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写生实习报告(精选11篇)
1.太行山写生实习报告 篇一
太行山写生报告
作为艺术生的我们出去写生似乎是一门不或缺的课程,所以今年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出发写生去了。时间被车轮一圈圈碾过,我们依然兴致勃勃。看到了这样的山我不能用秀丽来形容它,所以我用巍峨连绵来形容我眼中的太行山。
这里有一种美,叫朴实。走进太行山谷,感受一种大山的呼唤,完全融入到山与林的自然中去了。置身于大山之中,我有一种被它征服的的感觉。坐在谷底的大块石头上,冰凉的但有感觉十分安全的感觉,阳光洒在脸上暖暖的中午的阳光甚至有些灼热。山上也有许多居民的,他们大多淳朴,笑容像土地一样朴实那是一种原始的天然的未经世俗污染的人性之美。不久便被里的淳朴自然所深深地吸引,也就爱上了这里的山这里水更爱上了这里的人们。
这里有一种美,叫作静。清晨的这里像一片纯净的“世外桃源”,高大的山峰如树林一样包围着我们所在的村庄,淡蓝色的薄雾像通透的水渲染着早晨的空气中朝阳穿过山峰的最高处偷偷的撒进山谷,这时一道道线一样的阳光射入空气中根根分明显得异常美丽。我轻轻地呼吸着这山里的空气,生怕会打扰这寂静的山谷。美在这个是发挥了最好的诠释,此刻的自然完全沉浸在一种安详美好的将醒未醒的美梦中,静静的就是它一种美得其中一面。
这里有一种美,叫做色彩。抱着速写本带着几只画笔(铅笔,炭笔,水笔或钢笔),选着一个喜欢的角度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它的美,把大自然的美丽定格在一张白纸上。走进自然中就不自觉的融入进去,它的一块石头一片树叶变得如此多彩美丽。一切变得如此多彩,绿的发亮的叶子也会变得焦黄或者是发红的叶子来添彩加色为绿色的山披上美丽绚丽多彩的华衣。
到了最后一天我们又集体去了红旗渠和平湖。大巴车载着我们这帮人一圈圈的转下山去了,一路上少不了高大的山作为背景,因为速度较快眼前的数顿时化为一道道绿影在眼前消失。我们迎来了再一次的欣喜。平湖真美,像一位美丽的少女楚楚动人。终于到了平湖,那里的水很绿也很蓝纯净的像是圣洁的少女一般,隔岸有一缕白色的炊烟袅袅上升的白气倒映在如镜子般平静地湖面上,远处的湖面上有些水蒸气一样的白雾笼罩在湖面上,此时此刻真像一幅脱俗美丽的风景油画。我们找到一角可以下去到湖边的地方,那里写生的学生真是不少,还有一些画油画的,应该他们也是冲着这美丽的景色才来的吧!我虽然很累了,但看到如此美丽的色彩不由得心生某些冲动像伸手触摸一下这天外的水,我走过一段窄窄的石阶顺着湖边的农田来到离水最近的地方蹲下,挽起袖子慢慢地把手放到冰凉的湖水中,水中的凉气瞬间沿着我的血管遍布到我的全身,我赶紧收回水中的手。我想还是不要触摸这未经污染的水吧,我只是希望这水永远的澄清,永远的这么迷人,使人忘乎所以,希望她的美丽永存!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红旗渠,我们到的第一站是分水苑,红旗渠纪念馆就建在这里。走进纪念馆,听导游讲解,红旗渠位于太行山脉,在河南省安阳地区林州市(原名林县),是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红旗渠是“人工天河”,动工于1960年,林州人民克服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困难,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山修渠,如同愚公一样,经过十年鏖战,修建成长达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修建红旗渠,从开始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它是艰苦卓绝、甚至是残酷悲壮的。在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的情况下,民工们上山采树叶,吃的是糠菜团、喝的是野菜汤。没有机械设备,就靠一锤一钎一双手一副肩膀;没有参考资料,土专家就亲自勘测、精心设计;没有炸药水泥,就土法上马,自己研制炸药,生产水泥。他们靠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劈山挖渠、开洞架槽。
因为离开这淳朴的地方我们又回到了复杂的生活中,不会再有这简单而又美好的田园生活了。不管怎样曾经的美好变成回忆也是一种收获,它会时时提醒我们其实我们都很幸福只要你对它简单,生活也会对你简单,快乐也就这么简单。带着笑容,和他们挥手告别,大巴车载着我们曾经是这里的过客,现在又把不属于这里的我们送出去。总之,这次写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次经历,我不但会一直记得而且把这里给我的美运用到生活中去。简单的经历,不少的收获,就用这些文字简单记叙作以留念。
2.太行山写生实习报告 篇二
美术写生看上去是一件非常充满诗情画意的一幕:老师、学生背着画夹,穿行在绿草茵茵的田间,变幻莫测阳光,斜照在对象的身上,或朦胧或清晰,用画笔将之转化为绘画语言,画者为之兴奋,观者为之陶醉。对于长期在教室里研习各类理论的其他课程来说,写生课程几乎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是在一个没有铃声的课堂,与没有声音的大师(大自然)对话的过程。
过去那种背着干粮、铺盖,下工厂,下农村的写生已经成为过去式,今日写生已经演变成豪华大巴载着兴高采烈的学生穿行在各个风景名胜区,再也不用为食物,行李操心,这是时代的进步,无可厚非。然而,作为大学的课堂是理性主宰的课堂,学府的严肃性容不得放羊式的管理,写生教学不是信马由缰的旅行,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必须贯穿学府教育课堂的始终。这一点是不容改变的。面对今日的写生实习基地的和实习课程的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规范。
1 现状
设计艺术类写生实习实质是学生通过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从而达到对生活进行艺术的设计与表现的过程,是形成个人艺术理念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合适的写生实习基地,在写生实习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实现自身美学理念的升华,并能科学地运用到艺术设计之中去,让艺术设计真正服务于社会,是我们所要探讨并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表明,我国众多的高等美术学校,居然集中地选择了两个写生点,一个是安徽宏村,另一个是云南丽江至香格里拉一线。安徽宏村以前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村庄,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全国上百所艺术高校的写生基地,高峰期,里面驻扎的学生上万人,而村里常住人口只有一百来户,场面之密集蔚为壮观。
云南云南丽江至香格里拉一线实习点则主要靠商业写生公司(一种专门为学校提供实习服务的公司,大多以前是小型旅行社)提前安排,临时接洽。
这种单一的方便面式的艺术写生基地虽然方便了学生出行,但是对教学质量有着负面影响。以我校(南华大学艺术学院)为例:我校现有艺术学生1500余人,每年同时外出写生学生多达400多人,这已经是同一写生点接待人数的极限的两倍,所以我院近几年不得不错开时间外出写生,或者分点写生。这种处理方式给教学带来极大地不便,比如:学校的公共课就得分别对每个班进行调整,浪费教学资源,每个班去的地方不一致,教学内容准备和前期思想动员工作难度加大。人数众多的学生和基地的缺乏是现在我校实习基地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此外,我校的与艺术相关专业已经有6个,分别为工业设计、建筑学、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视觉传达、以及动画专业,呈现出多方向的状态。很显然单一的写生实习基地无法满足所有的专业的专业要求,即使教师在教授内容上针对专业进行调整,也无法使四年唯一的一次写生实习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往往学生完成写生实习后感觉,这个课程成了户外风景写生课程或者是色彩课程的延伸。缺乏设计观念的培养与启发。
2 需要遵循的原则
如何进行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成为我们在处理艺术类实习课程中两个重要方面。我想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人与环境相和谐的首要原则
