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选择题范文

2024-10-12

毛邓三选择题范文(共7篇)

1.毛邓三选择题范文 篇一

毛邓三单选题8(351-400)

351.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巩固工农联盟服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祖国统一服务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服务 352. 352.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国家政权的()A.在野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353.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

()A.完善新民主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进入共产主义

D.消灭资本主义

354.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国内形势、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A.符合实际的B.超越现实的 C.脱离国情的 D.基本错误的

355.在中国的各政党中,中国共产党是

()A.参政党

B.执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356.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出,目前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

()A.扩大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B.实行大民主 C.大鸣大放

D.反腐败

357.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是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35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的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中,最重要的是

()

A.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B.必须“两条腿走路”

C.努力生产,厉行节约,勤俭建国

D.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和统筹兼顾

359.在中共八大上着重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我们的监督”的是

()A.邓小平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360.毛泽东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理论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不要四面出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61.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是

()A.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362.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的是

()A.培养接班人

B.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C.发展生产力

D.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63.中国按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36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党委制

B.“四个服从”

C.民主集中制

D.党内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365.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

()A.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B.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C.民主与协商的结合 D.民主与自由的结合

36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A.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

B.领导党和被领导党的关系 C.执政党和议政党的关系

D.团结合作的关系

367.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中心思想是

()A.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突破苏联模式,大胆进行改革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68.中共八大路线是正确的,主要是因为

()A.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B.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C.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重要成果 D.符合当时的实际并被坚持执行下来

369.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我国主要集中力量发展

()

A.轻工业

B.农业 C.重工业

D.手工业

370.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张对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关系进行适当调整的领导人是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子恢

D.陈

37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的首要条件是

()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D.实现教育现代化

372.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系统阐述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文章是

()

A.《论统一战线》

B.《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 C.《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D.《学习毛泽东》

373.党内斗争的目的是

()

A.团结-批评-团结

B.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打击敌人,团结同志

374.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建设的基础是

()

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D.政治建设

375.邓小平指出,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的最大功劳是

()

A.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B.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找到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D.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37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国务院

377.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

A.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设想

B.“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 C.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 D.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378.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包括了

()

A.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7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首次以法律形式正式载入的文献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论联合政府》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80.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标志是

()

A.《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B.《论联合政府》的发表

C.《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表

381.党在政治上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最主要的是依靠

()

A.在政治上把同盟者尽可能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

B.敢于并善于率领同盟者进行坚决的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D.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和纪律的严格性

382.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

()

A.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B.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C.民主和自由的统一

D.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383.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是在()

A.中共八大上

B.《论十大关系》中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D.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

38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D.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 385.在中共八大上,关于经济体制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重要思想的中共领导人是

()

A.陈

B.周恩来 C.邓子恢

D.毛泽东

38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

()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团结-批评-团结 C.调整、巩固、充实、搞高

D.三者兼顾、国家利益至上

387.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

()

A.“两参一改三结合”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包工、包产、包财务”

D.分级管理,逐步下降

388.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389.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B.“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39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完全照着马克思所说的去做

C.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D.照搬苏联的经验

39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应实行的正确方针是

()

A.大汉族主义

B.地方民族主义 C.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D.一国两制

39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特别指出,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

A.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D.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 393.毛泽东提出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

A.科技工作

B.教育工作 C.法制建设工作

D.思想政治工作

39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方针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395.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是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

396.在1956年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周恩来谈到我国科学技术同国家需要的状况时指出

()

A.我国科学技术领先于国家建设需要

B.我国科学技术完全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C.我国科学技术基本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D.我国科学技术状况同国家建设需要很不相称 397.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

()

A.从探索工业化的道路后开始的B.在对苏联模式弊端已有认识的背景下开始的 C.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开始的D.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实践开始的 398.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D.中共党的六大

399.1954年春,党中央开展的整党运动的中心内容是

A.作风整顿

B.思想整顿 C.组织整顿

D.纪律整顿

400.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千人大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

(答案:

351.B

352.B 353.B

354.A

355.B

356.A

357.B

358.D

359.A

360.D 361.C

362.A

363.A

364.C

365.A

366.D

367.D

368.A 369.C

370.C

371.A

372.C

373.B

374.B

375.C

376.A 377.D

378.D

379.B

380.C

381.C

382.B

383.B

384.A 385.A

386.A

387.A

388.D

389.A

390.C

391.C

392.D 393.D

394.C

395.A

396.D

397.B

398.B

399.B

400.D

2.毛邓三论文 篇二

——《毛泽东文选》与《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

拨开历史的烟云,追寻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脚步,两部党的成长史上重要的思想著作《毛泽东文选》与《邓小平文选》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短短的一百年时间,一个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在这一段有些沉重又包含希冀历史河流中,我们总结出了宝贵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作为不断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引。而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也抽空拜读了几篇两部《文选》里面的文章,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文选》里有关民生问题的论述。

