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活动方案

2024-09-03

陶艺活动方案(精选12篇)

1.陶艺活动方案 篇一

一、活动目的:1、通过暖场活动,促进来电来访量,增加营销中心人气;

2、参与充满趣味的DIY活动,让新老客户一起体验自己动手的浪漫和激情;

3、拓展圈层,促进销售;

二、活动时间:3.29—3.30日

三、活动地点:xxx展示中心

四、活动主题:多彩生活,我行我塑

五、活动对象:xxx老业主、来电来访意向客户

六、活动形式:由专业烘焙师指导,客户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自己心爱的软陶,软

陶工艺采用无毒软陶,可以用就行保存,不会变形,变色

七、活动流程:

八、活动物料:

注:具体费用以实际费用为准

九、活动包装:

1、DIY软陶相关制作材料准备

2、陶艺师为参与活动业主现场讲解、演示怎么样DIY软陶产品

3、软陶老师现场指导客户自己动手制作DIY软陶

4、制作完成,现场烘焙

5、现场展示自己作品,评分,颁奖

xxx营销策划部

2.陶艺活动方案 篇二

1. 营造宽松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

良好的活动氛围的创建固然能潜移默化地给幼儿以美的熏陶,激发出幼儿的创作兴趣。然而我们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其实更应看中的是宽松的课堂氛围的建立。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可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尽情地体验、感受。采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陶艺活动,除了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充满乐趣,更能使幼儿的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如在泥塑活动《小泥巴魔术师》中,就采用了多种游戏,有:玩手指、手影游戏,运用肢体动作表演等,小朋友的兴趣可高了。在他们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不是按幼儿的兴趣无目的地瞎玩,而是能及时地引导他们有目的地深入活动,同时又不是呆板地进行活动。在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的环节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三次表现的机会,在每次表演前都为幼儿留下一定的交流、想象的空间,发现动作有新意的幼儿老师也能及时指出,同时在游戏中老师能引导幼儿由个人游戏到合作游戏、由简单物体到组合较复杂物体,循序渐进地深入开展游戏。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得到了愉悦和满足,最关键的是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幼儿最后做出的物体不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再单一、刻板,而是丰富多样、千姿百态、有生气的事物形象,使孩子们真正做到了“玩中学”,成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 幼儿大胆联想,活跃创造性思维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教师有心,就可以成为触动孩子联想的引发物,从而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泥塑活动《可爱的小兔子》中,大部分幼儿掌握了小兔子的制作方法,并且都能表现出小兔子的外形特征。但是我发现他们制作的小兔子都是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表情,毫无新意。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小兔子会干什么事情?有什么事情会让它们感到高兴或难过?”这一问,小朋友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说:“小兔子会采蘑菇。”有的说:“妈妈带小兔子出去郊游,它会感到很开心。”有的说:“小兔子拔了很多萝卜,能美美地吃上一顿,它会很高兴。”还有的说:“当小兔子遇到大灰狼的时候,它会很害怕。”这时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露出了害怕的表情。看到小朋友们能这样积极地参与讨论活动,我可开心了,对他们的想象给予了肯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按刚才的讨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作品。有了讨论内容作为铺垫,小朋友们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创作中。活动结束时,我看到了背靠在大树底下翘着腿睡懒觉的小兔子,看到了在草地上跳舞的小兔子,看到了抱着一捆萝卜哈哈大笑的小兔子……他们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当一幅幅憨态可掬、情节生动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家都感受到了创作带来的乐趣。

3. 利用文学作品,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制作的人物外形特征能基本表现出来还不错,但是在动作、神态上有所欠缺,比较呆板。为了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可选择一些文学作品让幼儿欣赏,并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陶泥创作故事情节,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幼儿对制作人物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力后,我们进行了这样一次尝试:以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为背景,在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后,让幼儿自己翻阅故事书,观察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外形、表情、动作等细节。有了这样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我看到了幼儿在分组制作中不再有以前的那种冥思苦想,而是很快就商量好了制作的内容,并且能够进行分工创作,结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各种精彩的画面:皇帝坐在椅子上和大臣们商量事情、仆人帮皇帝换衣服、两个骗子帮皇帝量衣服。最精彩的要数最后的游街情节,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做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点,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要带出好学生,就要做一个好老师,特别是一个好的班主任。

