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作文500

2024-10-22

初一的作文500(共20篇)

1.初一的作文500 篇一

在以前过去的时间,黑夜占据我的生活的绝大部分,我一个人看过太多的黑夜,我多么想有人在着暗夜的夜陪在我的身边,我有一张中秋节时候拍的月亮的照片,月亮是圆的,可是我却是孤独的。

我有一个索尼的摄像机,是去年爸爸给我买的礼物,刚开始拿到的时候觉得喜欢极了,后面就慢慢淡了,但是他依旧是我书包里面每天陪伴我的玩具,因为想起爸爸妈妈的时候,我总会拿出来看看。小学的就学习了关于月亮的知识,月亮在一个月里面会经历慢慢变圆在慢慢变缺的过程,正如诗歌中说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我是多么喜欢圆圆的月亮,就像一个家人在一起一样,多好呀!

从小我的是和爸爸妈妈们聚少离多,每当月圆的时候我总是不经意之间想起他们,颇有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感,我也是在月圆之夜总是无比的想念他们。就在那次生日,我爸爸送我那个摄像机,我们约定我看的觉得好看的东西就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在他回来就和他分享。

第一照片就是我现在唯一珍藏这一张,就是中秋节的那一晚,我独自在家,看着电视里面播放着各种关于节气的节目,我看看桌上的月饼,却也不觉得它是“圆”的,味道就更是平淡。我关了电视机,向卧室走去,发现窗外的月亮是如此的圆,就像是汤圆太过于饱满,要溢出来似的。我拿起摄像机赶紧记录下来,那天上仅仅有一颗月亮,心想连星星的光芒都被掩盖的没有了声色。可是月亮是那么圆我却是那么孤独。

每次翻开照片,看着那个圆圆的月亮,我是多么想你们呀!我们何时才能像月亮一样呢?

2.初一的作文500 篇二

凡是参加过监考的同志, 只要留心, 就会发现: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高中生在作文时总是刷刷在试卷上写来, 均是落笔成“文”, 但其中真是出于己作的好文章不多。

本人曾对本校初一 (6) 个班的学生进行两个问题的问卷调查。题一是:“你欢喜写作文吗?”题二是:“你作文时所写的内容是如何考虑的?”问卷答案统计的结果是:百分之九十三的学生回答“不欢喜写作文”, 百分之八十二的学生回答“写作文时, 首先考虑从哪本看过的作文选上找内容。”

学生说了真话。不欢喜写作文, 作文时从作文选上生搬硬套, 眼下在大部分初中学生中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初一为最。笔者本学期批阅的初一头两篇作文的感受是:好作文是“借”的作文选上的, 剩下的便多是内容空调, 言不及意, 文不规范, 错字病句成串的劣文, 或者叫不成文。

笔者对初一学生作文现状的描述绝不是在责怪教师作文教学的失误, 也不是危言耸听, 目的是引起从事作文基础教学的同行们的重视。而最重要的是抓好中学, 从初一抓起。初一作文教学必须从零开始, 完成再启蒙的任务。

初一作文再启蒙从哪入手呢?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笔者以为首先要从“激发作文兴趣, 匡正作文习惯, 规范作文程序”这三个方面做起。

一.兴趣:开启睿智之手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在一篇回忆他小学启蒙老师的散文中温情地写过, 他的文学之路是他小学的启蒙老师因他用“因为”“所以”造句, 而受老师表扬所激起的作文兴趣开始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兴趣, 像一只有力的大手, 开启着学生作文睿智的火花和灵光。兴趣深厚, 表现欲就强烈, 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于是, 便会产生超常的睿智, 便会在作文中追求至善至美的佳境。

理论总是灰色的, 现实之树才会常绿。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道理, 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不知道, 但在教学实际中却又会有意无意地扼杀学生的作文兴趣。

比如说, 作文前给学生说路子, 找范文, 这就在无意中引导学生作文时抄成品、搬例文;比如说, 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多、严、高”, 这便给学生造成了作文难, 难于上青天的畏惧心理;比如说, 判分吝啬, 多数60分, 多数评语不是批评, 便是套话, 这就是使学生产生了认真不认真反正一个样的思想。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如何让兴趣这只巨手拨起学生睿智的琴弦?笔者认为:和学生换一个位置, 站在到初一学生的位置上去, 以初一学生的心理去看初一学生作文, 以初一学生的实际去命题, 去指导, 去批改。如是, 作文的要求就不会“多、严、高”, 作文批改时便会不吝啬分数, 作文的命题便不会“难于上青天”。

努力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亮色, 哪怕是极差的作文, 也要找一两处相对好的词语, 加上圆圈, 写上一两句鼓励性的评语, 让学生看到希望, 鼓起信心。许多丑小鸭兴许会变成美丽的天鹅。培养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 诸如利用语文课讲读中趁机激发, 介绍名人作文故事以典型激发, 开展多种第二课堂活动相机激发, 作文批改评语中鼓励激发, 作文讲评中表扬激发, 开设班级、学校习作园地让学生发表激发……只要我们老师时时想到去“激”, 学生一定会“发”起来的。

无疑, 时时想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是作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每一位新接班老师都应考虑到这一点, 初一语文任教者更应该谨记于怀。

二.习惯:导引思维之手

兴趣有了, 如果没有良好的作文习惯, 仍然不会使学生作文上路, 同时, 兴趣也不会长久。初一语文的任教者,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匡正遇题想抄作文选的错误作法, 须从培养学生作文构思时正确而积极的思维方法入手。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作文中良好习惯是:认真审题, 认真构思, 先想后写。如何想?就反映了思维的“正”与“误”。庸者一味地引导学生抄“样子”, 借例文, 智者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就题生发, 抒写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 就是一步步设计需要跨跃的台阶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攀登。初一学生正确的作文习惯应该是“我以我笔写我心”, 读题、审题、做题 (作文) , 一步步地认真做过, 想清楚了再动手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写真真实实的自己和周近的人和事。

为了有利学生这样良好的习惯养成, 教者必须在命题上紧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 也就是让学生写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 坚持以让学生有材料可写为原则。同时, 教者还必须在作文指导中作正确的导引。比如让学生写以《夸妈妈》为题的记叙文, 在示题之前, 先让同学们夸自己的妈妈, 夸得好的大家鼓掌。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必然争着夸。火候一到, 立刻示题, 让学生带着对妈妈美好的回想进入作文, 写出来的作文定会有血有肉, 真切感人。

学生有了良好的作文习惯, 坚持了思维的正确方向, 作文中学生便会以“我”为中心去拓展, 写出不再是移花接木的赝品, 而是流自内心的华章来。同时, 培养了学生科学而以严谨的作文习惯, 使之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不仅对作文大有裨益, 也将会对学生终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程序:点铁成金之手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如果就习惯是作文中导引思维之手;那么, 程序便是作文中的点铁成金之手。严格程序, 就是严密作文过程中的步骤, 这是作文中对初一学生予以作文过程的规定。

学生的好文章不是老师改出来的, 也不是老师压着“多读”出来的;而是按作文的程序学生自己磨出来的, 悟出来的。老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按程序操作, 使之点铁成金。

