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叙事

2024-12-05

科学教学叙事(精选14篇)

1.科学教学叙事 篇一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

《我的“阳光小屋”》教学反思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翟星一

科学探究源于问题,问题的产生源于生活,科学课教学的灵魂在于问题,而问题产生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在《我的阳光小屋》“制造人工彩虹”教学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我的阳光小屋”设计,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理想中的阳光小屋,有的学生说,多开窗户,窗户开大点,让阳光照射的多,空气能流通;有的学生说,屋面用透明玻璃做,让房间得到更多的阳光;有的学生说,墙壁刷成白色,反射更多的阳光;还有的学生说,在室外安装平面镜,将更多的阳光反射到屋里„„,说到了阳光充足和空气流通,就是说不到小屋要充满色光上来,于是,我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彩虹的图片,生活中这一自然现象的引导下,学生自然就想到理想的阳光小屋还要充满色光,接着老师说,彩虹这么美,要是在我们设计的小屋里该多好啊!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思维自然而然集中到要探究的问题。可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在交流中适时点拨、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炼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要源于生活,又要回归到生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是把探究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我的阳光小屋》导练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颜色衣服,特别是白色的,不喜欢穿深色衣服,特别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二是房间里人们为什么总喜欢把墙壁刷地又光滑又白?三是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都是要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要用到前面所学光的反射知识和今天所学的光的颜色,通过这些问题把科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把科学知识的应用渗透到学生的生活,既强化了科学知识的应用,有培养了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反思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翟星一

六年级学生的想像力也许没有低年级学生的想像力那么天马行空,稀奇古怪,但他们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并且已渐渐学会对事物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所以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发挥六年级学生的特长,在植根于现实,并且合乎生活逻辑的前提下,使学生释放思维,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

有些乐器发出声音的时候,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发声部位的振动,如口琴、二胡等,不管学生能否清楚地观察到乐器发声部位振动,只要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就可以了;当其他小组的学生说出发声时振动的时候,每个小组的同学也许会思考:咱们的乐器发声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振动呢?于是就有了后续的探究活动。对于不太容易观察到振动的乐器,如军号,学生也许会说感觉到军号有一阵阵振动。

教材上呈现了土琵琶、音乐罐、柳笛和音乐瓶四种。教学中,学生提出其他的乐器,或者四种当中有一两种学生没有选,这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提出自己想制作的乐器。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教师要提出几种乐器来,供学生参考选择。

在猜想与假设阶段,学生经历“乐器振动发声、停止振动就停止发声、以及从乐器发声到其他物体发声”的研究过程,最后达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共识;在计划与组织阶段,只要学生提出的要制作的乐器是合理的,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积极的鼓励,而不必拘泥于教材上所列举的四种乐器。应在课前向音乐教师了解一些制作乐器方面的知识,以利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

《心灵手巧-制作篇》教学反思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翟星一

乐曲是由不同音调的声音组合而成的,调整音调是制作、演奏乐器的基本功。简谐振动的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也越低。音乐简谱中的1、2、3等就是一些有规律的音调。

由于学生制作的乐器基本可以分为固体振动发声(如用橡皮筋、尼龙线制作的弦乐器和用金属、木头等制作的打击乐器)和气体振动发声(如用吸管、玻璃杯制作的管乐器)两大类,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这两种情况的音调变化原理,使他们懂得如何调整音调。

有学生认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桌面会产生音调的差异,教师要指出其两点错误:一是这种情况下,声音并不完全是由直尺发出,而主要是桌子发出的;二是敲击力度的不同只是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对音调的改变不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而不是声音的大小。

学生对“装水的玻璃杯”这个实验的理解有困难。教师要告诉学生:敲击时,主要是玻璃杯与水振动发出的声音。装的水越多,可以认为玻璃杯与水组成的乐器越“大”,所以音调越低;反之,可以认为乐器越“小”,所以音调越高。其实验结果与其他打击乐器是一致的。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

《我给健康下定义》教学反思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翟星一

一、争议中引入,讨论中明确

健康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可能更会引起争议。基于此,教材不仅设计了几种对健康的不同见解,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对健康的认识。然后,教材又出示了几幅不同内容的画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饮食、注意锻炼、认真读书等健康行为,也包括情绪暴躁摔书本、善于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内容,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完善对健康定义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二、活动中分析

在学生达成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后,教材编排了人体健康测试活动。测试的标准选自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意在使学生对健康做进一步的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结合标准分组测试或给自己打分,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测试的结果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原因的分析也会有所区别,特别是标准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第四条可能不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可能认为这几点并不是健康所包含的范围。

三、活动后确定研究主题

人体健康测试活动后,教材刻意编排了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活动。教材中提示了几种研究的方向:即心脏、大脑、心理、青春期发育等内容,以引领学生研究的走向。教学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可以研究这几方面的内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专项研究,力求完成知识训练点的内容。例如可引导学生在研究心脏方面内容时,专项研究心脏的作用或心脏跳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但应注意,教师切不可限定学生研究的主题内容,以免限制学生学习自主性。

待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后,教师应立即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并布置以组为单位课下进行方案设计(也可下一课时课上进行),进而做好研究的衔接工作。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教学叙事

把课堂作业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翟星一

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而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有可利用的,可实践的教育活动,它为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也可以帮助他们认识生活中物体的性质、用途及注意事项,形成知识链。例如在学习溶解后,学生知道加快溶解有三种方法:搅拌、研碎、加热。老师在课堂上发动学生设计制作了一杯糖水;然后作为奖励发给学生每人一块糖,并告诉学生,谁的先吃完给谁发技巧奖。老师话音未落,孩子已把糖放进嘴里,不停搅着。看到孩子滑稽的样,我笑了。这样的设计练习,是科学问题,还是生活常识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知识体系的生活体现。

实践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学生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搞个小设计。让学生学会在众多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给学生一双“生活中的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2.作文教学叙事 篇二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是先学会口头语言,然后才学会书面语言。不会说,又谈何写呢?于是,我布置了“三分钟演讲”的活动。演讲的内容不限,自己写的或者课外有益读物的内容都可以。在学生们演讲的过程中,要求他们语言要流畅,表情要丰富,感情要真挚,同时针对学生们演讲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评价,对讲的优秀或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奖励。

