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进步(共12篇)
1.我国经济发展进步 篇一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电影行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现代电影行业中,放映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影片的播放质量及电影院的经济效益。从我国电影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而言,放映技术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电影放映技术方面缺乏自主研发,而多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理念和放映设备,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我国电影行业的今后发展中,必须加强对放映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从而实现与世界国家电影行业的进一步接轨。
1.我国电影放映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强烈,从而为电影放映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1951年,我国自主研发了第一台专业的电影放映设备——“松花江”牌电影放映机,从而改变了我国电影放映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同时,在国内高等院校中,相继开展电影放映专业教育,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的电影放映技术人才。1970年以来,随着国内大中城市电影院的改造与扩建,以及电影放映设备的不断更新,我国的电影放映技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并且逐步攻克了超高压短弧氙灯、开关电源、放映银幕、放映碳棒、高保真放映镜头等技术难题,从而有效提升电影放映的图像质量。
在电影放映中,影院声音问题长期困扰我国放映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的钻研与试验,我国经历了电子管扩音机、晶体管扩音机、光学立体声、录音立体声、数字立体声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成功研发了大功率播放器、立体声处理器及系列配套扬声器等影院声音处理设备,促进了我国影院声音质量的提高。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影放映技术也迈入了快速升级换代的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电影放映技术主要有:1)数字锁相环技术;2)放映机开关模块化电源技术;3)影院红光还音技术;4)放映机处理器的计算机控制与处理技术;5)高亮度增益放映银幕。随着各类新型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国际电影放映新技术的不断引入,有效缩短了我国电影放映技术的更新周期,为电影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创新发展
2 0 0 0 8年开始,数字立体电影正式登陆中国,随着《阿凡达》、《堂吉诃德》、《变形金刚》等影片的广受欢迎,对于促进我国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我国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对于数字立体化电影放映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缺乏先进的放映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我国正式上映了十余部外国优秀的3D影片,广受观众的好评与热议,为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针对我国在数字立体电影放映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我国广电总局提出了规范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和示范影院建设的“十五”规划。在,我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对国内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进形了跟踪调查,并且在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及中影集团的指导与协助下,积极开展与外国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合作的模式,在国内成立专门的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研究试验室,逐步进行了技术理论、系统试验、演示试验与制片试验等研究项目,为我国放映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持。在20,我国自主研发了《35mm电影放映画面检验片》,并且在参照国际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检验片进行调整与完善,从而促进了我国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同时,在《35mm电影放映画面检验片》的实际应用中,充分结合《变形宽银幕画面检验片技术标准》、《光学声带检验片技术标准》等国内最为专业的放映技术标准,主要应用于35mm电影放映机的调整、检验与鉴定,从而对成像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是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创新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定量检测工具。
由于受到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数字影院建设也正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其他配套设备与技术也缺乏完善性。
为了促进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科学发展,我国电影行业必须认清数字影院的基本概念。从专业技术角度进行分析,数字影院主要是指采用电子显示技术代替传统的胶片载体进行数字立体电影的放映,并且形成规范化、专业化的电影放映技术体系。国内在数字影院的建设中,必须具备35mm胶片级的图像与声音技术质量,从而满足现代化数字影院共享式欣赏的基本要求。另外,针对国内在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机制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化研发与制造模式,新型电影放映机的研发与面市是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所以一定要迅速缩短我国在电影放映机制造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进而促进我国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
3.结束语
电影作为现代社会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对于其发展问题的关注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电影行业中,放映技术与国际最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国在电影放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并且在积极吸引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国内技术自主研发和实践的力度,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影放映技术体系,为促进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必需的条件。
2.我国经济发展进步 篇二
一、技术进步核算模型及数据说明
(一) 技术进步核算及分析模型
在参考张军 (2003) 等国内和一些国外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计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技术进步率, 第i个地区生产函数的数理模型是:
其中, t=1, 2, …, n, 表示时期;A (Kfit, Sit) 表示技术函数;Kfit、Sit分别表示第i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指标;F (Kdit, Kfit, Lit) 表示本国资本、外国直接投资、劳动力投入函数。
本函数模型中包含的投入要素、产值等数据, 在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取。在运用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之前, 必须对各种数据的可比性进行处理, 如对不同年限之间同一数据价格指数处理, 计算资本存量等 (张军, 2003) 。
第i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 其中, Y为总产出, X为总投入量。如果采用科布-道格拉斯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形式, 则有:
其中, αf, αd, d2分别为FDI、本国资本和劳动力经济增长弹性。
利用 (2) 式可计算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技术进步) , 探讨对外依存度 (含资本对外依存度、贸易对外依存度等) 、各地产业结构差异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其中, Sit是对外依存度、国内资本和就业结构向量, b1为系数向量。
(二) 数据来源及计算
各地每年投资总量、外资投资总量、投资价格指数、劳动力就业总量及经济增长率都可以从全国和各地年鉴中查找到。为了核算各地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需要计算各地国内资本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增长率和各地劳动力就业增长率。其中, 劳动就业增长率计算难度较小, 而资本增长率计算涉及基期资本存量和每年新增投资折算问题。文中有关基期资本存量和每年新增加投资折算, 根据张军 (2003) 方法进行计算, 将各年度资本存量折算为1990年资本价格水平下的资本量, 然后再计算增长率, 为简便之计, 利用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长率代替投入劳动量增长率。
分析外国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总量, 发现我国各地外国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成强正相关, 可见, 外国直接投资在经济增长方面也发挥了正向效应。但是, 外国直接投资、就业结构变化对技术进步效应又如何呢?下文将探讨国内外资本、就业的经济弹性以及外国资本比例、对外贸易依存度、就业结构变化对技术进步影响。
二、技术进步核算及分析
在获取各地国民产值增长率和计算了各地劳动力增长率、本国资本增长率和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率基础上, 运用公式 (2) 对各地经济增长进行回归计算。
在所求回归方程基础上, 运用公式 (2) 计算各地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比较不同地区之间劳动力、内资、外资弹性系数:各地劳动力增长边际弹性系数之间差异且具有明显分布特征, 但东部地区劳动力增长弹性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劳动力弹性系数又略高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教育投入大, 外地劳动力迁入, 导致我国发达地区高质量劳动力密度大, 经济增长弹性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国内资本经济增长边际弹性比西部地区内资经济增长弹性高, 东部地区外资经济增长弹性又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地区。分析国内外资本边际效率, 在资本增长率相同的情况下, 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会不断拉大。中西部只有不断改进投资效率、提升技术、加大投资力度, 才可能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比较国内国外直接投资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发现:除广东、浙江、安徽、河北4个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资本经济增长弹性大于国内资本经济增长弹性外, 其余地区国内资本经济增长弹性都高于外国投资资本经济增长弹性。可见, 在外资规模所占比例较大地区,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多;否则, 经济增长贡献主要来自于国内资本。
通过分析全国31个地区经济增长率回归方程劳动力弹性系数、内资弹性系数和外资弹性系数相关关系, 发现:内资弹性系数与劳动弹性系数呈弱正向关系 (相关系数为0.10) , 外资弹性系数与劳动弹性系数呈正向关系 (相关系数为0.3414) , 外资弹性系数与内资弹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367) 。相对内资而言, 外资投资增长对劳动就业增长促进作用更大。同时, 外资对经济增长边际弹性系数与内资边际弹性系数存在替代效应, 在经济增长效应上, 内资和外资之间具有一定替代性。
三、投入结构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对技术进步效应
(一) 对外依存度变化对技术进步效应检验
