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2024-06-23

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18篇)

1.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一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主席在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集中体现在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塞内加尔政府经济和财政部顾问阿里·安塔·索先后三次访华时说的话)

关键字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十七大召开之际,很多学者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当中共十七大选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世界的目光不能不更集中地投向中国:处于机遇之时,中国怎样进一步认识世界?东方满眼春光,世界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而在大会上,我们的胡主席就给了他们很好的回答---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自从中国解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成绩。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党中央为领导,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使我们中国立于世界顶峰之位。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不仅关系到我们中国的命运,同样也关系到世界的命运。因为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关注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及民生等问题。这些关系着我们百姓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关注着中国的未来发展以及全球的发展。这次大会的意义很重大。

经济发展

十七大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

2.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二

1 报告重申了宪法赋予的医疗事业的社会属性

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同属公益性事业,医院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受国家机关领导,经费主要由国库支出,因此,医疗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现状,政府无力包办,所以政府应鼓励社会参与。但无论何人兴办,凡属非营利性质的医院都应属于事业单位,国有医院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而且国家对社会办的非营利性质的医疗机构在政策上要与国有医院同等对待。

2 医疗系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复杂系统,在管理体制构建上必须实行“政事分开”

建国以来,我国的医疗管理体制是按行政区划建立的,分中央、省、市(地)、县(市)、镇(乡),医院的级别分别为厅(司)、处、科、股级单位,医院的管理干部按国家干部的管理权限由各级政府任命,享受与政府同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医院功能定位按行政区划确定,医院管理制度政府化,区域医疗规划难以实施,医疗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医院管理体制政府化、运行机制僵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政事分开”的医院管理体制,把医院按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管理,有利于区域医疗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院管理体制指出了方向。

3“管办分开”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

“管办分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层面提出的。近年来政府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本属医院管理层面的、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诸如药品招标、顺价作价、控制单张处方金额、药品收支两条线,最近又提出什么“药事费”等一系列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控制措施。而对政府应该管的,按区域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医院运行成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显得无能为力。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管办分开”是要求政府职能部门从微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属于医院的管理权限还给医院,政府职能部门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制订并认真实施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医疗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医院运行成本,根据医疗系统特点建立以医养医的补偿机制,根据社会多方办医的国情,创造良性竞争氛围,为医护人员行使职业使命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4“医药分开”是为了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利益关系链,从根本上解决看病用药贵

在以药补医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驱动下,我国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占50%以上,在医院临床用药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临床用药所必须的。更重要的是,一些药品的价格背离药物经济学的定价原则,在流通环节上层层加价;医院为了生存发展,极力选用高价药,在这种局面下想治理药品经营腐败是困难的。

十七大报告提出“医药分开”是为了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利益关系链,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目前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大力推行“医药分家”,医院医生开方院外药店配药;取消医院药房,实行“药房托管”;开办平价药店,无限制地降低常用药品的零售价格等一系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即便这些举措全部落实,也不能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利益关系链。

首先是,医药自古为一家。医院药剂科不仅根据医院各科临床用药需要,在病情紧要关键时刻即时用药;有些急救药物即便无利可图,药剂科也必须储备;而且医院药剂科的药师还要参与临床诊疗活动指导和监督临床医生用药,向医生、病人提供药物咨询。药剂科的这些职能,院外药店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医药分开”绝不是“医药分家”,医院药剂科永远不能从医院分离出去。

其次是,医药生产、供应带有公益性,但从其社会属性上讲是社会产业,最多也只是自然垄断产业,作为产业经营的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国家不可能、也无能力从国库中拿钱来补助药品的生产、供应行业。当政府采取的价格低于运行成本时,他们可以退出市场,政府无权干涉,当前出现的价格低、疗效肯定的常用药断档就是例证。在这样两种不同社会属性的行业都以药品差价利润生存的条件下,政府推行医院开方药店配药的举措,不能切断药品经营利益与医院的关系链。

要真正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解决看病药品贵,必须实行“医药分开”。把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管理,建立以医养医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让医生和病人一起选择用钱少、疗效佳的诊疗方案。医药行业具有一定公益性,政府对药品生产行业按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出厂价和零售价,按药物经济学原理确定药品生产、引入品种的准入。对于违规者严加惩处,这才是政府应该办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看病用药贵。

