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教案(共10篇)
1.企业财务会计教案 篇一
企业财务会计教案十二
教学目标: 1.掌握现金的清查 2.掌握银行存款的清查教学重点:现金清查的核算教学难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会计基础》中,未达账项包括哪些? 银付企未付,银收企未收,企收银未收,企付银未付。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达标教学阅读教材P33―35,回答下列问题: 1.现金和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怎样? 2.如何进行现金清查的核算? 3.如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一)现金的`清查 1 .现金清查的方法:采用实地盘点,由出纳人员每日清查及清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清查。 2 .现金清查结果的核算: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再作处理。查明现金溢余或短缺的原因后,应分别情况处理,属于记账差错的,应及时更正,对无法查明原因的长款,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无法查明原因以及因出纳员失职等造成的短款,应由出纳员个人赔偿,计入“其他应收款”,经认定可由企业负责的短款,经批准后计入“管理费用”。例:甲公司在现金清查中,发现库存现金多余80元,原因待查。借:库存现金 8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例:现金清查中多余的80元原因不明,经批准列作营业外收入。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 贷:营业外收入 80例:甲公司在现金清查中,发现库存现金短缺80元,原因待查。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 贷:库存现金 80例:现金清查中短缺的80元属于出纳员责任,经批准由出纳员赔偿。借:其他应收款 8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 (
2.企业财务会计教案 篇二
一、明确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修订后的《通则》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财务管理职责的主要内容,企业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建立起财务决策制度,明确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明确决策规则、程序、管理权限和责任等。对投资者、经营者个人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财务决策事项,相关投资者、经营者应当回避。企业在接受外部投资、筹集权益资金、对外担保、捐赠、资产重组、决定经营者和职工报酬、进行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方面、成本费用支出和控制以及其他日常财务工作方面,应当建立起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级别的领导层、不同岗位的执行层等各相关方的审批权限和责任,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必要的报批手续,从制度上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此外,企业应逐步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每年年初编制下达财务收支预算、设备购置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注重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检查,对预算外的成本费用支出和设备采购项目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和领导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在日常工作中,应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会议经费管理办法》、《大型设备、仪器采购管理办法》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委外合同款项支付审批手续、个人借款审批权限等规章制度,并明确规定相关各方的审批权限和责任,规定有关业务需要履行的内部决策程序和必要的报批手续,以从制度上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二、合理评价风险与收益
修订后的《通则》第四章资产营运中在资产机构、理财、从事代理业务等方面多次提到合理评价风险与收益、控制风险等相关内容。企业应当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等原则和经营需要,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并实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企业应当在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应收账款管理、选择供应商、大宗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明确各项业务的条件、审批权限和程序,落实责任,减少损失,尽可能地降低和防范各项风险。此外,修订后的《通则》第三十条规定,“企业从事期货、期权、证券、外汇交易等业务或者委托其他机构理财,不得影响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企业应当合理、全面地评价上述各项业务在资金、资产、人员、时间等方面对主营业务的影响程度,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有选择性地开展上述业务,从而控制风险。
三、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修订后的《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法。”《通则》指出,企业可以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重点检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笔者认为,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事先制定的财务预算为标准制定预警条件。企业可以根据各预算项目在财务体系中的不同作用和地位制定不同的预警条件,可以制定绝对数预警,适应于工资及各项附加、水电气暖物业费、电话费等各年度变化不大、可以直接比较的可控成本;也可以制定相对数预警,适应于随生产经营情况变化较大的项目,如差旅费、材料费等。二是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进行预警。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具体包括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二十多个指标,每个指标在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企业可以结合行业评价标准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预警条件。当某个数值或指标接近或超过预警条件时,财务部门应向相关部门领导、经理层领导或者董事会等各个级别的相关人员发出预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四、不相容职务分离
修订后的《通则》第十条提到了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控制财务风险的内容,在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的章节里也多次提到企业在实施某一相关工作时应履行内部审批手续,落实有关经营、管理、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的财务责任,比如,第十五条规定,“企业依法以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份等方式筹集权益资金的,……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必要的报批手续”,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明确资金调度的条件、权限和程序”。这些规定都对企业不相容职务分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即企业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3.略论企业财务会计目标 篇三
一、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辩证统一
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企盼性基础之上,单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讨论财务会计目标或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除了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角度来分析以外,还应从会计信息系统职能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即财务会计目标的认定既要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能力。
第一,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有些是现有的,有些是潜在的。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然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不同时期出于对不同利益的追求,其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而财务会计作为加工、生产会计信息的系统,其所提供的“产品”只有一种,即会计信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财务会计必须是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会计信息。
第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而且会计信息使用者也会由于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失去或部分失去财务会计信息原本就有的有用性。
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发展。而财务会计作为人为的信息系统,却有其运行的固有规律及相对固定的要素、结构与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一个系统如果其要素、结构没有改变,则其功能一般也不会改变,而功能没有改变,则该系统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也不会改变。
二、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下,只能从力所能及的范围方面来探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财务会计目标。脱离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力所能及的范围来讨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会计目标,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相关职能的情况下追求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使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金融风险、投资风险、决策风险的替罪羊。影响投资和决策的因素是众多的,会计信息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也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得出的财务会计信息也真实、可靠,但债权人和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蒙受损失,使原本为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成为无用。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具有反映、控制、评价、预测、决策等5项职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职能,是指财务会计通过其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把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经过必要的计算、分析、综合,加工成为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则表现为会计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于财务会计监督方面,会计监督通常是通过会计确认来实现的。在我国,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计划或预算等,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依据。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关数据进行会计确认,把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反映计划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预测、决策等职能,由于都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基础上,通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及综合运用,才能进行。这实际上是涉及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运用和驾驭能力问题。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和控制,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实施或执行反映和监督职能,将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三、财务会計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尽管财务会计目标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种主观愿望,它体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观需求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客观职能的辩证统一,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职能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或执行了反映和监督职能以后会计信息就会有用,财务会计目标就能实现。这里还有一个会计信息加工出来以后是否“适销对路”和“价廉物美”的问题。“适销对路”指的是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而“价廉物美”指的是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任何事物都有其绝对性和相对性,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体现为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4.企业财务会计教案 篇四
