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2024-08-23

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精选17篇)

1.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一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

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提出了拓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几点建议.

作 者:李艳 LI Yan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1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年,卷(期):2009“”(7)分类号:G250.7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信息服务

2.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二

关键词:新信息环境,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新信息环境的产生, 为图书馆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促使信息资源的建设出现本质的改变, 优化资源配置, 保障信息资源处于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空间, 进而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信息环境下的资源信息不仅可以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 还可有效解决用户求知过程中的不同问题, 同时彰显信息图书馆资源的丰富和开放。

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目前高校读书群体的规模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 衍生出电子产物, 读者群体越来越偏重于电子产物, 为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创建发展途径[1]。因此,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以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原则, 首先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环境, 保障信息资源处于统一的发展状态, 将更多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的形式展示给读者群体, 使其通过网络享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其次建设数字化的信息资源, 目前高校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基本都存在Web版, 不论是印刷型还是电子型的资源, 都可得到Web数字型优化;最后创设信息化的网络资源使用方法,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得到丰富建设的同时, 为其配备多样化的使用方法, 借助新信息环境的要求, 拓宽信息资源的使用途径, 为读者群体提供便捷、快速的阅读方法。

2 传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传统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建设时, 同样存在较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管理、建设方向、建设渠道以及资源体系方面, 导致信息资源建设出现综合性、多类型的问题[2]。例如: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管理较为零散, 缺乏合适的管理手段, 而且其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极其不符合读者的需求;建设方向始终处于最传统的层次, 既无法保障建设方向的创新业无法保障建设方向的准确性;建设渠道较为单一和局限, 不能满足大规模读者群体的需求, 降低读者的积极性;传统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体系方面偏重于实体方式, 实体方式所能提供的资源和面对的群体范围极其有限, 由此导致部分读者因享受不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而降低为图书馆的信任。

3 新信息环境中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

在新信息环境的要求下, 结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提出合理有效的信息建设途径:

3.1 利用网络手段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主要提供三种类型的信息资源, 满足读者的需求, 传统印刷式、电子式以及网络式, 实质信息资源建设中更偏重于印刷式, 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手段, 在保障印刷式有效管理的基础上, 实现电子式与网络式资源的发展, 在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 引入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便于清晰管理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 例如:通过管理体系, 图书馆管理人员可大致了解信息资源建设中各类文献的占据比例和动态发展, 进而有效制定文献购进规划, 满足读者需求, 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在管理体系中, 规划文献的借还情况, 保障文献借还过程中, 可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 进而在文献闲置时期, 将其转化为电子式或网络式, 丰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2 根据读者群体的动态挖掘信息的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全体师生, 图书馆通过师生对信息资源的借阅情况即可发现信息资源的建设方向, 首先图书馆需根据读者的动态需求, 了解热门文献的类别, 大致熟悉读者群体的需求, 有目的实行信息资源建设, 为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规划[3]。例如:读者群体对科研类的文献需要量特别大, 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信息建设过程中, 可适当增加科研类文献的采购数量, 同时在采购过程中, 以多类型的文献资源为采购依据, 拓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规模, 定期组织调查人员对读者群体进行调查访问, 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 确保文献供应的及时性。

3.3 采用跨区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保障信息来源渠道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最主要的是保障各类文献信息的来源,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仅来源于高校内部, 缺乏与外界的联系, 但是实际信息资源在建设过程中, 必须建立合理的关系网, 利用网络实现各大高校信息资源的传输。例如:各大高校可建立跨区式的信息资源网络平台, 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区策划, 保障各大高校之间能够在统一的平台内交流, 主要是对知识、文献以及信息资源进行交流、传递, 以互动的方式促进各大高校之间的沟通, 实现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借阅, 进而丰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4 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建设体系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 增设网络体系, 不仅可以保障信息资源使用的速率, 而且可满足读者的多项需求。例如: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为中心, 建设信息资源网, 形成以网络为中心的资源库, 读者可利用不同设备访问资源网, 为读者创建更多信息资源使用的便捷途径, 保障读者随时随地可浏览图书馆的文献, 同时信息资源网的建设还可帮助读者实现网上预订、网上阅读以及网上浏览等, 既可以节约读者的搜索时间, 又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3结束语

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关系到高校知识、信息的发展, 另一方面关系到信息流通的速度, 很大程度上推进高校进步, 因此, 以新信息环境为背景, 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 为高校学生提供庞大的信息资源库, 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保障高校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付昕, 杨柏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04) .

[2]韩爱萍, 曹安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及策略[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1 (06) .

3.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三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96-02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的增长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的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获得了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呈现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征,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变革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传统中与时代相脱节的地方,研究新方法、新对策,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层次和科学性。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不足且不合理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以及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足、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在校学生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对高校图书馆信息需要量的增大,不少高校图书馆不堪重负,被迫采取限制学生读者借书数量和管制电子下载流量等方式来应对,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足的压力,但是无法充分满足学生读者的现实需求。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一些新设置的专业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及时对接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共享程度不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对信息资源需求表现出多样性、及时性、个性化的特征。这客观上要求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加强协同创新,使有限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并使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但由于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缺少协作与共享,导致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重复采购,重复收藏的低水平建设时有发生以及信息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各馆受自我利益的驱动,思想不统一,共享意识不强,缺乏牵头机构的统一领导、协调和规划,难以组织实施缺少资源共享的保障制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等。

(三)信息资源建设的网络安全防范不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运行模式、业务操作方式以及信息资源的服务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伴随着信息资源建设共享性程度的提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很多高校虽然投入重金构建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但依然存在诸如网络安全方面的关注不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一些高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存在着网络计算机病毒机恶意代码攻击,用户的非授权访问防范程度不高以及网络运行与管理上存在漏洞的问题。

(四)高校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取决于馆员的专业素质。这是因为,只有图书馆员对本校专业设置、专业特色以及重点学科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才能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本校的教学、科研有高质量的文献资源支撑。然而,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不高。笔者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其馆员人才结构进行了分析,本学院馆员总共31人,调查显示:图书专业型人才5人,复合型人才8人,所学专业与图书专业无关的人才14人。(见表一)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根据本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专业建设、学科体系、师生需求以及经费投入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收集各方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在收集文献资源时,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基础学科文献与重点学科文献、学校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根据每个时期文献资源的使用跟踪分析情况做好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

(二)系统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合理配置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比例,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资料库,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三)共享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实现共享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有限经费效益最大化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采用联合采集、联合采购、馆际互借、文献共享、联合参考咨询服务、联合开发特色数字化资源等方式,使资源共享。

(四)效益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坚持效益性原则,即成本—收益比最小化原则。特别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是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亟待思考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在国家财政以及地方财政的支持下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资金依然面临较大缺口,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秉承效益性原则,用最少的资金投入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五)专业化、特色化原则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坚持专业化、特色化,最大限度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创造好的条件。专业化原则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的实体馆藏图书与文献资料应根据其内容的学术价值、作者的学术地位以及出版社的社会声誉等标准来购买;高校图书馆的虚拟馆应该注重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内容的全面性来进行建设。特色化原则体现在:实体馆的藏书可以跟本校的专业建设相结合,重点收集一些跟本校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虚拟馆的数据库建设优先、重点购买跟本校专业建设相关的数据库资料,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六)标准化原则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坚持标准化原则,这也是实现高校馆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时,应依据国家关于文献著录和标引原则,确定统一的著录标准和标引方式,丰富数据库字段内容,增强文献标引的阐释力;执行TCP/IP协议、GB/T2901-92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磁带格式等标准,增强信息资源库的规范性和兼容性。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继续加强实体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根据本校专业建设、学科分类的特点以及读者对文献的使用情况,重点购买本校重点专业、学科的相关文献,同时也要做到文献覆盖面广、门类齐全。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稳步推进虚拟馆信息资源建设。根据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围绕专业建设与学科分类,对学术价值较高的馆藏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加工存档;同时通过购买、租赁、共享等方式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编目分类,建成信息资源数据库,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读者查阅或下载。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大对电子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包括电子出版物、专业性学术数据库、网上虚拟馆藏在内的动态信息资源库等。

(二)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共享性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转变观念,摒弃各自为政的局面,树立共享意识,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必须抛弃重共建轻共享、只共建不共享的观念。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要树立大馆、大共享、大服务的理念,扩大图书馆外延,开展多馆协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目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基本成为共识,形式多样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CALIS)已形成一定规模,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了实质性进展。

(三)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网络安全性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网络安全性工程是一项多层次,涉及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包括网络计算机病毒机恶意代码攻击的阻止、用户的非授权访问的防范以及网络运行与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网络安全性:第一,采用必要的计算机安全技术,及时更新计算机系统,确保信息资源库的数据安全。第二,做好用户的访问监控。具体包括:入网访问监控,网络权限监控,网络服务器安全监控,网络监测与锁定控制,网络接入口和节点的控制。第三,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四)加快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与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加快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与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重中之重。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员除了能够具有图书馆情报学及有关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各种门类的外语,具备良好的开拓能力以及快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才培养以及专业队伍建设,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图书馆员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知识的培养,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二,鼓励图书馆员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适应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第三,根据学校规划以及工作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业务培养,不断提高和完善本校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韩亭,董泗利.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现代情报,2008,(1):62.

