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细胞工程总结

2024-06-19

健康细胞工程总结(共7篇)

1.健康细胞工程总结 篇一

主要学习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 是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或创制新种,或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产物的过程。2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理 ?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 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4 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 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或者长成新的完整植株的一种实验技术。5 愈伤组织? 是指由外植体组织增生的细胞产生的一团不定型的疏散排列的薄壁细胞。6 脱分化? 一个已经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现象。7 再分化? 指原已分化的细胞过脱分化后再次分化的现象,最终可进一步形成完整的小植株。8继代培养 ? 是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的方式。9 植物细胞培养? 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将愈伤组织或其他易分散的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得到悬浮细胞,再通过继代培养使细胞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细胞群体的技术。它是在组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是从动物体内取出细胞或者组织,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无菌、适温和丰富的营养条件下,使离体细胞或者组织生存、生长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一门技术。11细胞系? 由初代培养产生的能进行无限次传代培养的细胞群称细胞系.12干细胞? 是指具有无限或较长期的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至少一种高度分化子代细胞的细胞。13胚胎干细胞? 指由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出的细胞。14成体干细胞? 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15全能干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任何类型细胞的能力,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16细胞融合(体细胞杂交)? 将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相融合并使之分化再生、形成新物种或新品种的技术。17合胞体 ? 在细胞融合过程中,开始阶段只来自两个细胞的细胞质先聚集在一起,而细胞核仍保持彼此独立,这种特定阶段的细胞结构称为合胞体。18同核体 ?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是由同源的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19异核体 ? 来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为异核体。由非同源的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

20杂种细胞(体细胞杂种)? 来自不同细胞核的染色体合并到一个细胞核内,产生出杂种细胞。由于这种杂种细胞的双亲都是体细胞,因此又叫做体细胞杂种。21单克隆抗体(McAb)? 是由遗传性高度一致的克隆细胞分泌出的成分单

一、有特异性的抗体。22胚胎移植? 也称受精卵移植,是指将良种母畜配种后,从其生殖道(输卵管或子宫角)取出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畜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个体技术,所以也称为“借腹怀胎”。23染色体工程? 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消减、添加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改变遗传特性和选育新品种的一种技术。广义上讲它还应包括染色体内部的部分遗传操作技术,因此也称为染色体操作。24 雌核发育? 是单性生殖的一种,指卵子依靠自己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生殖行为。同种或异种精子进入卵内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不形成雄性原核和提供遗传物质,其子代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雌核,只具有母本的性状。转基因动物?将外源重组基因转染并整合到动物受体细胞基因组中,从而形成在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26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发展核研究的日益深入,细胞工程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以及成为现代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代表性领域,具体而言,细胞工程的一些研究领域包括:1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2细胞融合 3染色体工程 4胚胎工程 5细胞遗传工程 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可分为三个层次上的培养: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

28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最显著的价值在于: 优良植物的快速繁育与代谢产物的大量制备方面。

29染色体工程主要分为: 动物染色体工程和植物染色体工程 胚胎工程采用的新技术包括:胚胎分割技术、胚胎融合技术、卵核移植技术、体外授精技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以及性别鉴定技术、胚胎冷冻技术 31当今,细胞工程已经称为生物学家手中经常应用的技术之一。并已经成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导领域之一,涉及面及其广泛,在许多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如1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2细胞融合3染色体工程4胚胎工程5细胞遗传工程?

细胞工程应用,内容包括

1、优质植物快速培育与繁殖

2、动物胚胎工程快速繁殖优良、濒危品种

3、利用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活性产物、药品

4、新型动植物品种的培育

5、供医学器官修复或移植的组织工程

6、转基因动植物的生物反应器工程

7、珍惜动植物资源的保存与保护

8、在遗传学、发育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

9、在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1234567?

33胚胎工程的最成功的应用领域体现在畜牧业---,主要是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与胚胎保存-----,----?

染色体工程技术最大的价值体现在-新品种的培育------,主要是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方法?

35植物细胞工程主要利用传统的-杂交,回交---,-------的方法达到改变染色体的目的?

36动物细胞培养基分类: 1)天然培养基2)合成培养基3)无血清培养基 37干细胞增殖特性1缓慢性:2自稳性:干细胞能自我更新维持自身数目 的恒定

38干细胞的分类,按发生学来源:1胚胎干细胞2 成体干细胞 按分化潜能: 1全能干细胞2多能干细胞3单能干细胞 39体外受精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2345?

精子的采集与获能、卵子的回收及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受精卵的体外发育及试管胚胎的移植等。

胚胎工程是在胚胎移植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和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主要包括12345等?

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和性别控制技术 41染色体要确保在细胞分裂中保持稳定,必须要能够自我复制和向子细胞中平均分配。它需要3个关键序列,包括123。? 自主复制DNA序列、着丝粒DNA序列和端粒DNA序列

42人造微小染色体在大片段DNA分子的克隆、基因组分析、基因功能鉴定、基因治疗以及研究染色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目前,正在研究或应用的有123?

43转基因动物的方法,123?

反转录病毒法;基因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移植法 44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步骤 ?

①培养材料的采集;②培养材料的消毒;③制备外植体;④接种和培养;⑤根的诱导;⑥组织苗的练苗移栽。45图绘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过程?

46植物间的体细胞杂交意义?

植物间的体细胞杂交所得到的杂交细胞,已达到了完整的植株水平,获得了新的杂交植物,使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有可能都被表达,这就打破了远缘生物不能杂交的屏障,提供了创造新物种的可能。47图绘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动物细胞特点?

无细胞壁;倍增时间长,生长缓慢;培养中需氧量少,对搅拌敏感;多以聚集体存在;原代细胞培养50代即开始退化;细胞连接复杂 49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特点?

1)营养条件苛刻除一般的营养物质外,还要血清;2)适应性差, 对环境敏感包括对PH、溶解氧、二氧化碳等;3)培养时间长,易污染 主要是生长缓慢;显著的污染是培养基的PH迅速改变.50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温度:37度;pH:7.2-7.4;气体:氧,二氧化碳,氮气;营养条件:培养基;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辅酶,核酸,嘌呤,嘧啶,激素和生长因子,其中多种成分可以由血清提供。

51图绘动物细胞体外细胞生长增殖过程?

52异种细胞移植存在的问题?

•非自体细胞移植过程中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与器官移植不同,它不具有正常器官的解剖结构,一般不需吻合血管;

•在提纯、培养的过程中,常发生损伤和活力丧失或减弱,经过几代传代繁殖后,有可能发生变异;

•由于失去正常生存环境,长期生长常不利。

•非自体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实践时,病人的免疫系统摧毁植入物是最大的难题。•尽管同种异休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理明显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特点,补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被认为是异种移植的主要障碍(超急性排斥)。

•一旦超急性排斥得以防止,异种移植将面临与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相同的许多问题。

53体外受精的意义?

家畜体外受精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取得很大进步,为实现动物胚胎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对充分发挥良种母畜的繁殖潜力,加快家畜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速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54胚胎移植的意义?

①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力,迅速扩大优良畜种数量,加速优良畜种的推广 应用;②缩短世代间隔、增加选择强度,促进家畜改良速度;③长期保存 冷冻胚胎,便于优良品种的种质运输和保存;④是胚胎分割、胚胎嵌合、性别鉴定和核移植等其它胚胎生物技术的基础,也是基础生命科学研究的 重要手段。

雌核发育的意义?

为生产单性种群提供了可能;能迅速地产生同源型二倍体;提供某些致死突变种的生物品质;在农牧渔业生产中,可人工控制性别繁殖;广泛地用于进行基因-着丝点的定位研究;可利用产生新的纯系来筛选除去有害的等位基因。56染色体分离的基本原理? 由于荧光染料Hoechst 只对A-T特异性染色,而染料Chromomycin只对G-C特异性染色。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是不同的,因此这些特异性染料和不同染色体上DNA结合的量和比例是不同的。结合这些染料后,再经激光照射,染色体就会呈现不同的荧光带。将特定染色体发出的荧光波长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控制就可将发出同一波长的染色体收集在一起,从而实现染色体的分离。57体内干细胞的意义?

•在于源源不断地补充体内一些短命组织的细胞来源,如血液细胞、皮肤细胞以及精巢等,或者组织或器官受到局部损伤时,它们可以再分裂形成新的该组织和器官,是体内的一种自我修复机制。

•人类干细胞工程就是利用人体内干细胞的特征来达到体外产生人类所需的产物的探索。主要用于器官修复,基因治疗等。58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应用?

