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原理(精选8篇)
1.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原理 篇一
城规原理 1 2005城规试题 1.2.3.4.5.6.7.8.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和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 控制住宅区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意义;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历代都城规划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
芒福德(Mumford)的区域思想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2 2004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 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
2. 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
3. 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
4. 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5. 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 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 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8. 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
9. 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3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3.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4 2003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
2.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
3.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5.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
6.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
7.隋唐长安规划要点
8.城与廓的概念
9.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5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 它的品质
2.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3.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6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后5道题中有两题15分,余每题10分。)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
6.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7.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8.我国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9.城市设计与开发控制的关系。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7 2001年《城规原理》试题 简答: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
3、《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5、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改造的关系。
6、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支配下的中心地网络特征。
论述;
1.你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谈谈在规划控制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概念
2.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小城镇发展的意义。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8 2000年城规原理试题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
1、城市化
2、规划区
3、历史文化名城
4、历史街区
5、风玫瑰
6、管线综合7、可达性
8、需求管理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9
二、简述(第一题7分,其余各题5分,共22分)
1. 绿地率和公共绿地比例这两个规划指标在居住区规划中各自的作用
2.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内容和目的3. 区位理论及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4. 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每题18分)
1.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10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概念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3.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你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11 1999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住宅区
2、社区
3、城市结构
4、城市形态
5、区位
6、区划(zoning)
7、区域规划
8、土地开发
9、城市开发
10、“一书两证”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12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2、城市设计的作用。
3、列举并简析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
4、分析城市建设中市场导向的对立和统一。
5、我国分几批公布了多少个历史文化名城?
6、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
7、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和欧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13 同济大学一九九八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编号: 答题要求:
一、名词解释(1-5题3分,第6题5分)
1、绿地率
2、城市规划区
3、城市公共开发
4、逆城市化
5、配建水平
6、工业区位论
二、简述题(每题10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城市总体规划中近郊区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析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较以前有哪些变化,宜采用哪些具体的策略?
1)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土地与房产的市场化、社会分化——居住区分区异化
2)概念变化的体现,居住区发展的新趋势(信息化、景观与交通、老龄化、需求标准结构、日益闲暇化、公建配套标准)
3)居住区设计设计原则上的调整、项目设置上的弹性、公益与赢利性、政府与市场的结合、配建标准上的灵活、项目资金筹措上多渠道化,信息智能化的远期需求。(人口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笔者的个人分析
2、论述中心地学说(central place theory)的主要概念及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意义。
3、论述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结构模式。作一简图示意以有机疏解为目标的分区组团布局模式。
同济大学一九九七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编号: 答题要求: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
2、城市公共开发
3、城市居住区
4、日照间距系数
二、简述题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14
1、城市远景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3、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内容。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概念、成果内容及其作用。
5、城市规划管理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
1、试析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中“两个根本转变”与城市规划实践的关系。
2、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主要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田园城市的组织管理目标:(1)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
(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3)社会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
(4)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息限制在3%-4%范围之内;(5)公营(国有)或共营(集体)的企业的建立。
同济大学一九九六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编号: 答题要求:
一、名词解释
1、人类住区(Human Settlement);
2、中心商务区(CBD);
3、市域规划;
4、道路红线;
5、日照间距
二、简述题
1、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
2、城市土地经济研究对城市规划有何作用?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城规原理 15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何要有“地块适宜性规定”?
4、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
5、简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三、综合分析题
试采用结构分析图和简要文字说明的形式,分析某一位于城市边缘的居住区的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附规划总平面图)
同济大学一九九五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编号: 答题要求:
一、名词释义(每个4分)
1、可持续发展;
2、分区规划;
3、商务中心;
4、货物流通中心;
5、城市居住用地;
6、邻里单位
二、简述题(每题12分)
1、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必要性。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发展规模如何确定?
3、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4、编制居住区综合技术指标的目的是什么?
同济大学一九九四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编号: 答题要求:
一、名词释义(20分)
1、城市规划区;
2、邻里单元;
3、城市规模;
4、土地级差
二、试对一个国外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述,并绘制总体规划简图。(30分)
三、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进行评述。附简图。(25分)
四、试论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以及与总体规划的关系。(25分)
探讨试题与当年期刊-学术会议讲座活动-社会城市热点问题-教师著作的关系
2.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原理 篇二
关键词:城市详细规划原理,课程建设,独立学院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 全国约有170多所院校办有城市规划专业 (不包括独立学院) , 各学校的培养计划都以“专指委”全国高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城市规划) 作为标准。但是, 作为独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来说, 其学制为四年, 与五年制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相比较, 学生缺少了一年的实践实习, 其培养计划应有比较大的区别。之江学院作为2004年教育部认定的独立学院一直在探索有效的办学模式, 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应用型高级人才, 这就迫切需要在“专指委”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这一大框架指导下, 探索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办学目标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尤其是核心课程的建设。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专业理论层面的核心课程, 从城市规划专业创办 (1952年) 以来一直开设, 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参考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理论部分与设计部分衔接不够, 指导性不强, 案例也偏陈偏旧;二是“城市规划原理”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较多, 极易造成教学过程中的重复, 学生也难以全面掌握。鉴于以上两点, 迫切需要改进“城市规划原理”的知识模块与授课内容。
