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2024-12-08

小学生成长个案分析(共12篇)

1.小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篇一

农村初中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苍溪县石马镇初级中学校 白毅

一、相关背景:

学校简介:我校创建于1972年,地处苍溪边陲,位于苍(溪)、旺(苍)、南(江)、巴(中)四县交界处,素有苍溪“西藏”之称。学校占地1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教学班19个,教职工59人,学生1300余人。班级简介:本人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已经带过3届毕业班,今年担任的是10级4班班主任。本年级共7个教学班,我班有69名学生,30名学生是独生子女,52名学生是留守学生,18名学生家在场镇,10名学生从外地转入(原随父母在江、浙等地农民工学校读书),在这些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显露出较多的任性、娇气、霸道和行为习惯差。怎样把这些懵懂无邪的少年转化为懂得守纪律、学文化的初中生,我心里不断的思索着。几年来我认真抓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在各位科任老师的共同协助及家长的配合下,班上的学生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在各方面的进步令家长满意,同时也使我们老师感到欣慰。

在此我对现在所带班级3年来个别同学的点滴成长进行小结

二、个别学生成长节选:

王新云(男):

自然情况:留守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独生子女,2008秋转入我班,性格倔强、偏激、固执;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经常上网。

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培养方法和实施过程(行为教育和责任教育)1.家庭教育为主

根据王新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人很聪明,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一定会变得更好。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进行亲情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爱心教育为辅

王新云他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经常找他谈心。同时,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用真心去换取他的信任,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责任教育为巩固 针对王新云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于是我安排他做生活委员的助手,并对他认真工作,就给予鼓励和表扬,后来,他主动提出担任本班纪律委员一职,直到现在工作一直很优秀,2009年秋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年的了解及教育,王新云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王新云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不再上网.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许樱凡(女):

自然情况:留守学生,同时也是独生子女,2009春转入我班,性格内向但很要强、不善言谈,学习兴趣不浓。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但家长对该学生的成长十分的关注。

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直在外地民工学校就读 培养方法和实施过程(学习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1.联系家长,了解其以前学习生活情况

通过家访得知,在家读完小学3年级后就一直跟父母到外地读书,在外地读书都是在民工学校,并有2次转学的经历。转入我校的原因就是在小学成绩还不错,到初二只能勉强及格,在春节回家过年时听说我校教育质量不错,所以转入我校。

2.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习兴趣,首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努力她的优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会有很强的自卑感,老师能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她就可以崇拜你、信任你(在她身上我成功了)。然后找她谈话,指出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最终目标是什么。并告诉她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来激发她的学习兴趣,同时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例如,记外语单词和语法规则,常常是枯躁无味的,但可以边记忆边大声的朗读出来,这样就可以牢牢地记住单词了。记住以后,会给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考试中也会得高分。

3.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我主要以真心交谈为主,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教育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现在,她可以很好的跟同学、老师相处,老师都说她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学生;可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从刚到我校的每科只能及格到现在科科全优,当然这里也有所有科任老师的辛勤和她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李林和(男):

自然情况: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教师。家庭条件较好,有自己的爱好,在教室沉默寡言,课外活泼开朗。对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非常爱开小差,做事很马虎,但是很聪明,年龄较小。

主要原因:年龄较小、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培养方法和实施过程(习惯养成教育和兴趣培养教育)1.联系家长给孩子一个习惯养成的良好的空间

习惯培养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在这方面也有所教育,只是抓的时间不够长,抓的力度不够大。于是我们在一起制定如下方案:

⑴、做事马虎往往是缺乏计划性和责任感,于是我们就设一张作息时间表格,将每周孩子作息和必须要做的主要事情,完成时间、完成结果等分别标出来,做好了打对,完成质量可以用一般、很棒、非常棒来表示。如果他不良习惯转变了,家长应该适当给予鼓励,可以将表扬、鼓励的话,写成字条,贴在孩子的房门、铅笔盒或者冰箱上。

⑵、当发现孩子漏做习题,忘带作业本等类似情况的时候,家长看在眼里不要急在脸上。然后以“旁敲侧击”给暗示,若暗示几遍孩子都没有反应的话,不妨就这样放他走,等到孩子自己发现、挨老师批评了才告诉他:其实你已经尽力提醒了,他要为自己的失误负责任。多几次的自食其果“条件反射”的刺激,孩子以后自然做事不敢再马虎。

⑶、用数学计算题或者是语文写字的方法直接训练,每天训练15道带小数的加减法或者写30个字形差不多的汉字,每天一次评价,直接把评价的结果写在十分显眼的位置,多带一些鼓励,慢慢的马虎的小毛病就 可以改掉。

2.配合家长的教育

对于他比较“马虎”的学生,在班上应该对他提更高的要求,决不允许他在学习的时候“马虎”,更不允许作业本中的字迹潦草,应付了事,甚至可以让他做到认真为止,然后让孩子自己比较一下,几次之后孩子对“马虎”有了芥蒂之心,渐渐地就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对这样的孩子除了要多花心思督促之外,还可以顺着他的个性合理地帮助他们安排学习与玩的时间。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借一些有利于学习的书刊,让他们去阅读,还利用板报介绍一些数学知识,出一些数学趣味题,揭示数学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从而鞭策他们树立爱国之心,鼓励他们探索数学中的奥秘,以便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时,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气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育效果:经过两年来的教育,他慢慢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律”能力有了提高。通过这些方式,他的控制能力有了提高,并能够在集体面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事也有了固定的较好习惯,成为了有进步的“小荧星”。经过几年来我不懈的努力取得出较明显的效果,班级学生班风班貌改观大,班级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全班学生个个有其职,有责可尽,大多数同学责任心强,能力强,优生发展快,差生转变好,深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反思:

1.与家长的联系还需更紧密些。

因为各种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还少。我们的教育往往还停留在针对个别学生的层面上,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我还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教育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我们可以及时地将教育中的不足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地补充方案,加强教育方案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使教育方案真正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2.小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篇二

活动一:理发店

为了体现游戏的自主性,新来的小张老师首先引导幼儿:“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理发店的游戏,你们商量一下谁来做顾客,谁来做理发师,谁来当迎宾小姐?”幼儿围成一团,商量了一会儿。“你们商量好了吗?如果商量好了就去工作吧!”小张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孩子就报告说:“老师你让小强当顾客,可他偏要做理发师,我是3号理发师,他要抢我的工作服。”老师说:“小强,你先做顾客,待会儿再做理发师吧。”游戏开始了,小强一脸沮丧,勉强做了顾客。一个平时较为聪明的孩子说:“陈洁,你站在门口,你是迎宾小姐。”小张老师见“迎宾小姐”没事干,就说:“理发店来了客人,你应该怎么说?”“迎宾小姐”生硬地说:“欢迎光临!”顾客进入了理发店,理发师开始为顾客理发。只见理发师一会儿往顾客头上倒一些洗发液,一会儿给顾客按摩,一会儿剪发,一会儿打理剪下的头发,一会儿喷摩丝,一会儿给顾客照镜子看发型。看着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小张老师在一边观望着,开心地笑了……

