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课小班(共20篇)
1.幼儿数学课小班 篇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
一、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黄、绿两种颜色的认识。2 二
重点: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难 三
点
:
初、步
培
养教幼
儿
动
手学
操
作的准
能
力
。备、初
步、培
养教
幼
儿
动学
手
操重
作的难能
力
。点
教师示范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家两个。
四、教学过程一、引
出
课
题
a)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宝
宝?它穿什么衣服啊?出示其他三角形,请幼儿说一说。
b)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又是穿着什么衣服啊?再出示其他图形,请幼儿们 二
说、教
师
一讲
解
说、示
。范
1、老师想把这些图形宝宝来分一分,我们一起把黄颜色的图形宝宝放在一起,把绿颜色的图形宝宝也放在一起,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吗?现在老师要把它们形状一样的也放在一起,有谁可以说说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2、老师跟图形宝宝们做了一个家|。你们看它们出来玩、忘记自己的在哪里了,怎么办啊?你 三
们
想、想
幼
帮
助
儿
它
们操
啊
? 作
图形宝宝们为了谢谢小朋友们,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想
试试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每一个都认识它们。
2.幼儿数学课小班 篇二
—、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 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 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欢迎。 在数学活动中, 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 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这样, 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 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 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效果也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比例, 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 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 所以, 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据此, 我设计了一些游戏, 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吃饼干的时候, 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 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 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 一会儿变成三角形, 一会儿变成圆形, 一会儿变成正方形。 这样, 在吃饼干这一环节中, 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 同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 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 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 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 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一次, 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 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 有滋有味地观看。 这说明, 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地集中注意力, 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 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 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 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 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 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复习, 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 嘴里说:“一、二、三, 变、变、变! ”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 注意力高度集中, 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 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 由于年龄原因, 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 顺应这一年龄特点, 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 收效也很明显。
1.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 因其简单有趣, 深受幼儿的喜爱。 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 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 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 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 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 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 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 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 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 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 又可以进行数学练习。 实践证明, 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 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 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 》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 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 等等。
三、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 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 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 探究问题, 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 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的一点要求即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 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因此, 数学活动应尽量地从幼儿操作开始, 活动的整个过程亦应以幼儿操作为主, 在教师的明确语言的启发引导下, 让幼儿通过操作, 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并获得经验, 然后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的基础上, 引导讨论操作的结果, 达到帮助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以上只是我总结的经验和体会。 我们老师要从实际出发, 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 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充分利用幼儿所处的环境, 并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有层次的操作教具, 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
摘要: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 对枯燥和抽象的数学并不感兴趣, 而喜欢游戏、运动和积极表演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又是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和幼儿经历过的生活情景表演中, 让幼儿在游戏和运动及表演中学习数学, 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运动和表演的需要, 又可很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根据这一理论设定, 作者在组织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时, 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和情景表演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 让幼儿在游戏、运动和情景表演中学习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3.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活动乐趣无穷 篇三
一、渗入生活,随处是课堂
日常生活这个大环境是我们数学教育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个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抓住能刺激幼儿数量思维的生活情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获得经验。比如巧妙运用自然角,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给自然角里带来了许多果实,有干果、有水果。自然角里一下子琳琅满目,小朋友对此很感兴趣,在认识这些果实的同时,可以让小班幼儿学着数数,让幼儿点一个数一个,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时,就用手在被数的物体周围重重地点一下,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东西的总数。由于幼儿对这些实物很感兴趣,因此学习的劲头很足,很快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按指定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了,正是因为活动内容是幼儿平时所观察接触到的直接生活经验,故幼儿在跟教师数数时态度非常积极,接受很快,效果很好。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活动使幼儿在观察、实践中理解数的概念,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地学,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
