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金钥匙”论文

2024-07-27

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金钥匙”论文(共10篇)

1.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金钥匙”论文 篇一

兴趣是打开孩子阅读大门的金钥匙美文

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从嘉嘉喜欢上阅读的经历来看,我觉得兴趣是打开孩子阅读大门的金钥匙。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耐心,以身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当然越早越好。不要以为孩子什么也不懂,孩子的大脑刚出生时是一张白纸,是海绵,事物出现在孩子的大脑中的时间越早越好。婴儿时一张卡片就是阅读,及至长大,一个词语就是阅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喜欢上阅读。记得我给孩子买得第一本书,布艺书上面是红红的苹果,嘉嘉歪着脑袋看得很起劲。

另外,家长要了解孩子喜欢阅读什么。孩子喜欢的才是她愿意主动去做的,同样,只有喜欢的书,才是她乐于去阅读的。经常去书店,有很多儿童读物,发现有很多都是训练孩子思维的,训练孩子语言的`,训练孩子什么什么的,这类读物往往是家长喜欢,而不是孩子需要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倾向于故事类的读物,每个故事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只是故事,更多的是对故事人物的想象,一个故事能给他们无穷的想象,也能让他们提出你所无法想象甚至是哭笑不得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同时,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亲子阅读的氛围。小的时候,都是家长读,孩子听。这对家长是有一定要求的,一是读的内容,孩子要有兴趣,二是家长读的要有趣,要吸引孩子。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不可给孩子创设太多的问题,因为,当孩子带着太多的问题去阅读时,思维就会定点在怎样寻找答案,从而给阅读带来太多的压力,孩子不会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只有愉跃的、没有压力的轻松的阅读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快乐的,让孩子真正喜欢上阅读,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引以为豪的是,至今,嘉嘉每晚睡觉前,总让妈妈读上一段,无论时间早晚。

最后,在阅读过程中或结束后要多给孩子鼓励。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很容易忽视对孩子进行表扬,因为我们是以成人的思维在阅读,觉得阅读的内容很简单,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会偏高,都会忽视了孩子在阅读中所做的努力,而孩子缺乏鼓励就会缺乏成就感从而缺失阅读的兴趣。所以,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多以孩子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表现,要多表扬、鼓励孩子。

2.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金钥匙”论文 篇二

一、通晓古韵是学习对联的需要

中国古代汉字从汉隶出现之后, 尽管历经2000多年的演变, 但和近现代的文字 (不含简体字) 差距已经不大, 也就是说, 对于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国人来讲, 学习对联在文字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难度。但是对联在音韵上具有极为严格的要求, 且对联的产生、发展、繁荣都在古代, 所用音韵自然为古韵。因此, 今人要想学习对联必须要先学习古韵。这和学习商周文化必须先学甲骨文和钟鼎文道理相同。懂古韵, 是学习对联的基本要求。

二、通晓古韵是欣赏对联的需要

汉字, 作为世界文字的瑰宝, 不仅可象形、表意, 还具有音韵之美。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上千种文字中, 是极其罕见的。对联就是把汉字的形、意、音融为一体的艺术创作。对联是古代诗词曲赋的创作基础, 无数文人墨客、巨匠宗师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传世佳作。这些作品, 通过寥寥数字的组合, 不仅产生了或温婉、或豪放、或绮丽、或雄浑的奇幻意境, 而且, 平仄交替、错落有致的音韵也赋予了对联起伏跌宕、婉转流动的生命律动之美, 使对联吟读起来琅琅上口、酣畅淋漓, 或如黄钟大吕之雄豪激越, 或如小桥流水之叮咛呢喃。只有学懂古韵, 才能融入并陶醉于对联用意境和韵律编织而成的奇妙境界之中;只有学懂古韵, 才能更加深刻细致地体味古人心中的日月山川、风花雪月、理想志向、爱恨情忧。

三、通晓古韵是创作对联的需要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学习对联的目的之一就是创作对联, 而创作对联就要遵守对联的一系列规则。在对联写作的诸多规则中, 韵律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在创作出的对联中, 无论是成联还是应对联, 我们可以容忍它用词不当、字面浅薄, 也可以容忍它语义晦涩、意境不合, 但绝不能允许失律、三平尾、孤平之类的致命之误。严格来讲, 这类不符合音韵规则的“联”, 已经不能算是对联了, 最多算是“病联”。这就好比足球比赛中, 一支球队就算被对手进了无数球而自身一球未进, 我们都可以理解和原谅, 只能批评水平太差, 可毕竟人家是用脚去踢的。但是, 如果他们抱着球冲入对方球门, 就算进再多, 也只能得到嘘声和谩骂, 因为他们不遵守规则。

