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教师工作总结

2024-07-19

学校德育教师工作总结(精选9篇)

1.学校德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一

学校教师德育研究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党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坚持把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来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由于重视了德育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学校德育管理机制。

本学期我们仍非常重视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实行校长、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的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即校长──教导处──班主任──班委会一条线;党支部──团支部──大队部──中队一条线;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值日班队干部一条线。这样,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明确了自己的德育工作责任和工作细则。在教师中实行德育目标责任制,把德育工作作为教师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升、津贴挂钩。同时,学校领导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班子成员形成了“团结、奋斗、创新、务实”的领导作风。特别是德育领导小组大胆开拓,勇于改革,精心策划,真抓实干,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二、贯彻要求,狠抓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学期来,学校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调整班主任,真正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同时,组织班主任举行德育工作研讨会,选派班主任参加省级班主任网络培训。通过各类学习,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工作上的责任性和事业上的敬业心,并有重点地对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关爱学生及敬业奉献等方面进行引导,要求班主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特别关心爱护后进生,真正做到了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用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三、狠抓落实,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本学期学校继续狠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强化“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平时通过校行政、教师及小干部的执勤,及时了解各班学生的情况,对卫生、考勤、车管、礼仪服饰等常规内容,尤其是“两操”的质量,进行细化、量化,每周公布各班的得分情况,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强教育。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学校副校长协同教导处、班主任合力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秩序。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校园精神文明,并针对不同年级,分层次地召开学生大会,开展教育活动。

四、开展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我校每月都有特定的主题活动。9月是我校的文明礼仪月,学校开展了“让文明礼貌永驻校园”的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的召开,让学生爱校护校,用文明妆点校园的信念得以增强。结合“十一”国庆,我校举办了“祖国颂”演讲比赛,活动充分抒发了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他们青春的风采,爱国热情得到进一步升华。10月份学校还组织学生积极筹备、举行校田径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专门设置了三个集体比赛项目:广播操、两人三足和奥运跳跳龙,通过这些集体竞技活动,以促进团结,强化竞争意识,发扬团队精神。11月份我校组织学生进行秋季社会实践,通过参观游览,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和见识。12月是我校法制教育月,学校通过晨会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并邀请了法制副校长石翠平到学校,以报告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法律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加强联系,促进双向交流。

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举办家长学校,制定计划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期中考试后召开家长会,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完善班主任家访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特别是后进生的父母,做到经常联系,互相沟通,及时向他们汇报学生在校的近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拓宽学校与社会联系渠道。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警校共建、社区共建等活动,促进学校教育的社会化,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共同推进文明学校和文明城市建设。同时借助公检法的力量,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

我校近年在德育工作中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的一些成绩,有效稳定了全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许。但我们的工作还需进一步探索,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推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2.学校德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二

一、德育实效和德育低效的内涵

德育实效是指德育工作成功率, 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到达度与完成率。它包括德育效果和德育效率两个方面。德育效果是指在一个德育过程结束后德育工作所得到的结果。德育效果可分为三种类型:正效果型、零效果型和负效果型。而德育的实效性, 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 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 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 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本文将德育实效理解为学校德育的实际达到目标与期望目标或预设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 即学校德育工作对社会、家长的期望值和要求的满足程度, 学校德育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发展、心理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德育投入获得的效益高低。而德育低效主要是指学校德育没有满足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期望和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与既定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学生品德和心理问题突出, 道德失范现象严重, 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实现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心理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 没有体现以学生道德成长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社会责任, 学校德育工作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和时间, 但收效甚微。

二、学校德育低效之教师问题的成因分析

1. 教师德育观念存在问题。

教师德育观念是教师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相关德育现象的主体性认识, 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首先, 这是一种主体性的, 个别化的认识;其次, 对特定的教师而言, 个体的德育观念是一种真理性的存在, 尽管这种观念很可能是错误的;第三, 教师的德育观念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和评价性。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其界定任务和选择认知工具去解释、计划、决策和完成任务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对其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教师的德育观念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实现的, 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但是, 由于教育观念与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的关系是直接的, 教师的德育观念因此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现代教师的德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 进而影响学生德性的发展。调查发现, 受其思想观念的影响, 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 教师的所作所为已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的变化与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

2. 教师德育责任意识淡化。

教师的德育责任意识与德育成效密切相关, 德育责任意识强则勇于承担育人职责, 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德育工作, 更新道德知识, 提高道德修养和德育技能,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反之, 德育责任意识淡化, 对德育工作态度敷衍, 甚至推卸德育责任, 则德育成效必然低下。很多德育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应付心理十分普遍, 重智轻德思想严重。

3. 教师自身品德危机。

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言人, 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道德“成熟者”, 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及道德尚未成熟, 是道德规范的接受者、被熏陶者。教师以自己的心灵去碰撞学生的心灵, 以自己的人格去熏陶学生的人格, 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的言行, 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品德高尚的教师更能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时时处处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 把握正确的评价标准, 使学生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教师的艺术, 教师的人格, 教师的境界, 教师的目标, 就能直接或问接地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人文失落带来的负面影响作用下, 社会风气逐渐发生了改变, 对教师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下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对教师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降低了教师德育实施的成效, 引发了社会舆论对师德的质疑, 师德危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和人们观念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为人师表的道德榜样作用遭到质疑,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下降, 制约了教师德育工作的成效。

