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心得体会

2024-08-19

舞蹈心得体会(共16篇)

1.舞蹈心得体会 篇一

舞蹈鉴赏心得体会

其实在选舞蹈鉴赏课之前我对于舞蹈真的是一窍不通的,选择舞蹈鉴赏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舞出我的人生》这本电影,只是喜欢,然后想去更深一步的了解。

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第一个问题:舞蹈是什么?第一反应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其实想到了一层意思,还是挺开心的。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第一次看电视舞蹈大赛,了解国际标准舞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其实之前在舞林大会上也看见过这类舞蹈,不过只是观赏,觉得好看。上了一课后才明白看舞蹈要看速度,力度,配合能力,舞感等等。平时我看到的较多的还是街舞,但真正去看舞蹈大赛的街舞跟平时看到的又不一样,觉得总没有前面看过的国际标准舞好看。

大河之舞真的非常震撼人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踢踏!每一个节奏都打在观众的心上,于是看大河之舞,内心非常激动。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力挽狂澜的力量。再配合天籁之音,慈爱,温柔。很喜欢这样的舞蹈,尤其是最后美国黑人自由的踢踏和爱尔兰踢踏的那场较量最后承认对方,总是让人意犹未尽。仿佛被赋予了那种自然的力量,干起事来也特别有劲。

足尖上的舞蹈芭蕾,《天鹅湖》是之前略有了解的,不过这次是真正完整的欣赏了一遍,四小天鹅那段看一遍赞叹一次。男版的《天鹅湖》是个意外的收获,一样的音乐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感觉,没有一点强加上去的感觉。后来看的中国芭蕾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芭蕾,不同于西方的芭蕾,但同样很吸引人。中国古典芭蕾《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我对芭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电影相比,虽没有语言的表达,但肢体语言,再加上舞台上的灯光,背景,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能表现社会的腐朽,同样表达封建的势力的批判。这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大型盛宴,惊心动魄的美!

再说现代舞,自由的舞蹈舞出一颗舞者的心。第一次了解到金星这个人,非常的崇拜这样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舞蹈向大家表达自己内心的人。《水月》看了让人非常平静,流淌着的有种中国的古韵味。

民族民间舞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展现了原生态美。打鼓时那种狂野的力量震撼人心。他们沉醉在自己的舞蹈中,释放最原始的自我,于是人便拥有了太阳,月亮,土地最自然,最原始的力量。心跳随着鼓声而振颤,血液随着歌声而沸腾。其实一直想去云南那样拥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去看看,现在似乎更想去了,那个拥有自己的信仰的地方,有种神秘而特别的魅力。

《士兵兄弟》那个限制性的舞蹈,圆盘上的战场似乎硝烟弥漫,两个士兵兄弟携手冲锋陷阵的场面似乎就在眼前,紧张的情绪由此滋生。《中国妈妈》那是中**亲的博大的胸怀,那是中**亲的包容,慈爱。

舞蹈鉴赏这门课,我更加了解了舞蹈,欣赏了很多很多喜欢的作品,看到了舞蹈别致的魅力,今后再看舞蹈,首先我肯定能够大概辨别是什么类型的舞蹈,然后能从思想,技术,背景等等多方面去欣赏舞蹈,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011071130

郭梦婷

《云南印象》观后感

混沌之初,黑暗之中,是谁敲亮了这个世界,敲醒了沉睡的太阳,红日升起,映红了云南,于是每个人都像是被赋予了无穷的热情,云南开始以它最狂野的方式起舞。

《太阳》是生命之源,那阵阵铿锵有力的鼓声,是用生命的力量去演奏的,芒鼓,象脚鼓,神鼓……他们尽情呐喊,他们尽情舞蹈,他们尽情歌唱,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释放其中,融入其中。为着初生的太阳,为着重生的自己,他们告别黑暗,载歌载舞,热情澎湃。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敲打神鼓的小伙子,鼓随着生命而咆哮,那种震撼的力量,比太阳更火热!

燃烧了一天的热情,太阳落山,云南便慢慢恢复了寂静,月光柔和,然谁看到了悄悄起舞的月亮了吗?生命很微妙,当人们沉睡的时候,自然界总有些东西在慢慢生长着,静静起舞。于是,第二天醒来,惊讶的发现大地似乎更有生机了。

一阵歌声唤醒了沉睡中的云南,嘹亮了四方。她们在《土地》上欢快地劳作,展现着她们最幸福的生活。“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刺柯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用心肝去垫着呢;一个家有女人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起了;男人有了女人么,就不会生病了。”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女人的任劳任怨,勤劳。

男欢女爱,男耕女织,构建最温馨的《家园》。那是爱情,那是亲情,那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生命的传承,一家三口温馨的画面感染了我们的心灵。这是最原始的幸福,这是平凡的幸福。《打歌》唱出了云南的单纯,有羞涩有勇敢。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示爱,最美的歌往往是这样用最简单最淳朴的去描绘。

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一方生灵敬一方水土,不是自己的神祖,不会保佑自己,不是自己的家园,不会抬举自己。《火祭》场上熊熊燃烧着大火,我们虔诚的祈祷,我们用我们的热情祭奉我们心中的神灵,毫无条件的信仰,即便烈火焚身,即便付出生命,每一个舞姿的都是我敬仰的方式。那场祭奠之舞,没有畏惧,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释放后便平静的向着神灵走去,决绝,勇敢。

风雪交加,风吹雨打,什么都不能阻挡我们朝圣的心。我们用最纯洁的歌声呼唤,我们用最热情的舞蹈恭迎,我们朝着那个神圣的地方用我们的生命去朝拜,虔诚,坚定,经受一切困难的考验,经受一切磨难的洗礼。献上哈达,献上我们认为最美,最圣洁的东西。震撼于此,我不禁扪心自问,我呢,我这一生到底在为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自己想要实现的价值,我的目标很简单,教师,或者说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只是坚定地前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一场《雀之灵》,空灵的音乐,轻盈的舞蹈。那是自然界的精灵,美丽动人。置身其中,忘却烦恼,忘却尘世,触摸最纯真的心灵,我在音乐中寻找自己。

以上只是我对《云南印象》的一些自己的感受,很喜欢很喜欢云南那个带着中国最原始气息的地方,很想很想去看看那边的风土人情。感谢这场舞蹈带给我的启迪,做最真实的自己,最原本的自我,于是才能找到最本真的快乐,无关人情世故。

2011071130 郭梦婷

2.舞蹈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肢体训练,舞蹈感觉培养,舞蹈节奏处理

蒙族舞蹈是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必修内容, 通过较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身体各个部位解放松驰方面得到必要的训练, 以适应各种动律的要求, 并使之具备掌握和体现蒙族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基本能力。作为一名大学舞蹈教师, 怎样更好的教好蒙古舞蹈呢?根据我几年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 我认为教好蒙族舞蹈应有一个学习的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就是蒙古舞体态特征、蒙古人的艺术化和气质的节奏处理。下面就蒙族舞蹈的学习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从肢体训练到肢体解放

肢体训练, 是学好蒙族舞蹈的前提, 目的要使学生掌握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韵律。也就是说, 学生要能较为全面地把握蒙族舞的动作体态特征。在蒙古族舞蹈的风格视觉模式中, 在动态上的最有舞蹈表现力和最鲜明的舞蹈特征部位是臂、腕和肩。因此蒙古族舞蹈的肢体训练上要着重训练学生在臂、腕和肩上多下些功夫。蒙古族舞中有柔肩、弹肩、耸肩、抖肩和甩肩六种, 训练时要进行单一训练, 从硬肩训练起。让学生多体会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同样, 在训练臂碗的过程中, 从单一的动作开始, 如从提压腕开始练习, 讲究稳扎稳打。对于舞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她都会体会舞蹈动作的美感。如蒙族动作元素—柔肩, 应做舒展、大气, 也就是说动作幅度大、慢慢地延伸并要呈现波浪状, 动作细腻、连绵不断、充满质感。硬肩、弹肩就要求快速发力, 瞬间到位。比如, 莫德歌玛舞蹈《蓝蓝的天》表演者随着音乐起舞, 精湛的演出让观者折服。无论是小碎抖肩到大碎抖肩、起跳到下跪等一连串动作大气昂扬, 呈现出动作韵律美感。这是同类学习蒙族舞蹈的典范。