在求得技术进步率基础上, 分析各地技术进步与外国直接投资比例、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果关系, 结果表明:有15个地区外国直接投资比例与技术进步之间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其余地区则呈现负向相关关系。
经过格兰杰因果分析, 在显著性80%可能性以上, 有天津、江苏、山西、安徽、四川、青海等6个地区外国直接投资比例上升促进当地技术进步, 福建地区外资投资比例上升对技术进步有负向效应;天津、河北、湖北、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7个地区对外出口依存度指数上升促进技术进步;河北、湖北、四川、陕西等4个地区对外出口依存度提高促进技术进步;天津、内蒙古、陕西、新疆等4个地区外商进口对外依存度增加对技术进步存在正效应;天津、河北、四川、云南等4个地区外商对外出口对技术进步存在正向影响。
(二) 就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关系检验
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劳动就业结构和劳均资本存量变化对技术进步影响, 可以发现:北京、河北、广西、海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等10个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减少, 促进了技术进步;北京、天津、河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青海等8个地区的第二产业就业比例上升, 极大地促进了技术进步;在全国有13个地区, 在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上升提升了经济效率, 促进了技术进步。综合上述分析, 在我国多数地区, 就业结构变化有利于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技术进步。
(三) 对外依存度、就业结构对技术进步效应回归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各地技术进步与对外依存度、就业结构之间关系, 以技术进步率作为因变量, 分别取经济硬度指标、第二产业就业比例、第三产业就业比例、贸易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各地外资比例或劳均资本存量等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其中, 经济硬度指标是根据分析需要, 取经济硬度比率 (the ratio of economic hardness) = (第一产业就业比例+第二产业就业比例) /第三产业就业比例, 反映经济结构的软硬程度, 用Hardness表示。回归分析结果分别如表1和表2。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为对应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2.hardness, sec, tert, txi, fkp, hpp分别表示经济硬度、第二产业就业比例、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总贸易对外依存度、外国直接投资依存度和资本存量。
从表1、表2中可以得出:北京、天津、浙江、黑龙江、云南、西藏和青海等地经济应该逐渐降低硬度, 促进软化来加快技术进步;而上海、辽宁、福建、山东、广东、吉林、安徽、甘肃、新疆等地要促进技术进步, 应该提高经济的硬度, 特别是要调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结构, 同时, 深化发展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对第一、第二产业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的研发产业, 提高经济硬度。
针对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分析, 发现河北、广西、湖南、贵州、陕西、宁夏等地应注重发展第二产业, 加快工业化进程, 增加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而内蒙古则应加强第二产业的技术进步, 实现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 淘汰部分市场饱和的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海南、贵州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就业来促进技术进步。
在贸易对外依存度方面, 天津、河北、江苏、福建、海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川 (含重庆) 、贵州、云南、甘肃、西藏和新疆等19个地区, 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加快了技术进步, 而广东、吉林、陕西3地的贸易依存度适当降低更有利于当地技术进步。天津、浙江2地劳均资本存量增长过大, 反而不利于技术进步;广西省外国直接投资比例提高对技术进步有负向作用, 应该规范外资投资领域和进入的产业结构。
四、我国经济技术进步的结构调整启示
第一, 我国各地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依赖于国内资本投入, 在引导外国直接投资结构的基础上, 应提高本国资本投资的效率。由于外国资本经济增长弹性非常低, 近年来外国资本增长率因规模扩大而逐渐放缓, 除少数地区以外, 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国内资本占主要比例, 所以引入外资主要弥补国内产业不足和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促进市场经济机制完善。在兼顾培育市场竞争机制的前提下, 对国外投资给予国民待遇, 防止因优惠政策引起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资本的过度替代。
第二, 我国各地投资结构和重点应有所区别。从经济三大产业结构分析, 北京、天津、浙江、黑龙江、西藏、青海等6个地区的经济就业硬度下降导致技术进步, 上海、辽宁、福建、山东、广东、吉林、安徽、甘肃、新疆等地要求提高经济硬度促进技术进步。北京、天津、浙江3地应加强发展科学、技术研发等第三产业的投入, 淘汰第一、第二产业落后生产领域就业, 提升其产业技术水平;黑龙江、西藏、青海应加大对第一产业产品高附加值加工, 提高第二产业产品层次, 加快第一、第二产业产品的流通, 以吸收转移劳动力, 减少经济就业的硬度。
根据分析可知, 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扩大投资和就业促进技术进步。广西、河北、湖南、陕西、宁夏应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增加第二产业就业;内蒙古要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结构, 提高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贵州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大量转移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海南尤其应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就业。
3.我国经济发展进步 篇三
关键词:煤矿 一通三防技术 发展 进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的增加,煤矿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煤矿的价格也在快速的增长当中,这样就给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伴随着经济效益的出现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很多煤矿企业在实际的生产当中只重视产量,而忽视了安全,造成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只有对一通三防技术重视,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一通三防技术才能够保证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本文主要从矿井的通风技术和装备、瓦斯防治技术、粉尘防治技术、火灾防治技术以及安全仪器仪表这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煤矿一通三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进行了探讨。
1 通风技术和装备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分析
煤矿在实际的生产中要想保证安全,矿井的通风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抗灾变能力对矿井的安全有最直接的影响。要想建设高效和安全的矿井以及一矿一面的生产方式,就会对矿井的通风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在经历大量的研究工作之后,在矿井的通风解算以及利用计算机来对矿井系统进行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开发出了相应的软件,同时也研制成功了能够对风流的主要参数进行监测的传感器,还有风门的自动控制技术和遥感技术,这样就为控制矿井的通风系统创造了比较良好的条件。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半煤巷和煤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长距离通风和大风量就成了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而在对局部通风机以及系统产品,适应大风量、高风压以及长距离通风的导风筒研发成功之后,上述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2 瓦斯防治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分析
在研究煤矿灾害的防治过程中,瓦斯防治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我国现在瓦斯防治方面基本上形成了有效的技术体系,在瓦斯防治技术的体系中就包括了下面这些技术:矿井瓦斯的预测技术、瓦斯煤尘爆炸的防治技术、瓦斯的抽放技术、瓦斯和煤突出防治技术以及矿井瓦斯监测监控技术等,除了这些领域当中的工艺技术之外,还有相应的专用技术设备,在煤矿瓦斯的防治过程中,上述的这些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煤矿生产安全得到保障的重要技术。比如说矿井瓦斯的预测技术,在矿机的通风设计、安全生产以及瓦斯的防治过程中对矿井瓦斯的涌出量进行预测是最主要的基础工作。而瓦斯的抽放技术则是矿井瓦斯防治技术中的核心,也是瓦斯防治过程中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在煤矿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瓦斯抽放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瓦斯防治的实际要求。
3 粉尘防治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分析
粉尘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危害,而解决粉尘的危害也成为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经过了不断的技术研究之后,我国在粉尘防治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也形成了综合的粉尘防治技术体系。在粉尘防治技术的体系中,向煤层进行注水是最核心的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国就成功研制了专门用于煤层注水的高压水泵和相关的配套设施。而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加快,采煤工作面的产尘强度也在增加,在这个时候也就研制出来了采煤机的内外喷雾降尘技术以及机采工作面的含尘气流控制技术等,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又出现了高效的喷雾降尘技术,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对粉尘进行防治。
4 火灾防治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分析
我国大部分的煤矿都存在煤层自燃发火的危险,在煤矿中发生的火灾基本上都是属于自燃火灾,特别是在矿井中广泛的使用了非金属材料和制品之后,自燃火灾显得更加严重。在矿井防火技术中首先需要对开采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进行判断,而煤的自燃倾向性则是判断开采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的指标。对于自燃倾向的鉴定方法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采用的是双氧水法、K氏法以及S值法等,而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采用着火温度法,而后我国就开始采用色谱吸氧鉴定法。而最短自燃发火期则是另外一个开采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判断的指标,在对最短自燃发火期进行确定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类比法或者经验统计法。随后又研制出来煤自燃发火期的测试装置,然后配上相关的装备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效果要比经验统计法好一些。另外还有自然发火预报技术,煤矿专用的气象色谱仪以及火灾传感器。而要对采空区的自燃进行有效的防治采用的办法一般就是惰化。