二、积累素材,多读书丰富写作效果

写文章是靠平时的积累。要想把作文写好必须要在多读、多看、多思、多练上下功夫。没有平素点点滴滴的词汇、语段及生活真实的感受是绝对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的。因此,我要求同学们每天在早课前抄写一些好词佳句。为了便于记忆,按写人、写景、写物的类别进行各种竞赛活动,如“词汇大赛”“语段速写”“成语接龙”等。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真情实感,激发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如在一次“跳大绳比赛”中,一名同学这样描写跳绳比赛活动场面:“比赛开始了,只见摇大绳的两名同学,用力晃动着手臂,随着大绳的起伏,时而弓着腰,时而踮起脚,把大绳摇到最大空间,生怕绳子碰到中间跳绳的同学。只见绳子掠过中间跳绳的同学的头顶,擦过地面,发出‘叭叭’的响声。围观的同学们紧张地,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不由自主地随着绳子有节奏的响声数起数来了。”还有一名同学这样写了结尾:“我们班终于取得了冠军!胜利了!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激动得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

3.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篇三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求每一名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探究为核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浮与沉》一节课时,准备的材料有:水槽、水、土豆、石头、橡皮泥、曲别针、空水瓶、海绵和橡皮。在开始实验前,同学们要先猜想物体的浮与沉。王同学猜想:土豆、石头和海绵会沉下去,橡皮泥、曲别针、空水瓶、橡皮会浮起来,然后就开始实验了。

王同学首先往大水盆里注水,然后,他先把会沉的物体放入水中,这时,他发现把海绵轻轻地放在水上,它会浮起来,如果把海绵压到水底,让它吸水,海绵就会悬浮,真神奇!

接着,王同学把我们认为会浮起来的物体放入水中,他又发现橡皮泥沉下去了。他想: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浮与沉呢?他先把水瓶的盖子打开,水瓶竟然慢慢地沉下去了。好神奇!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王同学小组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他们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

经过我的帮助,学生们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

4.教学叙事+教学随感+李青 篇四

李青

今天就我所上的一年级数学《跳伞表演》这一课写写我的体会。根据课本情境图课题取名为“跳伞表演”,根据学习内容本课应为“比多比少”。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这就要充分利用课本情境图。在前几节课的教学中有情境图,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说了好长时间也说不到地方上,我也耐不住性子了,干脆不让说了,我自己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来解决,完成本课任务。

5.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篇五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50-01

0

这学期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这节课时,由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调查完本组学生的身高体重情况后,并要求孩子们尝试制作统计图。这时教室里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用一个格子代表一个单位”。“机灵鬼”周宏宇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145厘米那得画多少个格子呢!那要多大的纸呀?格子也太长了!”有的紧接着说:“一个格子代表两个单位”。“那也得画得很长呀”。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看着我。我微笑着看了看学生说“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孩子们开始思索、讨论……突然,班长谢婉婷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一个格子能代表10个单位或者代表20个单位就可以了。“那你们就试着画一画。”大家开始画了起来。突然,有一个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样画很难直观直接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这时我相机地说:“如果每格表示较小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较大单位,又很难看出数据之间的差异,而我们统计的数据之间的差异又比较小,应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班的“小才女”李雪晴举起手,慢慢地说:“我认为最好用第一个格子表示较大单位,而其他格子表示较小单位。”此时令我十分惊喜,出乎我的意料,我用赞许的眼神看了看她。本来这个知识我打算直接传授的,可是没有想到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在孩子们的讨论交流下,孩子们竟然能自己探究出解决方法。我紧接着问:“用第一格表示较大单位,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怎么区分他们的不同呢?”孩子们纷纷议论,互相交流看法,张笑说“可以把第一格画成其他颜色”。有的学生立即提出反对意见“如果没有其他颜色怎么办呢?再说涂颜色很麻烦。”我紧接着问:“那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一个学生在下面小声的说;“第一格可以用曲线来表示。”听到后我赶紧说:请你把你的方法说一说。这让我很惊喜,原本我认为很难突破的知识,在我的引导和孩子们探索之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成功感。随后我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孩子们开始交流,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我觉得跟统计的数据有关。”“我想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单位。”“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数据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格子表示的数量。”“是的,我想,要确定格子表示的数量。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来设计这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求知欲、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积极地参与力,让我也为之惊喜和感动。因而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动脑、动手、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去主动地学习,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再讲授新课时做到老师少讲要精,根据内容和班级的学情多设计问题,给孩子们多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要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引导孩子多说一些,真正做到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6.教学叙事 篇六

扶余市五家站镇中心小学 周烨

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学习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应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记得在教学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课前我自以为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很精美的课件,将圆柱的展开图都呈现在了课件里,当我把课件展示给学生时,学生非常感兴趣,可是学生对为什么圆柱展开图是这样的,还有可能是其他样子的么?产生了疑问。

7.教育教学叙事 篇七

学习压力大,作业多,家长、学生的不重视,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对于我们美术老师来说,想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而且美术课不像语文数学那般,有考核,因此对学生便失去了约束力,特别是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的时候,完成度往往不尽如人意,出现很多问题。

在给初三年级上《如何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我大概分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我给学生欣赏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然后从各个方面去分析作品、比较作品。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记住这些内容,我想了一个方法,在第一节课结束之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下课之后,以一个4-5人的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总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幅画。

然后在第二节课上课之后,我发现居然没有一个小组完成这个任务。当时我非常生气,大发雷霆,全班同学一顿批评。不知为何,忽然有一名学生举手了,说到:“老师,我准备了!”正在气头上的我,闪过一丝欣喜,但是也为这种现状而感到担忧。于是,我请那位同学上台发言,上台发言的同学讲了好几点,我表示了赞同,同时也提出了表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把本应学生总结的内容代劳了,显然整节课效果并不理想。下课之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如果这个班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剩下三个班的情况肯定也是不容乐观。

于是,在后面几个班上课时,我改变了策略。首先,我试探着问了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结果和我想的一样,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去做了。但是这次我并没有生气,只是稍微批评了几句,便开始上课,学生依旧按照上节课分好的小组为单位,现场讨论,然后由代表发言总结。也许这样还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讨论期间,我在黑板上画好了一张表格,写好组次、分值等等。讨论结束之后请代表一一上台总结,我在黑板上记录要点,然后根据相应的回答记录相应的分值,最后评出名次,以比赛的方式贯穿整节课。

通过这样的改变,我发现整节课的氛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学生开始变的非常积极,而且在有些小组代表总结之后,成员发现不够完善,还要自己起来补充。通过这种比赛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后我也反思道:在教学中,若是能够经常恰当的开展一些有意的比赛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尽可能的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智障学生更需要得到关爱