二、舞蹈感觉培养

在学生很好地掌握蒙族单一动作元素和体态以后, 这时, 舞蹈教师需要对此外壳 (舞蹈动作的形式) 注入情感内涵。要求学生带着情感表演, 全身心地投入舞蹈中去。学生在外部形态上掌握蒙族舞蹈的风格外更加要了解蒙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精神内涵。这样才能提高舞蹈的韵律感, 丰富舞蹈的表现力。蒙族人民生活在茫茫大草原里, 生活的点点滴滴造就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蒙族人民率真、果敢、活泼、豪放, 学习蒙族舞蹈时就需要把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表现出来。老师要不断启发学生在跳蒙族舞蹈时就感觉自己身在辽阔的大草原上, 看着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草原、牛羊成群, 感受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加强蒙族文化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在蒙族人民最喜爱的动物形象中去把握和捕捉舞蹈的气质神韵, 蒙族舞蹈中最典型的动态形象就是大雁、鹰、马。二是除了课堂上训练舞姿动作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音像资料或观看舞蹈演出, 体会蒙族舞蹈的韵味。蒙族舞蹈肩部远动轨迹为流动性的, 身体倒向一边, 眼睛时而俯视前方, 时而极目远眺, 舞者表情明朗豁达。在蒙古族舞蹈中, 脸部表情和舞蹈动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感, 而这种结合都源于现实生活, 都集聚着着民族的文化内涵。这一切都体现出一个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民族舞的素质。如姜铁红老师在表演时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 舞蹈动作生动、鲜明。

三、多元化处理舞蹈节奏

节奏几乎体现在所有的艺术中, 特别是在表演艺术上尤为突出。舞蹈感情、速度、力度是节奏的基础。因此编排舞蹈动作时要特别注意节奏的处理, 这样可以使整个舞蹈感情基调更加分明, 舞蹈动作也显得更为跳动, 整个舞蹈再度提高和升华。作为舞蹈教师, 应教会学生蒙族舞的体态及动律, 在学生对蒙族人民的个性有一定的认识后再教学生怎样恰到好处对节奏, 发挥节奏在舞蹈中的作用, 使整个舞蹈作品的表演尽善尽美。舞姿动作训练是在外形上打好基础, 把握舞蹈韵律是充实舞蹈内在表达, 处理节奏则是在外形和韵律二者基础之上的对整个舞蹈表演水平的提升和完善。恰到好处地处理节奏, 要求学生能很好地把控自己身体, 在快速的动作中瞬间能停住, 快慢结合、游刃有余地舞蹈。如蒙古族舞蹈中经常出现的由多个不同的旋转或大跳接带有控制的舞姿造型, 快速旋转带有很大的冲击力, 当停住做舞姿造型时要顺其自然的过渡, 很稳定、扎实地做好舞姿造型。这样对动作的处理才比较完整、漂亮。在蒙古族舞蹈中像这样的动作和造型是很常见的、它们有很强的节奏性。舞蹈是离不开节奏的, 巧妙地设计节奏的多变会使整个舞蹈更加丰满、完善, 舞蹈教师应在教学中都思考怎样巧妙地节奏去编排舞蹈。此外, 处理节奏不仅要从舞蹈本身下功夫, 也别忘了培养音乐乐理知识, 使整个舞蹈节奏感更加丰富多彩, 正如于平老师强调的“节奏意识是舞蹈修炼的必要手段。”

以上是我对蒙族舞蹈教学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 要教好蒙古族舞蹈, 使学生的蒙族舞蹈表演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要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认真学习, 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 并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和学习, 都能学好蒙族舞蹈。

参考文献

[1].蒙古族族源研究论文选集汤晓芳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3.了解幼儿舞蹈教学与舞蹈创新 篇三

一、了解舞蹈知识

舞蹈知识是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方式与能力特点在舞蹈中反映,我认为:“幼儿一开始就具有模仿的本领,模仿就是学习。幼儿模仿能产生表象,是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而模仿又恰恰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方式。”如幼儿在舞蹈中模仿小闹钟摇摆的自由形态,在模仿小闹钟动作中体会“时间再走”的感触,明白人要懂得珍惜时间。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幼儿舞蹈绝非是模仿性舞蹈。只有在模仿中纵向深入,取其精髓,幼儿舞蹈作品才可能是对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

例如,幼儿舞蹈《飞呀飞》描绘了一群由小姑娘演变成的翱翔在天空自由自在的小鸟。该舞蹈以爱为发展主线,既表现了小鸟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表现了小鸟们相亲相爱温暖的画面。既表现了幼儿细微的观察力,也表现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二、体会舞蹈生活情趣

幼儿舞蹈源于生活,很熟悉的一段话。那我们要怎样让幼儿舞蹈源于生活呢?首先,它需要通过精心的选择、提炼与组织,采用比拟象征的手法,把生活动作典型化,形成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在平日教学时,要引导幼儿根据有趣的形象动作想象出这个动作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让幼儿根据某一动作想象这是表现雨天戏耍的情景,还是过小溪时那种踩在石头上小心翼翼的心情等等,逐步吸引幼儿共同参与舞蹈的创作。

三、丰富舞蹈幻想性

幻想性通常是幼儿最显著的标志。因为幻想是幼儿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够发挥幼儿想象力。在舞蹈中,她们可以是穿行于太空的小超人等等。幼儿在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直接表露想象的特点,这正是幼儿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因此,教师应该用心的去感受生活,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尽可能激发出幼儿无限的想象力。

例如:幼儿舞蹈《时间快跑》很直观的体现出幼儿的表现力,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表现时间快跑。教师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传授给可爱的孩子们,告诉她们怎样表现生活当中看到的时钟,让孩子们幻想一下怎样用舞蹈动作表现快跑这个词。同时通过这个舞蹈的形式告诉可爱的孩子们在生活中要懂得珍惜时间,要懂得与时间赛跑。这样孩子们通过感受生活,通过丰富的幻想让幼儿打心底里喜欢舞蹈,从而感受快乐。

四、舞蹈教学核心部分—创新

在以往的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挖掘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这些需要在舞蹈创新教学中进行尝试。当今的幼儿舞蹈需要不断求新,寻找有新意,富有时代气息的。这样的舞蹈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舞蹈编排的核心部分是创新。就此,我们就围绕创新谈谈以下几点:

1.通过兴趣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学习的一种情绪状态。兴趣就像是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想着怎样提高幼儿的兴趣,从这些微小的细节中,老师们才能从孩子的点滴行为中找到灵感。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目标上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

2.通过人物模仿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我认为,人善于模仿是本能,在任何舞蹈中,如果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的可能。幼儿模仿力的提高来源于我们老师们在生活中点滴的训练。从以往我的教学经验来说可以简单的从人与物的模仿开始训练。训练一定程度后就从人物神情着手,一步一步加深难度。老师们就从幼儿训练中捕捉幼儿的新颖神情,从而去开拓新的构思,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找到新的亮点,所以我觉得模仿是舞蹈中必不可少的。

3.通过选择教材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选用适合幼儿年龄段及幼儿具体情况的,具体教育性、代表性、兴趣性的教材。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绪的教材。例如:舞蹈《找朋友》,幼儿对此歌曲熟悉,从歌词中理解,让老师不断的潜心研究小朋友们在做这个游戏时的动作、神情,提取可用的素材,让幼儿通过表演受到启发,陶冶幼儿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4.通过情感交流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人是感性的,对于幼教来说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老师们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应该可以表现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在平日的教学中,孩子们给老师们一个甜甜的微笑就足以让老师们甜得像蜜。因此,老师们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4.舞蹈老师心得体会 篇四

一、舞蹈理论具有针对性,教育教学方式新颖,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解,令我大开眼界,耳目一新,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用人体语言来表现情感世界的动态艺术。它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舞蹈训练要讲究科学,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基本功。本次培训还结合舞蹈的编创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舞蹈作品,使我懂得了舞蹈训练的一些很好的技法和诀窍,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增了我的信心和热情。

