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10篇)
1.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一
享受阅读 绽放精彩──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内容摘要:当前,追求生活化阅读、原生态阅读的群文教学研究,在我省开展得如火如荼。群文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准确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摒弃传统阅读教学的陈弊,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实现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我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三四年间,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也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实践,与大家交流共勉。
关键词:群文阅读 原生态阅读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革除陈弊,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关键。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为他们创设语文实践的资源、环境和机会,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方能习得。正是基于语文实践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理念,群文阅读在与传统的阅读、与单篇阅读的比较中,其优势才更为明显。
群文阅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其阅读的资源更加丰富并具有内在联系,阅读的环境更趋于生活化,富有真实性,阅读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性,阅读的方式更符合学生个体实际,阅读的理解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
群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原生态的阅读情境,提供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前不久,在我市群文阅读教学研讨中,我有幸执教了“英雄”群文的观摩课。在“英雄”群文教学中,我预设的教学对象为刚接触群文阅读的学生,通过了解群文,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通过快速初读,让学生学会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抓住重要信息;通过重点品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引导“求同”阅读,让学生寻找群文共同点,感受“英雄”形象;通过对比阅读,引导“求异”阅读,发现群文的不同点,感受“英雄”的本质;最后,结合学生对英雄的认识,总结讨论新时期真正的英雄,并趁机引导学生写“英雄”。这种教学设计,通过方法选择、反复阅读、求同求异、读写结合等策略,实现习得方法、提升认识、形成素养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近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名词,它是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材料、学生阅读、师生多元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既是对传统阅读形式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补充。只有当教师正确地认识群文阅读的本质,准确定位群文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才能让群文阅读真正发挥其优势,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中的重要内容。
1.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更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不因为阅读量的增加,而使教师“讲”和“导”的分量过度增加,而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人,享受群文的“福利”。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初读时,不设硬性的指标要求,亦不追求面面俱到。我在学生大致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浏览,用较快的速度归纳文章的大意,训练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赢得了时间。学生的阅读、汇报,更多地体现原生态的阅读教学,教师只当主持,干预极少,学生在大致概括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各有重点、各有感悟,完成了“初读”的任务。
2.群文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群文阅读,决定了课堂阅读量的极大增加,也让学生阅读和教学的难度大增。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群文教学时,为了展现教师的功底,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使阅读变为“走马观花”。
“英雄”群文共有4篇文章,分别是从5、6、7年级不同版本语文教材中选择而来,文章字数较多。《武松》还保留有文言文的味道,《真正的英雄》语言较难理解。尽管如此,我并没有为了完成“教”的任务,而使阅读“流于形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前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不同程度的阅读。有最开始的初读、中间的求同品读、最后的求异对比读。每一 次读,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既有浏览式阅读,又有品味把玩,使阅读既有质、又有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可迁移的阅读能力。
3.群文阅读不仅要读,更要“品”。
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形成了较为保守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因此,决不能为“教文”而教文。
如“英雄”这组群文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就是单篇文章远不能及的。从课文内容而言,4篇课文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身份表现了英雄,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英雄,寻找英雄共性提供了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求同”环节。从文章主题而言,虽都在写英雄,但英雄所处环境、英雄行为的出发点、产生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求异”的环节,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探究英雄的不同。从文章体裁而言,有的写人记事、有的演讲议论、有的抒情评价,为学生用不同体裁表现情感提供了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写英雄”环节,让学生进行仿写练笔。
这些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立足在“品”英雄上。让学生不仅仅是读“英雄”,了解事迹和品质,而是要在“求同”与“求异”的正反碰撞中,去更深刻地认识英雄,评价英雄,发现英雄的本质,从而能形成新时期正确的英雄观,进而能理性地学习英雄。
二、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当我们正确地认识了群文阅读教学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本质后,我们才能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群文文本,不同阶段的学生,科学地采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1.寻找关联,巧选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
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用教材教”、教师主动权缺失的弊病,但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根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
在执教“英雄”群文前,我将教学中心目标预设为两点:一是价值中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英雄,形成新时期正确的英雄观;二是方法中心,通过几篇文章不同的表现英雄的手法,使学生掌握人物类文章表现人物的不同写法。然后,我选择了《武松》《灯光》《真正的英雄》《颁奖词三则》四篇文章。四篇文章选择体现了以下特点:主题一致;作者和写作时间体现不同时间、不同文化的特点;文章语言有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语言特点;文章表现手法上,有写人记事类、有演讲辞、有议论类;文章深度上,涵盖了5、6、7年级不同深度的文章。这样的选择,能从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全面认识英雄,了解表现英雄的多种手法,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目标。
2.整合目标,生活阅读。“群文阅读”阅读量的增加,决定了不能再以传统单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作为目标,而应对原来的具体、细化的目标,做必要的整合。在整合传统单篇文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群文”的目标,使群文教学的功效充分显现出来。
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使目标的表述立足“群文”,尽可能地设定保底目标,目标的点更集中,不必过于细化,用“大目标”来体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人性化教学理念。
