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职场压力

2024-09-22

如何面对职场压力(精选10篇)

1.如何面对职场压力 篇一

办公室上班族面对职场压力的方法

一、做好本分的工作。

职场压力很多时候来源于自己对于自己的工作不太自信,如果你因为没有做好的自己的工作而担心会受到扣薪甚至失业的话,这时肯定会有压力的产生。要解决这种压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后,就需要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这样往往可以减轻职场上做不好工作的压力。

二、调整好心态。

当然除了上面的压力,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压力,比如来自老板的压力,来自竞争的压力,那么在这些压力面前除了努力工作,还怎么克服压力呢?

在这个时候心态非常重要,只要你做好自己能做的就可以了,而其他的外界的因素自然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了,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放松,而且更加有利于自己工作的正常表现。

三、找出合适的解压方法。

当然调整心态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对于大多人来说,为了更好的去适应工作,需找合适的减压方法很重要。具体的方法自然也会因人而异,或许打一场球可以解压,或许大吃一顿可以解压,也或许睡一觉就会轻松很多,在压力面前不要手足无措,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减压方法,将压力释放出来,接下来的工作你会觉得不那么难了。

应对职场压力的技巧

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

很多人面临压力的时候,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抱怨周围的一切。例如抱怨带给自己压力的环境、带给自己压力的上司、带给自己压力的同事……唯独没有意识到真正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就没有办法减轻压力。

倾诉,让别人帮助自己

很多压力是我们自己无法化解的,合理的做法是向自己的同事、朋友、上司甚至是下属倾诉自己的问题,请求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样做奏效的前提是,我们不想把压力转移给别人,而是为解决问题而寻求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相信“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把“谋事在人”当成重点,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勇敢地面对压力。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反过来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样我们会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如果一件事我们已经尽力,还是达不到目标,结果也可以接受了。但千万不能把这句话当作借口。

调整目标和期望

有些时候,老板不仅给员工定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而且给自己的目标也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是这样,我们要懂得适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目标。人生的智慧在于明白什么是可以实现的,什么是不可以实现的;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可以实现的,勇敢地放弃无法实现的。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很多管理者认为把任务布置下去,自己就没有问题了。他们认为把压力放到了别人身上,自己就能够从压力中解脱。尽管下放责任是管理者的权力,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授权的“孪生姐妹”是辅导,是帮助下属完成任务、减轻压力。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通过沟通找到合适压力范围

像前面提到的血压比喻一样,压力不够或者压力过大,都会导致一个人无法正常生活、一个企业无法正常运作。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不断地沟通找到适合我们的压力范围,找到生活上、工作上、经营上的平衡。沟通,是我们发现适合自己的压力范围的最好途径。

锻炼身体

一个人生病的时候是最难以承受压力的时候,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应对压力的前提。

接受压力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办法应对压力,是因为自己抗拒压力、逃避压力、不愿意面对压力。其实我们一旦选择了某一条道路,总会有相应的麻烦和问题。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件值得做的事情是可以轻松做到的。接受压力,相信“压力是进步的代价”,能够帮助我们从理性层面做好应对压力的准备。

1.职场人如何面对职场压力

2.职场新人如何面对办公室政治

3.如何对抗职场的压力

4.如何面对办公室政治

5.职场男性如何减轻压力

6.职场压力如何解才有用

7.职场白领们如何减轻职场压力

8.如何缓解职场就业压力

9.职场男性工作压力大该如何调节

10.如何面对职场中的危机

2.如何面对职场压力 篇二

1 快乐学习, 学会解压

班里有个孩子, 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很优秀, 也是我们班的中队委。但就一次考试没有达到满分, 就痛哭流涕。她的表现让我陷入了深思。但这却是学生中的一中普遍现象。有机构就“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进行了调查, 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呈上升趋势, 百分之57.6的中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很多学生进入小学后, 觉得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增多了, 课间时间玩的少了, 同学之间也出现了小小的竞争, 尤其是父母对其期望也高了。低年级的孩子还好一些, 越到高年级, 部分学生越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每次临近考试就会紧张, 甚至头痛、发烧。面对这种现象, 教师就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如影随形”的学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一步步迈上成长的阶梯, 坦然面对学习压力, 学会解压。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尔说过:“压力如同一把刀, 它可以为我们所用, 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是刀刃还是刀柄。”由此可见, 压力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你对待压力的态度。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懂得:适当的压力可以锻炼人的适应能力, 磨练我们的意志, 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 促进我们的成长。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是我们快乐学习的必要内容。

说到压力, 我曾经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 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 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 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 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 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穿的压力, 使船下沉, 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 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的水位越升越高, 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 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 货轮渐渐平稳了。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 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时才是最安全的。空船时, 是最危险的。”这就是“压力效应”。那些得过且过, 没有一点压力,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 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 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

因此, 在学习压力面前, 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压力太大, 那样往往于事无补, 反而会加重压力感;积极的态度是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会学习, 变压力为动力。当压力过大时,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调控。我们也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可行的放松训练。如:

(1) 练习冥想:冥想的意思就是闭目冥思, 通常的方法就是调整自己的坐姿, 让身体舒适。然后慢慢闭上眼睛, 想象一种场景, 比如在海滩晒阳光, 还可以想象一种静止的场景, 场景中的所有的物体都是静止的, 可以改变观察的角度来看这个场景的不同的物体;另一种就是活动的场景, 可以在想象的场景里散步, 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长期坚持冥想可以缓解压力, 放松身心。

(2) 呼吸训练:能够缓解压力的呼吸方法是试用腹部肌肉呼吸。也就是说, 在呼吸的时候保持胸腔肋骨不动, 通过腹部肌肉运动来呼吸。通常所说的深呼吸其实是胸腔和腹腔同时扩张, 也能起到快速缓解压力的作用。

(3) 肌肉放松:主要一种放松方法。让自己静卧在椅子上或床上, 让后从头到脚放松每一块肌肉:比如先放松额头, 使额头舒展, 肌都不紧张了, 然后放松颈部肌肉, 让头完全靠在椅子或枕头支撑, 脖子不能用一点力。这样连续的放松身体大部分肌肉, 最后能达到减压的作用。

此外, 还可以在课间的时候教师多和学生聊天, 因为在学生心中, 老师是至高无上的, 如果老师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和学生交流, 也可以消除学生在学校的心理压力;其次, 适当的体育锻炼也非常有效, 在课间操时, 让能够畅快淋漓地跑几圈, 或是痛快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那么自然也能让学生心情愉悦。

2 缓解学习压力, 正确对待考试结果

据调查, 有百分之10的中小学生对考试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考前复习不够充分、自我期望值过高的学生, 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一般来说, 产生焦虑的原因有两方面:从客观来看, 来自与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同学之间的竞争;主观来看, 来自于学生本身对考试失败的后果极度关注。这就是考试结果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面对学生的这种不良情绪, 作为教师更应该多加关注, 使其能够顺利度过考试前后的这个焦虑阶段。

对于考试的焦虑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课堂上故意捣乱, 从而在考试中出现漫不经心, 对考试不引起重视, 记忆空白, 甚至考试期间还会出现大脑不听使唤, 马虎大意等等。克服这种考试焦虑, 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考试结果, 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学习的时候或是在考试来临之前, 不妨问问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考试分数的作用究竟是什么?”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考试。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正确对待考试的方法, 来缓解沉重的学习压力。如:

(1) 自我鼓励法。有时候, 害怕考试的心理远比考试这件事情要更容易击败自己“我肯定考不好, 考不好怎么办”这些消极的自我暗示使自己更加恐慌、自卑、焦虑。相反我们可以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和鼓励, 如“考试是自我检验学习的效果”“只要我认真对待, 就一定能行”。

(2) 认真学习, 充分准备。对于考试焦虑来说, 往往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引起的。每天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解决一定的疑难问题, 将一个个的考试内容都弄清楚, 我们的心里就会多一份自信。

(3) 积极地行为状态。起床后, 轻轻地哼着歌, 说一声:“今天真美好, 我要上学去了。”表现出一种爽朗、自信的态度, 每一天都以愉悦的心情走进校园, 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即将要开始的学习生活。考试的时候也一样, 愉快地走进考场, 充满自信。

3 寻找表达情感时机

丰富的情感活动伴随着孩子生长, 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学习的动力或阻力。孩子需求从正面和负面的情感活动中取得体会, 为往后的情感日子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 就要从学生的学习情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 也能缓解学生的压力。

