识字

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既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的识字水平。如班级内或小组内开展识字竞赛,词语接龙,词语释义,一字多解,一字多读等举措,全面激发学生识字信心。在积极的评价中,获得成功体验,点燃自觉识字之火。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能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你真棒”“你不愧是识字大王”等,这些激励性评价给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动力。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灵活识字,多元识字,广泛激发识字的兴趣,不断变换对识字效果地检验,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许多学生把原本沉迷于游戏或者看电视的时间用来识字,班级学生的识字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升。

9.大班识字活动《小猴与大象》 篇九

1、熟悉儿歌内容,加深对小猴、大象的特征与生活习性的了

2、感受儿歌的活泼情绪,体验与同伴们共同学习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并理解字词:猴、甩、卷、

教学准备

1、 幼儿用书、教学cd、猴子、大象图片、儿歌大范例

2、 自制字卡:猴、甩、卷、

教学过程

1、交流与导入。

(1)教师:“今天有两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啦,小朋友们想跟它们做朋友吗?”引出主题《小猴和大象》,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2)展示图片,利用两种动物图片与幼儿讨论小猴与大象的外形特征。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大象吗?见过猴子吗?大象的身体大大的像什么呀?它的腿又高又圆像什么?它的耳朵扇呀扇像什么呢?它的鼻子长长的可以洒水浇花又像什么?小猴子跳上跳下真调皮它又像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欣赏儿歌

(1)教师有感情朗读儿歌一遍,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儿歌里有谁?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带着疑问“儿歌中说了件什么事?,再次欣赏儿歌。(3)教师提问:“猴子把大象的背当做了什么?小猴又把大象的鼻子当做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儿歌中的比喻手法,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

3、学念儿歌,引出生字

(1)教师出示儿歌大范例,让幼儿轻声跟着老师完整的学念儿歌,认识并理解新字词:猴、象、甩、卷、滑,教幼儿读两遍。

(2)鼓励幼儿猜想并理解小猴的心情,教师发放幼儿用书,播放教学cd,让幼儿有感情的跟读儿歌。

(3)鼓励幼儿根据儿歌创编动作,边模仿边念儿歌。

4、识字游戏

游戏一、看谁答得快。玩法:教师将字卡猴、象、甩、卷、滑。风挡在身后,放动感音乐,快速出示字卡,情幼儿抢答字卡上的字,抢答正确的幼儿教师奖励漂亮小贴贴以此鼓励幼儿大胆举手抢答。

10.度第二学期大班识字兴趣小组总结 篇十

1.幼儿与教师范读

A.幼儿范读:创设条件让幼儿将自己熟悉的作品也集体中范读,在肯定成功的同时也引起大家对作品的兴趣,并找到小老师。

B.教师范读:对有些文字优美、内容有趣,但陌生字出现较多的作品,教师可范读1~2遍或读其中片段,让幼儿对作品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学习作品的难易程度有个估计,继而有信心去学习,去获得成功。

2.根据图意猜出文字

如:儿歌“月亮圆圆”,儿歌中对月亮进行了各种比喻,于是将这些比喻画成图画。由此形成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幼儿一旦掌握了这一方法,稍作努力就能在阅读中认识许多常用字。

3.尝试拼词造句

主要是帮助幼儿在口语与文字中架起桥梁。幼儿认字往往是记忆方式的重现,一个字一个字记的反映出来的`单独一个字的认读,以词汇、句子形式记忆的,反映出来的就是词汇和句子,有着整体记忆的特征。如:幼儿已会认读整首儿歌时,看似每个字都认识,但单独抽取其一字让其认读时,却不认识了。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拼字念儿歌的游戏,帮助

幼儿理解口语与文字、词与句的关系。以后,又补充了大量的常用字,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组词造句,拼出了许多常用句。让幼儿感受文字的无穷魅力。通过拆、拼汉字了解字体的组合顺序;字体简单的汉字以象形字居多,以一个个小故事把幼儿引入了字的海洋,课堂气氛活跃,游戏为主,在游戏中认识一个个汉字,吟诵一首首古诗、童谣,教学方法多样并适当结合美术、形体,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伴朗读和阅读