5“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是为了满足社会多阶层人群的医疗需求

作为资产阶级在我国已不复存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社会出现了多种阶层,阶层人群之间经济收入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办的事很多,对国民的医疗费用只能有限承担。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允许开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医疗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医疗系统纷纷开展“基本医疗”和“特需医疗”。从医学角度,医生在诊疗活动中,所有诊疗措施都以病性为依据,根本不存在“基本”和“特需”。在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下,医院不得不开展诸如专家门诊、特需病房、特需检查、点名手术等“特需医疗”。这对高收入阶层确实得到了满足,而对低收入阶层带来的却是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贵。这种局面不改变,我国国民的医疗保健享受将越来越不公平,我国的医疗卫生将背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目的是把我国的现有医疗资源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保障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作为国有医院和社会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应减少“特需”,尽力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应提高“特需”诊疗项目价格,实行高收费。作为政府主管机关应尽快对“营利性”“非营利性”作出可操作性的界定并严格控制,对营利性医疗机构价格放开,照章纳税。把现有的医疗资源首先保障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医疗,确保国民医疗的公平性。

6 讨论

面对我国国民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形势,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十七大报告对医疗卫生改革提出了“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其目标是要政府卫生主管机关转变职能,政府站在更高层面做应该做的事,把国家出资办的医院办得更好、管得更好。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事业单位的特性构建机制灵活、运行通畅的管理体制,为国民提供成本低廉、质量优良的诊疗服务,承担起宪法赋予的使命。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不是政府出钱多少,而是政府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政策。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对医疗费用只能是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分担。我国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存在,也鼓励社会兴办非营利性医疗事业机构。面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共存的现实,政府应努力办好国有医院,并通过向国有医院投入资金控制诊疗项目价格水平,保持诊疗项目价格稳定,使人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医药分开”,不是把医院药剂科从医院分出去,更不是医院医生开方社会药店配药,而是切断药品进销差价与医院利益关系链。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是建立起以医补医的补偿机制,使医院医护人员的劳动得到补偿,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由医生和病人合作选择价格低、疗效好的诊疗方案。

3.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问答 篇三

“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一个善于理论思维的党,又是一个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的党。远的不说,党的十四大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把提出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思想观点和奋斗目标,同总结各自相对应的那一段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期29年来的十条宝贵经验,并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十条宝贵经验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中可以看到,如何才能使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十条经验,都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在当代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这些重大问题的。

第一个结合说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既不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样的结合,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第二个结合说的是:我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

第三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这样的结合,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整合。

第四个结合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是以看得见的手弥补看不见的手,这两手都是不可偏废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党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又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创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两种长处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个结合说的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合,把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第七个结合说的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使我国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又有助于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个结合说的是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起来,既离不开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这样的结合,使我们能同时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达到平等、普惠、共赢。

第九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注意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这样的结合,既避免了不少转型国家出现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政治剧烈震荡,又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第十个结合说的是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党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这样的结合,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推动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为什么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精辟论断,揭示了新时期以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又切合实际、令人信服。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个重要论断是党的十四大报告首先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29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沿用了这个重要提法。这就是说,新时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新时期,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无所谓新时期。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所以,新时期的鲜明特点理所当然地是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它揭示了改革开放同促进发展的内在联系。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路线是发展的路线”。这就是说,实行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是要“把中国发展起来”,在原来贫穷落后的基础上,依次实现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29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在我们党制定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指引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穷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就把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发展进步由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阐明了新时期29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实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深刻变化。由大幅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引发了从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变革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的连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在领导人民进行实践创造的过程中,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丰富成果。怎样理解三个“永远铭记”?

当代中国的这一切发展进步,是怎么来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做到“三个永远铭记”。这“三个永远铭记”既饱含深情,又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生动地体现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

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

4.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四

十七大学习体会: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富裕民生、突出改善民生、奋力发展民生、切实保障民生、全力服务民生。

一、突破经济发展,着力富裕民生富裕民生,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改善民生必须率先富裕民生,核心是要产业富民。一是以生猪产业为重点,突破发展农村经济。

十七大学习体会: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富裕民生、突出改善民生、奋力发展民生、切实保障民生、全力服务民生。