四、通晓古韵是弘扬文化的需要

汉字, 是世界上流传几千年仍在使用的文字。汉语言, 是世界上使用人群最多的母语。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博大精深, 流光溢彩。学习、研究、弘扬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 离不开古音韵的帮助, 它对于研究、发掘中国古代丰厚的文化、音乐、艺术遗产具有极大裨益。虽然现代的研究工作分工越来越细, 越来越专业化, 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热爱中华文化、知晓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无以计数的华人华侨, 散居海外各地几十年甚至近百年, 仍然不忘浓浓的思乡情怀。维系这种情怀的, 不是优厚的物质条件, 不是政党的政令主张, 而是他们身躯中汹涌的炎黄血脉, 是他们梦乡里永恒的中华文明。21世纪是文化蓬勃发展的世纪, 日益频繁的文化沟通与交流, 愈演愈烈的文化渗透与侵略, 使和平的背后湍流涌动。武力虽然可以霸占甚至毁灭一个民族的躯体, 但是永远不能奴役和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的力量是宏大的, 是无界的, 可以无声润物, 可以破碎时空。当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到来之时, 我们要勇于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而通晓古韵学好对联无疑是弘扬中华文明、光耀国门的有效途径。

3.“兴趣”是习作的金钥匙 篇三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习作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兴趣”这一有利指挥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探索生活中的兴趣源泉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来源于生活。”这种美学思想虽然是片面的,但是也有独到的理论价值,生活是美的源泉,同样,生活也是兴趣的源泉。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兴趣,然后转化为习作的内动力。

1、记录生活中的亮点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对孩子来说,心中的这种“积蓄”往往是心情愉快情绪激动或心灵受到震撼时才产生的,而导致产生这种不吐不快的“积蓄”的原因便是“兴趣”。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当学生被这件事感染时,也正是不吐不快时。执教过一节特色班会课,题目是《说句心里话》。主要过程就是请两位家长来给学生讲述自己生活、工作中的辛酸故事。花样没有,可是每个学生都被两位家长的诉说感染了,一个个哭成了泪人。回去以后,他们都主动写了一篇日记,这次他们的日记写的出奇的好,都是真情的倾泻,都是感人至深。

2、生活中寻找灵感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如果我们整天让他们沿着学校——家,家——学校这一单线重复,想必会成为井底之蛙,写起来肯定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如,前几日我组织学生参观了济南市污水处理三厂,让他们通过切身的体验来感受这一活动的意义。他们主动与工们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了解了他们那种甘愿付出、默默奉献的精神。回来后写的习作都很有意义。把学生的视野带出校门,带进工厂,带进广阔的大自然,带进市民的生活中,然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3、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

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也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如:养小海龟、下象棋、学种植、踢足球……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明显、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我总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

二、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

夸美纽斯曾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着力发掘生活的源泉,提供说话的空间,营造说话的氛围。如开展故事擂台赛,讲讲电视上的镜头,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情镜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例如进行一次场景描写的习作练习,针对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次掰手腕比赛,学生自然是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了这次比赛中。比赛结束后,我便组织学生聊天,(内容与比赛有关)。有的同学说出了当时的紧张气氛,有的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情,还有的分析了胜败的原因。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兴趣盎然。这些就为完成这篇习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了习作。由于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积极地参与,最后把“乐于做”、“乐于说”转为“乐于写”。

三、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习作兴趣

如果说:“兴趣”是成功的前提,那么“自信”便是成功得以延续的保障。每位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习作的讲评,都往往把“鼓励”这一宝贵环节忽视。

学生每次习作,其实都是习作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总结和评点的方要多样。讲评,就要注重实事求是,既要注意面上的总结,又要注意点上的评点,努力寻找每一位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他们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只要努力,肯定会做得很好,从而培养他们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习作成为一种艰苦符合其主观意愿而又轻松愉快的个人行为。切忌处罚学生,诸如重写,罚抄课文,甚至讽刺挖苦,这样只能磋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把每一次习作都看成一次沉重的得负担。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是有害无益的。只有把习作当成一种创作冲动而又愉快轻松的行为时,再辅之以教师的指导和激励,学生的习作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4.学好语文的八把金钥匙) 篇四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许多同学询问怎样学好语文?我认为以下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大家不妨试一试。

