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行动计划表

2024-07-24

教师个人行动计划表(共9篇)

1.教师个人行动计划表 篇一

3、认真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调整。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积极参加校、市的教学技能竞赛,并以此为契机磨砺自己,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5、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拜名师学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育和班级管理方面的目标

1、虽然担任过两年的班主任,但自己觉得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我想争取在下一轮回的工作中能够有机会实践。而在此之前,我会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并从其他班主任平时的管理中学习经验,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对于教育学生这方面,我尽心尽力,但是总觉得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教育科研方面的目标 我应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有所进取:每一个学期为自己确定一个科研目标,至少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并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得。

总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在自己的规划之中,使自己在各方面有一个长足的发展,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应有的责任和态度。

教师个人再发展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个人发展目标:

1、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继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

2、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使教学成果显著。

3、坚持与书为友,定期阅读《小学英语教学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并做好读书笔记,尤其写好深刻的读后感。

4、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

三、具体内容:

1、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追求,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具备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教育事业、把爱心播撒给学生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习优秀教师的方式方法,弥补自身的不足,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3、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4、自己在工作中曾得到过很多教师的帮助,他们良好的师德带动了我,因此当身边的老师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我定会竭尽所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水平。

5、继续坚持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达到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不耻下问,多向高水平的同行请教、学习,努力成为教学骨干。

6、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逐步使自己所教班级形成“团结、向上、踏实、奋进”的良好班风;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形成清新自然,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

7、不断培养自己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个人行动计划表 篇二

面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理念转变, 课堂教学改是表层的;只有课堂回归, 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是缺乏厚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关键和落脚点, 应该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

那么, 在职在岗教师, 学历层次已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任课教师, 他们的专业成长点在哪里呢?他们的专业培训点又在哪里呢?

笔者个人认为, 应在课堂、在岗位。新课程实施课堂是主阵地, 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都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去实现。

第一, 教师对专业的热爱, 对职业的热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教师的成功不能用金钱、权利和荣誉衡量, 也不能用职称、职务来衡量。教师的成功应立足于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不懈追求, 立足于自己的学识才干的增长,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成长、发展, 立足于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理解和享受。要做到这一点, 培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主渠道还是同行和学校的引领, 教师价值观的建立。

第二, 教师喜欢课堂, 把自己的岗位定位在课堂上。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我们岗位的落脚点和承载体, 也是我们事业的源泉和基石。不能把上课听课作为一种纯粹的任务和负担。

第三, 教师要深入课堂。教师不仅要上好每堂课, 还要多进课堂听课, 通过听课评课去发展专业。在课堂上去了解学生, 把握学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活起来, 教与学才能和谐发展。

3.制定个人行动计划要求 篇三

1、班级活动目标要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小组、少先队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要做到前后呼应;

2、目标确定要做到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和可监测性(可量化);

3、将“国旗下的演讲”、校园文化建设、普九工作、班队等交流明确人员,具体纳入计划;

4、将自我评估监测、交流、互动活动纳入班级和教学计划;

5、各行动计划务必要在开学第一天上交各小组评估;

6、请您妥善保管各项行动计划表。

谢谢您的合作!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要求:

1、班级活动目标要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小组、少先队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要做到前后呼应;

2、目标确定要做到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和可监测性(可量化);

3、将“国旗下的演讲”、校园文化建设、普九工作、班队等交流明确人员,具体纳入计划;

4、将自我评估监测、交流、互动活动纳入班级和教学计划;

5、各行动计划务必要在开学第一天上交各小组评估;

6、请您妥善保管各项行动计划表。

谢谢您的合作!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要求:

1、班级活动目标要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小组、少先队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要做到前后呼应;

2、目标确定要做到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和可监测性(可量化);

3、将“国旗下的演讲”、校园文化建设、普九工作、班队等交流明确人员,具体纳入计划;

4、将自我评估监测、交流、互动活动纳入班级和教学计划;

5、各行动计划务必要在开学第一天上交各小组评估;

6、请您妥善保管各项行动计划表。

谢谢您的合作!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要求:

1、班级活动目标要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小组、少先队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要做到前后呼应;

2、目标确定要做到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和可监测性(可量化);

3、将“国旗下的演讲”、校园文化建设、普九工作、班队等交流明确人员,具体纳入计划;

4、将自我评估监测、交流、互动活动纳入班级和教学计划;

5、各行动计划务必要在开学第一天上交各小组评估;

6、请您妥善保管各项行动计划表。

谢谢您的合作!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要求:

1、班级活动目标要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小组、少先队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要做到前后呼应;

2、目标确定要做到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和可监测性(可量化);

3、将“国旗下的演讲”、校园文化建设、普九工作、班队等交流明确人员,具体纳入计划;

