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问卷调查

2024-10-18

小学音乐问卷调查(共12篇)

1.小学音乐问卷调查 篇一

农村小学音乐学科质量调查报告

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学校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音乐教师队伍落后,农村小学音乐学科质量低下,因此,我以我镇为例,对我镇6个年级的77个教学班进行了一番调查与分析。

一、取得成绩

我镇小学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县音乐教育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及发展规划,健全了学校音乐教育规章制度,建立了学校音乐教育管理网络,成立了校级、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的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并有明确的管理职责。

我镇小学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音乐专职教师,从事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并做到课外音乐活动和相应的宣传工作适度计入工作量。各学校音乐教师学历均达标,其中两名本科学历,一名正在进修本科学历。教师队伍稳定,年龄结构合理,音乐教师年龄均在40岁以下。音乐教师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有一名音乐学科市级“学科骨干教师”,所有音乐教师均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我镇小学40岁以下的音乐教师均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中级证书。

我镇小学积极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成立舞蹈、合唱、电子琴、口风琴、民族乐器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采的音乐活动。我们以儿童节为契机,举办了校园音乐节,在音乐节中,表演了合唱、舞蹈、小品等节目,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我们还从音乐节节目中选出优秀节目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我校的合唱队、舞蹈队每年都能推出具有一定水平、富有创意的音乐表演节目。学校每学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音乐竞赛(展演)活动,去年我校在农安县第五届科技音乐节“千童之声”合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幅学生作品获奖。音乐教师纪景云老师获得长春市首届农村中小学文艺会演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在音乐教研教改中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县进修学校教研室的好评,并且音乐教育能够实施计算机管理。学校2005年8月被农安县教育局评为:农安县第三届中小学音乐节优秀组织单位。2005年10月,首届农村中小学文艺汇演获得特等奖。2006年10月 被农安县教育局评为农安县第四届小学生音乐节千童之声合唱比赛一等奖,2007年5月被农安县教育局评为农安县第五届小学生音乐节千童之声合唱比赛一等奖。音乐教师纪景云、朱迎春7名教师获奖,任航、范明明等30名学生在音乐节中获奖。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窠臼。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且本身音乐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2.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非专业毕业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电子琴他们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他们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3.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农村小学,不仅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学生坐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受课桌、凳子、学习用品等影响,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有时需要练声、唱歌,全班学生站起来都很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音乐课,发出的声响,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可见,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会有许多不便。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影碟机、投影仪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最突出的就是没有从事音乐教学的多功能讲台。需要指出的是,音响、音像资料也需要不断地丰富,特别是有些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使得音乐欣赏无法进行。

4.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

5.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三、原因分析

1、教师认识不到位,音乐课仍在杂课之列。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已久,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根深蒂固,襟锢着教师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农村的诸多学校,音乐教学都以语、数老师担任,他们为了提高语、数教学成绩,任意占用音乐课来做练习;毕业班为了赶进度,把音乐课上了语、数课。即使是上音乐课,也是马虎了事,匆匆忙忙地开场,又匆匆地收场——只是象征性地学唱一首歌曲,至于学生学与不学,会唱还是不会唱,都不会作出什么具体要求。

2、师资缺乏,学校没有专职音乐老师。现在农村的音乐教师都没有受音乐专业的系统训练,缺乏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大部分教师在上音乐课时都是“赶鸭子上架——没法”。分课时,音乐课都是作为“零头”来分给语、数老师,有的班级是语、数老师轮流上音乐课,很少考虑教者能否胜任音乐教学。因此,有不少的音乐老师“六音不全”,发音不准,对于视唱、发声及一些乐理知识也是知之甚少。教学时,只好借助于录音机,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唱歌曲。

3、设备简陋,影响音乐教学的开展。学校里虽然有几架前些年配送下来的老式脚踏风琴,却早已破烂不堪,有好些琴键已不能发音;并且十分笨重,上课前得安排四、五名学生到去抬,抬到教室早已气喘吁吁、汗流不止;课后又得安排学生再一次送去,又得再一次的气喘吁吁、汗流不止。学生累点不算,还十分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会碰伤脚。至于配送来的音乐教学磁带,却很难配套,课本上的歌曲有的有录音,有的却没有,为此,老师们使用时甚觉头痛。

4、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厌学情绪浓。有的认为“音乐课是好玩的课”,上课时想唱就唱,不想唱就不唱,会唱也好,不会唱也好,全然不放在心上。有的认为“音乐课是杂课,只要学好语、数即可”,上课时要么做语、数作业,要么看课外书,各忙各的,五花八门。

四、根本对策

1、端正教学思想,扎扎实实上好音乐课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走“素质教育”之路,把音乐课与语数课同等对待。其次,教师应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认识音乐课程规定的任务,按时按量地开设音乐课。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音乐师资素质

当今,教育主管部门应以抓语、数教学一样来抓音乐教学,深化教研教改,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另外,要不断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专职音乐老师,如:一个学校培养1-3名音乐骨干,让他们来担任音乐教学,只有教师“能干”,才会“乐干”。

3、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人人乐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乐学”。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学习音乐与语数一样重要。其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兴趣教学,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文艺活动,如:儿歌演唱比赛、乐器弹奏比赛、联欢会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音乐室,完善音乐室的教学配套设施。为了有利于音乐教学,建议有一至六年级的学校要建立高年级音乐室和低年级音乐室。音乐室内要添置教师必备的示范性音乐器材,如:投影仪、风琴、电子琴以及为开展音乐教学的必要的器材盒。有让学生训练的各种音乐器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学磁带和VCD碟及CD碟,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这样,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也就得心应手,学生在上音乐课时也会兴趣盎然,并受到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

为了全面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镇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原则,以加快学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普及和发展农村艺术教育,弘扬我县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将让学生音乐素质整体明显提高,音乐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取得一定成果。经过努力,我镇音乐教育发展将做到有条件、有氛围、有成果,音乐教学办出特色,并在县内形成一定影响力,力争使我镇成为全县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学校。我们要充分认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音乐艺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活跃学校教学气氛,丰富学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组织或个人的支持,加大我镇音乐教育事业投入,努力改善我镇音乐教学环境。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在资金上加大投入,配齐学校音乐器材,力争达到教育部制定的艺术器材目录二类标准的要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增设专用琴房、练声房、排练室、艺术展演中心等场所。积极开展课外、校外音乐文化艺术活动。活动做到因地制宜,有计划在组织实施。学校组建一定规模的器乐队,开设各种音乐艺术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和创造,在“兴趣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素养。重视开展普及性强的、人人都有参与权利的、旨在培养学生终身艺术素养的艺术活动。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传导艺术文化。各个艺术兴趣小组在努力发现一些“苗子”的同时,要给一些有兴趣但条件有限的学生提供参加的机会。积极发展地方民族音乐,办出我镇素质教育特色。注重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改革艺术教学的结构、模式、方法和手段,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能利用互联网及远程教育的艺术教育资源,并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开发教师电子备课平台,帮助教师快速制作具有特色的音乐艺术教育电子课件,提高我镇音乐艺术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使我镇音乐学科的质量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2.小学音乐问卷调查 篇二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哈萨克族自治县教育现状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西南端, 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 东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北靠敦煌市, 西界新疆若羌地区, 南邻青海省海西州。总土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 居住生活着哈萨克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等11个民族。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境内哈萨克族最主要的聚居区。阿克塞县自1995年后, 针对牧区群众的集中定居趋势, 不断调整学校布局与规模, 1996年阿克塞县在新县城规划建设了一步到位的标准化幼儿园一所, 把以前的城关小学, 民族小学合并新建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6500平方米, 建成了高标准, 多功能教学楼, 综合楼、办公楼等一体化的教学建筑。生话服务楼自成一体。对这此学校的教师配备、设施和装备上给介了大力倾斜.集中了人、则、物的优势.优化配置了教育资源。截至1998年上半年撤并帐篷小学和马背小学及教学点14所 (个) 。新建或扩建成为3所规模较大的中心小学、一个教学点、一所完全中学。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音乐教育调查统计表