(1)染色体的基因定位这是融合细胞技术应用的主要成果之一。如:将人体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在杂种细胞系中,优先排斥人染色体,因此,每种细胞系都仅含有一条或若干条特异性的人染色体。通过对这些细胞系生理生化功能分析,就可以断定特定的人染色体的功能。已经证明,仅保留着1号人染色体的人-小鼠杂种细胞系,才能合成人尿苷单硷酸激酶,证实编码这种激酶的人基因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2)遗传疾病的治疗与基因互补分析。将不同人类疾病遗传缺陷的突变细胞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由于基因的互补作用,可恢复其正常的表型。应用基因互补分析,断定突变体所涉及的基因数目,分析基因的结构,剖析遗传疾病的病因:杂种细胞测定。不互补,缺失同一基因或同一基因产生同样突变;互补,缺失不同基因或同一基因不同部位发生突变

(3)制备特殊活性物质:生产单克隆抗体:将能分泌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与在体外能长期传代存活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就可能选择到既能生产特殊活性物质,又具长寿命的杂种细胞克隆系。应用细胞融合技术,有可能得到生产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胰岛素等各种杂种细胞系。59图绘单克隆抗体技术过程?

免疫动物;融合细胞的制备;细胞融合;杂和细胞筛选;抗体检测;大规模生产

60单克隆抗体技术应用?

①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可检测多种病毒中非常细微的株间差异,鉴定细菌的种型和亚种。诊断异常准确,误诊率大大降低。例如,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单克隆抗体,灵敏度比当前最佳的抗血清还要高100倍,能检测出抗血清的60%的假阴性。

②癌症治疗:可检查出尚无临床表现的极小肿瘤病灶,检测心肌梗死的部位和面积。人们正在研究“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作载体携带药物,使药物准确地到达癌细胞,以避免化疗或放射疗法把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一同杀死的副作用。在人体扫描图技术和肿瘤定位方面已获得很大进展。

③生产免疫避孕药:可精确地检测排卵期,将早期胚胎来制备单克隆抗体。新一代免疫避孕药就是用精子,卵透明带或早期胚胎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它们注入妇女体内,人体就会产生对精子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避孕作用。

④生产生物药品:生物药品主要有各种疫苗、菌苗、抗生素、生物活性物质、抗体等,是生物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或分泌物。过去制备疫苗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得到的产量低而且很费时。现在,利用细胞工程或细胞融合途径,大大提高了效率,还能制备出多价菌苗,可同时抵御两种以上的病原菌的侵害。⑤免疫学研究:鉴定、区分各种抗原检测抗原上的决定簇;对抗体的基因定位及表达进行研究。

⑥大分子蛋白的提纯:将抗体交联到溴化氢活化的琼脂糖基质上,制成免疫亲和层析柱。提纯得到的蛋白质杂质含量低,对产物起始浓度求低。61 转基因动物制备过程 ?

外源目的基因的制备;外源目的基因有效导入生殖细胞或胚胎干细胞;选择获得携有目的基因的细胞;选择合适的体外培养系统和宿主动物;转基因细胞胚胎发育及鉴定;筛选所得的转基因动物品系。62转基因动物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克隆在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基因多级调节系统的研究;细胞功能研究。

2.健康细胞工程总结 篇二

在院心理健康部的正确指引下,在我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机电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月活动拉开序幕。此次活动月的主题是“和谐身心,健康你我,珍爱生命,放飞心灵”,围绕主题,我们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同学们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卫生健康水平。

一、加强心理健康月宣传,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我学院做了精心的部署与安排。首先,我们举行了“和谐身心,健康你我,珍爱生命,放飞心灵”的主题书画展活动,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在各班推选了心理健康委员,并进行了培训,了解了鉴别同学心理异常的方法,懂得心理健康的常识,能及时对同学的心理异常做出反应,对心理危机进行早期预防,避免演化成恶果。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要活动中体验成长,健康成长,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其次,我们还举行了善待生命,珍爱生活征文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心理疾病预防。还有灭火器接力活动,给同学们带来了欢笑,减轻了心理压力,同时锻炼了身体。还有“假如生命只有三天”的演讲

比赛,更是感人肺腑。在这个活动月中,同学们都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的了解,达到了我们的要求。

三、努力改进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3.健康细胞工程总结 篇三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1.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单个肝肿瘤细胞进行培养,获得细胞群的方法不属于克隆培养法 B.细胞培养过程中不需考虑细菌的污染问题 C.该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D.在原代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细胞最终也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解析:A选项的描述属于细胞层次的克隆,A项错误。培养液受细菌污染后,其中营养成分要发生改变,不利于细胞的培养,B项错误。病毒的生存离不开细胞,用培养液不能培养病毒,C项错误。一般的细胞繁殖10代后,将停止增殖,D项正确。

答案:D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顺序是()①原代培养 ②传代培养 ③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形成分散的细胞悬液 A.①②③

C.②①③

B.①③② D.③①②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程序为选取幼龄动物或早期胚胎组织作培养材料→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制备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答案:D 3.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组织和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或细胞()A.容易产生各种变异 C.取材十分方便

B.具有更高的全能性 D.分裂增殖的能力强

解析: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主要因为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分裂能力旺盛。

答案:D 4.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块 B.恒温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促进细胞呼吸 C.为了保证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环境,需大量添加各种抗生素 D.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

解析: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常用胰蛋白酶,不能使用胃蛋白酶,因为胃蛋白酶需要在强酸环境下才能起作用,但这样的环境不适于细胞生存,A项错误;细胞培养应在含CO2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B项错误;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不是杀病毒的,C项错误;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用添加甲药物、乙药物的培养液分别培养细胞,根据变异细胞占培养细胞的比例,以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D项正确。

答案:D 5.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培养程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动物组织块

↓ ②________

③处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 ④制成________

⑤转入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⑥处理贴壁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________

⑦转入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1)过程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③和⑥用________处理组织或贴壁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和⑥的过程都要把分散的细胞制成__________________。(4)过程⑤进行的细胞培养是________,细胞适于____生长增殖。

(5)过程⑦进行的细胞培养是________,一般传至______代后就不易传下去了,传至________继续培养时,增殖会逐渐缓慢,以至于完全停止,部分细胞的________会发生改变。继续培养时,少部分细胞发生了________,朝着等同于________的方向发展。

解析: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首先将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许多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再将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瓶内,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以后,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 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人们通常将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别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样的培养过程通常被称为传代培养。

答案:(1)剪碎组织(2)胰蛋白酶 解除由于接触对细胞生长和繁殖的抑制(3)细胞悬液(4)原代培养 贴壁(5)传代培养 10 10~50代 细胞核型 突变 癌细胞

A级 基础巩固

1.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在于()A.培养基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区别与联系。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一般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而植物组织培养一般用固体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还要加动物血清等,A项正确。它们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都可以传代培养,且都能够大量培养。B、C、D项的叙述有误。

答案:A 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连续细胞系不具有异倍体核型

B.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可用纤维素酶水解

C.原代培养细胞、有限细胞系比无限细胞系、肿瘤细胞更容易克隆 D.提高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需要以滋养细胞支持生长及激素刺激等条件

解析:连续细胞系大多数具有异倍体核型;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可以用胰蛋白酶酶解,不能用纤维素酶水解;在进行细胞克隆时,原代细胞、有限细胞系通常不如无限细胞系、肿瘤细胞。

答案:D 3.一只羊的卵细胞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移植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了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解析:目前的克隆技术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植入一个去核的卵细胞,经过试管 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入另一个体的子宫内发育、分娩的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保持性别不变,也能够用于保存物种,但不能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答案:D 4.据英国《卫报》披露,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人员不久前成功实现一项生殖医学技术,将患有线粒体疾病妇女的受精卵中的细胞核移植到健康妇女捐献的去核卵子中,最终产下了健康的婴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项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培养 B.此项技术的原理与克隆羊“多莉”完全相同

C.健康妇女捐献的卵子的细胞质具有调控移入细胞核发育的作用 D.婴儿出生后具有患病夫妇以及捐献健康卵子的妇女三方的遗传特征

解析:动物克隆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A项正确;此项技术用的受精卵的细胞核,而克隆羊用的是高度分化的乳腺细胞,分化程度不同,B项错误;卵细胞的细胞质具有调控移入细胞核发育的作用,C项正确;该婴儿细胞的核基因由形成受精卵的夫妇提供,质基因由提供去核卵子的妇女提供,D项正确。

答案:B 5.2015年2月3日,英国国会表决同意允许医学界利用3个人的基因共同育子,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准许“三亲育子”的国家。“三亲育子”技术是将父母细胞核基因与一位妇女捐赠者的健康线粒体结合在一起,引入的基因只占婴儿总基因的0.1%。这项技术旨在防止因线粒体基因缺陷引起的严重遗传疾病。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病是母系遗传病,传女不传男 B.“三亲育子”可能会用到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

