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精选13篇)
1.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一
一、祖国统一
1、港澳问题:(维护国家主权)
(1)政策
一国两制:目的: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为实现祖国大陆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好评。
(2)回归
时间:香港:7月1日
澳门:12月20日
意义:港澳的回归洗刷了我国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2、台湾问题:(民主内部矛盾)
(1)对台政策的演变
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③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的交往
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逐步采取一系列开放措施,是海峡两岸历史性的变化
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④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局面初步形成。
⑤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⑥21世纪初,胡锦涛《反分裂国家法》
(3)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利条件
①政治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②经济: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台湾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③民族:两岸人民具有强烈民族感
④历史:是民族趋势,民心所向
⑤海峡两岸交往密切
(4)海峡两岸交往的不利因素
①内部台独
②外国反华势力
2.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二
1. 自主性
在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中,其更注重初中生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初中生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再到对历史进行思考,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初中生自主完成。初中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才能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与方法,才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1]初中人教版教材中每一节探究活动课的完成,都是建立在初中生大量的自主阅读、自主收集资料、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的。
2. 探究性
探究是历史与社会课的目的、途径和特性。[2]历史与社会课的这一特性要求初中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将学习的过程变为研究的过程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维的参加,一切学习活动都将一无所获,历史与社会课更是如此。我们知道,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历史社会可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火器时代与文明时代。同时又有研究将人类文明的历史划分为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和渔猎文明三个时代。为此,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紧紧抓住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特点,结合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实践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恰如其分地用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统领历史与社会的发展,体现了初中历史教育探究性的精神。
二、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策略
1. 准备阶段做到早准备
在教学准备阶段,开展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中的探究教学,老师与初中生需要收集资料、消化理解资料,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的认识。同时老师可在开始相关课程学习时,将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布置下去,从时间上为初中生提供能够完成历史与社会课程学习任务的保障。[3]如有学生认为没有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与墨索里尼是“战争狂人”,没有他们,德国与意大利就不会建立纳粹党和法西斯专政,就不会形成欧洲战争发源地,那么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另外有学生马上反驳此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否爆发要从当时历史与社会背景中去考虑,比如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与英法绥靖政策的产生以及德意两国本身的民族特点,不管希特勒与墨索里尼是否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迟早要爆发。我们通过分析,认为个人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没有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会爆发。
2. 实施阶段做到勤过问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老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与主要评价者。为此老师在实施阶段要根据初中生制定的活动计划,及时了解初中生自主探究学习人教版《历史与社会》进展情况,适时给予指导与评价,保证历史与社会课程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例如我们在学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内容时,有些初中生误认为销烟就是烧烟,用火烧。对此,我借助于初中生已观看了电影《虎门销烟》,让初中生回忆虎门销烟的场景,使初中生明白了销烟是用盐卤加石灰的方法将鸦片销毁的,而并非用火烧掉,其用盐卤加石灰的销烟方法,能将鸦片彻底销毁。
3. 总结阶段做到细品味
同时,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品位阶段要细致。比如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打倒孔家店”问题探究学习中,有部分男生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子是不对的,因为孔子的思想还是有部分普世价值与意义的;而一些女生则认为孔子学说把人们的思想控制得太紧,所以有必要彻底打倒孔子学说和它的代表。通过男女生对话的方式引出争议,以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激起初中生的争论,引起学习和探究历史深层次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发挥初中生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庞维国.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6) :55-56.
[2]刘灿辉, 吴神兵.指导体验与自主性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6 (1) :59.
3.人教版与香港龄记版历史教材对比 篇三
关键词:人教版;龄记版;教学方式
关于教材的对比,内地的人教版和岳麓版为主的教材对比的文章已经屡见不鲜。关于这两本教材相互比较的研究文章也层出不穷。那么,笔者引入香港的历史教材与内地相比,或许有新的教学方式值得借鉴。
笔者引用的香港历史教材是香港龄记出版社编写的《新探索中国史》甲部课程第四册上。《新探索中国史》系列为第四、五、六册,该三册前两册分上下,后一册分六个单元,共十本书。其中第四、五册属于历史发展部分(必修部分),第六册属于历史专题部分(选修部分)。《新探索中国史》符合高中新学制中史科教程,在历史发展部分(必修部分)中,侧重时序式设计,分别为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以突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在历史专题部分(选修部分)侧重主题式设计。为了配合“探究式学习”模式,《新探索中国史》设有多元化的专题项目,以充分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例如:探究现场、探究焦点、史料解读、探究主题、自习材料等。
本文主要将龄记出版社编写的新探索中国史甲部上第二单元秦汉史第2节秦始皇的统治措施中,选取了政治方面(第75页)与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进行比对。
首先在正文前的“探究现场”专题里,是对辨析称号考察的三个选择题进行的设问:“下列哪两项是远古部落联盟共主的称号?下列哪一项是西周时天子专用的称号?下列哪一项是战国末秦王嬴政自创的称号?”可选择的选项有:王,皇,帝,皇帝,黄帝。在课前设问,可以使学生知道本节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所在。在接下来“探究焦点”中,提出设问:“嬴政自号为秦始皇,他推行的统治措施中,有哪些是他始创的?”可以使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正文部分,总共分了五个小节,分别是:1.确立皇帝至尊的地位,2.设立中央政府,3.全面推行郡县制,4.统一法律制度,5.防止反秦活动。
第一小节“确立皇帝至尊地位”在内容上与人教版介绍“至高无上的皇权”相似,但是龄记版这一小节旁边的“史料解读”里,是直接引用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秦始皇采用皇帝称号的史料。本节的附图是甘肃镇原出土的秦始皇二十六年颁发诏令的秦代诏版,这与人教版附图阳陵虎符略有不同,但都反映了皇帝加强集权的表现。在本节之后的“探究主题”中,举出了四份资料,针对四份资料,提出了“周人宣扬天命论,与秦始皇以封禅表示自己得天命,有什么异同”和“有史学家指秦始皇封禅、建阿房宫和陵墓,是为了鼓吹君权神授的思想,从而加强统治,你是否同意”这样具有创新建设意义的开放性问题。
在第二“设立中央政府”部分,描述了秦代中央政府设立的三個重要官员来辅助皇帝,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并介绍了他们的职能,这点与人教版教材内容相似。但在内容后补充了:另设“九卿”,执掌皇室和政府事务,所有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权威不得世袭,这比人教版的编写“丞相之下还有诸卿”要详细很多。
在第三“全面推行郡县制”部分,正文内容是秦始皇没有采用本国贵族恢复封建的主张,采纳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5郡,全国合共为41郡。各郡以郡守为长官,郡丞辅助,郡尉管军事。郡下各县以县令为最高长官,县丞、县尉辅助。所有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依皇帝的意旨办事。这段内容与人教版教材关于郡县制相比,郡县的数目和变更在正文中写出,而人教版将后来变更的郡数列在下面的脚注;在地方官僚机构方面的介绍,更是详细介绍了郡县各级官阶和职能,这比人教版要详细得多。在这部分旁边的“史料解读”里是废封建、置郡县,列出了《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原文史料,并在后面附有译文。这就使学生会思考设郡县、废分封的依据和缘由,这比人教版仅仅给出推行郡县制的结论要更加全面。