早在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提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党,把革命当做他们自己的生命。

回想当时的历史,那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了之后,国民党对工农红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活动,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怎么样保存刚刚兴起没多久的革命力量?怎么样进一步扩大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革命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但是,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共产党的领导人依然把改善群众和战士生活环境放在一个战略层次的问题来抓,贫苦百姓因为战乱失去了土地,共产党就“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农民耕作积极性不高,就采取相关政策,“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建立合作社”,提高生产效率;寒天酷暑,一刻也不忘“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则到处呈现出一片民不聊生的景象:政府腐败,官兵勾结,到处搜刮民脂民膏;领导人把目光全都放在怎样构建对付共军的铜墙铁壁上,丝毫不管百姓的死活,还强制老百姓服兵役,弄得家庭破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试问,两相对比之下,老百姓更欢迎谁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呢?他们雪亮的眼睛看的明明白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啊!于是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跟着共产党走,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也随之逐渐发展壮大,建立起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重视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中国人民的热忱拥护,也依靠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同时党的这一指导思想也一直被传承下来。

时间推到四十五年之后,刚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这个时期无疑又是一次巨大的历史考验。中国能否从混乱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能否在国际局势仍然十分紧张的态势下扭转乾坤完成民族的复兴大计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然而此时,以邓小平党为核心的党中央再一次把目光放在了民生大计上。先是一系列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政策出台,接着是一场更浩大的改革大业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各地展开。小平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阵政策,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这两大能从根本上提高老百姓质量和国家前途的事业。不仅如此,从《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关心群众生活》一文中可以看出,他还十分关心人民日常生活的琐碎问题,批判了那些没有真正细心地把人民生活当做重点问题对待的领导,文中写道“很多同志根本不去同群众接触,一个学校的负责人,不去跟学生谈话,甚至于跟教员都不大接触。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此外,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理顺物价,加速改革》一文中小平也指出“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放开物价、加速改革正确不正确,也要看实践。我们现在既有顺利的情况,又有风险的情况。好在这十年来中国有了可喜的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增强”。设想当时的中国如果继续执行某些“极右主义”的错误政策的话,人民大众长期处于被压抑的中国很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造成无法 挽回的后果!我们很欣喜的看到历史发展到如此紧要的关头,能有小平同志这位有着长远目光的共产党员带领中国人民奔向了美好的小康之路!

纵观新中国60年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执政理念就是不论何时,不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某。联系当前中国的国情,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所做的许许多多实事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税的免除,全民医保的开展,农民生活如芝麻开花般好起来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了多少城市的基本运转问题;汶川地震,温总理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慰问灾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奥运、世博的成功,神州飞天,嫦娥探月,我们期冀的是更美好的生活。

3.毛邓三论文 篇三

好“三个代表”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话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先进思想的高潮,我们在校大学生当然也在其中。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大学生有何意义,我们又该如何做好“三个代表”呢?

首先来谈谈意义,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三个代表”为大学生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使大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我们伟大的党,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一心一意跟党走。“三个代表”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明确政治方向,端正政治立场,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二,“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髓,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求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归根到底要靠我们年青一代的不懈努力。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本着一颗报效祖国之心,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领域,不断完善自我,锻炼自我,以便迎合社会需求,成为一名有用人才。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也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面临着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正确行动的前提。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和考验,青年学生只有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发奋学习、刻苦实践、锤炼品德,做先进生产力的推进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做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才能在成长进步、成才立业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方向,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三个代表”为我们大学生的成功和成材提供了前进的指南。只有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使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理论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成为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

再来说说如何做,我觉得我们应该以“三个代表”的三个具体内容为方向去做: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体现在科技竟争上,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发展科技,致使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竟争异常激烈。我们要想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必须发展科技。我们大学生正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在享受祖国给与我们的培养和教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刻苦学习,学好本领,为我国科技在诸多方面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而努力!

其次,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是一切优秀文化精髓的文化,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文化。我们大学生要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精神努力汲取各种文化的营养,并加以创造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将来发展我国先进而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做好准备工作。任何事物都有正负功能,改革开放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侵入,许多青年人头脑糊涂以致走上了邪路或歪路。因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提高警惕,以先进文化武装头脑,抵制腐朽、没落的思想侵蚀。

再次,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觉得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多为他人着想,热心为他人和集体服务,多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4.毛邓三课后答案 篇四

(整理:姜伟)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l)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相结合。

(2)具休地说: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捉升为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毛泽东思想 ①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②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2)邓小平理论

①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②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而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3)“二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时代背景

世界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②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邓小平理论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皆思想(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核心思想、基本要求、重大意义(l)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毛、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利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现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①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②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4)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5)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l)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③理论联系实际是途径和方法。④实事求是是根本目的。

