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工作机制(精选15篇)
1.创建工作机制 篇一
和静县第一双语幼儿园创建文明单位
工作运行机制
为确保我园今年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园将完善四项制度,力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高。
(一)完善领导机制。由“一把手”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上下结合、齐抓共管、运作有序的创建工作组织体系。园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都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每年都对精神文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做到长期有规划,短期有安排,使精神文明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完善工作机制。我园始终坚持“三个列入、四个同时”,三个列入即: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党总支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长远规划和计划,列入领导目标责任制。我园与每位教师层层签订《创建责任书》,制定了《创建文明单位实施方案》,每年都制定《精神文明工作计划》,引导各科室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四个同时即: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表彰,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管理体系,有力的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同时,以创建文明行业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家庭”、“文明科室”的评选活动,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
(三)完善投入机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在购买办公设备、购买报刊书籍、组织人员参观等方面优先考虑,尽可能地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完善宣传机制。一是我园开办了读报亭及宣传栏,及时反映单位工作、绿化动态,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二是组织职工观看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和相关教育片,增加职工的文明创建知识;三是加大与社区的共建活动,牵头组织协调百日广场文化周、党风廉政教育专题演出、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为我园创建自治区文明单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和静县第一双语幼儿园二0一三年
2.创建工作机制 篇二
当前, 企业困难职工“上访”之所以发生, 既有“上访”者的动机心态等主观因素, 更有“下访”工作不到位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从客观原因分析,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困难职工“下访”制度不健全, 工作流程不严谨, 造成信息不畅通, 引起职工误解造成“上访”;二是工作人员“下访”不主动, 情况了解不详细, 帮扶救助不及时, 拖来的“上访”;三是困难职工家庭帮扶受政策滞后的影响, 造成帮扶标准过低, 不能解决职工家庭实际困难, 最终引发的“上访”。
作为一名企业工会系统的专职干部, 我认为工会组织在做实帮扶工作中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工作, 建立“下访”工作制度
立足矿情, 建立下访制度。每杜绝一次“上访”可能需要“下访”几次, 甚至几十次, 时间长, 见效慢, 是一项长期要做的工作。因此, 必须制定出相应的“下访”制度, 才能更好的促进“下访”工作的开展。只有做好了“下访”工作, 并且坚持长期做下去, “上访”才会减少, 帮扶工作才会见成效。虽然成庄矿困难职工“上访”数量不多, 但每一次“上访”都会牵动很多部门工作人员的精力, 直接影响正常的工作, 甚至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成庄矿工会在开展帮扶工作中, 创新工作思路, 提出变职工“上访”为工作人员“下访”的工作要求, 出台了成庄矿工会“下访”工作制度, 在两节慰问的基础上, 坚持对发生工伤、重特大病和遭遇天灾人祸的职工家庭及时进行走访;对部分职工因失去亲人, 生活负担较重, 经济困难, 情绪不稳定的职工家庭定期“下访”。通过建立“下访”工作制度, 确保工会帮扶工作有章可循。
二、主动工作, 掌握“下访”真实情况
当前, 由于对困难职工帮扶力度小, 帮扶政策滞后, 特别是受长期以来养成的“找上门、才了解、领导不催拖着办”的工作习惯影响, 导致部分职工及职工遗属在家庭遭受天灾人祸或生活困难等情况时, 因达不到及时救助, 出现“上访”、“缠访”现象。比如, 成庄矿非因工死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按晋煤集工字 (2007) 51号文规定发放, 抚恤费发放标准农户100元/人.月, 非农户140元/人.月, 她们仅依靠每人每月100余元的抚恤费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两名非因工死亡职工遗孀, 丈夫去世时均不满55周岁, 现在虽丧失劳动能力, 但依据政策, 连100余元的抚恤费都不能享受, 也不符合水电气暖费减免条件。二人家居矿区, 又无农田, 没有经济收入, 其生活状况更为艰难。这类人员在集团公司逐年增加, 据了解, 目前已达八十余户, “老无所养”的问题极易引发新的矛盾, 成为企业乃至社会不稳定的新诱因。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工会工作人员就应当积极主动开展“下访”工作, 要站在职工的角度, 充分考虑困难职工的难处, 想方设法了解职工家庭的困难, 为上级部门掌握实情、制定帮扶政策提供依据。
三、务实工作, 确保“下访”取得实效
解决问题是工会建立“下访”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做实帮扶工作的根本所在。因此, 要通过工会“下访”, 在了解职工家庭困难情况的基础上, 找出致困原因, 并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 依据困难职工家庭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逐条落实, 确保“下访”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比如, 成庄矿工残农民工武保胜退出工作岗位后, 当初每月只有几百元的工伤工资, 当长女武薇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 面对高额的学费, 全家人并未感到欣喜。矿工会工作人员在“下访”中了解到此情况后, 同基层工会组织了为困难职工武保胜献爱心捐助活动, 为其长女武薇申请办理了金秋助学资助金, 同时通过集团公司工会生活保险部向山西慈善总会申请资助, 并对其家庭发放救济款, 各项帮扶金累计9800余元, 帮助其女儿顺利入学。通过几年的资助, 其长女于2011年大学毕业后招聘到晋煤集团工作, 次女武壮薇于2009年顺利就读于运城学院。
总之, 企业工会帮扶工作承担的是企业快速发展期间“稳压器”和“安全阀”的责任, 责任重大, 事关全局。工会创建“下访”机制就成为做实企业工会帮扶工作的根本所在, 是工会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善事的重要渠道, 更是构建和谐工会的有效途径, 必须引起各级工会组织的高度重视, 更应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唯如此, 工会的帮扶工作才能做实, 矿山、企业才能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摘要:创建“下访”机制, 变职工“上访”为工作人员“下访”, 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架起一座企业与职工之间沟通的桥梁, 促进企业才能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3.创建工作机制 篇三
作为一个基层文艺工作者,我在文联系统工作了几十年,深知协会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在团结文艺工作者方面负有重要职责”。这些年来,我们在省文联党组、书记处和协会主席团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紧紧抓住曲艺创新、精品创作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尚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任务,谋人谋事谋发展,全面推进江苏曲艺事业的振兴和繁荣,探寻摸索出了一条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发展之路。
江苏是全国曲艺的发祥地之一,底蕴深厚,曲种繁多,全省传承曲种57个,在全国曲艺之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省有专业院团12家,民间书场、俱乐部300余家,曲艺展馆7家,每年受益群众约一千万人。省曲协作为曲艺行业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在日常工作中,把工夫用在点子上,通过沟通协调来提升品牌的艺术魅力,通过搭建平台、创建项目来强化协会的服务职能。
首先,摆正工作位置,强化服务职能。繁荣传统曲艺文化,创建各种曲艺品牌,推进曲艺大省到曲艺强省的跨越,是省曲协的努力方向。为此,我们认真履行协会服务职能,着力于抓基础谋创新,努力提升能力水平,加强繁荣发展江苏曲艺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江苏曲艺的知名度大有提高,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在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苏州评弹、扬州评话、扬州清曲、徐州琴书等列入其中,古老的曲艺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连云港被授予“中国曲协曲艺创作演出基地”,“全国曲艺小剧场艺术指导委员会通州基地”落户南通市;常熟市、苏州市相城区、昆山市千灯镇、无锡市硕放街道、张家港市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张家港更是在今年升级成为我国第二个“中国曲艺名城”。
其次,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主动联络协调,不是等待人才、作品自然成熟,而是做曲艺人才、曲艺精品的有心人和催化剂。由于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我省各地曲艺发展高低不均,对于相对薄弱的地区,我们组织专家、学者、曲艺艺术家组成调研团,深入基层,于2015年赴常州、2016年到无锡等地采风调研,先后撰写了当地的曲艺艺术历史渊源、目前状况和发展保护的调研报告,呈送有关部门。现在,常州市评弹团的编制和创作经费得到改善,无锡市也将恢复市评弹团编制。
省曲协的这些举措,都是在竭尽所能地加强和改进为会员服务的工作力度,及时反映会员的诉求和愿望,进一步增强曲协组织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努力把省曲协建设成为江苏曲艺工作者的温暖和谐之家。
我们正在创建全新工作机制的道路上前行,但是也知道离习总书记提出的“讲政治、懂业务、能干事、会服务”的要求还有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4.创建工作机制 篇四
鲁 翔
2006年第12期 ——社会发展
宜昌城区供电公司主要担负中心城区170平方公里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和70多万市民的电力营销工作,下辖西陵、云集、伍家三个供电所。近年来,公司主动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部门工作和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双向促进和共同发展。今年,西陵、伍家社区被评为宜昌市“文明创建示范”社区,宜昌城区供电公司也被宜昌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区共驻共建”先进单位。