协助孩子面临学习压力, 有必要了解情感在他们日子中的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要重视学生的真情实感, 为他们寻找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机。只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才会做到实质性的改变不良情绪, 这个时候更需要家长合作学校和教师, 引导孩子的情感朝着活跃的方向开展。学生在情感上取得补养, 潜能得到开掘并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成果就会自然进步。

综上所述,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学习压力, 克服学习上的不良情绪, 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从而让他们正确地看待学习压力, 化压力为动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耐心而细致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做相应地辅导。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 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定要将心理辅导进行到底, 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摘要: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尔说过:“压力如同一把刀, 它可以为我们所用, 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是刀刃还是刀柄。”由此可见, 压力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你对待压力的态度。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懂得:适当的压力可以锻炼人的适应能力, 磨练我们的意志, 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 促进我们的成长。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是我们快乐学习的必要内容。因此, 在学习压力面前, 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压力太大, 那样往往于事无补, 反而会加重压力感;积极的态度是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会学习, 变压力为动力。

3.职场中,如何面对“功高震主”? 篇三

主持人:这是让企业家和经理人都很头疼的话题。记得《雍正王朝》里有一个情节:大将军年羹尧领兵得胜,雍正皇帝慰问将士时,士兵都没反应,直到年羹尧掏出小红旗摇了摇,大家才开始欢呼万岁。这让雍正很不舒服,同时也动了杀机……那么,请问几位嘉宾:你们有没有震过主?或者被下属震过?

孙德淦:我二十几年的工作经历都在外企,还没有被下属震过。我认为:所谓“主”,一个是指投资人(老板),一个是指你的顶头上司。老板从来不怕员工震主,他作为投资人和企业的所有者,是震不倒的。而且,你的功劳越高,就等于帮他赚了更多的钱。但作为你的上司,同样是打工者,则常会遇到功高震主的事。而且一旦出现功高,这个“主”肯定会垮的,因为老板会启用更能干的人接替他,他就被你“逼死”了。在我看来,职业经理人没办法防止下属震自己,只能跟下属进行竞争。

周 锚:如果你的上司发现你有可能功高震主,首先你是很危险的,因为他肯定要先把你干掉;其次你的上司也很危险,因为紧接着他也有可能会被老板干掉。也许你有幸被老板识中,上司先你一步被干掉,但这种情况比较少。

企业虽然希望你能做好,帮他赚钱,但就国内的环境而言,仍然是处于你做得规范他也不高兴,因为不规范他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自身的成长空间。比如,有一个温州服装企业跟意大利合资,请了意大利人做CEO。意大利人来了以后做了一系列举动,先让利润每年损失了几千万,果然是震了主,虽然这个温州老板很心疼,但仍然希望这个意大利的CEO继续做下去。我想他的胸怀是很宽广的,或者说很有远见,他希望从此能走向正规化。

张绪军:为什么功高会震主?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仍然存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负面的有两方面,第一是官本位,第二就是小农意识。企业“主”往往有占山为王的感觉,把企业当做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也是他体现生存价值的一个工具。虽然他请了职业经理人,但是当授权出去的时候还是会很不舒服的,所以对职业经理人都是半信半疑。

金卫东:功高震主的事情在《诗经》中就已经有描述了。从古至今都证明,只要一个人居功自傲,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过分夸大自己的价值,最后就会被环境所淘汰、抛弃。

我曾在岳飞当年驻兵打仗的河南某县,参观过一个碑林,刻有一首岳飞的诗。我从中理解了为什么手握重兵的岳飞,会被陷害,甚至入狱、含冤死去时,竟然没什么人支持他。这首诗的序中写道:“秦桧请百官赴宴,百官以诗入座,飞请上座,桧默之,飞坐之。”诗云:“自幼从军未学诗,而今赴宴强为之。割发搓缰拴战马,拆衣抽线补军旗。江南绝路君同享,北国风光我独知。雄兵一旦临城下,未见诸君一首诗。”从中不难看出,当一个人功高却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过分地炫耀自己时,无论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不会受欢迎的,而且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你看古代的良臣良将都不震主,比如:诸葛亮、赵云。刘邦容得下那么多人,为什么容不了韩信?因为韩信不仅功高震主,而且还要篡位。

当然,如果“主”不是一个明主,超越他也理所当然。企业应该是百花齐放、万马奔腾,谁有能耐谁上。作为企业的老板,不仅自己要心胸开阔,而且不要让自己的下属压制人才,这样企业才能发展。所以企业要设置一个开放的平台,让人尽其才,不论资排辈,让人才得到不拘一格的成长。

上司:如何防备功高震主?

主持人:那么,我们该建立怎样的一些机制?又如何引入呢?

孙德淦:身为打工者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是高处不胜寒,越高越危险。我有一个建议:授权,在管理中应该是最好的自保方式。授权可以令下属帮助你完成你的工作,达到老板给你的指标。但授权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授权只授予一项工作,而不要把权力给他。这个授权还有一个细节:我有时会把一个人的工作拆分成几块,由三四个人共同来做。由于工作分到了几个人身上,在老板看来,每个人的成功都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所以,所有领取金牌的途径都在我的手上,于是我的功劳历来很难被人超越,我也不容许下属超越我的级别。

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共享。我们到动物园看到动物表演之后,训练师都会给它一些食物。因此当员工立功时,我们也要给他应该得到的待遇和激励,当他心里满足时也就没必要震主,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处理好自己和下属员工的关系。这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防止功高震主,但确实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毕竟在现实社会里,我们的经理人朋友还会担心自己的下属功劳太高,使自己位置不保。

部下:如何避免震主之嫌?

周 锚:之所以很多老板认为下属震主或者有威胁,就是因为经理人自身的定位所致。目前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很多人总是不甘心为人打工,总是想我今天学点本事,明天就自己出去干事,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两三个人的企业。你要做职业经理人,就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和心态,不要再有野心自己去创业。如果你有创业的野心,即使你掩藏得再深,也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让你的老板感觉到你的威胁。

至于通过什么机制去防范这件事发生,我觉得没有必要。你看国内很多功高震主及因此被炒掉的人,往往有很大的缺点,就是缺少倾听和沟通能力。因为作为职业经理人,很多时候是老板意图的实现者和执行者,而并非创意者。你要想成为一个很好的执行者,首先要听懂老板要你干什么,只有你认同他的想法、了解目标是什么后,才可能很好地去实现它。功高震主的人,往往自己很有一套,于是天马行空,而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听,所以就会让老板觉得你要功高震主。

主持人:通过几位嘉宾的谈话,不难发现:责权利的统一、资源的控制,也是防止高级职业经理人震主和颠覆的重要办法。而知识管理就是把很多的技术核心、管理平台、各种资源有效地合成,其实也就是企业管理资源的有效匹配。当你能有效地把资源和管理要素配置好时,企业就不容易出现功高震主的现象。

部下:如何实现功高震主?

周 锚:在推崇“造反文化”时代,把主震倒的事情有可能发生,但是在制度化、规矩很严格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中,其实很难。尤其越是在高知识层次里,震主就越难。如果你觉得你的老板或者上司不如你的时候,我想你还是趁早找别的地方另谋高就吧。你想跟资本或者上司对抗,真是不太容易。

我认为:该退就退,发展机会多的是,没必要在一个地方吊死。换句话说:你如果跟老板的价值观、思路都不一样,又何必与他为伍?你试图改变别人不太可能,倒不如换一个地方。也许你还可能跟这个公司成为合作者和朋友。

金卫东:我看过一本书,上面有一个方法,经过实践后我感觉很好用,就是当你想要控制你的下级时,就跟你下级的下级交朋友;想控制你上级时,就跟你上级的上级来往。我以前在外企时的一个上司是香港人,后来他发现我跟美国老板来往就很不愿意,还限制我,但我想他越限制我,越说明这招有效。

其实,人之所以怕“功高震主”就是源于嫉妒。嫉妒心人人都有,但如果把“嫉”变为“羡”就好了。“羡”字上面是一个0“羊”,下面是“次”,也就是说要把自己居于次位,你就会产生羡慕之情了。嫉妒往往发生于地位相近、能力相近的时候,为什么我不嫉妒李嘉诚呢?因为他离我太远了,我只能羡慕他。所以你要不想被嫉妒,一定要努力完善自己。所以如果你没准备好就不要超过别人,不要去震主,准备好了以后就要一下子超越到他只能羡慕、不能嫉妒的位置上。

部下:越级震主,可行吗?