除了上面讲到的几种技术之外,在对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安全检测的仪器仪表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仪器仪表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瓦斯检测的敏感元件以及检测的仪器、通风检测的仪表、对矿井火灾进行监测的装置和敏感元件以及对环境和安全进行监测的监控系统等。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都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这样对一通三防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灾害具有复杂性以及多变性,所以一通三防技术也应该要随着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变化而改进,这样我国煤矿生产企业的效率才能够得到提高,生产的安全才能够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朱金子.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2.
[2]陈丰斌.煤矿“一通三防”现状与改进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4:153+160.
4.我国经济发展进步 篇四
产业技术政策对我国化工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产业技术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整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技术政策又叫行业技术开发政策,是政府所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是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和推动高新技术的优先发展,并指导和支持国民经济的技术更新、改造和创新的经济政策.
作 者:匡跃平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刊 名:技术经济 英文刊名:TECHNICAL ECONOMY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5.探索 进步 成长 发展 篇五
——“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旧县中心小学:肖娟娟
“你的课内教学比了吗?”这句话已成了时下老师们见面的问候语了。自去年九月份以来,我校跟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把“课内比教学”活动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件头等大事来抓。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我受益匪浅,现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钻研教法,勤探索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多年的教师们都摸索出了一套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特别是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各具特色,有的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有的重视对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有的重视学生的互相交流„„
在这次课内比教学这项活动之中,我听了不少老师的语文课,使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这些老师的课,没有故作姿态的“花架子”;没有眼花缭乱的“装饰品”;更没有象公开课那样的“大练兵”。她们 的课,有的如高山流水,娓娓道来;有的象平静的湖面,微波荡漾;还有的似大海的波涛,起伏跌宕。她们时而激情振奋,时而低语吟唱„„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领风骚,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抓住了课堂的实效性。
此外,李晓慧老师的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张玉清老师能主动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朱金枝老师采取激趣导入的方式,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努力钻研教法,把自己的教学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了。这样,听课者学到了多种教法,讲课者能力得到了巩固提高。
二、互相交流,促进步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课前教师们研究教法,课后,教师们互相讨论自己上课之后的体验、收获和不足,都能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或建议,争取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校里,教师们虽然所教的年级、内容不同,教法各有千秋,但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比如望金花老师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并注重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望老师的课对我的课堂教学启发很大,特别是她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带学生走入情境,她在教学《送春》一课时,不是按通常的教法即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而是先将有关的背景资料在屏幕上显示,再配乐朗诵。优美凄惋的乐曲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这节课的效果非常明显。
三、更新理念促成长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学生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学生由自主学习、自主求知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这才是教育的最美好境界。我们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努力追求这样一种境界。
此次的教学比武中,我上《渔歌子》这首诗,课堂上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边学边质疑,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去品味语言文字,一节课下来不仅达到了加强基础的目的,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终身学习促发展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我认为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即使有一桶水也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了,得有一条喷涌不息的涓涓细流才行。又有俗话说:“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所以作为老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不断更新,与时代同步。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都还说得过去,对自身学习注
重程度不够,给自身充电不多,结果到了比赛的时候,感觉到自己什么都是那么地匮乏,需要不停地去查找各种资料,此次教学比武,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无论年老还是年青,不抓紧学习,都是很危险的。
6.我与邮政同进步共发展 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演讲比赛,我是来自宁化局的朱开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邮政同进步,共发展”。
我是2010年 月进局参加工作的,在穿上工服的一刹那,我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了“人民邮政为人民”责任的重大,我虽是一名普通的邮政职工,但我深知,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代表着我们邮政企业的形象。从走上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邮政职工。每个人都揣着一个梦想,梦想是我们的希冀,它引领我们奋发进取,踏平坎坷,品味成功。我的梦想那就是与邮政公司一起飞翔。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该风雨兼程。在工作中,我毫无怨言,勇敢地经受着每一次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用坚定的意志,执着地追求着梦想。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工作,一切会在意料之中。
最近读《我为公司,公司为我》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个人只有自己所在的公司发展壮大了,他才有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有种种的不如意,但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公司也会在员工的努力下日渐壮大。
作为员工首先就应该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一名优秀 1的员工来说,工作意味着责任,忠诚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你从事这份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我为此有同感,如果自己的工作在下班之前没做完,自己就会晚一些下班,否则不做完,心里就不踏实。实际上,当你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牢骚,少一些理由,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让责任感成为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态度的时候,机会就会光临你。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永远都需要最负责任的人。其次作为公司的员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忠诚于自己的公司,以平常的心态,干好身边的工作,为明天积累经验,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工作的乐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工作者的自信,努力、谦虚、坚持……。再次,忠诚是把自己当作企业主人的一个必备条件。我认为忠诚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本性,更是一种能力。具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工作,我们才能获得同事的信任,获得领导的信任,最终获得成功。也只有这样,我们做事、做人才能有归宿感,才能无限制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才能够使自己无愧于自己的道德准则。只有为公司着想,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职业人。只有处处以公司利益为重,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以百倍的勤奋和敬业与公司共同发展,才能得到公司的重用,并在事业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工作对每个员工来说,并不能只看做养家糊口的手段,更要看做个人在公司大平台里积累各种财富,从而实现事业和理想的保证。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员工的付出和奉献,而每个员工的成长更离不开公司提供的平台和团队的引导。公司的兴衰与发展,决定着团队的命运和员工今后的出路。作为公司的员工,坚决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爱岗敬业,牢固树立“我为公司,公司为我”的主人翁意识,立足本职,为公司和个人的发展竭尽所能。员工的今天少不了邮政企业提供的平台和领导团体的引导,邮政的明天更加离不开全体员工的付出和奉献。作为邮政的员工,就要如面向朝阳的向日葵一样,众多的葵花籽聚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起携手而行,最后成为成熟的向日葵。饱满的向日葵籽成为了向日葵的骄傲,葵籽跑向全国,跑向全球,把他的葵籽市场撒向各地,邮政的员工也要向葵籽一样,遍布世界各地,让邮政也为他的员工骄傲一回。
这是我第一份工作,相信这也会是值得我为此奉献一生的工作。
7.我国经济发展进步 篇七
本文着眼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比较,重点研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第一部分为相关文献回顾,第二部分为理论模型分析,第三部分为数据来源说明,第四部分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
