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2024-09-06

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14篇)

1.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一

《安徒生童话》 二年级

教学目标:

1、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2、初步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4、关注故事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感受丑小鸭成长中面临的逆境,仍然追求美好。

5、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

1、让孩子喜爱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初步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2、教师准备:

(1)《丑小鸭》绘本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开学3个多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3个多月了。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3个多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最喜欢哪一本呢?

2、图书交流推介会

(1)、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3、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些书一定能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

二、阅读封面、走近安徒生

1、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这本书里面有图有文字,它是一本绘本,也称为图画书。(出示故事书)谁来读读它的名字。

2、师过渡:有人说:读书读皮,看报看题,首先让我们读一读封面,你从封面中读到了什么?(1)题目(2)作者:安徒生(3)画图:(澳)英潘

(4)翻译:季颖

(5)出版社

3、(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想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三、走进故事,引读《丑小鸭》

师过渡: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让我们一起来具体读读故事的内容吧!

(一)、通读概览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想一想讲了丑小鸭的什么故事?

2、指名说一说。

(二)、图文对照,随机设疑。

1、师:丑小鸭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请小朋友们快速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

生读,交流。(略读)

过渡:这么丑,别人喜不喜欢它啊?从哪看出大家不喜欢它呢。

2、出示图,说说丑小鸭受到了哪些欺负?再看看文字是如何描写的。(1)看图自由练说后,组织小组合作阅读探究

(2)练习想象说话:我知道丑小鸭只好躲起来,就不会()了……

3、丑小鸭还有哪些经历?你能通过阅读告诉大家吗?

4、阅读体会丑小鸭变成天鹅的美。

四、总结延伸

1、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2.、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

3.、今天,我们在一起分享了最近一段时间的读书心得,同时还走近了安徒生,重温了安徒生的经典。读书确实让我们美丽,以后,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经典,读更多的书。

2.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二

读书需要氛围, 读书更需要引领。笔者所在的学校创造性地开坛设讲, 生发出一片经典导读的园地, 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打开了一扇窗。

一、经典导读讲坛的诞生

“崇明讲坛”, 一个名不经传的栏目名称, 但在笔者的学校里, 它可是赫赫有名。“崇明讲坛”定期会有教师、家长或者学生, 为同学们导读经典名著, 这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园地, 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园地。如何想到设立一个专门的课外阅读推进平台, 还要从一个世界读书日说起。两年前的4月24日, 学校举行了一次“教师故事讲述大赛”, 那天, 礼堂里师生济济一堂, 老师们的讲述声情并茂, 加上多媒体的辅助, 一个个故事让听众时而陷入欢乐的海洋, 时而被卷进悲伤的漩涡。有位老师讲述的“童年是一首难忘的歌——《城南旧事》导读”十分感人, 比赛一结束, 就有一群高年级的学生围住那位老师, 打听哪家书店可以买到《城南旧事》。这正是导读打开了一扇窗, 透过这扇窗, 学生看见书中些许美景, 迫不及待地想走进书里的那个世界, 萌生了强烈的阅读渴望。这次活动让学校教务处受到了启发:有计划、经常性地举行类似的经典名著导读活动, 定能有效引领和推动课外阅读工作!“崇明讲坛”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二、经典导读主题的确立

讲坛上, 给学生导读什么内容, 主讲人会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书的喜好不一样, 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 就给学生讲“走进童话世界——安徒生和《安徒生童话》”, 中年级学生偏爱神话传说, 就讲“走进神话天地——西游, 出发”!高年级学生开始爱读小说, 就导读“走进文学殿堂——《城南旧事》”。二是结合教材确定讲述内容, 如四年级学完《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后, “潘老师讲《三国》”接着就开讲了。

三、经典导读促进多元成长

于永正老师曾强调, 要想学生爱读书, 首先老师必须爱读书, 会读书。“崇明讲坛”既是推进课外阅读的阵地, 也是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 主讲人必须有学养、有积淀。笔者所在的学校, 买书、读书是一种时尚, 老师们见面常常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每周一的教师会上, 有一个名为“崇明书架”的固定栏目, 让老师轮流推荐好书、交流读书心得。“最是书香能致远”, 不知不觉中, 老师们的谈吐气质悄然提升, 教育教学素养日渐丰厚, 在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比赛中, 学校捷报频传。校园的楼梯拐角、长廊过道里, 简易的图书角随处可见, 课间, 沉醉于书中的小书虫到处都是, 或依或靠, 或沿台阶席地而坐, 读得有滋有味、兴致盎然。渐渐地, 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提高, 一篇篇习作如春天雨后的花儿, 绽放于省内外各级报刊上。一个带动一群, 一群影响一片, 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逐渐形成, 孩子们浸润在书香文字里的童年, 总显得格外多姿多彩、富足殷实。

课例:走进神话天地——《山海经》导读教学设计

1. 课堂内外勾连

同学们, 上午沈老师带大家读了一个神话故事, 叫《开天辟地》。这节课, 我们继续来读神话故事。

2. 推开经典之窗

【老师讲述】盘古刚刚开天地时, 世界不像现在这么热闹, 而是冷冷清清, 只有风声雨声、小河流水的哗哗声。没有鸡飞狗跳, 没有鸟叫虫鸣, 没有人的欢声笑语, 世界太寂寞了!花草树木、河流高山都盼望有人来、有动物来。盼啊盼啊, 终于有一天, 神通广大的仙女——女娲来了!

女娲先造出了动物, 怎么造的呢?我们读读童谣就知道了。

【学生阅读】

捏公鸡, 捏母鸡,

地下摆下一只只,

母鸡一叫生下蛋,

公鸡一叫太阳起。

捏白马, 捏红马,

地上摆下一匹匹,

能拉车来能耕地,

骑上飞奔有力气。

读着读着, 学生笑了, 手舞足蹈, 有的拍着节奏, 有的做起动作来, 课堂变得热闹起来。

【老师讲述】你瞧!世界上有了动物, 多热闹啊!女娲还造出了猪、狗、牛, 这下鸡飞狗跳, 马奔羊跑, 猪嚎牛叫, 简直太热闹了, 都乱成一团了。女娲就想造一样东西来管管它们。造什么呢?女娲边想边走, 来到河边, 洗洗脸上的汗水, 她蹲下身子, 只见水里浮着个影子, 美丽大方, 那是她的影子。女娲想, 就照自己的样子捏吧!捏好了, 就取名“人”。女娲造人的故事可有意思啦!同学们自己读。 (故事略)

【学生阅读】

学生轻声自由读《女娲造人》的故事, 配乐《琵琶吟》, 指名读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着读着, 课堂变得温情起来。

【老师讲述】

世界上有了人, 人们靠打猎为生。今天打了一头野猪, 大家每人吃一块;明天打到一只野鸡, 人们每人吃一口。很多时候, 人们打不到猎物, 就忍饥挨饿, 常常有人被活活饿死。有个叫神农的人, 跋山涉水, 餐风饮露, 历经千辛万苦, 为人们找到了五谷和药材。这就是《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有了吃的, 还没有火, 人们只能吃生食。到了夜晚, 太阳下山了, 人间漆黑一片, 常常有猛兽来吃人伤人;特别是冬天, 寒风呼啸, 人们冻得快受不了了。有个叫燧人氏的人, 特别聪明, 他看见大鸟用长长的嘴不停地啄树干, 树干发出一簇簇耀眼的火光, 燧人氏就用树枝学着大鸟啄树干的样子, 钻呀钻、磨呀磨, 终于树干上发出灿烂耀眼的火花。燧人氏为人们找来了火, 从此人们就可以用火煮熟食物, 用火照明取暖。这就是《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

还有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奇有趣的故事, 想自己读吗?

3. 推荐经典书目

推荐一本好书——《山海经》, 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作者是乔忠延。这本书里收集了许多神奇有趣的神话故事, 同学们自己去读会觉得更有意思。再过半个月, 我们来举行“神话故事会”, 请同学们来讲神话故事。

4. 升华阅读渴望

我们把这节课讲到的故事串在一起, 就是一首好听的童谣, 配上动画片《哪吒》的音乐, 一起来唱一唱。

说一段神话:

从前天地是一家。

盘古开天地, 女娲是妈妈,

神农尝百草, 燧人钻火花,

后羿射太阳, 嫦娥奔月亮……

神话神话真神奇!

我们来了,

现在,

3.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三

课外阅读中的整本书导读,不同于语文课上常规的阅读教学,我们不可能逐章逐段地对书中的文字进行分析讲解,因此,其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于运用适合的导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在课外去寻找这本书来阅读,在扩大阅读面的同时积累语言,提高阅读品位,获得情感熏陶,受到人生启迪。在执教五年级《不老泉》整本书导读课的过程中,我运用了预测、浏览、速读、联结、概括、归纳等阅读策略,有效地达成了导读课的教学目标。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实录】

师: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同学,谁能告诉我里面的妖怪最喜欢唐僧的原因是什么?

生: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

师:你想长生不老吗?

生:想。

师:你想吗?

生:想。

师:你呢?

生:我也想。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关于长生不老的书,它的名字叫——

课件出示《不老泉》图书的封面,全班齐读书名。

五年级的学生对《西游记》基本都已耳熟能详,在导入环节,教师抓住人人想长生不老这个话题,从妖怪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直接迁移到新书《不老泉》的介绍,导入简洁明了。

二、读封面,了解作者及书评

【课堂实录】

师:认真观察《不老泉》的封面,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我获得的信息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叫纳塔莉·巴比特。

师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卡片:

纳塔莉·巴比特,1932年出生在美国,从小喜欢阅读童话和故事,擅长画画,1975年出版经典小说《不老泉》,成为当代最受赞赏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生浏览作者的资料卡片。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封面中的小女孩为什么手中捧着一只蛤蟆?

生:我想知道书中是不是真的有不老泉。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有人从封面中读出了答案,有人读出了疑问。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让我们看看关于《不老泉》的书评吧!

