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精选11篇)
1.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 篇一
浅谈建立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摘要:文章从建立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各个环节,阐述了提升企业环境应急能力.作 者:周志雄 ZHOU Zhi-xiong 作者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宜昌,443002期 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30(z1)分类号:X32关键词:环境 应急预案 应急能力
2.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 篇二
国内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商务服务、居民服务、仓储运输等行业。其中, 批发零售是大头, 占77.6%, 其余行业的占比依次为11.9%、4.7%、3.7%和1.6%。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吸纳了全国包括农业在内就业人数的12.8%, 是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 我国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几乎已是清一色的民营经济, 有着经营方式灵活, 贴近居民需求, 便利百姓消费, 繁荣活跃市场等多方面的特色, 成为健康商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然而, 在经历了八十年代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 国有商业小企业“改转租卖”放开搞活的发展政策后, 九十年代中期政府开始“抓大放小”, 把政策的侧重点放在培育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上,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扶助政策一度十分薄弱。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尚且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更觉生存发展之艰难。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营成本急剧上升。随着连续多年的物价上涨, 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相关劳务外购费用一路攀升, 商业的电价在实行峰谷计价后负担较之以前更重, 比工业高出20%-30%。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有许多是租赁商铺经营, 近几年商铺租金以惊人的速度上涨, 成为经营成本中不可承受之重。 (详情可参见本评述报告热点七)
2.融资渠道窄、成本高。我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利润率低, 没有抵押物和担保人, 加上缺少信用记录, 有的账目也不健全, 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除了自有资金、向亲友和同行拆借外, 不少小微商业的经营资金来自民间高利贷。相比之下, 商贸流通大企业除了可以得到银行授信, 还有上市直接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占用供应商货款、发行单用途购物卡等多条低成本的融资管道, 而所有这些均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无缘。
3.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小。有税务专家对比说, 许多国家或经济体对于小型企业均实行比基本税率低得多的优惠税率。例如, 韩国小企业的公司所得税率比普通企业低12个百分点, 美国则低20个百分点, 香港之所以小商店极度繁荣, 也是因为对小店的利润税仅为15%, 不赚钱则免税。我国小微企业的所得税率与基本所得税率仅差5个百分点, 差距过小。此外, 虽然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但小型微利企业与小微企业并非同一个概念, 前者比国家相关标准界定的小微企业 (小型微型企业) 范围要小得多, 而且已核定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无权享受税收优惠, 这使得许多应予以扶持的商贸流通小微企业遭遇到政策“玻璃门”。近几年来, 中央财政设立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但数量规模太小, 仅相当于中小工业生产企业同类专项资金的4%。有业内专家评论说, 这是现实版“重生产、轻流通”的又一量化写照, 同是中小企业, 在扶持政策上“厚工薄商”的程度竞如此巨大。
4.缺乏公益性和商业化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与工业企业相比, 社会上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机构不仅数量少, 信誉差, 想要的服务得不到, 而且收费高, 服务水平低, 存在着没得用、不敢用、不愿用、用不起的问题。调查显示, 各级政府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主要是为生产企业服务,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往往被边缘化。
所幸的是, 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政策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临时安排到长效机制建设, 占全国小微企业总数80.4%的小微商贸流通企业 (含个体工商户) 也搭上了政府专项公共服务的“快车”。其中产生明显效果的几项政策:一是运用中央财政资金, 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担保和内贸信用保险予以补贴。截止2012年底, 中央财政共支出15亿元, 帮助企业获得担保融资超过1500亿元, 保单融资超过200亿元, 支持企业开展内贸信用销售3200亿元, 为5万多家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解决了融资困难。二是运用中央财政资金, 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参加展览展销活动开拓市场。截止2012年底, 共安排3亿元资金, 支持2万多家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参加各类展会, 订单金额超过40亿元。三是中央财政资金还支持了50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 (多数是小微企业) 开展商标注册保护、技术改造和发展连锁经营。
据商务部介绍, 2012年, 国务院发出《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后, 商务部联合财政部等部门, 迅速启动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这项试点, 针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突出困难和需求, 实行“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与“政府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商业化服务相结合”两大原则, 从支持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入手, 将政府与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引入平台、加以整合, 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需求开展对接, 提供包括创业指导、信息咨询、经营融资、市场开拓、技术应用、专业培训、管理创新等各类服务。2012年已有20个城市开展了这项试点, 2013年又有十多个省市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目前, 这项工作已被列为国务院中小企业领导小组部门分工重点工作,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全国工商联予以大力支持, 试点省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类服务机构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响应、踊跃参与, 首批试点进展顺利、成效初显。例如, 长沙市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在组织供需对接、市场开拓、技能竞赛、专业培训和免费咨询方面活跃而有效, 受到企业欢迎和各界好评。又如, 试点城市依托服务平台, 通过与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联系, 采用商业合作社、合作基金、信用联盟、引入担保机构等多种方式, 已帮助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54亿元, 授信额度188亿元。
3.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 篇三
关键词:企业文化;环境经营体系;构建;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成功多数来源于: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企业本身的内在素质,即企业文化。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是一个企业的政治、经济、 管理制度以及内部的一系列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和服务等。企业的内在素质,包括:各级领导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全体员工的素养和工作热情、各种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以及企业的外部形象等。因为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员工,他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发展道路上最可爱可敬的工作者。下面就从企业文化和环境经营体系进行分析。
一、企业文化和环境经营体系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变化和完善的。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它可以约束员工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让员工们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有爱,积极向上的和谐气氛和团队精神,树立一种“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意识;可以激励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共同努力,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企业做贡献;还可以随时调整企业内部产生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企业的环境经营包括:外部环境(政治、经济和技术等)、任务环境(供应商、顾客和竞争对手等)和内部环境(人力、物力、人际关系和组织文化等)。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因素总和,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既可以给企业带来机遇和活力,让企业健康发展;也可以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威胁,让企业衰退倒闭。
二、企业文化和环境经营战略的关系
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的环境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环境经营决定企业文化,反过来,企业文化对环境经营的实施也有所影响。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相反,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必定是失败的企业,进一步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地说:两者之间有关系: 1.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一个企业的环境经营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真实反映,即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战略;好的企业文化会引导企业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其次,企业文化也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可以通过创建有利的企业战略实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还调动企业员工实施环境经营战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引路和作指南,用文化来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有效的环境经营战略和优秀的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2.两者之间互相制约。制约即互相抵触,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战略实施和发展的桎梏,往往会成为环境经营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表现在从员工到领导以及企业的各项管理,由于企业文化的渗透,各个部门都难以适应变革。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是通过领导者和员工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来的,根深蒂固的。它不会对环境经营战略提供支持,所以,新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能否改变传统的企业文化,构建与新的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3.两者之间不是非常相关联的。即两者之间无明显相互影响。原因如下:企业没有形成主导型文化;缺乏沟通交流平台无法形成企业文化。这时的环境经营战略是一个崭新的挑战,它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会与企业文化同时进行。
三、构建相互融合的环境经营价值体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很想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环境经营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一个企业在刚刚起步的时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经济基础,如何搞好商品经营。在企业强大之后就要对产业的导向和社会的诸多因素做综合考虑,并进行经营活动,环境与文化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联系,企业文化会逐渐构建环境经营体系,并不断优化完善和得到发展。不同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创新结果,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构建企业环境经营模式,有助于促进企业很快进入社会同时被人们所接受,进入较大的环境经营价值体系中,从而激活企业的活力和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构建环境经营价值体系,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环境等综合价值。当今企业主要采取员工的道德和观念系统为基础确定企业的环境经营政策。这里所说的观念系统就是对企业员工的精神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探索环境经营的新动向,进一步形成企业文化和明确环境经营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员工的道德系统必须与的环境经营相一致,并且与企业文化为基础,对企业的经济、制度和技术等手段进行综合运用,便于规范企业的环境经营体系。
四、结论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环境经营,要想使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并有所创新,必须制定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的环境经营战略,并且在环境经营战略中有机融合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
[2]冯圆.企业文化、环境经营与民营企业成本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3]金原达夫,葛建华. 环境经营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4]潘爱玲;李彬;林亚囡;宿伟娜;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文献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J].会计研究,2012(4).