建立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的保障机制。公司先后与西陵区、伍家岗区政府签订“社区文明共建”协议书,把自身的业务工作纳入到社区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首先,强化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的责任意识。严格遵照全国供电企业“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按规定对各岗位绩效进行严格考核;制定“电力进社区服务规范”,统一服务内容和“青年文明号”的队旗,保存活动记录、档案,确保创建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其次,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公司成立了4支爱心服务小组和社区服务队,扩大了公司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工作的覆盖面,确保服务范围的普遍性和广泛性。第三,形成有效的工作载体。公司统筹策划,在社区的醒目位置设置防窃电、供电设施保护宣传标示牌,建成电力科普宣传长廊。同时,向广大社区居民广泛宣传“青年文明号”的服务承诺和服务理念,接受广大客户的监督;开展“1+1”结对服务活动,建立党团员社区服务责任区,使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第二岗位”。
建立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的服务机制。参与就是服务。公司着力开展好“三个服务”:一是文化体育服务。公司邀请社区居民代表或与社区联合开展联欢、比赛等多种文体活动,充实社区居民业余生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此外,公司还帮助社区建设大量体育设施。二是家庭综合服务。公司对特困家庭开展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措施的服务。同时,进一步重点扶助确实需要帮助的家庭和弱势群体。目前,社区困难家庭服务实现了“四大转向”,即服务内容由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向,服务对象由单一的群体向社区全体居民转向,服务方式由“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自强转向,服务领域由基本生活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向。三是社区公益服务。公司每年都为社区提供活动场地和资金,帮助社区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社区公益服务,扩大供电公司在社区建设中的影响力。
建立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的共建机制。企业依存于社会,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必须开展共驻共建。公司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于共建。一是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在公司党组领导下积极融入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通过创新共驻共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及引导自治三种机制,形成企业与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平等参与社区互惠合作。做好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关键在于建立互惠机制。创建工作中,公司为社区提供资源、履行共驻共建责任,社区承担供电企业部分后勤保障工作,主动协调供电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积极为供电企业排忧解难。三是选准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载体,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公司通过成立“市民学校”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以自身建设为载体,努力把供电企业岗位的优质服务向社区延伸,推动良好社会公德的形成;以城网建设和经营为载体,加强与社区管理部门的协调,主动融入整个社区建设之中,努力为社区发展服务。■
5.创建工作机制 篇五
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
农村环境卫生和生态是关系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为加快推进乌龙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的各项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村在辖区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我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为进一步巩固乌龙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的各项成果,结合我村实际,认真总结了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生态村创建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为平台,以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同步推进村容整洁,创建生态文明村,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及村庄品味,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打造卫生村和生态文明村为契机,扎实推进乌龙村生态环境改造工程,使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得到明显改观;加
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巩固深化我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成果。
三、主要任务
(一)绿化。主要是绿化村庄,加大村旁、路旁、屋旁、河渠旁“四旁”绿化力度,真正做到“村在林中、房在绿中”。
(二)净化。主要是清理柴堆、粪堆、垃圾堆“三大堆”,解决脏乱差现象突出、卫生死角普遍存在、垃圾“围村、塞河、堵门”的问题,消除影响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的“顽症”,达到柴垛归位、污水归池、禽畜归圈、垃圾归点的“四归”目标。
(三)硬化。主要是做到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主要街道宽阔平整,铺设柏油路或混凝土路面,无断板、坑洞、露骨等损坏类型,次要街道铺设砖块或碾压平整。街道两侧、房前屋后要砌筑排水暗沟或明沟,交叉路口设置过街管涵。
(四)美化。主要是房屋墙面粉刷整洁,无乱涂乱画。整合村庄内空闲地、废弃宅基地,建设小型花园或休闲绿地。扩挖、清理、衬砌坑塘、河道,建设生态水景区。配套农家书屋、健身场地等文化娱乐休闲场所。
(五)亮化。主要是做到村内主要街道合理布置安装路灯,方便出行,力争达到“路延伸到那里,路灯就亮到哪里”,改善村民夜间出行条件。有条件的村在主要街道、重要标志物、村民活动场所实施塑造夜间形象的亮化工程。
四、基本原则
(一)村委会主导,全民参与。在村委会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然村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同时加大对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统筹规划,科学发展。要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科学系统地规划建设农村优美环境和良好生态体系,以村组为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安排开展各项相关工作。
(三)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首先对条件好的个别自然村重点投入整治工作,示范成功后逐步普及全村辖区,使整治工作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纵深推进加强,整治标准提升。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组织村组干部及党员同志认真学习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精神,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做好开展综合整治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组建一支专业卫生清洁队,建设适量垃圾收集点;三是结合本村实际,制
定出农村环境卫生集中综合整治和生态村创建工作方案;四是村两委进行责任分解,制定出包片、包街方案。
(二)整治创建阶段。村两委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在村辖区内掀起集中整治创建的热潮。集中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理村内外乱放的垃圾,做到不留死角死面。认真落实生态创建具体工作。
(三)建章立制阶段。在集中整治创建的基础上,建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长效机制。基本要求是:一是农户对门前卫生负责,每日定时清扫;二是卫生清洁队负责主要街道的清扫和农户门前垃圾的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存放池集中存放;三是每隔一定时间,卫生清洁队对存放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定点填埋。积极建立符合本村实际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村规民约。
六、推进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结构。村两委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生态村创建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把乌龙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作为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二)加强管理,强化指导。各村小组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力度,扎实推进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防治工作。积极会同上
级有关部门进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的技术指导,努力提高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技术水平,切实推动生态村和卫生村建设进程。
(三)加强投入,规范建设。要切实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广辟资金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村庄生态环境的各项建设中,以弥补村庄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要按照上级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要求的各项规范和标准,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努力提升生态村和卫生村建设的质量。
(四)加强宣传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优良传统,通过门前“三包”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养成人人“讲卫生、爱家园”的自觉行为,树立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五)抓好长效机制。坚持整治与管护并重,在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管理和生态创建长效机制的建设。村内必须长期有一只清扫保洁人员队伍,对村辖区生活垃圾及时处理;设立专、兼职的卫生保洁员、林木管护员和器材管理员等,加强农村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日常管理;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约束村民行为;普遍建立“门前三包、分区包干”的长效保洁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巩固整治成效;采
取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培养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工作要求
