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精选13篇)
1.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一
浅谈电视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撰稿、摄像完成之后的编辑工作,也称之为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完成电视新闻作品的必要步骤,它不仅是保证制作质量的技术处理过程,也是进行艺术再创作的过程。电视字幕不仅是一种对节目装饰和说明的手段,而且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功能配置上谈起
电视字幕作为新闻标题出现较多,通常是一则消息的点睛之笔,对新闻内容起到强调、解释、说明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构图元素,还可以美化屏幕,突出视觉效果。具体功能如下:
(一)传递信息、突出主题
电视字幕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它以文字符合的方式传递着信息。是对声音与图像所表达的强化和补充。如:摄录的同期声素材里面,被采访者由于方言、口语等原因造成的视听误差急需解决怎么办?那么,我们在屏幕下端配上被采访者言语的字幕,说明一下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字幕被电视这个媒体广泛使用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青睐。首先,是电视连续剧的使用。很多国产电视连续剧,特别是双语电视连续剧整篇累牍大量的使用字幕,不仅让各国观众清楚的了解演员的对白,而且还能看懂带有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对白,大大的增强了电视的观赏性,烘托了电视剧的气氛。以往我国的很多优秀电视剧演员,由于口音、音调等问题,不得不找配音演员代替,这样一来,不仅使演员在演技上打了折扣,同时还使观众失去了真情实感,无形中降低了演员的表演水平,降低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影响了播出效果。
同理可证。电视新闻在同期声等方面使用了字幕,让所有的观众能听懂、听清楚,看明白被采访者的语言和有关的画面,的确给观众观看节目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提高了观众的观赏兴趣,使节目增添了很多色彩。
(二)字体搭配,相得益彰
不同的字体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随着汉字字幕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字号、字体的种类日益增多,而且出字的方式也是“百花齐放”。如:切、移、隐、飞等……它还经常与三维动画、数字特技相结合。如:在字体上加边、加框,让线条在字体上流动,就有显著的装饰味道,因为字体加边、加框,还可以增添字体的均衡感,使之醒目,更富有装饰美感。当字体的一侧显现出一束投影,好像画面外打来一束阳光,立体感油然而生。这种例子很多,这些随字幕营运而生的艺术表现手法,无疑能使字幕更加绚丽,多姿多彩。
(三)色彩醒目,烘托气氛、突出重点
“漂亮”一词古人早有定义,意思是说:干净、悦目的事物是漂亮的。根据画面的色彩和内容、节奏、气氛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颜色配置字幕,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丰富画面的色彩,起到渲染气氛、扬抑情绪、突出重点的作用。如:色彩暗淡的画面,打出一行红字,不仅醒目,而且还能给画面增添活力。后期制作时,为了突出纪实特点,打有黑边的白字则显得朴实无华。
(四)增强新闻动感和收视效果
电视字幕的适当出现,增强了动感和可视性。可使观众在不影响听觉的基础上,通过字幕这种表现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在新闻连播和一些经济类专题中经常出现。如:一些会议的报道,在单调的画面上打一些与会议相关的字幕,可增强画面动感,突出主题,弥补不足。中央台和省台的新闻联播,还经常采用画面配透体字的方式,对一些行业性及成就性报道进行表述。它可将一些观众听起来较为枯燥的数字、百分数及不易理解的术语等,通过透体字幕的形式表示出来,使观众在视觉上直接了解、掌握那些画面加解说难以表达清楚的东西,从而达到视、听完美的效果。
很多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画面,以及一些偷拍用来曝光的画面,往往画面模糊,不稳定,镜头少。由于过于紧张,记者的现场同期也差强人意。在上述的情况下,如果辅助以相关的,恰到好处的字幕,会很好的弥补其中的不足,起到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二、从时间配置谈起
字幕的停留时间应妥善掌握,如果不善于处理字幕的时间长短,会影响观看效果。如:停留时间过长,会干扰观众观看图象,让观众感到乏味,成了“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字幕停留时间过短,会不利于观众看明白画面的意思,很容易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能恰如其分的解决问题。
一般来讲,人们每秒可读解6~8个汉字,电视字幕汉字的出现数不定,多则10几个,少则几个。一般情况下,停留3秒就可以让观众看清字幕并理解画面的含意。
三、从多媒体谈起
在未来的世界里,多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所谓的多媒体,是指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集图、文、声处理技术于一体,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联系的综合性处理技术。它有三大特点:一是信息多样化,具有文字、图形、语言、图象多种信息;二是媒体集成化,计算机、广播电视、通信技术有机综合;三是收受交互化,信息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和信息共享。从狭义上讲,也就是说从媒体集成化探讨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的电视制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的电视制作的前景也非常广阔。那么,作为制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字幕,一样,有机遇也有挑战。所以,更需要我们摆正字幕的位置,进而将电视字幕艺术托向广阔的明天,做好未来的电视制作工作。
一言以蔽之。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中,字幕的有效使用,可以创造出感染力更强的时空意境:可以辅助画面语言、画外语言调整有效内容,淘汰无关枝节;可以补救摄录中的失误:可以打出背景资料,丰富内涵,使整个作品体现艺术与技术的聚合力。字幕在新闻后期制作中的位置十分重要,的确不能轻视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2.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二
关键词:新闻编辑,新闻工作,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公众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 互联网兴起使新闻信息来源无限增加、新闻传播渠道增多, 出现了众多假新闻, 给新闻工作秩序带来了严重挑战。新闻编辑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参与者, 充分发挥其作用, 有效控制新闻的制作和传播, 确保新闻能够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观。
1 新闻编辑内涵概述
新闻编辑是一个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析、整合和重新制作及传播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新闻素材是有新闻记者通过采访等方式获得的, 分析、整合操作以及重新制作是由专门的新闻工作技术人员利用相应的编辑设备实现的, 在传播之前, 还需要经过新闻编辑的严格审核, 确保传播出的新闻信息是真实、准确、全面且符合社会价值观的[1]。
2 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新闻工作中新闻编辑的重要地位
新闻编辑是新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不经过新闻编辑, 直接将原始的新闻素材进行传播, 其传播过程必然是混乱的, 传播的效果必然是低质的, 公众无法准确理解新闻的真正内容, 引起社会舆论的混乱, 由此可见, 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实现的重要基础。新闻传播的信息必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这都需要通过新闻编辑来将新闻素材中具有相应价值、意义的部分提取出来, 经过重新整合后成为有序、可靠、真实的信息, 才能确保新闻信息的质量, 然后才能进行传播, 也就是说, 没有新闻编辑, 新闻传播是无法进行的, 故而,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实现的重要基础。
其次, 新闻编辑是新闻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新闻工作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 包括新闻素材采集、新闻节目策划等, 新闻编辑和这些内容一样, 仅仅是新闻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不是凌驾于新闻工作之上的。正是因为新闻编辑的存在, 才能使新闻工作的各方面有机协调起来, 实现新闻采-编-传的过程, 而不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故而, 新闻编辑是新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 新闻编辑是新闻工作目标实现的保障。新闻工作的目标是向公众提供有效、真实、即时的信息, 而在原始的新闻素材当中, 却存在着大量的无用、虚假之类的信息, 如果不能将其挑选出来, 就会给新闻工作的目标造成严重影响, 降低新闻工作的效果。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选择的重要途径, 对新闻工作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保障功能。
2.2 新闻工作中新闻编辑的重要作用
从上述可知, 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种地位并不是人为赋予的, 更是由于其重要作用而决定的。新闻工作中新闻编辑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时效性、重要性和真实性特征的重要保障。时效性、真实性和重要性是新闻信息的基本要求, 不能符合此三点的信息都不具备传播价值, 利用新闻编辑来完成新闻素材的优化、整理, 使符合此三点特征的信息被准确选择和制作出来, 保证新闻工作的顺利完成, 从此点可以看出, 新闻编辑对新闻工作有着重要保障作用[2]。
其次, 新闻编辑对新闻信息的价值发挥和引导社会舆论有着重要作用。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之前的一个环节, 新闻编辑的质量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新闻传播的效果, 只有在新闻编辑之后, 所得到的新闻信息才能具备基本的传播要素, 经过各种途径的传播, 将蕴含在新闻信息内的价值充分发挥, 起到相应的传播效果, 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
第三, 新闻编辑能够使新闻信息更加立体化、直观化, 便于公众理解。通过新闻记者等方式获得的新闻素材是繁杂的、混乱的, 这种信息传播出去, 公众在接受到信息的瞬间, 根本无法从中选择出真正有效的信息, 难以了解到信息中蕴含的价值, 新闻信息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但通过新闻编辑后, 原始的新闻素材得到了重新整理和加工, 可以将新闻信息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以这种方式传播的信息, 能够给予公众直观、立体的感受, 使公众对信息有更加准确的理解。
3 在新闻工作中发挥新闻编辑作用的途径
从上述可知, 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新闻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 充分发挥这种作用, 是新闻工作效率提高、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故而, 在新闻行业当中, 应该积极探索新闻工作中新闻编辑作用发挥的途径,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建立高素质的新闻编辑队伍
新闻编辑需要由专业的编辑人员完成相应的编辑工作, 要想确保新闻编辑工作的高效进行, 就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闻编辑队伍, 具体措施有:
首先, 做好新闻编辑人员的选择。在选择新闻编辑人员时, 要从各大学新闻专业中挑选, 并加强考核, 确保选择的人员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工作能力等方面能够达到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 为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 加强对新闻编辑人员的培训。新闻工作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对新闻信息的要求在不同时间段也是有所差异的, 因此, 需要不定期的开展各种培训, 加强对新闻编辑人员的教育, 使其充分了解社会的各种动态, 及时根据社会需求选择相应的信息, 发挥新闻工作的重要作用,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观, 确保社会各方面的稳定。
3.2 严格新闻编辑的流程和审核
在新闻编辑中, 需要有严格的流程, 将新闻素材的选择、整理、分析和重新加工分配给不同的部门和岗位, 才能使新闻编辑的有序进行, 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工作不到位, 都可能给新闻信息的效果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 在新闻编辑中, 要根据编辑部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完善的工作流程, 明确划分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 提高所有编辑人员的责任心, 尽量保证新闻信息编辑过程的质量。同时, 还需要设置专门的审核人员, 进一步加强对新闻编辑质量的控制, 保证最终制作的新闻信息具备相应传播特征和价值, 在传播后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3]。
3.3 加强新闻编辑工作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信息的重要要求, 尤其是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下, 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 所以, 在新闻编辑工作中, 需要加强对时效性的控制。为此, 新闻编辑可以将重要程度不同的信息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等级, 各个等级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形式, 在保证信息真实的基础上, 最大程度地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效率, 使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得以体现。
4 结论
综上所述, 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加强对新闻编辑的重视,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新闻工作的良好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利锋.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传播, 2014, 6:25, 30.