作文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程序是什么呢?大体上应该是“想、写、改、誉”这几步, 想清楚了, 写出来, 改满意了再誉写。想, 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写, 是将想的内容变成为文字, 这其中又包括写提纲, 打草稿;改, 是对草稿进行锤炼, 重点就是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 有时还包括立意和取材。有了前面这些扎实的功夫, 誉写也会自然用心了。

作文过程中“想、写、改”都是极为重要的, 但最主要的是“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指学生自己改) , 文章不厌百回改,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史料记载, 列宁在中学读书时作文的操作程序是:在草稿纸上拟定提纲, 然后把另一张草稿纸竖着对折, 在纸的左边一半打草稿, 将右边一半空着。然后在草稿右边对草稿进行补充、修正, 一直到自己以为满意时才认真誉清交给老师。这对我们是极有启示的。

笔者认为, 现在大部分老师规定学生 (尤其是初中生, 特别是初一学生) 两课时内完成作文是值得考虑的。应该加长作文时间, 一周一作, 就让学生在一周内完成, 从周一出题周五收缴, 并在一周内规定每天对作文“程序”中各步应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去改, 自己去磨, 自己去点铁成金。但这不能不分年级, 搞一刀切, 而应该先慢后快, 逐步压缩每一程序时间, 到了初三, 便能在考场限定的时间里写出切合大纲要求的文章来。

对初一学生进行作文再启蒙是必要的。因为通过再启蒙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匡正作文时的思维错误, 严格作文过程中的步骤。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作文品格就可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做人品格。文如其人, 作文如做人。从这一点来说, 再启蒙工作对学生终生将有深刻影响。故而, 这项工作意义是深远的。

对初一学生作文再启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刚上初一的学生正处于人生阶段的变换期。初一学生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 正是告别童年进入少年的时期, 此时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将产生一个嬗变。小学的东西已经朦胧而去, 留下的印象不再深刻。新的东西他们容易接受, 并留下深刻印象。因而从头开始以全新的角度去指导他们作文, 他们便会很快地接受并步入轨道。如果我们大同小异地沿袭小学那一套, 过了初一, 再予匡正将花数倍功夫, 甚至对部分学生 (或者是大部分学生) 都难以奏效。初一承前启后, 初二初三甚至高一都不可能和初一相比。初一对人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奠基意义。

初一时, 学生具有了浓烈的作文兴趣, 养成了良好思维品格、思维习惯, 坚持了严密的作文步骤, 在以后的各个学段里, 无论采用“用语→构段→谋篇→立意”, 或“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或“观察→分析→表达”等哪种方式列序训练, 都能使学生不再说“空、套、假”话, 都能使学生情发于衷, 言出于衷, 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3.初一的作文500 篇三

一、走向生活,丰富体验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是没有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天赋自然无法展示。那么,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的学生有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中学生一天生活经历就可知道,他们的生活实在太单调了,从早自修到晚自修,他们的生活就可用两个字概括“上课”。倘若晚上睡觉时,要他们回忆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则头脑一片空白。所以笔者认为激发初一新生作文兴趣的关健因素就是要丰富校(班)级文娱活动,积极开展校本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我们学校、校团委、学生会都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例如,可以利用音、体、美素质教育课,把学生创作作品展示出来,布置好陈列室,配上悠扬的音乐,让每个班级同学参观交流。一次“校园艺术节”,让全校同学沉浸在艺术氛围中,自然是妙不可言。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初一学生爱动手、爱动脑的特点,将假日活动成果、劳技作品呈现出来,搞一次“小创作小发明展览会”,同学们既有劳动(发明)后的喜悦,又能与别人交流,在交流时增强了自信。像这些有趣的活动,初中学生肯定很喜欢,它们会成为学生永久的生活积累,在以后的写作实践时,一旦有了灵感的触发,自然就成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加强反馈,享受成功

初中生作文兴趣不高,除了生活实践积累贫乏原因外,也有可能与作文评价教学流于形式化、教师讲评太直白等原因有关。我们的老师没有用创新的形式来反馈作文成功信息,致使一部分曾有写作天赋的同学逐渐丧失了作文信心,最后写作仅成了敷衍塞责教师任务的苦差使。从信息反馈论角度分析,要增强被反馈事物的兴趣,就要加强反馈信息的力度,创新反馈信息的形式。我们教师可以在反馈信息过程中,也就是作文评价中,动些脑筋,采用些受学生欢迎的能激发学生创作内动力的新方法。比如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批改中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语言亮点,在作文末尾评价时,抽取这些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精当的语句作一些激励性评价,旨在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善用语言,精用语言。当学生拿到作文本,看到教师这些情深意切的评语时,自然在内心深处会产生作文价值被认可的自豪感。虽然有些学生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眼里可能很粗糙,但是这种自豪感必将给下一次写作带来强烈表现欲望。

其次,我们语文老师可结合新课程理念创新作文讲评课。在作文讲评课中充分挥学生主体性,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我曾在讲评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这次作文时,采用了“配乐美文赏析课”形式。具体做法如下:改好这个单元“亲情”类主题作文后,我把几篇抒发了小作者真情实感的作文挑选出来,让这些小作者找好配文的背景音乐,第二天上课,由语文课代表主持,在背景音乐烘托下,几位同学深情地朗读自己描写、抒发亲情的文章,朗读同学中有的流下了眼泪,听的同学完全沉浸在“亲情”的氛围之中,师生达到情感共振。习作读完以后,首先由四人小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讨论:他们的作文为什么会写得这样感人?第二个学习任务是找一找差距,修改好自己的作文。这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这样的作文讲评课形式感到新鲜,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很有兴趣。我阅读了学生修改好的作文后,欣喜地发现他们的习作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档次。所以我想,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讲评课形式也须创新。

其三,要积极利用班级、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如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文化过程中,刊出学生优秀习作,发挥学生作文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初步尝试到写作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内动力。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每学期初,学校德育工作者都要制定本学期的校园文化活动计划,班主任也要在教室设计本班的班级文化。这些文化载体有校园网、班级墙报、学校宣传栏、校园之声广播台等。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把作文教学同班、校文化建设活动结合起来,把学生优秀习作展示在校园文化网上,抄写在班级黑板报上,刊出在校宣传栏上,学校语文教研组再根据学生发表习作次数多少、展览面大小,给优秀习作者冠以“校园小作家”“校园小记者”“电台小主持”等荣誉称号,那么学生写作兴趣会更浓、更持久。

我曾经教过两个初一年级的语文,也担任其中一个班班主任,我尝试出班刊,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每学期出一本。第一期的班刊取名为《金色年华》,班刊内容是从全班同学作文和周记中选出来的,都是属于这学期学生习作中的佳品,其间有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有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有憧憬未来的美好理想。班刊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产生了一批活跃校园文坛的写作爱好者,同时也成了班集体团结的象征。当初三毕业,开毕业晚会时,我拿出六本班刊,展现在同学面前。同学们围了上来,翻着班刊,读着自己的文章,仿佛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有的同学抚摸着班刊封面,眼里充满了留恋。

三、“下水”示范,作好榜样

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最重要一点就是我们语文老师要喜欢写作,要多写下水作文,起好榜样示范作用。