4、将自我评估监测、交流、互动活动纳入班级和教学计划;

5、各行动计划务必要在开学第一天上交各小组评估;

6、请您妥善保管各项行动计划表。

4.XX年个人工作行动计划 篇四

光阴似箭!一晃眼,又是新的一年,那么如何制定个人工作计划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XX年个人工作行动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XX年个人工作行动计划范文一】

从我加入xx医院——救死扶伤的护士,工作差不多快二年了。在院领导、科主任及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并认真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但是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护士的重要性。在踏实地学习与医疗护理工作中,获得广泛病员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顺利完成了20xx年的工作任务。其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医疗护理实践过程中,服从命令,听众指挥。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能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三、在生活方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今后的目标:

我决心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强个人世界观的改造,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问题,做到:

(1)扎实抓好理论学习,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2)在院领导、科主任的关心和指导下,顺利完成医疗护理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

(3)以科室为家,工作积极主动,对待病员热情、耐心,满足病人的需求。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我们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20xx年工作计划:

1.认真遵守医院和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上班不迟到,不早退。

2.认真做好领导分配给我的工作和任务。

3.解放思想,为科室的发展提建议和意见,竭尽所能为科室创造更多的效益。

4.加强跟主管医生,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现代化科学的医患模式,正确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

5.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优质的服务。

6.协助同事做好科室工作,做到工作责任明确、共享、团结互助,共创科室优良的环境、优秀的服务、优越的业绩。

护士事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科室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即将迎来的20xx年,我会努力改正缺点和不足,做好自己的工作,对病人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在生活中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能做到,请领导监督!

【XX年个人工作行动计划范文二】

转眼已是一年多,公务员个人工作计划。这一年多是我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一程,期间在领导的培养帮助、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逐步完成着从校园到政府机关、从人民教师到国家公务员这种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和适应。静心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生活,收获颇丰,现将我这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蜗牛在线学习者家园;

首先,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镇浓厚的政治学习氛围深深的感染着我,我积极参加镇委、政府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并注重自学,认真学习了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等,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保证了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强化了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其次,在业务学习方面,我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努力使自己在尽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以前我没有从事过农经统计、司法行政相关的工作,没有丝毫工作经验。我虚心向具有丰富统计工作经验的老大姐、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司法行政工作经验的老前辈求教,很快熟悉工作职责及相关工作业务流程。我努力学习统计、司法行政工作相关知识,并大量地翻阅了办公室、档案室的有关文件资料,虚心学习前任统计员、助理员们的经验、做法,大胆地进行工作尝试,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为尽快适应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我自费购买了全套司法资格考试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不断积累自己的业务知识,业务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此外,根据组织安排我参加了*市为期二周的初任公务员培训并顺利结业。丰富的课程学习使我的知识储备和层次得到了提高:通过*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党委政府工作的介绍,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我市“一路三化”战略、“两地一中心”奋斗目标,看到了我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潜力,增强了对我市的了解和热爱;通过公务员宗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使我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通过公文写作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公文写作的内涵,提高了办公室日常事务、文件资料的处理能力,为我更好的投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我还参加了*市司法局组织的人民调解员培训,学习了有关人民调解的知识及技能技巧,并获得了重庆市人民调解委员会颁发的人民调解员证从而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我还参加了众多与业务工作相关的统计、法建工作培训,业务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提高。

二、踏实肯干,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我从20XX年3月来到*镇,刚开始是从事农业生产统计报表工作,不久兼任司法所司法助理员,从20XX年1月起任专职司法助理员。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与学习以及领导和同事们的耐心指导,我在熟悉的基础上已经基本能完成担任的各项工作,期间我具体参与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圆满完成*镇20XX年各季度农业生产的统计及报表填报工作。通过积极参加市统计局的农业生产季报及年报统计工作培训会,弄清各项报表指标含义;认真组织镇内统计人员的二级培训,指导村级统计人员落实各项统计任务;坚持从社到村,从村到镇,实事求是的统计原则,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认真分析各项指标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填报方式,不断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各级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镇统计工作圆满完成,被*市统计局评为优秀单位。

第二,认真做好司法所工作,落实司法所各项职能。20XX年是“五五”普法启动之年,我仔细查看、整理了“四五”普法以来的各种资料,协助所长落实各项法制宣传任务,收集、整理、规范普法资料,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法制赶场等活动,为*镇被评为“四五”普法工作优秀单位及20XX年法制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加强了纠纷排查,协助所长调解了大量民间纠纷,为构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两劳回归人员进行了基本情况摸排归档,下乡调查核对,了解情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困难,赢得了群众好评等。