制约发展因素

1.语言表达有困难, 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含糊不清, 语言不生动, 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2.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 老师的视唱能力欠佳, 键盘基本功太薄弱, 不能连贯地弹奏所教内容, 即兴伴奏更是这样。

3.对课件的使用有一个度的问题, 课件可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教学效率, 但它是辅助工具, 过于依赖, 会使学生丧失主体性, 人被机器牵着鼻子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课件制作需要考虑到的。

4.先识谱再唱歌的教法容易减弱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反过来教效果应该好一点。

总体来说音乐教育理念缺乏。要利用好网络和音乐欣赏课来加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 让学生在课外课内都能听到、看到、学到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 也可以请当地的老艺人来课堂给学生们表演冬不拉等等。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民族音乐教育比起甘肃其它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来说确实属于先进的范例, 阿克塞哈萨耕X�克族自治县的“定居工程”和“城乡合并”, 整合了教育资源, 创造了教育均衡和谐的局面, 而且促进了民族团结,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学校教育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孙若穷主编, 滕星, 王美逢副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0.

3.小学音乐问卷调查 篇三

音乐课是中小学教学的基本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改革实行纲要(试行)》。2001年启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

2001年启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到今天已经实施近六年了。《标准》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运用的情况如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都是今天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于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期间,到河北承德地区、邯郸地区、秦皇岛地区、唐山地区和张家口地区做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涉及《标准》在河北农村中、小学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状况。

为了准确了解标准实施状况,笔者选取张家口宣化县、唐山滦县、秦皇岛昌黎县、邯郸市永年县、承德市丰宁县等地区下属的各农村中小学为研究样本,进行实地考察,并访问当地学生、教师,发放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河北地区有与其他省市地区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其音乐教育中体现出来的个性问题。

一、《标准》实施现状分析

走访过程中,调研组认识到《标准》在河北省各地市农村中小学中的贯彻、实施工作是值得肯定的。笔者所到之处,教师均有《标准》的学习纲要,所使用教材都是根据《标准》编写的正规教材。并且,各地市教委利用寒暑假都对音乐教师进行过集体培训。比如,承德市教委在寒暑假期间,请承德师专的教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为熟悉、掌握《标准》的精神内涵,承德市教委尽可能和教材编写组的老师建立联系,请他们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集体培训,收到很好效果。

为解决农村音乐教师的缺编问题,同时,也为了能让《标准》更好地贯彻到农村各个基层中、小学,河北省各地市教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我们今后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秦皇岛市教委规定,秦皇岛市外语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音乐班学生,从2001年毕业班开始,每届毕业生先到农村教学实践三年,之后再返回市区。这样的方法实行了六七年,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缺编问题,并且农村音乐教学收到明显成效。唐山地区教委要求,唐山市及各农村小学升初中考试科目中,音、体、美三门科目实行统考,由唐山市体、卫、艺教研处统一出题。并且组织对一、二年级抽测歌曲,对高年级抽查节奏和视唱。这样的做法已经实施两年多,促使各农村学校重视了音乐教师的配备。张家口地区教委2004年开始实行城市重点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到周边农村中、小学分批援教一年的政策。响应这一号召的青年教师作为今后青年领导干部提拔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个援教政策也基本保证了张家口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正常而有质量的进行。在笔者走访的几所张家口农村中、小学中,学校领导对前来援教音乐教师的表现颇为满意。这样的举措,解决了一些学校自身缺乏音乐专职教师的难题,并且使这些学校很好地保证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张家口地区为了照顾好周边偏远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实行在每个镇设置一个中心校。每个中心校里配置音乐教室,具体教学设备有多媒体、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这样,可以定期安排中心校下属的各边远中小学前来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是资源整合的一个方面。农村中小学目前硬件设施虽然只有电子琴、脚踏风琴等乐器,但无疑2000年前后,河北省教育厅在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三轮复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及教学设备的配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实际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多数学生能够背唱教材中的歌曲。学生们对于本家乡和本地区的民歌和童谣也有粗浅的了解。随着多媒体视听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在笔者走过的村落沿途采访到,目前农村很多庙会活动有所减缩。即使现存的庙会项目或演出活动,内容上也明显少于以前。学生们在音乐课本之外,对于音乐的了解更多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这种社会现状直接反映到问卷调查上,65%以上的学生问卷显示,学生们喜欢流行音乐甚于教材歌曲。有些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百分比甚至高达八九十。诚然,流行音乐因其歌词通俗易懂,音乐旋律流畅、易于上口而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但它的歌词内容并不非为学生们创作,创作的音区也不符合学生们嗓子实际承受的音区范围。音乐教师如何适时培养学生们的欣赏能力是个关键问题。音乐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欣赏品味进行引导,而不能舍本逐末,为了让学生们喜欢音乐课,而选择一些不适合他们演唱的当下流行歌曲进行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新课标)教材,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这套教材适当、适度地引入了部分适合孩子们演唱的健康流行歌曲内容。

关于音乐授课方式,多数教师还是以欣赏和教唱歌曲为主。在保证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同时,有些教师尝试课堂上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部分老师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自制乐器,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为学生们带来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多数教师认为,音乐与相关文化如何更合适地贯穿到音乐教学中是他们目前教学中的难题。

二、《标准》实施存在的问题

教材方面:

第一,教材审美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现状相矛盾的问题。学生们深受社会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以及父母审美情趣的熏陶。他们普遍对社会上流行歌曲喜爱有加,相比较而言,对中、外经典的艺术歌曲喜爱程度低。

第二,中学教材存在的问题是歌曲有些偏大,而且板块式的单元教学缺乏连续性和主线贯串。教材中一些专业性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孩子不喜欢。流行音乐单元因为受到学生们的格外关注,希望相应的音乐知识内容再丰富一些。

第三,目前出版社较多,相应出了几套《标准》指导下的教材。这种现状带来的优势是各教委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情况,选取更适合本地区教学的教材。问题是由于教材选择范围大,有些学校不同年级采用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这样无法做到音乐知识的衔接和教学的连贯。