1 文献回顾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一般基于索洛余值法进行分析。尽管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1,2],但由于计算便捷,被广泛使用。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在1992年,农业部在1997年分别下发通知,推荐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目前,基于时间序列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文献较多。如文献[3][4][5]等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发展态势。对于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目前研究省级层面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文献较多。如有文献测算了甘肃、河北、福建等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7,8]。除索洛余值法外,数据包络分析、固定替代弹性、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等方法被用于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9,10]。其他相关研究包括制定农业科技进步政策等[11]。
考虑到目前文献基于空间视角分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省级数据,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深入研究我国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分布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理论模型
本文使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索洛余值法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形式:
其中,Y、K、L分别代表产出、资本和劳动,α、β分别代表资本K和劳动L对产出Y的弹性系数,A为技术参数。
朱希刚等[12]18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界定为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扣除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后的余额。农业投入包括物质费用(可变投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劳动力和耕地。引入农业物质费用(K)、农业劳动力(L)、耕地面积(M)两个投入变量,则方程(1)变为:
其中,γ为耕地(M)的产出弹性系数。
本文基于区域视角测算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差异,故各变量设置为地区变量,i代表我国31个省区,i=1,2,3,…,31。则方程(2)可以变换为:
两边取对数后,得到方程:
方程(4)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系数α、β、γ。
根据朱希刚等[12]18的定义,α、β、γ值确定后可以计算出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率δi。由下列公式(5)计算:
各地区(i)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Ti为农业科技进率与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即:
本文数据以2012年为基期,计算2013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3 数据来源
各地区农业总产值(Y)数据来自2013年和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为亿元。运用CPI指数对各地区农业总产值(Y)进行平减,以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
各地区农业物质费用(K)、耕地面积(M)数据来自2013年和2014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单位分别为亿元和千公顷。运用各地区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对各地区农业物质费用(K)进行平减,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
农业劳动力(L)数据来自2013年和2014年《中国就业和人口统计年鉴》,单位为万人。本文中的农业指农林牧渔业。
4 实证分析
4.1 变量平稳性检验
对LnY、LnK、LnL、LnM原序列进行ADF平稳性检验。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LnY、LnK、LnL、LnM均为平稳时间序列。
注:ADF检验采取仅包含截距项的形式
4.2 协整检验
运用Johansen协整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选择的检验统计量为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具体结果见表2、表3。
注:*表示在95%置信水平下能够拒绝原假设
注:*表示在95%置信水平下能够拒绝原假设
表2、表3显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变量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异方差诊断中,BP (Breusch-Pagan)检验值为10.698 3,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OLS模型变量不存在异方差。
4.3 空间统计检验
LnY、LnK、LnL、LnM的Moran'I指数值分别为0.128 0、0.141 0、0.209 9、0.181 9,这4个变量主要分布在以变量和变量滞后值为坐标系的一、三象限。
LnY与LnK、LnL、LnM的两变量Moran'I指数值分别为0.119 4、0.153 7、0.151 8。
4.4 模型分析
表4的最小二乘回归诊断显示,部分变量不显著,出模型拟合效果欠佳;回归方程LM (LAG)、LM (SARMA)等指标的P值均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变量存在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适宜建立空间计量模型。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分别表示通过1%、5%、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
在SLM和SEM模型中,SLM模型在R2值、变量显著性等方面,效果优于SEM模型。本文采用SLM模型进行分析。
在SLM模型中,变量LnY、LnK、LnL、LnM系数均显著,空间权重矩阵W_LnY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
由表4可知,SEM模型(空间滞后模型)中,空间滞后因变量Lambda系数不显著,不宜建立SEM模型。与OLS模型、SLM模型相比,建立SLM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后,Log-L值显著增加,AIC、SC值显著下降,W_LnY系数显著,SLM模型的拟合效果具有明显改善。
4.5 模型结论及讨论
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T的Moran'I指数值0.217 7,LnY与T的两变量Moran'I指数值-0.038 7,这说明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空间集聚趋势。
将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T用Arcgis软件
从图1可以看到,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南、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粮食主产区利用农业科技改造农业的潜力还比较大,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分地区看,上海、江苏、北京、广东等4个省(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超过60%,率先实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的60%以上的发展目标。这4个地区均为经济发达地区,仅江苏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浙江、黑龙江、云南、青海、辽宁、山西、甘肃、吉林等14个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40%~59%之间。这14个地区中,粮食主产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四川、山东、河北、江西、吉林等7个地区。
安徽、重庆、山西、海南、贵州、西藏、宁夏等13个省(区、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39%之间。这14个地区中,粮食主产区包括安徽、内蒙古、湖南、湖北、河南等5个地区。
5 建议
与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相对照,除上海、江苏等几个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十三五”时期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整体水平和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
5.1 适应创新发展要求,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水平和环境
由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多数地区与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发展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切实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主要举措:一是继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按照《中国制造二0二五》的要求,要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农机装备等领域实现重点技术突破,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等。
二是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方面,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等措施,将农业科技从条块分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规模效应,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按照2016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最终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2 适应协调发展要求,积极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协调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区域协同发展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13个粮食主产区中,目前仅江苏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黑龙江接近60%的水平,多数地区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十三五”时期,应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培训、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农业科技的协调发展。积极扶持公益性农机推广机构的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5.3 适应绿色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科技
坚持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实现全面节约和利用资源、加强环境质量、实现生态安全需要绿色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
到2020年实现60%以上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应该是绿色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目前,索洛余值法在测算绿色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面还有待改进,但各地区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刻不容缓。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指出,环境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科技,提高我国各地区绿色农业科技的贡献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测算并提高我国各地区绿色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5.4 适应开放发展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积极引进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从更深层次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前文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发展机遇。我国与泰国、乌克兰、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技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潜力。结合各地区农业科技发展实际,通过农业科技的双向交流,可以从农业科技引进和输出两个方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利用水平。