因此, 为解决“城市规划原理”在实践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 并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我们对2008级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了修改, 将“城市规划原理”分解为“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与“城市详细规划原理”两大核心专业课程, 并且已经进入教学实践阶段。本文探讨的就是城市规划专业两大核心课程之一的“城市详细规划原理”课程建设问题。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及特色
“城市详细规划原理”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下续“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设计的基础理论课程, 也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因此, 探索独立学院“城市详细规划原理”的课程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对独立学院的课程建设具有示范指导作用。
本课程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于“新”与“专”。一方面, 尽管各院校都在探索该门课程的建设, 但是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课程建设资料微乎其微, 所以课程建设围绕“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城市规划专业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城乡规划法》, 重于规划实践, 采用新的规划案例进行讲述;另一方面, 该课程源于“城市规划原理”的分解课程, 把原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包括居住区规划) 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部分内容合设为“城市详细规划原理”, 剔除原有的一些陈旧和不实用的内容, 并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些教材和编制规范, 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这部分内容。在该课程建设中, 后续课程安排居住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设计, 旨在使学生非常“专”地掌握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理论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课时安排
根据之江学院的办学定位和该门课程的特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如表1﹚。
(一) 城市详细规划原理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部分教学内容,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两种规划编制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因此, 在课程组织上, 首先介绍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以及与国外城市规划的编制有何不同, 使学生能够对各个层次的规划有所认识, 并能够辨析详细规划与上层次规划———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从而使学生能够建立总体概念, 明白详细规划应该做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 分别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讲述。
本部分内容也是“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 在下续课程设计中学生将参与实际工程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 详细规划案例评析
在前面“详细规划原理”理论课讲述基础上, 结合教师具体实际工程项目, 运用案例教学模式, 详细介绍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包括前期资料调查、中间方案交流、后期方案评审的过程介绍,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这样可以保证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换为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对规划技能有较直接的把握, 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城市规划实践
安排在“城市详细规划原理”课程结束后的一学期中进行, 依托学生实践基地, 要求学生参与教师实际工程科研项目, 在项目的启动到完结过程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提高规划设计技能。
需要说明的是, 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指导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 届时开展大学生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社会调查作品评优, 因此在城市规划实践课程中, 紧密结合“专指委”要求, 组织学生参赛, 以赛带学,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已在之江学院成立之江建筑规划设计所, 一方面作为教师的科研平台, 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 为学生的规划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针对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一套由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外拓展等三个层面架构的教学方法体系。
(一) 课堂教学
本课程作为基础理论性课程, 除实践性课程内容之外,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讲课为主。在讲课过程中, 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 利用丰富的案例素材库进行案例分析和方案讲评, 使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规划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讨论课, 鼓励学生提问和对问题进行讨论, 形成师生、生生互动式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二) 网络教学
利用校园网作为平台, 建立了城市详细规划原理课程主页, 进行网络辅助教学。通过建立“规划师园地”、“教师信箱”、“班级留言”、“规划在线点评”等交流平台举措, 提高网络使用率, 形成师生良好的网络在线互动。课程主页中计划上网资源有: (1)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主要教学内容介绍; (2) 课程的全部多媒体课件; (3) 供学生进一步自学的最新参考文献列表; (4) 每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表; (5) 教师简介; (6) 案例素材库建设; (7) 规划实例评析。
(三) 课外拓展
课程建设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 加强专业知识的课外拓展。一是鼓励和组织学生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学校学生进行跨校交流互访,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知识面;二是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以学生实践基地为载体, 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教师具体指导, 提高学生规划;三是以“专指委”每年开展的大学生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社会调查竞赛为重要载体, 指导学生城市规划社会综合实践的教学。
四、教材的改革与建设
由于大多数院校没有对“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进行分解, 因而没有专门针对“城市详细规划原理”课程的教材, 目前大部分院校仍使用同济大学李德华教授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版)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该教材为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 是高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 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建设部和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考虑到该教材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而且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很少, 居住区规划内容比较陈旧, 不适合“城市详细规划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前我们主要参考《控制性详细规划》 (夏南凯、田宝江,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和《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周俭,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两本教材。结合该课程建设, 争取组织力量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城市详细规划原理》教材。
本课程将《城市规划资料集》作为课程教学辅导教材, 将城市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成果相结合。该资料由建设部组织全国城市规划专业院校和主要城市的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写, 涵盖现行各种类型的规划实例和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 将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所编的执业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作为教学的辅导教材。另外一些扩充性资料建设依托学院图书馆资料。
五、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课程体系主要采取模块化的建设方案, 包括一个主模块和五个子模块, 即以适应独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为建设主模块, 增设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库、课程习题库、教学网站、学生实践基地五个子模块。如表2。
六、课程建设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 解决核心专业课程相互交叉、内容重复的问题
城市规划专业核心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 涉及到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城市系统工程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多门课程, 往往造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重复内容很多, 由于知识面广、内容多, 学生难以掌握。因此, 把“城市规划原理”分解为“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校级优秀课程) 和“城市详细规划原理”两门核心课程, 并配套其他专项规划课程, 使课程结构体系更加清晰, 避免了内容重复的问题, 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相应的课程教学, 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解决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 还要求具有丰富的规划设计实践经验。很多教师往往有很好的理论知识, 但由于没有参与实际规划设计项目的研究, 导致教学中没有实际工程项目素材和经验传授给学生, 只能“照本宣科”,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也难以提高。因此, 通过本课程建设中学生实践基地 (之江建筑规划设计所) 的建设, 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 教师在承担大量规划设计项目的过程中, 提高了规划技能, 掌握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并可转化为教学成果。
(三) 解决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
实践证明, 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 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往往只会“动口”, 不会“动手”。在城市规划专业职业教育的趋势下, 社会需要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能够马上“上手”做实际工程项目, 这就说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建设, 可以形成完善的规划实践培养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规划设计技能。
城市规划专业职业化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 鉴于现行教学情况和之江学院的办学宗旨, 构建符合这种趋势的核心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 具有特色的核心课程建设才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 培养的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城规专业本科 (五年制) 教育培养方案[Z].1999, 5.
[2]汪如钢, 陈玉娟等.独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5) .
[3]洪亮平, 朱霞.新形势下城规专业教学探讨[J].城市规划, 2000, (4) .