教师方面:

第一,目前师范类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理论课以欧洲音乐教学体系的四大件为主,实践专业多为钢琴、声乐等。对于本民族音乐了解有限,对于本地区民间音乐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毕业以后,在中小学音乐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标准》中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学部分无从下手。音乐中师院校及音乐高师院校如何进行专业音乐教育,如何将知识的传递转化为学生实际的教学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定期接受培训,

但还有些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得不到培训。还有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由一个年级的一位主课教师全部担任。由于其中有些不是音乐专职教师,所以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只能勉强带领学生跟着录音机唱歌。

教学:

第一,调查中,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临近考试时音乐课让位给主课。很多中学还是更重视升学率,音乐课只是作为一种点缀。

第二,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有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和文艺传统。如何做到《标准》提倡的传承本民族、本地区音乐文化是教师们期待解决的问题。当地部分教师提出目前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双基隐线”问题,即: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巧、技能。他们期望能够重审美、重文化,可总觉得难以调整。

硬件设施:

河北省镇级学校在1998年和1999年“普九”过程中,70%左右有了钢琴,但有很多学校舍不得用,不去调音。村级学校没有钢琴,有录音机和电子琴。地区间硬件设施差异较大,秦皇岛地区和唐山地区属于硬件较好的地区,张家口地区和承德地区略弱一些。

三、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在实际调研中总结出来的问题,本课题组作了以下的思考,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因地制宜

音乐教学的进行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1重视音乐教育,充分挖掘当地的音乐文化传统。只有音乐教师充分认识、了解当地音乐文化的传统,才能让学生们了解到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价值。福建地区的“南音进(中、小学)课堂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聘请社会上优秀的民间艺人来学校参加教学活动。请当地优秀的民间艺人给学生们展示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让他们看到身边传统音乐艺术的魅力。

3纳入教学考核指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达到一种平衡,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小学升学体系中,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健全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唐山地区把音乐考试作为小学升初中的一项必考科目,无疑为这一地区音乐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二)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

一方面,需要音乐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时代的脉搏,指导学生的审美取向。另一方面,需要音乐创作人士多为学生们写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让他们拥有自己的音乐天空。

(三)充分利用现有专职音乐教师资源,重视教师能力提高

1师范类高校及中专教育和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接轨。音乐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培养中、小学合格的音乐教师,是当今高师院校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2,提高教师的教学自学能力,建立终生学习理念

培养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学能力,重要的是锻炼中、小学教师查找资料的能力,自学、自编、自演的能力。应该做到实践、理论两不误,西洋音乐和传统音乐两兼备。

(四)整合优化音乐教学条件。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硬件设施的配备。如果一味要求多媒体教室或钢琴教学,往往对于部分学校是资金上的浪费。以上提到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室共享,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现今,我们应在教学软件的提高上多下功夫,例如:如何让教师定期学习、培训是我们应积极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器材多样化,教学形式灵活化。教学器材可以不限于教材上指定的器材,可以充分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扩展教学器材展示的空间。除了考虑需要经费支持的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外,还要考虑花钱不多、效果不错的民间乐器。教学上,突破教学形式的单一,不要仅仅是教唱或欣赏,应该教学形式灵活化,多元化。各个教研组多组织优秀课的听课活动,这种交流要逐渐在不同区、县的学校之间交叉展开。

(六)鼓励师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宣传活动,通过展示其音乐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基本素质水平。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学生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音乐表现、音乐创作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七)音乐原创比赛的设置。根据高年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敏锐的特点,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自己编写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音乐作品。这样在提高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同时,还结合了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因素。既提高兴趣,自编自演自唱,又启发学生创作灵感,通过音乐活动提高整体素质。

(八)教材的选用在实践中求证,在规范中统一。教材的选用尽可能做到一个学校的自我统一。在选取教材的问题上,各个地市教委可以多听听基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

4.湘西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四

随着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音乐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在音乐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效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依旧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湘西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湘西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观念陈旧,对传统音乐缺乏认识,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不够等诸多问题、

一、落后的经济拖缓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1、封闭的地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由于湘西地处中国中部内陆,虽然受到了经济改革与“西部大开发”风潮的影响,经济得到了相对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湘西地势复杂,交通、信息闭塞,这就造成了湘西在实现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个衔接东部与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灰色地带;再加上这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的弱点,使得这地区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全国其它各地、

2、落后的经济拖缓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基础的薄弱,制约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自然使得这地区对于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显得相形见绌、这样,便造成了在教育事业上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都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局面,从而也使得在这地区被视为“副科”的音乐教育学科形同虚设、

由于狭窄的地域性限制与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两河中心小学的教师队伍有着极度的不稳定性、两河中心小学四面环山,地域狭窄,可发展的空间极度有限,从而使得这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相对的极其落后、这样,便限制了教育部门对于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使得这地区现今依旧欠缺专业的音乐教学教师,完整的音乐教学设备、

现今的两河中心小学,全校竟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这门课程上,教授学生的也只是一些兼职或者干脆兼任教授几门课程的“音乐教师”,其水平根本就远远达不到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的地步、这样,便使得学生连最起码的识谱,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音乐教学的质量无从谈起、

而在教学设备方面,因为受到了有限资金投入与“升学率第一”为目标的限制,学校通常都会把资金用来购买所谓主科的各种仪器(生物,化学),而音乐这门课程根本就不会从中得到相应的资金投入,像录音机,多媒体这些最基本设备的解决便遥遥无期、这样,便使得音乐教学变得更加困难、艰巨、在上一节音乐课时,老师们仍需用“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模式来进行音乐教学、如此,不仅使得音乐教学效率极低,还会使得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得不到充分的体现,限制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观念陈旧

由于湘西地处内陆,交通、信息闭塞,又因教育改革起步比较晚,使得这地区的人们受到了传统文化,应试教育的模式的禁锢,升学率成为学校的首要教学目标,从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两河乡中,其大部分人都是属于少数民族的原著,由于狭窄的地域与落后经济,再加上受到了教育改革起步较晚的限制,使得这地区的教师们教育观念陈旧,对于传统的古老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崇尚,从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在现如今的两河中心小学中,依旧是以学生的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有着主副科之分、在安排课程时,虽然也安排有音乐课,但是,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模式思想的制约,音乐课时也会被主科的内容所代替,这样,音乐课程便形同虚设、如此,音乐教育在学生的脑中便一片空白,再加上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便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教育发展荡然无存、

三、对传统音乐缺乏认识

湘西具有山多、民族多的特点,又受到了楚文化影响,便造就了这一地区的人民自由奔放,能歌善舞、由于这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受到外来的文化影响相对较弱,其歌舞无论是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文化背景的创造上,都具有浓郁的、独特的民族特色、如歌舞《苗山赶秋歌》、《歌声阵阵象飞泉》等,这些歌曲都独特的呈现出湘西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