二、舞蹈技能训练,陶冶情操,乐在其中。

在学习中,看到老师们的优美动作,听着入耳的乐声,我的心为之陶醉,这次舞蹈技能训练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感受美,追求美的一个广阔天地,我更有了一种把这种美的体验传播给学生的愿望。在教学中有些老师把舞蹈的教学当成是一种负担,却忽略了再舞蹈的集体训练中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老师告诉我们,舞蹈训练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比赛,而应该把舞蹈教学当成一种手段,把育人作为目标,让学生在一个集体中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敢于面对困难。

三、舞蹈内容形式多样,讲座精彩,使我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我接触到了东北秧歌、胶州秧歌、蒙族舞、藏族舞、四种民族舞蹈,并对少儿舞蹈的编创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三天以来,各位老师的课程都非常吸引我。编导讲师老师、蒙族舞老师等,他们在课堂上,不留余力的对我们这些学员灌输民族舞蹈的编排和教学方法及经验心得。培训期间,虽然课程排的满满的,但一位位授课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乐此不疲。我们既是聆听讲座的教师,也是渴望新知识、新视野的学生。

5.舞蹈课心得体会 篇五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比起大一的必修课,我们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选修课,对于学生的我们来讲毋庸置疑是我们所渴望的。

从小到大,看到舞台上跳舞的同学就很羡慕,感觉他们好漂亮,就像一个个公主和王子一样。走下舞台的他们也是那样的骄傲,与众不同,大家喜欢他们,向往他们,希望有一天跟他们一样,有着曼妙的舞姿,淡定的神态。

当自己看到选修课的科目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舞蹈鉴赏,或许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认为,一个能够鉴赏舞蹈的女性一定是有气质,有学识的,一个能够鉴赏舞蹈的男性一定是有魅力的,儒雅的。所以对待这节课我们期待着,也认为一定会学习到很多东西。

正式上这个舞蹈鉴赏的第一节课,走进教室,黑丫丫的一大片同学,大家有说有笑,很开心的交谈,在这里,我不仅见到了本专业的同学,更多的还见到了其他学院,其他专业的同学,大家一起聚集在这里,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我们见到了我们的任课老师,一个看起来年龄与我们相差没有很多的男老师,但我们却能感觉到他与我们的不一样,内在的成熟。他站在讲台上对我们微微的笑着,然后向我们做自我介绍,然后他问我们,我们所理解的舞蹈是什么意思,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是提升气质的一种工具,有的说是塑造形体美的一种方法,有的说是运动的一种,老师说,舞蹈的定义很宽泛,它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意。它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并且同时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我们不同人的站立,走路的方式,一个人坐姿应该是怎样的,表现的很形象,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当他表现一个人如果将脖子缩进,我们都笑了,而我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坐姿,然后大家立即把脖子挺起来。一节课过去,有的同学开玩笑说,他感觉自己长高了,我们听后都笑了。

很多时候老师给我们放了很多舞剧,例如他给我们介绍的第一个是黄豆豆的‘醉鼓’刚开始的时候自己根本就没看懂,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中,终于也沉醉于他急速转动的身躯,时而快,时而慢,他抱起鼓凝视着,沉醉着,似有千言万语的诉说,似乎又无心说什么,而老师也在一旁给我们解释着,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动作似乎是在呐喊,在感叹,在颤抖,多种表情在他的鼓的衬托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他的身躯时而抱鼓而起,时而展臂而起,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他的表现下仿佛有了生命,而他也无愧于‘舞蹈王子’这个称号。老师在视频过后也给我们讲了黄豆豆这位伟大舞蹈家的生平经历,让我们也明白一个成功的人的背后必然会有着无数的艰辛,无数的汗水,只有付出,只有努力才能够有一天实现梦想。

给我很深的印象的还有杨丽萍的‘月光’,她用她优美苗条的肢体展开想象的臂膀表现了自己的感情和月光的圣洁,在这个作品中表现了她无形的有形的完美结合,在老师的讲解中,让我们明白杨丽萍表现的决不只是她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整个人类的感情。她的舞蹈让人感觉到她不是在用身体表达,而是用自己的生命,想把生命溶于舞蹈中,看她的舞蹈,你得到的最大的感觉就是震撼。杨丽萍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也着重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而她也用了一种最自然的表达。而对杨丽萍本人,我们无法不佩服她坚强的意志。

记得其中还有一个很悲伤的舞剧就是‘秋海棠’我们真的不能不佩服这个演员,他逼真的演技也让他的这个作品获得了大众的赞赏,记得起初画面刚出来时的是头饰,刚开始没有明白,老师一提示我们也立刻都明白了过来,他所表现的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在这个舞台中他时而陶醉,时而开心,但是当它想起了自己因为太年轻、太成功,招来别人的妒忌而被划破了脸,他好像疯了似的,在舞台上乱跑起来,最后他停了下来,好想想明白了似的,而又好像在宣誓,我不能被打倒,最后又变为了老人的形象走了出去。

经过这几周的舞蹈实践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一个人的成功要自己付出很大的努力,而舞蹈之中的魅力也不是仅仅是这样的,我相信我们经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之中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它来缓解我们生活之中的压力,增强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6.舞蹈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自打娘胎里我就爱耍脾气,闹得妈妈经常坐立不安。直到有一天,妈妈肚子痛得厉害,这便才有了我。经过了九个月的艰难生活,一出世,我就亮开了嗓子,病房里的叔叔阿姨们看见了我都直乐呵。

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兴趣,我爱上了舞蹈,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放着音乐跟着那动听的旋律,像电视上那些明星一样轻轻地迈着步伐跳。闭上眼,像是站在舞台上,底下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欣赏我的演出,我的嘴角常常浮现出淡雅的笑意。

正是因为这样,我的心思渐渐被爸爸妈妈猜中了。他们很支持我,爸爸对我说:“学舞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那是要经过几年刻苦训练的,你一定要好好学,不要辜负了我们的期望。”因此爸爸为我找了一个家教,专门教我舞蹈。我的家教是一个女老师,在我印象中她很严厉。前几天,我学得很认真,可到后来,我是越来越无趣味了。

一次,我在练下腰,老师见了,就指着我斥责到:“胡文倩,你能不能用点儿力,我看你每次练下腰都这么困难,这舞蹈能学好嘛!”我其实很想反驳,因为每次我都很努力了,可老师毕竟是老师,我哪敢哪!于是,我就乖乖听从老师大人的话练。我拼尽了全身的力气,把手使劲向后挪,头也用力得往后伸,脖子累得又酸又痛,尽管是寒风呼啸的冬季,我的衣服却也湿了一大半。老师瞧我这样,大挎步向我走来,把我的手一把抓住时,我便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老师拽着我的手使劲向后拉,我就像一块生面团似的,任凭老师摆布。“啊——”我嘶力叫着。顿时,我的身体好像快要四分五裂了一样,万根针一齐扎着我。我大声吼了出:“老师,疼——”“忍着!”老师怒目圆睁地盯着我。我不敢再说了,泪水不由得涌出眼哐。结束后,我哭丧着脸飞跑到爸爸面前,一边拭泪,一边泣不成声地说:“我不学了,我.....我不想学了!”爸爸听后,并没有责怪我,他拍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我对你说过,学舞蹈是长久的事,要想学,就要学好,半途而废,有什么用,坚持下去,记住风雨过后必有美丽的彩虹。”我用袖子擦去了泪水,点了点头。

7.舞蹈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古典舞,舞蹈形态,意象体会,体系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 《踏歌》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可, 十年来经久不衰, 正是因为这个舞蹈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风格、文化气质以及民族审美情感。

在《踏歌》中我们看不到高难的技巧, 也找不到见惯的中国戏曲舞蹈特点和借鉴芭蕾动作的影子, 然而它的质朴、 清新和浓浓的中国古典意味却让人似曾相识, 又耳目一新。 它把人们想象中的、在古代诗文中才能看到的美, 通过舞者的举手投足体现出来, 舞蹈中活的形象及典型的舞蹈语言形象, 带来了活泼泼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意韵, 让人感觉到它是活的, 自古以来就是活的, 引起了深深的共鸣, 使人们认可这才是中国古典舞应有的民族形态。

