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精选12篇)
1.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 篇一
鸡西实验中学工会200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工作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全年工作的安排,下半年学校工会的主要任务是:以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为指针,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强化工作职责,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围绕党委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发挥桥梁和组带作用,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创建先进教职工之家
二、开展“三育人”工作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职工素质工程是市政市教育局提出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素质,包括“新世纪主人翁工程、群众性经济技术到新工程”开展“六个一”活动。“正师德,强素质,树形象”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师德精神。
1、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树立宣传学校
树的师德典型。
2、大力宣传我校市、局“三育人”典型14名,加强“三育人”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校貌良好的育人环境。
3、检查落实“六个一”活动开展情况,即任课教师每人每年认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参与一项教科研课题的研究;上一节教改汇报课;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至少写一篇典型的教育案例;至少指导一项研究性学习课题。
4、积极增强检查落实首届职代会精神,十月份做好全校教职工体检工作。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职工健康素质。
学校工会决定于九月份成立两个协会:乒乓球协会和健美操协会,以业余健身为主,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6、为了活跃教职工生活,九月份举办教职工排球比赛。
三、加强校务公开,立足发挥教工代表大会作用。
1、校务公开是教育局实施教育规范化阳光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工会作为工作部门,坚持公开的八个原则和公开的十个方面内容,按照党委领导,行政关参,工会主办纪委监督的原则,启用大会公开栏、校园网,收费卡等形式,实施公开。做到“三务”、“三定”、“三明”让教职工广泛参与学校事务,建言献策,形成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局面。
四、开展送温暖活动,实施“一帮一”扶贫工程
我校“一帮一”扶贫工程已开展三年,效果显著,新学期开学要整顿帮扶对子,使新高
一、新初一按续上,建立起档案,真正做到: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经济上援助。力争不让一个优秀考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开展对困难职工的家访慰问工作尽力帮助解决困难,做好春节前的慰问工作。
2005.8.2
2实验中学工会2005年下半年工作(活动)日程表
九月份:庆祝教师节活动(9月10日)
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9月20日)
举办教工排球赛(9月21日)
举办学习工会法、工会章程知识竞赛(9月28日)
十月份:组织全校教工体检(10月15日前)十一月份:教职工之家自检验收(11月)
十二月份:准备首届二次教代会
2006年元旦庆祝活动(12月30日)
鸡西实验中学工会
2005.8.22
2.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 篇二
一理论依据
开展《扶“差”攻“坚”——农村中学转化学困生课题的研究实验》, 所依据的教育学规律主要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人与人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异, 所以在教育实践中, 他注意分析每个人的特点, 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如他提出,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再如他对弟子的分析, “由也, 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求也, 千室之邑, 可使为之宰”“赤也, 束带立于朝, 可使与宾客言” (《论语·公冶长》) 等。正因如此,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 各因其材”。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里也有着因材施教的思想“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开展《扶“差”攻“坚”——农村中学转化学困生课题的研究实验》, 所依据的心理学规律主要是人的心理发展有差异。孔子非常注意区分人在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他把人的智力分为上、中、下三等, 还是符合实际的。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研究表明:千分之三的人是高智商, 千分之三的人是低智商, 其他人都是正常的, 符合正态分布曲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人不仅在智力上有差异, 在能力上也是有差异的, 不仅表现在一般能力上, 也表现在特殊能力上。如有的人在绘画方面能力特别强;有的人在体育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有的人在音乐方面展示出自己的天赋。如有智障, 先天愚型儿, 智力只相当于四、五岁的舟舟, 却在音乐厅里挥洒自如, 是个音乐天才指挥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每个人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 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说明了人虽然有差异, 但也是各具个性的。
契诃夫曾说:“由于气候、智力、精力、趣味、年龄、视力等方面的差异, 人的平等是永远不可能的。”教育应该承认差异, 承认不平等。自出生以来, 每个人都有他天生的第一, 人往往在某一个领域里是具有独特性的, 教育就是要去发现这个独特之处, 要去肯定他的独特性, 这个人才可能对自己有信心, 按照自己内心的蓝图生活。许多学生之所以未取得优异成绩, 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智力因素, 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各自特点所需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文化科成绩不行, 老师肯定他们是差生, 就借此说他们是弱智、笨蛋、没出息, 对人过早下判断的教育是不幸的。那种只关注少数学生发展的教育, 是最浪费、最具破坏性的教育, 它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牺牲了相当数量学生的成功。面对这一点, 作为教育者, 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是我们的天职, 我们对学校实施《扶“差”攻“坚”——农村中学转化学困生课题的研究实验》的决心更加坚定。
二研究意义
关注“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就是给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他们基础的教育,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光亮, 走上适合自己成长、成才的道路。这是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课改精神, 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和校园和谐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为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转化“学困生”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以上思考, 我校进行转化“学困生”——扶“差”攻“坚”课题的研究实验, 学校由过去的“培优辅差”转为“扶差保优”, 树立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为重要的办学理念。差生是害群之马、流感病毒, 传播性强, 负面影响大。学困生表现在学校, 危害在社会, 根源在教育。学校要特别注重学困生转化工作, 对教师转化差生有突出成绩的更要表扬、奖励, 同时给每一位教师及领导班子成员一定的任务和目标。转化“学困生”有助于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也是如何高质量地普及义务教育和学校控辍保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缓解社会纠纷, 减轻社会压力, 共建和谐社会的利民举措。
三现状分析