在承担国际责任方面,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将国家气候治理责任落实到各地区。
5.5 适应共享发展要求,全面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共享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借助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贡献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目前,中西部地区既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地区,也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速提升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对于全国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东、中、西部地区共享农业科技成果,共同实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目标,是“共享”理念的客观要求。
总之,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理念的具体要求,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摘要: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基于2020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空间滞后模型,五大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何锦义.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术问题研究,2006,2(2):18-22
[2]吴强.简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两种主要算法在我国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3):11-14
[3]朱希刚.我国“九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J].农业经济问题,2002(5):12-13
[4]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5]胡凯.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1978-2010年[J].商业研究,2013(6):169-175
[6]李双奎,谈存峰.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6):143-147
[7]陈奇.基于So1ow余值理论的河北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的测算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209-212
[8]周建群.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4-30
[9]杨雪姣,王春瑞,孙福田.基于DEA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J].开发研究,2014(2):109-112
[10]李金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偏倚”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8(6):45-47
[11]蒋和平.建立农业科技进步导向的宏观政策体系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1996(3):46-50
8.我国经济发展进步 篇八
关键词:技术进步 劳动力成本优势 出口 稳定增长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制约我国制造业出口稳定增长。2012年7月,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经过问卷调查,成本过高抑制出口快速增长,劳动力成本占8成。
随着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制造业工人工资上涨是必然的趋势,而且提高制造业工人工资也是转变我国粗放型出口增长贸易模式的需要。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我国工人工资与国际接轨,例如国际标准中的社会道德责任标准(SA8000)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从事国际贸易的国家要满足该标准。
在制造业工人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均上升的趋势下,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提升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促进制造业出口稳定增长?这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出口发展。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工人工资上涨,不少外资企业考虑将在华工厂改迁在工资水平更低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现有的文献主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并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例如,Janet Ceglowski and Stephen Golub(2005)运用相对单位劳动成本,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发现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仅约为美国的25%—40%,也明显低于欧盟、日本、墨西哥、韩国和其他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他们认为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较低的优势主要来自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和快速上升的劳动生产率。都阳,曲玥(2009)将劳动生产率纳入了分析框架,认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本文了解到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劳动生产率更快的增长,所以说在这期间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未减弱。王燕武等(2011)通过计算、比较中国与主要出口竞争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原因是多年来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快于工资增速,使单位劳动成本保持下降趋势。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比较结果显示,即使不考虑提高工资将促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国内市场、政治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在现有劳动生产率水平上,中国制造业仍能够承受约50%的劳动报酬上升。
此外,也有学者研究了单位劳动成本对出口及其出口对国内消费福利的影响。陈超、姚利民(2007)利用1978—2004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的发展及其国际比较,并运用计量方法检验了其对出口与消费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印度外,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和主要竞争对手还将保持优势;基于这种优势的制造业出口造成了国内消费福利的流失,即便是放宽到总出口对消费福利的影响上,也是一样的结论。严颖(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单位劳动成本对出口额的影响是显著的,长期的影响系数为-2.865。脉冲响应分析说明单位劳动成本变动的冲击对出口额的瞬间影响很大,但持续时间不长。
关于如何更好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稳定增长的问题,国内相关的研究很少。本文首先通过比较优势论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及其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最后提出了更好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促进制造业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三、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我国与主要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变化及比较
我们用劳动报酬除以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力成本来衡量一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单位劳动力成本越大劳动力成本优势越小,反之,劳动力成本优势越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上涨的同时,劳动生产率也在发生变化,从而带来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他国家也是如此。2000—2009年我国与主要竞争对手②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2000—2008年我国、泰国和马来西亚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不大,2009年有所反弹;2000—2009年菲律宾和墨西哥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呈下降趋势,其中韩国和菲律宾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而墨西哥下降的幅度很小;而且近几年下降的幅度比较大;2000—2009年越南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仍低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但高于墨西哥。由此说明,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相比,我国在制造业出口方面仍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是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与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非常接近,而且2007—2009年菲律宾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很快,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接近我国的趋势很明显。
由我国与主要竞争对手劳动力成本优势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工人报酬迅速上涨,但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相比,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我国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方面的差距在缩小。
(二)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比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比较明显。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其中,与韩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差距比较大,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相对比较小。由此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在短期内不会消失。endprint
(三)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变化