4.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 篇四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是开展环境监测作业的基础,如果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缺乏科学性,则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则可能出现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购置了一些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如何为这些新设备建立一套统一地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是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1.2量值溯源基础体系的问题
量值溯源基础体系体现出环境监测工作仪器校准的方法、仪器使用的的方法、质量考核的方法、技术仲裁的方法等。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仅技术体系不完善,还存在环境监测质量缺少反馈和监督的问题,于是,量值溯源管理体系存在国家、行业标准、环境监测部门体系脱结,不能相互完善的问题。
1.3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的问题
环境监测控制指标是环境监测作业技术应用的依据,它也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依据。由于我国部分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缺失,因此该部分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随意性较强,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无法评估。
1.4环境监测作业体制的问题
环境监测能否作业能否高效作业,与作业体质有紧密的关系。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作业体制,才能让该体制下的作业人员认真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我国的环境监测作业体制存在滞后化的问题,它体现在管理体质与技术不融合、监理体制不能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相前发展这两点上。
1.5环境监测监督体制的问题
环境监测监督体制是应用第三方的力量监督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考核环境监测部门成绩的一种工作监督体制。当前我国的监督体质存在监督部门单一化、监督的期效短期化的问题。即监督不能通过环境监测监督来优化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探究论文
★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 质量管理体系个人工作计划
★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改报告
★ 太阳能电池环境监测系统研究论文
★ 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 雷州林业局森林培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初探
★ 企业多层次绩效管理体系探讨论文
5.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 篇五
审核应关注的问题及法律法规
一、建筑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尤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风险性更大。审核员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这种高风险原因在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高风险。表现在: 建筑工程一般都工程量大,耗用资源量大,工期长。因而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对人员健康安全影响大。如噪声、粉尘、固废、污水等在工程施工期间都会大量排放;高处坠落、触电等重大风险在工程的施工期间大多存在。
建筑工程的多样性、单件性、固定性、施工的流动性,决定了施工工艺的多样性、复杂性、地域性,即增加了环境影响的复杂性,也增加了风险的不可预见性。建筑工程施工的高处作业面和作业时间,均占了整个工程施工的大部分内容和时间,个人估计房屋建筑占90%以上,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平均可占到60%以上,水利工程施工也占到70%以上,安装和装饰工程施工要占到80%以上,高处作业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重大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施工用电不断增加,交叉作业不断增加等,随之而来的机械事故、漏电触电事故、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事故风险较大幅度增加。总体上看建筑工程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尽管随着时代发展机械化电气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许多施工作业在很长时问仍然不得不用手工作业,如相当多的砼搅拌上料,砌筑,抹灰,刮腻子,刷油漆,防水材料铺贴,土方清理等。由于大量的手工作业而劳动力用量大,加之操作工人的高处作业面和作业时间占工程施工的大部分,对人员的伤害远远大于其他有关行业。目前工程施工大部分用农民工,作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操作技能低下,违章作业环节增加等因素,使得施工对人的伤害风险大为增加。
上述原因,审核员在进行建筑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时,要有较高风险意识,承担较大的认证风险。在认证时一定要识别出重大风险环节。
二、建筑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难点
建筑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铁路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土石方工程、没备安装工程、防水保温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建筑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难点分析如下: “4.3.1环境因素”的审核,要求环境因素识别达到充分性,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需采用多因素方法,环境因素及时更新。目前企业主要存在:(1)环境因素识别不充分;(2)评价依据较为单调;(3)制定出的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与评价结果脱节。(4)没有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等问题。
目前识别环境因素多见两种思路。一是“四个”所有,以工程施工和保修为主线的所有过程,与施工全过程相关的所有区域,与施工和保修相关的所有设备设施,所有人员;二是以重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线索来识别。我主张第一种思路。第一种思路识别环境因素尽管在各阶段各区域有一些重复,但是较少遗漏,充分性好。
评价环境因素应采用多因素方法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多因素评价方法至少要考虑:环境影响的频次,环境影响的程度,环境影响的范围,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环境影响的社区关注程度,环境影响的资源消耗,经验判断等。这样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较为科学和充分。
建筑企业的重要环境因素最少要包括:噪声、生活污水、施工污水、扬尘、可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无毒无害固体废弃物、油料滴洒、有毒有害气体、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尾气排放、食堂和锅炉的烟气排放、易燃易爆品影响、水电油气和建筑材料节约等。对“4.3.2法律与其他要求”的审核,要求识别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应该充分,作适用性评价,及时更新,进行培训,定期对守法情况进行自我监控。目前主要问题是(1)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识别不充分,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发布和新修改的相关法规未识别。(2)对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未作适用性评价,(3)对法规的培训不够,(4)未定期进行守法情况的自我监控。审核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对“4.3.3目标和指标”的审核。要求确定企业环境目标指标时考虑已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企业的环境目标指标要在相关部门和各项目部进行分解,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要定期或按阶段进行考核或评价。目前主要问题是(1)企业制定环境目标指标与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相脱节,不协调,目标指标不能覆盖企业已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且量化不够或没有量化;(2)企业环境目标在相关部门和项目部分解不够或没有分解;(3)将管理方案的目标指标当成企业或项目部的目标指标;(4)不能提供企业、相关部门、项目部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确切证据。