当我们在选择写生实习基地的时候,往往会想到那些风景如画的名山大川。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最根本考虑的是如何为人服务,思考的顺序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实习基地应该去寻找最能体现出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地域。而不是单纯风景秀美的旅游点,旅游点的人不是一种原生态的居民,他们和周围的环境没有延续性,我们需要寻找到人和自然(环境)产生了长期和谐关系的地点。通过对基地环境(如自然地貌、自然村落、古村落建筑群、园林、城市、广场、社区等)的考察,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关注,从而让学生建立人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理念。
人在环境中生存,会与自然相互作用,或抗争,或利用,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和谐的状态,这是短时间开发出来的旅游点做不到的,我国地域广大,多民族文化共存,各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形态丰富多彩,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东西很多。
我国的文明一直很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状态,即所谓“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有别于西方的强调人对环境的改造与利用的观念,其结果是科技进步了,而环境却恶化了。我们可以从传统的艺术形态中,学到人与环境相和谐的理念,这是现代设计所不能忽略的。对照现代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我们意识到社会的进步应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重,当我们的艺术设计为社会服务的时候,我们已考虑到“将艺术、技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它们需要成为一个新的整体。”[1]
2.2 富含传统文化优先原则
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我们的设计也是一种价值观传达的设计,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多元的文化视角,学生可以有选着的建立起自己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在写生课程中,学生需要和当地的人进行面对面得交流,很容易体会到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我们应该利用这个窗口,进行传统主旋律价值观的教育。
中国的本土文化是儒学文化,这种文化活动中孕育了丰富的自发艺术活动。其间,民间艺术形式中富含精湛娴熟的技艺,呈现出多样的的形态。民间艺术只有在在具体的生态环境中才会显得这般鲜活生动。同学们在实习的过程中,才可以接触了这样鲜活的艺术。我们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学习传统设计的各种理念,领略其丰富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文脉,将其精髓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
建设传统艺术类型的写生实习基地其意义在于:学习并继承丰富的传统艺术,从中探索出新艺术样式孕育的潜在可能性。艺术的成功往往在于有“根”,这个根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的出发点,它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形成我们共同的审美情趣,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创作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西方现代设计的方法,在设计作品中,从模式构想,到内含的切入、形式技巧的表现,都应当体现浓重的中华文化情思和现代美感。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比如:“中国结”在北京申奥中的成功运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以中国传统印章的形式,以及吉祥物五个可爱的“福娃”无不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建立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艺术类的写生实习基地,通过对学生的艺术讲解,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深层理念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创意体现。只有实践了,才能找到设计的目标。
2.3 适用当代艺术教学的普适原则
现代艺术教学,是一种规模化,系统化的教育方式。是以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也许正其间会有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抹杀其对于现代社会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大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培养出具有相同知识体系的集体性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所以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具有满足班级教学的规模。
在写生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和管理要非常注意培养人才的有效性和规模性。首先实习基地要有基本的生活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相对安全的环境。具体的包括食物补给、住宿安排、和交通安排。
此外,老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担负起对学生的指导工作:首先,教师必须在实习之前对当地的民风、民俗对学生要有基本的交代。要对学生在考察对象有基本的提示,但不宜过多,其一以免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其二是影响学生的个体判断和理解。例如:在对泸沽湖“女儿国”的介绍中,几乎所有的书籍资料都在强调他们婚姻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实质在我们的考察中却发现他们的婚姻十分稳定。感情生活也非常内敛和含蓄。我们应该在实习基地的情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在基地实习中体验区域文化的意识形态,体验艺术形态在生活中的本来面目。
其次,在实习基地的情景教学过程中,在技能训练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收集材料手段,除了对景写生,通过素描、色彩的写生实习,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外,还应当指导学生利用摄影、摄像、采访、实物收集等多种手段,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收集一切同艺术设计相关的素材资料,为以后的艺术设计做好素材准备。在资料的收集中,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极大地丰富其艺术体验。
3 结束语
我们在建立设计艺术类的写生实习基地时,其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域扩大到课堂以外,把掌握知识的方法从对概念的死记硬背拓展到实践中去验证。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将成为现代设计运动的根本驱动力。以传统工艺为核心不断进行多元拓展,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工艺相结合,探索我们自己的设计艺术之路。因此,我们可以将设计艺术类专业在写生实习基地的教学实践看作一个从生活体验到艺术设计的过程,即从生活体验到美学升华,再到艺术设计和社会应用的一个过程。只有建立相应的设计类写生实习基地,在实地进行专业考察,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设计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钱竹.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M].北京:艺术与设计杂志社,2003.