谈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记一次大班语言教学活动《小螃蟹找工作》

王婷婷

(昆山市千灯幼儿园,江苏昆山

摘要: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会涌现出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和新资源。把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疑惑、灵感、错误和冲突等转为教学所用,这样就能使游离于“规划”之外的“节点”催发为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本文根据一次语言教研活动,谈谈当前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提问语言活动有效性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学中语言活动的重要目的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而提问则是引导幼儿,展开师幼互动的关键。在语言教学活动《小螃蟹找工作》中,三次教学活动实施下来之后效果真的不一样,特别是活动中的两个问题:1.小螃蟹长大了,它想找一份工作,你能为小螃蟹介绍一份什么工作呢?2.小螃蟹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根据这个本领你可以为小螃蟹介绍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这两个问题都是一个很开放性的问题,能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问题。可是问题的提出却出现了不同的效果。

二、情景回忆

第一次活动中提出问题:“小螃蟹长大了,它想找一份工作。你能为小螃蟹介绍一份什么工作呢?”幼儿能根据小螃蟹大钳子的本领来帮助它介绍工作,听了故事之后,小螃蟹利用大钳子找工作这一特点失败了,然后提出:“我们想想小螃蟹它有一个特殊的本领是什么?会吐泡泡的小螃蟹能做什么工作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幼儿想了想,一开始有孩子提出关于这些幼儿在神态上表现出了皇帝的趾高气扬、大臣们的无可奈何和百姓们的惊讶迷茫。虽然他们的能力有限,在服装、表情等细节的处理上不是很到位,但是我感觉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在人物的创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加强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一举数得。

4. 合理评价作品,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讲评是沟通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能起概括、分析、提高的作用,它既是美术陶泥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幼儿的一颗童心看作品,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多的是让幼儿相互审视、交流、发表见解,说说“你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别人的长处及自己的不足,并能从中悟出道理,在以后的陶泥制作中加以改进。教师应听取孩子们自己对作品的表达设想,给予每位幼儿展览作品的机会和权力,注意发现作品的独创性,从而维护和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一次陶泥制作活动中,我教小朋友们做小鸡,对于幼儿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困难,很快小朋友们就做出作品:有的小鸡在东张西望,有的小鸡在和同伴抢虫子吃,有的小鸡在躺着晒太阳。当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都摆放到了展台上的时候,可有成就感了,都在围着相互介绍。这时

这一本领的相关职业,可是说着说着,又回归到大钳子这一本领,不管教师怎么引导很多幼儿还是围绕着大钳子这一本领进行讨论。

在第二次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乐乐班的教师对幼儿进行了活动前经验的丰富。在活动过程中,两个问题的提出顺序是一样的,与第一节教学活动不同的是,问第一个问题有的幼儿就能根据小螃蟹吐泡泡这一本领进行讨论,介绍相关的工作。互动效果明显比第一节教学活动好,在提出第二个问题之后,幼儿出现的反应与第一节教学活动出现的现象是一样的,我在这一环节中也是加以引导,可是还是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

在第三次教学活动中,提出第一个问题之后,幼儿能根据螃蟹的本领来帮它介绍工作,当有幼儿讲到螃蟹吐泡泡的本领的时候,我就重点把他引导出来,延伸下去,这样的互动效果在前面两节活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回答也是出人意料的,他们都是围绕海里的工作来给小螃蟹介绍,在肯定他们的基础上,继续加以追问:陆地上有什么工作是适合它的?在我抛出一个追问之后,幼儿能继续围绕自己的想法展开想象,并以教师的提问继续展开想象,达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

三、问题所在

相同的问题通过三个班级不断地尝试出现以上不同的结果。影响这些问题达到预设的效果的问题所在是:1.问题提出的方式、方法。2.给幼儿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教师给予的回应。这两个因素对于这节活动的互动效果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我却看到“调皮大王”龙龙在自己的位置上搓了好多小段的泥,由于这些泥是刚才制作小鸡剩下的,都快要干裂了,因此满桌子都是泥屑。我很生气,以为他又要搞破坏了,刚想批评他,但是我更好奇他的举动,因为平时完成作品以后,龙龙总是会在活动室里跑来跑去。于是我耐着性子,憋着火气走过去问他在干什么,龙龙抬起头向我解释:“桌子上有好多小朋友们做的小鸡,我要帮他们做一道篱笆,这样小鸡就不会走丢了,而且大灰狼来了也不会吃掉小鸡了。”原来孩子是要保护这些可爱的小鸡,多好的想法,我差一点就误会了他。于是我又拿出了新泥,并鼓励小朋友们一起搭建篱笆保护小鸡。事后我虽然很庆幸没有对孩子的行为妄加指责,但是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幼儿教师要真正做到站在幼儿的立场看待幼儿的各种行为,正确地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充分肯定他们的各种创造性行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倍增,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同样创新的灵感也来自于幼儿的手指尖上。实践证明,陶艺活动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陶艺活动,给予了每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打开了幼儿的思维想象之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幼儿陶艺制作在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中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用。