不知为何,在开始几个礼拜课上下来,发现有几个班的个别学生上课总好像看起来有点乖乖的,而且在下课的时候,我发现其他学生对他的态度也总是非常不同。某一天,我拉住其中一个班的一个学生询问了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师,她这里有问题,不好使„„”后来从他们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原来这个学生是一名智障学生,平时也不太愿意和其他人沟通,成绩自然不好,所幸人还是比较乖的,不需要老师操太多心。

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一开始我我也并不是很在意,只是在上课的时候可能会向他投射更多的目光,希望能够得到一点有效的回应,但是每次她总是对着我微笑。若是不知道这个情况,可能觉得这个微笑还蛮温暖,但是知道之后总觉得这个笑容里带着丝丝凄凉。

可能过了将近一月多,在一次泥塑课上,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将会一起合作完成。突发的事件发生了,这名同学始终不肯到其他小组去,一直默默的坐在自己位子上。我在讲台上问了几句,但是得不到任何回应,倒是其他小组的成员催我快点开始,没办法只能让其他学生先开始。

我走到她身边,用非常亲切的语气问道:“怎么不和其他同学一起?是不是他们欺负你,不让你和他们一组?”我想这样的学生可能在班里不太受欢迎,而遭到其他学生的排斥。她用非常委屈而又稚嫩的声音回到:“我不想做,我不去。”

我又问:“为什么不想做?”她不说。我:“我把你安排到一个组去,和其他同学一起动手完成,好不好?”

还是一样的回答:不去。几次问下来,我也无可奈何,于是便把他们班长叫出来,我以为会是其他学生对她有排斥才会这样,但是好像并不是这样。班长告诉我,其他小组有让她一起,但是她不愿意。于是我让班长又试着去劝说,心想可能班里学生可能更容易和她沟通。但是还是行不通,班长努力沟通了一番,对着我耸耸肩摇摇头,表示无奈,我让她回自己的小组去了。

我又走到他身边,用哄小孩似得语气和他沟通,要是真的不想和其他同学合作,可以帮她拿一部分道具过来,自己试着完成。可是还是行不通,此时不知为什么,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似乎马上就要夺眶而出,当时我有点手足无措了,从没碰到过这种情况!正当我已经感觉已经无望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她唯唯诺诺的说:“我不做„„我看他们做„„”几次三番的努力还是有了效果,我满口答应,并且给了旁边一个女生比较多的小组一个眼色,他们马上腾出一个位置,摆好一张凳子让她过去,他的泪水也止住了,脸上也开始露出了笑容。后来我似乎有点明白过来,她可能是害怕自己做不好,所以才不敢和其他同学一组去合作,也许对她来说实践确实很困难。当然我想多点和同学朋友合作沟通的机会可能对她更有帮助。

我回去想了下,因为其他班还有这样的学生,可能接下来我还要面对这样的情况。因为平时布置的任务都要记录到平时成绩的,所以我想了个办法,碰到那些不愿和那几个智障学生一起合作的,只要有小组愿意收留,小组成员每人加5分,奖励他们为班级和谐作出的贡献。于是,问题便迎刃而解。

这件事后我感触颇多:智障儿童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应当所有正常孩子一样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虽然我不能够改变他的现状,但是我可以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平等中和所有正常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智障学生更需要得到关爱

可以说整个12月份,我和我们另一个美术老师都在为学校的书画展忙碌,从筹划到实行,要做的工作一大堆。由于领导的重视,加上各个班级的支持,整体的氛围相当浓厚,在上交前,时不时的有班级把作品送过来。

通过筛选,我们评出了各个奖项,接着就是布置展厅,等待展览。然而到了这个时候,八年级8班的班主任过来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让他们班一个学生的画一起展出,他们班这个学生有点智障,成绩是一塌糊涂,每次都在全校最后几名,唯独对画画很有兴趣,所以希望我们能够给她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这样一个请求,让我们怎么能够不答应。

这个学生平常我也有所关注,若是不知道她的情况,可能会误以为他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从平常的言谈举止也看出不多大的不同,特别在我美术课上,她更是表现的非常不错。

每次布置绘画作业,批改完之后我会在班上展示优秀作业,每次总有她的。一次把她的作业给同事看,看完后问我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我说叫沈玲燕。原来这个学生她也知道,而且知道她很多家里的情况:家里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可能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生下一对龙凤胎该是多么高兴的事,但是偏偏天意弄人,两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弱智。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无法像正常学生一样要求考个好成绩,只能要求他们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内遵守纪律就可以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对画画非常感兴趣,每次美术课准备材料她都非常的积极,有空就在画图本上涂涂画画,画出来的东西甚至比普通孩子画的更好。

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我既为她的班主任感到骄傲,也为她感到幸运,毕竟不是每一个老师都会为学生这样去着想的。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老师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而学生也以课的内容为主进行临摹和创作。

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我想美术教育也是一样,不仅要学好基础美术知识,更要走到生活中去,因为“美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美丽。通过美术课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我在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很多学生只会照着画,如果你让他去创作,他就会很头痛。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我上了一节《美丽的纹样》课,在课前我准备了充分的图片材料,因为创作纹样需要生活中的素材,例如:风景照片、花草照片,各种动物照片等,所以我上网找了很多图片并打印出来,课上我先是讲了纹样的发展历程、种类和变形方法,并用“绵羊”、“鸡冠花”为原型一步一步的讲解它的变形过程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然后我鼓励他们利用生活中的动植物,自己想象,进行各种类的纹样创作。我把我课前打印的图片发给学生,学生们看到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兴奋,马上就有了创作热情,为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我决定在整个年组办一个“自主创作——美丽的纹样”的展出活动,把创作突出的学生作品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展出。但不许抄袭,一定要原创设计。学生们听了很是积极。

我发现也有一些学生想了很久就是不知该怎么画,我于是给他们引导,帮他们分析,于是学生又突然有了灵感,画的也很快。

8.叙事性说理文本教学策略 篇八

[关键词]教学策略 说理文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62

叙事性说理文和一般的记叙文一样,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它突出的特点是在完整、感性的叙事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发人深省的哲理;事为理设,理蕴事中,叙事与说理二者和谐共生,浑然一体。对叙事性说理文本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能让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一些道理,就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对这类文本的教学,仅仅就是让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一个道理吗?怎样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有所得,让课堂充满活力与情趣呢?下面就以《最佳路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叙事性说理文教学策略的一些认识。