A.结伴阅读:启发认字多的幼儿与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幼儿结伴,一般2~3人,使看图与认字起到互补作用,且都有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容易获得成功。

11.随文识字,让识字教学更有效 篇十一

一、弹性预设,捕捉动态的生成契机

识字教学自然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在字音上要适当整理,分类实施;在字形上要善于利用造字规律,帮助记忆;在重点上要以点代面,把握细节;在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因字制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留下一定的弹性预设的空间,这部分的教学生成是未知的,也是动态的,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由学生随机去决定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灵活运用生成的资源,收获意外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对于学生读错或者读得不够准确的字确实需要指出纠正,并在全班强调提醒,因为一个孩子的错或许代表着一群孩子共同的问题,这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灵活调整和安排自己的教学是想当有效的,但是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实施教学,或许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为教师需要指导的重点并不正巧总是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可以设下陷阱或圈套,引诱学生上当,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错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特别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尤其必须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学生读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轻声读得不到位,混同于第一声,针对这种随机生成的现象我临时调整,二次预设,对轻声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扫除障碍,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心中有案,行中无案。

二、串字成文,建立牢固的情境堡垒

随文识字法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识字情境,帮助学生增强识字的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小学学习阶段应掌握的一类字和二类字在数量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在掌握程度也作了清晰的表述,总体而言是分学段逐步提升的,而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这些生字被分解到每册语文教材之中,除了一二年级安排了单独的识字单元之外,一般情况生字都是伴随着课文出现的,这为我们随问识字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但是,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是相当灵活的,如果我们只是将随文识字的情境锁定于教材,锁定于课文,那么势必有些机械,也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串字成文的做法,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或者课堂上要学的生字进行重组和关联,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造出一句话或一段话,从而为孤零零的生字各自安了家,并建立起牢固的情境堡壘,以后学生一旦忘了某个字,便会立刻想起它的家,自然也会想到这个字。例如《升国旗》一课中共有14个生字,为了巩固识字的效果,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让小朋友们尝试着利用这些生字来练习说句子,比一比谁一句话利用的生字最多,所说的句子既完整又有趣。孩子们非常热衷于这项活动,完全跳出了课本,甚至跳出了课堂,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语言基础,奉献出许多得意的“作品”。

三、选择书写,披上直观的形体袈裟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充分说明,写有助于记忆,因此随文识字教学切莫忽视了书写这个环节。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安排适当的书写时间,通过书写指导的各个环节来提高识字的效果。首先要重视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生字的部件构成,观察生字的间架布局,观察生字的所占位置,观察生字的点睛之笔等等,观察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做好事的根本,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观察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其次是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坐姿是否到位,握姿是否正确,运笔是否流畅,速度是否适当;最后还要重视循序渐进和精益求精,欲速则不达,写字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追求无止境,写字更是一种不断的自我超越。事实证明,写字教学和识字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效果非同一般。例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表中的“出”、“面”和“气”三个字,我先在黑板上范写,提示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学生描红、临摹、仿写,巡视后指出问题进一步练习,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展示他们写的字,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并进行扩词竞赛,将课堂推向高潮。

随文识字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学生读与写中所出现的差错,还为孩子们带来了很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让语文课堂更为有效,更加精彩!