3.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原理 篇三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林业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25
1 景观生态学原理简要分析
1939年,德国植物学家Troll为解决东非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一理论。之后,更多的学者参与到这一理论的研究中,指明了景观生态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在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这一新生的学科,将整个景观作为研究主体,利用能量守恒、物质循环以及价值流和信息流对地球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进行总结,并动态化分析整个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使林业规划更加全面、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2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林业规划中的作用
2.1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在我国开始发展以后,我国的林业产业格局发生了转变。传统林业的重点是林业资源的开发,之后,林业规划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很好地满足了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2]。我国近几年的林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景观生态学解决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林业进行系统的规划,不再将原来的经济效益作为林业的主要发展目标,而是更加注重林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建立完整、科学的模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使林业规划更加多元化
当前我国林业规划大多采用工程类型进行分类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在林业规划布局时也通常采用填空的方式。这种单一的规划模式主要是考察地质情况,然后划分林业利用的难易程度,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种植适宜的植被。这种分类的规划模式忽视了具体规划中,居民土地、草地、农业用地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实际林业生态规划的平衡。将景观生态学应用在林业规划中,可以有效地解决林业发展平衡问题,解决生态与规划的矛盾,使规划更加合理化和多元化。
2.3 解决林业发展的问题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林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实际中仍存在很多不良因素制约我国林业水平的提高。第一,我国地广物博,但适宜发展林业的地域有限,土地资源有限,导致我国林业大面积发展实施困难;同时,在植被种植过后,由于地质和气候因素,使得林业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第二,我国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大多用于畜牧业、农业,且农村居住点不集中,使得养殖业的分布散乱,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能用来发展林业的寥寥无几[3]。第三,在我国的农村养殖业和农业中,大量污染物乱排乱放,极大地污染了土地,使土地肥沃度受损,甚至危害幼苗的健康。如果在林业的规划中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就能充分改善这一系列问题,全面提高林业的质量和数量。
3 林业规划中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具体措施
3.1 规范人类活动
实践证明,人类活动是造成林业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景观生态建设时,要规划好人类活动的范围,使人类活动对林业的危害降到最低。在人类的生活中,道路建设是对林业造成主要危害的因素之一,因此,应设置一定的缓冲带,隔离人类的活动区域与景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林业造成的危害[4]。另外,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是十分必要的。加强景观之间的物质流,就要保护水源,其中修建水系廊道是很好的办法,能够加强景观之间的联系,也能在最大限度上保护林业安全,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友好相处。
3.2 建设景观廊道
景观廊道的建立,有利于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的和谐发展。当前我国的林业规划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各产业交叉影响,这不仅破坏了林业的整体布局,破坏了其完整性,还使林业深受其他产业的影响。建设景观廊道,将各产业模块之间影响弱化,加强了交换能力。在廊道的搭建中,还要考虑到廊道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因地制宜。
3.3 增加林业的多样性
土地资源的贫瘠以及气候的影响,使得林业发展迟缓,因此,林业规划前,要实地考察,选择适宜种植的初植被,同时还可以根据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合适的群落结构,扩大林业物种的多样性,促进整个林业系统的健康发展。对于特定的林业系统,可建立具有特色的林业产业,促进当地风貌的发展。
3.4 建立斑块过渡区
由于林业的分布大多受到农业发展的影响,一些农业种植中的污染和残留于土壤中的化学农药,使得林业的健康受损。在林业的发展中,可以建立一定的景觀斑块过渡区,隔离污染的土地和水源。各个斑块可以利用能量循环和大气循环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使得整个林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健康。
4 结语
在林业规划中合理地运用景观生态学,可以实现林业的科学规划、全面管理,解决其他产业和人类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友好共处,满足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要求,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桂萍,陈虹羽.林业规划中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研究[J].山西农经,2014(5):75-76.
[2]张又水,乔海亮.林业规划中景观生态学应用[J].北京农业,2015(6):61.
[3]杨玉清.林业规划中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研究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273.
[4]肖慧.景观生态学在林业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180.
4.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原理 篇四
一、单选题:
1、城市的理解是最理想的聚居地?
人类创造理想生活的场所
2、大都市区功能地域概念:
法国都市国情调查区
加拿大的国情调查大都市区
英国的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和大都市经济劳动区
澳大利亚的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
瑞典的劳动-市场区。
3、城镇发展应避免那个阶段:
空间分异等阶段
城市更新与再城市化4、40个车位停车场最合理布局:C
A 55×14B 45×14C 55×18D 45×185、错误:城市规划的组织和实施有各地人民政府承担
34城市规划实施错误的:B个人房地产开发对规划产生负面影响
6、不是城市实施内容:
A拟定规划设计条件B产业优惠政策C行政许可
编制专项规划,以保证工程设计与具体建设行动开展
7、省域体系规划原则错误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基本农田方针与国民经济计划和计划
8、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错误的:生产力布局的依据
9、社会调查不包括:城市居民收入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0、矿产城市不容易形成类型:星座型
11、城市职能定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职能
12、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形成原因错误的:龙山 农耕社会赵国 意识形态
13、错误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居住区级配套设施
14、城市交通(规划?)作用: 完善子系统等
15、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规划人口人均0.8-1.0平米
16、紫线定义:A保护范围线B控制范围线
17、污水 错误的:
18、不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居住小区内绿地林地等
19、下面错误的(B)
A、1929年南京“首都计划”采用功能分区
B、1929年南京“首都计划”采用方格网路网
C、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采用有机疏散理论
D、1949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代表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20、城市“四线”不需要划定的:首末站(好象)
21、与全球化(?)正确的:担当管理/控制职能必须在大城市CBD
担当研究/开发职能,在……小城镇发展制造向第三国家转移,在(?)无法生存
22、不属于法律规划:村庄控规
23、预测城镇化水平关联最小的:综合增长率、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
24、交通战略方面的(忘了,请记的给回忆出来)
25、交通 需求 与关联最小的:城市人口结构
26、防洪标准错误:()。
A防洪标准与城市经济地位有关
B山洪比河洪标准高
C校核标准比设计标准高
D频率为0.5/百年,200年重现期
27、错误:地下空间各层次规划审批机关方面的内容
28、公共设施 错误:
规模由城市人口决定
可以有政府,团体和私人投资开发
29、雕塑和喷泉西谛主张在广场布置位置
两条轴线的交点、偏离中心或沿着边沿 中华考试网
30、铁路属于城市意象中那一项:()
A路径B边界C节点D地标
31、错误(交通方面的,)机械发展时代不应依靠
32、近期建设规划
A政策B技术C行政D立法
33、县城所在镇的总体规划包括:
A县域规划和城区B县域和镇区C县域村镇体系和城区
镇体系和镇区
34、城市用地建设条件和关联不大:
35、正确的:城镇职能等级方面的。
36、仓储用地的:供应仓库叙述出错
仓储用地的布局:储备仓库、供应仓库等
38、错误:城市交通决定城市用地
39、担当管理/控制职能的部门一般都集中在大都市地区
40、对城镇体系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批准后才能编制
41、不用考虑日照间距与日照时间的是宾馆
42、无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表示的居住区的绿化
43、人防的规划编制
44、对总体规划中不正确的是:给水管管径确定
45、港口的选址D县域村
46、道路红线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47、关于主干道的描述错误的()
A围合城市组团B可与高速路连接C可与次干道连接
48、宅旁绿地占道路面积的比例()
A15%B45%C65 %D85%
49、城市规划实施错误的:B个人房地产开发对规划产生负面影响
50、不属于城市规划实施:()
A拟定规划设计条件B产业优惠政策C行政许可
51、中水回用不适合用于:()。
A生产B绿地C生活D景观用水
52、可布置居住区附近工业
A精纺加工B联合防治C皮革加工D53、总规市政工程給水工程规划图不需标注()。
A水源B水厂C电信中心位置D给水干管管径
仓储用地布局
煤电厂布局原则
54、敷设热管道小区路建筑之间宽度()。
A 9B 14C 10D855、风景区人口规模预测中人口发展规模包括:()。
A外来人口、服务人口、当地居民三类
B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
C服务人口和当地居民
56、华北多层住宅净密度:()。
A10%-20%B20%-30%C30%-40%D40%-50%