活动二:娃娃家

在玩娃娃家时,“爸爸”和“妈妈”为了抢塑料小刀切菜而闹了起来,这时教师按了一下电动娃娃,说:“呀,娃娃哭了,她为什么哭呀?娃娃害怕了,因为她的家人吵架了。”两个孩子一听愣住了。教师又说:“爸爸妈妈团结友爱,孩子才会喜爱你们,现在娃娃哭了,谁来抱娃娃?”“妈妈”听了,放下小刀,忙去抱娃娃,给娃娃洗脸、梳头、整理,到超市买牛奶,“爸爸”、“妈妈”又忙开了……

二、案例分析

这两个区域活动都是角色游戏活动,在活动一中,小张教师在游戏角色的分配问题上看似尊重了幼儿的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其实不然。其中孩子“争抢”露了马脚,小张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害怕活动中出差错,为了加强纪律约束,于是在活动前已将角色分配好,希望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能够被幼儿所接受和执行,把自己定位为幼儿游戏的调控者、组织者。当看到“迎宾小姐”无所事事时,小张教师未能及时观察幼儿活动时的情绪表现。陈洁小朋友可能对“迎宾小姐”的角色并不是非常熟悉和喜欢,而教师事前又有所分配,“听话的女生”只有违心服从,因此,“欢迎光临”显得非常生硬。由此,这样的游戏不是幼儿的主动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并不一定获得愉快的情绪。

另外,因小张老师要面对全园的教师,可能比较紧张,为了使观摩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事前将角色分配好,生怕游戏中出乱子,这说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在处理自由与秩序问题方面还存在困难。

而活动二中幼儿为“小刀”而闹,教师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采取了巧妙的手段,以游戏角色的身份,适时介入游戏中,在不干扰幼儿自主的情况下,以“娃娃的哭声”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缓和了孩子在活动中因材料少于人数而引起的矛盾,这样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教师极大地尊重了孩子,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同时又及时地引导孩子:“孩子为什么哭?”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继续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幼儿的思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爸爸妈妈吵架—孩子害怕—爸爸妈妈团结友爱—孩子喜欢—孩子哭了—需要人去抱、去关心、去安慰。在这里教师不是用自己的权威去强行制止,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折射着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准确性。教师的引导使得娃娃家与超市这两个区域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游戏向纵深发展,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如何转变传统角色,重新进行角色定位,积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幼儿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就必须首先转换自己的角色。

三、理论探讨

1. 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首先是在游戏材料方面的支持,材料的支持与提供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目前我们能真正提供给幼儿足够真实、具体及与他们生活有关活动材料的并不多。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将一些并无挑战性的材料交给幼儿,(活动一中所有的材料都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缺乏挑战性)而并不考虑这些东西的真实、具体性及是否与幼儿的生活有关,这就造成幼儿并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十分少,以致幼儿无法进行自发性的探索性学习,大多数时间只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活动,忽视了玩具材料或游戏材料的价值。小班幼儿爱玩娃娃家,可以将娃娃家的箱、碗、刀、叉等各类基本材料按实物形状画成标记贴在玩具活动柜各框格里,引导学习如何收拾和按类摆放。理发店的围脖可以在手工区活动时,引导幼儿用旧报纸或旧挂历自己动手设计;电吹风可让幼儿用玩具手枪对或其他物品对其外表进行包装。用玩具来教,用玩具来学,实现玩具所具有的价值。有时你给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并不一定领情,当孩子亲身去操作,才会快乐。

2. 教师不但要给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提供心理上、经验上的支持。

选用的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任务与难度必须与幼儿已有经验相匹配。选择的活动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和认知经验,使幼儿能够充分运用记忆表象,调动生活经验转化为游戏的内容。如案例一、二中,“理发师娴熟的技艺,妈妈给娃娃洗脸、梳头,顾客在超市里专心挑选商品”,可见幼儿投入活动非常专注,这些行为是幼儿发自内心的体验做出的,幼儿是非常愉快的。

3.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

“理发店来了客人,你应该怎么说?”“迎宾小姐”生硬地说:“欢迎光临!”案例一中,小张老师看到幼儿都动起来,开心地笑了。可见尽管教师意识到要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合作,但在实际的互动中还存在差异。教师往往认为让幼儿动起来就是主动发展,其实只是组织一些让幼儿动起来的活动,虽然有参与交往,但流于形式,这是形式上的一种短暂接触,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教师用自己的意愿剥夺了幼儿选择的权利,抑制了教师与幼儿深入互动的机会。建议小张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把理发店的游戏与其他区域活动联系起来,如等待的顾客可以在图书角里看书。在幼儿活动时教师要仔细观察,明白幼儿的思维,然后进行决策,进行引导。

摘要:作者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提出教师不但要在物质上给幼儿以支持, 还要在心理上、经验上给幼儿以支持, 教师不仅应是活动的引导者, 还应是活动的合作者。

3.小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篇三

【关键词】促进因素 阻碍因素 小学英语教师 入职期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90-02

当今,对教师差异和个性的关注,使得“教师”成为了教育中的主要问题。近十几年里,有关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相对来说仍然是个新生的研究领域。大部分研究的焦点是课堂管理、教学方法、专业素养和教师信念。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影响入职期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影响教师成长因素的研究

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从两个角度出发: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研究方法也多以质的研究为主。

吴一安教授(2008)通过问卷、半结构访谈、电话访谈,对中国36所大学的213位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展开的大规模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促成优秀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归纳为内因和外因,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和外因互动共同促成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项研究引发了国内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对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如:顾佩娅教授(2009)对一组优秀中小学外语教师进行了个案调查,基于访谈、观察、叙事等调查结果, 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及教师的知识成长与教学实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为人际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都能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其对教师在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中成长的深入探讨为本研究提供了指导。可见每个教师的发展的前提是置身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之中的,脱离环境的教师研究是不现实的。

这促使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特定环境中的个别教师的成长。如:古海波(2011)采用个案访谈、课堂观察,通过对一名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成长过程的个案分析,挖掘影响其专业成长的内外因素以及具体影响过程。得出中学优秀外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他们对环境因素和教师对环境的回应方式的强调为本研究提供了指明灯。虽然是一位教师的研究,但越是个性的越是普遍,值得借鉴。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研究关注一位入职期(工作三年)小学青年英语教师的学习成长因素,通过访谈等多渠道全面探讨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1)影响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哪些?2)其中哪些因素促进了她的发展和哪些因素阻碍了她的发展?其内在关系如何?