(一)将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全体村组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工作,并且在村内大力宣传,让广大村民也知道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创建的深远意义,让其也加入到建设的队伍中来,对于在工作中出现失职、渎职、造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延误的个人,将严肃处理。
(二)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主要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为目标。
(三)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上报到村委会,由村委会领导小组商议解决,无法自行解决的上报到上级领导处,请上级领导给予解决。
乌龙村委会
6.创建城管新机制 篇六
2010年以来,*****紧紧围绕区委‚四句话‛战略部署,将城区管理工作与政治文明‚三大举措‛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开展‚城管服务、群众参与、同心协力、共建家园‛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和 ‚四大员‛活动,牢固树立城管队员‚爱民如伤‛的执法理念,不断强化居民群众的城管主体地位,进一步动员和引导全街道经营商户和广大居民同心协力维护市容秩序,参与城市管理,努力打造了和谐城管新机制。
一、广泛动员、深入讨论,牢固树立“爱民如伤”执法理念
*****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1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共有楼院463个,经营门店1021个,城区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长期以来,*****城管工作侧重于‚严管重罚‛,尽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群众和商户对‚严管重罚‛的工作模式不理解、不支持、挑毛病,甚至对立情绪日渐加深。‚城管服务、群众参与、同心协力、共建家园‛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街道办事处通过集中学习、反复召开讨论会、座谈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在全体城管队员中深入开展了 ‚爱民如伤‛执法情怀和对待群众‚四种态度‛大学习、大讨论,教育和引导城管队员换位思考,理解和感受服务对象的难处,转变态度,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了‚爱民如伤‛的执法理念。
二、强化服务、拉近距离,扎实做好“与商户交朋友”活动
在‚与商户交朋友‛活动中,我们首先强调一个‚真‛字即:城管联合执法队员放下自己管理者的架子,强调自己服务者的身份,用真心去和商户特别是对城管工作不甚理解、缺乏支持、爱挑毛病、有对立情绪的商户沟通思想、交流意见,做真朋友;其次,要求全体城管队员切实为商户解难事、办实事,为商户办好事不仅仅局限于城管工作业务范围,只要是商户在经营和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都要全力帮助。活动开展以来,队员为商户解难事、办实事共计40多件,涉及到商户之间纠纷调解、子女入学、生活困难救助等多方面。如文源街‚光头批发门市‛‚老刘粮油门市‛ 原来因设置灯箱广告和店外经营等多次被我们处罚,对城管工作的对立情绪较深。活动开展以来,队员李楠、田红青主动登门征求意见,在其人手不够时帮其搬运货物,在他们和其他商户发生纠纷时,积极帮助其协调解决,使其由原来对城管工作的不支持、不理解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
三、合理设定岗位、深入扎实培训,广泛建立“四大员”组织体系
7.加强绩效管理创建企业激励机制 篇七
1.1 绩效管理的内涵和作用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就组织目标和目标实现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它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组织内部的沟通;二是管理成本的节约;三是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四是建立和谐的组织文化;五是实现组织战略的重要手段。它是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向员工传达企业目标、提高员工绩效,从而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逐步定位的方法。
1.2 激励机制的内涵
激励机制就是满足员工多层次的需求,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使团体、组织产生向心力,在同事、团体、组织方面相互激励与自我激励,使全体成员齐心协力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1.3 激励机制与人才
激励机制功效之一就是吸引人才,增强团体、组织的活力,事业成败,人才是关键,无论一个企业拥有多少技术、设备,如果没有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这些资源就不能创造价值。管理深处是激励,只有创建长效激励机制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1.4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的关系
激励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绩效管理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外部的推动力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使员工产生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积极争取、努力创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生产力,最终达到人人为企业争做贡献的效果[1]。
2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绩效管理的目的与作用存在理解误区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管理体制影响,从主管经理到普通员工都对绩效管理理念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其作用,只是片面地认为加强绩效管理仅仅为薪酬分配提供依据,甚至一些领导干部还将绩效管理作为排除异己、打击报复员工的工具,在员工中产生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使绩效管理工作难以推广应用。
2.2 考核制度不规范不完善
实际工作中企业考核制度不规范、不完善,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主要依靠管理者的主观印象、随意观察,以及年度报表中的简单任务完成记录,对工作绩效作出评价。在现实中形成对上司“忠诚”者频频受到重视,嘉奖、晋升,有能力者反受冷落,企业中对人员、工作的评价受此准则的约束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励对上司的“忠诚”行为,抑制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为,于是企业的“激励机制”所激励的不是员工的工作热情,而是拉帮结派搞摩擦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一种人人混日子的可悲状态。
2.3 激励方式老化
过去企业只采取物质奖励与效益挂钩的原则,千篇一律,过分强调利益导向,特别是僵化的工资体系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出现“请来女婿,气走儿子”现象,也带来了人才流失、劳动积极性不高、员工忠诚度下降等各种问题,在企业内部产生只讲竞争,不讲合作,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损人不利己,一切向钱看等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4 职位管理体系僵化陈旧
企业长期以来实行封闭的管理模式,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而建立一套规范的职位管理体系,更不可能运用科学的量化评估系统对职位价值进行评估,而仅仅简单地“一刀切”式实行以职务、职称评价决定薪酬的管理系统,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在员工中形成人人向“上”看,“升官才发财”的错误认识,阻碍了企业的发展[2]。
3 企业加强绩效管理,创建激励机制的选择路径
3.1 加强绩效管理的宣传和落实
首先要加强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使其深入人心。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培训,以人为本,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其次要将绩效管理工作具体措施落在实处,时刻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每位员工看得见、摸得着。在培训与实施过程中使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其想法得到尊重,其合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在充分发挥其工作潜力基础上获得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
3.2 建立客观简洁的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要根据自身性质,建立客观、简洁的考核评价体系,准确、公正、积极地对员工进行考核与评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准确、规范地对每个员工的功与过作出判断,公平公正地决定出惩罚与奖励,充分激发起员工比绩效,论贡献的积极性,深刻挖掘潜能,在“比、赶、超”活动中,成为企业专业技术能手,有效地落实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地战略目标要求。
3.3 建立并实施多种类型的激励机制
从管理激励角度看,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多层次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动态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的激励方式其效力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在员工激励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激励方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灵的法宝,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激励方式有以下几类。一是人才的动态管理激励;二是全面薪酬激励;三是公平、公正激励;四是参与激励;五是关心激励;六是压力激励;七是组织环境与文化激励;八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激励。
3.4 加强文化精神激励力度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类的需求不仅包括最低生存需要,而且还包括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为此企业必须在完善物质激励的同时建立起文化、精神激励机制,在较高层次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体措施包括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等几方面。在实现工作效率最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作用,在满足员工的多层需求的基础上,激发起员工工作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最终实现企业、个人利益的双丰收[3]。
4 结束语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何挖掘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工作中重中之重。加强绩效管理,对员工实施高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谋求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创建适应本企业发展需求的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0.
