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育工作者

2024-10-08

卓越教育工作者(共12篇)

1.卓越教育工作者 篇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交流会江南大学(2010.1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

——北京邮电大学

自201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以来,学校积极推进试点工作,从2010级信息安全专业和2011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中开始全面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通过开展多方研讨和调研,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相结合,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加入企业培养环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与著名企业的合作培养,实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双导师制”,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工业界的高端的科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开展积极研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卓越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该计划,加强教师、企业和学生对政策的理解,学校和学院多次组织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企业资深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开展座谈研讨,明确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工业界的高端的科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对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制、配套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统一了思想。

(二)组织广泛调研,开展理论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国家深入开展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各高校与企业都是一种创新。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该计划,我校通过参加一系列全国性的研讨会,多方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 加强同企业沟通,听取企业提出的宝贵意见。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之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和“基于大工程理念‘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获学校2010年教改立项支持。信息安全专业持续多年对国外工程教育开展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课题组成员于发表了“国外信息安全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活动”等多篇教改论文,对实践教学活动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三)改革教育理念,制订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2010级全体学生90人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该专业依托信息安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强大优势,充分利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培养信息安全研究型、创新型工程高级技术人才。专业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杨义先教授通过整合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科研合作单位的强大资源,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网络信息攻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力量,制订了信息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实施三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或科研院所学习实践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秀学生可免试推荐攻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工程硕士。

2010年版信息安全专业“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在保留2009年版培养方案中厚基础、重实践的理念,将专业课程分为密码学、网络安全、数字内容安全、信息系统安全4个模块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实践常态意识,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四)实施内引外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是关键。学校努力探索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

学校正在逐步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以及教师培训和提高的措施。计划引进有工程和研发经历的博士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考核办法,侧重评价教师在工程研究、项目设计、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正在制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培训和轮训的制度。

从2010年开始,信息安全专业计划在4年内达到6门专业核心课程: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数字内容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安全工程概论的师资具备5年以上工程经历。每年安排教师到信息安全企业或研究院所兼职、挂职锻炼。计划从2011年开始,启动信息安全专业教师认证资格计划。

(五)学校大力支持,专项经费保证

学校对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给予专项经费支持。2010年支持每个

试点专业10万用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并将随后的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计划的经费报学校明年预算。

(六)依托学科优势,实施产学研合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和取得预期成效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战略联盟是关键所在。学校在整合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确定一批高水平企业成为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成立联合培养体,建立培养基地,确保校企各项培养目标得到具体落实。信息安全专业已经与国瑞数码安全有限公司、北京安码科技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行业企业探讨了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与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组建,具有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产学研强强联合的优势)联系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灾备系统实习工作。

(七)促进国际化交流,培养国际型人才

我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吸收国外工程教育先进理念,推进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实现教师队伍来源的多样化,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和法国亚眠大学开展互派留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同时邀请了美国,意大利等一些知名大学教授开展学术讲座,洽谈国际合作教育事宜。

二、意见和建议

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实施以来,教育部在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有以下问题希望教育部能够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学制问题

目前要求的“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模式与“专业学位硕士”的实践环节两者均要求有一年左右的企业实践。如果学生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得学士学位,并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实践环节存在一定重复性。可借鉴国外(欧洲)普遍实行的5年本硕连读,其中含半年至一年的实习环节,更为合理。

(二)配套政策

目前国家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使企业感到有责任、有积极性接纳实习学生。以往的实践环节多依赖于学校、教师与企业的“私交”,这是不规范、无保障的。国家应尽快制定鼓励企业和大学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税收、安全、保险、教师聘任制度等制度,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

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在真实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三、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申报和论证办法的建议

目前我校联系的大部分企业对申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抱积极态度。希望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企业对学生培养的责权利要求、设立学生实习伤害保险,对企业税收制定优惠政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单位应不局限于企业还可以是科研院所,后者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仅要培养卓越的高级技术人才,也要培养卓越科学家。国家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专业认证之间机结合,做到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

北京邮电大学

2010年11月22日

2.卓越教育工作者 篇二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 是着眼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 接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最低要求,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培养新型高水平、人性化医生。卓越医生之所以卓越, 并非专业知识胜人一筹, 也非临床技能高人一等, 关键在于综合素质更高。高等教育造就的不是卓越医生, 而是为未来成就卓越医生打下基础, 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 以临床技能培养为核心, 更加注重通识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是侧重于职业化而不是科学研究能力, 是要能让绝大多数毕业生顺利通过医师资格考试, 顺利成为临床职业医生, 这也是应对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挑战,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医疗专业人才, 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现实需求。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通过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四类进行分类实施[1]。无论何种类型, 各高校都应根据学校的办学优势和服务面向, 制定出体现学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的个性化、特色化学校标准, 探索可行性较强的管理运行模式。学校要成立由分管校长任组长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医学院负责人及附属医院、医学实践基地知名医生、带教医师为成员, 负责研究实施办法, 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医学院要成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领导、教授、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 具体负责医学培养方案调整和计划的执行,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 及时沟通信息, 研究解决问题。

通过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 着力注重解决医学生医德素养和诚信, 关注病人、关注生命, 具备临床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医学英语能力, 胜任职业医师岗位, 得到社会认可和国际承认。

二培养模式的变革

能否培养出符合标准人才的关键是要构建起与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传统的“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 讲授多、实践少、学科横向联系少造成内容重复、基础与临床脱节、学生专业意识形成滞后等诸多问题。现行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医学人才培养需要打破既有模式和传统思维, 进行全方位改革:整合各阶段学习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贯穿医德教育和创新训练、接轨国际。

坚持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按照育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 优化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结构, 着力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临床实践力。整合医学基础与临床学习阶段的课程, 精简教学内容, 减少重复信息, 压缩总学时, 打破学科界限, 强化学科对专业的支撑, 实现课程间的交叉渗透。融入医学教育新主题, 如医患关系、法律与医学、移植医学、药物选择等;引入PBL、CBL、案例教学法, 变课堂单一讲授的被动教学为以学生为本, 师生互动的自主学习, 加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联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构建网上教学体系, 使课堂与网络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 激发学生自学潜能, 自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整合知识、分析知识, 促进双向互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立足文化与教育传统, 加强校内人文科学与医学的交叉渗透, 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与统一[2], 培养医学生理解人文背景并树立人文关怀的临床实践理念, 同时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生涯规划和第二课堂计划, 尤其注重团结协作和责任感的培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严格确保课程实验、医学见习、毕业实习等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和效果, 较早地让学生进入医生角色, 亲临感受, 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 增强社会适应力, 较多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建立PBL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为医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近似的临床环境, 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加大对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投入, 改善条件, 紧密联系全国临床技能训练大赛, 增加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 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仿真模拟训练、真实环境训练”教学模块, 形成多层次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强化打结训练、穿刺训练、专科检查、气管插管、吸痰、吸氧术、导尿术、心肺复苏、包扎固定术等相关训练, 手把手统一规范, 一对一检查考核;仿真模拟训练模块采用先进的医学仿真教具、模拟病人、标准化病人以及对模拟病人的问诊、查体和制定医疗方案等进行临床情景的模拟训练, 积极利用现代辅助教学, 精心选择贴近临床实际的术式, 用高质量的教学指导录像调动学生视听功能,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真实环境训练模块利用附属医院的资源和优势, 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门诊、病房见习, 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理念。鼓励学生开展自学, 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学会学习。立足于发挥现有医学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效益, 开展实习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研究, 对原有实习基地进行清理和重新认定, 在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方面与基地开展校院全面合作。