在第四部分“统一法律制度”里,介绍了商鞅变法,据李悝的《法经》修订秦律,在统一六国后,将秦律推行全国。并介绍了秦律的严苛。在“史事细说”中列举了秦法严苛和秦始皇法外施行的事例,并有思考题:“皇帝法外施行,其他人是否可以制止,有什么坏处?”促使学生思考法律是否会有效地制约君权,这是人教版教材所没有的。
第五部分是“防止反秦活动”,内容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拆毁六国城墙,没收兵器在咸阳销毁,铸成量铜钟和12金人,迁移富户到咸阳。这样的目的是防止反秦叛乱的发生。在旁边的“史料解读”里是关于遏制反秦势力的介绍,直接引用的是贾谊《过秦论》的文章,并提出了思考题:“你认为毁城墙、收兵器,是否是防止动乱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秦朝政治措施进行对比,我认为两本教材从宏观的内容编写上差异不大,龄记版多增加了法律和反秦的政治部分。但是在细节比较上,龄记版更胜一筹。
教师依据人教版教材进行授课,多吸收龄记版教材的优点,例如收集大量的史料和相关的历史照片,同时在课堂上针对历史知识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4.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四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宋太祖通过兵变夺取政权,需要防止兵变重演。
(2)措施:①军事: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各地强壮士兵,组成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②政治: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③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④文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⑤其他措施:君臣礼仪的变化。大臣上朝由坐到站,实质上说明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积极影响: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官员的权力得到分割和制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宠大,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从历史上看,这种观念反映了北宋初年“崇文抑武”的策略,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快速发展。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4、王安石变法
5.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五
1、地理位置优越。它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港口城市。
2、交通便利。发达的公路和铁路、国际性港口和机场。
3、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高楼大厦林立,商场多,拥有众多的外资金融机构。
4、历史悠久。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5、经济、文化等国际交流频繁,在国际上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有目共睹。
二、巴黎之所以能成为一座天然的博物馆和艺术宫殿,主要得益于哪些方面的因素:
美丽的塞纳河孕育了很多名胜古迹,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巴黎是座文化古都,历史悠久,到处是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随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历代君王和总统致力于文化艺术的保存、收藏和建设;巴黎人对艺术的热爱、欣赏、接纳、传承,使各种艺术流派在巴黎生根。
三、巴黎的城市艺术包容了不同时代的风格,这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历史文化城市的改造,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6.人教版八下一、二课练习 篇六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在我国,公民就是人民。()
2.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3.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保障才能充分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C.法律保障 D.社会保障
6.在我国,人一出生便享有公民权,享有人身权和人格尊严,享有受抚育、受监护的权利,享有继承的权利。到了入学年龄,享有接受义务教育权。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劳动权。达到法定年龄就有了结婚的自由。到了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此外,还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我国公民的广泛权利伴随人的一生。这说明()
A.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B.公民权利的真实性C.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D.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7.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
A.真实性 B.平等性 C.广泛性 D.一致性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段话表明()
A.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真实性 B.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C.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平等性 D.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9.午休时间,小琪还在教室大声朗读英语。同学多次提醒,她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小琪的观点是()
A.错误的,因为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
B.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合一性
C.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法律的保护
D.正确的,因为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具有平等性和真实性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10.言论自由就是说话畅所欲言,不受任何限制。
11.国庆期间,公民上街游行欢庆节日可以不受限制。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2.2003年我国发生的“非典”瘟疫极具传染性,而且危害很大。为了抗击抗击“非典”,控制“非典”疫情蔓延,疫区地方政府采取了强制隔离等措施。有极少数公民不予配合,认为这“干涉了人身自由”,是“侵犯人权”。
根据材料回答:你理解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权利?
13. 材料一: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保护人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材料二:到2008年6月底,中国已先后加入了23个国际人权公约和议定书。1997年中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3年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交了履行这个公约的首份履约报告。
材料三: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编制了新一届五年立法规划,审议通过了企业国有资产法、食品安全法、防震减灾法(修订)、消防法(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险法(修订)、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刑法修正案
(七)、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等9件法律,还审议了社会保险法、国家赔偿法、侵权责任法、邮政法(修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统计法(修订)等6部法律草案。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国家是怎样保障公民权利的?
(2)法律和公民权利是什么关系?
第一单元第二课练习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公民的一部分权利可以放弃,一部分义务也可以放弃。()
2.未成年人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但不必履行法律义务。()
3.履行法律义务就是履行道德义务,履行道德义务也是履行法律义务。()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4.“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表明()
A.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B.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合一的C.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对应的 D.公民要合法行使权利
5.“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谚语主要说明()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④要采取合法形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社会上有些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这种认识()
A.看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B.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C.充分行使了公民权利 D.认真履行了法定义务
7.下列各项属于公民应履行的法定义务的有()
①遵守公共秩序②尊重社会公德③爱护公共财产④积极见义勇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8.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只应享受权利,不应履行义务。
9.履行义务就是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0.白芳礼,一位年逾九旬的平凡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老人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1)白芳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
(2)白芳礼积极履行了公民的哪一类义务?