二、游戏教学,趣味乐无穷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思维方面还存在具体形象思维,如果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在“比轻重”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活动设计为“玩跷跷板”,带孩子们去外面玩跷跷板的游戏,让每位幼儿都去感知轻和重的关系,在游戏中知道重的物体是沉下去的,轻的就会翘起来,非常情境化的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轻重的关系。再如在“按高矮排序”活动中,可以将活动设计成“小朋友比个子”,每次选3名幼儿上来比高矮,幼儿都争先恐后地要来参加,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感受到了高矮的关系,也学到了排序的方法。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动探索,增强操作力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在数学活动中,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幼儿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引起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并保证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让幼儿带着问题探索、操作,使他们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如在数学活动《小熊一家》中,可以提供的材料有:小熊的大小对应的衣服、食物、玩具等,让幼儿通过给小熊穿衣、喂饭等活动,来感知大小,并进行排序,幼儿玩得特别开心,有效的探索,也增强了幼儿的操作能力。
四、逐步递进,重视连续性
数学是比较规范、系统的一门学问,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组织中也应该注意到这方面。因此教师在安排整个学期计划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涉及具体的活动内容应该逐步递进,有层次性。应注意的是每个活动之间的隐形联系,后面的活动内容中有对前面活动内容的复习。在一个活动中幼儿不光是有新的知识习得,对旧内容也应有相应的复习,这个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活动,是可以通过材料的提供和随机教育来完成的。如在活动“按高矮排序”中,幼儿要学习将3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排序,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回忆上次是帮两位小朋友比高矮排队的内容,然后让幼儿想办法对3名小朋友进行高矮排队,幼儿在上次活动的经验基础上,能动脑筋,对3个小朋友进行排队,知道了“高一些”、“矮一些”的概念。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探索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幼儿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让孩子们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
4.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四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划.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比较长短,比较最长和最短.比较粗细,比较最粗和最细,按规定排序,数数,6、7、8、9、10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特征,里和外,空间位置,整体与部分,逻辑推理,共24个学习认识内容.教学目的要求:
二、目的:
1、激发幼儿对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及其逻辑关系的兴趣,指导幼儿体验生活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感知数学的重要性.2、发展有关数、量、形、空间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鼓励幼儿初步使用分类排序、推理、计算、估算与预测等初步方法探究事物的主要特征.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幼儿运用数学思考、分析问题情境,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解释和证实自己的答案,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4、培养数学的阅读与交流能力,指导幼儿用自己最能理解的某一语言形式,如实物、图片、符号、文字等阐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和数学关系,并与同伴、教师、家长交流.5、鼓励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的实用性.三、要求:
1、是幼儿认识长方形,粗细,比较出最长和最短,最粗和最细,按规律排序.2、使幼儿在认识物体的同时练习数数,认识6、7、8、9、10,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同数的物体.3、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正确区别各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4、了解方位,掌握里外、空间位置.5、区分整体与部分,初步培养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将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由于经验受限,幼儿很难正确判断事物,如看到10斤树叶和10斤煤摆在一起,幼儿就会把大的看作重的,会说“这堆树叶比煤重”.因此,就得引导幼儿发现新旧经验之间的关系,重视幼儿已有的生活和游戏经验,思考是否有必要加以丰富和补充,教学时要减少讲解和集体教学活动,增加幼儿的实际操作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探索.2、重视幼儿的参与和探索过程:幼儿数学学习必须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数学教育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根据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游戏、操作等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重视数学环境的创设:幼儿是通过感官和对具体事物的接触、探索、尝试、操作和体验来发展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口授耳听的学习方式难以提供他们思维发展所需要的直接和具体的经验.4、要有效地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借助实物和图片,通过集体的演示、讲解,分组的研究、交流、探讨,个别的操作练习及游戏等,引导幼儿学习数概念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外,还应创设适宜的环境,如设置数学活动区,提供有利于幼儿数概念发展的操作材料,制作有关数学学习的墙饰、挂件,张贴有关数字和实物的挂图、卡片,以激发幼儿探索和学习.5、开展各种活动来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各种活动,提供不同的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6、让幼儿实际操作来进行数学教学:只有在幼儿参与
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
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五、教学进度计划:
共20周,每周5课时.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数学无所不在,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但是生活化并不是它的全部,数学还具有学科本身严密架构,具有相当强的系统性.小班幼儿刚入园,他们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各种经验缺乏,但却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感兴趣的和周围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目前的数学学习现状是:在家庭的熏陶或家长的引导下,对数学有朦朦胧胧的认识,会无意识的唱数并了解一些简单的形状,范围比较局限.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结合“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目标: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点,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官、具体的操作积极地体验、吸收.从而能够不断体验到发现和挑战的喜悦,获得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愉快,从而真正喜欢上数学.二、教学目标
1.数: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会唱数数字1~5;认识1、2、3的字型,了解1、2、3和数量的关系;学会按要求取放相应数量的物品;会运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知道物品的排列方式不同不影响其总数,帮助幼儿发展其守恒概念.量:分辨大小、形状的不同,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能进行大小配对.能比较3个物体的大小,并会按大小排序.3.图形与空间:认识并能分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4.逻辑与关系:学会简单的配对和分类.三、教学进度:
1~2
常规训练
“1”和“许多”
认识数字“1”
复习
衣服上的数字
水果数一数
给小球找家
圆圆的饼干在哪里
方方的颜色
家中的三角形
大与小
收拾玩具
比一比
三根棒棒糖
玩具回家啦
17找特征
青蛙跳荷叶
你能接着排吗
我能接着排
谁的黏土球最大
小侦探
数字像什么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素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科质量,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特制订本学期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数学目的要求:
一
目的:
1、激发幼儿对事物中的数、量、形的兴趣.知道幼儿体验生活包含的各种数量的关系,感知数学的重要性.2、发展有关数、量、形、的基本概念.3、鼓励幼儿动手动脑,能手口一致的进行10以内的点数.二、要求
1、使幼儿在认识物体的同时练习数数,认识1至10,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同的物体.2、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正确区别各种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3、了解方位,掌握外和里,学会空间位置的辨认.三、具体教学安排
三月份:
1周:学会1至3的点数.2周:3以内的按物取数.3周:认识数字4
4周:4以内的按物取数.四月份:
1周:认识里和外,掌握想关物品的配对
2周:认识数字5
3周:5以内的点数
4周:5以内的按物取数
五月份:
1周:认识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2周:认识数字6、7.3周:复习点数1至7
4周:认识正方形三种形状的分类
六月份:
1周:认识数字8、9
2周:复习1至9的点数
3周:认识数字10
5.幼儿数学课小班 篇五
课题名称:幼儿园真热闹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黄色、蓝色,感知这三种常见颜色。
2、尝试将相同颜色的物体配对。【活动准备】
1、准备三种不同颜色小猴、小猫和小熊的图片;
2、准备三种不同颜色书包图片;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感知这三种常见颜色,尝试将相同颜色的物体配对。【活动过程】 情景导入:
1、打招呼、问好。
2、情景导入:森林幼儿园开学了。小猴杰克、小猫咪嚕和小熊泰迪穿着漂亮的新衣服一起来到了幼儿园。(视频或图片或旁白介绍)
提问:(1)幼儿园里有哪些小朋友?(2)他们在干什么?
师总结:幼儿园里真热闹,小猴蹦来小猫跳,小熊扭扭胖胖腰。大家一起做游戏,团结友爱乐陶陶。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幼儿园?
探索发现:(游戏活动设计)------引导、实践、探索、发现
1、活动一:认一认,看图指认小猴杰克、小猫咪嚕和小熊泰迪,看他们都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2、活动二:比一比,看图辨认记忆新书包的三种颜色。
3、活动三:发书包,按穿的衣服的颜色发同一颜色的书包。{孩子模演)
4、活动四:看图连线,发书包连线 巩固训练:
1、猜一猜:谁是小猴、小猫和小熊?出示小猴、小猫和小熊的图片,然后找东西遮住上半部分,从看见的部分猜(教师指认,可以玩开火车游戏)问:你是怎么猜到的?