重视医德教育和实践创新训练的全过程培养。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社会, 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社会调查、科普宣传、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加深对医生职业的责任、使命理解, 提高职业坚定性和自身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 实施“导师制”, 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训练竞赛要为实践、实习工作注入活力, 实践、实习工作要为训练竞赛提供平台。充分利用、发挥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优势, 帮助、鼓励大学生争取项目, 参与项目, 拓宽广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鼓励学生形成项目研究成果, 全面提高实践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工作的成效。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医学教育, 提升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广大教师要积极推进中外交流与合作, 引入国际高水平教育资源, 努力推进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推动以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为标志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教育。同时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校内英语学习环境, 提供更多的双语实践机会,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听、说、读、写基础。邀请知名教授、学者、医生来校讲座, 介绍学科前沿知识;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组织学生走出去, 参与国际交流, 拓展国际视野, 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申请国际互认,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一切教学要素的核心, 高校教学改革大都先有理论而后实践, 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育观念变革的程度。[3]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工程, 涉及到理念、管理、培养模式等方面, 因此要统一思想, 建设一支具有全新医学教学改革理念、适应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大教师在岗培训的力度, 有计划分阶段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通过青蓝工程、讲课竞赛、同行评课、集体备课等形式提升教师的讲课技能和专业水平;加强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加教师国内外校际培训交流的机会, 促进双语教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 积极培养或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 优化队伍结构, 提升团队综合素质, 逐渐形成教学改革研究型的教学团队。

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从事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工作, 坚持院内与院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开展专、兼职实验教师培训工作;调动实验教师进行教学科研,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增强带教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责任感和紧迫感, 严格临床教师职称聘任制度, 把教学水平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和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 彻底解决临床教师重职称晋升、轻临床带教的矛盾[4]。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工作, 通过示范教学、督导检查,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四评价的瓶颈

教育评价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机制, 也是引导师生的指挥棒。传统的评价考核体系仅是单调有限的终结性评价, 大都采用闭卷考试。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国际认证医学人才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参照标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要拓宽教育评价的途径, 完善评价考核方法, 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进行多元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

要加大平时成绩比例, 增加小测验、课程论文、实习资格认定考核、毕业资格认定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试、标准化病人评价考核等环节, 学校、医院共同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更为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价教育结果。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与反馈机制, 从组织机构、政策和条件支持、管理与运行制度等方面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设。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包括校内和校外信息采集与反馈, 校内包括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 校外信息来源包括实习医院、用人单位、校友等, 信息内容包括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对毕业生知识及各方面素质的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建议等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2012

[2]郭昊龙.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争衡[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2 (3) :6.

[3]李发伸.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2 (10) .

3.卓越的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篇三

5月26日,“清华-伯克利周”在清华大学正式拉开帷幕。两校在一周的时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这是清华大学首次与美国高校举办大学周活动。伯克利是加州大学分校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一所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卓越的学术声望,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自1939年以来,该校共有20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5月27日,前来参加“清华-伯克利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柏嗣乐(George Breslauer)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办学理念、本科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师资引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进行了介绍。

记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学,您能否首先谈一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办学理念?

柏嗣乐:首先我要说,能有机会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已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了37年,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3万多名学生,其中,约有2.4万到2.5万名本科生,约有1万名研究生。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寻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考当今全球面临的和对人类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问题等等。因此,我们一直面临的挑战就是去探索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

记者:您能否具体谈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教育特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

柏嗣乐:在学校的本科生中,75%的学生在文理学院。拿这个学院来说,学生是在第二学年结束后选择自己的专业,在大一和大二的学习中,他们可以有机会选择接触不同的领域。我们要求文理学院的所有学生每人都必须在七种不同领域各选择至少一门课程,比如哲学、国际问题研究、理学等等。我个人认为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每个领域面临非常多可以选择的课程,因此很难确保他们在毕业时学到比较全面的知识。我个人希望每个学生能够接触一些思想史、艺术史、科学史等课程,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其他的课程,但是在这方面我们并不做硬性要求。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教育的基本结构主要是大课堂为主,参加的学生从75人到500人不等,我们持续引进适应这种教学环境的优秀教授。同时,作为这种教学形式的补充,我们也采取了小规模教学的模式,比如每一个大一新生都有机会参加研讨课程,根据教授给出的题目进行研讨。同时,我们还为每一个本科生提供科研机会,他们可以进行自己所学领域的研究或参加其他领域的研究。我们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一门美国文化课程,主要是关于美国社会中的不同种族的知识与文化。我们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交流,做暑期实习等,这些部分都需要与教授有互动,当然教授也会给学生提供独立做试验研究的机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部分学生是在大三和大四开始做研究的,当然大一大二的学生我们也允许他们参加试验研究,不过较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他们的研究兴趣在哪里,这样可以深入地投入研究。

记者:您刚才谈到学校为本科生提供科研机会,那么您是如何看待科研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呢?

柏嗣乐:我认为,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学会如何去调查、研究,如何提出假设或观点,然后构建自己的研究课题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我认为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经历,与大的课堂讲座非常不同。在大的课堂讲座中,如果授课教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演讲者,他便能启发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热情,而科研可以激发学生富于创造性地去想象,同时去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是工学院的传统。工学院鼓励学生自己去进行科技项目,学生可以将自己研究的新科技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有个活动就叫做大创意(“Big Ideas at Berkeley”),学生们要写报告来申请这个项目资助,如果获得批准,他们就可以尝试创造性地去研究新的科技并在未来加以应用。所有学生都可以申请参加这个项目。

记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而闻名于世,您能否再谈谈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柏嗣乐: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有所不同,它是实习与教学的结合。你将与教授一同工作,他将对你设计的研究项目提供指导。在研究生教育中,理科、工科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博士学位与专业学位又有很大不同。在专业学院,侧重点在于硕士水平的教学;而在非专业学院,是一种更深入的学习。在理科和工科领域,你要选择一位导师,较早地进入实验室,并从那时开始构建自己的科研课题;而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你要上大约三年的课程,这将使你接触到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开始自己的课题。

记者:在教学方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近几年有什么新的改革?