2.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使用了个案研究法。本研究中收集的数据来源包括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叙述:“我的师范生活”,“我实习了”,“我工作了”,“我当年级组长了”,“我带实习生了”以及访谈、研究对象的日志和笔者的个人观察,以便帮助验证、充实或修正研究发现。在认真阅读所有的数据之后,根据内容的分类,进行开放式编码,再归纳总结,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开展讨论和分析,形成研究认识。

三、结果与讨论

(一) 促进因素

1.师范教育的良好铺垫

培养一个师范毕业生,正如孕育一个孩子,母胎中的营养,母亲的健康是优生的条件。好的师范教育赋予了S老师的师范生获得教师编制的机遇,提供了她成为优秀教师的保障。师范教育实践课程、见实习活动是S老师的英语教学知识的积累过程,观摩录像,说唱课模拟教学,教学基本功过关,实习小组备课试讲为她提供了直观的实践知识。正如她在访谈中所说:“铺垫得早,有了意识,让我工作后比别人上手得更快。”师范里的老师的言行和教学方式影响了她对学习和工作的个人信念。她在日志里主要提到了两位老师,首先是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对阅读的引导,让她喜欢上了读《论语》,而这位老师的一句毕业留言:“学会造心,懂得感恩”,也让她三年来以治心修身为最上,抱着一颗感恩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另外一位是她的班主任,这位班主任课堂中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用的示例、亲和地教学方式对她教学风格产生了影响,她接受访谈时说:“觉得这样的做法挺好的,所以自己也希望能成为这样的老师。”

可见,这段学习经历是S老师的成长的起点和基石。

2.追求完美的个性品质

另一对她产生积极影响的是其所具备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尤以追求完美为甚。 她在接受访谈时说自己的个性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就是我的人生第一信条,要不然浪费时间干什么呢”。因此很多时候,再苦再累,她都会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工作和教学中的完美。比如2013年10月8日她在教学日志中提到为了评出“诵读之星”,对诵读出色的孩子给予表扬,她让学生将模仿朗读的录音材料通过邮件给她,并利用假期将5个班两百多个听力一一听过,对模仿不到位的孩子通过邮件的方式将方法回复至家长的邮箱,一天回复了一百多份邮件,再用U盘将录音优秀的材料拷贝下来放给学生听。可见,追求完美的个性让她将工作完成的尽善尽美,从而加速了她的成长,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这样的个性品格产生的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支持了吴一安教授(2008)提出的教师解放性知识概念,即教师的“解放性知识”的特点是精神性,涉及到教师的观念、态度、自省和发展意识、德行、境界和追求等。

3.积极向上的“朋友圈”

除了上面两个方面的促进因素外,与很多文献中不同的是,在对日志和访谈信息分析时,笔者还发现另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健康向上的“朋友圈”。当问及她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时,她的回答是自己的朋友圈子里的不同行业的人、不同背景的人让她有了说好英语的紧迫感。网络扩大了“朋友圈”,让她接触了更多的人,听到更多的声音,为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历,教学体会和人生价值观提供了开放的平台,这里是一个庞大的自由的共同学习,共同反思的社会小群体。在阅读她的空间日志时,笔者看到她的很多教学日志都会收到五十条以上的评论,有对她的教学方法的肯定的,如一位网名为思XX的网友对她的一篇题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评论道:“你个才女,平时就留给了孩子、留给了我太多难忘的、美好的、感动的回忆,现在又文采飞扬、煽情地写下这么多,把我的魂儿都勾走了呢!你的光芒到哪里都最耀眼,我拿我的工资卡作赌注,赌你定会出人头地!”有在她遇到烦恼时给她鼓励的:endprint

“其实,人生就是要面对很多的无奈和纠结,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的适应和不断的自我转变,才能面对沉重的打击和困难!真心希望你每天都自信而快乐着,去勇敢的面对一切,加油!”(QQ日志:2012年6月8日)

可见,健康向上的“朋友圈”是教师脱离学校教育环境的局限性,作为社会成员得到更多认可的社会团体,具有积极的作用。

4.积极的学校环境

最后一个对她的成长起着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学校环境。 S老师三年经历了三所学校的经历,对比之下,更加可以看到积极学校环境对教师成长的影响。根据她的访谈时的回忆,在教育实践时所呆的学校的老师对她帮助较大,一些老师的做法,如课后辅导,课前预习都给她很大影响,到现在还保持联系。第二年交流的城区学校的教师基本素质普遍较高,不同于第一所学校的缺少凝聚力,工作散漫,她说:“到了这边觉得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然后就开始努力了”,她在访谈中是这样描述这所学校的环境的:“觉得集体凝聚力比较强,分工比较明确,对英语的重视度也比那边高。校长领导比较平易近人。”此外,学校领导唯才是用,尽管年轻,却给她提供了机遇,担任年级组长,担任师范定向生的实习指导老师,让她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积极的学校环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宽松、积极向上、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是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保障和动力来源。

(二)阻碍因素

1.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实施的一些新的政策的不成熟

首先,从S老师在访谈中对自己作为一名交流教师的尴尬处境的陈述可以发现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一些新政策的不成熟阻碍了她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当地教育局从2010年推进了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相关文件中指出交流教师的人事及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工作单位,享受原单位的各种福利待遇,这就使得交流教师的身份比较尴尬。当问她有没有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师培训时,她说:“因为我们是交流的,所以我只去过一次。”笔者追问:“像这种交流的身份会阻碍你吗?” 她说:“比如有时代表学校赛课就不可能,就会让他们本校的老师去。比如引智培训,我也一次都没参加过,学校对待还是有差别的。倒是原来的学校有一次让我代表他们学校参加比赛,被我拒绝了,感觉比较……”教师交流工作是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推行的工作,但是由于学校情况的复杂性,以及教师思想的不统一、认识上的欠缺,比较难做到公开公平,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在短期内会是阻碍青年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传统观念

工作分配中的“能者多劳”的观点使得学校工作分配时不能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均衡分配,因此“能者”如工作认真的年轻教师,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往往会超负荷工作。S老师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她说:“现在教四个班,二百多人,我精力有限,我不可能都能了解每个学生,带两个班我还有时间去辅导个别学生,现在只能交给组长课代表去做。”每天除了上课,她都在改卷子,改作业,登分,发家校通以及完成听课任务。而作为三年级英语组长的她,工作很繁琐。每周都要做备课组长记录,准备讨论话题,独立完成备课组的各项检查工作。工作的超负荷,经常可以在她的日志中看到“累,浑身快散架了,失眠了”的字眼。过多的工作会使教师选择性的放弃一些做法,从而带来一些流于形式的做法,如因为没有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阅读儿童文学写感想的任务,她只能从网上下载,她说:“没时间弄,有些表都是造假的。”她在日志中也写道:这学期没有进行过二次备课,幸亏今天课少,便下定决心补上。可见,青年教师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提高业务能力,才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过多的工作任务有可能会让职业倦怠提早到来。

以上这些也验证了顾佩娅教授(2009)的研究发现: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教师的个人素质(“他们是谁”的问题)比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更重要。这是因为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尊权意识常常置人们思维自由却行动受限的尴尬境地。

四、促进与阻碍因素的内在关系

首先,在S老师身上可以发现内部和外在影响因素是阻碍还是促进教师发展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阶段教师个人的态度、认知而呈现动态变化。比如在与S老师交往中,她曾经两次提到想要换工作,一次是在工作第二年,她刚交流到新学校时,觉得上班比较无趣,有些厌倦。第二次是最近,她说想考高级口译,换份工作,因为听说今后对教师资格证需要每几年审核一次。可见追求完美的个性会让她对工作状态要求比较高,质疑当下的生活状态,产生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念头。

另外,教师在面对阻碍因素时,个体对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其发展的进程。S老师虽然是交流的老师,但短短两年时间凭着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治学让领导在同龄人中注意到了她,得到了属于她的机遇。面对考试的制度,她注意学生能力与考试的平衡;面对工作压力,她善于排解。可见外在环境只能影响而不能决定个体的最终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个人的本质。因此,青年教师如能挖掘各因素中的有利部分或将其引向有利方向,他们的发展将更为健康向上。

五、小结

4.小学生个案分析 音乐 篇四

音乐

一.基本情况分析

Xx是二年级的一名男生,他的主要问题是上课没纪律,影响其他同学。主要表现在: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时,无视老师,继续甚者更大程度的做影响教师上课的举动。

