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和7的认识说课稿

2024-09-21

2.6和7的认识说课稿(精选6篇)

1.2.6和7的认识说课稿 篇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6和7的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过程,并会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6和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与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6和7的数据。

(2)小棒、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7个。在黑板上画田字格,准备数字磁性的。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吗?老师也特别喜欢,瞧,它们飞过来了,

1、一共有几只小鸟?

2、你能给他们排队吗?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3、这时,又飞来两只鸟,你知道它们分别排第几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数字6和7。

二、学习6和7的`基数含义

1、电脑出示教学主题图:六位同学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场面。

老师:这两天,文明单位验收检查,老师和同学们都忙碌起来,看屏幕,图上都画有什么?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6?

老师:图上有6位小朋友;6把椅子;6张课桌。它们的数量都是6,都用数字6来表示。

2、在以上主题图的基础上再出示一位教师擦讲桌的情景。

计算器上有数字6和7

师:同学们打扫卫生很高兴,老师过来也帮忙。现在一共多少人打扫卫生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师:图中还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一共7个人、7张桌子,7把椅子,用数字7来表示。

3、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数字?

我家电话号码是8975667

计算器上有数字6和7

诗中有数字6和7: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我家住6楼,小红家住7楼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看屏幕:电话号码、计算器、楼房、诗歌中处处有数字。现在你看,计算器上拨了几颗珠子?

三、学习6和7的顺序

1、出示计算器,拨好5个珠子

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生回答)

师:现在再添上几颗珠子就是7颗了?

(电脑出示直尺图)

到现在,我们认识的数字有0到7,他们的顺序怎样的?看,尺子的起点是几?0到1有几段?看清楚,1到5有几段?再添一段是几段?5后面该排几?6的前面是几?7在谁的后面?请从小到大读一遍,再从大到小读一遍。

四、学习6和7的大小比较

看下面的点子图,有几个点子?分别用几表示?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谁比谁大?谁比谁小?请你填写在书上。谁来对答案?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全部正确。

五、理解基数与序数意义

出示书上的插图:7个鱼缸里,分别放着数量不同的金鱼。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

老师:同学们学的很不错,小金鱼也来凑热闹。

(1) 从左向右看,第2个鱼缸里有几条鱼?第7个鱼缸里有几条鱼?

(2) 从右向左看,第2个鱼缸里有几条鱼?第6个鱼缸呢?

(3) 最多的缸里几条鱼?从左往右数排第几?最少的缸几条鱼?从右向左数排第几?

请打开课本,用小铅笔点着下面的话,你填写的是第几?谁和他不一样。

小结:看来,6、7不仅表示有6个,有7个,还表示第六个,第七个,它们该怎么写呢?

六、教学6、7的写法

老师:先想一想6和7分别像什么?看黑板:在上线中间靠右的地方起笔,想下来,离左线一笔尖的距离,拐弯,收笔,封口。写7的时候,离坐线、上线分别一笔尖,写横,左上角拐弯,斜到离右下角两笔尖的距离。教师在日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

2.2.6和7的认识说课稿 篇二

笔者认为说课虽然是课程建设中比较小的一个概念, 但确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说课能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此, 略谈一下对说课的理解和认识, 以期对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评估能有些促进, 对教师落实说课能有些帮助。

一、说课的定义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论、理念指导下, 采用讲述的方式, 在规定的时间内, 向教学同仁或专家系统地阐述个人对课程标准 (大纲) 、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对学情的分析, 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 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构想, 对学习方式的选择的一种创造性劳动, 也是高于授课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简言之, 就是授课教师系统描述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二、说课的起源及其发展

说课起源于基层教研室, 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1987年,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的教研人员, 结合中小学教学研究的实际, 为解决“教”“研”脱节和提高教师素质问题, 开展了说课研究活动。

说课被普遍认可, 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深入的研究。说课一经提出便被全国广大教育同仁认可, 得到教育教学专家的肯定。说课由小到大, 由点到面, 由不自觉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 逐渐成为一项实用性很强、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形式, 被迅速推广普及。1992年, 根据全国开展说课活动的态势和各地教育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成立了“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2002年, 由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主持申报的《说课理论与实践的分层次研究》, 经过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部门的权威论证, 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说课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说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重要考察项目, 首先是被借用, 其次是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和应用, 再次是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说课的目的意义

说课起源于授课, 但又高于授课, 属于教学理论研究范畴。其有哪些积极意义呢?为什么要开展说课呢?笔者认为有二:一是评估检视功能, 二是引导推动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 评估检视功能主要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