柏嗣乐:在伯克利,很多改革发生在本科教育部分,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保持如一的。我认为,研究生教育比较显著的改革就在于对交叉学科的日益重视,比如计算生物学,该学科结合了数学科学和生物科学,在近几年这门学科正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迅速发展。

记者:现在中国高等学校正在普遍进行“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您能否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柏嗣乐: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拥有好的教授,这些教授应该在科研和教学领域都非常优秀,并且对于教学有责任心和付出精神。因为如果聘用的教授只善于科研不善于教学,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过去的四十到五十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在吸引人才方面我们没有很大的困难,关键问题是来自一流私立大学的竞争。那些顶级私立大学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给教授们提供更高的工资,因此我们在筹资方面也很积极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聘用那些不仅在科研方面非常优秀,而且热爱教学、热爱公共服务、乐于在公立大学工作的人。作为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最好的,所以对于那些希望到公立大学工作的人,我们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更强调的是精神方面的东西,即公共服务,当然我们也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报酬。

记者:在当前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都非常重视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请问伯克利在国际化方面有何策略和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举措?现在举行的“清华-伯克利周”对今后进一步加强伯克利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与交流有何意义?

柏嗣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学校有大量教授与国际上其他大学和研究所的教授、科研人员有很好的交流与合作,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使这种交流轻而易举;另一个方面的交流是学生交换,有许多留学生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或者短期访问,也有很多本校的学生出国交流;此外,还有一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就是国际服务,我们建有一个负责国际扶贫项目的中心,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发明创造,以造福于人类发展,学生可以根据扶贫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水净化,减少贫困等,他们把技术带到国外,这也是一种国际合作形式。

这次来到清华,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清华大学此次建立了在心理学和技术创新方面新的合作项目,这很令人兴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拥有一流的心理学系,而清华大学正在复建心理学系,我们期待通过合作,使清华心理学系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心理学系。而清华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非常强的实力,希望我们能够互相促进发展,使双方的合作在未来进一步拓展加强。

记者: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经济资助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种渠道相互补充的经济资助体系,实现了清华大学“决不让任何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郑重承诺。作为公立大学,伯克利有三分之一的本科生来自贫困家庭,请问伯克利是如何帮助这些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的?有什么办法和举措?

4.卓越教育工作者 篇四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18日 1、16 版

□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试点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试点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为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并于近日下发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目前,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申报已经开始。

据了解,‚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将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该计划的主要目标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

该计划的建设内容包括,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5.卓越教育工作者 篇五

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

教高函[2013]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经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审定,现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印发给你们。请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参照本通用标准,结合各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

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 2013年11月28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本通用标准规定卓越计划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制订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本通用标准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

一、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通用标准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解决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8.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

9.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0.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1.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 13.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三、工程博士人才培养通用标准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大型工程研究和开发、工程科学研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系统深入地掌握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制造系统以及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

5.具有战略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复杂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复杂工程项目集成能力以及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能力;

8.具有工程项目研究和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能力和工程科学研究能力;

9.具有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0.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1.具有大型工程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

6.卓越教育工作者 篇六

自批准之日起,我校就开始为顺利实施“卓越计划”,从理念的宣传、理论的研究、培养方案的制定、政策的制定、实施方法和工作流程等各方面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在“卓越计划”的理念宣传方面:

式,向全校特别是首批进入计划的相关专业进行政策宣传。

2.着手组织首批进入计划的相关专业所在学院领导和专家,学习消化教育部有关文件,学习包括CDIO在内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案,学习兄弟院校的卓越工程师实施计划,以期整理优化课程结构,在短时间内,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方案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

3.积极与相关企业,特别是兵器工业集团所属相关企业,就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进行进一步交流,并就兵器工业相关专业的“能力集”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

4.组织专家就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深入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关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情况的调研及对我校相关工作的建议”,“关于国内同类院校相关教改情况及CDIO教改模式的调研报告”。

二、在“卓越计划”的整体规划方面:

委书记兼教育研究院院长郭大成主持,主管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实验设备处、基础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和宇航学院、机电学院、机车学院、生命学院的各教学院长共同参加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业务部门做了“关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情况的调研及对我校相关工作的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理论、技术上的探索,目前发展的水平,以及国内外高校的动向。

会议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试办思路和工作现状,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对实施计划中学生选拔、1.为从全校整体上协调一致地开展“卓越计划”,我校专门召开了由校党1.教务处将“卓越计划”的启动信息通过网络和校内各种宣传和文件的形

实习经费的预算、教学编制的设置、教师的企业培训、职称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如何办好卓越工程师的试点工作提出了在招生方式、培养方案、产学研基地等方面的合理建议。

会议提出,我校国防专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要符合我军当前机械化与信息化并进的新军事变革思想,因此,在设置培养方案上,应适应当前的变革,增强信息技术与可靠性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在考虑培养层次上,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定位应是主要培养硕士阶段的高层次人才,因此要特别关注我校卓越工程师专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必须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统筹设计。

2.学校计划明年所有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五个专业均以“卓越工程

师计划”的名义招生;建议设置培养方案时,考虑学生的出口分别为:本科毕业30~40%,工程硕士毕业40%,10~20%从事学术研究三个层次的思路;

3.2011年在三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

施“2+2+2.5”工程硕士计划;

4.建议首批进入“卓越计划”的相关专业与我校既有的“特色专业”、“名

牌专业”的专业建设结合,与相关教师的科研工作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与企业的关系;

5.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促进“卓越计划”。

6.学校已经把实施“卓越计划”写入我校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任务书。在该任务书中明确规定了“以研究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一系列总体建设思路,即:

a)依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求,优化培养过程,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强化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适于培养目标的弹

性模块化教学计划及教学质量与人才评价制度。

b)将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常态化、常规化,纳入规范的教学体系,经

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多类型多层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贯穿于

基础课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各教学阶段。

c)建设可指导多学科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建立

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国际合作组织或国外高校与我校联合培

养学生的多种培养渠道。

三、在“卓越计划”的工作安排方面:

1.与兵器工业集团、兵器科学研究院就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全面合作在以往协议的框架内进行补充完善,并草拟相关专业的培养规范。2011年3月前完成。

2.继续培养方案细则的制定。2011年5月前完成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修

订工作。

3.支持卓越工程师计划,保证经费投入。

四、在“卓越计划”的经费投入方面:

在学校985三期的建设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部分,在2010和2011的实施计划中与“卓越计划”间接相关的投资470万元,另外调整专项业务费223万元。包括:

1.在创新实践基地上:良乡校区的5个跨专业创新实践平台(信息类、机

械类、理科类、人文类、综合性)建设经费投入390万元,宇航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基地30万元;

2.在支持创新实践活动上:支持校、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经费

80万元;

3.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建设:宇航学院60万元,机电学院60万元,机械

学院30万元;

4.教学团队建设:车辆学院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33

万元;

5.产学研基地建设:宇航学院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

10万元。

五、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免试推荐研究生的控制数适度倾斜,以保证“卓越计划”在相关高校实施的连贯性。

2.需要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或教育部牵头,协助高校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