周 锚:根据我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是反对这种越级的。我觉得向上越级还可以理解,向下越级是最不合适的。这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一种是循规蹈矩文化,一种是革命文化。

为什么说向上可以容忍呢?向上可能是因为你的上级跟你没办法沟通,你可以试着跟他的上级或再上一级沟通,其目的是试图证明你是对的,而你的上级是错的。

这时,隔层主管应该听,但如果他觉得中间干部不错的话,就不该越过他的下级直接插到下下级,这样等于是打破了规矩,代价就是你的效率低下。你自己打破了规矩,搞乱了你的管理层级,降低效率的同时,也会阻碍你自己的发展,这是西方公司里非常典型的经验。

作为上司,应该让下一级继续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如果下级不能解决的话,说明中间层确实有很多问题,那中间层是有可能被炒的。

金卫东:我认为管理无定式。可是我们老是规定不能越级,我觉得不能越级就违背了不拘一格的道理,也违背了人人平等的道理。所谓不能越级,是对原有秩序、既得利益者的保护,正是因为老是不能越级,才压制住了一些人的创造力。

当然,如果我的下属犯上作乱又毫无本事,我就会把他辞掉。但如果他没有错,挺有本事,就是做得不规矩,我会警告他,而不可能是真正插手。我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挺能干的区域经理,分管五个省的业务,但他老是心怀异志。有一天,我就打电话让他下级经理来我办公室聊天,他回来后看到我们谈笑风生就觉得不舒服。因为他发现自己很可能会被这个下级取代,所以他就把焦点放在怎么巩固位置上了,而不是向上攻击我了。

管理虽然是挺严肃的事,但有时候管理也像小孩儿做游戏,不用那么严肃,在嬉戏中就可以实现管理的效果。

孙德淦:我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肯定会很不舒服。所以我喜欢打一个大的太阳伞,但这个太阳伞必须要有好几个洞让我透光。但越级是万万不可能的,否则一个组织会乱套。

4.职场被批评要如何面对 篇四

完成一项工作,发给老板、同事或者客户前,仔细检查一遍,避免各种失误。

2、接受不完美:

想永远不出错,等于自欺欺人。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

3、不要太介意:

当同事和自己发生争执,或者批评自己时,千万别太介意,TA对你本人并没有任何恶意,只不过想做好工作而已。

4、仔细分析和评估批评:

需要时间来消化别人对你的批评和指责,是否客观、正确和有效,从而吸取其中正确的部分,学习并更正。

5、认真聆听:

如果忽视别人的批评,同样的错误还会再犯。听到批评,立即记笔记,并提醒自己改正。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放下骄傲,虚心接受并承担责任很重要。

6、接受事实:

别人总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方面。即使经过评估,并不赞同别人的批评,但也会发现,别人可能会看到了一些你并没有发现的方面,趁机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7、千万别怨恨:

5.面试问题如何面对压力 篇五

1、放松心情这么想

学会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过好每一个今天,每一个今天过得好,就是一辈子过得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想得开没有精神负担,放得下没有精神压力,淡泊为怀,知足常乐。

学会计算自己的幸福和计算自己做对的事情。计算幸福会使自己越计算越幸福,计算做对的事情会使自己越计算对自己越有信心。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某些人说:“不”。

舍在先,得在后。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说是舍了一定会得,而一点都不肯舍或样样都想得到,必将事与愿违或一事无成。与人为善,遇事千万别怀恨在心(包括自己是对的)。怀恨于心付出的代价是使自己的情绪紧张,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无论做了什么事情,都要学会从中找到自己的收获。

算了!------指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当你无力改变现状时,你应学会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你改变不了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心态。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改变不了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不要紧!------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记住,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任何问题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重新评价,如果真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若事与愿违,就应进行重新自我评价,才能不钻牛角尖,继续正常地工作。

会过去的!------不管雨下得多么大,连续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对天会放晴充满信心,因为天不会总是阴的。自然界是这样,生活也是如此。一吐为快假如你正为某事所困扰,千万不要闷在心里,把苦恼讲给你可信的、头脑冷静的人听,以取得解脱、支持和指正。

2、创造内心平衡感

遇事是否沉着,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沉着冷静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保持冷静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每天早或晚进行20分钟的盘腿静坐或自我放松术,能创造一种内心平衡感。这种屏除杂念的静坐冥想能降低血压,减少焦虑感。过度焦虑烦躁的人每天花10分钟静坐,集中注意数心跳,使自己心跳逐渐变缓慢。10个星期后,他们的心理紧张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此外,按摩对减轻压力感也非常有效。可以试试腹式呼吸法,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慢慢隆起,屏住5秒钟,吐气时要均匀缓慢的呼出,如此反复几次,身新都会缓慢的放松下来。

3、学会缓解压力

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压力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

轻松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如果你懂得弹钢琴、吉他或其他乐器,不妨以此来对付心绪不宁。

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也是减轻体内压力的一种方法。

不要挑剔不要对他人期望过高,应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应过于挑剔他人行为,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世上没有完美,可能缺少公正,因而要告诉自己:我努力了,能好最好,好不了也不是自己的错。留有余地不要企图处处争先,强求自己时刻都以一个完美形象出现,生活不需如此,你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也往往更加从容。

放慢生活节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在非原则问题上不去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去纠缠,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佯作不懂,对危害自身的问题假装不知,以聪明的“糊涂”舒缓压力。

4、找到控制的方法

我们生活中的压力可能并非来源于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来源于我们对这些生活经历所采取的反应。你无法控制生活降临于你头上的打击,但你却能控制自己对待这一打击的态度。所以,在面临心理压力时,你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压力占据你的头脑。

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往好处想,洞察你自己的心声。许多人对一些情形已形成条件反射,不加思索就做出反应。我们应多聆听自己的心声,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努力在消极情绪中加入一些积极的思考。

5、平衡你的生活

许多人抱怨说时间老是不够用,事情也老干不完。这种焦虑和受压感对许多人来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为工作或生活疲于奔命的人,并不懂得生活的真正含义。要平衡自己的生活应尝试换个角度想问题,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事情。当你为琐事而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是无济于事的,你应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切都写下来。每天早起10分钟,把自己感受写满3页16开的纸,事后不要修改,也无需再重读。过一段时间当你把自己的烦恼都表达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头清楚了,也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了。这种自我交谈方法能帮助你解决好多问题。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压力相处,做一个有心人。

1.如何面对面试中的薪水问题

2.经典常见的压力面试问题

3.压力面试最常见的问题

4.经典常见的压力面试问题及答案

5.如何应对终极面试问题

6.如何应对面试经典问题

7.航空面试问题如何应对

8.面试如何问面试官问题

9.如何快速面试APP产品经理的十条面试问题

6.如何面对职场的勾心斗角 篇六

聊聊那些笑里藏刀的两面派

平时夸奖你工作能力强,效率高,老板在的时候就完全换了个画风,各种挑刺,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过分的热情,平时总喜欢给你一些小好处,但真当你遇到什么事情,却躲得远远的,唯恐避之不及。

没来由地拉拢你,依赖你。甚至为你安排一些活动,喜欢说“咱们一起去……”表面听上去,他好像很热心,但实际上,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他就会变着法子排斥你了。

不妨偶尔“泼妇”一些

小包是办公室里公认的老好人,同事之间有什么困难,只要说一句,他就立马冲上去帮忙。办公室里的S来不及完成自己的工作,拜托小包帮忙一起赶工,两人通宵加班后,总算完成了。

但是,老板发现这次的工作出错了,对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时候,S却说是因为小包的原因导致项目出错,责任完全都归咎于他。因为。因为单子上签的的确是小包的名字,S又不承认错误是自己造成的,结果小包不得不背上这个黑锅,递交了辞呈。

分析:人家常说商场如战场.其实职场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平时大家可能和和气气,亲如一家,但是一旦面临晋升、加薪、裁员等利益问题时,合作关系很可能就会变成竞争关系。如果还是没心没肺地以为“你好我好大家好”,很可能就会遭到“暗算”。因此在办公室中,不宜显得过于善良,有时候要适度表现得“泼妇”一些,免得让人认为你是个好欺负的乖乖女。

职场不需要同情

Alice对刚来公司的KK格外关照,一方面是因为她年纪小,总是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知道她经济状况不好,一个女孩子来大城市打拼不容易。所以Alice有饭局会叫上她,也经常会给她带各种小零食,和她分享一些自己的东西。

Alice一直以为KK一定会感激她,把她当作好朋友,但是一次无意间在茶水间听见KK在和别的同事吐槽她秀优越感,平时和她在一起都是碍于面子,根本不喜欢她这个人之类的。听完之后简直五雷轰顶,大呼瞎了眼。

