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活动作文

2024-12-11

扫墓活动作文(精选14篇)

1.扫墓活动作文 篇一

清明节这一天,天气非常好,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遂平二小四年级的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

我们穿着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举着队旗,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雄壮的国歌,去烈士陵园。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那一座座墓碑,显得既庄严又肃穆。我们进行了祭扫活动,为烈士们敬献了花环、花圈和花篮。当我们站在烈士墓前,我不禁浮想联翩。多少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少革命先烈们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多少革命先烈们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我敬慕你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英勇无畏,有了你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今天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

烈士们,你们安息吧,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创造出另一个灿烂的明天。

【一次扫墓活动作文(精选9篇)】

2.扫墓活动作文 篇二

一、参与活动的兴趣不等于乐于表达的兴趣, 参与活动的能力更不等于作文的能力

活动作文很能吸引学生, 学生参加活动再写作文的兴趣肯定比直接写作文的兴趣高。但是不能把学生乐于参加活动等同于写作文的兴趣, 毕竟活动是活动, 作文是作文。有的学生, 活动中非常积极, 表现出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把作文写好。

有位教师, 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写人物的外貌, 她选了一位班上长得又高又胖的同学作为“模特”, 先让这个同学和班上长得较矮的同学比较, 再和长得较瘦的同学比较, 引导学生从这个学生的身高想开去, 将来可以当运动员、可以当国王、可以当保安;从他的外貌想开去, 将来可以当领导;从他的神态、穿着想开去……接着师生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课堂很热闹, 也不乏精彩的地方。可当教师问学生想不想写作文时, 学生很响亮地回答“不想写”。教师说:“不管怎样, 还是得写。”多数学生面面相觑, 不知道如何写。这堂活动作文课教师把活动内容等同于作文内容, 忽视了表达的训练。从这个班级学生的学情来看, 观察同学外貌不能作为重点问题, 学生的困难是表达方面的问题, 因此, 这堂课要从训练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入手, 让学生初步学会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 而不能把精力放在如何凸显人物特点上。

二、学生在情境中容易产生体验, 但这种体验不同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不可否认, 活动情境的设计来自生活, 把生活定格, 把“转瞬即逝”的东西重复, 再次面对生活, 可以让学生重新体验、深化体验, 甚至还可能有前所未有的感受, 但情境中的体验和生活中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有一位教师, 在执教《飞机遇险的时候》 (试用大纲教材) 设计了“如果当时你在飞机上, 你会怎么想呢”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即将“机毁人亡”的危险情境, 用他自己的话说, 绝对的到位, 课堂上学生都哭了。后来, 有次出差, 他搭乘的飞机下降时, 碰到意外一时不能降落, 飞机只得在机场上空盘旋, 人们从开始的喧哗, 到短暂的镇静, 再到写好遗书时几近绝望的恐惧, 他这辈子永远都忘不了。他说, 老觉得自己以前创设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有种身临“飞机遇险”的感觉, 觉得学生的眼泪是真的。这次经历改变了他对学生眼泪的看法, 学生无非是“被流泪”。创设情境的体验跟真实生活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在活动情境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一下子失去亲人, 然后让学生失声痛哭, 但和真正失去亲人的感觉肯定不一样。活动中学生说出来的体验也有可能是假的, 学生说吃颗咸津枣就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教师说好。其实, 学生在日常中看到好东西就想吃, 一口吃下去得了, 怎么会想那么多。吃颗咸津枣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吃柑桔时呢?吃香喝辣岂不是要想到还有人忍饥挨饿, 不就是要泪流满面, 感慨生活、感谢生活, 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吃?学生那样说, 无非是让教师高兴高兴而已, 那种体验不是真实的体验。创设情境的体验往往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 活动的设计往往是来自群体的生活、共性的生活, 但是学生个体独特的经历、独到的感悟是情境作文很难解决得了的。

三、活动作文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却又被课堂常规所制约

活动作文改变了学生被动作文的局面, 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 乐于表达的欲望激发了, 课堂开放了, 有活力了。这对传统的课堂作文是很大的突破, 但活动作文也会受到课堂教学常规的制约。课堂教学是有时间限制的。习作指导课一般是两个课时, 一个课时的也有, 三个课时的就不大现实。一个课时40分钟左右。活动作文的活动需要时间, 定格活动需要时间, 交流活动体验需要时间, 这对面向全体学生的作文指导是一次极大的挑战。笔者曾经听过一次《神秘的礼物》的活动作文课, 教师先出示礼物盒, 然后让学生猜, 猜完后要学生动笔写, 具体要求是:用3分钟, 把刚才猜的过程写下来, 写后自己读读看, 是不是通顺, 是不是把自己心里想的写出来了。从写文章的角度, 把猜礼物的过程写详细是必要的, 从课堂实施来看, 给3分钟也是合理的。可是这两者合起来就不合适了, 教师果断地进行了调整, 给了10分钟。接下来教师请几个学生去吃“礼物”, 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他们吃的动作、表情, 然后给学生8分钟描写刚才这几个同学吃的动作、表情。这次, 真的给8分钟。但是完成这个练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该教师告诉学生, 8分钟如果写得快的话可以写150字。“课标”对第三学段习作速度的要求是40分钟不少于400个字, 尽管不能简单化算为8分钟不少于80个字, 但不管怎么说, 面对全班同学, 8分钟写几个同学吃东西的动作、表情的要求还是高了。接下来是公布谜底——咸津枣, 然后让学生说说教师为什么给同学带来的是咸津枣而不是其他东西。接着按教师的开头———“老师带给我们什么礼物?哦, 原来老师给我们的礼物是咸津枣”写一段话。快下课了, 教师组织交流, 只有两个同学完成作文。稍过了一会后, 又有一个同学完成作文。有经验的教师迅速调整交流的话题——交流作文的题目, 还好, 多数的同学完成了题目。这课的预设和最终达成的目标差距太大了, 究其原因,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无独有偶, 另一堂活动作文《小猴过河》, 教师逐步出示事情的环境,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环境, 有序地描述环境, 最终出现核心事件:怎样帮助小猴过河?学生非常踊跃, 思维也很活跃, 每个同学都到黑板前写出了帮助小猴过河的方法。交流后, 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 有的写环境, 有的写过河前的准备, 有的写过河的经过, 有的写结果。写之前先确定过河的方法, 再来个作文接龙。先不说小组内想的方法本来就不一样, 如何分工;也不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不会千篇一律。为什么在学生最想跃跃欲写的时候教师来个急刹车, 其中原因就是时间问题。有的活动作文切实能够解决时间分配问题, 这取决于活动的内容, 还取决于班级的学生数。活动简单, 满足不了学生的胃口, 满足不了习作的需要;活动有点内容, 课堂时间又不够用。如果班级学生数较少, 活动的组织、活动的过程占用的时间会相对少一点, 相反班级学生数多, 活动的时间也就越多。由此可见, 并不是所有的班级都适合活动作文。