(3)白芳礼老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但也有人认为他这么做“不值得”,对此,你如何认识?
(五)为我们加油
11.车尔尼雪夫斯基说:“道德义务、责任不是什么外部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这样行动而不要那样行动的内在需要。”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许多多助人为乐的人、见义勇为的人、诚实守信的人、敬业奉献的人、孝老爱亲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是忠实履行道德义务的楷模,他们更是影响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肃然起敬。
(1)这些道德模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有何意义?
(2)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第一课练习答案
[10参考答案]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
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1]
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公民举行庆祝活动,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但是,必须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使用游行的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而不得随意上街游行。否则,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参考答案12]
公民权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受限制。个人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法律就要对其进行强制限制。
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受限制。权利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依法正确行使、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是尊重、不侵害他人的权利。也就是说,公民个人权利的行使是有限度的,是有边界的。如果公民个人权利在行使过程中威胁、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法律就要对其进行限制。因此,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规定的权利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所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参考答案13]
(1)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是保障权利的法宝,是维权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
第二课练习答案
[8参考答案]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该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认为不应履行义务的观点是错误的。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包括人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它们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9参考答案]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同时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才是忠实履行了法定义务。
[10参考答案]
(1)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2)道德义务。
7.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七
第1课主要从宏观角度概括,时间跨度几千年,因此学生必须具有宏观概括能力。同时应该加强微观能力的培养,介绍每个朝代农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册,分为原始社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明代。原始社会时期,通过重要考古遗址,如黄河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这些遗址都在大河流域,体现出大河文明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以及“废井田、开阡陌”这种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再加上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的兴建,这些都促进农业的进步。
两汉时期,有二牛一人耕作方式、代田法,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的进步。两汉时期农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山为崤山)、巴蜀地区,北方还有许多地区是畜牧区或者半农半畜区,整体上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在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饥荒,人口大量南迁,江淮地区和益州地区成为南迁的主要地区。南迁带来新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验,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人口迁移对农业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专题。之后三国两晋的南迁、唐末南迁都促进江南进一步的开发,也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结构。到了宋朝,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唐朝农业比以前发展更快,长江流域和黄河下游(河北)发展很快,桑、茶广泛种植,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宋代在农作物方面主要增加了棉花,插秧图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生产依旧重视。
明代,农作物品种有所增加,除了传统的桑、茶、棉花外,还增加了玉米、甘薯、花生、烟草等,为什么这些作物大量地从东南亚传入呢?这与当时新航路的开辟有关。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要从宏观角度来概括,从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三类分别来讲述,最后总结手工业的特征,其中包括最后三段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古代占据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部门有冶炼业、制瓷业、丝织业等;家庭手工业简单地讲述,之后讲述民营手工业过程,其中重点是资本主义萌芽。
第2课也需要从微观方面来讲述,从各个时期来讲:
原始社会就有了陶器,如仰韶文化的彩陶,到了商周最重要的为青铜业,有司母戊鼎——至今最大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手工业为冶炼业、制盐业、丝织业,其中冶铁中心主要为各国的都城,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宛等。
汉代的手工业部门分布从北方扩展到江南一带,如益州,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包括制铜业、器具业等。东汉杜诗水排(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后汉书》中记载:杜诗任南阳太守,造福一方百姓,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唐代手工业发达,丝织业遍及全国,丝织业产品十分精美,陶瓷业中的精品是唐三彩,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同样采矿业、冶金业、金银制造业等发展很快。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制瓷业(五大名窑、八大窑系)、采煤业(太原)、造船业、印刷业、丝织业十分发达。宋代瓷器在当时具有世界影响。英语的china意思是瓷器,其发音是由“昌南”而来。昌南即今天的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因其盛产瓷器,以皇帝的年号将昌南更名为景德镇。唐代,江西省昌南镇出产一种青白色瓷器,这种瓷器巧夺天工,享誉海内外,很受欧洲人欢迎。从此,欧洲人就以china来代称昌南和它的瓷器。逐渐China就成了“中国”的英文。
明朝的青花瓷、清朝的彩瓷,在当时大放异彩,如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简洁高雅,清代道光时期彩瓷百鹿尊,画面中群鹿活现,树枝枝干苍劲,笔绘十分生动、犀利、细腻。
8.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错误举隅 篇八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学术著作
人教版教材编写者基于新课程理念,在运用专题史体例编撰高中教科书时,在某种程度吸收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表述有所变化。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由于篇幅及其体例的限制,教材编写者对某些问题的表述并没有充分展开,对某些历史细节并没有充分考证,出现了某些史实表述方面的错误。
