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2024-08-11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19篇)

1.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一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很强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等有诸多益处。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2.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活动,幼儿教育

信息技术是幼儿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 能使主题活动开展得更生动、更丰富, 更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幼儿创造的火花。 本文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活动作阐述。

一、信息技术设置瞬息万变的场景, 使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

美观、简洁、清晰的素材, 是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的最基本元素, 也是在活动中激发孩子观察兴趣和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积极性的重要元素。 课件中或明或暗、或艳或柔的色彩搭配;或静或动、或熟悉或陌生的物体;或有趣或紧张的情节, 往往让孩子们着迷, 从而不由自主地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 能为孩子们创设情境, 引导孩子发现问题, 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 中班主题活动《小鸟你好》的系列活动之一《不会飞的鸟》, 我设计了一个白板课件《动物朋友》, 通过邀请许多动物朋友参加生日晚会导入活动, 课件中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 先把请来作客的动物朋友们都隐藏起来, 当放大镜移到动物身上时, 才把动物显示出来, 孩子们对这样的出现方式感到十分新鲜有趣, 当来自空中、陆地、水里的动物朋友纷纷在投影幕上展现出来时, 他们的观察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

二、信息技术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

我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孩子们创设了生动的情境, 将教学中的难点用卡通形象做成多媒体课件, 动态呈现, 让孩子乐在其中。 例如, 我在“小问号”的系列主题活动中设计了一个科学活动:《人们怎样传播信息》,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知道是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传播信息, 但是, 我向孩子们提出另一个问题:在还没发明手机、网络的时候, 人们是怎样传播信息的呢? 我对两个平行班进行了两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大一班, 采用讲讲说说的方式;大二班, 我利用信息技术做成多媒体课件, 把古代的人们传播信息的过程完整播放出来。 两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实践表明,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活动, 孩子们会被电视机里的生动的情景牢牢吸引, 从而乐于思考, 积极发言。 当我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时, 大一班的孩子回答的答案比较单一; 大二班的孩子回答起来不仅十分踊跃, 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 而且答案十分出彩。 不难看出, 大二班孩子的踊跃正是由于我借助了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优势, 为孩子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的直观视野得到了拓宽, 孩子们在玩玩说说中掌握了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 拓宽了知识面, 更激活了思维, 教学效果显著。

三、信息技术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得以凸显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优化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学习和教学模式, 成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模式。 例如,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水》中探讨“水和人们的关系”时, 我就用PPT展示两幅画面:一幅是水柱扑向滚滚烈焰的住宅楼;另一幅是暴发的洪水淹没了房屋马路。 看了这些情境, 孩子们心中平时对水的认知被颠覆了:水对到底对人类是有益的, 还是有害的呢?有的孩子还是坚持认为有益的, 有的孩子却觉得有害了。 孩子们带着疑问, 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到网络上寻找答案。 网络中有许多有关水的事例, 孩子们经过查看讨论, 最后一致认为:水是人类生命之源,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人类离不开水;但是, 水有时也会发脾气, 危害到人类。这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结论, 不是老师的说教, 这样得来的知识更加牢固深刻。孩子们在自发、自愿地参与中, 在自然而宽松的互动氛围中, 获得了大量信息, 主体性得以凸显。

四、信息技术化简了学习难点

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园活动, 使孩子仿佛置身于生动的情境中, 从而牢牢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让他们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投入到活动中, 启发孩子的奇思妙想, 将知识化难为易。 例如, 在主题活动《小鸟找家》中, 为了让孩子们感觉小鸟在树林里迷路而找不到家的着急的心情, 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 第一页就是一只小鸟在漆黑的树林里不停地扇动着翅膀, 眼泪不断地往下掉。 我适时提出了一个问题, 让孩子大胆猜测, 小鸟为什么会在树林里流眼泪? 孩子们通过课件中画面直观的呈现, 非常准确地回答出了:小鸟应该是迷路了, 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家才流眼泪的。 又如, 数学活动《数积木》, 图片中叠加垒高的积木, 一部分是被前面和上面的积木完全遮盖掉的, 孩子们单靠抽象的想象不能正确数对积木。 于是, 我制作了电子白板课件《数积木》, 孩子们数起来就十分简单、清晰了, 当数到被遮盖的积木时, 就把遮挡物全部移开,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整个教学活动的难点就在于此, 信息技术却让孩子们感觉完全没有难度。

我觉得不仅要满足孩子们对于各类知识的求知欲, 更应该要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和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对于以上要求的作用优势是十分显著的。 然而, 不是所有幼儿园教学活动全部适用信息技术手段, 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共同服务于幼儿园教学, 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04月主办: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中图联文化教育开发中心.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优化 作业设计 导游专业

随着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所提高。而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时候容易被忽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优化作业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作业应该在兼顾学习技能提高的同时要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传统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有效性。传统的英语作业主要形式还是背单词、背课文、抄写短语、做一些语法或者阅读的练习。大多数的作业只注重个人的完成,缺乏对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英语基础就较薄弱,面对这样千篇一律的作业,学生缺乏主动性,多数完成作业只是马虎对付。这样的作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2.作业没有重视与专业的结合。很多作业设计的作用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也没有兼顾到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不少作业设计都只关注了英语学科本身,缺乏与相应专业的结合,不能体现专业的特点。

3.只重视作业的布置,而忽视了作业的评价。对作业的评价也是作业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传统的布置作业中,作业评价主要体现在批改作业,这样的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受到了阻碍,作业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导游专业英语作业设计

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有着中职生共有的特点,英语基础较薄弱,普遍自信心不足,耐挫能力不强,渴望得到认同和尊重。而导游专业的学生相对语言能力较强,重视与别人的交往,重视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我所任教的导游班的学生团队意识较强,感情丰富,善于表现自己。由于传统作业设计存在问题,所以在信息化教学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结合导游专业学生特点,我在实践中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时注重多样性。作业设计要注意多样化。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布置学生个体完成的作业,也要布置由学生团体完成的作业。如学习旅游基础英语unit8 shopping时,课前我让学生首先利用爱词霸、有道词典等单词学习软件对自己不熟悉的单词进行预习,跟读。在Dialogue部分布置了让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对话训练,并将对话拍成视频上传至QQ群。Reading部分课前让学生分组根据我提供的网站地址搜索中国传统服饰相关的图片和介绍以及关于香港购物的指南。在内容学习过后,我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做出相应的总结。总结出重点的单词,句型以及学习到的重点信息,能够向游客介绍相关的传统服饰,能对游客进行相关的购物指导。作业的方式有笔头有口头,有讲解。作业设计的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中职英语作业的设计除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兼顾知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的运用。导游专业的学生今后的职业对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人相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作业设计时尤其要注意这两方面的训练。如在学习unit3和unit4 At the Travel Agency 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训练对相关句型进行操练。在学习unit5 Tour Guides后让学生能够流利地说出英文的欢迎词,并进行评比。这一类的作业既巩固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也增强了职业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3.作业评价注重过程。传统的作业评价往往关注的是作业的结果,忽视了作业过程的评价。信息化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多种提交作业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作业本提交作业,还可以通过邮箱,QQ群,微博等途径提交作业。很多作业通过网络提交之后,教师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及时给出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改进作业。学生对于网络的敏感性较强,普遍比较愿意使用这种方式来提交作业。这种方式注重了学生作业的过程,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