目前, 由于生理缺陷、智力差异、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造成我们农村中学生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偏差、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对学习丧失信心, 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和进步的愉悦, 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 结果出现恶性循环, 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 从而成为学生中的“学困生”。
1. 社会教育方面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 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 顺从性差, 个性张扬。时代发展了, 网络无国界, 交通无区域。孩子在媒体的熏陶下, 心目中的偶像不再是过去的科学家、发明家、爱国英雄、助人为乐的雷锋等, 而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名模、超级女生、快乐男生、靓妹秀女、帅男酷哥、我爸是李刚、金刚奥特曼、武林大侠等。男的不爷们了, 嗲里嗲气, 娘娘腔, 裤子跑边了;女的不闺秀了, 妖魔化、假小子等。赶学外国人超前消费, 外国青年不怕吃苦, 吃不了苦;中国青年怕吃苦, 却吃得了苦 (甘守清贫) 。还阿Q一下, 子曰:“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一个月的钱, 头几天花了一大半, 剩下的日子挨饿, 啃方便面, 宁可不工作挣钱、不吃饭, 也要到网吧死扛, 这就是“独善”。喜欢的东西马上买, 喜欢的朋友都有份。不论贵贱, 自己不想要随手送人, 这就是“兼济”。
2. 学校教育方面
教育是为了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使人获得幸福, 而现在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急功近利, 不顾孩子的天真活泼、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 一天超负荷地学习, 教师填鸭式灌输枯燥的文化知识, 没有乐趣、没有创意, 缺乏主动性和选择性, 学生害怕学习, 失去学习兴趣, 自然把学生逼到厌学。随着城乡教育差距拉大, 城乡教师待遇有差别, 影响乡下教师工作积极性, 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简单, 教学方法义务化, 部分教师缺乏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感, 师生冲突不断, 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 自然也会把学生逼到厌学。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升初中没有门槛, 学生的基础差, 语数两科总分考4分都能上初中。到初中课程科目增加, 跟不上学习进度, 学习压力大, 造成厌学情绪, 三五个结成群, 互相影响。
3. 家庭教育方面
目前, 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 不是恨铁不成钢, 就是听天由命;不是重教不会教, 就是轻教不重教。学困生表现在学校, 危害在社会, 根源在家庭。随着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大批劳动力不断向城里转移, 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大部分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 我校学生1200人中有留守孩子380人。这种隔代教育, 老人无法承担教育和管教子孙的重担, 孩子失去家长监护, 成了一匹野马。“学困生”旷课、打架、偷东西、喝酒、赌博、早恋、上网等现象较为严重, 特别是对部分屡教不改“学困生”, 不能令其退学又不够条件送劳教, 回到家中监护人又管教不了, 回到社会上随时都可能变坏, 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四研究目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 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角色、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换, 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转化学困生的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 让学困生学会多向交流、合作与讨论, 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沟通情感, 取长补短, 使每位学困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方式得以优化, 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 学校摸索出一条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 培养学困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新路子, 探索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新方法、新策略。
五课题内涵
扶“差”攻“坚”——转化学困生的教育教学活动, 就是做好学困生沟通—转化—跟踪—激励的循环过程, 转化也就是如何扶, 如何攻。就像看病, 把脉—写病历—开方子 (对症施治——攻, 辅助疗法——扶) —复检—精神疗法。
扶“差”攻“坚”——转化学困生的教育教学活动, “差”即“差生”中有部分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坚”即“差生”中另一部分不仅学习不良, 而且思想品德发展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 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 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 也称为“后进生”。以上这些学生个性存在缺陷, 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 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治, 这就是我校《扶“差”攻“坚”——农村中学转化学困生课题的研究实验》中的“扶”与“攻”,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采取以“扶”为主的教育策略, 对于“后进生”我们不仅要“扶”, 而且还要“攻”, 采取“扶”为辅、“攻”为主的教育策略。“扶”是沟通、引导、跟踪、激励。“攻”是典型事例示范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公安司法劝诫教育、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教学方面, 就是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设课、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引导成长”, 组织开展分层教学, 结对帮扶, 真正在教育的方法、技能上狠下工夫。
学校教育要发掘人独特的禀赋, 培植它、成全它, 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你一个人的、别人不可代替的、有你独特性的“内在而真实的潜力”培育出来, 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转化学困生的思想,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困生的基本情况, 教他们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 正确引导学困生朝自己爱好的方向发展, 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前进的热情, 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 使学困生在学习中走出困境, 昂首阔步。《扶“差”攻“坚”——农村中学转化学困生课题的研究实验》就是如何更好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让他们在学校快乐、自信、有成就感地成长。
六扶“差”攻“坚”的研究与实践过程
1. 研究内容
第一, 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 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第二, 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学困生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第三, 根据个性差异, 构建适合不同学困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个案研究。
第四, 学校在转化学困生中的误区及教育方式该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转变模式研究。
第五, 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 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第六, 学校、社会和家庭如何形成合力, 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第七, 学困生学习方式转变前后学习效果比较的研究。
2. 操作要点
第一, 成立扶“差”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政教处为主, 教务处、团队、年段长、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师, 以及各科目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深受师生好评、有耐心和爱心的教师各一名组成一个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的领导小组。
第二, 扶“差”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转化学困生工作计划。计划包括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活动的组织开展方式;学习方面;辅导的内容和方式。