四、活动作文强调即时观察和体验, 无意中忽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活动作文观察对象十分明确, 捕捉的是即时体验, 培养的是学生有意注意。这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而言未免有偏颇。我们既要培养写即时活动的能力, 也要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作文素材。引导学生回味生活, 引爆学生曾经的体验也是必要的, 如果作文过于依赖活动, 学生发现生活、储存经验、感悟生活的能力就不能很全面地得到应有的发展。有的作文活动地点从教室走向社会, 把学生带到自然界 (树林、草地、田野、河岸) 进行观察, 观察各种现象和人们的劳动。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维, 在思维的过程中观察, 借助于观察和思维, 学习用词造句。适时适度手把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生产劳动是必要的, 而这种引导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 不能满足组织一次就是为了写一篇作文, 要不付出的成本太大、收益太小。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授课的主要地点是学校, 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上课不是经常能做到的。尽管活动作文同样需要学生参与、思考、探索, 但是这种思考、探索的指向太过于明确, 有着强烈的暗示。作文课只是课堂的一小部分, 课堂教学活动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还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还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表现在作文当中。

五、活动作文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3.记一次扫墓活动作文 篇三

清晨,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我们走在通往郊外的路上,路上丝丝细雨打在我的脸上,让我觉得有些悲伤.细雨勾起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勾起了我们对往事的回忆。

今年我们又再一次献上了鲜花,为我们的亲人献上美食,郑重的为我们的亲人鞠一个躬。噢!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清明都下雨了,是老天的眼泪啊,老天被我们思念亲人的心打动了。此时,周围一片寂静,风吹着树枝嘎嘎响。从人们的眼里流露出了悲伤的眼神。是什么让我们悲伤?是亲情是伟大的亲情,虽然他们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有切不断的血脉亲情!

霎时几只蝴蝶在坟墓上飞来飞去。是我们的亲人啊!他们听到了我们的祷告,感应到了我们对他们的思念,看到了我们一张张这么可爱的面孔。

4.清明扫墓活动 篇四

为追寻英雄的足迹,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政教处、团委组织学生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

4月3日下午1点整,伴着飘扬的利中校旗、少先队队旗,初一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及学生代表三百多人怀着对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步行来到**烈士园陵,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举行隆重的祭扫革命烈士仪式。庄严肃穆的烈士园陵,青松挺立,翠柏环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刚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此时此刻,同学们心情凝重,没有了往日的嬉笑喧闹,都静静地整队肃立着。

在初一(4)班陆**同学主持开场白后,大队委员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烈士敬献花圈。主持人陆玫竹为大家讲述**地区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有地下工作者机智勇敢的故事,也有抗顽反扫荡的惊险事迹,更有硝烟战场上英勇无畏的事例„„号召全体同学永远铭记先烈们的宏伟业绩和英勇事迹,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更加地努力学习,不辜负先辈和老师的期望,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学生代表缪**献词中抒发了对革命先烈深切的怀念和满腔的热爱,表达了要认真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动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道德修养,立志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主持人提议全体师生向先烈们默哀三分钟,礼毕后,同学们在校团委书记带领下庄严宣誓:“牢记革命前辈们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铭记肩上承载的使命,好好学习奋发向上„„”呼号声响彻烈士陵园的上空,先烈们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激励着全场师生。随后政教处马主任作励志发言,告诫同学们牢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不忘先烈们前赴后继地浴血奋斗精神,化作学习的不懈动力,争做新时代的“五爱”好学生!最后主持人宣布参观画廊里图片、浮雕内容„„历两小时的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结束。