C.通过“三亲育子”技术得到的“三亲婴儿”的健康线粒体基因不一定能传给其后代 D.若父亲患有线粒体基因缺陷病,需要通过“三亲育子”技术避免将有缺陷的基因传给下一代

解析:线粒体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病是母系遗传病,是由母亲的卵细胞传给子代的,表现为母亲患病子女都患病,A项错误;“三亲育子”技术主要利用的是胚胎工程技术,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B项错误;通过“三亲育子”技术得到的“三亲婴儿”如果是个女孩,其健康线粒体基因可以通过卵细胞传给其后代,如果是个男孩,其健康线粒体基因一般不能通过精子传给子代,C项正确;精子的线粒体都集中在尾部,且受精时只有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故男子的线粒体基因一般不能通过精子传给子代,若父亲患有线粒体基因缺陷病,子代一般不会患病,D项错误。

答案:C

B级 能力训练

6.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此时,瓶壁上形成单层细胞,这种单层培养法的出现,对细胞培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但极少数细胞克服细胞寿命的自然极限,获得________,朝着等同于癌细胞的方向发展,该种细胞由于细胞膜上________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________。

(3)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一般要满足四个方面的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温度、pH及气体环境,其中在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_,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故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________等天然成分;气体环境主要是提供细胞所需的O2和CO2,其中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某种物质的毒性大小,若用被检测物质培养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发生变异的细胞数目所占的百分比大,则该物质的毒性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接触抑制(2)不死性 糖蛋白 降低

(3)抗生素 血清、血浆 供给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维持培养液的pH(4)物质的毒性越大,越容易导致细胞发生变异

7.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抗癌新药进行实验时,以动物肝癌细胞为材料,测定抗癌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增殖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在动物细胞培养时,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________培养基。通常在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适量________等一些天然成分。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应该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2)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当细胞贴壁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其生长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3)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4)请你帮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析本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自变量不同外,其他处理均应该相同,这是为了遵循实验设计的________原则。

解析:(1)将动物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些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中有CO2,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被培养的细胞必须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才能保证细胞正常地生长增殖。(2)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有接触抑制的现象。(3)抗生素能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保证无菌无毒环境。(4)要测定抗癌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抗癌药物的有无。其他无关变量应该相同,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这种设计遵循的是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合成 血清、血浆 维持培养液的pH 无菌 无毒(2)接触抑制(3)抗生素(4)是否加入抗癌药物 单一变量

8.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奶牛场有一头奶牛,年产奶量达30.8 t,我国奶牛产奶量年平均水平仅为3~4 t。某人用该高产奶牛的耳朵细胞,采用核移植技术获得高产奶牛(如下图)。

(1)目前完成①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物质处理等。

(2)③过程中选择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④过程所利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成功说明已分化的耳朵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与________一样的全套基因,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

解析:进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需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受体细胞,对构建的重组细胞需经历动物细胞培养,并诱导形成早期胚胎。重组细胞能够培育为动物体,表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动物属无性繁殖。

答案:(1)显微操作去核 梯度离心 紫外光短时间照射

(2)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且细胞质中含有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3)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4)受精卵 无性繁殖

9.华南虎是原产中国的老虎品种,已有近30年没有野生华南虎出现的报告,野生华南虎也被一些专家认为已经濒临灭绝。科学工作者尝试用普通老虎完成体细胞克隆华南虎的研究,下图是其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克隆华南虎的遗传性状与________(填字母)虎基本一致。(2)A、B、C 3只虎哪一只没有提供遗传物质?________。(3)克隆华南虎的过程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设想将虎的体细胞与牛的体细胞进行融合,以期获得新物种“虎—牛”,你认为依据目前的生物技术和理论能否实现这一愿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克隆华南虎的过程可知,华南虎A提供细胞核,华南虎B提供细胞质,所以克隆虎D的遗传性状与供核的A更接近,即相当于克隆了A。(2)老虎C只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没有提供遗传物质给D。(3)核移植过程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没有减数分裂方式的出现,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4)无论是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还是不同种动物体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细胞,经细胞培养只会细胞增殖,不会发生细胞分化,形成不了个体,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无法体现。

答案:(1)A(2)老虎C(3)不遵循。克隆属于无性生殖,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仅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起作用

4.细胞工程实验小结 篇四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0801 姓名:励丹 学号:30804305

在本次暑期短学期的细胞工程实验课上,我们做了细胞工程中基础的几个实验——饲养层细胞的制备、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组织块法培养小鼠肝脏细胞,消化法培养小鼠肾脏细胞)、免疫脾细胞的制备、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的超低温冻存与复苏及活性测定(MTT法检测)、抗体IgG的检测(ELISA法),让我受益菲浅。其中很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在细胞工程实验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对这个短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总结细胞工程课程试验来的收获与不足。

这次的实验分成了8个小组,因为细胞工程的实验都须在无菌室内进行,而无菌室较小,所以各小组轮流进无菌室进行实验操作,故没轮到进无菌室的小组在外面的实验室进行简单的操练,所以较为轻松。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进无菌室,对无菌室充满了好奇。而进无菌室也需要一重重地灭菌,以确保无菌室内的安全。首先需要用新吉尔灭溶液对需要带进无菌室的物品及我们的手进行消毒灭菌,然后进入缓冲间穿戴无菌服、帽、手套及口罩。在进入无菌室后还需要用酒精棉擦拭手、超净台以及一些物品。在无菌室内的操作都需在超净台上进行,而且需要在酒精灯边上进行,不可以远离超净台,否则可能使培养的细胞或培养液等受到污染,从而造成实验失败。

我们小组在细胞培养的实验中较为成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没有出现染菌现象。在进行细胞超低温冻存于复苏实验时,我们组将两只小鼠的细胞混在一起,是的细胞数增加,相对的在冻存中损伤的细胞数也增多,这个实验应该算不成功的。

通过9天的细胞工程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细胞工程学学的实践,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会最终作用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其他专业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学习理科的同学,更加要重视实验课,因为理论与实际结合是最重要。在每次实验之后,我们都要做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讲义和自己参阅资料,得知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实验操作当然是细胞工程实验的核心。

经过了这次的实验,我发现做实验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让实验结果变的更加准确和方便。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神,尤其是细胞培养的实验都需要在无菌室内进行,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污染,使得实验失败,甚至会感染别组的实验,因此集中注意力是相当重要的。其次,做实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不能毛毛草草敷衍了事。最后,一定要知道实验的注意事项,什么是不能做的,在做实验时候我们就不能过于自私,把材料全部浪费完致使后面的同学无法试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团队精神要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当然做完 实验之后一定要还原好试验环境,不能做完了就拍拍屁股走人,这是一名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总之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很多。实验完成之后自然是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是对实验分析的依据,切不可因为相多得几分就伪造虚填试验结果。不光要真实的填写试验结果,还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当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时侯我还不能从容应对,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光会背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改善。和老师的交谈中我也了解了很多信息,有很多的感慨,这是让我受益的另一方面。

5.细胞工程说课稿 篇五

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

今天我就《细胞工程》的教学向各位作一简单汇报。

一、讲教材

《细胞工程》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国家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在掌握“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所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生物组织、器官及其细胞离体培养的原理与技术,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其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共分三大篇,第一篇为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第二篇为植物细胞工程,第三篇为动物细胞工程。整个课程是以“细胞全能性”为基本理论,“无菌操作”为主要操作技能,“定方案-配培养基-选择外植体-培养”为基本流程。1.教学目标:理论知识方面,重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即:细胞全能性学说在细胞工程中的指导作用;掌握不同组织、器官的培养特点和控制方法。了解细胞工程的各类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途径与发展潜力。

实践技能方面,重点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掌握外植体选择、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器官发生调控等基本技术;

2.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细胞全能性“理论的指导下,不同组织、器官和细胞培

养的调控方式。

3.情感态度:通过了解“细胞工程”技术在国民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来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二、讲教法

主要通过已有的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出学生的参与。

《细胞工程》有三大篇组成,第一篇是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内容围绕“基本仪器的功能,配制培养基和创造无菌环境”展开。利用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根据培养基的功能让学生尝试着回答出“培养基的主要组成成分”。讲到创造无菌环境部分,用家庭中开水烫容器和大型餐厅用紫外消毒柜给餐具消毒的事例引出所用仪器设备以及环境消毒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篇和第三篇以同一种模式讲解,多“以旧带新”的方式讲,在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整个讲课环节都可以在共性的基础“选择培养材料→选择培养基→在合适条件下培养”上,然后根据每一章节的特殊之处进行详细讲解。例如“茎尖脱毒技术”中,除植物组织培养流程之外,需要补充到病毒的检测和脱毒的预处理,同时茎尖剥离技术也是需要掌握的重点技能。在课堂讲操作原则,实践课上进行具体的操作。