由于这一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历来受到人为灾害,使其在传承与发展上遭受严重的挫折,很多音乐典籍已经失传、而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为了弘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各级政府都极力倡导发展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其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随着这一地区不断受到应试教育的观念在教学中实行,外来流行音乐的不断冲击,又因对本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认识不够,便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逐渐的被“汉化”,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发展中严重脱节、如这一地区中,中老年人人能歌善舞,但是,在受到严重“汉化”影响,并担当传承与发展重任的青少年中,能继承这一地区民族歌舞的`,却是寥寥无几、

四、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

按照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然而湘西这一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从而忽略了对于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使得音乐教育在这一地区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两河中心小学中,音乐这门课程便是被视为一种仅能用来娱乐的学科、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音乐只不过是人们在业余时间用来作为消遣的一种工具、这样,音乐教育在人们的眼中,理所当然的也变得可有可无了、基于此,人们便忽视了音乐之美,音乐教育的作用与目的,音乐的教学理念也就无从谈起了、

五、学生对音乐审美的认识不够

湘西文化思想的落后,使得这一地区的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生家长思想封闭,知识面窄,观念陈旧;再加上这一地区受到了“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便造成了“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学模式,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都只关心他们所谓的“主科”学习成绩、在受到这种教学模式影响的过程中,音乐这门课程,有时不仅会被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视为“副科”,有时还会被视为阻碍“主科”学习与发展的绊脚石!

5.关于音乐与性格的调查问卷 篇五

姓名:年龄:职业:

1、你喜欢听音乐吗?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说不清D不喜欢

2、你喜欢哪种音乐?(多选)

A流行乐B 说唱音乐C舞曲D经典老歌E民主音乐F进行曲G凄凉哀歌F大型乐队表演乐章 G摇滚乐H爵士乐

3、你认为听你喜欢的音乐能让你心情好点吗?

A可以B不可以C经常可以D偶尔可以

4、当你情绪低落时会听什么音乐?(多选)

A流行乐B 说唱音乐C舞曲D经典老歌E民主音乐F进行曲G凄凉哀歌F大型乐队表演乐章 G摇滚乐H爵士乐

5、当你烦躁时你会听什么音乐?

A抒情B劲爆C欢快D其他:

6、你认为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

A放松B乐感、音乐知识C快乐D宣泄E其他:

7、你对什么音乐感到反感?

A流行乐B 说唱音乐C舞曲D经典老歌E民主音乐F进行曲G凄凉哀歌F大型乐队表演乐章 G摇滚乐H爵士乐

8、你周边有与与你有共同音乐爱好的人吗?你们爱好的代表歌曲及歌手是?

9、若有你们在性格上有什么共同处?若没有,那么他们都听什么类型的歌?

10、如果身边有人在公放他们的音乐且你不喜欢该音乐时你是什么感觉?

6.大学生校园音乐会调查问卷 篇六

年纪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1、您是否听过音乐会?

A、是

B、否

2、您听过几次音乐会?

A、一次

B、两次

C、三次及三次以上

您之前参加音乐节的原因是? A、喜欢音乐 B、被朋友拉去 C、凑热闹

D、看到宣传海报觉得好看 E、有喜欢的乐队、嘉宾 F、其他_________

3、您喜欢听什么类型的音乐?

A、古典

B、通俗

C、交响弦乐

D、戏剧

4、请问您有参加校园音乐节的意向吗?

A、有

B、没有

5、您不想参加校园音乐节的原因是

A、没有时间

B、觉得太吵

C、票价太贵

D、对表演嘉宾没有兴趣

E、其他_________

4、您认为音乐会的规模多大为好?

A、小型,100人以下

B、中型,100—250人左右

C、大型,250人以上

5、您能接受的音乐会的时间长短

A、1小时

B、1到2个小时

C、3小时及以上

6、您倾向于在何地欣赏音乐节?

A、露天

B、室内

7、您认为音乐节票价多少为宜?

A、20元以下

B、20-50元

C、50-100元

D、100元以上

8、影响你是否参加一场音乐节的因素是什么?

A、举办地

B、时间

C、票价

D、乐队

E、举办方

F、心情

G、其他_________

9、您觉得音乐节中什么因素最重要?

A、参演人员

B、节目质量

C、舞台效果

D、现场气氛

E、工作人员的执行效率

F、场地环境

G、其他_________

10、您认为怎样的方式能增加您参加校园音乐节的可能性?

A、赠送精美礼品

B、神秘嘉宾

C、有趣的现场活动

D、能进行观众互动,参与到现场演唱中去

E、其他_________

11、您一般会从什么渠道了解音乐节的信息

A、学校官方微博

B、学校官方微信

C、人人网

D、贴吧

E、海报

F、同学、老师口口相传

12、在音乐节您最受不了的是什么?

A、乐队风格相似,审美疲劳

B、现场秩序混乱

C、临时换阵容或者取消

D、音响、舞台效果不好

E、其他________

13、您更倾向的声音?

A、耳熟能详的艺人

B、好听的新锐声音

14、您希望的音乐会的主题是关于哪方面的?

A、反应社会现实

B、梦想

C、时尚

D、艺术气质

E、民间生活

F、主题不重要,无所谓

15、请问您现在主要喜欢听哪一类型的音乐?

A、HIP-HOP

B、RAP

C、爵士乐

D、摇滚乐

E、民谣

F、流行歌曲

7.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现状调查 篇七

由于各种原因, 学生普遍缺乏对于音乐欣赏的兴趣, 针对这一状况, 我设计了如下问卷进行了调查。具体分析如下:

一、欣赏欲望是音乐欣赏兴趣培养的前提

问题1:对自己已经积累的经典音乐 ( )

A.满意B.基本满意C.很不满意

调查显示:超过96%的同学对自己已经积累的经典音乐满意或是基本满意。说明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欣赏教学, 学生已经积累了少量的经典音乐曲目。

问题2:喜欢音乐欣赏课吗 (喜欢音乐课中的欣赏环节吗?) ( )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调查显示:99%的同学都对音乐欣赏课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喜欢, 这给音乐欣赏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与问题1中表示出的教师困惑显得有些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思考, 从欣赏的内容、方法、呈现的形式等方面入手, 以保护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

二、掌握方法是音乐欣赏兴趣培养的关键

问题3:喜欢的原因有 ( ) : (可多选)

A.音乐可以陶冶性情, 应该喜欢。B.音乐老师教学认真, 教学水平高, 教得好。C.欣赏课设计得好, 就喜欢, 内容感兴趣就喜欢。

调查显示:学生喜欢音乐欣赏课的原因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 61%的学生已经认识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课上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充分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65%的学生对音乐教师本身比较关注, 说明音乐教师平时应加强素质提升和艺术修养, 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问题4:不喜欢的原因有 ( ) : (可多选)

A.什么音乐都不喜欢, 不愿意听

B.不知道怎么欣赏, 不会欣赏C.老师教得不好, 不想欣赏

调查显示:88%的同学不喜欢音乐欣赏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欣赏, 这反映出了教师平时教学中缺乏方法引导, 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甚至有些盲目等教学盲区。对此, 教师要做进一步思考, 如何在理性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从音乐中得到感悟获得审美体验, 从而逐步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 为今后独立欣赏音乐奠定基础。