主要内容:
(一)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
(二)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
(三)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
(四)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
(五)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在学习中要注意存货初始入账价值及存货期末计价这两个问题。
第一节 存货及其分类
一、存货的概念与特征
1.存货的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存货的特征
(1)存货是一种具有物质实体的有形资产;(2)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3)存货以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被销售或被耗用为目的而取得;(4)存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存在价值减损的可能性。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存货的分类
1.存货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周转材料。2.存货按存放地点的分类:在途存货、在库存货、在制存货、在售存货。
3.存货按取得的方式分类: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者投入存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存货、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通过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盘盈的存货。
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
注意:不同来源的存货,计量也是有所不同。故应区分存货的来源。
一、外购的存货
(一)外购存货的成本
☆外购存货的成本=买价+税费+其他相关费用。其中: 买价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
税金指除增值税以外的税。但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应计入存货的入账价值。其他相关费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费用。
注意以下几点:
1.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1)一般要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2)如果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3)发生时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按已销商品和结存商品的比例进行分配。2.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税费:
(1)消费税、资源税直接计入存货的成本;(2)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所发生的增值税,可以抵扣的,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小规模纳税企业所发生的增值税和一般纳税人所发生的不得抵扣的增值税,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运输费×(1-7%)计入存货成本,7%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进行抵扣。
(3)存货过程中发生的毁损或短缺,如果是正常的、合理的毁损,应计入采购成本;如果是非正常的损耗,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①应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 ②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损耗,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查明原因后,有赔偿的计入其他应收款,确实属于意外灾害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
(二)外购存货的会计处理
1.单到货到(存货验收入库和货款结算同时完成)借: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等
2.单到货未到(货款已结算,但存货尚在运输途中)(1)单到: 借: 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等
(2)货到,验收入库: 借: 原材料等 贷: 在途物资
3.货到单未到(存货已经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结算)(1)货到,入库,不进行账务处理;(2)月末,如果单仍未到,暂估入账: 借: 原材料等 贷: 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下月初,红字冲回: 借: 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贷: 原材料等
(4)单到,同单到货到处理方法一样。4.采用预付货款方式购入存货(1)预付货款时: 借: 预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2)采购时: 借: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预付账款
(3)多退 借: 银行存款 贷: 预付账款
(4)少补 借: 预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5.采用赊购方式购入存货(1)不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 借: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应付账款
(2)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总价法 ①赊购时: 借: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应付账款
②还款时,享受的现金折扣冲减财务费用。借: 应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三)外购存货发生短缺的会计处理。1.入库时,发现短缺 借: 原材料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在途物资
2.查明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①运输途中合理损耗 借: 原材料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②销货方少发货物,经协商由其补足存货 借: 应付账款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③运输单位的责任造成短缺 借: 其他应收款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④属于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 借: 营业外支出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自制存货
1.自制存货的成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中: 采购成本:料;
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其他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计入存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例如,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计入成本;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以及采购入库之后发生的仓储费用都计入当期损益。
2.会计处理
(1)发生时,记入生产成本。借: 生产成本 贷: 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
(2)验收入库时,转入库存商品等。借: 库存商品等 贷: 生产成本
三、委托加工存货
其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 1.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要注意消费税的问题,要区分委托加工的产品收回以后是直接销售,还是继续加工,分别进行处理。
(1)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支付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2)如果收回的存货用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应先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以后可以抵扣相应的“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贷方金额。
2.会计处理
(1)发出委托加工物资 借: 委托加工物资 贷: 原材料
(2)支付加工费和运费等 借: 委托加工物资 贷: 银行存款
(3)支付增值税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
(4)支付消费税 ①加工完直接出售 借: 委托加工物资 贷: 银行存款
②加工完用于连续生产 借: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 银行存款
(5)收回加工完的存货 借: 原材料等 贷: 委托加工物资
四、投资者投入存货
1.成本:有合同或协议的,按合同或协议价;合同或协议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值。2.会计处理 借: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关于消费税的补充
1.销售应税消费品销售应税消费品时,按应交消费税额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货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账户。
[例8-13]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月10日销售一批消费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为60000元,增值税为10200元,消费税税率为10%,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产品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7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 计算应交消费税:应纳消费税额=60000×10%=6000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6000 2.视同销售的应税消费品:视同销售即企业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对外投资、或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建工程等等,按税法规定仍需交纳消费税。按应交消费税额记入有关成本。
[例8-14]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对外投资,双方协商按成本定价,该批产品的成本为170000元,计税价格为200000元,增值税率为17%,消费税率为10%。
借:长期股权投资
224000 贷:库存商品
1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0000 3.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按税法规定一般由受托方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扣代缴消费税。委托方所纳税款,根据委托加工收回后的应税消费品用途不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委托方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其所纳税款可以在继续加工后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消费税额中抵扣。在支付给受托方消费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在收回继续加工后的应税消费品销售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企业按贷方减去借方的差额向税务局交纳消费税。另一种是委托方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其所纳税款计入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的成本,在销售时,不再交纳消费税。
[例8-15]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外单位加工应税消费品,材料成本为50000元,加工费为10000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为1700元,代收消费税为1000元。如果委托加工收回后继续加工:
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材料
50000 贷:原材料
50000 支付加工费、增值税和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000 贷:银行存款
12700 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借:原材料
60000 贷:委托加工材料
60000 如果委托加工收回后直接出售:
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材料
50000 贷:原材料
50000 支付加工费、增值税和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材料
1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银行存款
12700 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借:库存商品
11000 贷:委托加工材料
11000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 要点:
1.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但资产负债表日均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
2.实际成本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3.商品流通企业发出的存货,通常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式进行核算。
一、存货计价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
1.优点:可以随时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保证了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并且期末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成本确定,比较接近现行市场价值。
2.缺点:计算繁琐。
3.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物价上涨,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的价值。
(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优点:日常核算工作量较小,简便易行。
2.缺点:因为存货计价集中在月末进行,所以平时无法提供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存货的管理。
3.公式:
(1)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
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2)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3)月末结存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月结存存货的数量(4)实务中本月发出存货成本也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成本 4.适用:存货收发比较频繁的企业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1.优点:将存货的计价和明细账的登记分散在平时进行,从而可以随时掌握发出存货的成本和结存存货的成本,为存货管理及时提供所需信息。
2.缺点:计算频繁,不利于收发比较频繁的企业。3.公式:
(1)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有存货成本+本批入库存货成本
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入库存货数量
(2)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最近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批发出存货的数量(3)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
(四)个别计价法
1.优点: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一致,能准确反映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2.缺点:日常核算繁琐
3.适用:适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较高或体积较大、容易辨认的存货的计价,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以及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二、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一)生产经营领用的原材料 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 原材料
(二)生产经营领用的周转材料 1.一次转销法
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 周转材料
2.五五摊销法(1)购入时: 借: 周转材料——在库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
(2)领用时:
借: 周转材料——在用
(100%)
贷: 周转材料——在库
(100%)
借: 生产成本等 贷: 周转材料——摊销
(50%)
(3)到期报废时: 借: 生产成本等
借: 周转材料——摊销
(100%)贷: 周转材料——在用
(100%)贷: 周转材料——摊销
(50%)
3.分次摊销法
方法类似于五五摊销,只是次数多于五五摊销。
(三)销售的存货
借: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 库存商品等
(四)在建工程领用的存货 1.领用库存商品时,视同销售。借: 在建工程
贷: 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领用材料等
(1)生产机器设备等,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 借: 在建工程 贷: 原材料
(2)建设厂房等,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 借: 在建工程
贷: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第四节 计划成本法
一、计划成本法的基本核算程序
1.制定存货的计划成本目录,规定存货的分类以及各类存货的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
2.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存货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分别“原材料”、“周转材料”扥,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3.设置“材料采购”科目,对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进行计价对比。4.存货的日常收入与发出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通过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
二、存货的取得及成本差异的形成
(1)购入材料: 借: 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等
(2)验收入库: 借: 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超支)贷: 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节约)
三、存货的发出及成本差异的分摊
(1)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
异本月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100%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100%
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2)领料出库,可以月末一次结转 借: 生产成本等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贷: 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材料成本差异率为正数)
第五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1.含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按照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对期末存货进行计量的一种方法。
2.成本:就是会计计量属性中的历史成本(买价+税费)。
3.可变现净值:是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4.影响可变现净值的因素:(1)估计售价(2)进一步加工的成本(3)销售的税费
5.该方法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
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一)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 1.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 2.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3.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二)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 有合同规定,售价为合同价 √ 没有合同,售价为市场价
√ 如果一部分签订合同,一部分没有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合同价;没有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市场价。
例:某企业有10台存货,10台都签有合同,合同价为50万元/台,则确定的售价为10*50=500万元;如果10台存货都没有签订合同,市场价格为45万元台/台,则售价为10*45=450万元。
如果企业有12台存货,其中10台签有合同,2台没有签订合同。则10台按合同价50万元,另外2台按同类产品的市价45万元/台确认售价,12台合计售价为10*50+2*45=590万元。
三、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要区分存货的用途。
1.如果存货是产成品、商品或者是可以直接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相关销售税费。注意没有进一步加工成本的问题。
2.如果存货不能直接出售,需要进一步加工,则需按照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相关销售税费来确认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四、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
1.存货是产品、商品或者是可以直接出售的材料,如果其账面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说明存货已经发生了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就可以了。
2.存货是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原材料,期末计价就要考虑是按材料或是产品进行期末计价。例如期末原材料成本50万元,如果出售售价为45万元,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就要作进一步判别。
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应该按其生产产品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比较,判断其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1)用于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小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就要按材料的成本进行计价。
假如材料的成本为50万元,售价为45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是否需要计提5万元减值准备?
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是150万元,产品的售价是160万元,这时虽然材料的成本已经高于材料的售价,但由于其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低于产品的售价,所以期末材料仍按成本计价。
(2)用于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由于价格下跌,材料的成本比售价高,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看用材料生产出的产品。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高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期末材料计价时就不能用材料的成本,而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如上例,假如A材料的成本为50万元,售价为45万元。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是150万元,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是130万元,这时就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来计价。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相关税费。
注意: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例:甲公司期末原材料账面余额100万元,数量10吨,每吨10万元。这批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已与乙公司签订合约的20台Y产品。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20台Y产品,每台售价10万元(假设不考虑增值税)。为把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本95万元。估计销售Y产品,每台还需花费1万元税费。本期期末,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下跌到9万元/吨。如果把原材料出售,每台还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问这批原材料可变现净值是多少?
分析:
(1)根据题目条件可知,原材料已经跌价,但不能用100万或90万减销售税费作为可变现净值。需要考虑用原材料生产出的Y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原材料的成本100万,已经小于原材料的售价90万减相关税费1万。产品的成本:材料100万元+进一步加工的成本95万元=195万元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200万元-销售税费20*1万元=180万元
可以看出,产品的成本也高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了,材料的期末计价不能用材料的成本,需要计算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200万元-进一步加工的成本95万元-销售税费20*1万元=85万元
注意: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要用产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计算,不是用材料的售价9万-材料的销售税费0.1*10万元来计算。
(2)如果把题目改变一下:问这批材料的期末计价是多少? 答:材料的期末计价就是材料的可变现净值85万元
思考:为什么不用材料的账面余额100万元?为什么不用材料的售价9万?