我们的语文老师,大多毕业于师范学院中文系,应该具备扎实的写作基础。但是现行语文教材体系中,只提出学生作文训练要求,而对教师没作具体要求,致使语文教师写作能力下降。我想,这是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提倡师生同写,让我们语文老师一起来写“下水”作文。原因有二:

其一,教师范文有“光环”效应,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学生对写作能力强的老师,颇有好感。而这种好感转而会对他(她)所教的语文课感兴趣,尤其是习作,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实践表明,在爱好写作的语文老师的引导教育下,学生有较高语文素养,有较浓厚的写作兴趣。

其二,教师通过写作范文能提高指导水平。教师在写作中,需经过情感激发、文思酝酿、中心确定、题材选择、执笔撰写、反复修改等步骤,这就有助于作文指导时的有的放矢。同时在批改作文时,会对学生常见文法语病作出更实际修改,评改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在讲评后,教师将自己的“下水”作文亮给学生,学生听后心服口服,因为经过实践检验后的理论更具说服力。不经意间学生会加以模仿,选材行文能力得到提高,写作兴趣由此激发。

当然,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还有许多,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去实践、去探索。相信,只要教师调动起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的作文兴趣,想出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4.心事初一的作文500字 篇四

每当我回想起爷爷以前的样子,再跟现在的样子对比,心头总会一紧。

以前的爷爷能精神抖擞地绕着整个小区走一圈,一圈下来还不怎么喘气,以前的爷爷力气很大,双手能把堂弟高高举起,还能抱着弟弟在屋子里转悠一圈……

可是,就因为一次意外,毁掉了这美好的一切。

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先是悲伤,然后是紧张,在祈祷爷爷不要有大碍的同时,也希望这是一个噩梦,当我醒来,爷爷还好好的,平安无事。

可现实的巨掌毫不留情地打破了我这美好的幻想,让我看清现实——爷爷出事了,他因为摔跤使中风复发而住院了,你必须要去接受,然后多去陪陪他。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在医院里见到爷爷时,我的心情是极为震惊的,因为爷爷的全身上下都贴着那种跟仪器相联的圆片,一旁的仪器时不时发出“嘀——嘀——”的声音,这声音更让我觉得伤感了。我强忍悲痛,跟爷爷告别后,匆匆走出病房,在门外哭了起来。

5.童心的作文500字初一 篇五

长大了,我们选择了宁静,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思想的清楚,选择了……在你心湖是否还有一片童心小舟正在摇曳。流年的偷换,天真的笑容依旧灿烂,我揣着童心还在飞翔。

阳光下,绿叶透着细碎的光,映着斑驳的树干,映着孩子稚嫩的脸庞。我踏着春天留下的眼泪与孩子们嬉闹,欢声洋溢身旁,那风铃般悦耳,纯净得如同雪一样的白云。滋味是手中甜味的棉花糖。童心,一份执着的坚守,让我永久守候。

星空下,星子探着脑袋捉迷藏;牛郎织女星互望鹊桥相思,来解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渴望;流星拖着那长长的尾巴划破天际。我仿佛是无知的小孩,在深邃的星空下,伸出手指头,这个那个好漂亮!拉着爷爷奶奶一起看星星数星星。坚守着那份上帝的礼物――童心,并永久守候它。

大桥上,大伯大姨们推拉着那沉重的车子,轴轱辘转动着皱纹里的故事。炎炎烈日,有种昏眩。走上前走使劲地推车子上桥。那种成功的快乐让我得意很久,以为那是天大儿的事呢!发现原是童心在作祟,它让我有种帮助人的欲望。坚守童心,永久守候着它!

童心是阳光下的天真;童心是星空下的无知;童心是大桥上的故事。

童心更是一对想象的翅膀,插上它,让你在青春里快乐抖动;更是一支清远的短笛,让你清唱青春。

6.秋的初一作文500字 篇六

在秋天里,农村里的大人们告别了夏天的悠闲,开始在秋天里忙来忙去,金灿灿的稻子谦虚地低下了头,一串串的葡萄早已穿上了紫衣,苹果也嚷嚷着要穿上红袄,一个个红脸蛋的小柿子想顽皮的孩子一样压低了枝头,这时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的要吃柿子苹果了,大人们也没有闲着,在田里忙着收割稻子,一堆又一堆的金灿灿的稻谷就被收割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没多久就在田野里翻土,种下小麦的种子,等到了明年的春天时,再开始收割。

秋天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秋天的金风吹得非常的柔和,让人感到无比的舒服,早晨的阳光也非常的温暖,晚霞也非常的引人注目。落下的树叶像蝴蝶一样飞舞,小河也欢快的跳起了舞。人们在秋天里也多了更多的笑声……

孩子们在大人们忙完农活之后,都开始高高兴兴的在田野里玩耍,在田野里蹦跑,捉小虫小虾,捉住一直很大的龙虾,就高高的举过头顶,欢呼着,蹦跑着……

但在秋天里,天气也在渐渐的转凉,这时,我们都喜欢在火炉旁,坐着,一边在吃着一块又香又烫的红薯。

7.如何激发初一新生的数学兴趣 篇七

一、充分利用教材,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欲望较为强烈。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狠下工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基础差的能不能学好?”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地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在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灵活选用数学方法,尽量给学生动手、主动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充满情趣地主动参与探索过程。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可以自由组合),或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了“自我”,产生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其步骤大体如下: (1) 分组、讨论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2) 小组分工,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如方法一:直接测量数学楼的高度。方法二:先测量每层楼的高度,再计算教学楼的高度。方法三:用镜面反射的方法求出教学楼的高度等。 (3) 对各种测量方法是否简易可行及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等进行比较、质疑、评价。 (4) 推选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测量的方案、过程和结果。这样在直观教学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印象深刻。

三、以“新”、“活”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在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动机。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问: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 把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力的发展绝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设置如下问题。

(1)计算并观察下列每组算式:

(2)已知25×25=625,那么24×26=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从上述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5)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

学生在对具体算式的观察、比较中,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进而用数学符号表达:若a×a=m,则(a-1) (a+1)=m-1,然后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证明猜想是正确的。教师不是试图把能力“传授”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无味的、单调的知识传授过程变成了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活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成功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把这道题做出来了!”看着他满足的表情,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常怀着喜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就更容易取得新的动力,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盎然。在数学教学中,要常变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变求异,以异求趣。因为每个班里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要实施“差异教学”法,布置不同档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和喜悦,让他们都能学有所成,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来解决较为容易的题目,并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诱发积极学习、努力向上的热情;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安排一些稍难的题目,让他们吃得饱,对数学不感到乏味。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有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创建学生喜爱的课堂,尽力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张雄, 李德虎编著.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

[2]张奠宙, 宋乃庆主编.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3]马忠林, 郑毓信编著.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1版.