第三, 由各班班主任组织任课教师剖析班级的每位学生, 而后呈报学困生的名单到年段长, 由年段长统一上报到扶“差”攻“坚”领导小组。控制人数以防把本该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教育范畴的工作揽到扶“差”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来做。
第四, 扶“差”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报的学生情况, 组织领导小组中的老师开展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寻找学生“差”与“坚”的病原, 了解学生在哪方面有兴趣和特长, 确定是学习方面的问题还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对每个对象都拟一份转化方案, 也就是明确教育什么, 怎么教育, 教什么, 怎么教。
第五, 学困生的教育教学目标设置, 采取分阶段、分层次来拟定学习目标和思想品德行为目标, 分阶段就是按月、半学期、一学期三阶段, 分层次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想表现情况来拟定教育教学目标, 目标拟定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六, 学困生在学习上可以采用与优生结对子方法, 成立学习互助组,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一个班分四个大组, 一个大组长管三个小组长, 一个小组长管三个成员, 大小组长都是班级中的优生, 是老师的小帮手、学生的小老师。学习任务在教师和大小组长的帮助下实行课堂学习任务当日清, 周学习任务当周清。
第七, 领导小组根据转化方案, 结合工作计划安排有关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安排好教育内容、地点、方式、时间, 再根据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 安排辅导教师和学习的方式、时间和地点。
第八, 在扶“差”攻“坚”过程中, 根据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与兴趣特长来确定教师跟踪辅导学生结对帮扶。跟踪辅导教师通过观察、考察, 填写好每周扶“差”攻“坚”跟踪辅导卡, 对进步不大的学困生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与方法;对有进步的学困生要拟定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第九, 对转化过程中有进步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鼓励—激励, 对取得很大进步的学生, 树立典型, 在学校月示范栏中安排一至二期进行示范。
第十,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 逐步完善实施方案。
3. 实施步骤
第一, 准备阶段。开展学困生调查分析并收集资料,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确定课题组成员并进行分工。整理理论资料, 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理论准备。
第二, 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按学科、分阶段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依据对学困生的界定初步确定研究对象, 并进行深刻、准确的观察了解, 访查学困生的成因, 然后建立学困生个案登记表, 制定具体的转化方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 分期举办各类调查和教学研讨活动, 广泛交流, 收集第一手资料, 并进行整理分析, 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第三, 总结阶段。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 为做好下一步推广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础。
4. 注意事项
在开展工作中, 要抓好四个落实: (1) 沟通: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开病历书) 。 (2) 转化:哪些方面属于教育——攻, 哪些方面属于引导——扶 (能集体攻的, 集中开展, 不适合集体教育的, 个别交流, 逐步化解, 根据学困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引导、培养、扶好学困生) 。 (3) 跟踪:转化学困生是个漫长、艰巨且很繁琐的工程, 成效不明显, 不能操之过急, 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打算, 常跟踪。 (4) 激励:转化后依据不同的进步, 及时地落实奖惩、激励工作。
应做好四个方面: (1)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喜欢优生是人之常情, 而喜欢差生则是教育之需, 师爱之情。人往高处走, 他们都有向上的心, 更需要尊重、信任、关爱、呵护;更需要不歧视、不挖苦、不讽刺、不打击;更需要少训斥、多嘉许, 少放弃、多帮扶, 少放纵、多包容;更需要不断鼓励、严格要求、及时纠错、严肃批评。 (2) 扩大闪光点, 捕捉动情点, 抓住转折点, 巧治薄弱点。工作讲究方法、策略, 常分析、找现象、对症施治。 (3) 培养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尊重他们的需要, 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地进步。 (4) 扶上马, 送一程。老师要认识每一个孩子原本的第一, 他在世上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是智能性格还是兴趣爱好。寸有所长扬其长, 因材施教, 抓住专长, 培养专长, 引导他们参加特长生考试, 推荐保送他们到更高一级学校就读。
七研究实验成果体现形式
本研究实验采用自然实验法, 对实验效果考察以学生自我前后对比为主, 也可以参照同班同学进行比较。实验教师注意考查评价学困生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设计若干量化评价表, 科学、全面地掌握学困生在不同阶段各方面发展变化的情况。实验成果的具体体现: (1) 学困生调查报告; (2) 转化学困生个案; (3) 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研究报告; (4) 学困生转化教学设计; (5) 学困生是否完成阶段性教育教学目标和转变情况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思想行为转变鉴定表及家长反馈表来体现; (6) 学困生毕业后跟踪的落实; (7) 课题的研究实验成果汇编。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劳的工作, 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 要臻佳境, 绝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 需要我们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取精、由分到合的原则, 确定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需要我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和探索, 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摘要:本文从农村中学如何转化学困生入手, 提出扶“差”攻“坚”的研究实验过程, 阐述了扶“差”攻“坚”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课题内涵、研究内容、操作要点、实施步骤、注意事项、成果体现。
关键词:扶“差”攻“坚”,转化学困生,面向全体
参考文献
[1]黄仁贤编著.中国教育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3[1]黄仁贤编著.中国教育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3
[2]叶运生编著.西方素质教育精华[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8[2]叶运生编著.西方素质教育精华[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8
[3]龚春燕、林允舒、杨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5.3[3]龚春燕、林允舒、杨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5.3
3.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 篇三
一、化学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
1.选定课题
课题的选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首发环节,它决定研究的价值、意义,影响研究的效果。
选题要注意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选题内容一般来自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化学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研究;化学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化学课外活动的研究;现代化学教学手段的研究等。
2.制定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统筹性规划,制定研究方案就是提出对研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计划。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查阅,了解前人对该课题作过哪些研究,有那些科学理论根据;研究者将在何时、何地、运用何方法进行研究活动。查文献时最好普查文献索引或目录,可查《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哲学版的文化教育类G部分(上海图书馆主办),或查《中学化学教育》(双月刊)复印报刊资料(人民大学主办)等。