分析:职场上不需要同情,有时候你对别人掏心掏肺的付出,在别人眼里可能早已变味,保持适当的同事距离,做好自己的本分即可。职场不需要热情奉献的老好人,不过过多了渗入自己的主观感情和判断,要做到理性工作。远离那些笑里藏刀的同事,因为他们会对你的职场造成巨大的影响。

职场的思想觉悟

1、抓住人性的弱点,无事不成

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2、如果让你的老板觉得你已经可有可无,那你已经站在即将离去的边缘

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3、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

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4、我们的错误在于,因为外界过多地改变了自己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5、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

曼德拉曾被关压20xx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职场礼仪之办公室不宜谈论的话题

一、不要谈论薪水问题

同工不同酬是老板常用的手段,但如果用不好,就容易促发员工之间的矛盾,而且最终会矛头直指老板,这当然是他所不想见的,所以发薪时老板有意单线联系,不公开数额,并叮嘱不让他人知道。

如果你碰上喜欢打听薪水的同事,最好早做打算,当他把话题往工资上引时,你要尽早打断他,说公司有纪律不谈薪水;如果不幸他语速很快,没等你拦住就把话都说了,也不要紧,用外交辞令冷处理:‘对不起,我不想谈这个问题。’有来无回一次,就不会有下次了。

二、不要私人生活问题

千万别聊私人问题,也别议论公司里的是非短长。你以为议论别人没关系,用不了几个来回就能绕到你自己头上,引火烧身,那时再逃跑就显得被动。办公室里聊天,说起来只图痛快,不看对象,事后往往懊悔不迭。可惜说出口的话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把同事当知己的害处很多,职场是兑技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即便是合作很好的搭档,也可能突然变脸,他知道你越来越容易攻击你,你暴露的越多越容易被击中。

三、不要讲野心勃勃的话

野心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同僚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何苦被人处处提防,被同事或上司看成威胁。做人要低姿态一点,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

7.如何面对职场压力 篇七

一、基层央行干部职工精神懈怠的表现与内因

从近几年基层央行的发展来看,在经历了县支行撤并、岗位考试、人员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等几个重大事件后,基层央行职工的思想逐步趋于稳定,重大事件对敏感神经的触发和压制力逐步减缓,大家的思想逐渐专注到日常的工作中来。思想稳定对思政工作而言是好事,但往往波平如镜的水面之下才会暗流汹涌。如同嗅到微风带来的暴风雨的气味一般,对于这种“稳定”,反会唤起了更多的忧虑。

(一)金融管理局势的变化导致对发展前路的迷茫

近几年来,金融管理局势在不断的微调中发生了巨变。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各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开始浮出水面。为进一步盘活资金,提高区域内资金的流动性,新的融资模式开始崭露头角。作为监管当局,银监会作为监管的主力,在多个文件的出台后,表现出一如既往的从容。金融办公室的成立则是作为政府金融工作的参谋身份,在人马不变,挂牌先行的壳子下很是淡定。双方的表现可谓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强势,这就给基层央行带来了压力。不同于以往对职能定位的不清,这是对自身发展前景和功能性散失的担忧。这就好比:原来是不知道应该吃饭还是吃面;现在则是不知道吃了饭或面,是会变胖还是会营养不良?

基层央行的发展前路在哪里,会导向哪里?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宏大的研究课题,不是某个人、某篇文章能够说清的,也不是几个调研、几个走访能够弄明白的。作为基层央行而言,从领导到职工,都不完全了解发展的前路在哪里,更谈不上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以县支行为例,多年来早已养成在中心支行指导下工作的积习,听话做事的时候比思考推敲的时候多。但当前形势正在逼迫县支行应该有对自身工作更多的思考。没有对县域发展差别的准确判断,一味地埋头苦干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了。但当我们开始准备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缺乏这种应该由时间和实践来培养的思考能力。就好比没断奶的孩子,突然去读小学,在时间不对、事件不对的背后,最根本的是能力不匹配。

想要思考但又缺乏思考的能力直接导致的是挫折感和迷茫。基层央行的干部职工则表现不一:一些老同志,正在步入退休的轨道,对于这种问题并不担心,退休带来的释放感远远超过了对未来的担忧。基层央行的发展如何,已经从这些老同志未来的人生规划中剔除了。一些中间年龄段的职工,由于距离退休的时间不长不短,有点进退两难的小尴尬,但多年的经验给了他们一个突破口:看领导。领导如何我就如何总不会错。这种思想上的假性转嫁和依赖,也使这些同志过早地脱离了发展的忧思。大部分年轻职工则是处在风口浪尖上。年轻职工对工作的期许度是基层央行中最高的,年龄是一个因素,更多的是自身知识积累引发理性逻辑思考的表达。对于年轻人而言:工作是一个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也是唯一的途径。工作的前路是否光明是每个年轻职工都在思考的问题。基层央行的发展如何与他们的前途息息相关。他们和央行同呼吸、共命运,这种精神上的血肉相连导致了发展前景不明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最大,同时也使他们过早的散失信心,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能力。年轻职工一旦失去了目标,整个精神状态的衰减度就超过了上述两种同志,表现也就更为突出。就像常看到的:新进行的年轻职工从一个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好同志,变成一个磨洋工的老油条的。这是一个似乎长久不变的蹩脚剧目,但更多的人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对于基层央行的发展,上级部门也出台过文件。多是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找准定位、锤炼基础、积极创新之类的指导。正如上文提到的:缺乏思考的能力,在这些宏观的指示下只会更加的迷茫,觉得指示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去甚远,面对文件要求,无从下手,不知道要做什么。要不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失去了重点,工作也难有存进。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时间一长,精神懈怠自然侵蚀,前路的迷雾也就更厚、更重了。

(二)分支机构的差异产生了隔绝央行上下级之间的阻力

央行有上下级之分,对于一个垂直领导的部门,设置有总行、分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四级机构,县支行是最基层的一级。作为县支行,一方面它承担的职能比较具体,工作的方式比较多样化,能够适用一些相对比较灵活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和层级的关系,县支行的工作局面比较狭窄,在一些地区,作为央行分支机构的职能并不能完全的发挥,导致了在一些部门看来,央行的县支行在县域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其功能意义。对于外界的这种判断,是情有可原。在一个地区,衡量一个机构存在的重要性,是以机构本身产生的效益挂钩的。能够创造价值的要有经济效益,履行管理职责的要有管理效益。效益就是数字,而如果以数字来衡量一家县支行的效益的话,零碎的工作量和业务指标可能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满意。

外界对县支行的评价有失偏颇是正常的,但央行内部对县支行也有如此的判断就不太正常了。在一些领导和部门看来,县支行最大的工作成绩就是:安全、稳定,不要出事。这句话的潜台词看来就是:允许你不作为,但要坚决防止你乱作为。所谓的“稳定为先,积极创新”这句话似乎本身在暗示:稳定是态度问题,创新则是水平问题,允许你没水平,但不允许态度不端正。

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比较伤人的心的。

首先,这是对县支行工作的能力的不信任。如果一家县支行安排了差不多20人左右在一个县区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不出安全事故。那么在理性的判断是:这家县支行应该撤销。一旦撤销了,主体不存在了,风险隐患也就不存在了,安全事故的也就不可能发生了。当然要20几个人在县域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做个上级的传声筒也不是不行,但有这个必要吗?县支行的人员工作能力真有这么差吗?不可否认,由于是县支行,工作视野可能不是很开阔,工作的思路也有点小家子气,工作的方式方法可能也不是正统,但这些先天性的因素并不能成为判断县支行人员工作能力高低的依据。不能因为是县支行就判断品貌、才能不如上级机关部门,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却很普遍:因为你是下级,无论你如何努力、如何出色都不如上级。

其次,在上级行眼中县支行的存在感很弱。县支行在干些什么?2012年第1期中旬刊(总第468期)时代Times如果冷不丁的问上级部门的同志,可能一时间大家都还不一定能回答上来。在一些上级部门看来,县支行是清闲的代名词。一些上级部门的同志认为:县支行每天的工作就是喝茶看报。你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地方,能做多少事啊?有多少事可以给你做啊?记得在内网上看过一个帖子:有同志将县支行的业务剥离,看看那些可以交给金融机构或其他监管部门来做,最后还剩下那些是必须由县支行做的。最后发现:除了发工资,发展党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些工作外,县支行其他工作都可以移交、上交或是被替代。虽然帖子中有一定的玩笑成分,但也暴露出县支行自身定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一个人、乃至一个机构在社会中生存的必备条件就是被认同,也就是要能够对其他人、对社会产生必要的存在感。县支行就是在营造这种存在感。对于社会,县支行的工作就是要担负必要的社会责任,履行好区域内的金融管理和服务职能;对于上级,县支行的工作是要得到上级部门认同,使上级部门能够意识到每年投入几百万的费用,还是物有所值的。但实际上,无论是县支行要做到这一点,还是上级部门能够看到这一点都是很难的。在上级行看来,县支行并没有努力工作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而在县支行看来,自己是有力没处使,无头苍蝇一般乱撞。