师课件出示有关书评:

一部惊悚而美丽的小说,读来放不下,放下忘不了。——《纽约时报》

生齐读书评。

师:《不老泉》一共发行了5个版本,获美国最佳童书奖,1981年、2002年《不老泉》两次被拍成电影,译作《真爱无限》。

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通常是先看封面、封底。《不老泉》封面中的图文在带给学生关于作者信息的同时,也带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教师以《不老泉》的封面为支点,通过“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这个问题,指引学生观察文字和图片中所有的信息,对《不老泉》建立起初步的印象;再指导学生用浏览的方法阅读作者资料,猜想文章内容,使学生萌生了阅读《不老泉》的欲望。

三、走进故事,根据序幕中的线索预测故事内容

【课堂实录】

师:这将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序幕,了解故事的起因——

(师配乐朗诵)八月的头一周高高地挂在整个夏季的顶端,也是这漫长一年的顶端,就像从转动中停息的摩天轮最高点的那个车厢。前面的日子从温和的春天缓缓爬升上来,后面的日子也会慢慢落入到凉爽的秋天里去。

师: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炎热的八月。这个炎热的八月里的一天,发生了三件事。我想请三名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件事。

生读(略)。

师:三位同学读得很流畅,掌声送给他们!接下来请想一想,这三件事里出现了哪些人呢?

生:梅、迈尔斯、杰西。

师:她们是什么关系?

生:母子关系。

师:请你把这三母子的名字板书在黑板上。

师:除了塔克一家,三件事里还出现了谁?

生:温妮、陌生人。

师:请把这两个人的名字板书在黑板上。

师:梅的丈夫姓什么?谁能猜得到?

生:梅的丈夫姓塔克。因为外国女子在结婚后,姓名的前半部分是自己的名,后半部分是丈夫的姓,所以梅的丈夫姓塔克。

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可以做我的小老师了!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

师:瞧,这就是她们一家四口!在小说中他们被称为塔克一家。除了塔克一家,三件事里还出现了温妮和陌生人。初看之下,这三件事、这些人好像没什么大的关联,然而这些人和事却出现在了同一个故事里,它们可能有着怎样的关联呢?请你预测一下,这可能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温妮离家出走后,有可能与梅一家相遇了。

师:你根据故事的线索进行这样的预测,很有意思。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有可能温妮离家出走后,碰上了陌生人,陌生人绑架了温妮,想“敲竹杠”。

生:哇,这真是一部惊悚小说啊!

生:有可能他们一起去林间村寻找不老泉。

师:你很会发现,林间村是故事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那么,在这座神秘的林子里,会不会有不老泉呢?请看序幕中的另一段——

PPT出示相关文段:温妮发现了林子中央那棵巨大的白蜡树,以及交错纠结的树根间、卵石覆盖之下的那眼泉水。这眼泉水竟可使人长生不老!

nlc202309090954

学生齐读。

师:长生不老的泉水耶,它就在温妮的面前!喝还是不喝呢?

生:喝。

生:喝。

师:在温妮做出选择之前,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你是温妮,发现了这眼泉水,你喝不喝?为什么?

生:我想喝,因为喝了它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生:我也想喝,喝了它我长生不老后可以做很多事情。

生:我暂时不喝,我把它存起来,给那些快要老去的人喝。

师:你的回答正是我想要问的下一个问题——假如你拥有这不老的泉水,除了自己,你会选择让谁喝?为什么?

生:我选择给自己的父母喝,让他们也长生不老。

师:你很爱自己的父母。

生:我要给所有的人喝。

师:一个人喝还不够,要所有的人都喝。

生:我选择给朋友喝。

师:友情是很重要的。

《不老泉》序幕中的三件事,是整本小说中很关键的三件事,它像一根线,将毫不相关的人物串联了起来。教师紧紧抓住序幕中的这三件事,运用预测、联想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变得有趣而高效:先是引导学生理清了人物关系,为接下来的预测教学扫清了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时间(在同一天)、地点(都在林间村)、人物、事件等文字“线索”,预测故事内容。因为有三件事这些关键内容,学生的“预测”便不太可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接下来,教师提出了两个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假如你是温妮,发现了这眼泉水,喝还是不喝?”“假如你拥有这不老的泉水,除了自己,你会选择让谁喝?”)让学生做出选择并回答,刺激了学生阅读的欲望,这是导读课成功的重要基础。“温妮喝还是不喝”,成了贯穿整节课的“线索问题”,进而使联结这种阅读策略贯穿了整节导读课以及之后学生的阅读思绪:之后的教学设计,在每一个大环节的落脚处都用到了这条“线索问题”,它牵引着学生一路阅读、一路追问、一路思考……

四、快速阅读,统整文字片段,做出推论

【课堂实录】

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喝还是不喝,成了温妮艰难的选择。在这本书里,塔克一家就喝了不老的泉水。让我们走进小说的第7章,看看喝了不老泉的水,对塔克一家是福音还是诅咒吧!

师:请大家看“阅读单一”。在阅读电子屏幕资料时,要注意关注福音、诅咒的话,抓住主要信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生速读滚动屏幕上呈现的信息。(阅读文字略)

师:根据故事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的推论表。

师:先请大家交流一下你认为是福音的信息。

生:杰西从树上掉下来,连一根头发都没伤着。

师:那就是毫发无损。

生:马被子弹打穿了,连块疤都没留下。

生:塔克被蛇咬伤了却没事。

生:梅切面包时割伤了手也没事。

师:大家找得都没错,但还是忘记了一样好处,那就是,塔克一家永远都不会变老。像这样从各种信息中,整理出福音的事件,这种阅读方法,我们称之为“统整”。下面请用统整的方法,交流一下关于“诅咒”的事件。

生:迈尔斯的老婆认为迈尔斯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于是离开了他,并带走了他们的两个孩子。

师:那就是妻离子散。

生:朋友们都疏远了塔克一家。

生:塔克一家过着流浪的生活。

师:居无定所。因此就出现了序幕中的第一件事,梅每过十年就要和杰克和迈尔斯在林间村碰面一次。

师:看了塔克一家的遭遇,咱们试着给它下个结论好吗?喝了不老泉的水,对塔克一家是福音还是诅咒?同桌讨论一下。

生:我觉得是诅咒,因为不老泉害得迈尔斯妻离子散。

师:你真是迈尔斯的知音啊!

生:我觉得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福音,也带来了诅咒。

师:很理性的回答。那么,看了塔克一家的经历,你还想喝不老泉的水吗?为什么?

生:我不想喝了。

生:我也不想喝了。

信息时代,我们需要阅读大量信息。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抓住主要信息,并进行甄别、梳理,形成自己的正确认知,教师采用了速读和统整的阅读策略。教师通过“穿针引线”地提问,带领学生把那些看似杂乱无序的知识统整为系统化的知识,使学生顺利得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速读和统整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语言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标要求“五、六年级学生的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滚动屏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福音和诅咒”的答案。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呢?教师运用了表格,先让学生明白目标——找出“福音”的事件,并提示了抓住主要信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正确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在阅读时目标明确,而且在回答问题时简洁明了、干净利索。虽然在低年级我们已经知道“人、事、结果”的阅读方法,但是在高年级的阅读当中,特别是像在这种需要一定速度的阅读当中,老师的提示并不多余,而恰恰是达到了我们需要的“快、准、狠”的目标。可见,教师有针对性的提示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

教师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巧妙解释“统整”的阅读方法——“像这样,从各种信息中,整理出福音的事件,这种阅读方法,我们称之为‘统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统整的方法再去整理“诅咒”的事件,起到了让学生巩固运用统整方法的作用。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同桌讨论,“喝了不老泉的水,对塔克一家是福音还是诅咒”,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最后,“看了塔克一家的经历,你还想喝不老泉的水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再一次将阅读与思考、阅读与生活进行了联结,带给学生一个自我审视的机会。学生做出选择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观形成的过程,读书育人两不误。有了这个基础,对“温妮喝还是不喝”的问题,学生便可以顺利上升到理性高度来回答了。

4.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总结 篇四

本学期,根据期初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我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了解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2)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此外,还有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促进学生读书效果的提高。

三、为读书创造条件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确保有书可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要求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应把图书馆内的图书轮流借到班级,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另外还由班长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统一借阅、统一归还。

2、推荐阅读书目。书籍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去读,效果一定不理想。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知识面狭窄,往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无所适从,仅仅依靠自己的读书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1)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3)在语文课上,不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班级图书角里的好书。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与书交朋友。

(4)每逢假期,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如果条件允许,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5)教研室推荐书目。

四、检查读书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收获,促进学生认真自觉的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查,如:检查学习笔记,举办读书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

5.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五

结合振“兴阅读工程”我们的阅读交流课已经开展的有声有色。本学期,我为孩子们选择了《草房子》,想让孩子们看看让他们感动的书。而且这本书是分章节的,容易读。反思上学期的阅读交流课,不难发现一些我们做的不足的地方:学生的读书笔记抓得不实在,和自己一样光读,不写。所以,资料积累不够。想想自己看到过的一些阅读交流课的案例,看着学生们侃侃而谈的话语,分享着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羡慕之极。不过深知三十五分钟的阅读交流课实际上真正的功夫在课外。

我想,要真正让学生会读,并且读懂一本书,那么应该从读书之前就要开始指导。

首先,在阅读之前,要上好阅读指导课。这节课要帮着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这本书。策略吗,可以让学生去查阅有关这本书的评论,这本书在社会上的影响等;或者根据书名进行联想,获取有关文章内容的信息;也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上好阅读欣赏课。欣赏课上,可以进行精彩段落背诵、佳句美文欣赏、阅读疑难解答等。特别是读一本书,读书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难题。

最后,在阅读完后,上好阅读交流课。

阅读交流课既是一个阶段的总结,又是新一阶段的开始。一堂成功的交流课应该可以激起学生再次阅读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还是要为语文服务的。交流的内容应该很多,可以让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讨论文章的人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书本内容为书本改名,还可以进行故事片断表演,写读后感,给作者或主人公写信,故事续写等。当然在一节课上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多内容的,到时候与其让学生针对一本书泛泛而谈,让人感觉空、繁、浅,不如根据每本书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重点的交流。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小专题,当然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小专题,在课外研读的基础上,利用课内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研究小专题,也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他所关心的那一点被他在研读中深深领悟,这本书也就终身难忘、终身受益。

当然,课外阅读交流课教无定法。我相信在一线老师的不断探索中,课外阅读交流课一定会更加精彩!

6.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六

马浩红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3、感受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学会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的角度运用停顿阅读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我们读《草房子》有一段时间了,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地谈一谈你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

二、指导略读方法

1、老师想了解一下,《草房子》这么厚的一本书,你一开始是怎样快速地了解这本书的?(读封面、读作者简介、读提要、读目录、读导读)

2、师:这就是初读一本书时的整体把握(课件出示):翻书,通过看封面、作者、故事简介和序言、目录等,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

3、在读《草房子》的时候,读到哪里最让你感动?