“英雄”群文一课,我将教学目标整合为3点:一是通过文本阅读,了解不同时期的英雄事迹,感受英雄品质;二是通过群文阅读,学习写人类文章的基本方法,帮助写作;三是通过求同求异阅读,多角度认识英雄,形成新时期正确的英雄观。整个教学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了群文阅读由于阅读量的增加,必然要对传统单篇文章教学的部分细化目标进行取舍,没有再对字词等目标做具体要求。内容、方法、价值观目标也进行了整合,多为“保底”性表述,目的在于通过目标的整合,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畏难情绪,主要考虑阅读教学中“师生怎么做”,重在与学生一起实践阅读过程,而弱化对目标的细化,还原“生活化阅读”的情境,营造原生态阅读氛围。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阅读的要求、问题设置都较概括,学生与教师抛开了传统课堂的目标、问题压力,沉浸在文本中,学生阅读效果反而更佳,阅读收获巨大,课堂闪 光点频现。
3.“求同”阅读,感悟主题。
群文阅读较单篇阅读,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传统阅读文章形式、主题等单一,不易让学生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丰富对主题的认识,更全面地认识阅读教学的主题的局限。而充分利用好群文阅读的这一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对主题认识、写作方法等),使认识与方法形成序列。
在“英雄”群文的教学中,我抓住本组群文在主题上的共同点,在学生初读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以“我们更应该崇拜谁?”为再次阅读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同文阅读,异文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真正走进文本的时间,概括群文在“英雄”主题和“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学生通过对三篇文章“英雄”的认识,使英雄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通过对三篇文章英雄“表现手法”的感悟,多角度地学习准确、细腻地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单篇文章阅读根本无法企及的。
4.求异品析,升华中心。
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具有千差万别的多样性,才使得文学创作具有难能可贵的独创性。进行群文阅读时,在基于群文“关联点”进行“求同”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求异品析”,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求异品析”,就是要利用群文的“同”和“异”,从面和点上去完成群文的品读和赏析,用“点”上的“异”,去深化和丰富“面”上的“同”;在“面”上“同”的基础上,去发现“点”上的“异”,进而能对群文的主题,有更深入地认识,实现认识的升华;对群文的表现手法有更全面地掌握,实现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在教学《英雄》群文时,通过“求同阅读”后,我又引导学生在认识了英雄主题的基础上,去细致品读和赏析文本中的重点句段,重点分析“英雄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合作和独立的探究、品析,发现了三组英雄人物的时代背景、当时面临的情况、做出英雄行为的动机、目的等都有不同,通过全班互动交流,学生很快发现“英雄不同”的核心是“英雄的动机”,即“为谁英雄”不同。发现这一关键点后,学生对英雄的认识自然就更深一层:英雄值得我们学习的根本在于对社会、对他人有益。认识到这一层,学生自然会分辨更应该崇拜谁,也才真正形成正确的英雄观。5.联系群文,自主写作。
阅读群文,不仅能多方面地感受同一文学主题,更是依照例文写作,掌握写作方法的极佳机会。群文阅读,学生自然会在阅读中对一类主题文章、一类写作方法有较深的认识,产生不吐不快的感悟;也会在多篇文章的表达方法中,对某一类写作方法,由于“见多”,运用起来有范例,也会更熟练、更准确。此时,抓住时机进行练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英雄”群文教学接近尾声之处,我顺势激发学生:了解了英雄的事迹,学习了英雄的品质,你对英雄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吧?快速阅读“颁奖词三则”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学着文章中表达的方法,写写自己的感受。
由于学生有先前阅读的基础,再加之对“英雄不同”的争论,如今心中早已是积蓄良多,此时练写,学生自然思如泉涌。学生自然会有意无意地学习文中表达的方法,是学生习作练习绝佳的机会。
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发展和有效补充,是阅读教学的新命题。如何有效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也需要所有教育同行不断探索。近年关于群文阅读的教学和研究,让我在群文阅读教学的道路上,验证了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也深化了一些认识。群文教学,应该准确定位、大胆设计,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生态、开放的阅读环境,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我想,把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绽放精彩,应是群文阅读教学成功的核心理念。
2.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二
一、小学语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有限时间内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使其阅读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章, 通过更多的阅读积累汉语知识。实施群文阅读可合理拓展小学生的阅读量, 拓展他们的阅读覆盖面, 为提升其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出现很多新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紧跟时代变化与潮流, 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 应着重训练和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使小学生在一个课时内大约阅读五篇文章, 以此培养其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同时,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由于阅读量增加, 阅读内容丰富多样, 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与兴趣, 通过他们进行更多的阅读、 表达、陈述与思考, 并阅读到不同类型与风格的文章, 采用对比、 归纳与总结等多个形式, 以此实现多样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二、小学语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举措
(一) 根据不同主题选择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教师需参照各个主题选取恰当的阅读内容, 并且需保证阅读内容质量, 促使小学生能够阅读到水平更高的文章或其他作品。为此, 小学语文教师可参照教材中各个单元或每篇课文的主题, 为小学生推荐恰当的文章, 或者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学习情况等确定阅读目标与文章。同时, 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应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特点、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等多个层次筛选与考虑, 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在学习《秋天的雨》时, 由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是描写秋天的景象——雨, 教师可选择一些关于“秋天”或“雨” 的文章实施群文阅读, 诸如《金色之秋》《秋天的声音》《朦胧细雨》《冬雨》等, 让小学生进行阅读, 并让他们了解到写同一个事物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 丰富其语文知识。
(二) 根据结构层次设计组合文章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教师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与层次合理设计与组合, 筛选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内容与文章, 不能随意、盲目的选择阅读内容。群文阅读具有多个主题与形式, 诸如触类旁通阅读、多次反复阅读等, 所以,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排列文章。比如, 在进行触类旁通名人故事阅读时, 教师可让小学生首先阅读描写张衡的《数星星的孩子》、戴嵩的《画家和牧童》和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等文章, 然后在阅读关于高尔基的《小摄影师》和列宁的《灰雀》等文章。小学生通过对部分中国和外国名人故事的阅读, 受到一定的精神鼓舞, 从而触类旁通、从我做起。再如, 在进行多次反复阅读时, 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和《北京亮起来了》等,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家乡的高尚情操。
(三) 注重课内外知识的优化组合
对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来说, 仅仅依靠教材文章数量有限, 种类有限, 难以真正实现群文阅读, 教师要想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应注重教材内容与课外文章的有机结合, 延伸阅读内容, 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在优化组合课内外知识时, 不仅可以从课文主题出发, 也可通过关联性密切的文章当作群文阅读的切入点;还可根据教材中的课文, 为小学生推荐有关联的文章或书籍, 例如, 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推荐《快乐历史地理》, 在阅读《亡羊补牢》时推荐《中国寓言故事》, 在阅读《景阳冈》时推荐《水浒传》等。通过对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活跃阅读思路, 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 群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并让他们主动参与阅读, 爱上阅读。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不仅是对教育改革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还符合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与教学需求。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需结合群文阅读模式的特殊性, 结合语言学科的特点, 以及小学生的阅读与认知能力, 巧妙搭建阅读平台, 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或篇目, 从而应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写、听、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和教学内容, 其中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有效手段。为此,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为改善阅读教学质量, 积极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效。教师如何结合群文阅读的特点, 有效搭建平台引领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本文从语文教学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举措两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重要意义,创新举措