3.实施方案
这是研究工作的主体落实阶段。研究者采用调查、实验、观察或其它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从中搜集有关问题和资料。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不断记录研究中需要运用的资料以及自己对具体资料的分析意见和结果;要对资料分类和系统化以便于资料的系统保存和调用;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加以核对、考证,淘汰一些不必要和不真实的资料。对一些零乱的数据资料可以进行统计加工,使资料内含的规律能一目了然。
4.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搜集来的大量资料只是一些具体的研究事實或数据,须经过自己思考和集体讨论,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发掘有关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分析的方法有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两种。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以某一分析为主,或者两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当分析、综合、概括出研究结论后,还需要到变化的实践中加以检验。
5.撰写论文
教学研究的结果要用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目的一是总结,二是交流和推广。
二、化学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1.文献法。其操作有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二是文献收集,三是文献鉴别,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
2.观察法。观察的方式有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观察的要求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观察前要阅读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观察者要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
3.实验法。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提出问题、订立计划;然后进行实验,再从理论上加以探讨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其基本要求是:实验必须周密设计,系统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进行;广泛参考、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理论,采用新方法。
4.调查法。调查的一般步骤为:一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二搜集材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三整理材料。四撰写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目的明确、选样方法科学、收集手段多样、统计方法合理。
三、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1.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题目要求醒目、新颖、具有科学性。作者及单位填写详实。关键词字数一般控制在4个以内。摘要需用最简洁、精练的词语表达出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
2.绪论
绪论要求简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3.本论
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说明研究的过程、方法、样本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用调查法或实验法研究的课题,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关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等。
4.结论
主要论述研究结论,特别说明有创见的论点。
5.参考文献
一般论文习惯于把参考文献列在最后,有时把引用的文句在脚注中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著录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一般格式如下。
图书著作:主要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期刊杂志:作者.刊名,卷或年(期).起始页码。
报纸文献:作者.论文题目.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网络文献:网址.题名,下载年.月.日。
4.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 篇四
一、1、立项书:
2、开题报告
3、课题实施方案
4、问卷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
二、上个学期 的课题内容(2013、9——2013、12)
1、课题阶段计划(本学期)任务分工
2、课题会议记录单
3、中期检查表
4、上学期有关本课题的培训或或是学习的资料。
5、上学期的过程性资料:上学期的课例研讨公开课资料(你们组组公公开开课课的的内容内容)
6、上学期的成果性资料。
二、本学期 的课题内容(2014、2到现在的)
1、课题阶段计划(本学期)任务分工
2、课题会议记录单
3、中期检查表
4、本学期的课例研讨公开课资料
5、本学期 有关本课题的培训资料
5.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 篇五
计划课题结题验收会
10月26日下午,公司组织开展了2012下半年计划课题结题验收会,会议由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从学主持。各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以及科技质量处有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此外,为加强与科技创新有关政府部门的联系,本次验收会特别邀请了市科委创新办副处长吴淑皇、市建委科教处主管沈李智莅临指导课题结题工作。课题验收专家组除了公司内部技术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以外,还特别邀请了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兵家、北京易建科技技术总监文爱华做为验收专家组成员,其中一致推选邵兵家教授担任本次验收小组组长,表现了公司对课题验收工作非常重视。
本次验收的三个课题均为软件类课题,通过汇报、答辩、评审三个环节进行课题验收和成果鉴定。按照《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结题验收及奖励管理办法》,本着实事求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和宗旨,经过验收专家组讨论决定:三个课题均达到结题验收要求;勘察设计院《智能一体化工程勘察软件应用技术研发》课题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技质量处(技术中心)《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课题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安装公司《基于Web的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应用》课题成果达到企业先进水平。专家们指出:三个课题均
来自于公司实际生产、管理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解决了生产和管理上的难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课题开展后续工作中,建议各课题组根据用户意见及时修改应用界面、提高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以便在以后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吴淑皇副处长对本次课题验收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公司科研课题选题务实,验收组织周密,评审程序严格,专家配备合理等方面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公司发展到现阶段,科技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唯有科技创新才能确保企业发展得更好更健康。而关于国家和重庆市制定的一些“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新政策,吴淑皇副处长也在会上进行了积极传达: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可按科技研发费投入的150%申请加计扣除所得税;重庆市科委针对企业创新设立了企业创新奖,并出台了将成果转化所得效益的90%奖励到个人的政策。此外,市科委还开展了《企业技术需求征集》活动,让科技课题以此为导向,促使科技创新目标更明确。在得知公司科技激励政策与市科委奖励政策保持一致时,吴淑皇副处长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公司能坚持下去,争取成为重庆市首批科技创新中央企业示范单位。建委科教处沈李智也提出了通过企业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坚定“一份投入,一份产出”的信念,充分调动、提升企业全员创新意识等宝贵建议。