3.太行山采风报告 篇三
——津冀豫之行的点滴记录
摘要:本篇采风报告主要是从河北,河南的历史文化,旅游名胜等各方面来阐述这次有意义的采风活动以及从中我所体会到的自然和纯朴的艺术,同时也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何为“自然美”,以及对“审美性”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平原地理和自然风光、农家院文化、陶瓷艺术、地方特色
这是一次期待了很久的采风课程,暑假前就已经明确了采风的前行去向是河北河南地区,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以此促进我们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能更好的融入自然元素。
虽然在赶路车程方面是累了点,不过那里是个很有艺术价值的的去处。北方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平原豪放之气。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乡土风俗,民族民间工艺。那里山峦起伏云水缠绕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华北平原的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而又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里的万物令我灵堂满目无法言表,身临其境犹如身处自然艺术的殿堂,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若想领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那一定要去河南焦作云台山。其中的种种需你用心体会,在那里你会聆听到人类最古老声音。
在我看来,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高山峡谷和云。河南的峡谷独具特色,由于特殊的地形,当雨天过后站在石上,会有一大团一大团云雾朝你涌来,环顾四周,顷刻心一片茫然......而云呢,在碧蓝的天空映照下显得格外的纯净。
脚步到达的地方:天津蓟县白蛇谷——天津蓟县黄崖关长城——河北邯郸——河南云台山
经过了一周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迎来了采风启程的日子,即将开始我们的大三采
风行程其中的3个阶段的短途旅行。心里怀着喜悦与渴望之情。平时就喜欢到处走走,且行且看,无论远近,如果自己条件允许的话,我想去更远的地方,去感受与众不同的异域风情,仅是一种爱好,凭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让我在发现每处新的景致时都够有所感悟。
去年在天津周边的时候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农家的淳朴民风,但总感到有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临行之前就听说蓟县有很多观光景点,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蠢蠢欲动。9月2日我们就到达蓟县,去领略蓟县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地域文化。
蓟县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境内有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和四千多年前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有两汉、唐、宋、辽等朝代的遗迹。《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多有记载,《水浒传》中蓟州被描写为主要人物活动地之一。蓟县,西周时属燕国,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并建都于此,秦代置无终县,隋大业末年改为渔阳,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民国二年改为蓟县至今。蓟县位于京、津,冀之腹心,南距沧溟,西连太行,东放碣石,北负长城。古来为兵家所必争。蓟县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居住,春秋时建无终子国,隋改称渔阳,唐置蓟州,1913年称蓟县。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名流人才荟萃,古塔、寺庙、碑刻、古墓众多,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对现代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我们这些初到到蓟县的人,尚未进到院子内,就被当地的建筑群巨大的规模与恢宏的气势所震撼,因为当时我们在半山头看到是灯火通明的一片。突然在你面前的蓟县千户农家院就会带给你一种如其所愿的喜悦。下午我们便进入当地的白蛇谷景区。
白蛇谷自然风景区:白蛇谷风景区位于蓟县下营镇,“蓟北雄关”--黄崖关长城北1公里处,因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蛇、青蛇“修炼”之地白蛇谷与青蛇沟而得名。这里峰奇谷幽,植被繁茂,山林静谧,空气清新。有神龙瀑布、清凉谷、天然石壁图、悬空石、小一线天、白蛇洞、鬼门关、玉米峰、王帽顶山等众多迷人的自然景观和古长城、抗战遗址等历史遗迹。
游完白蛇谷,第二天,我们便赶往黄崖关长城:黄崖关长城坐落在蓟县城北的下营镇,国家4A级景区。这里依山傍水,自然景观雄、险、秀、古,人文景观新、奇、幽、雅,是品位较高的旅游风景区。黄崖关长城始建于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7年),明代包砖大修,1985年修复了城墙3025米,楼台20座,八卦关城、水关各一座,全段长城墙体和敌楼建在海拔700多米的山脊上,陡峭险峻。被长城专家誉为“万里长城的缩影”。
绵延于天津城北蓟县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建于北齐天宝初年。明隆庆初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任蓟州总兵,又对长城进行了整修。蓟县境内长城长41公里,其中石墙52座,墩障而未北省遵谷县将口关、左山岭、太
21.5公里,砖墙2公里,敌楼台14座,利用山崖为天然屏筑城墙的16.5公里。东起河化县马兰峪,西止北京市平军关。设一关六寨,即黄崖强峪、船仓峪、连道峪、青平寨。全线寨堡墙垣皆存,沿线有水关、拦马墙、哨铺等建筑。1984年9月,天津市开展了“爱我中华,修我
长城”社会赞助活动,集资修复了太平寨和黄崖关两段,全长3000多米,是目前全国已修复长城中最长的地段。黄崖关长城集中了各种类型长城的建筑形式,与周围山岭的奇、险、秀融为一体。修复时,在黄崖关正南建立了黄崖关长城博物馆,展示各种出土文物,还建造了长城碑林,人们能够观赏到歌颂长城的墨迹碑刻。
这里的饰品不仅仅数量上多,种类和花样上也很丰富充分体现了当地的风俗和民族文化,当地的人们现在也渐渐有了经商意识,把自己亲手做的小工艺品或是收来的银饰卖给游者,这也渐渐成了他们经济收入的部分来源了。
前往邯郸的时间在即,这次去的目的是看看瓷器的“故乡”。
新石器时代邯郸地区即开始制造陶器。北朝至隋代曾生产过青瓷。隋开皇十年(590),因州之西部有磁石山而设置磁州,该地区陶瓷窑场后来被命名为磁州窑。唐末至五代时期,磁州窑逐渐形成,北宋中期成为北方民间瓷窑,迄金、元时期达到鼎盛。磁州窑有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三彩等独具特色的陶瓷器装饰技法,造型厚朴,纹饰生动有力。这些制瓷工艺和装饰技法不但广泛流行于中国北方各省,并对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的陶瓷业产生影响。
20世纪80年代,邯郸已成为陶瓷的生产、科研、教育和原料及辅助材料工业的基地。邯郸陶瓷分粗瓷与细瓷。粗瓷产品使用当地原料制成,细瓷则使用中国北方大同土、石英、长石三元配方制成。采用滚压与注浆等陶瓷器成型方法,用连续式隧道窑一次氧化焰烧成。代表
性品种有象牙瓷器、青花瓷器、石质瓷、陶瓷壁画等4种。
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郸的磁县、峰峰矿区和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有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汉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开始烧制白瓷。隋唐五代的化妆白瓷在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胎釉蔚为大观。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并跃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窑系。这时直系窑口生产主要分布在以峰峰矿区临水、彭城为主的滏阳河流域和以磁县观台为主的漳河流域。观台窑与元代几近衰落;临水、彭城窑口则薪传于今,生产规模日益壮大,遂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
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而品相纷华,在宋元众多瓷窑中风骚独领。它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丰富的装饰技法,即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又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和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尤其是 铁锈花技法突破了五大官窑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并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为以后青花和五彩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画师们以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妙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瑞兽、山水人物、戏曲故事、诗词曲赋、格言民谚、婴戏杂剧等绘于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及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对国内乃至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日早上,我们便早早的去实践下做陶瓷的手工艺,那里我们度过了紧张而充实的一天。(图上是我们的作品)
河南焦作云台山应该是我们此行中记录最多的一处地方了,热情的导游在乘车的区间就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云台山的特色。周日早上六点,我们出发。在3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抵达目的地。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六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十大景点。
云台山以文聚友,唐代诗人王维在茱萸峰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白居易也留下了“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的诗词,而山中更留有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这又使云台山具有了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云台山