4、的确,《草房子》催人泪下、撼动人心,令阅读它的人感动不已。老师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还久久出现书中那感人的一幕幕画面和那一串串纯美的文字。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纯美而温馨的草房子。

三、品味作品,指导阅读方法

在草房子里,生活着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给你一段文字,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课件出示:全班交流

1、她有着乡下孩子少有的灵气和书卷气,却没有一点点傲气,她丝毫也不觉得她比其他孩子有什么高出的地方,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她让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居然觉得,她大概一辈子都会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纸月)(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

2、那时,她正在看着她的鸡在草丛中觅食。她听到喊声,转过身来,隐隐约约地见到一张孩子的面孔正在水中忽闪,一双手向天空拼命地抓着。她在震撼人心的“奶奶”的余音中,来不及爬下河堤,就扑了下去„„(秦大奶奶)(一个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善良、执着的老人。)

3、这年秋天,他卖掉了七十多只羊,只留了五只强壮的公羊和二十五只特别能下崽的母羊。然后,他把卖羊的钱统统买了刚出窑的新砖。他发誓,他一定要给妈妈造一幢大房子。(细马)(哪句最能体现他是细马?

一个有孝心有责任心的细马。)

4、他是一个男孩。他最崇拜的就是他的语文老师蒋一轮。他一直把蒋一轮、白雀间的事情当作他们三人之间的事情。(桑 桑)(1)(出示图片)桑桑是谁?桑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能说说桑桑都做了哪些调皮事?

(2)课件出示:我们来看描写桑桑的两段文字。①生读。

②这两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桑桑?(患了鼠疮、面临死亡)

③(板书:读情节)好的,你读书关注了情节的发展。我们读书都很关注情节。不要说你们,就是我们大人读一本书,往往最感兴趣的也是情节发展。

(板书:思形象)但仅仅读故事情节行不行呢?阅读一部作品还需要我们读人物的形象。④(出示划线句)注意划线的句子,体会桑桑的形象。学生齐读。

这两段文字让你感受到了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珍视友情、勇敢、坚强、乐观)

⑤小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这样读,不能只重情节发展流水式一口气地往下读,要慢下来思考、品味。

5、陆 鹤(秃鹤)

(1)陆鹤在你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尊和倔强)(2)(出示图片)漂亮吗?为什么?(秃子)

(3)陆鹤的成长故事离不开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脑袋,作者曹文轩用他细腻的笔法对秃鹤的光头做了特别传神的描写。看屏幕。课件出示:(外貌描写)①生默读勾画精彩的语句,写感受。

②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很精彩?(板书:悟表达)

(4)说真的,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顶着这么一颗打了蜡一般的光头确实让人挺受不了的,但是在第一章最后一句话,作者却这样说: 课件出示: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①你会产生怎样的疑惑?

②如果让你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这本书,你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静下心来快速读一读第一章《秃鹤》最后两张纸上的内容。

③交流。

④小结:是的,秃鹤倔强的外表下也有一颗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心。

四、读书总结

同学们,美丽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温馨的细节构建了曹文轩作品的纯美。读书,不仅要读故事情节,还要学会品书,停顿阅读的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此外,我们还可以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批注,读出感受,品味语言的魅力,表达的精彩。

五、拓展延伸

如诗的《草房子》是曹文轩叔叔写的“纯美小说系列”中的一部,这个系列中还有其他优秀的作品,如:(课件出示)《根鸟》、《红瓦黑瓦》、《野风车》、《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希望大家课后去购买或借阅,细细品读,你会走进一片纯美的文字天空,那浓郁的书香,独特的意境一定会让你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

板书设计:

草 房 子

悟 情节

形象

7.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学时】1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木心散文导读课、赏读课。选用教材是木心的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纯课外文学读物,是木心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童明(原名刘军)说,“木心的作品令今日汉语读者略感陌生又新意盎然,直接原因是他将中国古文化的精粹注入白话,文笔陶融了古今的语汇修辞,或叙述,或抒情,或点评,张弛扬抑,曲直收放,皆见独到之处”。孙郁说,“只有在读这类人的作品时,才感到我们的文字潜能,远未被调动起来”,他“让人在其文本久久驻足的是高渺的智性。他把人间的烟火气过滤掉了,剩下的是冷冷的静观”。木心的散文堪称当代散文经典。《哥伦比亚的倒影》共收入木心的散文13篇,本节课节选其中部分篇章的部分段落,节选标准是:既能体现木心的风格,又能与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且通过教师讲解基本能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读过陈丹青先生所写的《我的师尊木心先生》,对木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感兴趣的学生已经借阅了木心的作品自行阅读,但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读不懂。

【课题背景】平时每周有一节阅读课,供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或者看《三国演义》《论语》等高考必考的名著经典。每节课前抄录一句话给学生,以此引出一本书或者一个作家。这些做法算是给学生设了一扇阅读之窗,让学生透过此窗窥见更多更广的世界。后来有一节课介绍了陈丹青的《退步集续编》,介绍了陈丹青的《我的师尊木心先生》,引出了木心。两周后,学生反馈读不懂木心的文字。木心对读者是看得很高的,中学生看不懂也是很正常的。但是,面对这么美妙的汉字而不知赏读,颇为可惜。于是便诞生了此节课外文学阅读课“木心之旅”。

【教学目标】因文本阅读难度较大,本节课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高中生的阅读如果只停留于浅阅读,如果稍微难一点的作品就放弃阅读,那么,其语文素养就很难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 发展个性 ,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传承优秀文化、提高艺术品位、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当下大众文化与时尚阅读环境中,文学经典阅读有利于构建高中生良好的审美品格。

1.引导学生对木心学养及博大精深的中西文化的敬重之情。

2.总体介绍,分步解读,牵着学生的手,领着他们步入木心的散文世界。

3.当代作家阿城指出:阅读木心先生是要有“知识准备”的。希望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读不懂木心的缘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中国文学在他的风格中获得了极丰富的世界性内涵”,初步了解木心散文的风格。(2)学会享受他人为我们营造的文学生活。

过程与方法:用心品读木心,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培养对文字的感受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汉语文学的喜爱之情,敢于挑战阅读的难度和深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抬高自己的阅读标杆。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节奏分三部分:初识木心、粗识木心、品识木心。

一、初识木心

简单介绍木心先生:

木心自我介绍:“孙,东吴人氏,名璞,字玉山。后用‘牧心’。‘牧’字太雅也太俗,况且意马心猿,牧不了。做过教师,学生都很好,就是不能使之再好上去:牧己牧人两无成,如能‘木’了,倒也罢了。其实是取其笔画少,写起来方便。”(《鱼丽之宴》第11页《海峡传声——答台湾〈联合文学〉编者问》)

身世:木心 (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 ),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诗人、文学家、画家。1927年生于乌镇东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木心在故乡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

影响力:木心先生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木心先生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补充介绍福克纳

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

意识流小说三大杰作:

《喧哗与骚动》(美国)威廉·福克纳著

《追忆似水年华》(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著

《尤利西斯》(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著

木心的散文《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也被人称为意识流散文,通篇不分段,几乎不见句号。其标点符号基本上只为帮助读者在阅读时调节气息,没有语法功能。

设计意图:这段设计主要是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木心的印象。“影响力”部分将木心散文与福克纳和海明威并举,以海明威和福克纳的影响力来映衬凸显木心的影响力。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挑逗”学生的阅读欲。因海明威大家比较熟悉,因此再补充介绍福克纳,并顺带引出“意识流小说”这个旁枝,不深入讲解,只蜻蜓点水。让学生了解福克纳的同时也认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名词,为走向更广阔的文学天地打开一个窗缝。

二、粗识木心

这个环节主要学法是朗读:读他人眼中的木心和木心散文。

读他人眼中的木心,主要是孙郁的《木心之旅》和陈丹青的《我的师尊木心先生》。朗读其中部分段落,剩余的留待课后进一步阅读。

读木心写的散文,主要是读几个选段:《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弄堂风光》《明天不散步了》《遗狂篇》。

设计意图:主要意图是吊起学生阅读木心的胃口,为下面细读木心蓄势。无论是他人眼中的木心,还是自己初读木心的文字,都还只是属于远观,看见一点木心的影子,了解木心文字大致的样子,算粗识大略。

三、品识木心

主要是品木心的散文。具体来说,就是品读细读 + 分享讨论。自我品读时要求学生做批注,批感想、疑问、联想等。读后再进行分享讨论,分享你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讨论的深度还是师生解读木心的愉悦度都较前者高。通过品读木心的散文及进一步的讨论,在文本细读方面培养对文字的感受力,领着学生一起享受木心为我们营造的独特的文学世界。

四、“粗识木心”及“品识木心”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哥伦比亚的倒影》选段:

河水平明如镜,对岸,各个时代,以建筑轮廓的形象排列而耸峙着,前前后后参参差差凹凹凸凸以至重重叠叠,最远才是匀净无际涯的蓝天……那叠叠重重的形象倒映在河水里,凸凸凹凹差差参参后后前前,清晰如覆印,凝定不动……

——《哥伦比亚的倒影》

读完之后,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词语倒置,前有“重重叠叠”,后写成“叠叠重重”,“前前后后参参差差凹凹凸凸”变成“凸凸凹凹差差参参后后前前”。学生不但领会不出其中的妙处,甚而有学生认为该处是文字游戏,是词穷的无奈之举。

与学生一起品读这一选段:

曾与学生讲解过戴叔伦的《转应曲》:“边草 , 边草 , 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 , 明月 , 胡笳一声愁绝。”其中“月明”与“明月”也是倒置关系,此曲因此而称为转应曲。从内容上看,“月明”和“明月”的转相呼应,突出了老兵辗转难寐的思乡情结。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不言自明的。再看木心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木心首先是将抽象的时间的概念“时代”喻为可见的“建筑轮廓”的形象,且不说这个新奇的比喻如何打动读者,就说这个词语的倒置形式,我们就不该轻易把它错过。文中那句“清晰如覆印,凝定不动”,难道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吗?“凸凸凹凹差差参参后后前前”不就是“前前后后参参差差凹凹凸凸”的“倒映”“覆印”吗?读者无法从书中看出建筑在水中的倒影,但木心却用文字将这个倒影清晰地展示给你看了,果真“清晰如覆印”。多么贴心而有趣的表达!