摘要:“泥”塑型既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又可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通过一团泥塑造成型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多种能力,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更是功不可没。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在其所处的环境、氛围的长期作用下培养。陶艺活动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打开了幼儿的思维想象之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幼儿陶艺制作在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用,实现应有的教育价值。

3.绘本与幼儿园陶艺活动的美妙邂逅 篇三

一、绘本在陶艺活动中的价值

1.绘本欣赏为陶艺点燃创作的兴趣

优秀的绘本来自世界各国,题材是多种多样的,绘本中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更有美丽的画面,趣味夸张的形象,特别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优秀的绘本,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情趣,又可以激发幼儿的陶艺创作兴趣,让幼儿通过陶艺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将内心的表现、传达给他人,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如:绘本《亲爱的小鱼》中的猫因为爱,把鱼放回到大海,尽管有许多的舍不得;鱼又因为爱,又回来找猫,和它一起快乐地游戏。其中小鱼可爱、富有爱心的形象深深植入孩子的心田,他们也都想拥有一条可爱的小鱼,从而就萌发里陶艺创作的愿望。在孩子们的大胆创作下,一条条陶泥小鱼仿佛也赋予了生命,变得生动起来。绘本激发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使之体验了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2.绘本欣赏为陶艺提供创作元素

绘本中蕴藏着许多美术元素,其中塑造的形象不仅多种多样,同样的形象有不同的塑造方法,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还有各种不同的姿势。借助绘本开展陶艺创作活动,引导幼儿充分欣赏、感受不同的艺术美,将美术元素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动手进行陶艺制作,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使幼儿不由自主地爱上陶艺活动,提升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如:绘本《笨拙的螃蟹》用色彩鲜明的画面、细致生动的局部特写,刻画出一个可爱、充满童趣的小螃蟹尼尼。教师有效地抓住这个创作元素,引导幼儿对画面中多次出现的螃蟹形态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是它的大钳子。通过绘本欣赏为孩子们的陶艺创作积累经验与基础,使他们在美陶活动中个个思维活跃,一个个形态迥异的螃蟹在小朋友的创作下栩栩如生。

3.绘本欣赏为陶艺创作开源活水

绘本具有独特的创意与丰富的想象力,大大增加了幼儿的想象空间,这种想象不是凭空的,而是在绘本的基础之上延续的、提升的。然后把这种想象迁移到陶艺创作中来,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其中还融入了她们的真实情感和以往的经验。

如:绘本《逃家小兔》是贯穿着一个捉迷藏游戏的童话故事,小兔和兔妈妈捉迷藏的时候一直在玩变形游戏,小兔子的创意和妈妈那诙谐、临机应变的回答,把孩子们的想像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当老师问道:“如果你是小兔或兔妈妈会什么呢?”孩子们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他们叽叽喳喳地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富有创意的绘本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另一扇窗,所有的奇思妙想涌上心头,之后陶艺创作自然也就难不倒他们。

二、精心解读,选择适宜的绘本

如何让绘本和陶艺活动更好的结合?选择合适的绘本,找准定位,把握绘本中的创作元素非常重要。在过去的经验中,我们尝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

1.绘本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不同,他们的智力发展和心理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所阅读的读物的难易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绘本的选择应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

像3岁左右的孩子,我们可以选择情节较简单、形象鲜明的绘本。如绘本《好饿的小蛇》情节较简单、形象鲜明生动,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孩子的模仿与表演。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绘本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会激发孩子开始阅读,并从中获得单纯的快乐,体味到幸福。

2.绘本的创作元素要符合幼儿的陶艺技巧和水平

深入挖掘绘本中的角色形象、故事情境、发展情节等元素,找出符合现阶段孩子的陶艺制作技巧和水平的绘本,有利于激发幼儿对陶艺创作的兴趣,使幼儿乐意参加陶艺活动,并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幼儿在陶艺创作中提高造型能力。