[2]迟福林.国企改革与产权[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124.
8.创建工作机制 篇八
关键词:创建;机制;军工企业;管理
规章制度可以说是承载企业发展的轨道,企业在管理上对于规章制度依赖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情况下,似乎认为制度是解决管理的灵丹妙药。然而,许多企业并不缺乏制度,比如军工企业由原来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为主线的制度体系,到认证贯彻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再到当前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而推行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体系,基本上涵盖了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制度一点也不落后,但管理工作就是上不去。一些企业仍然在人治的环境中徘徊,究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本文重点从如何建立和运用管理机制上作一些初步探讨,寻求有效促进军工企业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1 正确认识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机制
1.1 规章制度与管理机制概念
“企业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以管理为主题,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内容,以规范准则为载体,解决企业的能力和效力问题”。规章制度主要通过培训、理解、认知、强力推进、检查监督、考评奖惩等方式来发挥作用,具体内容包括:规范、标准、程序、流程、措施等。简而言之,规章制度就是“告诉你对做了某一事情的后果的处理方法”。所以制度更多的内容是一种奖惩规定。
“管理机制”指的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企业的管理机制主要是以经营为主题,以激励(约束)机制为主要内容,以各利益相关者(部门、岗位)相互作用的方式为载体,解决的是企业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具体包括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机制主要通过沟通、协调和平衡等方式来发挥作用。
1.2 管理机制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
创建合理的企业管理机制也就是主要创建合理的企业内在工作方式,建立企业里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工作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要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就要致力于构建企业合理的运行机制,保证管理工作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运作规律。比如,近年来海军企业为提高管理水平要求企业逐步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实际上,卓越绩效就是“一把手工程”,企业能不能推行这种管理模式,能不能取得成效,完全有赖于“一把手”的作为。即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上级机关要建立有效的对“一把手”的激励机制或者约束机制,否则难能取得成效。
此外,推行卓越绩效还要符合企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建立一种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工作机制。如果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落后、基础管理层次较底,要迅速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无异于拔苗助长。例如,有的修船企业为了推行卓越绩效模式把工作场所几乎变成了“展览厅”,真正的施工作业另设场地,无疑成了“卓越”的笑柄。
2 军工企业管理不力的主要原因
军工企业是特殊的国有企业,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作为装备保障企业,要始终坚持军品第一的方针,以优质、高效地完成装备保障使命任务为主要目标。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方可挖掘企业各种潜能,争创更大经济效益。
事实上,军工企业为了保证完成军品任务,在执行某些装备保障任务的特殊时期,企业所采取的一些做法并不能用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来衡量。管理者在工作中习惯于运用“命令”和强制举措,依法治企的理念尚未深化,尤其在三线军工企业略显突出。
2.1 维系组织运营的传统规则受到冲击,新的管理机制建设滞后
军工企业大多地处三线,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尤其是第一代职工在建厂初期形成的不畏艰难、敬业奉献的精神成了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强大力量。无须过多的制度规则,也无须一些先决条件,其时“组织”的一声号令或许足以代替许多需要用制度来规范约束的问题。但随着海军装备快速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仅仅靠拼经验、拼苦干的单一保障模式显然力不从心。建立军民大协作、军地一体化的保障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是提高装备保障力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的传统运营规则已无法适应新的保障模式,相关的配套管理举措滞后;另一方面,一些管理者的观念仍然守旧,把军工企业视同军队,忽视有关规定,乐于发号施令,不经意间破坏了现有制度的权威,新的管理机制难以尽快形成。
2.2 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不完善,活力不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是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军工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尤其作为装备保障性质企业,工作具有间歇性、阶段性的特征。如何均衡生产和解决工作空窗期一直以来是企业管理上的一个课题。企业为了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在薪酬、福利等方面还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工作的好坏还不能完全在职工的收入上体现。一些职工被动等待、观望,主动作为意识不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竞争就会落为平庸。多年以来,企业既在尝试打破“大锅饭”又担心会成为触发职工不稳定的因素。无论从薪酬改革还是机构调整等方面都浅尝辄止,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适合的竞争机制。
2.3 部分规章制度脱离实际,不符合企业的内在发展规律
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制定或借鉴了许多先进的管理制度,但往往由于急于求成,一口气想吃个胖子,有的制度过于“高大上”,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先进制度与落后观念、传统习惯相碰撞,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制度难以遵守执行。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借鉴经验,习惯于效仿和学习,这是好事,可以少花功夫,少走弯路。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因缺乏对于自身的研究,盲目照搬照抄人家的做法,或者说不能很好地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轰轰烈烈的“学习借鉴”最终昙花一现。相信大家对于这种做法深有体会。其实沉下心来研究自己远比东施效颦重要得多。最了解企业的是自己,只有立足自身,对症下药,“借鉴”方可产生成效。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工作仍浮于表面
近年来,军工企业高层领导实行了基薪和绩效薪金,也有配套的考核措施,可以说激励是到位的,但缺乏对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有效激励措施;没有建立起将企业效益、部门效益和员工收入挂钩的分配机制;没有将企业的命运和员工收入紧密联系起来;没有形成企业与员工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有的企业虽然重视激励,也仅仅建立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推行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由于激励不到位,一些管理者心存老好人思想,明哲保身,工作浮于表面,按制度要求该管的不管,该罚的不罚;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尺度松紧不一,重此失彼,势必造成一些规章的退化,抵消了制度的红炉效应,造成管理工作在较低层次循环。
3 以创新构建管理机制为突破,努力提升军企管理水平
针对管理工作推行的难度,管理者要转变思维,跳出不断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工作框架,要站到构建合理管理机制的高度来审视管理,通过努力,使良好的“机制”促使各项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再辅之运用监督过程、事后奖惩的制度性管理手段,以更大程度促进企业管理水平。
3.1 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的理念
管理层尤其高层领导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但要确定方向、传递方向而且要率先垂范。诚然,军工企业姓军,是军队战斗力的组成部分,军企员工是不穿军装的军人。但军工企业又不同于军队,其管理模式只有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军工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摒弃“长官意识”,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变化,依据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履行自身职责,做依法治企的典范。只有履行规则才有可能确保企业长青。
要积极适应新时期装备保障任务的新特点,适应军地大协作等新装备保障的大趋势。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地方企业既是合作者,又是挑战者。企业必须要加快建立合作共赢的保障机制,进一步融合保障资源、提升保障力。要针对重大保障、遂行保障、靠前保障等最能体现军工特色的工作任务,不但要发扬传统的工作精神,而且要制定新的激励举措,使职工敢啃硬骨头,勇当排头兵。
3.2 正确处理企业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逐步完善竞争机制