12.大班识字教学计划 篇十二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识字活动, 制作识字卡片

首先, 识字教学之前, 给学生讲解生动诱人的童话故事, 观赏一些有趣的动画片等激发学生体会各种语言的美妙, 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然后, 教给学生制作生字卡的方法, 把生字制成各种图案的卡片, 贴在专门的本子里。让学生制作识字卡, 好处可不少:一是可以体会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可以让每个学生展示自我, 尝试成功的乐趣,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可以减轻课堂教学负担, 少用更多的教学时间;四是可以为今后写字打下坚实的基础。手、脑、眼多种器官并用, 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制作字卡, 看似简单, 并非容易,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 他们对汉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不是十分清楚, 需要家人帮忙书写生字, 小朋友自己注音, 这样在家长的带领下又学会一些新字, 同时他们也能感到家人的关爱, 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和兴趣。字卡的形状和颜色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如:《四个太阳》一课, 可以把文中的生字放在四个圆圈的大太阳里。在夏天这一节的生字涂成绿色, 在秋天这一节的生字涂成黄色, 在冬天这一节的生字涂成红色, 在春天这一节生字涂成绚丽多彩的颜色。制成这样的字卡也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品, 老师再点评,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们就会兴致勃勃, 不厌其烦。

二、注重朗读, 在读中认读生字

学生们学会自己制作字卡, 他们对生字有一定的感知和兴趣, 如果带领学生在朗读课文中随课文识字, 就是再现, 而且是生动的再现, 每个生字都成了他们心中一种特殊的音符。因此, 通过教师范读, 感情朗读, 使学生对课文有较清楚的感知, 进而让学生练读, 小组合作读, 小老师领读, 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读得有感情, 生字自然就成了熟字。如:教学《比尾巴》一课, 我创设出这样的情景:在一个森林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它们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一天, 阳光明媚, 小动物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草地上欢快地起舞, 尽情地展现出自己尾巴的美丽, 突然天上飞来了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你们在这儿比比自己的尾巴吧……这样有激情的导入, 引发了小朋友们表达的愿望, 让它们尽情地说,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之后, 再听老师朗读儿歌, 小组合作读, 小老师领着读, 自由读朗朗上口的儿歌, 小朋友已背得相当熟悉了, 这样文中的生字就成了熟字, 再问大家:“这一节课, 你们认得哪些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 说过不停, 他们兴趣盎然, 体会到识字的成功的自豪感。再问:“小朋友, 你们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尾巴怎样”?学生们再结合课外知识, 回答得十分正确。这堂课十分成功, 我深深体会到朗读中识字的好处, 真是其乐无穷。

三、趣味识字, 做游戏, 想象中识记生字

熟悉课文之后, 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 引导学生有趣味性识字, 做游戏, 发挥想像力十分重要。

1、编故事联想巧识字形。

如教“蹦”字就边教边讲故事, 边在黑板山逐一写出笔画:一个可爱的小朋友 (朋) 高兴地来到山脚下 (崩) , 尽情地跳舞 (蹦) ;又如“熟”字, 一个小孩子 (子) 把肉丸子放在一口锅里煮, 等水不停地冒烟, 丸子就熟了, 这样孩子们爱听又记得牢。

2、让学生猜字谜, 编字谜, 用脑、动手、动口, 乐记字形。

如:“人在云上走—会”, “一耳进门—闻”, “一口咬住牛尾巴—告”, “用手遮住眼睛—看”, “无头的牛—午”, “太阳出来了—旦”……学生们学着老师的样, 自编字谜, 互编互猜, 这样识字就更有趣味性, 创造性, 一点也不枯燥无味。

3、理解字形, 象形字, 会意字, 准确识字。

如《口、耳、目》一课许多生字都是象形字, 老师引导学生互相观看同学的眼、口、耳等五官部分, 体会象形字是根据物体的形状而造出来与物体相近相似的字体, 从而牢记这些生字。又如《日、月、明》一课许多生字都是会意字, 老师带领学生配上动作再加上朗朗上口的文句, 生字就记得牢, 记得快了。