案例呈现

我是这样设计《最佳路径》第二课时教学的。

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

1.出示词语:微不足道、大伤脑筋、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2.引导读词语。学生借助这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格罗培斯有什么了解。

二、体会路径设计之难

1.出示:“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板书:经验丰富)

2.可是经验丰富的大师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究竟是什么难题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3.出示:“……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①引导用串联字义法理解“微不足道”的意思。

②为什么说路径设计是微不足道的呢?出示:

与( )相比,路径设计是微不足道的。

联系课文说一说。

③再用串联字义法理解“大伤脑筋”的意思。你有过大伤脑筋的经历吗?说一说以“大”字为开头的成语。

④师生合作读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小结:“然而”放在句中,使前后意思形成强烈的对比。

4.既然路径设计微不足道,大师为何大伤脑筋?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

5.出示:“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从“50多次”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精益求精)

6.过渡:大师在追求最佳的方案。那这个最佳的路径设计方案是什么样的呢?

三、欣赏路径设计之佳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五、第六自然段,画出关键词,用“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有条理地说一说最佳路径的设计方案。

2.师生交流,依次出示:撒下草种——提前开放——踩出小道——铺设途径。

3.你发现这个路径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学习书写“踩”字。

4.出示图片,师生一起想象铺路过程。

5.假如你就是游客,走在这些小道上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假如你就是格罗培斯大师,看到这样的小道,心情会怎样?带着体会读一读句子。

6.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格罗培斯大师却要感谢一个素不相识的卖葡萄的老太太,究竟是为什么呢?

四、探究路径设计之源

1.创设情境:你见过卖葡萄吗?卖家是如何吆喝的?请你学一学。

2.默读3-4自然段,思考:

①老太太卖葡萄的方式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②假如你去买葡萄,你愿意买谁的?为什么?

3.师生交流。

4.格罗培斯正是受到老太太这种做法的启示,才设计出最佳路径的。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善于学习)

5.老太太卖葡萄的方式和格罗培斯设计路径方法都是充分尊重、信任他人,从他人的实际需要出发,这就叫——“以人为本”(板书)。

五、总结提升,明理导行

1.“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种理念使老太太最先卖出了葡萄,使格罗培斯设计出世界最佳的路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2.补充出示自助餐厅、无人售票车、自选商场等图片。

3.让学生读格罗培斯的名言:“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就是最佳选择。”

4.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对格罗培斯大师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你想对他说什么?

小练笔:格罗培斯,我想对你说: 。

5.交流总结。

6.课后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理念出发,给你的家庭、学校或者社区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教学思考

策略一:深度解读文本,准确把握目标

1.多维度解读文本。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质量。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才能引领学生向更深处漫溯,才能想出办法来巧妙处理文本,构建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最佳路径》是一篇内容生动、意蕴深远的课文。细致地解读文本,可以梳理出三条线,即叙事线、情感线和学法线。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叙事线为 “大伤脑筋”→“深受启发”→“实施设计”→“获得最佳”,主人公的情感线为“大伤脑筋→“豁然开朗”→“满怀信心”→“成功喜悦”。随着这条情感线的展开,人物形象也越来越丰满:经验丰富——精益求精——善于学习——以人为本。另外,还有四处显性和隐性的对比学法线:(1)最微不足道的设计却令大师大伤脑筋;(2)吆喝兜售比不上无人看管;(3)游人踩出的有宽有窄的优雅路径胜过先前50多次的设计;(4)顾客自由采摘葡萄与游客自由踩出小道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通过抓文脉,抓关联,有效整合这些问题,就可以将原本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引领学生在文字中走个来回。这样,无论是对人物的形象还是思辨能力,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2.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叙事性说理文,首先是记叙文,它离不开叙述的“事”。阅读过程中,学生既要读懂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又要通过揣摩重点段落,透过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文章所阐明的道理,获得精神的享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其感受和理解能力。”所以,在“读事”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是这样要求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鉴于此,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确定了《最佳路径》的教学目标: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书写“踩”等8个生字;二是能结合课文情境理解“微不足道”“大伤脑筋”的意思,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三是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善于学习、以人为本等性格特点以及心情的变化;四是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是一种最佳选择”的道理;五是初步感受对比的表达方式。

策略二:抓住重点句段,反复品读推敲

设计叙事性说理文本教学预案时,对那些简洁明了,与主题联系不大的部分可一带而过,而跟主题思想有密切联系,并有利于深化主题的部分,一定要反复品读。在《最佳路径》的教学设计中,我抓住了三处值得挖掘品读的地方:一是反映格罗培斯大师不停思考,追求完美的词句,这是大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二是描述老太太销售葡萄方式的句子,这是体现大师如何得到启发的;三是格罗培斯受到启发后如何实施路径方案的语段,这是大师在践行大胆创新的设计。课堂上,我抓住这三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深入体会,通过反复品读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50多次”等词语来感悟格罗培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以及对自己要求近乎苛刻的严谨审慎的工作态度。在读、说、悟中,学生对格罗培斯这个人物的人性美和文本的理性美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策略三:凸显语文训练,得意得言得法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语文课的根本。如前所说,叙事性说理文,叙事是为说理,但是,学习这类课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明白其中的道理,得意更要得言与得法,“言意法兼得”同样是叙事性说理文教学不变的宗旨。

叙事性说理文在叙事与说理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描写特别细致生动的语言。比如,《最佳路径》中的“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次建筑方面的难题,然而却为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一句。教学中,我抓住“微不足道”和“大伤脑筋”这两个词从字义、词义、读法、写法等进行抽丝剥茧,细致有序地对学生的解词能力、朗读能力、感悟能力、写作技巧进行训练。比如,理解“微不足道”这个词,我这样引导:“‘微’‘ 足’‘道’各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怎么理解?”……“可见,理解词语有一种方法——先理解单个字的意思,再把它们的意思串联起来……谁来读读这个词,把它的意思读出来?为什么说路径设计是微不足道的呢?”(与迪斯尼乐园高难度建筑设计相比,路径设计是微不足道的;与格罗培斯攻克过无数次技术难关相比,路径设计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这微不足道的事,却让他大伤脑筋,什么叫大伤脑筋?你能用理解‘微不足道’的方法,说说‘大伤脑筋’的意思吗?你有过大伤脑筋的经历吗?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师却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事大伤脑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写法叫做对比。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格罗培斯?”在这个过程中,我引领学生在文字中走个来回,完成了“形象语言→生活原型→自我实践”的转化和升华,使学生在品尝“豁然开朗”的满足之余,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这样的训练有层次、有梯度,也有厚度。这些教学都是在利用《最佳路径》这篇课文教学生“语文”,教学生怎样读词语,教学生怎样理解词语,教学生怎样有序地说话,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培养语感,训练表达。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互相交融、相得益彰。