第三,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基层政府工作涉及面广,经常有一些临时性的工作需要突击,我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在去年“二环路征地”、“电厂三期工程征地”中,我与其它同志一起,起早摸黑,冒着漫天大雨在田地里测量面积,最终完成了领导交给的按时交地任务;在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我与另外几个统计办的同志挨家挨户调查,白天没人就晚上去,工作日没人就星期天去,宁可辛苦点也坚持既确保调查质量又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我还积极参与了其它一些临时性、突发性事件的安抚处理工作中,尽力发挥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为领导分忧,为群众服务。也从中锻炼了自己分析处理问题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及打算一年来,自己在各级领导和老同志的帮助下,取得一定成绩,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与领导和同志们思想和工作业务交流不够;

3.自己的整体素质和业务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克服年轻气燥,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5.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篇五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是建设高层次、高素质教师群体,全面实施科教兴校和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我校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人民满意的和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现代教育形势下提升小学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新趋势、新发展,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实绩和教科研能力为重点,开拓创新,强化管理,注重培养,强势推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我校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知识与理论的提升。着眼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提升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教师实践与技能的培养。着眼于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教育教学的研究。着眼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

(五)通过学习培养,使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能在本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六)不断总结与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善于发现和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理论运用与创新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

我校要以行业法规为依据,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不计得失,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严禁教师赌博、酗酒滋事,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强迫和变相强迫学生有偿补课。定期不定期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随机督查,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举报和舆论监督作用。有违规行为的学校领导和教师,除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外,三年内不得评优、晋级。(此项由政教处负责)

(二)建立教师学科知识基本功考试(考核)制度

学校进行命题、组织教师进行学科专业考试。考试内容,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命题,每年1次,在1 0月份进行。成绩将作为教师评优、晋级及工作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重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由学校制定训练计划和考核办法,并督促、指导教师贯彻落实。

教师在校园内教学、师生对话、会议发言必须使用普通话,毛笔字、钢笔练习由学校统一安排,上学期进行钢笔字训练,下学期进行毛笔字训练,每星期训练不少于3次,三个页面,下学期由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毛笔字,每星期训练不少于3次,3个页面,学期末由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毛笔字、钢笔字比赛,展示训练成果。黑板字训练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期末由学校统一进行考核。简笔画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能熟练的掌握10幅画面,学年末由学校统一进行考核。(此项由教导处负责)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质量测评、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的管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或完善学校的教学常规并认真贯彻落实。教学常规要充分体现实效性、针对性、灵活性,要能切实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要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考

核、反馈,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各年级由年级组长负责检查一次,教导处负责检查一次)

2、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学校有关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教师之间要加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校长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5 O节,兼课时校长不得少于3 O节,校长必须到每个班进行听课;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听课3 0节;其余中层及其以上学校领导不少于20节,教师之间每学期开展互相听课不得少于10节;学校各教研组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定数量的公开课活动。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和评价,若发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将进行严肃处理。

3、建立课质考核制度。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课堂教学专业考核小组,成员由两位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有关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定期不定期随堂听课,每学年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课质考核,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几个等级。课质考核过程中,要督促课堂教学不合格的教师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课质考核,直到合格为止。在做好教师课质考核的同时,学校要建立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制度,设计调查问卷等表册,认真做好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测评工作。

4、为了进一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学校将组织校级的课堂教学竞赛、示范课或

研讨课等课堂教学活动。每学年不少于两次。(上述四小项教导处负责第1项,教科室负责2、3、4项)

(四)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我校要认真落实《石屏县教育局关于印发<石屏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石教发[2 0 06]6 9号),准确把握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基本框架和实质,坚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每位教师在工作中要认真分析,不断总结,结合工作实际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或经验性文章。各学校要落实校本教研经费,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推进。(此项由教科室负责)

(五)配合教研室做好送教下乡工作

充分利用和发挥我校优秀骨干教师资源作用,遴选教学精英按教研室安排,定期不定期送教下乡,为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上高质量的示范课、研讨课等,为全县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牢基础,全面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此项由教科室负责)

(六)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机制

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试工作,努力提高

广大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各层次骨干教师的专业与技能培训,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结对子”“名师一培青”工作,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学校要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组织实施全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龄男5 0周岁、女4 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在职在岗教师,从2 01 0年起,每年按教育局分配的名额进行培训,培训经费由学校公用经费中作为师资培训费列支。培训结束后组织受训教师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水平考试通过的,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5分。加强远程教育的培训和使用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效率。(此项由教科室负责)

(七)骨干教师的管理和使用

详见《石屏县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考核认定管理办法》(待定)。(教导处、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并督促考核)东风小学

6.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篇六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制定详查总体方案和技术规定,开展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成果审核。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环境保护部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各省(区、市)每年至少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参与)