[2]王应,陈强,杨平.关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35):39.

4.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四

点出发,就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印刷型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做法。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电子期刊以其快捷的检索功能已经成为读者查阅文献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使得印刷型期刊在传统期刊领域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改变,但这并不表明印刷型期刊已经过时,无论是现在还是从长远来看印刷型期刊的作用都将是电子期刊无法取代的。网络环境下应该如何加强传统印刷型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就此作一些探析。

一、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的关系

电子期刊的普及使得传统的图书馆期刊馆藏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期刊由单一的印刷型向电子型与印刷型并存的方向发展。现就电子型期刊和纸质期刊在信息服务中的特点作一比较:

(一)电子期刊的特点

电子期刊是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使用的一种出版物。电子期刊具备传播迅速、检索方便、成本低廉、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实现资源共享等优点。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对于图书馆来说,电子期刊加工环节少,节省了人力、物力和储藏空间。

但电子期刊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出版周期不够稳定;更新速度一般晚于印刷型期刊几个月;一些学科的电子期刊全文版不多,有论文网些重要期刊甚至无电子版;一些电子期刊只提供了文献的网址信息和书目,读者还需通过印刷型刊物查找相应的全文。此外,电子期刊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如计算机、网络一来阅读,而且电子文献在使用中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扰。目前,很多电子期刊的使用还需交纳一定的费用,对于读者的广泛使用还有一定的障碍。

(二)印刷型期刊的特点

印刷型刊物的产生历史已久,时至今日,它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审校制度,而且系统性强,出版时间稳定。与电子期刊比较,印刷型期刊有如下特点:(1)人文的阅读方式。印刷型期刊携带方便,可以满足读者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而电子期刊的阅读需借助电脑。通常电脑屏幕一页所显示的内容有限,看完一页后,其他页的内容就不容易看到了,阅读上缺乏整体感悟,而印刷型期刊就很方便读者反复查阅和同时进行多种文献的对照阅读。所以目前印刷型期刊仍能很好地满足大多数读者的使用习惯。‘(2)版面清晰,内容完整可靠。从质量上看,印刷型期刊的印刷质量一般较高,字迹清晰,而通过电子期刊获取的文档有时会出现文字和符号不清晰的现象,涉及复杂的自然科学公式时对阅读的影响就更大了。电子期刊由于制作的原因还容易出现缺页漏刊等现象。从时间上看,印刷型期刊的订阅具有连续性。很多图书馆的期刊从上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就开始订阅,至今每期都有馆藏,文献的连续性、完整性更强;而使用电子期刊时有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期刊就不容易查到了。从内容上看,印刷型期刊是期刊编辑部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刊登的文章权威性较高,而某些电子期刊受网络传播便捷的影响容易出现信息良莠不齐的现象。

不过印刷型期刊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出版周期长,加工管理环节复杂,存储空间大,检索借阅比较麻烦,信息查找不易等。

总的来说,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各有优点,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印刷型期刊无法排斥电子期刊的发展,电子期刊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印刷型期刊。尽管电子期刊越来越普及,但目前印刷型期刊仍占主导地位。

二、印刷型期刊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期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印刷型期刊的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馆藏期刊结构设置不合理

馆藏期刊资源质量的好坏是影响读者对期刊使用的重要因素。现行的图书馆评估标准通常把藏书量作为一个主要标准,至于利用率如何则考虑较少,“重藏轻用”的思想仍很深。期刊管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图书馆在期刊采购上往往也是重投入、轻反馈,更多的是关注有多少购书费能订多少期刊。在选购期刊时墨守成规,只重视期刊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没有根据本校本馆的实际情况,根据读者需求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订购策略。比如,有些期刊尽管读者很少,参考价值也不大,只因为已订了数年,为保持所谓的“连续性”而继续订购,由此造成期刊质量不高,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出现了一方面有些期刊无人问津,另一方面读者又抱怨没有好的期刊读。

(二)期刊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和高标准

随着读者信息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图书馆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时效上,他们要求信息及时;在内容上,他们不再满足于获得书目信息或原始的一次文献,而是希望获得经过整合、集成、创新的二次甚至三次文献;在需求取向上,读者个性化需求更加明显,要求图书馆能根据读者的专业领域、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传统的期刊服务主要是提供本馆馆藏期刊的阅览,开展一些浅层次的服务,提供给读者的多是未经加工的一次文献,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作为读者与期刊之间的桥梁,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期刊服务工作的质量。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对采编、电子阅览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较重视,而对期刊部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降低,再加上期刊阅览工作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简单重复的劳动,任何人都可以做,因此整体素质不高。馆员自身缺乏危机感,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馆员不多,致使馆员的业务水平跟不上技术和服务方式变化的要求,在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网络检索、信息分析等服务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三)服务手段落后

传统期刊工作质量的标准主要是做好接待读者和期刊收藏与管理工作,网络时代则是看能为读者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传统的印刷型期刊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观念落后,仍然停留在被动等待读者上门,缺乏主动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服务方式也比较单一,馆员多停留于低层次的简单的参考咨询、代查代找,而主动收集读者需求,引导读者利用期刊资源,对期刊文献的深层次开发等工作却做得较少,因此很难提供深层次的知识信息加工开发工作和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服务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读者对期刊信息的需求了。

此外,许多图书馆的印刷型期刊特别是期刊合订本基本只限于馆内阅读,不外借,读者想复印时手续也比较烦琐,影响了期刊的利用。在电子期刊、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冲击下,印刷型期刊读者呈明显下降趋势。

三、提高印刷型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期刊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改进印刷型期刊的管理,提高其开发利用率是期刊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提高订刊质量。优化配置期刊文献资源

选刊是期刊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期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期刊使用效率的高低。所以,在订购工作中要努力克服盲目性,改变以往凭经验、凭刊名订购期刊的做法,增强主动实效性,提高征订期刊的质量。

1.图书馆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订购期刊的学科范围。期刊征订要做到有的放矢,严格把关。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订购期刊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阅览室在订购期刊前可以积极主动地征求各部门、各系部对期刊订购的意见,还要主动征求学校学科带头人及广大师生的意见,根据他们的需求征订期刊。对于涉及基础学科和相对稳定的专业期刊,在订购时应该注意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提高订刊质量。有些高校的系部设有自己的资料室,资料室是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也是系部老师获取专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图书馆的特点是“大而全”,而资料室的特点是“小而精”。因此,在期刊的订购过程中,图书馆应该主动和各资料室取得联系,以避免因重复订阅带来的资金浪费,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2.在考虑专业特点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种类的期刊,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除开设相应的专业课外,还要开设文化课和公共课及选修课,情况复杂,这就要求图书馆在选订期刊时,在考虑专业期刊突出学科建设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娱乐消遣性期刊的订购。根据期刊的性质、读者对象以及本校经费实力来综合确定订购的品种类型及其相互比例。期刊订购人员要注意不断了解分析期刊出版的新动向和读者的阅读倾向,使期刊订购、读者要求和馆藏期刊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加强期刊的基础管理工作

1.认真对待缺刊问题。很多图书馆收藏的期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刊少期的现象。以广西教育学院图书馆所订的期刊为例,每个月我们都会做催缺刊的工作,经统计每个月缺刊大概在5~15种不等,而且大部分是读者用得比较多的教育教学类的期刊。缺失的期刊严重影响了读者对期刊资料的利用,期刊完整率得不到保证,即便是质量再好、价值再高,其使用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及时发现缺失期刊及时做好补刊工作是期刊管理的重要工作。

2.做好过刊的管理,提高过刊利用率。过刊储备着大量的连续性的文献信息,是期刊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教学科研人员查寻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过刊种类多,储藏量大,充分提高过刊利用率,是开发利用印刷型期刊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提高印刷型过刊的利用率,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装订工作,缩短过刊装订时间。过刊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对下架现刊的装订,装订工作的好坏对过刊的利用影响是很大的。过刊装订时需要经过期刊下架、分类整理、装订、加工和上架。工作人员在合订前要认真清点,保证期刊的连续性、完整性;合理安排下架期刊的装订时间,分期分批地进行,尽可能避开五、六月读者使用的高峰期。娱乐性、文学类、经济类、社科类期刊的下架装订可以半年一次,而专业性期刊的下架装订可以一年一次,以方便读者,提高专业期刊的利用率。装订好的期刊应及时迁入过刊阅览室,便于读者阅览。