三、优化内容是欣赏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问题5:一般听些什么音乐? ( )

A.古典B.民族民间音乐C.流行音乐

调查显示:77%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因此, 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 让流行文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剂, 通过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经典音乐。

四、课件辅助是提升欣赏兴趣的有效途径

问题6:在你所上过的欣赏课中, 哪一节 (次) 你最喜欢?请说出理由。

A.音乐可以陶冶性情, 应该喜欢B.课设计得好, 就喜欢, 内容感兴趣就喜欢C.老师教学认真, 教学水平高 (幽默等) D.内容感兴趣就喜欢E.上课被老师表扬F.有视频课件辅助G.有和学生的互动参与 (游戏等)

调查显示:超过40%的同学认为有视频课件辅助的欣赏课更受欢迎。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学习的, 视觉形象的刺激是展开思维的窗户。

五、兴趣培养中不可忽视心理因素

8.小学音乐问卷调查 篇八

关键词:高职生;非音乐专业;音乐素养教育;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60-02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和社会大众的认知一样,在一定程度上重专业、轻艺术,重职业选择、轻艺术教育。由此学校往往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内容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湖南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基本状况,课题组展开了“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湖南省湘潭市、长沙市、岳阳市等几个地市六所高等职业学院的非音乐专业在校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 6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570 份,回收率为 95%。受调查对象中,12级学生262人,11级学生267人,10级学生41人;男生303人,女生267人,男女生的比例为1.13:1(见图表1)。对参与调查的学生均考虑了其性别、年级等方面的平衡,因此本次的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态度,对音乐教育观念层面上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高职院校音乐素养教育情况等方面。其中,所在院校音乐素养教育方面主要涉及高职生对学院音乐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校园艺术氛围等方面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贫乏的音乐知识技能与落后的教育观念

对于“你是否识谱?”(见图表2)“你能演奏几种乐器?”(见图表3),调查显示多数学生音乐知识技能贫乏。52.8%的学生完全不识谱,55.9%的学生不会演奏任何乐器。对于“你认为音乐素养与技能哪个重要?”(见图表4),49.6%的学生认为音乐素养与技能同等重要,只有2.5%的学生认为都不重要,数据表明,虽然有近一半的学生认识到了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音乐知识技能缺乏。同时,也有少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观念落后。这样的结果,可能和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也是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重专业教育,重技能技巧的培养,而轻通识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结果。

2.欣赏音乐作品类型的比例失衡

对于“你喜欢哪种类型的音乐?”(见图表5)“你都关注什么类型文艺节目?”(见图表6)的调查引发了我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深刻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们竞相追捧流行音乐以及选秀型的娱乐节目而忽视民族音乐?为什么对于流行通俗音乐趋之若鹜,而对于古典西洋乐则漠然处之?这是否说明现在的学生对于本民族音乐和欧洲古典音乐等高雅艺术知识的缺失?又或者是对以上两种音乐的吸收消化不良而造成了欣赏音乐作品类型比例失衡?

不能否认,科技进步对学生欣赏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在“你以何种途径获得音乐知识的学习”的调查中显示,73.4%的学生都选择通过网络聆听音乐。而网络、电视、mp3等媒体多半是对大众化音乐知识信息的传播,这样的音乐环境不免会导致学生的音乐欣赏去向——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而对民族音乐和西洋乐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社会环境以及媒体的导向是影响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结构失衡的主要因素。

3.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及缺失的音乐素养教育

对于“你是否满意学校的音乐课程设置?”的调查显示(见图表7),56.3% 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2.4%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我国高职教育不断增加实践操作教学内容,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时当然也以专业课程为重,音乐等艺术教育内容受到严重挤压,音乐素养教育十分薄弱。

4.对学校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

对于“你选修音乐这门课程的目的?”(见图表8),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并非仅仅出于爱好而选修音乐这门课程,而更多的是想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可见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学生对于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高素质修养和生活品味等方面的价值功能的观点也是认同的。

以上这些调查图表显示,虽然学生们的教育理念在逐步进步,对音乐教育的功能认识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学校课程设置的偏颇,学生们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学校的音乐教育存在很多不满意。这也显示出,我们的高职院校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在保证学生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前我们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不仅仅是指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还包括有较好的社会人文艺术素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以,我们首先就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缺失的情况,需要有意识的强化高职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尽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2.深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合理设置音乐教育课程

高职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较薄弱,在大学开设音乐素养教育课程是提高他们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将音乐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且课时较少,不受重视。笔者认为,可整合音乐教育课程,形成“音乐课程群”,分别在一年级开设,二、三年级开设音乐欣赏等选修课程,以培养高职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需要有高素质和专业过硬的老师。所以要提高高职学生生音乐素养,首先要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娴熟音乐技能技巧,是一名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音乐艺术氛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有,一方面可以在校园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文艺晚会、演唱会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平台,延伸音乐素养教育时空,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环境,引导校园音乐艺术发展。

5.动态考核,全方位评价高职生

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动态地评价高职生的水平。考核实行“五结合”:开卷和闭卷结合、口试和笔试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结合、期末考试与社会实践结合、获奖成绩和考核成绩结合。

参考文献:

[1]陈芸,金永康,邹婷.大学生音乐素质基本状况调查——以浙江理工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J]/中国音乐教育.2008,(11).

[2]徐敏,于东红,张引.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师,2011,(12).

9.大学生与流行音乐__调查问卷 篇九

日期:性别:

古人云:礼,天地之序也。乐,天地之合也。

一 选择题。

1.你对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

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2.你认为大学生听音乐的利弊关系是怎么样的?()

A.利大于弊B.弊大于利C.没关系

3.你喜欢流行音乐表达以下那种内容?(可多选)()

A.爱情B.亲情、友情C.对某种意境或风景的描绘D对生活、对社会或对人生的思考

4.你认为听流行音乐对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有帮助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D.或许有吧

5.你觉得流行音乐的功能是?(可多选)()

A缓解心理压力B.有激励的作用C.适应心境D.加快工作效率

6流行音乐占所有你所听音乐的百分比是多少?()

A.低于30%B.30&—50%C.50%—70%D.70%以上

7.你每周用于听流行音乐的时间?()

A.0—1小时B.1—3小时C.3—5小时D.5—7小时7E.7小时以上

8.你了解流行音乐的途径是?(可多选)()

A.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B.朋友间聊天谈话C.课堂传授D.街道上

9.你选择所喜欢流行音乐的标准是什么?(可多选)()

A.时下最流行的B.是否是自己所喜爱的偶像C.是否是自己喜欢的风格D.是否能引起共鸣E.没有标准,好听就行

10.你觉得自己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追赶潮流B.放松心情C.陶冶情操 D.逃避现实E.只是单纯的喜欢

二.是非题。(在括号内打对号)

1.你经常会和朋友们或同学们去唱ktv?是()否()

2.你曾经被一首最爱的音乐所感动的哭了?是()否()

3.你听流行音乐的时候是心情选择音乐吗?是()否()

4.流行音乐在你的生活中很重要?是()否()

5.如果有机会,你会乐意把你喜欢的流行音乐在公众场合演唱或演奏出来?