(三)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利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加强数据共享,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四)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配合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适时修订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内容。2016年底前,完成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7年底前,出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部门规章。到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各地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法制办、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五)系统构建标准体系。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完成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修订工作;修订肥料、饲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控制要求;修订农膜标准,提高厚度要求,研究制定可降解农膜标准;修订农药包装标准,增加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土壤的要求。适时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明确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完善土壤中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研制土壤环境标准样品。各地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六)全面强化监管执法。

明确监管重点。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以及产粮(油)大县、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等区域。(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加大执法力度。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监管网格,加强土壤环境日常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项环境执法,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改善基层环境执法条件,配备必要的土壤污染快速检测等执法装备。对全国环境执法人员每3年开展1轮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完善各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处置救援能力建设。(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安全监管总局、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七)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为依据,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0年底前完成。划定结果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审定,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牵头,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

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产粮(油)大县要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继续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参与)

防控企业污染。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

(九)着力推进安全利用。

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2017年底前,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到2020年,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达到4000万亩。(农业部牵头,国土资源部等参与)

(十)全面落实严格管控。

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有关县(市、区)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有关措施。研究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继续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到2020年,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力争达到2000万亩。(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参与)

(十一)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优先将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加强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负责)

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十二)明确管理要求。建立调查评估制度。2016年底前,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自2017年起,各地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国土资源部牵头,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十三)落实监管责任。地方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城乡规划论证和审批管理。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建立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十四)严格用地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地方各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五、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十五)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各地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依法严查向沙漠、滩涂、盐碱地、沼泽地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矿山、油田等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推动盐碱地土壤改良,自2017年起,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开展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试点。(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十六)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自2017年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与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责任书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部负责)

(十七)强化空间布局管控。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六、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十八)严控工矿污染。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各地要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适时修订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加强电器电子、汽车等工业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并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2017年底前,发布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自2017年起,内蒙古、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全面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完善覆膜、压土、排洪、堤坝加固等隐患治理和闭库措施。有重点监管尾矿库的企业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储备应急物资。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企业每年要对本矿区土壤进行辐射环境监测。(环境保护部、安全监管总局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参与)

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并将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完善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按计划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白炽灯。提高铅酸蓄电池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逐步退出落后产能。制定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工艺和技术。2020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

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炼渣、电石渣、铬渣、砷渣以及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自2017年起,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部分城市开展污水与污泥、废气与废渣协同治理试点。(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参与)

(十九)控制农业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科学施用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自2017年起,在江苏、山东、河南、海南等省份选择部分产粮(油)大县和蔬菜产业重点县开展试点;到2020年,推广到全国30%的产粮(油)大县和所有蔬菜产业重点县。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供销合作总社等参与)

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的行为。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到2020年,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农膜使用量较高省份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参与)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过量使用,促进源头减量。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鼓励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参与)

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开展灌溉水水质监测。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水利部牵头,农业部参与)

(二十)减少生活污染。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开展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示范。强化废氧化汞电池、镍镉电池、铅酸蓄电池和含汞荧光灯管、温度计等含重金属废物的安全处置。减少过度包装,鼓励使用环境标志产品。(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参与)

七、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二十一)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二十二)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各省(区、市)要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2017年底前完成。规划报环境保护部备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完成。(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二十三)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确定治理与修复重点。各地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其他省份要根据耕地土壤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范围,确定治理与修复的重点区域。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所在地和接收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工程施工期间,责任单位要设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要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2017年底前,出台有关责任追究办法。(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参与)

(二十四)监督目标任务落实。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向环境保护部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展;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各省(区、市)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各县(市、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2017年底前,出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办法。(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参与)

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二十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整合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科研资源,开展土壤环境基准、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生态效应、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以及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基础研究。推进土壤污染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先进适用装备和高效低成本功能材料(药剂),强化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建设一批土壤污染防治实验室、科研基地。优化整合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研究。(科技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林业局、中科院等参与)

(二十六)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技术体系。综合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代表性,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2020年底前完成。根据试点情况,比选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牵头,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成以环保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一批成果转化平台。2017年底前,发布鼓励发展的土壤污染防治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技术交流,引进消化土壤污染风险识别、土壤污染物快速检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阻隔等风险管控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科技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中科院等参与)

(二十七)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监测评估等活动。通过政策推动,加快完善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形成若干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从业单位名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发挥“互联网+”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产业链中的作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等参与)

九、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

(二十八)强化政府主导。完善管理体制。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原则,完善土壤环境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加大财政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整合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治理与修复等工作。各地应统筹相关财政资金,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支持,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更多用于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有条件的省(区、市)可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增加的县(市、区)予以适当奖励。统筹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企业对涉重金属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财政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

完善激励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相关企业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制定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企业的激励政策。在农药、化肥等行业,开展环保领跑者制度试点。(财政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税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参与)