三、讲学法

6.“细胞工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六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00032)

林祖荣

——本文载《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第10期

摘要

本文针对“细胞工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适当拓展过程,注重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关系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的教学建议,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细胞工程

教学案例

教学实践与体会

生物科技

“细胞工程”是人教版《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专题2,以下分主题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谈一谈教学实践和体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学习的欲望,而且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轨道中来。

案例1: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片段

师:春天,如果你把月季的枝条剪下来,扦插在花盆里,过段时间你可能会发现,这个枝条变成了一棵月季。这种技术叫什么? 生:这叫扦插。

师:对,这是无性繁殖中的扦插。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枝条剪得短一些呢?有可能扦插成功吗? 生:能。

师:那如果我们继续将它剪得更短一些呢? 生:……

师:如果我们不断地将枝条分割下去,最后留下的是一个细胞呢?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就猜测: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并且发育成完整的个体。据此,哈伯兰特大胆提出要在试管中人工培育植物。哈伯兰特本人,以及后来的德国植物胚胎学家汉宁(Hanning)等人,都用植物的叶、茎、根、花的小块组织或细胞,进行过培养试验,但他们都没有获得成功。你认为哈伯兰特作出这种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生:细胞有全能性。

师:对。通过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将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这种技术现在已很成熟,在生产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实验室也能进行这种培养,但当初哈伯兰特以及汉宁等科学家的尝试却没有成功,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提出各种观点)

师:大家分析得有道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哈伯兰特等科学家没有尝试成功,但却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193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White)配制出了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他和当时的一些科学家,用烟草的茎段形成层细胞和胡萝卜根的小块组织,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成功地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植物组织培养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他们未能从愈伤组织中诱导出芽和根来。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图尔德(F.C.Steward)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实,也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性的预言。科学家从提出预言到预言被证实,用了50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你认为科学家主要摸索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细胞培养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师:能不能稍具体些?

生:培养基的配制,培养过程中要控制的条件。

师:非常有道理。我们在扦插植物的时候考虑的也是插在什么样的土壤中,扦插后如何进行管理,组培也一样。但组织培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养基,又需要什么样的培养条件呢?我们先了解教材中的实验介绍,然后再作分析与讨论。上面的教学片段,展示的是植物组织培养从预言到通过实验探究使预言成为事实的大体过程。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引起学生对于植物组培技术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轨迹。使学生感悟,从植物枝条扦插可以成活,到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个体的推测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正是这种推测,才会有异想天开的预言,有了预言才会促使人们去验证这种预言的成立,一个原本看似天方夜谭的猜测才会成为事实。同时也使学生明确,科技的发展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不同的细胞工程技术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不同的。从诱人的应用前景或者从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入手,都可以创设出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可以诱导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通过技术操作原理分析,揭示技术与科学间的联系 技术的发展来自于科学理论的转化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由科学理论推测技术以及从技术入手分析其原理,是两种基本的教学策略,都有助于揭示技术与科学间的相互联系。

案例2: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配制

师:前面提到,影响组织培养的因素包括植物组织材料、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等方面,其中培养基的配制是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MS培养基的配方。(投影配方。配方参见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P84,此处略)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植物组培培养基。MS是两位科学家Murashige and Skoog的缩写,这是他们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该培养基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的组织培养。

这个配方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而得出的,分析此配方,你认为配方中的成分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生;(讨论后回答)配方中含有多种植物生长必须的无机盐,还含有多种有机物。

师: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而且对不同无机盐的需要量有差异,因此配方中加入了多种无机盐,有些量多,有些量少,这些都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还要加入有机物呢?栽培植物体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给植物提供有机物呀。

生1:植物体是自养型的,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培养的植物细胞不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生2:教材上介绍脱分化阶段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细胞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就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生3:植物体是一个整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可以从其部分获得所需要营养物质,但组织培养的细胞是离体的,只能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物质。

师:分析得非常好。那培养基中的琼脂也是提供有机营养的吗? 生:不是。它是凝固剂,用于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师:说得对,我这里补充说明,有机物还可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在我们刚才分析的MS培养基中,包括了无机盐(矿质元素)、有机物以及琼脂,但这个培养基只是个基础培养基,在实际进行组培时还需要根据培养要求等加入相关的激素。下面是胡萝卜细胞培养中添加的激素(投影):(1)诱导胡萝卜愈伤组织

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 mg/L的6-苄氨基嘌呤(细胞分裂素的一种)和质量分数为0.5 mg/L的奈乙酸(生长素的一种)(2)诱导胡萝卜丛芽

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 mg/L的KT(激动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和质量分数为0.2 mg/L的NAA(3)诱导胡萝卜生根

在1/2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 mg/L的NAA 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认为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什么作用?

生:不同种类的激素能诱导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师:继续看下面的资料(投影):

资料1: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植物激素处理离体培养的烟草茎髓,发现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低时诱导根的分化;两者的比例处于中间水平时,愈伤组织生长而不分化;两者比值较高时,则诱导芽的分化。资料2: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植物激素对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的种类、浓度、使用顺序以及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师:(总结,略)

上面的案例以资料信息的方式给出了MS培养基的配方以及采用不同激素添加后得到的不同结果,要求分析得出结论。这是对技术实践进行理论分析与总结的过程。培养基的配方是建立在无数次实验基础上的,很难完全通过理论分析而得出,因此对此类内容就不大适宜通过理论分析进行具体的推测,而从已有的经验与结果入手分析结论与研究的方法更贴近。

3.关注技术应用,体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技术的成果对于社会的作用。在细胞工程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学的目标,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技术的实用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技术应用的教学,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注重将应用与技术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辩证全面看待科技发展的成果,合理利用科技的成果。

例如,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教材从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三个方面来介绍。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组培过程进行分析:在愈伤组织阶段,利用已脱分化的细胞进行培养,就可以获得细胞的代谢产物。借鉴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细胞在培养液中悬浮培养就可实现细胞代谢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类似于种子的胚,如果加上人工种皮、充填营养就可以生产人工种子。从组培的外植体来看,不仅可以是体细胞,还可以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培养得到的植株就是单倍体,这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环节。植物组培是从细胞到植物体的培育过程,不受种子与繁殖季节的制约,因此可以做到大量快速繁殖,是一种“高保真”的微型繁殖。也正是因为植物组培是从细胞到植物体的过程,突变的细胞,被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要培育形成相应的植物体,都离不开组织培养,等等。

上述分析,不是对植物组培应用的简单罗列,而是将应用与组织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及技术操作特点相联系,使应用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回避科学发展对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不是简单告诉学生某种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是与非,而是要求学生能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学会用辩证的、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4.注重学习技术过程,拓展学生的认识

鉴于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其内容侧重以知识内在的逻辑来构建,因此有些技术操作、原理及应用都只是一种概括性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将结论过程化,在过程中得出结论,不仅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论的理解与记忆,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例如,单克隆抗体技术中的关于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教材中只是介绍“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这个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到底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它进行筛选?

案例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教学片段 师:诱导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能否保证所有细胞都形成杂交瘤细胞? 生:不能。

师:那你认为诱导融合后可能会有哪些细胞类型? 生:可能有两两融合的类型,如B淋巴细胞互相融合的,骨髓瘤细胞互相融合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多细胞融合的以及没有被融合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师:对。这就是说经过诱导融合,得到的是个“大杂烩”,其中显然只有杂交瘤细胞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这就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将杂交瘤细胞从“大杂烩”中给筛选出来。教材介绍了什么方法? 生: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师:这种选择性培养基应具有什么功能?

生: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其余细胞都会死亡,从而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师:什么样的培养基才能起到这种筛选作用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资料: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喋呤阻断。淋巴细胞一般不能分裂增殖,而骨髓瘤细胞能不断的分裂增殖。淋巴细胞中DNA的合成有两条途径,而选择用来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没有S途径。根据这一信息,你能否设计一个方案,从培养液中把杂交瘤细胞给筛选出来呢?

生:在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喋呤,然后从中选择能够生长的细胞就可以了。

师:分析一下为什么?