参考文献
[1]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 2014 (54) .
[2]王艳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 2015 (7) .
3.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篇三
一、精选文章,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群文阅读与这一标准不谋而合,它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尤其是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读得更多更广。阅读时,学生如果在一节课中可以灵活运用速读、浏览、跳读、精读等方法,完全可以读八篇左右的文章,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另外,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间进行对比阅读,为学生阅读内容的多样化、丰富化和阅读效果的持续化、终身化奠定了基础。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无从谈起。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都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搜集整理文章。如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六年级列出的“群文阅读”读本目录,分古诗文、儿童诗、现代文三个板块:古诗文板块里包含“云”意象一组、“爱国诗”一组、豪迈与温婉风格的诗词一组,儿童诗板块里包含儿童哲理诗一组、斯蒂文森诗一组、狄金森诗一组、“很短很短的诗”一组,现代文板块里包含“造人神话”一组、父母与孩子的“通信”一组、鲁迅文章一组、谈“幽默”文章一组等等,师生在共同搜集整理后,分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角度确定主题、查找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比如从人文内涵角度可以定以下主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尊重生命”、“生命价值”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的“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父母恩”、“师生情”群文阅读等。
二、“内”“外”兼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抓手
“内”“外”兼读,即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的对比式阅读,它是在对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度引入教材之外的有相同之处的文章,建立起内容相关、中心相似、手法各异的阅读资源体系,通过对比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学生视野。如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开展群文阅读时,除了可链接上册杨绛的《老王》之外,还可对比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反映的都是人间亲情或者母爱,通过不同的事件颂扬了真情的无私和伟大,很值得进行群文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采用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合理选择“举”课内的“一”、“反”课外的“三”的方式,有效地呈现多篇文章。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它要求以一篇课文的某个人物为标杆,引入类似一则或几则新的篇章,进行组合式比较阅读,以此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和丰富阅读的体验,如以时间为主题开展“春天的诗”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开展“我的母亲”群文阅读等。
再如,杭州名师高利佳老师在开展“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时,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精”“略”得当,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法宝
课文教学强调逐字逐句地有感情朗读和理解把握,这是“精”的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过多过滥,其实,除了朗读和品读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默读、速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等方式,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既要学会精读细读的策略,更要学会浏览略读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略读和浏览,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传授这些快速阅读的技巧。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是精读、略读交叉编排、“精”“略”共读的,讲读课多为精读,自读课多为略读,与之配套的课堂训练都附有多篇同类文章,如果使用处理得当,则又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群文阅读的实践机会。教师在组织引领略读课文教学时,可选准时机,引入选学课文,适时进行整体或专项的阅读活动,可以“大意概览”,也是“跳读速读”等。
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如戴一苗老师指导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群文阅读时,就运用了略读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湿原虫怎样寻找食物》和《蚂蚁的路径》两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蚂蚁和湿原虫在寻找食物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境是安静快速地默读、跳读、浏览等,群文阅读教学也要真实地再现阅读的情境。进行群文阅读时,我们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如在组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略读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群文阅读时,初读要求学生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想一想战争的残酷性,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文的旁边;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要精读课文最后留在纸片的文字,体会父母“赤裸裸”的爱,最后,把五篇同样反应战争的文章对比阅读,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战争残酷性和体现战争中的温情的内容或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看法。
四、以“读”促“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利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而写作就是体现阅读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积累的多少、阅读感悟和运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创作技巧和作品质量,博览群书者,必定妙笔生花!群文阅读时,我们会选择不同作者的文章、不同风格的文段、不同体裁的作品让学生去品读,但无论读什么书,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写和用。
首先,可以通过记叙文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开展写心得、写日记的好习惯,结合课文仿写积累写作方法,结合故事续写,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描写生活的能力;其次,可以创新写作的形式、丰富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以结合群文阅读的主题,通过办手抄报、开展课外调查、写调查报告、寻找四季、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等课外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笔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写QQ说说、发帖子、发表微信文章等方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后,可以结合群文阅读的内容,开展书信、表扬稿、请假条、通知等应用文体的写作,熟记每种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生活问题。
群文阅读,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而言,它需要教师博览群书,这样才能有效指导群文阅读;对学生而言,它需要比速度、拼耐力,只有得法并坚持者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敢于迎接挑战,在群文阅读的美好世界里边思考、边完善、边进步!