[2]张永华.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20:116-117.
3.浅谈音乐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 电视新闻报道 音乐作用
电视是视听艺术,是以图像语言、音乐、音响等构成的一种综合艺术。音乐是一种独立的声音艺术,它的声音通过人们的听觉来形成艺术形象。电视新闻报道需不需要添加音乐,需要添加什么样的音乐,怎样实现新闻事件的现场画面、解说词等电视元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等问题,始终是电视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争论并探讨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电视作为信息传播载体,主要职能就是在事物与观众间架起桥梁,电视新闻报道就应该尽可能地把事件现场真实、准确、快速地传递给观众,如果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添加音乐,势必分散观众注意力,影响观众感知效果,因此是不需要的;也有人认为,音乐有着事件现场图像和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添加音乐,不仅可以增加电视新闻报道的可视性,还可以充分发挥音乐感染力和震撼力强的特点,进一步表现主题,深化主题,拓展事件现场画面和现场文字描述无法传递的情感和立体效果。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视新闻报道中适当运用的现场音乐或背景音乐, 不但没有分散观众注意力,影响观众的感知效果,还能给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现场营造一种意境、情调和节奏,实现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现场事件图像、同期声、解说词等多种元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创造出高质量的声画效果和传播实效。
一、音乐能深化重大新闻事件主题,拓展图像和文字无法传递的情感
在近年来的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2008年初的南方罕见冰雪灾害等重大事件中,电视台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编导精心处理的很多新闻事件报道特意没有采用解说词配画面的传统方式,而是在救援队伍奋力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的报道中采用画面配节奏感很强的激昂奋进音乐;在展示灾区设施坍塌、受灾严重等场景时,则采用现场画面配感伤音乐等形式进行展现,大大拓展了图像和文字都不能传递的情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既能真实、准确了解到新闻现场,又激发起他们持续关注事件进程和关心灾区群众度过难关的情怀,达到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异曲同工之妙效果。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报道中,往往在某一节点或时段的现场事件播报结束前,都会根据不同主题选择适当音乐配画面的形式,不断放大救援队奋勇奔赴灾区开展生命救援、灾区毁坏严重的设施、各地生产、抢运救灾物资等新闻点,从而拓展了单一电视画面或文字解说都无法传递的感人情怀,进一步深化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达到既丰富荧屏效果、减少观众审美疲劳,又达到适时进行报道情绪的阶段性调整,满足观众关注持续事件时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
同样是2008年,中央电视台现场播报北京奥运会某一赛事结束前几分钟时间,也完全不用解说词,而是通过激昂奋进音乐配上选手夺冠过程中精彩画面进行展示。电视编导运用音乐强烈的感染力渲染了现场紧张热烈的情绪,使现场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激情得以外露,情绪得以积聚,很好地满足他们期待回味选手夺冠过程的心理预期,达到了很好传播效果。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恰到好处的音乐运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电视深度报道中的音乐虽要服从服务于报道主题,但却有图像和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深度报道的可视性,还可以发挥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进一步表现深度报道主题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年的12月中下旬,贵州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的《贵州新闻联播》栏目都会梳理即将过去的一年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精心选择主题制作10条或15条年终报道。在刚制作这些报道时我们发现,通过单一的画面配解说词方式编辑后,整条报道虽然画面大气流畅,也鲜明地展现了报道主题,但却难以让人产生认同感。
于是我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尝试在描述性解说词的段落加上舒缓的叙事性背景音乐,在主题最突出、最鲜明部分加上激昂奋进的背景音乐。经过增加背景音乐的编辑制作后,这些画面、解说词、音乐“三位一体”完美结合的深度报道播出后,引起了观众共鸣和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目前,我们的年终报道成为了观众每年期待的一道“视觉大餐”,同时成为很多电视台培训记者编辑必备的教学案例。
三、音乐可增加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立体感,让观众有身处其中的感觉
有广告语称: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在很多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中,编导没有粗暴地将现场音乐删除,而是精心保留甚至还特意使用一段现场音乐,达到做活新闻事件现场的效果。
在国家领导人高规格接待外国贵宾、五年一次的党代会、各地一年一度召开的“两会”,以及升国旗、文艺演出等新闻事件现场,试想我们如果在播报现场播放国歌、国际歌、演员引吭高歌等环节时,粗暴地删除现场音乐,只保留解说词或者电视画面,我们看到将是“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隆重开幕”、“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演出在《我爱你,祖国》”等画面单调、语境单一拼凑的新闻,观众期待关注事件的愿望在瞬间就会消失殆尽,更说不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四、电视新闻报道可采用音乐表达采访对象复杂的内心世界,实现潜在的心理提示
在各种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需要表达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但我们又困惑于通过电视手段直观展示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音乐往往就成为电视新闻报道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最佳方式。
2010年,贵州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大灾面前,全省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旱救灾;灾区群众也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我们在通过电视新闻报道表现灾区人民不等不靠不要,想方设法开展生产自救的心理时,就采用了灾区群众生产自救加上音乐的形式,制作了一组组灾区群众数里之外挑水保苗、深入洞穴寻找水源、甘受孤独坚守山顶保护水源等感人片段,传递出各地群众众志成城抗旱保民生、保生产的不屈心理,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用实际行动支援抗旱救灾的热情。
五、电视新闻报道中音乐运用要切合主题,切忌过频过乱地使用音乐
电视新闻报道要不要运用音乐,需要运用什么节奏的音乐,这要取决于新闻报道的主题、新闻事件本身的性质和需要。契合主题的音乐无疑会给电视新闻报道很大的帮助,达到增强可视性的效果,而不贴切的音乐运用反而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可视性。我们在实践中既不能单纯地追求事物现场感而排斥音乐,也不能为了追求听觉的丰富而过频过乱地使用音乐,要懂得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需要和新闻报道内容的需要对音乐加以取舍,切忌生搬硬套、硬性拼凑音乐,使做出的新闻报道给人啼笑皆非的感觉。
而在切合电视新闻报道主题运用音乐时,我们还要注意对音乐长度的合理控制。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报道需要的音乐长度有严格的限制,一般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而一首交响乐作品的长度可以是几十分钟,一首小曲也是三五分钟。我们编导在剪辑时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让音乐巧妙有机融合在新闻事件的现场画面,以其优美的旋律,轻扬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情感体验参与在电视新闻的叙事中,进一步强化新闻的“叙事性”,使电视新闻报道在单调枯燥的画面叙述中变得活跃、富有色彩。
总之,在电视新闻报道,特别是在深度新闻报道中合理地加入音乐,可以增加新闻的可看性,满足电视观众日益提高的关注需求,取得意想不到的传播实效。
作者简介
李德海 贵州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栏目主编。长期参与各种重大时政活动、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方面的深度报道,在电视策划、采访、编辑方面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央媒体刊发新闻40多条次;《小窦带您看“两会”》、《32名学生和7名亲人的生死抉择》、《新闻特写:十万人舞动贵州风采》等20多条消息、专题报道荣获贵州省新闻一、二等奖。
4.论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篇四
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有五大基本功能,即反腐倡廉的信息传播功能、宣传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警示教育功能、陶冶教化功能。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但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发挥作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如传播反腐倡廉信息不够准确、及时、权威;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对象不够明确具体,形式不够生动活泼;反对腐败的舆论监督没有刚性措施,缺乏问责机制;案件披露热衷于贪官色情和贪污受贿金额,警示剖析不够;对廉政建设的理解粗浅,起不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效果。对策建议是: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建立健全反腐倡廉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舆论监督结果反馈机制;改革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深入灵活地开展防治腐败警示教育;分层次有效开展廉政文化传播。
新闻媒体在反腐败尤其是廉政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功能有哪些不足和局限性?应采取哪些对策?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理论研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的共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政务公开透明是时代的潮流。不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还是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都对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所起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1.重视舆论监督是国际反腐的一大有益经验
就推动公共部门以外的个人和团体积极参与预防和打击腐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这种参与应当通过下列措施予以加强:
(一)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并促进公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确保公众有获得信息的有效渠道;
(三)开展有助于不容忍腐败的公众宣传活动,以及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
(四)尊重、促进和保护有关腐败的信息的查找、接收、公布和传播的自由。”
一些非政府的反腐败国际组织也非常重视媒体的作用。如“透明国际”设计的国家廉政体系,就把大众媒体作为基本的“廉政支柱”之一。“透明国际”的创始人之一杰米里•波普认为:“如果政治家和国家公务员确信,他们不会有被新闻媒体在公众面前曝光因而受到羞辱的危险,他们就愈益受到滥用权力以谋取私利的诱惑,而政治家在追逐这类好处的时候,总试图使新闻界保持缄默。” “透明国际”的另一位创始人彼得•艾根甚至看到了新兴新闻媒体——网络对反腐败的积极作用,他说:“对于我们这些反腐败积极分子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不可或缺的反腐败工具。”
很多国家也都很重视媒体的新闻监督作用。瑞典前副首相用公务信用卡购买个人衣物,被曝光后,受到了处理。芬兰中央银行行长有一次在公务接待中点了一道鹅肝,被媒体指责“超标”,结果引咎辞职。