三、小结

信息化给了我们更多的资源,使我们的作业设计能够更好地突破传统作业设计带来的问题。当然在实践的运用中,我们注意追求作业的趣味性,创新性,多样性的同时,不能本末倒置,使作业流于另一种形式。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相应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能力。我们在作业设计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程传伟.重视英语教学设计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科学建设.2011.10.

4.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但是,如果教师处于缺乏创造性思维的状态,要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是不现实的。同时,如果没有一个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社会环境,不考虑社会环境的现实特征,学生在学校学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多大作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展、E环境强烈冲击和改变我们 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环境的今天,创新能力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人们在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口诛笔伐之后,开始了冷静而深刻的思考。便是面对时代挑战作出的积极回应。面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变革,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应答,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

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名师。

当代,具有新新人类特征的学生已不再迷信教参上对教材的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权威理解,他们渴望着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解读,渴望阐释自己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对那一个个文本的理解。顺应这一潮流,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们教师也定能成为学

生崇拜的大师。

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还要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语文教师的老学究形象。

那些只具有语文学科知识的所谓名师将不再适应新的语文教学。而那些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社会变革、不断学习的新型教师如能在教学方式上创造出适应语文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需要的新型名师。

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篇五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及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然而,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和恐惧心理,究其原因: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因此,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愿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使他们主动、自觉地进行写作。

一、紧密结合识字教学,注意说话训练,激发兴趣。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低年级段应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特别是升入二年级后,教学中开始出现写话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训练时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加强指导训练。先由组词开始,引导学生说简单的话,再连句成段,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生动、更准确。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朗读、背诵、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喜欢说、愿意说、大胆说。如在写看图写话《学会谦让》时,我出示了多媒体课件,接着又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图上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选出代表回答。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学会倾听,比较他人与自己说话内容的不同;由于屏幕清晰,问题明确,学生一目了然,个个文思泉涌,争相举手发言。另外,在学生想不到的时候及时给予提示或建议,这样就更能激起他们说话的愿望,比起“纸上谈兵”,效果要好很多。

二、培养观察能力,加强写作练习,调动兴趣。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在低年级教学中,除了继续围绕识字教学,让学生学习语言的书面形式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加强写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在开展观察活动的初期,学生中往往会出现:观察时心不在焉,东瞧瞧,西看看;有的则不会观察,杂乱无序。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静物。同学们有了观察兴趣,学会了方法,接着就可以引导他们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先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随后让同学们把所说的话记录在作业本上。为了促使学生们经常通过观察练习写话,还要坚持写日记,功到自然成,以后的写作能力也会有较快的提高。在组织学生完成习作《可爱的校园》时,我专门用相机拍下校园的风貌,带着学生们充分观察校园,然后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发现。这次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办公室最吸引人,因为在那里,辛勤工作的老师将一批批合格毕业生送入中学,可谓“桃李满天下”;有的学生认为操场上的青松最感动人,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它们总是挺直胸膛,体现出顽强不屈的傲骨作风;有的学生还发现……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在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几乎说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物。望着满满一黑板的汇报内容,不仅是老师,甚至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他们眼中的校园居然这么美。看来,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确实“势在必行”。

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积累写作的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头脑空空,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因此,教师除了让学生完成正常的读书任务,还应该让学生结合课外,多读书、看报,可以订阅《小学生作文选》、《少年博览》等对学生身心有益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这样才能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首先,让学生将好词、好句反复阅读,然后抄在佳句本上,并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观察顺序。其次,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学习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并适时写一些读后感想。最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如诵读比赛、争当“故事大王”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将一些优秀的经典的书籍用课件展现出来,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人物的情感深处,与书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适时的进行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四、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细心的观察,更需要教师在他们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予以积极、适当的鼓励。“母亲节”那天,我有意识在这特定时间内,跟学生们谈起“母爱”这一永久的话题。课堂上,我说到不久前曾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说一位母亲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老虎时,孩子不幸被老虎咬住手臂,在危机时刻,他的母亲用自己的手换回了儿子的手,孩子只是擦破点皮,可母亲的手却血肉模糊。紧接着我打开视频等与之相关的报道,很多同学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联想到世界上的每一位母亲都能为自己的孩子做出巨大的牺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妈妈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此时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和妈妈有关的故事要说。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高涨。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一一交流,此时学生那如潮水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产生特别想说一说、写一写的愿望。于是借此良机,我赶紧布置一篇和妈妈有关的习作练习,写作的内容、形式不限制,只要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能打动人即可。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学生笔下的文字就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河一样,妈妈平时所做的点滴事情都记录了下来。这时文章读起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此时再恰到好处正确地鼓励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五、广泛实践,走向创新。

“创新”是指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充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激发小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全面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倡学生用学会的习作本领去为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服务。例如:为爸爸妈妈提供节日菜单,为老师、同学的生日在电台点播歌曲;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教育教学的新建议、新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设计标语等等,并且及时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幻灯片在班级展示出来。

6.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培训心得 篇六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我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的。

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有些方面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上要有选择。

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等。所以,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所以,在课堂与教学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7.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篇七

1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我们都明白, 写作时情感是写作的动力, 没有激情是写不是出好的文章;而通过多媒体和网络, 可为学生创设的一定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这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 因为少年儿童的写作激情大多数来源于兴趣的诱导。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 而通过多媒体和网络, 可为学生创设的一定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静止文字描述, 学生耳闻目睹这些“真实情境”, 很容易产生兴趣, 触发内心的激情和想象力。网络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它能打破时空的限制, 让学生“观古今于一瞬, 扶四海于须夷”。