最后,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从学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并总结到:课题验收并不是科技创新的终点,课题组
仍需参考专家意见,对课题本身尚待完善之处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尽快将科技成果进一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早日为公司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加强与各政府部门的联系,充分认识、理解和运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逐步修正政府相关部门对施工企业的刻板印象,使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上升一个新台阶。
部门负责人审核:
6.课题实验计划 篇六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课题实验计划
谢村中小:赵小宁
小学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高年级学习困难学生入手(以下简称“学困生”),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学困生”面对数学问题,当现有数学知识的水平与数学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援助、转化已有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我。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营造和谐的数学环境,着力援助 “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学困生取得进步,让学困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家长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
二、研究目标
(1)、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
(2)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乐学”。让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3)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及发展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困生学情分析: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加深,学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困生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做小动作、学习不够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学习效果不理想。
四、主要措施
1.组织学习理论,夯实研究者的理论基础。
2.立足课堂阵地,援助、转变学困生。
(1).通过集体备课,一课三上的形势,就同一节课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最优策略。
﹝2﹞平常课上,围绕小专题的研究内容,多关注学困生,课前精心设计,课后深入反思对学困生转化的效果。
3.在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召开家长座谈会.(2)经验交流,实现智慧共享。
4.撰写论文,积累经验。
五、活动具体安排
十月份: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使他们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熟悉研究内容与方法。2.制定课题组计划,课题组成员撰写个人实施计划。3.对学困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4.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十一月份:1.教师对学困生的思想进行转化。2.撰写课堂教学中如何援助学困生的教学案例﹑反思﹑或随笔。3.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家长形成合力,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研讨课。5.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1.培养学困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个案跟踪)2.培养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展)3.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交流。
元月份:1.撰写论文或案例。2.整理资料。
7.211课题实验工作个人小结 篇七
肥西县丽景小学: 宣守明
本人很荣幸能成为丽景小学211课题实验(即同一起跑线课题实验)组的一名实验教师,因为这个实验影响很大,特别是它的倡导者何克抗教授,在古稀之年为了孩子,那种孜孜以求的不懈探索精神、无私奉献的博大襟怀我早有耳闻,因而我倍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现将本人这一学期参加课题实验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集体培训,奠定理论基础。
开学初,教育局就组织我们所有实验老师进行理论学习。在这次培训会上,北师大教授们的精彩解说,使我初步掌握了什么是211模式课堂:即一节课前20分钟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中间10分钟扩展阅读,后10分钟说话写话。同时还给我们细致讲解了211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从而为接下来教学实验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增长见识。
课题培训会结束后,我先后学习了我校二年级王琼、万彩云、费维华、刘珩等二年级老师的研讨课和公开课以及民生小学、紫蓬中心校的211教研活动,通过本校老师间和兄弟学校老师间的交流,尤其是何教授的精彩点评,使我领略了211课堂的大体框架,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三、集体备课磨课,共同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211课堂驾驭能力,我又和同备课组的几位老师不厌其烦的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备课、评课,在反复的磨课后,我在11月份上了《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211尝试课,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不足之处:由于我是初步接触这个模式,所以每当进行教学时,在时间上我总是把握不准,特别是公开课,我还显得很紧张,从而没有把211模式落实到位。
五、几点感受。我感觉到211模式确实很好,如果实施的好,它能够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而,为了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即使再困难,再辛苦,这条路我都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同一起跑线课题实验
个人
工
作
小
结
8.校本实验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汇报 篇八
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下洼中学校本实验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欢迎市、旗两级领导来下洼中学检查、指导工作。其次,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课题研究工作给以指导。下面就我校教研工作向各位汇报一下。
新课程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理念时时充益于我们的耳边,也时时困扰着我们的每一次备课。学生的学习习惯差、问题意识不强、抓不住学习重点、有时还会出现不知学习什么等等。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陷入了深思。一次教育局的领导来我校检查工作,发现了田元荣老师使用的“预习卡”认为这一做法比较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进一步科学的制作和完善。有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我们的心就有底了,这样就出现了现在的学习卡。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旗教研室的多次指导下,经过多次教学研究活动的探讨,为打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决定把制作和使用《学习卡》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作为我校的教改实验研究课题。既而创出了下洼中学校本教研之学习卡系列这一校本教研思路。-----学习卡、以“卡”代“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到现在为止,“学习卡”已经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读书笔记的形式,从字词、感知文章的内容入手,记录自己的学习所得。当初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阶段,这个阶段较第一阶段有了许多改进的地方。如:确定的学习内容更全面了,要求更具体了;卡中预设了优美语句的分析,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感受,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体来看,学习卡更便于学生的学习,具有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功能。