第三,面对创新的要求县支行都倍感压力。创新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用的提法。创新似乎代表着高水平、高成效,但又不会使人感觉到冒进和狂乱的标新立异。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提“创新”:对工作要求有亮点、对能力要求有突破,对成绩要求上台阶。这些确实是创新,但并不是创新的重点。实际上很多把“创新”挂在嘴边的同志并不是真正了解创新的含义。

创新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智慧的结晶,这一点毋庸置疑;其次是被忽略的:它是实践和时间的结晶。创新不但是一种智慧的灵光一现,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来印证、通过时间来坚持。举个简单的例子:微软开发了windowsVista系统,当时被认为是创新,毕竟相对以前的操作系统,Vista有了新的运用环境和设置。但很快微软和用户都发现这是一个失败的作品,毛病多多,根本谈不上创新。微软不得不放弃Vista系统,将现在windows7系统的研发提前。Vista系统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由此看来,创新远远没有字面意思来得那么简单。创新是一个正面的词语,但需要谨慎地使用。而现在到处都用创新,用得过多、过滥,失却了创新的本意。

当要定义一项工作是不是创新,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首先要问清楚:这项工作能不能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并且坚持下去。重点是后面这两个字:“坚持”。目前很多所谓的“创新”都是一种形式化、运动化的举措,有“炒作”的嫌疑。很多工作打着“创新”的旗号,开头搞得轰轰烈烈,宣传铺天盖地,但在还没有给职工留下印象、取得成效之前,就偃旗息鼓了。留下的只是一些标语式的信息和总结,很快这项创新就被抛诸脑后,再也没有实施过。没有坚持,没有持久的验证,这是创新吗?肯定不是。如果硬要说这是创新,那么还是不要创得好,脚踏实地,循规蹈矩可能还更有价值。所以,创新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不要奢望在基层央行贫瘠的管理土壤上一夜间开满见所未见的异种花草。比起创新,我们需要一种较低层次的提高和转变,创新的攻坚之战还要慢慢来。

(三)对于物质待遇的有口难言加重了精神的负担

雷锋同志是值得敬仰的,杨善洲同志是值得尊敬的,王宗瑜同志是值得学习的。他们是央行人的榜样,是央行人精神世界的指向标。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要以他们的人生信念陶冶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央行人,但我们并不强制地要求每个人、每位同志成为雷锋、成为扬善洲、成为王宗瑜,因为大多数人、大多数同志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境界,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无法企及。

普通人的七情六欲肯定是要比崇高的精神偶像多得多。于是乎,在这高物价时代,虽然有所忌讳,但很多时候:“钱”或者说是待遇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央行的职工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也要供奉父母、照顾妻儿,也会有小小的贪心,也想有小小的奢侈,自然,也金融FinanceNO.01,2012(CumulativetyNO.468)会和身边的人攀比几招,满足那小小的虚荣。这是正常的。现在不是“灭人欲、存天理”的时代,索求和奉献并不是冲突的,央行人可以全心全意奉献给工作,当然也可以向工作有所要求。

作为基层央行的职工,对“待遇”问题甚是敏感,因为“待遇”有限,不容自己无视、挥霍。于是,在上级部门的眼中,也许就会觉得这些职工都掉进钱眼里了,开口工资、闭口待遇,什么素质啊?难道就不能把心思都放到工作上吗?很肯定地说:好难。虽然,就算几个月不发工资,也不会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一、两年不发工资,也不会饿得营养不良、倒毙路边,但每逢年假节日、进职加薪,看到别的部门、单位大包小包、喜笑颜开,确实是情何以堪。

央行的待遇是很不错的,不否认。前几年,基层央行的待遇很不错,每次发粮饷后,都与县区的下岗职工一较高下,感觉自己确实是小康了。但这几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很是迅猛,很多过去靠天吃饭的单位,在一路高歌中,待遇节节拔高。待遇之物,乃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这几年,待遇虽有所改变,但相较而言,日子过得远远没有以前那么惬意了。虽然在上级部门的动员下:希望发扬艰苦朴素精神,能够不要攀比,安心工作。作为央行人,有觉悟、明立场、顾大局、讲政治,公开场合,不会对待遇议论纷纷,但捏着钱包中那薄薄的几张纸,切实提不起劲来。

当然,待遇的问题造成了精神懈怠,上级部门也有顾虑:待遇问题永无止境,就算提得很高,就可以保证精神不懈怠了吗?这确实是个问题,难于回答。就像高薪养廉:给了高薪,还是有贪污腐败,但数量应该是少了。也许待遇问题也应该有类似的解决之道:能够相对减少精神懈怠,但不追求完全扼杀。

二、外部环境是导致精神懈怠的主因

(一)处在前现代、现代的夹缝

周熙明先生说到:“……我们同时面临着现代性、前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三重困扰。”、“在我们同一个社会空间里面存在三个历史阶段的事物:现代性,外来的;前现代性,我们由来已久的,几千年形成了的;后现代性,真实地在远方最发达的那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它像传染病一样的也到了我们这里了。”。

周先生说得是大智慧,寥知皮毛,也都颇多震撼。央行人在当前的环境下,正处在前现代、现代的夹缝中,后现代看见了、听见了,但还没有明确表现出来。

作为前现代性,几千年来封建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很多时候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在儒家的大格局中仍是有迹可循的;官僚政治仍是社会的主导,民主的壮大,并不足以取代或更替。很多时候,领导仍是第一位的;经过了计划经济时代,发展的模式改变了,但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习惯依旧没有改变。央行和央行人存在于这样的时空下,也受到的不小的影响:愿意实话实说的干部职工并不多,从善如流,中规中矩是主流的为人处世的方法,顾好自己才是上策。所谓的“爱行如家”正如其表达的那样,既是理想也是口号,却难于成为普遍的事实;领导依旧是主心骨,很多时候,甚至成为了干部职工的脑子,代替干部职工思考;成为干部职工的嘴巴,代替干部职工发言。民主进程之艰难,唯有为事者心知;人多手少的问题由来已久,喜欢并坚持要吃大锅饭的人不在少数,就像奖励性工资甚少考核出不合格的人,平均还是大趋势。正如拿着补贴不做事的人,一直都比不拿补贴多做事的人更多一样,比例不会改变。

作为现代性,西方文明带来的自由的狂乱与物质的狂欢还演绎正酣,没有退场的意思。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交战愈演愈烈,要凸现个人意识和意志,展现自由风范的声音此起彼伏;奢侈享受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更多的人推崇,宁可饿死,也要奢侈一把的大有人在;纯粹的物质化思维正在冲击传统的道德,仁义礼智信,更像是供着的牌位,而非原则和方法。央行和央行人存在于这样的时空下,也受到的不小的影响:喜欢和政策唱反调的人越来越多,上级出台政策,唱衰的人总比唱好的人多。甚至有些人就是专门来央行演绎与众不同的;公开三公经费后,大家发现公用经费总是在挤占人员经费。业务虽然上收了,但迎来送往的机会变多的;经费压缩了,吃宴席的时2012年第1期中旬刊(总第468期)时代Times候比吃工作餐的时候变多了;车改了,公车私用,或是拿着车补坐公车的人比自己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变多了;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基本消失殆尽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年,很多东西讲得越来越多,但接受的人却越来越少,说法与活法早已脱节,但事实却说:无德无才的人似乎才是吃得开的人。

这些只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琐碎的皮毛,但也从中对我们的处境窥见一二,前现代性和现代性已经让人疲于奔命了,后现代性的已经快要来了。如果真是来得话,可能很难应付,起码现在勉强的招架之力都是时有时无,难成气候。那么,还是希望暴风雨来得晚些、温和些吧。处在前现代、现代的夹缝,央行人压力很大,难免会以精神懈怠逃避现实,在精神就输了一招。

(二)央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缺失

党的十七大报告与胡总书记的讲话中都提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虽然现代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表达,但是它至少是应该包含这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时代精神、民主精神。这四个方面应该是主流的意识形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