生:氨基喋呤会阻断D途径,加入氨基喋呤后,只有D途径合成DNA的骨髓瘤细胞以及同核融合细胞就会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含有S途径的淋巴细胞以及同核融合的细胞尽管有DNA合成的途径,但本身由于细胞不能增殖,因此也会在培养基中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通过融合,既具有了骨髓瘤细胞能增殖的特点,又具有了淋巴细胞的S途径能合成DNA,才能在培养液中生长。

师:分析得很好。不过,刚才的分析中没有提及多细胞融合的,此类细胞通常不会增殖,因此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这样,在培养基中选择出来的就只有杂交瘤细胞了。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能力,又具有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的功能,那么任何两种细胞间都能通过融合而具有两个亲本细胞的遗传性并且能够稳定遗传吗? 生:我猜测不一定。不同细胞融合后可能也会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

师:猜得有道理。请看下面的资料(投研究者用人的细胞与小鼠体细胞进行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含有双方的染色体。但杂种细胞在持续分裂过程中仅保留鼠的染色体而人类染色体则逐渐丢失,只剩一条或几条。右图是人的缺乏HGPRT 酶突变细胞株(HGPRT-)和小鼠的缺乏 TK 酶细胞株(TK一)融合后并在HAT培养液中培养的过程,结果表明,能够存活的细胞中存在人的染色体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只会有17号染色体存在,另一种是有3号和17号染色体同时存在。已知只有同时具有 HGPRT 酶和 TK 酶的融合细胞才可在 HAT 培养液中长期存活与繁殖。这个意外的结果,让研究者找到了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的一种方法。

分析上面的资料,你认为可以定位哪种细胞的基因?能定位何种基因?分析你的理由。

生:由于只有同时含有HGPRT 酶和 TK 酶的融合细胞才可在 HAT 培养液中长期存活与繁殖,而融合细胞小鼠的染色体不丢失,也就是HGPRT酶不会缺乏,这样融合细胞能否存活就取决于是否有TK酶。根据资料信息,TK酶的基因在人的染色体上,因此如果融合细胞能存活,必定含有人的TK酶基因。根据实验结果,融合细胞必须含有17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由此就可推断人的TK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

师:这是首例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进行的基因定位。人鼠细胞融合,没有留下双亲细胞的遗传性,但却找到了基因定位的一种方法,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很多的发现都来自于“失败”,来自于“意外”,但要从失败与意外中有新的发现,需要研究者有敏锐的意识与眼光。

上面的教学片段一是将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方法具体化、过程化了;二是拓展了细胞融合的应用范围,将通过细胞融合进行基因定位的技术补充了进来。但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拓展与补充的内容并不是教学的目标,这些内容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除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认识外,更主要的目标在于以此内容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如果将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掌握,那就偏离了教学目标。

5.重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生物工程内容的特点,笔者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构建,具体指导以技术操作流程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分析操作的原理(科学),分析应用(社会)与技术的联系。案例4:植物的组织培养的结构图

(图略)

通过此图揭示以下问题,并将它们联系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1)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是什么?(2)什么可以作为外植体?为什么?(3)脱分化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现?为什么?(4)愈伤组织有什么特点?(5)再分化的实现需要什么条件?(6)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应用?分别是哪个阶段的应用?这些应用的依据是什么?

7.细胞生物学总结 篇七

1.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分化、代谢和应激等都是细胞这个基本单位的活动体现。生物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从细胞水平上来阐明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现代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交叉融合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到细胞中去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3.细胞的基本共性

a相似的化学组成b 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c相同的遗传装置d蛋白质合成机器——核糖体e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真核细胞(重点、难点)真核细胞基本结构(3个系统)

4.原核细胞

a没有典型核结构b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与蓝藻等c大部分原核细胞主要遗传物质仅为一个环状DNAd细胞内没有以膜为基础的各种细胞器,也没有细胞核膜e细胞体积一般很小,直径由0.2 至 10 μm 不等

原核细胞 细菌和蓝藻 支原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5.真核细胞

a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b.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c由特异蛋白质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a动物细胞 溶酶体 中心体 b植物细胞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第四章

生物膜的结构模型a三明治模型b单位膜模型c流动镶嵌模型e脂筏模型 生物膜的特性

A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稳定的内环境B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产物的排入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其中伴随能量物质的传递C提供细胞结合位点,并完成细胞膜内外信息的传导D为多种酶提供识别位点,使酶高效有序的发挥其作用E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E质膜参与形成多种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脂筏模型

胆固醇、鞘磷脂等富集区域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脂筏”载着执行特定生物学功能膜蛋白 膜脂的功能

a构成膜的基本骨架;b是膜蛋白的溶剂;c为某些膜蛋白(酶)维持构象、表现活性提供环境 膜蛋白的三种基本类型 a外在膜蛋白或外周膜蛋白b内在膜蛋白或整合膜蛋白 c 脂锚定膜蛋白 第五章

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介导物质运输的比较

a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它的一侧与溶质结合,经过载体构象的变化把溶质转运到膜的另一端。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b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它在膜上形成极小的亲水孔,溶质能扩散通过该孔。只介导被动运输。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异同

相同点: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分布均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都有控制特定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不同点:载体蛋白:与特异的溶质结合后,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①通过形成亲水性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

②具有极高的转运效率

③没有饱和值

④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其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调节)

小结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

a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转运方式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简单扩散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大分子、颗粒物质的胞吞和胞吐

受体介导的内吞 说明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工作原理: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钠离子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天冬氨酸残基引起α亚基的构象发生变化,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钾离子与α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钾离子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钠离子依赖的磷酸化和钾离子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序交替发生。每一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三个钠离子和泵进两个钾离子。生物学意义:①维持细胞膜电位②维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③吸收营养 比较P-型离子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和ABC超家族的异同。

(1)相同点: ① 都是跨膜转运蛋白 ② 转运过程伴随能量流动 ③ 都介导主动运输过程 ④ 对转运底物具有特异性 ⑤ 都是ATP驱动泵

(2)不同点: ① P型泵转运过程形成磷酸化中间体,V型,F型,ABC超家族则无

② P型,V型泵,ABC超家族都是逆电化学梯度消耗ATP运输底物,F型泵则是顺电化学梯度合成ATP

③ P型泵主要负责Na+,K+,H+,CA2+跨膜梯度的形成和维持,V型,F型只负责H+的转运,ABC超家族转运多种物质 试述胞吞作用的类型及功能

(1)类型: ① 吞噬作用 ② 胞饮作用:a.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b.胞膜窖依赖的胞吞作用c.大型胞饮作用d.非网格蛋白/胞膜窖依赖的胞吞作用

(2)功能: ① 吞噬作用:a.原生动物摄取食物的一种方式b.高等生物体中摄取营养物质,清楚侵染机体的病原体及衰老或凋亡的细胞 ② 胞饮作用:a.大多数动物细胞摄取特定大分子的有效途径,是一种选择性浓缩机制,在保证细胞大量摄入特定大分子的同时,又可避免吸入细胞外大量液体。b.参与胞内体分选途径

第二章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名词解释

1、细胞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病毒(virus):非细胞形态生命体,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必须在活细胞体内复制繁殖,彻底寄生性。

3、原核细胞 :没有核膜包裹的和结构的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的代表。

4、质粒 :细菌的核外DNA。裸露环状DNA分子,可整合到核DNA中,常做基因工程载体。

二、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D)

A.中心粒 B.叶绿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2、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哪种观点越来越有说服力(C)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 C.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D.都不对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较,原核细胞具有(C)

A.基因中的内含子 B.DNA复制的明显周期性

C.以操纵子方式进行基因表达的调控 D.转录后与翻译后大分子的加工与修饰

4、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A)

A、支原体 B、细菌 C、蓝藻 D、植物细胞

5、SARS病毒是(B)。

A、DNA病毒 B、RNA病毒 C、类病毒 D、朊病毒

6、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B)。

A、细胞质中 B、细胞质膜上 C、线粒体内膜上 D、类核区内

7、逆转录病毒是一种(D)。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双链RNA病毒 D、单链RNA病毒

四、判断题

1、病毒的增殖又称病毒的复制,与细胞的一分二的增殖方式是一样的。×

2、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

3、细菌的DNA复制、RNA转录与蛋白质的翻译可以同时同地进行,即没有严格的时间上的阶段性及空间上的区域性。√ 4.病毒是仅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5.蓝藻的光合作用与某些具有光合作用的细菌不一样,蓝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能放出氧气,而光合细菌则可以放出氧气。× 6.古核生物介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从分子进化上来说古核生物更近于真核生物。√

六、问答题: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答: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 ④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 ⑤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⑥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 ⑦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组装能力的自组织体系。

2、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答:①基因组很小,多为 一个环状DNA分子 ②没有以膜为基础的各类细胞器,也无细胞核膜 ③细胞的体积一般很小 ④细胞膜的多功能性