但是仅仅通过劳动报酬低速增长带来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而带动的制造业出口增长不具有持续性。一方面,一个国家劳动报酬提高得缓慢会使一个国家企业丧失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不得不依靠大规模地增加投资与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③。另一方面,这种出口增长也会带来我国国民收入支出结构的失衡,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因为这种出口增长会造成国内消费福利的流失,造成我国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国民收入支出结构,而靠高出口和高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容易受到外部的冲击,而且不利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只有通过劳动生产率更快速的增长及劳动报酬同时适度增长带来的我国制造业劳动成本的更大的优势才能促进制造业出口稳定增长。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稳定增长,必须在劳动报酬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快速地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还很低。部分国家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2010年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德国、法国及意大利2007年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也远低于日本2008年及美国2009年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我国高技术产业及高技术产业的各行业劳动生产率也远低于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及意大利。这说明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空间,今后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而带动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长。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影响,我们认为我国当前在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方面仍具有优势,但仍有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带动制造业出口增长。劳动报酬的提高是我国当前转变贸易模式和产业结构及平衡国民收入结构所必需的。劳动报酬的适度快速增长会增加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而且企业的升级和转型成功又有利于促进劳动报酬的提高,因为产业升级后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为了同时保持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就必须更好地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资提高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制约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缓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很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很大。而技术进步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制造业技术效率④出现恶化现象,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⑤。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机制大力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促进加工贸易升级。但是,发展自己的品牌面临的风险是很大的,而且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转型时必须确定好目标,在具体一方面实现突破,创造差异化的自主品牌,避免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应根据企业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客观的消费环境来确定目标,避免研发投入过大,陷入高成本投入的困境。当然,企业也不可能一下子放弃原先低层次的产品生产和出口,可以通过将这些产业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或成本更低的其他国家来增强在这些产品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促进这些产品的出口,但可以允许这些产品业务的适度降低。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应鼓励企业间相互学习和技术人员的流动,提高技术效率。
注释:
①仅从劳动报酬水平评价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不恰当的,我们在这里采用都阳、曲明(2009)的方法,用劳动报酬除以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一国劳动力成本优势。
②王燕武等(2011)根据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及国别构成分析筛选、确定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潜在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为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泰国和越南。
③李文溥,陈贵富(2010),工资水平、劳动力供求结构与产业发展型式,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5期,5—13
④Farrell(1957)指出在给定技术结构特征和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决策单元的实际产出与同样投入情况下的最大产出之比为该期的技术效率。
⑤辛永容等,(2008)“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因素分解”《系统工程》第5期,1—8
参考文献:
[1]Janet Ceglowski and Step-
hen Golub. Just How Low are Chinas Labor Costs? [J]. working paper,2005
[2]陈超、姚利民. 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的国际比较及其对出口与福利的影响[J]. 世界经济研究,2007(6)
[3]都阳、曲玥.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9(5)
[4]李文溥、陈贵富.工资水平、劳动力供求结构与产业发展型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5]王燕武等.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1(10)
[6]辛永容等.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因素分解[J]. 系统工程,2008(5)
[7]严颖.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CJY073)阶段性成果〕
9.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发展 篇九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实际中去。科学发展观对农业的指导意义:一是促进理念的转变,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用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把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设备注入到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二是指导实践,在农村经营制度的完善的实践中,要让农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地获得土地提供给农民的收入;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让农民依托区域资源,发展最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在新型农民构建的实践中,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培训农民,既要培训农业技术,让农民当好农民,又要培训非农业技术,转移输出农民,让农民不当农民。三是规范行动,要以科学发展观来规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优势产业布局、农技推广应用、新型农民培训、科技进村入户、产品加工增值等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要贯穿科学发展观。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是要创新农业的投入机制,整合农业项目,围绕产业实施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住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一、我镇农业的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全镇种植业占地面积3800亩,其中粮食占地2500亩,播种面积2500亩,粮食总产达到40万斤。蔬菜占地6000亩,其中正在建设的蔬菜基地2个,莲藕种植面积9000余亩,并且我镇成功申请了“玉湖”商标。我镇多次荣获河东区农业生产先进乡镇称号。
二、我镇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名牌产品少,产品特色不够明显。自1997年我镇成功申请 “玉湖”商标作为莲藕商标外,这些年农业方面的品牌争创意识不够。品种结构不够优化,品牌效应较弱,缺乏能够代表我镇蔬菜的名牌产品,影响了知名度的提高和规模特色作用的发挥,2、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因宣传、推广、管理力度不足,基地环境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按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标准,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3、设施农业规模小,水平低。全镇塑料大棚面积816亩,占菜田总面积的14%,造成蔬菜生产整体效益水平较低,缺少一带动蔬菜生产发展的高标准示范区。
4、产业化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少,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链;产、供、销三方面监管和联结机制还不够强,组织化程度低,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我镇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本着城区优势,以依托本镇特色脱水产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快发展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尤其是出口创汇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融入世界农业之中;发挥人才、科技、资金、市场的优势,不断拓展农业空间、拓展农业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集约、节约、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满足经济社会的多种需要;发挥脱水产业,经济能力强的优势,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快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步伐,又快又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横向上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产业,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纵向上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形成真正的效益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把八湖镇建成临沂鲜菜园,脱水产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推进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四)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0.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文 篇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学习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有父母的关爱陪伴等等。可是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呢?他们的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孩子、离开亲人,去到陌生的大城市打工。他们迫于无奈,而他们的孩子也因此从小被交给了爷爷奶奶,在最应该玩耍、学习、有父母陪伴的七彩童年,却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偏远、落后、缺乏教育的农村干农活。他们也盼望父母关爱与陪伴,盼望有学习的机会,盼望衣食无忧,可这些的这些,都还没用共享到他们的生活中。
共享时代顾名思义是共同分享的时代,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些孩子没有和我们一样优渥的生活和学习的权利!