一、《踏歌》的舞蹈形态分析

(一) “踏歌”的舞蹈特点。“踏歌”的主要特点是歌唱、踏地与舞袖。所谓“歌唱”是“词”与“音调”的合一, “踏歌”之“歌”, 在于其音调的不断反复和词的不断变化。 “踏歌”的第二个特点是“踏”, 亦即和着歌声以足踏地, 踏出鲜明的节奏, 以配合人们内心情感的节奏, 激发情绪。 “踏歌”的第三个特点是“舞袖”。从谢偃的《踏歌词》“倩看飘繇雪, 何如舞袖回”, 可知“踏歌”虽是“连袂而行”, 但并非自始至终都手拉着手, 踏节的过程中也不乏分手而做的舞袖动作甚至有较激烈的“振袖”和因快速踏节而随身体运动的头部动作。

(二) “踏歌”的舞蹈形态分析。《踏歌》的编导孙颖教授坚持认为, 必须从中国历史文化的母体中寻找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和气韵。这部作品的舞蹈形态具有古代“踏歌”的鲜明特征。在静态舞姿及服饰上, 《踏歌》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砖画及陶俑的造型, 从陕西昭陵出土的唐代乐舞陶俑的掩臂、松膝、倾胯的舞姿可以明显看出《踏歌》的借鉴痕迹。 《踏歌》舞者的衣袖式样不是戏曲舞蹈中的水袖, 历来在舞蹈中有着极强表现力的“手”, 始终藏在出手尺许的窄袖中, 更显舞蹈的古拙。

在动态舞姿上, 《踏歌》体现了汉代女乐舞者的姿态。 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是《踏歌》的基本体态。《踏歌》的舞蹈动作运用了“一边动”的独特舞姿, 显得新颖别致, 180度运动弥补了动作的协调对称, 别有一番古拙的韵味。《踏歌》除了体现古代踏歌踏地为节、边歌边舞的特征, 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 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于整体的“顿”中呈现一瞬间的“流”, 通过流与顿的对比, 形成视觉上的反差。就这样左右往返, 若行云流水, 似天马行空。通过欲往突返、似俯却仰等连接动作的处理, 还有肩胸的运用和一些似拙却巧的步法形成的韵味, 构成了它独有的特征。《踏歌》结尾处的一组舞蹈造型, 让人感觉完全是动态的古代壁画和陶俑形象。

二、《踏歌》的意象体会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本民族审美特征, 在艺术发展初期最为明显, 《踏歌》的歌词渗透、蔓延出的情思充盈于舞蹈之中, 使得作品更加诗化。明白如话的歌词、单纯质朴的音乐、古拙典雅的舞蹈有机地融为一体, 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民族审美情感充分体现出来。《踏歌》以舞蹈的形式, 以写意的方式体现了一种使人迷醉的“意象”。《踏歌》有着明显的古代汉唐舞蹈的韵味, 是因为它捕捉到了汉唐时代的审美风格。只有五千年中国文化才能以如此又典雅、又妖媚、又含蓄、又洒脱、又自然律动、又修饰绮丽、又抑扬顿挫、 又行云流水的《踏歌》来赞美生命的美丽。

三、由《踏歌》看创建中国古典舞完整机制的重大意义

《踏歌》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将远远超出舞蹈作品本身, 它的艺术成就将会在中国古典舞的艺坛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它可能预示着另一种古典学派的诞生。

孙颖教授通过几十年潜心钻研, 提出了创建中国古典舞完整机制的初步构想, 他的《十论中国古典舞》以及多篇论著对这种机制的创建提出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要把方法的可行性、资源启用的可行性, 既作为实践检验, 也表明民族审美取向的文化定位。在方法上, 要以理论思考指导创作实践。《踏歌》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 通过对中国舞蹈历史文化的发掘得到的成果。

四、结论

8.舞台舞蹈与电视舞蹈的比较研究 篇八

段妃

舞台艺术与电视艺术都是综合性艺术,它们都是为了审美观众,使人们得到心灵上的愉悦与精神上的满足。 舞蹈的舞台表演不仅需要舞蹈演员以优美精湛的肢体动作、技术技巧,丰富的情感,来展现舞蹈作品的内涵,而且要与观众产生共鸣。 而电视舞蹈表演不仅需要演员具备上述能力,还要克服表演场地的复杂性,并且根据电视舞蹈的特性,以画面感的角度和色彩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体现演员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节与质量。

舞台舞蹈 电视舞蹈 比较研究

舞台舞蹈是指在剧场特定的舞台空间中,由表演者和创作者利用三维空间进行舞蹈创作与表演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本文称之为舞台舞蹈。电视舞蹈是当今舞蹈艺术借助电视艺术媒体的表现手段形成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记录的同时给予舞蹈表现更大的空间。本文对舞台舞蹈与电视舞蹈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是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舞台艺术与电视艺术来发展舞蹈、传播舞蹈。舞台舞蹈与电视舞蹈的每一步跨越都对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舞台舞蹈在舞台艺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表现内容多元化、表现形式多样化、表现技巧丰富化的多种因素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意义上,舞蹈作为一种身体表现形式主要是依赖于剧场的舞台表演而存在。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舞蹈语汇来抒情达意,状物言志。 舞台舞蹈的表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征,无论是演员的动作、表情还是剧场中各种要素的运用与配合,都会在演出中的展现出来。舞蹈的舞台魅力之所以存在,首先,是演员的舞台表演转瞬即逝、不可重复,这需要演员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最完美的表现,以精湛优美的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来塑造人物体现美感,以生动的艺术表现力,以准确的情感表达,以激情、感情、热情来感染观众、传递信息。 其次,在剧场这一特定的表演环境中,观众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与演员之间产生了一种相互间亲密的共鸣,这种共鸣有时是一种默契、有时是一种温暖、有时候又是一种欣赏,它随着现场表演氛围出现和消失,这种观众直接的参与感在舞台环境中与演员的表演之间形成了一种交流的魅力,在审美上产生了艺术感受,这就是舞台舞蹈应有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生命力。观众在观看舞台上一部完整舞蹈作品的表演时,舞台舞蹈的特性大致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舞台舞蹈具有表演性。 舞台艺术的中心是表演艺术,那么舞台舞蹈必须具有表演特性。舞蹈作品通过演员的身体动作语言、人物造型、面部表情、舞蹈感觉等多种形象塑造的方式,表现出一段感人心脾的故事情节或抒发出一种释放情绪的心灵之歌。 演员的表演将观众带入到舞蹈特定的环境、情绪之中。 表演是舞台舞蹈的核心,具有着无尚的地位,它是艺术作品呈现的途径,是舞台艺术效果产生的条件。

第二,舞台舞蹈具有直观性。 舞蹈艺术通过音乐与灯光、道具、服装、舞美的配合,运用身体语言塑造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直接的视听美感享受。 剧场中的舞蹈作品,以复杂或单一的情绪交代着作品中故事的发生、发展,这种现场的直接呈现,使演员的表演与观众在视觉、听觉、思想、感情中产生强烈或不强烈的艺术交流,引起观众对舞蹈作品的审美共鸣。

第三,舞台舞蹈具有整体性。舞台舞蹈不仅需要表演性和直观性,也需要整体的完整性。 一部作品的完成不仅依靠于演员身体语言所具备的舞动特征,也要依靠于舞台的设计与创造、调动与配合,营造与铺陈,使景物间相互协调配合。 舞台上表演区位的变换、服装道具的使用、舞台效果的配合及与观众的交流,才能展现出舞蹈作为舞台艺术的内在魅力。这也是舞台艺术的特质。舞台舞蹈是由多方因素相互紧密配合而构成的整体艺术。

1936年,当贝尔德发明的电视为人们带来欢愉时,标志着电视艺术正式成为艺术领域中最新的艺术形式。 因为“凡是能够给审美主体带来审美愉悦的客观存在物便可称之为艺术”, 所以,电视艺术的概念也随着人们的广泛认可而正式归入艺术门类,又被称为第八艺术。“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①随着电视艺术广泛普及,人们对电视艺术的需求随之增高,于是种类繁多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艺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态,各类艺术形式中舞蹈、音乐、影视、戏曲等通过高科技手段与电视艺术达到互通与互生,电视艺术已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媒体工具,并产生出如下的新特性。