如:绘本《爱吃水果的牛》描绘了爱吃水果的牛不会生病的事情,通过欣赏绘本,孩子们深深喜爱上了这些水果,而这就是陶艺创作。小班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掌握搓圆技能正是小班年龄段幼儿的陶艺技能水平,利用颜色接近的彩泥进行搓圆,加以细节的刻画、添加辅材小叶子就能形象地表现出各种水果,刚刚接触陶艺活动的他们更容易在创作中体会到陶艺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绘本的内容要富有想象力

教师要选择富含想象空间的绘本,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使幼儿的创造力受到激发,让他们的想象驰骋飞奔,突破现实的限制,构造出一个个有趣的想象世界。

如:绘本《我妈妈》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是电影明星、是老板、也是超人,多变的形象给了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他们有强烈的愿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幼儿的创作的陶艺作品尝试从自己的视角去刻画妈妈,有厨师妈妈、花匠妈妈、舞蹈家妈妈、裁缝师妈妈……都是孩子们心目中最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好妈妈。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绘本,既为孩子提供了想象的依据——使孩子不是在凭空想象,又为孩子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创作空间——不受绘本中角色形象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充分发展。

绘本欣赏在幼儿感受美、体验美的世界里打开了一扇门,而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陶艺创作活动则为幼儿打开了另一扇窗。我们也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愿以绘本为载体的陶艺创作活动,带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天空。

4.陶艺活动作文 篇四

我分到了一块四四方方的陶泥,突然,陶泥说话了:”哈哈哈哈!我是一块神泥,自昆仑山!凭你这么小丫头,想败我再去修行修行吧!啊!哈哈哈哈!”“这倒不一定谁得过谁呢!”

第一局,压平。我将陶泥撕下一块,它立刻大叫: “轻点儿!轻点儿!好痛啊!”我把撕下来的那一块,放在陶泥专用转盘上,一边转一边压平,那块陶泥不肯就范,我就加速转却不拍,转晕之后再压。

第一局,我获胜!

第二局,贴泥条。我又撕下一块,搓成条儿,围一圈。

第二局还是我获胜。

第三局,做“蛋”。我先撕下一块陶泥,分成五分,搓蛋形,再刻上花纹就行了,可是我再刻花纹的时候出问题了。

结果陶泥获胜。

最后一局,做天鹅。我又把陶泥撕下一大一小两块,搓成圆筒形,捏出尾巴,再用剩下的泥做出脖子和头,粘上,再放到窝里就做好了。

5.陶艺活动作文300字 篇五

到了陶艺馆映入我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花瓶、盘子、杯子、茶壶,我一眼就看中了花瓶,所以就决定做个花瓶。说干就干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先系上围裙,再挽起袖管,一人一台机器面前坐好。指导老师拿出一袋泥巴倒在在机器上对我们说:“大家先把手沾点水,把泥巴搓圆。”我按照指导老师说的方法在盆里沾了点水,用手很小心地捧着泥巴,再就是用脚开始踩机器好让它转动起来。只见那泥巴在手里不停的转来转去,一会变方形、一会变条状,心里顿时开始着急起来,这泥巴怎么不受我控制呢?再看看旁边的黄同学他也是这样,大概我太着急竟然做坏掉了。只有等第二波再做,这时老师跑过来轻声对我说:“你不要急要保持手型,也不要随意跟着泥巴转动,就这样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帮助下,原本不受我控制的泥巴现在竟被我牢牢的控制住了。我操作的很得心应手,不一会儿,一个有模有样的花瓶诞生了,看着自己亲手做的花瓶,我心里美滋滋的。

真不容易啊!看上去简单做起来挺难的,这次的活动真是收获很多。

李宇浩

【学做陶艺】

寒假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们第五小组在陶艺吧组织了一个做陶艺的活动。我很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做陶艺。

我们一走进了陶艺吧,就被各式各样的陶艺展品深深地吸引住了,有形状各异的茶壶、茶杯和花瓶,有漂亮的轮船,有精致的小汽车……这些就是我们要做的模型。我迫不急待地穿上围裙,坐到工作台前,开始了!陶艺老师先让我们用脚踩上开关,把工作台转动起来。我用手握着陶泥,慢慢地,它居然立了起来。我又把泥的头上压一压,它就变成了梯形。哈哈,真有趣!按照老师的指导,我用食指在中间挖了一个小洞。这样,它又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小口杯。我心里又紧张又高兴。紧张的是怕它垮掉,前功尽弃,高兴的是我的作品就快完成了。接着我用拇指轻轻地摸着这个转动的杯子内部,过了一会儿,觉得它的厚度很薄了,口的大小也均匀起来。这时,陶艺老师走了过来,帮我们做了最后的一步:把它头上多余的部分给去掉。哇,一个大大的完整的杯子出现在我面前,我心里非常高兴,手上沾满了泥也觉得没关系。