以史颂名,汉献帝在此留有避暑台和陵基;这里还曾是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曾在此采药炼丹。众多的名人都曾到过云台山,也为云台山留下了众多历史故事。秀矗,形似一口巨锅,兀覆在群峰之上,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得名云台山。
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不禁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景观,是以构造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观,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又具有典型性。距今约14亿至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地层岩性条件,使公园内水体和水动力作用极为发育,形成的瀑布、溪泉和河流钙华阶地、钙华瀑、钙华滩等代表了中国北方岩溶的特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尤其是新构造运动遗迹,遍布园区各处,十分典型。
青龙峡
青龙峡面积108平方公里,于200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是目前全省惟一的峡谷型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原第一峡”。景区由青龙峡、净影峡、影寺盆地、双庙、猕猴谷、马头山和大山脑等七大游览区组成,主要景点100余处。
潭瀑峡 在云台山风景画廊里,潭瀑峡(小寨沟)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观,故得雅号:“潭瀑川”。潭瀑峡地处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主要河流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沟长1270米,南北走向。红石峡
(温盘峪)位于子房湖南,峪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苔卉莳草翠,故称红石峡。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自然山水精品廊”。谷里分布“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九龙溪”。还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双狮汲水”、“孔雀开屏”、“棋盘石”等景观。谷口南端有一狭窄的峡谷称为“一线天”,且有瀑高50余米的白龙瀑布。两侧高山耸立,恰似一个石阙,正好是云台山的西大门。叠彩洞
叠彩洞是连接豫晋两省的公路隧洞,是修武人民战天斗地的杰作,前后历时八年开筑而成。大小二十三条,首尾相连,总长4000多米,在峭壁间重叠直上。猕猴谷
是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最近向游客新开放的一个景点。1998年8月,云台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有数量众多的野生猕猴群在景区内分布。
总结
现在我们是学生,借着学校安排课程的机会,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旅游的快
乐,走出校园书本的框架学习贴近大自然。以大自然作为自己的老师,毕竟大自然中的美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次的采风让我的心和大自然更亲密的接触,心的却被屡屡震撼,感觉在旅途之中会有劳累与不适都是微不足道的。
这短短十天的出行,让我体会颇深,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还增长了对自然中美的见识,为我们以后的设计打下基础,提供了必要的素材。接触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领略到自然文化,同时有着对这些地区有着不同的感受。将这些不同的体验融会到一起,把不同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来。热爱大自然的变化无穷,感受着祖国的山河瑰丽,体验着或雄壮或细腻的各式情感,惊叹于艺术与生活的亲近联系。
采风结束,我们都回归到了原位,这的确是一段难忘的旅程。所到过的地方没有了城市的宣泄和繁忙,摆脱了纷繁缭绕的人工之色,有的只是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朴实无华的民族风情。不管是对于我的艺术感觉,还是以后在自己专业上的创作,甚至对于我今后在艺术之道路上的发展,都是记忆深刻而且最值得借鉴的经历。
对于美,对于艺术,对于所有与之有关的一切我都会继续的追寻和研究下去,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将来而努力。希望我的人生之路在与艺术的同行之下显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作品一二 陶瓷制作
速写
4.写生实习报告 篇四
屏山,一个简单安静的古村落,因其山如屏风而得名,一条小河围绕村 子,绕屋穿户流入村外。屏山的秀丽在于村中一条吉阳溪,小溪曲曲弯弯,穿村而过,两岸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建筑沿河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桥下不时有村妇浣洗的捣棰声。村中主要的古建筑有菩萨厅、光裕堂、成宜堂等祠堂,其中的舒庆馀堂是我国目前极为少见的明代建筑。小学校对面的“御前侍卫祠堂”,现在虽然像澳门的“大三巴牌坊”一样,只剩下一个牌楼,但是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气势。村中有少许高楼,是欣赏古村全貌的望台,村中的建筑多有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到处是白墙灰瓦的民居,不但是一派古风犹存的氛围,而且具有江南水乡特有的美。..天人合一藏风得水桃花源,千年承耕读兴商故里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唐宋时称长宁里,就是长久安宁的地方,“都”是古代乡镇的自然建制。唐代末年,九都看中这快风水宝地,举族从庐江迁来九都。这里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坐靠背,也因此得名屏山村。南边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与西边的双风山合为左右抱山。吉阳山在北段,是村中吉阳河的发源地。三姑峰三峰并峙,形状大小相差不大,据古传是村中一富户三个女儿入山游玩摘食仙桃所化...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我们开始写生了!同学们在写生创作中,纷纷以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建筑的独特与风景的美丽,在绘画中容入了自己的感情,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同学们在写生期间,起早摸黑,早早的拿上速写本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写生,直到很晚才依依不舍的回来。在寝室里同学们各自拿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学习气氛十分融洽。屏山是我们待的最长的古村,可能我们没有充分了解到它的文化,但我们与它产生了感情,这里留下下我们足迹。
我们写生的第二站是宏村,很早的我们就到达了这里,在这里写生时间为一天。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一大片开的荷花的池塘,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池塘,当时心情特别的激动。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初进入宏村就被那美景吸引,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小桥流水人家”。
南湖是我认为景色最美的的地方,如果不把这美丽的景色画在我的画册,我会感到遗憾,虽然我的写生不是很好,但我认为这也是我的留恋。
我们写生的第三站是西递。进入村口就会看到一个保存完好的大牌坊。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现只有这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的“胡文光牌坊“,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吏,迁荆王府长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敕建这座石坊。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采用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让我印象最深刻就是西递“敬爱堂”中有一个大大的“孝”字匾,乃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书,运笔浑厚,气势恢弘,字的图象从右看,好像一个仰面作辑敬老孝顺的后生,孝也!可左边看,那就是猴子在张口大喊、拳打脚踢,不孝也!该字既是书法又是图画,朱熹书之是巧合还天意,非常的有趣。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在西递停留一天。
时间过得很快,实习的日子就结束了,大家一一不舍的离开了古村。在离开的路上我们看到雨后的群山被层层白雾包围,再一次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十天,但是心中的感觉不能用不舍二字简单概括,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惆怅和感慨。惆怅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痕迹,感慨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浮躁,刚刚拂去尘污的心灵不知是否又要面临考验。在外面写生的日子虽然忙碌却充实,每天都拎着画材,仔细寻找喜 欢的视角,画那些安静美好的画面,想象那里曾发生的美好的故事。每天都 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有历史的地方总是耐人回味的。
5.绘画写生实习报告 篇五
院系∶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园林151 姓名∶焦文明
学号∶20150624119
第 1 页 一.实习时间:2016年5月1日--5月12日;
二.实习地点:辉县万仙山;
三.实习内容:风景速写写生、风景色彩写生; 四.实习过程:
这段实习之旅对我们来说或许是段抹之不掉的记忆吧。带着孤独、落寞、喧闹;带着快乐、灵动、震撼;带着甜蜜、苦涩、酸辛。当一个人漫步在校园的树荫小路上时,总会有一段段图画在眼前闪动,伴着香甜的桂花,让思绪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寄给我热爱的太行山人眼前。
那么就让思绪飞扬吧,就让记忆悦动吧,我想念的大榕树,我想念的黄土楼,我想念的大山,我想念的渔港,我想念的石楼民肴,我想念的.......我想念的一切,包括那里的蚊虫和在那里遭受的疼痛。
还记得,当时为了选取一个能够憾动自己的取景点,总是一个人在烈日下经受着耐力的考验,当心灵被触动的那一刻,迅速拿出画笔,把自己看到的美好划给白纸,再让它们把那些美好带给我的亲朋好友们。
我们三个班,共80多人,与2016年4月27日经过一日的奔波后来到了万仙山风景区
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写生生活!