作为央行这样的部门,是一个以政治性和全局性为指导的部门,所要寻求的央行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目标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高度重合的,作为和谐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部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央行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不缺乏,也并不苍白。所以,欠缺的是一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就是说:在无法把所有人的思想统一到同一个意识形态的范畴的时候,没有给予这些思想必要的活动空间,使它能够有所选择;或者说在所有人思想统一到同一个意识形态的范畴之前,缺乏必要的引导,没有引流成溪的做法,这就使得,大多数时候,在思想领域是一盘散沙。而散沙思想的一个表现就是:脱离组织、游离在制度之外,变成边缘人,精神迅速的懈怠下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还是因为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区分,还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要求来操作,以央行文化的建设为例,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

开展央行文化建设的意义无需累述,但搞得还是一种大一统的文化建设,并没有文化本身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兼容并包和百花争鸣的局面,这是文化的大忌。

首先,在央行文化的针对群体上没有明确的区分。按照思政工作的角度,央行有两类同志:党员和群众。那么对党员和群众的要求能否一样呢?明显是不能。作为开展文化建设,对党员的要求要比对群众高;对党员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行自身武装,对群众则是教育即可;对党员要求绝对服从,对群众则要求积极参与即可;对党员要求在思想上能够巩固提高取得成效,对群众则要求能够有所认识、有所触动即可。但实际工作中,没有这样的区分,我们总是喜欢用党员的标准去衡量群众的认识到不到位、有没有大局观念,而用群众的标准去包容党员的不足和落后。搞活动,都是一起参加、一起考核、一起达标。那么这究竟是对群众的要求提高了,还是对党员的要求降低了?

其次,央行文化建设不是单一文化建设,可以统一目标,但应该有多样化的方式和方法。基层央行的文化建设近几年提上了日程,从征集核心价值理念到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措施很是得力。但逐渐就发现了问题:我们把文化教育搞得像党课一般。讲的是党史、党章;说得是“四大纪律”、“八项注意”;讨论的是“反腐倡廉”;开展的是警示教育。央行大众性的文化元素在哪里?没有找到。因为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过早地确定了基调,将一些因为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文化元素从中挤压、剔除了,甚至对一些从外泊洋而来的一些普适性的文化元素也视而不见。

文化建设价值就在于对多元素的包容,要允许一些具有时代气息,能够为大众所喜欢的文化元素有其生根发芽的地方。就好比文化建设中不是看展览,就是读书。而且一定要看指定的展览,读指定的书。那么,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是不是就比去博物馆看海洋生物金融FinanceNO.01,2012(CumulativetyNO.468)展览更先进?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是就能比读《射雕英雄传》更先进?每个人审美情趣不一,为什么要强求呢?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文化建设正在强求每个人进步,每个人先进,强迫每个人脱离文化的多元性、选择性,强制性地要求每个人选择吃同样材料、同样配比的精神食粮。所以,开展文化建设的同志很痛苦,接受文化教育的职工也很痛苦。

在央行文化的建设中,应该是这样:允许大家看看韩剧、美剧,消遣娱乐,不强迫大家每天看三大战役;允许大家喜欢林志玲,不强迫大家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我的偶像是雷锋”;允许大家在集体活动的时候说:来斗地主吧,而不是说搞个业务知识测试吧;允许大家哼着《双截棍》来上班,而不强迫大家一定要唱《闪闪的红星》;允许大家买点名牌穿穿,满足一下美观绚丽的审美需求,而不强迫大家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只购买地摊货或是在身上打补丁。如果情况可能,允许大家保有自己喜欢的文化,允许大家热爱很普通的生活。那么,开展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会提高,阻碍也就不那么少了。成效也就能够更显著了。

第三,当不同的声音发出来时候,不要立即地消音,而是应该听清楚后,发掘根源,逐步让其弱化、降调、退却,最终消失。当有不同声音发出来的时候,我们惯常是做救火员,反应迅速,水到火灭。或是一锤定音,直接打到无声无息。作为一种思想防御的措施,的确到位,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所谓声音的根源并没有去细细的发掘,音波共鸣的原因未曾剖析。时间一长,火苗又起,声音又发,让人疲于奔命。作为思想领域问题的处理,有两种角色可供选择:操作者和主导者。操作者就是前面说的救火员,抡大锤,不问原因的执行人;而主导者则是通过认识问题原因所在,采用间接方式,一方面控制局面的蔓延,另一方面则是从源头上问诊求根,力求根治。显然,在当前讲稳定、讲和谐的大局下,主导者的行事方法才是最优的。当然时间可能会拖长一点,但犹如中医治病,拔根抽丝,由里及表,是高明的手段。为了思想领域的良好发展,适当的时间牺牲总是胜过迂回曲折,来来往往的重复过招。在文化的建设上,也只能通过这种逐步的同化,统一,来最终达到不同思想的整合,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向心力,释放出更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上面说的是文化建设,也是在说意识形态的教育。现在,需要的是给予众多杂乱无章的思想、意识一个重新归队的时间;需要给予央行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一个必要的空间,使其能够有所缓冲。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两个部分,有了充裕的“时”、“空”之后,也就赢得了更多思考的机会和灵感迸发的契机。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在外压降低的同时,使精神懈怠的情况逐步改善。

三、克服精神懈怠需要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一)明确地告诉基层央行每位职工:未来不是梦

歌曲中唱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是颇具励志色彩的,这句话的作用不在于它看上去或是唱上去那么铿锵有力,而是因为它缩短了未来与现实的间隔。如果未来是今后的现实,梦是未来的预示,那么了解了未来不是梦的时候,就是明确了现实延伸的轨迹。央行的每位职工都需要这种轨迹的预示和启迪,因为处在这样的一个高压力的时代,不谈信仰的时候,能够有目标也是好的。

央行的未来不是梦,这句话的解读需要央行上下的共同努力。

首先,基层央行不要把自己定位那么高,在低处留个心眼,从肩膀之下看看自己能做什么。无论今后央行的格局变化有怎样的变动,每位职工都应该了解到央行存在的必要性,机关也好,县支行也罢,要了解央行在为社会提供什么。宏观调控、金融稳定之类的主题,就交给上级部门的专家组去认真研究、分析。作为普通的职工,关注点不需要那么高。你可以在买东西的时候留个心:看看县域流通的人民币整洁度;看看超市的辅币量够不够;看看有没有人在人民币上涂写不知所谓的废话。你可以在工作中留个心眼:看看行政许可的程序能不能方便群众;看看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能耗减低了没;看看业务量的增减变化。你可以在检查中留个心眼:看看“一个指引、两个办法”下发后,金融机构的态度有没有变化;看看银2012年第1期中旬刊(总第468期)时代Times监会和自己有没有在检查内容上撞车;看看金融机构的数据报送是不是又在多样化操作。只是留个心眼看看,然后用那么几百个字给上级相关部门汇报下。假装自己是个生活在县区的普通小老百姓,给县域的金融工作挑挑刺,给央行的工作挑挑刺。

其次,上级部门的措施文件能够细致一点,上级领导的讲话能够更亲民一点。央行培养专家型的干部职工队伍,但在基层这个进程还尚需时日。因此,作为基层央行,希望上级部门的文件能够细致、清晰一点。至少,在大家还缺乏足够思考能力之前,尽可能还是了解“1+1=2”,而不是去花时间探寻为什么不等于1或是3呢?作为基层央行,希望上级领导在调研讲话时能够浅白一点,毕竟学识有限,过多的云山雾罩,只会让大家发昏。美国的次贷大家也很关心,但大家更关心的是下个年度要开展些什么样的工作,能不能赋予基层央行更多的权力,在面对县域金融问题时能够底气足一些。美国佬的事,基层央行实在是没能力、没工夫去担心。

第三,希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实能够落到实处。作为基层央行的职工对上级的政策和决定都是不太了解的。尤其是一些诸如人事、财务之类的敏感性事务毕竟还是少数部门和同志的专权。基层央行的同志也不是那种恨不得什么都要知道的包打听,只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还是希望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了解一下。了解的目的不是宣传,只是为了能够增添一点小小的安全感,能够踏实工作而已。希望能够在费用紧缩的年度了解工资福利的待遇变化,而不是花一整年的时间去担心下个月会不会不发工资、不缴公积金;希望能够在人事调整的时候了解人员选调的要求,而不是在兴冲冲的报名考试后才知道这些岗位是量身订做的,与自己无关;希望在各种涉及财务的会议上看看那些能够对外的会议纪要,而不是在节能减排的时候费解、疑惑地看着某些部门依旧大吃大喝,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基层央行的胃口并不大,很容易喂饱,很容易就克服了精神懈怠的带来的困难,只是第一步要先走出来。