2.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舆论监督作为10项党内监督制度之一。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在2008年1月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指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树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运用反面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在2009年初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贺国强再次强调:“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对外宣传,树立我们党和政府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
200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点新闻网站、政府网站继续办好反腐倡廉专栏、专题节目。完善反腐倡廉新闻发布制度。做好反腐倡廉对外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反腐倡廉新闻宣传纪律。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开展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和热点问题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工作规划》强调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推动和改进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和建设性监督,遵守职业道德,把握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果。”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二、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从当前新闻媒体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出的作用看,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主要有五大基本功能:
1.反腐倡廉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新闻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播反腐倡廉信息。新闻媒体传播的反腐倡廉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层反腐倡廉决策。包括以反腐倡廉为主题或与反腐倡廉相关的中央文件、领导讲话、工作部署及有关法律法规等。二是反腐倡廉成效。主要是刊载、播发进入一定程序的腐败案件的处理结果,以及预防腐败的效果。三是反腐倡廉知识。包括刊播反腐倡廉理论评论、经验做法和国外信息。
2.反腐倡廉的宣传引导功能。新闻媒体的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的方式,宣传党中央确定的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等,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二是推介廉政勤政先进典型,引导全体公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爱廉、向廉、敬廉。三是通过宣传反腐败的成效,昭示我们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坚定决心,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反腐败斗争。
3.反对腐败的舆论监督功能。中央多次强调,“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党政机关及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进行曝光批评,督促党政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二是曝光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三是对党政机关尤其是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中存在的失职渎职、执法犯法、司法不公问题进行批评,推动执政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
4.防治腐败的警示教育功能。运用反面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至少在当前是防治腐败最有针对性、效果最快最易显现的教育手段。新闻媒体刊播典型腐败案件,通过贪污受贿者被依法依纪惩罚处理,对其他企图贪污受贿者以震慑,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以警醒,使他们不敢去以身试法。新闻媒体通过对典型腐败案件的特点、危害、发生原因的剖析,向有关方面提出预防建议。有关方面据此制定对策,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从而使公职人员没有贪的机会。
5.倡导廉洁的陶冶教化功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廉洁程度或者说腐败程度,与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的文化背景有相当大的关系。传承廉政文化、批判腐败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廉洁的氛围,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新闻媒体在传播廉政文化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廉政文学陶冶人的崇廉、为廉的人格情操,建设廉政精神家园。二是以廉政理论评论升华人的议廉、思廉的思想境界,建设廉政理论家园。三是以廉政公益广告强化人的爱廉、尚廉的责任意识,建设廉政社会家园。
三、当前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闻媒体与中央的要求和期望相比,与国外媒体在反腐败中所起的作用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当前,新闻媒体在反腐败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传播反腐倡廉信息不够准确、及时、权威。这在腐败案件报道方面尤为突出。由于案件信息来源渠道不畅,特别是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媒体尤其是都市生活类、晚报类报刊,对一些腐败案件道听途说,造成报道的案件新闻信息不准确甚至严重失实,以至于出现假新闻。一些媒体对反腐败决策政策、反腐做法措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由于信息来源不正规、渠道不畅通,也造成了一些新闻媒体发布的反腐信息不权威、不可靠。
2.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对象不够明确具体,形式不够生动活泼,效果不够明显。对反腐倡廉尤其是重大反腐决策的宣传,党报与都市生活类、晚报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综合性报刊与专业报、行业报刊,报刊与广播、电视、网络,没有根据自己的受众特点进行宣传引导,面向的对象不明确不具体,形式上千篇一律,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对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宣传,追求“高大全”,没有个性,形式单一,不易被受众接受。反腐成效的宣传,也不够生动活泼。这样的宣传引导,很难收到明显的效果。
3.反对腐败的舆论监督没有刚性措施,缺乏问责机制,成效不够理想。一些腐败现象,经过新闻媒体的曝光批评,被得到了纠正处理,但也有相当多的腐败问题、腐败案件、腐败分子在媒体曝光后没有受到处理,或者说处理得过轻。这里面既有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因素,也有舆论监督体制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的问题。就新闻媒体来说,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就有关部门来说,对媒体报道的腐败现象,缺乏快速反应机制;或者虽然注意到了,也查实了,但缺乏刚性的处理措施,问责没有得到落实或真正落实,不能及时回应媒体,反馈处理结果。
4.案件披露热衷于贪官色情和贪污受贿金额,警示剖析不够。一些都市生活类、晚报类报刊,对腐败给国家、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关心,而是热衷于炒作贪官包养了几个情妇、“二奶”,贪污受贿了多少钱,私生活如何奢侈糜烂,很少去理性地探寻案件的发生原因、特点和防治对策,剖析的深度、警示的效果远远不够,甚至给办案带来不利影响,在社会上产生负面效应。
5.对廉政文化的理解粗浅,起不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效果。从总体上看,宣传廉政文化的新闻媒体数量太少,而且一些新闻媒体仅仅把廉政文艺晚会、廉政歌曲等浅显的东西作为廉政文化,对廉政文化的概念模糊不清、理解肤浅,对真正能陶冶情操的廉政文艺作品刊播得不多。对于一些腐败案件的评论也过于粗浅,很少能从制度、经济、法律、社会等深层上研究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去找出有效防治腐败的路径。这样就很难让人能理解腐败的危害、廉洁的益处,很难起到去除私欲、崇尚廉洁的成效。
四、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就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笔者提出一下对策建议:
1.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一是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舆论导向正确与否,不仅对反腐败有直接影响,而且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所以,各级党委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领导,新闻媒体一定要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二是要改善党对新闻媒体领导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采取多维的领导管理模式。做到既要在原则问题上管得住,又要在具体运作上放得开,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按新闻规律办事结合起来,把坚持正确反腐舆论导向与反腐宣传报道多样化结合起来。
2.建立健全反腐倡廉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一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公开重大案件信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反腐败机构应当增加自己工作的透明度,和新闻媒体建立起稳定的联系,通过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介绍反腐败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如“建立新闻媒体案情通报制度”,为公众参与反腐败创造条件。二是反腐倡廉信息要向所有关心某一信息的媒体公布,使小媒体和大媒体在反腐倡廉新闻宣传报道中处于同等的地位、享受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反腐倡廉新闻都具有权威性。
3.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舆论监督结果反馈机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看待新闻媒体的批评。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是要给党委政府添乱,而是要帮助、推动党委政府改进工作,对党的事业是有益的。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开展舆论监督事件的调查。新闻媒体对腐败现象进行曝光批评,相关部门就要及时对事件进行调查。问题属实的,及时启动问责制,依纪依法作出处理。三是及时向媒体反馈调查处理结果。舆论监督不实的,及时澄清事实;情况属实的,通过媒体公布,给社会公众一个交待。
4.改革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一是要根据每家媒体的特点确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对象、目标和路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必须分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领域,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教育引导才有针对性,也才会有效果。二是要贯彻“三贴近”原则。党的反腐倡廉决策、政策,国家的反腐败法律法规的宣传,要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群众易于理解和认同。三是先进典型宣传要注重个性。新闻媒体要抓住先进典型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以及他(或他们)所处的地域特征、工作特征进行宣传报道,使受众觉得先进典型也是人,既有值得学习的一面,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一面,是可敬、可爱、可近的人。
5.深入灵活地开展防治腐败警示教育。一是警示教育要在案件的深入剖析上下功夫。在腐败案件的特点、发生原因的分析上,新闻媒体要从社会层面研究腐败现象,从制度方面探讨腐败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防治腐败的可行对策。二是警示教育要在新闻处理方式灵活性上下功夫。可以运用案件剖析、贪官忏悔、办案人员解析等多种形式,开展有效的警示教育。通过灵活的处理方式、可读耐看的故事,吸引人、打动人、警示人。三是要在加强案件报道的管理上下功夫。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要关注腐败案件报道的异常动向,对于过度渲染贪官糜烂生活容易造成负面社会效应的,要及时提醒、批评、阻止。新闻媒体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纪律的教育,防范格调低俗的腐败案件报道出现。
6.分层次有效开展廉政文化传播。一是要厘清廉政文化的概念。新闻媒体要通过发动专家学者展开研讨,形成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廉政文化概念,从而使廉政文化建设及廉政文化传播更有的放矢。二是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廉政文化精品。如高级领导干部,要向其灌输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廉政理论;中级领导干部,要向他们传递依法用权办事的权力观;普通党员干部,要强化他们廉洁的意识。三是要更多地推出多样化的廉政文化作品。既要有深刻的廉政理论,也有要热点廉政评论,还要有脍炙人口的各种廉政文艺作品等等。