8.浅谈如何提高初一学生作文水平 篇八

【关键词】作文水平;初一学生;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其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作文简直就是没有头绪。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到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就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一些学生作文交上来了,批改时发现,要么摘抄作文书上的内容,要么内容空泛,材料陈旧……那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内容充实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积累文质兼美的语段,打好语言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平时积累的重要性。但是积累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如果只是机械的背诵,学生遗忘的速度非常的快,也失去了积累的兴趣。

对于初一新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精彩语段,理解性地积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段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例如“泥墙根一带”是详写,目的是以“点”映“面”,既然这里都有“无限趣味”,可见百草园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作者对百草园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的乐园的热爱之情。这段文字写得十分有文采,学生可以自主分析本段描写好在哪里,很多同学都能总结出本段描写事物的修饰词语很好,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自己在描写的时候也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到描写生动形象,中心突出。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把积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仿写名段。比如写我们十七中学,有哪些景物可以突出我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学校操场上的老杨树,东边墙根下怒放的玫瑰,还是校园操场边上随风摇摆的垂柳?这些景物又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有文采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教师在这时候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拨:“有文采”,不是华丽辞藻的杂乱无章地堆叠,不能言之无物;“有文采”是指文章在语言运用、表现方式上做到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多变,善于运用修辞方法,精确运用锤炼过的佳词妙语,语句又较为丰富,内涵耐人咀嚼,从而突出中心。

这样指导学生边赏析边积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积累,每天都找出精彩语段,并加以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是两对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散文家秦牧曾说:“作家插上这对翅膀,就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拜会古人,访寻来者……”可见联想和想象是多么重要。写作中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初学写作时,可以多试试“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写法,这都能开启联想和想象的大门。

联想要做到自然贴切。在初中教材中,我们学习《荷叶  母亲》作者由荷叶对荷花的呵护,想起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是基于相似性原则做出的合理联想。我们可以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诱导学生的联想能力。一是触类旁通,注意从事物的“相关”方面去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联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二是逆向思维,朝着事物“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三是寻找特点,抓住事物“相似”的特点联想。

想象要合情合理。想象出来的事物未必是现实生活中有过的,但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逻辑。《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但它的创造却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比如他身上有着猴子活泼好动的特点。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一是立足生活,巧妙编写。二是合理组合,移花接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样儿也不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所讲的是创作,这种方法就是人们所说的“移花接木”。三是大胆扩展,添枝加叶。一般来说,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大都借助于扩展想象。添加的“枝”和“叶”正是扩展的结果。四是借助梦幻,更富魅力。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

想象力是人类很重要的智能,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鼓励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如看到地球的保护伞联想到臭氧层,看到广告伞想到做广   告……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大胆表达,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此,学生作文才可能文思泉涌,思维流畅。

三、培养学生写作抓住细节,打造作文亮点

学生学会了把事件交代清楚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在写作时一定要重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被高尔基称为“隐藏在文字里的魔术”。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它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细节描写不仅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长,而且能深刻表现作品的主题。在学习课文《最后一课》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文中有这样一段: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服饰的变化,引起了小弗郎士的注意,这个小小的细节描写不只是暗示了主人公也暗示了我们,这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到底是什么不寻常的日子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中还有郝叟老头,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人,个个看起来都很忧愁。郝叟老头还带着一本破了的初中课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三角的帽子,破了的初级课本,与自己不相配的大大的眼镜。这些细节描写一下子就刻在了读者的心理。我们可以想象戴三角帽的怪样子,一本被翻了无数遍又不被珍视的老书。而今天把这本旧书拿出来还摊在膝头上,大大的眼镜不是架在鼻梁上,而是放在书上,这些细节描写都说明了这一节课的不同寻常,也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人们对这一节课的重视、珍视。而透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们对这节课的珍惜,也表达了人们对法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主题也就这样凸显出来了。老师和学生对这些细节描写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初步明确细节描写的妙处,但如何在我们的作文中能很好地运用细节描写呢?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注意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作:早上母亲如何为你准备早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母亲为你做早餐时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边讨论边借鉴《最后一课》中的细节描写的方式写出母亲为自己做早餐的样子,并明确这些描写都是母亲爱自己的表现。把这些真情实感的细节描写放到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中,作文的亮点就出现了,也解决了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现象。

总之,作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踏踏实实的作文引导,建构起初一作文的知识体系,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应重视文质兼美的语段的积累,打好语言基础;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抓住细节。这样做才可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走出作文无话可说、空洞无物的困境。

9.猫的初一作文500字 篇九

白白特别贪吃。每天当家里人聚在一起吃饭时,它总在我的脚边蹭来蹭去,还不停的“喵喵”叫,仿佛在说:“小主人,小主人,你就给我一点美味吃吧。”这时,我会把一两块糖醋鱼放在它的猫食盆里,它会先去闻一闻,再舔上一口,接下去就三下五除二的迅速的把鱼肉吃的一干二净,然后就心满意足的“喵喵”叫着,好像在感谢我给它的丰盛晚餐。而后,它会不自觉的用又粉又嫩的小舌头舔一舔嘴角的碎屑,吃饱喝足后,它就踱着模特步去玩耍了。

白白特别贪玩,玩起来不分昼夜。有一次,趁爸妈不在家,我在沙发上又蹦又跳,它也来凑热闹,和我一起玩蹦床。当然,这个是要付出代价的,爸妈回来总少不了一顿骂。它也有老实的时候,它躲在松软舒适的猫窝里玩绒球,一声不吭的玩许久。它有时脾气超坏,当别人都不注意它的时候,它就会“喵喵喵”的发狠的叫,当它发现这一切都徒劳无功后,就会爬在窝里小声的“咕哝咕哝”着,好似在抱怨我们不理睬它。

10.印象初一的作文500字 篇十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

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时间,我们选择了晚上出发,满满的期待和愉悦已经冲走了睡意,坐在火车上,我们十几个人排坐在一起,或打牌或畅聊,在不影响他人休息的情况下,尽情的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放纵。

清晨,天蒙蒙亮,列车到达了北京站,一众人抓紧洗刷吃了早餐便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第一站去到了清华北大,在名校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整个人都沉醉其中。去的那几天赶上有毛毛雨,不过幸好报道的暴雨并未降临,才让我们有了这场难忘的记忆。

之后便是圆明园,为了寻找历史课本上的古迹,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了好久好久的路,一边拍照赏风景,一边有些期待见到真迹的那一刻,的确很感慨。

早起看过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夹在人群里透过一堆的手机单反,感受这份别样的庄重。傍晚穿过南锣鼓巷,吃到了正宗的炸酱面,也去看了后海的波光粼粼,以及靠在岸边上的有故事的酒吧。王府井小吃街汇集了各地人员,熙熙攘攘,南来北往。

11.又萌又囧的初一 篇十一

迟到=你完了,没错,事实上就是如此。

亲,好好想想吧,在一天内抄完鲁迅他老爷子那四千多字的《社戏》还能活下来么——活下来的上辈子都是折翼的打印机。所以,每天看着迟到后,被班干部拦在外面,然后又在众人的奸笑中于外面排成一排的单薄身影在(一点也不的)萧瑟秋风中发抖的时候,我都会热泪盈眶地送上自己真心的祝福:“同志们!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路走好!”

囧·对话

“你也被罚抄过吗?”

“废话!”不然你认为我满身的怨气是哪儿来的!