(二)请学生朗读《上海赋·弄堂风光》选段:

北京的胡同,最初的感觉是两边垣墙之矮,令人顿悟武侠的飞檐走壁不可不信可以全信,脚下的泥路晴久了就松散如粉,下雨,烂作长长的沼泽,而矮墙多年不刷石灰,病恹恹地连过去连过去,连过去。……复前行,垣墙恬不知矮地连过去连过去……

——《上海赋·弄堂风光》

这一段文字,学生一边读就一边笑了,觉得木心的反复修辞实在太搞怪了。

与学生一起品读这一选段:

1. 释词:

垣墙(垣:矮)

病恹恹(病弱精神不振)

恬不知矮(恬:安静、淡然。“恬不知耻”是“泰然处之 , 不以为耻”是贬义词,此处木心先生将其化用成“恬不知矮”,意为“泰然处之 , 不以为矮”。)

2. 赏读:

若从修辞上说,此选段应是用了拟人及反复的修辞手法。但若仅此,你就读不出它的精彩了。拟人和反复的修辞并不少见。木心的高妙之处在于他前后多次用到同一个词“连过去”的反复,且各处凸显的意味不同。先看第一处:那矮墙是病恹恹的,精神不振的,但它却很长很长,让你一路走过去,不断地注意到它是那么病恹恹的,且没完没了。就在“连过去连过去”之后,你觉得它该停止的时候,木心在用了一个逗号之后,又多了一个“连过去”,让你哑然失笑,看来这矮墙实在是够长的了。再看第二处,随着木心“复前行”时,那矮墙又出现了,依然是“连过去连过去”,但这回不是精神不振了,而是“恬不知矮”,它矮得泰然,矮得骄傲,倘若此处只有一个“连过去”,当然也可以,但反复了,就显得越发骄傲了。而矮墙越泰然越骄傲,就越能凸显出其骄傲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小结:以上两个语段的赏读印证了孙郁所说的:“只有在读这类人的作品时,才感到我们的文字潜能,远未被调动起来”。

(三)请学生朗读《遗狂篇》选段:

所遇皆故人,风气是大家好“比”,一比,再比,比出了懔懔千古的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话说人际关系,唯一可爱的是“映照”,映照印证,以致日月光华,旦复旦兮①,彪炳了一部华夏文化史。滔滔泛泛间,“魏晋风度”宁是最令人三唱九叹的了;所谓雄汉盛唐,不免臭脏之讥;六朝旧事,但寒烟衰草凝绿而已②;韩愈李白,何足与竹林中人论气节。宋元以还,艺文人士大抵骨头都软了,软之又软,虽具须眉,个个柔弱无骨,是故一部华夏文化史,唯魏晋高士列传至今掷地犹有金石声,投江不与水东流,固然多的是巧累于智俊伤其道③的千古憾事,而世上每件值得频频回首的壮举,又有哪一件不是憾事。

初夏的大柳树下一片清阴,蝉鸣不辍,锻铁丁丁。

中散大夫是穷的贵族,世袭了几棵大柳树,激水以圜之,居然消暑佳处,向秀为佐鼓排,叔夜箕踞而锻,扬鎚连连……

然而来了,长长一队,马骄游龙,衣媲轻云,诸俊彦扈拥着正被大将军兄弟幸昵的钟会,果然尊荣倜傥,而神色又是那样安详恭谨。

——《遗狂篇》

散文《遗狂篇》不仅构思精巧,语言精炼,而且还有很美的意境,能让人产生遥远的遐思,引发人无限的思考。整篇文章由四个历史片段组成。作者把自己想成是这四个历史片段里的重要人物,用第一人称描写这些历史事件,能给人不同的感觉。首先是波斯,作者描述了自己和波斯王的一段对话,非常之精彩。其次是在希腊,伯律柯斯执政时期。讲了一个伯律柯斯建造雅典的神庙雕像的事儿。第三个故事,讲的是古罗马,讲的是古罗马宰相培德路尼阿斯被罗马暴君尼禄赐死的故事。第四个故事是在中国。魏晋风度钟会、嵇康、山巨源的故事。因学生学过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更了解一些,又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了解了“阮籍猖狂”的典故,加上此前陆陆续续讲过“竹林七贤”的故事,从学生熟悉角度,节选这第四个故事的部分文段。同时,这第四个故事也是全文用墨最多的一部分。

1. 正音:

递嬗shàn(更替、演变)懔懔千古lǐn(“懔懔”同“凛凛”,形容神情严峻令人敬畏的样子。)扈拥hù(“扈”,随从)倜傥tìtǎng(卓异,洒脱不羁)

2. 补充注释:

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的《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译文:祥云灿烂啊,聚集弥漫在天空啊。日月的光辉,天天都照耀在大地上啊。“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也是复旦大学名称的由来。《卿云歌》是上古时代的诗歌。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

②六朝旧事,但寒烟衰草凝绿而已:语出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其词如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③巧累于智俊伤其道:语出《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之三十一、简文论人。

(原文)简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俊伤其道。”

(译文)简文帝(司马昱)说:“何平叔(何晏)的机巧累及他的玄理,嵇叔夜(嵇康)的俊逸伤害了他的自然之道。”

3. 赏读:

这段选文我想是印证了当代作家阿城的话:阅读木心先生是要有“知识准备”的。《遗狂篇》里化用《世说新语》之处最多,其他如“映照印证,以致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彪炳了一部华夏文化史”“六朝旧事,但寒烟衰草凝绿而已”之类化用得出神入化之处颇多。当然,阿城所说的“知识准备”并不仅仅是指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对美学知识、哲学知识等的积累,因为木心常“以碎片性的哲思颠覆着世人的阅读习惯”(孙郁语)。

短短一段文字,你就能明白孙郁为什么惊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文字在,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带着大的悲欣直入人心”。

(四)请学生朗读《明天不散步了》选段:

……一阵明显的风,吹来旎旎馣馣的花香,环顾四周,不见有成群的花,未知从何得来,人和犬一样,将往事贮存在嗅觉讯息中……书店安静,唱片行响着,番茄沙司加热后的气味溜出餐馆,煮咖啡则把一半精华免费送给过路客了,而花铺的馝馞浓香最会泛滥到街上来,晴暖的午后,尤其郁郁馡馡众香发越,阳光必须透过树丛,小街一段明一段暗……

——《明天不散步了》

(1)注音:

旎旎馣馣ān馝馞浓香bìbó郁郁馡馡fēi

(2)讲解:

这段文字选出来给学生读,其实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木心有时候喜欢用这样的文字,甚至还有一些字字典都查不到。“馣、馝、馞、馡”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读音同声旁字,字义同形旁字,都是浓香的意思。同一个意思,作者在这前前后后却用了不一样的字,足见木心的匠心独具。木心的散文中这类罕见字是常有的,如《上海赋》中的“蟛蜞、冥色靘、狼犭亢”,木心的词汇不知道是怎么积累起来的,抱着字典读木心的书,你还是会发现很多字不懂。比如“氵縠”“冥色”“犭亢”等字都查不到。

不过,木心自己曾在回答记者的访谈中说:“觉得以前在中国写的东西还恬淡朴实些,在美国,惹上些华丽,肥了。我要进行‘文学减肥’。”(《鱼丽之宴》第26页)这段文字也许就是木心所说的待“减肥”的文字。

其实,木心的这篇3000多字的散文在构思、布局、行文、修辞等方面都颇具独到的创新。这篇不长的意识流散文里,融入很多人生感悟,那些断断续续的感悟就融在那意识流里,需要读者耐心去品读。

五、木心之旅让人意犹未尽

抱着木心的这本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反复咀嚼,每次咀嚼都能嚼出味来。除了上述提到的散文,其余还如《带根的流浪人》,文意稍深一些,也很值得细细品味。而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上出现的《林肯中心的鼓声》文意倒不深,这篇也相当精彩,我们学过《琵琶行》《听颖师弹琴》再听听木心所写的“鼓声”,带着木心印记的“鼓声”,让木心难忘的鼓声一样也会令你难忘。

木心写散文是把“诗、小说、评论融合在一起写的”(《鱼丽之宴》第25页),对此,美国加州大学的童明教授分析道,“诗、散文、小说、箴言等形式相融相佐,使木心的作品在探索生命、历史、艺术、哲学等主题时,形成散文诗、诗散文、散文小说、评论性的散文、哲学箴言等灵活的文体。这样的风格同时接向两端。一端是文史哲相通的中国古代散文传统。另一端是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文学风格,例如,昆德拉、博尔赫斯的风格就是将小说、散文、历史、哲学融合一体。木心的作品不只是文字技巧的展示,他灵活多样的形式其实是我们进入美学思维、美学判断的路径。也正是美学性思维,使木心的风格具足了世界性精神的特征,并构成他作品的中心命题。”

慢慢地品读木心,会有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因此,木心之旅,一定会让你收获很多。

摘要:语文教学不局限于现有、现行教材,能更充分地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深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进行知识迁移,这是语文阅读课堂的魅力。本文就是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的一堂课外文学经典阅读课。设计中突出内涵的拓展和延伸,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深度阅读,并能产生深度阅读的兴趣。

8.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八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了这个单元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以及活动准备。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搜集和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准备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向大家展示。据调查,学生查阅的书籍有《让孩子受益的202个经典好故事》中国卷,《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民间故事》《中华成语故事》……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口语交际课了,学生上台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有的推荐代表介绍过年的风俗习惯;有的小组成员合作展示端午节的来历,或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或讲端午节风俗习惯;有的辅以实物或图片资料展示精美的剪纸、窗花,增加了表达的效果;有的小组表演小品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有的讲关于国画的故事,娓娓道来;还有的朗诵诗歌《我爱我的祖国》……我们的小主持人安排好了节目单,将不同表现形式交插进行;观察团的成员早就各就各位,既要观察台上的小组表现,又要观察台下的观众反应和表现,及时进行记录、总结。一堂课下来,掌声不断、笑声不停,从学生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他们努力后的自豪感、成就感!因为这是我们长期课外阅读的积累和沉淀,只是用一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展现出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这里的阅读既包括课内的阅读又包括课外的阅读。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课内阅读是一种师生互动状态下的文学活动,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有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和启发,这种阅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活动朝向文本的内涵和意义,但是,学生课内对文本的解读是被动的、有限的,只能获得唯一的解读结果。与之相比,课外阅读带有明显的独立性、随意性和自主性特点。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这也是我们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

反映在课堂上,学生课前搜集大量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精心准备口语交际课上的汇报内容,他们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从课堂教学的规定和课本的限制中走出来,进入到一种自由选择的阅读状态,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己去获取知识,去探求未知的世界,从而感受自己获取知识的快乐。课外阅读让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延伸了课内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切实达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设立“图书角”,图书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整齐地排在书柜里,他们给图书角起了一些充满诗意的名字,如,“书海拾贝”“书的乐园”。轮流当图书管理员,进行图书借阅的管理工作。每到课间,他们捧着一本本喜爱的书籍阅读,我们整个班级都是安静的,真是一种享受!班级里有许多爱读书的孩子,如:乖巧的张蕊(化名)、活泼的王义菲(化名)、文静的谭菡晴(化名)、男子汉柏斌豪(化名)、书迷王颢喆(化名)……他们已经带动了周围的孩子加入到静心阅读的行列中,谈体会、谈收获、读故事、讲方法……每天的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表达——课外阅读交流是学生都盼望的,这个时间段里他们是快乐的!