一、突破经济发展,着力富裕民生

富裕民生,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改善民生必须率先富裕民生,核心是要产业富民。一是以扩大养鸡产业为重点,突破发展农村经济。坚定不移地实施蔬菜制种富民工程,坚持大户带动,小户发展,养鸡产业重点抓好“镇坪模式”标准化养殖推广蔬菜制种种植,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二是以抓特色产业细砂瓜为重点,突破发展支柱工业。以树立绿色品牌为重点,突破发展食品工业。,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新机制,加强商品猪、蔬菜、绿色饮品、绿色林副产品开发和加工,构建绿色食品开发体系,促进食品加工优化升级。以扩大招商引资为重点,突破发展水电工业。引进优质资本,推进南江河梯级开发,重点突破南江河干流开发,继续抓好支流建设,二、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所在,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大力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沼气、土地复垦、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管护等惠民项目建设步伐。扩大移动通讯、固定电话普及率和网络宽带通村率,提高信息化水平。二是突出特色,打造精美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本村城亮化、美化、绿化、净化、畅通、安居、休闲等十大类项目建设,完善市政设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着力建设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街净路畅、灯火辉煌,亭娇阁秀、廊美楼俊,绿树掩映、。三是突出绿色生态,加强集镇、新村建设。加快推进集镇的美化、亮化、净化建设,完善集镇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提高集镇管理水平,增强人口吸纳力、产业聚集力,推动农村人口向集镇转移,建设人口相对集中、功能相对完备的集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扶贫开发为载体,以“三建三改三化”(改厨、改圈厕、改院场,建房、建园、建沼气,室内亮化、庭院净化、家园美化)为重点,着力

改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西北最秀丽的村,让人与自然在空间上和谐共处。

三、提高全民素质,奋力发展民生

发展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一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实现少有所学。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改善教育基础条件,争取实施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推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高中教育,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二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病有所医。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覆盖全县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继续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参合率,扩大受益面。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实施计生创优工程,提高人口素质。全面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认真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积极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切实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计生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四是实施科技兴村工程,实现技有所长。突出加强以良种繁育和良法探索为主的农业科研,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支持骨干企业围绕产品开发,加强技术攻关,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加强科普工作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着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五是加强文化建设,实现闲有所乐。加快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全县形成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四、健全社保体系,切实保障民生

保障民生,是发展的保证,发展民生必须在人民生产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进行。保障民生重点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增加就业收入,提供安定有序的生活发展环境。一是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快推进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活,抓好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城乡低保,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建立就业救援制度,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三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以平安

创建为龙头,强化安全生产,狠抓“三排查、三落实”,大力开展“三无”创建活动,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五、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服务民生

5.学习十七大体会 篇五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严格执行反腐倡廉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这再一次表明了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建设主要任务之一是反腐败。

一直以来,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个人的廉政建设,并能始终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参加了党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相关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提高保持清正廉洁的自觉性,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自觉遵守学校廉政建设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在思想上筑起反腐倡廉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学习十七大关于反腐倡廉方面的报告,本人对反腐倡廉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反腐倡廉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得民心、顺民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工程。对一个单位来说,反腐倡廉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在单位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关系到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形象,关系到党员干部队伍的工作热情、工作情绪、工作绩效。

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反腐倡廉和反腐败斗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了强力措施,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央连续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法规,充分显示了坚持不懈反腐倡廉的强大决心。

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当前形势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形形色色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自觉开展经常性、多样性的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学习中央和地方有关反腐倡廉方面的相关规定、文件、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特别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不许”规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党纪政纪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保持清廉本色。

二、从严自律,管住自己

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常在河边走,难得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首先必须时时以正面典型教育自己,以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带头模范遵守两个条例,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时刻把握住自己,经常约束自己,不为世俗所扰,不为物欲所动,不为美色所迷,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们要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管住自己,要做到四“慎”。一是要“慎欲”。一个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培养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情趣,学会克制,摒弃一切超越道德和法律界限的私心杂念。二是要“慎独”。不但在公众场合要作出表率,维护自身形象,而且在独处时也要做到严以律己,表里如一,八小时以内是如此,八小时之外也要这样,自觉做到不放纵、不越轨。当遇到利益诱惑时,要想想自己的身份,考虑自己的形象,注意在群众中的影响。三是要“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领导干部走上错误道路的过程,就是这样。有的人在一段时期内可能为党和人民做过不少有益的事情,但随着职务的升高和地位的变化,自觉不自觉地放纵了自己,把过去的成绩当成贪图享受的资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能够防微杜渐,就可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自己时刻要以此自警。四是要“慎友”。一个人一旦有了“官”位,这样那样的“朋友”就会纷至沓来,要这个那个工程,要这些那些方便,要这点那点好处。一定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

三、自觉接受监督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我们每一名教师党员干部都要正确地对待监督。要强化监督意识,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群众,自觉地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被泼点冷水,常听点逆耳之言,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实际上,监督对我们领导干部能够起到一种保护作用,有人在旁边经常提醒,有相应的制度对我们有所约束,就可以使我们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使自己更加健康地成长。党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使党内监督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路子。我们广大教师党员应该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6.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六