人教版教材编写者在必修1第14课第67页写道:“从此(1919年五四运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无论是人教版必修3第15课第74页的逻辑还是按照金冲及编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上册)(第115~125页)的叙述,都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运动中去并非始于五四运动,而是始于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后,先进分子陆续在中国各地建立一批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中共早期组织通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济南劳动月刊》,积极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为后来中共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教材编写者在必修1第14课第68页写道:“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按照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金冲及编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和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将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过程中中共政策的转变梳理如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中明确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1922年7月,中共二大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加入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等九个决议案。在《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提出要先行邀请国民党在适宜地点开代表会议。1922年8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史称“西湖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迫使会议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的建议,决定在孙中山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前提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这一决定得到1923年6月12日至29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的确认。1922年9月,李大钊、陈独秀等陆续加入国民党。1923年1月,共产国际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并参加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迫于共产国际的强大压力,陈独秀勉强地接受共产国际作出的这个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决定。这一点在中共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得到印证。教材编写者所使用的“中共三大通过国共合作的决定”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人教版教材编写者在必修1第14课第69页写道:“(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据徐中约在其被国内外史学界公认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权威著作《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其中提出了与人教版教材的表述截然不同的观点。兹摘录如下:(在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国共分裂的危险日益加剧——引者注)1927年6月1日,他(指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给鲍罗廷(苏联派驻中国的顾问)和中国共产党,命令他们:(1)组织一支包括二万名共产党员和五万名工人农民的新的武装力量;(2)在武汉重组国民党;(3)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增加工农成员;(4)不待武汉政府的命令,没收当地土地;(5)设立一个国民党特别法庭,审判反革命者,而不可涉及共产党员。事实上,它是号召组建一支独立军队,把武汉变成一个仅置于汪精卫傀儡领导之下的共产主义政权。鲍罗廷和陈独秀认识到这个命令是行不通的,于是就要求罗易(共产国际代表)去执行。为了显示他的善意和诚信,罗易就向汪精卫出示了这封电报。到这个时候,汪精卫才认识到史达林(即斯大林)的真正意图是要摧毁国民党左翼,把武汉政权变成共产主义的傀儡。然而他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来阻止这个阴谋。7月13日,鲍罗廷宣布共产党员将退出政权,但不退出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党部迁往江西九江,并且对武汉的攻击也逐步升级。7月14日,汪做出了报复,宣布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在言语和行动上,都违反了国民党的政策和思想,是有罪的,并且将会受到严厉惩罚。两天后,他进一步宣布,如果共产党员退出武汉政府,就要同时退出国民党、军队和各级政府。尽管看起来汪精卫已经和共产党分裂,但还能够容忍他们,没有立即进行清洗,也没有将共产党从国民党内和军队内强制解散。直到7月26日,武汉主席团才在共产党继续不断的辱骂声中,命令从国民党内和政府职位上驱除共产党员,除非他们放弃共产党员资格。同时,国民党员不允许参加其他党派。8月1日,共产党员借着国民党左派的名义在南昌起义,最终引致致命的打击。汪决定命令全面清洗共产党员,重组重要组织,比如总工会、农会、妇女协会和商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汪精卫在7月15日只是采取“和平分共”,并没有展开激烈的行动,只是到了南昌起义爆发之后,才采取严酷的屠杀政策。
人教版教材编写者在选修4第三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42页引用了童年时期的华盛顿用斧子砍倒一颗樱桃树后,主动向父亲承认错误并得到父亲原谅的故事,宣称家庭教育对华盛顿的良好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实际上,这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被证实纯属虚构。该故事源于美国梅森拉克魏姆斯牧师编写的、并于1800年付梓印行的、只有短短80多页的《华盛顿传》。2008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对华盛顿童年所住房屋的遗址进行深入细致地发掘并获得华盛顿一家人的许多文物以后,做出了一个许多人不愿听到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童年时期华盛顿的家及其附近,连一棵樱桃树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树墩与生锈的斧头了。”这就充分说明华盛顿根本就没有砍过樱桃树,何来承认错误之说。或许,人教版教材的编写者为了慎重起见,在引用这则故事时,特别使用了“据传说”的措辞,这本身就使这则故事的可信性大打折扣。历史教材的编写者应该秉承求真崇实的理念,撰写既有严肃性又不失生动性的信史。
无独有偶,人教版教材编写者在选修4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第59页写道:“中日甲午战争
前夕,孙中山上书给清政府要员李鸿章,提出自己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但是,他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有见到李鸿章。孙中山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毅然抛弃改良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按照人教版教材的说法,上述受挫促使孙中山立即由改良走向革命,事实果真如此吗?按照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黄宇和在《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一书中的观点:“该上书虽然失败,孙中山还是把该书全文八千余字刊刻于当年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月刊。此举的目的很明显:他希望借此引起李鸿章重视,或其他大员注意。如果他的改革建议得到接纳,并被邀请参加推进新政,则仍有希望采取和平手段改变清廷以图强。无奈日复一日,回信仍如石沉大海。同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节节败退,清廷显得愈是腐败无能,他的革命决心就愈是坚决。”据上所引,我们似可认为,上书受挫并没有促使孙中山完全抛弃改良的想法,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糟糕表现最终推动孙中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革命道路。
这课的第61页,关于宋教仁的死因,人教版教材编写者仍然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坚称袁世凯是宋教仁遇刺案的幕后真凶。或许,人教版教材编写者所持的重要理由就是宋教仁所领导的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赢得了压倒性胜利,控制了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威胁到袁世凯的权力和地位,加之宋教仁拒绝袁世凯的收买,激化了宋教仁和袁世凯之间的矛盾,为欲大权独揽的袁世凯所不
容。“宋案”发生后,凶案嫌疑人的离奇死亡,促使人们本能地将幕后真凶锁定为袁世凯。
然而,学者张耀杰在《谁谋杀了宋教仁:政坛悬案背后的党派之争》一书中,运用大量经得起检验的史料,认为宋教仁当年之所以遭到暗杀,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党内的声望崛起过快,甚至架空了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其政治主张也为党内许多革命大腕所不容。众所周知,宋教仁当年一直在鼓吹议会政党内阁制度,孙中山等人都倾向于总统制。正因为如此,随着他的声望骤然上升,其议会政治道路也引起了党内其他领导人,尤其是向来拥护孙中山的黑社会色彩浓厚的陈其美的强烈不满,其最终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导致宋教仁惨死的元凶并不是远在北方的、久被后世诟病的袁世凯,而是远在上海的、被宋视为革命同志的陈其美。历史毕竟不能仅仅依靠感情和猜测来书写,而要凭借大量不容置疑的事实来说话。
参考文献:
[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4]黄宇和.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5]张耀杰.谁谋杀了宋教仁:政坛悬案背后的党派之争.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
9.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九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自我测评]
1.略 2.此题正确答案的顺序是:A、C、B。
3.见作业本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自我测评]
1.天主教耶稣会的章程规定人对神绝对服从,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反映 了等级森严的教会制度,体现了神权的威严。
彼特拉克的话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需要的肯定,他重视 人世俗的生活以及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就扫除了人在神面前的卑微心 态,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褒扬。
这两段话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对神权的维护,而后者是对人性的肯定。
2.正确答案是C。
3. 达•芬奇的设计体现了一种理想,他想利用科学知识来改变人类的生 活状况,尽管他的设想当时没有实现,但是他指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自我测评]