当车子开上太行山的时候,我们都被它的壮硕的山峰、茂盛的树林、蓝蓝的清澈的天空给迷住了!大自然的力量真的是太神奇太美妙
第 2 页 了!
初到万仙山风景区的时候,我们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好奇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抬起头看看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和蓝天白云的完美组合。在那里生活了两周,我觉得我感触最大的是山景、水景和人景。山景是每天醒来第一眼就可以看到的,虽然看到的山都是不变的,但是阳光每天照在山上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并且期间有几天是阴雨天气。阴天的山很美很美,云雾笼罩在山间久久的不散去,在山间制造了云彩,如同在仙境一般。同学们看到了,都兴奋的抱起手机相机去照相,留下这美好的回忆。雨天的山湿湿润润的,路上也都是水,撑起一把伞走在路上,听着雨滴打在叶子、石头和土地上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别有一番滋味!都市里都是快节奏的生活,只有在这乡间才能慢慢的品尝这些野趣!伴随着春雨我们有了一次为期12天的外出写生课程。
刚下车我们看到的是原始大自然的甜美与朴实,放眼望去那一坐坐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不禁感叹大自然所赋予的神气与美丽,我崇尚自然,更乡回归自然。古朴与落后并存,不得不说这是很适合写生的地方。
到住的地方已经快15点了,2—3人一个房间,显然这么小的房间2;3个人还是可以的。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同学们一起吃8人一桌,男女搭配。从来没体验过大家一起吃饭,即使这里的饭菜不是那么的可口,但大家一起“抢”着吃的气氛不得不使我们感觉温馨。每天早上一稀饭馒头为主,中餐一土豆、冬瓜、芹菜为主,几乎为素,餐餐如此就有点受不住了,大家都很不习惯,但毫无办法。
第 3 页
第2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景区转了转,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和风土人情,没有一个人不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一坐坐古老的房子走进去就跟迷宫一样。窗上精美的雕刻和大块大块石板做成的房子不得不让我感慨古人的智慧。我们看到其他院校的学生也都来写生,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家,搞艺术的也是不乏,这里真是个宝地,经过昨天的熟悉环境,接下来就步入正轨了。刚开始写生我们都很激动,因为可以一边画画,一边欣赏风景,但事实并非那么顺意。因为是第一次外出写生,所以不知该如何动手,很渺茫,风景那么多,总不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吧!在游客众多高手层出的婺源画画不仅仅是考验我们的绘画艺术,更能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即使我们的画画能力不是很高,但收获总是有的。原谅我的愚昧,当初真的很不理解学校干嘛组织去外地写生,我们是学园林的,设计是个新颖的话题,不是应该去些现代的城市观摩么!!直到那里待了12天之久才大彻大悟。
在这里我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与快乐,当然也有感伤与无奈。仿佛到了另一个环境生活变化如此之快。这里的居住条件和学习气氛突然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曾想过早点回学校,但又觉得自己应该好好体验一下外地的风土人情感,不能遇到困难就想逃避吧!因为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所以我选择了面对。虽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可毕竟自己亲身经历过,人生就是如此吧!有欢声笑语就必有无可奈何,不可能两全其美。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不会没有结果。当然这次的写生生活是值得怀念和回忆的,这里美丽的风景和同
第 4 页 学一起作画的情景,和我们一起住在山村里玩耍的日子,和我们走过所有的路,在这短短的12天里,所经历的一切的一切都会是遥远而美好的回忆。
五.实习目的
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六.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的写生,提高了我们对色彩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丰富了我们的色彩艺术语言,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速写技巧,在取景、构图、刻画方面都有不小的提高。经过这二十天,我们不仅在画画技巧上得到了进步,也收获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了基础。七.实习后的自我感想
直到要走的那一刻,我才恍然地意识到,我们要离开了,离开这个我们一起累并快乐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其乐融融,好生痛快啊!人到 第 5 页 情感寄寓时,直把他乡作故乡。我知道再也不能像这样无忧无虑地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了,闲时把酒话桑麻,忙时墨撒山水间。
一切都过去了,相信这次实习将会是我们融入自然追求美好创作的开始,是回忆,是留恋。是起点。
6.建筑写生实习报告 篇六
——苗族古建筑保护
实习时间:2012年6月17日至6月24日 实习地点:湘西凤凰古城 西江千户苗寨 实习带队老师:唐西娅 实习内容:
6月17日由我院建筑学专业60余人组成的实习写生团队顺利抵达西江和凤凰古城,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建筑速写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集体游览了千户苗寨、凤凰古城区、雷公寨、雷公苗寨、雷公洞,观看了洞天篝火晚会,对苗族古建筑的人文地理、经济文化以及建筑特点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本文将从人文历史、经济文化、地理特征等方面简单的介绍凤凰,最后着重从建筑构成方面详细的介绍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2001年12月17日,凤凰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这里走出了文学巨匠沈从文以及自称“刁民”的黄永玉„„
凤凰古城是多民族聚居县,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汉族、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组成,其中以热情好客的苗家族为最多。据了解,近几年因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凤凰城经济的腾飞。但与此同时,凤凰的工业发展也有了一个实足的进步。继2007年凤凰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后,2008年凤凰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石板小街,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浆声舟影,山歌互答,好一派宁静安祥的小城风光。凤凰古城的建筑形式多样,有梭形建筑,中间大,两头小,或前面大后面小。在古城的南边街和永丰桥处,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房屋相互挤压,形成了屋门口较大,屋后延伸处空间狭小,这就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造成的。由于群山连绵,古城地区呈现盆状的结构,要修建房屋没有足够的正立面空间,只能向后
延展,就形成了长条形建筑。还有有的房屋建造地基是多层次、多台阶,从大门向后延伸地基一阶比一阶高,又形成了提醒的建筑结构。一线形建筑是凤凰古城的一大特色,再到门口前对面,一排整齐的古建筑就像一条流水线似的,令人赏心悦目。这样一排整齐的房屋设计的十分得体,从左到右,一字形的排列十分整齐。从上至下,高矮一致,显得非常有序。
凤凰古城地形十分复杂,总体上呈阶梯状,因此凤凰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依山而建,也就有了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形式,“吊脚楼”是凤凰古城最典型的一种建筑形式。“吊脚楼”建筑结构主要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做顶,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前柱吊脚,吊脚楼因此而得。吊脚楼没有院落,房间只能竖向发展,正好满足了苗族房屋大都建在30—70度得斜坡上这一险恶条件。
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通常都设置三层,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火、农具和储存肥料等,第二层为全家活动的中心,中间房屋设置现在所谓的客厅。苗家的堂屋与火坑屋是苗家住宅内的中心空间。吊脚楼房屋有很多有点:结构简单而稳固性强,以柱、枋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成完整的空间,维护与结构分开,墙和我们现代的建筑一样只起空间划分作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框架结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木材作为建筑的材料,用小小的木材建成了大房屋;依山而建,因地而建。既节约了更耕地,又适应于山地斜坡建屋,并有良好的通风防潮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最为生态的建筑。另外吊脚楼的虚实对比关系强烈,显现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正立面的木结构穿斗式构架与背立面的靠山面形成了典型的虚实对比。我们知道,苗家居民在白喜事宴请宾客时,常常要举办家庭舞会,要跳很多种类的舞蹈,而此类舞蹈顿地为拍,节奏感强,舞者众多。所以我们看到房屋的立柱和楼枕较密,楼板较厚就是为了增强这种建筑的坚固性。在吊角二楼宽敞的走廊上,装有美人靠栏杆,是整个阳台宽敞明亮、舒适,即可凭高远眺,饱览赏心悦目的苗岭风景,又可休息聚会。另外,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加上美人靠栏杆的各式花纹,一种极其优秀的建筑艺术就诞生了。