——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领悟十七大的精神。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军人的忠诚书写十七大圆满答卷》。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神州大地,同唱欢歌。十七大胜利闭幕,是我党用使命描绘的宏伟蓝图;“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是科技工作者用智慧奏响的宏伟乐章;而作为军人,就要用忠诚向祖国和人民谱写壮丽篇章。

十七大,令人振奋,令人激昂。十七大,高举旗帜,求真务实。肩负历史重任,昂然开拓奋进。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大,郑重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从此,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红旗飘飘,又擎起一个新的希望。

曾记得,以毛泽东同志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新中国的诞生,使千百万被奴役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迅速迈入全面发展的正轨,共产主义事业蒸蒸日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掀起改革开放的浪潮,短短的二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迎来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江泽民同志以“三个代表”阐述建设国家的重要理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一大步。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中国迈入了腾飞的历史进程。

如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发展观,提出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新设想,正满怀信心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辉煌的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七大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胡锦涛同志再次当选总书记,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领导机构,他们将引领亿万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注民生,看重民意”: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七大给我们提出了一道道关系国计民生的考题,等着各级政府去落实,等着我们每一名军人以无比的忠诚去应答。

军人的忠诚在于知责思为,爱岗敬业。基层是部队建设的基石,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单元。作为基层干部,不要身处基层轻视基层,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基层干部都要十分珍视在基层工作的机会,以强烈的责任感干好工作,努力打牢部队建设的基础;以强烈的进取心干好工作,刻苦锤炼成长进步的基础;以本职岗位作为造就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实现自身价值。

军人的忠诚在于严于律已,独善其身。孟子说过:“守身,守之本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一个人要不为名利所动,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就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净化思想灵魂,培养健康情趣,严守纪律干好本职工作

军人的忠诚在于勤奋学习,提高能力。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定要有很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能满足现状,再忙也不能忘了学习。要有钉子精神的“钻劲”和“挤劲”,坚持学用结合,注重知行转化,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本职业务技能。

7.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七

十七大要求“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强调科技工作应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为解决我区“三农三牧”问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发展方略、发展举措、布局谋划、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等方面, 提出了“三个找出路”“三化互动”“收缩、集中、转移”“三个比重”和“三个关键环节”等一系列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思路, 指出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是实现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重大意义, 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 着力突破制约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难题, 支撑推动全区现代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突破制约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难题。自治区提出要按照“稳定面积, 提高单产, 优化结构, 改善品质, 节本增效”的思路,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当前制约我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的关键, 主要是缺少优质、专用、抗病、高效、高产优良品种和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小麦、玉米、油用向日葵、大豆、马铃薯是我区主要粮食油料作物, 是稳定全区农作物生产和面积的大头。我们要将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集中在上述农作物的良种培育上, 尽快培育出一批优质、专用、抗病、高效、高产优良品种, 研发提出一批综合高产高效配套种植技术。要针对我区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 重点研发一批能够适合阴山北麓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农作物良种和旱作农业种植技术。要按照发展生态农业, 绿色、特色、有机农产品, 有较强区域优势和竞争力的作物, 巴彦淖尔市高效型农业, 呼包鄂城郊型农业和中东部玉米、大豆、杂粮特色型农业的迫切需求, 研发一批急需的新品种新技术。要根据我区农区土壤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和盐碱化、中低产田多的现状, 推出一批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中轻度盐碱地改造技术及中低产田改良利用技术。全面提高高产高效种植业在整个种植业内比重, 加快全区种植业结构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二要突破制约发展现代畜牧业难题。提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的比重, 是自治区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实现“三个比重”转变的重要环节。按照自治区提出的“以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等健康养殖小区为重点, 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以提质增效为中心, 可持续发展草原畜牧业”的要求, 要进一步加强舍饲养殖、白绒山羊类群培育及繁育体系建设、奶业重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肉牛选育改良、良种牛及配套增产技术、高产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应用、地方肉羊品种选育改良、动物胚胎移植、动物营养、新型饲料等研究工作。要积极应对当前国内外动物突发疫情呈上升趋势, 积极加强以牛羊猪为主的动物疫病疫苗与防控技术研究。要针对不同类型草原特点, 开展优良牧草品种选育和人工牧草种植技术研究。要充分发挥我院草原勘测设计规划保护在全国具有的科技优势, 积极做好全区草原勘测设计规划保护工作, 促进全区农牧业结构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