四、积极扩展课外资源, 提高识字效率

“温故而知新”, 生字多次再现, 就会解决学得快, 忘记得快的遗忘规律, 想方设法创设语言环境复习生字, 扩展阅读无疑是最好的复习方法, 重视自读课本的运用, 自读课文中有儿歌、韵文、精彩的小故事, 经常摘取生字复现较多的文章, 让学生熟读成诵, 并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在声情并茂地朗读中更好地认识生字, 还可自编一些小文章, 有意地把学过的生字加入文章中, 效果更好。在识字中, 充分调动学生识字兴趣,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更多的汉字。在课外, 如“乘车, 看见车上的各种标语, 再看街道两旁的标语和广告牌等, 让他们跟自己的亲朋好友学习识字;在购物时, 特别是超市自选商品, 看见商品标签或说明书等也可以认识许多字;在看电视, 在书店里看书也同样会学到新字, 懂得许多道理, 开阔视野。不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 就会认识更多的生字。教会学生创办“识字栏”, 把在社会生活中所学到的生字都展示在“识字栏”中, 让大家互相学习, 识字的渠道很多很多, 只有用心去发现, 去领悟, 去寻找, 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不仅能识字, 还要用所学的字练习说话, 在家里与父母, 亲人, 小伙伴等交流, 在学校与同学老师交流, 加强对生字的巩固, 只要持之以恒, 就会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

13.大班识字教学计划 篇十三

一、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丰富的想像力。2.通过创造性的讲述,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各种色纸、各种动物名称字卡。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各种常见动物及其名称。

(三)环境准备事先布置好动物园场地。

三、活动方法想像法、激发法、重组法。

四、活动过程 1.参加游戏的幼儿分饰游客和动物园工作人员,扮演游客的幼儿必须在动物园门口“购买”一张门票(一张色纸),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折(画)出自己熟悉的动物(如:小鸟、狮子、大象、熊猫。鸭、鱼等)作为人场券。2.游客手拿折(画)好的动物入场券入园后,按其种类和生活习性放到它们的居住处(如树上、草地上、水里),并找出相应的名称卡片,看谁找得又快又多又准。3.玩“看谁猜得对”。请找到动物字卡的幼儿做动作,让其他幼儿猜,给猜中的幼儿一定奖赏。

五、备领域渗透 科学: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及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艺术:学会观察,创作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如泥塑、绘画。健康:玩小动物竞赛游戏。

六、生活中渗透 可在教室各区域布置各种动物、植物、人类活动的图片和宇卡,进行随机教学。

14.优化识字教学 提高识字效率 篇十四

新课标中指出:“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识字数量和其他语文训练的关系,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教学设计应该趣味化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指的是:通过识字教学,使学生由“喜欢学习汉字”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进而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旦学生对识字写字产生了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乐此不疲。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讲究科学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一册识字二“口、耳、目”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边讲边播放动画片课件):“在远古的时候,有一天,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一群人来到了一座高山上,男的去打猎,女的在地里给禾苗拔草,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终于能围在一起联欢了。女的把拾来的木柴见了起来点着,男的把打来的山羊、野兔、小鸟等烤上。他们在一起跳呀、玩呀,深夜他们一起吃起了打来的猎物。为了把这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有人酒吧它刻在了龟甲上,几万年过去了,后来考古学家认出了它。”讲完后,我出示古代甲骨文“火、羊、兔、禾、竹、日”等图画,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古代的字,你们看这些字像什么?最后出示现代汉字“火、羊、兔等进行对比识字......从以上教学片段中 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用把将要认识的字编入故事的方法引入课堂,孩子们听的十分入迷,十分感兴趣,在这里教师用编故事的方法将抽象的汉字同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感到汉字不是鼓励存在的,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汉字的基本规律,还感受到了汉字的形式美。低年级的小学生很容易收感情因素感染的,所以教师应当科学的、巧妙的设计一些教育情景,使学生兴趣昂然迁安的主动投入到学习汉字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识字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字,汉字的笔画来自于图画,但又美如图画,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具有三美:音美、形美、义美。因此,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使学生认识了汉字的美,才能提高审美的能力。再通过识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通过写字训练的经常化可以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不断提高识字效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对识字教学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识字数量由原来的170个增加到400个,并且采用的是认写分开的编排方式,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突破识字关,能够更快更好地进行阅读。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完成这么大的识字量呢?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总结了许多识字方法。