5.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五
摘 要:本文分析了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表现和重要作用,认为语言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新闻自组织为一个结构化资源,促进了网络新闻的高效传播;重塑了传统新闻体系中的新闻把关人的角色,促进了网络把关人角色的领域分化;帮助更好地完成了网络新闻反馈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过程,完善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互动机制,并实现了反馈信息的重大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
关键词:语言信息处理技术 网络新闻传播 反馈信息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也由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媒体主导的时代走向了多元化,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出现和崛起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而且也同时创造了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其中,网络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对于重大事件的关注,对于民间声音的表达及对高层决策的影响等等,使得网络媒体成为普通民众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可以说,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网络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关于网络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广泛而深入,涉及到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研究、网络传播监管研究以及面向网络新闻传播的应用研究等各个方面。
本文拟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角度对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二、人类语言与网络新闻的表达形态
从表达形态上看,网络新闻表现为多媒体形态和文本形态。多媒体形态的新闻可以进一步分为图片新闻、视频新闻和语音新闻,其中视频新闻包含了视觉形态和语音形态。文本形态的新闻是指以编码文字形式(如ASCII,BIG5,GB2312-80,GBK,UNICODE等)组织起来的新闻文本。多媒体形态的新闻元素和文本形态的新闻元素常常结合在一起,形成组合式的新闻形态。其中,我们把纯粹由文本形态构成的网络新闻称之为文本网络新闻,而把文本形态能独立构成新闻主体的网络新闻称之为综合文本网络新闻。
文本网络新闻以及综合文本网络新闻的文本形态部分可以看作是通过互联网发布、传播的特定的人类语言产品,按照新闻的定义,当这种特定语言产品以一定的结构形式组织,并反映了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时候,便形成了文本网络新闻。
从网络新闻的形式构成可以看出,人类语言包含语音形式及其文本形式,是语音新闻,视频新闻的语音形态,文本网络新闻以及综合文本网络新闻的文本形态的实现形式,构成了网络新闻的主体形式。语言文字作为人类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它具有特定的信息结构,因此更有利于减少信息的歧义和节省编码空间。特别是在网络空间上,一般说来,新闻的实现诉诸于语言比诉诸于视频、图片形式更为经济、有效;而视频和图片则表达了信息的形象性、细节性以及艺术感。事实上,文本和图片、视频在网络新闻中常常是相辅相成的,在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中,语言常常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网络新闻传播的信息整合问题
雷跃捷,辛欣总结了网络新闻传播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的七大特点,其中包括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多媒体化、传受关系的交互性、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传播内容的广泛性、传播环境的全球化等。新的传播方式提高了物理传播效率,增加了信息传递量和传递的可能性,也提升了受众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信息整合问题:
(1)由于网络创造了传递网络上所有新闻的可能性,那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新闻中,找到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我们所感兴趣的内容?
(2)由于我们创造了网络新闻传受关系的交互性,那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反馈信息中分辨不同的反馈信息和相同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的比例如何?
(3)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环境的全球化以及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如何在网络中过滤我们所不需要的内容,比如虚假信息、意识形态入侵以及色情信息等?
这些问题表明,网络所造成的信息爆炸的问题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也同样存在,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网络新闻传播从无序的状态变为有序的状态,从而使网络新闻整合成为可利用的结构性资源。更进一步说,使网络新闻传媒成为一个真正的交互式分众传媒,即每一对传播者――受众的信息都得到相互的理解。
网络新闻传播中有两种重要的力量:人和机器。在传统的新闻媒体中,所有的传播过程,比如,在新闻制作过程中,新闻的发现、选择、编辑、发布等都由人来操控,因此,传统的新闻媒体存在一个严格的把关人角色,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新闻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信息的爆炸效应的存在,造成了把关人角色的相对缺失,这是形成问题(3)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3个问题的关键是塑造网络把关人的角色。问题(1)和问题(2)是由于信息爆炸和网络连通效应带来的新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问题(1)~(3)都可以通过人工干涉得到部分解决。比如,通过建立专门的新闻网站,雇用专门的新闻人解决问题(1),通过人工审查用户的评论干预问题(3),通过大量的查阅掌握某个话题信息的反馈情况来应对问题(2)。然而,这种解决只是局部的,对于问题(1),某受众不能发现隐藏于某个论坛或者个人网页上的或者已被众多人群关注的重要新闻信息,而问题(2)、(3)的人工解决方案则更显得应对不暇。解决问题(1)的关键在于寻找一种查询相关的新闻检索技术,解决问题(2)的关键在于建立关于某个新闻话题的评价机制,并寻找一种评价信息的抽取技术。而这些问题都是属于人类语言技术的研究范畴。
四、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信息整合中的作用
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是以人类语言为对象的信息处理技术,它的目的是让计算机对语言的处理更加智能化,进而实现自然语言的理解。上文提到,网络新闻以人类语言为主要载体,可以看作是具有特定结构和特定内容的语言产品。因此,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使计算机获得一定的智能的基础上,网络中的计算机对于网络上新闻内容的一定程度的理解必然会影响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一定程度上实现网络新闻的自组织和网络新闻传播的智能化,使网络上的新闻自组织为一个具有较高整合性的系统。
(一)查询相关的新闻检索技术与网络新闻分类技术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新闻中,找到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理想的解决方法是对网络上的新闻进行内容分类,然后按照各类数量的降序进行排序。但是,由于网络新闻数量巨大,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时间,这与新闻的实时性及人们的需求难以相符,使得计算的可行性降低。Google采用了一个简便而著名的方法PageRank,其基本思想是某个网页被链接(引用)的次数越多,这个网页就越为重要,其排名就越靠前。这样网络新闻便完成了第一遍自组织,成为了具有一定结构的资源,为进一步传播做好了准备。
然而,网络上大家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仍然是数量巨大,丰富多样的,那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新闻中,进一步找到我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呢?一般的做法是通过关键词相关的查询来实现。既然新闻主要是人类语言组织而成的文本,而在网络上,文本是经过统一编码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语言技术,让计算机在一定程度理解文本,实现查询与文本的相关性度量,从而找出最为相关的网页。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要查询“原子能的应用”,如何计算查询串与文本的相关性,找到相关的网页呢?我们首先对查询串进行分词分为“生物能的应用”,然后计算某个关键词Wi在各个网页中的出现频率TFi和含有Wi的逆向文本频率IDFi,即“所有网页数/含有Wi的网页数”,我们把TFi和IDFi相乘作为网页与Wi相关性的度量。也就是说,关键词Wi在某个网页中越常见,该网页与Wi越相关,如某网页中如果“生物能”出现很多,该网页与“生物能”就很相关;Wi在各个网页中分布得越均匀,越不能代表查询的特征,如“的”可能在各个网页中分布都很多,所以它不能作为相关性的度量特征,因此IDF可以用作对TF的修正。我们把某网页中所有关键词的TFi*IDFi的和作为它与查询相关性的度量。这样每个网页便获得了一个度量值,按照该值与PageRank值的乘积对网页进行排序,便可获得我们较为关心的内容的网页。事实上,TF/IDF的方法可以用来选取网络新闻的主题特征,从而用于网络新闻的自动聚类。比如说,对于两篇网络新闻,我们可以抽取出TF*IDF值较高的主题词向量,并把它们的值映射到同一个词表中,组成两个具有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值的向量V1和V2,应用夹角余弦定理,我们就可以根据向量空间模型计算出两篇新闻的相似度。将这样的方法应用于所有的网络新闻,Google实现了网络新闻的自动分类,这极大地辅助了网络新闻的人工编辑工作。
查询检索技术和新闻分类技术大大提高了网络新闻的查询、组织和传播的效率。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查询扩展也大大方便了新闻信息的检索。查询扩展有多种技术思路,有基于概念扩展的,有基于同现扩展的,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二)反馈信息采集和评价技术
互动性的大大增强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网络上,对于一篇新闻报道,常常有成千上万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表明了网民对于该新闻的观点。那么,如何接收和理解这些海量的反馈信息呢?对于网民来说,可以通过逐一阅读完成信息接收过程,这种接收和理解过程只是局部的,面对海量信息,很少有人能够读完所有的信息,对于大家的反馈意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事实上,反馈越多的新闻是大家越为关注的新闻。在某些关键的领域,如商业新闻领域,这种反馈显得尤为重要。举例来说,如一家汽车企业将要研制或发布一款新的汽车,或者某客户(个人或单位)需要购置汽车的时候,需要搜集关于汽车指标的相关评论。一般的做法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相关的.汽车指标,由网民投票来获得相关信息。但这种做法是有局限的:第一,相关的指标不可能设置太多,否则网民可能完不成全部指标的投票;第二,投票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影响商业决策;第三,网民必须浏览到投票网页才能完成投票,大大限制了投票的人流量。
网络新闻搜集评论信息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上文提到,Google使用余弦定理实现了网络新闻的自动分类。在此技术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某一个主题类别的反馈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挖掘。首先,根据商家或者客户的需要,尽可能全面细致地设置挖掘点,比如对于汽车,需要了解外观、耗油、舒适度、速度、安全性等不同的指标;其次,对每一个指标设置评价向量,比如外观的积极评价向量可以是{好,酷,漂亮,好看,时髦,……},中等评价向量可以是{一般,中等,……},消极评价向量可以是{丑,难看,差,……},消极评价还可以是积极评价的否定;再次,在局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这种结构化的评价指标在网络新闻的反馈信息中进行挖掘,并统计相关数据,由此可以获得网络新闻评论的结构化数据,如{外观(好:80;中:15;差:5),耗油(低:10;一般:10;高:80),舒适度(好:70;中:15;差:5),速度(快:85;中等:15:慢:0);安全性(高:90;中:8;低:2)}。这些数据是基于真实用户反馈信息而来,对于企业或者客户的决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反馈信息是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互动性的体现。对于一篇网络新闻,互动不是无限的。我们认为,互动至少终止于第一次的相互理解,包括网络新闻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理解、网络新闻接受者和接受者之间基于反馈信息的相互理解。如果反馈信息无法得到理解,价值无法体现,网络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便无法体现。
图1 一次完整的互动示意图