三要突破制约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难题。加快农畜产品转化步伐, 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 提高农畜产品加工在整个农牧业中的比重, 是国家和自治区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从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初级产品来自第一产业、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依靠来自生产基地、农畜产品加工业整个生产链条上的主体力量来自农牧民上, 切实找准提供科技支撑的落脚点。要瞄准市场发展动向和加工企业的需求,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专用的优质农畜产品, 如中强筋小麦、高赖氨酸玉米、油炸专用马铃薯、炸汁用蕃茄等研究。要围绕建设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农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的需要, 研发优质高效高产标准化的基地生产技术。要发挥科研机构知识与技术优势, 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不断促进我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转化增值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使自治区早日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四要突破制约建设生态文明的技术难题。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重大意义和准确内涵, 把握用好中央和自治区即将出台“建设生态文明”的各项支持政策。牢牢扣住“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这个中心, 在节约农牧业资源和保护农牧业生态环境上积极开展研究。当前重点要加强控制农牧交错带地区土壤风蚀沙化水土流失, 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 促进天然草原休养生息恢复等方面的科研攻关, 尽快取得突破, 促进全区“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五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工作。农产品质量事关农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要积极发挥我院科技优势, 针对当前农产品需求总量增长、需求结构变化、保障供给难度增大、保证农产品质量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 重点在农产品生活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产品标识, 农药、兽药、添加剂规范使用等方面加强工作,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能力, 增强自治区农产品竞争力和保障自治区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六要注重民生科技。科学技术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力量。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服务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把握与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切实贯彻民生科技思想, 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组织实施民生科技行动。在确立科研工作方向重点, 选择优先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和培训农村牧区实用科技人才上向民生科技倾斜, 把民生科技工作做实做好。

七要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培训农牧民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我们科研机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最主要途径与应尽的社会职责。我们要对近年来研究出的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尽快加以推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发挥我们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智力优势、人才优势, 积极做好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工作。从这两个方面为全区发展现代农牧业提供科技支撑。

8.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八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必将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共广东省委在全省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会上指出,要注重领会精神实质,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推动各项工作。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实际,省教育厅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并就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提出具体要求。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深刻领会十七大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积极推进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一)加强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党员干部,集中一段时间,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文件,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的人才优势,举办专家学者、干部教师、大学生等参加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深化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切实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教材修订、队伍培训等各项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使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全省教育系统的工作实际,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带头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四)切实做好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积极报道广大干部、师生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改草和创新的成就与经验。

三、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新的动力,切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全省教育系统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促进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二)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研究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积极推进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待遇的统一,合理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千方百计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要大力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力。(四)深化教育改革,注重素质教育。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促进人的全面合理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五)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开放。要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9.十七大学习体会 篇九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七大报告精神,以十七大精神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为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十七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这个总结,高屋建瓴、实事求是,凝聚了党心民意,也为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总结成绩令人自豪,光辉前景催人振奋。

十七大报告的亮点和重点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十六大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成果,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高度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从改革、制度、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把发展与稳定更加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 的社会稳定。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胡锦涛的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把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对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宛如一股巨大的暖流,温暖了我们的心。也更深刻更全面地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民生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报告通篇贯穿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心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规划,描绘出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准确把握十七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七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作为党校教师在工作方面,联系实际就是要把十七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课堂。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研讨十七大

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要不断增强讲课的时效性与生动性,不断适应和满足学员需求,真正将十七大精神落实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工作实践当中。

10.十七大报告学习心得 篇十

胡庄小学 王建胜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立志高远、求真务实、主题突出、特点鲜明、论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报告中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首位,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基本国家政策。这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报告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面对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最根本的还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要紧紧围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促进各级政府以更大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

二、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四、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要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要坚持教育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要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六、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开放。要深刻地认识到,过去29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今后,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和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紧密联系学校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真查找精神状态上存在的差距,继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研究本地区本学校带有全局性、战略

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具体奋斗目标,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全面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巩固成绩、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水平、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作重点,促进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1.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十一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将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决策。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经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突出。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薄弱,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单一、陈旧,许多农村学校长年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信息交流闭塞,教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要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滞后问题,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缩小现实存在的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体现教育公平,按照常规方式在短期内是难以得到解决的。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能够极大地提高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和教育的效能,促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国际经验也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点。

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十七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过去几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许多骄人成绩。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推动了学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又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提高了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整合,提高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部还实施了“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实施学校”工程,全国有近千所中小学校被确认为国家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通过典型引路,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信息化环境技术、现代教育资源建设、现代教师队伍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我们一定要按照十七大的精神,着重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上下功夫,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