2、花样发书包:抽奖(模演猴、小猫和小熊抽颜色卡,奖颜色卡同色书包,现场要有公证员和颁奖嘉宾)或击鼓传花(模演小猴、小猫和小熊三人圆圈传红黄蓝颜色卡,击鼓叫停后手中的颜色卡即发放书包颜色)课堂延伸:
活动手册------自己穿衣服(略)
【后记】
数学课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课中游戏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也比较多,但要让孩子们真正理解这堂课的内容,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真热闹》这节数学课,要求小朋友学习认识红色、黄色、蓝色,感知这三种常见颜色并尝试将相同颜色的物体配对。我在设计这堂课程时,主要注重以下四个环节设计: 情景导入环节:
首先打招呼、问好。然后导入森林幼儿园热闹的场景:小猴蹦来小猫跳,小熊扭扭胖胖腰。形象、逼真、热闹、有趣-----大家热爱幼儿园。(开宗明义)探索发现环节:
主要以游戏活动设计为主,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运用了四个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充分感知这三种常见颜色并尝试将相同颜色的物体配对。活动一:“认一认”,活动二:”比一比”,主要让孩子们感知颜色;活动三:“发书包”,活动四:“看图连线”,主要让孩子们尝试将相同颜色的物体配对。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感受到、实践到,使他们自己体会和理解,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兴趣浓厚。
巩固训练环节:“猜一猜”开火车游戏,“花样发书包”“抽奖”或“击鼓传花”游戏,趣味性强、兴趣记忆,孩子们课堂记忆也得到巩固。
6.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按数量多少排序,并匹配实物。
活动准备:动物卡片,(一只鸡,二只鸭,三只兔,四只虎,五头牛),背景图,1-5的点卡人手一套,操作练习
学习重点: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说出总数。
学习难点:按数量从少到多的排序
活动过程:
一、实物分类计类(感知5以内的数量)
1、逐一出示四张动物卡片,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草地上玩。看看草地上有谁?数数每种动物有多少?指黑板上的动物,“谁来说说每张卡片上的动物有多少?”
2、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做拍手数数的游戏,看看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给一只动物拍手一下,边拍边数。(验证结果)
数完以后两手合拢,说说:几只动物我拍手几下。“答:**动物有1只。集体进行拍手数数,最后出示五头牛,学习使用单位量词”头“。
二、乘火车学习1~5的排序
1、出示方格,小动物要去乘火车了,谁会帮小动物找座位。数数小动物谁最多谁最少?把最少的动物放在火车头后面的那节车厢里,最多的动物放在最后面。
(想一想,谁放在最前面,谁放在中间?谁放在最后面呢?)
2、请幼儿个别来操作,验证结果,小动物们都找到车厢了,请你说说它们是怎么坐的。引导幼儿说出按数量排序的顺序:一只***,二只***……
三、小组活动。送点卡
1、出示点卡给小动物送点卡
卡上的圆点有几个,(数数点卡上的数量)它会和谁做好朋友呢?
按照点卡数量与动物数量相同送,要说:几只**我送你**个点。
2、给点卡排队
”它们也想排队了,请你从小旗这里开始排,要从少到多的排队,指导幼儿在实物卡下面摆上相应的数量的点卡
四、游戏:点数排队。
7.幼儿数学课小班 篇七
幼儿园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做到让幼儿“玩”, 让幼儿“做”和“说”,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创”。同时应积极鼓励他们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从而避免课堂上活跃的身影仅仅只有那么几个幼儿。同时也发挥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作业的布置上, 设计原则应该遵循新颖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
(一) 利用多媒体, 点燃兴趣的火花
动态而新鲜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进而产生探究欲望。在具体的幼儿教学实践中, 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 以直观的、动态的、形象化的演示效果, 创设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 让幼儿在在享受数学思维的欢乐愉快的气氛的同时, 渐入佳境。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答的后面, 是幼儿积累知识, 启蒙思想和能力的提高的过程。
(二) 鼓励质疑, 培养自主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家顾明远也有类似的表述:“问题是能够促进幼儿思考, 但它始终是被动的, 只有当幼儿进行思考产生问题时, 才是积极的。”如当幼儿对于同一个问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时, 教师要做的不是立即评价, 而是应该鼓励幼儿发问和思考, 最后才是教师的评价和解答。在幼儿发问和思考的过程中, 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完善和升华。
二、构建多样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一) 探究———促动
在当今探究教学盛行的时代, 幼儿数学教学中也不能例外。幼儿的自主探索, 和其他学段的有比较大的区别, 应注重幼儿的心理特征, 探究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生活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中寻找和探索有关数学知识。在此期间,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应以具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以信任和充满期待的眼光引导幼儿投入到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突出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探究过程, 科学调控, 是广泛和丰富的探究性学习资源, 使研究性学习, 成为现实, 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提高素质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
(二) 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是当今课堂教学中较多采用的教学方式。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合作, 因此, 应在幼儿阶段就注重对他们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数学课堂中的互动体验能够让幼儿高手到数学课的魅力, 认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促进其协调发展。同时, 在合作———互动这一过程中, 幼儿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分工合作, 行程动态认识。同时, 在以后的生活中, 幼儿也形成了民主平等的观念, 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三) 激励———自动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 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赞扬, 让幼儿产生对数学的积极学习态度。当然, 这种赞扬的方式很多, 诸如可以采用口头表扬, 抚摸额头等语言和肢体上的形式。在进行个体评价的同时, 也要注重对幼儿这一群体的评价。如在幼儿小班中, 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这样就能通过小组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群体评价。具体是在对幼儿进行分组的时候, 评价已经不再是对幼儿个体的评价了, 而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只有当各自的小组在竞争中取胜, 才能获得相应的肯定评价。这样就让每个幼儿都会为了小组荣誉而努力, 同时小组内也会形成互帮互助和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 共同努力的目标。
三、以过程评价为主, 建立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注重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首先让幼儿讲讲各自的解题思路, 暴露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 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小班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生动和活力健康的发展, 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评价上, 应该使其具有诊断、鉴别、调节和激励的功能。
(一) 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虽然教师是成人, 但是在教学中则需要蹲下来和幼儿“等高”, 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和高度, 看到他们所看的世界和问题, 才能真正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在以上前提的基础下, 教师才能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成长的教育方式, 去了解和关爱他们。如在我们的小班化教育中, 教师能真正走到幼儿中间, 时而蹲着幼儿身边, 时而坐到幼儿当中, 时而半跪着指导幼儿, 努力创造出一种和幼儿“等高”的良好气氛, 让幼儿在这样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去坦诚的张扬个性。
(二) 为幼儿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自由和开放的课堂氛围, 激励幼儿通过数学学科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幼儿形成独立的个性和建设性的态度, 能够对数学教学内容提出疑问, 甚至是争辩, 要让幼儿从学学会说“不”, 即对教材说“不”, 对教师说“不”, 尽可能地让幼儿的思维空间得到张扬。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氛围, 体现现代民主教育的特征和要求。
(三) 注重分层的评价, 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
在幼儿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从幼儿的阶段特征和所属环境出发, 根据幼儿层次的不同给予他们不同的评价, 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在幼儿中体现分层评价, 对教师会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也会影响教学进程的完成情况, 因此教师应更好地利用所有能够进行评价的机会, 毫无保留地进行客观的评价, 让每个幼儿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长快乐。
总而言之, 要想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需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小班化教学”能够体现以人为本, 能够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发展, 发挥教育最大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能力, 促进幼儿的发展。
摘要:基于幼儿特殊的心理阶段特征, 需要在数学教学中记忆有针对的教学, 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让小班化的课堂更生动有效。本文主要以和谐课堂的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行多元的评价方式来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张莉.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现存问题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 2000 (2) .