建筑企业目标指标至少要包括:噪声控制、生活污水控制、施工污水控制、可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控制、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控制、无毒无害固体废弃物控制、扬尘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控制、油料滴洒控制、运输滴洒控制、易燃易爆品控制、节约水电油气和节约建筑材料目标等。企业环境控制目标的分解强调三点:第一,企业目标必须在相关部门进行分解,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公司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如办公室或行政部或综合部或物业公司等,结合这些部门管辖范围内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项目确定每项控制目标值,其它部门目标值基本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目标值;二是在公司机关各部门都要分解确定目标指标。第二,企业目标必须在各项目部分解。项目部目标指标基本同公司目标指标项目,但是项目部同一目标指标要高于公司目标指标。第三不能以管理方案中的目标指标来代替公司的目标指标或项目部的目标指标。因为管理方案中的目标指标只是表示方案控制范围内的、阶段的目标指标,而公司目标指标则是全公司范围的、全年的,项目部的目标指标是全工程、全过程的。
对“4.3.4环境管理方案”的审核。环境管理方案,现在问题很多,我认证过的企业绝大部份制定的管理方案都不符合要求。主要问题有五方面:(1)管理方案没有针对具体部门、具体工程施工过程、具体环节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而是针对全公司或全项目部的环境管理工作;(2)方案控制的作业活动、范围、目标值不明确,无量化的指标值;(3)控制措施没有针对性,原则和笼统,内容缺乏,不具有可操作性。(4)完成措施的责任人的职责未规定;(5)完成方案的时问表是整个施工过程或是全年时间,不是措施的起始日期和完成日期。
识别出来的重要环境因素一般采取二种控制途径:一种是程序文件控制,另一种是管理方案控制。当不具备用程序进行控制的条件,或者已经在程序控制但有缺陷时,就用管理方案进行控制。管理方案控制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实现程序化管理。一般来说程序控制的成本相对低一些,容易些,管理方案控制则成本要高些,难度也大些。如果一项或若干项重要环境因素同时即可以用程序进行控制也可以用管理方案进行控制时,优先选择程序控制。
以下四种情况可考虑用管理方案进行控制:
第一种情况,施工的开始时期或施工某一阶段开始时,公司机关开始环境管理体系工作,重要环境因素不具备程序控制的条件时,要用管理方案创造运行控制的条件。如办公区没有垃圾箱,没有防火装置,食堂污水排放没有隔油池,试验室没有污水沉淀池等;项目部开始进行基础和主体施工时建施工污水沉淀池、建分类存放建筑垃圾池、工人宿舍区建化粪池、洒水降尘的洒水装置的建设等,均可用管理方案进行控制。
第二种情况,已具备了相当的控制条件并实际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了控制,但在某些检查时或控制过程中发现某些缺陷、某些设施损坏损失,控制达不到目标,对这些缺陷、损坏或损失的设施进行完善、修补、增加等,可以用管理方案。如办公区防火装置配置不足、垃圾箱配置不够、施工现场易燃品防火距离不够、应该有三个建筑垃圾池,目前只有一个,食堂排烟设施不完善,从高层将建筑垃圾运到地面的设施不完善,施工污水从高层向地面清运设施不足,隔音设施宽度和高度不够等均可用管理方案进行控制。
第三种情况,已有的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设施、设备效能效率不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才能达到控制目标。如洒水降尘的洒水车容纳水量过小、施工污水沉淀池过小、生活污水排水沟太小过浅、污水沉淀池太小、防尘口罩过滤能力不够、水表电表量程不够等,均可用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第四种情况,不属于上述三种情况的特殊环境问题,采用专项管理方案。如清洗玻璃幕墙上的污渍、清洗大理石面上的污渍、清洗水磨石面上污渍等,一般采用一定浓度的草酸进行清洗干净,再用清水进行清洗或清扫、擦拭,对于草酸溶液的污染进行控制,可以用管理方案。
管理方案针对的是较大、较复杂、难度高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不采用管理方案,理由是采用方案管理一般成本较高。对“4.4.1组织结构和职责”的审核。要求企业明确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权限,资源的配置满足环境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有领导、部门和项目环境职责,没有公司机关管理岗位职责;二是在机关相关管理岗位和项目部环境管理资源配置不明确。对于第一个问题,环境管理体系同质量管理体系一样,体现全过程控制、全企业管理、全员参与的“三全”原则,因此公司机关部门的各个管理岗位、项目部的每个管理岗位及相关工人岗位都应该规定环境工作职责。对于第二个问题,公司机关相关部门资源配置内容有:(1)经过环境管理知识培训和技能合格的人员,(2)进行环境控制的设备设施、监视监测装置,(3)进行环境工作的管理文件和技 术文件;(4)环境工作所需要资金等。项目部环境工作资源配置内容也是这些。
建筑企业环境控制的设施设备主要有:防火设备装置、垃圾池、筒和箱、污水沉淀池、化粪池、污水泵、降尘的洒水喷淋设施、接油盘接油桶、防尘口罩、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存放清运设施、垃圾清运车辆、污水清运车辆、通风设备等;环境监视测量装置主要有电表、水表、油表、氧气表、乙炔表、声级监测仪、有害气体检测仪等。
在审核4.4.1要素时、即要审核领导、部门、项目部和岗位环境职责的规定和执行,还要审核上述资源在相关部门和项目部的配置、使用、管理情况。对于“4.4.2培训、意识与能力”的审核,要注意三点:一是对企业不同层次的人员应该有不同培训内容,建筑企业人员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第一层次,部门管理人员和项目部管理人员为二层次,第三层次为工人。三个层次人员培训内容上应该有区别。二是明确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员的结构:领导层主要有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施工生产副经理、总会计师;公司部门主要是参与环境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负责人和分管环境工作的管理人员;项目部主要是项目经理、分管施工及环境工作项目副经理、专兼职环保员、各施工队长或班组长、降尘洒水、清扫垃圾,清掏污水、炊事员、使用防火设施的工人等。三是在审核公司机关部门和项目部时,要随机抽问一些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人,提问一些环境基本知识、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知识、环境控制操作基本知识,对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应提问一些环境相关法规知识。从这些回答中看企业培训效果和人员的环境意识。对于“4.4.6运行控制”的审核,要求凡是企业已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都要检查。不能只审核有无控制程序和标准。建筑企业一般是二级管理,少数是三级管理,对不同层次,审核运行控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以两级管理的企业为例,审核要点如下:
①对于公司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审核:
a)执行的环境控制标准;b)生活污水包括员工食堂、宿舍、洗澡堂、办公室等区域生活污水控制情况,食堂排出污水应通过隔油池排放;c)试验室污水收集、沉淀、处理、排放情况;d)各部门有毒有害固废收集、存放、合法消纳情况;e)各部门无毒无害生活固废收集、存放、合法消纳情况;f)如果有仓库、物资装卸、保管的有毒有害固废和无毒无害生活固废的控制情况;g)如果有停车库、机械停置、机修车间等处油料滴洒和有毒有害固废的控制情况;h)易燃易爆品控制及防火工作情况;i)节水节电节油情况;j)个别单位城市噪声控制情况及冬季取暖和食堂的烟气、污水、固废的控制情况;h)有关运行控制要求通报供方、分包方情况等。
②对于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审核要点是:a)执行的环境控制标准;b)工程开工前向当地环保部门的排污申报,由工程的建设单位负责申报;c)需要环境作业文件时作业文件的编写、内容和执行情况;d)噪声控制情况:工程在打桩、土方、主体、设备安装和装修四个阶段噪声检测值超标时的控制效果;e)扬尘控制情况;f)施工污水,包括搅拌台污水、现场试验室污水、试块养护污水、水磨石污水、卫生间和屋面灌水试验污水、上水管网暖气管网打压试验污水、现场预制构件加工养护污水等控制情况;g)生活污水,包括办公区、食堂(100人以上用餐要设隔电池)宿舍、洗澡问厕所等场所的污水控制;h)有毒有害固废收集、存放、合法消纳情况;i)无毒无害固废,主要在施工作业面、仓库、搅拌台、钢筋加工、木材加工、电气焊加工区、预制构件加工产生的固废的收集、存放、合法消纳情况;j)油库、机修房、机械使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油料滴洒、有毒有害固废控制情况;h)装修阶段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固废控制情况;l)易燃易爆品防火防爆炸控制情况;m)变压器房、配电室的污染、防火管制情况;n)节水、节电、节油、节约建材情况;o)环境控制要求通知材料供应商、工程劳务队、分包方情况等。p)工人食堂和冬季施工锅炉烟气、污水、固废控制情况。
③有毒有害固废界定,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为依据,在后面介绍。建筑企业有毒有害固废在以下过程和区域产生:a)公司机关部门和项目部办公室的废电池、黑墨盒、废笔芯、废日光灯管、废复写纸、运输车辆的蓄电池、废油棉纱、油手套、油砂纸等;b)施工使用的塑料制品固废,如电线穿线管头、塑料电线头、塑料包装袋、纸、布、苯板、绳等;c)使用的石棉制品、玻璃纤维制品的固废,如石棉瓦、保温材料、防火门填料等;d)装饰装修阶段产生的油漆、涂料、稀料桶、瓶、箱等固废e)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使用、维修、保养过程的废棉纱,废油手套、油砂纸纱布、废蓄电池等;f)沥青、沥青搅拌合料、沥青制品等废料。