在整个实习期间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我的收获都是极大的。凤凰古城的美不单单只映射在白天,夜晚的美景更是让人吃惊,到处都是灯火辉煌,让美丽的小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晚饭后的走访中,发现了一个学习建筑棱角的捷径。为了彰显古城之美,每个建筑晚上都会配上各式各样的灯光,灯的安装一般只会在建筑的轮廓,而晚上夜色一片漆黑的时候,这些灯一亮起,整个建筑的轮廓就会显现。对我们学习透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在白天画速写时一般不会忽视建筑的细节,造成很多同学不能单纯的把心全用在外部透视上,从某种程度会受到建筑细部的影响,而晚上我们只用透视建筑的轮廓,对我们初学建筑的人来说,更有益于把握建筑的造型。
看到这么美的小城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古建筑正被商业化所侵蚀,为了更好的保护古建筑,我总结了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详细规划,实行合理开发。古镇古村古民居群的保护涉及到各个部门,需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统一认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建立起良好、规范的保护管理体系。文化文物部门应制定《古民居建筑保护规划》,做好古镇古村古民居的保护工作。旅游、交通、规划建设、林业、环保等部门需要在古镇古村古民居建筑群保护规划框架内做好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广泛宣传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文化文物部门要以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真正理解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将古镇古村古民居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送入千家万户,切实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保护好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三是政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破解经费难题是当务之急;一是设立古民居村落保护开发专项资金库,传统建筑、文物的保护维修需要大量资金,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应争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等专项保护开发资金,设立资金库。二是引入现代经营机制。村民可以其所有的古建筑群入股,同时吸取社会资金入股,参与古镇古村古民居的保护经营。三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抢救与保护经费将必要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投入,政府更要发挥财政性资金的作用,制定和完。四是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古镇古村古民居保护的积极性。
四是不断创新,突出民族特色。保护古民居,并不是反对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而是要在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保留我们的民族特征和民族风格。在不违背苗族传统习俗的原则下,运用现代建设材料和施工技术,传承好民族文化。同时,县委县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发挥联动作用,改变在民族民居推广建设中,只有建设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村民与部门互动的民族民居推广建设新局面。适当的时候,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政策,对建造民族特色的民居房屋给予一定的补贴。
五是确立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旅游主题形象,打造好旅游品牌 古民居在建筑类型、民俗文化方面特色明显,古镇古村的山水环境紧密相接,形态完整紧凑,空间封闭幽静,古建筑整体性良好,凤凰古城乡土气息浓厚,淡泊宁静,醇厚自然。西江古民居建筑是以山水、田园为依托,以山寨头为中心,形成山水环绕、田园起伏、古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格局。开发西江千户苗寨古民居旅游,必须要将古苗寨的生态特色和人文历史、长寿文化、地域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并进行挖掘和深化。
7.婺源写生实习报告 篇七
评分:
班姓名:
实验实习内容风景速写、色彩写生任课老师12 年 9月1 日
一、实习时间:2012年7月 5日——7月15日
二、实习地点:江西婺源
三、实习内容:风景速写写生、风景色彩写生
四、实习过程:
怀着对中国最美乡村的憧憬,我们终于踏上了前往江西婺源的行程。
七月五日大清早,我们早已已迫不及待地乘上了开往江西婺源的大巴,迎着清晨的阳光,怀揣着期待,漫长的车程对激动的我们来说并没有丝毫的无聊,说说笑笑中,我们从喧嚣的城市来到了青山绿水间,对从大山中走出的我来说,一丝熟悉、一腔思绪,承载在峭巅、林梢、枝头,潺潺的小河流波里。习惯了城市的喧嚣,这里是超脱世外的空境,是一方宁静的星空。
渐渐地,汽车延伸进了婺源这片山间林里,惊叹早已无法形容我们此时内心的震撼,汽车在狭窄的山间险峭穿行,我意识到婺源这片神秘的面纱正在一点点被掀开,大家都期待着,车里的气氛显得出奇的安静。穿过大山,眼前豁然开朗,正如陶渊明豁然见识到桃花源的震撼,而我们眼中的一切,让我突然想到了这样的评价,对呀!这正是我“童年奔跑过的村庄”,仿佛是在吟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又仿佛是一支山间幽曲。淡淡的炊烟,层层的山间梯田,无不真切地勾绘着一幅乡村韵味的水墨画。
到达沱川时,已到夜幕降临,路途的疲劳已全然冲不走此时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漫步在这乡村,在这朗朗星空下,正如你想的那样,这里完全感受不到城市的喧嚣与浮华,有的只是恬然、平凡的生活。早早地吃完晚饭,没有什么大鱼大肉,粗淡的小菜却吃出了我童年的味道,我们十人住一间宿舍,热闹的氛围也着实不错。
第二天一大早,匆匆吃完早饭,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婺源第一大特色景点——理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黑瓦、黛墙,看到了小桥流水,感受着浓郁的乡间村落的气息。这里聚集着典型的徽派建筑群落,而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农村建筑的代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谐流畅、清雅简淡、依山傍水,既有翠微缭绕的自然美,也有因陋就简的朴素美,同时也有统一规划的整体美,而且它将石雕、木雕、砖雕的艺术融合住一起,完美地呈现给了世人。穿行在这古老的高宅深巷间,流连在这幽深的天井祠堂里,我们解读着这样一种文化,体验着这样一种生活。同时我们用手中的笔勾勒出这样一幅画卷,悉心品味,我想,对90后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奢侈、一种向往。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用心体验着这里的生活,这里的风土人情。或者端一杯甘甜的樱桃酒漫步青石路上,或者卷起裤管荡漾在清澈流波的小河里,亦或渴了累了坐在小肆茶馆里品一杯香茗,从茶的余香中,我尝到了苦中带甜、苦尽甘来的婺源生活。在这里,我重拾起久违的童年,阔别多年的感觉,让我深深地沉浸其中,以至于淌进小河不知疲倦地打着水漂,为了一点点儿时的成就兴奋不已,我竟是如此轻易地满足于这些不知所谓的快乐。
在这片山间小镇里,我们不仅仅见识到了这静美的乡村风貌,这里浓郁的乡村文化气息同样熏陶着我们,享有“书生之乡”的婺源理坑,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的儒家理想,在走进理坑是,我们看到著名的理源桥门坊,桥上刻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的字样。在这山间村落里难得充满如此的文化气息,当导游带着我们一一拜访“天官上卿”“尚书第”“司马第”“诒裕堂”等等这些理坑前辈伟人的宅邸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描绘着这远山碧水、古色古香的小桥农村,我觉得这已不仅仅是一次实习写生,而是对当代喧嚣社会一角宁静的理解,作为一个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我们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的重任,而如此幽静恬淡的生活意境不正是日夜奔波的当代人所向往的么!都说婺源是“中国最后的香格里”,但我们却执着地想要在繁华奢靡、灯红酒绿的社会下开辟属于每个人的香格里。因为婺源的生活诠释着这一切。
临走前的最后一天,我想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难忘的时光。置身在那宣泄而下的瀑布之下,谁能忘怀,那种振奋、那种激动人心。亲身触摸这山、这水,融入这片意境,尽管下着细雨,尽管山涧泉水冰得彻骨,我们也无法抵御这样的诱惑,抛却一切杂念尽情狂欢,清泉涤身,我们的欢声笑语在这片山涧萦绕,泉水激荡,这里留下了我们的痕迹。