新闻里经常看见带领大家走进山区,帮助偏远落后的农村脱贫致富,这对于那些孩子来说是何其大的希望。得到帮助的孩子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的笑容,那样灿烂、那样幸福,而这些都只是因为他们从此可以得到父母的陪伴,陪着他们学习、陪着他们成长,给予他们关爱、给予他们支持。
我一直有个梦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教师,去偏远的山区支教,为不能上学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希望。虽然这个梦想很小很小,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1.全面发展 共同进步 篇十一
我深知班主任的工作责任重大,不仅关乎一所学校的发展,更关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怎样做一名既有爱心,又有智慧的班主任,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十一高,我是刚刚做班主任,心中不免会有很多期待,也有很多美好的设想,同时我也预知了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學期初,我给自己定了工作计划:要做严师慈父,要用爱心打造学生的学习天堂。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现在我班教学环境和谐,班级现在已经达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班级管理目标。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2013~2014学年度的具体工作和具体做法。
一、以军训为契机,严肃整理班纪
刚上高中,对于新生来讲,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既陌生又好奇又期待。现在行为习惯规范不好,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麻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开学第一节课,我严肃宣读了学校有关规定,提出班级学习和纪律要求。尽管说得面面俱到,但军训期间,还是出了问题。
新生军训快结束时,班级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几个学生在晚饭后没回来参加训练,在寝室闲聊。我通过和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及时处理。通过这一事件的处理,我班在纪律上至今没发生过难以处理的大问题,发生了问题学生都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都在努力好好学习。
二、建立和谐班级
开学后,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和团支部,我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各自负责的事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锻炼了他们与老师、同学的沟通能力,学生也非常配合他们的工作,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布置的工作,都能顺利圆满地完成。
一个班级,在纪律能保障的情况下,就得既要考虑怎样才能让优等生的成绩进步更快,又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后进生不被落下,也能共同进步。
三、组织好主题班会
充分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本学年我班分别以“面对日益紧迫的学习你应该如何去做”“拒绝早恋,勤奋学习”“不用扬鞭自奋蹄”等内容为主题,让学生能站在讲台上各抒己见,袒露心扉,这样很好地校正了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的学习思想及学习态度始终被架靠在良性发展的轨迹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精神。
总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2013届(10)班,现已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积极的态度,携手并进,再创新辉煌。
12.我国经济发展进步 篇十二
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是在开展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的基础上, 从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称号的地区中遴选出来的。从2004年至今, 国家科技部共批准了三批140个县 (市、区) 成为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 其中, 县一级 (包括县、县级市、旗以及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中非农业人口低于70%的县级郊区) 拥有这一称号的地区共有88个, 其他为城市区40个, 地级市12个。鉴于笔者主要考察的是县域范围内的科技创新活动, 故而以下示范县 (市) 特指县一级地区。
从省级分布情况看, 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分布在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内。其中, 数量最多的为山东省和江苏省, 均有12个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 总共占到了示范县 (市) 数量的1/4。浙江省以拥有8个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位居全国第3位。这样, 中国东部沿海最发达的3个省所拥有的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占全国的1/3以上。除此以外, 全国拥有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5个 (含5个) 以上的省 (区) 还有中部的河南省 (5个) 和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个) 。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 东部拥有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49个, 占全国的56%;中部拥有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21个, 占全国的24%;西部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18个, 占全国20%。
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态势分析
与国家创新体系相比, 县 (市) 创新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创新目标看, 县 (市) 创新更关注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而不是基础研究;从创新主体构成看, 企业是县 (市) 创新最重要的主体, 而高校、科研院所等其他主体则较少。因此, 笔者在分析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时, 更多关注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情况, 以及相应的创新资源、创新绩效等内容。依据2005—2008年对县 (市) 科技进步考核所获得的相关指标数据, 通过对其变化态势的系统分析, 反映现阶段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鉴于数据的获取情况, 研究对象是前两批中确定为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的55个县级行政区。其中, 东部县32个, 中部县13个, 西部县10个。
现阶段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的总体进展。现阶段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的总体情况良好。从创新资源上看, 不论是资金投入、人力投入还是项目投入, 几年来一直呈现出稳定持续的增长态势;从创新绩效看, 各类科技成果数量增长迅速。而作为县 (市) 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考核指标反映的情况看,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从2005年6亿元增长到2008年13.4亿元, 年均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从2005年2.6%增长到2008年2.8%, 增长了7.0%。同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25.6亿元增长到2008年54.3亿元, 年均增长27.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5年25.0%增长到2008年28.0%, 增长了12.1%;上级政府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05年30.5家增加到2008年58.1家, 年均增长22.6%。
我国不同区域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把55个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分为3类, 通过对相关考核指标的统计分析, 考察不同区域背景下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是创新资源。东部、中部、西部在资金投入上均保持增长, 西部总量上增长最快, 东部在投入比例上增长最快。从总量投入情况看, 东部、中部、西部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科技三项费用分别年均增长33.4%, 34.7%和49.5%, 西部增长最快;从比例变化情况看, 东部、中部、西部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分别年均增长10.2%, 4.8%和6%, 东部增长最快。
东部、中部、西部在人力投入上均保持增长, 东部增长最快。东部、中部、西部专业技术人员数分别增长37.7%, 8.9%, 11.4%;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分别增长44.2%, 18.2%, 29.8%。
东部、中部、西部获省 (市、区) 科学技术厅 (委) 项目数和经费额均保持增长, 西部增长最快;东部、中部、西部获国家科技部经费额均保持增长, 西部增长最快;中部、西部获国家科技部项目数保持增长, 西部增长较快, 东部则略有下降。东部和西部获省 (市、区) 科学技术厅 (委) 项目数分别年均增长13.4%和25.2%;获省 (市、区) 科学技术厅 (委) 经费额分别年均增长35.0%和44.9%。东部、中部、西部获国家科技部的经费额分别增长93.4%, 63.0%和247.7%;中部、西部获国家科技部项目数分别增长13.7%, 66.7%, 东部则下降2.5%。