8.对于“4.5.1监视和测量”的审核,主要审核以下6方面:
①公司是否有一套对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及其绩效、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监视测量程序或规定;
②对于公司部门、各项目部环境工作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检查内容要覆盖受检查单位的所有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
③对重要环境绩效的监测报告,主要是噪声、污水、扬尘;烟气、有毒有害气体等的监测报告;
④对公司部门和各项目部定期或按阶段的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或评价;
⑤对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或评价;
⑥对环境监视测量装置的岗位和使用维护情况等。
9.关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998年1月4日,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并于1998年7月1日实施。名录列出了47类危险废物,针对全国各行各业。经过分析,我觉得其中有15类同建筑工程施工有关,在工程施工和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产生。分别列出如下:
① HW05废矿物油。主要在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使用、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柴油、汽油、煤油、润滑油等及废油棉纱、油手套、油砂纸、油棉花等。
② HW09废乳液。主要是模板隔离剂、试模脱模剂及废浮化液的纸、布、棉纱等。
③ HWl0含多氯联苯废物。主要是施工用电力设备、配电房、变压器介质油、绝缘油、冷却油等废油液。
④ HWll精(蒸)馏残渣。主要是工程地下室、屋面、卫生问、试验室等部位用防水材料、防水涂料、防水粘结剂等废料。
⑤ HWl2染料、涂料废物。主要是工程装修装饰使用的油漆、真漆、罩光漆及其制品的废料,含醇酸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氨脂树脂涂料、聚乙烯树脂涂料、环丙树脂涂料等废液废料;重金属颜料;使用油墨的废料等。
⑥ HWl3有机树脂类废物。主要是工程主体和装修施工中使用的胶粘剂、增塑剂、胶合板等废物。
⑦ HWl5爆炸性废物。土石方和隧道施工使用的炸药、雷管,装修施工中使用的油漆化、工材料、粘合剂的稀释液、清洗液等废物。
⑧ HW23含锌废物、HW26含镉废物。主要是夜间施工用废电池、电视机、空调机遥控器废电池等。
⑨ HW29含汞废物。主要是水银温度计、日光灯管、荧光屏等废物。
⑩ HW31含铅废物。施工用汽车、机械设备用蓄电池废液废料。
⑩ HW34废酸。水磨水、大理石、玻璃幕墙污渍清洗用、试验室用酸液。
⑩ HW36石棉废物。施工用石棉制品,包括石棉瓦、石棉保温材料、防火门石棉填料等废物。
6.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标 篇六
报告显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好于去年。在决定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的各要素指数中,制度环境指数为69.64;财务指数为68.70;企业治理指数为58.56;市场组织指数为54.26。从指
数成分企业看,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62.96,指数总体状况呈现正态分布趋势,经济发展指数较高的企业占多数,但企业间差异较大现象依然存在。
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异不大。经济发展潜力提升最快的是西
南地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66.42;其二是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65.69;其
三是西北地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65.17;其四是华东地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
65.03;其五是华中地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63.15;其六是华北地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
指数为61.57;最后是华南地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59.23。
但从各行业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情况来看,企业间指数差异普遍较大。提升最快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行业,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66.76;其二是建筑业,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
数为66.09;其三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65.92;其四是制
造业,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为63.22。
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的一个显著特点,决定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的四个要
素指数中“制度环境指数”高居榜首,表明国家鼓励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配套措施是卓有成效的,中小企业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
均得到显著改善,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
据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袁普介绍,截止2005年,我国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已超过4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我国GDP的59%,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60%,上缴税收占总额的48.2%,担当了70%的进出口额,解决的就业占全
7.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 篇七
一、高新技术企业与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内涵
(一)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竞争的不断激励, “创新”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词汇, 创新型企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鼓舞, 成为当代社会的主力军, 而高新技术企业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角。在我国, 根据《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认定办法的规定, 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主要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1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它主要研究科学开发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之间的相互转化, 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根据最新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文件规定, 高新技术领域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 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内涵
企业环境绩效不仅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又是环境业绩与环境效率的结合, 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首要问题之一。但是, 如今关于此领域的研究尚少, 未形成统一的科学实用的评估体系。而本文研究的企业环境绩效指标是以剩余价值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 在追求再循环与绿色度的理念上, 根据企业固有的特点, 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实际的应用效果, 从而准确判断企业环境绩效的未来发展状况。
二、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 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学与技术相匹配的基础上往往忽视对环境方面的管理。因此, 对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绩效进行评估时解决环境问题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绩效及其绩效指标进行分析后, 对其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 缺乏环境财务绩效指标