二.原因探究分析。

个人原因:认为二年级的音乐课是副课,很随便,心里的潜意识就是副课是用来放松的,不必要像语文数学课一样认真。

老师原因:本人是一位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老师,对于处理这样的学生还不是很有经验,而且小学生对新老师远远没有老教师来的尊敬和有害怕的心理。特别是二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穿插点小游戏,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辅导措施:

1.激励教育,唤起他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为了让寇文月上课认真听讲,并且不打扰其他同学上课,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送作业、发发本子,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今天寇文月坐得最端正,并且上课到现在都没动过。”“寇文月的手举得最标准„„”渐渐的,寇文月开始在上课的时候不乱讲话,不做影响其他的同学的举动了。并且在读书这一环节上,能主动到我那读书,我和他讲学习英语的好处,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英语,之后,他上课就更加配合我了。

2.榜样教育,改变他的行为习惯。我采取积极措施,以他为榜样,教育其他学生,让他在心理上有责任感:我一定要保持,让老师继续表扬我,让其他同学以我为榜样。

5.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篇五

一、个案学生基本情况:

某男生13岁,在本案中称为“该生”。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有口吃,语言较少,孤独,不能与任课老师沟通,与其他同学关系不那么融洽,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进取心。

二、找出问题的症结:

与该生进行沟通、谈心,另外进行家访,调查一些学生,分析了产生那些问题的原因: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习基础差,有的题目不会做。与老师不能沟通,与其他学生交往不融洽主要原因是自己口吃,说话结不顺畅,造成自卑心理,不与别人交往。由于考试成绩分数低,对学习失去兴趣,认为自己不行,就不思进取。

三、尝试转化对策:

针对问题的原因我进行了以下转化对策:

1、我与家长联系利用有效的契机以及他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中心学校举行第六届冬季体育运动会,该生参加了比赛,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于是我鼓励他:“你是能干的孩子,在学习上经过努力你学习肯定有进步。”让其树立学习信心,找到自我,提高学习兴趣。

2、与任课教师联系对该生进行关爱、帮助。在课堂上,鼓励该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哪怕回答是错的,只要能有勇气回答就可以了,从而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让该生能够在组内与学生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利用课余时间,联系任课教师给该生进行开小灶,给与补缺补差,夯实学习基础,提高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的,使他积极主动学习。

3、教育全班学生不要歧视该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关心他。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我和学生们让该生每次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不因口吃造成自卑的心理情绪,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参与活动,不与别人交往。鼓励其他同学多与他接近,鼓励他多与其他同学交往,消除心理阴影,找回自尊和自信,使他变得开朗起来。

四、转化结果:

现在该生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有了进步。上课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动与其他学生交往,与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学习不懂的问题能够主动地问老师,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提高了。上学期末该生被评为学校“特色三好学生”。

五、问题学生转化的认识:

6.学生写字个案分析 篇六

一、个案现象:

学生贾晓亮,他平时的作业书写潦草又脏又乱,每篇都被抹得黑乎乎的,有些字老师很难辨认。

二、个案分析:

1、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书写习惯被忽视

有的家长或老师只顾着学生书写的结果,而忽视了写字的过程,或者自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也有些老师不够重视写字教育,教给学生要写的字,却没有教给他们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认真的态度,发现学生错误的、不良的写字习惯没能及时指出、纠正,老师本身就缺乏培养学生正确书写习惯的观念。

2、学生的学习吃力,没有余力顾及书写

据调查,张某由于缺少学前教育,小学低年级就不及格了,学习成绩尚且如此,平时完成作业相当吃力,根本顾及不上书写的整齐.3、教师没能对写字教育常抓不懈

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不能一蹴而就。在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太多的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抓反复、反复抓。如果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一再强调良好的写字习惯及重要性,而是讲过一次就算数,学生也就不可能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端正的态度逐渐转化为自发的一种良好习惯。

4、养成的不良书写习惯难以纠正

有的学生没有意识到正确书写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完成作业,姿势和字迹无关紧要,加上大量书写和长期以往,已经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方法一旦内化成学生的一种不良习惯,就必须花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时间来纠正。

针对他的情况我决定先从作业的干净整洁入手,让他初步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个案采取措施:

1、在平日学习中,注重保护其积极性,一旦发现写字进步就给予肯定,及时表扬。

2、在生活上多关心他,让其感到集体的温暖。并从良好的写字习惯入手,拉近与他的距离,耐心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不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

3、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照书上的范字监督孩子练字;附近有邻居,可以将孩子的字与邻居孩子的字加以比较;给孩子买字帖,照帖练习;家长谦虚些,走进教室,欣赏“好孩子”的作业;不可放任自流,一方面孩子要练,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辅导,提醒家长对孩子负责任,对孩子负责任才是最大限度地爱孩子。

4、课堂上,孩子只要写作业,老师走到孩子跟前,俯下身耐心辅导,时刻关注孩子的书写。

5、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那么他在学习时就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的对象上;相反,一个人总是马马虎虎、粗心大意,那么他在学习中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往往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或者稀里糊涂、敷衍塞责。

案例结果:

五、个案阶段性效果: 他逐渐在变,上课能认真书写了,能注意个人卫生了。上课走神的毛病也改了,听课也专注了。

7.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个案分析 篇七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琪 (化名) , 女, 11岁, 小学五年级学生, 性格孤僻, 行为古怪。上课期间常无故号啕大哭, 或蹲在地上玩口水鼻涕, 这种情况有时一天出现两三次。老师和同学关心她、询问她, 她通常都不理不睬;体育课和功能室的课, 她通常不去上, 而在校园里四处游荡;课间时独自一人在花基处, 躲在僻静处, 让老师和同学四处寻找, 而她见老师和同学寻找她, 愈找愈躲, 越追越跑;有时无病装病, 博取同情。有几次痉挛发作, 呼之不应, 在送去医院就诊的途中, 号啕大哭、叫喊, 并伴有肢体乱动及冲动行为, 有时狂笑不止, 情绪变化迅速。有一次, 竟在课室突然趴倒在地上, 老师和同学把她抬去办公室, 一坐下, 她又笑了。跟她家长通完电话后, 她又大哭着冲出办公室, 在校园里奔跑。

她与同学沟通有困难, 与人交往能力极差;她不愿接受班上的同学对她的关心和帮助, 总疑心别人议论她, 常因此而把他人的书桌推倒, 把书到处乱扔, 严重影响他人的学习。在学生规定离开学校的时间, 她经常不愿离开学校, 也不说明原因, 不听他人劝说, 拒绝与他人沟通等。

小琪的家长也了解自己女儿的情况, 心急如焚, 曾带着小琪跑了几家医院就诊, 但都无功而返。

二、基本情况分析

小琪同学是典型的忧郁性格, 具有分裂型和癔病型的心理特征。在社会行为、人际交往上存在严重的障碍,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 却不懂得通过正确的方式, 而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小琪同学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总想别人把她当做婴儿一样来爱抚, 总是要求别人注意她、称赞她, 而不是要求别人把她当做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需要的不断成长的孩子。她表现出过分地依赖父母、姐妹, 缺乏独立性,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更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在家里, 家长以她为中心, 她的要求从来就是有求必应。家长的这种过分宠爱, 逐步导致了她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对家庭只有索取, 不承担义务和责任。而在集体中, 她也不肯承担义务, 只愿享受权利。在和同学相处中, 希望别人关心她、对她好, 可她从来不肯主动跟别人交流, 对他人冷漠, 久而久之, 她就从集体中脱离出来了。