地,制定政策,提供经费,确保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实践机会,确保教师能在企业获得与时俱进的工程技能培训。

3.校内人事制度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编制、教师的企业培训和职称政策

保障。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专业专家和教师精心地编排教学内容,打乱以往的课程体系,开展系列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并组织实施;同时,校内广泛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有实践能力,热心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和大量的实验室助教,目前缺乏切实可行的相关师资的培训、选聘和激励机制。

4.建设经费上存在较大缺口。学校没有专门的“卓越计划”实施经费,目

前开始启用的985建设经费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部分的费用有限,且1.需要教育部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对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业每年本科生

7.试论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 篇七

一、加强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阵地, 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2006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突破600万人, 培养规模居世界前列。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奠基工程, 强化在校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伦理教育是塑造卓越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一, 加强伦理教育是完善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科学相比, 工程与伦理、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工程活动在社会生产中不是在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 它广泛地牵涉自然、人文、社会和精神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给工程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许多新的工程伦理问题与道德冲突:现代工程活动对社会影响不断增长, 而人们对事物的道德价值持狭隘的功利主义标准;工程活动的影响不顾及道德传统而强行作用于道德;科学技术传播为主体的现代化进程太快, 超过了社会与文化的容忍程度。随着工程活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对公众和自然切实负起伦理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工程与技术进行伦理反思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国际上, 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 工程伦理逐渐成为一门受到哲学界和工程教育界重视的新兴研究领域。

第二, 良好的伦理素质是卓越工程师的内在要求。在工程活动中, 工程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工程技术学科和工程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工程师的人数出现了爆炸性增加。培养卓越工程师, 除了要求他们具备专业技术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外, 还要他们具有在利益冲突、道义与功利矛盾中做出道德选择的能力。也正因此, 亚洲三国工程院院长在第8届“中日韩 (东亚) 工程院圆桌会议”上, 联合发出“关于工程道德的倡议”, 希望工程师“在涉及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方面, 在各自的业务活动中凭良心行事”, 并要求工程师“在他们的业务活动中, 遵守高的道德标准, 以使工程技术对社会福祉做出贡献, 改善人们的生活。”

第三,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高校德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政治觉悟。工程伦理教育, 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工程活动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形成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和原则来对待工程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近年来, 我国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业者伦理水平的下滑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现象, 如在工程中的“豆腐渣”工程、偷工减料、乱编数据、伪造工程资料等, 尤其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道德素养的下降更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忧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加入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 使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和价值观念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要求, 是塑造未来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保持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二、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马丁和新津格认为, 学习工程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 要能够熟练地辨识出工程中的道德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都知道一般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 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知识 (如关于各种选择方案的知识) 以及需要运用这些知识的技巧, 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难题。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工科高校大学生明确工程师的社会角色责任, 培养工程伦理情感, 坚定工程师的职业价值取向, 最后落实在工程实践中的道德行为。

第一, 明确社会角色身份是工程伦理教育的逻辑起点。社会角色对个人具有外在的和普遍的限制性, 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也是当工程师成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出现后才被社会要求的。一般来说, 工程活动带有明显功利性, 这种功利性常常与工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交织在一起, 工程师应该依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负责, 有效调节工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以及对工程给其利益相关者乃至工程涉及的生物圈所带来的眼前、未来后果承担责任。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 要定位于作为一名能承担社会角色责任的工程师:能从全球和全社会的视角理解工程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影响, 理解工程师的职业职责和伦理责任;清楚工程师的工作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掌握本专业的伦理准则以及适用于本专业的法律和安全标准;具备基本的道德推理能力和选择;了解一些重大的工程实践案例, 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案例。

第二, 养成道德情感是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情感是道德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梭认为道德教育主要是与人的情感相关联的教育。道德责任情感是由伦理认知转化为伦理行为的催化剂和动力源, 工程师由工程伦理认知到伦理行为的转化过程中, 离不开道德情感教育。卓越工程师应培养的道德情感包括:一是工程技术人员之间、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之间的平等公正、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团结友爱;二是在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攻坚、不畏艰险、尊重事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三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时, 既要忠诚于雇主, 努力工作, 对企业负责, 又要忠诚于人民和社会, 不能以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形式追求企业的利益;四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生态环境关系中的热爱自然, 尊重生命,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第三, 坚定价值取向是工程伦理教育的根本保证。价值取向就是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工程师在面临多种道德可能时, 总是根据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 自觉、自主地进行善恶取舍的行为选择。任何一种技术行为, 都灌注者行为者的价值目的性与价值理念, 都标志着行为者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意识内容。在价值取向上, 早期的工程师作为公司的雇员, 工程师在自身的职业原则上“顺理成章”地确立和接受了要“为雇主和公司服务”的职业伦理原则和立场。而当代卓越工程师的价值取向再也不能是单纯地忠诚于雇主, 必须把忠诚于社会放在首要位置。正如安格所言:“过去, 工程伦理学主要关心是否把工作做好了, 而今天是考虑我们是否做了好的工作。”工程师的职业价值目的不应仅仅是“好的工程质量”, 更重要的是工程的计划和设计必须符合伦理道德, 工程的决策实施是为了造福人类的“好的工程”。

第四, 坚定价值取向是工程伦理教育的根本保证。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理性, 是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世界, 其自律性必须通过主体道德选择体现出来。工程师道德选择的自律性是在一定的过程活动中, 对工程中的伦理冲突做出自觉、自主、自愿的道德选择来体现的。因此, 工程伦理教育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几条职业规范的要求相互冲突的情形, 即伦理困境。工程伦理学研究已为我们提出了多种解决伦理困境的方法, 如划界法 (line-drawing) 和创造性的中间方法 (creative middle way) , 德国技术哲学家伦克提出的解决各种责任之间冲突的优先秩序原则等。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要对典型的工程伦理案例进行评议, 提出处理建议, 供学生学习借鉴。

三、推进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的对策

工程伦理教育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 是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而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 我国国内对大学生的工程职业伦理教育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对工程职业伦理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规格、形式研究和探讨还不够普遍和深入, 受到系统的工程伦理教育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力度较弱。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推进工程师伦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 开设工程伦理课程。作为一门正式的大学课程, 工程伦理教育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 以后逐渐扩展到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加强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 也应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到工程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中。一是尽快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整个工程教育规划,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逐步争取工程伦理教育课成为全国理工院校工程教育的必修课;二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工程伦理学会应尽快组织人员编写工程伦理教材、参考书及案例分析教本, 以形成适合于一般工程伦理教育以及我国国情的教材、教学体系, 为工程伦理的教学提供支撑条件;三是有计划地培养教师, 整合教师资源, 尽快弥补一些学校工程伦理教育教师队伍空缺的现象, 既要有一支专业性的师资队伍, 进行工程伦理的基本原理的教学和研究, 也要加强对工科教师的工程伦理知识培训和教育, 使他们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伦理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工程伦理意识。