5.浅谈活动与作文教学 篇五

关键词:作文教学,活动

—、活动与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活动——作文教学”是以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活动, 让学生主动感受生活、丰富体验, 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 强调以直接经验的形式, 掌握有关写作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言, 并运用语言服务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因而, 这种教学方式, 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比较, 具有“三个转向”: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由“灌输”转向“参与”。传统作文教学片面突出教师指导作用, 忽视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地位。它侧重于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讲授, 强调了写作例文的模仿, 形成了“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固定模式, 学生成了被动接受苦。“活动——作文教学”把学生主体性作为核心和灵魂,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以培养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发性和创造性等自主性习惯, 尊重学生独立人格, 把写作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作用在指导、启发和评价。例如, 在生物课“水仙花雕刻”活动中, 安排语文活动、作文各一节课, 布置以“水仙花”为题材写一篇散文。这次活动所需的资料的搜集、整理, 活动方式的设计、组织, 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全班八个小组, 都做好活动前准备。当捧出两盆芳香四溢的水仙花时, 各小组活动开始了, 从生长特征到雕刻技艺看, 从古往今来诗歌到散文, 从国画到手抄报、讲述的, 朗诵的、画的、写的都是水仙花。一个小组接着一个小组, 最后几个女同学还在手风琴伴奏下唱着“水仙花”的歌曲。这种活动新颖独特, 丰富多彩, 学生兴趣浓厚, 乐于参加。教师不失时机教会学生通过对生活进行感悟, 写出800多字的作文来, 连平时无话可写的学生也能写出600多字的作文来, 学生优秀作文在校刊、报刊上发表了。他们尝到了写作成功的欢乐。一个学生总结时写道:“我似乎从阴影走出来。进入了一个自由广阔的天地, 可以尽兴地书写自己的生活, 抒发自己的真情。”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厌学”转向“乐学”。传统作文教学缺乏动态、系统的思想、只是静态地孤立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 写作指导疏于单一化、程序化。在学生的意念中作文就是“老师给题我写”。学生无内容可写, 搜肠刮肚, 作文只好“依葫芦画瓢”,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活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像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正确的写作动机, 寓作文于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磨炼学生的意志, 因此要重视活动内容和形式, 力求使后继的作文练习变成充满乐趣的智力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思维定势”转向“思维发散”。传统作文教学重某个环节的指导, 重写作的成品的讲评, 把学生束缚在写作例文和写作成品上, 学生被例文和写作成品捆绑着, 习惯于在老师安排下亦步亦趋, 不敢越雷池一步, 形成了思维定势。“活动——作文教学”, 研究学生写作过程, 突出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讲评的三个阶段模式。通过有目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把写作与课外活动、其它学科、社会生活广泛联系起来, 在相互渗透中融会贯通, 协同发展, 产生相互促进的“共生效应”。这样有助于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多面性。例如, 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 安排与教材相关的小制作, 如数理化的模型、仪器制作, 地理科的地球仪、地图拼拆板、立体地形图的制作, 生物的标本、模型制作, 电教的幻灯片制作, 美术的手工制仵。还加上其它各仲形式的活动, 如“卡拉OK比赛、演讲、诗朗诵、文艺会演、主题班会、黑板报、班刊、广播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融德、智、体、美、劳为一体, 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愉悦性为一炉, 为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 启发多向思维.鼓励学生谈选材, 谈构思, 相互启发, 多侧面、多领域开掘写作素材。这样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思维的差异性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创造空间。同学们之间只要有意识地换一个角度, 就能写出给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

二、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整体规划、科学有序。要根据学年、学期、单元教学以及对班级工作安排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整体设计。要摆正活动与作文之间关系, 使两者组合成为一个优化结构, 协同运行, 以达到互相促进。方案设计要具体可行, 易于操作;形式要力求异彩纷呈, 富有成效。

2.加强指导, 热情鼓励。活动与作文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写作为主, 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活动前教师应周密设计与安排, 活动中教师须巧妙的启发和点拨,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客观的总结与鼓励。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 抓住活动与作文的闪光点, 正面鼓励。作文批改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自改、学生互改的各种形式, 不管优、中、差学生经常受到表扬, 产生“努力——成功”, “成功——努力”的效应。

6.清明扫墓活动总结 篇六

清明扫墓活动总结

缕缕春风,绵绵细雨,说不及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道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我部组织本院同学到西满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

此次活动流程:召集本院学生积极参与组成志愿者团队于2011年4月5日上午6:30在大医广场集合,由负责人讲清活动流程和安全纪律问题,统一着深黑色衣服,佩戴小白花,然后有青协部带领坐校车去烈士陵园,活动开始于7:30,志愿者们到达陵园后,排成整齐的队伍,准备活动开始。活动开始首先主持人进行开场白,由党支部书记王坤进行讲话,然后由志愿者代表献上花圈,默哀三分钟,同学代表演讲,仿佛让我们回到了战争年代,深刻感受到了烈士们的爱国情怀。随后志愿者们伸出右手进行宣誓,那激昂的声音再次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祖国。最后志愿者依次献上小白花,活动圆满结束后,同学们合影留念并自由参观烈士陵园,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并帮助陵园清洁工捡垃圾。

扫墓活动的圆满成功,首先感谢院学生会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这次活动对我们志愿者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是我们皆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但活动之中确实存在不足之处,如代表宣誓时忘记说“我宣誓”;主持人讲话一直带有“那个,什么”的词语;部分志愿者没有准时到达陵园;部里成员与司机商量不到位,校车来的过早等。我们要从这次扫墓活动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我院志愿者共同努力,把志愿者工作办的越来越好。

7.扫墓活动总结 篇七

飞花如梦,细雨如愁,那淡淡的小雨,让一种沉重感侵上心头,让我们被压抑的氛围所笼罩,当我们站在烈士墓前静静默哀时,那积蓄已久的力量爆发了,那豆大的雨点像在诉说着一个烈士英雄的事迹......那雨落在我们身上,更滴入我们心河.这是一次人性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更是一次遗志的延续.,未来需要我们努力创造,国家的富强需要我们并肩奋斗。

扫墓的流程在这里不作重复(策划书中有详细介绍),由于天气原因,扫墓流程中的打扫墓院没如实进行,其他环节也较为仓促,但在整个活动进行过程中,全体同学严守纪律,听从指挥,集合整齐、迅速、准时,默哀过程中保持安静肃穆,在雨中静静伫立,没有一位同学打伞,抱怨。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安医专学生干部的优良素质,同时,也体现了我系同学良好的道德风貌和爱国主义精神。从整体上说,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此次扫墓活动,通过饮水思源.缅怀烈士、诚信感恩.激励自身的方式,使同学们吸取了很多精神食粮,也明白了很多道理,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换来的,非常感激那些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烈士们,虽然他们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精神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后人的心中。所以,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应继承先烈们的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的爱国精神,情系祖国,把国家命运放在第一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这次活动,不光是一次爱国教育.活动,同时也是加强我院各系之间以及团委.学生会之间交流的活动,大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凝聚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1、活动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在原定时间进行。