因为根据刚才分析,不但材料跌价了,生产出的产品也跌价了,所以材料期末计价要使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而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要根据产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计算来计算。
(3)如果把题目再改变一下:假如甲企业以前没有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现在存货跌价准备的数额是多少?
答:账面余额100万元-可变现净值85万元=15万元 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 如果以前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需再补提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如果以前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需冲销5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5
贷:资产减值损失 5 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需要根据原来计提的情况来考虑本期的计提数; 3.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1)存货跌价准备通常是按单项计提的,但是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也可以按类别进行计提。对于难于区分开的在同一生产区域生产的、销售产品有相关性、具有相同类别或最终类似用途的,可以合并在一起,按总体计提。这种情况比较少,考试时通常是按单项来计提准备。
(2)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计提准备金的数额,如例2通过计算应该计提15万,原来已经有5万,再补差额10万即可。
如果原来已经计提20万,现在计算出来应该计提15万,应该冲销5万。但冲不冲这5万,要注意此时存货的价值回升到底是原来计提跌价准备时的影响因素消失了,还是别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原来计提跌价准备时的影响因素消失,现在存货价值回升,就应该冲销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不是由于原来计提跌价准备时的影响因素消失,而是又有了其他因素,导致本期存货价值回升,那么原来计提的跌价准备就不能转回。这个问题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一下。
例3:06年12月份,由于加工失误,导致原来成本为100万元的存货价值下降到95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07年1月31号这种产品紧俏,由于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这时,存货价格上升不是由于加工失误的问题消失。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把原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转销。
4.如果是由于原来的因素消失,导致存货价值回升的情况下,原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需要转回。
但要注意转会的准备金是有限额的,原来计提5万,现在最多只能转回5万。5.如果存货是对外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等因素,转回准备金的时候,不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第六节 存货清查
一、存货清查的意义与方法
1.存货清查采用实地盘点、账实核对的方法。2.存货清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年在编制报表前,必须对存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2)为了加强控制,还应在年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流或重点清查;
(3)除了要进行实物盘点,账实核对外,应注意存货的质量和储存情况。
二、存货盘盈与盘亏的会计处理
(一)存货盘盈 1.发现,按重置成本入账 借: 原材料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2.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管理费用
(二)存货盘亏
1.发现,按账面成本转销。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原材料
2.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造成的短缺,计入管理费用。借: 管理费用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3.属于收发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短缺或毁损,将扣除可回收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借: 管理费用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4.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毁损,将扣除可回收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借: 营业外支出
5.会计凭证的教案 篇五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记账凭证概念和种类,并掌握记账凭证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填制凭证的方法和要求。
(2)技能目标:能够依据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审核记帐凭证。
(3)素质目标:能坚持正确的、严谨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提高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填制记帐凭证 难点:审核记账凭证
三、教学设想:
本课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分组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并通过埋下伏笔;执行任务;跳跃思维、问题争答;现实聚焦、端正态度四个环节,为学生开拓自主而广阔的思索空间,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四,教学过程:(1)埋下伏笔
为学生展示多张不同类型的、不同经济业务取到的原始凭证,提问:如果直接根据这些原始凭证来登记账簿,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是否难以下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引出记账凭证,并简单讲解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和在会计核算中的位置(2)执行任务
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组都发有一张任务卡和三种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在),任务卡内容如下:
同学们好,请根据以下三个业务,做出分录,并根据题目和分录填制这三张记账凭证,限时15分钟。
• 2011年3月29日,苹果公司卖去iPhone20部,售价10万,款项存入银行(原始凭证1张,编号11)
• 2011年4月29日,蒙牛公司向B厂购买甲奶源,共16500元,尚未支付款项(原始凭证1张,编号3)• 2011年7月3日,麦当劳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10万元(原始凭证1张、编号12)
15分钟后,请各组派一个代表来总结填制凭证情况或在填制过程所遇到的问题。(3)跳跃思维、问题争答
针对刚才所填制的记账凭证,各小组进行问题争答,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得分最少那组要进行惩罚,注:答错不扣分。
问题如下:
1、收款凭证是反映货币资金收入还是支出的记账凭证?1分
2、记账凭证中的日期是写原始凭证的日期还是填制记账凭证那天的日期? 为什么?2+3分
3、转账凭证与收、付凭证的区别? 3分
4、“附件*张”填制的内容是什么?2分
5、制证应填制谁的名字?2分
6、金额要写到分吗?1分
7、合计的金额前要加上什么符号?2分
8、摘要一定要固定字数吗?2分
9、当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应该用那种记账凭证 3分
10、若某业务需用到两张张记账凭证,那编号应该怎么写?3分
注:根据“执行任务”各组提出的问题,适当再增加问题 统计分数,分数最低那组要交一份课堂总结或感想,最后进行总结并对学生部分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
(3)现实聚焦、端正态度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广夏。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案例分析:
1、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违反了相关会计法规。
会计资料基本要求:
1、会计资料(凭证、账簿、企报)应真实、完整
2、生成、提供虚假会计资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变造、伪告凭证、账簿,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2、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夏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夏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违法了相关规定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靠性 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准确可靠
3、该虚假的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夏公司年报,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违法了相关规定
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会计核算前提:及时取得原始凭证
2、只有经审核无误的、合法的原始凭证才能进行账务处理
3、记账凭证是记账的直接依据。判决:
该公司于12月17日收到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期为12月12日的《民事判决书》。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令天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偿还天津市商业银行长青支行借款本金550万元及利息,本公司及天津市某公司对天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不能清偿部
分的债务连带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并将银广夏事件涉嫌证券犯罪人员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想一想:
1、对会计凭证的虚构和造假,会对企业和会计人员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
2、为了保证凭证的质量和真实性,审核凭证显得如此重要,对于记账凭证,我们具体应该审核哪些内容呢?