策略四:创设对话情境,体验课堂情趣

要想避免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的冷场,还要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真实地再现课文描述的场景,使学生融入文本的意境中,并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教师对话。

1.教学设计路径时,引导学生想象:“咱们去看看这些道路是怎么铺成的,这儿被游人踩出的路是弯的,就铺成——弯的;那里踩出的路是直的,就铺成——直的;这里踩出了两条小道,就铺——两条小道;那里踩出了三条小道,就铺——三条小道……”在这样开放的时空里,自由对话,使学生充分感受格罗培斯尊重游人的设计理念,并获得轻松自由的学习乐趣。

2.教学老太太卖葡萄时,我这样引导:“你见过卖葡萄吗?卖家是如何吆喝的?请你学一学。”“如果你正好路过这里,你愿意买谁的葡萄?为什么?”这样,将生活中的情趣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表演和角色体验,充分感受老太太卖葡萄方式的独特性和自摘葡萄的乐趣。真实的体验使学生深入理解信任他人、给人自由是最好选择的道理。

3.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想象说话:“如果格罗培斯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这些开放的教学情境,增添了课堂学习的情趣,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放的空间中,他们自由地探讨交流。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促进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策略五:链接生活实践,促进智慧生成

每一篇叙事说理文都想告诉孩子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如果仅仅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是不够的,还应该将这个道理链接到生活中,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领悟一种智慧,让哲理的指导作用最大化。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做一名智者,引导学生向智慧靠拢,让孩子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经验,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将这种思考延伸到课堂之外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使叙事说理文教学更具现实性和时代性,也更有说服力。

在《最佳路径》的教学中,我做了有益的尝试,引导学生:“‘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使老奶奶最先卖完了葡萄,使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被评为最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接着,出示人们根据这一理念推出 “自选超市”“自助餐” “无人售票车”等人性化经营方式;最后,要求学生根据“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理念,给自己的家庭、学校或者社区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中蕴含道理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把所学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叙事性说理文本承载的重要使命。

9.历史教学叙事 篇九

长岗中学

邓祖友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乐趣,发现它有着挖掘不完的东西。为此,我对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要开展好历史教学工作,我们首先就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联想式教学方法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通过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其实教与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交融的过程,师生双方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以教材为参考工具,通过基本知识的点拨,诱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与年龄特征。因为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接受的信息也是不断更新的,头脑中没有多少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也是多样化的。他们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甚至情感的,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知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知道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中临阵而突然宣布受伤退场;也知道中国将派遣三艘军舰去索马里海域护航„„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但往往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得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并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的相似,因此,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但多姿多彩的历史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联想式教学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感觉到到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我往往是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样地,今天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适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制定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可以理解、深化当前的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是温其他学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其他各学科的知识)。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于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地点。

再次是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了解得到的。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即将卸职的布什是美国连任的总统,但美国历史上除了罗斯福以外没有连任三届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台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学知识,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巩固旧知识,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教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三国鼎立

长岗中学

邓祖友

课型:准备课

一、主体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内容——三国鼎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的重要时期。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怎么改?我经过一段时间地思考,决定效仿现在的一些电视访谈节目,即将我的历史课堂变身为“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让学生畅所欲言,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历史,用心去体验当时的历史,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从而体现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每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历史课它的特点就在于,历史永远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学习它的人要将自己“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的情景中去感受。结合历史本身的特点、生本教育学习和现在电视访谈节目的增加,我尝试将历史课堂变身为“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老师只是一名站在幕后的“导演”,学生自己选主持人和记者,并且各小组以组为单位作为受邀嘉宾来接受采访。每一节课就是一期访谈节目,节目的背景音乐我们选的是百家讲坛的背景音乐——神话重现,创造一个历史访谈的氛围。

节目分为三个环节: 1.历史小故事展示;

2.基础知识学习,即谈的阶段; 3.探究知识的学习,即访的阶段。

现在就将一期访谈节目的整个过程给大家展示如下:

第15课 三国鼎立 课堂展示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历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州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2)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如何全面评价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四、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历史前置性问题的设置: 前置性问题设置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任务驱动,用荣誉牵引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问题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历史科目在初中比较特别,我们不能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我每一课给学生两部分预习题,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学生只要仔细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一部分是探究知识,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来思考探究知识。为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及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课前我将八个小组分成三个大组,各代表魏、蜀、吴三国,课下查有关魏蜀吴的资料。

基础知识:1.各小组按自己所属的国家搜集资料(魏、蜀、吴三国成立的经过以及著名人物介绍);

2.官渡之战的表演;(学生课下准备)3.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是什么? 4.了解赤壁之战。

5.了解魏、蜀、吴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称王者、都城所在地。6.看课本81页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81页“识图”。7.“各国”整理出你们各自发展本地区经济的措施。

探究知识:1.你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可以从三国分立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多方面考虑);

2.常言道:“乱世造英雄”,总结三国时期著名人物的一些事迹,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假设你是出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将要怎样治理你的国家?

课型:展示课

一是历史小故事展示。课前5—10分钟时间,由小组表演历史小故事,小故事的设置,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历史小故事是官渡之战,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的记住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经过以及结果。在小故事表演时,我们要设一个驻三国时期的记者,他要带大家穿越时空来到官渡之战发生的现场。小记者为大家做报道时要讲清楚当时的时间、地点以及报道事件,这一个过程使大家对官渡之战印象更加深刻。

二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即谈的过程。由于让学生自己讲课,他们在知识点上把握肯定不到位,所以通过给他们前置性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基础知识,小主持人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老师的角色,这样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当“小老师”的兴趣。基础知识的学习,主持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抢答、集体回答或是小组派代表回答等等。可以说小故事的表演,是让学生的一个“预热”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的一个“加热”过程,谈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通过以上的准备,探究知识的采访阶段,就会将这节课推向一个高潮。