一直一来,“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成为制约三线军工企业改革发展的瓶颈。由于留人困难,各项改革举措小心翼翼,担心建立竞争机制后,一部分“劣汰”员工怎么办?企业也不能或者轻易地将其推向社会,处理不当会触发其他矛盾,影响保障力建设。“平均主义”实际上是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满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是一种伪稳定,而真正的稳定就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竞争基础上的稳定。
企业改革首先要立足于公正公平,解决伪稳定问题,即完全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建立岗位竞争机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比如首先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年度业绩考核,竞职采取末位淘汰等方法,传导工作压力,激发工作动力;而后从缩编普通管理岗位起始,实行竞争上岗,鼓励“劣汰”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向生产一线流动;同时通过控制新员工招聘数量和自然减员的方式,以逐步消化富余人员,缩减职工总数,最终会达到人力配置精干,企业改革平稳过渡的目的。
3.3 着重于运用“机制”管理,构建精简、通俗的制度体系
客观上,人们对于纯文字的制度、标准或者规范的识记远不如对图示、标识、流程的记忆。相信,如果一个制度与员工个人的利益没有多大的关系,是不会有人认真地学习一个冗长的文字制度,更不用说贯彻执行了。
因此,一是要着重于运用“机制”管理。比如,大润发超市购物小车摆放问题,虽然看不到有关规定,但车车相连,十分规整。原来,用户如果使用小推车,需要一元的硬币解锁,而用完后,必须推至购物车回收点才能取回自己的硬币。这就是“机制”管理的力量。只要善于挖掘,管理中存在许多这样的“机制”,可以确保工作良性循环运作。
二是让制度回归简单。制度的价值在于遵守和执行。要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就是要将制度简单化,将制度要点进行过滤,制作成形象化的图片,张贴于“关键”部位;或利用Microsoft visio 等流程软件,梳理文字制度内涵,绘制出跨职能流程图,使人一目了然。
三是要与企业的实际相符合。企业如同人的身体,由于个体机能的差异,得同一种病用同样的药产生的效果可能会大为不同,有的甚至会起副作用。因此企业在制度建立上一定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3.4 维护“权、责、利”的对等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权、责、利关系的失衡不仅会使激励失效,而且会危及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适应新装备保障任务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企业现有组织机构、部门职责在不断调整过程中处于过渡、磨合期,还难免存在权责不明、按人设岗等现象。
因此,要针对新装备保障的使命任务和工厂的资源现状,全面梳理各部门职责权限、人员配置,通过适时协调确保权力和职责对等。尤其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通过加强企业与部门之间的经营业务的核算,将部门生产经营业绩和部门中层领导的利益紧密挂钩。
在激励机制的建设方面,着重从创建偏重于激励的薪酬体系入手,科学设置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使薪酬体系既达到稳定员工的目的,又能充分调动全员的劳动积极性。
简而言之,要解决好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就是解决好员工吃饱和吃好的关系问题,任何一个员工如果想吃好,就得努力地蹦一蹦。
此外对难以用实物量考核的企业管辅人员,在激励机制的建立上,可以采取“360度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但不论哪种考核方式,只有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才会被广大员工接受,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总之,抓管理、促生产、增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我国改革强军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军工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加强管理上,我们要在原来仅仅依赖于建制度、抓执行、搞奖惩的老路上有所突破,要在构建企业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上多下功夫;只有紧密结合新形势,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承元.机制比制度更可靠[J].企业管理,2015(9):31.
[2]赵国军.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全书[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4.
9.创建工作机制 篇九
强力推进 完善机制创建“平安桥头集”
——市综治委来桥头集镇检查验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2月15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陈飚,市综治办副主任向晓川等一行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永松等县政法委领导的陪同下,来桥头集镇检查验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瑞传,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吴少华,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参加了汇报会。罗瑞传详细汇报了我镇2011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平安666”呼叫网建设、专业治安巡逻队巡逻守护、社会治安及矛盾纠纷公告、传统物防建设等方面工作。余永松介绍说,桥头集镇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起了一整套治安防控体系,特别是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平安666”呼叫网,创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机制,是开展群防群治、邻里守望、服务群众的有效手段,对治安防范、灾难预警、政策宣传等社会管理工作有很大作用。
听完汇报后,陈书记充分肯定了桥头集镇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要求结合实际,强责任抓落实,继续深入做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面控制,重视工作总结和创新,进一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10.创建工作机制 篇十
虽然引发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又具有其特有的独特性,但深入分析形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基本是由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造成的。
1.1所处环境的改变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冲突
高中时代的学生基本在家里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进入大学后,会蓦然发现自己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不仅要自己安排生活,不能依靠外力,还要靠自己去处理和面对许多问题,比如人际关系、学习、生活起居等问题,这样,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外,在大学里,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也不再单一,不仅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还包含更多的综合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其他多种因素,而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一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1.2高职院校对心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及其管理者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只要不出问题即可,因此,各学校在这方面精力的投入严重不足,心理咨询师配备和培训也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成为摆设。
1.3高职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部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欠佳,他们有较强的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视感,要么敏感脆弱,少言寡语,要么自我保护,攻击性强,甚至相互歧视。中、高考失利,使他们自暴自弃,放弃主动学习,消极孤僻;在学校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诚信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观念淡化。
1.4家庭因素造成的学生心理问题
11.创建工作机制 篇十一
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是前提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马虎,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安全环保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方针和一系列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集团公司和油田领导也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多次强调,我们既是国有骨干企业,又身处高危行业,必须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保障能力,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必须根据我们自身特点,从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入手,逐步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本质安全。
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合实际,完善制度是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深化HSE管理体系运行,强化“三基”工作,努力实现本质安全,要继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标准规范,下大力气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快实现由“人管人、人盯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
尽快制定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是加强安全工作的基础。结合实际,从基层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员工培训、基础资料、施工现场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入手,进一步制定、完善管理流程和工作标准,对制度、标准的执行与落实加强检查,建立起严格的考核讲评机制。