[2]赵一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 .
[3]姚伟, 徐铭泽.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9 (10) .
8.幼儿数学课小班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活动 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202
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他们处于无意注意为主,思维方式为具体形象思维,认知能力差,在认知过程中,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因此通过快乐有趣的多种数学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有效的建构数学知识。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所谓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把游戏引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把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同各式各样适合教学的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小班幼儿能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和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游戏化,顾名思义,将活动融入游戏之中,用游戏本身自主、轻松、娱乐的特点来营造一个积极性比较强的学习氛围,使活动的主题更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如: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二)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便是让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以启发或是引导等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更为通俗的说就是,以游戏为饵,诱导幼儿进入游戏中去,突破以往强制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为幼儿接受,更能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注意力根本集中不起来。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学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我想,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学也算是学习这一理论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吧。
数学领域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总之,小班幼儿学习数学操作性教学活动也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在游戏和运动中学数学,让幼儿了解到了数学的有趣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幼儿初步了解了数学,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我开始注重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所以,在教育中引导探究式学习,让幼儿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吴淑芳.《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第24期,
[2] 徐苗郎.《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年第1期。
9.幼儿园小班数学试题 篇九
姓名: 分数:
一、听写1—10的数。(20分)
二、填空。(10分)3 5 7 9
三、看图填数。(8分)
四、涂一涂。(6分)
7
五、填写相邻数。(16分)
()2()3()5,()5()7()()()
六、看图连数。(16分)
2 8
七、计算。(24分)
10.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十
点数生活中物品的数量(5以内)并说出总数,初步发展孩子数概念。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游戏准备:
停车场。
游戏过程:
1、和孩子一起到停车场。
2、数车轮。和孩子一起点数每种车子车轮的数量,如自行车 2个车轮,三轮车3个车轮,小汽车4个车轮,大卡车很多车轮。
3、请孩子说一说停车场里几个轮子的车最多。
温馨提示:
11.幼儿数学课小班 篇十一
在“认识图形宝宝”这一数学活动结束之后,我将已有的数学教具,一些不同形状嘴巴的动物盒子放在了数学区,并且创设情境:“请小朋友们在区角游戏时间,送一些饼干给小动物们吃,记住不能让小动物吃错了饼干,要不然动物们要拉肚子的哦!”到了区角游戏时间,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有近十个小朋友进了数学区。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数学区里的那些动物箱子里已经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只要能被藏进去的东西都被孩子塞进去了,这哪是用来达到一定目标的数学操作呀,完全变成了孩子们用来游戏的工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观察和思考,我有所发现。
【问题症结】
一、提供的材料缺乏趣味性
成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总自以为是地以为这个是可以发展孩子智力的,那个对于孩子而言是有意义的,这些在我们看来又是有趣的。但是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喜欢,他们不喜欢这样有限制性的操作活动,更倾向于那些没有设定好的游戏,或者当他们对这项活动感到无趣之后,便会内在自发性地重新寻找新的玩法,所以就会出现孩子们“捣蛋”的破坏性行为,这些行为告诉我们,孩子们已经开始在反抗了。因此,材料的趣味性决定了孩子的兴趣,决定了孩子是否愿意去接受这项活动。
二、教师的支持力不强
我们有时又过于“相信”孩子,觉得只要交代一下规则,他们便会自己去操作了,这只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孩子们是很聪明的,他们会观察老师,一旦发现老师对他们这样的行为有所包容的话,他们会肆无忌惮地继续他们的“破坏性行为”。这是一个有关老师如何支持的问题,我们参与活动的力度,或者说我们对活动的关注程度,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参与程度。
【解决策略】
1.变“繁琐”为“简单”。
在经过观察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那些零碎的装饰物很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当我们会为自己精心准备了一个精致的操作而欣喜时,试曾想过这样的操作对孩子来说是否有效的吗?人们都说多多益善,但是我觉得零碎的东西太多反而不易于孩子去操作。比如,在让孩子们认识图形的形状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大的操作材料,如,准备一些刻成不同形状的海绵,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填好不同形状凹进去的垫子,这样比较易于操作,且易看到操作结果。所以说,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操作材料。
2.变“被动”为“主动”。
即便是区角的游戏,孩子们也想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如每天按照要求进数学区操作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份奖励。在我们班,我会提供一些操作性材料,将平时一些数学活动中需要完成的操作投放到区角里,谁完成了一个操作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通过外部奖励激发孩子的操作欲望,从而强化孩子自主操作的意识。
3.变“无声”为“有声”。
在活动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喜欢玩“学说话的汤姆猫”的游戏,孩子讲一句,猫就会学一句,孩子们经常喜欢和猫聊天,这样就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变“无声”为“有声”,改变传统的操作模式,让孩子可以带一些有声的智力操作玩具,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的品质,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需要强调的是,“有声”并不一定是有声音,也可以是“活”起来的,让安静的数学操作动起来。比如,在认识数字宝宝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摆上迷宫,设置一定的情景游戏,让孩子按顺序跳格子,到“灰太狼的城堡”里去“营救小兔子”等等,这样改变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动静结合,更适合于低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4.变“单一”成“多元”。
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强调领域的整合,为什么一定要将区角划分得那么明显呢?为什么孩子们总喜欢一直呆在美工区画画和剪纸呢?为什么建构区的魔力那么大,那些积木百玩不厌呢?这是因为数学本身其实并不是那么有趣,面对一些按照要求去完成的操作,孩子们当然会疲倦,所以,我们改变传统的数学区模式,加入一些新鲜元素,整合其他区角的操作,就会让数学变得生动和有趣。如,我们班的数学区角是多元化的,孩子们可以根据数字标记房子,捏出一些好吃的汤圆或者“汉堡包”住进相应的房子里去;也可以根据给动物的房子送上数字宝宝做朋友;还可以用积木根据动物的数量帮小动物们盖房子等等。多领域的整合让数学区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生动化,让孩子们在数学区忙得不亦乐乎。