2、由于对天气情况的不了解,使活动没能完成全部扫墓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还缺少实践工作的经验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3校车未准时出发(虽不是我们所能掌控,)但以后活动需注意.4.过程匆忙.虽有天气原因,但以后活动需注意,让活动有条不紊,一次更比一次好.——公卫系学生会

8.要重视初中“活动作文”的教学 篇八

一、以活动培养思维

以往的作文教学,大都是以文章为对象,忽略了文章生成前的思维和构思过程。学生总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或范文往下接或仿,极少有人在头脑中生成文章的运思过程,只有一个记忆与仿作的印象,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推敲,结果往往是作文内容、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张扬的个性、创新的火花。所以,要以活动为中心来进行思维训练活动,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写出好的文章。

1. 观察事物方面的思维训练

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在活动的前提下,先提出观察要求,做到观察有步骤、有顺序、有重点,要抓特点、重思考。可以采用多媒体训练法、参观法、实验法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充分发挥学生这种形象思维的优势,用声音、触觉、色彩、气味等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使他们能有效地捕捉到事物的特征和细节,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写春景的作文,就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春的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春的多彩画面,然后带领学生去寻找春天,让学生用眼、耳、口、鼻、手去多角度的感知。这些多层次的活动观察,学生经历了唤起表象,加深印象,更新充实表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就会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2. 活动设计方面的思维训练

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诱导学生注意用科学逻辑进行思考。我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目的、要求、程序、人员角色的安排、注意事项等。采用特定环境激发兴趣训练法,给学生提供或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去指定他们设计的内容,要求他们清除杂念,集中精力,进入指挥员角色,并可进行必要的讨论以确定最佳行动方案。如写《拔河比赛》,我先把积极报名的同学挑出来列成一排,尽管他们有高有低,有胖有瘦,但是我仍然大力赞扬这组同学是班级无敌组合。这就激起了同学们的不服气,把同学们引向了训练规程。“剩下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队,挑选你们认为的精兵强将,来比一比,可以用事实来证明自己啊!”怎样比呢?让学生自己规定比赛程序与规则。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发最佳思维。当然,也给了大家一个施展的空间,在玩儿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作文的准备工作。

3. 活动演变方面的思维训练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在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外插曲,但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进行拔河比赛时,突然一个同学松了手,对方队伍一下子全跌倒了。为什么松手?这是多么危险的动作啊。就在有人大笑、有人恼怒、有人担心、有人莫名其妙时,原因查明了,原来松手的同学因低血糖引起了眩晕。抓住这个意外,又引发了送病者去医院,有同学主动要求当替补,大家再次协商如何完成比赛等插曲,这就更拓宽了写作的题材。在意外之后,于头脑中再次重新演绎变化过程,用情景再现法,把经过的具体情境回忆起来,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就打开了思路,获取了新东西,使之有了创新的因素,彻底改变了文章思路、素材陈旧的状况,也使教学更为活动化、思维立体化。

4. 活动结论方面的思维训练

活动结束,结局也就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我们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整个经历的过程。这时要求将结果与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联系起来,即找到必然联系,得出结论。可以采用思维定向与角度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用启发式提问,使学生按各自的思路循着一定方向;用同学间的互相比较,把不同位置上所得的不同结果分析研究,等等,引导学生思维多渠道化。拔河比赛结束,先写自己的感受,喜悦的、懊丧的、自豪的、佩服的,写出真实原因;给人帮助的、受人安慰的、积极参与的,写出切身感受。写完再交流,旁观的同学补充观察的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猜测,在交流中印证,也给当事者一定的启发,以便在完整的写作时保证素材更充足、完备。

二、以活动激发兴趣

作文需要激情。许多学生因为没有激情、没有体验、没有生活、没有材料,写作时无法生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链,以至于说到文明礼貌,就写扶老大娘过马路,其余的内容则无从下手。实在不行,就抄范文,编些“假大空”的东西来应付。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注意了文章的真情实感。事实证明:是生活中的见闻使之动情,产生了灵感和表现欲望。“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里的弦响起来,要打开他们的创造想象,就必须教给他们观察和发掘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众多关系”。所以生活和活动最能激发情趣,诱发灵感的产生。

1. 让学生进入情境激情

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使信息纷呈并互相沟通,可造成最佳的“思维态势”,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课前,我们可以用几分钟时间去引发可说的话题或准备发掘的题目,以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引起学生思维的震荡,把学生推入活动之中,在简短的活动中去感知、领悟、想象、发展,在活动的基础上构思文章,把活动过程中的思、听、说、读、写、动等糅合在一起,组织出自己的文章来。

2. 让学生交流讨论激情

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换之后,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交流讨论是一种特定的激情方法,因为学生头脑中的各种观念和想法,通过互相碰撞与激发,会使大脑高度亢奋,思维便活跃了起来。因此,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围绕主题进行争论,并及时捕捉灵感。

三、让学生写作和修改

有了思维训练做基础、激发情趣为条件,还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之中。要训练学生养成习惯:当灵感出现的瞬间,应及时捕捉,迅速形成文字,一气呵成。要启发学生大胆地去玩味那些变幻无穷的文字活动的七巧板,放开手脚,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文章雏形一出,一是听读比较。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交代与了解所写的内容。以往,学生的作品无人倾听,现在有了听众,读起来就会很卖力;而听的同学也会一面听一面与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从中得到提高。二是朗读欣赏。让学生展示和挖掘成功之处。三是讨论修改。小组提出不足,研究怎样修改。读者可谈自己的不力之处,听者可谈不满意之处,最后筛选出最佳内容与表达方式,对自己的文章修订完善。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能够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味、言之有理。