三是探究知识的学习,即访的过程。历史使人明智。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历史,那就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探究知识中的第2道题,学生就要将自己设想为三国时的君主。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要进行采访,学生以组为单位,作为一组嘉宾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即将接受采访的历史名人,谈谈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而学生要总结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以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主动地接受记者采访,他们不仅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还对前面学习的进行复习。

历史访谈节目中的角色分配

首先,老师由以前的主讲者,变为幕后工作的导演,学生变成了历史访谈节目的主持人、记者以及邀请到的嘉宾,现场交给学生。在学生主持或回答有问题时,老师可以打断,进行补充或改正,就像正式录节目那样,导演可以随时叫停进行指导,指导后“演员”就会及时更正自己的不足,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欲,那样会比老师站在讲台上重复强调好多遍更有效果。其实,幕后的导演未必比以前的主讲者轻松,课前老师要设计本期节目的思路,中间穿插哪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前置性问题该如何设计等等。

其次,每期节目一般选两个主持人,一个专门主持,另一个写板书兼最后探究阶段的采访,即“中央电视台记者”。这样分配的原因很简单,写板书可以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及时在课本上做笔记,在玩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

再次,是小记者,每一个时期都会选择一个驻此朝记者。如三国时期,我们会派三个记者分别驻驻蜀国、魏国、吴国;课本讲到唐朝知识时,我们就会派驻唐朝记者等等。小记者要带大家穿越时空,展现当时的历史,在这个阶段可以让记者给大家报道历史现场,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只是简单的在学习历史课本,而是回到当时的历史中去。记者带学生穿越时空看历史,就是要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看,而是要回到当时的环境中去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另外,学生在评价历史时,可能比老师只讲课本知识后进行评价要更理性一些。让其他学生扮演的角色是被邀请到的嘉宾,以组为单位,在访谈阶段,邀请嘉宾回答时都是点组名,全组嘉宾起立,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这一点恰是生本教育的要义之一。

课型:反思课

本节课的学习注重先学后教,在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前提下,进一步学习探究知识。三国鼎立这一课要记得人物、时间和事件等太多,通过“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学生可以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述而》)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雍也》)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同时学生主持能力、采访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刚开始上讲台战战兢兢,到现在的从容大方。尤其是历史小故事表演以来,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从刚开始不知道如何选择历史小故事,到现在的历史小故事表演的活灵活现。尤其是现场学生的激情高昂,学生的灵活变通,给很多听课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

10.国培——教学叙事 篇十

湖北省郧西县六郎乡中心小学

王宝静

我们学校是在湖北西北山区,三年前刚刚分配到这里来时,听说这里来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也就是说体育课基本上没有开,或者是由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当时我就感觉压力挺大的。低年级还好说,从头开始教,但是高年级就比较让人头疼了。给每个年级上完一节课后,我发现高年级学生的体育基础特别差,有的同学就连基本的队列、队形都不会。一开始上课就遇到这么棘手的问题,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我根本就没想到这里的孩子连一节正式的体育课都没上过。回到住处我认真的思考,怎样才能把体育课上好,或者是说让不同年级的同学都能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能够在体育上度过快乐的时光。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首先我要了解每个年级的学生基本情况,看他们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到底有多少。上完一周的课以后,我把每个年级的学生基本情况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然后再根据他们上课时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做了归纳总结,最后做出了决定——先抓基础,多给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对低年级的同学从基本的队列、队形开始教,参加点游戏,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对高年级的同学来说,队列、队形的训练太多可能太枯燥了,所以每节课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队列、队形,适当的安排一种运动技巧,然后多给他们时间去练,甚至于说是“玩”。几节课以后他们的队列、队形就进步很大。

广播操、眼保健操是我到学校后着手抓的第一件事情。为了让学校的两操顺利开展,让学生得到锻炼,我在每节体育课上用10分钟的时间去教,然后让掌握较快较好的同学去教掌握较差的同学,以快带慢,实行帮扶结对的方法,很快全校的学生都能比较标准的做广播操。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我根据体育课上所教内容拟定了“六郎乡中心小学第一届冬季运动会”活动方案,经校领导同意后,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的举办了“六郎乡中心小学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在运动会上学生比的有劲,赛的精神,拼的有力气。全校上下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以后每年都举办一届,现在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三届了。

11.科学教学叙事 篇十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况下,各高校的教学为了和社会需求接轨,分别开展了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和课程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基础学科,一直是改革的老大难,如何将“技”与“艺”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而写作课程改革无疑是该专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内的一些高校尝试性地进行了一些改革,试图弥补这一短板,并试图把写作教学和社会实际需求加以结合,如加大应用文写作的比重,开设行政公文写作等相关课程,但在文学文体方面,却由于写作主体个体化、情感化等不可控因素,迟滞不前,甚至被取消。写作教学始终在工具性、人文性两端徘徊,为人诟病。面对这样一种现状,笔者在教学改革和教学活动方面做了一番新的尝试,希望在本文中加以探究分析。

一、指导思想的转变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贪大求全,力求在各个文体上都有所涉及,这种追求大体系的教学指导思想显然在今天的写作教学中并不完全适用,因此,改变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成为了本次改革的突破口。为此,笔者所在的汉语言文学教研组吸纳了后现代的“问题”研究方法,从学生的就业实际出发,从使之能够“学以致用”出发,重新拟定了教学计划,确定了把“叙事文本写作”作为专业主修能力来进行培养。

把主修能力确定为叙事文本,显然对一些文体进行了弱化处理,这一方面是从学生的工作实际出发的,例如,很少学生毕业后去从事专门的诗歌创作,但从事行政工作和新闻工作的却大有人在,另一方面是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需求出发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总方针,参考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预见,一批和影视、动画、出版等文化产业相关的文艺创作也必将大有可为,小说、儿童文学、传记文学等叙事文学显然是有着天然优势的,未来的就业前景也必将广阔。可以说,叙事文本写作的确立,一方面体现了现实的实用性,同时也突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艺术性和专业性,这样既避免了大而无当,又避免了短视的工具化。

二、教学双边活动的资源与效果

写作课教学双边活动一直都在“教师讲,学生写,课后评”的模式下进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往往被淡化。利用写作课课堂教学时间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师生互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准备课堂要讲的内容,还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