1.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 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3.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当时新航路的开辟已势在必行,即使没有哥伦布和西班牙的探索,也会有其他国家和别的航海家进行探险,并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发现美洲,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由当时的许多客观条件所造成的,而哥伦布则是根据这些客观条件第一个实现了这个伟大任务的先行人物。
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
[自我测评]1.赞同男生的说法,因为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专制君主制,议会是受国王的控制,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的权力。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通过了许多法令来限制王权,其中最重要的是《权利法案》,这种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称为君主立宪制,所以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了根本的变化。
2.见作业本第21页16题。
3.现在世界上有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相同,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自我测评]
1.相同点:手工业发达;商人地位逐渐改变或者可以说是商人资本十分雄厚;都出现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 不同点:明清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西方国家则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中国的思想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西方国家则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从而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启蒙运动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闭关自守,西方不断向海外探索,开拓海外殖民地。
2.清代统治者认为民族关系的处理重在以德服人,因此采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柔政策。避暑山庄的修建,成为清统治者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系统的确定和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中央与西藏的联系;改土归流的进一步实施,保证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此外,清统治者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势力予以狠狠地打击。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3.从国家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上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5、6单元『自我测评』答案❀ 看,掌握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从对外政策上看,坚持闭关锁国;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虽一度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等。因此,当西方国家先后进入革命的时代,国家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二课 整体世界的形成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自我测评]
2. 维新派的目标有提倡西学,兴民权,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等;采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来实现,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革命派的目标有推翻清朝,争取国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采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来实现,采取暴力手段。
4.○中国反抗西方列强一再失败的原因有: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国力的贫弱、资本主义列强军事上占有优势、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等。
10.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十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⑵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⑶颔联句是(含典故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赤壁》杜牧
⑴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蕴含着这
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 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行路难》李白
(1)诗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写到“雪”字的四句诗是:①胡天八月即飞雪②纷纷暮雪下辕门③去时雪满天山路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2)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
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
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课外古诗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⑷《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诗中虽只字未提送别,但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它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1.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十一
【关键词】人教版 高中历史 战后国际关系史 教学设计
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与现今社会的格局关系密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里,一战、二战及冷战相关的知识占有很大的比重,包含了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将教材了解透彻。
一、战后国际关系史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由于教学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需要保证教学目标、内容及课堂互动环节能进行有效结合,切记不可盲目教学,需保证每个环节都具有教学意义,以教材为主,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
(二)学生为历史课堂的主体原则
教师需对教学难点进行划分,让学生利用其所学知识对难点进行解答,根据学生理解较为薄弱的地方与学生解答不完整的地方进行讲解,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水平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三)开放性原则
教学方式需要紧追时代的脚步,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等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可对与战后国际关系有关的大型的社会活动资料进行收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对教材中的“答案”进行讲解时,可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尊重学生的每个观点。
二、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材的内容过于死板,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注重对政治、经济等大型事件及科技发展史的讲解,过于理论化,却缺少对历史重要人物的描述,且内容连接性不强,在学生没有较好的初中历史功底时,无法快速地将高中的战后关系史进行有效结合,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二)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教师自身缺乏专业的历史教学素养,课前没有设计合理的教学教案,也未能对各个学生间的水平进行了解,较为注重板书,一堂课下来学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笔记进行抄录,留给学生探讨的时间较少,学生学习过于被动。
战后国际关系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二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教师将全球化经济讲解得非常透彻,可部分教师却忽略了对政治一体化的讲解。
三、教学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成果将要达到什么程度的一个标准,人教版高中教材的实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等问题。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差异与学习能力及教材难点,为下一堂课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掌握战后国际关系,并能进行合理应用。
(二)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明确教学重点,教材只是将课程内容进行了编排,并没有指出每章的重点在哪。教师还要将所有的内容进行串联,对课内涉及的历史人物进行概述,弥补教材中的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将教材读透,能对各个章节的内容制定教学难点。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重点进行选择:
1. 历史事件的发展地位。一节课会涉及多个历史事件,因此,对其影响及对历史进程的推进作用进行分析。如冷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该体系不仅体现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在国际关系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可作为教学难点,但如果还涉及经济一体化,就需权衡两者,哪个对发展史有更深远的影响。
2. 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难点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需要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结合,历史地位在学生已掌握的情况下,可将其他重点进行分析,如历史事件、任务、制度与重要性。
(三)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历史文化的传授者,是学生的典范,首先历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能以身作则。每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找出自身的不足,当学生指出了自己的问题时,不能用教师的权威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鼓励学生向老师指明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充满上历史课的兴趣,并且愿意将自己遇到的难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
高中历史教师还需完整、全面地把握专业知识,并不断地充实自身学识,可在教学课堂中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而不只是照搬教材内容。另外对其他学科也要有一定的掌握,因为,历史这门学科涉及面较广,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战后国际关系史的教学方案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读透课本,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战后国际关系较为复杂,且教材内容衔接不够紧密,内容过于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大了教学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设计时,加入一些互动环节或是对历史人物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自主学习,且能把自身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且需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
【参考文献】
[1]王瑞.人教版高中历史“战后国际关系史”教学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2.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十二
一、历史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 一) 定义
著名的学者谭其骧先生有言: “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 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到的戏剧! ”(2)由此可见,历史与地理的紧密关系,历史研究一定要放在特定的地理时空中去考察。《辞海》将历史地图解释为“专题地图之一。反映人类某一历史时期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状况的地图。如历史事件的地点、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历史政治形势、国内外战争、民族迁徙、经济和文化发展等。”(3)
( 二) 分类
历史地图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以人教版和人民版历史教材的必修一为例进行探究,那么就将其根据政治史专题的特点分为政治类、军事类、对外关系类三种。
政治类: 主要有《西周分封示意图》、《秦朝疆域图》、《古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等。
军事类:《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等。
对外关系类:《罗马扩张示意图》等。
二、历史地图在教材中的作用
( 一)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这一显著特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靠文字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的感知,历史地图则恰恰做到这一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后世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针对这一内容的讲解,教师就应该将历史地图合理的运用起来。通过《西周分封示意图》,学生不仅能够清晰的看出周武王对其同姓和异姓分封的不同之处,而且也更容易体会分封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知识学习的目地。
( 二) 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的发展观
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历史地图可以“运用视觉手段来突出变化、扩展和收缩”、它能够“体现历史进程的连续性”。(4)仔细观察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54 页的《太平天国形式示意图》,关于黄河入海口在地图上标注了两条,分别是1855 年以前黄河注入黄海,1855 年以后黄河注入渤海。可能在众多的中学生的认知里一直以为黄河的入海口只有一条而且是没有经过变化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线索,以该幅地图为出发点,提出进一步的假设,长江是否也这样呢? 或者,除此之外,设问我国各地的地理名称或行政规划是否也同样经历了变化。最后经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来加强学生对纵向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发展观。
三、教材选用的历史地图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历史教科书由专家精心编制而成,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然而,笔者探究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发现了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关于《秦朝疆域图》,个人认为人民版的历史地图更为全面一些,它不仅将疆域图清晰的展现出来,而且也将疆域的接壤地区标注出来。这种呈现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秦的疆域及秦统一前的六国分布,而且也能够了解秦朝以外的世界,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
再者,人教版必修一第27 页的《罗马扩张示意图》同样也有问题,罗马的扩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十分清晰明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地图的各个地区的名称却是不统一的,比如在欧洲的西部和北部,它用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这两种人种的概念来等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区名称,这就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误解,以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是地区的名称。
四、选用的历史地图中较为优秀的方面
( 一) 人民版必修一第51 页的《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1911) 》运用十分合理。武昌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次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 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者土崩瓦解。而该幅图也用红色清晰地标示出确切的独立省份,使得学习者在学习时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当时独立的省份主要在南方,而在北方却寥寥无几。由此观察到的结果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袁世凯之所以成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 二) 人民版必修一第68 页《中国民族分布图》全面的将我国民族的多元化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清楚的了解各个民族的区域分布及所占区域的大小,同时也更容易理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意义。
总之,本文选取两种版本的历史教材为例,分别从其定义、分类、作用、及其运用中的优缺点一一来加以探究,其目的并不是比较孰好孰坏,而是旨在从中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服务学生的目地。
参考文献
[1]郑樵.通志总序.图谱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葛剑雄.看版图学中国历史[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3]夏征农.辞海(上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07.
13.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篇十三
《伊索寓言》四则
驴行野,闻草虫鸣,悦焉,而欲效其声。问曰:“尔食饮何属,而鸣如此?”虫曰:“亦饮露耳。”驴审饮露善,乃去刍②而露饮。积十日,驴死。
冬蚁出曝其夏取之栗,他虫饥,过其侧,乞栗与蚁。蚁曰:“尔胡为不储粮于夏?”虫曰:“吾方向夏风而歌:”蚁笑曰:“君当夏而歌,则亦宜乘冬而眠矣,胡言饥?”
二人同行。一人抬遗斧于道,语其伴曰:“吾拾得斧。”其伴答曰:“勿言‘吾’,当言‘吾辈’。”已而,遇觅斧者于道。拾斧者曰:“吾辈危矣。”其人复曰:“勿言‘吾辈’,但可言‘吾’。”故天下惟能共险者,始可与共福。
行人赁驴而行远。天方暑,炎精③若穷其力以铄人者。行人觅荫莫得,乃伏于驴腹之下一避日。然驴腹仅一人,而行人与驴夫争避。驴夫曰:“吾赁君驴,不赁君影。”行人曰:“吾以钱赁驴,则影亦属我。”语不相下而斗,回顾已亡起驴。故争虚者丧起实。
注释:②刍(chú):喂牲口用的草。③炎精:太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驴审饮露善()(2)曝其夏取之栗()..(3)语其伴曰()(4)炎精若穷其力以铄人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方向夏风而歌
(2)语不相下而斗,回顾已亡起驴
3.模仿第三四则的最后一句,简要写出第一二两则的寓意。
笑林广记
P22
烧令尊