(2)完善过刊阅览室的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拥有了一个不小的过刊库,过刊的增加和书库空间的紧张是过刊管理中一个较为普遍且日益突出的现象,这就有必要剔除利用率低的过刊,以优化图书馆藏刊结构。一般来说,最近1—5年的过刊使用价值比较高。对于同时具备电子版和印刷版的期刊,如果利用率不高,我们可以适当剔除掉一些年代较久远的过刊。

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考虑对过刊进行回溯建库,为必要的过刊外借提供便利。广西教育学院图书馆从2007年年初就开始了过刊回溯建库工作,到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主要是为教

职工提供借阅服务。通过电脑借阅一方面简化了读者的借阅手续,加快了借还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手工借阅带来的误差和丢刊问题。过刊一般很少对学生外借,有条件的图书馆应该在过刊阅览室附近设置复印室,方便学生及时复印。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情况对部分不具备借阅条件的读者实行短期外借。

(3)利用网络宣传过刊的重要性。在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如此普及的今天,利用网络特别是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来宣传过刊的重要性是提高过刊利用率的很好途径。对于网络上无法下载全文和信息不全的文献,可以建议读者到过刊室查阅。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参考,可以直接把过刊的订购目录公布在图书馆主页上。

学生没有文献检索意识也是过刊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图书馆在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在图书馆的网络主页上发布过刊检索方法介绍的文字,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期刊检索知识的宣传。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做好期刊导读工作,积极开展定题服务

意识决定行动,期刊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的信息服务为多元的知识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贯穿工作始终,以读者的需求为最高准则,论文网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1.做好导读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许多高校的书刊利用率不足20%,书刊利用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引导,导读工作做得不够。大家一般认为只有图书才需要作导读工作,其实不然,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比如新书推介、检索工具使用的介绍,进行参考咨询、定题服务和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对于提高期刊的利用率是很有帮助的。期刊工作人员可以将出版的新书动态及所藏书刊作一个简介,使读者对书目有一个大致了解,方便读者查找阅读。

作为过刊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可在期刊阅览室较醒目的位置设立期刊阅览室文献资源利用导示牌,将所有的书架标号,并注明该架期刊的类别,将一些较常用的期刊名称标出来,使读者能很快找到自己所需的期刊。

2.积极开展定题服务。以前图书馆都是等着读者来使用馆藏的信息资源,现在为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学科研辅助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定题服务来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期刊工作人员可以深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了解教学和科研的需求,针对用户所选课题为他们提供文摘、题录、复印资料等形式的定题服务。在课题研究期间馆员要不断搜集与之相关的前沿信息,以供课题研究参考借鉴。不论是以何种形式进行定题服务,都要根据读者特定的研究课题的需要,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筛选、加工、整理,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给读者,直至课题的完成,最后将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为以后进一步做好定题服务提供借鉴,这是做好定题服务的核心。

网络使得传统的定题服务变得多元化。网络环境下的定题服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某些电子文献数据本身所带有的定题服务或数据库公司直接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另一种是由图书馆馆员利用馆藏信息,针对服务对象所研究的课题,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信息整理后,及时发送给用户的服务。现在图书馆提供的多是后一种定题服务,这种服务需要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进行不断的、动态的交流,网络使得这种动态的信息服务的实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期刊定题服务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BBS、电子公告栏、E-mail、QQ等技术来使定题服务做得更好。

如果图书馆具备既懂图书情报知识、又具备相应的课题相关科学知识,并有对期刊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能力的馆员,还可让他们将不同内容、不同范围、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及其

他相关资料汇编成册,提供给用户,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期刊服务质量。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了传统印刷型期刊的工作范围和服务范畴,丰富了其工作内容。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丰富印刷型期刊资源,优化期刊管理工作,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以信息利用效果作为标准评估图书馆工作,提升服务层次,提高利用率,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

本文由无忧论文网硕士(博士、职称、毕业)论文下载与发表中心独家提供资源,如有雷同,纯属盗版。

欢迎各位光临获取更多有用资料。

硕士论文网:

博士论文网:

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论文网:

蜂朝百科http://wiki.steelbee.net/

蜂朝教育导航http://link.steelbee.net/

收集一些比较经典的论文发表网站供大家多多交流哦。

英语论文网:139-1720-6902 QQ:949925041

5.图书馆全民阅读倡议书 篇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深入开展全面阅读活动,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提高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建设书香xx,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xx图书馆向全县市民和社会各界倡议:

我们倡议,每一名市民都行动起来,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开卷有益,学无止境。我们倡议大家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在读书中学会思考、提升境界,在读书中拓展视野、增长才智,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因为阅读更加充实、更加健康、更加完美,继而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我们倡议,每个家庭都行动起来,自觉打造书香之家。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建设书香社会的基础。我们倡议每个家庭都设一个图书角,家庭成员每天抽出时间共享阅读好时光,让体验好书、分享好书,成为家庭茶余饭后话题的新常态,让亲朋好友之间互赠书籍和交流阅读成为我们生活新时尚,让书香充溢每个家庭,促进精神愉悦、心灵交融和家庭和谐。

我们倡议,每个社会组织都行动起来,形成崇尚阅读的浓厚氛围。

全民阅读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长期性活动,建设书香社会人人有责。暨全民阅读活动为平台,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阅读活动,使读书贯穿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

6.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六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1.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 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查询更加方便, 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 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 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 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和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 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等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 包含有文献类型、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3.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 而在网络时代, 信息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 以虚拟化的姿态展示, 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 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 体现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4.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 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 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性非常迅速, 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 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 都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5.信息源复杂

网络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索取和存放信息, 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 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 良莠不齐, 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 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 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与管理

(一)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是信息开发的关键环节。一方面,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整理和整序、优化工作。它融信息描述、信息提示、信息分析和信息存储于一体;另一方面,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要采用一定的方式, 将某一方面大量的、分散的、杂乱无章的信息, 进行整序、优化, 形成一个便于有效利用的系统。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网上一次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1) 文件方式。是以文件系统保存和组织网上信息资源的最简便方式, 它传递文件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图表、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信息和多媒体数据库以及可执行的一进制代码文件等。但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多和信息结构的复杂化, 文件系统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因此, 文件方式只能是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辅助方式。

(2) 自由文本方式。以全文数据库存储为基础, 它用自然语言提示文献中的知识单元所组织的是人们创造或采集到的网外全文信息, 它允许用户用自然语言表述、检索, 直到直接查看一次信息, 但占用的空间大系统响应速度较慢。

(3) 超媒体组织方式。它将超文本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 将文字、表格、声图像、影视等多媒体信息, 以超文本方式组织起来, 使人们可以通过外国投资的结构在各种信息库找到所需信息, 其用自然语言分析、抽取知识单元, 不仅减轻了专业标引人员的负担, 而且打破了传统系统线性序列的局限性, 允许用户按个人兴趣和熟悉的语言浏览, 查询信息。

(4) 主页—页面方式。这种方式通过页面对某机构、个人或专题作全面介绍, 用主页将这些信息集中组织在一起, 相当于网上的档案文字。

2. 网上二次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

(1) 主题树组织方式。它主要是通过人工发现信息, 将所有获得的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 并对其进行粗浅归类, 从而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的等级体系, 优点为专指性较强, 检准率较高。缺点为所收集的网页数量有限, 信息更新速度较慢, 查全率低。

(2) 搜索引擎组织方式。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非人工构建, 自动化程度高, 并可提供位置检索、概念检索、截词检索、数词检索等, 其优点是所收录的信息量巨大, 耗费人力资源较小, 信息更新速度快, 适合特性检索;缺点是检索结果庞大, 检准率低。

(3) 指示数据库方式。其优点是入库记录要经过严格选择,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检索结果适用性强, 常用来组织专题性的或专用性的网上二次信息。

(4) 对高校内知识资源进行整合。还有一部分高校内知识资源, 已经或即将走进图书馆虚拟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视野之中, 如教学产生的讲义、媒体素材、课件、案例、网络课程、测试材料等, 科研产生的课题成果、学术著作以及专家教授的演讲等知识信息, 利用Web Service强大的编程和自动处理能力对这些内生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不同用户、不同形式的统一访问, 给予了另一种网络资源的获取和使用的全新而高效的方法。

3. 网上三次信息的组织

运用“文献链”的替代方法, 将网上的二次信息进行再次替代而形成网上的三次信息, 以帮助用户快捷、高效地找到合适的主题目录、搜索引擎、提示数据库, 从而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二) 网络环境信息资源的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必须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来联结无数的信息孤岛, 使信息能够有效实现可控、实时的共享, 而同时又能保证信息的安全。做信息资源的整合, 联结信息孤岛, 是高校图书馆全面进入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后的必然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但其核心和关键环节是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管理。高校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资源优势, 建立各类文献数据库, 并使这些数据库标准化, 将具有特色的信息产品推向网络, 实现协作收藏与资源共享的统一, 才能更好地为高校师生读者服务。

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如何组织与管理信息资源, 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张晓静.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J].现代情报, 2003.