4. 教师德育素养不足。

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外到内, 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道德成长过程中, 学生会遭遇一系列的道德冲突和道德困惑。要有效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 学校德育必须和学科教学一样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 借助有效的手段方法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专门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对道德的本质有所研究, 对道德的适当领域有必要的合理的理解, 而且在道德教学上受过专门的训练。在当前学校德育中, 教师在德育素养存在的不足也使学校德育难以收到实效。

三、解决学校德育低效教师问题的策略

1.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要解决学校德育低效的教师问题, 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教育观念, 重视学生德育, 以德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教书育人, 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 但不能说人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德育首先所倡导的正是在当今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里, 人们把道德作为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积极的手段, 通过道德教育, 道德主体充分发挥其合乎理性与人类价值的道德自主与自觉, 从而实现人类总体道德的超越, 这不仅符合人类道德的发展规律, 也符合时代的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德育,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 而良好的道德品质可成为知识、能力的催化剂和成才的内在动力, 不仅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正确的目标导向和动机、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也为学生在价值观的取向上提供导引和规定, 帮助学生抵御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不良诱惑与影响, 指导学生进行价值实践行为, 最终促使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2. 改善教师生存状况, 激发教师职业热情。

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并确保教师工资足额按期发放。重视教师的健康状况, 国家应逐步建立并实行教师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在完善医疗保险保障制度的同时, 对教师因病住院可以考虑设置“绿色通道”, 包括就医、教师的临时补充、教师疗养等, 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切实予以保障。只有彻底解除教师因经济困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后顾之忧, 从而稳定教师队伍。使教师爱岗敬业, 体验职业生涯的乐趣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体验, 使职业角色功能和潜力充分有效地发挥, 为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3. 完善教师培养与进修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

在学校德育低效现状下,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道德知识陈旧, 德育方法落后, 缺少对学生心理和品德发展规律的认识, 对社会主流道德意识把握不清, 忽视社会道德要求, 对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文件理解不到位, 这些教师因素制约了德育成效的提高,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培训指导, 完善教师德育培训制度, 提高德育培训的实效, 切实保障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课程设置和课程指导, 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增设德育课程, 如与德育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文件的专题解读和学习、师德师风学习、社会道德发展的认识学习、学生心理学、道德教育的科学理论学习、德育实践探讨研究等等内容, 开设的德育课程结合学生实际道德问题, 有助于教师解决自己在实际教育中碰到的德育困惑和教育难题, 能给教师提供一定的育人指导, 同时可强制性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一些德育必修课程, 要求授课教师严格把关, 认真考核, 不搞形式主义, 以此增强德育培训实效。

4. 采取有效措施, 缓解教师角色冲突。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角色冲突的加剧, 既与教师角色活动的外部环境, 包括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 也与教师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及角色行为失范有关。社会应为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 通过多种途径指导人们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特定职能, 营造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 不过分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不切实际的角色期望。通过提高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 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劳动报酬, 正视教师劳动的价值, 以缓解由此而引起的教师角色冲突。与此同时, 教师自身应增强角色适应能力。同样的工作负荷, 对于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热爱教育教学事业、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和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教师来说, 更能够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 从而避免自己因工作负荷过大而感到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降低。教师要善于处理角色间的冲突, 增强角色适应能力, 避免角色超载, 调适好各种角色要求, 扮演好每个角色, 以便适应新时代的角色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学策主编.教育教学中师德修养案例研究.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3.学校德育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 篇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第一位,说明教师不能仅仅为“经师”,更要为“人师”,要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责任。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的那一刻起,教师就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把教书育人扛在了肩上。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重视教师的育人影响,就是重视学校德育中教师的因素。这就意味着,从教师进入学校之前到教师在学校的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要考虑和重视育人的因素。

首先,要从教师的源头把好关,让综合素质更加全面、更加优秀的人来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一种职业,当它不被重视时,人们对它的要求就低;当它逐渐被重视时,人们对它本身的要求以及对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就是提高教师岗位的专业标准,特别是要把那些师德不过关的人挡在教师职业之外,从源头防止教师队伍中出现害群之马。从教师法的颁布到教师节的设立再到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都是在提高教师的地位。启动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教师实行“国标省考”和定期注册制度等,都是从源头上进行把关。教育逐渐被社会重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群体自身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其次,要从教师的培训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既要有教学技能的培训,更要有育人能力的提升。课程经常改,教材经常变,教师的培训每年都在进行,但无论培训部门还是学校和教师,更关心的都是如何尽快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方向和变化,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又做调整了,评价、命题和考试的导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确实需要关注,但仅仅关注这些还远远不够。如果承认育人是一门科学,那么育人也有相应的理论,也要讲究规律,育人者也要有相应的能力;如果承认教育的对象、需求、心理特点等也在随着时代变化,那么也需要对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提升,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提高育人实效。

再次,在教师的考核中既要重视教学成绩、关注升学率,更要重视师德建设和育人成效的考核。考核评价是一个导向,年终考核以什么为主要内容、职称评定以什么为主要条件、绩效奖励以什么为主要指标,就是鼓励教师朝哪个方向努力。区、学校要通过评价考核的环节让那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那些“视徒如己,反己以教”的教师,那些“言传身教,以身作责”的教师,都能够得到领导、同事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有些学校的教师,升学率、教学成绩可能永远无法和优质学校相比;那些为班级工作操碎了心的班主任,工作成效也一时难以量化、立竿见影,但是,他们付出的辛苦并不少,也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