第二, 拓展工程伦理教育的空间。卓越工程师的伦理素质作为现代工科大学生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一门学科、一个时段的教育就能解决的, 而是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和长期的教育。首先, 将工程伦理教育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 使学生能在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 进一步明确作为现代工程师所应遵循的具体伦理;其次, 针对不同工科专业, 由专业课教师进行工程伦理方面的案例教育, 或将与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工程伦理案例贯穿于某门专业课程中;再次, 将伦理问题有机地融入教学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工程伦理问题, 融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 并使之形成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第三, 加快工程伦理的建制进程。对工程伦理学的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的是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 (2000年后更名为ABET公司) 在1985年公布的鉴定程序, 在对申请鉴定的工程学学科的要求中, 包括了培养学生“对工程职业和实践的伦理性质的理解”的要求。加拿大工科学生在毕业取得学位以后往往要参加“职业工程师”执照考试, 而工程伦理学是该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工程伦理学研究与工程伦理教育也应该向职业化进程迈进并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工程伦理在职业化和建制化发展道路中, 需要优先解决三个问题:首先, 修订和完善我国工程社团伦理章程, 在社团中成立伦理道德委员会;其次, 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工程专业认证制度, 把工程伦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评估与认证、“职业工程师”执照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再次, 建立和完善注册工程师制度, 在注册登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注重考察申请注册人员的职业实践和工程职业道德表现。

摘要:加强对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 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内在需要。针对我国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普遍缺失的现状, 文章论述了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对策。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伦理,伦理教育

参考文献

[1]、2006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突破600万人[DB/OL].教育部门户网站, 2007-10-03.

[2]、郭冬生.略论工程伦理及工程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2) .

[3]、李人宪, 刘丽娜.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势在必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

[4]、Martin, M.W.Schinzinger, S.Ethics in Engneering[J].Boston:McGraw–Hill, 2005.

[5]、高兆明.技术袪魅与道德袪魅[J].中国哲学史, 2003 (4) .

[6]、 (美) 哈里斯等著;丛杭青等译.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7]、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

8.英国教育部斥资开发汉语卓越项目 篇八

英格兰15所学校将参加第一批项目,数百名学生已开始接受汉语学习的课程,未来四年内每周将学习8小时的汉语,之后学生在该课程上花费的时间将显著增长。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孔子学院院长凯瑟琳·卡拉瑟斯(Katharine Carruthers)说:“教育学院很高兴能够负责教育部的汉语卓越项目,在过去的10年内,我们学校的工作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学习中文。这个项目给更多想学习中文的学生提供了真正的帮助和机会,我们也正在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青少年将从中受益,进一步推动学校里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

英国教育部学校事务部长尼克·吉布(Nick Gibb)说:“流利的汉语对全球竞争力越来越重要。作为扩大机会的一部分,我们想给青少年学习语言的机会,汉语的口语与书写都能流利。汉语卓越项目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丰富学生的语言,也能为他们进入工作提供显著的优势。”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熟练掌握汉语对于英国青少年未来保持全球竞争力而言是至为重要的。这个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英国政府为推动“各种背景下青少年未来更好生活”计划的一部分。此外,为了保证学生流利的语言表达,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将与其他提供方合作,旨在项目结束时培训至少100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孔子学院也已在英格兰开设了42节孔子课堂,支持启动和发展汉语教学的学校。

9.卓越教育工作者 篇九

尊敬的卓越父母成就杰出孩子导师团、县妇联主席酒蕾老师以及今天到场的所有家长们:

大家早上好!

磨黑镇第一小学《卓越父母成就杰出孩子》家庭教育活动现在开始!我代表磨黑镇第一小学党政工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心声向今天到场的专家导师、领导和所有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鼓掌)今天到场的专家导师和嘉宾,他们是:卓越父母成就杰出孩子研究院李美琼导师团队(依次鼓掌),县妇联主席酒蕾老师、我校校长徐映文老师(鼓掌)……..各位家长:家庭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传播到每一个家庭中,为孩子营造健康向上、温馨幸福的成长环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县妇联的关心支持下,今天我们迎来了卓越父母成就杰出孩子研究院的李美琼导师为我们主讲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这将是送给在座的各位家长的一顿精神大餐。下面有请今天的主持人,大家掌声欢迎!——专家全程讲解和互动(活动过程)

10.卓越教育工作者 篇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

作者:齐锐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和特点,对我国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实践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工程教育研究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培训。并对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提出了建议,即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最后,阐述了“卓越计划”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也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学能力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TB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53-01“卓越计划”的要求和特点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实施“卓越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此,“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卓越计划”对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计划”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分析

2.1 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们在将教师放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这主要与我们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没有及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有关。现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的重要内容,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得到了发挥,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到学校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必将会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空间与环境。“„卓越‟绝不是少数、精英,而是指高素质、高质量。”为了保证工科生在企业学习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结合预约式就业单位生产实际需要,真刀实枪地参与工程项目的开发,必须有一支能胜任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教师队伍。

2.2 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外语能力包括了基本外语的教学和专业外语的教学工作。基本的外语教学属于公共外语

教学的范畴,而专业外语则是工科教师的教学任务。这就对工科教师,尤其是对外语能力相对较好的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国外学习的经验,能够熟悉国外工程教育的体系和模式,还要有国外工作的经验,需要有广泛的国际交际面,能够提供在宽广的全球范围内进行锻炼实践的机会。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就要对国际有所了解。要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改造我国工程教育中陈旧、落后的部分,不断推陈出新,常变常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多引进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工程人才,为我国工程教育献技献策,优化我国的工程教育模式。而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要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基础英语的培训与提高,提升其英语实际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相关的专业英语的培训,使其掌握本专业基本的专业术语与概念,能够基本读懂专业内的外文资料,能够从事基本的国际研究,了解国际上本行业的同步发展现状与趋势,将本专业的教学与国际接轨。

2.3 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要立足教学工作为基础。众所周知,教师由于各方面压力,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教学工作尚且马虎应付,更别说是进行教育研究了。高校应该减轻教师在考核中科研的比重,鼓励教师潜心教学,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发表研究论文,使各校教师在不断地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使教学效果臻于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提出,使得工科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对工科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还需要工程界、教育界、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合作,需要在不断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至善、格物、育人的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

3.1 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我国高校人为地将教师分成教学和实验两个系列,致使教师“耻”于动手参加实验室等实践教学的工作。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学生,需要有能动手实践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吸引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一起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更应大力提倡动手能力,在学院教师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改变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获得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形成创新的教育,培养创新的人才。

3.2 “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也由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与高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教师通过承担公司的生产项目,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培养学生,既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又促进了校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

高。一方面让教师直接从生产第一线获取企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可以更好更快地建立一支适应实践教学目标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由合作企业负责推荐专业骨干与高技能人才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保证实践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以及相对稳定,这样都朝着有利于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方面发展。

总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主动服务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家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高等学校要认真讨论研究落实方案,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要求,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卓越计划”的合格教师队伍,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实到课程建设中,落实到生产实践中,落实到学生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部分高校第二次研讨会报告[R].2009,12,10.