2 搜集写作素材, 定位写作目的

在传统的写作训练时, 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无“米”下锅, 特别是现代的学生,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 高楼大厦让他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 他们直接感知的东西由于生活空间的狭小而局限, 所见识的事物根本不能满足我们写作练习的需求。网络刚好补充了这一缺陷, 首先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对相关的网站进行调查, 对网上资源进行调查、筛选, 课堂上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 以免学生在网上盲目的搜寻, 浪费大量的时间, 对于高年级学生, 教师可提供“关键词”, 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搜寻有用素材, 并进行筛选、整理。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 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合理选择素材。当然, 在搜集素材前, 首先要明白此次写作训练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 也就是写作目的, 根据写作目的去搜集和组织素材, 这样学生就会自主的选择素材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与此同时学生又可以根据所得到的素材对主题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时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促进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由于有了多媒体, 有了网络, 学生的生活空间不再狭小, 他们的目光不再短浅, 他们的思维不再压抑, 在素材和主题之间, 他们不再“囊中羞涩”。使整个选材靠题的过程变成了为主题“选优”的过程, 他们会选取最能恰当表达主题的素材来准确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3 师生互动, 修改润色

通过前面两个环节, 学生的文章基本成型,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教学系统中的监控和学生互动, 即使点评和指导修改。和传统写作训练不同的是多媒体网络下的写作, 学生要把自己构思好的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 最后通过键盘输人到计算机中。至此, 作文还不能算最终完成, 由于作文的写作过程是在计算机上, 学生边想边打, 这样会存在许多语法、字词句等错误, 所以, 作文完成后学生要默读和朗读自己的文章, 同时对文章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加工。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系统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通过点击教学平台上的“监控”键或“交互辅导”键, 就可调出任一学生的屏幕供自己检阅, 解学生的进度及学生遇到困难, 时得到学生写作的反馈信息, 行有效的调控。在这种形式下的写作练习教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的作品可以在局部网络 (教师设置的教学平台) 上发表, 教师不是学生作品的最后裁定者, 只是读者中的一员, 可以和广大读者一样对作品进行点评和批判, 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而且能激发他们评议和修改作品的技能形成。在教师给予的平台内, 师生可以通过“热键”“留言”畅所欲言, 尽情地交流, 教师还可以以平等的身份深入学生中间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还可以提前教会学生进行论文答辩, 通过答辩总结出更好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把传统的以老师当主角的作文讲评变成轻松活泼的“论文研讨”“论文答辩”, 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怎样去吸收别人的优点和怎样来捍卫自己的观点, 同时培养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 利用投影, 集中点评

传统的作文批改费时费力, 学生不当一回事。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 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 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 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后惊诧不已, 瞧瞧评语于是紧皱眉头。可见, 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 只由老师一人改, 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 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 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 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 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 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这就意味着, 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 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 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实物投影仪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集中讲评的手段, 每次学生完成作文后, 我立即随机抽取学生的作文, 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 让全体学生浏览后, 再各自就文章发表自己的评改意见, 教师从旁对各种意见进行点评。同时, 教师还可以把搜集到的与本次作文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作评改的参考, 例如同样话题名家的作品、作家修改文章的例子等。这种互改, 是交互的, 复式的, 立体的, 多层次的, 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经过这样的评改, 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唯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 会极大地刺激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 它已经不是单方面的单科目训练了,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元化的, 无论是课内外拓展阅读还是课内外作业设计, 都发生了不少变化, 我们不得不强调信息搜索能力的培养。诸如资料查寻、问题讨论、课题研究、论文答辩, 等等, 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 真正意义上地作到了学生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的教学模式, 是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也是学生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自由表达的过程。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课堂, 要创设各种情境, 引领学生有话可说, 有情可表, 确实能使作文教学充满魅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教学,改革,浅谈

参考文献

[1]刘美凤, 乌美娜.信息技术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1999, 1.

[2]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

[3]雪雅的博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OL].http://kg.ftedu.gov.cn/upload.

8.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改革 篇八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环境  数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大招标课题,课题编号:GXZJ2016ZD21,课题名称:提升民族地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23-0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正处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涉及到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方式。其中教育方式受到信息化的影响较少,再加上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先进因素的引入和利用要经过很多环节,会阻碍和禁锢教育的发展,所以信息化教学发展较慢,而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只有信息化教学才能从促进教育的发展,所以继续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

1.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数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深蒂固,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形成了固定模式,大多是以手书的方式将进行教学,教师对于这种手书的教学方式比较熟悉,所以没有进步思想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的话,那么教育模式将固定下去。再加上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进程有一定困难。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高等数学教师由于大多数年龄较大,对于信息化改革的适应程度较弱,对信息多媒体技术掌握较少,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深,不能督促信息化教学的改革进程,再加上有些高校对信息化教育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影像学生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路径选择

2.1适当采用信息技术以优化数学教学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事业进行信息化改革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首先应该加强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建设,完善教学所用的基本设施的建设,提供教师的学习机会,给教师以充足的软硬件技术支持。除此之外,高校之间进行联合,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也是一个有力的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加强彼此沟通学习、节省开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尽量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方面,可以将抽象话的公式和定义以图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切记不能直接把书本上的知识直接搬到PPT,那样既不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又不能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2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涉及到很多人,不仅涉及到学校,还有技术设备、老师和学生。所以要各方面进行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行。要进行信息化数学教学改革就使得教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和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建立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之处,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

2.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学习能力

有些学校都成立了学习科学研究中心,追踪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索了不少先进的教学、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改进就需要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来适应,假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跟不上教学改革的节奏,出现了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的断档,那教学改革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不管高等数学教师是借鉴这些教学或学习模式,还是自我设计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都应当在对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做好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之下,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必然要普及进行的,所以要对于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学校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教师在平常教课过程中要适当渗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和理解,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进步。

2.4不断探索适合数学教学信息化的评价体系

新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理念的出现、过程的实施以及最后的评价。合适的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探索过程需要经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在评价中,应避免以往只重结果的评价,提倡介入发展性评价。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多种信息化的评价模式,如绩效评价、档案袋评价、多元智能的数学学习评价等等。随着高等数学教育信息化和数学教师专业化的推进,以往教学的评价指标也要作相应改变,并不断在实践检验中完善。

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高等数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高等数学教师应当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与学的平台,推进高等數学教育发展。需要说明的是,高等数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或学习的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高等数学中,以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数学教育的全方位发展,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这对传统的教学是一个挑战,需要教育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教师作许多艰苦的工作,无疑,这个过程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莉.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杨艳萍,闫灵芝.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87-91.

[3]曲丽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证分析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向洁.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综述[J].同行,2016,02:45-47.