我们阅读交流的最重要的阵地就是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根据单元主题,会采取多种形式,如,故事会、演讲比赛、文学作品欣赏会、读书漂流、好书推介会等,让学生将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和大家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老师及同伴中得到认可与赞许,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受益的不单单是学生,我们老师也受益匪浅。

我们要坚持将课外阅读体现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保持得持久到永远!我们更要牢牢掌握好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这个主阵地,通过我们的引领和指导,让他们将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口语表达的能力,通过交流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更高目标!

注:此论文为省级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双向互动”策略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3】GHB0405。

9.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九

走进《西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等来分析名著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3、懂得对名著进行情感体验,结合名著谈感受,了解阅读名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西游记》片头曲音乐,导入本节课内容。

2、《西游记》是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后被人们改变成电视剧、动画片等,家喻户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名著《西游记》,板书课题!

二、知识汇报。

1、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就来谈谈西游记好吗?你是从哪里对《西游记》有了了解的。

老师为同学准备了一份提纲,同学们还可以任选题目,也可以自己补充题目,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1)《西游记》的作者及朝代(2)《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3)读后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个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最吸引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同学们用“我认为……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句式来说。)

2、生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通过了解作者经历、背景对理解作品有一定帮助,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板书:作者解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三、品读经典情节

1、师:观看影片直观形象,有声音,有图象,难怪你们放学后都喜欢看动画片;但是老师告诉你们,看电视决不能代替读书,据我所知,看电视除了对眼睛伤害大,它还有很大的虚构成分,真实度不如原著。

2、出示幻灯片孙悟空身高和金箍棒高度的对比,激发学生求真务实,阅读原著的兴趣。

3、出示读书要求。

(1)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的语言描写和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有什么联系?

生品味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这个精彩的故事,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说出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具体章节——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5.师: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像这样的细节描写在《猴王出世》中有,在《西游记》其他的故事当中还有,请大家课后阅读西游记这本书,一起来品味细节描写。

四、指导《西游记》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2、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3、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4、关注细节描写,了解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5、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也可以请教别人。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下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读完《西游记》。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可以阅读老师做好的电子书,也可以打开老师发送的超链接,还可以自己网上查阅。一个月后召开《西游记》读书汇报会。

推荐阅读被誉为西方的“西游记”的——《绿野仙踪》,同学可以对比阅读,看看他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板书设计:

西游记

作者解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读书方法

具体章节——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10.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十

一、设计意图: 《西游记》是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

2、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学会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

3、鼓励学生课外到图书馆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读好书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渗透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

2、难点: 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一起唱。(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2、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

3、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啊?(吴承恩(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

过渡: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走进《西游记》 <1>知识大盘点

1、首先,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 B、玄明 C、唐三藏

(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 A、弼马温

B、天蓬元帅 C、卷帘将

(3《西游记》一书共有—— A、八十回 B、九十回 C、一百回

(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 A、东海龙王的儿子 B、西海龙王的儿子 C、南海龙王的儿子

(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 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 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 A、十万八千里 B、十万三千里 C、十万里

(7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 B、沙悟能 C、猪刚鬃

(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

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 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

2、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呀!你们真了不起!不过光知道这些可不行, 我们得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有兴趣吗?那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2>人物分析

《西游记》主要人物是谁呢?(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多媒体出示四人剧

你能说说你印象中的他们是怎样的吗?以孙悟空为例,模仿对孙悟空的介绍,客观,具体谈论其他人物(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A、谈孙悟空

(1他武艺高强,有72种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有火眼金睛,将人和妖看得一清二楚。

(2他还聪明机智。(3他很有人情味。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虽然优点很多,但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受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姿多彩,我们才更喜欢他。

B、谈猪八戒(1因为他能吃苦。(2他强硬。(3勇敢、单纯。(4他好色、贪吃、懒惰。

(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 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他做的一些事虽然不好,但动机却是单纯的,都是些小聪明,没有什么坏的思想,也能帮助孙悟空降妖除怪,同时猪八戒一直是个乐天派,永远快乐,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我们感到看了猪八戒的所做所为感到开心,是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C、谈唐僧

(1唐僧正派、有同情心、善良。(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

D、谈沙僧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

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 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 <3>故事大比拼

1、请同学们说出《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多媒体播放精彩片(板书:故事

2、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再由学生代表发言。

3、同学仔细留意会发现,这一个个故事是相对独立、完整的,但它们又相互关联着,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串联起来变成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充实的完整的大故事。这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关键因素。

<4>美景旅行社

1、过渡语:同学们,接下来,想不想跟老师去周游世界呀?(多媒体出示《西游记》丰富多彩的环境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欣赏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多媒体出示文段并引导学生朗读

教师总结:景物的描写,一般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景物我们先品到这里。当然还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这样的句子真的是一种享受!(三归纳方法,指导阅读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走进《西游记》!通过刚才的交流,我感觉你们都非常爱读书。但读书不是盲目地翻书,是要讲方法的。像《西游记》这一类的书,我们可以从精彩的故事和典型的人物两方面去了解、分析,感受人物的多姿多彩,故事的曲折迷离,把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那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充实的完整的大故事便展现在眼前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运用方法,收获更大。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1.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意义;价值追求;逻辑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35-01

一、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意义所在

课外阅读是个庞杂体,似乎对于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进度、阅读程度,教师无从着手跟进。经过实践,我们觉得,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意义是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

差异一:阅读版本同样是经典名著,但有不同的版本。根据读者的阅读能力,出版社对名著进行了适当的编辑。对于小学生来讲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很重要。我们应该正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并尊重他们的阅读选择。

差异二:阅读体验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因为学生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课外读物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

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价值追求

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我们能否为其寻找到共通的指导方法?品味语句、清晰脉络、体悟形象、内化情感,这四个步骤体现出较强的层次性,恰好标识小学生的年段发展与思维发展。

1、品味文本中精彩语言,提取核心词句,积累与文本相关语句使学生聚焦精彩段落,通过对段落的阅读领略大意,从段落中找到一些核心词句,利用他们复述段落内容,学会概括。与此同时,学会迅速捕捉到精彩语句,做出日常的阅读积累。

2、能在整本的阅读文本之间寻找到情节发展的线索借助文本的目录或标题,能前后联系理解故事情节的进展,能知道故事中的一些因果关系,并能逻辑清晰地进行情节线索的讲述。

三、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的一般性过程逻辑

1、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障碍点

学完《三顾茅庐》,我向学生们推荐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通过前期交流,我发现由于教师并没有对《三国演义》这一章回体长篇小说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学生产生了阅读障碍。我在班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全班47人,喜欢阅读:31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2人。女生普遍不喜欢打杀的场面。分析以上调查,我认为:学生的阅读经验还停留在读单篇文章的阶段,他们往往只能立足于本回故事来理解相关内容,不能前后贯通起来读。

2、根据学生阅读的障碍点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初步掌握对比阅读原著和改编课文的方法丰富阅读体验,逐步形成接近名著或名家名作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前后连读的方式,初步掌握阅读章回体小说的方法,初步形成前后连读的意识,在前后连读的过程中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3、通过比较、思辩,读出《三国演义》的多姿多彩,让学生形成后续性阅读的美好期待。

3、提供合适的读书方法

教学环节一:初读交流,感知回目特点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浏览回目,了解故事更方便。

教师活动:1、导入:《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你拿到书开始阅读的第一步是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作有向的提升:适时介绍章回体小说特点。读前先读回目,了解大概。

学生活动:1.学生基于已有的个性化阅读经历谈各自的阅读经验。2、初步形成迅速了解章回体小说的方法结构。

教学环节二:对比联系,丰富阅读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阅读原著,体验感悟更丰富;联系前后,前因后果更清楚

教师活动:1、《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刘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浏览《三国演义》青少版中的《刘玄德三顾茅庐》,和第八课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聚焦青少版相关语段,读读想想—有什么新的感悟?

学生活动:1、学生概述“三顾茅庐”,并初步谈谈自己对刘备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2、学生对比阅读,寻找不同点。3、课文和青少版中的《刘玄德三顾茅庐》对比阅读、思考、交流。

教学环节三:前后联系,理清来龙去脉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连读的方式,初步掌握阅读章回体小说的方法,形成前后连读的意识,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教师活动:1、这一回是《刘玄德三顾茅庐》,前面一回是《刘备兵败投荆州》,你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2、听了这个故事,你找到哪些内容和刘备求贤若渴也有关联?