⑤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2)重要意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②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③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间的关系(1)含义

①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利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②实事求是:“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③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丁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④求真务实: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去实践。(2)关系

①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②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③解放思想、l万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实事求是。

④他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1、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间的关系

(l)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②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③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没有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l)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①无产阶级是否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

②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③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月争中实现的。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l)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压I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

3、建国初期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1)建国初期我们几乎什么工业制成品也造不了。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2)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时间长且痛苦。(3)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己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基本)经验

(l)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失误偏差:1955年夏季后,对个体经济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1956年改造完成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欠妥当。

5、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l)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5)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内涵、意义)?(l)内涵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②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井钓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2)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3)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总目标是改造落后的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4)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5)必须充分发挥全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6)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①含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内容: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奋斗目标;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主要内容,基本途径;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根本立足点。

(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走到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卜去;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③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3、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认识21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l)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

A、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初步建成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联系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实现第三步战略日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C、总体卜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如何认识21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①这个论断是在对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在己经展现出来的发展态势作了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②21世纪的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将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以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跨越:如果应付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③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有可能增多的环境。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和切实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七章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能在国际竞争中落伍。②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A、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悦的体制。

B、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①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

②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l)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l)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①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I月就是闭关自守。②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索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③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目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各有所长,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各有所短: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3)市场经济本身不具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二者结合起来,既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1)共性

①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②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休和法人实体体。③从经济活动看:市场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④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

⑤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2)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

(l)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目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l)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3)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

(4)任何否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司以有所差别。(3)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6、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间的关系

(1)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2)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3)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7、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l)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8、按生产要素的分配形式有那些?

(l)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佣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是资本所有者。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9、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哪些问题?(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①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同等速度的富裕。

③在不同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先富,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逐步把作“共富”为重点。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①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

②防止两极分化,必须有针对性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收入高低过于悬殊。

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织能,调节差趾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

④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经济发展的签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10、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包括哪些内容?(l)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积极扩大就业

第九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l)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依法治国的意义何在?(l)依法治国的含义

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③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是宪法和法律。(2)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礼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l)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纂本方略。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不同,各个国家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认识和实践往往并不一致。

(2)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是民主。(3)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们社会主义的民主、自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第十章

l、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l)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l)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2)相互关系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章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l)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

①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实践意义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③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④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第十二章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重大意义

①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②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

③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④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⑤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的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略”的总方略。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4)将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5)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己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还需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

导地位。

(2)中国丁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3)下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l)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热爱祖国。(2)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3)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4)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第十五章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目前的中国,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2)具体地说

①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从国际上看,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5.毛邓三读书笔记 篇五

经济学院08经济学

胡佳斌I0081411

5本人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因为在总结国内外的大事的经验和教训时,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同时作为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我,更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用作为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习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从而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由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又缺乏经验,使得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特点,科学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历史的经验表明,只要我们党坚持和把握了三个代表,我们就能在前

进的道路上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三个代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能否坚持三个代表,是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人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的共同理想,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根本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

首先我认为,学习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仅是对党员的要求,而应该是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是对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国家的建设、一个单位部门的发展以及个人的修养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普遍意义的。无论是一个全局、还是一个局部,更甚至个人,如果认真地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不断地取得发展,与时俱进,就不会被社会进步的潮流所抛弃。

其次,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应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做,在生活中、工作中领会“三个代表”的深刻思想,只有把理论联系实际,才有可能自觉地把“三个代表”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整个生活工作中去。切忌空泛的、不联系实际的学习。以下是本人对“三个代表”长时

间的学习、积累,从陌生到熟悉并运用到具体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对于个人而言,“三个代表”的学习更有助于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树立起正确的方式方法。如果一个人不希望被社会淘汰,他当然要顺应“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否则他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就会下岗,失业。所以一个人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立足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于一个网民,学习“三个代表”思想也很有意义,有助于我们在网络里形成正确的态度,上网并不是为了玩。网络经济是个新鲜事物,我们应该为自己能参与到这一新鲜事物中来,而感到荣幸。这样,我们就能自觉抵制那些“只有怨妇痴男才上网”的论调。在今天我们是网络的先行者,在明天我们坚信所有的社会精英都会在网络上。

6.毛邓三试题9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

题要求的)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d)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b)的发展要求。A.先进文化 B.先进生产力 C.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 5.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a)A.根本任务 B.优越性 C.根本目的 D.发展动力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b)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7.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 个(c),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 本原则。

A.按劳分配 B.对外开放 C.共同富裕 D.经济建设 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9.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b)A.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南巡谈话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三大 1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说的是(a)A.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B.国际经济交流的障碍已经消赊 C.世界各国已经对中国完全开放 D.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1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a)A.自我完善 B.自我否定

C.自我革命,象传统的暴力革命一样 D.自我修补 13.“三个有利于”是(a)