57、田园城市与光辉城市区别概况最准确:D不同规划模式
58、风景名胜区规划:东山十景属于:()。
A景点规划B保护培育规划C风景游览规划D典型景观规划
59、错误的:()。
A众数概念B极差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C频数D60、地下空间规划程序错误的()。
A全市性地下空间总规市人民政府审批
B重点规划建设地区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C一般地区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61、错误的A集镇不是一级行政单位
B乡规划可参照镇规划标准
C62、下列正确的:
A建筑间距就是为了满足日照标准
B日照间距系数为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高度的比值
C
D老年人住宅冬至日日照2小时
63、城市用地分类正确的:()。
A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属于居住用地、B干休所属于疗养用地
C居住区医院属于居住用地D军民混用机场属于对外交通64、36班小学规模(不包括宿舍)()。
A、1B、3C、6D、965、错误的:
A居住用地要求一定规模 外语学习BC
D总规包括居住区基础设施规划
66、错误的:()。
A 二类工业与居住区应设隔离带
B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包括文本、纲要说明书、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CD67、居住小区建设可行的()。
A多企业合作开发B可不设中学C D E配套可暂缓
多选择题:
1、多选:邻里单位:从家庭生活出发……
2、多选:对唐长安城描述不正确的是
3、需要划定规划区的:
A城镇体系B总规C镇总规D乡规划E村庄规划
4、放射性环形路网:连接外围,连接交通灵活性与方格网比(忘了具体说法)
5、用地调查方法
6、规划居住方面的内容
7、自然条件的评价方面: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降水和湿度
8、村庄并非一定编制规划
9、对集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0、不属于公众参与的是
11、对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描述错误的是
12、人防的地下空间利用
13、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原则:占地面积不小于1公顷;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占地达总用地60%以上等
14、历史文化街区不必划定界线的:
A 街区现状用地边界B地下文物埋藏区C环境协调区D控制高度E控制建设界线
15、工业对地形的要求
16、地质灾害包括:()。
A地震B 地面沉降 泥石流C洪水D海啸E地面沉降
17、城市总体布局原则
18、公共设施规模的确定
19、对地形的现状调研方法包括
20、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要求
21、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条件
22、卡里诺城市化经济多选 考试用书
23、精明增长内容(多选)
保持大量开放空间和保持环境质量等
集中发展
24、多选:近代城市规划(思想?)形成基础:莫尔的,欧文 傅立叶 可布西也的光辉城市
25、缩小城乡差别措施:加大基础设施村庄整治鼓励城市郊区化发展等26印象中,有道题是问哪类用地性质是正确的。
选项有:
军用机场属于对外交通用地
老干部休养属于疗养院用地
5.城市规划原理要点 篇五
3.田园城市理论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1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4.田园城市概念 ○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
2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1调查:以伦敦为对象展开综合而深入的城市问题及原因调查 5.田园城市理论的形成 ○2分析:○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都有相互交织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因此可以利用两
3观念:者的优点形成一个城乡磁体—田园城市 ○城市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应该停止增长,而其过量的部分应该由附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即形成多中心复合的“城镇密集区”
4模式:根据霍华德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Urban Cluster)。○5措施: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资金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经营管理等都○
6实践: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了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提出了具体的建议。○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东北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该城市的设计是在霍华德的指导下由恩温(R.Unwin)和帕克(B.Parker)完成的。
1针对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作为6.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贡献 ○2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对现代一个体系来解决 ○
3首开了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先河,将物质规划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与社会规划相结合。
7.雅典宪章: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分区。1933年召开的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1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功能关系,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基本上是追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的,《雅典宪章》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
2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
3虽然已经认识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但仍然强调“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
8.马丘比丘宪章(1977):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用地单位?)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9.《马丘比丘宪章》主要观点 ○
2认为《雅典宪章》的功能分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区“没有考虑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果是城市患了贫血症,在那些城市里建筑
3认为城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
4“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
1由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相10.《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比较 ○
2由功能分割走向系统综合 ○3由描绘终极状态步入循环过程 ○4支撑的综合空间规划 ○由专家意志的表达转向对公众参与的鼓励
11.邻里单位理论 美国建筑师佩里借用社会学中的“社区”思想理论,于1929年提出了邻里单位的思想,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邻里单位的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对后来居住区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12.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 ○2边界: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所需要的住房 ○3开放空间 ○4机构用地 ○5地方商业 ○6内部道路系统: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13.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沙里宁于1918年在编制大赫尔辛基规划时提出的。1942年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14.有机疏散理论城市改建的目标 ○
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是霍华德田园城宜的用途 ○市与柯布西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4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思想基础 ○
5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成一个一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15.永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16.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整的生态系统 ○17.城市环境的概念: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 18.城市环境容量的概念: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19.城市环境质量的概念:城市环境质量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0.《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产业的分类:
21.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1户籍人口:是指当地公安派出所登记户口的人口 ○2流动人口:22.城市人口统计类型:○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一定期限(一般有半年以下,半年以上,一年以上几3暂住人口:4常住人种分发)○离开户籍所在地,在该地区暂时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 ○
5非农业人口 ○6农业人口 口: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23.城市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机械增长: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24.综合增长率法: Pt=P0(1+r)ⁿ(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tn-t0))
1对城市历史沿革的认识和分析,包括城市历史的发25.基于城市历史的规划分析内容:○
2分析城市格局的演变,包括城市的整体形态、功能布展,演进以及城市发展的脉络 ○
3分析城市历史发展中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局、空间要素(如道路街巷、城市轴线)等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景观等内容。物质性的历史要素包括文物古迹、革命古迹、传统街区、名胜古迹、古井、古寺、古木等;非物质性的历史要素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体现地方特色的岁时节庆、地方语言、传统风俗、文化艺术等。
1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城市定位诠释市文化形象26.基于城市文化的规划设计方法: ○2根据城市文化特征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 ○3根据城市文化选择城市产业发展 ○4在城○