第三阶段,本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改变了原有的千篇一律的形势,每课一设,在内容上根据文本特点,并结合课后习题,灵活设定,同时,这个阶段有了教师的评定。教师了解学情后在确定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第四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增设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分设了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有了学后反思,学情指导等内容。用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问题的设计语气较委婉,富有激励性,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还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第五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突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增设了学生自主设定目标的环节。学习内容也不完全确定,有时只是确定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由学生自己来确定。有时只是确定了选用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
“利用学习卡,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实施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不在是盲目的,能够结合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多数学生不用教师督促,就能根据学习卡上设定的目标自主设计学习过程。还有很多学生能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已经突破了只学习字词、课后题、练习册的框框,已经初步养成了在目标的指导下,全方位地对文本进行学习的习惯。
第二:学生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习卡”中设计了一些合作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学习卡”强调的也主要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班级的大环境下合作对话。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训练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有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初步具有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第三:利用学习卡教学,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卡中设计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和自己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中教师适实督促,学生由无意识的提出问题,到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并自行探究解决,并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学生在完成学习卡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书写,弥补了课堂上书写少的不足,对学生养成勤动笔、善于书写的习惯有着良好的作用。
回顾几年的研究历程,学习卡的制作一步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了,教师的教学关注的方面更广泛了,教学模式更趋向时代的要求了,师生平等对话更广泛地普及在课堂中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才有了具体的体现。
2008年在自治区农村课改现场会上,我校的三个教研组被自治区教研室评为先进教研组;2009年我校被评为旗级教改实验先进学校。
9.中学语文课题组教学工作计划 篇九
1、完成课堂案例论文集。
2、完成以下论题的创作与报告。
①关于目前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的调查报告与改进、完善教学方式的若干建议。
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教与学”的最佳互动交往方式的对策。
③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研究实验报告。
④在语文互动交往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之研究。
⑤关于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一)2011年12月22日——2011年3月31日
1、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陈绍平沈志飞 石礼义 张胤 徐美香 朱习文 胡畔
全体成员 完成﹡《高中语文课堂互动交往教学方式案例论文集》。
陈绍平完成﹡《关于目前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的调查报告与改进教学方式的若干建议的报告》﹡《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研究实验报告》。
沈志飞 完成﹡关于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报告。
石礼义 完成﹡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张胤 完成﹡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的策略研究。
朱习文 完成 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中问题和误区的研究。
徐美香(待定)
胡畔(待定)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调查目前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情况,完成﹡《关于目前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的调查报告与改进教学方式的若干建议的报告》。
3、具体进行中学语文师生互动交往教学案例研究,积累、分析研究材料,适时进行反思总结,完成下列子课题:
(1)中学课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①互动交往教学在必修课教学中的运用。
②互动交往教学在选修课教学中的运用。
③互动交往教学在各类文体课文教学中的运用。
④互动交往教学在课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的运用。
(2)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①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在作文指导课中的运用。
②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在作文评改课中的运用。
(3)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最终完成课堂案例论文集。
(二)2011年4月1日——2011年5月1日
收集、分类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经验总结和理性提炼。
完成下列子课题:
①实行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②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础。
③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的要素。
④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的过程。
⑤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的特点。
⑥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的原则。
⑦﹡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的策略。
⑧﹡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⑨﹡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⑩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中问题和误区。
11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12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
13与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有关的其他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2011年5月2日——2011年5月20日。
10.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 篇十