总之,在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中,教师只有做到始终以“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为基本原则,体现活动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理念,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究和操作行为,积极思考怎样通过材料间接体现“引导性”,以使幼儿的探究和操作学习更自主、更有教育和发展价值。在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中,教师只有拓宽视野,尽量选择与设计开放性、游戏性、低结构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去接触、感知、应用数学,而不是将数学孤立起来,“为了数学而数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数学区角中真正“动起来”。
【总结反思】
经过调整和改进,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学区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再也不要老师督促着才去数学区了。另外,为了让孩子学会整理好操作卡片和玩具,我将每组卡片都做了相应的标价,玩具上也贴好了数字标记或者图形标记,孩子们会按照标记对应摆放。
让数学区“动”起来吧,让孩子们徜徉在数学的海洋里,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热爱数学,享受数学。
12.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的特点 篇十二
一、幼儿对于色彩的感受与特点
1. 色彩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
由于幼儿对于色彩具有敏锐的感知性与丰富的体验, 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较强的色彩刺激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的注意力能够持续更长时间。如进行教学活动时, 我选择两种玩具让幼儿选择, 一种颜色明亮、鲜艳, 一种颜色暗淡、素净, 幼儿全都奔着鲜艳的玩具去了, 只有没有拿到玩具的才转回头去选一些较为素净的。再如, 我带着幼儿去观察公园里的鲜花, 他们都喜欢五颜六色的鲜花, 对于绿色的冬青、小草则很少关注, 也不会驻足欣赏。
2.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偏爱的颜色。
幼儿的个性发展都是迥然不同的, 因此, 在对色彩的体会与审视方面他们都有自己的喜爱与偏好。他们会把大部分的关注点放在自己喜欢的颜色上, 也会结合自己对于色彩的感知去选择,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颜色则不怎么关心, 也没有感知的兴趣, 选择时会自动忽略。在绘画或是利用色彩来表现时, 也多是选择根据自己喜欢的色彩来进行。有的幼儿喜欢红色, 他就会喜欢吃草莓、西红柿之类的事物, 也会选择红色的油画棒来涂色;有的幼儿喜欢黄色, 他对黄色物体的感知就会较为强烈, 喜欢黄色的衣服, 爱吃芒果、香蕉等事物。虽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 但是, 科学实践证实, 颜色的偏好确实会影响幼儿对于事物的喜好。
3. 幼儿具有利用色彩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在绘画或是感知事物的色彩时, 幼儿有的时候会掺杂自己的情绪, 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其中, 利用色彩表现出来。如心情愉快的时候, 他们大多会采用一些鲜艳的颜色, 利用较强的对比性让绘画作品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想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高兴、快乐的心情;当心情较为抑郁或是难过时, 他们就会选用一些较为暗淡的颜色, 色彩的搭配也会比较协调, 碰撞感较弱, 表达了自己哀伤的情绪。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 幼儿的智力水平发展到三岁时就能够辨认出颜色了, 虽然并不能将所有的颜色都认全, 但是红、黄、绿这三种基本上还是能分辨出来的。由于幼儿的创作目的不是特别明确, 再加上感知能力的限制, 因此, 幼儿在色彩辨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直觉性, 大部分的幼儿都很难说出颜色对应的名称。但是, 在绘画或涂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他们都喜欢使用鲜艳的色彩, 无论什么事物都用明亮的描绘, 对暗淡的颜色采用的很少。
记得上次我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张“小蛇”的简笔画, 让他们进行涂色。本班30名幼儿, 有21人选用了三种基本色, 有4人选用了粉红色, 3人选用了淡绿色, 只有两人选用了棕色。并且, 幼儿多是采用一种颜色来完成涂色, 只有极少的幼儿采用多种颜色, 由此足以看出, 在颜色的认识方面, 小班幼儿存在着很大的任意性与粗浅性, 对于色彩的运用也使无意识的, 选择和使用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他们的色彩审美意识尚未发展, 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培养。
1. 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充满色彩。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他们的能力也要在互动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色彩丰富的环境, 让他们在环境中受到色彩的刺激, 激发他们的直觉, 使色彩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我所在的幼儿园中, 教师经常会利用一些彩色的丝带或纸条来装饰教室的屋顶或墙体, 颜色采用鲜艳、明亮的, 要么画上一些卡通人物, 要么剪成各种形状, 给幼儿与墙饰亲近、互动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认识各种斑斓的色彩。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衣服、文具的颜色, 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 当天空出现色彩变化时也让他们看看、说说。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兴趣, 还能促进幼儿观察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2. 进行有趣地涂色练习, 提高涂色技能。
小班幼儿对色彩已有一定的认识, 会大胆地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但在这个阶段, 其手、眼虽初步协调, 但还未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 涂色时注意力不能持久、不认真, 所表现的内容经常出现一些大小不均匀的空白,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 围绕教育目标, 为他们精心设计活动, 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心理与实际的操作, 把自身对色彩、对美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传达给他人。在涂色练习中, 单纯的涂色比较机械, 幼儿容易失去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此外, 教师还应注意幼儿执笔的姿势和画画的姿势, 手眼保持一定的距离, 握笔自然;鼓励幼儿放心大胆地自由涂抹, 练习手指、手腕等小肌肉动作。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辅以一些生动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技巧。
1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十三
本次活动重点是幼儿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难点是能按指定的数词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为了突破重难点,设计了此次活动。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思考到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为孩子准备操作材料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实际潜力分发了作业纸,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教学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1.图片太小。
在引导幼儿点数的时候,我按照由易到难的规律,逐步出示了两朵花的花盆、三朵花的花盆、四朵花的花盆和分别有2红、3黄、4蓝的九朵花的花盆。但是我出示的花盆图片太小,孩子看不清楚,而且主体物就应是花,图片上花要大,花盆要小,但是我却刚好相反了。
2.环节的递进性不够强。
14.幼儿园小班数学插板教案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数学插板,让幼儿初步了解插板的外形特征、内部构件。
2、学习正确使用插板,对进行常规训练。
3、培养幼儿操作数学插板的兴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课前把上课用的小棋子摆在插板上)
儿歌挂图《排队走》。
活动过程:
1、教师边说儿歌《来做客》,边出示插板,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插板。(说出儿歌的内容)
2、教师提问:“小朋友盒子是什么形状?(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的)盒盖上面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啊有许多小洞洞)它像什么?”