教师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教学资源问题,目前的写作教材往往是知识性的,而写作则具有实践性的特征,而且写作活动并不是法则规定式的,而往往是“时亦越法有所纵”,为此,写作教材的重新编写成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为此,我们编写了内部教材,通过教师设计实训环节来带动写作活动,打破了传统教材“知识优先,辅以训练”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生为本,“在游泳中学游泳”。从感性的阅读、模仿入手,再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我们试图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目的是便于教学活动的现实化和多样化,把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短程教学与长程教学结合起来,方便教师组织课堂练习,便于学生在课外进行自学,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从教材内容上,我们充分吸收了当代叙事理论的新成果,尤其是滥觞于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的当代叙事学成果,并结合中国17世纪小说评点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和现当代作品中的优秀案例,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叙事作品范例入手,以叙事框架、叙述事件与情节、叙事者声音、受述聚焦、叙事时间、叙事语态、叙事干预、人物标记、虚构文体叙事、非虚构文体叙事等角度,结合大量实例进行模仿练习,把传统的写作教学从“再现生活经验型”转变为“惯例成规型”,增强了写作教学的可控性,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文章无“死法”,削足适履固然不可取,但轻视技法也必将把写作引向虚无主义的歧途。本着这一理念,我们编写了《叙事作品写作实训手册》作为写作课教材。经过两个周期的教学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新教材以“项目教学”并在项目下设多个任务的方式,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确定,如传统的小说教学主要是围绕概念、分类、特点、写作方法等展开知识型教学,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严重脱节,即使我们把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依然不能在课堂上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却可以很轻松地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具体为小说设置三个项目,分别是“小说情节架构”、“小说的时空控制”、“小说的人称与叙事标记”,在这三个项目下又可设计具体的任务,例如,我们在“小说的时空控制”下又可具体设计“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操控”、“社会空间与心理空间的操控”等两个任务,并分别用余华的《往事与刑罚》和刘震云的《单位》两部小说片段作为范例来帮助理解,并进行半命题仿写,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使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设计变得更有针对性,避免了教师为完成知识教学目标而满堂灌的做法,便于教師多种教学法的开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发现法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设计教学时间的角度来看,因为项目任务明确,可以更方便教师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基本上采取的是一节课完成一个任务的讲授、练习和评价,既保证了讲的时间,又保证了学生练的时间。从教学措施的角度来说,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补充,为教师的备课和案例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方便了教师的备课、教学和评价,但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阅读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内在的结构性也容易忽略教学活动中的随机性因素,需要进一步改进。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新的教材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使学生很容易明了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技能,符合斯金纳的操作主义学习理论,写作教学通过“刺激——行为——结果——强化”最终建立了一种写作中的类似于本能的应答性反应,并最终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由巧悟法”和“化法为巧”,例如,通过对南海撞击事件不同新闻社的不同报道,使学生理解新闻事实建构的词语选择问题,然后选择类似的例子如俄罗斯和日本的北方四岛争议来进行消息写作练习,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强化练习,最终能够在写作中做到“忘法”,从技法过渡到无技法境界,掌握新闻叙事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两个教学周期的考察,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过去的学习也产生了逆向迁移,学生普遍反映对包括中学所学的文体写作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促使学生对一些问题产生新的思考,如有同学提到中西方文学中的性格因素的差异或新闻话语的神话性等问题,这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进步,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恰恰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互评互改、课外体验也使教学活动呈现多元化态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的互动性都得以加强,应该说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将知识目标分解后,一些学生难以将之融会贯通,表现为具体的任务项目能够完成,但在进行文体写作时,如教师不加以提醒,又往往回归到以往的盲目性习惯中去。笔者认为,改进这一问题需要从两方面下手,首先,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应加强技巧性的专题性训练,而不能满足于粗放式写作模式;在高校写作课中设置专门的写作实训课,加大训练的时间量,使学生能在不断强化训练中最终改变写作习惯。第二,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难以领悟某些案例的精髓,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将该课程调整到大三年级开设,并开设一定量的理论专题课,将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开,应该说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依然需要进一步改革。第三,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由于写作活动具有很强的个体性,要避免千篇一律,而实际的教学活动往往是由一名教师组织展开的,这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评价环节上加以改革,而集体阅卷可能是较好的方式。

总而言之,高校写作课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改革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也参与到高校写作教学改革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应强.文化事业中的高等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吕福田.文学技法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2.写字教学叙事 篇十二

宏升小学肖国彬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工作上奋斗了将近三十个春秋了。今年承担着五年级的教学工作,还是我们学校写字科研小组的成员之一,能成为写字组成员我很荣幸,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因为这就意味着我在进行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孩子的写字教学工作,并且把写字教学工作一直持续下去,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在开学初不久,我就发现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我随机观察、调查过本班和其他两个班级,发现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仅在50%左右。发现这些之后,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我暗自决心要把孩子们不正确的写字习惯改正过来。

首先,我教学生背会了写字口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又教孩子们学唱写字歌,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写字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姿势,才能写好字。刚开始,学生真能做的不错,可是每次写字不到五分钟,孩子就又回到了从前七扭八歪的写字姿势,可把我愁坏了,于是我问问我的孩子们,你们为什么不能用正确的姿势写字呢?孩子们的回答简单明了:习惯了。听到这三个字,我马上告诉自己,看来我必须跟孩子的“习惯了”这三个字来一场攻坚战,让他们把以前那种侧身、偏头、头低等等的“习惯了”变化到身正、头正、姿势正的“习惯了”上来。说道做到,我利用班队课给同学们详细讲解姿势不正确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易患近视、斜肩、驼背、脊柱弯曲等毛病,再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看到我们班级同学谁的姿势正确,值得学习,谁的姿势不正确,我们如何帮助他改正,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意识到写字姿势正确的重要性。另外不光是语文课,我还加强与科任课老师联系,也请他们督促孩子时刻保持写字姿势的正确性。之后还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会,打电话,发校讯通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与学校保持一致,力求更快的让孩子们改掉缺点。