2013-2014学年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福建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小组2012年研究计划及学校“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方案的精神,本学期我校课题组将通过专题的研究、课堂教学的实践与重建和对建模教学设计的研究等途径,为教师创设丰富的学习时间和实践空间,继续围绕“空间与图形”内容领域专题研究,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维度基础,以“空间与图形”内容领域为载体,探索与交流“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实实在在的日常课的思考上,让课题实验教师在研究性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激发教改热情,促进本课题研究健康、持续、深入的发展,从而提升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学年,课题组将通过以“空问与图形”领域建模教学设计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建模教学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继续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及课题核心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对比研究、教学设计对比研究等方式,使课题组教师迅速成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重点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与指导,重视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途径来提高实验教师学科素养;鼓励实验教师积极撰写实验心得、研究论文和案例。
二、研究目标
本阶段试图通过“空间与图形”领域建模教学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的数学模型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提升,培养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形成数学结构并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以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为目标,以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主线,以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变换、关系和结构的体验为内容,以观察、操作、想象、模拟、分析、推理等活动为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了预期的“促进研究、深入探索、专题交流、均衡提高”的目标。
②研究内容对象仍然是“空间与图形”内容领域,将循着教学进度,针对不同内容进行研究,以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为目标,以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主线,以几何 1
形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变换、关系和结构的体验为内容,以观察、操作、想象、模拟、分析、推理等活动为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半年的专题研究内容对象是“数与代数”内容领域,以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目标,以“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主线,以“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探索规律”为内容,以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为方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③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有别于传统的应用学习。本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建模意识,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景问题,发展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重数学应用的创造型数学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质。
④以具体的课例研究为载体,从现行教材空间与图形领域呈现的知识点出发,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原则,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精心置疑。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⑤突出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凸显数学的工具性。引导学生在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自然联系。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景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实
⑥通过对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的研究,逐步探索出符合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指导并扩展至其他知识领域的研究。
三、实施措施
①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全员参与,各学科全面开展研究,把每周一次的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育紧密结合,使教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的增长点。
②做好实验教师的教科研培训工作,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师的研究工作,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③实验教师要做好个人对课题的学习,不断钻研及反思,使自身掌握必要的使用的学习指导方法。
④课题组成立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设立研究例会制度,开展教科研沙龙活动,重视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深层次地展开研究,注重资料的积累,以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⑤对课题进行具体分解,让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舞台。
⑥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分析和小结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积累的经验,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并认真做好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四、月份研究要点:
二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做好“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建模教学设计研究。
3、积极准备课题组成员胡妙玲老师参加市创新大赛。
三月份:
1、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准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2、交流典型的空间与图形领域建模教学设计并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研究课的对比教学分析。
3、积极准备课题组成员胡妙玲老师参加市创新大赛的研讨课。
4、组织参加相约名师,聚集课堂研讨活动。
5、组织参加省问题解决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专题:四年级、六年级空间与图形单元)。
2、认真开《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例会工作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准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讨课、认真评课。4认真准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
五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筹备好各年级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交流、研讨。
3、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心得的撰写活动。
4、开展研究课、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心得的交流。
5、建立学生解题能力测试的档案。
六月份:
1、讨论有关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教师建模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方式,填写评价表,做好评价工作。
2、组织实验教师撰写案例、实验反思、论文。
3.对本学期课题实验的过程材料的分析整理,并撰写阶段实验小结。
4、组织对实验教师的实验论文、案例的评选交流活动。