(二)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基层央行的职工不是专家学者,但也是有能力的,希望上级部门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当听着上级部门的同志对次贷危机、金融风暴、股市涨跌、金价飙飞等等国际大势侃侃而谈的时候,作为基层央行的同志切实有点心虚,对这些国际大形势,谈不上很深刻的认识。所知所想也只是《新闻联播》的报道和金融杂志的社论。我们不想强行地插入话题中,不知趣地来上一句:我们县的猪肉价格又涨了,很多人改吃牛肉了。我们的每天看到、听到的也确实是这些。县域金融的小圈子,容不下次贷这样的大鱼。术业有专攻,基层央行在尽自己的本分而已,这并不说明基层央行的职工素质不达标。基层央行有自己看问题角度、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有自己和金融机构打交道的方法。基层央行活在县域的水中,有它如鱼得水的优势,这是上级部门不能、也不可能具备的。基层的业务是所有工作的起始,基层的数据是所有统计的根本,基层的一字一句是所有文章的基础。没有的基层,所有的一切不就都是空中楼阁。

当然,基层央行职工也不要妄自菲薄,作为央行的第一线职工,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更强的自豪感。央行的鼎立和发展靠的不是某几个机关、某几个领导,而是所有央行人的努力。而基层央行正是奠基的那一部分,没有这种广阔、深厚的基础,哪来央行的壮大发展。所以,无论有没有人重视自己、尊重自己,至少要自己高看自己一眼:我们才是央行的魂、央行的梁,央行的水滴、央行的根。

(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争取让央行的职工成为共同富裕中稍稍靠前或是能够赶上尾巴的一批人

待遇问题是精神懈怠的一个死结,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以前,待遇问题并不像现在那么突出。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比较的对象;二金融FinanceNO.01,2012(CumulativetyNO.468)是苦日子刚过完,人的需求没有如此大。现在这个问题突出了,也让上级部门很烦心,这是可以理解。既不能大锅饭吃成一样的,又要照顾基层央行职工的需要,这确实不容易办。但事情总有解决的渠道,态度是关键,方法才是其次。

就目前而言,待遇问题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而是我们能不能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人性的问题。首先,不要把基层央行的职工当作隐世高人,大家都有欲望,都有需求。不要奢望把我们都看作视钱财如粪土的高僧,大家都没那个觉悟。工作的首要目的是谋生,之后才是理想、追求等等。不要指望我们能够饿着肚子追求远大的理想,我们做不到,也饿不到那个时候。其次,在吃饱的时候,不要阻止大家向小康迈进。基层央行的职工不是王小二,不希望碗里的米一年比一年少。作为基层行可以理解上级部门的待遇比我们好上许多,毕竟工种不同,没什么好说的。但作为金融监管部门中待遇垫底的,这就不容易让人接受了。上级部门总是想象基层的部门能够在地方政府的关怀下得到一定哺育,但实际情况是,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喂饱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而不会顾及央行的感受。毕竟同情心和注意力更多是给孤儿,而不是有爹有娘却没人管的弃儿,而基层央行恰恰在很多时候是被抛弃的对象。第三,不要把基层央行的职工看作没心没肺的豺狼,大部分职工正在履行着与自己待遇并不相配的职责,一旦待遇能够衡平,会将这种积极性推到顶点。同时,上级部门应该认识到,无论是什么样的政策、改革,首先要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够有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如果待遇问题得到解决,上级部门推行任何一项政策的阻力都会很小,至少,在更多地情况下,与待遇挂钩的政策会得到更彻底的执行,乃是人之常情。

(四)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美化了,应该说:群众的眼睛是毒辣的。上级部门的一举一动基层央行的职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上级部门的榜样作用就很关键了。

首先,上级部门应该有榜样作用。很多时候,上级部门总是批评基层央行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欠缺干劲。古语说:责人先责己。当对基层央行提出要求的时候,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现在的状况就是:上级部门自己做不到事情却要求基层来做。当基层的职工听到这样的要求:心里肯定是不以为然,毕竟你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做?这样的反问,的确让人哑口无言。所谓有样学样,基层央行是上级部门的影子,如果影子歪了,是不是要先纠正身子的姿势呢?

其次,希望上级部门工作部署能够明确。很多时候,县支行能够收到总行的文件,上级转来的,没有发文,只是通知,要求某月某日完成某件事。掐指一算,剩下的时间已经可以用小时计了。当大家费尽心力把总行的文件读懂的时候(总行的文件层级太高,专业术语过多,指标中英混杂,很难一目了然),上级来电话了,说:这个文件与你们无关,完毕。上级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这并不意味着基层的时间和精力就廉价的一文不值。所以,希望上级部门尊重基层央行的劳动成果,尊重基层央行把上级文件当圣旨一般的心态,不要朝令夕改,变数多多,令人无所适从。

第三,央行人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央行人是一家人,至少站到外面去,大家都扛着央行的大旗。所以,任何时候,上级部门都要一视同仁,平等看待每一个干部职工,尊重每一个干部职工发言的权利。不要刻意表现出上下有别、亲疏有分的举动,这在短期看来无所谓,但时间一长不免变成诛心之言、诛心之行。心伤难愈,这简单的道理不需累述了。

8.如何在职场中轻松甩掉压力 篇八

2、支解法。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 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3、想哭就哭。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二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4、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5、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

6、运动消气。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骋。

7、看恐怖片。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8、嗅嗅香油。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伏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9、吃零食。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10、穿上称心的旧衣服。穿上一条平时心爱的旧裤子,再套一件宽松衫,你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就会减轻。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并深深地沉浸在缅怀过去如梦般的生活眷恋中,人的情绪也为之高涨起来。

11、养宠物益身心。一项心理学试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在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势优雅地翩翩起舞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宠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压力也大为减轻。

(邓烨)

9.如何调整职场压力 篇九

【如何调整职场压力】

新进入一家公司,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也不管做的怎么样,都要好好调整心态从零开始,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不可好高骛远。

调整心态

凡是比你先进入企业的人都是你的前辈和师长,因为先进入企业的人比你熟悉,比你专业,你就应当调整心态,尊重他们的专业经验。这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的先入门为大的规矩,金庸先生著作《笑傲江湖》中华山派令狐冲年纪虽轻,但因其先入门就是大师兄,而劳德诺虽年长也为二师兄。

适应公司环境和公司文化

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公司环境,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独到之处。作为新人,首先就是要全面了解公司环境和文化,不断适应,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作为,与之相匹配。新人总是要先得到公司的认可才会有机会发挥,如果从一开始就不能适应公司环境,不能融入进去的话,那以后的前景就很堪忧了。因此,我们必须从一些细节,一些不为人道的事情做起,具体到接电话,穿衣带帽这样的细节,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改善自己不适合公司的一些做派,争取能够早一天融入公司,早一天得到公司领导的信任和员工同事的认可。在这个方面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谦虚的态度,细心的观察,良好的习惯和认真的服从。

积极的工作态度

积极是一个人向上的表现,积极也是任何企业都提倡的一种工作作风。惟有积极的行动才能带来积极的成果,它要求我们能够察言观色,积极配合主管的工作,能够考虑得远一点,思想先行动起来,多动脑子,勤动脑子,工作闲暇之余,多思考一些与工作有关的问题,多做一些工作计划、策划之类的先导工作。把所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事情都考虑到,最好能够再想得远一点,这样在主管需要什么方案设计或需要提供什么资料数据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能够及时满足主管要求的员工 一定是会受到主管赏识的,也一定会继续受到重视,得到工作机会的。在这个方面,首先要做到的是时间要及时,至于质量可以考虑的轻一些,因为是新员工嘛,知识需要增加,技能需要提高,工作质量可以继续改进和提高,不必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完美会给领导一种拖沓的印象,年轻人应该展现年轻人的热情和活力,应该表现出自己乐观向上和勇于进取的一面,这也是获得领导赏识和工作机会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拒绝接受工作任务和消极怠工都是不可取的。