⑤DNA复制、RNA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的结构装置没有空间分隔,可以同时进行,转录与翻译在时间空间上是连续进行的。

3、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答: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技能是:细胞膜、DNA与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的酶,可以推算出一个细胞所需的最小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nm~2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的支原体的直径已经接近这个极限,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结构似乎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4、简述细胞的基本共性。答:①相似的化学组成 ②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③相同的遗传装置 ④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第四章 细胞质膜

一、名词解释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

脂质体 :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现象而制备的人工膜。

红细胞影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同时释放出血红蛋白和胞内其他可溶性蛋白,这时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来的基本形状和大小。

膜骨架 :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从力学上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三、选择

1、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主要成分是(A)

A、血影蛋白 B、带3蛋白 C、血型糖蛋白 D、带7蛋白

2、有关膜蛋白不对称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一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B、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时空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障 C、并非所有的膜蛋白都呈不对称分布

D、质膜上的糖蛋白,其糖残基均分布在质膜的ES面。3、1972年,Singer 和 Nicolson提出了生物膜的(C)

A、三明治模型 B、单位膜模型 C、流体镶嵌模型 D、脂筏模型

4、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为(C):

A、片层结构模型 B、单位膜结构模型 C、流动镶嵌模型 D、板块镶嵌模型

5、细胞外小叶断裂面是指(C):

A、ES B、PS C、EF D、PF

6、荧光漂白恢复技术验证了(B)

A、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B、膜蛋白的流动性 C、脂的不对称性 D、以上都不对

7、最早证明膜是有脂双层组成的实验证据是(C):

A、对红细胞质膜的显微检测 B、测量膜蛋白的移动速度 C、从血细胞中提取脂质,测定表面积,在于与细胞表面积比较 D、以上都是

四、判断

1、相对不溶于水的亲脂性小分子能自由穿过细胞质膜√

2、在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多,相变温度愈低,流动性越大。√

3、细胞膜上的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其运动方式与膜脂相同。×

4、相变温度以下,胆固醇可以增加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可限制膜的流动性。×

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质膜内都含有胆固醇。×

6、膜的流动性不仅是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质膜对所有带电荷的分子都是不通透的。×

8、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膜蛋白的流动性,同时也间接证明了膜脂的流动性。√

9、膜蛋白的跨膜区均呈α螺旋结构。×

10、若改变处理血的离子强度,则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都消失,说明这两种蛋白不是内在蛋白。√

五、问答

1、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流动性、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关系:①由于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细胞膜处于动态变化中,与之相适应的功能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胞吞、胞吐作用、信号分子的转导

②细胞膜中的各组分的分布是不均匀额蛋白质,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与之以非共价键的形式连接都是适应功能的需要。

2、根据其所在的位置,膜蛋白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①外在(外周)膜蛋白:水溶性,靠离子键或其它弱健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易分离,如磷脂酶。②脂锚定蛋白:通过糖脂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③内在(整合)膜蛋白:水不溶性,形成跨膜螺旋,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名词解释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想改变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

简单扩散 :小分子物质以热自由运动的方式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直接通过脂双层进出细胞,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无需膜转运蛋白的协助

被动运输: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胞吞作用 :细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取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胞吐作用: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分子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

ATP驱动泵:是ATP酶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胞饮作用 :细胞对液体物质虎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由质膜内陷形成吞饮小泡,将转运的物质包裹起来进入细胞质,被吞物质被细胞降解后利用。大多数的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摄入和消化所需的液体物质和溶质。

三、选择

1、不属于主动运输的物质跨膜运输是(C)

A、质子泵 B、钠钾泵 C、协助扩散 D、膜泡运输

++

2、真核细胞的胞质中,Na和K平时相对胞外,保持(C)。

++A、浓度相等 B、[Na]高,[K]低

++++C、[Na]低,[K]高 D、[Na] 是[K]的3倍

3、植物细胞和细菌的协同运输通常利用哪一种浓度梯度来驱动(B)

2++++A、Ca B、H C、Na D、K

4、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为(D)

A、协同运输 B、协助扩散 C、穿胞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5、关于F-质子泵,正确的描述是(D)

A、存在于线粒体和内膜系统的膜上 B、工作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实现构象改变 C、运输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D、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6、下列物质中,靠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物质是(D)

+A、H20 B、甘油 C、O2 D、Na

7、胞吞和胞吐作用是质膜中进行的一种(C)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协同运输

8、关于钙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质膜上 B、本质是一种钙ATP酶 C、质膜上钙泵的作用是将钙离子泵出细胞 D、内质网膜上的钙泵的作用是将钙离子泵入细胞

9、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是通过(C)

A、钠钾泵 B、钠离子通道 C、钠离子协同运输 D、氢离子协同运输

10、下列各组分中,可通过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质膜的一组是(B)

+ A、H20、CO2、Na B、甘油、苯、O2

-C、葡萄糖、N2、CO2 D、蔗糖、苯、Cl +++

11、Na-K泵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当α亚基上的(C)磷酸化才可能引起α亚基构象变化,而将Na泵出细胞外。A、苏氨酸 B、酪氨酸 C、天冬氨酸 D、半胱氨酸

12、下列哪种运输不消耗能量(B)。

A、胞饮作用 B、协助扩散 C、胞吞作用 D、主动运输

四、判断

1、被动运输不需要ATP及载体蛋白,而主动运输则需要ATP及载体蛋白。×

2、P、V型质子泵在结构上与钙泵相似,在转运质子的过程中,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3、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的运输都属于被动运输。√

4、质膜对所有带电荷的离子是高度不透性的。×

5、通道蛋白必须首先与溶质分子结合,然后才能允许其通过。×

6、动物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环境主要是通过质膜的离子通道来完成。√

7、载体蛋白允许溶质穿膜的速率比通道蛋白快得多。×

8、载体蛋白之所以由称通透酶,是因为它具有酶的一些特性,如对底物进行修饰。×

9、协助扩散是一种被动运输的方式,它不消耗能量,但要在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的协助下完成。√

10、钠钾泵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11、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是大分子物质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也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12、主动运输是物质顺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并需要专一的载体参与。×

2+

13、Ca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信使,细胞质中游离的Ca2+浓度比胞外高。×

++

14、Na—K泵既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上,也存在于植物细胞质膜上。×

15、胞吞作用和胞吞作用都是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

五、问答

2、说明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答:工作原理: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钠离子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天冬氨酸残基引起α亚基的构象发生变化,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钾离子与α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钾离子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钠离子依赖的磷酸化和钾离子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序交替发生。每一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三个钠离子和泵进两个钾离子。生物学意义:①维持细胞膜电位②维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③吸收营养

3、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异同

答:相同点: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分布均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都有控制特定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不同点:载体蛋白:与特异的溶质结合后,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通道蛋白:①通过形成亲水性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 ②具有极高的转运效率

③没有饱和值

④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其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调节)

第六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 :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氢质子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

3、ATP合成酶 :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4、光合磷酸化 :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第六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 :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氢质子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

3、ATP合成酶 :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4、光合磷酸化 :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三、选择题

1.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线粒体其中内膜的标志酶是(A)。A、细胞色素氧化酶 B、单胺氧酸化酶 C、腺苷酸激酶 D、柠檬合成酶 2.下列哪些可称为细胞器(B)

A、核 B、线粒体 C、微管 D、内吞小泡 3.下列那些组分与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相关(D)。

A、环状DNA B、自身转录RNA C、翻译蛋白质的体系 D、以上全是。4.内共生假说认为叶绿体的祖先为一种(C)。

A、革兰氏阴性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蓝藻 D、内吞小泡

四、判断题

1、在真核细胞中ATP的形成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中。(×)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转译蛋白质的体系。(√)

3、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叶绿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4、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5、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均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答: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须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功能。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或叶绿体的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细胞核一方面提供了绝大部分的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受核基因租及其自身基因组两套 遗传系统的控制。6.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验论据。

答:①内共生起源学说论:叶绿体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蓝藻,其祖先是元和生物的蓝细菌即蓝藻;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

论据:①基因组和细菌基因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②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合成系统

③分裂方式缢裂与细菌相似

④膜的性质与细菌相似

⑤其他佐证

②非共生起源学说论:真核细胞的前身 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解释了真核细胞核被膜的形成与演化的渐进过程,没什么实验论据

2.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双层膜、外膜通透性高、含孔蛋白、内膜通透性低、均有膜间隙和基质