很明显,反馈信息的采集和评价技术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网络新闻反馈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过程,完善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互动机制,并实现了反馈信息的重大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
(三)非法网络新闻及反馈信息过滤技术
在传统的传播体系中,新闻的传播和反馈过程都要经过层层的严格把关,不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新闻内容往往被提前过滤掉,不能出现在受众的面前。比如,色情内容的传播、不同意识形态内容的国际传播等往往受到比较严格的审查。网络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模式打开了新的局面,造成了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环境的全球化以及传播内容的广泛性。这一方面打破了专业新闻机构和新闻人垄断新闻发布的特权,使得草根阶级也能制作和发布新闻信息,出现了民间新闻;另一方面,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网络传播的自主性也使得传播内容更为全面和繁杂。在这种全面和繁杂之中,也掺杂了一些不符合群体规范的新闻内容,如虚假新闻、非法新闻,包括非法的反馈信息。这种局面与传统的新闻传播体系走上了两个极端,即由严格的把关人制度到把关人几乎完全缺失。在语言信息过滤技术之前,一些新闻机构和监管部门只能通过人工审查的办法在庞大的新闻网络中寻找和过滤非法新闻,显然效率是极为低下的。
将语言信息过滤技术应用于新闻审查最成功的案例是基于HNC的邪教信息过滤技术和色情信息过滤技术。HNC是概念层次网络的简称,它是关于自然语言理解处理的一个理论体系,其目标是建立自然语言的知识表述和处理模式,使计算机能够模拟人脑的语言感知功能。HNC应用于邪教信息过滤和色情信息过滤是在实现文本局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文本的语境分析和立场判定,其技术细节仍然是机密。
可以看出,语言信息过滤技术事实上充当了网络新闻传播体系的把关人角色。尽管目前这种技术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成功,但在更多的领域中还没有得到推广。由于网络新闻主要是由人类语言组织而成,因此,重塑把关人角色的重任也必然会由人类语言技术来承担。随着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把关人角色必然会进一步地完成领域分化,语言信息过滤技术会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语言信息处理技术,诸如查询相关的新闻检索技术与网络新闻分类技术、反馈信息采集和评价技术、非法网络新闻及反馈信息过滤技术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担负了重要的角色。这些技术将无序状态的网络新闻自动地重组为结构化可理解的资源,完善了网络新闻传播体系,使得网络新闻传播得以高效地运作。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表现和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着重于网络技术和网络本身的特性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而很少从语言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正是由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网络新闻才得以自组织为一个结构化资源,散落于网格中的潜在热点网络新闻才得以浮现在人们的眼前,网络新闻才得以以更高效的模式传播;人类语言技术重塑了传统新闻体系中的新闻把关人的角色,促进了网络把关人角色的领域分化;人类语言技术还帮助更好地完成了网络新闻反馈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过程,完善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互动机制,并实现了反馈信息的重大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昌慧东.“忽悠”事件与网络新闻过滤系统缺失[J].传媒观察,,(3).
[2]雷跃捷,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3]晋耀红.HNC(概念层次网络)语言理解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4]徐波,孙茂松,靳光瑾.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
[5]张甜.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J].新闻实践,,(11).
6.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六
摘要:现在的经济全球化已经发展到国家、市场、经济互相结合的阶段,国际上各大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日益激烈。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出现,决定着每个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兴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的兴衰与成败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虽说企业文化是个比较新颖的话题,属于新兴的社科类话题,但它却对企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关键字:企业文化;企业发展;重要性 1 企业文化构建的必要性
1.1 企业文化是公司发展的灵魂
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经济时代,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支柱,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点都不为过。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指这个公司企业的员工形象和企业发展中的领导精神,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反映这个公司的公司形象,还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公司的潜在实力与历史发展成果,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是短短时期内企业的成败结果,而是从这个公司的建立到现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所以要想深刻的认识和分析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头到底的了解这个企业与公司,达不到刨根问底,也要做到清晰认识这个公司与企业。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以企业文化助推企业的发展,以文化决定市场,这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1.2 企业文化的内涵
如果要了解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内涵所在,首先先要知道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大体上讲,人类发展到现在,文化的始终存在反射出了社会发展历史中的各种坚持不懈、社会财富和价值。细分来说,社会文化决定着与其相匹配的社会形态与社会组成,反映出了与匹配的社会形态在当时的时代所存在的社会意义。而现在,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来解释和分析其社会内涵,在以往,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也被叫做这个公司和企业的组织文化,或被称作做一个公司的公司文化。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是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努力奋斗的结晶,而是一个公司长时间以来上上下下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创造出来的各种凝聚力、推动力。所以,总体上讲,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这个公司和企业在外公司形象和社会价值的根本体现和内涵所在。1.3 如何构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进入21世纪新时代,市场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以至于能够大力扩展和发展下去,国际上公司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也渐渐紧密与加深。为了应对如此强烈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正面积极冲击,现在的公司与企业都应当做好自己这一方面,建设和完善好自己的企业和公司文化,增强自己公司在社会上的核心价值,这样才能保证让公司和企业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社会价值所在。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当前社会的构建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的建立,一是公司的企业物质文化,二是公司的企业精神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公司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一个公司的企业物质层文化从客观上来讲包括公司办公设施、经营场所、门店设置和修饰等多个硬件方面的体现,主观上讲也包括各种公司和企业之间的联谊活动或者公司与顾客之间的营运活动。也就是说一个公司的企业物质层文化包含了硬件设施和人文软件设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公司与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的内容更为深入和抽象,一个公司与企业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员工和管理层的价值观和对这个公司与企业的价值体现。这里包括从基层建设和基础管理层到直接管理层的领导对公司和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也是最终决定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关键价值所在。所以要想建立并完善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必须从一个公司的企业物质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两方面着重建立,做到上下一条心,一起坚持不懈地去做好公司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工作。2 一个公司企业文化重要性的体现 2.1 一个公司的企业道德
这里的公司与企业的企业道德不仅仅包含调整与协调各个企业与公司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和一个公司和自己顾客群之间的行为准则与法律规范,也包含了自己企业与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相互关系、相互工作的行为约束与准则。虽然在现在社会,一个公司的企业道德还起不到国家法律所给人和公司带来的约束性和强制力,但也从各个方面为一个公司与企业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为一个公司和企业指明了健康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所以一个公司的企业道德可以作为约束自己公司与企业全体上下员工的积极手段和重要方法,这在全世界的企业与公司中都是同样存在和适应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2.2 一个公司的企业形象和团体意识
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全球国际化经济发展下,一个公司的企业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公司的发展运行具有不可或缺的、极其深远的意义。例如,一个公司与企业的外部硬件设施可以很直观的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是一个公司与企业的基本象征所在。店面环境与内部修饰可以体现出这个公司与企业的实力与营业能力,更直观地反映出对顾客的尊重和重视。另一方面,公司运营一定要光明磊落,除了不触及法律底线外,还要用自己公司与企业的道德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保持其它公司与企业以至于全社会对自己的信任。
一个公司能够强大离不开自己的员工,员工如果没有团体意识,也就相当于这个企业与公司没有强大的凝聚力,也不会更深地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公司与企业的团体意识是希望每个公司员工都可以把公司看成自己的家、自己的归属,自己的家强大起来,员工也感到幸福和光荣。说到底,这也是一种最自然的企业荣誉感。3 总结
7.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七
一、认清新闻媒体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10月的世界媒体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提出, 媒体应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 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当今社会,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期, 这既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又是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期, 可能还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新闻媒体必须更加清醒和自觉地认清自己得重要性, 履行自己的使命。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没有和谐的舆论, 很难有和谐的社会。只有秉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媒体才能被公众接受和尊重;才能不断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才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中, 中国的新闻媒体成为了一支重要的救灾力量,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震发生后, 中国记者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徒步进入重灾区, 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采写报道。媒体及时、全面、充分的报道, 有力地激发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托起生命希望的信心和勇气, 媒体的重要性在大灾难面前凸显了出来。