5根据城市文化指导城市景观设市设计阶段通过对城市肌理的分析诠释城市文化历史 ○6通过城市环境要素诠释城市文化基调 计 ○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道27.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3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
4根据交通影响分析,5市政工程管线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量工程量、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28.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技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29.中心城区规划应包括: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1一类用地:30.用地评定的分类:○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
2二类用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
3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3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调整提案
32.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国家之一。
34.城市性质的概念: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35.城市规模预测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
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2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3保护自然36.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4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 ○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和历史资源 ○件
37.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1承上启下,2与管理结合、38.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强调规划的延续性 ○与开发衔接,3体现城市设计构想 ○4城市政策的载体 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39.容积率:又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为FAR,是地板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Ar与地块面积Al的比值;FAR=Ar/Al;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用地面积 40.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之和/用地面积)x100% 41.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x100% 42.建筑限高:是指规划部门对建筑建造提出的一个许可的最大限制高度(上限);建筑高度一般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平屋顶)或屋面面层(坡屋顶)的高度 P331 43.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行控制。
1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44.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
2侧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向间距。即山墙间距,是指建筑山墙之间为满足道路、消防通道、市政管线敷设、采光、3消防间距。即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通风等要求而留出的建筑间距 ○
4通风间距。通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风间距是为了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两幢建筑间为避免受由于风压而形成的负风压影响
5生活私密性间距。应在设计中注意避免出现对居室的视线干所需保持的最小距离。○
6城市防灾疏散间距。城市主要防灾疏散通道两侧建筑间距扰情况,一般最小为18m ○应大于40m且应大于建筑高度的1.5倍。
45.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在市中心区应达到3~4km/km²;在城市边缘区应达到2~2.5km/km²。公共交通车站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500m。
46.住区的概念:住区是城乡居民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1按城乡区域范围划分为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47.住区类型的划分是按人口划分。○
2按建设条件划分为新建住区和旧住区 ○3按住宅层数划分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 ○为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和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48.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住区规模的划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49.居住区:一般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0.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1.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52.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分为四类: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53.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 800~9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 54.居住用地平衡表
55.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5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平均层数;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人口净密度、人口毛密度、容积率、住宅用地指标 57.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地总面积 单位:层 58.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单位:% 59.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单位:m²/hm² 60.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用地 单位:m²/hm² 61.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 单位:人/hm² 62.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面积 单位:人/hm² 63.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即总建筑面积毛密度 64.平均每人住宅用地=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层数*住宅建筑密度*平在系数)
或=每人居住面积定额*住宅用地面积/住宅总面积 单位:人/hm²
65.城市设计的概念: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66.城市设计的方法:调查、评价、空间设计、反馈
67.城市规划常用分析方法:调查、分析、规划(格迪斯提出的)68.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分析、综合、评价
69.城市设计要素:边缘、街道、区域、节点、标志 7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主要任务: 研究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问题,结合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定城市地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城市规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成果:文字说明和示意性图纸
1简述城市自然、2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文字说明 ○历史、现状特点 ○
3原则确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
4提出城市用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
5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 ○
6提出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 ○见
1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图纸比例为1/500,000-1/1000,000,标明相邻城镇位图纸 ○
2城市现状示意图:图纸比例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 ○
3城1/25,000-1/50,000,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 ○市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1/25,000-1/50,000,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4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如规划方案的结构示意图。○专题研究报告 在大纲编制阶段应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例如人口规模预测专题、城市用地分析专题等。
总体规划大纲的审定总体规划大纲可由当地政府主管领导会同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深化意见,出具评审意见书。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定的大纲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7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 ○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2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
3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 ○限可以为10年至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年至5年。
1对市和县辖行政区范围内的城镇体系、交通系统、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2确定规划期内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布置和综合安排 ○
3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确定市人口及用地规模,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结构和布局,编制城市交通运输和道路市、区中心区位置 ○