A.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B.江泽民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结 C.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标准 D.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 14.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首先是指(c)

A.个人民主 B.统治阶级的民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一种法律制度 1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人民的生存权 1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b)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1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

A.指导思想 B.基本原则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18.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b)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19.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b)A.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上是统一的

C.内容一致,形式不同 D.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关 20.(a)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A.发展生产力B.发展教育 C.发展高科技 D.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

试题要求的)

1.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之间具有(cd)的关系 A.批判 B.否定 C.继承 D.发展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abcd)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C.人数虽少,但比较集中 D.富有组织性、纪律性

3.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ad)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A.革命 B.外交 C.建设 D.改革

4.在新民主义革命中,处于中间地位的阶级和阶层有(cd)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c)A.我国已进人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人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D.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 6.我国改革的革命性质主要体现在(acd)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性变革

C.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

D.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深刻而广泛的变化 7.“三个是否有利于”是指(abd)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同力 C.是否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abcd)

A、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

9.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因为党现在(abcd)A.面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B.面临国内外形势的严峻考验 C.面临党自身建设的严峻考验 D.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bd)。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C.社会生产与人民需要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

之成理)

1.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的领土上,都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答--此命题正确。

一国两制指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实行祖国统一的方式.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大陆主体坚 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允许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答--此命题不全面

(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不但不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 的政权极力维护旧制度,做垂死挣扎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革生产关系,从而为 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除障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根本上说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否定,相反,它是在 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的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 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生产力发展 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所以题目“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是不全面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邓小平在1992年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他说,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开放的过程中,判断各种观点、理论和工作方针、政策、措施是否正确的标准,应该主要看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 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又什么重要意义?答--(1)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

纪元.(2)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4)香港回归对解决澳门,台湾问题具有率先示范的作用;(5)香港回归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将永远彪炳史册。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五、材料分析题(共25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材料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 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 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 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 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摘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材料2:

韩国队历史性地打入了四强,舆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韩国队进入四强主要依靠裁 判的帮助;一种认为,韩国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实力。这种时候,有 个人的声音我们可以听听,„„他就是青岛颐中队主帅李章洙。26日,记者在青岛颐中队俱 乐部里采访了这位典型的韩国人。„„

记者:韩国队本次世界杯中体现出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及韩国强大的球迷拉拉队都给人们留下 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民族自尊心和求胜欲望从您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您曾说过输球会 难受得吃不下饭,对这种现象,您如何理解?

李章洙:这并不是韩国民族精神的首次体现,很早以前就有过这方面的例子。1999年韩国经 济危机时,韩国的家庭妇女们就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这是韩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对于我们而言,这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是很自然应该去做的事情。„„(摘自徐燕华:《李章洙为韩国队感到骄傲:民族精神使我们创造奇迹》,载《体坛周 报》,2002-06-27)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什么是民族精神?

(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3)在目前,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答--(1)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 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 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

(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第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 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世界上每个成 熟的民族豆油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 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第二,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 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第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 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中,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 上的精神状态。

7.毛邓三模拟试卷 篇七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9、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D)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B)A、没收

B、和平赎买

C、购买

D、放任自由

11、在党的十五大上(1997年),首次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C)在党的十六大上(2002年),首次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D)在党的十七大上(2005年),首次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E)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12、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三步走”发展战略的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9、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 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1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BCD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与公有制经济共存

D.与公有制经济一起推动生产力发展

12、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思想,是指AB A.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从而更好地带动内地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B.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要服从这个大局 C.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内地要帮助沿海更快地发展起来,内地要服从这个大局 D.到21世纪,内地要从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得到帮助,沿海要顾全这个大局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CE)

A、实事求是

B、艰苦奋斗

C、群众路线

D、解放思想

E、独立自主

15、“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ABE)

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要求

E、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ABCD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半社会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7、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

ABD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试卷(A)

A.理论和实践

B.密切联系群众

C.为人民服务

D.自我批评

18、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事实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 ABC 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20、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BCD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C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E.以人为本

2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是(BCD)A.国有企业的劳动者

B.个体劳动者

C.私营企业的劳动者

D.外资企业的劳动者

E.集体企业的劳动者

2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它们的理论成果是(ABC)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E、四项基本原则

2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是(A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BCE)A、超越传统工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信息化时代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C、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D、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E、殖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试卷(A)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DE)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城市小资产阶级

E、民族资产阶级

28、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外,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是(CDE)A、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富于组织纪律性

C、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D、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和团结

E、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29、下面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ABD)

A、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C、资产收益

D、技术、信息收入

E、利润收入

三、简答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

四、论述题(10分。要求观点正确,紧扣题意,合乎逻辑,既有理论分析,也要结合实际。)

五、材料分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结合所学的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 问题)

上一篇:学雷锋少先队活动计划下一篇:友谊波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