二、探究新闻媒体在和谐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和谐社会的宣传者
新闻媒体作为党的思想文化阵地, 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的重要载体, 任何时候都必须积极准确地宣传党的主张, 传达党的声音, 坚持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 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历史形势所决定的, 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 党的意愿和人民的心声是不可分割的。能够及时准确地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路线传达给人民, 又能够真实客观地把人民的心声传递给党和政府, 既是中国新闻媒体的政治使命, 也是它们的政治责任。面对近年来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的诸多变化, 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也要保持着生命力不断地与时俱进, 特别是承载着主流新闻媒体的责任的党报, 更要保持公信力, 提高主政者的媒体素养, 开发新的宣传资源, 办成先进的代表人民的报纸。
2、舆论监督的引导者
正面、积极的新闻报道会对人民的思想起到激励作用, 发挥出催人奋进的作用;反之, 如果报道片面、失实, 则会引起人民的消极思想, 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安定。这一点, 特别体现在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当中。无论是发生在去年的汶川地震, 还是今年的七五事件, 面对这样的情况, 新闻媒体一方面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快速、准确地发布报道, 满足大众的知情权, 这是最好的避免偏差报道的方式, 也是对党和政府, 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另一方面, 在人民产生慌乱和不安的时候, 新闻媒体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渠道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正确地解读事件, 恰当地发表评论, 形成有效地信息沟通和对话交流。此外, 对于一些不当的言行和丑恶的现象, 新闻媒体有责任勇敢地对其进行批评和暴露, 监督的对象包括了事件涉及的人和事, 也包括政府以及相关人员。只有正确有力的舆论引导, 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的权益, 保证社会的稳定, 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3、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新闻媒体是文化战线上的生力军, 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 应该坚持传播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文化成果;宣传中国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揭露低俗、愚昧、消极的社会文化现象, 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这一点,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青少年是新闻媒体的“忠实粉丝”, 每天接受着大量来自于媒体的信息, 健康向上的信息会促进一个人的成长, 而在青少年这个辨别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的时期, 接收到一些不良的信息, 模仿了一些不该学习的榜样, 就很容易误入歧途。近期, 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的小学生手机传播黄色信息的事件, 让全国观众听到了那些伤心绝望的父母们的声音, 也看到新闻媒体传播的负面影响。因此, 新闻媒体不仅在重大的社会事件上有责任, 对于关系到祖国未来命运的青少年的教育等重要思想领域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责任。
三、媒体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载体, 扮演着中国转型时期最有力的宣传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想要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新闻媒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分析和实践目前在新闻媒体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找到解决的办法。新闻媒体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同表达人民的心声, 把满足受众的需求与传播先进文化, 把发挥舆论监督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三者统一起来。与此同时, 新闻传媒还应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一次深刻的转换, 从多方面强化新闻传媒的发展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学习和理解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 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们的当务之急。如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给新闻媒体做正确的定位, 从而解决媒体工作中现有的问题与矛盾, 是一个很大但却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需要不断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云山,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大报告辅助读本》, 人民出版社。
[2]、丁柏铨,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新华出版社, 2002.7。
[3]、杨保军, 《简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角色》, 《理论视野》。2009.7, 46-49。
8.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八
关键词:新闻摄影;新闻媒体;报纸;作用
新闻摄影是新闻媒体在出稿时经常加入的一项内容,是图文内容中最具说服力的组成部分,新闻摄影在当前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应用广泛,比如在报纸、网络、电视、手机媒体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新闻摄影概述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是以结合新闻内容的摄影图片为主体,通过图片内容的表现形式配合新闻事件进行内容报道。简单地说,即是当前结合摄像摄影技术对新闻事件结合现场纪实拍摄的新闻报道形式。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的主要传播载体,并通过其对新闻事件的现场抓拍,形成对新闻事件内容的有效说明,以此传播新闻信息内容,形成消息影响。一般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往往会配合必要的简短文字内容进行附加说明,介绍新闻事件的相关内容和背景及过程。
(二)新闻摄影的基本特点
新闻摄影作为新闻内容,需要在摄影所表达的图片内容中附有充分的新闻事件信息,其价值就在于图片是否有效传递新闻内容信息。其作为一条新闻内容,必须具备新闻内容本身的基本特点。
首先,新闻摄影作为新闻内容,必须遵循时效性特点,保证新闻事件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影响,并且在其具备新闻价值的时间段内刊发。时效性越强的新闻摄影自然具备更高的新闻价值。其次是新闻摄影必须保证自身的真实性,需要紧密结合新闻事件本身,体现出新闻事件现场的具体情况描述,不能进行艺术渲染,保证清晰准确的反映真实新闻现场状况。再者是新闻摄影应当体现出新闻事件现场的典型特点、典型形象,突出在新闻事件现场典型的瞬间中,具有代表性的情况描述。最后是新闻摄影必须立身于新闻现场,紧密结合新闻事件现场环境。不能存在过分的艺术加工,需要真实反映现场特征和现场状况,保持现场性的特点是新闻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内容的一大特性[1]。
二、新闻摄影在新闻媒体中的地位
(一)新闻摄影在新闻媒体中具有其他图文组合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新闻摄影对新闻现场的直观描述,较之文字叙述更为简洁有效,并且并避免了文字叙事的复杂性,充分展开对新闻事件现场的真实描述。特别是一些对于新闻现场叙述上,较之文字内容或者是语言播报的内容,通过新闻摄影来辅助表达将更为准确。其次,新闻摄影是将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展现给受众,使得受众置身于新闻事件现场,通过真实视角,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二)新闻摄影能够更加直观,符合读图时代的阅读习惯
当前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受众接受信息的阅读习惯产生了深刻变化,往往需要新闻摄影内容来抓取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感知兴趣,新闻摄影具备相当直观的内容表达优势,是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视觉感官第一接触点[3]。
(三)新闻媒体的图文编排需要新闻摄影的有效调节
像报纸媒体、手机报、网络新闻等,都有一定的图文编排规则,这决定着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版面布局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限制。文字内容在字号、字符数、篇幅上,对于具体新闻内容的描述具备一定的内容传达限制,需要借助新闻摄影的内容进行灵活调节。而新闻摄影可以清晰反映新闻摄影图像内容,无论是放大缩小或者适当剪裁,都可以满足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具备更灵活的版面适应性。
三、新闻摄影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
(一)具有符号性作用
新闻摄影一定程度上,是具备特殊的符号性作用的。在针对某以新闻事件的叙述中,通过文字新闻内容的叙述,往往由于叙述表达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的新闻内容的导向偏差,这一部分的偏差需要新闻摄影来补充和描述。特别是一些难以用文字内容和数据进行具体描述的新闻现场情况,就需要新闻摄影内容进行符号化限定。例如某新闻事件中存在某对新闻人物的具体形象描述,减少文字描述引起受众存在不确定的想象、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再如某新闻人物受伤状况,除具备医学说明的“重伤”、“轻伤”、“外部创伤”等描述外,单从文字描述上受众难以直观准确地理解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的受伤状况。
(二)具有简化作用
新闻摄影的直观描述,往往可以避免需要大篇幅文字描述补充,能够让新闻文字内容避免过度浪费版面在现场情况的描述上,更够腾出内容,使得新闻内容结构更加适合叙述主题的主次结构安排。
(三)具有人文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新闻摄影能够通过自身的摄影艺术表现来延展,拍摄出来的内容可以达到一定的人文价值。新闻摄影是结合摄影艺术来表现新闻内容的,因此不能脱离摄影艺术所要求的标准,又要符合新闻本身所需表达的内涵,这就是新闻摄影不同于其他摄影形式和新闻内容类型的一个关键特点。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发展的今天,进入所谓的全民摄影时代,普通摄影者的摄影内容可能与新闻事件相关,但具备一定的人文意义才能被称之为合格且合适的新闻摄影作品。
四、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应用介绍
一方面,报纸媒体是当前发展时间最长的纸介质新闻媒体,是以图文信息为主的信息媒体,其传播主体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图文信息的组合,因此新闻摄影是报纸媒体信息传播主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报纸媒体作为传统的纸介质新闻媒体,由于其建立在纸介质上进行新闻信息传播,具备一定时间长度上的留存时间,往往在发挥新闻价值的作用后,还充当新闻媒体档案资料来长期留存。由于报纸媒体通过自身的印刷刊发,一旦发出新闻信息,不能抹去新闻信息、不可撤回,因此具有对新闻描述准确性的高度要求。而新闻摄影作为报纸媒体的主要内容,也需要契合报纸媒体的这一特点[2]。
综上所述,新闻摄影在新闻媒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且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作用,尤其是报纸媒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前读图时代发展进程中,新闻摄影更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须加以重视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田成明 . 新闻摄影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和作用刍议 [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136+138.