第一,电视艺术具有传播的特质。电视艺术是一种由多元艺术融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它依托于大众媒体、媒介平台,将其创作主题、作品形式、表演内容体现出来,具有广泛传播的功能,因此,电视艺术的传播特质是其最根本的属性。

第二,电视艺术具有艺术的特质。电视艺术是艺术的一种类别形式,它与各类传统艺术一样具有表现性与价值性艺术的特质。 同时,它也具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

第三,电视艺术具有审美的特质。 电视艺术通过电视专题、综艺节目、电视剧等多种形式,为人们提供一系列审美活动,使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审美上的愉悦。因此,电视艺术的存在也是一种审美的存在。

第四,电视艺术具有综合特质。电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许多传统艺术都会借助电视媒介平台来展现自己,不仅如此,它们也会直接参与到电视艺术的创作、构思与呈现过程当中。

近年来,舞蹈艺术与电视艺术结合形成的电视舞蹈艺术,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人们可以利用媒体随时随地欣赏美的艺术。电视舞蹈也是国际国内舞蹈艺术发展的新趋势。运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使舞蹈艺术朝着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加之舞台环境的丰富化、画面意境的深刻化、高科技的完美化,使舞蹈艺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促进了现代舞蹈文化的进程。 在舞蹈创作的点、线、面中,电视舞蹈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以人在画中、画在舞中的人画舞合一的境界来展现电视舞蹈的魅力。 例如2013年辽宁卫视春晚舞蹈作品《春恋》,以多媒体技术手段创造的唯美绚丽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画面,展示了冬与春的季节更迭与万物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爱情的永恒。 电视舞蹈不仅展现了舞蹈的内涵、演员的技艺,在新媒体技术的结合、重组、渲染下,将舞蹈作品演变成了精美的电视艺术作品。 电视舞蹈体现编导的个性、撞击着演员的心灵,满足着观众的审美,营造着视觉的盛宴,这是舞蹈文化全新的面貌。

以上叙述了舞台舞蹈与电视舞蹈在舞蹈表现上的各自的特点。下面再说说它们的异同。

首先,舞台舞蹈与电视舞蹈都是综合艺术,它们都是为了审美观众,使人们得到心灵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满足。 舞台舞蹈以表演艺术中最根本、最传统、最纯粹的艺术表现方式,为观众所营造的现场氛围是电视舞蹈所无法达到的。而电视舞蹈虽不能让观众得到直接的感受,但其借助媒体之长处,运用舞台艺术中多种技术和艺术表现手段的结合,汲取各门艺术之精华,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也是舞台舞蹈无法比拟的。

其次,舞台舞蹈的魅力是转瞬即逝不可重复,伴随着表演的结束而谢幕,与现场观众产生的共鸣也永远留在表演的那一刻。而在电视舞蹈中,舞蹈可以借助电视媒介手段,使舞蹈艺术的精彩瞬间被摄像机保存下来,将舞台表演中无法“定格”的表演,变为可永久播放的影像作品。

再次,舞台舞蹈与电视舞蹈因表演环境和表演场地不同,在呈现效果上也是有所差异的。电视舞蹈的表演场地与环境设计会根据电视画面效果的需求进行立体多维的机关铺设,相对于剧场中的舞台环境更为复杂。电视舞台的表演区域,不仅会铺设方便道具上下的滑道,也会将狭窄而危险的立体台阶式平台作为的表演区域,如果表演场地铺设了 LED 集光电子地屏的话,地面也会比一般的舞台缺少缓冲与弹性,这无疑给演员的表演带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而舞台舞蹈则是在标准的舞台上进行表演,表演区域不会铺设不利于表演的任何东西,虽然因剧场级别不同,舞台在大小、高矮、深浅上和设备的区域划分上有所区别外,基本上只有演员和编导能够体会到不同舞台的表演感受和表演效果。

最后,舞台舞蹈以整体性为大局,以完整的舞台二度创作进行着艺术表演,以演员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传达着舞蹈的情感,以演员、编导、观众三者产生的共鸣为舞台舞蹈的特点。 电视舞蹈则最终以电视艺术的形式出现在荧屏中,以作品的立意、色彩、画面感为大局,对电视画面中演员的局部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表演层次、细节有着很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无论是舞台舞蹈还是电视舞蹈,二者最根本的表现形式是以“舞蹈”为中心,任何表现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舞蹈。舞台舞蹈与电视舞蹈对于舞蹈而言既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相互相生的艺术升华。 舞台舞蹈是舞蹈最初、最本质的艺术形态,电视舞蹈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将舞蹈搬上荧屏并对其进行优化。虽然这两种形式的舞蹈表演对舞蹈内容的诠释与呈现各有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舞蹈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使舞蹈作品获得最大的艺术价值。

注释:

①赵晓梅.《图片:版面上的视觉中心》[J].理论观察,2008,(6):153-154.

9.舞蹈鉴赏的心得体会 篇九

---------舞蹈观后感

蝶之恋是2010年马丽、翟孝伟在上海《达人秀》决赛中的演出,人们在儿童时期都会有梦想——梦想有一天会自由的展翅飞翔起来,该舞蹈就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幕空中飞舞的场景。这是一部更凄美更美化的描述:一对被折了翅膀受了伤残的蛹,顽强的在“茧”中奋争,相依相伴,坚毅相恋,最后终于“破茧”而出,蜕变成一双美丽而多姿多彩的蝴蝶,展开那炫舞的翅膀,飞翔!飞翔!飞向那更加美好、理想的未来!马丽与翟孝伟一个失去了手臂一个失去了腿,他们就好似折了翅的蝴蝶,但当他们在空中飞舞的时候又给了我们一种重生的喜悦与达成了梦想时的欢乐,让人忍不住的落泪。化蝶自古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爱情期盼,在这场舞蹈中,设计者很好的利用了各种道具,即使是翟孝伟的轮椅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设计者以它为依托展现了双人舞的造型,这场舞中还融入了芭蕾舞和现代舞,留给人的感觉就不再是一个老故事的重演,而是又一种新的体验,新元素的增加更符合了我们新一代人的口味。我想这场舞蹈的高潮就是两位演员吊上威亚破茧而出是的场景吧!让观众看到这一双残缺的“蛹”,经历了努力奋争,终于蜕变成一双多么绚丽多彩的彩蝶,迎着朝阳展开美丽的双翅在天空中任意的翱翔。舞台上的美术、灯光、道具和化妆都是蛮具技巧性的,美术所展现的场景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灯光姿势不必说了,明暗得当,当最后那幕是全场的灯光集聚,整个破茧的过程就给了观众一种视觉上的震撼,灯光这时转变为五彩不同的斑斓,无舞蹈营造除了彩蝶飞舞的舞台气氛。还是要说最后的那个场景,男舞者带着翅膀出场,带领着女舞者翩翩飞起,他们舞动着没理的翅膀,时而上,时而下,时而左,时而右·····他们将翅膀做的太逼真,我想这一道具就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了吧。

10.舞蹈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十

首先,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潘老师上的是九年级的一节听说课。这是一节复习课,按照一般的教学常规,主要是进行一些练习,从而复习整个单元的知识。但这位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堂情境,结合课文的资料进行教学,整个教学有着清晰的主线——以本单元的话题问路来串联起整个单元,从而教学不再显得孤立。本课是一节复习课,该老师以问路为主线,对这个单元的资料进行了复习。先是复习reading,之后复习vocabulary,而后是grammar,最后再复习maintask,这样一种新的复习方式,给我们英语老师一种很好的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更加注重情景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能逐步得到锻炼,从而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潘老师也十分注重知识点间的扩展与联系,与之同步的练习也十分到位。整整40分钟的课堂容量较大,练习充实紧凑,学生的潜力在操练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其次老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是一节复习课,但该老师显示了其扎实的基本功,整节课都在英语教学的环境下进行,从而在课堂上构成了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学生在其良好的氛围中也得到了锻炼。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另外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配合着老师的教学,使本节课能顺利进行,这也是留给听课老师的深刻印象。