5确系统规划,确定城市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主要广场、停车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保卫等设施的发展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目标和总体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 ○7根据城市防灾要求,8确定需要保护的自和总体布局 ○做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 ○
9然保护地带、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 ○
10确定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各级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
11对规划区内农村居民点、乡镇企业等建步骤,提出控制旧城人口密度的要求和措施 ○设用地和蔬菜、牧场、林木花果、副食品基地做出统筹安排,划定保留的绿化地带和隔12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13编制近期建设规离地带 ○提出规划实施步骤和方法的建议 ○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72.分区规划
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2确定主要内容:○
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
4确定绿化系统、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 ○河湖水面、供电高压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用地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保护范
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73.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1规划编制的依据、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 ○2市(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预测城市化水平;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有关城镇发展的3城市性质、城市规模期限、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发展方针与战略、城市技术政策 ○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5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 ○6各项专业规划,7近期建设规划,保护环境的措施 ○内容要求详见第三章的规定 ○包括
8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对策建议。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投放、住宅建设等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标明行政区划、城○
2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为大镇分布、交通网络、主要基础设施、主要风景旅游资源 ○
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中城市1/10,000或1/25,000,小城市可用1/5,000 ○4市5城市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
6郊区规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
6.投资理财规划原理 篇六
工资收入周期
一个人前半生主要收入来自于工资,工资的增长除了经验积累外,主要有2个跳跃阶段。
1
基层向中层跳跃
基层是公司的螺丝钉。每个人都是从基层做起,基层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执行工作,就是把自己这枚螺丝钉装到公司这个大机器上,公司给你提供平台,培训,工资,并签订劳动合同为你提供制度保护,而你为公司提供劳动换取薪水和稳定。基层的工作相对比较简单,市场价值不大,可替代性非常强,所以基层的薪资水平最低。
基层薪水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工作效率提升,是靠时间积累的量变。一般的工作3-5年就能熟能生巧,这个过程每个人的差异不大,天赋好的人会略微快点。真正的差异是量变能否积累出质变,从基层上升到中层,收入翻2-3倍(如图中红线所示)。其中最根本是理解能力和管理能力,你得理解部门工作最核心的问题,并管理部门的人解决部门核心问题。很多人在这一步无法完成质变,结果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相同的工作,收入早早就到了瓶颈,如上图虚线所示。
2
中层向高层跳跃
中层是公司的器官,但还不是公司的大脑,中层更多的是把公司的战略执行好,本质还得依靠公司的整个体系。中层向高层上升最关键的是战略能力,体系架构能力,人才掌控能力。中层向高层跳跃收入也会翻2-3倍(如图中红线所示),不过,能上升到高层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一般会在中层到达瓶颈。
投资理财规划第一要务是让自己完成这2次跳跃,使工作收入有质的提升,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支出增长周期
支出周期基本与收入周期重合,不同的是支出从一出生就开始,到老年支出也不会快速回落,医疗养老的支出都具有刚性。支出两次跳跃主要是结婚买房和子女教育及买房,这是中国的国情。实线部分是正常的支出曲线,虚线是不买房,而且强行压缩支出,省吃俭用。
理财最重要的是使收入周期和支出周期匹配,最好收入能大于支出。当收入无法覆盖支出的时候,就要借债或者强行压缩支出,无论哪种都是痛苦的。几次大的支出增长往往还代表了社会竞争力提升,比如孩子的教育,家庭生活质量改善,收入如果没有在对应的周期增长,只能放弃这些支出,结果社会竞争力大打折扣,被迫沦为社会底层。
投资理财的根本是保证收入和支出都如实线部分增长,让自己良性循环,尤其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战略节点一定要牢牢把握。
很多人把省钱和存钱误认为是理财,其实那是收入增长乏力导致的支出被迫压缩,不但不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让自己精力分散,更抓不住核心,更无法质变。
财产收入周期
财产性收入本质是资源积累,包括你的房产、钱、人脉等等。工资收入随着人的衰老会逐渐下降,但资源的收入却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生的后半段,就主要靠财产性收入。
在中国,工资的收入很容易到达顶点,如果不能将工资积累的收入转化为财产收入,收入增长就很难覆盖支出增长。
但致命问题是中国人长期忽略财产收入。
一方面中国是13亿人口大国,劳动力充沛,同时中国经济基础差,资本稀缺,这就导致资本回报高,劳动回报低,结果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普通人工资增长缓慢,大多数人没有积蓄用来钱生钱。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比较落后,金融行业高度垄断,投资渠道匮乏,导致普通人投资知识完全空白,投资成了有钱人玩的小圈子游戏。
结果,本应该靠工资和钱生钱双轮驱动的收入增长,变成工资收入独轮支撑,当工资收入在人生后半段无法提升时,收入就到了瓶颈。
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收入类似,也有两次质变,同样需要两次能力的飞跃。
第一次质变是当你不再只存钱省钱,理解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从理财上升为投资。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定价,当你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强的时候,你就会获得比别人高几倍的收益。理财本质是不懂风险,把风险让渡别人,获得极低的回报,理财基本等同于存钱。如果能力不能突破,那财产收入就会像图3虚线所示。
第二次质变是理解市场规律。从宏观上理解整个投资趋势,抓住宏观投资机会。市场的本质是供需的发展、均衡以及动态定价过程,谙熟本质后,就能在整个市场寻找投资机会,财产性收入又会有质的提升,很多人是靠这个阶段实现了财务自由。
钱生钱的能力要在人生前半段开始积累,这样人生后半段收入增长就有了保证。这也是整个投资理财规划中最核心的一点。
风险
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关键的风险一定要对冲。对冲风险主要两种方式,一种保险,一种资产配置。
保险
保险本质是风险的交易市场。人生的重疾险,养老,医疗等重大核心风险,需要用少许的钱来买保险对冲。
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的本质是分散风险,防止财产太过集中,满盘皆输。
7.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原理 篇七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工科院校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甚至还包括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目前, 多数院校是基于8086或8088微处理器来组织教学的,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处理器的原理、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及程序设计、微处理器的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等方面, 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抽象。此外, 由于课时压缩, 教学信息量增大, 学生普遍感觉难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很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革实验教学, 简单总结如下:
1.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有的院校将实验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1]。实际上, 几乎每个高校所开设的实验都可以归为这三类, 只是每类实验的比例不同而已。此外, 有的高校为了从更高层次上学习和掌握80×86微机原理, 在8086/8088实验内容的基础上, 引入了32位微机原理实验[2]。
1.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强化素质教育, 文献[1]提出了“精讲、示例、设问、点拨、研讨、评析”六环节衔接的教学模式。可以说, 几乎每所高校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都采用过这一模式的多个环节。另外, 也有教师提出了基于CDIO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新的工程教育模式, 能引导学生建立起启发式和探究式的一种学习方式[3]。
1.3 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为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有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4]。为满足课堂实验教学要求, 有些高校利用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开发配套的实验教学课件, 完成实验的动态显示和模拟仿真[5]。此外, 有些教师利用网络平台, 通过设置讨论区, 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实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6]。
1.4 改革实验教学设备
为使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 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 有的高校引入了32微机实验系统[2]。为使学生能自己设计接口电路, 自行设计制作了86系统微机实验保护卡, 通过保护卡由扁平电缆将实验所需的计算机总线信号引到机箱外面的实验板上, 学生在实验板上完成设计、安装和调试各种接口电路[7]。随着计算机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 有的高校建立了虚拟实验系统, 可使学生方便、快捷、直观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8]。
1.5 改革实验管理方式
在传统的实验管理模式下,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固定的环境中完成自己实验, 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有条件的高校实行了开放式管理[2], 有的高校甚至做到了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实验元器件都开放的管理方式[5]。