二是创新绩效。东部、中部、西部在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上均保持增长, 西部增长最快。东部、中部、西部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专利申请数分别增长153.7%, 67.7%和172.1%;东部、中部、西部授权专利数年均分别增长30.6%, 15.2%和61.9%。东部、中部在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上均保持增长, 中部增长较快, 西部则略有下降。东部和中部授权发明专利数分别年均增长30.2%和37.1%, 而西部授权发明专利数则下降17.5%。
东部、中部、西部在10万人专利申请和10万人授权专利数量上均保持增长, 西部增长最快。东部、中部、西部10万人专利申请数分别增长144.9%, 71.6%和153.7%;东部、中部、西部10万人授权专利数分别增长85.0%, 82.0%和197.3%。
三是企业创新投入。东部、中部、西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经费总量上均保持增长, 中部增长最快。东部、中部、西部分别年均增长29.8%, 49.7%和25.4%, 中部企业增长最快。
东部、西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均保持增长, 东部增长较快, 而中部则有所下降。东部、西部分别增长8.5%和4.7%, 中部则下降1.5%。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东部、中部、西部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和高技术企业认定数量上均保持增长, 东部均增长最快, 西部则最慢。东部、中部、西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29.6%, 18.3%和16.0%;东部、中部、西部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增长123.5%, 33.4%和8.8%。
东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保持增长, 中部和西部则均有所下降。东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增长21.8%, 而中部和西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则分别下降2.7%和6.7%。
我国不同区域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反映东部、中部、西部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的相关考核指标进行比较, 发现我国不同区域间县域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创新资源方面。东部在反映资金投入的各个指标上全面领先于中部、西部, 但是其间的差距在缩小。以科技三项费为例, 东部2005年分别是中部、西部的4.3倍和4.4倍, 而2008年则分别缩小为4.2倍和3.4倍;东部在反映人力投入的各个指标上全面领先于中部、西部, 而且其间的差距在扩大;中部在资金和人力投入方面胜过西部, 但是在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的能力上比西部要差。中部2005年所获国家科技项目数是西部的40%, 而2008年则仅占西部的27%。
二是创新绩效方面。东部全面领先于中部和西部, 和中部间的差距在扩大, 和西部间的差距在缩小。例如, 2005年专利申请数东部是中部的4.8倍, 2008年扩大为7.2倍;是西部的4.7倍, 2008年缩小为4.4倍。中部在大多数指标反映上比西部要差, 而且差距在扩大。例如, 2005年专利申请数中部和西部基本相同, 而2008年中部则约占西部的60%。
三是企业创新方面。从研究经费投入总量上看, 东部要强于中部和西部, 并且东部、中部之间的差距在缩小, 东部、西部之间的差距在扩大。2005年企业研发经费东部分别是中部、西部的4.9倍和4.4倍, 2008年则是3.6倍和4.8倍。从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情况看, 东部高于中部、西部, 但差距不大;中部、西部之间差距不明显, 西部略高于中部。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东部在所有指标上均强于中部、西部, 而且差距均在扩大。200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东部分别是中部、西部的4.4倍和4.8倍, 2008年则分别扩大为5.5倍和6.4倍。中部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上比西部要强, 但是在高技术产业增长比例和企业增长数量上比西部要差, 两者之间的差距变化不明显。
对提升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作为从我国2 0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选拔出来的代表, 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在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县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为同类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有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尽管如此, 从现阶段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 值得认真思考和解决。
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创新能力发展间的差距明显并且呈扩大趋势, 同为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 东部和中、西部的县 (市) 在创新能力各个指标上的差距很明显, 尤其在企业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 并且这种差距还在扩大。因此, 国家在制定未来促进县域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时, 需要考虑这种差异性的存在, 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东部县 (市) 可以多利用政策手段引导其自主发展;对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采取政策推动和财政扶持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基层科技计划在投放过程中应进一步向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 特别是加大对中部、西部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促进中部、西部县 (市) 创新能力发展。
对县域内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重视不够。企业创新是提升县 (市) 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从考核指标的统计情况看, 国家更多关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 而忽视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事实上, 相对大企业来说, 县域内分布更多的还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就业、提升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意义重大。因此, 在促进县域内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 政府应转变观念, 不能只顾“大”不顾“小”, 要给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和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此方面, 湖南省浏阳市以专业化园区为载体促进中小企业创新集聚发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历可以看作县域内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典范, 同时也表明,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县域创新能力提升来说至关重要,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县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而县 (市) 范围内的产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 高新技术产业较少,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 东部、中部、西部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 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和高技术企业认定数量上均保持增长, 但是除东部外, 中部、西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却有所下降, 这说明在广大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 高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 如何在县域内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提升县 (市) 创新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国家应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这条主线来调整部署、配置资源和提高能力, 支持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好、成长潜力大的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层转化应用, 不断增强县 (市) 获取、扩散高技术成果的能力, 使之在县 (市) 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进步】推荐阅读: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08-20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议08-17
我国房地产经济相关思考经济论文10-20
论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06-08
浅议我国经济发展转变1200字07-19
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思考10-15
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政策的分析论文08-31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现象07-18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效应分析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