经过和科任老师、家长的一番努力,孩子们的写字姿势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了很大的改善,渐渐的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树苗”直了,也由以前的“习惯了”慢慢的变成了现在的“习惯了”,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其次,我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经常严格要求孩子们,这回也来严格要求要求自己。以前我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严格,特别是以前总教中高年级,板书不是行书就是草书,我知道,我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于是批改的时候,我也和孩子们一样保持正确的坐姿,板书工整,认真批改孩子们的作业,评语一笔一划,每次看到孩子们的一点点的进步都不放过,鼓励鼓励再鼓励,表扬表扬再表扬,并给孩子们的作业本上贴上孩子们喜欢的喜洋洋小粘贴作为至高的奖励。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作业本上的一个个小奖励时,脸上总是荡漾着微笑和骄傲的神情,过了写字姿势的一关,写字教学工作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老师的耐心指导更为重要,学生刚学写字时,连基本笔画都写不好的话,要使学生去写好这个字,那就操之过急了。所以在写字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注重学生练好基本笔画,或者是练好一个字中比较难处理的笔画,这样学生学写字时,才不会感到那么困难。我先教孩子们认识笔画,了解一些简单笔画的运笔要点,也要区别同一笔画的不同写法,如横有短横、长横、竖有垂露竖、悬针竖,撇有长撇,短撇,竖撇,平撇等,都指导学生练好。

练好每一笔的同时,观察是少不了的。观察一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我利用身体语言模仿孩子们写出的字的状态,比如,在写“木”字的时候,有的同学写的细长,撇捺没伸展开,有点像木字旁,我就在学生面前演示:踮起脚尖,用两只胳膊当撇捺,把胳膊夹在腋窝下,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木’字这样好看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不好看。”“对,如果一个人的把手伸开的时候不是大大方方的,像我这样拘谨羞涩,那多难看啊。”身教胜于言教,看懂了我的肢体语言,孩子们的字进步多了。

还有一次,我在教学“文”这个字的时候,告诉同学们第三笔的撇是竖撇,一定要先竖后撇,自然过渡,如果撇没有竖的意味,就会写成扁软的样子,好像是房子没有支架,马上要倒塌了一样,也好像人没有骨头,腿脚不好站不稳,马上要瘫软下去一样,那样的字谁还会愿意看呢?同样我也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孩子们在哈哈一笑的同时,也会有所受益的。

另外我还发现写字好的同学往往都是比较细心,善于观察的孩子,教学中也时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认真范写,范字很标准;有些学生努力写,刻苦又认真,然而习字的质量总提不高。经过我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些学生在写字之前都没有仔细观察范字的习惯,往往提笔就写。更没有观察范字的方法,许多学生习字中往往看一个字就写一个字,然后写一行同样的字,中途也不观察范字,以至越写同范字的距离就越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所习之字总与范字差之千里。如何才能让学生得之于心,只有通过观察,写字教学最关键也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观察的意识。

13.数学教学叙事 篇十三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数学,比如:到超市购物要用数学、你一天的生活起居时间安排„„等等要用数学、还有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农民伯伯耕种要算多少种子„„都离不开数学。我经常对学生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又强调:“你要想学好数学,语文不学好也不行,一道数学题不能读懂它的条件和要求,怎么分析解答呢?因此,语文也必须学好,凡是排在课表中的每门学科,大家都要力争学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班多数学生的发展比较全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首先,认真钻研业务。这学期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在我校在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模式,说实在的,这种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难度大多了,有些问题的设计也需要认真想一想,特别是如何设计自学指导。

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自学指导所提的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精心设计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再次,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每次在“当堂训练”作业时设计好层次及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和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14.科学教学叙事 篇十四

将叙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本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叙事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结合教学实例详细分析了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叙事教学法实施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口语 叙事教学法

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变化,学生的认知与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英语教学方法也必须时时进行相应革新,以产生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叙事教学法就是在新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最初由四川外院的熊木清教师提出,继而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认可及推广应用。叙事教学法之所以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是由其自身所具有的先进性所决定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和水平等基本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还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叙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思路,它注重在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叙事化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教材(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语法点、一段材料或者一个语言教学项目)或者某一教学过程,以叙事的方式加以呈现出来,从而营造出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过程或者英语活动中。叙事教学法主张学生认知活动的艺术化或者生活化,在叙事教学法所营造的情境中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在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轻松地习得第二语言,叙事教学法包括各种教学技巧,如method,approach,technique等。叙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学理论作为叙事理论的基础和依据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文学教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建立良好的语言感知基础。第二,叙事可以适用于任何的语言和教学层次,人们在掌握语言之前,最先掌握叙事方法。

2.叙事理论。叙事理论提出人类天生就是故事的经历者和叙说者,是故事保障了人类经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因而必须确立叙述的地位,它是人类认识和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观点和看法的基本形式。

3.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人类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首先学会的是叙述的用法,因而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叙述性的话语往往比非叙述性的话语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采用叙事性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将会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因而也更有利于第二外语的习得。

二、叙事教学法实施的策略分析

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叙事教学法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叙事教学法的特点和课堂教学任务活动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让学生复述简单的故事;(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对话或者图片进行复述;(3)讲述学生个人经历。通过分层次开展任务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较为清晰的框架下认识理解以及练习叙事,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

(一)让学生对简单的且已经写好的故事进行复述

在开展课堂教学前,首先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简单的小故事卡片,然后在课堂上按照小组的形式将小故事发放给每一个小组成员,同时应注意不同小组之间的故事不同,然后先让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去熟读故事,接着将所有的小故事收集上来,让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复述小故事,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虽然竭尽全力去想刚刚读过的故事,并且在叙述中出现停顿和重复的现象,但是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故事。另外,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听的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要对听的学生提出要求,比如,他在复述的过程中有没有单词发音错误,有没有出现语法错误或者他的复述与其同一小组学生复述的不同之处,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活动效果。通过开展课堂活动,不仅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且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人公”的意识。

(二)根据图片进行复述

同上述,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应从网上搜集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看图片中发生的故事,看过图片之后再给学生五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学生准备好对将要复述的内容。五分钟过后,先让同桌之间进行复述练习,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复述的信心,同时在相互练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能够及时进行改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单个复述,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解决在复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讲述个人经历

上述活动结束后,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讲述一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讲述个人经历,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自我总结能力也具有极大的作用。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活动中降低难度和节约时间,首先应将每一次活动的主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话题写一篇小作文,这样在活动中就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三、总结

叙事教学法不仅符合人类的认知和思维习惯,遵循人类的语言习得规律。与此同时,它还适应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符合当代我国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认知发展水平,因而对于当代的英语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总之,叙事教学法是新出现的英语教学模式。叙事教学法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于旧的教学方法的否定,相反,它也是在借鉴原有的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叙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必须经历不断地探讨和反复研究过程,才能够日趋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华明.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92).

[2]刘嘉.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文,2011(03).

[3]Cook,Vivian.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郭德芬,初中英语有效口语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3(67).

上一篇:全体公司员工中秋节相关活动策划方案书下一篇:理想为话题的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