在最后的大家的作品评比上,有同学投了我的杯子一票!我得了第二名。哈哈哈!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做陶艺很有趣,一点也不简单!

蔡杼宏

【记一次小队活动】

今天,我们小队组织了一次陶艺活动。

到了陶艺工坊,老师先叫我踩了一个踏板,问我有什么感觉?我发现,踩得越重,上面的转盘就转得越快。

在我选定了做一个杯子后,老师便发给我一团湿湿的陶土,先用抹布拭干多余的水份,再把它放到转台上。然后老师教我把手臂架在脸盆沿上,手掌相对,成握球状捧住陶土团,使手臂、手掌与脸盆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可以使之后的动作更加稳固。

接着,老师教我如何把陶土的位置弄正,让陶土尽量“站”起来。随后老师在陶土顶端用大拇指钻了一个洞,又教我把杯壁拉长、变薄。待杯子“长”高后,老师帮我的杯口切了一个造型,然后我继续修正杯子的形状。可是我做着做着,杯子口却要塌了下来。幸好有老师的帮忙,老师给我分析了谈下来的原因:杯壁太薄、拉得太高。最后,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亲手完成了杯子的制作。

这次小队活动,虽然难度很大,但是看到完成的作品,我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黄昊霆

【寒假小队活动——做陶瓷】

今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要去参加寒假小队活动——做陶瓷。

我和同学李宇浩结伴乘汽车去。25分钟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

我们走进一扇小门,我心想:这就是陶瓷馆啊!房间的架子上满是各式各样的花瓶、碗、杯子、茶壶。教我们的是位帅帅男老师,他的头发卷卷的。开始做陶瓷了,老师先让我们系上围裙,再把衣袖管挽到手臂,一人一台拉胚机面前坐好。我看到老师从箱子里一下子拿出了四袋泥巴,我们一人一袋。老师告诉我们先把泥巴打平,把它放在转盘上,弄成四边形。然后让我们用强壮的大拇指在你上钻个洞,把食指摆出一个“九”字型,随着拉胚机的运转,我掐着泥巴的上面。泥巴慢慢缩小,不一会儿,我就捏出来一个小花瓶。我心里很是开心。

这个我第一次尝试做陶瓷,真是说上去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只有认真刻苦去做,才能做好。

6.陶艺亲子暖场活动策划 篇六

2014

本次活动围绕“家”的主题展开,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彩绘盘的绘制,让客户在绘制的同时不仅能体验到快乐,更能认识到家的重要性,促进销售。家是一副重担,家是一份责任,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是我们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不但能让你享受到人生的快乐,更可以给你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当阳光普照的时候,人们可以无忧无虑地走南闯北,为事业奔波,在商海里遨游,与朋友举杯畅饮……

对孩子而言,每个孩子就是玩泥高手,这是孩子的天性,那学习陶艺对孩子而言有什么好处呢?

1、带给孩子快乐

玩陶艺能带给孩子快乐。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的,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带给孩子一份快乐的心情是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的,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艺,随意地糊泥、用力敲打彩陶、捏塑泥块等等所获得的快乐,不正是爸爸妈妈的希望吗?

2、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力

陶艺是一门综合创作的艺术,培养幼儿的艺术素质,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丰富的现实世界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正是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3、有利个性发展

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孩子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的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越是充满童趣的美。陶艺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为哪怕完成一条粗线,也要经过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说完成一件小作品了。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上釉后烧制成彩色的瓷器,一定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有信心。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来访量,增加营销中心人气;

2、参与充满趣味的DIY活动,让新老客户一起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

3、拓展圈层,促进销售。

二、活动时间:4月

三、活动地点:

营销中心

四、活动主题:家

五、活动对象:老业主、来店来访意向客户

六、活动形式:由专业老师指导,客户亲手绘制自己喜爱的陶艺作品,制作完成的陶艺可上釉烧制,供装饰使用。

七、活动流程:

9:00

工作人员到位,各项现场布置完成9:00—9:30

来宾签到

9:30—10:30

由老师现场教授陶艺制作流程,并自己亲手制作

10:30—10:50

现场评分,评出一二三名

10:50—11:00

发放奖品,合影留念

八、活动物料:

活动物料

陶泥

50份

手工转盘

14个

拉坯机

8台

板凳

10张

辅助工具

6套

奖品

免费提供5套

合计

DIY手绘陶瓷挂盘活动策划活动奖品及宣传物料申请单

活动名称

DIY陶艺亲子活动

主办单位

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观众人数及说明

奖品及宣传物料需求

活动名称

奖项设置

奖品数量

奖品标准

备注

申请单位其它需求

(横幅)

注明内容和挂放地点

金额总计

7.陶艺活动方案 篇七

1.通过活动,引起幼儿对画鱼的兴趣,能大胆地绘画出简单的鱼的特征。

2.继续学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儿在选择、调换颜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3.提高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要求幼儿将画具和废纸放在指定处。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视频展示仪、电视机

2.教具:欣赏鱼若干条,范作两张(一张涂得浓,一张涂得淡)

3.画具:图画纸若干,每张纸上画一个煎盘,用缝纫机在“煎盘”四周扎一圈细密的小孔,勾线笔,油画棒,幼儿每人一份。

4.录音机,“办家家”歌曲的磁带。5.玩具小猫。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1.出示玩具小猫,告诉幼儿: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送给它很多鱼。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这些鱼的造型(是用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鱼的种类很多,有大、有小,有的扁圆,有的细长,身上有美丽的花纹。

3.继续讲述:小猫想,如果能把这些鱼烧成各种各样的味道,变成美味好吃的鱼,请朋友们一起来吃该有多好啊。可小猫不会烧鱼,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

4.提问:你吃过怎么烧的鱼?

让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述:白烧鱼、糖醋鱼等。

5.放课件图片:老师从上收集了几种美味好吃的鱼,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有红烧鱼、清蒸鱼、糖醋鱼、葱油鱼、咖喱鱼、水煮鱼等)

鱼的做法很多,鱼的营养很好,人人都要经常吃。

二、引导幼儿学“做”鱼

1.老师先来帮小猫做一条鱼。教师介绍煎盘,准备“烧鱼”。

2.教师以烧鱼的形式为幼儿作示范,边讲解:

先把鱼放入煎盘里(在煎盘里画上一条鱼),然后在鱼的周围浇一层油(在盘边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黄颜色)

3.与幼儿讨论可放些什么佐料。老师边在鱼的边上或身上添画上—些佐料,如绿色的葱段、桔黄色的姜、咖啡色的醋、红色的辣椒、咖啡色的酱油等。先在轮廊线圈内涂一圈,再在里面运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来回涂,涂满、涂浓,让幼儿体会到鱼变得“入味”了。

4.出示二张范例(一张涂得浓,一张涂得淡)供幼儿观察讨论:哪个煎盘里的鱼味美?为什么?(颜色鲜艳的味美香味浓;颜色暗淡的鱼肉香味淡。)

教师在暗淡的一张范例上示范涂浓的方法。

5.最后小心地撕去煎盘周围的纸边,一盘美味好吃的鱼就做好了。

三、幼儿动手脑练习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要求:

a.幼儿把鱼画大些,大胆勇敢地画,鱼画好后涂上好看的颜色。

b.启发幼儿选用一些葱(绿色)、姜(桔黄色)、茄汁(紫色)、咖喱(淡黄)、酱油(咖啡色)、糖醋番茄酱(红色)、色拉酱(白色)、及其它佐料相似的颜色,把鱼“烧”得又香又美。

C.提醒幼儿运用“短线排列法”涂色,在掌握涂色方法的同时要有力气地涂才能涂浓。

2.幼儿动手脑练习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及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点。

3.对运用“短线排列法”涂色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4.提醒幼儿最后小心地撕去煎盘周围的纸边。

四、引导讲评

1.幼儿将各自的“煎盘”放在铺好“桌布”的桌上。

2.教师抱着玩具小猫,和幼儿一起以“品尝鱼味”的形式作品。

对大胆造型、配色鲜艳以及构图独特的幼儿多作鼓励;哪盘鱼最好吃?建议可让涂得好的幼儿介绍方法。鼓励有些幼儿对自己的画稍作加工。让它们也变得“味美好吃”。对观察仔细、想象力丰富的幼儿予以充分的肯定。也可用大家提建议的方法,帮助个别幼儿丰富画面内容:如添上一些x,颜色好看,味道也更好等等。