7.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七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路径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进步,致使诸多新技术得到研发,例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是数据处理的有效手段,具有可靠性高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信息资源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且蕴含庞大的阅读数据,大大增加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难度。因此,高校应以大数据环境为基础,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效率。

一、大数据基本概述

大数据,亦被称之为巨量数据或海量数据,即在庞大数量、复杂结构以及类型多样的数据基础上,所构建的数据集合,是在云计算数据处理和应用模式前提下,以数据的集成共享为目标,在交叉复用过程中形成的智力资源与知识服务能力。针对大数据,研究学者将其进行如下定义:大数据,指在新处理模式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洞察发现能力以及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以及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表示的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换言之,大数据技术即在各种各样类型数据处理过程中,具有快速获取具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针对大数据而言,其具有4个基本特征。具体而言:第一,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为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第二,数据类型繁多。诸多大数据源并非结构化,而是半结构化或者为多结构化。此类数据均可具有可被理解的逻辑流程,可将有效数据进行提取用于信息分析。第三,价值密度低。例如,目前物联网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庞大的信息量,导致价值密度偏低。第四,速度快时效高。该特征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显著特征。

二、高校图書馆数据管理与文献知识模块中应用大数据分析

庞大的阅读数据是大数据分析的首要对象,若以数据分析的表象为视觉角度,海量数据的分析,即归纳整理读者感兴趣的文献信息资料。对于大数据技术,时间性与空间性是其基本属性,适用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对锁定的目标进行分析整理是海量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一大功能,进而保证数字图书资源存在的价值。与此同时,海量数据中的阅览数据是判定文献重要程度的有效依据,是文献利用率的彰显。文献知识既是概念的诠释,也是概念的表达,阅读数据则是知识存在模式与关系的揭示。数据的单一记录,难以正确体现知识的价值、认知程度以及可靠性等,只有将不同记录的数据进行有序组织,在大数据技术指导下,正确掌握读者阅读信息,对比分析文献知识的共性与个性,解读数据信息的有效性,达到整理、归纳数据中隐藏的知识结构与线索的目的,充分显示知识的价值与可靠性。

基于大数据技术作用下,图书馆文献知识管理分析过程具有一定复杂性。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是知识获取的两种方式,显性知识阅读量数据获取对应的则是显现数据,针对显性知识阅读量数据分析,即在一定规律与理论的指导下,在测量归类方式基础上,获得的有效数据,从而实现对文献阅览总量的描述,达到获取知识概念的目的。例如,理论文献查阅、文科学科分类阅览以及新闻动态阅读等。

评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理利用率是数据分析的主要作用,但由于诸多知识点具有不可量化的特点,针对此部分知识点,则可利用模型辅助对其进行推理判断。隐性数据,即基于建模作用下的概念推理数据,揭示显性知识信息与资源的可靠依据是隐性数据的主要作用。例如,利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数据分析。PBL,基于解决问题基础上,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构建的知识体系。PBL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高校图书馆,以大学生知识查阅的点击量为显性数据,判定大学生若没有教师的指导其学习能力的高低。与此同时,高维隐性数据是促使数据分析得到理想数据的有效保障。换言之,即对于参与实验的大学生而言,其在图书馆查阅实验相关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的点击量,则为隐性数据的综合。总之,基于大数据技术作用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方式,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依据。

三、基于大数据视野下,云计算与图书馆数据信息挖掘

目前,谷歌、清华大学以及华盛顿大学联合开展云计算学术合作研究计划,其中,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数据管理的新模式是其探究的重点之一。云计算,指在虚拟计算环境基础上,基于数据中心下的超级计算方式,其中,动态性与可扩展性是其基本特点。以计算机云计算为基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将社会大规模电子文献出版系统、个体终端读者以及学术团体等多个主体紧密联系起来,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服务,拓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渠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基于云计算的动态性与可伸缩性,为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高效管理奠定基础。在云计算作用下,出版社以及图书公司等以读者书籍的点击量为依据,为其提供动态数据参考,为图书馆馆藏与信息资源结构的优化提供保障

云计算和图书馆数据信息挖掘技术是高校图书馆利用率的保障,文献阅读数据是高校学术研究的依据。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效率带去保障。

四、基于大数据环境下,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个性化推动服务

传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推送服务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是针对定制个性化服务的用户推送;二是面向全体用户进行推送。若高校图书馆采用面对全体用户推送信息资源方式,致使信息资源推送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存在诸多大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放弃推动服务信息的阅读,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推送服务失败。基于大数据作用下,读者信息得到有效整合,大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达到与图书馆互动的目的,例如,移动、微博、QQ以及微信等形式,为图书馆信息资源推送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的关系分析法,辅助图书馆管理者准确预测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信息资源推送活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提升图书馆信息推送效率。

五、小结

总而言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各行各业向前发展的动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亦是如此。因此,为保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性,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以科学技术为指导,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效率,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南.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服务[J].激光杂志,2015,02:39-40.

[2]张颖.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449-452.

8.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八

如何发挥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构建阅读社会中的作用

倡导全民阅读、构建阅读社会是当代图书馆的社会理想和职责.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利用其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将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精粹、智慧精神和阅历经验传授给大众,激发大众阅读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众社会阅读意识,促进全民阅读,推动阅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作 者:熊培松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图书馆刊 名:黑龙江档案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RCHIVES年,卷(期):2009“”(5)分类号:G27关键词:

9.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九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育人功能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育人展开的。高校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料传播与推广的作用,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1.影响高校图书馆发挥育人功能的制约因素

1.1高校图书馆对育人功能认识不够。很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普遍认为图书馆无非就是借借还还的简单工作。工作人员文化层次低,工作热情不高,态度马虎。这种先入之见的表情很快影响了学生,使得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偏见。甚至有关领导也对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在流通部一线的工作人员,产生一种人多杂乱的错觉。不了解图书馆工作中对人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导致图书馆在高校建设中定位不准,基础不牢,很难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2队伍结构不合理,服务意识不强。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决定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在工作实际中,图书馆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了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因而在高校图书馆馆员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导致整体管理水平偏低。图书馆馆员对自身工作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读者不热情,遇到棘手的问题则回避。图书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相当部分馆员服务意识落后,进而影响了读者良好公德意识的养成,严重制约了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发挥。

1.3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从学生浏览内容的情况来看,以娱乐为目的的上网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很多学生电子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较差,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含量认识不足,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了解不够,信息获取的能力较低,信息意识不强,把电子阅览室当成“网吧”,没有多少人真正是通过网络资源,利用图书馆的优势,获取所需信息资料。因此,高校很难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达到教育的目的。

2.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的途径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得到高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支持,其具有潜在和隐性的教育作用。图书馆承担着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全方位服务的重要职责。提高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和学校招生规模逐年递增,使得图书馆年购书量随之递增,图书馆设备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人员得到合理的补充。同时,改变高校师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偏见,改变无偿、坐等服务的观念,树立能者生存、自立自强、竞争发展的新思维,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不再是借借还还的馆藏文献,而是通过网络信息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提供一流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是实现图书馆文化素质育人功能的前提。图书馆员必须爱岗敬业,关心读者,勇于创新。这就要求馆员充实图书馆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熟悉馆藏结构和网络资源分布状况。利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根据读者不同的信息需求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2.3优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探索育人途径。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图书馆得天独厚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全体师生了解和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以及掌握最新科研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时,不仅要注重图书资料的基础建设,提高藏书质量,而且要重视并开展好文献资源建设。优化采编结构,还要实现文献资料载体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计算机检索服务、馆藏书目辅导、情报咨询检索服务的同时,利用馆藏文献资料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及时了解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获取最全面和最有价值的文献信息知识,并通过分析总结,摒弃发扬,形成独特见解。帮助读者对各种文献信息进行严肃高超的思考和研究,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和识别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读者的文化道德素质。因此,图书馆要依照学校办学需要和师生读者要求,形成自己的文献资源结构和特色。