1.集中识字法。集中识字法是根据汉字中有很大比列的形声字的规律,按照一定的字形为中心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如比一比识字:“载”和“栽”;加偏旁识字:“常”和“嫦”等,都属于集中识字。通过学生比一比、加偏旁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2.随文识字法。这种方法非常注重音意之间的联系,它是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一种识字方法。在低年级最常见的就是“随文识字”,随文识字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去识字,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识生字的积极性,把识字和看图、学词朗读童谣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

3.课堂中合作识字。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自由合作识字,如“开火车读生字新词”,如果组内发现读音不准或读错的同学,可以马上让其停下来对其领读,读会为止。再如同学间合作做“游戏识字”“男女比赛识字”,让同学间相互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并记住这些汉字的,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

4.行进比较,辩异识字。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有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辩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辩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结构、构架、构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寻同辩异,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规范学生对识字的书写、认读和使用。

5、做动作法。如在教学“跑”、“跳”、“抓”、“笑”、“哭”、“举”、“拉”、“伸”、“说”等表示动作的字时,我会让学生先做一做相应的动作,再根据汉字特点教学识字,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爱动的天性,也为他们的识字过程增添了乐趣。

6、猜谜语法。我平时特别注意留意收集字谜。例如我在教“拿”字时我给同学出了个谜语:一人一张口,口下有只手让同学猜。又如我平时和学生自编字谜,如人在云上是“会”字;上下一体就是“卡”一人靠在树木旁,就是“休息”的“休”;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是“日”字等等。这样做无形中加深了孩子对字体的印象,也启迪了孩子的智慧。

7、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笔者多年运用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 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

8、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三、识字难度大,应该注重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识字教学.1、鼓励课前预习,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学新课之前自读课文之后,将本课中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叫准它们的名字(读音)。再看一看它的模样(字形),想一想识记好办法。还要注意他的“邻居”是谁,他还能与谁交上“朋友”(字义)。时间一长,学生使能养成预习生字的习惯,形成自主识字的意识。

2、提前课外阅读,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东西。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阅读的习惯,我们的识字方法应该向外扩展。比如提前让低年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遇到不认识字问爸爸妈妈或老师、鼓励低年级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和同学、老师网络交流。利用家庭电脑练习打字等等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3、到生活中识字

孩子们的识字途径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教师应该经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广告标语,商场中的牌匾、标签、书刊等,把自己喜欢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里,通过竞赛,评选“识字大王”“识字之星”等,让学生从生活中识字。日积月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识字方法,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关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识字当然也如此。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结构复杂的字形不容易记住,识记生字的字形就成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但只要遵循汉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记忆字形,体会记字的乐趣。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然后帮助学生总结记字方法。

15.大班识字教学计划 篇十五

一、分散识字教学

传统蒙学主要以“三、百、千”作为识字教材, 直到二十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以后, 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小学堂章程》, 开始对识字教学进行改革。先废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在蒙学堂开设“字课”和“习字”科。到了辛亥革命以后, 提出废科举、兴新学, 废除读经讲经, 传统的识字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逐渐被国文教科书所取代, 虽然最初的识字方法仍然吸取了集中识字教学的经验, 但此时的识字教学基本上改变了传统蒙学先识字后读书的“集中识字”方法, 采用边识字边读书的分散识字法。所谓“分散识字”就是边识字边阅读, 识字、阅读并进, 也可称为“随文识字”。分散识字教学的优势是注意了字的音形义的结合, 克服了传统蒙学言与文不一致的弊端, 强调理解字词义。分散识字法在1923年的“壬戌”学制之后, 虽有所发展, 但是由于受到西方表音文字的影响, 忽视了我国汉字、汉文的特点, 其推广受到较大限制。因此, 在语文教育界, 对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探索又重新回到识字量和识字质的研究上。