4.群文阅读五步教学策略 篇四
群文阅读课,老师主要可以采用“五步教学法”这样的操作模式,即为: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
第一步是“主题回顾”。旨在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延伸到《经典与阅读》,这同样需要学生对《经典与阅读》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课前每天午读或每晚读书半小时阅读填写“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一味地将课文讲深,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课堂似乎少了一些精彩,但其实这种“聊书”的形式让他们感觉很轻松,而且很有成就感。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在一两个点上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该选择怎样的点来展开呢?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好的话题可以是对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的疑问的预设,也可以是课堂上的临时生成。但一般有价值的话题产生于这样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来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四是能够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
5.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五
结题报告
郾城区教研室 2017年3月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2015年4月我们申请的科研课题《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得到河南省教研室的批准,两年来,我们在郾城区教研室马永灿老师 的带领下,我们围绕“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计划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单节单篇、多节单篇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了学生的阅读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现将这一研究活动总结如下:
一、思想动员
引领教师积极参与
我们课题组接受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之初,我们便召开了课题组教师会,组织大家学习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知识,观看群文阅读教学示范课。经过学习与研讨,我们确定了群文阅读课题“群文阅读的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并拟定了研究计划,制订该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精选文本
为实证研究提供素材
为使这一活动便能全面开展,我们组织教师在业余时间精选了大量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本加以归类整理,为“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了素材。
三、理论学习
了解“群文阅读”内涵及研究现状
为了能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多次学习,了解了“群文阅读”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1.内涵: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过程。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本研究所指的群文
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她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本研究所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群文阅读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
2.研究现状:“群文阅读”相关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次:(1)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2)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3)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4)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5)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四、外出学习
促进交流与提升
2015年9月19日至21日,我校娄振兴振兴与田小改两位老师有幸在山东潍坊参加全国阅读模式研讨会,听取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主题阅读课题首席专家陆恕等五位专家名师的报告,并赴潍坊北海、寿光两所名校进行参观学习,对群文阅读也有了点滴的了解和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2016年4月,“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安排了三天的学习时间,我校田小改与申文英两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聆听群文展示课;群文参赛课;听专家报告,参观特色学校。这次到重庆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群文阅读”的特征,明白了群文阅读的意义:首先是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其次,群文阅读是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
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2016年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又参加了在三门峡举办的“河南省中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研讨暨相关课题推进会”,这次会议,丁亚红老师及省内各地市的教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一场场专题报告,一堂堂观摩课,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阅读的秘密花园。这次学习,让我们近距离走近了群文阅读。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的方向引导下,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活动现场,来自全省的知名青年教师为大家带来一堂堂与众不同的阅读课。一堂课就讲了五六篇文章,与传统课堂中一篇文章讲几节课截然不同。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围绕教师的问题细细地、静静地品读。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从事件细节处感知并梳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对“难忘”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有意识的观察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流畅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倾听他们的意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这堂课并不热闹,与我们传统的参赛课大不一样,但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观摩课中,老师们从群文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课堂。,其中来自河南三门峡外国语中学的的老师让我印象较深,也许都是河南的老师,让我们在听讲过程
五、深入实践
探讨课堂教学策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
最真实的体验,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了研究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我校语文组组织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展示课活动,先后有五位教师登台表演。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有力的推进了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孔爱月老师的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孔老师以乡愁为议题,组织了一次别开胜面的群文阅读教学,虽然孔老师没有较多的接触过群文阅读教学,仅仅是听了我们两位老师的群文阅读课,但她已经感知到了群文阅读的灵魂。孔老师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为讲好这节课,她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先是精心筛选了一组《乡愁》的诗歌,除余光中的《乡愁》以外,还选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当我死时》、《五陵少年》,席慕蓉的《乡愁》《出塞曲》,舒兰的《乡色酒》,这好像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场乡愁盛宴;接着设计了教学案,把每一项教学设计落到实处,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案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学生能够完成写诗的任务,她自己还写了一首下水诗,用来引领学生。正因为如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一个精彩的课堂。
这是一个大容量、高效率、快节奏的的课堂。
首先教师用感人的导语寻乡愁,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乡愁古诗,既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又让学生做了乡愁诗的积累。
接着学乡愁,老师动情的背诵,以情动情,以声传情,把学生引领到诗歌的意境中,学生在自我的展示、老师的引领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美、结构美、主题美。“乡愁”一词比较抽象,既看不见又摸着,那么诗人是怎样写出来的,他把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寄托在哪些景物上呢?让学生找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孔老师没有过多的言语,而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作者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诗歌的理解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所以孔老师在朗读指导上也费了一番心思: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读诗的感情基调、重音、语速。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和感悟。只有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有所感,才能“言为心声”而发,也才能最终打动人心。