3、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职业观?
6.《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篇六
会计平衡公式 教材:《基础会计》(高教版)授课人:安徽省泾县高级职业中学 秦凤英
课题会计平衡公式 班级:职高一财会 时间: 12月 4日 授课人:
秦凤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会计平衡公式,理解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掌握四类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经济业务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并由学生亲自分析操作,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②会计平衡公式;
③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难点:会计平衡公式的含义 关键点: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创设情景,设疑激趣,贯穿对比讲授与操作演示,启发与引导结合,配以适量的实际操作组织教学:
1、职高一学生刚学《基础会计》,以前很少接触过专业方面的知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实物,采取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思想的载体和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层层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和鼓励其思考与探究;
2、教材中依次介绍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和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如按此顺序进行教学,会计平衡公式就显得枯燥、抽象,既影响学生对平衡公式含义的把握,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教材着重分析经济业务对平衡关系的影响,而没有分析经济业务对资产、权益总额的影响,势必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片面性。为此,在教学本节课时: ①、对教学内容的顺序作适当调整,由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分析导出会计平衡公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②、在讲授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等式影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经济业务对资产、权益总额的影响情况。学法:结合教法,采用“听讲—思考—观察—领会—讨论—训练—归纳”指导学生学习。课型:新授课
时间安排:一课时,具体安排见教学过程。教具准备:
1、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2、资产负债表资料。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时间:1分钟)【启动多媒体课件】【播放画面】动态展示各类资产的画面 【语言提示】请同学们注意大屏幕,看屏幕上展示的是什么?(集中学生注意力,进入教学内容环境)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
【复习提问】除了屏幕上展示的资产外,还有哪几大会计要素? 【学生回答】(略)
【设疑导出新课】那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要素之间还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它们的关系,并由此学习会计平衡公式。教学新课:(时间:27分钟)【板书课题名】“会计平衡公式”
【板书】
一、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这是关键点,启发、释疑,详讲)【讲授】
1、资产与权益
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能够控制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物质实体存在形式,如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权益:另一方面这些经济资源又表现为相应的要求权,即这些经济资源是如何取得的,为谁所有。
【设疑】资产与权益存在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启发】二者关系:①、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资产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运用情况;权益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来源情况。②、二者在总额上是一种必然相等的关系。公式表示为: 【板书】资产 = 权益
【提问】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究竟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一部分是债权人权益,即负债 一部分是投资人权益,即所有者权益
【提问】上述公式又可如何表示?(学生讨论)【板书】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板书】
二、会计平衡公式的含义 [通过上述层层释疑,突破难点] 【讲授】会计平衡公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方程式,是指会计要素间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
【启发讨论】①、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没有无资产的权益,也没有无权益的资产; ②、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之间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
【设疑过渡】企业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经济业务,这些业务是否会破坏会计平衡公式呢? 【板书】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教学重点,教师讲授演示,并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完成,突出重点] 【电子展示】某公司2004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见课件)
【分析思考】学生分析:以下经济业务发生后,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①、1月 5日,公司接受国家投入大型设备一台,价值200000元; ②、1月10日,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③、1月14日,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00000元
④、1月20日,公司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金额为50000元,以抵付前欠应付账款。【电子演示】四类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见课件)
【启发提问】四类经济业务对资产与权益总额如何影响?【学生回答】(略)发展性练习: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时间:4分钟)
你还能举出哪些经济业务?它们是如何影响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及其总额的? 反馈性练习资料与要求见练习册 P15习题二(时间:8分钟)【发放事先准备好的资产负债表资料】
【学生讨论、练习,教师督导,并进行个别辅导】
【反馈学生讨论情况,展示学生操作成果,并作出积极评价】 【电子显示参考答案】 课堂小结:(时间:3分钟)
1、【师生共同归纳】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多媒体演示)资产、权益同时增加 资产、权益同时减少 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不变 权益一增一减,资产不变 归纳本节课教学内容,点出“会计平衡公式”的意义:(先请学生回顾)【电子显示】(兼板书设计)会计平衡公式
一、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二、会计平衡公式
1、资产 = 权益
2、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课后作业:【电子显示】
1、复习:本节课教学内容;
2、思考:结合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探讨会计平衡动态等式关系。
7.企业财务会计教案 篇七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目标,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企业财务风险专指企业筹资风险;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及收益分配等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具有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企业财务风险也以不同的形式危及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绝不单纯是一个筹资风险的控制问题,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 既包括企业筹资风险, 也应包括投资风险、资金收支风险、日常财务管理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多方面风险。因此, 我们所指的财务风险是指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 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 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 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 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 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普遍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 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潜在性。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 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的财务控制必须是目标导向的。从企业财务风险本质出发, 可以看出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是可以分层的, 各层在逻辑上紧密联系。
1、最终目标。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 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缺一不可。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 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财务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是这些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结果, 但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 某一集团利益可能会占主导作用, 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 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 而置其他集团利益于不顾。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具有与相关利益者利益相一致, 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的长期性、考虑风险及货币时间价值的风险性和时间性等特征。因此,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是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
2、基本目标。
保持企业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必须能够保证企业所需生产资料的输入、转换和输出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 这种状态能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最低限度的要求。企业能否生存的衡量标准, 可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这种最低需求的满足程度来反映。
3、间接目标。
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是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的必然要求, 只有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才能使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提高资金的收益性是与企业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相一致的具体要求, 只有满足企业最低的投资报酬率, 企业才能够保证不断的进行资本的投入和转化, 在高于最低资本报酬率的情况下, 才会产生企业价值增值。
4、直接目标。
目标之一:强化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和扩散。制定合理的财务预警制度, 抑制财务风险产生和扩散是避免企状况恶化, 从而使企业免遭损失或将已经发生的风控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内, 尽量减少损失。目标之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体系, 改变企业财务风险状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提高企业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可以有效降低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发生。
5、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法。
企业生产活动的筹资、投资、受益分配及或有事项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并且不同的活动过程, 其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也不相同。因此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四、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措施
(一) 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
1、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 不同于一般的确定性决策。确定性决策, 是对未来可能的结局有明确把握后所作出的决策, 风险决策意味着从未来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 由于未来真正的结局只有一个, 因此, 这种决策无论选择何种方案, 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有风险并非是坏事, 风险的存在, 客观上给企业以机遇和挑战。风险决策是风险控制的重要一环, 决策者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 选择相适应的风险方案, 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风险决策方法, 就是对风险条件下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的方法。
2、风险防范