2.4优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图书馆是学生经常活动、相对集中的文明场所。为了创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图书馆通过自身环境的营造,周围环境优美宜人,建筑造型典雅大方,突出文化氛围。书架陈列,桌椅摆设,要整洁美观,对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营造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文化环境。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激发人们的创造才智。总之,优化环境育人,不但突出了其学术性、服务性、教育性,而且不断吸引了读者,培养了读者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促使其在浓厚的阅读活动中提高了自学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2.5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知识更新。图书馆是教学和科研质量的保证体系,它既是提供教学改革和科研信息的保证,又是提供教学改革方案设计的咨询保证和了解最新科研前沿信息的重要手段,还是授课、讲座、学校交流的场所。因此,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图书馆,将促使高校重组教学信息,重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借助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的网络、电子型文献,为教学改革、教学现代化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带动课程建程、专业调整、教材建设、学科建设、实验课内容与手段的变革,这些既有利于教学改革,又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知识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总之,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机构,以其特有的资源信息和服务环境优势发挥重要的教育职能。因此,图书馆馆员要以读者需要为出发点,坚持以育人为本,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更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职能。

参考文献:

10.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需求 资源建设 文献传递

中图分类号:G2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91-003

A Survey of Users' Information Needs in Colleges under New Information Surrounding

Qiao Dongmin(Library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Gansu,730070)

Yu Liping(Gansu Radio&TV University, Lanzhou,Gansu,73003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user's behavior of using library resources i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By the survey, concerned information needs, libra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es, this paper found the differences of information need among user of different layers and different subjects. Then, proposed some advices about college library meet user's information needs in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serves and resource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 library;information needs;resources construction;document delivery

CLC number:G25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91-003

图书馆因读者的需求而存在,图书馆服务的本质就是在知识集合与信息需求之间架起桥梁,如果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读者之间不能形成合理的对接,就会造成馆藏资源和用户时间及精力的巨大浪费。只有了解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认知、需要和期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购置和信息服务的提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为此,我们对西北师范大学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调查,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7份(其中文学和历史专业合计43份),回收率为98.5%。

1 用户信息利用方式的变化

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对用户信息利用的方式产生了变革。以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2008年馆藏资源利用情况为例(见图1)。2008年图书、报刊阅览人数分别为1161886和144931人次,分别比2007年同比增长4.07%和19.5%;电子文献阅览、主页点击分别为98759和705309人次,分别比2007年同比增长45.9%和45.8%。可见,与纸质文献利用相比,数字资源和网络需求涨势更为迅猛。

在回收的197份调查表中,在获取学术信息的众多途径中,把本校图书馆排在第一位的有81位,占被调查人数的41.7%,而且调查显示(见表1),教师、研究生对文献信息利用过程中,电子资源所占的比例超过50%的占到72.6%,也就是说,学术研究中,首选通过网络利用本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用户占到30%;把网络查询(搜索引擎、相关学术论坛、熟悉的网站)排在第一位的有45位,占被调查人数的23%。这说明,学术研究中,首选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用户占到53%。

在日常的学习和科研中,用户往往会将两者结合使用,只是使用的偏重有所不同。调查发现,以图书馆资源为主,配合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占54%;而以搜索引擎为主,配合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用户占42%。用户在选择学术资源时更为偏重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这与图书馆资源的权威性和高质量是相关的。虽然网络资源更为丰富,可较之图书馆资源,其质量良莠不齐。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对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用户是多层次的,主要有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而学生当中又分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不同层次的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1]下面以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008年资源利用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2.1 外借纸质图书的读者分布

图2 2008全校外借文献资源的读者分布

如图2所示,2008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三类读者外借图书的总量为444586册。其中教师:9120册,占外借图书总量的2.0%;研究生:77620册,占外借图书总量的17.3%;本科生:357846册次,占外借图书总量的79.6%。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专业课程学习已知的系统性知识,其需求主要集中在馆藏纸质文献方面,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大学生对图书馆新书太少的抱怨声不绝于耳。和纸质资源相比,他们对数字资源的利用就很少,三年级以下的本科生几乎很少用到数据库,更不用说外文数据库了,这是由他们学习阶段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2.2 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分布

表1 教师、研究生文献信息利用过程中

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

如表1所示,教师、研究生文献信息利用过程中,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超过50%的占到72.6%,超过80%的占到32.6%。由此可见,数字资源在教师、研究生学术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表2 不同学科教师、研究生对馆藏资源建设的倾向性

从表2可以看出,在图书馆经费有所增长的前提下,64.7%的用户倾向加大数字资源的购买力度。

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主体,他们对学科前沿、尖端、专业性强的专题、专门化学术信息有着更进一步的需求,特别是由于学术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需要,他们渴望从网络上及时、广泛地获取最新的学术信息,整体对数据库尤其是外文数据库有很大的需求。

2.3 不同学科群体信息需求的差异性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文史专业的师生对数字资源的态度和其他专业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他们文献信息利用过程中,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低于50%的占到54%。在图书馆经费有所增长的前提下,58.3%的用户希望纸质资源占的比例大一些。和文史专业的师生座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纸质资源,尤其是对图书的依赖性。

关于数据库的购买问题,在与院系的师生不断地交流反馈中,我们感知到理科院系的师生对数据库的渴望性,尤其是对外文数据库的需求比一般的文科院系要强烈得多,这一点可从ELESVIER和数据库商提供的试用数据库(如WILEY,Springer)的下载统计数据中得到验证。

而这一切的调查分析结果和周欣平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变革与方向中》报告中所指出的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科学、医学和职业学科图书馆变成无纸的学习和信息空间,而文科和国际区域研究等学科仍保持传统图书馆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

2.4 馆藏资源建设方面的启示

不同的用户群体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深入调查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用户的信息需求,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科信息需求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采访政策,确定文献类型的入藏标准,按照不同类型与类别分别规划入藏对象的比例,如图书和期刊、印刷型文献与非印刷型文献之间的比例。

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可以考虑加大理科院系所需数据库的投入;对文学、历史等专业加强纸质资源的建设,多采购一些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丛书,纸质资源方面形成保障体系;对纸质和数字资源需求倾向不明显的一些学科,如经济学、语言学,可以综合考虑,根据每年书、刊的出版、发行情况,数字资源的利用等情况决定不同的采访政策。

纸质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积累的工程,需要长年稳定经费的支持,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它做为师生消遣娱乐、提高人文修养、学习研究的基础阵地和保障,具有数字资源无法取代的优势。但同时,随着数字资源的快速增长,人们在学习、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对数字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为此,图书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处理好资源建设的结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

3 资源、服务利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分析

3.1 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障碍分析

西北师范大学作为西部地区的普通高校,受经费限制,对数据库的资金投入和“985”、“211”高校不可同日而语,拥有的数据库数量极为有限。但是,在回答“如果您没有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这一问题时,26.7%的用户选择的是“不了解图书馆有哪些数据库”,29.3%的用户选择的是“不知道怎样利用各类数据库查找文献”。这说明我校教师、研究生用户群体对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了解不够,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宣传、推广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数字资源的价格很高,尤其是外文数字资源,用户使用的检索次数越多,资源利用率越高,平均使用成本就越低。因此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是每个图书馆一贯追求的目标。推广出去,宣传到位,让更多的校园用户知道图书馆有什么资源,每个资源怎样使用,每种资源能检索到什么资料,这样才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购买数字资源的目的。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数字资源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3.2 信息服务推广中的障碍分析

表3 文献传递服务

表4 文献传递的数量

注:这里的文献传递量是通过我馆文献传递系统实现的数量,和用户通过读秀和CASHL自主实现的文献传递的数量无关。

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传递系统是其自行开发的,用户只需通过一卡通或借书证号就可以登录系统,索取自己需求的文献。工作人员按不同的需求,依次从资源合作共享单位的数据库资源、NSTL、CASHL或CALIS文理中心查找,找到后将结果上传到该系统。用户下次登录系统即可看到自己需求的处理情况,操作方便、反馈速度也很快。因为经费所限,图书馆购买的外刊及数据库数量都很有限,为了鼓励广大师生进行科研和学术研究,图书馆特拿出专项资金,对潜心从事科研的学校师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文献传递费用进行补贴,并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如当年发表SCI论文者年度文献传递费用减免等。

文献传递系统对用户来说完全可以实现足不出户获取原文;图书馆在这方面的补贴、优惠的幅度也很大。但从表3可以看出,了解这一服务的师生并不是太多,只有33.3%,用过的只有19.5%。至于对纸质资源情有独衷的文学和历史专业的师生,对这一服务了解和利用的情况更差,了解的只有20%,用过的只有8%。