三、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执行,严格落实是关键
在安全生产方面,必须严字当头,严格管理,努力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制度执行严格、基本功训练实用、处理问题要准确、隐患治理彻底。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全员责任意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责任,加大主要领导尽职尽责考核力度,并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基层员工是各项施工作业的直接操作者,要将安全责任主体下移,进一步细化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安全责任。
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调研和分析当前职工培训需求状况、培训模式利弊,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培训方向和目标,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强化隐患治理,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充分认识隐患的危害,把整改、治理安全隐患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尽最大努力满足资金需求。对项目按照“四定”要求,全程跟踪实施进度,确保治理效果和质量,逐步实现由“被动防范”向“源头治理”的转变。
深化HSE管理体系的运行和评价,全面提升HSE管理水平。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需要防止体系与日常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脱节,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应该通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行为安全的重要性,都能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危害程度,认清违反HSE体系要求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
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提高应对安全环保、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编制完成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做好各级预案的审核和备案工作,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问责,考核到位是保障
只有坚持事故处理“四不放过”,才能真正做到事故原因水落石出,事故处理有切肤之痛,事故教训刻骨铭心,事故整改举一反三,才能真正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国务院令下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从法律上明确了强化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表明了党和政府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责任追究力度的态度和决心。对我们来说,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处理,坚决克服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好人主义。严格按照事故调查处理的程序和制度,认真进行事故调查处理。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形势,特别要消除“大隐患没有,小违章不断”现状,加大隐性隐患和“低老坏”现象、重复性违章处理力度,实现本质安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以遵章守规为荣,以违章蛮干为耻”的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安全生产“曝光栏”,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曝光。加大考核力度,使各单位和岗位职工自觉去整改隐患,主动摒弃“低老坏”作风。
12.技术集成机制创新高产创建促双增 篇十二
2011年的丰产丰收来之不易, 春季低温、多雨、寡照;夏季高温、干旱;秋季少雨、多风, 加之农资大幅度涨价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然而, 年初牙克石市就把高产创建作为粮油生产的主旋律, 通过综合技术组装配套, 强化农民技术培训, 力求粮油生产实现新突破。正是在高产创建活动的带动下, 克服了多种不利因素, 夺得了近年的全面丰收, 小麦、油菜籽平均亩产分别比上年增加8.1%、11.6%。真可谓:专家农民齐努力, 学用科技促双增, 高产创建托起丰收梦。
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地处北国边陲、大兴安岭中段西北麓, 现有耕地260余万亩, 年播种面积220余万亩,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大麦、马铃薯及各类蔬菜, 其中小麦年播种面积约120万亩、油菜近55万亩。
近年来, 牙克石市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学科技、用科技已蔚然成风。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 先后实施了国家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 农技人员、广大农民更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活动的热潮。市农技中心以高产创建、示范县建设为契机, 积极倡导、率先垂范, 推进这一活动更广泛深入地开展。
牙克石市每年实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片, 其中小麦1片、油菜2片, 以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为样板, 辐射带动全市近180万亩小麦、油菜普遍增产增收,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初步统计, 2011年小麦、油菜平均亩产分别为254.3千克、132.4千克, 分别比2008年增加15.9%、23.4%;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小麦346.9千克、油菜169.6千克, 分别比全市平均亩产增长36.4%、28.1%;201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4万亩、预计粮食总产将达44万吨, 分别比2008年增长14.7%、25.7%;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7 930元, 比2008年增加61.8%。
这些数据、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辛勤耕耘的结果, 也是农技人员呕心沥血、不断努力的结果。
1 技术集成, 配套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 牙克石市农技中心及农技人员始终致力于农业新技术的集成组装、综合配套, 整体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一是与中国农科院合作,
承担了国家“小麦苗情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项目工作, 根据监测数据分析, 及时发布小麦推荐管理措施, 做好苗情、墒情、病虫情“三情”监测与预报, 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及各项农事作业, 并深入研究当地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为小麦持续高产奠定技术基础。二是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指导等基本内容, 指导农民施肥、用肥,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三是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专业化服务, 积极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下的农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和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示范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达到100%。四是按照良田、良种、良法相配套的要求, 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 建立小麦、油菜切合当地实际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示范区小麦、油菜良种应用率为100%。五是加强农机、农艺配套结合措施的研究与推广, 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发挥机械化生产优势, 示范区综合机械化作业程度96%以上, 同时大力推广机械化免耕、少耕栽培技术和农机标准化作业技术。六是结合示范县项目实施, 在全市建立小麦和油菜新品种、新技术、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病虫害专业化综合防治等7个试验示范基地、占地面积达4万亩, 以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 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普及与应用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 牙克石市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 更加有效、广泛地推进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活动, 促进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一是探讨形成了政府推动、主管部门组织、农技部门实施、农民积极参与的活动机制, 强化了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了高产创建的深入广泛开展。二是在全市范围开展小麦亩产400千克、油菜亩产200千克的高产攻关活动, 促进小麦、油菜种植技术再上新台阶, 力争3~5年内达到预期目标。三是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管理系统, 将各农场 (户) 的生产基本情况、农业推广的技术服务全部纳入电脑服务管理系统, 并与各农场建立联网, 达到了技术、管理、市场、气象等信息的最快捷传递, 提升了农技推广的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服务水平。四是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创新科技培训方式。几年来, 高产创建活动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48期 (次) , 培训农民6700人 (次)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面对面指导服务农民1 640人 (次) ;2011年开办农民田间学校6所, 完成授课21期 (次) , 辅导培训农民524人 (次) 。