(1) 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在风险决策时, 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少的方案。例如, 企业投资时, 甲方案风险大, 乙方案风险小, 而购买国库券基本上无风险, 当企业选择风险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时。实际上就减少了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及损失的程度。二是在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 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 以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
(2) 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的一种策略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来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 降低损失程度。比如利用金融工具进行的套期保值行为;另一种策略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例如, 提高产品质量, 改进产品设计, 增加花色品种等, 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降低销售风险。
(3) 分散风险法。分散风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通常的做法, 一是企业之间联营, 通过企业之间的联营, 一方面可以取的规模经济的效应, 减少单体经营在人力、物力及各种隐形资源上的限制, 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二是多种经营, 三是多项投资。无论多种经营还是多项投资都可以减小市场波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换句话说就是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3、风险转移
(1) 购买保险法。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 可将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2) 签订远期合同法。远期合同的作用, 在于明确购销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企业通过签订远期合同, 可将风险转嫁给客户。
(3) 转包法。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某项业务转包给他人完成, 可以降低成本, 也可以降低操作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1、筹资风险的防范。
对于筹资风险, 最重要的是要牢记风险收益相对应的基本原则, 量力而行,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程度。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力求筹资成本最低、筹资组合最佳、资金结构和还款期限合理。
2、投资风险的防范。
防范投资风险, 必须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投资原则, 重视投资的可行性论证;要掌握适当原则, 统一运用资金, 使资金投向合理的配置, 投资规模适度;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资金的回收管理, 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投资多元化应保持项目的相关性。
3、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
收益分配是指由于收益分配政策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避免收益分配风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制定筹资方案、投资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投资风险与筹资分析的耦合作用;二是在投资项目的有效期间内进行会计核算和利润分配时, 要依据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按照预期财务收益的要求, 合理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和利润分配办法;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 坚决制止企业的短期行为, 防止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4.或有风险的防范
或有风险是指由于或有事项的存在导致的财务风险。以外汇管理为例, 外汇损益受到市场汇率变动, 交易和折算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选择高水平的外汇投资机构代理外汇的交易, 可以减少由于市场汇率变动预测失误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比如远期外汇市场套期保值、互换协议等防范交易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解辉,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4月
[2]、吴少平、李小燕, 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 金融科学, 2000, (1)
8.试谈企业财务会计管理 篇八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但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也要靠科学的企业管理。科学的管理离不开财务会计的参与。因此企业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财务会计进行改革创新。
一、财务会计含义
财务会计,是指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求下,既能体现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要求,又能在国家各种特定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合理、及时、高效的进行核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步的建立。为适应发展,现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必须改革,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提供企业信息,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财务会计具有反映职能,在企业的发展中为企业提供有利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获取企业相关信息的需求,使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得到提升,同时能够进行监督,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
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不单单是对企业的账目等进行核算,它还需要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当中,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能够加强管理者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良好的企业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企业将财务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中,并且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的全方位管理,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
3.有助于对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考察
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接受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券人的投资,因此企业有必要有责任按照发展目标和要求进行资源利用,加強经营管理,同时还要接受各方的监督和检查。对企业财务会计进行管理,能够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使企业的经济决策能够透明直接的表现在投资者面前,能够强化对企业的监督,使企业的管理向着合理合法的方向发展,利于建成科学规范的监督机制。
4.利于企业决策的制定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资金的运转和流动方向进行记录和管理。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每个部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并且每个部门所需要的资金份额以及资金使用状况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企业财务会计对资金进行适当管理,进行合理的支配,从而满足企业各部门的运行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整体的企业经济运行中,财务会计也要进行参与,将自己搜集整理的经济数据提供给企业的管理者,使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资金运转和流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进行企业决策。
三、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现状问题
1.对财务会计管理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对财务会计管理认识不足,并没有对其形成足够的重视,甚至都没有把财务会计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制度中。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认识不够,使得其在企业的管理中没有发挥出应该有的作用。
2.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一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导致企业的现金管理不严,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资金的闲置或者不足,资金流失严重。这些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残缺不全,譬如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查清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采用家长式管理方法,财务由老板一人控制。这些不完善、不健全的会计制度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整体管理混乱、风险控制系统缺乏等情况的发生。也有的企业的会计制度相对较健全,但是在具体财务操作中的,会计制度名存实亡,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
3.会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法掌握程度较浅,许多会计管理人员不能够准确把握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作支撑。还有一部分企业采用家族管理式经营,譬如会计、出纳这样的财务职位都是领导者自己的亲戚朋友,这些人没有会计的专业知识,不具备从业资格,却掌握着一个企业的命脉。这样的会计管理队伍是没有可能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的,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4.财务预算过于偏重,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企业会计人员从属本服务单位,对本单位直管领导负责。而上级财政部门仅对任用的会计人员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进行管理,对会计人员没有进行直接的领导。因此做账容易产生漏洞,发生财务做账人员“真账假作,假账真做,查出是本事,没查是运气”的侥幸心理。国家没有对财务人员直接管辖,容易使财务人员私立项目,私设小金库,造成财务账目管理混乱的现象。同时会计人员只重注核算,过于偏重项目核算,没有根据实际项目情况来同步分析和检验,也没有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
5.企业财会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我国的企业中,虽然一些企业中的财会管理方面实现了计算机软件的体制管理,但是一些会计人员在专业的认识上、计算机的运用方面、商业软件的针对性运用方面还是略有不足,这使得企业财会方面的计算的效率受到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整个企业的财会管理和财会信息的共享。
四、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改革的建议
1.加强对财务会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企业而言,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定要有深刻的认知。一是企业要对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的指导作用。二是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更新会计财务管理理念,尤其是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从而满足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部门内部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从而促进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企业要不断地完善员工的考核选拔制度,为员工提供更大程度上的发展空间和进步平台,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积极性,为企业培养和留住高级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企业要不断完善奖励和惩罚机制,采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效力;三是企业还要不断完善职工的考核选拔制度,为职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留住高级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最后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汲取员工的优秀意见和建議,对于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解决和完善,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提供了莫大的活力,也使得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
3.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加强财务和会计人员入门门槛,严格把关。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一定要有相应的财会资格证书,择优录用。对于没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加强培养和学习。对于上岗的新人要定期进行财会制度的熟悉和业务事项和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财务和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保障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只有让财会人员技术水平得到精湛的提高,才能准确的进行财政预算,满足各单位的经济活动需求。
4.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定期提供成本分析等各项报表,以利于单位负责人对于项目成本进行有效分析和实时控制。其次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和财务机构应当独立分开,以便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加强各项支出管理,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不合理的单据支付应当拒绝支付。
5.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