3、教师“摇一摇,哗啦啦,你们想知道里面住着谁吗?我们现在就把它们请出来!首先我们要学会打开小插板。”
4、游戏一:学习使用小插板
(1)教师边说儿歌《喜欢它》,边示范使用方法。(说出儿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练习使用方法。
5、游戏二:学习插棋子
(1)教师示范插棋子,要一个一个往上插。(将各种图案的.妻子展示在演示板)
(2)教师引导幼儿练习插棋子。
6、游戏三:整理学具
(1)教师示范收棋子,将棋子翻到图案面,两字手收棋子,把一样颜色的棋子插摞在一起。
(2)请幼儿练习收棋子,要求吧一样颜色的棋子插摞在一起。
7、教师出示挂图,教师幼儿一边共同朗诵儿歌《排好队》,边收棋子。
8、复习一下这节活动的内容,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活动延伸:
15.我教小班幼儿学绘画 篇十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幼儿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只有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 才能获得良好的活动效果。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 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孩子, 努力为孩子营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氛围。要让幼儿真正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 课堂就必须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自愿参与进来。小班老师一定要做好初期的选材工作, 选一些游戏性强的、幼儿能够接受的、既简单又有效果的题材 (如手指点画、蔬菜印画等) , 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快乐地参与, 并且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从而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树立自信心, 激发绘画兴趣。绘画中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 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如在教幼儿画兔子时, 我给幼儿讲小兔的故事:“兔妈妈生了只小兔, 大家给小兔起了许多名字, 有的叫长耳朵, 有的叫红眼睛, 有的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征通过小兔子的不同名字就概括出来了, 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高了作画兴趣。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 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 同时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因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比如, “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添画”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接受色彩刺激, 对色彩产生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二、创设游戏情境增加幼儿的绘画情趣, 提高幼儿绘画积 极性。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 绘画技能较低, 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只是这些绘画技能是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掌握的。 小班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 生活经验较少, 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兴趣。因此, 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教材时, 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并采用游戏方式教学, 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
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于是我们设计绘画“小鱼吹泡泡”。在练习画圆圆的泡泡前, 我们先玩吹泡泡的游戏。教师让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 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 并学习用三原色画出不同颜色的泡泡。这样, 既能引导幼儿掌握画圆技巧, 又能帮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启发幼儿自由选用喜爱的颜色作画, 感知色彩的美丽。小班幼儿都喜欢做游戏, 于是我们设计了绘画“开火车”。在练习画直线前, 教师让幼儿排成长长的队伍“开火车”, 从小熊车站开到小兔车站, 这样有趣的“火车小司机”游戏一下子就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同时让幼儿直观体验到火车是长长的。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与小朋友交谈:“小司机开火车真有趣, 蜡笔宝宝也想玩‘开火车’的游戏。小朋友做小老师教它们开火车, 好吗? ”“那先请什么颜色的蜡笔宝宝来开火车呢? ”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积极地参与到绘画长线的活动中, 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学会画直线的技能。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基本技能, 而且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用欣赏的态度增 强幼儿的绘画创造力。
评价欣赏环节是美术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评价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调动积极性, 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促进绘画技能的发展。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 我们经常发现, 孩子们的作品各有独具魅力的地方, 尽管有些作品从技巧而言比较欠缺, 尤其是小班孩子, 但是, 当你换一种角度欣赏时就会发现, 面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和色彩都传达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因此, 教师要了解和理解幼儿, 懂得幼儿的内心世界, 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评价每一个幼儿, 哪怕是细微的进步, 都要加以肯定, 不能以简单的像不像、好不好来定论。老师应该看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应该纵向看个人的成长发展。评价时教师要用“慧眼”看“童画”, 用“童心”读“童画”, 尽可能以欣赏的态度积极评价每一个幼儿, 找出其进步的地方加以鼓励。如“颜色很漂亮, 画面很丰富”, 或者是“画得很好, 如果……将会更好”。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和尊重的。教师还可以采用“小小画展”、“讲讲我的画”等 方式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中提高审美、评价能力, 从而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这样幼儿就会越来越想画, 越画越好。如一次活动结束后, 我放下老师的架子, 以和孩子平等的身份, 请他们说一说画的是什么。我发现看似平凡的、杂乱无章的线条、图形, 原来是孩子脑中的飞机、星星、小鸟、蝴蝶……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得到了发挥。
16.浅析小班幼儿教育 篇十六
一、小班幼儿争抢行为成因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的养成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小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开端,由于幼儿年龄小,爱模仿,可塑性大,易受暗示,好行为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因此,老师在这一阶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行为方式和习惯,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尤为关键和重要。这一类幼儿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将来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据统计,小班争抢行为的幼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老师们都觉得现在带班越来越“吃力”了。从社会适宜观点而言,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出现,皆可视为适应困难的征候,显示孩子遭遇困难,不仅无法以自己的智能、经验去克服,而且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唯有诉诸偏差行为以满足。从心理卫生的观点来看,孩子的不良行为显现,皆可视为求助呼声,需要老师来帮助,予以有效的矫正和辅导。幼儿期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是初级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比较差,通过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或要求他们自我约束的办法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而斯金钠提出的强化控制论恰恰为我们塑造幼儿良好行为、矫正幼儿偏差行為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
二、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强化矫正策略
对于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交往沟通能力欠缺,特别是行为偏差的儿童,情绪上与老师对立,老师的说理、劝告根本无济于事,常会让老师感到无从下手,直接实施强化措施会有很大的障碍,有必要从心理上、思想上与幼儿进行沟通,营造和谐氛围,有助于激发和提高期望行为的发生率,保证强化策略顺利实施。
(一)关注争抢行为的幼儿,搭建心理桥梁
争抢行为的幼儿常招老师批评、责骂。老师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害怕和远离老师。才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喜欢上孩子,也只有让孩子喜欢上老师,他才会配合教育。
(二)寻求家长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的在园表现,家长不能直观了解,他们不能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因此,老师更要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运用录像的方法记录孩子的不良表现,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提高争抢行为幼儿的威信,协调同伴关系
争抢行为的孩子,由于扰乱集体秩序或伤害欺负同伴,因此会招同伴集体的敌视和冷落,再加上老师对他们批评和斥责,影响了他们在集体中的形象和威信,很多同伴不愿与他们交朋友,在这种敌视和孤立的环境中生活,会使孩子破罐子破摔,行为更加偏离。老师要树立争抢孩子在同伴中的威信,使同伴愿意和他们交往,使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三、实施强化矫正的基本原则
(一)恰当使用强化物