第三,赏乡愁,用席慕容的《乡愁》做一个比较阅读,让学生找出与余光中乡愁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比较提高了鉴赏诗歌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诗歌又是最富情感的语言。孔老师在教学中一直注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体验。赏乡愁的第二个环节是同题阅
读,引导学生学习余光中的另外三首写乡愁的诗《当我死时》《乡愁四韵》《五陵少年》,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余光中不同的乡愁载体,认识余光中的家国情怀。整个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阅读过程是师生共同感悟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孔老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诉真情,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孔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
第四,写乡愁。一切阅读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学生是不是从阅读中学到东西了,就看学生有没有反馈知识的能力,有没有写作同类作品的能力。孔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她把让学生学习写诗当作一个教学环节,用自己的下水作品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感动学生,她成功了,不仅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也成功的引导学生写出了自己的诗歌,尽管不很完美。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孔老师让学生自己写诗很有创新意识,和新时代的生活生动有趣的联系起来。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被感性的文本升华时,抓住学生感情的火花及时点火,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诗情自然喷薄而出了。也许在孔老师的课堂里,正孕育着未来的诗人呐。
第五,学有所得。让学生说本节课的感受,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这是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铺路,只要有了学习的正确方法,有了阅读的正确方法,学生就能有一个更为宽广的成才之路。
孔老师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还在于她深厚的文字功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她口吐莲花,字字珠玑,不仅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所有听课的老师。语文教师的功夫就在于文字功夫,就在于语言功夫,一个能说会写的语文老师没有人说她是不称职的。
孔老师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理念,把课内阅读
与课外阅读链接起来,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总之,孔老师的这节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重要之点,一切以学生为主,没有雕饰之意,一切顺乎自然,清新流畅。实现了师生的共同精彩。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老师课堂上的精彩表演,课下的透彻点评,让我们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几节展示课都上得很不错,都极大地扩大了课堂教学的阅读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有程序、有步骤地引领阅读,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六、研究成果
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群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形成的是阅读教学的策略,体现出的是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行为策略变化在教师,效果显现在学生。
(一)学习群文阅读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丰富和创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先后完成四个阶段的阶段成果:第一阶段成果:《课题论证报告》、《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中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现状》:第二阶段成果:《“群文阅读”理论架构探索》、《“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第三阶段成果:《利用“群文阅读”培养中小学生阅读力的实验研究报告》:第四阶段:总结反思,完成结题报告。
(二)探索出了群文阅读基本的组文形式 1.议题——阅读成群的依据
议题是可议论的话题,既然可以议论,一方面它有议论的空间,一方面它必须焦点集中,议题是一组选文的组织线索,而且这种线索是这组选文中每篇选文的关键之处。换句话说,议题贯穿选文始终,同时又是每篇选文的重要内容。一组选文,如果没有以议题来贯穿,是难以成群的。
在设计议题时,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可议性
可议性就是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具体到群文阅读课堂上,就是群文的议题要能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
(2)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实际上是指议题的多元理解的可能性,是指议题不仅具有选文内的理解可能性,而且可能具有超越选文的理解可能性。
(3)比较性
所谓比较性,就是对同一议题的多文本进行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增长知识,发现特征及规律。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的异同的思维过程。比较阅读时可以进行形式的比较、内容的比较、相同点的比较、不同点的比较等。因此,在设计议题时,应考虑议题是否具有比较性。
(4)迁移性
所谓迁移性,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将从重点学习的文章中获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要学习的一组文章之中。在群文阅读的教学尝试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议题。
2.多向——群文阅读的核心(1)体裁不一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群文阅读”以不同体裁为议题确定主题选文组合时,自由度大,可以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诸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还包括实用性文本,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
(2)时代有别
将不同时代但内容大致相同的文章组合起来,把群文纵向联合起来阅读。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我们把时代不同的文章围绕一个议题组合起来进行阅读,孩子们在纵向阅读比较中也有了新的发现
(3)国籍相异
在组文成群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将不同国籍的名家名篇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中外不同风格的文章中收获到不同的体验。
(三)举办多项群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各班以读书心得、读书小报、美文诵读等方式展示了活动成果。
2015年,2016年我校举行了两次全校性的大型诵读活动展示。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的进程。
(四)促进了阅读习惯养成。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长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群文阅读教学就能通过开发的“教学资源包”以“块”的形式向学生延伸集成式的知识和能力系统的形成训练,以达成学生良好的模块思维和阅读习惯。首先,是在教师的示范下逐步学会搜集整理群文阅读教学资源,形成平时阅读的整体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自主选择关联的材料,进行自主阅读、自主阅读体验,形成阅读实践行为。其次,是通过课堂群文阅读的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延伸阅读的空间,把语文阅读真正由课内移向课外,把课外阅读读到位、读扎实。
七、总结反思
1.结论:群文阅读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要达成了师生围绕主题,进行的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行为。学生在以议题为圆心、以阅读材料为半径而形成的圆上进行阅读训练,阅读内容以“文件包”的形式通过阅读储存到学生的脑海中,实现了阅读中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阅读能力的提升、主题品味的立体,达成议题研究、理解议题、创造主题的目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建构了群文阅读的教学范式、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开设了大量的教学观摩课、课题研究课、课题赛课,举办了全区范围的师生同台主题朗诵竞赛、组织了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论文、主题材料包创作征集,课题组负责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收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2.思考: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还有如下工作有待加强:一是《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理论支撑仍不到位,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时不能够高屋建瓴地看问题,仍出现问题的低起点处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教学行为的缺陷。二是案例分析与研究做得还不足,要进一步提高案例研究的水平,要多做录像课的微格分析,来剖析和研究问题,提高案例分析与教育随笔的质量,使其更具有典型性与指导性。三是对于课题成员的研究和实践指导还显得力度不足,对于有些问题研究中措施有不到位的现象,形成操作层面的研究停留于较浅的层次上。五是群文阅读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
文学视野和知识层面。但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却出现了相对的缺失,以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也使部分学生的阅读大多停留在“语言赏析”和“阅读感悟”的层面上,缺乏必要的深度,以致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的评价形式。