摘要: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 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激发感情, 培养作文的兴趣和能力。所以,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进行一系列学生自己策划组织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获得经验, 加深体验, 是教师应该致力探索的重要内容。

9.清明扫墓活动总结 篇九

清明扫墓活动总结

缕缕春风、绵绵细雨,诉不尽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道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刘沟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的主题活动。

我校650多名师生到邹庄镇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校少先队组织的这次活动旨在通过祭扫烈士墓这一活动形式教育广大学生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活动中通过扫墓和敬献花圈的形式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刘明春校长和学生代表讲话,使广大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收到了预想的效果。有很多学生表示: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想一想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邳州市邹庄镇刘沟小学

10.扫墓活动策划 篇十

一、活动背景

《童眼看清明》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收集了清明节的由来、诗歌习俗等资料,完成了前期计划,“清明节的习俗”这个小主题中包含踏青、放风筝、农种以及扫墓等习俗。但是在众多习俗中,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人们在清明怀念逝者,祭祀祖先,缅怀烈士。为了纪念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打算举办此次清明节革命烈士祭扫活动,希望借扫墓之际回顾历史,重温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以此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由他们自己策划一次活动,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本节课注重于孩子们对活动策划方法的指导和策划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具体、细致地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养成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的好习惯,培养策划活动的能力。

2、学生借此清明节革命烈士祭扫活动的策划,回顾历史,重温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以此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活动重点

提高学生具体、细致地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培养策划活动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活动策划案例视频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童眼看清明》,已经收集了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诗歌和清明节的习俗等资料,接下来我们要探究的是“清明节的习俗”这个小主题。

1、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踏青、放风筝、种瓜种豆、扫墓)

2、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清明节的习俗,在众多习俗中,你知道哪个是最早的吗?(扫墓是清明节中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在清明节这一天,一是到墓地、骨灰安置的地方祭奠先祖,一是追悼哀思革命先烈。)

3、咱们家乡山海关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后,国共两党争夺通往东北的咽喉要塞展开激烈战争,众多忠骨永远沉睡在山海关烈士陵园。

4月4日,清明节马上到了,你们想不想自己策划一次革命烈士祭扫活动?

(二)观看视频,了解策划

1、为了祭扫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先做好策划。怎样策划一次活动呢?大家看一段小视频,他们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策划中队会的过程老师当时录下来了,一会大家仔细看,他们是从哪几方面策划中队会的。

2、学生观看视频。

3、他们从哪几方面策划的?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4、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师板书)(1)活动主题

师:对,活动主题要鲜明(2)活动目的

师:无论做什么活动,目的必须明确(3)活动时间

师:活动时间师单方面定的吗?(4)活动地点(5)活动形式

师:活动的内容要紧扣主题,是否能达到活动目的,是否符合主题。另外大家要思考:本次祭扫活动有什么注意事项

(三)出示策划案例,辨别分析

出示活动策划一《迎国庆歌咏比赛》和活动策划二《春游》 小组讨论交流,策划存在的问题

(四)探讨交流,完成策划

1、接下来同学们从这方面具体策划这次祭扫活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完成策划书。

2、展示汇报交流(师根据汇报适时指导)

3、完善策划书

(五)总结评价

11.综合实践活动使作文教学焕发生机 篇十一

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自然, 指导学生有序观察

观察是作文的基本功。小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写, 缺乏观察力是症结之一。针对这种情况, 我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寻觅春天的踪迹”, 首先引导学生走进自然, 对周围的一切细心观察, 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走进自然之前, 首先提出观察要求:观察要细致、有序, 并做好记录。

1.“细致”。

即不能只着眼于大概轮廓而忽略了细小的地方。比如雨中的情景:近看, 雨点的形状如“小葡萄”, 打在地上溅起“水花”;远看是一层“轻纱般的水雾”, 继而“水雾”又变成“雨帘”, 马路两旁出现“小溪”等。

2. 有序。

一般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从空间上来说, 可以从上至下, 从前到后, 从外到内, 从远到近等, 同时注意事物形态、数量、质地、色彩的变化, 这样写起来才会又生动又有条理。

3. 做好记录。

将自己留心捕捉到的最重要的现象、细节, 及时写下来, 作为写作素材加以积累, 为以后写作奠定基础。

这个主题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前所未有的热情, 他们纷纷走出校园, 深入自然, 观察春天各种景物的变化, 在观察中体验, 并诉之笔端, 实现自由表达。在这次活动中, 同学们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组, 通过多个渠道搜集资料, 为自己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科学组的同学亲自栽种植物, 观察他们一天天的变化, 写下了观察日记;文学组的同学从图书馆、网上搜集了大量与春有关的成语、农谚、诗词、散文;绘画组的同学制作手抄报、绘画作品;写作组的同学挥毫泼墨, 绘春、赞春, 表达自己对春独特的感悟;歌唱组的同学真情演唱自己喜欢的春之歌。

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家庭, 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文以情动人。一篇文章即使再有章法技巧, 若缺少感情的投入, 也会呆板乏味没有生机。因而我在作文教学中, 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在众多情感中, 亲情又首当其冲。所以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 将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成长的地方, 母亲为一个家庭的付出与牺牲更应让孩子深深铭记在心。但我在审阅学生习作“我的妈妈”时, 大部分同学写的干干巴巴, 缺乏对母亲的深入体会和了解, 有的同学甚至在作文中对妈妈充满抱怨, 与母亲隔膜很深。很多同学表示, 他们有什么心理话宁可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倾诉, 也不愿对父母说。在调查了解中, 我发现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父母的年龄、生日、爱好、理想, 也体会不出父母的辛苦, 认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妈妈的辛苦, 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 我们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记录母亲的日常生活, 和母亲聊聊天, 做好谈话记录, 并亲手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 搜集与母亲有关的文学作品、感人事迹、成语格言、歌曲绘画作品等,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 培养热爱母亲的情感, 写出一篇佳作。