没有需求不用可以,但必须了解,只有这样,需要的时候才可能想到去用。但在回答“您觉得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能弥补现有馆藏资源不足的缺憾吗?”这一问题时,25.6%的用户的回答是不了解。

这说明文献传递的宣传工作很不到位,许多有需求的用户对这一服务根本就不了解。一些有需求的用户为了索取原文,常常到其它院校托熟人帮忙,甚至千里迢迢去外地,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要想让这一服务深入人心,图书馆必须加大文献传递宣传的力度,且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中,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提高文献传递的服务水平。

3.3 应对措施

针对资源,我们可以和各院系、科研单位联系,请他们在各学院主页上添加对图书馆主页的链接,使师生对图书馆主页的访问成为他们的习惯;透明图书馆资源采购计划,加强和院系的沟通,使师生对于资源的采购都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得到及时反馈,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图书馆对他们需求的关注。

教育培训上,可将新入校的研究生纳入新生入馆教育的培训范围中,培训内容重点放在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和图书馆针对他们提供的一些服务上,使他们有需求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图书馆;定期举办图书馆“1小时讲座”,将时间和主题安排发布在图书馆和校网主页上,使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将数据库培训课件、师生关注的一些专题课件和一些视频教学片在主页上进行发布,供读者随时下载使用。

针对文献传递,可每年选定一个月为文献传递宣传月,宣传月实现文献传递全免费服务。同时,以文献传递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详细介绍图书馆文献传递系统及其优惠政策,对CASHL和读秀提供的自主文献传递和相关优惠政策也进行详细介绍,提高用户自我服务的能力。针对不同阶段的资源和服务提供情况,写出相应的宣传材料,这些宣传材料除了在网上发布外,还可以通过群发邮件的方式发给读者。

4 结语

高校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科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书情报的服务质量。专业的差异决定了各专业对情报的需求不尽相同。尽量按需服务才能使图书馆经费的效益实现最大化,“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娇,赵莉.提高普通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数量的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9,(1).

11.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十一

21世纪, 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 图书馆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是大势所趋。网络不仅可以改变传统图书馆在信息传递、交流方面存在的障碍, 而且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使得图书馆为用户服务时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平台。高校图书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大, 要求其更新速度要快、新、准, 且内容种类繁多, 专业性强。但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收集全所有学科专业的最准、最新、最及时、最专业的信息知识, 无法满足每一位读者对信息知识的需求, 如果高校图书馆在网络资源上建立一个信息知识共享的渠道, 可使得读者通过网络共享平台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信息。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

1、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信息爆炸时代,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具有承载信息量大,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以及共享方便的传播信息的手段, 使得高校图书馆避免重复建设资源而造成的重复浪费现象, 资源共享使得各高校图书馆不仅在资源的利用率上达到最大值, 而且使资源优化配置。对图书馆而言减少了人力、物力、资金的浪费, 及其他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 高校图书馆依托网络大大提高了文献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使资源得到极大发挥。

2、满足用户需求, 提高馆藏利用率

在没有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环境下, 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信息资源短缺, 地域等条件制约, 造成用户认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不丰富、不准确、不及时、使用不便的心理, 从而影响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 在服务本馆读者同时, 也能服务于共享图书馆的用户, 为用户查找信息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方式。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可激发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率, 真正发挥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

3、提高社会程度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需要不同区域内的图书馆, 图书情报机构及其他信息机构的共同协作, 各协作成员之间通过这种模式互惠互利, 促进信息的文明流通发展,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

1、技术上的障碍

各个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管理软件上没统一的规范, 每个高校都采用了自己所认可的管理查询软件系统, 同时数字图书馆的运行环境也有所不同, 导致了各个高校的信息数字资源在网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上形成了障碍。

2、资金上的障碍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需要稳定而充足的资金保障, 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基本是高校自身拨款, 虽每年不断增长, 但其资金量远远不足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规模, 经费的短缺造成了各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建设时力不从心, 这样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资金的充足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模式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纸质文献的保守认识, 认为纸质文献可以长期保存, 这使传统的纸质文献在转化为数字文献时, 形成不可避免的观念上的障碍。同时纸质文献在转化为数字文献时, 有可能使部分内容或文字形成错误。这不仅会给读者在阅读时造成困扰, 还不方便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也就使得一部分的信息数字资源无法利用, 也就大大的缩进了图书馆资源的占有量。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措施

1、更新传统思想观念

高校图书馆“小而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观念扎根已久, 网络资源共享要摒弃这些保守形式主义, 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优势及不足, 树立协调合作观念, 实现网络数字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图书馆进行科学系统的有效管理, 形成规范的特色服务体系。

2、完善管理体制

为了实现各级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上的共享, 需建立一所高校图书馆或一个地区高校图书馆为核心的权威管理机构, 统筹所在资源共享条件基础上的高校图书馆, 对这些高校图书馆的全部资源信息内容做布局、分配和使用。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资源统筹和组织协调, 形成以一个高校图书馆为核心, 其他图书馆统一协调的合作化道路。CALES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目标就是统筹规划和协调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 建立全国性文献信息中心、地区文献中心, 各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体系, 实现大范围、高效率、规范化的资源共享, 建立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3、关于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普遍低,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校图书馆逐步走向信息化, 信息共享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和信息开发人才, 要解决这一矛盾, 就要加强队伍建设, 对现有人员加强继续教育, 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开发, 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 不断壮实自身队伍建设, 使馆员具备开发信息、高效有序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结语: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在新社会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潮流, 各个高校图书馆应相互协作, 在探索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哪些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肖燕:《网络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合理使用》, 2006.12。

[2]关慧:《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共享》, 2002年第2期。

[3]刘宣春、蔡代纯:《网络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2006第6期。

[4]郝亚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2001 (4) 。

[5]陈平殿:《21世纪的信息资源建设》, 2011年。

12.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十二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进行新生入馆教育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做好新生入馆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作 者:钟晓辉 柯霞芳 ZHONG Xiao-hui KE Xia-fang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昌,430073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12)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新生教育 入馆教育

13.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十三

在国外,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指导原则为“总体规划,分工协作,开发特藏”。“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为我国提出的原则。国内的各个图书馆只有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正确导向下,牢固树立“全球一个网”、“全国一个馆”的指导思想,努力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然而,“各自为政”的局面却出现了在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上。例如在建库上,各个馆有各自的文献分类、编目等,书目数据标准化程度在各个馆中也大相劲庭。同时,在文献分类方面,一些馆用《中图法》进行分类,一些馆用《科图法》进行分类,一些馆用《人大法》进行分类,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在书目数据方面,因各馆数据各不相同,这样检索用户就很难从各个方位准确、迅速地检索其所需。因此,我国需建设一个数字图书馆全国中心,这个中心的作用包括:第一,用来建立和健全全国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各种标准及规范;第二,用来协调并且规范各个资源库的建设,解决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即标准化问题。依据这个统一的标准,各个地区内、地区间图书馆进行合作建库或者由当地中心图书馆进行统一建库,其它小型图书馆分别录用,最终使全国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达到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各个中小型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到数字图书馆联盟项目中来,用以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图书馆联盟。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都非常关注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中国大学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在7月“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签署,它就明确指出数字时代图书馆合作更加必要,图书馆为解决信息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无限需求与图书馆对信息载体有限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主要方案就是信息资源共享。同时,鼓励项目合作与资源共享延伸至教育、文化与科技、社科系统的数字化资源,建立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联盟。

3.2努力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鼎力相助。同时,技术、设备、大量资金等对它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有着无法解开的死结: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

3.2.1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自身的定位。各个图书馆应积极确定自己资源建设的程度与方式,其依据为:自身的网络条件、资源与服务的基础及其技术开发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普通高校图书馆而言,因其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可以采取直接参考或利用国内其它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方式,如:重点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学科资源库和特色专题资源库。这样,就可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因此,这些高校图书馆就能将更多的资金与技术力量投入到本校特色资源建设和其它学校未建的专题资源库建设上。

3.2.2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各个专题资源库的建设,尽快组织一些重点高校建设教育、科研库,对已建立好的专题资源库进行调研和发布相关信息,研究并制定各学科专题资源库的选题立项,同时对各高校的选题申报进行组织和协调。

3.2.3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重视“获取”资源而不是“拥有”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吸取有效信息,而非获得传统文献。因此,各个图书馆应该对社会上各类电子出版物进行广泛收集,充分开发网络资源,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目标设置为“社会数字信息资源馆藏化”。与此同时,将原有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有效补充。

3.3积极开展用户培训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拥有多种多样的数据库资源、网上资源、数字资源及其各种多媒体资源等。各种检索方式应用在各自的资源里,如:检索网络资源、使用各种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各种媒体资源及其使用各种媒体播放软件等。用户需要掌握系统的方法和使用技巧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数字资源。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为长期开展各种形式的用户培训。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同时采用,也可分开进行。