是()否()

10.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篇十

一、调查方法

本调研通过编制“福田区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从各维度的比率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问卷编制

福田区教研中心杨岳军老师与口风琴特色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组成一个调研小组,首先展开广泛的讨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平时的所见所闻,初步提出: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课程与教材实施、教师课前准备情况、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质量评价、科研与校本研修、课外活动情况、教师业务提高、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等九个维度对我区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依据上述九个维度,初步编制出一份包括47个项目的“福田区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请有关专家(1人)、教师(8人)对每个项目的可读性和适宜性做出评议,删除其中语义不清或重复的项目8个,并对一些项目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修改,20xx年3月,最后整理形成包括九个维度、39个项目的调查问卷。

(二)测量

对来自我区各个不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发放问卷79份,有效回收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高中5份,初中15份、小学55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1、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在参加调研的75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只有5名男性,占6、7%,而女性占93、3%,尤其是小学中参加调研的55名教师全是女性。我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男女结构失衡,中小学音乐师资几乎清一色的“娘子军”。缺少了男性教师的音乐审美教育,终归是少了些与温柔、纤细共同构成的阳刚、粗犷之美。

这种阴阳失调是社会现象。从高校的招生数据说明,家长对人才观的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但并不意味着院校、社会可以漠视这个问题,人才性别比例的相对平衡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2、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良好

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基本反映教师队伍总体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均衡的年龄结构应该呈正态曲线分布,30—50岁被认为是教师的年龄区,应该成为教师的主体。调查结果显示,30—39岁的教师占45、3%,40—49岁的教师占38、7%,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以上的教师占77、3%,本科学历达到84%,中级职称达到68%,高级以上职称达到24%,也就是说:80%的音乐教师正处于综合区。

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在个人素质、经验、精力上都有很大优势,把这支队伍很好地武装起来,为他们创建个人发展的良好平台,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光和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将是音乐教育领域的福音!

(二)音乐课程开设与教材实施

1、个别学校仍然存在阴阳课表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规定: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结果反映,按课程计划开足开齐音乐课的有97、3%,还有2、7%的学校实行阴阳课表,这种情况发生在初中学校。可想而知,有的初中为了升学率,长期占用音乐课作为升中考试科目学习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剥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权利,也剥夺了音乐教师教学的权利,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管理,采取过硬措施,勒令停止这种侵权行为,还教育的公平。

2、小学音乐课程计划不合理,音乐教师被逼换岗

我区小学音乐课程计划执行(3—6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节,第二学期每周1节)的安排,美术课程则相反,是不是意味音乐、美术老师可以互换?各个学校在排课中也是焦头烂额,做法不一。有的严格按学期执行,课程每学期一排;有的按学年执行,就是说本学年安排一节音乐课,两节美术课,下一学年安排两节音乐课,一节美术课,课程一学年一排;有的学校实行单双周排课制。不管是哪一种排课都无法减少矛盾,在一所学校中的音乐教师资源时而紧缺,时而有余,单双周排课制更是一周闲死,一周累死,老师们怨声载道。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中小学教师反对这个课程计划。许多音乐教师为了生存只能跨学科、跨领域教非本行学科,小学教师最为严重,占42%,主要任形体、书法、科学、美术、综合、体育、品德等学科。

小学教师从“万金油”年代走向专业化道路,再向“一专多能”发展,无疑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但现代教育对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对其它学科的教学表现得无所适从,再说,如果兼任课程不是长期的工作,只是临时兼任,教师教学责任心放松,加上学校对这些学科不重视,重安排轻管理,根本无法杜绝教学的随意性。

3、对教材内容实施不一致、教学质量难以比较

课程计划的更改并未使教材改变,现行教材仍然按每周2课时配置,当课时与教材不匹配时,音乐教师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节选教材。调查结果表明,6、7%的教师凭自己的喜爱节选教材,56%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节选教材,34、7%的教师对照课标要求节选教材。调查结果还表明,65、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歌曲无时代性,学生不喜欢,25、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欣赏曲目的分析不详细,22、7%的教师认为教材缺乏参考资料,因此,教师在备课中需要花很多时间找资料。这就说明教学的不一致性,随意性较强,因此导致教学质量检测无可比性。

(三)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1、对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有20%左右的老师在备课的问题上是应付检查,32%的教师对教材一般熟悉,有36%的老师对教材中的音乐只是一般熟悉,只有10、6%的老师把时间重点花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上。音乐是人类古老、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备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全部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有认真严谨的备课态度是不可能出一节好课的。

2、关注音乐太少,关注学生不足

近50%的教师在备课时,不关注学生的兴趣,对音乐熟悉不够,而重点关注寻找课外相关知识、选择教学策略、策划学生活动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在备课中重点把时间花在音乐以外的外在事物上,而忽略了音乐本体和教材以及教学标准。

(四)音乐课堂教学基本情况

1、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有待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有所提升,教育行为也有所改善,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面貌。但是,我们的音乐课堂也还存在着重视学科综合忽视音乐本体、追求形式花哨忽视教学实效、关注教学任务忽视因材施教等等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许多音乐教师教育观念依然比较陈旧,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改革的许多观点,理解不深。数据表明,音乐课堂中经常运用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师只有45%,35%的老师只是偶尔运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辅导的老师为40%,一大半的教师偶尔才会辅导。

2、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音乐课堂时常会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这对音乐课堂提出了质疑。学生厌学有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管理水平,但更多的是现行的教材内容不适应当代孩子的需要。新课改以来,音乐教材中的老歌数量有所减少,较为流行的曲目有所增多,但总的来说比例仍不够大,且所选的流行歌曲,相对也是比较老的歌。调查反映有44%的教师认为学生对音乐课厌学是由教材内容引起。

3、器乐教学依然薄弱

我们从调查中看到,学校全面开展口风琴、竖笛、口琴等器乐教学的仅为10%,有59%的学校是没有进行任何器乐教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中心城区的福田尚且如此,可见现行学校的器乐教学状况是非常薄弱的。

(五)学校各类课外活动开设情况

1、传统常规多,精品特色少

从统计表中可看出,77%的学校组建了合唱队,57%的学校组建了舞蹈队,只有少数的学校组建了管乐队、民乐队等。从近年的各类比赛中了解到,我区的精品节目、特色节目呈萎缩趋势,而宝安、平山、龙岗这样的新区不断出新,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势必落后于人,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根源,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重振我们的雄风。

2、教师压力大,学校重视少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统计结果表明,部分学校对课外活动不够重视,只片面地要求老师出成绩,有56%的教师除完成正常的课时教学任务外,还早晚蹲点在学校的排练厅,工作强度和压力非常大,而学校根本没有任何的补贴。

(六)音乐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1、单一的评价方式仍然占主流

有8%的教师只运用闭卷考试、7%的教师只运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有28%的教师只运用唱一首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只有15%的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质量评价。由此可见,这种老套的一首歌或一张试卷评定学生一学期成绩的办法,仍然占有很大的位置。