作者简介:

9.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九

小组合作学习的元认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及核心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它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被世界许多教育工作者采纳并应用于实践,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组织形式、内容及交互性上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社会性及创新性能力的形成,被认为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合理分组与传统教学中的简单按人数或成绩分组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出发,综合考虑成员的学习者特征、学习风格习惯、学习兴趣、学习特长等因素,注重优势互补、小组均衡。

确立学习活动目标教师依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总体思想,结合学生、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在与学生协商的前提下确立活动目标,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并制定活动目标的评价标准。

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目标确立后,应设立完成活动目标必须经历的系列学习任务、规则及程序。学习任务又包含一系列的子任务,任务应具体可行,确保活动目标的最终完成。

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开始学习活动后,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对各小组提出建议并监督、督促其按既定程序完成学习。

小组活动结果展示小组活动的最终学习结果可以是具体的作品或研究报告。

10.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十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数学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42-02

信息化环境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信息化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降低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目前,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不高、数学学习感觉比较困难和吃力、数学成绩不理想等,这些问题会导致他们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作为中职教师,更应该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重视数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使得学生在乐中求学。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才会感觉学习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枯燥、抽象的数学而言,想要对它感兴趣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正确地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形象生动、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投入到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中,使得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应该通过信息化技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例如,在讲“概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一些关于彩票的信息,这是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利用彩票的中奖率就很好地解释了概率的含义。

又例如,在讲解“排列组合”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大家播放一个小游戏视频,游戏人物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到达目的地,目前有5条东西街道和6条南北街道,若规定游戏人物只能向东或北沿地图中路线前进,那么到达终点有多少不同的走法呢?再进一步,如果到达终点必须要朝左走5步,朝右走4步,又有多少走法呢?这个问题就引出了排列组合乘法原理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角度,学生对于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由此可见,借助信息化技术,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经调查研究显示,中职学生的数学比较薄弱,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一定的信心。如果教师采用严密的推理论证方式进行教学,无疑会让学生更加没有信心学习数学,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入了信息技术能够将一些抽象、复杂、难懂的数学概念和推理过程,变成具体的、形象的、可操作的动态画面,这样能从感官上对数学有个清晰的影像,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教学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不经意间得到突破。

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随着指数的变换轨迹是如何的,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给学生展示,某个细胞球菌分裂的过程,分裂一次成两个,分裂两次成四个,分裂三次成八个,这样讲解细胞分裂x次后,细胞的个数与分裂的次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自然而然就引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对指数有了初步的了解,经过教师进一步的深入引导,给出指数的函数图象,通过对比分析指数a>1和0

三、借助信息技术,增加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中职学校,看重的是对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除了考虑学生教材内容和中职学生专业的特点外,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增加实践的教学环节,为学生锻炼动手能力提供机会,从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作图和复杂的计算,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摸索数学中的奥妙和规律,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解曲线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和几何画板等作图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输入不同的几何参数,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观察到动态的轨迹图,最终形成曲线。这种形象直观的图像展示,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又例如,在讲解“极坐标”的时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学生经常使用AutoCAD软件作图,因此,教师可以先可以演示如何在AutoCAD软件中绘制直角坐标和极坐标,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看到两者的区别与练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同时学习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还能学会在专业课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

四、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利用图表、模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演示。借助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课堂信息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对教学知识点一目了然,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掌握知识点,有利于巩固所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采用信息化教学,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和上课板书、擦拭的时间,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信息,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在黑板上板书,写完之后又被擦掉,在下次要复习的时候,教师又需要重新进行抄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信息化的教学,能够很好地将课堂资料和教学内容保存下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使用,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向量的和与差”时,教师可以采用动画播放示范向量和与差的画法,而采用粉笔作图,有时所作的向量重叠或是方向容易发生混合,让学生对这些情况容易混淆。这样既缩短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又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知识点。

在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微信、QQ群、博客等方式,可以和学生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解答他们的问题与疑惑。在课前,教师可以把下节课内容的要求提前通过网络的方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然后将课前作业及时地反馈给教师,这样就能证明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也能够通过反馈回来的作业,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完善和补充自己的教学方案。同时,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还能够浏览目前的最新信息,还能够通过在群里与同学及时的交流探讨,协力合作完成比较复杂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的整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交流环境。

总而言之,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将复杂抽象的数学变得更有生动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明红.从优质课展评看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

[2]陈小兵.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2)

[3]洪小娃.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海南,2015(S1)

[4]王英.中职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25)

(责编 罗汝君)

11.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十一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化作对综合型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知识。会计信息化是全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 是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处理会会计业务, 每项业务处理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 所生成的资料作为信息资源得以高度共享。会计学专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操作型全能的财会人才是市场的需求, 必须认清信息社会的形势, 更新会计学教育思想观念, 明确会计学总体思路, 扎扎实实推进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策略

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现已基本在整个会计学专业中普及教学, 甚至在相关的经济类专业中也开设了相关基础课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 在一些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中也普遍使用了计算机处理, 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不是会计信息化。所以我们要改革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未来的会计核算几乎会完全依赖计算机处理。如何通过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能力, 就成为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项目。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 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教学, 应放在会计学专业技能培育和熟练操作的高度来重视, 强调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习。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索,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 本文认为应朝着“五个方面”发展, 即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化、会计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会计信息化课程内容学习网络化、会计信息化考试方式无纸化、、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体系化等方向发展。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目标

(一) 修改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 突出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中实践实训教学的主体地位。逐渐改变传统的以会计理论教学为主线、会计实践教学操作处于从属地位的教学模式, 故应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比重。

(二) 加强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实践教学条件, 在会计信息化实践教材和实践环境方面应下大力气。《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训条件要求计算机硬件和会计软件两方面的配置, 长期以来, 在会计实训实践教学过程中, 人们对于会计信息化实训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我们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学环境和基地, 包括实践教材还不完善, 学生要想接触真实的企业会计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三) 加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电脑操作水平和财务会计软件的应用能力。首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及应用方面的课程的电脑操作水平, 尤其是数据库基础应用EXCEL表格操作和使用, 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种类繁多的各种单据的熟练制作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其次, 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教材的实践部分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也已过时, 须要代之以更接近于企业的会计软件。同时也必须让学生多加练习增强软件的操作水平。

四、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方法

(一) 推进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改革, 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实训教学内容的比重。首先, 建设一支会计学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都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次, 调整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学实训课时比例, 使之与会计专业技能要求相匹配。同时通过以上做法来保证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建设。

(二) 拓展会计专业的办学思路, 加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和会计实践教材。首先, 为适应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学校应在会计学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不仅建立校内的实验场所, 还应积极联系校外的实习单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其次。会计信息化实践课教材是决定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我们主讲教师应当按照不同的各行各业的业务和规模的财务部门, 设置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程序内容, 建立模拟各单位的财务部门, 编写适应会计学教学需要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会计实训资料。

(三) 不断完善会计学的教学手段, 将重点放在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 可让代课老师在假期去相关单位实习培训, 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也要运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辅以网络信息教学等。

五、结论

本文紧密结合会计信息化核算特点和社会需求, 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以及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 突出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

摘要: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应重视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这信息化革命, 其结果必定导致信息社会在全球的实现。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会计的学习工作也在经历一场变革。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的教学, 应放在专业技能培育的高度来重视, 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会计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宋璇.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2]沈倩环.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3]许薇浩.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黄少玲论技能评价体系在培训中的导向作用.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5]曹小红.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成才之路, 2008.