最后,从社会舆论和氛围上要大力宣传教书育人的楷模,引导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争做“人师”。每年中考、高考过后,各个地方的媒体都会争相报道各地区的升学率和状元,考中的考生还办“谢师宴”,社会舆论和媒体都在关注教学成绩,这种做法不利于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态。只有社会上少一些功利和浮躁,才能让更多的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才有可能做到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其身亡而其教犹存”,推而广之,做到“其身离而其教犹存”。

4.学校语文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四

在全面落实“构建学习型学校,为学生四十岁岁奠基厚重”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在“构建学习型学校,成就梦想人生”的办学特色的指引下,为更好的拓展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制订如下德育计划:

一、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德育方面的培训,做好笔记,认真学习,为学生德育方面健康发展和年级的老师经常交流。

二、 班级建设构想

(一)、扎实常规管理,树一班之风

1、打好开学“头一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一年的孩子虽然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校园生活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但为期两个月的假期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我要有效利用开学第一周的时间,进行文明礼仪培训。带领学生熟悉新的教学楼环境,提高安全意识,并针对学习、行走、站队、文明礼貌、卫生清扫等基本习惯进行训练,让学生尽快的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德育教育要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开始。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更要加大力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卫生、文明、秩序习惯开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厚重的基础。

第一,培养良好的坐、立、行习惯。

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是班风形成的关键,所以,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坐、立、行习惯放在首位。具体做法如下:

1、 抓好上课坐姿、走廊行走、早操及课间集队,告诉学生该怎样做。

2、 表扬鼓励促上进,适当来点小惩罚,恩威并重。表扬对低年级学生相当奏效,每表扬一次就是把好的行为又强化了一遍,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好的习惯。惩罚就要当机立断、恰到好处,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不痛不痒。

第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班级是我和学生的第二个家,整洁的`环境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能调整我的心情。具体做法如下:

1、 卫生从保持开始。

教育学生少制造垃圾的同时,每节下课必做的四件事,其中两项就是清扫地面、整理桌椅。从每个人做起,从细节做起,从保持做起。责任到位,细化到地面检查,物品摆放,午餐分发,餐后打扫,垃圾清理。

2、 值日生值日是必须。

每天严格遵照早中晚值日生表值日,从亲自指导开始,让学生干活,然后逐渐学会各尽其职。

3、 班干部培养是重点。

选举四个体委(一个分管早操和平日上课站队,一个管理平日下课站队,一个管间食、午休时的洗手,一个管理上英语课时的站队)一个劳委、三个卫生委员和几个值日组长,培训好他们,让他们层层负责,工作不但有条不紊,我也轻松了许多。就以中午分饭为例,即使我不在,在劳委的督促之下,学生仍会井井有条地就餐。有专门负责取饭的,有负责分饭的,有负责不够时要的,有吃完饭后负责安排送饭桶的。虽然他们年龄还很小,但已具备如此的能力,让我很是欣慰。

4、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班风。

以“好习惯要养成,要做生活有心人”的班级格言为指导,从每个学生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树立自信、果敢、坚强、懂得感恩的班级风貌。以健康的班风去影响和引导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开创特色管理,变体力劳动为脑力劳动

1、班级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建设好班级的六角,一栏、一报、一窗、一墙,两表、四图。让班级的隐形文化时时印象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卫生干干净净,给学生营设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2、充分发挥班干部作用。

针对学生特点,选拔并培养班级干部,让他们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能分担老师的工作量。争取达到魏书生所说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教育效果,使体力劳动更多地转化为脑力劳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三)、参与多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1、班级每人准备一条小绳,课间由班长和体委组织学生做有意义的体育活动。

2、午休时间长,随着天气的转暖,定期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活动。

3、在班级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在阅读中有共同语言,同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生命品质

1、加强阵地建设,深化爱国教育

1)、充分利用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2)、结合四月份部分学生入队,对学生进行入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2、利用各大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习雷锋、植树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3、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4、加强卫生防疫教育

四、继续关注班级家长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书信、电话、短信、家访、来校交流、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提升家长素质。

5.学校德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五

一本好书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多读好书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山丹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型,根据县教体局发《关于印发山丹县开展“用爱干教育,以德育新人”师德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特制定三场学校“用爱干教育,以德育新人”教师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师德修养,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能量,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读书目标

(一)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

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养成随时记教学中的点滴感想的好习惯,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二)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1.通过与名人对话,了解自身的差距,从而激发自己向上发展的动力。

2.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

3.通过读书,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以“用爱干教育,以德育新人”为契机,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建立读书活动长效机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读书学习,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文明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读书步骤安排:

(一)根据自身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结合学校推荐的书目及有利于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的书籍有重点以阅读,并做好学习记录,撰写读书笔记。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推进“用爱干教育,以德育新人”教师读书计划,扩大阅读者的范围及读书的影响,以形成共同读书的良好氛围。

四、读书活动的措施和要求

为确保读书活动取得实效,采取以下措施:

1、统一主题、篇目。一是统一读书主题,潜心读书,励志博学,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丰富内涵,提升素养,构建教师精神家园:二是书目统一,根据教育局推 出的教师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自行选择。

2、结合实际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学期读一本推荐书籍;教师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交流与检查。

3、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沙龙、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在教师中树立勤于读书,善于育人的榜样。

4、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教师考核。学校对教师的读书笔记、检查、评比结果都纳入常规考核之中。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参考依据。