这次活动使学生有意识的近距离与母亲来了一次接触, 在活动过程中, 他们理解了母亲的艰辛, 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精神上受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洗礼。在活动后的习作中, 他们敞开心扉, 有的真诚的感谢母亲多年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 有的对自己以前不理解妈妈表达深深的悔恨, 有的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表达了要感恩母亲的决心……大部分文章感情真挚, 生动感人。

三、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感受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其中, 诗词它以丰富的情感, 深邃的意境, 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 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古诗词在作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古诗词的诵读, 可以感受它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在丰富自己文化积淀的同时, 培养了审美情趣, 提高了文化品位, 并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 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着深远意义。为此, 我们开展了“古诗苑漫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

这次活动展示, 我们分为五步进行:满腹诗书续古诗;声情并茂背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分门别类辑古诗;动笔尝试写诗歌。整个活动, 学生表现的积极踊跃, 虽然学生的朗诵水平还很低, 对古典诗歌的理解还很肤浅, 尝试写作的诗歌也很拙劣, 但他们却有丰富的亲身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已经初步领略了诗歌的魅力, 掌握了部分学习方法, 特别是激发出了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已经能够自觉的运用古诗词名句, 增加了作文的文化内涵,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家乡, 指导学生精心选材。

通过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了解家乡, 选材要朝着新、深、细的方向发展, 抓住家乡特色, 以小见大, 使文章立意高远。

12.扫墓的活动总结 篇十二

早7:30,XX义工协会理事会成员便提前来到义工之家集合地,分工合作,维护秩序,分组乘车前往烈士陵园。据统计,本次共229名义工参加活动,爱心车辆36辆,联合其他爱心联盟组织共三百余人。

活动过程中,临淄义工协会及爱心联盟代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由临淄义工秘书处领读志愿者誓词;随后列队瞻仰纪念碑、向无名烈士们献花、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活动庄严肃穆、有序进行,全程无垃圾,展示了义工和志愿者们优秀的素质。

感谢XX农村商业银行参并赞助活动资金,感谢参与活动的所有义工及志愿者朋友,感谢临淄越野爱好者车队,感谢所有提供爱心车辆的朋友,感谢协会摄像及“花的世界”婚庆公司录像师拍摄,感谢临淄电视台全程记录活动。

13.扫墓活动议程 篇十三

清明节扫墓活动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举国旗,祭英烈,又是一年清明节, 今天,县委、教体局、团县委的领导来到红岩寺镇,组织我镇老师和学生来到烈士陵园 ,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寄托哀思,祭奠烈士们的英灵。

站在庄严肃穆烈士墓碑前,天空垂泪,松涛呜咽。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现在我宣布“弘扬先烈遗志,增强爱国情感”扫墓仪式现在开始。

第一项,向烈士敬献花圈; 第二项,全体肃立,默哀;

第三项,请县关工委领导讲红色革命史;

(各位老师、同学们,此时,我们仿佛看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壮举,仿佛看到先烈们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慕英烈,祭奠哀思,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要将这份哀思与敬意,化作坚定的信念、美好的心愿,化作一股求学进取的动力、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在成长成才中、在社会实践中唱响一曲曲纯洁而高昂的赞歌,献给我们的先烈,告慰他们的英魂。)

第四项, 新团员入团宣誓;

第五项,学生代表发言(七2班仁丹); 第六项,领导讲话;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伟岸的身躯和坚强的毅力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巅峰。共和国不曾忘记,我们更不曾忘记!历史将革命和建设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个多姿多彩、和平幸福的年代,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早日实现炎黄子孙的中国梦。)

14.综合实践活动与个性化作文整合 篇十四

一、综合实践活动, 激发个性写作能力

1. 培养学生搜集材科、处理材科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学会搜集材料和处理材料, 而材料才是作文的血肉, 有丰富的材料才能把作文写好, 可见这一能力对于写作多

主动性、课堂的情景与发展, 也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煅炼。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应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能够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意识等方面训练与培养, 目标明确, 阐述清晰, 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把握清楚目标,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充分考虑流程规划、教学过程和方法选择。要注重学生自主的实践性, 教学过程设计应逻辑清楚, 完整流畅, 意图表达真实自然。

3. 充分发挥本学科的技术设备特点。

在借鉴其它学科的备课经验的基础上, 要更多地考虑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 即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终端设备、畅通的互联网络、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源、方便快捷的上机操作特性, 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4.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大纲, 细致推敲, 去粗取

精, 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简约或滞后等不足, 不受教材束缚, 积极想办法弥补, 按照教学意图, 进行知识补充拓展, 重组加工, 形成各章节简洁实用的辅助资料 (电子版或纸媒) , 每堂备一份上课讲义;紧紧围绕教材内

么重要。而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就能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如“家乡名人的研究”的活动, 是人教版第五册语文中设计的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之前, 我利用一节早读课给学生介绍了研究人物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课后科代表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 运用所学方法去访问熟悉情况的人, 查阅资料, 搜集有用证物, 拍摄历史遗物。他们搜集了许多的材料, 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我相信他们在这次活动中学到的一些方法也可以运用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在搜集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 面临的是如何处理这些材料的问题。在作文指导课上, 我给学生讲了作文时选择材料的三个原则:真实性、一致性、代表性, 并且告诉他们围绕自己作文的中心先占有, 后挑选, 一定要舍得放弃, 不能什么材料都想写进文章。

2.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

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 让他们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 与

容开发制做具有“五性” (即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的课件作品;精心设计安排学生上机练习的内容和时间, 为达到目的和提高效率, 必须事先把需要的素材准备完整并预装到各个终端机。