三、主要教育方法

1. 营造温馨环境, 融入集体生活。

由于小琪同学的行为比较古怪, 一开始有些学生不理解, 觉得她为班级抹了黑, 还有个别调皮的男生因此而开她的玩笑。我就她的这件事情在班上做了思想动员:“小琪同学是一个比较特殊一点的学生, 她比较敏感, 也比较脆弱, 性格稍微内向一点, 我们大家应该帮助她, 多主动跟她交流, 让她早日回到我们的班集体中来, 帮她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不能因为她不主动跟我们交流, 不主动参加班集体活动, 我们就不理她, 让她徘徊在班集体门外。更不能因为这些事去跟她开玩笑, 即使善意的也不能。”

我在班上挑选了一名开朗随和、心地善良的女生, 让她去主动接近小琪同学, 让她成为小琪同学的第一个好朋友。在班上有什么活动时, 我又让别的学生慢慢地在生活中与小琪成为朋友, 逐步给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周围环境。

2. 创设激励机制, 克服自卑心理。

由于小琪同学一直把自己的交往限制在父母、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内, 以致在父母、家庭以外的人面前不自信, 最终产生了孤独封闭心理, 形成了自卑、多疑、敏感的性格。她总觉得自己的身体、相貌缺乏魅力, 自身能力欠缺, 一方面自己看不起自己, 害怕失败、挫折;另一方面, 又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 敏感猜疑, 设想别人对她的不满, 甚至把一些无中生有的事强加给别人, 歪曲别人的善意。

针对她的这种心理, 首先我们让她做到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正确的认识, 尊重自我, 接受自我, 帮她寻找她的闪光点。如上课时挑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她, 而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她、鼓励她, 让她觉得自己能行的;她去参加班上的劳动, 我也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她有进步了;在写字比赛中, 她获得了三等奖, 我们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颁奖仪式, 号召班上的学生向她学习, 当她走向颁奖台时, 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就这样, 通过一步步的激励, 她慢慢地有了自信, 克服了自我封闭心理, 也肯主动跟别的同学交往了, 慢慢地回到了集体中。有了集体这个大家庭, 找到了归属感, 跟部分同学相处得融洽了, 她自然也不会用过激的行为引起大家的注意了。

3. 养成自理习惯, 提高生活能力。

首先, 让她学会生活自理, 对她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要求。以前, 她在班级一遇到小问题, 就去找她高年级的姐姐帮忙。通过跟其家长交流, 达成共识, 不管她遇到多难的生活问题, 她姐姐也是在旁边起引导和督促作用, 而不能包办。回到家中之后, 她父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味地溺爱她, 而要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要让她知道“权利和义务”是共存的。其次, 培养她克服困难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 给她安排一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 让她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让她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 并在克服困难之后体会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通过学校和家长联手, 让小琪同学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碰到难题自己思考”, “做事有计划、有目的, 办事要果断、要利索”, 让她逐步摆脱依赖。

4. 制订前景目标, 激发成功欲望。

在帮助她克服障碍的同时, 制订适合她的“前景目标”。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以“快乐的明天”来吸引她, 帮助她确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还帮她选择最佳学习方案, 指导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另一方面, 我们也很敏锐地对她指出来, 在人生中, 少年阶段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她的心态能不能完全矫正过来, 就看她这一阶段的意志力和决心了, 能坚持, 就会有灿烂的明天, 不能坚持, 可能又会回到自己狭隘的圈子里去。

5. 直击心灵弱点, 力求对症下药。

小琪同学内心非常渴望别人的关心, 但却不会通过正常的交流来实现, 于是经常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刚入学时, 老师对小琪同学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 但由于不完全了解她的这种内心世界, 一直采取温和婉转的方法, 老师和同学在她身上花了大量的精力, 但小琪同学却越发变本加厉。谁关心她, 她就缠上谁, 尤其是男教师, 被她缠上的教师如果没去安慰她, 她就不肯回教室, 搞得许多人谈“琪”色变。

五年级时, 我了解了她的这些情况, 研究了她的内心世界, 找出了她的心灵弱点, 直截了当地对她指出:她这种行为浪费了老师和同学的大量精力和心血, 而且“缠”只会使原本关心她的人越来越害怕她, 越来越远离她。如果同学们都疏远她, 都不喜欢她, 那么她在班集体中将会越来越孤独。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喜爱, 必须调整好心态, 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来获得。

四、教育效果

由于我们击中了她心灵的弱点, 再加上多种方法的施用, 小琪同学的表现比起以前来, 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人变得平静多了, 癔病也没发作过, 也不会大吵大闹, 再也没跟同学发生冲突, 也没有再出现过“缠人”的现象。有同学愿意跟她做朋友了, 课间时她跟别的同学有说有笑。周记中, 她也常常写到她回到家里会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许多科任老师都对她平静的表现感到吃惊, 一度还不习惯, 开玩笑说:“怎么最近没有‘新闻’了”, 惊讶她的进步。她的家长高兴地说:“老师, 您救了我的女儿, 您比医生还高明。”

8.学生说谎行为的个案分析 篇八

项某,女,16岁,温州某幼师专业学校学生,智商属正常水平,专业成绩较好,文化课成绩一般。在她初一那年,父母离异,她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外婆外公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又怜惜她缺少母爱,非常溺爱她,包容了她的一切。她很少接受是非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正面教育,导致项某幼小的心灵中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所以说谎的行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成因分析

缺乏全面的“爱”

据项某的口述和她外公外婆的言谈,上初中以前,她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的疼爱,得到的是祖父母的溺爱,这种不平衡的爱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情感世界。在学校,她缺乏教师的关爱,缺乏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友爱。在社会上,她缺乏朋友之间的真爱。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没有感受过适度的爱,就不会有对他人的爱。

自尊心受挫,丧失了自信心

“自尊心是个体要求自己与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的一种心理倾向。”项某从上初中开始就经常受到教师的责骂,同学们也鄙视她,把她当成坏学生,排斥她,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为了找回自尊,她就开始说谎,用美丽的谎言来逃避周围人的斥责。但适得其反,谎言总能被拆穿,结果人们对她更不信任。渐渐地老师和同学们对她失去了信心。外公外婆对她也开始产生怀疑,确认她在说谎后,也不再相信她,这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项某彻底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力量完成任务去实现目的。”在访谈中,她说:“我一遇到事情总觉得自己做不好、或者不会做而根本不去尝试,最后,怕人知道后没面子,就编些谎话,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由此可见,撒谎是人们为了逃避惩罚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一种心理机制。所以,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定要谨慎对待,切勿滥施惩罚,一旦惩罚不当,就会导致孩子说谎。

物质欲膨胀,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项某从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在物质生活上有求必应,而精神生活却很匮乏。她从小就没人告诉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自觉地做了像说谎等不该做的事情,渐渐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而这些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加之其祖父母对她非常娇惯,总担心孩子受委屈,一味地袒护她,从未真正教育过她,而学校的教师和同学们又排斥她,使她从小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做事情只凭感觉,为所欲为。做错了就说谎进行遮掩。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物质占有欲,常常编造谎言来骗取别人的信任,以获得钱财用于自己消费。