经常查阅工具书

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随时查阅碰到的疑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作一般阅读材料来读。高中生最好要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两本工具书。

认真学好课本

所谓“课本”,即一课之本。许多同学,尤其是高三学生,认为现在高考的阅读分析材料都是课外的,课本不闻不问,置之脑后,整天沉溺于题海之中,结果是耗时费力,广种薄收,效果甚微。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课内篇目还没有读懂过关,词法、句法没有学懂弄透,就急于到题海里去“畅游”,显然是枉费心机,本末倒置。课内文言文这只“麻雀”,仔细解剖透彻了,才能在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该背诵的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该熟读的一定要烂熟于心。一般来说,考试的材料取自课外,但考点和答案却在课内。

学会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许多高

一、高二的同学问:现代文阅读材料好像看得懂,但每次做题时总与老师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你根本没有把文章读懂,看起来那些字你确实认识,而字词里面的“内核”你却没有能力发现。建议大家现代文要“多读、多思、少做题”,每读完一篇文章后,留出2~3分钟的时间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看自己是否能回答。能回答,说明你读懂了;否则就没有效果。比如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许多同学说每天的作业都来不及做,哪来时

间读书?我看关键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想不想读书,想读书就有时间,不妨你试试!我建议大家每天要保证有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时间可以是整块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每天睡觉前问一问自己,今天读书有一个小时吗?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读书,郑板桥利用“舟中、马上、被底”背诵,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读书除了报刊杂志的“浅阅读”材料外,一定要有计划地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一周读一本,一学期就是十几本,一年就是30本,高中三年就是百来本了。这些书,不仅可以让你自信走入高考考场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将受用一辈子。

善于整理读书笔记

语文知识零零碎碎,要经常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摘抄、摘录法,做卡片法,提要钩玄法,写读后感法等。

坚持写日记练随笔

日记和随笔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不但形式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坚持练笔,一练语言文字的熟练程度,二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常言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语文的作文能力就需要“笔不离手”。主动向人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还需要有追根刨底的精神,真理往往在研讨中诞生,智慧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闪现。

专心致志听课

听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解外,一要动笔,在书上划划圈圈,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二要边听边思考,听课要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要点,同时要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发言。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课堂听讲这一环节,一节课的内容在课外却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弥补上,真是得不偿失。

5.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 篇五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品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良好的情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而,教师应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吸引每一双天真的眼睛。当每位学生和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得到激发,从而自觉、自愿、主动地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已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都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谓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圆”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的车轮模具在桌面上进行滚动。学生发现圆形车轮在滚动时较平稳,而方形车轮运转不方便,颠簸较大。接着,我让大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圆形车轮滚动时较平稳,从而通过画图得出了圆的定义。这样,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

在教学中,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教师单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时,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对物体进行不同的摆放,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从而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有关知识,既直观、又生动。

加强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足可见学生亲自动手的重要性。因此,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进行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出适宜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注重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 篇六

关键词:兴趣;语文教学;心理学知识

一、结合笔者经历从心理学角度谈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我上初中时,有一位英语老师,她以自己优雅的举止、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标准的发音、广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深深地吸引并感染着我们,同时也唤起我们对英语的兴趣。那时,全班大部分同学对英语极感兴趣且成绩很好。这种兴趣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许多人在高考时报考了与英语相关的专业,在工作岗位上与英语终身相伴。我因种种原因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为没有成为一名英语教师而感到莫名的遗憾,源于初中时的兴趣导致只要拿起英语书便从内心萌生一种感动与温暖。自身的经历使我深深感悟到兴趣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先导,包括语文。

仅就兴趣而言,它对学好语文至少有三点作用。

首先,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强大动力。兴趣“是先天性情绪,人们可以在没有任何生理需要的情况下去活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驱动力。浓厚的兴趣产生专注的比较稳定的注意力,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为“粘滞性注意”,会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孜孜追求,目不旁顾。古典小说《水浒传》、《红楼梦》、现代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都曾使一些中学生着迷,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课也使学生兴奋不已。如果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下功夫,调动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学好语文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第二,兴趣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学生如果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会出现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甚至会产生神奇的效果。因为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思维迅速运转,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获得创造性的成果;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所有这些,对于提高学习语文的质量和速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学习语文的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活动,它需要调动全身所有区域积极配合,协调活动。兴趣则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调动并调剂人体的各部分器官:调节各条神经,使它们始终处于振奋状态;加速血液循环,使大脑各区域保证得到丰富的营养,使骨骼和肌肉有机地配合,即使长时间处于一种状态,也不会感到疲劳。