加大管理力度,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工作

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评价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只有一个,就是它的应用效益。”我们应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把工程应用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来抓,一定要把“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落到实处。目前,普洱市“农远工程”的应用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由于农村学校原有的师资和技术力量较欠缺,要实现快速跨越还很难,所以我们提出的初级目标就是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精神,全面开展应用的普及工作,就是要能够完整地接收资源、简单地在教学中利用资源,保证每周不少于20个课时。宁可让设备用坏,不能让设备放坏。要实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发挥城市中小学的自身优势,除抓好本校的应用外,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农村学校培养教师,带动周围学校共同发展。学校要实行“一把手”问责制,对于管理不善的,设备闲置、丢失的,应用极其不好的,责任要追究到学校的“一把手”。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应用工作的保障体系

积极建设市、县、校三级远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一要加强各县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的建设。设备的稳定性是远程教育应用的保障,单纯依靠设备的供应商势必会影响到日常教学(因质保期是有限的,最多3年),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技术服务队伍,实现小问题在乡镇一级解决,有难度的在县(市)一级解决。这支服务队伍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的原因,迅速解决问题。二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力争做到“软件故障不过天,硬件故障不过周”。这就要求积极培训技术服务队伍,练就快速反应能力,缩短服务周期,实现设备问题“随报随修,保障应用”。要把学校、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紧密联系起来,出现问题及时解答指导,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建立健全应用工作长效机制。各县校要进一步探索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应用的长效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设备的日常管理,要用专人维护和保养,制定管理制度,建立使用维护档案,管好用好设施设备,坚决克服重建轻管、前紧后松、不求实效等问题。

强化师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以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指導思想,继续抓好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学习、项目应用技术操作培训和学科整合研究工作。一要抓好对领导的培训,特别是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领导的认识,决定着工程的整体应用水平和效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一定要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一步加强各县(区)教育局业务部门领导、学校校长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信息化素养,及时总结推广培训领导的经验。二要抓好对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上多下功夫,解决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软件资源的接收、分类整理以及资源的转存等问题,在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有新的突破。三要抓好全体教师的整体提高。各项目学校要依托校级培训,使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教师如何熟练地运用3种模式去上课。培训要解决学什么、怎么用的问题,注重培训效果。同时要开展教研、评课、座谈、写心得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比例和效果。要把应用技能与课程改革培训、集中培训与专题培训、课堂教学与竞赛展示、教学应用与为农服务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实现初级普及应用。四要进行严格统一规范的考核。培训工作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要做到有计划、有学时安排、有记录、有考评。自我培训要有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无论是集中培训还是自我培训,考核一定要统一规范,要对培训考核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参加培训。要建立教师培训档案,把培训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选先进挂钩,形成人人争相参加培训的机制。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教育局

12.十七大新范畴的逻辑梳理 篇十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界定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我们一直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范畴的提出, 明确界定了二者的关系, 认为包括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在外延上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界定是正确的,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只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而不是提供了基本内容。至于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曾经出现了“三大理论成果”和“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矛盾, 出现了把邓小平理论界定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界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逻辑混乱, 出现了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并列的主张等等。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归于“第二次理论飞跃”之中, 把相对于毛泽东思想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定位在逻辑上达成一致, 为今后解决新的理论成果的评价和定位提供了参照。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起点问题的不同见解

有人认为, 逻辑起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走自己的路”。这不过是思想路线和方法论而已, 算不上是科学抽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性, 以共性为起点, 不足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个性。有人认为, 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逻辑上讲, 这是两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事实判断, 后者涉及怎样建设才更好的价值判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不同回答可以决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展开和深化, 折射着对社会主义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 逻辑起点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挽救中国”, 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包心鉴先生认为是“改革开放”, 欧黎明先生认为是“以苏为鉴戒”, 涂小雨先生认为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尽管他们从不同视角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但逻辑起点毕竟是一个理论体系借以建构的前提, 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而又蕴含着生发反映事物运动的一切命题的范畴。因此, 上述观点均不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本质

“历史从哪里开始, 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资本论》以商品为起点逻辑地再现了资本主义行程, 不仅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 而且因为商品交换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产生的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问题, 而社会主义的基本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才产生的, 它没有史前内容。因此, 逻辑地展示社会主义必须从现实社会主义的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即制度关系开始, 这个最基本的制度关系就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邓小平对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关系的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作了科学界定, 即:“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突破了从特征上认识社会主义, 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原则出发认识社会主义的传统观点,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统一。这一概括, 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视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既是理论, 又是方法, 既是观点, 又是角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思和反观作为逻辑起点, 从这个问题开始的总体思路, 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特有的矛盾机制和独特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不是本国社会发展的逻辑结果, 也不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必然产物, 而是通过革命的途径“跨越”的结果, 因此, 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与“跨越”有关。“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要素之一, 与唯物史观把物质资料生产作为逻辑起点是一脉相承的。为了弥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先天不足和克服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 邓小平同志匠心独具地将“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这一人类文明的共性的东西界定为社会主义本质要素。“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但事实上,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却是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而存在的, 其用意在于突破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总是停留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局限性上, 把关注焦点转向经济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