[2] 同济大学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EB/OL].教育部网站,2009,12,01.

[3] 共话卓越工程师培养之“桥”,同谋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之路[N].科学时报,2010,03,09.

[4] 余寿文.21世纪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5] 朱高峰,张维,沈廉,王孙禺,等.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M].(内部报告).

[6] 殷瑞钰.关于工程与工程创新的认识[J].科学中国人,2006(5).

[7] 孔寒冰.国际工程教育前言与进展2007[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8~39.[8] Shirley A.Jackson.工程教育的变革与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

[9] 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

11.卓越教育工作者 篇十一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工程伦理;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90-02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社会背景

我国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描述的漂移不定,对技术进步直接贡献率的缺失和低下,对专业建设中“重心下移”的片面化理解把握,对实践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简单化、低水平、浅内涵(包括顶岗实习)听之任之、视而不见,相当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的领导对当前和未来如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表示迷茫,缺乏方向感,都与存在上述这些误区有直接关系。必须要从源头上来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就会影响甚至阻碍我国职业教育高水平的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并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0年教育部正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工业卓越工程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很多职业院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做到“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内容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卓越工程师将致力于推进基于企业—课堂融合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面向区域和领域需求,培养专业创新人才;强化教师工程实践,提高专业业务水平;搭建企业—高校、高校—高校交流平台,推动各方互利共赢;建立机械行业专家库和工程案例集,共享人才和知识资源。

今后将继续加强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间人才联合培养的力度,努力培养面向未来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筑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行业发展的新型工程人才,更好地为我国工业、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服务,进一步为我国教育、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的工业制造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2 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及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意义

在2016年8月举行的工程伦理教育论坛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周礼宣读了《关于加强<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推动<工程伦理>教学工作,培育德才兼备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倡议书》。倡议书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全国工程教指委于2014年决定启动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并于今年隆重推出《工程伦理》教材和工程伦理在线课程。教指委倡议,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先行先试,与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一起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全体培养单位要重视工程伦理教育,将工程伦理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学分要求;全体培养单位要积极组织富有经验的工程专家、教学名师、教育主管,以多种形式为工科研究生开设新生入学工程伦理通识第一堂课。

工程伦理教育内容 关于工程伦理的教育内容目前众说纷纭,归纳总结,最常见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应以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为核心进行工程伦理教育,强调工程责任意识,强调以现代工程理念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为主体进行工程伦理教育,这样的工程师才符合现代社会的工程要求;第二种说法认为工程伦理教育所讨论的是一种关系,一种工程与环境的关系、一种工程与人的关系,因此,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应该确定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上,着重打造工程与人、工程与天然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工程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种说法认为工程伦理教育涉及的主要是工程设计、工程决策以及工程评估等内容,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就是整个工程的进行过程,在工程中培养他们的工程师综合素质。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工程伦理的教育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来说还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同时也充分说明工程伦理教育不缺乏内容,将会成为之后研究的关键。

工程伦理教育对工程师培养的意义 从目前国际上对于工程师的要求来看,美国强调工程师在成为工程师之前,首先应该是一个有伦理道德的人;欧洲对于工程师的认定为应该对其雇主、同行以及社会环境负责任,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综上所述,要成为一个工程师,必须具备三种品质,即品德、知识、能力,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对工程师的伦理教育有助于工程师更早地认识到工程活动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他们身上的责任感,并帮助他们从中调整心态,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3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伦理教育实施路径

多渠道、多途径拓展工程伦理教育空间 工程伦理素质教育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工程师的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工程的质量及我国工程的发展。因此,需要采用灵活措施进行工程倫理教育,多渠道、多途径贯彻工程伦理教学理念,形成立体的教学空间:1)在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时,将其和人文教育结合在一起,明确现代工程伦理教育的框架结构和准则;2)要加强工程伦理的案例教学,由教师根据该专业的教学性质,有选择地在工程伦理教学中插入相应的工程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3)在工程伦理教学中要实施实践教学,在实践中自觉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行为和意识。全方位加强联盟职业院校间、校企间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创新与合作,深化工程伦理教育理念,为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扎实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建章立制的进程 要确保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效果,需要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因为教学制度是教学成果的保证。教学制度的制定包括:1)制定教学章程,明确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责任及规范;2)设置“工程伦理门槛”,要求在工程师职业评定过程中,工程伦理教育必须达到一定的规定;3)健全和完善注册工程师制度,工程师注册考核中要加强伦理道德表现的比重,注重工程师的工程伦理道德考核;4)明确工程师必须遵守的工程伦理标准,对于一些明显违背道德的行为,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为工程伦理教育提供有法可依的保障;5)相关的企业制定相应的工程伦理规程和制度。

4 结束语

在现代经济全球发展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我国工业的竞争力,加强工程教育的管理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伦理教育对于工程师塑造良好的价值观,提升责任意识十分重要。因此,“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此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为提升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在今后将继续对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曾永卫.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4-97.

12.卓越教育工作者 篇十二

一、CHE大学排名的缘起和排名方法论

CHE由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和德国校长会议在1994年发起建立,是一个非营利性有限公司[1]。CHE将自己定义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智囊团、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项目合作伙伴,它的创办目标之一是发展基于科学方法的大学排名。首份大学排名于1998年发布。

CHE的大学排名分为四种,分别是大学排名、研究排名、卓越排名和就业能力评级。研究排名和就业能力评级是对大学单个方面的评价,而大学排名和卓越排名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针对学科的排名,但两者也存在一定区别:大学排名主要评价对象是德语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为满足大学新生的要求,涵盖九个维度多达几十个指标;卓越排名的评价范围则涵盖欧洲所有国家,兼具辨识欧洲杰出的学术部门及为未来的研究生提供各高等教育机构所开设学科、专业及其质量的信息等综合性目的,运用四个维度数十个指标集中评价大学的教学和学术质量。二者相比,卓越排名更集中于对高等教育机构学术水平的评价。

卓越排名的目标群体是各国想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本科生、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德国社会组织及全体社会。就本科生来说,主要是为他们提供基于学科的和指标的更为深入的大学信息;对高等教育机构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能够吸引更多的杰出学生申请,并使他们以宽广的视角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相似长处进行比较以使自己进步;对社会组织和全社会来说,如基金会和其他资助机构能够有更多的信息来挑选受资助者,公众也能更深入考察在研究和教学方面能力最强的高等教育机构,还有益于推动知识社会和相关学科领域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2]6。同时,它还作为CHE拓展民族视角战略的一部分,力图在展示欧洲大学竞争力的同时推动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发展[2]5。

CHE排名虽然出现时间不算早,但已产生很大影响,美国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大学排行、加拿大《大学信息导航报告》都受到了CHE排名的影响[3],欧盟委员会拟在2013年推出的“欧标”世界大学排行榜“大学多维排名”在评价方式和指标上与其多有相似之处[4]。这得益于它独特的排名理念和方法论。