5、定期检查和汇报展示。读书活动推开以后,学校将不定期调阅教师笔记,发现教师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教师予以解决。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读书征文或汇报演讲比赛,教师读书心得展评等活动。对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五、加强组织领导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学校要正确处理教师读书与工作、实践与研究、学习与反思的关系。将培养教师阅读习惯和建设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增强 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创新思路,搞好结合。根据新课改精神,追随新一轮教育实验理念,组织好全体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并通过教师阅读向学生、家庭、社会辐射,激活师生的创造激情;要在继承优秀阅读经验的前提下,着眼于创新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 育改革需要,探索富有特色的学习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师读书活动这种自我学习、自我培训、自主提高的优势作用,结合校本培训工作,把教师读书的过程变成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将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围绕

课题研究进行学习,在研究中学习提高,努力探索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校兴趣、培养 学生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

3、突出实效,促进发展。开展读书活动要注重实效,切忌搞形式、走过场。结 合读书学习进行反思,在掌握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推进个人的专业学科向 纵深发展,引发教师可持续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去,不断创新教学思路;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读书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让书籍成为教师一生的精神伴侣,确保读书活动取 得明显成效。

六、推荐书目:

《走进新课程》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爱的教育》

6.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篇六

一年来,我校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校德育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少先队具体抓,班主任天天教育,科任教师把德育融入教学中 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让全校老师加入到未成年的道德教育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指导中小学校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育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重点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明礼诚

信、团结友爱、笃实宽厚、自强不息等优秀品德。注意把校园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形成学校“处处是文化,事事皆教育”的良好氛围。形成我校的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和校风、教风、学风相结,描绘上墙。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中华文化经典朗读,努力探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板报、橱窗、广播站、校园网等建设工作主动占据主流思想意识阵地,校园文化墙上都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努力建立有根、有魂、有民族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追求的校园文化,实现春风化雨,以文化人,让学生无意识的参与。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重视文明行为的养成,重视挖掘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仪式的教育功能,加强学风班风校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每天教育。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等。

(一)利用升旗仪式育人。

发挥升旗仪式的育人功能,对每周的升旗仪式都确定一个鲜明而

深刻的主题,从国旗下讲话到庄严的国旗下宣誓都紧绕主题,强化学生的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制定不同的讲话内容,如“感恩母亲”、“预防溺水,珍爱生命”、“中国梦,我的梦”、“我为国旗添光彩”等形象生动的主题,拔动了他们的心弦,引起了他们的共鸣,立志做有用的人才。

(二)利用传统节日育人。

充分运用传统节日,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日、清明祭扫先烈、植树活动、感恩母亲活动、“六·一”活动、“十·一三”建队日等传统性活动。

1、在今年的学雷锋月活动,学校结合“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每人为学校做一件好事,帮父母做做家务等力所能及的事。最后总结、表彰好人好事,使学生个个争做一个雷锋式的好少年!

2、植树节校园植树活动让学生更加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3、清明节祭英烈活动让学生缅怀先辈、向往未来,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学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人生信念,加强国防教育。

4、母亲节和父亲节活动感恩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做一份感恩卡,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5、在庆祝“六·一”活动中,组织全校学生举行了文艺汇演和游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着眼培育友善、涵养孝心,大力宣传美德少年事迹,引导未成年人学习身边榜样,讲好身边故事,崇德向上、见贤思齐。表彰了荣获县级和镇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美德少年,先进班集体,让学生向榜样学习,争取做个优秀的学生。让学生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

6、以“七一”党的生日为契机,组织未成年人广泛传唱歌颂党、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歌曲,引导未成年人背诵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增强心向党、跟党走的信念。各校要坚持以学校为主体,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利用音乐课、班队会等方式,在中小学校普遍开展歌咏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向国旗敬礼活动。

7、国庆节开展网上签名寄语。生动形象地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吸引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引导未成年人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十·一三”建队日主题活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通过了解少先队组织,新队员入队仪式,讲述为中国梦奋斗的榜样人物的真实故事,合唱一首紧扣中国梦的爱国爱党的歌曲等激发学生心中的理想梦、科学梦、创造梦、报国梦。同时,还开展了拔河比赛,增进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及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利用黑板报育人

每周一期的黑板报宣传栏由各中队轮流负责出版,让黑板报会说话,达到育人的目的。每期的黑板报由大队委根据各阶段的活动,如各种节日、“美丽武宣清洁校园”“抵制网络谣言”“国防在我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黑板报。经常开展全校性的黑板报比 赛,班班参与,提高了学生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丰富多彩的内容更让学生受益匪浅。

(四)利用各种主题活动育人

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如“法制教育课”请马步派出所的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上法制课。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让学生自觉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立足点。开展孝敬教育活动为切入点,着力推进“感恩共产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家乡、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生命”十大主题活动,并通过开展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活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组织参加以“美丽中国 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全国第二十一届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还有广播体操比赛,绘画、书法,手抄报、讲故事比赛,文艺表演,拔河,校园心理剧比赛,为灾区捐款,为贫困学生捐款等一系列活动,每次活动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集体主义精神。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后感征文,讲故事,手抄报比赛。我校“感念恩情 点亮心灯”书信比赛上送作品14份;“学雷锋,做道德的人”上送征文21份,硬笔书法作品14幅,手抄报33份;“三精神 十感恩”上送作品20篇二:2013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2013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校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圆满地完成了本的各项工作。现将我校德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班主任评价方案》 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学生;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教师—学生;党总支书记—团委—团支部—学生”“三线四级”的德育管理网络机制,进行分线管理,分级落实,齐抓共管,德育工作人员做到分工不分家,既团结协作,又能独立地开展工作。我校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登记,每周小结公布,每月汇总公布,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要办好一所学校,要使一所学校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如何,就要看学校的德育师资队伍如何,为此,我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十分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重新修订了《教师量化考评细则》、《学校德育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把教师的教学实绩、教学常规、工作纪律等纳入《教师量化考评细则》之中,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切实做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二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每周三下午都要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十不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暑期学习会期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三、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为此,本学校挑选出了一批精明能干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工作有如下六个方面:

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班级量化考评细则》、《班主任管理制度》、《班主任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

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各班班干部为成员的考评和检查小组,每日做到“五查”,即查到校、查集会和早操、查课间和午间、查自习课、查放学,所查结果做到每周小节公布,每月汇总公布,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

3、健全学生组织。建立健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4、上好每周的班会课。要求班主任教师认真上好每周的班会课,班会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并随时做好班会记录,及时上交政教处。

5、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班干部把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教师。

6、每学期至少召开了一次学生座谈会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四、抓常规管理,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每年的9月份,是新生的入校的时间。随着新生的入校,学生中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学校依然坚持不懈地狠抓常规管理工作。具体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抓养成教育

学校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政教处对学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加大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

(2)通过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

(3)利用开学典礼,班会和队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二)抓纪律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做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工作,尽一切所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1)制定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2)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为副组长,以班主任为组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工作小组;

(3)制定了“安全值班制度”,成立了“安全值班”领导小组,所有当天值班人员24小时负责学校当天的安全工作及日常事务;值班人员每天放学必须在校门口负责学生的疏导工作,在加大学生护航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全体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安全责任感;

(4)每学期都在学生中开展几次“安全应急演练”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5)学校在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设立安全标志及醒目的警示牌,譬如在学生上学的路段、学校大门口等处都设有醒目的安全标志;

(6)政教处在学生中不定期对管制刀具进行突击检查;在使用取暖设备之后,校领导带领班子成员不定期对集体办公室、教师宿舍等进行检查,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抓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我校把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机构,成立了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和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法制领导小组,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今年10月份,我校为学生做了一场题为“珍惜美好时光,远离违法犯罪”的法制报告会,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校还利用板报、班会和校园广播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的法制教育落在了实处。

(四)抓差生转化工作

(1)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认真制定后进生转化计划,认真做好差生转化记录,学期末向学校反馈后进生转化情况;

(2)召开后进生转化专题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使班主任树立全新的育人观念,提高育人水平;

(3)对极少数严重违纪的学生,政教处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五)抓健康教育工作

本,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认真、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工作。(1)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健康教育课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全面提高了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做好校园内外环境整治工作。卫生由专人管理,对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做到三查,即早上到校检查、中午上课之前检查、静校后检查。把每天的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教师,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

(3)做好甲型流感防控工作。学校成立甲型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甲型流感防控预案,建 立甲型流感监控室,学校每天安排人员在大门口为学生体检,同时班主任再在班里为学生作进一步体检,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4)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对学生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了“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活动。

(5)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于九月份建成了心理咨询室,咨询工作由思品老师担任,切实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五、发挥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科渗透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团队活动室、升国旗仪式、德育教育园地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营造育人环境,增强工作实效性

校园文化是一本无声教科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在教室的室内墙壁上都悬挂了名人画像、名人语录、警示语等宣传板;在教室内的墙壁上悬挂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在每个教室里都设立了图书角、报刊栏等读书角,通过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学校还把“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定为领导作风、把“勤奋、求实、进取、奉献”定为教师的教风、把“勤奋、诚实、文明、健美”定为学生的学风。自从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七、体验活动,强化育人实践 本,我校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等精神的号召,结合有意义的节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目前,我校已形成一个多育并举的大好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2013年12月篇三:2014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2014年春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期初德育工作计划,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总结班主任工作,布置下一个月的任务和工作要求;着重将突出的问题和典型的事例摆出来,共同研究探讨。定期开展班会课,月月有主题,认真有效地上好班会课。

二、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一)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将三月份定为“养成教育暨学雷锋活动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各种形式了解雷锋事迹,认真查摆,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在全校掀起一股向雷锋学习,向先进人物学习,向自己

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活动热潮。

(二)学生管理。随着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管理已日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这也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值周的管理和培训,认真做好对学生的仪表仪容、文明习惯、楼内外秩序等情况的检查工作.并利用队会形成进行强化教育,每天值周教师对学生课间纪律进行巡视.促进了学校良好的秩序和风气。

(三)继续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1、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2、结合清明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感恩教育。本学期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学生常规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

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德育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充分利用每学期一次的法制教育报告会,班会课、校会、集队讲话等形式对师生进行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广大师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七)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电子游戏、不到网吧上网,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

(八)卫生工作。学校卫生是一个学校的脸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班主任及时加强的学生卫生打扫的监督指导,从而保证了教室内外的干净整洁。特别是各班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之,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如课

间上下楼梯、走廊行走不按要求去做、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随意丢弃脏物,还有少数学生有在校园内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这也是造成学校卫生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结合我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篇四:2015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学校确立了“学生为本”、“发展为先”、“体验为主”的德育理念,将学校的办学宗旨内化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去,明确“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并融会贯通于学校的各项课程中去。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遵循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为基点,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用科学的生命观为学生的幸福和未来奠基。