一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与货币数据及非货币数据是紧密相关的, 而财务指标是分析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好坏的重要指标。根据学者的研究, 在当前的指标体系中, 学者对与环境相关的财务绩效指标重视的程度不是很高,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我国并未严格实行环境会计核算。但目前为止, 由于环境问题尚未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单独核算, 所以环境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缺乏独立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 环境经营指标不多
企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生产和经营, 而各项指标的集合都穿梭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之中, 指标的评估结果必然与其经营成果密切结合, 涉及的范围广而全。然而根据现状, 在整个评价指标集合中, 环境管理类指标较多, 而环境经营类指标很少。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环境管理类指标衡量企业的环境绩效, 着重从管理制度、员工素质评价和组织架构、上下级关系等诸多因素来衡量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而没有根据企业的基本输出状况把环境与经营相结合, 因此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时考虑的环境经营指标很少, 从而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相关性较弱。
(三) 选取的指标实际操作性不强
理论分析往往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实际操作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来, 学者们更加重视定性的规范性评价指标, 而忽视实证性的定量的评价指标。诸多指标的选取都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外部效应理论、协调发展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的, 这些指标侧重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 缺乏一些具体实践方面的钻研。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忽视了实际操作方面的信息, 使得其所建立的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四) 选取的量化性指标少
据研究发现, 学者们在对环境绩效进行评价时, 从理论上提出了不少指标, 但大多数都缺乏实证性的定量分析。从文献看来, 我国已根据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 对其所属下的各类指标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是, 这些研究构建的指标虽多, 也够全面, 却有不少环境指标缺乏定量性的研究成果。
(五) 未统一指标体系的设置
大多数文献所涉及的指标体系中都包含货币指标和非货币指标。高新技术企业中不仅包含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等货币指标, 还包含有客户、创新能力和环保等非货币指标, 但具体的内容和具体的指标各有差异, 无法达成统一共识并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绩效时,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之一。为了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加有效和科学, 有效地选取环境绩效指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根据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有目的地选取并构建了五个一级指标来全面有效地评价企业环境绩效。
(一) 财务相关指标
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成长性等活动, 而一个企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在环境管理中, 对于环保设备的投入与环保资金的筹资及利润分配情况是分不开的。因此, 构建财务相关指标也应该以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为基础, 以投资及运营为重点研究对象。财务相关指标见表1。
(二) 资源利用指标
企业的生产离不开其资源的投入, 而投入资源的多少势必会影响其经营成果及其资源利用程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所投入成本的利用效率可以用产品的资源利用率来反映, 该类指标可以显示出两个维度:一方面突出单位产品耗用资源的绝对值;另一方面显示资源利用的相对程度。通过单位产品耗用量这类指标的横向与纵向比较, 可以帮助企业看清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效果, 同时客观地判断自身在同行业中的地位。而资源利用率这类指标主要是通过有效资源利用情况占全部消耗资源的百分数来确定的,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该类指标的评价结果一般都比较高。资源利用指标见表2。
(三) 循环利用指标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加重视废品的再利用情况, 可再利用的产品包括某些资产和工业废气物。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是不同的, 前者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 更加重视变废为宝的过程, 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 循环指标对环境绩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构建这类指标颇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便于查找生产技术上的不足从而进行新的研发和改进。循环利用指标见表3。
(四) 环境污染指标
工业企业的生产不可避免的伴随“三废”的排放, 从而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使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结果受到负面的影响。自古以来, 企业在进行环境指标的研究时, 一般以排放的绝对数量作为统计口径, 即废气排放总量、废水排放总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但是, 在研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时用绝对数指标进行比较往往会缺乏可比性, 故还需构建一些相对指标, 即单位产品的污染排放量指标。这些指标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环境绩效与产出之间关系, 进而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生产与环境的结合。环境污染指标见表4。
(五) 社会反映指标
企业的环境管理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益与产出情况, 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相应的影响。除以上四类指标外, 社会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意见和评价也是备受关注的。社会意见和评价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是政府及相关环保组织的规范化评定结果, 另一个是人民群众对企业环保的反映情况。这类指标存在于企业的外部, 与上述的四类内部指标相辅相成, 从而更加综合地反映出企业环境绩效的成果。社会反映指标见表5。
四、结语
在剩余价值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时代背景下, 对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来综合评估环境绩效, 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指标集。目前, 对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不仅是一个热点, 而且还是一个难点。据文献综述, 硕士论文对此课题研究的较多, 而博士论文很少论及。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 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领域中, 一起探讨环境绩效对企业的影响,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郑春美, 许玲玲, 陈志军.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 2013 (02) .
[2]夏丹, 朱广华, 李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知识管理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 2013 (04) .
[3]朱厚渊.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J].中国外资, 2012 (279) .
[4]名萃.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J].审计与监督, 2012 (15) .