一人远出,嘱其子曰:“有人问你令尊,可对以家父有事出外,请进拜茶。”又以其呆恐忘也,书纸付之。子置袖中,时时取看。至第三日,无人问者,以纸无用,付之灯火。第四日,忽有客至,问:“令尊呢?” 觅袖中纸不得,因对曰:“没了。”客惊问:“几时没的?”答曰:“昨夜已烧过了。”
【感言】好一个呆得可爱的儿子,父亲写在纸上的话可以烧,但活着的 父亲怎么能烧呢?不明白词语的含义,往往会闹出意想不到的笑话来。
江心赋
有富翁同友远出,泊舟江中。偶上岸散步,见壁间题“江心赋”三字,错认“赋”字为“贼”字,惊欲走匿。友问故,指曰:“此处有贼。”友曰:“赋也,非贼也。”其人曰:“赋便赋了,终是有些贼形。” 【感言】形似字也真够奇妙的,“贼”“赋”字形相近,含义迥异。错了就直接承认,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避免出笑话的好方法。
编者注:本则笑话其实相当尖锐,直指当时社会中通过不法手段致富且为富不仁的人群,讽刺他们“富便富了”,贼性难脱。其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值 得我们仔细体会。
凑不起
一士子赴试,艰于构思。诸生随牌俱出。接考者候久。甲仆问乙仆曰:“不知作文一篇,约有多少字?”乙曰:“想来不过五六百。”甲曰:“五六百字,难道胸中便没有了,此时还不出来?”乙曰:“五六百字虽有在肚中,只是一时凑不起来耳。”
【感言】写文章到了凑字数还凑不 起来的地步,文章一定不会很好。议论者的语言,道出了写作难者的心态,微妙中隐含着讽刺。
偷肉
厨子往一富家治酒,窃肉一大块,藏于帽内。适为主人窥见,有意作耍他拜揖,好使帽内肉跌下地来。乃曰:“厨司务,劳动你,我作揖奉谢。”厨子亦知主人已觉,恐跌出不好看,急跪下 曰:“相公若拜揖,小人竟跪下。”
【感言】拜揖要拱腰垂头,帽内肉便藏不得了,主人使的招确是妙。但厨子也机灵,“跪下”一来不会将肉跌出,颜面上好看;二来亦是“谢罪”,如此一来,主人还怎好说破呢。但偷到底不好,机警当另有正途。
课外笑话:
画像
一人要写行乐图,连纸笔颜料,共送银二分。画者乃用水墨于荆川纸上画出一背像。其人怒曰:“写真全在容颜,如何写背?”画者曰:“我劝你莫把面孔见人吧。”
【感言】吝啬如此,又有何面目见人?画者言简意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吝啬鬼的嘴脸,讽刺意味浓郁,令人拍手称快。
讳输棋
有自负棋高,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 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要和,他不肯罢了。”
【感言】不仅鲁迅笔下有“读书人窃书不能算偷”的可笑的孔乙己,这位输棋的仁兄,死爱面子而玩语言技巧,也只能成为他人的笑料。
P29
白鼠择位
一猫善捕,每夜必获十鼠。猫啖鼠之术独异:必先令鼠俘成列取奇数者先龁(hé);余者复成列,又择奇数者龁之,至留一鼠乃止,留以充明日之数。有白鼠者,数日不死。猫大惊曰:“尔有何术,得免其祸?”鼠曰:“君术十而留一,其中必有一生位也。初,吾幸存耳;后乃留意焉。当君之驱俘也,众皆心惊胆战,纷然而前驱;吾则且行且视,俟其列将成而后入。此所以得暂全微命而至今也。唯君察而怜之!”猫闻而叹曰:“众鼠昏昏,唯子独明!”遂放归。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想一想,白鼠是怎样选择自己的站位的?
马驴负粟
马与驴负粟并行。烈日当空,二者疲乏不堪,遂憩于荫。驴愤然曰:“吾与尔皆为人役,而轻重不均。尔独见爱于主,何哉?”马笑而应曰:“子之不明甚矣!视吾之所负,实过于汝。设减吾负粟包二加之汝,则等矣;减汝负粟包二加之吾,则吾负竟为汝之倍也。”驴闻说而思,乃色舒气平,默然无言矣。
请问:马和驴各背了几包粟米?(先按文意列出方程式然后计算)
靳秋田索画 清 郑燮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②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注释:①没没墨墨:与“懵懵懂懂”意义相近,指那些安享之人糊涂不明的精神状态。②适适然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2.上文描述的居所具有怎样的特点?
3.下面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节选。请你读后比较,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相同点。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注释:①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庭院。《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代蒋诩隐居,在舍前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另两个隐士来往。作者一次比喻自家院落。②眄(miǎn)流盼,闲观。
P41 古代少年轶事两则
孔融被收①,中外②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⑤亦收至。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⑥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⑦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收:逮捕、拘押。②中外:朝廷内外。③琢钉戏:一种游戏,划地为界,以小钉投地,插在界内者为胜。④遽容:惊慌的神色。⑤寻:不久。⑥托寐:假装睡觉。⑦会:钟会,钟毓的弟弟。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从第二则故事中,你能看出钟毓兄弟二人分别有着怎样的性格?
校园幽默
伶伶:在校园文学的百花园里,有一朵小花芳香四溢,它就是“校园幽默”。
俐俐:是啊,生活需要放松,而放松的方式,除了休息、吃喝、玩乐、运动等之外,就是不时来点幽默,说点笑话;因为它们是生活的佐料,会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更有情调。
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几段幽默笑话吧!
(一)准确之极
老师在课堂上讲述 马克•吐温的生平和他的主要著作,琼斯却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
老师停止了讲课,十分严肃地问:“琼斯,看来你对马克•吐温十分了解。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吗?”
琼斯毫不犹豫地站起身回答:“已故。”
(二)聪明的学长
一位学长煞有介事地教育初一的一位小弟:“不论对什么事情,聪明的人都会三思而后行,只有笨蛋才会急着下结论。”
小弟:“你确信是这样的吗?”“我确信如此!”学长干脆而肯定地回答。
(三)消除不和
某学校开展了一次家庭问题讨论会。有位老师问学生 :“你们认为要消除家长与学生不和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一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对老师说:“最好的办法是:您在我的学习成绩单上全填上5分。”
(四)牛皮的作用
常识课上,老师问汤姆:“你知道牛皮有什么作用吗?”汤姆搔了搔后脑勺,说:“不知道。”“我知道!” 他的同桌高举着手说,“用来把牛肉包在一起。”
读书轶闻
伶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只有多读,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俐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是如何勤奋读书的?下面的几个小故事,应该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一)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二)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钻研学问,后来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三)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寺院,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 诗读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四)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由于贪玩,万斯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恼怒之下,他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万斯同终于成为一位遍览群书、通晓历史的著名学者。
(五)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小时候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毛病。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名人睿智
伶伶:名人总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往往很有新意。俐俐:是啊,下面的几则小故事,肯定会对我们有所引导。
(一)灯泡的容积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就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二)权贵的虚荣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因为那尊雕像体积庞大,又将摆放在城市的显要位置,米开朗琪罗在构思、手法上竭尽全力。经过将近两年的创作,米开朗琪罗终于完成了作品。当他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作品预展时,佛罗伦萨万人空巷,人们对他的创作赞叹不绝。最后连佛罗伦萨市长也来参观了,众多权贵围在雕像前窃窃私语,等待市长发表意见。市长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几眼,问:“作者来了吗?”米开朗琪罗被人请到市长面前。市长说:“雕石匠,我觉得这座石像的鼻子低了点,影响了整座雕像的艺术氛围。”米开朗琪罗听罢说:“尊敬的市长,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说完,米开朗琪罗便让助手取出工具,提着石粉对石像的鼻子进行加工。米开朗琪罗在石像的鼻子上抹着石粉。抹了一会儿,他来到市长面前,说:“尊敬的市长,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现在行吗?”市长看了点点头说:“雕石匠,现在好多了,这才是完美的艺术。”
市长走后,米开朗琪罗的助手百思不得其解,问:“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没有加高啊!?”米开朗琪罗说:“可是,市长认为高了。”
据说那尊石像至今还矗立在佛罗伦萨的街头,知道那尊石像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三)向落水的士兵开枪
拿破仑一次骑马穿过一片森林,看到一个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水里,正向深处漂移,岸上的士兵慌作 一团,因为他们谁也不会游泳。
拿破仑问:“他会游泳吗?”有人回答:“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
拿破仑随手从士兵手里拿过一支手枪,朝落水者大声喊道:“赶快游回来,不然,我就开枪了。”说着真的向水里开了两枪。
落水的人听见这么一喊,猛然转过头来,拼命地划着,居然很快靠了岸。上岸后,他不解地问拿破仑:“陛下,我都快吓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向我开枪?”拿破仑笑了:“傻瓜,不 吓你一下,你就真的淹死了,你看这几个人谁能救你呢?你经这么一吓,不是自己救了自己吗?”