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文学家,他们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一般都是从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公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个体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

既然兴趣对于学好语文是如此重要,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途径

1. 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几个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论课上,看钱梦龙老师的录象观摩课《死海不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讨论归纳,全班大部分同学认为,钱老师的这堂课之所以具有如此打动人的魅力,就在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钱老师恰到好处地选取了四个点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张弛结合中对重要内容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多阅读,良好的阅读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练笔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兴趣,增植厚实长远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涉及的面广,除生动活泼的课内学习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汲取多种营养、从而让学生发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兴趣。

首先,指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可以选择有助于巩固和拓宽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与课文教学密切配合的书。实践证明,多读书,读好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指导学生课外写作练笔。指导练笔方法既可结合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进行,也可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前者可就某些单项作相应的练习,后者可就感兴趣的方面如内容、形式、语言等做好读书笔记。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可开展演说会、辩论会、朗诵会等多种活动。这也是锻炼胆量、增长见识,提高听说能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3. 结合语文课文特点,不断探究拓展教学思路

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在课程改革中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它直接影响着语文的学习效果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必要手段,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成长。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与引导。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广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教师还要在教育方法上多动脑子,在课程安排上认真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使下学习,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有朝气、有魅力、见实效!

参考文献:

[1] 郭预衡.《专家谈中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

[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金钥匙”论文 篇七

关键词: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培养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金钥匙,只有学生有兴趣,才会认真的去学,老师的教学效果才会高。老师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非常重要,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一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也是使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兴趣的前提。只有教师将情感倾注于数学教学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所以就有了“数学教师最大的成功在于让他的学生喜欢学数学”。

二、展示数学美,了解数学发展史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究竟美在哪里呢?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得十分中肯:“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一个解法,一个证明优美呢?那就是各个部分的和谐,对称,恰倒好处的平衡。”定义之美: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着及其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概念的简洁美;公式之美:“每一个数学公式,就是一首诗”,这是数学家的智慧与大自然灵气撞击而再生的哲学美;规律之美、应用之美都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美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诱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的美,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愉快地學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由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 以“探索尝试”为核心,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练中悟”。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 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 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 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 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生一旦提出猜想, 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学生小组讨论, 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 并一一加以验证, 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种教学, 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 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 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

五、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总是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比如每次检测,凡是学生有进步我都进行表扬予以肯定,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同学更是给予了较多的表扬,此外,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参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比如每次习题时,对某些综合性的习题都是先讲一两种解法后征集学生跌优秀解法,几学生的解法中有可取辶处,我当即予以肯定,同时表扬该同学的钻研精神,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特别是当基础差的同学一旦有了闪光点,我总是大加赞赏,这样学生的劳动得到承认,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一般都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而很多喜欢数学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喜欢数学是因为上数学课是件有趣的事情。主要体现在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和教学中的肢体语言等的魅力上。尤其是风趣幽默的语言,它具有神奇的诱惑力,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意识。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如:在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我们可以用李白的一句诗来表达:“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美丽的诗句,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便会相得益彰。

七、设置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常识数学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教学。如:在引入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如此高吗?交警为什么总是提醒大家要慢行?说到这里,有些学生在想说:“这与我们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就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出示刹车距离与一次函数应用题。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还怀着急切的心情想知道答案,必然会积极思考,跟老师的思路走,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升。

八、以激励为手段,树立学习自信心,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好表扬”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多鼓励、多帮助,少批评、少指责。通过表扬和激励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使用多种鼓励形式,如语言鼓励,手势鼓励、微笑鼓励等。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学习结果,又在鼓励中体验成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动机起到强化作用。“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就能最大限度地催化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

九、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学习方法是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学习成效往往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数学的方法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息息相关。本人赞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建立在独立基础上的和作。”首先,对待一个问题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如果自己能解决,并得出正确易行的方法,这对解题人而言,是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拾,这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其次,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实在无法解决或解决方法比较烦琐,便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互相点拨,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进而得出结果。这样可以使同学门体会到在数学问题营造氛围中团结协作的乐趣。

8.兴趣是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 篇八

关键词:数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 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数学乐学、善学、会学, 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积极培养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又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笔者从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来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从而更好地达成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精彩的课堂情境是激发兴趣的引子

中职的同学,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 精彩的课堂情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说一节课是否成功,导语非常重要,恰当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正文前, 我总是先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 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二、优化的课堂教法是激发兴趣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每一个例题的潜在功能,把例题与习题相结合,改成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的开放性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开放性题目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独特性的特点,在思考问题方面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教师要以基本题为核心,构建学生立体化的认知结构,广泛拓宽题目的辐射面,绝不能不分内容、重点、难点,照本宣科.