下午茶时间?Tea time

不不不,这绝不是那个传说中有免费续杯的必胜客下午茶,我们一帮穷孩子没有那闲功夫和闲钱。

真正的过程只是这样:拿着水壶晃晃悠悠地走到一个正在喝水的同学面前,淡定地坐下,然后抬头看看她杯子里那不明液体。

“在喝什么?”

“柠檬茶,要吗?”

“当然啊。”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目的达到了。至于味道如何?不好喝,算你倒霉。好喝,算她倒霉。

萌·后记

你懂得,不解释。

波澜壮阔的家族

不要告诉我你没有在同龄人中认过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我不信,真的。

想我一个花季少女,就已经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里担任外公这个角色了,没错,就是外公。每当听着和我同龄的人叫我外公并满脸无奈地帮我做事时,我都会产生一种占了便宜的快感以及对于自己这种把所有事都交给“儿孙”的愧疚感。

囧·对话

“愧疚感?那种东西你有吗?”咱的孙女斜着眼问咱。

“……”直白的孩子最讨厌了!

神马都是浮云

安安静静的操场,同学们认真聆听着老师的教导……而我含泪看着这一切——假的!都是假的!

想平常的时候,操场上鸡飞狗跳,打滚的有,打架的有,聊天的有,翻墙的有……但每到公开课的时候,一帮假正经啊!“真是一群好孩子!”在我听到某个不知情老师的由衷感叹时,我怜悯地看向了他……

萌·后记

我喜欢神马,但他是浮云家的。

[ 编辑:苗与]

myhqs@sohu.com

12.试谈初一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篇十二

一、不穿运动服不上体育课的习惯

学生在体育课上要进行幅度较大的运动, 有时甚至是非常剧烈的运动, 如各种教学比赛、考核, 这就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穿宽松的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子。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校服都采用运动服式样, 也为体育课统一服装提供了条件。此外, 教师还应明确规定上体育课时学生严禁穿硬底鞋, 女生不能穿裙子、高跟鞋, 冬天不能戴围巾, 以免发生伤害事故。教师应利用体育课的特点来说服、教育学生, 要求学生上体育课统一穿运动服, 并作为体育课的一条常规性纪律做到课课查, 也作为考核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一部分。统一服装不只是减少体育课运动伤害的方法之一, 也是学生是否具有良好体育素养的具体表现。

二、集合时养成快、静、齐的习惯

体育课是从集合整队开始的, 集合队伍的快慢整齐, 是学生精神面貌和体育教师能力的体现。如何培养初一新生养成快、静、齐的习惯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横队集合的手势 (指挥员左手高, 右手低) 的意义 (学生高个站右边, 矮个站左边) , 其次是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即队伍是如何站成的。第一列右边高个排头是基准学生, 基准学生应在集合口令发出后迅速在指挥员的左前侧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定, 其余各列高个排头和基准学生对齐, 距离一臂, 其余各列学生向右边高个排头对齐, 间隔一拳同时兼顾和前面学生对齐, 站不开时向左移动。队伍站成时, 指挥员的位置应在以队伍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上。再次,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生明确要求后, 教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重新集合几次, 反复练习。最后,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集合队伍时快速、高效的成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使快、静、齐的习惯真正得以落实。

三、养成按规程操作练习的习惯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对容易出现危险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保护与帮助。对学生应特别强调:要养成严格按老师的要求按规程练习的习惯。

首先, 教师在学生练习前要耐心细致的讲解, 让学生听懂听透, 掌握这一动作的方法要领。教师在讲解时, 学生必须高度注意, 如教师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讲解示范或讲述练习事项时, 有时还未讲第一点, 个别喜欢接话的学生就问到第二点、第三点, 致使教师的讲解失去了连续性、完整性。教师的思路被打断, 就容易出现少讲或漏讲的情况,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前就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如果不提问, 学生应保持安静, 不要讲话, 使师生形成默契配合。当然, 教师还应利用严谨的语言, 规范的术语, 结合手势、眼神吸引学生, 以收到最佳的讲解效果。

其次, 学生在进行前滚翻、后滚翻、跨越式跳高等内容的分组练习时, 教师应明确要求要确定前面的学生已经离开垫子了, 后面的学生才能进行练习, 以保证安全。如前滚翻练习时, 前面的学生做前滚翻刚起, 后面的学生就跟进练习, 这时前面的学生就可能由于蹲立不稳而向后倒, 导致跟进练习学生的腿滚翻后打在前者的背上或头上, 引发伤害事故。由于初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 自控能力差, 容易兴奋且做事不考虑后果, 所以, 教师在说明原由, 提出具体规程要求后要严格执行, 对违反规定的学生应严厉制止, 严重违反者可暂停其练习, 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安全意识。

四、养成按时借还、爱护器材的习惯

班级应安排专门器材管理员或由学生轮流担任, 负责每节课器材的借还。课前班级器材管理员凭任课教师的器材出借单从保管室借出器材, 协助任课教师布置好场地、器材, 为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课中练习时, 教师应适时教育学生要利用好器材, 爱护好器材;体育课下课后, 有些运动兴趣特别高的学生往往不能及时离开场地, 仍继续练习, 这时由于失去了任课教师的监管, 就容易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同时, 由于学生没有利用课间时间进行休息调整, 还会影响下节课的正常上课, 造成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所以, 下课前集中讲评时, 应注意及时清点器材, 交给下一个班级或由器材管理员送还保管室, 让同学们从中体验情感, 培养其责任心。

13.坚持的500字初一作文 篇十三

那两个月的辛苦让我感到成功的来之不易。每天,在太阳刚刚露出鱼肚白时,一阵阵铿锵有力的节奏就已经在校园上空徘徊,我与大绳对着同学们,如同一支支离弦的箭一般冲进那条“张牙舞爪的长蛇”中,“一二三四出”我在心中默默念着,我一猫腰,本想完美的一出,结果两绳配合有序,一条绳在半路把我死死缠住,一条绳无情的在我左腿上狠狠的抽了一下,立刻一股钻心的痛向我袭来,让我站都快站不稳了,挽起裤腿一看,只见一条触目惊心的红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一动都是针扎般的痛。

我站在队伍中,心中的焦虑如同大海一般不断翻腾,腿伸出去,又撤回来。炙热的太阳将我晒得头昏眼花,绳在我的眼前渐渐模糊。所有人都好像在盯着我看。这时,我听见一个温柔的声音在我耳边轻声说到:“成功就在眼前,你还要退缩吗?”她的话在我本黑暗的心中,点燃了胜利的希望。我不能退缩,我在心中不断的对自己说:“加油!加油!坚持就是胜利!”我一边按着腿小心翼翼的挪动一边默默祈祷着不要掉链子,在我前面的人一个一个都顺利地跃了过去。到我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飞舞的绳,一瘸一拐地冲进绳中,手攥起拳头,用牙齿紧紧的咬着嘴唇,红彤彤的脸颊上满是豆大的汗珠,左脚右脚不停的来回蹬着地面,每跳一下都如走在尖刀上一般痛,“加油,坚持坚持”,我在心中不停的呐喊着。“一二三四出”耶!完了!我的脸上虽满是汗水,可我却觉得很值得,这是坚持的汗水,是它见见证了我们的成功。

14.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篇十四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上课,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我想:“完了,又没带伞,该怎么回家呀?”我担心了一节课……

放学了,同学们纷纷撑着伞走出校门,我急忙地到处找同路回家的同学,可是没找到。我沮丧地走回教室,收好书包,走出了教室,把书包举在了头上。“一,二,三,Go!”我小声地念着。

跑着跑着,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小心翼翼地向学校这边摸索着走过来,是谁?近了,近了,啊!——不可思议,那不是我的奶奶吗?