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监督和控制的机制,加强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尤其的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首先要明确经济业务事项、记账、会计事项审批等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且使之相互制约、相互分离;其次要加大对资金调度、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重要经济业务决策与执行的监督力度,制定相互制约程序;再次要对财产清查的组织程序、期限和范围,在充分明确的条件上加强监督。另外,企业最好还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从而有效监督财务收入支出的真实有效合法。
6.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有了新一轮的发展春天,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为财务会计管理的创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企业要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安全、技术标准、资产以及销售管理等具体性的工作作进一步的完善说明,提高财务信息建设的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不断地健全和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与此同时,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要使得政策执行力度以及财务信息透明化程度日益凸显,不断地加强企业财务方面的监督力度,使得精细化管理代替粗放落后的管理模式,更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让灵活、动态的财务信息系统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迎晖.关于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
9.基础会计教案 篇九
基础会计教案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会计目标,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理解会计的概念、特征和基本职能以及会计的一般对象和目标。 【重点与难点】 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会计的监督职能。 2、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3、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性所作的基本分类。 4、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使用PPT进行陈述性讲授为主。在讲授过程中多联系实际、多启发。 【授课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生产力越发达,会计越重要。 2、会计产生的原因: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西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会计(公元15世纪中叶以前):主要的特征是单式薄记。 2、近代会计(15世纪中叶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个历程碑: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出版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第二个历程碑:1894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工会的成立;第三个历程碑:19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 3、现代会计:这一阶段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致力于财务会计准则的研究,使以薄记为基础的财务会计趋于系统化和标准化。 第二节 会计的意义 一、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1、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真实合法的凭证为依据,通过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经行全面、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生产出可靠、相关的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的一项管理活动 2、会计的特征:(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和全面的核算和监督; (3)以合法凭证为依据; (4)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会计全部管理工作的基础。 2、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第三节 会计的对象和目标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即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其思想实质告诉我们,会计的对象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中 (二)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在不同的单位里,其表现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制造业企业资金运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资金进入企业、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企业。 1、资金进入企业 企业存在的前提是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2、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 3、资金退出企业 资金退出企业是指企业的资金不再参加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而游离于企业资金运动之外。 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如图 二、会计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1、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四节 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 2、持续经营假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企业将会持续的经营下去。 3、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货币计量假设: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5、权责发生制假设: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资料可靠。 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企业对某些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尽可能避免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责和费用。 8、及时性:企业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五节 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复试记账 复试记账是记录交易或事项的一种专门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靠、合理、合法和对交易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具有一定格式互相联系的账页组成。登记账簿是账户的集合。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企业按照一定的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从而计算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时通过盘点财产物资及债权、债务的核对,查明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有数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总括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10.基础会计学教案 篇十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学
时: 64
适用专业:管理类各专业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会计学科体系的特点,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和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通过基础会计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用会计符号和语言反映经济业务的能力,对实务中企业披露的信息能予以理解和利用。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对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方法等进行概括地说明,概括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是会计学最一般的理论基础,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的起源、发展与现状;了解会计的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会计的概念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会计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的发展。会计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单式簿记发展为复式簿记,会计方法也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
2、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专门的方法,对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系统。
(二)会计的对象
1、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扩大再生产过程、资金运动、经济业务、会计事项、会计要素、会计对象。
2、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三)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2、会计核算职能
(1)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2)会计核算的内容
(3)会计核算的要求
(4)会计核算的程序 3、会计监督职能
(1)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
会计监督是依据监督标准,通过会计的专门方法,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的指导、控制和检查。
(2)会计监督的标准
(3)会计监督的过程 4、会计的其他职能
(四)会计的任务
1、会计的基本任务
会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工作,促进企业、事业等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的具体任务
(五)会计核算方法 1、会计核算方法的意义 2、会计核算方法的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帐簿;资产计算;资本金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含义;掌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掌握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含义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通过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把复杂多样的日常经济业务经过分类、归集,最终概括出简明扼要的、为企业管理和外界各方需要的财务报告的过程。
二、会计核算前提条件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
1.含义。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2.意义。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打围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以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1.含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2.意义。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
(三)会计分期
1.含义。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2.划分的标准:和中期
3.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会计原则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四)货币计量
1.含义。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2.意义。确认了以货币为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同其他三项基本前提一起,为各项会计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三、会计核算中应执行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二)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重于其法律表现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四)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五)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一原则规定便于从横向上对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为有关决策提供可比的信息。(六)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除了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可靠性外,还应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七)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凡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几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九)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因果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时间配比),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十)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如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十一)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十二)
十二、谨慎原则
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十三)
十三、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区别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交易或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