6.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因此,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广大老师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语文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家长也认为,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不惜千金也要买,与教材无关的书,一本也不要。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十分有限。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缺乏具体的指导,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每个年级每个学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究竟适合读哪些好书,读书后如何进行信息反馈),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五篇课文。其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这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很多老师仍然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乏味,效率低下。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希冀通过研究,为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找到理论依据,为语文教学开展群文阅读提供一种新模式,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主题,拟定学习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讲课文自主探究出该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本单元其他三四篇课文和相关课外读物。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课外阅读40分钟达到20000字,能完成4篇文章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自主阅读。
2.找出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提出可让学生理解接受的阅读方法。3.提高学生整合阅读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当前一些教学模式,并建构出“群文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2.问卷法
通过自编问卷,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等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学生阅读水平。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访谈法
走出去,到实验比较成功的学校对实验班级进行实地听课、考察,通过与教师、家长的访谈及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访问,分析并提炼影响学生阅读力的因素。4.实验法
结合学生语文学科教育实际状况尤其是阅读教学实际,在语文课堂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考察对学生阅读力的影响。5.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注重经验的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备案,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也为后期集结成文集准备素材。6.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教师研究过程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课堂中的群文阅读
1.一课一得。课题组教师每节实验课结束,都要进行总结,至少发现一种有益的做法。
2.一课二文,随文阅读。
根据教学课文的主题思想选择同题材的两篇阅读材料,从课文教学中总结出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比较阅读。
3.自主阅读,填写“群文阅读读记录表”。
单元学习结束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用一节自习时间,自主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并作好批注,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群文阅读记录表”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记录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训练孩子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针对不同的年级,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阅读记录表可以有“主要内容”、“精彩片段”、“读后感受”等这样几个方面。老师要把握的是,既不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又不让学生觉得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二)课外的专项活动
1.设立班级图书角,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2.利用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3.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4.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5.每个班级创编一份“读书乐”周报。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
以七八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3.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二)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1、课题负责人:马永灿(全面管理课题研究工作)
7.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 是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 这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可以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 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 让学生读得更深, 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采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一、依据单元主题, 进行深入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 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 使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针对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这种模式, 即: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 需要对几篇拓展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通过小组合作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片段分享”是课堂的主体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 让学生一同分享阅读心得, 营造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 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 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 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 教师都应予以尊重,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不能把课文讲得过于深刻, 而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设置一定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赏析, 一般有价值的话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文体特征及作者的表达风格;四是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有了课堂上的例子, 再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通过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 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寻找文章关联, 巧妙萃取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中, 首先是要选好文章, 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 这给了教师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极大的自主权。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 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 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 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
教学前, 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 预设群阅读的教学目标, 再根据教学目标, 从文章内容等方面多角度出发确定主题, 从文章内容、作者、题材、人文内涵、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 多层次、多角度地萃取文章, 进行科学搭配, 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 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 更好地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服务。文章选择切忌贪多不消化, 一般在一节课中安排五篇左右的文章即可满足阅读教学需求。
三、有序呈现文章, 深入理解主题
群文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 其最大的优势, 就是突破了传统阅读文章形式、主题单一等问题, 使学生可以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 进行拓展性阅读, 加深对主题的认识。由于文章数量较多, 既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 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一下子感觉无所适从, 无处着手阅读。需要将这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给学生, 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 按照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题层层深入的原则呈现文章。这样一来教师易教, 学生易学, 可操作性强, 学生在有序的文本共读中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 对群文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准确, 还可以学到不同作者的表现手法。这样的阅读效果, 是单篇文章阅读根本无法企及的。