二、集中识字教学

新中国成立后, 小学语文教育界掀起了识字教学改革的热潮。20世纪20年代以来, 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受到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 过于注重生活化和趣味化, 而在识字量上有所减少, 很不利于学生的阅读, 导致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了解决识字与阅读的矛盾, 50年代初期, 小学语文教育界就针对低年级是否以识字为重点展开讨论。1958年, 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率先进行集中识字教学法实验, 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学的经验, 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 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 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1960年以后, 北京景山学校及其他地区的部分学校也相继开展了这项实验。集中识字基本做法是将教材的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 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 再读若干篇课文, “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中, 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 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且大多成串地学习, 因此便于掌握。

三、多种识字方法“百家争鸣”

建国以来, 多种识字方法并存, 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呈现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景象。2000年, 由教育部组织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所征集的材料中, 共涉及了4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 每一种方法尽管视角、起点不同, 但都在不断地相互吸收, 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

(一)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并存

就在集中识字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的过程中, 1958年, 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师斯霞进行了分散识字教学法实验, 取得了显著成果。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 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基本方法是:先教学汉语拼音, 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 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 随课文识字。但总的原则是“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与教法改革相适应, 教材也进行了改革, 主要就是增加课文, 增加识字量。斯霞分散识字教学法实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其理论意义在于, 它验证了分散识字教学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的基本原则, 对识字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其他改革实验, 都有深远影响。

其实, 分散识字法中包含着相对的集中, 集中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是大集中, 把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词集中起来教学是小集中。集中识字法中也包含着相对的分散, 分批就是分散。分散识字法突出字义, 集中识字法突出字形, 但都主张形、音、义相结合, 都主张把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1963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集中识字教学法和分散识字教学一并作为先进的识字方法加以提倡, 并被各家教材编写者所运用。

(二) 注音识字教学法

1982年, 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 黑龙江省佳木斯第三小学等学校纷纷开始进行“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的实验,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注音识字法”, 这种识字方法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 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 借助汉语拼音, 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 相互促进, 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 是在速成识字、分散识字、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改变了传统的语文学习中“先识字, 后读书”的方法, 建立起了“边读书, 边识字”的语文学习体系, 对识字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

(三) 汉字标音识字法

基本上是在北方开展“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同时, 1978年, 四川省万县师范专科学校肖长杰老师设计了“汉字标音, 及早读写”实验方案。1989年秋季, 万县许多学校开始实验, 取得了明显效果。1990年秋季开始, 陕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也有部分学校参加实验。该项实验的基本方法是, 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习321个基本汉字, 称为“标音字”, 两个月左右就能掌握这些基本字的发音和意义。然后就用这些“标音字”给生字注音, 加大识字量, 加速识字过程。这些基本字也是常用字, 不但可以给生字标音, 而且组词能力很强, 基本字自身就可组成2000多个词。所以学会了这些基本字, 就可以掌握由它们组成的2000多个词, 再用这些字给生字注音, 加快识字的速度, 就具有了及早读写的能力。该项实验的启示是利用同音字的规律, 也能促进识字教学。

以上是当时实验和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识字教学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字族文识字法、部件识字法、字理识字法等多种识字方法。

四、探索多元化识字教学之路

尽管在改革进程中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百家争鸣, 但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集中识字遵循了汉字的构字规律, 分散识字有利于解决汉字的应用问题, 拼音识字只是借助拼音这个辅助工具来识字、正音;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只是单纯使用某一种识字方法均未能全面反映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认知汉字的规律, 所以在识字效果上还存在着些许问题。

因此, 在识字教学之路上, 我们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新课标对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是改进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的依据。在研究的过程中, 儿童的发展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遵循教育学规律, 才能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识字教学之路。

(一) 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拥有8种求知方式, 因此教师可以对同一知识点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多种教学方式, 同时也允许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智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汉字是音、形、意统一的表意文字, 它既有表意功能的抽象性、概括性和综合性, 又有以形表意的具体性、直观性、形象性。汉字的这些特点能充分调动和使用大脑的各种功能, 因此可以通过多元认知途径来识记汉字, 从而培养和发展多元智能。由此可见, 把多元智能理论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无疑是小学识字教学的正确途径。