二、培养目标

1、注重全面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为“讲责任、明事理、懂规范、善思考、勤学习、重实践、会合作、有毅力、能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注重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心胸宽广、乐观豁达、进取向上”的品质;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作风,逐步使学生的“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获得和谐发展。

3、注重美德养成培养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回家讲孝道、社会讲公德”的美德,努力成为现代文明情操与道德行为基本一致的社会人。

三、具体做法:

(一)在德育工作的管理上,我们追求用创新的制度,完善的措施细化过程

1、建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扎实做好三到位和三环节:综合治理责任到位、师生互动和谐到位、常规管理措施到位。计划管理抓常抓新、形成特色;过程管理抓活抓细、注重养成;效果管理抓点抓面、发展个性。

2、制定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

(1)细化了“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的操作规程,强调“多元关注”和“发展性评价”。(2)制定了以“弘扬正气、歌颂真情、倡导真善美、释放青春正能量”为宗旨的“xxxx”评选方案,大家来追星,优化学习过程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

在“xxxx”评选活动中,学校从助人为乐、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尊老敬老、学习刻苦、尽责奉献等方面发掘学生的先进事迹,每月评选一期,每期二十多人,然后在年底评选出全校全年的“十大xxxx”进行表彰。该活动已经进行了一年,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关爱班级、热爱学校、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3)制定了《xxxx学生综合素质目标管理细则》,逐步完善《xxxx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进行了较为科学的量化,以促进学生在“发掘潜能、赏识激励、全面提高”的鞭策下,健康成长,走向成功。

(二)在德育氛围的营造上,我们追求提升品位,立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根基于社会大德育的整体要求,以“立体的、多维的、创新的”的形态,为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氛围,对“文化立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深化作用。

1、环境文化重在打造

美丽的校园始终展现着愉悦宜人的感染力,树木长青,红花绿草,生机盎然,由学生组织并开展的“创卫---我们在行动”、“你丢我检”、等环保活动,为校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校园的宣传栏,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展现生气勃勃的教育教学动态:有丰富多彩的校园写真、主题教育的纪实、体育文化艺术节剪影、最美中学生事迹介绍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学校的文化魅力。同时,学校每学年开展的“体育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文艺汇演、课本剧大赛、爱心义卖会等,开拓了学校人文建设更宽广的天地。

学校对班级黑板报宣传、墙报专栏布置等都有详实具体的要求,在体现班级特色的基础上,班主任指导学生正确利用宣传途径,营造温馨教室,营造积极乐观的班级舆论氛围,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心理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智慧的加油站、力量的积聚处。

2、精神文化重在引领

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宗

旨,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文化,形成新的精神文化,用多元化的活动奏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凭借“传统节庆日、伟人诞辰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德育教育的实施载体,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主题班队会等教育活动途径,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塑造良好的公民品格,将美德教育、国情教育、时事教育、政策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榜样教育等落到实处。

3、社团文化重在延伸

学生社团是文化立校的重要载体,它是道德实践、人格培养、创新能力体现的呈现途径,是学校连接社会、课堂连接生活、知识转为能力的桥梁。从2013年初,学校开始尝试组建学生社团工作,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培养。从务虚到务实,学校的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学校先后组建了“礼仪社团”、“广播社团”、“合唱社团”、“舞蹈社团”、“演讲社团”、“学生剧社”、“足球社团”“排球社团”“围棋社团”“书法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才干、演绎了风采。

4、行为文化重在强化

学校以培养好习惯入手,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和行为规范建设,努力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保持一致。我们制定了《xxxxx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组织开展“xx好少年文明修身” “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演讲活动、“中学生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活动、“火红五月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注重学生形象建设,美化心灵、优化行为,引

导学生遵循道德原则和规范,整体提高道德行为水准,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自己的品行进行锤炼和陶冶,从而树立当代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三)在德育活动的开展上,我们追求充分展示个性,形成适合学生实际的工作经验

多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常规的德育活动中,彰显个性、追求不同、提炼特色、形成品牌,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不平凡的精彩。

1、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

7.学校德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七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国德育理论界就提出“德育要从简单灌输某些信条和养成某些行为的工作‘重点’上, 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上来”。[1]那么, 30年过去了, 中小学道德教育成功地转移到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上了吗?基于对这个问题的兴趣, 我们对海南地区4所学校的16名教师进行了访谈, 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德育观念还存在以下问题。

1. 认为德育内容无所不包而导致卸责

访谈中教师谈到的德育内容很广泛, 共涉及28个小点, 从具体的“坐姿, 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到“注意礼仪、卫生习惯和团结合作”再到“对生活、对人的态度, 对社会的适应”。有的教师认为德育的意义重大, “德育工作, 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 (德育) 对他 (学生) 的生活和学习都影响很大, 如果把他管理教育好了, 不管是学习、思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实际情况是“班主任更应该潜心下来专心研究, 跟踪调查班里的学生, 这是我自己认为的理想, 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 “忙起来主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做, 它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

教师对于德育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对待并不是个别现象。“道德是人类自身人性的完善方式”, 教师认识到德育的意义重大、内容众多:道德关乎人的一生, 涉及人与社会、与他人、与自身的各方面, 德育像个以历时为经、以共时为纬的网, 包围着每人每事和每时。但在没有刚性标准来评价, 没有具体方法来操作, 又没有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保证的情况下, 教师面对如网的德育, 望而却步而导致责任扩散。