[6]梁燕华.试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时代经贸 (学术版) , 2008.

[7]林芳莉.浅谈高职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12.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十二

自主学习是现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中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育的各个研究领域都把自主学习当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这是因为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能力,也是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为一位中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很好地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之余,不断的学习自主学习的思想精髓,接受这一思想的洗礼,有效地将这一思想贯彻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也就能在学习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习的“苦差事”变成“乐差事”。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教学也能从中获取良多的助益。通过对各种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我不断地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中,力求从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下面结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介绍一下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确定学习目标

标准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是由学生来制定的,但现在的教学模式以及由于高考指挥棒而衍生出来的各方面都决定着学生不太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故大多数情况下,学习目标是由老师来确定的,当然也可以说是课标或者考试说明来确定的。

确定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按照课程标准把内容罗列出来,这样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不大,对于刚开始实行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预习案”来帮助他们。预习案应包括几个内容:1.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标准。2.学习的方法和步骤的提示。3.自学后的测试。编写时应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和学生的特点,按照逻辑顺序来。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班级中建立班级QQ群,日常教学中将预习案编写后发到群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查看相关的预习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会因为忘记携带纸质材料而无法进行自主学习。

二、学生自学

做好第一步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预习案对课本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自主学习时间。这一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分配,刚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模式学习的,时间长一些,后期的时间短一些。内容复杂的课外时间和课内时间结合,内容简单的可以直接安排在课堂上进行。

2.自学的模式。一般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模式。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带着学生一起看书,告诉他们阅读时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教师要告诉学生阅读的重点是什么,把课本的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用固定的符号标示出来,便于带着问题提老师讲解,也有利于以后复习时参考。形成习惯后,就可以放手了。

3.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以往的学习过程指导只能是通过自习提纲,现在有了网络,我们可以发挥网络的便捷,因而我们可以通过QQ群来进行指导,与学生通过文字和视频对话来进行指导。还可以通过文件共享的方式把课件和视频文件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下载,辅助他们的学习。

4.保证质量。必须要求他们通过自学把自己能掌握的先行掌握,可以通过不定时的网络抽查来要求学生完成。

三、教师重点讲解

通过自学,有些问题学生仍会无法理解和掌握,或者自学的深度不够,这些就需要老师进行讲解。这时候的讲解就是高水平的讲解了,不能面面俱到,也就是我们说的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总之,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目标为基准。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自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利用PPT课件、几何画板、FLASH动画来进行教学辅助,不用担心课件带来的课堂容量过大的副作用。例如,不少学生立体几何的学习有难度,主要缘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我们可以通过FLASH动画来展示不同几何体的各个视图,就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进行思维,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练习巩固

前面几个环节如果能很好地完成,大多数学生应该都能理解并掌握教学目标。但是到这一个阶段,学生还不可能彻底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很多学生看起来掌握了,实际上只是学会了模仿。很多学生课后反映说课堂听懂了,例题看懂了,练习还是不会做,实际就是这种情况。因而我们应该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试题时要注意设计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概括和知识迁移,注意习题设计的先易后难原则。练习过程中还应给学生个别辅导,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一点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关注,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网络来完成。

五、课堂小结

知识系统化是学生提高自身学科修养的一条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知识系统化,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学科内容,才能很好地记忆和应用。刚开始学生不容易学会这些,可以让学生根据以下几点来进行:1.要包含本节所学的所有内容。2.要体现逻辑联系和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3.要突出重点。4.要简洁、简练。可以用表格或概念图之类的进行。

1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十三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变革的背景下,至关重要的是教育新理念的变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转变,无不渗透着教育的理念。这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程观念,不能像以前那样仅有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本,以本以本,眼睛订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要认识到新课改不仅仅是换了一套版面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教科书,更重要的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

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试想一个对学习没兴趣的人,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更何况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调动所有积极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长期在教师说教的情况下被动学习,养成跟着教师走的习惯,即使教师提供了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步骤的技术支持,大多学生照着教师给的例子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作品,不是用该操作方法去做一些自己想要的作品,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提供的技术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作品。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指导,首先提示学生先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要完成怎样一个作品,接着给学生提供一些由不同的制作软件所制作的作品,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确定自己用哪一种软件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就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辅导。这样可以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分析、处理自己的任务,同时要求学生评价自己的、别人的作品。

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

助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采取“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驱动下,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探究学习就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时,我们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件作品并作出总结。同学们通过合作与探究,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其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有的小组竟然用教材以外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而且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流程也比书中归纳的完备。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切的学法与教法无非

是达到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标。在课堂中尽量的让学生走在学的最前列,无论你所使用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兴趣式等,学生应该对学习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最首要的了解,因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生思维的方式不一定与教师的相同。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按一种方法、一条线路进行下去,要灵活多变,适应课堂的需要。同时,课前对课堂所有细节加以深刻的思考并写出预案,以应学生不时之需。当然,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不能被全盘否定,其中适合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等一直延续直今,仍被人所运用,只不过是在运用它们时更加灵活、多样。

14.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十四

随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 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向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而在众多观点中,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式教学,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 逐渐焕发出与众不同的优势。它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更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方法以及师生互动等诸多方面赋予了信息技术教学新的含义。基于这种现状, 笔者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的网络优势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进行整合实践。

2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优势

网络教学 (Web-Based Instruction) 就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功能特性和资源创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以促进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以网页为基本形式的信息呈现方式把文字、数表、视频、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融合一体, 交互地传递, 通过多种感觉器官让学习者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 这种状态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主要依据如下:

(1) 从技术层面上看, 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件教学相比较, 不但极大改善了传统课件教学的单向展示或提前预设的缺陷, 而且利用网络双向交互活动, 使学生通过听、说、看、练多种方式获取教学信息, 通过瞬时的反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下一步学习。通过网络交互, 学习者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在前一阶段的学习效果, 明白学习薄弱点,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学习步骤,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 无论是以前的口耳相传还是每天课件展示, 由于学习者在多对一的环境下总避免不了大量的噪声干扰。依据信息论基本公式, 也就是信噪比S值较小, C值也较小。但网络环境就不同, 由于采用多种输出方式, 它输出的频带是传统方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所以信噪比S值大, 推算可知, C值也较大, 而且往往是上述C值的几万倍或者几十万倍。

因此,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使学生的学习摆脱了课堂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单一、信息获取手段简单的弊端, 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更富有个性的知识。

3 网络环境在课程整合中的利用策略

信息资源的高度开放是网络环境的最大优点, 此外网络传播媒介的多向性, 传递系统的多媒体化, 都让基于网络的课程整合显得与众不同。

3.1 以网络为载体为学生挖掘学科学习深厚资源

信息技术整合式教学与众多学科息息相关, 如数学、语文、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 不同学科的不同知识范畴成为课程整合中的最大障碍。但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 由文字、图形、视频、动画等信息呈现形式组成的超媒体系统给信息技术主导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提供了可能, 比如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课例《探索月相的秘密》,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研究、探讨宇宙中的月球, 这在以往是难以实现的, 但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空前的知识储量, 在网络上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与月亮相关的各类知识, 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直接上互联网浏览更多的信息。在这种学习环境下, 信息容量之大, 内容之丰富, 足以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资源, 从而为课程整合奠定了知识基础。

3.2 基于网络构建开放互动的学习共享平台

多样化的交互形式是互联网交流互动的最大特点, 基于网络的互动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学习者方便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会话与协作, 这与传统课堂教学或者电视教学相比, 更方便、更有趣、更深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构建了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平台,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做成“学案”上传到平台, 学生在家里、学校里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根据“学案”完成学习任务, 并通过平台对学习体会、心得、成果进行互相交流。这种广泛参与、积极投入情境, 真正做到了让网络环境从“书本是学生的世界”变为“世界是学生的书本”。

3.3 利用网络突显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诚然, 学生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让“因材施教”只能成为教育者美好的愿望, 但不断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 让因材施教、个性学习成为了可能。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 把教师定位为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 是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一个特点, 个性化学习也是信息技术学习中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 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通过编写“导学单”、“任务引导表”等方式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可以小组合作或“团队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制定学习进度表;学生则可以利用学习平台中的学案, 选择学习内容, 选择作业呈现方式。

4 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的核心-“个性互动”

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主要目标。过去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中技术的单纯呈现上, 而忽视了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位置, 其实技术不是目标, 仅仅用一种技术代替另一种技术不可能使教育更为有效, 学会学习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把网络环境从以往的辅助教学逐渐过渡到学习者主要学习手段, 在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的推动下, 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合作交流学习意识的增强等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对于学生的个性互动, 其实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师的解放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构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 不但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从未有过的宽广, 同时更在教师层面上作出了重大的变革, 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主导者的地位, 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信息技能、思维方式、认知结构、言语表达等诸多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相长”在互联网环境下显得尤为鲜亮, 因为随着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 教师也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教学理念的全面更迭。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普及, 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个性互动学习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比如向上网开辟的第二课堂, 教师可以在该网络的学习平台上布置作业, 学生和家长可以把他们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放到网上去, 让其他同学、教师他解答问题。家长、教师、学生三个不同位置的个体, 因为有了移动客户端学习平台, 而突破了时空限制, 特别是学生, 不懂的题目发到平台内发现很快就有了帮助, 而他也为能帮助其他人解决难题, 而品尝助人的快乐, 理解知识的价值、体验成就的喜悦, 可以说互联网技术缩短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5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的反思

审视浙江省中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的信息技术的六册教材, 课程整合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思想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但课程整合教学并不能一蹴而就,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课程整合教学有着先天的不足, 一是, 以信息技术主导的课程整合教学让教师需要面对大量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 知识储备的不足让整合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每册15个教学内容, 往往涉及语文、数学、科学等众多学科, 以信息技术学习为主, 以其它学科为载体的整合形式, 让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变得零星又散落。所以我认为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整合亟待解决的有以下三个问题:

思考一:课程整合的评价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教学的评价方式。一是对学习主体的评价, 如何准确地评价学生信息技能的增量、整合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学习方式, 例如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评价等;二是对课堂教学本身的评价, 怎样算是一堂优秀的整合课, 用什么来衡量课堂的效果等。

思考二:课程整合的支撑问题。基于网络的课程整合教学, 是以信息技术技能学习为基础, 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来落实信息技能的应用, 这就要求在整合教学中打破各学科间的界限, 然而这种碎片化的教材结构让整合课程变得富有跳跃性, 一会儿信息课上上音乐课, 一会儿信息课上上数学课, 一会上美术课, 学生有效学习很难保证。所以主题单元教学形式才是课程整合的有力支撑。

思考三:网络环境的开发问题。网络环境提供给学习者无限的学习资源,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 越来越开放的互联网随着网络“暴民”的不断攀升, 网络资源的几何增长, 越来越不适合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基于手机、平板灯移动学习工具的学习app又在快速发展, 面对这些新的网络环境, 当前不论学校还是教师, 更多的是持等待、观望的态度, 这必然会影响整合课程未来的发展。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网络环境所带来的交互性、集成性、虚拟化、非线性等优势, 给传统的基于多媒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曙光, 网络环境下的整合教学对其它学科而言机遇多于挑战, 我认为信息技术整合的发展趋势是, 逐步弱化计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主导作用, 蜕变为保障整合教学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都能通畅使用信息技能, 最终让学生在学科学习时潜移默化地利用信息技能, 使通过多种网络渠道获取信息成为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江华珍.网络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09, 9 (5) :77.