养工作评估, 还可应用于学校的日常教研活动、教学检查、教师考核测评或教学技能竞赛等。通过说课可对教师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视: (1) 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2) 对所任教课程所在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质量标准以及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 (3) 学习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掌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情况, 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情况; (4) 专业基础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 了解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和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情况, 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5) 参加教学计划、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6) 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以及掌握本专业技能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状况, 参与一线实际工作阅历情况等等。在对教师检视的基础上, 可间接了解学校课程建设状况、课程建设思路和课程建设理念;进而掌握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是否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可映衬出学校对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 对职业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情况。除此以外, 还可总结出学校课程建设的突出成果,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研讨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办法, 对学校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 引导推动功能。

通过说课可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 如教学方法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模式创新等, 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促进教师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说什么?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说课不同于授课, 不追求面面俱到, 但强调突出重点, 有针对性、有全局性、有高度, 主要阐述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1. 说为什么教?

即说教学目标。此有两层意思, 一是明确所讲授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性质、地位 (基础、桥梁、专业) 、作用, 清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 知道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 清晰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处理好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和衔接问题。二是要清楚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来组织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当然, 要突出职业教育理念, 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为理论依据, 落实到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上, 强调“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 和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和有效途径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 说教什么?

即说教学内容。在说教学内容前首先要明确被教者的情况, 即说学情, 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层次、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 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 以便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清楚本行业的岗位职业标准, 即说岗位, 分析本专业所属行业的岗位 (群) 的标准、要求以及工作流程, 明确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针对性。再次是清楚课程教学标准 (大纲) , 即说大纲, 准确精要地阐述课程标准 (大纲) 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明确各项教学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在明确以上三点的基础上, 进行说教学内容, 一是明确教学内容, 即说内容, 阐述教学内容有哪些, 是如何确立和选取的其选取是否依据职业岗位 (群) 标准, 是否符合“课程围绕岗位转”的理念。二是教学内容设计, 即说设计, 分析在教学内容选取后, 是如何进行序化的, 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框架, 教学内容的详略安排和教学版块的时间分配, 其是否依据工作过程和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确定的, 确定的理由是什么, 以及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环节设计。三是教材或教学资料的选用, 说明选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情况, 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 说明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的修改、增减处理及其理由、依据。

3. 说怎样教?

即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一是说教法, 是否能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灵活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能否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否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强调工学结合,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开展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种方法的教学。二是说手段, 是否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有哪些现代化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仿真资料等) , 如何使其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发挥作用。三是说条件, 分析具备哪些基本教学条件 (校内的实验实训条件和校外的实训实习条件) , 能开展哪些情景教学或仿真、模拟教学, 能进行哪些校外实训、实习或顶岗训练,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什么促进作用;清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程序、要求和预期效果。四是说学法, 是否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联系起来,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否能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使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实践学习在学生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说课的形式与要求

说课有“说全部”和“说部分”两种形式。“说全部”是指教师针对某一门课程根据说课内容的要求进行系统地介绍, 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要求中又称为“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评估专家比较愿意采用此种形式, 它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其要考察的内容, 在教学检查和测评中得到广泛应用。“说部分”是指让教师对课程的一个小的部分根据说课内容的要求来系统地介绍, 可以是章节 (特指某一个章节的内容) 说课, 也可以是课时 (特指某1个或2个学时的内容) 说课, 此形式一般是评估专家根据先期考察情况或教师的特点临时确定的, 虽不具有系统性, 但针对性很强, 尤其是在考察教师的能力、水平方面更为突出, 日常教研活动或教师培训也比较适合此种形式。

六、说课与授课、备课的区别

说课、授课、备课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服务的, 都是由教师来具体实施的, 三者有紧密的联系, 备课是授课的先导, 说课起源于授课、备课, 而又高于授课、备课, 对授课、备课有积极的促进, 能为教师授课梳理出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思路和要求, 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结束语

说课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创新之处, 是现场考察的重要环节, 是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的重要考察点和得分点;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有力抓手, 能有效促进课程改革与建设;是青年教师培养的突破口, 能较快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如何强化说课的重要性, 提高说课的效果, 把说课落实到日常教研活动和教学检查中, 是各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说课的定义、起源与发展、目的与意义、内容、形式与要求等, 重点谈了说课应该说什么——说“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提出了说课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 是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说课,理解,认识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教高[2008]5号) .