少说多做

新员工最需要做的就是多做事,多跑腿,只有在做事与跑腿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清楚和方便地了解公司,才能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符合公司要求的,公司不喜欢新员工什么事情都指手画脚,自己却事事逃避,事事委琐。不能怕麻烦,不能遇事就头疼。每个公司的新员工的工作都很琐碎,都很没有什么意思,甚至是乏味和无聊的,但是领导要求做就有做的理由,只是你不需要知道,你只需按领导要求,快速及时完成就行。怕麻烦嫌无聊你永远也成就不了事业,什么人都是从基层做起的。如果你是要求进步的,你还想获得发展,就不能嫌前嫌后的,积极行动起来,多跑几趟腿,多动几下手,你就是胜利了,你也一定能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获得一些经验和体验,这都是你以后成就的一笔财富。

善于学习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你进入了新公司,一切都是新的,你的以前的一些经验和技能也许在这个公司不适应,也许一切都要从头再来,所以学习非常必要。你要时刻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不断地补充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公司发展,争取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为机遇做好准备。

10.面对高三考试压力如何调整心态 篇十

20120910第三段

陕-13理-纤尘

我开始经历第一轮心理波动,孩子中午打电话回来说,今天大练习考的不好,晚上我给怎样沉住气给她鼓劲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真希望现在就能见到她,下午还在考试。唉,高

三、高三。物理本来是强项,今早的考试她说几道题都不会。不知道会不会是因为最近一直忙于准备竞赛,(尽管也是打酱油去了),没有复习基础知识。放学回来,看她情绪怎样。

豫-14文+雁歌

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不如意的成绩,认真查找漏洞,急也没用,是不?坦然自如是需要磨练的,你可不要跟着急哟。只要上了高中,肯定都有高三滴。稳住最重要,当然是她自己总结发现漏洞在哪里,别人是替代不了的。要分析是解题的方法,还是心态,亦或是知识点的掌握问题。

沪+12北-阿明

沉住气,告诉孩子:高三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知道错在哪里很重要。为什么会错。是粗心还是不会?高三是需要历练的。是没引起重视,还是基础有问题?物理就是这样。多项选择最难,好像都对,又都不对。这个是不是还得她自己总结发现漏洞在哪里?

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不急。稳住最重要,特别是力学。物理计算不难。就是多项选择难,女孩子会晕,考好后,老师应该会总结吧,对应自己找原因就可以。

偶然一二次没发挥好不着急,下来的大小考多了去,要太在意。你的情绪最重要。

陕-14理+生物

告诉孩子,现在不会好过高考时不会。不会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陕-13理-纤尘

考试前,我对她说,你要将每场考试当高考对待,目的是为了让她真正高考时不紧张,这样做对吗?我想着这是平时测验,真正高考时不就习惯了吗。这种话也不可以说?也是施压了?

粤+清华11+景

平时多流汗和泪,高考才少出血!任何竞争式的考试都是不人道的。,奥运会也一样。。如果以打酱油的心态参与,注定要失败。

按既定计划进行。坚持完成每天每时每刻的学习计划。每天留有一定的备用时间,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误而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等你调整的。

陕-13理-纤尘

景:我孩子的计划一直是动态调整的,这样正常吗?比如,今天学校一轮考试结束,赛事暂告一段落,她今晚就制定新一轮计划,这种计划思路可以吗?

粤+清华11+景

计划基本上是不变的,只是时间分配有所调整。具体的我就不好说了。计划不是坚持做,而是坚持按计划执行。其实计划就是时间的安排,按照考试的做题要求,要不断的压缩调整各科的时间使用效率,以达到有效率的学习。同时一定不要以牺牲休息时间为代价。要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要保证第二天有精神进行有效率的学习。这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大学还要继续,,你每天吃饭都要把用过的碗干净吧?不会每天都有剩余不洗的碗明天还用吧?首先要坚持每天把用过的碗都洗干净,第二天才有干净的碗用!睡觉不是问题,是没有计划和目标!

粤+14-繁星

1.永远不要在意各种小考模拟考的成绩。成绩好就记住它,那是自信的源泉。成绩不好就忘了它,高考多得是黑马。2.永远要重视各种小考模拟考,考试最能体现知识的缺陷、最能锻炼应试能力。

鄂-13理-SDUAY

孩子考试没考好,这个考试好像对自主招生有影响,所以孩子很重视。

她考数学时,说旁边一个同学发出很大的声影响了她,思想一直不能集中,所以没考好。

我说别人都在抓紧时间做题,你倒好自己在那儿给自己施压,你说你能考的好吗?要深刻检讨你自己。我不知道我做错了没有。

她告诉我:妈妈真的不是我做不到,是我的心态有问题。

“别人都在奋力拼搏,你却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你不觉得可耻吗?”我这样说是不是很残忍和武断?

她也很想考好的,对这次考试寄托了好大的希望的,是有压力啊,这次没考好压力更大,我从来没看到她这么伤心过。事实本身就是这样,我想让她明白事实。我也觉得残忍。

浙+15理-我心飞

事实是要学会抗干扰,吸取教训,不是你骂她,要看孩子性格,开朗的可以骂一下,内向、要强的就不要骂。

黑+14-栀子

分析可以 过多的责骂会使孩子压力更大。这种情况出现早是好事,及早应对,不要太在意 也许下次孩子就适应了。

鄂-13理-SDUAY

抗干扰很难啊!要是像他这样,干扰无时不在啊。我也是告诉她,要是高考这样,你怎么办呢,希望她能战胜自己。

苏-12科创-飘雪

家长过于关注成绩会给孩子压力,有些压力是无形的。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想 孩子自己觉得压力已经够大的时候,家长是不是该帮孩子减压?如果孩子还没紧张起来的,要压一压。如果孩子已经烦燥的就要解压。家长一定要跟据实际定策略,一次考不好没关系,只要高考好就好,孩子压力大的家长要解压,孩子压力小的家长适当加点

鄂-13理-SDUAY

孩子说,高三才开始,整个班上的氛围,都变了

鄂-14理-阳春

要是孩子依然没有进入状态,像你那样做,可以当头一棒,让孩子有点压力。可是现在孩子已经这么累了,你那么说,可能孩子就觉得不被理解。所以,我想,你得想办法让孩子心里转过弯来。

浙+12光华+利剑

今天和几个大一的家长聊天,也谈到这个问题,大家回过头来看看高三,都相视一笑。想当初大多家长就如同你们的现在,特别关注很多细节问题,现在看来,很多是多虑的。我想说几点:

(1)高三的各种考试,战略上藐视它。为什么这样说呢?

刚才有位家长说得好,真正有用的是高考那一次,其它的全是练兵而已,考好考差,作用都不大的。可能有家长说,考得好,校内排名靠前,自主什么的有利一些,但,自主这东西,到底有多大作用,天晓得!除了校内排名有点用外,高三的分数又不可能带到高考中,对不?所以,对于高三的所以考试,其分数不必太看重,当然也就不必太紧张了。

(2)高三的考试,战术上要充分地重视

我刚才要大家不必太在意,但没有说一切都不管,所以,这些考试都有练兵的意义,从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只有露了问题,才有办法解决啊。因此,每次考试又要充分重视,不是重视其成绩,而且充分重视其问题。刚才。翻楼看到大家几个问题

比如说,数学考试隔壁同学有声音影响。这就是一个问题,有了问题,就要解决。而且必须是可以实施的办法,不能想当然。什么调位置,什么监考老

师不管等等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要解决,必须是孩子自己主动地设法解决。否则,就算投诉成功也没意义啊。通过露出这个问题为例,教育小孩,碰到意外的时候,下次应该如何解决。

一要冷静。不要急,不要烦,不要抱怨别人!二要主动,主动设法,比如找个东西,躲一下耳朵。又比如找监考,要求他提示那同学注意影响。三是心态上要成熟。考试多了,考好有,考砸了也有,都是现实。考好了别太开心,考砸了也别太在意,不管你能不能承受与否,这是不为你所左右的。

刚才有家长说,在适应很难。但问题是,不管难不难,都在适应才对,因为难就不去适应行吗?

呵呵,又说得太多了,不好意思。

考好了,肯定会小高兴一下的,但关键是要冷静想想,是这块内容掌握得好,还是发挥得好。找一找成功的体验和心态。考不好了,肯定会有点失落的,但也要冷静分析,问题出在哪里?现在想想,当时应该如何处理才对,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我又应该如何面对。

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东西,追求成绩太迟了。只要充分发挥出成绩,就是开心的事。只有中等的水平,难道要拿第一名才开心吗,如果心态摆平了,压力自然就少多了,对不?所谓加压,绝大部分是人为造成的,加压=压力。

不切实际的要求,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稍稍高一点的要求,才是学习进步的动力。到了高三,我估计同学自己心中有底了的。

上一篇:年区人事局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职员入党自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