15.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十五

关键词: 中职英语 现代信息化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交互式、开放式的动态教学环境,通过扩展教学容量、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为教学带来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中职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从而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英语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部分中职生不喜欢上英语课,由于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难免会有厌倦的情绪,这就更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凭借着形象、直观性、大容量的独有特点,可以改变原有知识的传播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令原本枯燥的英语课堂熠熠生辉。

例如在学习倒装句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由Pltters演唱的Only you,以及歌曲Only In Dream Could It Be This Way,在脍炙人口的英文歌曲中,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only倒装句的特点。再如学习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10 Fun Time一课时,考虑到课本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西方的万圣节和感恩节,为此,笔者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自行搜集关于中西方不同节假日的介绍,并用英文介绍形成最终的相关报告作为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上述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创设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更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过程中,同时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网络自主选择,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布鲁姆曾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第一册Unit 9 Getting Around一课为例,笔者在让学生学习了“Asking the way”和“Showing the way”的用语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问路”的动态情境,以本校的校园为场景,以学生熟悉的新生报到为背景,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问路”与“指路”的习惯用语,然后在小组内轮流进行校园内“问路”与“指路”的角色练习,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有效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上述过程中,多媒体将枯燥的语言知识融入到一个个富有图形、图像、文本、声音的动态画面当中,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寓教于乐,更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英语、运用英语。

三、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资料都仅靠教师一人收集,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网络资源,可以突破书本限制,有效扩充教学知识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课标提倡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例如在学习了第一册Unit 3 Sunny Days,Rainy Days一课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有关CCTV-1天气预报的视频及某些站点的网址,让学生当场查询当天全国一些大城市的天气情况,并利用课堂所学的语法知识模仿播音员进行天气预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有效增加了课堂容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大量的图、文、声、像等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有用的听力资源库、阅读资源库及写作资源库、文化资源库等,如“PETS全国英语考试网”:www.pets12345.com,“爱词霸网”:www.iciba.com等网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选择,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可见,互联网容量大、链接快、搜索功能强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集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弥补教材的不足和空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让莘莘学子获益匪浅,同时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中职英语教师应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还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为学生开辟一个妙趣横生的广阔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英语作为一种乐趣,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习春梅.一切从注重学生参与出发[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94.

[2]胡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2013,9:55.

16.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十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且与思维紧密联系的自然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学习工具和交流协作工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将观察、思维与实验相结合,建模与运算相结合,类比与归纳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问题解决的教学优势.

作 者:芦丽萍 LU Liping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天津,300387 刊 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 年,卷(期): 10(4) 分类号:G638.8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问题解决   教学策略   教学优势  

17.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十七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怎样做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从理论上知道了多媒体教学的特征;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学媒体,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些媒体,运用多媒体的依据及使用原则;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我们所用的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教学的区别于联系;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学内容新颖,且理论性强。

在这次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各种教学设计的过程及理论依据,我们原来的学习是老师讲学生做,这次的培训中,每个模块都有很多实实在在的步骤供学员实践,其中有反思;有讨论;有分享„总之,所有内容以交流为重要手段,使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共同的提高。

二、老师特别下功夫。

本次为我们培训的老师都是多媒体教学中的高手,他们把这本书中纯理论的知识用丰富多样的课件给我们展示出来,有讲解有演示,有感想有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把自己作品拿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共同探讨、体验多媒体对教学的帮助。总之,枯燥的内容在他们的精心准备下,成了一次次感受美的旅程。

三、学习内容对学习者触动很大。

随着教龄的增加,我的教学经验是越来越丰富了,可随之职业倦怠也越来越严重,感觉教学总是机械地重复,起初对于教育的那份冲动逐渐归于沉寂。在这次培训中,我们齐聚教室坐在一起学习,各抒己见,共话教育问题,大家的思维在碰撞,言论在交锋,课堂气氛真的很活跃,心情很放松,大家对教育的那份专注,那份虔诚,对自己未来课堂的那份期待,那份冲动相互传递着,影响着,同化着······这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欣赏的角度构思理想的、充满诗意的课堂,重新燃起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

四、这次的培训是对教师教育理念的洗礼

这次培训,我们观看了大量优秀的国外课堂教学视频,阅读了有关的课堂教学理念,深刻地感受到这些课堂自由民主,充满了情趣,这些理念科学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有质的区别。首先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课堂,学生是被动的,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偶尔出现的小组合作也是流于形式。而在这些优秀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动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

主、合作、探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接着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而这些课堂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为学服务的理念,师生之间展开平等对话。最后是教师备课的准备。我们的备课总是在备教材,很少关注学生,教学媒体主要是课件,而这些优秀的教学理念注重的不仅仅是备教材,更关注于备学生,备教学媒体,备教学方法、备教学环境等,内容更全面,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这些教学理念充斥着我的头脑,对于我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去思考我的课堂。

五、本次培训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技能的提升

本次培训主要内容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在学习中,我了解和体验了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及有关教育类网站并学会了运用其为自己教学服务,学会了利用一些实用的小软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懂得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的不同,学会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制作自己的教学设计。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好的教学设计对深化课堂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几天的培训,我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

18.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篇十八

所谓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存储以及数据的维护和使用,这几大部分主要功能是所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所必备的。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人们信息化水平地不断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在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回顾信息管理系统从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指的是数据采集到数据录入人员处,由数据处理人员对数据进行录入处理。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计算机普及程度不高,拥有计算机的人员相对较少,在一个企业或一个事业单位里,只有少数人拥有计算机,并且能操作计算机的人员也较少。因此,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是当时信息管理系统的主流。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特点是实现容易,权限集中,开发周期短,不需要网络的支持。

2、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的价格不断下降,拥有计算机的人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的普及程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操作计算机。而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的缺点在这时候显得尤为突出,例如,经理需要的销售数据,总是希望得到即时的,准确的数据。而集中式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需要有一个数据收集及录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因此这样的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而随之发展的出来的就是分布式的信息管理系统。这种分布式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权限分离,使用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这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每个用户和角色都拥有自己的权限,如:采购部人员对数据采购录入处理的权限,销售人员也有自己的数据处理权限。各人的数据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在这种信息管理系统下,信息能得到及时的共享,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尽管分布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了信息共享的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无论是集中式的信息管理系统还是分布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它们和实际的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脱节。数据往往是在实际工作后才得到,最后才由负责的人员录入的。而这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作的结合程度并不是最大化的。这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和使用。在现时的社会环境中,网络已经是随处都有,3G网络的普及,wifi的无线上网接入技术的提高,智能手机的应用,已使到每个人都能够随时随地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来处理事务。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作的紧密结合也随之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于工作流的信息管理系统也随之产生。