[2] 肖晓良 . 报纸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表现 [J]. 新闻知识,2016(03):62-63.
9.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九
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可见,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游戏活动数学教学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可见,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基本理念,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着让游戏活动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学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思品和自然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教学、推理与运算的结合,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而游戏活动是把学生引入“乐学”大门的好方法,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就会像磁铁般地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这样,数学知识与游戏形式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例如,在“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套圈游戏活动,然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你手中共有几个套圈?”“套进了几个?”“有几个没套进?”“套进与没套进的圈一共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使学生在玩中加深了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掌握了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并为以后学习有关简单的应用题打好了基础。再如,我把平时的计算练习有机地结合到游戏活动之中,经常组织学生利用“开火车”“钻山洞”“过独木桥”“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进行计算练习,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后还在进行这样的游戏活动。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枯燥乏味的加减法计算变成游戏活动内容,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
二、以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游戏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儿童喜欢游戏活动,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感到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但游戏活动必须紧扣教学内容这条主线来展开,使游戏活动的玩法和知识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在讲台上放着5个水果(把5个苹果,放到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发一个),让6个学生上来每人拿走1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前5个学生很快地拿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第6个学生却为难了,不知所措。然后把水果重新放回讲台,另叫6个学生按上述方法再做一遍,结果相同。此时,我明知故问:“你为什么没有拿到水果呀?”学生回答:“水果没有了。”我接着追问:“那么,没有了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的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了学生对“0”的理解,知道了“一个都没有,就用0来表示”,而且牢牢掌握了0比1小,1比0大的相对大小关系。再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后,我组织同桌学生进行“猜数字”游戏活动,先让一位学生从自备的11~20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取一张,然后让同桌的另一位同学猜“我拿的是几?”猜数的同学如果说出的数比卡片上的数大,手持卡片的同学就说:“大了”;猜小了,就说:“小了”,直到猜对为止,然后再交换进行。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11~20各数之间相对的大小关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以游戏活动开发学生智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结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些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例如,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我再次组织学生开展套圈游戏活动,但游戏规则有所改变。我先在地上依次放5个塑料瓶(相邻两个塑料瓶之间隔一定距离),要求学生任意套哪一个,但是所套塑料瓶的远近不一样,得分也不一样,从前往后套中第一个得一分,套中第二个得二分,套中第三个得三分,套中第四个得四分,套中第五个得五分。然后请学生来套三个圈,接着提问:“这位小朋友一共得了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让你来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有位小朋友一共得了9分,他的3个圈可能套在哪里?”让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由于有了亲身的活动经历,学生的思维像打开了闸门一样,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说:“他可能都套住了第三个塑料瓶。”有的说:“他可能一个套住了第五个塑料瓶,两个套住了第二个塑料瓶。”有的说:“他可能分别套住了第五、第三、第一个塑料瓶。”还有的说:“他可能分别套住了第二、第三、第四个塑料瓶”„„答案真是丰富多彩。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当发展,并能积极地进行观察、试验和探索,从而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经常组织学生找出相应的三张数字卡片,并根据这三张数字卡片说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如找出4、5、9这三张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4+5=9、5+4=9、9-5=4、9-4=5这样的有联系的四道算式。这样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培养,同时又为以后学习“求未知加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0.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十
摘要: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语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担负的重要文化价值曾经被人们长期漠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语文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让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重新为塑造“文德武备”的新世纪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形势所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才能使得德育教育通过语文教育教学这个有效的载体焕发出新的青春。
关键字:德育教育;语文;作用;素质教育
引言:在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课文都是通过精心挑选而选择的典范文章,课文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是十分丰富的,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就能体现出其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求教师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而让学生成为合格并且具有良好思想品质的人。
一、提升学生作文思想深化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所占据的比例也是很重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到写作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深化水平。因为优秀的作文通常都具有新颖独特的立意以及健康积极的思想,所以教师想让学生创作出来的文章优秀,就需要让教师具有准确判断作文立意和思想的能力,对作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新颖的立意加以重视,然后将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进而让两者相互影响和渗透,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和健康思想的树立,进而学生才能将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渗透进写作中,而且学生还能将自身所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贯穿在作文中,提高文章的思想水平,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再由就是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加以总结,挑选出积极、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和意见,对学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兴趣,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容易让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也要加以高度重视,可以将文中健康、积极的语句勾画出来,这样能够在无形中加深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促进德育教育重要作用的体现和实施,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入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并将学生培养成为德育人才。而且在语文课本中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将书本上的德育教育因素转化成德育思想,进行正确德育教育思想的树立,并将其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通常教师都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的,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并不能让德育教育作用得以发挥,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多采取和创新灵活多样并且适合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通过观看革命根据地的相关视频资料,或者有条件的可以采访、慰问革命老战士,这样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对革命战士产生敬佩之情,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的意志。而且教师在讲解一些古典诗篇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这些古典诗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所抒发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爱国情怀,进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促进学生道德准则规范的内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融入到社会的方式,来促进德育教育重要作用的体现,让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时代变迁,逐渐进行情感的积累和沉淀,进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课题,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小区、街巷等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进行评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查和讨论,进而让学生了解当前学校开展教学的现状,促进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既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又能培养和提升学生辩论和辨别能力,进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且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知识和阅读量的拓展,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调动,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拓阔学生视野。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毕竟网络中还有一些不良的文化,会让学生受到影响,进而误入歧途,不仅没有突显出德育教育的作用,反而让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对学生造成伤害。教师也可以根据这样的事例向学生讲述网络的利弊,让学生讨论如何应对可能会在网络上遇到的不良文化,师生一起探索出对网络不良文化进行抵制的策略,既加强了网络道德建设,还预防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道德和行为保持一致,不能让学生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等,因为这只能算是表面层次的,更深层次的就是将所学习的思想品德运用在实际行动中,如果不能在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加以指导,那么之前的所有德育教育都会功亏一篑,毫无作用可言了。因此,教师还需要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探讨机会,进而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历与课文文本相结合,促进学生将文本中包含的思想品德因素以及一些道德规范和自身的行为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内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思想脉搏把握好,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并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通过将德育教育渗透入教学实践中并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品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1.简论新闻史的重要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历史;新闻史;作用
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136-01
复旦大学刘海贵教授编撰的《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导论》,以五四时期为开端直至改革开放时期,详细记述了中国新闻事业中的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的历史,是一部较为完整全面的新闻业务史。由于该书侧重导论,故而添加了相关的新闻理论知识,以此对新闻业务史进行评论、佐证或批判。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史论结合。理论大多是作者对新闻业务史上的问题发表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本书是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书中的史实大都比较详尽全面,具有学习价值,而且史实中穿插着理论,故又有很强的理论性。读后,能认识到新闻史的重要作用,深刻体会到新闻史的魅力所在,笔者在此试讨论一下新闻史的作用问题。
1.借助新闻史,人们可以了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对学好新闻学有利,同时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毋庸置疑,新闻史可以使人了解新闻事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好新闻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学好新闻学的叩门砖,也是學好新闻学的一条捷径。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新闻史还能够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新闻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新闻史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社会历史的其它方面,诸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学史和文化史等等,极大丰富阅读者的知识量和知识面,提高阅读者的人文素养。
2.新闻史可以指导新闻工作,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新闻史中的大量史实值得新闻工作者借鉴、效仿和学习。新闻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新闻实践。同样,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实践活动也可以反补新闻史,补充其内容,为其增加史料和积累经验,以此更好地指导他人。学好新闻史是记者、编辑的义务和责任,他们可以从中发现前人的闪光点、借鉴他们的工作方法、了解他们的人生历程、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从他们身上获得鼓励,以此勉励自己更加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史论不分家,新闻史可以促进新闻理论的发展。新闻理论是新闻学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和新闻史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当前新闻理论研究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新闻理论更新速度加快,这体现了新闻学研究的兴盛和发达,但同时也给人们学习新闻理论带来了一些困难。新闻理论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便是新闻史的不断丰富。无论是古代新闻史,还是近现代新闻史都能够为新闻理论研究提供史料参考和佐证。一些经典的新闻史实往往成为新闻理论研究的焦点,在这些研究当中,又产生出大量新的学说和理论,进一步丰富了新闻理论的内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中的大量新闻事件正在书写新的新闻史,这无疑又为新闻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新闻史不断丰富,则新闻理论亦不断丰富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4.新闻史可以说是整个新闻学的基础,对新闻学的学科建构和学科认可具有重要意义,对打破新闻无学论具有重大作用。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历史,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史,新闻学概莫能外。新闻学只可能在有了历史的积淀后,才能够产生理论的积淀和实践的积淀,才能够形成成熟的理论和规范的新闻职业。其中,新闻工作者实践的积淀对新闻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们通过新闻实践活动亲自书写新闻事业的历史,在新闻史的积淀中尝试着和追求着理论化和专业化,直至最终创立新闻学,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学科。正是由于新闻史作为基础性的存在,新闻学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学科,才能够去建构它的学科体系和获得来自其它学科的尊重和认可。同时,新闻史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是给了新闻无学论一个无情的耳光。在新闻史中,人们可以发现丰富的知识和大量有价值的史料,无学之说在这里毫无立足之地。如今的新闻工作者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新闻史中借鉴前人的经验、追寻他们的足迹、寻求他们那般的荣耀。中国漫长的新闻史——从最早的邸报到今天的大众化商业报刊——也使得如今的新闻工作者倍感自豪。他们从中汲取了力量,同时也获得了职业认同感。
12.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十二
当今, 随着科技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 各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时事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时事新闻, 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晓世界各国新近发生的重大事情。这其中时事新闻翻译的作用不容忽视。近来有不少学者对时事新闻的翻译做了专门的研究与探索, 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对新闻文体语言层面上的研究, 几乎很少有从文化角度, 特别是意识形态角度去做深入研究的。翻译并非是一个静止的状态, 而是有生命的动态行为。翻译的过程与结果要受到源语及目标语的文化, 译者, 赞助人, 翻译目的, 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时事新闻这种政治色彩极为浓厚的信息传播文体而言, 意识形态的影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将运用安德烈·勒菲弗尔翻译理论中有关意识形态及赞助人的观点浅谈意识形态在时事新闻翻译中的重要性.