8.优化企业发展的廉洁环境 篇八
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是通过文化的形式、运用文化的力量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目的在于让廉政理念深入领导班子、厂区、岗位、家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从源头上预防各种腐败行为的发生。近年来,我厂以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精神对企业廉政文化这一新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注重行为规范,提升廉政文化建设作用力
我们在探索、推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既着力抓好廉政教育,又注重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力。
抓重点,建立廉洁从业的约束机制。领导人员的从业行为是“诚信经营、勤廉兴厂”廉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且对工厂的廉政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示范作用。工厂党委从严以律己、规范行为的目的出发,先后制定了各级班子成员必须遵守的“小立法”和“自律要求”,并依托工厂媒体在全厂公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今年4月,工厂党委又从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出发,向全厂干部提出了“五个不”的廉政箴言:一是不侥幸自谅——看大势;二是不舍本逐末——明轻重;三是不随波逐流——守底线;四是不忘恩负义——做君子;五是不背离信仰——有追求。要求全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八荣八耻”,坚持做到“五个不”,勤政廉政作表率。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工厂党委和行政还就中央四部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的学习贯彻,提出具体要求,组织专题学习,进行自查整改,并向全厂领导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管理人员印发了人手一册的《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手册》,使他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违反了受什么处分,架起了思想上的“警戒线”。
抓关键,建立规范管理行为的监督机制。践行廉政理念、规范从业行为,既需要教育引导,又需要制约监督。一方面,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围绕领导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建立健全廉政制度,把“诚信经营、勤政兴厂”的廉政理念从教育引导提升到制度规范,防止各类管理人员行为失范。工厂先后制订并实施了《中层领导干部管理办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物资采购监察办法》、《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活动暂行办法》、《厂务公开实施办法》和《工厂中层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规定》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来管事、管人并规范监督行为。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重视发挥和调动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员工在监督和管理中的智慧和积极性。坚持每年两次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检查,聘请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组织员工代表巡视活动,坚持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对领导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管理人员在工厂生产经营、改革改制等方面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使他们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同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努力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为推行企业廉政文化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工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理办法》,细化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考核以及工作不到位的责任追究,制定并实施了《中层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实施细则》、《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监督制度,加大了管理行为的督查力度。
注重载体建设,扩展廉政文化建设覆盖面
在实践中,我们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找到了廉政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在廉政谈话中灌输廉政理念。对新任职、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上岗前廉政谈话,早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对群众有反映、出现轻微违纪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免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廉政要求,防患于未然。在总结干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和实施了《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进一步完善工厂党政纪主要领导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和领导干部诫免谈话制度,规范了谈话方式。使“诚信经营、勤廉兴业”的核心理念逐步为党员干部所认识、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廉政理念。及时把中央领导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讲话和政策法规以及《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上的重要文章作为工厂党委中心组和各级班子成员进行专题学习的材料,组织专题学习,不断深化廉政意识,培育廉政理念;利用上党课和党内活动形式,及时把一些具有警示意义的廉政文章、典型案例以及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编成《纪检监察简报》下发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使他们熟知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法规,提升依法经营的工作能力,培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廉洁奉公、爱岗敬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在法制教育中强化廉政理念。一方面,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邀请市纪委和地方检察院领导来厂向全厂领导干部和“六管”人员作专题法制报告;组织全厂中层领导干部到市公安局看守所听犯罪人员的忏悔;组织全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广大共产党员和“六管”人员观看有关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电视录像。去年,在工厂影剧院,还组织全厂管理人员和员工家属观看了由常州市滑稽剧团演出的大型警世情景剧《红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另一方面,组织全厂领导干部和“六管”人员进行以《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政纪知识测试,开展了“我谈廉洁诚信”专题座谈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在营造氛围中延伸廉政理念。利用工厂OA网,开设“纪检之窗”专栏,设立了“案例透视”、“风纪纵横”、“廉政论坛”、“上情下达”、“学习与交流”等板块,登载廉政格言、警句、小品以及一些反映职务犯罪方面的案例等,使其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依托工厂广播、闭路电视和工厂生活报,大力宣传中纪委、国资委以及集团公司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及时报道工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果,对工厂党风廉政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举办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使广大员工从中感悟到廉政文化的真谛,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注重理性思考,谋求廉政文化建设新作为
去年,根据集团公司纪委的要求,我们对工厂的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入反思,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在谋求廉政文化建设新作为上下功夫。
强化认识,完善廉政文化理念体系。我们必须把建立廉政文化分支理念作为进一步完善廉政文化理念体系的关键环节来抓。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组织各方面力量,通过调研、专题讨论,进一步探索有本单位特色和思想性强、形象生动、言简意赅、便于记忆的系列分支理念,完善工厂廉政文化理念体系,使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在廉政文化核心理念的引导下,明确并践行适应岗位特点的分支廉政理念,为工厂的廉政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融入管理,打造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坚持廉政文化建设服务于第一要务,与企业发展紧密融合,通过廉政建设促企业发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形成“两张皮”。通过有效的教育,摒弃那种“经济要上、廉政要让”、廉政建设妨碍经济发展等错误观念和认识,正确处理好抓廉政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同时,着力处理好面向全体员工和以企业领导为重点的关系,既着眼于在全厂形成“诚信经营、勤廉兴业”的良好风尚,又突出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这个重点,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的意识,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地位、自己手中的权力。
创新载体,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涵。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的廉政文化建设经验,把廉政文化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领导班子、进岗位、进社区、进家庭的“四进”步伐。一要开展廉政文艺活动。针对我厂员工居住相对集中,自成体系的社区特点,发挥工会优势,联合社区组织,积极利用宣传橱窗宣传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基层文艺爱好者创作廉政歌曲、廉政节目,举办廉政文艺活动,营造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二要构建廉政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工厂OA网上设立的“纪检之窗”、“风纪纵横”、“廉政论坛”、“党纪法规”等栏目,丰富廉政文化内容;在广播电视、厂报上开设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及时报道工厂党风廉政建设最新举措和成果,大力宣传廉洁勤政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利用手机发送廉政短信,使廉政文化入脑入心。三要强化廉政教育培训。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培训班,着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和廉政文化意识教育。让廉政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心灵,净化社会风气。
9.企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篇九
摘要:在改革开放力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难以真正理解环境保护的真正内涵,甚至一些企业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因此,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企业转型呼声不断提高。本文就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企业发展;环境保护;关系
目前,就企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不仅是企业必须要具备的责任担当,而且也是充分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表现。为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我国已经采取了宏观调控手段,从而使GDP实际增长速度得到了不断下调,此外,国家要求各企业必须要就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从而真正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一、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
(一)企业发展会影响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带给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大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问题。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是一个盈利组织,本质在于追求利润以及谋求发展,致力于增加产量以及降低成本,从根本上实现利润最大化。现阶段,企业发展必然要向环境索取相应的原料以及燃料等资源,在生产期间,往往会排放出大量废气或者是废水,引发噪声污染。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增长方式以及发展不足是导致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大量毁林开荒则是水土流失突发的主要原因,运用粗放式发展模式,往往不会对资源更新速度进行综合考虑,这才是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的最根本原因所在。但是,要想尽快解决以上环境问题,企业必须要投入大量改善成本,这与利润最大化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二)环境制约着企业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环境的破坏将会阻碍经济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环境问题也更加突出,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大部分消费者都非常注重企业环保水平,采用绿色材料或者是生产过程的环保企业往往更加受消费者青睐,在此基础上,所获得的企业收入也就更多[1]。健康环境属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不管是资源密集型企业或者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都必须要有健康的发展环境。实质上,自然环境在资源密集型企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所丧失了该资源,则企业将会寸步难行。