3.《认识左右》说课稿 篇三

本节课,我选取人教版第二册《左右》一课,在这一教材内容基础上,针对大部分智障学生缺少方位概念、不能正确辨别左右及无法分清镜面条件下的左右这一共性特点,进行改进,我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相结合,设计了校本教材《认识左右》。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为15岁左右,智商在50至70之间,大多缺少方位概念,无法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方位,他们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却又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因此,我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律动活动,既满足了他们的天性,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分辨,掌握了关于镜面对称条件下的左右。

三、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引导他们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运用体验法施教,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还能从体验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和技能,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我通过学生对左右的掌握情况设立了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分辨左右;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

2.过程与方法:注重体验过程,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完成有效的知识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镜面对称条件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条件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由三部分组成,完成初评;突破难点;强化巩固。

第一部分:律动导入,完成初评

此环节以律动音乐《幸福拍手歌》导入,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关于左右的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要观察学生对左右的感知情况,测评出完全掌握的有多少,偶尔需协调的有多少,不能掌握的有多少,并在以下教学中给予指导支持。

第二部分:实际应用,突破难点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辨,以便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个环节:实物演示,认识左右

活动1.说出名字

按照初次测评的结果分组坐,并进一步强化,低能力组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左边、右边同学的名字。高能力的学生帮助补充完成。

活动2.观察积木

我拿出多种颜色的积木摆放好,让学生观察从左往右数第二块积木是什么颜色,顺势说出,为什么我看到的和你们看到的不一样呢?此时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站到我的位置观察并说出结果。从而引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左右的位置是发生相反变化的,这时交代这种现象,在数学中我们叫镜面对称现象。

活动3.分析照片

我出示一张多人合影的照片,让学生找出在我的左边是谁?那么在实际拍照时我的左边又是谁呢?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个环节:运用所学,理解镜面

因为我发现生活中出现最多的是在学习团体操及律动舞蹈时,做镜面运动,学生分辨不清。虽然我们的左右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因此,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活动。

活动1.同桌互做

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拍手歌引入教学中,在合作的过程中,亲自体验虽然彼此伸出的同一侧的手,但却是相互交叉才能配合完成。为下一步学习镜面动作打下基础。

活动2.观看录像

第一步采用直观观看的方法,让学生看相同方向下的动作,请高、低能力组的学生各一名,跟随录像做动作。然后全班同做。第二步,再次观看录像,说说不同方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此时引导说出与录像中的人是相反动作的,并让全班同学试着跟做,我进一步指导纠正镜面条件下的对称动作。

活动3.镜面动作

我采用分组式教学,高能力组的学生动作难度加深,做镜面条件下的动作,强化辨别左右。低能力组的学生由辅助教师带领继续学习镜面条件下辨别左右。

第三部分:强化巩固

练习题1:

“请学生说说教室的窗户在你的哪边?那么你想想窗户在老师的哪边?”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练习题2:

通过课件,找出正确的位置来帮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下的左右。

最后,在我的引领示范下做镜面动作,与学生共同跳一段律动舞蹈,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同时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

我依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分层式作业,强化巩固完成。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当然可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并未完全理解掌握等现象。那我会在施教过程中适时调整,借用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大型团体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位置。

4.《“8和9”的认识》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50-P51“8和9”的认识(把8和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和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虽不如6和7明显,却更丰富。本节课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渴望动手参与的愿望强烈,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习6和7的认识时,我就尝试让学生课前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6和7,并制成剪贴图。没想到学生的信息量还挺大,制成的剪贴图也很生动、活泼。但在认识6和7的序数意义时,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念还有些模糊。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会认、读、写8和9。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9以内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及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8和9的顺序及基数序数的含义。

1、8和9的书写

2、8和9基序数的含义及区别

五、教具准备

P51主题图、小棒

六、说教法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和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和培养学生对城市环保的责任感。

(二)、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8和9的物体有:

(1)校园两旁有8棵树。

(2)花坛里有8朵花。

(3)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4)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5)有8个同学和一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6)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和“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一个记号。】

2、摆学具。

用自己剪的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兴趣和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教学8和9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出示直尺图:

问:第一段从什么数开始,(从开始)再看7后面的一个数是几,8后面的一个数是几,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读到0.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学生动手摆,第一排每个同学摆7个小圆片,第二排每个同学摆8个小三角形,比一比,哪一排多,并用“大于号”、“小于号”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五)、指导书写

1、首先让学生看P51黑体字8,问学生8字像什么,(葫芦)出示田字格的小黑板,边板书边讲解。“8字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笔,自上而下,先写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字处连接,一笔写成。”

2、9字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左下方写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

然后让学生书空8和9.