3、总结:我们知道尽管古代章回体小说的每一回故事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是彼此有关联的。故事与故事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接下来同学们再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们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去读,就更容易读懂。

12.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为了让学生爱阅读, 在成立班级读书会、开设书香交流通道、增设校园电子阅览器、增添班级藏书的基础上, 我校每周在各年级还开设了一节自主阅读课。这节课上, 学生可以到校图书馆自由选择和阅读课外书籍。期末课程评估中, “自主阅读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学生的确是比之前更爱阅读了。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观察, 我们发现“自主阅读”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绘本, 但有部分学生只看图画, 不读文字, 一口气从头翻到尾, 然后再换一本。中高年级的学生热衷于阅读惊险刺激的故事书, 有的书甚至只翻看开篇和结尾, 就匆匆扔在了一旁。看来, 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只是停留在对故事内容的关注上, 他们对书中精彩的细节、巧妙的构思、鲜活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却往往不太在意。看来, 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阅读者, 仅有爱是不够的, 还要学会阅读, 学习和积累有效的阅读策略, 并运用策略真正读懂作品, 理解作者, 建构意义, 并培养持久的阅读兴趣。这正是“阅读教学”和“阅读”的区别所在, 也正是“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下文以二年级一节绘本导读课———《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为例, 简述在课外阅读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德国作家维尔纳·霍尔茨瓦特和画家沃尔夫·埃布鲁赫共同创作的一本绘本。故事的主角是一只住在地下的小鼹鼠, 在追查是谁“嗯嗯”在它头上的过程中, 小朋友会了解到不同动物的“便便”是不一样的。“便便”这东西通常不能登大雅之堂, 可作者却通过不同寻常的线索, 谐趣的描述, 生动的画面, 向读者展开了一个颇有趣味的故事。再加上台湾作家方素珍精到的编译, 让阅读这本绘本的过程变成了一次真正的快乐之旅。

1 援预测

阅读中, 读者往往能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和作品所提供的故事线索, 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

例如, 在阅读了故事的起因后,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见图1) :“是谁嗯嗯在小鼹鼠头上的呢?猜一猜, 聪明的小鼹鼠第一个会去问谁?”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图中呈现的两个主要线索进行预测。首先, 小鼹鼠生活在草地上, 那它会有哪些邻居呢?其次, “嗯嗯”出现在小鼹鼠的头顶上, 这个位置也很重要。把这两点线索联系起来, 学生不难猜到, 下一张图片上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天上飞的鸟。果然, 小鼹鼠首先询问的就是一只鸽子。

预测的重点不在结果的对与错, 而在于通过预测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故事的阅读之中;在于预测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在于引导学生准确地捕捉有效信息, 并学习将已发现的信息联系起来, 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2 援图像化

学生最喜欢用画画的方式来和世界对话, 也乐于用画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将作品的内容渐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图像, 就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 也可以用来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 让作品和学生产生充分的互动。

绘本中, 小鼹鼠在询问了鸽子和马先生后, 还接着去探访了野兔、山羊、奶牛和猪先生。教学中, 教师并没有顺着故事的脉络继续往下引读, 而是出示了一张表格 (见图2) , 并布置活动要求:“我们已经知道, 动物的‘嗯嗯’和它们吃的食物、身体的大小都有关系。接下来, 小鼹鼠又去询问了哪些邻居?那小鼹鼠头上的‘嗯嗯’是它们的吗?如果不是, 那这些动物的‘嗯嗯’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分组在表格中画一画。”

“画”的过程是一个将阅读和生活相联结的过程, 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过程, 是一个用“画”的方式亲历阅读的过程, 是一个参与绘本创作的过程。学生会发现, 参与阅读的不仅是眼睛, 还有自己的双手和心灵。

3 援回读

成功的作品, 从内容到表达方式必定浑然一体, 血脉相连。回读, 就是将作品的前后内容联结起来, 进行反复阅读, 以探求作品的真意, 发现作品隐藏的有趣信息。

平日, 学生阅读绘本时, 很少会在看到后面的内容后, 再翻回至书的前页, 将前后有关联的内容联结起来阅读。这样一来, 作品中隐含的一些有趣的信息就被轻易地忽视了。

例如, 故事的结尾部分, 当小鼹鼠从苍蝇那儿知道, 自己头上的“嗯嗯”是一坨狗大便时, 它怒气冲冲地去找大狗算账。绘本中, 这两幅图前后相连, 但不在同一个版面。可回读两幅图, 就会发现, 前一幅图小鼹鼠的头上还顶着“嗯嗯”, 接下来的这幅图, “嗯嗯”却不见了。那小鼹鼠头上的“嗯嗯”究竟到哪里去了呢?这就是绘本的作者故意留给小朋友猜想的地方, 如果不经历回读, 这样的阅读乐趣就会擦肩而过。

4. 比较

阅读中, 如果能将相类似的作品进行比较, 读者便能很快了解作品的表达特点。

绘本的图文往往颇具匠心。阅读绘本, 不仅要会读文, 还要会读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就设计了这样两个小片段。

片段淤:左图是绘本中的原图, 右图是老师画的 (见图3) , 比较一下, 哪一幅图是正确的?联系生活经验, 学生发现左图是正确的。因为生活中的马, 个子比鼹鼠大很多, 画家是按照生活中的比例来画的。今后, 自己创作绘本的时候也要这样, 看到的是什么样, 就画成什么样。

片段于:图4-1是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的一幅图。比较一下, 两个绘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通过比较, 学生发现原来绘本有许多种不同的样式。图4-1的文字在画面之外, 图4-2的文字在画面之内。更为有趣的是, 图4-1有边框, 图4-2没有边框。读图4-2的时候, 就会感觉到鸽子的翅膀一直在向外伸展, 画外还有蓝天, 还有白云, 这样的构图让读者的想象也插上了翅膀。教学中, 学生会领悟到, 读书的时候, 还可以把相类似的书放在一起比一比, 这样读起来才特别有趣呢。

13.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十三

——《海底两万里》读书分享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教学难点 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每人出一张手抄报,写出阅读心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科幻作品吗?那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读过的科幻作品。(我喜欢阿西莫夫的《基地》,人类乘着先进的太空船,在高级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向其他星球移民,这本书将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寄托了阿西莫夫对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和莫大的信心。我喜欢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因为那是一个魔法的国度,壁画中的人物可以打牌聊天,书本可以咬人,城堡的楼梯能够调转方向。同时,那又是一个真实的天地:有为准备巫师等级考试而焦头烂额的学生,有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的教授。)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你们更熟悉的科幻作品是(《海底两万里》)对,从寒假开始我们一直在读它,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这部名著,跟随儒勒凡尔纳去领略大海深处的美景。本节课我们将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和经验交流分享。下面这个舞台交给大家,有请主持人上场。

二、主持人上场主持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甲: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乙: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甲: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乙:李苦婵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甲:下面请大家跟随同学们的汇报,一起走进名著,感悟人生的智慧。

乙:《海底两万里》读书分享会第一站:寻根溯源,有请第一小组同学,他们将从作者、写作缘由、诺第留斯号的前世今生、内容概括四个方面介绍。

三、学生分组汇报

(一)、寻根溯源

1、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凡尔纳一生创 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对于科学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尽可能把自己的想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例如,为了写从地球飞行到月球的故事,他就是先仔细研究过空气动力、飞行速度、太空中的失重以及物体溅落等等科技问题。正是基于此,他的科学幻想就是科学的预言。他总是在科学畅想的框架里编织复杂、曲折而又有趣的故事,情节惊险,充满奇特的偶合,再衬以非凡的大自然奇景,造成一种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兼之凡尔纳的文笔流畅,叙述轻快,所以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2、写作缘由:凡尔纳的父亲是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他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海底两万里》是其中一本最出名、最成功的科幻小说。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3、诺第留斯号的前世今生

1800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由蒸汽机做动力的潜水艇“鹦鹉螺号”。

1866年,凡尔纳与在海军服役的弟弟讨论后,在作品中创造了一艘富有想象力、超越时代的“鹦鹉螺号”。在作品中,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天而不需要浮上海面。船的武器是船头的钢铁冲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冲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从战舰的船侧撞了过去,冲角穿透船身。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但在鹦鹉螺号上,凡尔纳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竟在真正发明电灯的十三年前就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和故事完美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1886年,英国人发明了电力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大概是为了感谢凡尔纳给了他们灵感,他们为潜水艇取名“鹦鹉螺号”。

4、内容概括

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或译为“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我们组的汇报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甲:第一组同学生动形象的为我们揭开了《海底两万里》神秘面纱的一角,让我们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为了满足大家的心愿,有请第二小组的同学介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情节,下面走入读书分享会的第二站——精彩再现。

(二)、精彩再现

1、首先由我来给大家介绍鹦鹉螺号的内景:

艇外形状:艇身是长长的圆柱体,呈锥状,从头至尾,整七十米,最宽为八米,这样的设计方便阻力小,鹦鹉号面积为一千零十一点四五平方米,体积为一千五百多立方米,双层船壳让鹦鹉号坚硬无比,船壳不会破裂折断。

艇内:餐厅后是一间同餐厅面积大小的图书馆,紫檀木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书籍,一张桌子上还放着册子和旧报纸,这些唯数不多的东西是尼摩船长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并且这里还是一件吸烟室,正对着图书馆的那扇门,是一间画室,里面有许多尼摩船长自己精心收藏的画,例如:拉斐尔的圣母像,克雷热的仙女等,说是画室但里面还有许多音乐家的乐谱,并且在乐谱旁稀有的珍品也占据着很大一块地方,玻璃窗内整齐的排放着珊瑚虫类的标本,各种各样的散装珊瑚和一些珍贵的动物标本;印度洋中的T形贝壳,美洲马蹄螺等。教授的房间里虽说装修不见很豪华,但生活必修品却没有缺少一样。据尼摩船长说:“船上的一切都用电。”了解后才知道船上用电的都是一些预测表,而电的由来是海底的煤。厅中央还有一只小挺一般用于钓鱼、兜风。舱室里的一扇门通往厨房,厨房和旁边是一间浴室,挨着厨房是艇员舱房,在顶里面的隔板把艇员艇房。机舱内放着各种操纵英鹦鹉号的机器。

2、我最喜欢海底漫步这章,话说教授一行三人随艇长出艇去海底森林打猎,猎物还没看到,几个人已经被眼前的奇异景象征服了。

“我如何才能将这次海底漫步留给我的印象描绘出来呢?没有什么语言能够描述这么美妙的经历!当画笔都无法将海底给人留下的特殊印象再现出来时,即使是生花妙笔也无法用文字尽情的描述啊!”

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将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融合,将作家内心的惊异与兴奋表现无疑。

“光线如同通过三棱镜似的折射变形,海底的花草、礁石、胚芽、贝壳、珊瑚虫等,经这种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变化,呈现出七彩光来。各种色调组合交错,一幅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缤纷的美丽图像,犹如善用色彩的画家的调色板,真乃海中奇景,让人大开眼界!”