不同点:线粒体:内膜内陷成嵴,嵴上有基粒。内膜含有ATP合成酶,电子传递的复合体,为氧化磷酸化、ATP合成提供必要的保障。

叶绿体:内膜衍生而来的类囊体,外有类囊体膜,膜上有光合电子复合体,ATP合成酶,为光合磷酸化、ATP的合成提供必需的保障,内有类囊体腔

5.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需要完整的膜体系

②ATP的形成都是由H+移动所推动的

③叶绿体的CF1因子与线粒体的F1因子都具有催化ADP和Pi形成ATP的作用

不同点:①氧化磷酸化由物质氧化驱动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由光能驱动

②氧化磷酸化耗氧,光合磷酸化放氧 ③相关蛋白质复合物、酶不同 ④叶绿体平均3个H质子穿过ATP合酶产生1个ATP,线粒体中平均2个H质子穿过ATP合酶产生1个ATP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一、名词解释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分子开关():通过活化(开启)和失活(关闭)2种状态的转换来控制下游靶蛋白的活性的调控蛋白。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细胞的信息载体,能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传递信息。

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细胞表面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后最早在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DAG、IP3等。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激活级联系统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也控制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并参与基因转录的调节。

G—蛋白: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trimeric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的简称,位于质膜胞浆一侧。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这是实现细胞间通讯的关键过程。

三、选择题

1、动物细胞间信息的直接传递主要是通过(B)完成。

A、紧密连接 B、间隙连接 C、桥粒 D、半桥粒

2、GTP酶激活蛋白(GAP)的作用是(A)。

A、激活Ras B、使Ras失活 C、抑制三联体G蛋白 D、激活三联体G蛋白2、3、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应的是(C)。

A、载体蛋白 B、通道蛋白 C、受体 D、配体

4、在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存在Ca2+-ATPase的是(D)。

A、线粒体膜 B、内质网膜 C、细胞膜 D、核膜

5、分泌信号传递最主要的方式是(A)。

A、内分泌 B、旁分泌 C、自分泌 D、突触信号

6、下列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C)。

A、cAMP B、cGMP C、DG D、NO +++

7、Na-K泵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当α亚基上的(C)磷酸化才可能引起α亚基构象变化,而将Na泵出细胞外。A、苏氨酸 B、酪氨酸 C、天冬氨酸 D、半胱氨酸

8、磷酸化运输也称基团转运,其转运机制是将转运到细胞内的分子进行磷酸化,使其在细胞内维持“较低”的浓度,运输过程中涉及酶和蛋白质,所需能量由(D)提供。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ATP C、GTP D、NADPH

9、在下列激酶中,除(B)外,都能使靶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磷酸化。A、酪氨酸蛋白激酶 B、蛋白激酶K C、蛋白激酶C D、都不对

10、下列关于信号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身不参与催化反应 B、本身不具有酶的活性 C、能够传递信息 D、可作为酶作用的底物

++

11、真核细胞的胞质中,Na和K平时相对胞外,保持(C)。

++A、浓度相等 B、[Na]高,[K]低

++++C、[Na]低,[K]高 D、[Na] 是[K]的3倍

12、生长因子是细胞内的(C)。

A、结构物质 B、能源物质 C、信息分子 D、酶

13、肾上腺素可诱导一些酶将储藏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的糖原水解,第一个被激活的酶是(C)。A、蛋白激酶A B、糖原合成酶 C、糖原磷酸化酶 D、腺苷酸环化酶

14、下列哪种运输不消耗能量(B)。

A、胞饮 B、协助扩散 C、胞吞 D、主动运输

15、Ras基因的哪一种突变有可能引起细胞的癌变(B)

A、突变后的Ras蛋白不能水解GTP B、突变后的Ras蛋白不能结合GTP C、突变后的Ras蛋白不能结合Grb2或Sos D、突变后的Ras蛋白不能结合Raf

16、(D)不是细胞表面受体。

A、离子通道 B、酶连受体 C、G蛋白偶联受体 D、核受体

17、细胞间的识别依赖于(B)。

A、胞间连接 B、粘连分子 C、分泌型信号分子 D、膜上受体

18、动物细胞中cAM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B)。

A、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K D、Ca2+激酶

19、在G蛋白中,α亚基的活性状态是(A)。

A、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 B、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 C、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 D、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

四、判断题

1、NO作为局部介质可激活靶细胞内可溶性鸟甘酸环化酶。(√)

2、亲脂性信号分子可穿过质膜,通过与胞内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3、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是大分子物质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也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4、协助扩散是一种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参与的被动运输方式。(×)

5、受化学信号物质刺激后开启的离子通道称为配体门通道。(×)

6、大分子物质及颗粒通常以膜泡方式运输,而小分子及离子往往以穿膜方式运输。(√)

7、主动运输是物质顺化学梯度的穿膜运输,并需要专一的载体参与。(×)

8、细胞外信号分子都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又进行跨膜信号传递的。(√)

9、G蛋白偶联受体都是7次跨膜的。(√)

10、G蛋白偶联受体被激活后,使相应的G蛋白解离成三个亚基,以进行信号传递。(√)

11、Ras是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的GTP酶。(×)

12、胞外信号通过跨膜受体才能转换成胞内信号。(√)

13、Ca2+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信使,细胞质中游离的Ca2+浓度比胞外高。(×)

14、Na+—K+泵既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上,也存在于植物细胞质膜上。(×)

15、胞吞作用和胞吞作用都是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

16、DG结合于质膜上,可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C。(√)

17、IP3与内质内上的IP3配体门钙通道结合,关闭钙通道,使胞内Ca2+浓度升高。(×)

18、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原理是:硝酸甘油在体内转化成NO,从而可舒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和心肌的需氧量。(√)简答题

细胞表面受体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细胞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即 离子通道型受体 G蛋白偶联型受体 和 酶偶联的受体。特点: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通过与神经递质结合而改变通道蛋白的构型,导致离子通道开启或关闭,从而改变膜对某种离子的通透性,把胞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G蛋白偶联受体:一种与三聚体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含有7个穿膜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其成员有1000多个。与配体结合后通过激活所偶联的G蛋白,启动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导致各种生物效应。本身不具备通道结构,也无酶活性。酶偶联受体:大多为单次跨膜蛋白。此类受体可分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和非酪氨酸激酶受体两大类。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按其效应蛋白的不同,可区分为3类:1.激活离子通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2.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3.激活磷脂酶C,以IP3和DAG作为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及其主要功能

RTK-Ras-Raf-MAPPK-MAPK-进入细胞核-其他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的磷酸化修饰,对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效应。主要功能: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细胞存活,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调节与校正

第十章 细胞骨架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踏车现象(treadmilling):在体外组装过程中,微丝正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不断添加而延长,负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去组装而缩短的现象。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细胞内一类以细胞骨架为轨道,利用ATP供能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或细胞运动的蛋白质分子。微管组织中心(MTOC):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结构。

三、选择题

1、细胞骨架是由哪几种物质构成的()。

A、糖类 B、脂类 C、核酸 D、蛋白质 E.以上物质都包括 2.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由细胞中的微管组成()。

A、鞭毛 B、纤毛 C、中心粒 D、内质网 E、以上都不是 3.关于微管的组装,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微管可随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断的组装与去组装 B、微管的组装分步进行 C.微管的极性对微管的增长有重要意义

D、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是可逆的自体组装过程 E、微管两端的组装速度是相同的 4.在电镜下可见中心粒的每个短筒状小体()。

A、由9组二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 B、由9组单管微管环状斜向排列

C、由9组三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 D、由9组外围微管和一个中央微管排列 E、由9组外围微管和二个中央微管排列

5、组成微丝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

A、球状肌动蛋白 B、纤维状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E、锚定蛋白

6、能够专一抑制微丝组装的物质是()。

+A、秋水仙素 B、细胞松弛素B C、长春花碱 D、鬼笔环肽 E、Mg 7.在非肌细胞中,微丝与哪种运动无关()。

A、支持作用 B、吞噬作用 C、主动运输 D、变形运动 E、变皱膜运动 8.对中间纤维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 B、为实心的纤维状结构

C、为中空的纤维状结构 D、两端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头部和尾部 E、杆状区为一个由310个氨基酸组成的保守区

9、在微丝的组成成分中,起调节作用的是()。

A、原肌球蛋白 B、肌球蛋白 C、肌动蛋白 D、丝状蛋白 E、组带蛋白

10、下列哪种纤维不属于中间纤维()。

A、角蛋白纤维 B、结蛋白纤维 C、波形蛋白纤维 D、神经丝蛋白纤维 E、肌原纤维

四、判断题

1、细胞松弛素B是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可阻止肌动蛋白的聚合,结合到微丝的正极,阻止新的单体聚合,致使微丝解聚。(√)

2、永久性结构的微管有鞭毛、纤毛等,临时性结构为纺锤体等。(√)