引人注意、相互逗乐的心理在作怪

项某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重视,有些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谓的好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所谓的“差生”,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对她的关心和教育,因而导致了她产生遭到冷落的感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说谎。为了排除自己的孤独,证明自己的存在,有时也会说起谎来。项某有时会对好友说一些逗人的谎言,相互取乐。因为她心理空虚,感觉生活很无聊;以说谎为幽默,经常在同学之间通过说谎来娱乐;有时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在课余时间里与其他同学通过说谎来调剂一下气氛。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达到放松的目的。

个案的启示

项某经我校的教育转化,说谎行为有了很大改变。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重要作用,现在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无原则的迁就与娇纵,势必产生溺爱。这种爱对孩子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小洞不堵,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孩子的小毛病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势必养痈成患。

经常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教育他们说实话、做实事,在家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少年,在学校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对说谎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诚恳对待。没有搞清问题之前不要以极不信任的态度追问,在弄清确实是谎言之后,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对其动机表示理解或以幽默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教师或家长在为他惋惜,使之从中领悟说真话的可贵。要鼓励学生承认自己说了谎言,对勇于认错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不要歧视他们。批评要多注意策略,防止产生不良后果。

9.小学生个案记录与分析 篇九

基本情况:

刘佳伟,7岁,是个非常淘气的男孩子。他精力充沛,常和同学追逐打闹,弄得浑身脏兮兮的。越不让做的事他越做,如爬乒乓球台、踩花池、滑楼梯栏杆等,真是让老师头疼。上课时,他不专心听讲,老师一不注意,他就用书挡着脸趴在位上玩铅笔、橡皮。有时他看别人举手他也举手,但站起来却不知道说什么,就呆呆地站在那儿,把学生们引得哈哈大笑。靳一辰的字写得非常潦草,常把看他写作业的同学气得跑来找我说再也不愿意看着他了。我经常让他重写,但看着他他就写得认真点儿,不看他他就随随便便一写就交上了。个案分析:

1、这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男孩子,拥有充沛的精力,喜欢一些危险的游戏,极具探险精神。这是多数男孩子的天性。

2、他上课时不专心听讲,一方面说明他注意力不能集中,另一方面也说明可能是听不懂老师讲课或是老师讲的内容对他没有吸引力。

3、他上课能举手发言,作业虽然写得潦草但能完成,这些都说明他想学习,想学好,但不知如何去做。

4、他只是在遵守纪律、学习方面表现的差一些,在其他方面,如劳动、体育、卫生等方面表现都很棒。

5、家长不会教育孩子,教育方法不恰当。他们由于自身工作原因,与孩子沟通太少,只知道打骂,却没想到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方法:

1、事例引导

我常把报纸上刊登的、电视上播出的及身边发生的与学生有关的安全事故讲给他听,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导他认识到做危险游戏的危害,告诉他老师不让他做是为他的安全着想,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2、我能行!

根据他的情况,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适时进行调整,课堂上时时关注他,有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让他回答。发现他能专心听讲,举手发言就表扬他,鼓励他,树立他的自信心,让他感觉到“我能行!”。

3、配备小“导师”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帮他安排了一个小“导师”,让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同学和他同桌。晨读课上教他读课文,课余时间提他默生字,督促他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使他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你真棒!

抓住他在劳动、体育方面的出色表现,告诉他“你真棒!”。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在学习上也能很出色。

5、加强家校联系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的确,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重大。为了孩子的进步,我经常利用打电话、写纸条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取得他们的配合。让他们在家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多鼓励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打骂孩子,及时和老师沟通,共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效果:

现在,刘佳伟进步了。他下课时不再和同学追逐打闹了,有时同学这样做,他还能提醒别人,告诉他们这样做危险,以后不要这样做了。上课的时候,他比以前强多了,能认真听讲了。虽然有时还管不住自己,但只要老师看他一眼或敲敲桌子,他就能赶快坐好。短小的段落他能流利地读下来了。他还能尽自己最大努力认真地写字。教育启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经过导师与学生本人的不断努力,将会取得更大的收获。虽然这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

只要每一位导师能够以爱心、细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愿意为品尝累累硕果而付出辛勤的劳动,让更多的孩子走上学习的正确轨道,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个案教育记录

基本情况:

何林峰,男,8岁,随姥姥姥爷居住,平时父母很忙,督促检查作业较少,沟通交流也很少。主要问题: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邋邋遢遢的;常与老人撒谎“作业做了交了”“我把作业丢了”;轮到他值日时还经常不见踪影,早早地溜走。

孩子怎么有如此多的不良习惯?这是我要找到的教育转化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我归纳出如下的原因: 分析原因:

这孩子是由姥姥姥爷在家照看,两位老人不识多少字,孩子的作业有或无都不知道。只是管每天的吃、住、穿等生活的问题。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少,长期以往形成了孩子注意力和自控力差的问题。后来和家长沟通知道原来家长曾说过作业未做完要体罚。为了免受批评、推诿责任、逃避惩罚而说谎。小男孩在姥姥姥爷的照顾下,扫地值日习惯还没能养成。总上所述,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我着手以点带面的教育慢慢使其改掉不良。辅导对策及过程:

1、同学互助结对子。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方法,让学生自备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还做完每一项作业后打钩并将作业的袋子中。

2、与家长沟通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家校结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一环。我和家长针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原因进行分析,让家长知道在接下来一段该如何做。

3、以人为本,付出师爱,榜样 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使他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要身体力行,到学生中去。课堂上,讲错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样子。”

四、教育启示

学生不管是好的习惯、不良的习惯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有原因的。好的要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他小朋友从他的身上借鉴好的习惯。不好的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给予教育和帮助,让他养成好的习惯。不放弃任何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可塑性的。

学生个案教育记录

一、基本情况

石靖靖 女,9岁。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

二、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该女生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辅导对策及过程

树立信心,激起学习动力

通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我发现她大胆了,有上进心了。有一次课上我讲到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忽然一只手出现了,虽然还是比较犹豫,但她说出了正确答案,大家都感到很意外,这个时候她腼腆的说:这个知识老师在上次的时候说过了。只是老师偶尔提到的知识点,她记住了,这让同学们由衷的发出了感叹声,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其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在评价中她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她突出的进步告诉她的父母,使其家长对她更有信心,同时从家庭方面给与正确积极的评价。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她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四、辅导追踪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该生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课堂作业能按时有质量的完成了,上课时也开始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现在有了朋友,下课经常和朋友一起做游戏,人开朗了很多。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她在家也活泼了很多。

五、教育启示

面对石靖靖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学生个案教育记录

基本情况:

张坤钰,男,10岁,六年级新转来的学生。该生平时上课要么爱东张望,要么爱玩一些小玩意儿,与人交谈时很羞涩,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教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听写时,如果是句子或者连续的几个词语,几乎一个字不会写。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么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家庭作业怎么做,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

问题表现:

通过反复观察,发现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听觉记忆方面发展不协调,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低下。

原因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程度要深于轻度学习障碍者,因为轻度学习障碍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该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不断矫正,通过与家长沟通、商量,达成共识。辅导对策及过程:

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长特别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容易造成孩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

老师在班上有意识地开展活动。比如:跳绳、踢毽子、滑冰、传球比赛等,引导该生融入集体活动中,并产生兴趣,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协调左、右脑平衡发育,家长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玩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

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与激励,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多任课老师在本班上完课后,都到我这儿告该生的状,我尽量给老师们解释,并力求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事后,我再找该生谈心,告诉老师对他的期望:做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孩子。有时,我上课遇到他站起来东张西望时,我悄悄走过去,用双手扶着他坐下,并用眼睛看着他,他马上坐端正。过一段时间,与他交流一次,指出他做得好的地方,与老师拉勾,共同努力。辅导追踪: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文杰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教育启示: 1.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学习的缺陷,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有一些主客观的原因。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10.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 篇十

(一)一、学生不良行为表现

自我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后,钱某某同学是我的德育辅导的第一名对象。该男生来自中等家庭,父亲做装修工作,母亲无固定工作,家中作为独子较为宠爱。该生体质较差,记忆力、理解能力都相对比较弱,学习习惯也不好。他的学习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人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易分散,经常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在收作业本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在教育批评时该生也明白自己的问题,并诚心想要改正,但事情过后效果不大。

二、学生性格特点分析

从性格上来分析钱某某同学属于满口应承型学生中较为典型的一位,这类学生的不良性格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中最常见。他们往往在你的学习要求前满口答应,但过后会一再拖延,始终未付诸行动,直至事过境迁。应对这类学生,首先必须尽力找出使满口应承型的人不愿采取行动的关键原因,究竟是惰性还是能力不及。当你找到原因后,要帮助学生做出行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有可能的话对采取行动的各个步骤明确化并加以控制。当学生完成一项要求后要及时加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对反复拖延者可以明确限定时间,强制要求完成。

三、教师德育计划措施

钱某某同学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砌词拖欠,上课反复说话是他一贯的不良行为。根据行为改变理论,我采取正面鼓励强化的方法和反面批评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

1、培养他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他能体会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改变过去的单一事后批评指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事前的预防和鼓励。

3、增加与他的个人情感交流,了解他,接近他,帮助他。

4、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鼓励他说实话,帮助他理解。

5、从要求他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他自己完成规定作业。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

6、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

7、选他的一次优秀作业,让他给全班同学讲讲是怎样写的。

8、经常和他家长取得联系,采取家校联动的教育方法。

四、教育转变实施过程

1、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

一次,课代表向我反映钱某某同学又没有交作业,我问他原因,他说放在家没有带作业本,现在拿不到了。这显然是没有因为写作业而找的借口。放学后,我根据计划找他谈话。谈话中我告诉他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我尽量做到和蔼可亲,改变过去那种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循循善诱,鼓励他说实话。在我的热情鼓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说出实情:作业没有做。他说,也不知为什么,就想先玩一会儿、看会儿电视,玩着玩着就忘了做作业了。我问他没有做作业有没有压力呢?他表示心里也害怕老师家长的教育批评。这次我肯定了他的诚实,肯和老师说心里话。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为培养他完成作业的习惯,制定了“分步走”计划,先给他单独留了针对他学习弱点的、只用几分钟就能写完的难度很低的作业。他当即向我保证:作业一定完成。第二天,他的作业果然完成。以后连续数天,我还是给他布置这样的作业,他都按时交了。针对他的进步,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坚持下去,使他感受到了做作业的满足感。我还与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与老师一起给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彻底改正不完成作业、爱拖延的不良行为。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增进与他的感情,经常联络,与他谈心。经过一年的努力,钱某某同学上课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作业基本上能准时上交。

五、实施过程效果分析

钱某某同学之所以不能完成作业,他不写作业的主要原因主观上是学习的惰性,贪玩的个性,客观上是目前初中生作业多、难,写不完,以至于干脆不写。针对这些原因,教师先从简化作业内容入手,使他觉得作业容易做,时间短,不耽误玩,产生写作业的欲望。每次完成作业后,教师热情地加以肯定,这样强化正面,削弱反面,达到了正面强化的目的,让他逐步养成写完作业再去玩的良好习惯。

只写几分钟作业,看起来没有什么,其实这是符合这种行为不良的个别生的心理要求。由不写作业到写作业,反映出这个学生心理的变化,他的行为习惯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写作业的良好行为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抵抗不良行为的过程,是创造条件,不断削弱不良习惯的过程。完成作业本身是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先让这个学生做到这一点,以后再提出高一些的要求,化解消极因素,以次激励他不断进步。

六、个案的启发与体会

1、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对一些不良行为学生的态度过于严厉,方法过于简单粗暴,问题非但不会解决,往往适得其反,加深师生感情的裂痕,从而失去解决问题的基础,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恶果。这些问题看似因教师方法简单所致,实际上是由教师身上的不良习惯引起的。在矫正这个学生的不良习惯时,教师的思想、观念、方法做了改变,选择了正确的校正方法,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改变学生,教师应该先改变自己,教师身上的不良习惯更应该改正。

2、教师应该注意理论学习

11.大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心理问题 个案分析 大学生

B844.2

随着社会大环境、校园周边小环境及校园微环境的日趋复杂、高校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及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不能很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等诸因素的增多,使得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疾病患者的学生也越来越成高发的态势。因此,通过对疑似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患者同学的信息收集、资料汇整、案例分析,将能更有针对性的帮助高校心理老师或辅导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无疑将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A某,女,1991年生,来自农村,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从大一到现在(大三)每年综合测评都名列前茅,每年都拿到了奖、助学金。

主要特征:(1)内向。不易与人交往,有强烈的帮助他人愿望,但往往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2)敏感,容易激动(爱哭),遇事过于细致严肃,易从消极方面归因;(3)不安于现状,内心容易冲动,有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欲望,渴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4)不会与人交往,认为没有同学(人)会对自己友好,觉得所有的同学、甚至是亲人都事事针对自己,甚至担心将来的男朋友不爱自己。

心理诊断测试表明,该学生具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焦虑、过度压抑自己、极度缺乏自信,并怀有仇视他人的心理。

心理原因分析

A某来自贫困地区,家境贫寒,年幼丧母,和继母关系不和,在家父亲和继母把过多的爱都给了后来父亲和继母所生的弟弟,平时得到的父爱、母爱及家庭的温暖较少,所以致使该同学怀有仇视他人、特别是亲人的心理;另外由于该同学相貌一般,性格内敛,平时和同学们的交流较少,久而久之导致该同学逐渐丧失与人正常的沟通能力,更没有自信追求爱情。然而在大学这样一个恋爱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里,使该同学逐渐的陷入了想爱又不敢、更没有自信去爱的尴尬境地。

心理矫正

找到病理产生的根源,我们通过两条途径帮助 A 某逐渐摆脱心理困境;(1)利用A某的优点,也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优点之一即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帮助A某看到自己的长处、找回自己的信心。同时鼓励A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根据A某同学的反馈,纠正和指导A某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方法;推荐具有深度思想内涵的书籍及其它作品给A某,使其逐渐的明白真正的美并不是简单的外表华丽耐看,更重要的则是内心世界的善良与率真。(2)加强与A某的家人、特别是A某的父亲的沟通,经常告诉A某父亲A某在校的优秀表现及出色的学习成绩,使A某父亲能够主动的关注A某,引起A某父亲对A某的重视甚至是关心,重新点燃父女之间的骨肉亲情,使A某逐渐找回遗失已久的父爱。通过父爱的唤醒使A某逐渐看到光明的一面,克服心理阴影。