5. 集体备课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促进教师专

业化发展, 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整合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实践证明, 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帮助作用。

总之,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 要增加自信心、荣誉感, 努力克服暂时的困难, 面对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 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 研究教学方法, 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认真钻研教材, 备课要着眼创新, 使课堂教学有特色, 不断促进教学进步。信息技术课备课的目的, 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根基, 能够运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去, 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万物为友, 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去接触社会, 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 从而在社会交际中, 积累信息, 发展思想。实践证明, 举行各种综合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通过参观、访问, 搞社会调查, 接触实际、接触社会, 能开拓知识领域, 开阔眼界, 丰富生活, 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 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以“永强风俗的研究”活动为例, 与龙湾区博物馆联合举办了“走进龙湾, 亲近家乡”为主题的民俗展览, 学生亲自去体验了家乡的风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很多他们原来不知道的事情, 有了很多感触, 也搜集了大量的材料。活动完了之后, 他们觉得有很多话要通过笔写出来, 这就成了他们写作的动机, 亦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受益匪浅。

3.拓宽写作资源, 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写作训练的机会。每次活动结束后, 围绕活动进行个性化写作。即自选角度, 自主命题, 自选表达方式, 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写作。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了, 有感而发, 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了。如“汤和文化的研究”活动, 我就要求学生围绕这次活动, 自选角度, 自主命题, 自选表达方式, 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一篇作文。结合中国近代史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 追溯明朝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劣迹,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作文交上来后, 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有写活动过程的, 有写自己感受的, 也有写对人物评价的, 等等。从中也让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 特别是能拓宽写作资源, 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

二、促进研究性学习, 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1. 构建学校研究性学习主题系列

通过研究, 更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发展, 并能从一个侧面为“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学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此, 结合初中学校的具体实际, 挖掘学生两个空间:一是学校学习实践空间;二是家庭社会见闻空间, 广泛地去收集与积淀丰富的内容, 把个性化作文校本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序列内容有效整合, 围绕综合性实践活动与个性化作文有效整合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2. 展现学校研究性学习主题内涵

研究性学习, 我校始终围绕学校办学理念而展开, 学校以“诚、行, 毅”做为学校的办学思想, 主要是继承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我们要从中汲取符合当代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道德文化素养,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精髓。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爱国情感, 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做人做起, 学会学习,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诚、行、毅”, 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基础, 是一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奠基石。

(1) 七年级以“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诚”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教育学生做人以诚, 诚实守信, 有利于养成学生诚信的道德。

《大学》经文说:“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由于“诚其意”的活动必在“知至”之后, 所以, 要弄清“诚其意”的含义, 必须先弄清“致知”和“知至”的含义。王阳明曾说:“‘知至’者, 知也;‘至之’者, 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为一也。”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框架:一是培养学生诚信守责、塑造自我方面研究探索, 从诚实做人, 诚心处事, 诚挚惜物中领悟;二是培养学生与法同行、完善自我方面研究探索, 从生活实践, 理论法规, 为人处事中体会;三是培养学生走向社会、提升自我方面研究探索, 从观察社会, 收集提炼, 反思归纳中提升;四是培养学生守护家园、修炼自我方面研究探索, 从人与自然, 呵护生灵, 培养爱心中修炼。

(2) 八年级以“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行”是培养学生在诚信道德的熏陶之下, 在生活、学习、工作、做人方面努力去躬行践行, 从而不断积累人生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行”是王阳明的思想中典型的“知行合一”的要素。他首先强调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即他说的“致良知”, 但如何使人的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呢?王阳明主张“求理于吾心”, 即“知行合一”。对于“行”, 他解释道:“凡谓之行者, 只是著实去做这件事。若著实做学问思辩工夫, 则学问思辩亦便是行矣。学是学做这件事, 问是问做这件事, 思辩是思辩做这件事, 则行亦便是学问辩矣。”所以, 王阳明的“行”范围很广, 包括了学、问、思、辩, 这在《中庸》里是“知”的四个侧面, 如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在王阳明这里合一。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框架:一是在培养学生人文追忆、美化生活方面研究探索, 围绕人文熏陶、健康追求、继承传统;二是在培养学生求真科学, 立志创新方面研究探索, 围绕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美化生活;三是在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学会观察方面研究探索, 围绕观察社会、感恩社会、思考民生;四是在培养学生爱惜自我、健康身心方面研究探索, 围绕人与社会, 呵护生灵, 促进健康。

(3) 九年级以“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毅”是做事的基本要求, 教育学生克服困难, 毅力而行, 对培养学生勤奋精神, 立志科学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吻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 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亦具有指导意义。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 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曰:“抱负远大, 意志坚强, 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 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 是缺一不可的。”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弘, 宽广也。毅, 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 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仁者, 人心之全德, 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 可谓重矣。一息尚存, 此志不容少懈, 可谓远矣。程子曰:“弘而不毅, 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 则隘陋而无以居之。”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框架:一是在培养学生勤奋励志, 实现自我方面研究探索, 激励学生勤奋做人, 刻苦好学, 学有榜样;二是在培养学生科学求知。完美自我方面研究探索, 激励学生奋发有为, 追求真知, 关注发展;三是在培养学生人文求美、熏陶自我方面研究探索, 激励学生关注名人, 拓展视野, 实现自我。

因此, 学校的研究性学习, 主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进行, 我们的目标主要是“人文见长, 弘毅校园”。从研究性学习中, 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 从而在研究性学习中, 以个性化作文为指导, 写出弘毅的文章, 做一位弘毅的学生。两年多实践, 我校已经汇集了《海滨中学弘毅家园集》之一、二, 共分三大主题八项系列。