只见她手上拿了一把伞,另一只手打着伞。“对不起!”奶奶不小心撞到人了,连忙道歉。“奶奶,奶奶。”我大声着喊着,奶奶顺着声音找到了我,连忙把伞递给我,她慈祥地对我说:“我估计你今天没带伞,被雨淋湿了吗?乖孙女?快把伞撑起来!”

我搀扶着奶奶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这一路比以前长了很多,想到眼睛几乎失明的奶奶冒雨来给我送伞,我不竟鼻子一酸,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一下鼻子。“怎么了?是感冒了吗?”奶奶问。

我沉默了一会,带着“笑”和泪说道:“没有,只是有点‘冷’。”

“怎么不多穿点呢,你呀,从小就不爱多穿衣服,经常生病,现在又要感冒了吧……”

我把奶奶送回了家,跟奶奶挥手再见,说:“奶奶,谢谢你!你以后不要一个人单独出门,我怕您摔跤呀。”“不要紧,孩子,奶奶自己会注意的,你是奶奶的宝贝,只要你不淋雨不感冒,奶奶就高兴了,快点回家去吧。”

15.关注初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 篇十五

目前, 兰兰自杀原因尚不清楚, 我不做分析。触动我撰写此文的关键是, 教育教学实践中和心理咨询案例里, 像兰兰这样在小学活泼开朗的佼佼者, 进入初中, 尤其是重点初中后出现不适应现象不在少数。这些孩子从原来小学阶段受老师关注、被同学羡慕的尖子生, 转眼变成重点学校里的普通一员, 心理落差本来就很大。更何况长久以来, 家长和孩子不是根据学生个人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来衡量学业水平, 而是很习惯地用在班级排列的名次来衡量学生进步与否, 那么, 以名次论成败的所谓“成绩退步”更会增添孩子们的自责和内疚。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姆斯 (T.Holmes) 与瑞荷 (R.Rahe)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对人们生活中的变故给人身心带来的压力做了系统的研究, 并根据各种事件个人身心带来的压力或伤害编制了一份评定量表 (见下表) 。这个量表用“生活变化单位”即LCU (Life Change Unites) 表示相应的生活变故与身心疾病的相关程度。量表中涵盖43个生活变故事件, 按照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大小依次排列, 并以LCU为单位打分。

根据如上量表, 从小学转入初中这个一段时间里, “再适应”的项目就有6项左右, 累积LCU单位积分可超过120。我们想想看, 在小学生活学习了五至六年的孩子们, 对自己小学的环境、学习生活和习惯, 还有老师同学都感到非常熟悉。结束小学生活, 本身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大事件, 会在心里引起焦虑和不安, 而且, 进入中学, 要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同时, 学习科目陡然增多, 全新的学习内容、不同于小学的课堂讲授方式和学习方法摆在面前, 学校的各种活动节奏也都是对青少年而不再针对儿童。另外, 课业增多, 晚睡早起不再是单纯时间表的改变, 作息时间调整是需要身心共同去适应的一个变化过程。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从一名小学毕业生, 忽然被要求成为中学生, 从小朋友一下子要变成大孩子, 去适应中学的一切, 对孩子来说压力真的非常大。

近日浏览网上关于帮助初一学生适应中学生活的建议, 竟然发现“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是相当多网站、博文或者教育论文惊人一致地使用的关键词。“尽快”, 是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愿望, 甚至恨不能孩子们整齐划一地瞬间调整好状态, 精神饱满地开始全新的中学生活。本来从小学到中学这个转变, 对十一二岁的孩子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生活“再适应”事件, 他们的身心都需要一个阶段去适应, 一旦老师和家长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正常规律, 盲目督促或指责孩子, 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恐惧与自责, 甚至导致孩子对自己彻底丧失信心。

如何帮助初一新生适应中学生活, 成了从学校领导到初一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那么, 如何帮助孩子们适应初一的学习生活呢?

首先, 老师和家长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孩子在从小学升入初中这个过程中经历着很多焦虑,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第一次经历那么多的压力。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会让孩子感到安心, 明白自己不是孤立的, 自己不是很差劲。事实是, 在这一段时期, 每个同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而且经过逐步调整都会变得适应中学生活和学习。老师和家长们的理解和接纳会相当大程度上能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慌, 使学生把精力投入到熟悉新的环境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上。

开学初, 老师可以有目的地给学生布置小组的社会调查作业, 如调查:

(一) 学校的具体地址、邮政编码、学校传达室电话、班主任老师姓名和电话;

(二) 教学楼内有多少个楼梯, 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在什么位置, 校医室在哪里, 卫生间位置;

(三) 学校操场里有多少棵大树, 是杨树、柳树还是梧桐?有哪些灌木, 是丁香还是迎春?

这样以团队为单位, 三五个人一小组, 不仅帮助团队里的同学很快彼此熟悉, 而且感觉团队的成员像是福尔摩斯一般地调查整个校园。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 经过孩子们亲自操作, 一种成就感、对学校的熟识感和归属感很快建立起来, 还有跟团队协作的经历也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 所有这些积极正向的情绪和情感的建立对消除对新环境的恐惧均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训练, 教给孩子们自我介绍的社交礼仪, 避免“我爸是李刚”之类的招惹厌恶的炫耀。如, 目光正视对方, 面带轻松友善的微笑, 先问候对方“你好!”, 介绍自己的姓名和爱好等, 并告知对方“很高兴认识你”, 语气礼貌温和。甚至不必站到教室前面, 只是先在同桌之间练习, 即使有哄笑也很正常, 本来同学间互相认识就是一件高兴的事嘛。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有的同学表现主动些, 有的腼腆些, 但是因为全班同步进行, 孩子们不会有太多压力。这种同步活动, 表面看着有点儿乱, 实际上有益于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学习上,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看待学业进步, 不把排名看得那么绝对。当然, 首先需要家长和老师先做通自己的工作, 以孩子的各方面均衡发展为目的引导学生正确衡量自己的进步。关于名次, 那是一个相对的比较, 关键看你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参照系里面。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形象的例子:

如果我们外出旅游乘坐的是普通快车, 沿途看着外面美丽的风景, 车窗外的树木和田野不断地被甩在身后, 观赏景色的同时我们也习惯了这种一切都被甩到后面的感觉。此时, 一辆特快列车出现在相邻的轨道上, 跟我们的列车同向而行。它挡住窗外的田野树木, 一节节飞驰向前的车厢让我们产生错觉, 仿佛自己乘坐的列车在向后退。这种错觉难道和很多小学里的尖子生进入中学后感觉“学习成绩下降”不是一回事吗?其实, 说到底, 只不过是因为参照物改变了。就好像一名学校田径运动队的领军选手, 由于田径运动成绩出色被选拔到市体校运动队, 同样的成绩, 在市体校田径队未必还是第一, 甚至有可能是最后一名;即使这位选手本人的成绩经过教练的指导和自己的刻苦训练得到提高, 但在市里还是可能排在中游, 试问, 他的实际成绩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需要再一次强调的是, 因为每个学生的经历和个性不同, 适应的速度快慢无法完全一致, 过度强调快, 会伤害到孩子, 有的孩子甚至为了讨好老师和家长, 默默地掩盖起自己适应期的心理挣扎, 强迫自己坚强。整个初中乃至今后的日子, 适应成了一种障碍, 那样的伤害会更大。