建设综合防治先行区。2016年底前,在浙江省台州市、湖北省黄石市、湖南省常德市、广东省韶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和贵州省铜仁市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重点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到2020年先行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编制先行区建设方案,按程序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备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可因地制宜开展先行区建设。(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二十九)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受污染耕地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引导作用,为重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提供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发行股票。探索通过发行债券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开展试点。有序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牵头,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参与)

(三十)加强社会监督。推进信息公开。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结果,适时发布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各地级市(州、盟)土壤环境状况。重点行业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引导公众参与。实行有奖举报,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信函、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需要聘请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参与现场环境执法、土壤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等。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境保护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推动公益诉讼。鼓励依法对污染土壤等环境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的地区,检察机关可以以公益诉讼人的身份,对污染土壤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对负有土壤污染防治职责的行政机关,因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相关案件办理工作和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三十一)开展宣传教育。制定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制作挂图、视频,出版科普读物,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放映平台等手段,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壤日、世界粮食日、全国土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营造保护土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融入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社区、农村等的环境宣传和培训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土壤环境专门课程。(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粮食局、中国科协等参与)

十、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三十二)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本行动计划的主体,要于2016年底前分别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监督管理,抓好工作落实。各省(区、市)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备案。(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三十三)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环境保护部要抓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向国务院报告。(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三十四)落实企业责任。有关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确保重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造成土壤污染的,应承担损害评估、治理与修复的法律责任。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行业自律机制。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带头落实。(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参与)

(三十五)严格评估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2016年底前,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分年度对各省(区、市)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2020年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央组织部、审计署参与)

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财政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对年度评估结果较差或未通过考核的省(区、市),要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完成前,对有关地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明显下降、防治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要约谈有关地市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区分情节轻重,予以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调离、提拔或者退休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央组织部、监察部参与)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高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土壤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如期实现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7.教师个人行动计划表 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1[1]教育随笔、教育散文、教育手记、教育日记实在应该成为教师的“写作”方式。

21.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

说,“我常常禁不住这样想:这个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我敬畏的人,那他肯定就是黄克剑。无论他生活这福州、北京,还是又回到他曾经生活了10年的新疆(这点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一想到这个名字,我就要让自己坐得更直些。”作为一个中学或小学教师,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人,只要你一想到这个人的名字,你就要让自己坐得更直些。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怀敬畏而不孤独的幸福生活呢?读了张文质的教育随笔,也许你会找到令你“敬畏教育”、“敬畏学生”的感觉。

22.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中国教育理论界曾经大量

地制造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惟缺少真实的、个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博士评论这本书时说,这是“另一种言说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社论体教育言说方式的突围”。此话当真?去读吧。

23.凌志军著:《成长》,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我曾和微软公司中的90多人谈了

话(大都是中国人,也有些是美国人),有300多个小时的录音以及几百万字的材料。”这一次我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30个人身上,他们是微软亚洲研究员179个研究员和工程师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部分。我有时候用“微软小子”来称呼他们,是希望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个统一的形象,其实他们中间差别巨大。他们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被人们当作聪明、成功、快乐和富有的典型例证,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年轻。这一切都是媒体追逐的题目,但是我关心的不是他们的成功,而是他们的成长;不是他们的今天,而是他们昨天。相关材料可参考凌志军著:《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凌志军著:《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凌志军著:《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马立诚、凌志军著:《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凌志军、马立诚著:《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阅读凌志军的书,虽然可能会付出时间,但收获的是沟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很多教育问题,也许只有放到“生活”的背景中才有可能心领神会。

24.周国平著:《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无论身处

何种专业领域,人们时常需要保持某种“散文的心情”。

25.[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

001年版。什么是教育机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间”、“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通过语言”、“通过沉默”、“通过眼神”、“通过动作”、“通过气氛”、“通过榜样”„„。如此等等。国外学者谈教育有他们的话语方式,比如“具体”而不追求“体系”。选择这本书,就是接受一种“教育写作”的方式。26.[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版。该书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并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一些精彩条目,仍然保持“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感动过中国教育界的几代人。你愿意体验被感动的感觉吗?