工作流信息管理系统。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工作流引擎机制的软件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快速实施流程管理解决方案。它和其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大差别在于,数据是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例如:高校中学生奖学金数据,在以往的信息管理系统中,集中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则是由学生处负责学生奖学金的处理人员收集各个系部、专业的奖学金数据,然后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而分布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则减轻了学生处工作人员的负担,在分布式的信息管理系统环境中,可以配置各个系部的辅导员具有各自系部的数据录入权限。这样数据则是由各系部的辅导员录入完成,学生处的人员即可以得到全校的数据。但这两种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和工作脱节的,它们只关心最终的数据结果,并不关心实际工作的过程。而工作流信息管理系统则不一样,数据是随着工作的过程产生的。比如奖学金的数据收集。则是由学生通过工作流信息管理系统,向系部提出奖学金获得的申请,在网络上填写相关的表格,经过辅导员、系书记、学生处等各环节的审核后,最后形成的奖学金获得者的数据。在工作流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不再由辅导员或者是学生处的工作人员集中录入,大大减轻了这些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数据的产生是经过一层层地审核后产生的,和实际工作一致,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数据的采集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很明显,工作流的信息管理系统才是符合现代环境下的信息管理系统,那么针对学工系统,下面重点谈一下现时环境下的学工系统的设计思路。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作流信息管理系统各有各的优缺点,工作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点在于和工作紧密结合,工作完成数据即有,无需后续录入,但工作流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大批量待处理的任务,特别是这些任务不是即时处理的,这时候,工作流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使用者来讲就显得极显不方便,如:学生要参加校内勤工俭学,如果采用工作流方式的学工系统,那么在审核人员那里会有大量的待审核记录,对于学工系统这样面向庞大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大量的待审核的记录会把正常的日常工作数据淹没,而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只关心结果数据,不在乎这种即时的数据处理,因此能较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所以现时代的学工系统应该是由分布式信息管理和工作流信息管理两种方式的结合。

学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思想教育管理、学生工作队伍管理、就业管理、学生党建管理、班级管理、共青团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俭学管理、公寓管理、心理咨询管理等几大模块。(如上面)

思想教育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学生评奖评优数据、学生缺勤管理数据、学生违纪数据等。

学生工作队伍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学工人员的参会及活动出勤数据、学工人员的考核数据、学工人员的工作过程数据(班主任工作手册、辅导员工作手册)等。

就业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就业方案数据管理、就业信息管理、就业率数据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生档案管理等。

学生党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党支部管理、入党申请管理、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入党发展对象管理、预备党员管理、正式党员管理、流动党员管理。

班级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班级组织管理、班会课管理、特殊学生处理登记管理。

共青团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学生校内文化活动管理、学生实践活动管理、团组织管理、团籍管理、团员推优入党管理、社团管理、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模块。

学生资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困难生管理、助学金管理、减免学费管理、缓交学费管理等。

勤工俭学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岗位管理、勤工学生管理、工作量管理、义务劳动管理等模块。

公寓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学生入住管理、走读学生管理、宿舍卫生管理、宿舍财产管理、公寓违纪管理等模块。

心理咨询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网上心理咨询管理、现场心理咨询管理、学生心理异动管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

根据这些模块及实际的工作,可以按以下思路设计学工系统:

摘要:学工系统是学生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同时代对学工系统的要求及设计也各不一样。本文从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角度,阐述了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及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及应用背景,并结合现时代环境下的特点,阐述了工作流的学工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阐述现时代学工系统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学工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

参考文献

[1]韩杏容,夏自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2第14页

[2]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软件学报.2000.07第899页

[3]张敏辉,刘燕.基于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研究.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11第45页

19.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探究 篇十九

一、物资基础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以及网上实时双向交互、非实时双向交互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特点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特点: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是: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协作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它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同时又可实现演示类多媒体教学模式和自主化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如下的特性: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超链接特性与网络特性。此五种特性,为实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适当引导、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创新发展”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二、教学模式的建构

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要点是,教师利用信息资源和计算机网络特性创设学习情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并促进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自主探索”、“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发现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模式建构如下:

适当引导: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生以及其它实际情况的分析,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创新发展创设合适的情境、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

自主探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实际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索、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是认识目标阶段。

协作学习:学生在个人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协商(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当前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

创新发展:在教师或同伴的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自我表现,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升华阶段。

三、具体操作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按以下三种具体情况来操作:

1.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开展的实时课堂教学

这种操作模式的特点是教学地点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一人一台计算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做法,为充分发挥其实时双向交互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条件,在教室中安装了极域电子教室2.0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这就很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

2.以校园网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这种操作模式的特点是在校园网内建设丰富的、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资源,改变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让校园网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实验室,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平台。比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作出内容丰富,界面友好,利于学生浏览,便于学生参与交互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主题(或专题)知识网站,通过课堂教学、课余时间全方位让学生应用。资源共建,资源共享,形成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3.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一种方式是教师通过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来组织教学内容,如集体授课、分组讨论、答疑等。学生在由相应软、硬件创建的虚拟教室中聆听教师的讲课,并可根据需要与教师交流,与其他小组学员讨论,实现协同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的另一种方式是非实时传输教学内容的情况。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浏览器调阅教师存放在网上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可在Internet上的学习资源中查找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在网上实现协作学习,通过网络完成相应的作业及产生的问题一并当场提交,教师在网上进行作业批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又可在网上查询自己作业的批改情况及教师的提示。

以上各种模式均可通过WWW、E-mail、BBS、论坛、聊天室、留言板等互联网交流方式进行实时的或不实时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支架法、抛锚法和随机进入法等教学方法。

四、一个课例

“网络基础及因特网简介”教学课例,按“抛锚式”教学方式,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的实时课堂教学。

(一)导入:通过情境,引出问题作为“锚”(学习的中心内容)

同学们好!你们期待上网络课很久了吧?大家都知道网络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那你们想做网络高手吗?要做个网络高手,单单知道上网聊天、冲浪、玩网络游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些网络的基础知识,如网络的分类、因特网的由来,因特网的主要功能等。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二)问题和任务: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向学生展示问题和任务

希望这节课我们能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网络是如何分类的?

2.网络硬件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网络软件?

3.因特网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4.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有哪些?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渗透在一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这个任务是要求大家完成一张介绍上述内容的Word电子小报的制作(学生学习了Word文字处理的,因此具备完成这张电子小报的技能)。

(三)过程和资源

1.除了课本上的内容和老师提供的网络课件(网页形式,教师已先为学生搜集了与学习主题有关的若干网页、图片资料及其它助学内容,创建好超级链接提供给学生,并集成了BBS论坛、聊天室、留言簿等)中的信息之外,学生还可以到因特网上自主搜索更多的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制作好小报,并通过网络提交到教师机上。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答疑,或参与学生的讨论。

3.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展示一些学生完成的小报作品,让同学们针对前面几个问题解决的情况,相互评论,总结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共同提高,教师适当点评。

(四)教师总结

教师最后进行概括性和归纳性的总结,解决前面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这种概括应着重理清混淆之处,使学生对本节课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得到提高与升华,形成知识体系,完成教学要求。

上一篇:财苑绽开文明花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项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