(四)我打蚊子
卓别林在看电影,邻座的一个小偷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当即被他发觉。“对不起,”小偷说,“我想掏手帕,却掏错了口袋。”
过了一会儿,“啪”的一声,卓别林重重地打了小偷一记耳光,随即卓别林道:“对不起,我想打死我脸上的蚊子,却打错了地方。”
名家语录
钱锺书的俏皮话
他们便找到一家门面还像样的西菜馆。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潜伏在水里;除了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钱锺书《围城》)
有个生脱发病的人去理发,那剃头的对他说不用剪发,等不了几天,头发压根儿全掉光了;大部分现代文学也同样地不值得批评。
(钱锺书《围城》)
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钱锺书《围城》)
有种人神气活现,你对他恭维,他不推却地接受,好像你还他的债,他只恨你没有附缴利钱。另外一种假作谦虚,人家赞美,他满口说惭愧不敢当,好像上司纳贿,嫌数量太少,原璧退还,好等下属加倍再送。
(钱锺书《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
李太太深知缺少这个丈夫不得;仿佛阿拉伯数码的零号,本身毫无价值,但是没有它,十百千万都不能成立。
(钱锺书《猫》)
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这一番 议论,我诚恳地介绍给一切不愿 彼此成为冤家的朋友,以及愿意彼此变为朋友的冤家。至于我本人呢,恭候诸君的邀请,努力奉行猪八戒对南山大 王手下小妖说的话:“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
(钱锺书《吃》)
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钱锺书《读伊索寓言》)
图说趣错
(一)奇怪的店名吓坏住客
上海西区有一家酒店,中文名字叫“航友宾馆”,原来的英文译名是“HangyouHotel”。“hangyou”是“航友”的汉语拼音。想不到英文中也有这两个单词,连写在 一起是“吊死你”的意思。老外看了大吃一惊:怎么竟有“吊死你酒店”?我们在使用英语时,应该弄明白它们正确的含义,这样才不会出现吓坏人的事情。
(二)错别字吓跑食客
厦门市某餐馆的菜单上,赫然写着“猪肝炎2元/份”。食客一看“肝炎”,吓得扭头便走,弄得店主人也非常纳闷。原来,招徕顾客的“猪肝炎”,正确的写法是“猪肝延”,即猪的脾脏。脾脏是消化器官,与肠道横着连在一起,位置靠近肝脏,就像肝脏自然延伸出去的一块,所以闽南话里称之为“猪肝延”。本为方便本地人就餐,由于写了一个大别字,却闹出了吓跑食客的笑话。
(三)语言要既简又明
曾见到一则旅游广告:“常恐一日,228元/人。”乍看不由心生一丝恐怖之感:难道是让人游“鬼城”?细看又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指的是“常州恐龙园一日游”!我们在日常用语中,一定要做到既简单又明白,这样才不会叫人望文生“恐”,惶惶然惊出一身冷汗。
幽默语丝
俐俐:幽默,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快乐,也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我精心搜集了2010年能提升你幽默感的几则经典短句,生活中你大可以借鉴一下,幽他一默。提升幽默感的经典短句
最近总是失眠,16小时就醒一次。
人人都说我丑,其实我只是美得不明显。
你为什么不找个安静的地方自个儿数数脑细胞去?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
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很低调。
人干点好事儿总想让鬼神知道,干点坏事儿总以为鬼神不知道,我们太让鬼神为难了。
真羡慕你这么年轻就认识我了。
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的对!个头大就一定厉害吗?恐龙不是照样灭绝了!
小时候,幸福是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幸福的事。
咸鱼翻身,还是咸鱼。
夏天就是不好,穷的时候连西北风都没得喝,幸亏现在是秋天了。
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啊,你们凭啥要我有工作经验!!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青春不在,青春痘却还在。
好久没有人把牛皮吹得这么清新脱俗了!
谜语点心
伶伶:猜谜是一项很有趣味的活动。寒假中的你快来猜猜,放松一下自己吧!猜字谜
1.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找。打一字()2.欲话无言听流水。打一字()3.一曲高歌夕阳下。打一字()
4.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打一字()5.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打一字()6.田里雨后长青草。打一字()
7.竹林茅舍农家地,春耕缺水无心惜。打一字()8.自有一日出头天。打一字()9.草木之中有个人。打一字()
1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打一字()11.家中兄长多,一门共八个。打一字()12.拿不出手。打一字()13.男宾止步。打一字()14.公而忘私。打一字()
15.以下是大明寺的一则谜语,你知道它的谜底吗?请写出来。
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燃,除却双勾两日全。
猜成语
【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推荐阅读:
人教版八下英语单词07-04
人教版英语单词表八下09-28
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文赏析分析11-14
人教新目标八下课文08-10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08-06
人教版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07-30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09-25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06-19
人教版五上、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