家长和老师需要学会这样的考虑:人, 并非单由行为所组成, 还包括认知和情绪。而且, 人在情绪上会抗拒他的理智。施教者没有权利去要求孩子在领受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后, 立即转变。因为, 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想法, 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抗拒想法, 无论是当时的情绪与精神状态引发的想法, 还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切身问题导致的想法。首先我们要明白,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许多情况下人会抗拒理智的想法, 哪怕这个想法是自己的。我们需要懂得, 人很情绪化, 当内心中某种情绪高涨得难以自制时, 理智会显得很苍白。唯有施教者明白并接受如上的事实, 才会理解“转变”的首要任务不是去强迫其转变念头;相反, 你要跟随他们的念头, 用缓慢的步调渐渐创造出有利于改变的情境, 让原本压倒一切的情绪逐步平和下来, 结果是不仅对抗消融, 而且改变也会来自他们新的情绪情感的需要, 他们都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

16.浅析初一英语的单词教学 篇十六

音标教学措施一:分散教读和循环教读结合。

一般先教辅音,每次教5个,每次都要复习前面教过的音素,学完所有的辅音还要完整教读一次;元音也是如此。教完所有的音素以后,利用晚读时间天天朗读,大概要读半学期方可停止。

音标教学措施二:结合单词进行音标教学和拼读方法教学。

讲练结合才能更好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单词的音标教授音标和拼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从上一届学生开始,我就采用了小学教汉语拼音一样的方法,每个音节都是先教辅音,再教元音,然后拼读这个音节。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生只有这样教才能真正提高他们拼读单词的能力。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教学生怎样根据读音记忆单词。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完成。

单词记忆基础知识:掌握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我们朗读单词,主要靠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来朗读和记忆单词,字母和字母组合往往与读音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虽然有些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也给我们记忆单词提供了方便,尤其是英语初学者,他们没有词素的相关知识,所以只能依据单词的读音记忆单词,而这种拼读记忆法的基础就是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写单词就是依据这个规律把读音变成对应的字母。通过几届学生的实验,我认为这是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和运用的一个基本方法,而通过单词的结构记忆单词学生很不习惯,即使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不会采用它,每个班大概只有不到三位学生能接受和理解。所以相对于结构记忆法,拼读记忆法更容易普及和大众化。下面我将介绍字母和字母组合发音的规律。

规律一: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

辅音字母和它对应的因素之间具有以下两种联系:(1)具有相同的形式。这种联系体现在大部分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当中,正因为有这种简单易懂的联系,英语的朗读和拼写才变得简单,英语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拼音文字”。(2)少数辅音字母读“字母音中的辅音”:包括以下这些字母:c/si:/;g/?諨i/;j/?諨eI/。如果我们告诉学生这些发音规律,就降低了学生掌握读音的难度。

规律二:辅音字母组合的发音。

辅音字母组合的发音就像汉语中的翘舌音一样,是两个及以上的辅音字母组合在一起发一个音。学生如果掌握了它,记忆单词就会容易许多,而在英语学习中,就有好一部分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从而导致在拼写单词时出现错误。

规律三: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

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可以说是英语拼读和拼写当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主要因为它们发音较为复杂,不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的关系,教会学生掌握元音字母的发音显得尤为重要,概括起来有以下特征:

1.在重读开音节中常读字母音。具体发音如下:a读/ei/;e读/i:/;i读/ai/;o读/?藜u/;u读/ju:/。

2.五个元音字母可读与自己形式相同或相似的元音:具体情况如下:a/a:/;e/e/;i/i/;o/?蘅/;u/u/。

3.五个元音字母都可读同一个音/?藜/。

4.只有字母a可以读/?覸/。比如:bag,cat,fat,dagger,laptop,map等。

5.两个相同的元音字母在一起时,往往只读其中一个元音字母的发音。比如:ea可以读字母e的发音:/i:/和/e/;还可以读a的发音/ei/;还以两个都发音,读/i?藜/。

在初一教学中除了告诉学生发音规律外,还要采取切实的步骤使学生真正掌握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第一步:分散教读和循环教读结合。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要分开讲解和教读,分五次完成,每次只教一个字母的发音,然后每次都要复习教过的发音。集中教授便于学生获得五个元音字母发音的系统知识;第二步:结合教读单词教授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只有在实际的单词拼读过程中,学生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这个转化过程往往是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

规律四: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学生只有掌握了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才能真正正确朗读和拼写单词。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集中讲解和结合单词讲解来完成字母和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的教学任务。

第一步:利用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集中讲解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第二步:在新单词教学中要求学生找到单词中的字母组合及其发音,然后还要教读。我认为在整个初一教学中都要这样做,在初二和初三还可以讲解一些不常见的字母组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牢固掌握字母组合的发音,从而帮助学生根据读音记忆单词。

第三步:让学生把字母和字母组合与读音对应起来,最终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地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单词。

在这里只谈到初一英语入门教学中的一个任务:音标教学和单词的拼读记忆法。我们农村初中的初一学生感觉最难的就是记忆单词,如果学生连单词都记不住,学习英语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单词的拼读和拼写应该放在初一上学期英语教学的首要位置对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7.幸福的初一作文500字 篇十七

战火纷飞,枪林弹雨,这不是梦!1937年,日本对我国进行了侵略,大屠杀,烧房子,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人家破人亡!不过,中国在1945年赶走了这群“恶狼”。而现在,国家富强,国泰民安。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我感到幸福。

西子湖山青水秀,宝石山青翠秀丽。洞庭湖景色宜人,老君山生机勃勃。雄伟的泰山,奇异的黄山,险峻的华山,挺拔的迎客松,梦幻的康王谷……有这样的大好河山,我感到幸福。

小鸟轻盈歌唱,树木郁郁葱葱,到处都是笑脸和笑声。这便是我们的校园──文一街小学。这里是知识的源泉,我爱这里,我感到幸福。

我有两个爱我的人──父母。爸爸是一个可爱的“维尼熊”,他会给我讲许多的笑话和一天中的事情,常逗得我哈哈笑。妈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冠军妈”,会烧菜会英语,还会唱歌。虽然花会谢,叶会落,沧海会化桑田,可他们的爱永世不变。有这样的父母,我感到幸福。

我们班是个温暖的集体,老师和蔼,同学热心。老师有时带病上课,学生困难时尽力帮助。同学热心助人,公正大方。在这样一个班集,我感到幸福。

18.真诚的初一作文500字 篇十八

那是一个周末,我到外婆家做作业,外婆去买菜,叫我帮她看一会儿店。

我认真地做着作业,不一会儿来了一个买主。她是一位阿姨,手里提着一个漂亮的袋子,她个子不高,身材均匀,穿着一身运动装,是来买鞋的。看样子,她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

她先打量了我一番,接着仔细挑选鞋。经过一番试穿,她最终选了一双漂亮的绣花布鞋。一番询价后,最终我以三十五元卖给了这位阿姨。她身上没有零钱,就给了我一百元找零。

我不知哪根筋搭错了,一百元减三十五元竟然等于七十五元!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找错了钱却全然不知,那位阿姨也走了。

过了一会儿,她又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气喘吁吁地对我嚷道:“钱……钱找错了!”我心里一惊,莫不是遇到骗子了,外婆说过防人之心不可无。我眉头一皱,不悦地说:“阿姨,钱都是当面点清,过后不认哦!”