讲评后,给最佳“小橱师”发奖。

五、唱歌曲“办家家”。

放音乐,幼儿一起表演唱:“办家家”,要唱得音准好听,并配上动作。

六、活动延伸:

8.陶艺活动方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综合运用搓、压、盘、手捏等多种方法表现海底生物的形态糕

2.会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能充分想象、尽情创作。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海底世界”视频。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3.音乐《水族馆》。

4.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教师:我们一起欣赏过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通过活动前的视频短片,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对于海洋生物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把自己的感知经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知识的再现和积累过程,而且通过让他们充分表达,幼儿各自的感知经验得到分享。

2.分组讨论:用学过的多种方法塑造奇妙的海底世界。

(1)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制作的内容及方法。

教师:你想制作些什么?准备怎么做?

(2)幼儿分小组讨论。

(3)请小组代表交流作品构思。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1)鼓励幼儿运用搓、压、盘、手捏以及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和装饰。

(2)教师适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l)鼓励幼儿将本组的作品编成一个故事。

教师:请每组的代表来讲讲你们的海底世界里发生的故事吧。

●此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在语言方面的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更好地介绍小组的创作意图。

(2)教师对构思新颖的作品予以重点点评。活动建议:

☆家园共育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表现各种海底生物,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欣赏一些实物鱼。有条件的可以去水族馆参观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回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用泥怎样来体现,鱼鳍除了用泥做还可以用什么辅助材料来表现更好,等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知识经验的迁移。【评析】

9.《陶艺制作--杯子》教案 篇九

教学对象:4-6岁

教学工具材料:橡皮泥、牙签/火柴棍

一、问候语 1分钟

Good morning/afternoon,dear students/ boys&girls!Welcome to Gekoo!Today we are going to make something,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about it? / Now we are going to do it.二、导入:激起兴趣,导入新课题2分钟

师:“ 小朋友,谁知道平时喝茶的杯子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吗?”(陶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漂亮的小杯子吧!”

三、讲授新课:12分钟

1、制作方法和示范:(盘泥条法)

① 拿一块陶泥搓一个圆球,压扁,做成圆形/方形/爱心形状(你喜欢的形状)做杯底; ② 再拿一块陶泥,搓成一条大小; ③ ; ④ ; ⑤ ; ⑥ ; ⑦。2)

四、学生制做:20分钟

教师巡堂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五、课堂小结 5分钟

“小朋友都完成了吗?””老师点评:“这作品很漂亮,颜色很丰富!创意不错!..”学生互相评价作品 Have you finished?Everyone look ,this

10.陶艺心得 篇十

几周的陶艺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对于那些只为了学分的人来讲,这门课不过就是一门玩泥巴课,而对我来讲它是一门可以真真切切的学到知识的课程。

陶艺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它在让你不断的接触陶泥的同时,也让你好好的体会到它真实存在的手感。它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亲身的去体验,亲手去做过,你才会发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简单的讲讲陶艺。

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现在国内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既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

陶艺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它在让你不断的接触陶泥的同时,也让你好好的体会到它真实存在的手感。它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亲身的去体验,亲手去做过,你才会发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的确,现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是仅仅“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的观念便能涵盖得了的。它已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广泛的参与到现代艺术运动中,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中国传统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实用而尽量美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当代中国陶艺发展。在这种观念下,陶艺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在这种情况下,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如今的各个艺术领域都是一个争不完的话题,陶艺也不便外。然而,在关于陶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许多讨论中却轻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陶艺的功能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陶艺品的功能与价值,而且对于陶艺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担当的角色及陶艺家的社会定位都关系很大。只有摆正了“现代陶艺是干什么的?”这样一个问题,而不只是“现代陶艺是什么样子?”,我认为陶艺才能真正从“传统”走入“现代”。

11.陶艺总结心得 篇十一

通过四周的时间里上的陶艺课,我开始对陶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慢慢地了解到老师所说的陶艺就是玩魔术,深深的体会到陶艺的魅力。