11.浅谈舞蹈作品的分析及舞蹈创作 篇十一

【关键词】舞蹈作品,分析,舞蹈创作

我国的大部分舞蹈作品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至今还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艺术,是对情感的诠释和释放,最后又可以超越情感,洗涤灵魂,陶冶情操,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终极反思。因此,时代呼唤有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问世,也需要艺术工作者潜心舞蹈创作,推陈出新,更好的弘扬和讴歌时代精神。

1舞蹈作品分析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艺术几乎伴随五千年文明一路走来,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而舞蹈形成完整艺术体系却始于周朝,雅尔舞即是代表,它严整而不失典雅,反映了那时舞蹈艺术的最高成就。到了汉唐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国力基础雄厚,为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力,也为我们汉族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艺术基础。宋元以后,戏曲艺术大行其道,舞蹈艺术便以戏剧的形式存在,逐渐走向衰落。清晚期時,国门洞开,国运不昌,却意外的为舞蹈艺术的再次繁荣提供了契机。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事业蓬勃发展,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艺术源于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为舞蹈艺术贡献了宝贵的创作素材。代表我国当代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女士,她演绎的《雀之恋》,基本达到美轮美奂,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展现的个人舞蹈技艺更是炉火纯青,无以复加,几乎把观众置身于忘我的境地,使观众很难分别是在观赏画卷,抑或就是置身于画卷之中。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经典的革命舞剧,老而弥新,经久不衰。首先这部剧在创作上完成了政治题材与舞蹈艺术的统一;其次,在形式上完成了民族舞蹈与西方舞蹈(芭蕾舞)的统一;再次,在作品鉴赏上完成了革命豪情与艺术浪漫的统一,这些共同打造了《红色娘子军》与众不同的独特艺术表现力,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力日渐强盛,时下许多舞蹈作品对其进行了讴歌。如《养蜂的小妞》,就是其中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养蜂人与蜜蜂建立的情谊,以舞蹈形式来进行展现是艺术家孙红木创作的初衷和亮点。这部作品来源于平凡的生活,养蜂人的辛勤劳动和蜜蜂的高尚节操是值得赞赏与肯定的,作品并没有用舞蹈对劳动状态去简单复制,而是对养蜂人与蜜蜂间的嬉戏追逐进行了详细刻画,尤其是养蜂小妞以全身的蜂蜜,活泼可爱的情态与蜜蜂亲密无间的情感互动,令人印象深刻,使观众更加认可正直、乐观、奉献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舞蹈《进城》聚焦了当前农民进城务工的时代话题。红色服装,白色头巾等舞蹈道具反映了农民工的朴实无华;舞蹈动作充分展现了农民工的生活细节:扛行李,大踏步向前迈步,双臂甩膀及用白色头巾擦汗等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演员伸脖驻足长时间的张望,充分展现了农民工进城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盼;舞蹈作品的高潮部分是抬头向前大踏步走,表现了农民工进城找到工作的喜悦心情和信心满怀。通观此剧,并无其它舞蹈作品的炫彩与华丽,却于质朴无华中真实反映生活,塑造形象,于雅俗共赏中产生共鸣并让观众为之动容。所以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2舞蹈作品的创作

2.1舞蹈创作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肢体语言,是对真、善、美情感的艺术表达。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诉诸于精神层面的追求,盼望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问世,对舞蹈艺术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艺术创作源于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体验,作者只有深入生活,贴近大众,才能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创作的作品才能有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感召力。例如《养蜂的小妞》,就是创作者孙红木先生深入浙江农村,与养蜂人朝夕共处才迸发的创作灵感。作者删减掉了大量素材,只保留了满身蜂蜜的养蜂小妞与蜜蜂嬉戏一段,并成功的进行了舞蹈的微格创作,观众只通过养蜂小妞与蜜蜂嬉戏的片断,就完全能感受到养蜂人乐观勤奋,勇敢质朴的精神境界。因此,美国作家海明威就曾说过:“成功的艺术创作犹如冰山,我们只需描绘水面以上的微小部分,而水面以下的巨大冰体,要留给观众自己去感受”。

2.2舞蹈创作要讴歌精神,使情感升华

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就是歌颂崇高品格,感染教育观众,催人奋进。舞蹈艺术创作同样也应该讴歌崇高精神,塑造舞台美好形象,紧随时代步伐,使舞蹈作品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即便是创作历史舞蹈剧,也应进行艺术再加工,赋予一定的时代内涵,如此才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教育观众成为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如舞蹈《进城》,就是艺术再现农民进城务工的社会热点问题,极具时代气息。作品在创作上紧紧围绕农民工的各种动作展开,着力刻画农民工朴实无华,积极奋进的良好形象。作者通过舞蹈艺术形式,赞扬了农民工的开拓进取,勇往直前,敢于憧憬美好生活并为之奋斗的精神风貌。作者的这一创作立意跟随时代背景,因而十分准确。在舞蹈动作的表达上也非常贴近农民工实际,能够真实再现农民工生活。作者的创作本意也是在讴歌农民工开拓精神的同时,希望引起全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农民进城务工的大社会背景下,极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因此,《进城》是一部十分成功的舞蹈作品,就是因为它在创作立意上是无懈可击的。

3结束语

舞蹈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应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原则,为社会服务,为时代服务。在创作上,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既要升华情感,歌颂时代先锋,又要弘扬民族精神,使舞蹈艺术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桥头堡。

参考文献:

[1]王全正.论舞蹈作品分析及舞蹈创作[J].艺术科技,2013,26(5):123

[2]王贞.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吴晶.论舞蹈作品的分析及舞蹈创作[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11):134

[4]李玉娇.优秀舞蹈作品教学分析与欣赏[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2):121

12.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 篇十二

1、即兴训练的娱乐性与幼儿活动的主体性相契合

游戏所具有的娱乐性, 每个幼儿都会喜爱, 幼儿喜欢做游戏的原因在于学龄前的儿童已经具备了运用自己的身体完成各种动作的生理水平。“并且在性格上正处于一个对周围事物有强烈兴趣、渴望参加成人的一些社会活动的心理阶段, 但由于年龄小, 受到知识、经验、能力、体力等的限制, 不能真正同成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 于是, 幼儿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发生了矛盾”, 而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即时游戏。因此, 游戏对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教育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道路, 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 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如认知、个性以及情感等方面, 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发展。所以, 我们可以看到, “幼儿心理过渡到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时, 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

2、即兴舞蹈的即时性与幼儿的大脑机制形成和发展相吻合

《幼儿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记忆发生后, 便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在量 (包括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 和质 (包括记忆态度、记忆方法、记忆内容和记忆正确性) 上不断地发展着。”这里,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幼儿的大脑机制形成特点, 特别是记忆态度上的特点, 这可以再次解释幼儿总是喜爱即兴舞蹈以及即兴训练。“记忆态度是指记忆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 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活动就是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就是无意记忆。幼儿期整个心理水平的有意性都较低, 因此记忆的有意性也较低。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都是无意识的记忆结果。特别是在幼儿初期, 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 或者是能够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和激起幼儿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 很容易自然而然地被幼儿记住”。所以, 对于幼儿来说, 强制记忆是一种痛苦的事情, 自然, 他们不会选择此种记忆方式, 而去选择那些容易记忆的方式, 比如即兴舞蹈。

幼儿的注意方式也有两种方式, 即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而“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 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 它受人的意识的调节和支配。有意注意的对象通常是不易吸引人的注意, 但又是应当去注意的事物”。在幼儿发展期, 有意注意这种形式只是刚刚开始, 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形式, 所以具有不稳定性。因此, 在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中, 都要考虑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共同参与, 尤其关注无意注意的培养, 例如, 舞蹈中的即兴训练。

3、即兴舞蹈能帮助幼儿认识自身特点

即兴舞蹈具有开发人身体多方面潜质, 可以强化身体敏锐度与灵活度, 以及挑战自身身体运动的极限。在开发人身体这么多方面潜质的同时, 也是在全面了解认识自身的一个过程。