二、企业在环境上的保护措施
(一)坚持综合效益原则
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期间,不能够仅仅重视自身经济利益的获得,还必须要充分考虑社会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综合利益,在大力追求企业利益前提下,充分考虑相关经济行为将会给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应注重综合效益获得[2]。目前,企业作为主要经济个体,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此外,企业自身环保行为还有利于在社会公众面前塑造良好形象,进而对企业长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只有在企业意识得到增强的前提下,企业行为才可能会跟上。现阶段,政府发挥企业监督作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时间以及人才方面的.制约,难以实现对企业实际生产活动的时时监督以及事事监督[3]。所以,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保宣传教育,不仅要做到企业领导层面的环保教育,而且要注重企业基层人员的环保教育,发挥领导带头作用,推进环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借助环保意识教育,充分唤醒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真正热爱,从身边小事儿做起保护环境[4]。然而,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环保意识的提升并不是一日之功,必须要有时间以及政府政策方面的辅助,在提升企业自身社会形象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不例外。在严重化工业三废问题面前,企业必须要加大投入,并严格把控相关的技术性关卡,针对奖惩制度进行大力规范,采用定期检查以及监督等手段,推动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针对那些以应付心理看对待定期检查的相关企业,可以运用不定期检查方式进行明察暗访,加大对该类企业的查处。此外,企业还必须要针对相关的环保技术与设备进行更新升级,运用多种环保技术以及环保设备发展工业,在科技力量支持下,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某些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破坏,减轻生产成本,从而使相关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做到两者的完美融合。
(四)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低碳生产
企业必须要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讲,绿色低碳经济属于人类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在政府大力支持绿色以及低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也必须要加强环保管理,进而形成资源消耗低以及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产业结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5]。此外,企业必须要重视技术创新以及资源利用率提升,致力于新型低碳节能技术开发,加大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最大限度减轻企业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严格履行企业对于现代化社会的责任。与此同时,企业必须要加强国际间关于低碳技术的交流,注重碳排放方面的国际贸易合作,实现低碳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环保水平属于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指标,而且环境保护自身也蕴藏大量发展良机。因此,现代化企业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争取实现环境保护、企业生产力以及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熊文,刘纪显.双重红利:我国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发展激励作用探讨[J/OL].环境保护,(05).
[2]蒋毅刚,刘奕君.环境保护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03:1-4.
[3]姜美慧,胡文杰,陆杨潇.浅论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J].当代经济,,19:76-77.
[4]王新.浅论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J].群文天地,,06:247.
[5]孟晓红.浅谈煤炭企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01:165.
10.初探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十
初探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当今中国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失和现实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企业的迅猛发展对环境也产生一定的破坏,本文试图从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以论述,以期二者能够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作 者:苏威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南县环境保护局,河南,汝南,463300期 刊: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Journal: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7)分类号:X3关键词:企业发展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11.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 篇十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指出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迎合高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对商业模式概念和创新综述的基础上,基于本文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商业模式和物流企业模式的概念。进一步,本文论述了在当前的高竞争环境下,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包括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圈商业模式。
关键词:物流企业 高竞争环境 现代物流体系 商业模式
一、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新兴的产业,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当前,我国物流业所处环境较之前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国内外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水平回落,国内外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时期。我国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明显收缩,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我国GDP增速继续下降达到7.3%。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给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物流规模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降低。
(二)物流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当前,我国市场低层次物流需求,即传统的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需求基本趋于饱和,服务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油价、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物流要素价格成本的上升使得基础物流服务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单纯的依靠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和大量的资源投入已经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受到中国物流需求市场的吸引,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如UPS、TNT、FEDEX和DHL[1],而在中国本土也成长起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外运、中铁快运、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宝供物流、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顺丰快递等。国际上一些已经形成较为完善体系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本土物流企业不断成长,受到来自于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我国物流业的高竞争格局开始形成。
(三)客户需求趋向于多样化
就物流需求市场而言,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企业将加快资源整合和流程改造,专注于专业化,对于物流功能多数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分离外包,第三方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要求更高,客户的物流需求将不再仅仅停留在运输等基础物流服务方面,精益化、差异化、专业化、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需求将会有新的增长。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也让物流企业面临更多的变化[2]。
总的来说,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将面临着高竞争的格局。但是同样应该看到,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物流企业如何在变革时期拓宽视野、抓住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是每个企业更应关注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发掘适应新环境、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商业模式对我国物流企业极其重要。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实现我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二、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一) 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综述
国际上开始对商业模式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那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互联网企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赚取了丰厚利润的现象,进而专家学者展开了对商业模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商业模式的初步概念最早于1957年由贝尔曼提出。泰默1998年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界定,他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3]。莫里斯等(Morris et al.)对商业模式提出六方面组成因素,分别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市场、内部能力、竞争战略、盈利模式和增长模式[4]。走特等(Zott et al.)对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近期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认为商业模式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的企业商业运作,是公司为利用商业机会,设计交易的结构、内容和治理方式以创造价值[5]。约翰逊等(Johnson et a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商业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客户的价值定位;利润模式,包括企业在对客户价值定位基础上,设计企业与外部交易方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以及所形成的盈利模式和收益模式。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不过短短十多年,其理论来源虽然深厚,但是比较统一的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研究范式尚未出现[6],对于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比较稀少。本文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以及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 商业模式概念
综合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其资源、能力价值化的核心逻辑和思维方法,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为了创造价值。因此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和过程来说,商业模式是在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定位、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最终实现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商业模式的架构如图1所示。
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1、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能够达到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进而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2、商业模式的动态性。商业模式的存在总是有一定前提的,即为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将不再适合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改善或者重构。
3、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商业模式形成后,是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就是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