2 时事新闻
何为时事新闻?从立法的角度看, 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据学者的分析, 时事新闻又称为纪实新闻, 是指全部由信息 (或“硬件”,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客观事实) 组成的新闻, 反映新近发生的事。新闻界通常这样理解时事新闻, 即它是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据此有学者将时事新闻定义为: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最近国内外大事如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到。实际上不难发现, 不论从哪个角度, 以何种方式定义时事新闻, 有一点是明确的, 时事新闻的目的是要准确的传达信息。
3 意识形态在时事新闻翻译中的重要性
3.1 译者与赞助者的意识形态
传统观念认为翻译就是语言层面的转换, 译作必须要忠实于原文, 译者本身没有自主性, 因而往往被比喻为戴着枷锁的舞者。可实际上在整个翻译过程中, 译者无疑是核心, 在原语与目标语之间起着构建与实现的作用。译者的选择与偏向成为翻译取舍的决定性要素。在具体时事新闻翻译的行为中, 译者或偏向源语文化或译语文化, 或夹在语言文化之间“左右为难”, 或在两种语言文化中“左右逢源”。译者是译本的决定因素, 但是译者本身的译本又受语境的影响, 这里的语境不仅仅指文化语境, 还有时事新闻翻译中所特定的语境。从一定意义的角度讲, 可以用勒菲弗尔提出的“赞助人”, 即译者在翻译时所面对的对象与场合。时事新闻的文体一般是比较严肃、正式的, 且更多涉及的是一些有关国家政治, 经济与民生等问题。对于这类文体的翻译并非易事, 因为这本身就是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的一种输出与表达的过程,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免不了要将一些政治因素考虑在内, 即赞助者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可以被掩饰的, 但无论如何, 只要与“权力”挂上了钩, 翻译行为就难以避开意识形态。“权力”意味着控制和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 翻译者既是权力控制和影响的对象, 同时也是控制和影响译本的施动者。掩饰自己与原文的意识形态分歧是翻译职业的需要, 同样地, 掩饰自己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分歧也不鲜见。试想如果赞助者主宰了话语权, 译者也只能大致顺从。但一旦追问翻译背后的权力关系, 意识形态恐怕就难以避免。尽管在许多情况下, 并不需要译者明确表态, 但意识形态仍然会在译者的态度, 观点, 行为等方面, 或多或少地流露或体现出来。实际上, 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无处不在。因此, 对于整个翻译过程而言, 要对译者, 赞助者, 以及目标语与原语的文化等进行整体上的把握。本文把各部分逐一扩大, 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3.2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无论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 都可能对跨文化接触与交流造成障碍, 但同时也提供了挪用, 加工, 与改造, 使之为己所用。就译者而言, 译者的权力可以决定译什么、不译什么和怎样译。意识形态的敏感性在于与社会现实的相关性, 并因此可能引起一些政治后果, 因为意识形态可以转换成某种政治行动。
不同的人使用意识形态这个词的概念是不同的。鲍尔金曾指出, 在谈论意识形态理论时, 需要考虑我们对意识形态的态度:负面、正面、中立?同时, 我们对待意识形态的态度时常发生变化, 且往往是不为我们所知的无意识行为。对别人的意识形态可能是负面的, 这时意识形态可能是个贬义词, 对自己的意识形态则是正面的, 此时的意识形态自然是褒义词。而对意识形态做到中立并非容易。奎格尔指出:“一个文化里有众多的声音, 而每一个声音都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 并在寻求权力的过程中, 指导行动沿着某一个方向而不是另一个方向发展, 因而每一个声音强调的是一个论争的走向。”在一特定文化里尚且如此, 跨文化交流中不同的声音及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因素势必更多。因此译者要保持意识形态的中立, 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 但的确十分有限。
翻译活动本身体现了意识形态的传播。因此有人担心如果外来文化受意识形态驱使, 居高临下, 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 文化侵略便有可能产生。但这毕竟只是表面现象, 换个角度看, 原作生存于独特的文化环境之中, 一经翻译, 差异性大于互参性, 适应不了异族的文化环境, 也就自生自灭了, 哪还有侵略的破坏性?在这方面, 归化和异化之争与意识形态有关, 同翻译的政治目的联系更为密切。无论归化还是异化, 很少是固定不变的翻译模式或策略, 将二者对立的观点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归化和异化至多代表两种倾向, 与文化和意识形态固然有关, 与原语文本的性质也有关。若是总以意识形态为轴心, 老在归化异化之间打转, 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翻译应尽可能使异化和归化策略建立在技术范畴内, 在既能保持文化个性又能平等对话的前提下进行, 以期使不同的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互补, 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少翻译的消极政治色彩与政治倾向, 尽量协调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双重关系, 在世界文化对话中充分发挥维护并促进文化多元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翻译时固然要考虑到意识形态的作用, 但同时也要避免政治意识对交流的影响, 避免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同化的格局, 应知语言文化的交流是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共融, 应相互学习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a) .[1]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a) .
[2]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 2003 (5) .[2]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 2003 (5) .
[3]李霞.权力话语、意识形态与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 .[3]李霞.权力话语、意识形态与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 .
[4]秦文华.翻译-一种双重权力话语制约下的再创造活动[J].外语学刊, 2001 (3) .[4]秦文华.翻译-一种双重权力话语制约下的再创造活动[J].外语学刊, 2001 (3) .
13.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篇十三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同时又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这是由无数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所证明的。
在历史中常常观察到:从原始社会开始,音乐就与社会事实相联系。我们回溯人类历史越远,越会发现音乐不仅“以娱乐或作为纯艺术表现的形式存在,而且是作为一种与每日社会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尘世细节密切联系的因素”。现代社会,大众媒介的高速发展,音乐信息的快速传递,使得音乐对时空的占有量猛增,这无疑更增强了音乐的社会化属性。而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经济年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但是,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社会已变得越来越不和谐,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各种不平等现象突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已变得非常迫切。基于此种社会背景,在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明确提出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健全和有序。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秩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基于以上的社会背景及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来探讨音乐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价值
【浅谈新闻档案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推荐阅读:
新闻宣传工作重要意义11-11
浅谈基层财政档案的重要性10-21
怎样在新闻报道中07-19
爱在福利院新闻稿10-28
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正式上线-央视-央视新闻07-13
新闻宣传中心新闻培训会06-21
加强信访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访档案作用08-02
重大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新闻稿09-25
学生成长档案作用大07-02
广播电视新闻学VS新闻学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