(二) 实施策略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 如果单纯使用某一种识字方法, 都不能全面反映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认知汉字的规律, 因此, 需要对多种识字方法进行有效整合, 根据不同汉字的构成规律和造字原理以及因人而异的认知方式来选择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对于强于记忆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在随文识字中轻松地完成对汉字形体的机械识记。对于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通过发现和总结汉字构成特点和规律, 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 擅长于联想, 他们常常能够借助汉字字形、字义或字音的特点捕捉到有效而奇特的联想线索, 从而牢固地掌握一批汉字。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 才能走出一条多元化的识字教学之路。

1. 识字目标多元化。

2011年,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对识字写字方面提出了要求, 对汉字的“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解释:“会认的字, 只要会读准字音, 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 能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并能正确书写。”新课标对于识字教学目标的这种“识写分流, 多认少写”的提法改变了单一的识字教学目标, 体现了识字目标的多元化。所谓的“识写分流”就是指识字和写字在时间和数量上分流, 即先识字后写字, 多识字少写字。识字在前, 写字在后, 识多写少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尽可能早地进入阅读的天地, 同时优化写字教学。

2. 识字方法多元化

首先, 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 而且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生动活泼的识字方式, 如看图识字法、转盘识字法、猜字谜识字法、联想识字法、歌诀识字法、故事识字法等多种多样的学生喜欢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识字教学中,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 容易让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以上这些以游戏和趣味为主的多元化的识字方式和方法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从而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其次, 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想法设法地采用多元化的识字方法来教学, 更要教给学生多元化的识字方法, 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低年级识字的教学中, 经常要用到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方法, 通过同伴间相互交流识字方法, 再加上教师适时有效地归纳和总结, 就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有规律可循的识字方法。此外, 我们还根据不同课文内容有选择地教给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如学习《口耳目》,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 从而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菜园里》, 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蔬菜, 认识蔬菜的名称, 渗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的识字方法;学习《比尾巴》, 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 渗透看图识字的方法;学习《四季》, 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 渗透随文识字的方法……这样每节课都突出一种识字方法, 逐渐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了解规律, 感悟方法, 从而学会学习。

3. 识字途径多元化

识字途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将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结合起来。如果课内识字能够教给学生多元化的识字方法,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那么课外识字则是课内识字的拓展和延伸。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恰恰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识字平台。培养学生在大量课外阅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把“教材识字”与“课外阅读中识字”、“生活中识字”相结合, 效果尤为突出。在生活中识字既能够巩固教材识字, 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作为母语教育,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学生在生活环境中, 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 如同学、亲人的名字, 商店的招牌, 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 可以说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 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有的教师还专门研究和开发了生活中识字的种类和素材, 如搜集商店门牌中的错别字, 从学生喜爱的食品和玩具名称入手进行识字教学, 从而拓宽了识字教学的途径, 真正走出了一条识字教学的多元化之路。

4. 识字评价多元化

识字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元、开放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评价内容上不仅仅要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还要对学生识字过程、识字兴趣、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评价。进行多元化识字评价, 能将评价的功能更多地转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能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识字评价多元化主要表现在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总之, 识字是语文教育的起点, 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回望百年语文识字教学改革历程, 让我们能够以史为鉴, 以更加清醒和睿智的头脑, 以先进教育学理论为支撑,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识字教学的多元化之路。

摘要:识字是语文教育的起点, 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因此,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百年来我国识字教学改革的历程入手, 试图以史为鉴, 发现规律, 总结经验, 从而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多元化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路。

关键词:识字教学,改革,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姜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M].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易爱香.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M].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4]韩玲.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5]张晓玲.多元化识字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上一篇:非常唯美小清新的女生个性签名下一篇:给老师的教师节祝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