(三)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生产制造等产业的特征。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商业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下,识别企业核心能力,合理配置资源,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物流及其衍生需求,进而实现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整个物流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
三、 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从我国物流业所处宏观和行业环境来看,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不再适合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或重构。本文基于对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分析,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
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主要是做好客户定位,提高公司对某一行业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甚至竞争对手形成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整合供应链上游资源、内部资源和下游客户资源,为核心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并通过服务从采购、物流、分销等多项增值服务中获取利润。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集成商的角色,能够有效地获取供应链上游资源,并且能够快速地分销产品,协助客户更专注的从事核心业务,实现了多方“共赢”,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需要物流企业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资源,对所从事行业供应链具有较好的掌控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实施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所供应链管理总成本降低、所服务企业准时交货率提高,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库存降低资产运营业绩提高现金流周转周期加快[7]。
当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物流公司开始采用这种商业模式。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司。怡亚通深入挖掘企业发展需求,整合供应链优势资源,在中国率先构建全程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帮助不同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实现从研发、采购、生产到市场营销、分销终端等各环节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最大限度促进所服务企业价值增值和提高竞争力。怡亚通目前所从事行业包括了电脑、通讯、服装、百货等多个不同行业,其网络覆盖了国内外。怡亚通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约116亿元,同比增长53.85%;实现营业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80.33%[8]。
(二)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其客户主要定位在进行物流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中小型客户,这一类客户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信贷资金的缺乏和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缺乏,资金不足的风险成为这些企业的发展瓶颈[9]。金融服务能够解决物流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使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品开发和快速扩张方面、有效地盘活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沉淀、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10]。物流企业作为客户和金融机构的纽带,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帮助减少客户交易成本,通过增值服务从中获得收益。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方式包括:质押、担保、垫资、租赁、信托、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是多种模式的混合,物流金融为主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未来开展的热点。目前,我国开展物流金融实践活动的物流企业包括中国储运公司、中远、中铁物流、宝供物流、深圳怡亚通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有些公司,物流金融已经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中储于1999年开始开展质押监管等物流金融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物流金融业务的领军企业。公司发展物流金融在客户定位方面选择定位在中小客户,这类客户数量众多,亟需缺乏资金支持,因而较易发展成为稳定的客户群。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储物流紧抓客户需求,不断尝试新的物流金融模式,为公司赢得了发展先机和发展空间。截止到2010年,中储质押业务已经推广到全国27个省份,年质押监管规模超过了600亿元。监管品种具有保质期长,质量检验标准通用,用途广泛(主要为原材料方面产品),价格稳定,易保管,流动性较好,易变现等特点,包括黑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有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家电、轮胎、玻璃、化肥、纸业以及农产品等十二大类。中储物流的主要物流金融模式有动产监管、质押监管、抵押监管、贸易监管,并在原有的提单模式、保兑仓模式和供应链模式融入到其中,进行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11]。
(三)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起源于平台经济。徐晋等认为平台是一种现实或虚拟空间,该空间可以导致或者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12]。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平台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如苹果、淘宝、亚马逊、中国移动、各类超市等。物流行业中,各类大型交易和流通市场实际上就具备了平台商业模式的雏形。
物流企业平台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多边市场实现资源的集聚。平台可以将需求方、供给方、信息提供商、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咨询机构及软件商等各类主体聚拢在一起,满足各主体物流、资金、信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13]。物流企业通过经营平台或者直接为平台上主体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其价值潜力,当平台用户超过一定规模时,其网络外部性将大大增加,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用户进行收费来获取巨额的收益,同时物流企业也可直接提供平台客户各种服务,如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因其网络外部性而受到瞩目,在多个行业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平台商业模式的要求也很高,在资金、客户资源等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积累。在平台商业模式建设初期,如何增加客户规模,让平台良性运转将是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双平台”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本。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通过构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中心的“双平台”打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圈。在早期的经营中,国际物流集团积累的丰富的客户资源,具备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客户和资金方面得到了保障。国际物流公司逐步将原来只对上游,或者只对下游的单边市场拓展成为同时面对多类型客户的多边市场,并且,在运营过程中,国际物流公司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业务运作,如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物流金融、贸易等高端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持续吸纳新客户。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构建平台商业模式,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亿,利润超过了6亿元。
(四)生态圈商业模式
生态圈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的一个升维度状态。多个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就形成了生态圈商业模式。生态圈商业模式业务范围很广,能够实现从客户需求开始到库存计划、订单下达、仓储运营、干线调配、末端配送、线下运营、全国仓储圈地、线上协同、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等的全方位可视化完全供应链服务[14]。生态圈商业模式对于物流企业的规模、在供应链上的影响能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人才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构建难度很大。当然,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建立一个状态良好的生态圈,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总体来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开放协同大背景下,物流企业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选择一个良好的适应当前环境的商业模式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既是高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需要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15]。内部需要物流企业的管理层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敏锐的抓住市场契机,尝试开展创新性业务,在管理层面上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创新,开展更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商业模式;物流企业要培养良好的人才队伍,重视物流人才的团队建设,加强物流商业模式的学习;营造创新、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外部环境中,政府要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落实对物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引导推动物流企业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升级转型,提升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扶持发展大型物流企业。
参考文献:
[1]丁依萍.如何将现代物流建设向纵深推进[J].金融经济,2009(2):26—27
[2]周国华.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谢乃明,刘思峰.关于家电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的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0):31—35
[4] Morris M.,Schindehutte M.,
Allen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
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72—735
[5] Zott C.,Amit R. The fit b-
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Implication for firm performanc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26
[6]Mark W J ohnson, Clayton M
Christen,Henning Kagermann. Rein-
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86(12):51—63
[7]霍春辉,刘力钢,张兴瑞.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业模式解析[J].经济问题,2009(7):52—53
[8]卓志坚.供应链管理研究——怡亚通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7
[9]夏露,李严锋.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
[10]戚琪.物流金融——物流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N].中国保险报,2009—06—30(2版)
[11]张墨晗.我国企业物流金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14):88-89.
[12]徐晋. 平台经济学(修订版)[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13]白雪.我国物流信息平台商业模式分析[J].企业导报,2011(5):121—122
[14]龚英.虚拟供应链的商业生态圈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90—92
[15]王海萍.物流产业的经济性软环境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丛刊,2012(3):46—47
〔本文系中国物流学会2014年重点课题“高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CSLKT2-001)阶段性成果〕
【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推荐阅读:
如何构建企业科技进步发展潜力指标体系?09-16
建立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06-12
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06-09
对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11-14
企业发展征文:企业发展关键要唯才是举11-30
创建和谐企业 推动企业发展10-02
简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和谐发展06-16
企业安全发展07-21
企业发展历程08-02
企业发展阶段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