3.3.1边讲课边上机。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边讲课边上机实习的方式在其电子阅览室内不定期对用户进行培训。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数据光盘的检索与利用、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数字资源、网络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中国学术期刊等镜像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等;

3.3.2高校可在新生入学时开设文献检索、资源检索等公选课,由图书馆馆员系统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

3.3.3在图书馆网站的主页上设置专门的数字资源栏目,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成帮助指南,指导和帮助用户进行网络检索;

3.3.4在图书馆网站主页上设置相应的交流互动栏目,让图书馆馆员与用户能随时进行交流。

读者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这些内容,它能有益地指导读者今后检索参考资料、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论文写作等。

3.4努力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素质

数字图书馆使图书馆两大服务职能(即传统服务职能与信息服务职能)和谐统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弱化了图书馆的某些传统部门,图书馆的文献分类、标引更趋社会化得益于集中统一编目与联机联合目录的发展,读者具有更广阔的选择自主性因其全开放的结构。因而,图书馆的所有工作中将贯穿着指导性、导航性服务,图书馆主要职责将演变为生产信息产品。这对广大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除了掌握必备图书馆学相关知识外,更要高度重视如何提高现代化专业理论与技能。广大馆员们需努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及网络资源检索技能。计算机编目、创建及维护数据库、远程联机检索、局域网维护等技术为图书馆馆员必备技能,只有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够完全胜任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各项基本工作;与此同时,广大馆员们也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只有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图书馆馆员才能更好地检索信息为读者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多数图书馆馆员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掌握数字图书馆员所需的技能;第二,在高校图书馆学专业中开设信息类课程,从学生时代进行培养。这样,广大图书馆馆员才能履行好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员的新职责。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理论与实践飞速发展,新的技术、新的理论不断地产生,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探索,数字图书馆的实现仍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只要所有参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各位人士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做好远景规划,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美莉.数字图书馆多元化信息服务综述[J].兰台世界:下半月,(6):69-70.

2 BALAKRISHNAN N..Universal Digital Library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浙江大学学报:A卷英文版,,6(11):1204-1205.

3 师雪霖,牛振东,宋瀚涛等.Intelligent Agent-Based System for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Retrieval[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12(4):450-454.

4 黄晓斌,夏明春.数字图书馆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2):38-42,65.

5 罗宇红.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实践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4):75-77.

6 张小芳.对构建知识服务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思考[J].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7):79-80.

7 贾西兰,王琼,吴英梅.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新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59-63.

14.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篇十四

一、合理开发、组织、收集各类信息,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1、开发现有馆藏信息, 加强网络建设

图书馆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 首先要对现有的馆藏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建立馆藏书刊检索系统, 并将其上网, 使馆藏资源共享更方便, 与此同时, 图书馆还必须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 不断延伸自己的馆藏资源, 节省图书经费。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服务的功能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基础, 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根本保障的。因此, 图书馆就要改变以往的服务方式, 大力开展与现代检索相配套的服务项目。如创造简便、快速的检索方法和渠道, 开设读者检索窗口;开展网上检索, 购置相关数据库, 在主页上插入超级链接;自建与本校专业相关、适应本馆读者的特色数据库;开展相关数据库使用的读者培训班, 让读者能熟练地应用好电子资源及数据库资源。

2、掌握读者需求, 保证文献价值

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图书馆文献资料采购工作的源泉, 也是图书馆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可靠保证, 是开展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掌握读者需求, 与教师共同商讨采购计划, 设定联络员反馈读者意见, 是保障图书馆文献采购质量的有力措施。在高校新技术、新成果大多首先在期刊上发表, 期刊是高校图书馆中最活跃的因素, 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文献检索以及馆际互借服务等工作都是以期刊作为主要信息源和工作对象的。为了提高期刊的利用率, 充分发挥馆藏期刊的作用, 图书馆应引入光盘数据库提供给读者使用, 这样可以提高读者的检索效率, 使馆藏重心逐步向数字化方向转移。如美国著名的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就有约1800多种的全文学术期刊, 多种检索入口,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数据库进行检索浏览期刊文献或全文, 方便而快捷。

3、大力开展网上各种信息资源查询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固定读者是本校科研人员和师生, 他们在信息需求上表现为“广、快、精、新”。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应有尽有, 但这些信息的质量各有不同, 同时信息又分布在几百台服务器上, 不是每个用户都有时间和能力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的,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为读者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过去我们只能靠馆藏文献,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高要求。工作人员可以编制各种索引将网上浩如烟海、分散无序的信息资源重新整理, 做好信息导航员, 针对不同读者, 提供不同服务。高校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的是各学科超前的新理论, 是高层次的读者, 要把服务工作定位在教师的需要上, 更多、更好地组织起国际、国内最新的信息资源, 有目的、有针对性为教师提供超前的服务。高校的学生读者来馆查找资料既有阶段性又有规律性, 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写学科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都有一定规律, 他们查找资料的时间、内容相对集中, 应及时掌握学生这些具体情况。

4、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共享是网络发展的目的之一, 利用异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广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和实现信息共享服务, 一方面可以通过E-mail、FTP等传递电子文献信息,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Gopher和WWW等进行信息检索。如:通过OCLC、First Search Service就能使全世界的用户利用同一界面通过因特网查访65个数据库, 并能获取文献信息, 同时可以要求传递文献全文。开展馆际互借, 实现资源共享, 逐步使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发展成一个相对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全国性网络, 以便今后更好地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全国性、全世界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阶段。

二、更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理念,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1、信息检索服务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服务涉及到结构化信息检索、全文检索、异地数据源的检索、概念检索和多媒体检索等, 目前的做法是大多数搜索引擎返回大量信息, 然后由用户自己进行筛选, 如果能通过智能化代理系统帮助用户完成这种个性化的筛选过程就可以提高检索效率。系统可以通过用户的一些背景资料, 跟踪用户的行为, 以及由一些反馈机制返回的信息得知用户没有在检索信息中表述出来的意图, 结合用户个性特征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类与排序, 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信息检索服务同样涉及到各种技术, 主要有无数据检索, 统一检索、关联检索和多媒体检索等, 要想更好地进行信息检索, 就必须掌握好这些关键技术。

2、个性化推荐服务

个性化推荐服务是指使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 根据用户兴趣向用户及时主动地推荐用户需要的且以往没有获得的知识信息资源, 并根据用户对推荐内容的反馈进一步改进推荐结果。

3、参考咨询服务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是指以人力资源为媒体, 以因特网为基础而提供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为了改进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通过对用户个人资料的分析与挖掘, 找出可能连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信息消费习惯或消费需求、网络活动踪迹。主要服务形式包括:Help和FAQ信息服务、非实时网上参考咨询系统、实时网上参考咨询系统、同步浏览页面的咨询系统。如用户在图书馆利用馆外资源和服务所产生的信息:访问过的网站、浏览过的网页、访问时间、用户的IP地址、浏览踪迹、活动内容等。Cookie等信息收集工具的利用进一步强化了对用户网络信息的系统收集。

4、信息定制服务

信息定制服务是指用户根据自己专业需求, 对数字图书馆知识资源系统和网络学术资源进行有选择的定制, 系统定期检索下载并按用户要求以不同方式加以推送, 这是对信息检索服务的拓展, 用户一次性提出检索条件和相关要求, 系统根据要求定期的执行用户的检索条件, 把检索结果推送给用户, 信息定制服务的实质还是信息检索, 但信息定制服务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 是一种个性化服务方式, 尽管在这里并不是主动的信息推送, 但是在提供该项服务时, 更注意广泛了解用户需求, 接受用户的各种意见建议, 及时推出新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本质是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服务, 所以图书馆必须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重视人才培养, 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形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框架, 充分发挥优势, 应对挑战。在以因特网为核心代表的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专业人员要敏锐地把握用户信息需要的新变化, 注重提供高质量的、深入的、切合用户需要的信息内容, 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春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学研究, 2004 (11) :148-151。

[2]罗跃娣:《论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7 (4) :55-57。

[3]胡昌斗:《个性化——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趋势》,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4 (6) :30-32。

[4]陈志伟、李春海:《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之战略地位分析及资源共享的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 2000 (4) :50-52。

15.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十五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42-01

引言: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网络教育的形成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使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随着高等院校的整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尤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扩招及各类专业研修班、培训班的增加,学生对学习环境、研究领域、交流空间、生活条件、管理和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这对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和培养读者信息素养前沿阵地的图书馆来讲,其文献资源内容及载体形式、服务手段与特色、资源利用便捷程度、满足个性化信息服务等必然受到极大的挑战。