(七)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

1、课题立项少,科研意识差

20xx年起,我区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场科研兴校的革命,一时间课题满天飞。做科研型教师又提出了多年,我们回头看看走过的教育科研之路,只有10%左右的教师曾经独立主持区级以上课题,也就是说获得科研立项的课题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个。经调查,有61%的教师有机会也能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但又认为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很大的困难:19%的教师认为领导重视不够,48%的教师感到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40%的老师则认为专业引领力量薄弱。以上数据在一定层度上说明:要调动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学校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以激励为主的教科研评价机制。只有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教科研才有方向和目标,才有基础和活力。

2、基层管理弱,研修不得力

调查结果表示,作为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也就是校本研修,却有48%的学校是偶然开展且收效小,近10%的学校根本没有举行校本研修活动,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重视不够,对教研组管理不力,调查结果反映出不少学校不能将教科研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各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差距很大,校际组际之间也极不平衡。

(八)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缺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

调查结果表明,竟然有37%的老师只偶尔或从不阅读各类杂志报刊书籍,高达56%的老师只偶尔写教学后记和反思,甚至还有1、8%的老师从不写、这个比例是惊人的,作为老师,如果自己都是一潭死水,还能给学生清泉吗?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呢?老师生活安逸稳定,无危机意识,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热衷于听课评课、磨课上课

我区音乐教师自身素质良好,基本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探索实践,其中,45、3%的教师认为多上课、磨课是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53、3%的教师认为多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方式。从调查结果表明,老师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只有守住这块试验田,教学的生命才会有光彩。

(九)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从调查结果来看:90%以上的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应该与成果成正比,可近50%的教师只感到偶尔或没有成就感,足以证明教师没有满足于现状。

三、讨论与建议

(一)统一课程与教材,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质量监控

1、强烈要求区内统一课程安排

课程计划是课程实施的纲要性文件,现行小学音乐课程计划如果无法改变,则实行区内统一课程安排,避免各校之间音乐课程安排的不一致性,遇课时与教材不相匹配时,组织研究小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节选合适的教材统一教学,这样有利于各校之间教学步调的一致性,有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统一监控,否则,各校的课程计划不一,教学进度不同,教材内容各异,教学质量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2、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研究表明,音乐教师研读课标的很少,必然对教学要求和目标不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仍然采取如一首歌、一张卷的单一的、老套的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业作出正确、全面、综合的评价。建议建立各年级各学期的评价达标样本供各校参考,先做到规范评价行为,保证教学质量。

(二)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建立大量相关配套音像资料库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学生和老师不满教材的编写和参考资料不是少数人。现行教材中的部分歌曲和欣赏曲目历史较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求当代的学生去体会、感悟几十年前的事情,与自己的长辈那个年代的音乐产生共鸣,确实不容易。这样的音乐学生很难接受和喜欢,教师更难于有效教学。尤其是相关配套音像资源太缺乏。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备课时间有限,虽希望能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给课堂教学提供更多保障,无奈库存太少,无法选择和综合利用。由于参考资料的匮乏,教师难以深入了解音乐的深刻内涵,教学必然出现随意性、不扎实,学生更是一知半解,教师也因此总是怪罪于教材编写不当。

其实,艺术的存在总是有其不可代替的价值。我们的研究既然为教学服务,就应该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广泛地搜索与之有关的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供广大音乐教师整合利用。

(三)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铺就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

目前,我区成立了“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陈秀清口风琴特色教师工作室”两个名师工作室,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已经进入第二轮工作,为我区培养了多名在全省、全国获奖的名师,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有共同志向的老师,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很好的渠道。

1、成立多个不同的音乐特色教师工作室

前面提到,我区有80%的音乐教师正处于综合区,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在个人素质、经验、精力上都有很大优势,许多老师弹、唱、跳的能力很强,专业水平也很高,也很敬业,可以建立多个如合唱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方面的工作室,各个工作室的5—8名成员就是一个研究小组,再以点带面,教师队伍必然强大起来。

2、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开设专题培训

加强实用性培训。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实施者,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创造,课程改革不可能成功。目前,我区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强,老师比原来有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但是整体感觉实用性的培训不多,尤其是为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实践指导少,使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虽然有报告、讲座、观摩课的形式,但缺乏有效的研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并没有真正符合教师的实际需要。调查结果说明教师们很热衷于听课评课,而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都承担研究课公开课的任务,每次的活动都可以扩大化,让更多的老师有听课评课的机会。

11.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篇十一

关键词:音乐教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随着新课改的浪潮吹遍大江南北,农村边远山区的音乐教育将迈入怎样的改革浪潮?目前我国边远山区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师资建设、教育管理、教学设备等方面都相对滞后。这严重影响着新课改的正常实施和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从而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对农村的音乐教育有着深切体味。

一、边远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在我们边远山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标准还是文化课成绩的高低,不少学校仍然将分数作为奖励的唯一依据。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小学音乐课常被当作是副科,部分老师可能也有这种思想,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而家长也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文化课时间,因此小学音乐课程评价就更不受重视,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显得极其低下,许多音乐教师到山区学校都转教其他主科。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大存在,占用音乐课、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从而遏制了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2、师资队伍紧缺

依当下中国毕业生择业的形势来看,多数毕业生的择业眼光都放在城市中而很少人愿意回到农村进行教学。山区路途远,条件差,这些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纷纷转行,另谋高就。而在我所执教的小学只有我一个专职音乐教师,有的乡镇学校甚至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均由兼职老师带教。多数学校是让一些语文、数学教师兼任,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可见,音乐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这也是造成目前山区音乐教育质量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3、教学设施落后

近期试行的课改,要有相应的条件辅助完成。由于多种原因,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处于附带地位,音乐教学硬件建设也受到极大影响。而在偏远的山区小学教学条件差,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缺少相关的教学设施,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在山区小学,学生坐在自己的班级教师上课,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音乐课上发出的声响也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虽然学校有多媒体、电脑、录音机、投影灯设备,但缺少音乐教学所需要的多种教学设施,教学基本设备都无法保障,何谈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那么课改就更是一句空话!