强化物发放要及时,一旦所期望的行为出现立即发放。强化物的使用量要尽可能地少,每次正确反应之后,只能给予少量的强化物如葡萄干、巧克力球等,每次只能以一粒或一颗为单位来强化某种正确反应。总之,正强化物的给予量要充分体现“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在矫正初期,老师更多地使用食物、玩具等物品作为强化物,借以强化受训者出现的良好行为反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矫正过程之后,如果能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心与关怀,加以运用适当的次级强化物或社会性强化物。
(二)严格执行方案的程序,严密操作行为矫正策略
实施行为矫正方案必须严格执行既定的一切操作程序,正强化的操作步骤如“典型案例分析”中所示,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否则行为处理过程就会乱了套。
(三)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7.幼儿数学课小班 篇十七
一和许多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认识区分“1”和“许多”。
3. 知道“1”和“许多”的分合关系。
活动准备
钢琴、一位老师、一幅大挂图、一个小篮子、几个苹果和橘子、一个面包、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小红帽、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插花、一扇假大门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小朋友,请你跟我做(一位老师弹歌曲〈〈小红帽〉〉,幼儿跟老师做律动)。小朋友,刚才是什么儿歌呀?对,是小红帽。昨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了小红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红帽去看外婆,经过大森林的时候碰到了大灰狼,大灰狼骗了小红帽,把小红帽和外婆给吃了。最后是猎人打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2.认识“1”和“许多”与它们的分合关系
今天外婆给小红帽打电话了,外婆说:“小红帽,来看看外婆吧,外婆想你了。”于是,妈妈给外婆准备了许多礼物,让小红帽拿给外婆。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面包)?老师手里有几个面包?小朋友看看妈妈还准备了什么(拿出一个苹果)?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红帽说:“妈妈,一个苹果太少了,你在拿出几个苹果吧!”(老师分4次拿苹果,每次只拿一个,每拿完一次就提问‘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朋友看看现在一共有多少苹果呀(引导幼儿说有许多苹果)?这许多的苹果是由刚才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的,所以,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老师再拿出5个橘子)小朋友,这是些什么?老师这里有多少橘子?(把面包、苹果、橘子放在小篮子里)小红帽拿着妈妈准备的一个面包、许多苹果和许多橘子去看外婆了。
小红帽走啊走啊,有走到了那片大森林,小红帽害怕了,她怕在遇到大灰狼。于是,她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和我去看外婆吗?”小朋友,你们想和小红帽一起去看外婆吗?小红帽听到小朋友愿意和她一起去看外婆可高兴了,她说:“谢谢你们,请你们也戴上小红帽吧!”(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红帽)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多少小红帽?(请每位小朋友拿一顶)现在小朋友头上戴了多少小红帽?老师手里还有小红帽吗?刚才老师手里的许多小红帽被小朋友拿走后,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了。所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戴好你们的小红帽,我们一起出发吧!
3.巩固
(墙上挂着大挂图,上面插着花)小朋友,这里有花哦,看看有多少花呀?我们采些花给外婆送去吧!每个小朋友只采一朵花。(在小朋友采花时提问个别幼儿‘你采了几朵花’)小朋友,现在你们手里有几朵花啊?草地上还有花吗?它们都在哪了?对,草地上的许多花都被小朋友采走了,变成小朋友手了一朵一朵的花了。许多分成了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花都放到老师的篮子里吧!篮子里现在有多少花?小朋友手里还有吗?
刚才小朋友手里一朵一朵的花现在变成了篮子里的许多花了,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我们继续走吧!
4.延伸活动
18.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十八
【活动目标】
1、复习1、2的点数。
2、能在三个物体中找出1、2的物体。
【活动准备】
音乐DVD一台、一只灰太狼头饰、两只灰太狼图片、两只喜洋洋图片、数字1、2、1-3的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实物:苹果3个、橘子3个、实物:玩具(若干)、小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喜洋洋歌曲”,出示灰太狼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
一只灰太狼和一只喜洋洋,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灰太狼,捉到了几只喜洋洋?(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1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3、出示图片。
两只灰太狼和两只喜洋洋,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灰太狼,几只灰太狼,(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2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4、按物点数。
灰太狼捉喜洋洋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水果给它吃,每只灰太狼只吃一个水果,来了几只灰太狼,就拿几个水果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一只灰太狼、二只灰太狼,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个水果、两个水果、三个水果,并检查对错。
实物:三个苹果、三个橘子(让幼儿点数,教师说出数字几,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5、游戏“灰太狼捉喜洋洋”。
(1)学本领:老师当灰太狼,幼儿当灰太狼宝宝,灰太狼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灰太狼拍两下、三下,灰太狼宝宝也拍相应的下数。
(2)实物:玩具
教师给每一小组发放一小筐的玩具,幼儿听教师说的数字,从小筐中拿出相应的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6、活动结束。
让幼儿在我的数学《水果数一数》作业中在三个物体中圈出1、2的物体来。
【教学反思】
19.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十九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
小班幼儿年龄小, 即使本来在家里能说会道, 到了新环境也会因为害怕、胆怯等原因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此, 我们教师应努力创设口语练习氛围。选择幼儿生活中的话题来作谈话的内容。如, 幼儿喜欢的动画片里的角色, 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壮大说话的胆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使幼儿在游戏中能轻松自如地交谈。如, 在语言游戏《可爱的小动物》中, 幼儿通过对动物的颜色、形体语言描述和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等方式, 充分调动说话的积极性, 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说”
幼儿与成人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既是人际交往的工具, 也是获得知识的媒介。幼儿每天的活动与学习都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所以,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如在数学教学中, 可以让幼儿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在艺术活动中讲解自己的作品;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创编诗歌、故事中设立表演角色等。我们不仅仅要在教学环节中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培养, 而且要在晨间活动时让孩子说说来园路上的所见所闻;离园时让孩子说说自己一天最开心的事。这些都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另外, 教师还应多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如, 对于积极发言的幼儿和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以奖励小红花、拥抱、鼓励等方式给予肯定, 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积极发言。
传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 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教师教, 幼儿“听”, 然后模仿“说”。幼儿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没有留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空间。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 不单单是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 还要让其具有举一反三, 会依照一些语言范例, 填换内容, 以此来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如, 在诗歌《秋天的画报》的教学过程中, 我在幼儿仿编环节时, 更换诗歌中的水果并出示相应的水果图片, 通过提问:“黄橙橙的梨, 还有什么水果也是黄橙橙的?”“红通通的枣, 还有什么水果是红通通的?”“金灿灿的苹果, 还有什么水果也是金灿灿的?”幼儿很快创编出了“黄橙橙的香蕉”、“红通通的石榴”、“金灿灿的柠檬”……孩子们积极踊跃说出了他们知道的水果, 通过让幼儿进行仿编活动, 既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关注个体个别指导
小班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 认识能力与语言表达水平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幼儿对新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 善于与人交谈,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反之有的幼儿产生胆怯变得不爱说话, 更无法说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掌握各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情况, 做好个别工作, 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不爱说话或以点头、摇头代替说话的幼儿, 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 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 解除他们说话的顾虑, 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 鼓励他们大胆说话, 通过多说多练, 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 我会走过去蹲下轻轻地对他说:“告诉我今天和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为什么不玩你喜欢的玩具?”“今天的饭菜你喜欢吃吗?”“有没有开心的事要对老师说吗?”
