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下的美国崛起

2024-07-29

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下的美国崛起(精选2篇)

1.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下的美国崛起 篇一

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及区别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区别在于观察历史的角度和范畴不同,纵向或横向,局部或整体,但都只是一个方面: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现代史观即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2.要坚持、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 篇二

(一)唯物史观是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可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范畴。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说经济因素是惟一决定性的因素是错误的。(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60-461页)机械唯物论和唯经济论都是片面的。必须辩证、综合地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重要关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既有适应、促进作用,有时也起消极、促退作用,中外历史大量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二)我认为不论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或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基本上都是唯心史观。以宗教类别和居住地区为标准,划分和评析人类社会是不正确的。那种认为唯物史观“应当结束其使命”的论点也是不确切的。

(三)把人类社会总结为必经五种依次更替的社会阶段的论点并非唯物史观。例如中世纪时,阿拉伯、斯拉夫等许多民族集团,并未经过奴隶制社会。今天我们不仅要正本清源,澄清前苏联一些人对唯物史观的曲解和误释,而且要坚持和弘扬唯物史观的科学理性,更重要的是应对唯物史观加以丰富和发展。一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100多年前的个别提法或手稿理解不能一成不变,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唯物史观简单化、教条化。当今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吸收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中积极的可取成果,扩大唯物史观的优势,促进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四)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的,但历史有过

大量的阶级斗争是事实,今天,阶级分析的方法绝不可放弃。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大量著述和学术观点传入国内,这不是坏事。“舆论一律”不可取。但我们在吸收、借鉴的同时,必须思考、评析,不能“崇洋”、照搬。近几年来,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某些人撰文公开作结论说:“农民战争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坏”;他们把曾国藩美化为“在优国优民的心情驱使下,走上了镇压太平天国的道路”、“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和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儿乎无人可与之相比……”(原文摘自《湖南师大学报》1995年第5期)。此类论调实在走得太远,借迄今尚未展开讨论。

(五)唯物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文明是个历史范畴、社会范畴和综合范畴。社会主义建设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长期以来,我国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些忽视,我们社会科学界对我国和世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做得很不够。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允许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我认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终极追求是: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解放;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人对自然的认识、改造与和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必须克服“重理工轻文史”的现象。我国近几年自编和引进的世界文明史的著述已有一些,但关于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的论述有待充实。

上一篇:我们的梦中国梦征文下一篇:奔赴梦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