4、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随着国外柯达伊、奥尔夫等身体律动的音乐教学法的推出,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音乐教育并不只是教唱歌那么简单,而是要激发出学生内心对于音乐的真正热爱。我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很多学生虽然喜爱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山区儿童认识歌谱的没有几个,更别说试唱之类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目前我在我执教的小学,我教学生唱最基本的音阶时他们都会相视而笑。由此可见,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低下。

二、改变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面对在山区中小学音乐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学生感知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可取的有效办法,尽可能的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1.转变观念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健康地发展,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想改变目前山区小学音乐的落后情形,首先需要当地的教育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让领导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鼓励各级领导尽量带头加强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要彻底解放思想,尤其是要改变教育思想观念,融入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严格按照《音乐课程教学大纲》来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形式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浪潮,让每一个山区孩子真正拥有音乐教育的权利,让边远山区音乐教育正常开展,把音乐带来的欢乐和美感带给山区儿童。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将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必定是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首先,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师资,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些师资力量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其发挥作用。其次,为确保音乐教育在边远山区的正常开设,让课改在这些山区得以真正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我国山区学校的音乐教师进行全面摸底,对兼职音乐教师现象进行全面整改,加大对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针对音乐教师素质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这部分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第一,音乐教育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让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音乐教学基础知识,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第二,教学方法和形式,为发展教师的创造性,可引荐国外著名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及城市音乐教学的优秀教学成果;第三,教师的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仅仅包括音乐艺术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音乐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渗透。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互学习、交流、探讨有关音乐教学的经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胜任新课改的要求。

3.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

音乐教育要想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在投入上是关键,也是保证。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教学设施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前提。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农村中小学在音乐教育投入上相对较低,发展也严重滞后,已成为学校的薄弱学科。那么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投入上下功夫,采取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倾斜,比如修建音乐专用教室,添置必要的教育教学器材,加强对教师学习培训上的经费投入,在一定范围内加强音乐教育的交流与相互学习,甚至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等,只有这样,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4.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山区学校不具有雄厚的资源配备现代化音乐教学设备,但是地处农村,只要我们稍动脑经,就可用我们现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独特的教学器材。如我所在的山区小学,没有双响筒,就可使用竹筒制作;没有木鱼,可用硬木制作;没有沙锤,可用矿泉水瓶子装沙子……这些自然资源不管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唾手可得的,这对山区小学提供了极其生动的教学内容,并能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山区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

12.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 篇十二

在我国,农民工的群体极大,而且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并不对等,特别是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这也引起了很多社会学者的普遍关注,且农民工的生活困境及精神困境在不断的报道出来。

马斯洛人本哲学中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其中精神需求建立在物质需求之上,当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则他们会追求一定的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又包含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音乐作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农民工的社交需求,属于相对比较低层面的需求,但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的音乐生活并不乐观,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文章依次为切入点,通过数据更加直观的展示农民工音乐生活的现状及发展。

二、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方式,对农民工音乐生活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调查的方案设计

本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选择题、判断题与填空题,考虑到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有限,本调查搭配访谈调查,辅助调查的方式。在选择题中设置了五个问题,其中4个单项选择,1个双向选择;判断题则根据其现状设置了6个不同问题;填空题采用从简的方式,只设置了三个。本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农民工音乐生活中的资源获取、音乐类型、音乐接受范围等问题,样本选择在流动性较大的北京市某城区。因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且相对比较规范,调查容易展开,且调查的数据更具备代表性与针对性。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257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主要针对北京的流水线工人、服务生、营业员、临时工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问卷进行仔细分析,同时结合一定的访谈记录,总结出农民工音乐生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笔者下面将进行一一分析。

其一,音乐占据了农民工重要的生活,但是其音乐活动形式有限,活动单一,效果有限。通过调查发现,音乐在农民工业余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有着听歌习惯的农民工高达96%,但是他们很少参见实体的音乐活动,经常参与的只有34%左右,而偶尔参与的占到了68%。访谈中,农民工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途径有广场舞与KTV两种,其中广场舞门槛低,参与度高,而KTV消费水平过高,大部分农民工参与性不强,而音乐会、文艺汇演这种只有在一些大型的工厂中的特定节日中才会出现,参与性更是少之又少。除了以上音乐形式的活动外,大部分农民工依靠麻将、打牌、听歌或者看书消磨个人时间,少量农民工有个人电脑。另外,80-90后农民工一般主要从网吧获得音乐的熏陶。

其二,音乐的种类上,农民工接触的音乐形式主要是流行歌曲与网络歌曲,其他音乐资源明显匮乏。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接触到流行音乐,而谈到其他音乐形式,他们一般不理解,而有些农民工喜欢乐器,但是因财政拮据,根本无法真正接触到乐器。另外,针对一些交响曲或者民族音乐,大部分农民工表现出的是毫无兴趣,他们甚至听不懂歌曲在唱什么。他们选择歌曲的唯一衡量标准便是共鸣,以为问及他们为什么喜欢流行歌曲时,大部分回答是“很喜欢歌词”,或者“感觉写的就是自己”。

其三,音乐的获取途径单一,音乐欣赏设备简陋。在农民工音乐获取中,手机与电脑是主要设备,特别是当今智能手机的盛行,几乎大部分年轻的农民工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而手机上一般都安装听歌软件,这给他们听音乐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局限了他们获取音乐的途径。而在音乐的听取设备上,他们大部分是通过耳机听取音乐,或者直接用手机扩音器,总体上来说,他们听取的设备相对比较简陋。

第四,虽然音乐占据了农民工大部分精神生活,但是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差距很大。大部分农民工肯定了音乐在他们生活中地位,但是这种决定地位产生的理由差别很大,其中娱乐、交流与时尚占据了主体,其他理由层出不穷。当然,这也验证了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多样性。

第五,大部分外出农民工喜欢流行音乐,其中网络歌曲为主体。问卷调查最后一项是对其喜欢的歌手及歌曲的统计,其中大部分是网络歌曲,而凤凰传奇成为了其最喜欢的歌手,有180人填写,高达62票。网络歌曲占据了农民工音乐的半壁江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农民工更喜欢通俗易懂的音乐形式,且其获取音乐的途径有限。

(三)调查及审视

笔者曾经也是农村人,有一些亲戚、朋友扎根农村,在经济的大潮中,有一批亲朋好友来到城市,他们也给笔者提供了除了单纯数据调查外的一手资料,因此笔者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历与以上数据进行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及笔者的亲身接触,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上没有能力去高档区域消费,特别是KTV,会所等,但是在业余生活中,他们一般与音乐经常打交道,同时也会刻意的收听一些歌曲,但是这些以网络歌曲为主。另外,他们一般听歌是为了消磨时间,而不是为了追求音乐,因此听歌中并非专心听歌;在歌曲的获取上,他们大部分是请人下载,或者自己下载的方式,也有些工友之间相互传送音乐;在收听方式上,一般是通过手机听歌,有些也会购买收音机听电台,当然也有部分工友会购买相对更加专业的MP4等设备听歌。

通过调查分析还发现,虽然农民工已经将音乐作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去听音乐,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消灭时间,或者仅仅是为了休息或者时尚,这他们的业余时间,音乐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是对他们匮乏精神生活的一定程度的补充,是一种宣泄的方式。因此农民工的音乐生活仅仅是停留在基本需求层面,对他们的精神生活改善帮助不大,亟需专业的音乐指导与培训。

三、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工的待遇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对于音乐的获取途径、收听范围、普及范围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农民工音乐生活仅仅停留在消磨时间与追求时尚的基础层面,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引导与改善。

摘要:音乐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基于物质生活的更高追求,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他们大部分以物质生活为主要奋斗目标,闲暇中也会参与一些社会文化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文章以我国典型城市为例,分析我国农民工音乐生活的整体现状。

关键词: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蔡志龙.《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的思考》.载《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苏琴琴.《网络歌曲文化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上一篇:有关家长通知下一篇:红色记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