第三章 会计要素及会计恒等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负债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指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2.所有者权益包括的项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企业在一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集合起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日的财务状况,又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收入的分类:
(二)费用
1.费用的定义:费用是企业为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的分类: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三项。
(三)利润
1.利润的定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三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利润包括项目: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第二节 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内容
企业的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我们用数学式来表示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反映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就是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 会计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基础,也是设计资产负债表结构的理论基础。
(二)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基本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和账户的基本结构;明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它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的依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二)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三)既要运用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四)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五)账户名称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
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一)会计科目按内容不同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个大类,损益类账户还可以分为收入和费用两小类。(二)会计科目级次不同分类:
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级次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
第二节 账户及其结构
一、账户的定义
账户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每一个账户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各个账户之间既有严格的界限,又有科学的联系,它们相互配合提供系统的会计信息。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一)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一方记增加额,另一方记减少额。但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的性质。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二)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
账户左右两方主要内容是: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账户在一定时期内登记经济业务的金额合计数叫做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包括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上述四项的关系是: 本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五章 复式记账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借贷记账法的产生;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明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
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资产和权益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将这些经济业务记录在有关的账户中,曾应用着不同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
二、复式记账的特点
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其特点是:
(一)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可以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二)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便于核对账户,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在借贷记账法中,借、贷二字已失去原有的字面含义,只作为记账符号使用,用以明确记账的方向。
借贷记账法是世界通用的记账方法,也是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是借方,右方为贷方。(一.)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1.资产类账户中,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
(二.)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1.收入类账户中,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或转销数记借方,期末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
2.费用、成本类账户中,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或转销数记贷方,费用类账户期末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成本类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四、会计分录与账户对应关系(一.)账户对应关系
1.账户对应关系:是指账户之间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检查经济业务处理的合理合法性。2.对应账户: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互为对应账户
(二)会计分录
1.含义。会计分录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2.会计分录的种类。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简单分录是指有一个账户和另一个账户相对应组成的分录;复合分录是由几个简单分录组合而成的分录。一般情况下不能将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分录。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1.依据:记账规则
2.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法 1.依据:会计等式
2.公式: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
(一)总分类账户的概念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为了保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目前总分类账户一般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
(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同会计科目一样,明细分类账户也可再分为二级账户、三级账户等。实际工作中,将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
(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统驭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对其总分类账户起着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总分类账户是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而明细分类账户则是统驭账户的从属账户。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平行登记的概念
所谓平行登记,就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中独立地、互不依赖地进行登记,以保证总分类账户的记录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形成统驭和被统驭的关系的登记方法。
(二)平行登记的要点
1.依据相同 2.期间相同 3.方向相同 4.金额相等。
三、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相互核对
为了检查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的正确性,应根据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必然相等的原理,通过编制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明细表(也是一种试算表)进行相互核对。
第八章 财产清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着重了解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帐项的清查方法,掌握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财产清查的意义和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方法,难点是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讲清财产清查的目的是为了做到帐实相符,凡是帐实不符的都应将帐存数调整为实存数,但这并不排除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教学内容】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往来帐项的核对
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本和往来款项的实有数和帐面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的意义是:
1.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正确; 2.保护财产安全,健全责任制度; 3.挖掘物资潜力,合理使用资本; 4.维护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照财产清查的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全面清查与局部清查。2.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二)财产物资的清查是对固定资产、材料、产成品、在产品等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进行的清查。清查的方法有: 1.实地盘点法 2.技术推算盘点法
(三)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1.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是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根据会计凭证在帐簿中逐日逐笔详细登记,并可随时计算出帐面余额的一种财产物资盘存制度。2.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只记收入,不记发出,期末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实存数量,并以实存数作为帐存数,从而倒推本期发出数的一种财产物资盘存制度。
(四)现金的清查
(五)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
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
未达帐项的概念和种类;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六)往来结算款项的清查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程序 1.查明发生差异的性质和原因 2.调整帐簿记录,做到帐实相符
3.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方法 1.帐户的设置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及其处理情况,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帐户进行核算。2.帐务处理方法
(1)财产物资盘盈的帐务处理
(2)财产物资盘亏的帐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结构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主要会计报表。它从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两方面,直接反映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在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中占居主要地位。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一般由表头、基本内容和补充资料三部分组成。2.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内容 3.资产负债表的填制方法
(1)直接根据总分类帐户期末余额填列。
(2)根据几个总分类帐户的余额合并计算后填列。
(3)根据总分类帐户所属的明细帐户的余额分析、计算后填列。
(二)利润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利润表的性质和结构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它从企业经营活动情况和财务成果形成两个方面,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以及取得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的结构是由表头和基本内容两部分组成。利润表的具体结构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 2.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三)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现金流量可以划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
四、会计报表的复核和报送
(一)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 1.经营情况
2.某些主要项目采用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变动情况和原因。
(二)会计报表的复核
【企业财务会计教案】推荐阅读: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08-13
企业财务年度总结06-18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07-11
企业财务危机原因07-19
企业财务管控模式08-15
企业财务税务管理12-03
企业财务管控方案12-26
企业财务审计论文06-17
保险企业财务管理07-29
电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