从逻辑思路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始终贯穿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体论主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主线, 以人为本的价值论主线,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问题的回答。邓小平理论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三个问题之中, 第一个更为根本, 具有本原性质, 后两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展开和深化, 是派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握了这个活的灵魂, 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就能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符合真理性原则的话, 那么, 以人为本则符合价值性原则, 它首先是一个事实判断, 在本体论上认定人是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的主体的意义, 同时又是一个价值判断, 有指导和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的意义。从逻辑关系上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成果生成的过程, 解决了困扰中国建设和改革的若干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不同的理论形态, 但始终保持内在的逻辑结构, 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四条逻辑主线也是有层次的。本体论是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的载体和前提, 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则是本体论从认知、意向到感性存在的显现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构成原则是问题原则, 问题的相互关联和推演, 本身反映了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 是规律展开的具体表现。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形态如何变化, 都表现出历史继承性和一脉相承性, 从而在历史的角度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达成了内在的统一性, 这种历史的统一同样也是逻辑的统一, 或者说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五、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

十七大的新范畴, 要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课程名称上, 涉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 目前它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起来, 而且未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 与十七大的表述不尽一致。课程名称明显过长, 而“毛邓三”的简称则有不尊敬的嫌疑, 因此, 改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显贴切。应根据十七大的提法, 对诸如“两次飞跃”和“三大理论成果”的表述, 只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提法, 以及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并列的观点, 相应地作出调整, 这是必要的, 也是清醒的。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新范畴的提出, 为我们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提供了可能, 同时昭示着高校迟早要对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第122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373页.

13.教师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一是要进一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促进各级政府以更大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

二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四是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要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是要坚持教育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要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六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开放。要深刻地认识到,过去29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今后,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和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紧密联系学校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真查找精神状态上存在的差距,继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研究本地区本学校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具体奋斗目标,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全面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巩固成绩、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水平、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作重点,促进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4.学习十七大党章心得体会 篇十四

报告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现实,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是一份求真务实的报告、振奋人心的报告、与时俱进的报告。报告回答了全国各族人民热切关注的三个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报告要言不烦、观点明确地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要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人要走的道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认为,党的十七大的报告是个很好的报告,主要体现民主上有新发展,民利上有新目标,民生上有新政策,体现了党的权为民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执政理念,也体现党的和谐社会由人民共建,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关键是要在工作中落实,从我们自身的职业出发,就是要培养合格人才,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在培养合格人才上下功夫。“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有创新精神、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不能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特别是要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5.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十五

关键词:“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007年10月15日和2012年11月8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十八大”会议上分别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和《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将这两份报告进行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将选取两份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论述进行比较研究, 探讨其相互联系, 发掘“十八大”报告中的亮点和创新点。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带动了我国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 文化软实力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2011年, 我国共引进版权16602项, 相比之下, 我国在该年度输出的版权数量则相形见绌, 只有5691项 (1) 。早在2002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指出,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 (2)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应当受到重视。尤其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在文化领域的角逐逐年升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中国官方和民间共同关注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二两份报告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比较

1. 两份报告都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决

定性作用, “十八大”报告弱化意识形态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并且突出文化民主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 我们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 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整个社会的思潮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所以, 两份报告在论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 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问题摆在了首位。“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4) 的论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化建设上出现了思维的不断成熟和创新, “凝聚共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重视社会上民众智力资源的整合, 强调官方与民间的互动。这种思维的转变带来的将会使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文化发展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来越高, 报告指出的“凝聚共识”实际上是对民间的主流文化进行整合以及对民众文化创造力的肯定。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也体现了执政党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这样, 在未来的文化建设道路中, 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自由度和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 文化发展的道路也将会越来越平坦、宽阔。另外, 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 , 这就折射出了执政党吸收优秀人类文明成果作为文化建设的内容, 目的是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文化结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综上所述, 可以总结出“十八大”报告不同于“十七大”报告一个较大亮点就是突出了文化民主。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维已越来越注重发掘隐藏在社会中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智力资源, 越来越重视给予民众文化创造和创新的自由度。但是, 两份报告还是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见, 这两份报告都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党在文化建设的规划上注重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 “十八大”报告更强调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并更加详细地阐明了道德建设的内容