13.创建工作机制 篇十三
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常州市武进区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以廉政责任、廉政承诺、廉政防控、廉政巡查、廉政评价这“廉政五步曲”,对项目的立项报批、招标投标、现场管理、工程变更、廉政措施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逐步建立了政府投资工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标准化监督模式,着力构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长效机制。
一、探索创新,“廉洁示范工程”创建应运而生
近年来,武进区重大项目多、资金投入大、建设任务重,近年来每年的政府投资工程都在100亿元以上,同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也是时有发生,为此,从爱护干部、规范建设的角度出发,我区于2009年初即全面启动了“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2009年8月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程建设专项治理工作,为我区开展创建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我区把专项治理对工程建设程序、质量、安全、资金、廉政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标准,凭借工程治理的东风强势推进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1、廉政责任格式化。专门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廉政责任书》范本,明确了合同双方的责任及违约处理方式。同时要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工程建设合同和廉政合同一起签订,并且将廉政责任书签订范围扩大到监理、审计等参建单位各方,对具体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廉政教育,实行“一岗双责”,做到既要对工程建设负责,又要对廉政建设负责。
2、廉政承诺公开化。制作了统一的《廉政承诺书》及《创建“廉洁示范工程”公示栏》,明确规定建设、施工、监理、审计等参建单位必须于介入工程前就自觉遵守廉政规定、自愿接受廉政监督等方面作出书面承诺。同时,由创建单位在项目现场醒目位置竖立创建“廉洁示范工程”公示栏,对工程概况、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审计单位的廉政承诺、监管网络图以及举报电话等内容进行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举报。目前,全区44个创建点项目都在现场树立了公示栏。
3、廉政防控制度化。制作了统一的廉政防控表,各创建单位重点对负责招投标、工程变更、工程计量、资金支付等岗位人员进行廉政风险点排查。目前,区住建局、交通局等创建单位专门制定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办法》,排查出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点117个,其他创建单位也针对项目情况进行了风险点排查。针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创建单位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廉政防控预警机制,把廉政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对党员干部的有效保护和监督。
4、廉政巡查常态化。为改变目前工程建设中重审批轻监管、监管资源单
一、分散的被动局面,区治工办整合监管资源,组织协调发改、住建、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廉政巡查组,加强对创建项目的日常巡查和标后监管。同时,优化巡查方式,明确职能分工,形成监督合力,实现了程序、质量、安全、资金、廉政等方面的联合监管。2011年共对16个创建项目进行了廉政巡查,共发现问题67个,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程序不完善,少数附属配套工程未严格执行公开招标制度,少数工程变更审批程序不严密,部分资金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班子管理人员不 到岗、不到位等方面,区治工办按照“一项目一整改”的原则,发放整改通知书15份,监察建议书1份,同时对履职不到位的项目经理、总监及“五大员”共65人,责成行业主管部门作出了严肃处理。
5、廉政评价民主化。廉政评价是决定创建点单位创建“廉洁示范工程”是否成功的最终步骤。我区充分发挥民主,确保廉政评价公开、公正、公平。区治工办牵头相关部门,组成廉政评价组,通过述职述廉、廉政测评、查看台账等方式,对创建点中的7个竣工项目进行了廉政评价,并邀请施工、监理、审计等相关单位现场对甲方人员进行廉政测评,发出测评表116份,收到各类建议32条,测评满意率99.6%。按照创建标准,对评价结果进行集体会商,然后进行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最近,锡溧漕河整治工程一期等3个项目获评第一批“廉洁示范工程”。
二、全程监督,“廉洁示范工程”创建强势推进
我区对“廉洁示范工程”创建实行项目化管理方法,实施项目建设与廉政建设同步实施、同步推进,提前介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强化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督。
1、组织领导,保障强有力。我区将工程建设专项治理的一套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作为创建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同时,各创建单位也抽调骨干力量,建立相应机构,专门负责创建工作。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党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指挥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保障了“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2、项目创建,实现全覆盖。我区创建工作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建设、谁创建”的原则,以工程项目为主线,设立“廉洁示范工程”创建点,实现了创建项目区、镇两级重点工程的全覆盖。一是对发改部门立项审批的区重点工程进行滚动摸排,要求项目主体主动申报“廉洁示范工程”创建点,实现区级重点工程全覆盖;二是由各镇、开发区对辖区范围内的政府投资工程至少选择一个较大的项目申报创建点,实现镇级重点工程的全覆盖;三是对于一些投资金额不大,但是项目主体单位有创建需要的,也纳入创建范围,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滚动摸排,目前我区共设立创建项目44个,政府总投资141亿元,已实现了创建项目的全覆盖。
3、部门联动,聚合监管力。针对“廉洁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内容多、任务重、专业性强,涉及工程建设多部门、多单位的特点,我们以开展创建工作为平台,整合监管资源,形成了纪检检察协调督促、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发改部门加强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督查,住建部门强化项目招投标、现场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财政审计部门加强跟踪审计、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管,纪检、检察加强对廉政措施及创建工作到位情况的督查,实现了程序、质量、安全、资金、廉政等方面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权钱交易和腐败产生的土壤和空间。同时,通过多部门联合巡查、联合监管,有效避免多部门、多条线、多频次检查,也减轻了基层单位的负担,提高了行政效能。
三、务实高效,“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成效明显
我区开展“廉洁示范工程”创建两年多来,以标准化的监督措施为抓手,务实高效,大力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形成共识,营造了上下同心的良好局面。通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项目主体单位及其领导深刻认识到,“廉洁示范工程”创建不仅是纪检、检察等部门对工程廉政建设的外在要求,也是保护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内在需求。全区上下已形成了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纪检检察牵头协调,主管部门联动配合,各工程主体单位积极主动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创建工作“要我创”为“我要创”,“被动创”为“主动创”,“试着创”为“高标准创”的转变。
2、固化步骤,形成了虚实结合的监管体系。创建工作以“廉政五步曲”为具体抓手,明确了各创建单位开展廉政监督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步骤,增强了监督的可操作性,发挥了创建单位作为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改变了过去靠纪检监察部门单兵作战的局面。同时在创建过程中,通过事前开展廉政责任、廉政承诺,提高了廉政意识,事中开展廉政风险点防控、加大对在建工程的廉政巡查,事后开展对竣工项目的廉政评价,逐步形成了一套事前有教育、有提醒,事中有防控、有巡查,事后有评价、有查处,有实有虚、虚实结合的全程监管体系。
3、注重实效,实现了“双优四为零”目标。通过“廉洁示范工程”创建的全程监督、提前介入,目前我区已设立的第一、第二批44个、总投资141亿元的创建项目中,实现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和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廉政事故、农民工工资上访等信访事故为零的“双优四为零”目标,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常州市武进区纪委执法室
14.创建工作机制 篇十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都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城市,境内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成都市少数民族人口为60538人,还有大量的暂住和流动少数民族同胞。人数上千人的有回族、藏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羌族、壮族、朝鲜族等十个民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920686人,占99.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39人,占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个百分点。
为此,我市应紧紧围绕“创新城市民族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一目标,切实组织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探索以制度建设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效机制,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创建领导机制,建立