四、整合各领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发展密切相关。因此, 通过各领域之间互相渗透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 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经验, 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如讲故事时, 我不仅让孩子听故事、回答问题, 还用故事表演、将短小的故事创编成歌曲等手段, 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 调动了每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性, 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
20.小班幼儿午睡培养策略 篇二十
关键词:午睡习惯;培养;幼儿健康
午睡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对正在发育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当幼儿睡眠的时候,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脑神经系统都在进行着调节,氧气和能量的消耗也是最少的,这样有利于解除幼儿的疲劳,帮助幼儿成长发育。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幼儿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午休的习惯,这时幼儿老师们就得想好办法,帮助幼儿养成这样的习惯。
一、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主要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正确的睡姿
根据专家提示,正确的睡姿不仅可以使睡眠变得容易,也会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幼儿在睡眠的时候减少做梦时带来的惊愕困扰。
2.培养幼儿放置自己衣物的习惯
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幼儿自己脱掉衣服、鞋袜,放到规定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幼儿在起床之后方便寻找,并且盖好自己的小被子,起床的时候自己要知道穿上鞋服。
3.培养幼儿安静就寝,并且在醒来之后小便的时候要轻轻走路,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吵醒其他的同学
4.培养幼儿不憋尿、不尿床以及及时小便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在睡觉的时候不用牙齿咬被子、不吸吮手指、不拿小石头、铁片、玻璃灯等危险物品
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午睡的习惯
1.午餐后到午睡前做好准备
在午餐后到午睡前这一段时间,不要让幼儿做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这样可以保证食物比较好的消化吸收,除此之外,可以组织幼儿做一些午餐后活动。
(1)做一些小游戏和放松运动
做小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肠胃尽快地把食物消化和吸收,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做好充分的睡眠准备,保证午睡的质量较高。
(2)让幼儿和老师进行对话交谈
老师在照看幼儿吃饭进餐的时候,可以与个别的幼儿交谈,谈一些幼儿比较喜欢的话题,比如说,动画片中美丽可爱的美羊羊、勇敢的喜羊羊、好吃懒做的懒羊羊、傻傻的灰太狼等等。这样可以使幼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3)让幼儿走一走
可以根据每周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在饭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户外散散步,谈论一下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物,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还可以增加幼儿的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幼儿对午餐的消化吸收,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幼儿睡眠的因素之一,是幼儿午睡习惯养成的最有效、直接的条件,没有良好的睡眠环境就不会有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证外界没有噪音干扰
噪音干扰会使幼儿心烦意乱,会导致幼儿无心睡眠。
(2)确保幼儿的身体正常
在睡眠之前老师应该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是否异常,身体是否有痛痒,如有痛痒,帮助幼儿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再让他安心睡觉。
(3)让幼儿在睡眠的时候遵守睡眠秩序
教育幼儿在睡觉的时候要文明休息,不要大声讲话。提出“四轻”的要求:轻轻走、轻轻说、轻轻脱、轻轻放,培养幼儿共同维护良好午睡环境的自觉性,对于做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4)在睡前老师应该为幼儿盖好被子,顺便抚摸一下幼儿的手和小脸,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有一个好的心情
3.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午睡习惯
要让幼儿园的幼儿养成睡眠习惯是一种行为教育,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的培养。
(1)利用儿歌进行教育
生活中,要经常用儿歌来配合生活习惯的培养。通过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培养幼儿要轻轻走进卧室,当有的幼儿忘记时,我们会及时提醒他:“轻轻走,像小猫一样没声音”,使幼儿明白进卧室需要保持安静。通过儿歌“小朋友,来睡觉,小小手,要放好,小眼睛,要闭好,安安静静睡得好”,使幼儿明白安静睡眠的道理,在音乐声中就会较快地入睡了。
(2)表扬鼓励
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朋友是喜欢称赞的。尤其是小班幼儿更喜欢受到表扬鼓励,午睡老师应该轻摸一下小朋友的头,或者对他悄悄地说上一句赞扬的话,或者给他一个拥抱和微笑,让他感到我做得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
(3)家庭配合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必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的原则,需要班里两位教师共同配合,一致要求,也需要家庭配合教育,这样效果才好。我们可以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我们对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以及方法,要求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同时利用家园联系薄、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幼儿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活动中小培养幼儿午睡的习惯,不但利于其生长发育,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从中努力探索更多好的方法,来帮助小班幼儿午睡。
参考文献:
万燕.小班幼儿午睡护理三步曲[J].成才之路,2012(34).
【幼儿数学课小班】推荐阅读:
动物幼儿园小班数学10-17
幼儿园小班上册数学11-15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10-11
幼儿科学数学小班教案:小火车轮子歌10-08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6-25
幼儿园小班数学《5以内的数》说课稿09-29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