总结:
8.2011写生实习报告 篇八
一、实习时间:2011 年6月28日 ——7月3日
二、实习地点:安徽西递
三、实习内容:风景水粉、速写写生
四、实习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
4、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几天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墙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精雕细琢的明清雕刻,极具魅力的明清家具,无不令人徘徊踟躇、流连忘返。
依计划我们由专业老师带队,于6月27日下午从学校出发,在安徽西递进行我们的写生实习。经过二十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时是上午10点钟左右,由于大家都很疲劳,我们先去饭店落了脚。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西递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从而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西递村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个。
西递“敬爱堂”中有一个大大的“孝”字匾,乃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书,运笔浑厚,气势恢弘,字的图象从右看,好像一个仰面作辑敬老孝顺的后生,孝也!可左边看,那就是猴子在张口大喊、拳打脚踢,不孝也!该字既是书法又是图画,朱熹书之是巧合还天意,太有意思了。
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现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的“胡文光牌坊“,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吏,迁荆王府长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敕建这座石坊。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采用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
我们写生的目的是: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
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
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
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7月3日写生实习结束了,次日清晨我们踏上了回程,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没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
9.写生的实习报告 篇九
通过美术实习,加强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写生实习报告实习目的(二)
建筑色彩写生实习是建筑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实践环节,目的之一为巩固课堂所学的色彩知识,扩大学生对色彩写生的题材了解,其二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建筑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表现能力。通过建筑写生周,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古建筑的热情,以及开扩学生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实习基本要求:
建筑色彩写生要求学生利用钢笔和色彩或水彩的表现形式,采用交作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建筑风景表现能力,画面要求掌握建筑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透视,色彩,空间等造型因素规律及表现手法,同时老师要求在实习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从中国古建筑中学习思想和智慧,为以后的创造性实践积累经验。
写生实习报告实习目的(三)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学生们熟悉我国优秀的自然与人文文化,能运用正确的立尝观点、方法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独立地、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学习创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将来能更迅速地适应社会。
2、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发现不足,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加以提高,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更好的专业基矗
3、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了解艺术专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对该专业的新要求,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习任务
1、完成摄影采风集中练习,
2、完成建筑、人物、植物速写的集中练习,
10.写生的实习报告 篇十
经学校课程的安排,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在安徽皖南地方进行十天的风格写生实习,主要进行的过程有对徽派建筑特色建筑速写和对皖南各地建筑与风景进行采风。通过风格实习,加强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当地的民俗的深入了解,我们更多的领会到皖南风情山美水美建筑独特美以及人情的美。深刻的感受下大自然带给我们人类的美好的景象,在这美好的景色中去追求属于我们追寻的艺术风格与气息,增强我们艺术文化的修养。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深层次,时刻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完成这次的户外的风格实习。
二、实习写生基本概况
这次实习主要集中在皖南黟县 ,黟县是中国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黟县是中国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黟县,实习基地进行了持续十天的采风,速写、写生实习。我们在西递居住,主要去西递——关麓——南屏——宏村——唐模——鲍家花
园——棠越牌坊群——渔梁——徽州古城。最后一站是黄山。主要是以采风为主,以写生速写为辅,了解徽派建筑特色,熟练掌握徽派建筑的构图与建筑速写的技巧。
三、写生的主要过程和基本事件
< 一>开往西递路途
三月二十号晚上,我们整装出发,坐上去往合肥的火车上,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憧憬。这也许是我们在大学最后一次和那么多同学一起集体坐车出去户外写生,在车上我们全班包括其他班一起吃东西、一起嬉笑,很少有这种集体在一起嬉闹的场景,到达合肥后有转车到开往西递的大巴车上,这时的我们都非常的疲惫了,当到达黟县境内,已是快晚上了,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达目的地,老师安排休息,好多同学已经安耐不住这里的吸引就和当地的居民、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起来了。在那里聚集了好多院校的学生,其中有我们自己院校的其他专业的同学。
<二>西递写生实习报告二>
我们的居住地是西递,所以第一站就在西递。第二天,我们满怀着好奇的心情跟着导游在里转了一圈,
聆听着导游所叙说的西递的
古老历史,使我们真正的了解西递,并融入到这样的氛围当中去。西递是安徽省南部黟县的一个村庄,20xx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清晨薄雾笼罩整个山
给人感觉仿佛在仙境的地
方一样,此时的我们也吃完
早饭都迫不及待的要出去
感受一样了,我们各自拿着
自己的相机去采风,通过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村中的一些具有皖南徽派建筑的一些建筑,这些建筑主要特色就是建筑的两边都建有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等,
11.皖南写生实习报告 篇十一
实习地点:安徽南屏﹑西递、屏山﹑宏村
实习形式:写生实习
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
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
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
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要求大家在实
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
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十月二十二日,风和日丽。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在这 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第一站我们去的是南屏,因为南屏离我们住处只有1000米,所以南屏是我们写生和考察的第一站,第一次进入是在导游的带领下,从指定路线开始参观,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简单的了解了南屏的历史和古建筑的历史意义。上午跟着导游。