1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馆用户需求

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考量图书馆发展水平主要看其服务能力与用户需求的匹配程度,所以,图书馆一切服务工作必须坚持“用户为本”原则,尤其要根据不同时期用户不同需求的而深化服务内涵,切实做到研究和满足一般用户与特定用户群体需求的有机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拓展服务空间与外延,最大限度为用户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资源等服务,效果显著;同时,由于高校服务对象类型及用户需求形式日渐多样化、个性化,使传统高校图书馆单一的读者圈正向更为宽泛的用户圈发展,仅从目前高校图书馆拥有的用户数和用户对图书馆的利用率来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满足本校读者的需求,还必须满足社会特定用户的需求,这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深化、变革自身服务内涵,强化服务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

1.1 用户需求的决定因素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群——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以及职能部门和教辅部门的工作者。他们的职业活动随着高校的目标、活动、结构和环境而发生变化。这对高校图书馆主要用户的信息需求起了决定性作用。我国《高等教育法》中提出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国家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基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的目标活动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以及为社会生产科研成果。所以,高校图书馆需紧紧围绕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中心工作开展各个层面的信息服务工作。

1.2 用户需求的特点

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工作内容。高校图书馆为了能准确、及时、权威、特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应全面掌握用户下列的特点:

第一、用户需求的集成化特点。学生、科研人员和教师一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不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借阅、查询等服务,他们更多是希望图书馆能为其提供所需要的,经过整合、分析的系列学科、专业资料,以节省用户自己教学、科研或学习的宝贵时间并提高教学、科研、工作、学习的效果。

第二、用户需求的自助性特点。当前,高校图书馆大多采用托管和网络镜像并存方式方便用户高效获取丰富信息资源。随着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的逐渐扩大和信息服务搜索引擎多样化和新型电子交互功能,高校图书馆逐步从单纯依赖图书馆提供服务向自助式服务方向转化,为图书馆深化服务内涵提供了时空。

2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馆信息服务

2.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以纸质为载体的信息和围绕纸质文献和图书馆馆舍展开的服务是传统图书馆的主要特征。传统图书馆在办馆理念上体现的是“重藏轻用”、“重管轻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封闭型建设模式;②被动型服务方式;③浅层次文献型服务;④机关型结构;⑤公益性服务;⑥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⑦单纯型服务对象。

在全球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传统图书馆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其服务思想和运作机制必将为新型图书馆办馆理念和服务模式所取代。新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求、以知识开发为主要功能。尤其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有以下特点:①开放型服务模式;②针对型服务;③多样型服务;④知识密集型劳动;⑤主动型服务;⑥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⑦产业型服务机构。

2.2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优势

知识经济愈演愈烈的今天,信息早已成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主导线,人们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相比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服务更具优势。

第一、信息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较共他系统而言,其馆藏藏全面而系统,尤其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在图书馆运用之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不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飞跃的进步,各高校在加大纸质文献——图书、期刊、报纸投入基础上,尤其加大对数字资源和现代化设备投入。使图书馆在服务上走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快车道,使图书馆的文献采集、整序、加工、处理更加科学、系统,扩大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参与度,提高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打下基础,从而为高校用户和社会读者提供丰富、完备的文献保障。

第二、信息技术优势。图书馆的服务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各种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一步创新,具有其专业优势。高校的用户及有特定需求的社会读者,开通因特网、图书馆局域网及校园网和远程通讯技术能查检和充分国际信息资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全归功于计算机、通信、数字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应用。与此同时,图书馆的联机编目、资源共享、联合参考咨询等协同服务工作的开展,给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服务空间和机会。

第三、专业队伍优势。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专业结构相对科学、合理的专业队伍,他们在信息资源建设和提供专业化、深层次服务方面有着更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尤其在加强用户教育和提高用户信息素养上具有较强的优势。

第四、社会地位优势。现代人已经把知识就是力量铭记于心,而图书馆则是蕴藏和传承知识力量的宝库。比尔·盖茨也曾说:“我觉得不可能存在—个不需要图书馆的社会”。图书馆是国家文化、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能为用户提供可靠、值得信赖的信息服务,加上其本身固有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图书馆在网上开展的服务成为用户心目中最信赖的信息服务方式之一。

3 结语

16.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十六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浅析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 者:丁丽珊 张丽萍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3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25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参考咨询网络主机漏洞扫描Nessus与X-Scan的性能分析比较  

17.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十七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特点

与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相比, 网络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形式、信息载体、信息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等几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资源由印刷型变成了电子型;信息载体由纸张变成了各种磁性介质;信息服务方式由传统在规定时间内的“人对人”方式, 变为在网络环境下的24小时全天候“人对机”方式;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固定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因特网用户等。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信息服务, 用户查阅一篇文章、了解正在召开的国际会议或谈判进展等, 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而不必跑到图书馆、书店去查阅或购买, 节省了检索和挑选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公众需求满足率。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传统相比较, 具有以下新的特点:首先, 信息源类型多样, 主要是以光盘、网络数据库、各种数字化产品、网络信息等电子、数字信息源为主。其次, 网络信息服务以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为核心。再次, 读者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受限制, 接触读者人数多且范围广。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具体内容

1. 整合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图书馆局域网纷纷建立, 各类型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为读者展示本馆资源的同时, 也从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尤其是高校图书馆, 要积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信息, 组织和下载有关资源, 根据学校各专业需要情况, 建立本馆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资源网, 使其可连续不断的提供给读者有效的服务。

2.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 高校信息服务体系应充分考虑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 构造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 在加强传统馆藏建设的同时, 重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 有计划地将图书馆馆藏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及其他类型载体文献信息数字化, 组织成数据库投入网络, 提高馆藏文献的易用性和共享性。并要重视二次文献等的开发与利用, 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 同时要引进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

3. 提高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 它能根据用户的个性特点及特定要求, 主动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经过集成的信息内容或系统功能。在网络环境下, 各种文献信息迅速增长, 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图书馆做好知识组织和知识开发工作,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根读者的不同需求,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如网上定题服务、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网上馆际互借服务等。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科研人员、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 这些群体由于专业不同与层次的差异, 对图书和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为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分析众多读者需要, 从中找出普遍的、有代表性的需求, 及时提供资料和信息。

4. 开辟网上读者导航

信息资源的数量急剧增长, 造成用户信息的过载, 他们面对海量信息无从下手。用户如何筛选, 甄别各种信息为我所用, 成为了一大难题。图书馆应当担当起信息导航员的任务。如高校图书馆要根据专业设置及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主页上用链接的方式建立信息导航系统, 使读者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漫无边际地检索, 而是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 及时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 捕捉前沿科学和新学科的文献情报。

5. 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给读者的大多是现成的目录、索引、文摘、数据等信息, 然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是多么的全面周到, 都不如读者自己掌握获得信息的方法实际有效。高校图书馆除了要为用户提供传统的代查代检等服务外, 还要开展用户信息教育, 开设一些相关课程及专题讲座等。其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检索、网络查检及网络通讯方法, 以及数据库、光盘检索方法, 网络资源搜索、下载及文献处理方法等, 帮助用户掌握网络环境下检索、获取、筛选、利用有用信息的技能, 提高用户的现代信息素养。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具备的条件

1. 转换服务观念及改革管理体制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图书管理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 坚决摒弃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 树立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保证信息安全的观念, 树立在新形势下一切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意识。并从实践中探索并逐步完善图书馆管理体制使图书馆成为信息服务中心, 科研创新助手。

2. 加大设备投入, 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在计算机配置、局域网建设、相关网站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 建立各种电子阅览室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利用网络期刊、网上公共目录、电子论坛、网络数据库、电子报刊、在线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指南与搜索引擎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 为读者学习和掌握知识创建更为便利的条件。

3. 提高馆员素质, 培养复合型人才

加强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是搞好信息服务工作的保证。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馆藏, 更谈不上高水平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要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对信息情报的需求, 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就必须拥有一批既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 又懂得图书馆专业的高级软件设计人才, 即必须拥有一定量的掌握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着力加强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 通过自学、进修、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 强化图书馆员的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 使他们具备数据库和某些学科知识, 精通外语等等, 能够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工作, 承担起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导航员、主题专家等角色任务, 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有所作为, 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摘要:本文主要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阐述了网络学习是面向未来学习的必然选择, 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网络环境下, 面向网络学习,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环境,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瑞雪.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内蒙电大学刊[J], 2006.3

[2]何静.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6, 1

[3]康曼.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7, 1

上一篇:学校高效课堂教学实施计划下一篇:杭州市住宅小区违法建筑综合整治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