用“三棱镜”“调色板”对比,生动地描绘出阳光穿透海水给海底带来的奇特色彩变化。即使不能置身海底读一读这段如梦如幻的描写,我们的心灵也可以得以远足。感谢凡尔纳,带给我们一次如此奇幻的心灵之旅。

3、《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最喜欢章鱼大战这一章。首先给大家看一段精彩视频。不错吧,请跟我走进原著。

片段一:“它那海绿色的大眼睛让人浑身发毛,八只爪子伸长开来,有身体的一倍,触角内侧有二百五十个吸盘,可以吸附在玻璃上,几排尖尖的牙齿伸出时,宛如一把真正的大剪刀似的。”

这段文字对大章鱼进行了白描般的画像,虽然它只是作家想象中的庞然大物,但细致、逼真的描写让我们觉得它仿佛就在眼前。

片段二:“能观赏到这么多章鱼,可真有趣。”我语气轻松的说,如同鱼类爱好者在水族馆的玻璃鱼缸前观赏鱼似的。

“没错,是挺有趣,博物学家先生,”艇长回答我说,“可是,我们马上要跟它们展开肉搏战了。”

阿龙纳斯教授之所以语气轻松,谈笑风声,是因为对即将面临的危险浑然不知,而艇长的话幽默诙谐,表现出他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片段三:尼摩船长满身血污,一动不动地站在舷灯旁,凝视着吞噬了他的一 个伙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儿从他的眼眶里滚了出来。

尼摩船长再次流露真情,他人性中没有泯灭的善良总是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从而与他表面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之后,一个水手被章鱼掳走,而艇长再次流下来眼泪。尼德兰在被艇长营救后也表现了他知恩图报、讲情重义的一面。这一章真的让我着迷。

4、珊瑚同样让我们着迷,下面我将带领大家欣赏漂亮的珊瑚:

此科目分为三个科:柳珊瑚科,木贼科和珊瑚科,珊瑚属于最后一科。珊瑚很有趣,先是被归入矿物界,最后被归入动物界。

珊瑚是聚集在易碎珊瑚骨上的微小动物群。它们中最美的几个品种被冠之为“血红花”“血红炮”之美名。这种珍贵物质与其他珊瑚骨混杂,形成密实而难以分辨的整体。被称之为“马克西奥塔”,那是一些地地道道美丽的红珊瑚。

在珊瑚中,有笙珊瑚、磷光珊瑚、扇状柳珊瑚、叙利亚软海绵、摩鹿加群岛的海木贼、挪威海域奇妙的逗点珊瑚以及乙烯激列的珊瑚等等。

光线如同三棱镜是的折射变形,海底的珊瑚经这种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的变化,呈现出七彩光來,各种色调组合交错,一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缤纷的美丽图像,由如善用色彩画家的调色板。

菌贝、海虱珊瑚、节叉鸢尾珊瑚、触须透明的淡黄色石珊瑚,如草地般丛生的石花珊瑚......当灯光照在这些色彩艳丽的珊瑚上,景象万千,煞是迷人。我们组的汇报到此结束。

甲:第二组的同学结合图片、语段向我们展现了精彩剧情,那么我想问问其余同学,你们最喜欢哪个情节,为什么呢?

生A: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生B:上部第二十章 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2~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生C:下部 第三章 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一章叙述尼摩船长,啊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在细节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他,作为逃到海底的人类种族代表之一,而对人类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

生D: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我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 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不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还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三)人物画廊,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神奇的旅行,在旅途中四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走入读书汇报第三站——人物画廊,有请第三组同学详细给我们描摹书中经典人物。

1、尼摩船长

我最喜欢尼摩船长,因为他是鹦鹉螺号潜艇艇长,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战士;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以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遇事沉着冷静;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酷但内心情感丰富,重情重义;从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中,可以看出他的神秘、孤独和追求自由的心理。

2、阿龙纳斯教授

我最喜欢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是巴黎自然博物馆客座教授,年约四十岁,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从他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从他敢于和尼摩船长乘坐潜水艇在海底做探险旅行中,可以看出他有献身科学的精神。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知道了什么是太平洋黑流,什么是墨西哥暖流,飓风是怎样形成的,马尾藻海又是什么样的„„

3、康赛尔

我最喜欢康赛尔,他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跟随主人参与“捕鲸”行动。看到主人落水后,勇敢的跳下去抢救,是一个对主人忠心耿耿的人。

4、尼德兰

我最喜欢尼德兰,他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爆,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我们组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甲:第三小组的四名同学都是专家型的人才,他们从多方面总结了四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接下来我想问问其余同学,在阅读过程中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 生A:我喜欢尼摩船长,因为在南极遭遇冰山挖冰的时候,他很镇定,一点也不慌张,不发一句怨言,他拿他的精神力量抑制他的肉体痛苦。这样一个意志坚强的硬汉打动了我。生B:我喜欢康赛尔,同样是在遭遇冰山的时候,重浊空气使每个人都很难受,这时他没有离开主人,而是拉着他的手鼓励他,还在低声说:“啊!如果我可以不呼吸,先生就可以多有些空气”,当我读到这的时候我哭了,为他的忠诚而感动。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这种忠诚。

生C:我喜欢阿龙纳斯教授,不仅因为他有渊博的知识,我相信知识只要勤奋每个人都能学得到,我更欣赏他身上所特有的谦虚严谨的态度,比如在不知道怪物是潜水艇之前他是这样说的:“我逐个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假设和猜想,在没有得到更多的材料之前,我认为这是一只麒麟”。

生D:我喜欢尼德兰。他大约四十岁,身材魁梧,一米八的大个,不大爱说话,性情很暴躁,容易发脾气,是一个比较原始的人,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自由,从一登上船他就念叨着怎样跑掉.他喜欢美食,喜欢烹调,在陆地上那几天,他那句“鱼可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两类”萌了我好久。他还喜欢讽刺尼摩船长,总对教授说“你那位船长”之类的话。我喜欢他的贪吃、直率、大大咧咧、心直口快。

甲:以上四名同学从细微处、从小事上对自己所喜欢的人物进行了分析,说的真到位。此处应该有掌声。

(三)、读书交流

乙:感谢同学们的精彩汇报,通过两个多月的阅读,相信同学们对本书一定有深刻的体会,下面有请第四小组的同学从主题、艺术特色、影响、推荐语、名句赏析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读书体会。

1、主题:《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2、艺术特色

特色一: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如勇斗鲨鱼、搏杀章鱼等惊险情节。特色二: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人精神。文中的尼摩船长将沉船中的财宝送给贫苦的人。

特色三:海底世界描绘得十分精彩。海底世界蕴藏着许多奇观异景,让我们大饱眼福。那里有各种新奇的鱼类、植虫动物、海绵、珊瑚......特色四:幻想性,本书写于1870年,那时世界上还未研制出潜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无人知晓,本书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幻想出尼摩船长研制 了潜水艇并带阿龙纳斯教授一行游览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观赏到海底五彩缤纷的美景。而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研制出真实的潜水艇。

对于科幻小说我们是陌生的,下面有请姜老师,让她给我们说说如何阅读!

姜老师:科幻小说是以一种特殊的幻想方式反映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难题和生存困境的文学。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不能将科幻小说与科普作品等同起来。科幻小说虽然有科学性,具有科普功能,有些科幻小说甚至还具有预言和启发科学发明的功能,但它仍然是文学作品,不能与科普作品相等同。

其次,阅读科幻小说要注意科幻小说的创意,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幻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因为它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需要不同于一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阅读科幻小说时,应多注意科幻小说的创意。

最后,阅读科幻小说仍然要关注现实,将科幻思维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处理疑难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些读者阅读科幻小说时,把读科幻当作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不可取。希望同学们能从科幻小说中体会文学之美。

3、影响:(感谢姜老师的讲解,下面由我来说说这部小说产生的影响)这篇小说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前瞻性,描绘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以及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科技,他被人们尊称为科幻小说之父.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说:《海底两万里》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法国元帅利奥泰说:看完《海底两万里》,再回顾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1884年教皇利奥十三世接见凡尔纳时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我更珍重的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作品中的想象大胆新奇,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

4、推荐语:(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最大的特点是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使读者如临其境,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作者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读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这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5、《海底两万里》虽然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文学色彩特别浓厚,里面有许多精彩的语句,我只挑选其中的三处来和大家共同分享。(1)、“康赛尔!”我第三次叫他。

康赛尔出来了。“先生,叫我吗?”他进来的时候说。

这句话完美体现了康赛尔不紧不慢的性格,说明了作者很注意各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的描写。

(2)、在这三个月中,真是一天等于一个世纪。由于瞭望的水手估计错了或看错了而引起的骚动,每天总共一二十次。

这句话运用具体的数字,真实的说明在遇到海怪以前人们所处的紧张的氛围,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3)、尼摩船长滔滔不绝的说着,他眼中的火焰,他手势的激动,使他完成变成另一个人。他爱他的船,像一个父亲爱他的儿子一样。

这句话运用恰当生动的比喻,将船长对船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有好多这样充满文学性的语句,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积累更多这样的语段。我们组的汇报到此结束。

甲:感谢第四组同学的精彩汇报,通过你们的介绍让同学们更加明白了这本书流行的原因。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乙: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这也正是《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原因。甲:读书能启发心智、震撼人心、丰富生活。乙:读书能提高素养、引发思考、指点迷津。

合:让我们在孕育生机的春日里,与书携手,从中汲取营养,做精神的巨人,国家的栋梁。探秘海底世界 寻访蔚蓝国度——《海底两万里》读书分享会到此结束。

14.课外阅读课型 篇十四

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没有多少成功、优秀的案例、模式可供学习。大理论专家一套套地讲,具体的教学还得我们一线老师一步步地探索。当今在小学界里比较出名的课例有:研究主题教学的名师窦桂梅执教的名著导读《丑小鸭》《三打白骨精》;擅长诗词教学的孙双金执教的《走进李白》;精通民间诗歌的周益民执教童诗欣赏《月亮爬上来》《谜之谜》等。

一、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目标定位

“课外阅读指导课”和“阅读课”因为他们的落脚点不同,所以其定位、目标、方法、结构等都有所不同。“阅读课”一般是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培养语文能力,它落脚在课内;“课外阅读指导课”往往以书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课外书,它的落脚点是在课外。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阅读课”是人的左脚,“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人的“右脚”。虽然这两只脚都落在课堂,但“左脚”主要负责语文的“深入”,“右脚”主要负责的是语文的“拓展”,但两者却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可以说,如果顾此失彼,就会变成长短腿的“瘸子”,无法稳步前行。

三、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重点

许多教师认为,课外阅读的重点是读书方法的指导。但我认为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重点应是学生良好阅读心境的培养,应努力通过阅读情境的创设,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使孩子入境、入文、入情,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俗一点说:我们要有卖狗皮膏药者的推销水平,要能激起学生想读的欲望。因为学生有了兴趣,阅读时就会倾情,就会用心,就会有干劲,就会有收成!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类型

课外阅读指导课,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没有参考教案,更多的要靠我们各位老师的共同探讨,依照当地师生的阅读情况来确定课型。所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比较多,大致包括:读物推荐课、读物鉴赏课、师生共读课、读后讲述课、读物讨论课、读书笔记指导课、课外阅读检查课、读书交流课等等。根据我校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课题组选定:读物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物鉴赏课和交流汇报课四种类型进行研究。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具体教学

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怎么上,度应怎么把。几经思考我们认为这类课一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拔苗助长,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指望一餐养成个胖子,任何过高的要求都会适得其反的。第三要体现综合性。要让学生把阅读与听、说、读、写、画等结合起来。第四要体现阅读的多元互动。第五要体现阅读习惯的养成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整合。