三、综合实践与个性化作文整合的体会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几乎成为学校教学的共同特点。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学习活动, 凸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 张扬学生的个性, 体现课内到课外, 再从课外到课内, 丰厚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树立知识的综合应用的教学理念。综合实践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 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 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构建知识的三维空间体系。

1. 综合实践与个性化作文整合, 体现整合的必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些可以说是本质上的返朴归真。《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生活实践视为作文的源泉, 因此,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但是, 现在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教育中的难题, 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 正是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要求, 它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课程。每个学校所处的周边环境都有一定的系列特色, 当地的自然, 社会、人文资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家乡独特的人文景观、民间传说、历史人物、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名胜古迹、方言土语等, 也都有其精华的值得褒扬、传颂的一面, 或值得辨析、甄别的一面, 都留下了人类繁衍生息、社会变革发展的烙印。无论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还是名优特产, 都有着可圈可点之处, 我们若把它们有机地引入, 利用当地资源, 帮助学生寻找作文的活水之源, 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则能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 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既为家乡的建设成就感到自豪, 也能为当地的落后问题出谋划策;既学到文化, 又陶冶了情操, 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实践挂钩, 使课程走进生活, 亦让生活走进课程。

2. 综合实践与个性化作文整合, 提高整合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 负责分工, 学生自愿组合。要求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采访、调查等途径, 收集有关家乡的的资料, 吻合了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再按收集、整理、讲解等不同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 这样, 学生在成果展示阶段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并逐渐延伸, 致使热爱家乡的感情油然而生, 从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树立理想, 积累知识, 提高才能, 多为家乡出力。在这些方面, 我校已初见成效, 汇聚了学生的优秀作品。从教育上讲, 学生更了解家乡的美丽、富饶, 了解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 已达到更热爱自己家乡的目的。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宏观构想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作为教师, 给予学生的不再是盘中的“鱼”, 而是盘外的“渔”。

实践调查活动, 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从内容入手, 先让学生构思, 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最大的收获、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喜悦、感想写出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 它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发言热烈, 积极地参与讨论, 人人都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教师精彩而巧妙的引导下, 都迫不及待有话要说, 有内容可写, 在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课堂上, 学生在愉快中, 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感受写入文中, 文中流淌着浓浓的情感。

3. 综合实践与个性作文整合, 体现整合的内蕴性

办好一所学校, 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造就一批骨干教师。而能否造就一批骨干教师, 关键在于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就是一场戏的

当总导演“导演”, 实施素质教育, , 实没有一位高水行高效管理, 办出平的

特色学校都将是空话。作为一校之长, 如何让自己在任期内带动全校教职工不断进步, 让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真正使自己成为学校之魂

校呢?

一、坚持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心。人格简

长言之即德●德取人、。失德弃人在我国的, 以德为重传统文化中应, 是历做来人强的调根以的祖不龚本。住, 人幽香四溢, 格像花的芬令芳、人回味悠长酒的醇香, 。一校之掩不了, 长封,

几华

如果没有威信, 说话没人听, 指挥没人应, 那就成了孤家寡人, 就无法有效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而威信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要靠

点自己的良好形象去赢得“一班人”的钦佩和信

赖, 这种非权力影响力所产生的作用, 远比权

体力的作身“德”用之修养要大得, 多。以德感因此, 人, 校以形染人, 长必须要加增强强自

自身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 才能达到政令畅通、有效地组织管理的目的。一是在具体工作中, 校长要摒弃官位意识, 提高为师生服务的热情, 增强创业的责任感;淡化管束意识, 体现人文关怀;抛开功利意识, 提倡脚踏实地的作风;要知人善任, 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 做师生的知心人。二

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获得了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从而将学生的情感、个性和思考交织融合起来, 让孩子们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与源泉, 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言为心声”, 让学生把作文视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懂得了具有生活色彩的文章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作文, 一种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作文。一旦将写作教学与综合实践整合起来, 学生的习作必将异彩纷呈, 情真意切!从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我们感悟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应该向不同的学科整合和延伸, 这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又利于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是在平时生活上, 要坚持廉洁奉公, 不谋私利;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工作在前, 待遇在后;实干在前, 荣誉在后。做到“四要”:即要管住自己的头, 不该想的东西不要想, 见钱不贪, 见色不迷;要管住自己的嘴, 不该吃的东西不要吃, 否则就把原则吃掉了, 嘴巴吃软了, 形象吃丑了;要管住自己的手, 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拿, 不贪恋钱财;要管住自己的脚, 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实践证明, 能否赢得师生的拥戴, 校长“德”行是首要的。校长若能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 做出表率, 那就会对全校师生员工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有什么样的校长, 便有什么样的教师,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二、坚持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人是有

感情的, 对学校的管理要做到“情感先行”。校长不能单纯以行政手段来处理各种关系, 而应对师生倾注满腔深厚的感情。通过情感交流, 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相通。一是对教师要主动关心。校长是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的“班长”。要当好这个“头”, 除了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管理制度, 坚持依法治校而外, 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下属、对教师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尽管校长事务繁忙, 但是主动与下属、与教师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 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对教师的缺点既要提出善意的批评, 又要对他们工作上的失误主动弥补, 主动承担责任, 主动关心他们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要真心真意、实心实意、诚心诚意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二是对教师要宽容大度。宽容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是

综上所述, 对一个初中生而言, 生活就象一盘散沙, 需要我们合理的捡拾。要想从散漫的生活中获得合适的生活写作素材, 需要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整合, 把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统一起来, 互为补充, 互为促进, 互为融合, 真正领悟“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内涵。我们要把作文写好, 就要关注生活、社会、人生, 关注成长, 写出真知酌见, 写出独特感悟, 写出时代特色。让我们在集体的合作中相互激发, 实现合作作文, 把作文提高到一个更高更新的水平, 这是我们的追求。

上一篇:恭贺新年吉祥贺词下一篇:水利局水保工作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