3、纺锤体微管可分为动粒微管和非极性微管。(×)

4、核骨架不象胞质骨架那样由非常专一的蛋白成分组成,核骨架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核骨架蛋白及核骨架结合蛋白,并含有少量RNA。(√)

简答题

细胞骨架由哪3类构成?各有什么功能? 1.微丝 功能:(1)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骨架,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非肌性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动、细胞的变形运动、胞吐作用、细胞器与分子运动、细胞分裂时的膜缢缩有关。(3)具有肌性收缩作用(4)与其他细胞器相连,关系密切。(5)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物质运

微管 功能:(1)能与其它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鞭毛和纤毛、中心粒等结构(2)是一种动态的结构,具有组装和去组装的功能。(3)构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中间丝 功能:(1)支持和固定作用:支持细胞形态,固定细胞核。(2)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作用:在细胞质中与微管、微丝共同完成物质的运输,在细胞核内,与DNA的复制和转录有关。(3)细胞分裂时,对纺锤体和染色体起空间支架作用,负责子细胞内细胞器的分配与定位。(4)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简述微管,微丝,中间丝的结构组成和特异性药物的作用

微丝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特异性药物:细胞松弛素 鬼笔环肽

微管的化学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微管蛋白,为酸性蛋白。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 诺考达唑 紫杉醇 中间丝的化学组成 中间纤维的直径约7~12nm的中空管状结构,由4或8个亚丝组成。

第十一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

一、名词解释

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核基质: 广义的概念是由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组成;狭义的概念是指细胞核中存在的一个纤维蛋白构成的纤维网架体系,仅指核基质,即细胞核内除了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它不包含核膜、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等成分,但这些网络状结构与核纤层及核孔复合体、染色质等有结构与功能联系。

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与核内膜紧密结合。它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共8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圈的DNA双螺旋,其进出端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

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染色质组分。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组分。

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蓝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核蓝等结构与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核定位信号(NLS):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的特殊氨基酸序列,具有定向、定位的作用,保证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

三、选择题

1、DNA的二级结构中,天然状态下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是(C)。A、A型 B、Z型 C、B型 D、O型

2、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是(C)。A、染色体 B、染色质 C、核仁 D、核纤层

3、每个核小体基本单位包括多少个碱基是(B)。A、100bp B、200bp C、300bp D、400bp

4、下列不是DNA二级结构类型的是(C)。A、A型 B、B型 C、c型

D、Z型

5、广义的核骨架包括(D)

A、核基质 B、核基质、核孔复合物 C、核纤层、核基质 D、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

6、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较上看,核纤层蛋白属于(C)。A、微管 B、微丝 C、中间纤维 D、核蛋白骨架

7、细胞核被膜常常与胞质中的(B)相连通。

A、光面内质网 B、粗面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8、下面有关核仁的描述错误的是(D)。

A、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B、rDNA定位于核仁区内 C、细胞在M期末和S期重新组织核仁 D、细胞在G2期,核仁消失

9、下列(A)组蛋白在进化上最不保守。A、H1 B、H2A C、H3 D、H4

10、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B)。A、DNA B、核小体 C、螺线管 D、超螺线管

11、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B)。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12、异染色质是(B)。

A、高度凝集和转录活跃的 B、高度凝集和转录不活跃的 C、松散和转录活跃的 D、松散和转录不活跃的

四、判断题

1、端粒酶以端粒DNA为模板复制出更多的端粒重复单元,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

2、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 LBR)是内核膜上特有蛋白之一。(√)

3、常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倍)包含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

4、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面向胞质的一层为核内膜,面向核质的一层为核外膜(×)

5、在细胞周期中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性。(×)

6、目前认为核定位信号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水量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常含有Pro。(√)

7、非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Arg)和赖氨酸(Lys)等碱性氨基酸。(×)

8、现在认为gp210的作用主要是将核孔复合物锚定在孔膜区。(√)

9、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1-5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的微卫星序列。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却是高度保守的。(√)简答题

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答:核孔复合体主要有下列结构组分:①、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伸向胞质;②、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又称内环),环上8条纤维伸向核内,并且在纤维末端形成一个小环,使核质环形成类似“捕鱼笼”(fish-trap)的核篮(nuclear basket)结构;③、辐:由核孔边缘伸向核孔中央,呈辐射状八重对称,该结构连接内、外环并在发挥支撑及形成核质间物质交换通道等方面起作用;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可进一步分为三个结构域:⑴柱状亚单位:主要的区域,位于核孔边缘,连接内、外环,起支撑作用;⑵腔内亚单位:柱状亚单位以外,接触核膜部分的区域,穿过核膜伸入双层核膜的膜间腔;⑶环带亚单位:在柱状亚单位之内,靠近核孔复合体中心的部分,由8个颗粒状结构环绕形成核孔复合体核质交换的通道。④、中央栓:位于核孔的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又称为中央颗粒,由于推测它在核质交换中起一定的作用,所以又把它称做转运器(transporter)。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表现在它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或核周池。核周间隙宽度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并随细胞的功能状态而改变。

染色质的组装模型

1.多级螺旋模型 2.放射环结构模型 简述核被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屏障,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保护核DNA分子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核质之间物质与信息的交流;为染色体定位提供支架。第十二章 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简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肽链的起始,肽链的延伸,肽链的终止。简述核糖体rRNA的功能

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原核生物中,70S核糖体的大亚基23S rRNA 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A位点、P位点和E位点);

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地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结合; 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何谓多聚核糖体?生物学意义?

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简述肽链的延伸过程 进位-成肽-转位-释放

第十三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中不同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G1期 细胞开始合成生长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糖类,脂质等。通过G1期限制点的检验 S期 细胞立即开始合成DNA,组蛋白,并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G2期 复制因子的失活,为进入M期作准备,通过G2检验点检验。

M期 细胞分裂期,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即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遗传物质和细胞内其他物质分配给子细胞。

简述减数分裂I的前期组成及各时期主要事件。

细线期 1.染色质凝集,呈细的单线状 2.染色体端粒(telomere)通过接触斑与核膜相连。而染色体的其他部分以袢环状伸延到核质中。偶线期 同源染色体配对

粗线期 1.染色体进一步浓缩,变粗变短。同源染色体仍紧密结合,发生交换和重组。2.合成减数分裂期专有的组蛋白,并将体细胞类型的组蛋白部分或全部地置换下来。3.动物卵母细胞中还会发生rRNA的扩增。双线期 1.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出现交叉(一个或数个)。2.同源染色体的四分体结构变得清晰可见。3.许多动物在双线期阶段,同源染色体或多或少地要发生去凝集,RNA转录活跃。如:灯刷染色体4.双线期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其长短变化很大。

终变期 1.染色体重新开始凝集,形成短棒状结构。核仁消失。2.交叉向染色体臂的端部移行,称为端化(terminalization)。3.到达终变期末,同源染色体之间仅在其端部和着丝粒处相互联结。4.终变期的结束标志着前期I的完成 试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点。异 有丝分裂是一次均等分裂,一个亲代细胞形成2个染色体数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细胞,每条染色体都是独立的,不会发生联会和交叉互换,且发生在体细胞中,形成的细胞仍为体细胞;而减数分裂是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第一次为减数分裂,第二处为均等分裂,一个细胞分裂形成4个具有不同遗传物质、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子细胞,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之一,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联会,有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限于生殖细胞中,形成为生殖细胞。同 两种分裂DNA均复制一次。

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答: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有:自然同步化,人工选择同步化,人工诱导同步化;

1、其中自然同步化得到的细胞数较少。

2、人工选择同步化又分为有丝分裂选择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前者的优点为未经任何药物处理,缺点为分离的细胞数较少;后者的优点为节省时间,效率高,缺点为对大多数的细胞不适用。

3、人工诱导同步化又分为DNA合成阻断法和分裂中期阻断法,前者的优点为同步化效率高,适用性高,缺点为可能造成细胞的非均衡生长;后者的优点为操作简便,效率高,缺点为药物毒性较大。十四章 细胞增殖调控

周期蛋白破坏框(近N端的9个氨基酸),参与泛素介导的周期蛋白A和B的降解。APC 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增殖、迁移、粘着及染色体稳定等

癌基因 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一类正常基因,期突变能引起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抑癌基因 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当该类基因发生突变其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导致肿瘤的发生。

举例说明CDK激酶在细胞周期中是如何执行调节功能的? 癌基因的基本特征? 癌基因的分类?

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干细胞的区别?

十五章

1.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形态特征。2.鉴定细胞凋亡有什么常用方法? 3.细胞凋亡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4.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上一篇: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下一篇:营销中心日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