虽然即兴舞蹈的这一功能不会在幼儿时期的幼儿身上显现的那么明显, 但是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 使得他们能够充分感知自己, 正确评价自己, 逐渐形成正确的意识, 并且这种意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而逐渐增强, 成为指导他们成长的主要意识。

二、幼儿舞蹈的启蒙教育主要手段——即兴舞蹈

1、即兴舞蹈能够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以即兴舞蹈为手段的舞蹈教育形式是一种以幼儿为主题的舞蹈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更大可能的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使得他们自己主动参与舞蹈教育。

第一, 通过即兴舞蹈, 能够加强幼儿学习舞蹈的主动性, 增强他们学习舞蹈的信心, 这是产生舞蹈学习兴趣, 甚至志趣的重要动力。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信心几乎完全来源于老师的表扬和赞许, 但是,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一旦失去老师的示范教学, 学生将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无所适从, 不知道如何去跳舞, 自信心也随之受到打击。所以, 对于幼儿的舞蹈教育要摒弃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 要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 要让他们自由发挥, 这就要求对幼儿的舞蹈教育不能刻板僵化, 即兴舞蹈即能体现出这一要求, 让幼儿的舞蹈教育能够更好的开展下去。第二, 对舞蹈兴趣的产生还需要一个好的外部因素, 那就是轻松自然的外部环境。这种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显然, 模仿和机械的操练下, 是不能产生这种自然的外部环境的, 即兴舞蹈能够带给幼儿舞蹈教育这样的轻松环境。要让幼儿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来, 就不能在教学过程中, 给他们任何压力, 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不自由的状态, 否则他们就不会参与到这种教学中来。因此, 让幼儿心情得到放松, 肢体得到自然舒展, 才能够跳出理想的动作, 同时, 心情放松, 思维才能解放, 想象才能展开, 所以, 通过即兴舞蹈来做到这一点, 是最佳的选择。

2、以即兴舞蹈为主要手段可以帮助幼儿感受舞蹈的元素

以即兴舞蹈为主要手段的教育形式是一种主题式的教育, 它是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横向铺垫”, 也就是说, 这种教育注重的是帮助幼儿横向地构建舞蹈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所以, 要使幼儿在启蒙阶段进行舞蹈元素的充分感受, 那即兴舞蹈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在游戏性很强的舞蹈活动中, 那些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是多么适合这样的学习方式。因为这种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不是一种教科书式的宣讲, 而是让幼儿通过活动去自行获得, 这是符合幼儿学习新事物的规律的。

3、以即兴舞蹈为主要手段可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即兴舞蹈具有创造性, 它本来就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 而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也不例外。与目前的幼儿舞蹈教学形式不同的是, 以即兴舞蹈为主要手段的幼儿舞蹈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而这种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佳方式, 而对于通过舞蹈教育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说, 即兴舞蹈就是一个相当好的途径。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托朗斯研究所发现的那样, 幼儿阶段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发展高峰, 如果不在这个阶段加以开发与培养, 那是非常可惜的, 而以目前的舞蹈教学方式显然是没有办法做到对幼儿进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的, 更重要的是, 创造力的培养本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所以, 我们有何理由不去将即兴舞蹈纳入幼儿舞蹈教育之中, 使其成为主要手段来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另外, 换个角度看, 通过这样的舞蹈活动, 教师也可以在孩子那个性十足的表演中, 渐渐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 这无疑对教师因材施教也同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因此, 综合以上的分析, 我认为, 以即兴舞蹈为主要手段的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是可行的, 并且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帮助幼儿构建舞蹈知识, 感受舞蹈的元素, 以及开发幼儿潜在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以幼儿为中心, 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 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幼儿舞蹈教育是与当前的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所提倡与要求的内容是相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吴圣彪.选材·教学·创作:谈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几个问题[J].舞蹈, 2007, (1) .

13.舞蹈培训班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一直以来对舞蹈的爱好和学习带给我很多的感触,也的确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舞蹈在给人美感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份恬静的心情,一分自信,让我忘掉烦恼,每天都以微笑的充满朝气的脸庞面对身边的每个人,用快乐感染周围每个人。在刚开始的学习中,我体会到舞蹈不光是要能跟着节奏跳正确,更重要的是要在舞蹈中加入自己对音乐和舞种风格的理解,不仅要“形”到,更要“神”到,姿态往往比舞步更能显示一个人的舞蹈素养。

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时候,我只是照着老师的样子,没有加入对精髓的体会,动作便显木讷呆板、没有感染力。后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断摸索中,才逐渐领悟到学习舞蹈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标准,在每个动作中融入对音乐风格的独特理解,,要熔铸感情,绝不能“邯郸学步”。这样才可以表达出舞之神韵。都说早期艺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点也没错。幼儿的兴趣培养不可忽视。

现在社会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使很多家长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现在很多幼儿园也开始普及舞蹈艺术教育。而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这套考级教材就很有潜力也很有发展市场,它在针对社会舞蹈类考级发展规律的创新上和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对舞蹈兴趣潜能的开发上使教材的音乐和编排组织不断更新、创新;才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改编到第三版教材。

家长们往往抱着以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为主少练基本功的想法报名参加业余班的培训,而中国舞这套教材又恰恰适合业余培训班的需求。生动鲜明且具有训练价值的小组和,可以让孩子们在跳组合的同时训练到了基本功,快乐的同时忘却了痛苦;教材中每个组合的音乐和编排都可以当成一个小剧目完成,可以让孩子门在任何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艺,释放自己的快乐。跟以往的其他教材相比少了单一、枯燥、乏味;孩子们不再是为了考级而来学习舞蹈。

14.幼儿园舞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四

今天的舞蹈培训从我们教师的实际出发,更多的传授了一些教学中能够用到的、实用的东西,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的民族舞。在聆听了栾老师的讲解、看过栾老师的亲身示范后,我真的是获益匪浅,让我如沐春雨。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记得在学校时,各民族的舞蹈及动作要领我们都学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没有好好温习,单凭记忆,很多东西都已抛之脑后,就像栾老师说的:民族舞的动作是一点也容不得马虎的,小颤就是小颤,微颤就是微颤,动作幅度稍微大一点或者小一点就丢了味道,就不是民族舞了。动作时严谨的,练习是辛苦的。栾老师都要为我们示范多遍,在教师练习时她又会为个别教师进行指导,力求让我们每个人的动作都能够规范、准确。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

在日常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少不了利用肢体语言给孩子们示范、讲解,特别是一些民族的小律动,如果教师的示范不准确,很可能把孩子们带入误区,而孩子的创编动作应该是在老师所提供的一些民族舞的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栾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才明白了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我做的远远不够,栾老师对每一个动作的认真,做每一个动作的优美、自然,特别是那种舞蹈的感觉、舞蹈的快乐、舞蹈的气场,深深地打动了我,即使我的动作优美,当年我深信只要我肯努力、肯学,总会有进步的!