读物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以课内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作为课外阅读的“奠基”和“引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把阅读范围延伸向课外。推荐的读物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形式上可以是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它的教学流程应根据当地学生的的阅读情况和要阅读的书籍内容来确定。如陈芳彬老师上的推荐《三毛流浪记》的大体教学流程是: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二、互荐书籍,学生交流

三、赏析激趣,教师推荐(播放电影片段、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

四、提示途径,拓展延伸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三通过播放电影片段《三毛流浪记》让学生猜书名、介绍作者、了解大意,再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等等,激起学生阅读《三毛流浪记》的欲望。此时老师顺水推舟地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的理由。再提示可阅读的途径,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迁引向课外。)

再如台湾作家方素珍老师在推荐她翻译的一系列作品,执教《“爱”要怎么说》时的活动流程是:

一、赏析童诗《“爱”这个字》。

自我介绍后,她让学生站板写“爱”。然后问学生在家里,父母和你是怎样表达爱的?有没有说:“宝贝,我很爱你!妈妈,我爱你!”,接着告诉学生在她那个年代大家可不敢这么说,是怎么表达的呢,让学生赏析她创作的童诗《“爱”这个字》。

二、什么是“爱”(字典里对“爱”的解释是喜欢、亲近、仰慕)

三、爱有哪几种?(亲子、情人、朋友、夫妻、人间大爱)台湾小学生课本中的“爱”是什么?(喜欢)

四、喜欢对方,你会怎么做?如果对方不喜欢你,怎么办?

五、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故事赏析《鳄鱼爱上长颈鹿》,感受绘本中的异性如何表达“爱”——“爱”是喜欢对方、尊重对方

六、体会绘本中的父母、朋友之间如何表达“爱”——《祝你生日快乐》赏析,知道“爱”是学习关心对方

七、做气球游戏: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气球,让他们鼓足劲吹起来后绑住,然后拉开衣服放进肚子里,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

八、感悟绘本中的角色如何表达对世界的“大爱”——《花婆婆》赏析,让学生明白:爱是为世界做一件美丽的事 最后小结,出示参考书目:

亲子之爱—《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妈妈心?妈妈树》 情人之爱—《小小恋人》《鳄鱼爱上长颈鹿》《猪小妹谈恋爱》 朋友之爱—《小蓝和小黄》《祝你生日快乐》《我有友情要出租》 夫妻之爱—《星空下的舞会》《搬过来?搬过去》 人间大爱—《花婆婆》《种树的男人》

看了流程后,我们知道:不管是陈老师还是方老师,她们都是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阅读胃口吊起来,让他们蠢蠢欲动,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达到推荐的目的。她们的流程虽然不同,但归结起来,都是按三个阶段进行指导:巧妙导入,明确主题——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拓展延伸。这三个阶段中最主要的部分:赏析片段,激发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或讲一个有趣的情节;对于语言优美诙谐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也可以把不同的精彩片段分发给学生朗读;对于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如刚才的方素珍老师是让学生边看图边听她讲故事来赏析片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教学片断,感受一下作家的课堂风采。

方老师的课堂活泼生动,轻松愉快,学生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她的作品、想读她的作品。我想,这就是她的高超艺术。而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对学生说:这学期你们要读xxx等五本课外书。学生一听,个个愁眉苦脸,苦不堪言,谈何真正的阅读。其实老师也一样,不用我说,大家心知肚明,一切尽在不言中。

读书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它包括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指导。

读书方法指导课应从以下环节进行指导: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要求学生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前言、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如我校的林玮老师,就《水浒传的》读书程序指导了一节课。

3、领悟读书要求。(1)读书要 “眼到、心到、手到”。(2)读书要不懂就问,善于思考。(3)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4、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浏览性阅读(泛读、速读、略读、跳读)吸收性阅读(通读、精读)细品性阅读(再读、选读、写读)等。这些方法常常交叉使用,很少单打独斗。(听了胡和春老师讲座后,我在想:这些方法每一类都可以用一节课进行指导,但这些我们至今还是一片迷茫一片空白,期待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一起去探讨去总结。)

读书笔记指导课: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段、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1)批注笔记。(2)提纲笔记。(3)摘录笔记。(4)心得笔记。这些,老师们都在做,各自都有绝招,我就不卖弄了。我还听说教育局准备给每位学生印发一本读书笔记。

读物鉴赏课:这类课型就是让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并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思维上得到启发,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鸣。它的大体模式是: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课内指导,例子引路——学法迁移,自主赏读——畅谈心得,拓展延伸

如我校苏玉双老师执教——赏读名家笔下人物的片段时,课前精心选择阅读文本。阅读文本要力求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她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片段。葛朗台(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塑造一位活脱脱的拜金狂形象)

祥林嫂(通过肖像描写来揭示她麻木不仁的思想)

保尔(通过心理描写,体现保尔的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交流积累,激发兴趣

交流关于写人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

二、赏读片段《葛朗台》,指示方法:速读感知、细读揣摩;赏读品味,让学生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评价,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三、小组合作,运用方法自主赏读片段《祥林嫂》《保尔》

四、畅谈心得,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局面。教师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师生小结既是对当前课的有力收束,又能为下一节阅读欣赏课蓄势,以使这种课型长期进行。

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教师先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如大家都熟悉的名师窦桂梅在上“名著导读”课《丑小鸭》时,她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原译文《丑小鸭》,并有意识地结合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引导孩子走进名篇、走进原汁原味的名著。我们一起欣赏一个教学片断,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出示原译文片段)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他竖起羽毛,伸直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师:那么,“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心底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译文没有写,全藏在这段文字里了。注意,这段里也有个“藏”。想想,如果说前面小鸭遇到猎狗的藏,那是躲避世俗世界的厄运,那么在这个天鹅的世界里,小鸭为什么藏,藏的究竟是什么呢?联系这段语言,把小鸭藏着的心里话用这个句式说给我们听听。

生: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难为情呢,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就是白天鹅,我还觉得我是丑小鸭。

师:是啊,尽管已经是天鹅,可你依然觉得自己是渺小的,卑微的。生:当丑小鸭成为一只白天鹅的时候,一点也不骄傲,那是——谦虚。师:你看,你们多么了不起,把这段的其中一句话,化用,变成了自己的理解送到这个句式中,真好啊。

师:你看,他细细阅读这段话,在这段话中发现了小鸭藏着的一颗谦虚的心,把自己放得很低的心。真好,读出了语言里藏着的味道。还有吗?接着读,看看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它藏的是曾经遭受过的苦难而后的幸福。

生:藏的是宽容,是一颗谦虚的心。他依然觉得自己跟当年的丑小鸭一样,是渺小的,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师:看来,他的藏,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姿态。原来,这个“藏”,是小鸭从世俗的世界跨入天鹅世界的“藏”。此时幸福的小鸭,藏在心中的是他成功后也谦虚,幸福中依然觉得自己渺小,卑微。“谦虚、卑微”合起来,可以用一个词概括——

师:你们在这句话里品味出这么深的内涵,祝贺你们!那么,安徒生是这样直接表白吗?看小鸭多么谦虚,多么善良,多么谦卑吗? 生:不是的,他把丑小鸭的内心藏在文字里,不是外露出来。师:是啊,不是张扬表白,而是含在心里,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表达? 生:“含蓄”。

这里老师抓住一个“藏”字,让学生品读,达成了以下四个目标,一是根据句式进行了口语交际,二是让学生体会丑小鸭的变成天鹅后的内心世界谦虚卑微,三是让学生用一词概括“谦卑”铺垫了主题;四是让学生体会到安徒生语言的含蓄。这样的训练,真正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殿堂,品出语言的味道,感受语言的魅力,学到表情达意,如果能经常注意到这样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就会与日俱增,水到渠成。

交流汇报课:这类课型是通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与效果。由于学生的喜好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个性体验不同,只要让学生充分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道其知,说其悟,谈其感,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即可。交流与汇报可分二个阶段进行,也可同时进行。

读书交流课:根据所阅读的书的主要内容后说感想、谈体会、议写法、抒己见、析内容、评人物等等。它包括四个阶段:

一、复习读书要求

二、小组合作,交流心得

三、全班交流(首席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四、师生小结,拓展延伸

根据这四个阶段,我执教的第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走进三国》,大体流程设计如下:(课前明确阅读要求、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一、复习要求,导入主题

二、知三国信息抢答赛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情况,让学生及时反馈读书的信息。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三、评三国人物说看法

这一环节,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对不同人物的看法。其中重点谈论了诸葛亮、曹操、张飞、刘备、孙权等。虽然他们的有些认识很是肤浅,但那也是学生的读书所得,我也给予了肯定。

四、讲三国故事谈感受 如果说刚才的两个环节学生还站在书外,看书中的人物,那么这一环节我想是应该让学生走进书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中。

五、积三国语言诵诗词

六、小结推荐,拓展延伸

那堂课,我印象最深的是班里的“三国迷”涂培龙,记得当时有个同学说曹操办事谨慎多疑,阴险狡诈。他听后就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那是文学书上为了包装诸葛亮的需要才那么说的,史书上记载曹操文武双全、才力绝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我认为他是乱世枭雄。不管他当时是鹦鹉学舌,还是谈自己的感悟,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三国演义》很感兴趣。那节课上,他时而滔滔不绝地讲述,时而补充纠误,结果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偶像,此后班级兴起了三国热,80%以上的学生到书店买了书。

读书汇报课以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为主,指导学生阅读为辅,形式不拘一格,达到目的即可。如:举办讲演会;开展故事比赛或朗读比赛或成语连赛或古诗文背诵比赛的活动;读书笔记展览;读物插图设计赛或手抄报竞赛;书面作业练习等。

五、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过程

应该说,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课外阅读的指导是灵活多样的。这些指导课的安排也应该根据阅读内容的需要而开设。如读《红楼梦》就需要上全推荐课、指导课、赏读课,阶段交流汇报课。而像成语乐园、对联等只需课前作个阅读布置,学生阅读一周后可上交流汇报课。此外,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相辅相承的。如上完五下的《景阳岗》时,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布置学生运用方法去读名著《水浒传》的其他章节。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内外贯通,学有所成,升华水平,才能达到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不管指导读什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想读,然后大体按以下四个过程进行指导: 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明确读什么。教给阅读方法,告诉学生怎么读。留足阅读时间,让学生广泛地阅读。

上一篇:现代诗两首原文下一篇:2023,9,2初一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