阿姨歇了口气,接着说:“不对,你应该找我六十五元,却找了我七十五元,像你这样做生意,岂不亏大了?”

我惭愧极了,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时,我对阿姨的态度180°大转变,对她真诚品质的敬佩油然而生。

我对她道了歉并表示感谢,临走的时候她还叮嘱我:“下次你可要注意些哦!”

19.初一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九

1.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某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使其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2. 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成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欠佳,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有一位同事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空费心计心情。”一堂预备充实的课,会令学生和教师都获益不浅。假如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会感应艰苦和沉闷。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认真研究课文,找出重点、难点,预备有针对性地讲,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实,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教师还要有把握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态自然,授课活跃,难易适中,就自然能够吸引学生。所以,教师天天都要有充沛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些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感就受到影响,而且把它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授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甚至影响教学效果。

3.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新学期伊始,不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都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等。

4. 营造融洽的氛围,师生平等对话。

老师要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

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5. 为学生建构个性化阅读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才会有充分“土壤”和“养分”。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发,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文本的多元解读才能得以真正开展,充分发挥主体性。

6.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学生的在校学习,最重要的是在课堂学习,所以提高课堂45分钟的听课效率是读好书的关键,我首先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发言,不随意插嘴,不讲悄悄话,不做小动作,不趴着靠着听课。其次认真备好课,把教材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好,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的尽量在课堂上掌握好。老师在课堂上除了认真讲课,力求授课生动活泼,以吸引学生注意听讲,还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对那些上课讲话、开小差、趴着睡觉的同学经常给予提醒和提问,对个别在课堂上无法解决问题的学生,课后要及时留下来和他交流、补课。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不违反课堂纪律。

7. 抓好平时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平时基础扎实了,到考试时就不用临时抱佛脚,狠下工夫去读去背了。比如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及时掌握,这是一项很烦琐、细碎的工作,真正要落实到每个人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经常抓、时时抓,让学生明白,这些基础知识是一定要过关的,不要想侥幸蒙混过关。而且学习这些语文基础知识,只要肯用心去读去背,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得很好,这根本不需要什么基础。对这些语基进行检查、小测,开展竞赛,可鼓励一些小学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邱祥虹.语文教学的一些反思.

20.说说初一(5)班的那个小胖 篇二十

初一(5)班有一个叫王煜凯(化名)的学生,长得白白胖胖,脸儿像新蒸熟的馒头,笑起来两个小酒窝,小平顶的头发,晶亮亮的大眼睛,粗粗的眉毛,大家直呼他小胖。從小胖入学至今,已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小胖身上我体会到了一个“善”字,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小胖有一颗可爱朴实的心

小胖的家住海门叠石桥市场隔壁,到我们学校来读书是借读过来的。在学校旁边,小胖和他妈妈租了一个车库住了下来,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学期间,小胖每天都要带着妈妈烧好的白开水去上学,中饭在学校饭堂吃,每顿晚餐由妈妈烧好了送到学校里吃。每到双休日做完作业,小胖妈妈带着孩子乘公交车去新华书店阅读书籍,有一次顺便路过商店,小胖妈妈要帮小胖买衣服,小胖对妈妈说:“妈,你就别再动这个念头了吧,我穿惯了这几身旧衣服,我觉得挺舒服的,品牌的衣服我穿不惯;啥时我把我们班上的家豪领过来给你看看,他穿得像模像样,身上的衣服都是名牌;在生活中我要过一种朴实的日子,在学习上我想和别人比一比,在吃穿方面我和同学没有一颗攀比的心。”

小胖有一颗孝顺感恩的心

小胖上的小学和班主任沈老师的儿子在一所学校,小胖上我们学校也是沈老师介绍过来的。他刚上学时,有一段时间都是沈老师用汽车载着他上学、下学来回跑,小胖内心很感动,回家后不止一次对妈妈说:“妈妈,啥时我要到沈老师家住上一宿,我还要和沈老师睡一张床。”这就是小胖心底的一个美好愿望,在小胖的眼里,沈老师就像父亲一样慈祥,班级就像家一样温暖。初中主课的任课老师一般工作都很辛苦,中午时候也是往教室里钻,给学生讲解题目。有一回小胖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的老师对我们这么好,我心底里可喜欢他们了,谁敢说我老师的不好,我要狠狠说他几句;等我工作挣钱之后,我要去看看我的老师,买好吃的东西给他们吃。”还有一回,小胖边吃着妈妈给他买的香瓜,边说:“我们的数学老师沈老师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等我毕业时再买瓜给她吃,不知还能不能咬得动?”

小胖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小胖刚入学初第一次月考的排名是全校二百多名,数学老师把他妈叫去,问:“这是谁家的小男娃,成绩怎么这么糟糕?”小胖听了一点也不泄气,也不气馁,课上专心听讲,勤于思考,有不懂的题目课后他就去老师办公室问,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一个学期来成绩稳中上升;每次考试,小胖都要跟自己较劲,一次班里月考刚考完,小胖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正巧这时学校里组织学生去新加坡观光学习,班里的很多小孩都报了名,小胖妈让他报名参加,爸爸也是忙里偷闲做他思想工作,小胖眼里噙着眼泪婉言谢绝了爸爸妈妈的一番好意:“妈,这次我考试没考好,心里不好受,不好意思用你们辛苦挣来的钱,等下次成绩上去了,你们再奖励我吧。”那天,我看到他走在路上,握紧拳头蹦着小脸,嘟囔着嘴对同班的钱立成说:“下次考试我一定要和你比一下高低。”

学校里每学期都要考核一千米长跑,一千米长跑的合格成绩是4分50秒,小胖因为胖所以跑不及格;他就每天比其他同学早半个小时到校,去学校的后操场去跑步,有一天天气很冷,西北风呼呼地吹,我左瞧右盼,心里琢磨:今天小胖大概不来跑步了吧。不一会儿,一个熟悉的影子奔跑了过来,我暗自惊喜,喊了一声:“小胖,你来了。”小胖低着头说:“阿姨,昨天在体育课上,跑步时我的脚起了泡,晚上回家泡破了,皮肉沾着袜子很疼,天又冷,妈妈让我休息几天再跑,我不乐意跟妈倔了,好一会儿才让我过来,所以稍晚了一会儿。”

这就是初一(5)班的小胖,一个做事认真、不怕苦、有毅力、有恒心的好孩子。

上一篇: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下一篇:幼儿园绩效自查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