2. 教师以身作则却收效甚微

谈及“德育, 最需要教师做什么?”半数以上的教师说:“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榜样的作用毋庸置疑。面对无所不包的德育, 教师无从下手, 那么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 这看似是个不错的做法。但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以身作则”, 只是教师的职业前提, 如果把德育仅仅看成是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榜样则还远远不够。网络时代, 信息、榜样遍地都是, 学生遭遇的信息已不由教师来控制, 相反地, 教师变成了可供学生选择的众多信息源中的一个。校外的现实情境若与校内的榜样示范发生冲突而不能平息, 就会出现榜样式微、无效, 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 对德育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访谈中, 16名教师都没有提到在德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道德困境、道德两难问题或者关于道德相对性的困惑。这表明, 在他们的意识中, 德育与智育一样, 都有可以参照的统一要求和标准答案, 即道德规范是确定无疑的, 是可以直接灌输的。

可是道德具有历史性、情境性和相对性。德育的目的不仅仅也不可能只是让学生掌握道德规范, 更重要的是让其在当前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中, 在复杂的道德环境中, 能够独立判断与思考。而这需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将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 才能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而不仅仅表现为空喊口号。

二、中小学教师德育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背景原因:来的路———“有章可循”的等级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度之上, “家”的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 家中的长幼等级渗透到社会规范中, 人被分为不同的身份等级, “有的只是皇帝、贵戚、达官、布衣、君子和小人。达官贵人能够我行我素, 颐指气使, 颇令人欣羡, 其实这也并不是他们的个人人格, 而不过是一种身份、角色而已”[2], 各个等级都有自己的行事规范, 必须这样做或那样做。然而, 国家的管理者成了“父母官”, 师者果真如了“父”, 那么, 君、师、父的混同无形中让人们背上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人情包袱, “弹性很大”的规范又好像可以这样解释或那样解释。人们在各自的等级上“有章可循”地生活着, 可生活中却没有了“人”自己。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 人们遵循着等级、“弹性”的规范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但规范的意义不仅于此, 规范的目的在于维护人与社会的根本利益与需要, 规范指向未来, 它超越现实而着眼于“理想”, 体现着人提升自己的理想追求。[3]规范虽然具有历史延续性, 但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然而目前, 在学校德育当中还存在着只重身份不看“人”, 无视规范的目的和发展的现象, 因为仍把规范当全部、当定论, 所以规范事无巨细便导致德育内容无所不包。

2. 根本原因:进行中———“无章可循”的当下社会

近百年来, 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使得变化迭出, 自然环境也在面临着威胁, 现代人要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从依靠外界而走向独立, 个人主体逐渐形成。按照马克思划分的人类发展三大阶段, 即“人的依赖关系”形态, “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联合体形态。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具有封建特征的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群体主体在渐渐瓦解,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个人主体亟待培植。伴随着个人从多年的人性压抑中解放出来, 人的情欲会喷薄而出, 一时形成泛滥, 这是难以避免的。[4]泛滥的“洪水”把社会规范冲刷得“无章可循”, 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可是教师既要传达社会的主流规范却又逃不出现实的不确定性和信仰缺失, 他们不得不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于是更多的教师借助“教师中心”来维系权威, 用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来作为外在刺激。但是社会发展形态不会逆行, 用倒退至“群体主体”的强压手段来对待个人主体, 则会出现:随着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多, 越发意识到自己是个人主体, 部分学生会时常做出证明自己主体身份的举动, 于是教师区别对待, 使得班级管理又陷入“无章可循”, 教师欲以身作则却无处寻“则”的处境。

3. 直接原因:去的路———学校的德育环境和教师德育理论素养亟待改善和提高

公正是处理社会关系的首要价值法则, 公正包括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平等原则, 凡属社会, 每个人无例外地给予;二是对等原则, 凡属待遇, 均与其所谓对等。[5]由于目前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过大, 人数限制了被关注机会的平等分配, 教师也不能给予每个学生对等的关爱, 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惠及每一个人。而且用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标准来评价教师, 使得教师只抓成绩而无暇抓德育, 把提高学生成绩、传授教学内容作为目的, 把教育对象———人当做手段, 这直接导致教育异化。

如果说改善教师的德育环境需要从制度层面来调节, 那么提高教师德育理论素养则时不我待。在被访谈的16名教师中, 只有3名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德育相关, 其中2人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 1人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所以说在中小学里具有德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只占很小的比例。另外在职培训中涉及的德育理论知识也寥若晨星。没有基本的德育理论素养做支撑, 教师就认识不到德育的目的和功能, 便把主体性———道德的本质弃而不顾。

三、促进教师转变德育观念的对策

1. 约束德育边界

“有章可循”的等级意识遗留使得德育内容无所不包, 但目前学校德育中教师的任务是, 熟知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以了解社会发展现状的由来, 明晰当前社会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以便有效地结合实际来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所以为学生提供可选择、可判断的道德情境才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

在我国, “德育”从最初作为“道德教育”的简称, 外延不断扩大。2001年5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德育的工作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至此, 德育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 形成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等五大板块的“大德育”, 随着社会发展, 环保、青春期、审美教育等也不断地加入进来。把丰富的内容提供给德育并无大碍, 但是政治、法律、心理教育等的作用机制、教育方法和目的与道德教育却并不一致, 所以应该明确德育目的不是传授给学生这些繁杂的内容, 而是以这些内容为参考, 最终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