陶艺是一种兼跨容器和雕塑、实用与非实用、工艺装饰和纯艺术等不同范畴艺术形式,它通过揉泥、拉坯、盘条、压模、注浆等不同手段、不同的造型和装饰方法,以及施釉和烧造,达到丰富多彩的多变的造型和丰富的色泽,是一种即传统又现代的艺术。

对于四周的陶艺的学习,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虽然不是那么的深。从揉泥到技法都有了学习。比如在揉泥,有几种不同的揉法,菊花揉、羊头揉等。同时我也知道陶艺也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思考,对陶艺的认识要有新意。比如在做壶,就需要我们具有奇思妙想,而不是单纯的制作壶的模型而已。老师用的“壶”思乱想、“壶”作非为这些词明确的表达了我要对制作壶的想法。要我们对壶有这大胆的想象,不要拘泥于正常的壶的外形,要制作出自己的思想。在拉坯时,在看老师制作的时候确实感觉到神奇的魔术一样,很自然的将陶泥变成不同的罐。而到自己做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有拉的不均匀,有的拉断了等等。这说明我们在拉坯上还需要很多的功夫。

12.幼儿陶艺创意活动指导的几点思考 篇十二

《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儿童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玩陶是儿童表现表达的一种途径,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用陶土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现自己的想象世界。与美术活动相比,儿童在玩陶的过程中塑造能力更强,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园市级规划课题《幼儿“玩陶”活动中创造经验自主建构的实践研究》,以及区级规划课题《幼儿“玩陶”活动中教师创新教学策略的研究》都提出了“玩陶”的概念。思考1:什么是玩陶?

在课题中我们是这样表述的:“玩陶”指以实现儿童创造经验自主建构为目标,与游戏紧密结合,由导入环节、理解环节和体验环节构成的螺旋上升的“玩泥巴”活动过程。

我的理解:玩陶并不是指一个陶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导入活动、理解环节和幼儿制作环节。

二、把握技能与创造的关系

“陶艺创意活动”顾名思义即鼓励幼儿大胆运用陶艺表现、勇于创新,活动的核心在于创造。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误区:1有意无意地将孩子置入“依样画葫芦”的圈子中,其结果是孩子模仿他人作品,自己缺乏创意。2放任孩子盲目的、随意地玩陶,其结果是孩子没有作品呈现或者是呈现的作品低于原有水平。老师们都觉得指导过程中的“度”很难把握。

我认为基础技能的学习可由教师示范讲解;可采用同龄幼儿的作品作为参考;也可采用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引导。无论是哪一种学习方法,教师都应有计划地教导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例如陶泥制作中最常用的:搓、压、捏、团等方法。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为幼儿更好地自由表达而插上的飞行翅膀。

鼓励创新指的是鼓励幼儿按自己的体验大胆表现,努力超越自我,帮助幼儿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教师要把“创新”具体化、明确化。有的教师常会要求幼儿做的作品要“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个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我认为所谓“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如孩子学会了搓泥条,第一次他可能做了一条直直的小蛇,第二次他会将泥条盘成一个棒棒糖、第三次或许是粗细不同的泥条拼接成的小树,上面还有树干上的花纹。作品由线到面再到三维立体,对孩子来说,这就是孩子的创新所在。

三、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教师要学会区别问题的个性与共性,灵活地运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教师可根据幼儿各自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应让他积极思考、大胆动手、主动探索,用“你一定能行!”加以鼓励;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可以启发他想一想:“别着急,想一想,你会做的更好更漂亮。”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与他协商:“我想和你一起干,行吗?”

在此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全班幼儿都嚷不会,都不愿动手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可能:一是在操作前教师忽略说明;二是教师对幼儿的知识水平不甚了解,过高地估计了幼儿的能力;三是教师准备不充足。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提醒全体幼儿停下手中的操作过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师生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每一次陶艺创意活动教师都应该在操作前说明要求,例如:今天的活动中大家一起来玩“泥板变一变”的游戏,孩子们压制好泥板之后鼓励大家讲泥板弯曲变形,然后孩子们再利用各种工具在泥板上加加减减,原来平面的泥板就会变出立体的物品。

四、把握作品评价中的“度” 创意活动贵在幼儿的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教师应巧妙地给予鼓励,让幼儿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有的教师对孩子的作品常轻易以“做的乱七八糟”做出负面评价;有的教师则不论好坏,一律以“你真棒”敷衍,这样的评价就走向了两种极端。我们在作品评价中也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自我评价。

1、教师评价

上一篇:庆五一作文下一篇:湘教版美术三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