CHE排名通过四个关键领域的方法论标准,区别于其他排名:第一,严格说来,排名只是学科相关的排名。CHE坚持这样的理念:没有“最好的高等教育机构”,每个高等教育机构不同学科的强势和弱势勾勒了其独特的轮廓,因此,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整体比较并没有超越学科水平。第二,多维排名。这意味着,对给定一个学科的评价不是赋予每个指标不同权重而进行总的排名。即使一个具体学科内部,比如课程的开设、导师指导和设备,高等教育机构也都有其特有的长处和弱项。并且,对设计每个指标的权重也并没有经验或理论方面的基础。第三,从不同视角描绘高等教育机构。除关于系和学习项目的事实之外,讲师、学生和校友的观点在制作排名时也予以考虑。这与其他建立在特定群体视角上的大学排名区别开来,允许在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之间进行对比。第四,不提供具体的位置,而是将大学分成三组,即高组、中组和低组。这种做法的目的是避免票面价值指标的微小变动被曲解为质量和表现的差别[5]。

卓越排名也坚持了同样的方法论。CHE认为卓越是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异质的而且没有最好一说,高等教育机构中各专业、学科和学系的表现存在诸多不同,在它们内部也是如此。而且它认为,当分配位次时,存在偶然的波动导致的表面差别被错误解读为真正不同的风险,如果高等教育机构在排名中相互接近,也有将最小的不同解释为许多排名位次的风险,比如,排名10与排名20的高等教育机构实际上差别非常小。因此,它选择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提供一个多维的排名,而不是不谨慎地将研究结果加在一起给出一个总的排名和加冕一个总的胜利者。卓越排名采取了以下做法体现上述方法论:一是以“星”代替排名位置。不像其他排行榜那样给每个高等教育机构确定一个“排名位次”,而是为各个指标中表现特别好的系分派相应的“星”,作为分组的基础。二是将排名与学科关联。对高等教育机构整体的合计排名不能够为将来修习一门学科的潜在学生的决定过程提供充分有用的信息,且会模糊特定高等教育机构学科之间的区别,因此卓越排名只针对学科,是与特定的学科联系在一起的编排,是基于各个维度而不是将其综合之后的排名。三是方法的多样化。卓越排名意味着提供不同视角来看待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学科,除了学科的事实和对其提供的项目进行研究,学生的观点也是排名的组成部分[6]。

最早的卓越排名是2007年发布的生物、化学、数学和物理学科排名,其后的2009、2010、2011年度也开展了排名活动。2009年排名增加了政治科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学科;2010年对自然学科重新调查后进行了排名[2]5;2011年新增了英美研究、日耳曼语、社会工作、机械工程、教育、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排名[7]2。下面以2010和2011年卓越排名为例,分析说明其预选过程与指标体系。

二、CHE卓越排名的预选过程与指标体系

排名始于预选。预选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甄别、筛选和分析。在数据甄别和筛选阶段,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习环境、各种项目和其他一些标准会进入考虑范围。CHE和外部合作者将进行问卷调查并检视调查结果,去除一些不能被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回答的问题而加进新的内容。接下来,根据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来自高等教育机构的数据和学生调查问卷搜集的信息将被分析和排名。预选包括多个指标,只有许多院系在某一指标上提供了完整和有效的数据,该指标才能被赋予“星”,也即,各指标在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后才会被赋予“星”,才能在预选中得到使用:有充足比例(至少超过一半)的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提供可信的和独立的数据;在合理范围内它们提供的数据在国家间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各个指标上的学生评价只有当学生一般群组规模达到至少15名才会得到使用。只有达到上述三个标准,各指标才能真正在预选过程中发挥作用。

在2010年,预选中实际运用的指标有:(1)硕博士水平的学生判断,包含整体状况、训练和课程、辅导和建议、计算机设施、实验室与图书馆。对于博士生还有研究方向的判断,比如通过发表论文、参与工作组和参加会议而加入科学社区的机会。(2)博士学位教师中国际化比例。(3)博硕士学生中国际化比例。(4)教师、博硕士学生中性别比例。(5)可获取的图书馆订阅的纸质和电子专业学术期刊数量。(6)每10个科学家中在主要学术期刊编委会中任职人数。(7)师均获得的知名学术荣誉的数量(政治学独有)。(8)近5年举办的国际会议数(政治学独有)。(9)在暑期学校中任讲的教师比例(政治学独有)[7]12。衡量表现的“星”被分配到这些指标,各学科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决定了它们是否能在预选阶段脱颖而出入围正式的排名。

预选结果的分析和呈现比较说明了各国在各学科及各大学在学科各方面的实力。以2010年卓越排名为例,从预选阶段总体情况来看,入选系较多的国家及其数量是英国120个,德国79个,荷兰41个,法国35个,意大利29个;从学科来看,在生物、化学、经济学、数学、物理、政治科学和心理学英国入选系的数量分别是21、13、23、9、11、21、22,而德国是15、12、7、11、16、8、10,荷兰则分别是7、7、7、3、6、2、8。对入选的大学也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每个大学中包括的卓越学科数量占入选大学的比例,以呈现各大学的卓越学科;其次在各个学科内部对上述8个预选指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展示该学科的优劣之处;最后是国际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不同资格证书层次的性别平衡以及学生对整体学习状况的判断等内容。

预选过程的结束是正式排名的开始,而排名指标体系是任何一个排名的关键特征,要了解一个排名的特点,必须首先考察其指标体系。CHE学科卓越排名包含了事实指标和主观指标两大类指标,主要考察高等教育机构的各学科在研究、应用、国际化和学生定向四个方面的表现。表1提供了排名维度,表2展示了指标体系及其内涵,表3则分析了各维度赋值与分组的有关方法和标准。

具体的赋值与分组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指标进行,但大体来看,赋值与分组也遵照一定的规则。整体上看,事实指标和主观指标两大类的赋值与分组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三、CHE卓越排名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大学学科评价的启示

尽管CHE卓越排名不是国际性的,但它在欧盟范围内对大学进行排名,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界限,是大学间的国际比较,它对于什么是卓越,什么是一流,如何评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总的来看,CHE卓越排名具有五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排名建立在卓越多样化理念基础上。这不仅体现在排名指标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上,还体现在不对大学进行总的排名,不判定一个总的优胜者,而是基于学科进行评价;即使是对学科的排名也不是整体性的,不对各个指标进行合计,而是建立在以维度和指标为基础之上的,每个学科排名表实际上包含了数个表格,这些表格是各学科在各维度、各指标上表现的具体呈现。