七、总结

5.2.6和7的认识说课稿 篇五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

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6.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liyan 篇六

陈楼小学 李彦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是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掌握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是使每个学生真正能够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1.教师的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2.学生的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课前称自己的体重。

三、说教学过程

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知识状况及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的开始我先以激趣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跑步吗?如果今天我们来举行一场比赛,让你们背上一样东西跑,一桶油和一袋盐,任选一样,你选什么,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要想准确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就必须学习一些质量单位。(引出课题)课前让学生已调查了常见的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学生会说克、千克、斤、公斤、两等,以此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同时介绍克和千克的字母表示形式。

这样的设计突出了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学有价值的数学。同时激趣谈话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二)注重应用,探究新知。

1、组建克的概念。① 感受1克质量。

1克有多重呢?(课件展示:1个2分的硬币约重1克),然后通过通过称量说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就是1克。在学生知道了一个2分硬币重1克后让每个学生把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轻轻的抛一抛,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再让学生把感受上升为语言描述出来,这时很多同学会说:1克感觉很轻;好像没感觉一样;放在手上一点也不累等等。

然后让学生以2分硬币作为标准,找一找自己的学具盒中重1克的物品。学生会说:一个药片、2个蚕豆、一粒扣子等。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象大约重1克的物品还有很多,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重哪些物品重1克?学生通过想象会说:一小块橡皮、两粒黄豆、一粒花生米、1个小发卡等等。

这样的设计是通过介绍、查找、掂量、推算、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1克的质量概念,从而突破了第一个教学重点:对1克的认识。

②感受几克质量。为学生在桌面上准备了一些不同的物品,如一小袋瓜子,一块巧克力,一袋饼干,要求学生不进行测量,对比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估一估他们的重量,看谁估的准,当学生准确说出一块巧克力重5克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是以2分硬币作为标准,估出来的,一小袋瓜子重1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是从外包装袋上看到的。这样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先看再估,逐步修正对几克的感觉,建立几克的概念。

2、组建千克的概念。

刚才我们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它是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重的物品还有很多,从而引出千克这个质量单位。那么到底多少是1千克呢?

①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掂一掂1袋500克食盐的重量,然后在把同样的另一袋一同放在手上掂一掂,说明两袋500克的食盐加在一起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这样就很自然的沟通了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板书1千克=1000克)。然后让每个同学再轮流提一提、抱一抱、掂一掂1千克重的沙包,让学生体验1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同时把1克与1千克的重量放在手上,体现“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在掂中、比较中体会1千克的轻重。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描述1千克的重量,学生会说:重得多,感觉有点沉。

②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比如1千克苹果、食盐等。学生会说1千克的苹果大点的有4个,稍小点的有5个,小的有6个。再提问,1千克的盐有几袋呢?有两袋,你们都是怎么知道的?有的是通过称量,有的会说是从外包装上看到的,一袋是500克,两袋加在一起就是1000克了。

③ 这样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去掂、对比掂、说感受、去称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建立了1千克的质量概念,突破了第二个教学重点:对1千克的认识。

④ 在学生感受了1千克的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再去感受几千克的质量,你能估计一下你的书包有多重吗?提一提椅子估测它的重量,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准确的质量,一把椅子重4千克。再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称得的自己的体重。最后教师小结,千克这个质量单位是表示比较中的物体,如人的体重,一袋大米的重量,这些都用千克这个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在学生已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后,按知识由浅入深安排了5个练习。

1.你会用克与千克做单位吗?(书上第89页第四题。)(1)一个梨子重150()。(2)一个南瓜重4()。(3)一个小排球重450()。(4)一袋方便面重100()。

2、判断题:

(1)一支笔重15克。

(2)一块橡皮重20千克。(3)一个书包约重3千克。(4)一担玉米重50克。(5)一个馒头重100千克。

3、书上第89页第5题。

4、书上第90页第8题。5、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受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认为生活当中铁比棉花重,为了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拓展思维的训练。)

(四)、全课总结:通过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加深对克和千克概念的认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最后我要说一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直观地展示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综观整堂课,以下几点贯穿于整堂课中: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又回归于生活的思想。

2、面向全体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重在体验,课堂当中我突破教材的框架,减轻用秤测量的份量,重点让学生来感受,并且是有目的地感受。

因为日常生活中不会随时有测量工具有手上,因此帮助学生准确建立一些重量的参照标准,如自己的体重、书包的重量等。作为日常估重的依据。发展他们合理估算的能力,显得由为重要。

上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文下一篇:翻转课堂1-5单元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