27.周弘著:《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年版。时下流行爸爸赚孩子的钱,比如写自己的孩子如何成长,本书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不过,本书畅销的主要原因是它讲述了大量关于“差生”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比如,差生总是和差生在一起玩,很少和学习好的同学玩。差生被人瞧不起,但差生和差生之间相互尊重,大家都有“本是一条根,都是受苦人”的归属感。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另眼相看,于是差生约定暗号:不管老师批评谁,另一个孩子都咳嗽一声,提醒对方不要伤心,还有我呢,我看得起你!这些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建议你最好也找周弘本人的讲座光盘《赏识你的孩子》(市场上有VCD出售)来听听。相关材料可参考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如果说《赏识你的孩子》讲述的是一系列“辛酸”、“悲苦”的教育故事,《素质教育在美国》讲述的是一系列“阳光”而“快乐”的教育事件。28.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

版。在很多中小学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有李镇西的书。据说有的老师读了书中的有些故事流了眼泪。可见本书值得阅读。相关的书包括:李镇西著:《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李镇西著:《从批判走向建设——

语文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窦桂梅著:《和教师一起成长——一个小学校长的手记》,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年版;窦桂梅著:《我们一起成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电影《春风化雨》。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叫基廷的文学教师鼓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故事。电影里的老师引用诗人弗罗斯特的话说:“两条路在树林中分岔,我选择走的人少的那一条。”

30.电影《音乐之声》。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教师用音乐的力量感动一群孩子们以及孩

子们的父亲的故事。

31.《读者》。在众多的杂志包括教育杂志中,《读者》具有某种象征意义。32.《师道》。《师道》以前名声并无远播,近年来至少在广东一带已成为很多中小学

教师赏识的教育杂志。不为别的,只为这里收录了大量的教育散文、教育随笔、教育手记或教育日记。它发出的是教师自己的声音。

33.《教育参考》。有人认为《教育参考》在没有“公开刊号”的教育杂志中办得最好。

也有人认为《教育杂志》在所有教育杂志中都办得有品位。

34.《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我尝试着将《福建论坛》给几位中小学教师也,他们

对这份教育杂志“感到满意”。一份教育杂志能够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获得广泛的认可,实属不易。

35.《中国教师报》。为教师办的报纸很多,就影响上看,《中国教师报》曾经有敢为

教师说真话的气质。

8.教师个人行动计划表 篇八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州教育工作会议和《湘西自治州建设教育强州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把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整合成互为条件、良性互动的战略目标,基于学校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并为每个教师提供最恰当的个别化成长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湘西自治州建设教育强州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针,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为基本手段,全面实施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引导广大教师点燃教育激情、树立教育理想、陶冶教育情操、修炼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能力、感悟教育人生、体验教育幸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构建学习共同体,为每一个教师创造无限发展可能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善于人际交往、亲和力强,善于教育管理、业务精通的好教师,为培养更优秀的教师打好基础。

三、参与对象

1、全学区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所有在职在岗专任教师。

2、鼓励和支持超龄教师参与本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短期发展规划。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目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我校成立“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专家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的统筹、协调、管理、指导、评价等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工作。

1、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彭长书

副组长:彭志祥、彭小华

成员:王平、翟杨琴、宿坤

2、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小组

组长:翟杨琴

副组长:王平

成员:姚小伟、彭军、肖敏、宿坤、彭海燕、庹得茂、彭玉梅、刘赐

五、实施策略

1、明确目标,制定方案。由校教科室全面负责,组织教师学习并领会教育局文件精神,以深化课题研究为抓手,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制定好学校的实施工作方案。组织教师开展形象大讨论,提高师德修养。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教师的远大理想,帮助教师制定并完善个人专业成长设计方案。

2、规范学科组、备课组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行组长负责制。明确学科组、备课组的工作重点,实践“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校本教研系列活动,重点关注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注重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加强教学反思,学会给自己照镜子。每学期写好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和教学论文,反思等。重视过程服务与管理,有效地建立教师专业成长业务档案。

4、构建学习共同体。师徒结对,努力打造积极向上、同伴互助、骨干引领、勇于创新的学习团队,传承教学文化,促进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

5、完善教学展示与比武制度。深化各项校本教研活动,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教师自主申请上示范课,教科室期初做好统一布置。争取一人一堂公开课。

6、建立学校行政深入教学调研制度。一是班子成员要参与校本教研,保证校本教研的有序开展;二是校领导的常态课调研,坚持每周2节,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学校行政的教学调研,可以及时了解教学动态,便于更好地为教师工作提供服务,便于更好地完善各项校本教研制度,从而逐步实现并形成规范化、合理化的校本教研的制度文化。

7、组织学习观摩,促进交流沟通。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绝不放弃任何一次让教师学习的机会,同时要求每一位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上一堂公开课,并写出学习体会,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带回学校;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与周边学校的业务交流,坚持为教师的学习、锻炼搭建平台。

8、建立评价体系。积极研讨,精心策划,逐步建立新的评价教师体系。努力改变以他评为主的,少数教师参与的评优现状,积极倡导全体教师参与的,促进自主发展的评价,给教师以平等和自主,给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给每一位教师成为好教师提供发展的可能。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起步阶段(2011、7)

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宣传动员教师自我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以此提高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教师自我诊断,专业发展自我设计阶段(2011、8)