下午的时候就是我们自由的写生时间,我们几个三五成群的在南屏的小巷里穿梭者,领略着南屏的古村气息,南屏这桃花源般的村落,恰逢细雨绵绵。初秋的乡村,雾状的细雨把村庄隐藏在朦胧的抽象中,远山虚无,白墙黛瓦被雨水包围,黑白并不分明,恰似水墨诗境。入得近处时,人却在画中。接连几天,毛毛细雨不断,偶尔也会露出一片灰暗的天空或短暂而血红的夕阳。村落不断变换着色彩。雨停
时,出去写生。沿着村落巷陌,踏着田埂野草,感受着乡村的宁静。弯弯的小河顺着村落的地势穿过田野蜿蜒而去,河床不深,岸边野草不浅,点缀着高低错落的林木,牧童牛群隐没其间。河水泛着凉意,映着天色,或潺潺而流,似歌;或平流如镜,似睡。眼前看到的是一幅色彩凝重而深远的风景画。
第二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上午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西递,位于安徽省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清晨,薄雾朦朦,远看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依然是导游带领我们参观,然我们熟悉一下西递,我们手里拿着照相机拍摄着自己想拍的事物,和作业可能需要的图片,同样也有一些同学做着笔记,这都是考察必须要做的。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下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一下午的时间没有什么成果,我安慰自己才第一次不要灰心,老师也细心地指出我们画作的缺点并鼓励我们多画。
在西递我们待了1天,尽管不舍那纯朴的民风,不舍村中的那只可爱的八哥,我们却不得不奔往下站——屏山。
屏山是我们的第三站,但因为古村较小所以只给我们半天的时间在那参观,下午就是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上午依然有一个导游带领,之后还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给我们自由参观。
行走之间,先是看得路边有农家厨房,一个男人在灶上忙碌着,炉膛内升腾起火苗,在黑厨房中跳动,煞是好看,可惜拍不出效果来。后来又见一男人,骑马跨档式坐在木条椅上,正兢兢业业地制作竹器。皖南一带盛产竹子,竹器工艺品很多,不过大多中看而不好保存。上次来的时候买了两件竹制工艺品——竹水壶,也还好看。十一点半的时候我们在车站集合,然后回到了我们的住所下午的时间就由我们自由安排了。
最后一站就是我们此次来的目的地--宏村
宏村距西递虽不是很远,但却给我们另一种感觉,无论是风景,建筑,还是人文。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黟县县城东北,地处黟县、黄山区、休宁上区县交界处,离县城 11公里,往东可达太平湖、九华山风景区,北上铜陵、合肥,往南可达屯溪、杭州、景德镇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宏村早在唐宋期间就曾繁荣一时,南宋绍兴年间,汪姓聚族于此建村。历代沿更曾名:怀仁乡、贤仁里、十都、弘村,乾隆年间,更名宏村,距今860余年历史
宏村镇管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838人。宏村资源丰富,是黟县优质木材毛竹、名优茶产地之一。2001连5月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宏村地形犹如一头卧牛,亦称牛形古村,有举世无双的环村水系,水圳、月沼、南湖及串起的池、塘、窑、坑、涧、榭等水系艺术设施。村中有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培德堂”。有保存完整全省仅存的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重要文物、历史设施。
宏村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同时地处新安江源头,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在宏村方圆不到十公里之内已开发旅游景区——木坑竹海、塔
川秋色和正待开发的奇墅湖水上乐园、协里风光、羊栈岭古道、新安江源头生态游等众多山水田园风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对于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还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5天,但是心中的感觉不能用不舍二字简单概括,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惆怅和感慨。惆怅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痕迹,感慨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浮躁。
据史学家考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源自黟县,而宏村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堪称桃花源里人家。明代诗人罗洪先曰:清流如带漾涟漪,白板桥头与客期,指点农家村口路,雎阳亭外柳丝丝,桃花夹路多枝柯,花影参差映碧波„„
宏村民居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物,是徽州古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无论以形式、特征、特点、意识都离不开这个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先说他的自然环境:徽州地处安徽南端,北有黄山,南有天目,新安江青弋江的源头都在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再说她的社会环境,远在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就影响到了新安,南宋时期这里已融入中原文化为盛期。特别是南宋期间由于帝都南迁临安,这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民居的文化内涵。她在建筑学家的眼中是件无暇的建筑珍品,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是无法估值的文物瑰宝,在美术学家眼中是一幅诗魂画境的艺术杰作。民居与青山绿水辉映一体,古树从中粉墙黛瓦淡雅清新,一眼望去仍是幅静态雅致的图画。统一中的变化,厚实稳重的高墙和瓦檐,神秘莫测的卷门和漏窗,都给观者一种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宏村民居深宅高墙,屋内采光仅靠一方天井,厅堂半明半昏,而房间即使暗黑,从黑房到厅堂是一个从压抑到舒畅的过程。
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宏村背枕雷岗,面对奇墅湖,谓是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的村庄内有月沼、南湖辉映诸峰远近、倒影入池。春天当你漫步湖畔,柳絮飞舞、桃花夹路、青山苍绿、小路上老牛悠悠,和自然浑然一体,犹如人间仙境。
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宏村古民居以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民居的存在就是宏村千百年历史的存在。从这些古民居中可以展示宏村、徽州、乃至中华文化的辉煌和文明的久远。现代生活五光十色、日益繁荣,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但对古民居德典雅古朴、安宁恬静,以及土味乡韵的习俗,更使人们向往回归自然。
宏村古民居的艺术价值在于她的文化内涵深厚,造型奇特变化万千。田园绿树与乡村道路,黛瓦与白墙、抵出的门罩和深花漏窗、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溪畔卵石砌磅、河畔的浣纱淑女、山道岗坡的马车老牛,一眼望去,得体均衡,虚实相生。湖畔和月沼旁的民居和水相衬,更是妙趣横生。
古民居的形态决定了她的气韵,无论是高矗飞檐的古祠高屋,还是普通的民宅楼房,不仅气势宏伟,而且韵味无限。这主要是由于她的块面是由无数流动的线条组成,给人厚重与轻松、压抑与豪放、件事与流畅的感受。这种意识上的疏通,正是绘画上所追求的神韵,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种气韵的旋律不断变化,使气势更加磅礴宏伟。
马头墙起伏变化、湖面的波光粼粼、圳中的潺潺清流和田埂的曲曲折折,白墙黛瓦与窗罩飞檐,这些形成了音乐的旋律。这一切对园林、绘画、工艺美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和敦煌壁画一样,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徽州文化的一棵奇葩。几百年人家烟火数千载的沧海桑田,今天宏村以她独特的方式保留,标志着徽州文化内涵的古貌遗风。桃花源里人家、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专家、游人,他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寻芳踏幽,还有数不清的校园学子踏入这片陌生的神奇土地,从这古老的民居中汲取营养„„
宏村,与西递、南屏、屏山、宏村这些美丽的地方,在黄山南麓,一同演绎着一个不老的传说。
【太行山写生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太行山写生考察报告11-17
太行山之旅小学生作文11-05
中学生太行山战役电影观后感07-28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苗晋卿,奉和圣制早登太12-07
太行龙泉游记作文12-01
太行山上的观后感12-17
抗日电影《太行山上》观后感07-26
山西太行大峡谷游玩作文08-11
太行山上抗日影片学生的观后感01-11
太行山上抗日片观后感六年级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