11.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 篇十一
(02至03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按照学校德育子课题实施方案、本学期德育课题工作计划,在贵阳市实验区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的指导下,开展了德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养
(1)组织全体德育课题组成员摘要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了贵阳市“九五”课题研究成果《整体构建初中阶段养成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文集》中的有关文章;
(2)组织德育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实验区组织的各次德育课题研讨会和培训会;
(3)聘请了实验区课题组负责人雷老师到校参观指导德育活动课和进行德育课题科研专题培训。
通过这些学习、培训,使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当前德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领会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内容和内涵,学到了更多的从事课题研究的经验、知识和方法,提高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对开展科研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好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大家的科研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继续加强了《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 由于《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使用得到实验班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其他各班师生也纷纷要求实验使用,因此2001年9月我校便在全校所有班级推广使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将《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推向了高潮。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各项德肓活动中,如何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用好《德育》读本和《成长册》,并对《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出符合我校“农村性”、“民族性”特点的意见和建议,是学
校此项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学校德育课题组通过思教处和教科处理问题将此项内容的完成情况列入了班主任等德肓课题实验人员工作考评和科研考评,要求各班每学期必须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为教材,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或班级建设活动等为形式开展2-4次质量高效果好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教育作用和功能,并为推广使用和修改完善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意见。通过《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使用,有效地指导了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充实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德育实效。
本学期德育课题组成员共完成论文22篇,活动课录像1个,其中7篇论文和活动课录像被送到今年的德育课题工作年会参加评奖
3.积极参加实验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 在贵阳市实验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工作中,我校参加了高中部分“二级目标和内容”的构建研究工作,现在贵阳市中小学“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目标和内容(试用稿)”已经出台,我校将在实验区第二阶段的“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的构建的同时,针对学校实际完成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目标和内容体系” 的适用于我校的“三级目标和内容”的构建研究工作。
4.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习在时间和内容上仍然感觉不足,满足不了搞好实验研究、多出研究成果,实现科研兴校的需要;研究工作依然显得十分薄弱;常规工作与科研(包括必要的学习)工作的矛盾没有能较好地解决?
贵阳市民族中学德育课题组
12.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篇十二
暨“实验小学教改大课堂”阶段性研修总结学习心得
为了进一步推进“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研究的进展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2018年6月12日、13日,在奈曼旗实验小学召开“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阶段性总结暨“实验小学教改大课堂”阶段性研修总结会。我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现将我的收获与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会议伊始由实验小学徐文君校长致开幕词,徐校长的发言让我感受到“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课题组提出的“提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形成大格局”理念在他们学校已经生根发芽,同时给老师们鼓足了士气。
二、12日上午听了实验小学于晓华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圆片》,王海萍老师执教的《推理》,闫海燕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从于老师的课中我体会到数学教学中应借助直观想象、理解抽象的教学方法,同时于老师的课让学生中自主的摆一摆、想一想中体会有序思想,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活动化的课堂要求。从王老师的课堂展示中,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1、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性,这里充分看出了王老师平时的训练到位。
2、在教学中总是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3、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方法优化的培养。闫老师的课堂开始让同学们齐说班级的口号,增加了孩子们的士气,对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三位老师的课堂让我们看到学生在“问题情境”驱动下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了能力。
三、12日下午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张英杰老师进行了《基于“教学方案评价标准”的专业化备课案例解读》。张老师以一年级下册用七巧板拼图和五年级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为例,详细的讲解了教室专业化备课的方法与技巧,从教学内容的定位,课标的解读再到教参的圈、理、拎的提炼,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活动的设计都一一作了指导。从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看,都是围绕课堂结构发展进阶图为前提进行设计的。
四、13日上午由我和东明学区中心校的芳芳老师、奈曼四小的韩春燕老师进行进行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同课异构,通过课堂展示让我们体会到了“学生在前,教师在后”“活动化课堂的育人过程”“敢于把学生放开”“由高到低的教学”。
五、13日下午田主任,东明学区中心校的王丽华主任,大镇第四小学的杨桂新主任分别做了本校课题阶段性总结。随后教研室张主任进行《课题组阶段性总结及课题研究关键要素再解读》,让我们深入理解“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的研究方向和目的,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为以后的工作提出要求。
【中学课题实验半年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马回岭中学课题研究计划书08-28
中学语文课题开题报告08-18
向阳中学作文课题经验总结材料08-01
中沙中学英语课题研究报告06-22
中学教师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10-03
中学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09-24
小学中学英语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08-13
春课题实验计划10-16
北京市祁庄小学敏特英语课题半年工作总结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