“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一样, 非常重视社会道德和文明风尚的培育。两份报告都提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的建设, 表现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具有相当强的延续性, 其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诚信体系, 更加详细地阐明了道德建设的内容, 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这充分说明了“十八大”以后,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范围肯定要比“十七大”后、“十八大”前这段时间程度更深入、范围更广泛。“政务诚信”的提出是一大亮点, 并且被放在了诚信体系的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决定加大反腐力度的表现, 政务诚信一词被写入了“十八大”报告的文本, 就意味着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要求上升到了较高的层次。再者, “十八大”报告比“十七大”报告更加系统、详细、创新地阐明了公民道德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6) 。另外, 在人文关怀上, “十八大”报告也首次提出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注重社会层面的文化建设。

3.“十七大”报告主要侧重文化开发与建设, “十八大”报告则注重文化管理与公共服务

“十八大”指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精神文明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良好的精神风貌对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实力的提高、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十七大”报告较为侧重传统文化继承、创新以及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论述, 而“十八大”报告则注重文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文化传播、普及手段的创新, 更加强调文化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另外, “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具体措施, 如“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 使得报告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其中, 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了文化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间的公平和平等问题, 报告明确指出, “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 (7) 。近年来, 由于微博和其他社交网站的悄然兴起, 网络在文化创造和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成为了当今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之一。但是, 许多网民受利益的驱使传播不良、虚假信息;为了吸引其他网民的眼球、赚取社会效应, 一些人甚至传播非法、庸俗、腐朽的内容, 为整个互联网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 “十八大”还注重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 让互联网文化传播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量具体措施来进行文化的传播、引导、管理, 也呈现出今后的文化建设应更加扎实、实干,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和途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 从强调增强活力到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体现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增大

笔者发现两个报告都在强调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 而且都突出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 注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首次明确强调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对文化产业的作用, 并且在“十八大”报告中, 更加突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事实上, 在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较量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 利用文化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是非常有利的。当下, 中国的文化产业创造的GDP还非常少, 具有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 因此,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 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文化人才的培养上, “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的论述似乎没多大差别, 但是,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8) 。在前文的论述中, 笔者强调了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民主问题, 实质上, 为文化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主要还是要给予人民群众更加宽松的环境。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就必须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 加大社会在文化创造、创新上的自由度, 并且尊重文化创造者的合法权益 (如知识产权等) , 只有这样才能让专业的高素质文化人才不断地涌现。

三结束语

越来越注重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进步。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说, 我们必须要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 才能够不断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而笔者认为, 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文化自信。要树立自信, 就必须充分认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并且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向外国市场输出文化产品, 在国际上树立中华文化的良好形象。我们坚信, 在全体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 中国文化建设的步伐将越走越坚定,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6.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十六

会上,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安监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毅中传达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国家安监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传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精神;国家安监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德学传达了党的十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说明。

国家安监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显政主持大会,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华山,总局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总局纪检组组长赵岸青,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王树鹤、彭建勋出席了会议。

会上,李毅中代表总局党组讲述了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初步体会,并结合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今后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是要坚持安全发展,完善丰富安全生产理论。要认清安全发展的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慎言成绩、不轻言好转。要站在时代高度,研究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切实推动安全发展。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安全生产理论。

二是要健全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构建长效机制。要法律法规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自学守法的社会氛围。健全政策措施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的补偿机制。健全安全监管监察体系,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科学方式和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更好地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健全目标指标体系,要抓紧研究制定2010年实现安全生产明显好转、2020年实现根本性好转的主要标志和具体指标。

三是要持续深入排查治理隐患,深化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攻坚。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要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建立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要把防范严重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狠抓煤矿安全这个重中之重,把煤矿瓦斯治理推向煤层气抽采利用的新阶段,建立小煤矿正常的淘汰退出机制,坚决关闭非法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规范整合技改,推动调整结构优化,加快实现煤炭工业的现代化、规模化。持续深入开展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四是要贯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安全生产深层问题,提升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水平。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实现。加快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

五是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实现安全生产况持续稳定好转。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生产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必须调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支持、共同参与和广泛监督的基础上。要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责任制,对企业要开展安全诚信评价,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实行“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纳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业绩考核。

17.民警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篇十七

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世界发展大势、我国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来看,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突出表现在总结了改革开放29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修改了党的总章程,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这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8.十七大学习体会 篇十八

生产调度处 谭河明

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后,我切实地感受到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全面科学地回答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定信念和鲜明态度,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伟大行动纲领。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报告理论性强、思想性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境界,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十七大报告既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指导性文献,全面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以战略性的思维和前瞻性的眼光,对事关我国科技与创新方向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利益实现等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大大增强了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和责任感。

上一篇:语言表达应用下一篇:质量管理工作者转正申请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