第二,既重视客观(事实)指标,又强调主观判断。这表现在四个维度中包含一个基于调查的主观指标“学生定向维度”,2011年排名对每个学科的评价中都包含这个维度;主观指标在客观指标维度中也有所体现。如国际化维度包含学生对海外学习支持的判断,这种做法综合了主客观指标在表征高等教育机构质量方面的长处,目的在于使两者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尊重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科特点。CHE将高等教育机构分成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两种类型,对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同一个学科分开排名,以体现两种机构不同的特色;还运用不同的维度和指标考察各学科,有的学科的排名包括了四个维度,而有的学科则包含三个维度或两个维度,就2011年排名来说,完全一样的学科排名是找不出来的;同时,在出版物指标上,区分国内出版物和国际出版物,连同学科特色作为选用数据库的依据,在适当的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筛查、搜集和分析,为排名提供科学合理的保障。

第四,数据处理手法细腻。如,在外部资金指标上,CHE对“其他”这一数据的种类进行了规定,以使数据搜集较少发生错误;在出版物指标上,对作者数量、作者调动和署名问题、文献类型、文章长度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以使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状况;在资金、专利、推广等指标上,还区分了教学科研人员中的教授、科学家等不同群体,以便更清楚地反映高等教育机构及其成员的行为;CHE还对各学科进行了声誉调查,将其作为额外信息并对资金、出版物排名与声誉排名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2011年排名报告显示,它们之间有高度关联的关系。

第五,独特的分组法。从上述各学科排名表中可以看出,CHE卓越排名中的排名只意味着对学科进行分组,即高组、中组和低组,它主要基于四分位的划分,同时,该学科在某一维度上是否很强,要看其在该维度的各指标中有没有一半达到高组,如果达到则该学科在该维度实力就强。这种排名策略与目前较为流行的排名中给予高等教育机构位次的排名方式是不同的,它增强了高等教育机构位次的“弹性”,能够较好地避免历次排名中因数据的波动放大为质量差异,而给高等教育机构造成的不利影响。

毋庸置疑,CHE卓越排名是极富特色的,它的独特之处吸引着一些排名机构的目光,产生了积极影响。CHE坚持的理念被欧盟委员会大学排名所借鉴,欧盟委员会拟在2013年推出“欧标”世界大学排行榜,并已将这一排行榜直接命名为“大学多维排名”,它采用“多维”大学排名体系的评判标准[8],从大学的功能、类型和学科多维视角开展大学排名研究[9],将会使各项指标取得更好的平衡,更为全面地评价大学。在2010年多维大学排名的设计和测试可行性阶段发布的文献看,“大学多维排名”主要包括下列维度和指标:教学和学习维度、学生维度、研究维度、知识转移维度、国际取向和地区衔接[4]64,与CHE卓越排名有很多共同之处。近年来,我国正在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些高水平大学正加快建设步伐,积极为迈向世界一流进行有效的准备,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即是其中重要途径之一,开发和利用学科评价和排名工具,将会对该项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CHE“卓越排名”最主要的特点是针对学科进行的“定制”的和个性化的大学排名,它的多元卓越理念、多维指标体系,高中低分组方法,对大学独特性的重视,给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建设和评价带来新鲜有益的启发:

第一,明确目标群体,设计多样化指标,使用丰富细致的数据。对于大学排名来说,首要工作是明确目标群体,有针对性地设计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搜集和使用丰富和细致的数据。CHE卓越排名的目标群体有大学、教师、大学应聘者、学生等。对于大学来说,需要的信息全面一些,对于其他目标群体来说,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获取大学整体表现的同时,还要求从大学排名中获取最关注的信息。CHE卓越排名以学科、维度和指标为基础,恰恰满足了目标群体的独特需要。明确排名的目的,增强排名的针对性,是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评价的前提基础,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科评价的效果。

第二,关注学校类型、学科特点。我国大学体系中明显地存在着向研究型大学的趋同,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所有的专业有适用的一套发展思路。CHE卓越排名将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分成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两类,目的是准确评价两类不同大学中相同学科之间的差别。在不同大学中,同一学科可能受大学历史和学术特质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特色,如何在学科评价中凸显不同大学的学科特色,将是对学科评价的考验。这就要求将学科的评价和大学的评价结合起来,真正评价出学科的优势和独特性。

第三,学科位次宜使用弹性表示方法。虽然大学及学科排名已经成为大学和学科质量监督和保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排名表评价的是大学和学科的表现而不是大学和学科质量本身,即质量与质量的表征之间有一定的张力,其确定的位次不一定是准确的,也因此排名受到诸多批评和质疑。然而,大学和学科排名以横扫之势风靡世界,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学和学科的质量并非完全不可评价,CHE采用分组而不是一一对号入座的方式,采用分组方式分配学科的位次,使学科位次的弹性有所增加,也增强了排名位次对质量表征的适用性,分组方法独辟蹊径,值得借鉴。

第四,学科排名要引导和鼓励大学办出特点,发展优势。CHE卓越排名之所以不进行总体排名,因为它认为没有“最好的高等教育机构”。一所大学在此学科突出,在彼学科可能欠缺,一个学科在此维度优异,在彼维度可能较弱,不可能所有学科在所有维度上都是卓越的,没有完美的大学。因此,对大学的评价分学科,对学科的排名分维度和指标,是符合上述判断的。这种排名方法能够突出各高校的优势学科和学科的优势维度,明确了大学各方面的实力和差距,肯定了它们的特色,能够产生和发挥引导大学发展优势、办出特色,促进高等教育体系整体丰富与繁荣。

摘要: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卓越排名”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有特色的学科排名。“卓越排名”采用事实指标和主观指标,从研究、应用、国际化和学生判断等方面对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各学科进行多维评价。它的多样化卓越理念、高中低分组方法、以学科为基础等特征对我国大学学科评价和建设富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卓越排名,德国高等教育中心,学科,评价,建设

参考文献

[1]CHE.Organisation[EB/OL].http://www.che-concept.de/cms/?getObject=304&getLang=en.

[2]CHE.Identifying the Best:The CHE ExcellenceRanking2010[EB/OL].http://www.che-ranking.de/downloads/CHE_AP137_ExcellenceRanking_2010.pdf.

[3]熊万曦.德国CHE大学排名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09).

[4]European Commission.Design and Testing the Feasibility ofa Multi-dimensional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EB/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higher-education/doc/multirank_en.pdf,64.

[5]CHE.Methodology[EB/OL].http://www.che-ranking.de/cms/?getObject=619&getLang=en.

[6]CHE.CHE ExcellenceRanking Methods[EB/OL].http://www.che-ranking.de/cms/?getObject=720&getLang=en.

[7]Vielf ltige Exzellenz 2011:Forschung–AnwendungsbezugInternationalit t–Studierendenorientierung im CHERanking[EB/OL].http://www.che-ranking.de/downloads/CHE_AP149_Vielfaeltige_Exzellenz_2011_2_Auflage.pdf.

[8]李建忠,方勇.欧盟启动多维大学排名研究项目[N].科学时报,2010-02-23.

上一篇:天鹅湖三年级游记作文下一篇:出纳人员的英文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