教师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三阶段:立足教学研究活动,探索个性化教学实施阶段(2011.9—2011.12)

第四阶段:议课、评课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常规评课为平台,积极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常规评课以教研组组织本组老师,以本组讨论为形式。利用校本培训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论文等评比,把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老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由学校组织专人进行评比,装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七、机制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校长主抓工作的落实;教科室主任负责学习安排、师德建设、课题指导、校本研修和课程开发;教导主任负责课务、考试、成绩分析、教研教改、常规落实。同时要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专业组织,每个组织要有明确的校本研修活动规范和任务。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并逐步完善《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内溪九年制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等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规范。

3、经费保障:只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和活动,学校在经费上都给予充分保证。

八、实施要求

每位教师要根据学校专业分层发展目标,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同时结合自身现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档案进行自主管理,定期总结并积极展示自我专业发展成果,主动争取学校推广教学个性和特色。每年都必须完成上面规定的72个学分,五年完成360个学分。

内溪九年制学校教科室

9.数学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 篇九

当前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与预期目标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化的东西较多, 数学的本质显现不够, 课堂教学效率总体不高。究其原因, 不少数学教师由于缺乏学科教育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理论指导, 对“两极分化”现象、学生“粗心”现象等问题的处理, 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出判断并进行教学调节, 不能将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收集的实践教学资料提炼升华, 极大地限制了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视野, 因而不能科学地把握教学的进程与节奏, 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活动, 不能科学地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认知上存在着较严重的不平衡性, 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1]鉴于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不是仅靠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化生成的, 也不是仅靠教学经验积累、阅历的增多而自然积累的, 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 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循环往复而逐渐形成的。因此, 数学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当前就数学教师参与课堂行动研究, 如何把“研究—教学”的过程变为学习的过程, 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已有一些探讨[2]。但如何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 以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 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 在不增加教学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行动研究的效果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 为了适应新课程深入实施的需要, 改进数学教学, 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广大的数学教师应如何科学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素质?数学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做出探讨, 以与同行商榷。

二、课堂行动研究的内涵和特点

1.课堂行动研究的内涵

课堂行动研究是在课堂教学情景中, 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省察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日常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 将研究行为整合进教育背景, 去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不断地改进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并试图通过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 克制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之间距离的一种研究方法。[3]

2.课堂行动研究的特点

(1) 双主体性。

课堂行动研究中的教师既是教学实践的主体, 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2) 规范性。

教学经验总结通常关注“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对策?取得了什么效果?”等问题, 但往往缺少理性思考和深入论证。而课堂行动研究则把问题纳入研究视野之内, 并对问题做出深入分析、理性思维和严密论证, 这就是课堂行动研究的规范性问题。课堂行动研究的规范性概括起来说, 就是研究的态度要客观, 尽量不让研究者个人的偏好和预期影响研究过程和结论, 对问题的分析要尽量详尽、全面, 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 不凭片面的个别的论据得出总体结论。[3]

(3)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

课堂行动研究比教学经验总结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价值, 主要表现在重视理论对问题分析的指导价值, 而不单纯凭经验分析问题;重视理论对问题解决方案制订的指导价值。

(4) 合作性。

课堂行动研究自始至终都是合作的, 强调教师与研究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 甚至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 其中教师个人经验总结、个人实践反思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3.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范式的比较

行动研究与传统的教育研究有着较大的不同。传统教育研究单纯关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 追求真理的“普适性”, 强调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对变量的严格控制。行动研究能够认识并尊重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而不是试图去控制和干扰自然的课堂场景, 其目的是解决教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因而具有直接改进教学的独特优势。分析与比较这两种研究范式 (如表1) , 能为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学决策的科学选择提供依据。

三、开展课堂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课堂行动研究强调的是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为了使行动研究的实施更加规范和明确, 有必要寻找一种可以普遍推广的操作模式。但是, 对不同的教学情景、不同的数学教师而言, 课堂行动研究的步骤可能会不同。尽管如此, 课堂行动研究却有其最基本的程序, 这就是“计划—实施—反思”程序[3]。

1.计划

拟定计划主要需完成的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计划。

明确问题, 就是对数学教学实践中, 已经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的教与学的问题进行确认, 要尽可能地明确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影响等。

分析问题, 就是对所遇到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问题做出详尽的分析与判断。例如, 是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 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或者是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等等。同时, 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无影响?有多大影响?等等。

制订计划, 就是待问题做出界定和分析之后, 就如何解决所要考虑的教学问题提出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一般包括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课堂教学试图改变的因素、所应提供的理论指导、行动的步骤与时间安排及人的因素等。

2.实施

实施阶段包括行动和观察分析, 可以把这一过程具体化,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研究、重新确认问题、制订行动措施、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观察收集数据、分析反思与评价效果、撰写研究报告等。