1.6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文献[9]中提出了一种好的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的评定除预习报告 (占10%) 、实验操作 (占30%) 、实验报告 (占10%) 和笔试 (占40%) 四部分构成之外, 还将学生的软件编程和硬件电路是否规范 (占10%) 纳入到实验成绩的评定之中。
2. 我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由于实验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导致各高校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采用的实验仪器是江苏启东市东疆计算机有限公司生产的DJ-598PCI实验箱, 由于该设备不能扩展硬件电路, 这就限制了我们开展一些硬件设计性实验。此外, 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内容有些相对简单, 而且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2.1 基于学生个人信息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我们将学生的学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增加到实验中。例如:在数码显示中,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显示自己姓名的首字母以及学号最后的两位数字;在定时器计数器实验中, 要求定时时间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字的秒数;在交通灯实验中, 必须输入自己学号最后两位数字后交通灯才开始工作。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杜绝了仅依靠实验指导书或实验讲义就能完成实验的现象, 学生只有自己动手、自己编写程序才能完成实验,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此外,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人信息不同, 也杜绝了完全抄袭他人实验程序、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报告的现象。
2.2 提前布置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预习
由于多数实验的完成时间为2个小时, 如果教师当场布置实验内容之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单独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实验任务, 这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每次实验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在课堂上布置下次实验任务, 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程序 (实验指导书上的程序) , 并对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同时, 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提前编写实验程序, 实验过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调试程序,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查看实验结果。对于基础很好的同学, 有些实验可能很快就能完成, 这时指导教师就会建议这些同学采用其它方法来再做一次实验。
2.3 提高实验难度,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实验指导书上很多实验过于简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大实验难度。例如:定时器/计数器实验中, 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要求学生用8253的通道0产生方波, 这个实验只要学生知道实验箱上8253的端口地址, 通过简单的连线, 将教材中程序输入按正确的步骤调试后就可以通过示波器查看结果。实验过程中, 学生几乎不需要思考, 这样简单的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有限。如果将实验内容改为:用8253作定时器, 定时时间为学号最后两位数字的秒数。由于8253的一个通道定时时间小于1秒, 因此需要两个通道一起工作才能实现, 这就需要学生考虑外部时钟频率如何设置, 两个通道怎样连接以及它们初值如何设定, 最后还需考虑除示波器之外如何用别的方法查看定时时间到时的结果。将实验难度提高后, 学生不仅对8253的两个通道如何协同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且也掌握了用发光二级管或数码管指示或显示结果。
2.4 利用变量存储器分配图简化程序设计
对于初学编程的同学来说, 如果遇到有多个数据进行算术运算时, 往往会出现数据运算的结果记不清存放到什么位置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要求学生画出数据变量的存储器分配图。例如:在二进制多位加法运算实验中, 提供的程序为3个16位的二进制数相加, 要求完成的实验为3个32位的二进制数相加。由于8086/8088能直接完成2个16的二进制数相加, 因此3个16位的二进制数相加很容易实现。3个32位的二进制数相加时, 有两种方案:其一是3个数的低16位加完后, 再考虑三个数的高16位相加;其二是先考虑两个数的低16位和高16位分别加完后再与第三个数的低16位和高16位相加。不管采用哪种方案都涉及到加数、被加数和进位这些数据的多次存取问题, 如果把这些数据的存放位置体现在程序流程图中, 就会显得很复杂, 反之则过于简单。如果利用简单的程序流程图, 再画出数据的存储器分配图, 编程时就能直观地看到数据的存放位置, 无需思考数据存放到何处的问题, 从而简化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
2.5 严格纪律,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实验过程中, 为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进行登记, 认真填写实验记录纸以及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箱。同时规定, 无特殊情况的学生只要一次实验没做就按实验成绩不及格处理。此外,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以实验的创新性作为考核指标, 这部分成绩占整个实验成绩的10%。在实验过程中, 如果学生的实验方案、实验难度等方面有创新, 就可以加分。例如:在D/A转换实验中, 要求学生交替产生方波和等腰三角波, 如果学生在完成上述要求的基础上, 还能产生正弦波或者通过开关、键盘等控制波形的产生, 都可以加创新性分数。
3. 今后实验教学改革的规划
尽管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与其他一些高校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建设师资队伍, 加强交流合作
目前, 我们还没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专职实验教师, 实验课完全由理论课老师担任, 而且除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外, 主讲教师还需担任其他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教师任务重, 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实验教学之中。此外, 就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 任课教师之间很少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合作, 而与其他高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就更少。为改变这一现状, 需要引进专职实验教师,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2 更新实验设备, 优化教学内容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软硬结合的课程, 由于受仪器设备的限制, 学生只能依靠实验箱上固有的一些芯片来完成硬件实验, 无法自己搭建一个简单的硬件电路, 因此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今后, 需要更新实验设备, 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硬件设计能力。
3.3 改革管理方式, 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现在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方式, 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实验, 其余时间就没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是造成实验资源的闲置,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式管理特别是全开放式管理是我们改革追求的目标, 这一模式能使学生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实验任务,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4 完善考核方式, 简化考核流程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所有的学生采用同样的考核方式, 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实际上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 如果采用全开放式管理模式,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学生可自主选择的考核方式。一种方式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考核, 即最终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都要写) 、平时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操作和笔试组成。另一方式是采用实验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考核, 这种方式只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大的综合性实验, 学生可以自主选题, 但是必须由老师指定包含哪些基本的元器件, 只要求写一次实验报告, 学生完成后现场答辩。这种实验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不需学生每次实验都写实验报告, 可以使学生节省一些写实验报告的时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验设计和实验调试中。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 高校肩负着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但是它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学现状, 我们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较大的差距, 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真正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来组织教学。
摘要:目前, 许多高校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本文对这些改革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同时, 介绍了我们所采用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并针对与其他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 提出了我们今后的改革规划。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改革规划
参考文献
[1]唐永红, 龚安.微机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科技, 2006, (2) :153-155.