在教授完民族舞后,栾老师特意给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个音乐游戏,动作非常简单,但经过老师的编排,它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几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成就一个精彩的节目,真可谓“用心良苦”。我想栾老师是想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舞蹈的编排与舞蹈本身的情绪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活泼的舞蹈表演形式要活泼,即使它动作简单,但只要用心,通过队形的变换及舞者心情的表露,它能够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带给每个人快乐。

15.舞蹈心得体会 篇十五

每年招聘人数较多流动性较大

在调查中,有53%的雇主表示每年的新增招聘人数在20人以上,47%的雇主表示每年的人才流失在5-10个人之间。对于比较小的单位,人才需求相对较少,而对于比较大的单位,发展空间比较大,人员需求比较大,但总体人员的流失率比较高。

招聘方式以校园招聘和推荐为主

不少舞蹈团的招聘会会在毕业生的毕业季展开,而培训机构的招聘则以人员推荐为主。在本次调查中,有40%的雇主表示更希望通过网络招聘招收到合适的人才。

部分雇主已选择使用网络招聘,但表示因普通招聘网络的求职者较多,缺乏专业针对性,招聘效果并不是太好;而进校园招聘又存在着时间限制,因为舞蹈专业的学生平时都会在外面工作;同事朋友推荐成功率高,但也存在着不能完全满足招聘需求的弊端。

精英人才稀缺

掌握的舞蹈风格全面、工作经验丰富的人的需求量最多。有36%的雇主表示单舞种风格掌握全面的人最难招聘到,其次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而企业在招聘中最为看重的是工作经历。

对于舞蹈专业毕业生而言,很多人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个舞蹈演员,但是由于舞蹈演员对人才的身体素质有特殊要求,对年龄的限制也比其他行业更高。22、23岁的大学毕业生已属比较大的年纪,舞蹈演员的梦想只能舍弃,做老师成为舞蹈毕业生的首选,而随着大众舞蹈的普及,舞蹈培训机构遍布各地,舞蹈培训机构也成了广大毕业生最好的去处。

为找到合适的人才不惜支付高额费用

目前,很多招聘网站可以免费发布招聘信息,但由于招聘效果不够理想,很多雇主宁愿选择收费的人才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这都是为了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在“您是否愿意‘委托代理招聘服务’来招聘适合自己企业的舞蹈人才”一项的调查中,有42%的雇主为了能招到合适的人才,愿意支付200元/人的费用,更有不少雇主愿意出更高的价钱。

行业特性:兼职及临时工作人员需求量大

很多舞蹈演艺公司由于业务的不稳定性,全职人员又不能满足所有的活动安排,于是在短时间内需要招聘到大量的兼职演员。在此次调查中,舞蹈演员在常年需要招聘的职位中排第一位。

舞蹈类院校往往只重视传统舞蹈专业技能的传授,缺乏与市场的有效沟通。因此,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出现断层,产生了结构性错位。

亟需更便捷、更有效的招聘方式

针对舞蹈产业的招聘求职现状,中国最大的舞蹈门户网站——中国舞蹈网(www.ChinaDance.com)倾力打造舞蹈专业人才网——中国舞蹈人才网(HR.ChinaDance.com)。中国舞蹈人才网致力于为舞者提供最全、最新、最准确的国内外舞蹈招聘信息,为舞蹈企业团体提供全方位的舞蹈人才招聘服务。

16.探讨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艺术表演 篇十六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学;表演能力

0 前言

完整性是舞蹈教学的特点。与一般的跳舞教学不同,舞蹈教学注重对艺术的诠释,除了舞蹈的整个过程,舞蹈教学还需将其中的艺术表现力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与表现力,将自身的感情因素添加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能力。

1 教学中的不足

1.1 教师素质不足

现阶段,素质不高的问题在一些舞蹈教师身上较为突出,素质不高对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了直接影响。导致这一不足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一些教师的素质因自身角色的变化而变化,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同时又受畏难情绪影响,工作中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长时间用同一套舞蹈进行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不仅承担着舞蹈教学任务,还有一些其他教务工作,这就导致教师大部分的时间被占据,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提升自身素养。但时代在变,舞蹈艺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若无学习与提升则难以保证教学的与时俱进。

1.2 舞蹈设置与编排不符合需求

舞蹈设置与编排不符合需求,这里的需求具体指的是学生的发展需求。若舞蹈教学所面对的学生为非专业类型,那么学生本身就缺乏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只有教师结合学生需求自编教材,并将教材应用至舞蹈教学中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若教师是非专业出身,那么自编教材并不是件易事。另一方面,对于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受专业舞蹈知识的常年影响,即使教师有能力自编教材,也难以避免将专业知识、专业内容过多地编写至教材中,最终也难以满足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1]此外,在一些学校中并未建立专门课程进行舞蹈教学,而只是兴趣课,通常情况下,兴趣课不会有非常多的时间安排,且教材更新非常慢,这都对学生的兴趣培养非常不利。

1.3 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足

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足表现在教学的方法与方式上,这一问题在不少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首先,在不少学校中是以选修课来设置舞蹈课程,多且广的舞蹈知识难以在选修课的有限时间内学习。课程发展有其规律,而这样的设置并不合规律。学生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中难以对舞蹈进行系统的学习,综合素质自然也难以得到提高。其次,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足还表现在一些教学过程中,即以单纯模仿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动作的传授作为侧重点。这样的教学较为机械,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舞蹈,其认识始终较为浅显。

1.4 目标设置不足

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是舞蹈教学最主要的目的。这是因为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有效融合了时间与空间,其主要的表现方式是人体的动作,通过舞蹈动作来宣泄情感、表达相应的情节以及抒发对美的理解。作为舞者,除熟练掌握基本的动作外,还需对音乐的韵律与节奏有良好的把握,且审美情趣较好,这样才能表达出舞蹈中不同层次的内容。但是,因不少学校没有正确理解舞蹈教学的目的,导致目标设置出现偏差,教师以培养学生舞蹈基本功或动作作为教学重点,没有重视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发展。[2]

2 对策分析

2.1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优化舞蹈教学首先需正确看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纠正教学中的错误观念,正确看待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参与度,确保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提升学生舞蹈艺术的表演能力首先需培养其艺术表演意识,这种培养应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在摸索中深入认识舞蹈的表演内涵。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带领者,鼓励学生成为舞蹈编排的一份子,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舞蹈的编排来了解舞蹈的艺术主题。同时,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吸收舞蹈所蕴含的艺术养分,应引导学生对舞蹈中的各个动作细节进行认真的体会。[3]以民族舞蹈的编排为例,假设该舞蹈的主要意境为宁静与空灵,那么,可令学生深入讨论舞蹈主题,以此作为教学的开端。在主题确定,学生初步掌握其艺术表现力后进行舞蹈的编排。编排需反复播放伴奏音乐,在体味音乐的过程中编排动作,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细致地推敲舞蹈中的动作与技巧。在编排完成后进行整套舞蹈动作的学习,学生全程参与了舞蹈的编排过程自然能够深入地理解与认识这一舞蹈。通过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够良好地展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而舞蹈的美感也经学生的表演与艺术思想意识得到展现。

2.2 多样化舞蹈教学

多样化舞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使教学所用的舞蹈类型多样化,教学所用的方式与手段多样化,提升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发挥教学的积极影响,提升学生的艺术表演力。舞蹈的学习、艺术表演力的形成没有捷径,要想充分地理解、领悟舞蹈艺术表演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多次反复地实践。多媒体的普及为教学提供了便利,舞蹈教学同样也可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利用,可通过播放舞蹈视频来讲解舞蹈艺术表演。生动直观的视频材料有助于学生深入感悟其中的动作技巧、艺术表现力等内容。[4]在视频学习后可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学习,舞蹈所用的音乐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情感意境,音乐实践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在进行音乐情感因素的讲解时,教师需将讲解与韵律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配乐。在视频、音乐讲解后引入图片,通过图片展示分解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学习动作的艺术表现力与来源,用完整展示舞蹈艺术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演力。

2.3 增加实践机会

对于一个舞者来说,舞台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平台舞者的艺术表演力能够得到展示,是舞者非常向往的平台。增加实践机会可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最终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情况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学生抓住实践机会,积极参与各类舞蹈比赛。诠释舞蹈艺术表演并不局限于个人舞蹈或集体舞蹈,只要有机会都应该勇敢尝试。通过舞蹈比赛,学生获得的表演经验是教学、观看他人表演所得不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表演力与认知会得到大幅度地提升,这就是实践的优势。教师可组织学生报名,并带领学生参赛,给予学生鼓励与指导,备战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会得到冲击与提升,其造成的效果、带来的影响远大于课堂教学。在比赛的刺激下,学生会开始着重揣摩舞蹈艺术表演力,并摸索如何将表演力通过动作表达出来。实践的优势无可比拟,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3 结束语

艺术表演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基础,丰富其舞蹈意境,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认识与理解舞蹈的深刻程度。

参考文献:

[1]万刚.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的培养思路探析[J]. 音乐时空,2015(07):154.

[2]李磊.论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和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J]. 青年文学家,2014(09):240.

[3]周浔闽.大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分析[J]. 艺术品鉴,2014(10):44.

上一篇:毕业班理化教学总结下一篇:财务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