由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制度,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责任到人。从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民族工作部门(市民宗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体制。并在全市各街道、各社区、乡镇等组建创建工作联络员,构建“市一街道(镇)一社区(村)”三级民族工作网络格局,及时发现创建工作各阶段、环节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做到组织领导保障和创建工作齐头并进。
二是健全宣传教育机制。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市委和市政府的学习计划,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和执行民族政策的能力。按照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分层施教的原则,既要制定长远的宣传教育规划,又要有的宣传教育安排,做到长远规划和计划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如每年集中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各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进步课程,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在各社区采取办板报、学习园地、发放各种宣讲材料、文艺演出、举办各种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广泛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进步舆论氛围。在宣传教育内容上,重点突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现阶段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三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和述职报告内容,按照“逐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自上而下逐级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把创
建活动纳入市整体工作规划,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并围绕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宣传教育、督促检查、典型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各项指标,明确考核程序和时限,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四是强化督查机制。进一步健全督查制度,成立市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在市重点部门设立和谐社会督察员,从社会各界聘请和谐社会监督员,形成市、街道、社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督查网络体系,推进督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市人大、政协适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提高的意见建议,保证检查工作有目的、有结果。同时提高全市各部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各族群众民族团结意识。
五是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示范企业等集体和个人,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举办事迹报告会、主题演讲、征文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感召和带动一大批集体、群众投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来,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对工作不力、抓得不实的不仅要通报批评,而且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六是健全民族经济发展机制。市委、市政府应将民族团结进步创
建活动纳入全市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坚持把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以经济发展带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认真研究市情,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对民族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支持,推动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统战、民族宗教等部门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搞好帮扶培训,拓宽少数民族群众致富渠道。
七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市委、市政府应从维护全市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局出发,将民族宗教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列入重要工作内容,运用经常性排查调处、定期排查调处、集中排查调处、重点排查调处、特殊时期排查调处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并化解民族宗教领域的矛盾隐患。如在民族工作重点社区建立信息员队伍,明确职责任务,及时发现和上报本辖区的不稳定因素,并及时有效地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市一街道(镇)一社区(村)”三级信访网络,进一步畅通少数民族群众诉求渠道,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八是健全睦邻友好机制。积极加强与周边市的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健全两地党政领导定期互访、老干部联谊、来往等制度,就维护边界地区稳定达成了共识,签定边界友好维稳工作协议书,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稳定。
15.创建工作机制 篇十五
安岳柠檬产业“1+2+2”订单合作机制的具体思路如下:
一、组建柠檬产销联合总会
一个具有法人主体地位、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组织力、协调力、凝聚力、服务力、裁决力的产业协会, 是安岳柠檬产业走向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产物, 也是确保县委、县政府从柠檬产业的前沿运动场安全退居宏观指导主阵地的先决条件。按照农民合作组织法, 组建“民建、公助、民管、民利”的安岳柠檬产销联合总会。总会宗旨:独立、中立、协调、服务。协会特点:不附属于任何柠檬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实体。职能职责:组织、协调安岳柠檬生产、加工、营销领域的有序合作及利益分配。安岳柠檬产销联合总会下设生产协会、加工协会、营销协会, 其工作机构和领导在现有柠檬生产果农、业主、企业、协会、退休人员中经民主选举产生。分管联系柠檬产业的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高级专业人才为名誉会长。
1. 安岳柠檬产销联合总会具体业务
(1) 开展柠檬生产指导, 围绕市场需求, 有预见性地指导柠檬业主、果农合理生产鲜销果、加工果。 (2) 组织“2+2”各方对接签订生产、收购订单。柠檬种植业主、生产公司与柠檬加工企业和柠檬营销企业合作, 签订柠檬产销订单;组织“2+2”代表, 围绕订单合作开展责、权、利谈判。 (3) 作为政策性项目、资金投放的规建主体, 开展项目规划、项目申报和政策扶植资金的兑现。 (4) 对各方合作成员开展“诚信守约”考核评估。
2. 安岳柠檬产销联合总会运行的保障机制
(1) 政府宏观指导和各级领导的支持是联合总会运行的政策保障; (2) 财政支持和服务收入 (技术服务、订单服务) 是联合总会工作运行的基本财力; (3) 政府唯一授权联合总会对“安岳柠檬”域名商标包装的开发、生产、经营; (4) 联合总会对所有的会员建立“诚信守约”考核评估体系, 建立“诚信守约”台账; (5) 联合总会总揽有关柠檬政策性项目、资金的规划、申报、投放和考核。
二、创新柠檬订单生产模式
柠檬产量丰欠是柑橘类水果固有的生产规律, 建立柠檬常年的、主渠道、诚信守约的订单生产模式, 可以有效克服柠檬“丰产无人问, 欠产百家抢”的现实矛盾, 实现柠檬安全、有序、高效生产。安得利、华通等龙头企业的强势入驻, 建立并创新柠檬订单生产模式更显重要和紧迫。否则, 龙头企业的保护价格承诺, 必将面临“丰产压破库, 欠产跑了货”的尴尬境地, 必将损害业主和果农的长远利益;也必将危及柠檬产业可持续发展并增大政府的发展风险;龙头企业和政府必将成为柠檬产业发展的“冤大头”。
柠檬订单生产具体模式:由安岳柠檬产销联合总会牵头, 制订公平、合理、合法的柠檬订单标准化格式合同。每年开春, 联合总会根据业主和果农近年的生产水平, 组织生产业主、果农与加工企业、营销企业签订柠檬产销订单合同。合同的订购数量须注重保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订单订购数量设计为二类:A类为合同价订单量, 该款订单无条件执行合同数量和价格;B类为市场价订单量, 该款订单执行数量据当年生产实际水平执行, 保证收完收尽, 但价格按照市场价执行。联合总会牵头组织生产代表、加工代表、营销代表, 邀请行政主管部门、物价部门指导, 谈判确定订单兑现价格。A类合同价格在每年6月谈妥, B类合同价格在每年10月谈妥。安岳柠檬产销联合总会作为订单合同签约的第三方, 履行订单谈判签约的组织者、订单执行的监督者、意见分歧的调解者、合同纠纷的仲裁者的义务。联合总会受权开发“安岳柠檬”域名商标, 向加工企业、营销企业按照成本价提供“安岳柠檬”域名商标包装箱、包装袋。同时, 建立柠檬订单“诚信守约”台账, 指导订单会员在以后的合作中, 对“诚信守约”单位和个人, 优先签约、优先执行、优惠定价、优先项目。安岳柠檬产销联合总会按照协议, 对订单售、购双方收取订单服务组织费和柠檬订单风险基金。
三、营造诚信守约的社会生态
构建安岳柠檬产业“1+2+2”订单合作机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的社会工程, 该工程的成功与失败, 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诚信守约的社会生态。
1. 加强社会诚信教育
尤其要加强柠檬订单诚信守约对生产业主、加工企业、营销企业、消费群体, 特别是对柠檬产业的安全和长远的利益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
2. 加强诚信平台建设与管理
全面、系统地建设安岳柠檬产业“1+2+2”诚信平台, 创新诚信信息成果管理与利用机制。
3. 加强诚信守约的奖励扶助
【创建工作机制】推荐阅读:
建立“3+5”机制创建学习型机关07-05
高项村创建“无邪教村”创建工作计划12-30
平安创建工作记录09-07
三基创建工作汇报11-29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12-04
乡镇平安创建工作汇报06-24
创建卫生校园工作汇报06-25
街道创建平安校园工作06-28
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汇报06-30
学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