[2]金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 2012, (9) :165-166.
[3]李珍香.CDIO模式在微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12, 30 (4) :53-56.
[4]尹向雷.浅析如何提高《微机原理》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6) :268-269.
[5]马武刚.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科技, 2007, (7) :37-38.
[6]李永亮, 刘雅琴.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教学[J].软件导刊, 2010, 9 (3) :193-194.
[7]王红, 林卫.微机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2, (4) :76-78.
[8]刘斌, 刘爰.浅谈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改革[J].湘潮 (下半月) , 2010, (9) :108.
8.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原理 篇八
摘要: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镇规划专业的必修课,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结合高职院校學生学习特点,对高职院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4-4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镇规划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城市规划理论知识,了解初步掌握城市规划理论及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为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实际操作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认识专业的入门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低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讲授城市规划系统基本框架和原理,课程主要从启蒙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规律,理论性偏强。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居住区规划设计等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教学的课程比较,教学难度明显更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低,学习主动性较差,特别是对原理类的纯理论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材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技能型人才,重在学习如何做。通过分析现有城市规划原理的教材,目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材缺乏针对高职院校的教材,理论知识偏多,实践知识偏少。少数适应高职高专的教材则整体设计不够系统,加入实践教学部分也是其中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整个规划系统的连贯性。
3.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需要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制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看,填鸭式的教学只能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度不高,听课率低。
4.传统试卷考核方式不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
应试教育体制下造就了基本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考核办法,对于原理课程仍然很难改变试卷考试的形式。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高职院校的原理课程试卷考核几乎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能达到考核目标,大部分高职学生面对理论知识考试都是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成绩不及格率高达半数以上。
二、课程改革的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明确教学目标既让学生学习前明确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内容、怎么来学。教学目标包括总体目标、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每节课的目标。总体目标则通过课程教学计划体现,第一次课老师应该详细跟学生讲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内容,而不仅仅是老师心中的一盘棋,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让整个课程的学习具有连贯性和吸引力。
阶段性目标是根据教学计划,每学到一个阶段,进行梳理和提醒,与总体目标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自己学到了哪里。每节课的目标课前课后进行提示和总结。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经常出现学到后面忘记前面,所以必须要温故而知新。
2.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本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点在于如何能让学生感兴趣,真正想学,又能系统的达到教学目标。
从高职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旨在重点培养面向小城镇及新农村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人才。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设计四个模块内容进行教学,一是了解什么是城市及城市规划;二是知道城市规划包括什么内容;三是掌握主要规划类型怎么来做;四是城市规划如何实现。将所需知识点融入四个模块中去,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城市规划知识,带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为后续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及详细规划课程起到打头阵的作用。
通过分析,确定选择同济大学吴志强、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作为参考教材,选择需要的内容进行整合。省略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和不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部分,如第二篇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和要素整合至第三篇城乡规划中具体规划如何进行中去讲授,省去枯燥单独讲授,学生不愿听,也难听懂;“城乡区域规划”内容则简单讲授;省略“城市专项规划”内容,空出时间讲授重点部分。
教材是基础,另外该课程还应搜集众多案例和视频,将教材的相关理论知识穿插在授课中进行讲授,实践教学主要结合学校所在城市的规划情况,组织到该地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和现场实习。
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多管齐下,结合教学内容配置不同的教学方法。
模块一“什么是城市及城市规划”更多的采用翻转课程的方式,提前设置问题,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方式,讲述重点和难点,并且将课堂表现纳入课程的考核,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模块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则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城乡规划的类型则通过展示不同的案例来讲述每个类型的先后顺序,每个类型的前后联系和每个类型的具体表现。期间设置4-8个课时的现场实训教学,如带学生参观本地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城市建设,领略城市规划的现实情况。
模块三“主要规划类型的规划设计”采用具体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城市总体规划部分,讲授理论知识后布置总体规划的实践项目,让学生使用湘源控规软件进行用地布局等实践内容;修建性详细规划则布置个新农村规划案例让学生进行初步布局。通过实际操作来促进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4.完善考核方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有配套的考核方案才能最终保证课程改革的最终实现。本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性考核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开放性作业为主要考核内容,并且配套激励政策,如提问能积极回答将进行加分,分组进行的进行评比,分数高的进行加分;终结性考核则采取课程案例回顾笔试和案例分析ppt汇报等形式进行。
三、结束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课程建设是重要的载体,课程教学改革是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特点的变化,在教学中,加强思考、加强实践和分析总结,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课程建设中始终应该坚持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原理】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陈莉莉07-26
华中科技大学生产实习10-27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语文课堂笔记08-15
华中师大科技园汇报材料07-04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08-15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多少?11-13
华中科技大学2014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07-25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外科学(普外科)博士生入学考试真题07-29
青岛科技大学橡胶工艺原理讲稿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