四、发现群文异同, 升华阅读主题
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 在“求同”阅读的基础上, 发现群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品析, 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尤其是依据不同点对群文进行品析。所谓“求异品析”, 就是要利用群文的“同”和“异”, 从面和点上去完成群文的品读和赏析, 在“面”上“同”的基础上, 去发现“点”上的“异”, 用“点”上的 “ 异” , 去深化和丰富 “ 面” 上的“同”;进而对阅读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实现主题认识的升华。
在指导学生进行“高尚”一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进行群文阅读时, 通过“求同阅读”后, 引导学生在认识“高尚”主题的基础上, 去细致品读和赏析文本中的重点句段, 重点分析几篇课文中主人公高尚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深入的探究、品析, 发现了文中主人公时代背景、当时面临的情况、做出高尚行为的动机、目的等都有不同, 通过集体互动交流, 学生对“高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强化方法指导, 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群文不仅能让学生多方面、深入地感受同一主题, 更是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方法的指导练习,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极佳机会。“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阅读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学生的自主性更具普适性, 因此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必须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练习。
群文阅读教学中, 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 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和略读、浏览, 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方式, 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 初读课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读文后对文本内容用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再读课文时跳读、扫读, 把重点词、句、段划出来读一读, 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同时群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句的理解, 更应侧重从这组群文中提取信息, 分析信息, 整合信息, 综合思考, 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能力。群文阅读教学中, 由于文章体裁、表达形式、语言风格、作者等的不同, 信息量丰富, 思考的空间更大, 教师更应渗透质疑讨论,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 和学生进行讨论, 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8.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八
关键词:小学 群文阅读 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58
群文阅读属于语文阅读的一种,与“单元整组教学”和“主题阅读”等具有很大的联系,但是在本质上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文章的组合靠的不仅仅是人文内涵,更重要的是注重文本内容的深入,从表面上注重文章形式,从内容上注重文章的内部结构,在文章与文章之间形成的是一种互文的关系。在语文课堂中引进群文阅读,对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及价值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
“群文”顾名思义就是指许多文章聚集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多篇文章。阅读就是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时产生的意义以及联想的活动。群文阅读并不提倡按照顺序进行阅读,而是打破顺序,摒弃孤立阅读,由一篇文章到一群文章的阅读,群文阅读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首先就是课堂阅读形式的创新,其次,在内涵上突破了课堂阅读文本的限制,是阅读理念的创新。最后,作为语文教学上教育思想的创新,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形成了新世纪的具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在小学实行的群文阅读,要求按照儿童视野选择优秀的儿童作品进行阅读,按照特定的内容,选择数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几本书作为阅读材料,再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二)群文阅读的价值
首先,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满足小学生的各项阅读要求。在当前很多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主题和内容,往往代表着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成人的判断力,并不符合小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些内容强加给小学生,应该培养和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小学文学的群文阅读,就是以小学生的视野为出发点,引导他们的心理成长方向,按照他们的发展需要来设计教学材料和阅读材料,大力宣扬童心、童真和童趣,用小学生的发展眼光看问题,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认知。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然后引导他们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群文阅读倡导粗读和略读,主要让学生体验阅读后的感悟,并分成小组,进行分享和讨论,让他们体现阅读中的乐趣。
最后,促进语文阅读的教学变革。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方式的推行,使学生在阅读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加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打好群文阅读基础
课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字和句的阅读、朗读和美读的能力。阅读过程要强调要有感情,在阅读课堂上出现的所有失误都可以用朗朗的阅读来掩盖。但是读书并不是只有朗读和美读这两种形式,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下默读和速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在语文课上,把这些阅读形式都教给学生,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根据阅读数量和阅读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阅读形式和阅读方法。比如说,在学习《夏》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挑出文中描写夏天色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让他们感受夏天的色彩,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引导中学会各种阅读方法。
(二)运用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
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资源,进行单元的整合。目前,我国实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单元模式进行课程的编排,在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上,按单元分成不同的主题。教师可以按照单元的不同主题,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训练。此外,还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不同主题,选择相近相似或是相反的文章,组合成一个读本,根据单元主题的不同,最后形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此外,还要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有些杂志每一期都有不同的群文组合,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此外,可以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不管是描写人物、景物还是叙事的,可以把相同类型的作文进行整合,然后让学生感受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的句子和写作方式,努力发现各种群文阅读的资源,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这样一来群文阅读就有了更多的阅读资源。
(三)教学结构形式多样,保证群文阅读效果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就是指先读一篇文章,然后再读一组文章。曾瑾老师在教授《秋天的雨》的时候,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分析秋天的雨与夏天的雨有什么区别,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就能够提高阅读效果,明白秋天雨的特征。
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就是指先读一组文章,然后再读另一种文章,通过对比进行学习。六年级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在《为人民服务》课程中,让学生先读一些与人民或者服务有关的文章,通过对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了解,小学生就能够明白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三、结语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形式,其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的推行,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最后形成完善的群文阅读方法,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推行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2012(1) .