3.反思

反思要在认真学习讨论筛选出来的教育理论, 获取开展课堂行动研究和改善教学过程的操作规范或指导的基础上, 对照原先确定的教学目标, 检查教学改进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 总结课堂行动研究的得失。

四、对数学教师开展课堂行动研究的建议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除了要求数学教师能科学定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明确自身专业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 还需着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自我反思能力、发现并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专业素质, 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行动研究的有效性。

1.科学定位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为了使广大的数学教师能根据自身实际, 科学合理定位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我们在江苏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与需求情况调研活动, 对全省400多名中小学教师就学历、职称、教龄、教学关注点、期望角色及教学素质水平等要素, 进行了较全面的成长记录调研。根据调研统计结果, 笔者将其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记录进行了分类归纳, 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适应期、胜任期、突破期、成熟期。同时给出了相应阶段的所需参考教龄、教师教学关注点、期望角色、相应角色教学素质 (知识、能力) 水平标志 (如表2) , 以供广大数学教师参考。

2.切实提高数学课堂行动研究的有效性

开展课堂行动研究的过程必须是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 要确保数学课堂行动研究开展的有效性, 作为课堂行动研究者的数学教师, 至少应做到如下几点:

(1) 重新认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以往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着重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笔者认为, 教学过程还是行动研究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要素之一, 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是教学过程中行动研究的主体。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和学并懂得如何改进教和学, 行动研究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提升的过程, 实践智慧的形成和提升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实践智慧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直觉认识, 实践智慧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传授的超越、教学机智及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等方面。[4]这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关注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事件, 并适时进行教学反思, 提升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 并内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实践表明, 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

(2) 要有问题意识。

课堂行动研究源于问题, 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探究精神、不具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师, 是不会开展课堂行动研究的。因此,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行动研究的有效性, 广大的数学教师应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 要重视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交流, 经常地有意识地准确而及时地发现并概括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努力形成有价值的数学教学问题。

(3)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进行课堂行动研究如果没有教育理论做指导, 就会回复到毫无研究性质的经验总结的老样子, 也会导致研究工作的盲目性。因此, 进行课堂行动研究的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首先要认真学习辩证法三大原理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等哲学基本知识, 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分析解决函数、数列极限、解析几何等内容中有关问题;其次要潜心研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书籍, 尤其要广泛阅读数学学科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 这是数学教师开展课堂行动研究的基础;最后还有必要了解当今国内外教育史和当前数学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动态。

(4) 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赫尔巴特的形而上学实在论认为宇宙是由无数绝对而永恒不变的“实在” (或称精神实体) 所构成;其统觉论即观念心理学, 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观念同化的过程, 新的知识必须被原有的经验同化, 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观念, 进而形成观念的体系。[5]按此理论, 学生学习只需用心灵去与“实在”发生作用即可, 学生上课完全可以按固定的、程序化模式进行, 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

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认为世界是由绝对而又永恒的物质构成, 世界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中, 由我们的主观思想支配并随着我们的主观思想的改变而改变;其经验论认为, 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6]按此理论, 学生具有社交、制造、探究 (或发现) 和艺术制造四种本能活动, 学生应依据自己生活的需要, 凭个人的主观意愿去选择学习内容。

笔者认为, 我国当今数学教育, 既不能完全照搬赫尔巴特式教育理论, 将数学课堂教学完全固定化、程序化, 教学过程一成不变;也不能照搬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 完全由学生的主观意愿去选择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和阶段特点, 有侧重地合理选用教学方式。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 则应侧重于选择合作交流等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如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习得的内容, 则应侧重于选择讲解法等传统教学方式。根据这一观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侧重于选择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 引导小学生运用各种游戏和活动,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去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为后来的理性学习打下基础;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学习阶段, 应侧重于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 借助于现代教育来弥补传统教育的课堂气氛沉闷等不足, 如在数学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可适当组织穿插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形式, 以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

(5) 加强自我反思。

每位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都应经常加强自我反思。反思的内容,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反思的任务, 主要是分析评价研究结果, 对行动研究的评价大致可以从所提问题是否明确、研究是否按计划实施、研究手段是否丰富、资料收集是否充分、行动研究的效果如何、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如何等方面进行。反思的方式, 主要有自我内部对话、写“教后记”、同事合作讨论等。

参考文献

[1]邓友祥.数学教学过程平衡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2 (1) :94-96.

[2]安淑华.数学教育中的行动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2, 11 (2) :5-8.

[3]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74-380, 384-385, 392-398.

[4]李炳煌.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2) :70-72.

[5]张法琨.赫尔巴特教学论中的几个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5) :89-94.

上一篇:团结的力量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生态扶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