三、灵活的数学应用是激发兴趣的延续

教师在教学时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让学生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比如:“铺地砖问题”、“购物问题”、“水电费问题”等,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情景中掌握,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四、因材施教是激发兴趣的保证

要教好每一名学生, 但不能要求每一名学生都一样,都按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要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安排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 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基本题型操练时,我就多点拨他们;对成绩拔尖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考虑难度较大的思维题;遇到胆子小的孩子,我让他们参加小组活动,让他们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放松心情,学会与他人沟通,加强与他人的合作. 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我的课堂上参加活动,参与练习,人人都有机会.

五、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的后续

古语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 ” 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他们课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认为“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 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 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学生就会由爱老师到爱上学科,使学生从喜欢学、愿意学到自觉学,由“苦学”变成了“乐学”. 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就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 我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进步和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 每当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或些许进步时,我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能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9.兴趣是学好英语的最好方法 篇九

关键词:兴趣;学好英语;最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14-01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

二、巧妙地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又如,Double 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煮毛木,看了书,脚送[u],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前面7个单词是:cook,wool,wou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个动词过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edroom,meettingroom等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三、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開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四、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笔者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点,笔者深有体会,一些学生毕业后,仍恋恋不忘他们英语课上的五分钟表演。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试得一试。

五、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10.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成功所在 篇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就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纵观历史,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促使他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体,而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加大精力投入。

我曾经接了一个数学成绩较差的班,经摸底调查,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对平时布置的数学作业都不愿意做或不会做。如何唤醒他们沉睡的学习兴趣呢?仔细揣摩后,我精心设计了一份数学手抄报,把数学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形象、生动地融入其中。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当学生踏进教室,立即被贴在黑板上那丰富多彩的手抄报吸引住了,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把书本知识设计成他们喜欢的卡通形像,如戴着眼镜的三角形问:“你知道1亿有多大吗?”平行四边形挑着煎饼说:“我烙饼的速度最快,请跟我来,学习我的最佳烙饼法吧。”还有灯谜、名人故事、生活常识等许多有关数学的有趣的画面和内容。

学生亲眼见到了原来数学中包含着这么丰富而有趣的内容,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的火种被点燃了,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正是由于这种兴趣的动力,让他们有了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逐渐由厌学到爱学,越学越有兴致。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出数学手抄报,既可单独设计,也可和同学合作,并定期评比。通过这样的数学实践,他们再也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作品”了,而是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当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获得成功后的欣慰与满足之时,便会看到自已的聪明与智慧而倍受鼓舞。

二、直观操作,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

例如,平行四边形是很优美、和谐的平面图形,很多学生误以为它是对称图形。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制作出平行四边形模型,亲自动手折一折。这时,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既满足了学生发育的需要,也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数学活动中来。学生经过直观操作,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结论:平行四边形不是对称图形。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进行,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自已解决问题,容易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爱心融入、激发兴趣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一些学生课堂上总是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原因是怕答错了被教师批评。教师要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善于用爱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更要热情关怀,用爱去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重新振奋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用愉快的情绪、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情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和蔼可敬的形象,才能达到一呼百应,配合默契,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思维自疑问开始,如何巧妙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是诱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极好时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下册有一个知识点是推导出多边形的内角和。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方法,继而向学生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你有办法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活动起来,受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迁移,有的学生用量角器测量,有的撕下四边形的四个角拼在一起,有的连对角线,用分割法……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学习热情倍增,虽然自已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他们都付出过,体验过,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接受新知识较快,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都能运用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

其实一个数学问题就是一个心结,为了解开这个结,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一旦他们打开了这个结,心情便豁然开朗,兴趣盎然,整节课都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五、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植根于生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材中的“数学广角”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学中应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实践,为解决数学问题积累经验。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迅速地记忆、高效地学习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上一篇:期待650字作文下一篇:送花祝福语女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