[2]罗建良.群文阅读:从“在阅读”到“会阅读”[J].教育科学论坛,2015(2).
9.我心中的群文阅读教学 篇九
后山乡天灵学校:胡
鸿
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我们接触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法。对于这个看起来简单而做起来不易的教学方法,我心中有几点简单的看法,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我对该教学方法的理解
所为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就是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因而在教学时就要由原来的一课一篇课文改为学习一组课文,并且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主,老师主要是引导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或是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多体会和感受,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有读得多了,才会了解得更多,只有了解得更多,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在发现中不断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主要学会引导学生读,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把阅读的主权交给他们。
二、学生心中的群文阅读
当我们把这种新的方法带回学校进行教学时,学生们根本无法接受。在他们看来就是一节课读得比以前多点,有的还是以学习本节课的课文为主。对增加的文章只是出于完成任务而读,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体会,没达到应有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把这些文章当作课外书籍来看。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来加以改变,让学生由表及里的理解阅读教学,让群文阅读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三、在群文阅读中如何注重讲与读的互动
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注重记。学生的学都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自己学习的空间和自由。新改课下,教师只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现在的群文阅读更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把阅读的空间还给他们。教师在教学中作好引导讲解,讲什么、问什么都要选好时间,真正做到讲与读的巧妙结合,使教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教学中教师在解决重点、突难点时,也可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如学生在读后能自行解决,讲的时间都可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被动理解转为自行理解,读的过程中体会会更加深刻。
四、问题的设计应合理化、精典化,不易多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让学生阅读课文时,总喜欢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问题。然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把问题设置过多,就把学生的思维固定了,他们只能围绕问题去阅读。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只是为了找问题的答案而阅读,失去了阅读本身需要。所以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注意问题的合理化,要有科学性,而且应把量控制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新的发现。
五、在群文教学中也应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控制阅读的多少 一节课学多篇文章确实不容易,对于那些基础较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而对那些基础较差,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一节课学一篇或两篇都不错了,能力读懂,能用心去理解好一篇文章也很满足了。给他几篇文章,他连读都读不完,怎么去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时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安排,在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渐渐增多,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让群文阅读教学得到真正的价值体现。
10.学生群文阅读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十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叶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三个一点:“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
一、激发一点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杨氏之子》课前交流,我从生活入手,老师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特别有意思,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刘氏之女”,知道什么意思吗?学生联系生活明白是“姓刘人家的女儿”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第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杨氏之子》从《世说新语》导入,拓充《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两千多个,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二、读出一点韵味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读”的指导要“实”,要求要适度。《杨氏之子》的读分四个层次:音、断、意、情。 三、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共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教学中当警惕“废于清议”或“死于章句”的偏颇现象。如《杨氏之子》中“禽”的演变,“惠”的通假用法,“孔君平”、“孔”、“夫子”等同一个人的不同称谓,谁为谁设果的省略??只有把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文字文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才能扎实而不枯燥,浅白而不浅薄。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杨氏之子》《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主要内容。
2、运用品味语言、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精妙。
3、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在交流朗读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古文佳句,谁能说一说呢?刚才你们说的古文佳句用的语言是古人的,用这样的语言写的文章叫古文,也可以叫做文言文。
二、学习《杨氏之子》 (一)、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杨氏之子》出自哪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尝试着读一读。
根据注释理解词语
“禽”是什么意思?
“禽”指鸟。这一句中,“家”和“禽”是两个词语,“禽”字前面要停顿,才能让人听明白。(课件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反复练读,理解课文内容。
(二)、抓人物,感知大意
1.再读一读课文,碰上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
2.出示:“杨氏子”、“其”、“儿”、“儿”、“儿”、“君”这些词,再读读这些词语,又有什么发现?
3.第三句,没有人物,为设果,到底谁为谁摆上水果? (出示填空:( )为( )设果) (三)、品对话,感悟聪慧 1.师生一起读文。
师:第一句总起,后四句用一个小故事具体写。
2.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最能看出杨氏子的甚聪惠呢,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下来。(生边读边圈画) 3.交流汇报。
4.师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特点。 三、阅读《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 学习要求: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短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2、完成下列表格。 阅读篇目 《徐孺子赏月》 《口中狗窦》 精妙的语句 写出喜欢句子的意思
四、课外延伸
1.课后搜集广告词、歇后语、相声、笑话等,下一周我们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体会语言的精妙。
2.借《世说新语》读一读,这本书里有原文、注释、译文,相信你能读懂,也会喜欢。
【板书设计】
小古文 语言的精妙
【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10-18
梅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07-17
群文阅读探讨课教案08-30
五年级下群文阅读教案09-08
论文 怎样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08-20
浅析中职英语课文阅读的教学策略08-12
群文送别诗教案10-12
阅读教学实施策略09-1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07-27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