B某,男,1991年生,来自农村,学习认真,但成绩中等,爱好乒乓球运动并有较高的乒乓球球技。

主要特征:(1)内向。与人交往不多,但与人交往比较顺利,没有任何困难;(2)紧张,容易激动,和他人交流、特别是和老师交流比较紧张,不敢正视老师,有搬、捏手指的动作(3)喜欢在没有人或人少的地方自言自语,说一些他人无法听懂的言语;(4)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

心理诊断测试表明,该学生疑似心理障碍明显,精神紧张、焦虑,自信心不足。

心理原因分析

B某家教很严,父亲曾是国企正式职工,后来因企业改制而下岗。父母对该学生及其姐姐都抱有很高的期望,父亲对该学生的要求更高,希望该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据该学生反映,其父亲时常提醒他自己要加紧学习,要有更高的理想与追求。可能正是因为父亲最终没能继续在国企工作、没能很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的成就进而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人生目标,正是父亲的殷切期望及平时的严厉教育使该学生给自己无形压力,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的提高,久而久之使该学生开始怀疑自己并面对父亲的压力而产生了紧张、激动的情绪。据该学生坦言,他经常幻想自己是父亲心目中那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并且心目中所幻想的那个优秀的自己还经常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现实中的自己,正是这样,使该学生慢慢的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

心理矫正

通过对该学生病理根源的分析,我们采取了如下心理矫正措施:

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信沟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学生的主要压力是来自自己不想让父亲失望及父亲过高的期望,所以帮助该学生家长认识到自己孩子的压力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告诉家长甚至是要求家长不要再给自己孩子过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凡事要随遇而安,不可强求更不能过分的苛刻要求。要让家长主动的告诉孩子凡事只要尽力就行,不要过分的看重结果,更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2、朋辈心理帮扶。朋辈心理帮扶是指经过选拔的非心理专业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后,向与自己年龄相当的示助者提供人际帮助的过程。调查结果显示遭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友、同学,选择比例高达66%。所以朋辈心理帮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特别是该学生的好朋友更加主动的与该学生交流,创造机会积极主动帮助该学生放松心情,逐渐的解除紧张情绪,同时利用该同学喜爱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引导该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放松心情的同时找回自己特长及自信。

3、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属于行为科学范畴。因此只有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才能给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鉴于此我们经常带领该学生或鼓励该学生主动的咨询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然后根据心理辅导给出建议进行科学有效的调理。

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个人幸福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心理障碍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1,2]。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比较严重、必须重视且刻不容缓的问题。研究证实心理辅导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去除症状、促进人格发展[1,3] .通过上述两则案例分析,不难发现“90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脆弱,但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心理辅导老师、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更要以自己的良心全心身教育、服务学生,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全力以赴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赵宗金.论心象的本质 — 心象理论研究的反思 [D].吉林大学 ,2004 年 04 期.

[2]唐平.异常心理的哲学研究 [D].武漢大学 ,2005 年 05 期.

12.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分析 篇十二

1 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出现了在现在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情况下,导致当事人陷入痛苦和不安的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它对危机中的个体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化解危机,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防止或减轻未来心理创伤的影响。[2]

心理危机的识别标准主要由三个方面:首先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其次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最后惯常的应对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承受水平明显下降[3]。

2 案例分析及处理

2.1 背景内容

张某,女,21岁,大二学生。父母均为农民,常年在外打工,岗位流动性强,造成张某多次转学,无固定朋友,性格内向,自卑,独立。寒假期间,有严重的失眠、心悸,情绪低落,无法排解。开学期间该生称身体不适在家休养三周。3月中旬,张某返校的第二天,情绪十分低落,在宿舍嚎啕大哭,且有自杀倾向。

2.2 危机干预流程分析处理

2.2.1 稳定心态,及时汇报。

良好的心态,头脑清醒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的基础。辅导员接到寝室长电话后,了解当前张某的情绪状态,安排室友继续安抚张某,稳定情绪,保证安全。

2.2.2 危机评估,做出诊断。

该生情绪非常低落,在宿舍大哭,在语言和行为上有自杀的倾向。根据这一特殊情况,进行心理危机评估。心理老师通过观察了解张某的知、情、意、行,根据与张某的交流结果、观察到的情况以及综合收集到的信息,初步诊断为抑郁症,需立即转介医院接受治疗。

2.2.3 有效沟通,完善支持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完善家庭支持体系。通过电话与家长汇报张某的情况,并详细问了开学期间该生请假的原因,家长反馈,寒假去县医院诊断患有中度抑郁症,开学请假是在住院治疗。医生建议其再住院观察一段时间,但张某本人执意返校。了解情况后,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角度分析诱发抑郁症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建议家长来校带张某在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

2.2.4 后期跟踪,解除危机。

后期跟踪,是解除危机干预之前的重要环节。在张某住院治疗期间,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张某的治疗进展及康复情况,在张某返校后,根据医院开具的张某康复证明,对张某的心理状态再次进行评估;要求其母亲陪读并监督张某按时服药,与其约定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并指导朋辈关注张某。

3 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3.1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建立心理危机网络,建立一个从下至上,师生共同参与的6级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6级网络包括:寝室信息员(1级)、班级心理委员(2级)、校系心理健康服务部干部(3级)、系心理专干、辅导员、班主任(4级)、校系主管领导(5级)、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机构(6级)。寝室信息员定时向班级心理委员汇报寝室成员的动态,班级心理委员通过谈心谈话,收集信息以心理周记、班级心理动态表等形式向心理专干教师汇报。心理专干教师及辅导员每周与系重点关注对象通过谈心谈话、QQ、微信聊天、关注其空间状态等形式了解系重点关注对象心理动态,形成系重点关注对象心理动态表,系领导签字后,每周定期向心理中心汇报。心理中心根据系提交的周报表,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意见。

3.2 加强对心理专干、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以及日常的心理工作普查时,心理专干、辅导员要正确引导学生填写测评,提高测评的真实性,测评结果出来后,辅导员找学生访谈,提高访谈的质量,抓出深层次的东西。心理中心要加大对心理专干、辅导员的培训。

3.3 建设朋辈心理辅导队伍

学校每年定期对朋辈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包括心理中心的介绍、心理危机的辨别、沟通的方式和方法等形式。通过一定的培训,学生通过宣讲、座谈、情景表演、讨论等方式去交流互动,教育感染同辈,另外一旦发现异常,可及时与老师沟通,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的危机干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开展生命教育意义活动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高校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一方面,可以开展生命价值澄清活动,重点引导和教会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体验类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体验类活动主要包括:(1)成功体验类活动,证明学生“我可以”、“我能够”、“我成功”,积极传递正能量。(2)挫折体验类活动,教会学生坦然面对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心理健康研究的重点。本文对一例大学生危机事件心理干预进行分析,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和方法,并提出危机干预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1]林泽红.基于舜道德思想的大学生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9.

[2]黄春蓉,李俊鹏,李丹.大学生心理危机与突发性事件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72.

上一篇:中班安全家里的危险教案及反思下一篇: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