2. 确立教师职业核心价值观

“范跑跑”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反映出当下社会的价值虚无让人们“无章可循”, 特别是对教师应遵循的核心价值的不确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9年版) 》的内容为:爱国守法, 敬业奉献, 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 然而它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说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 那范美忠无疑做到了, 因为他周围的人一直都认为他是好教师。可是当得知他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没喊一声就跑出教室则遭到了社会各界一致的质疑, 难道教师可以在危机时刻不顾学生的安危而只顾自己?在几个月后, 陕西勉县教育局规定, 高考期间若发生地震, 监考教师都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后方能离开。人们又无不质疑, 难道教师有牺牲生命保护学生的责任吗?作为一个人和作为一名教师的人应遵循的核心价值有何差别?没有可遵循的价值底线会有失公正, 但社会对教师价值期待过高又会把教师职业“神化”。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观亟待明确, 才能让教师们有章可循。

3. 充分重视德育主体性观念

德育即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关系, 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方面:传达社会规范和如何对待自己, 两者分别用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个体内心的平衡。其中后者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为目的。[6]教师只有在具备一定的德育素养的基础上理解了道德本质是主体性, 而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是启发个人积极向上的根本动力, 才能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前提下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即在“无所不包”的生活中, 从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活动入手, 让学生理解发展着的规范的意义, 锻炼其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则可以在无所不包的生活实践中进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洁.新的科技革命和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研究, 1984 (12) :3.

[2][4]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J].中国社会科学, 1994 (4) :7, 8.

[3]李为善, 刘奔.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356.

[5]赵汀阳.二十二个方案[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200.

8.学校德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 技工学校 德育工作 教师素质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加强对技工类学校素质教育的管理,学生素质关注度得到大幅度提升。而技工学校德育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效,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德育教师的素质水平不仅仅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更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技工学校和德育教师本身,都应当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

一、国家教育部门的提升策略研究

国家教育部门组织和重视技工学校素质教育,为德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也是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具体的讲,国家教育部门在提升技工学校德育教师素质方面主要做的工作为:

首先,有关部门要制定周全的教师素质培训计划。教育系统组织开展技工学校德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全面提升德育教师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教育部门在其中起到监督作用。教师素质培训应当将素质修养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脱离理论说教的模式。

其次,政府扩大技工学校的教育投入。良好的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进步,促使政府加大对技工学校的教育投入。教育部门要时刻关注德育教师工作、生活等方面,大力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提供足够的物质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另外,教育部门还应当关注德育教师的身体健康,定期举行体检,积极改善他们的医疗和养老标准。

最后,完善教育部门的管理制度,制定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教育部门管理教师要严格遵照教师管理条例,吸纳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加入,调离不合格的教师,严重违反纪律规定的教师欲与开除处理。同时建立一个综合考评体系,而不是单纯的以学生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指标,促使德育教师的素质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技工学校管理的提升策略研究

技工学校是德育教师工作发挥的主要舞台,因此学校的管理非常的重要,教师的素质提升能够保证学校教育的质量,高质量的教师素质能够有效的扩大技工学校的知名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建设校园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教师安排一切有利于提升素质的机会。某种意义上学校是教师的第二个家,而学校作为家长应当爱护它的每一个孩子,尽全力去支持德育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多为教师去分担困难,积极为他们解决难处,创造一个良好的提升氛围,促进教师得到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制度。技工学校应当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作用考核德育教师的重要评价因素,通过这个评价制度时刻鞭策德育教师要具有超高的师德,坚定的职业信仰以及对自身事业的追求。同时还要考核他们的德育科研教学成果、学生的德育教育等等。

三、德育教师自身的提升策略研究

德育教师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强化自身的教育魅力,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去感染学生,应该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首先,抓好德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德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他们教学的基础,他们一定要先自身的基础工作做到位。德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像是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精神,永远追求进步和成长。教师要将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的行为,形成积极的模范作用。同时,还要不断地去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

其次,坚定自身的追求和信仰,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德育教师对待工作、生活都应当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要觉得自己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应当深刻明白教师这一职业的光荣意义,坚定自身的信仰。空闲时间一定要多学习多读书,树立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严格遵守教师职业规则,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

最后,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德育教师的素质提升和个人成长离不开他们对工作和自我的反思。人总是喜欢让人看到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不愿以丑示众,不喜欢暴露自身的缺点,但是,反思的过程本身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德育教师要努力找出自己专业上的不足之处、教育理念的陈旧部分、工作能力的欠缺等,去修正和补救,促使自己的素质得到综合提高。

总结语:综上所述,提升技工学校德育教师的素质需要从三个大的方向着手,在共同努力下促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显著的改变。无论是政府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都应该以尊重作为前提,而教师本身要清楚所肩负的责任重大,要具备这种勇气和力量支撑自己。这三个方面中主要还是德育教师这个内因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坚定职业信仰和追求,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做好本职工作,勇敢前行。

参 考 文 献

[1]李静.浅谈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J].职业.2015(29)

9.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篇九

西夏区平吉堡小学

惠玉苍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西夏区教育工委的工作方针,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以长期坚持开展“感恩教育”为突破口,以体验为基本途径,增强针对性,拓宽教育途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下面就本学期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加强德育工作管理。

1、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升旗仪式,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我校的一个特色。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全体学生倾听值周教师国旗下的讲话,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的形成,强化队员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观念,培养安全的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

2、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的宣传阵地作用。本学期,我校加强了红领巾广播宣传力度,每周星期二或星期四进行播音,并以学校内的学生事迹、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撰写的观后感、各种故事、生活常识等为内容在校内进行广泛的宣传,不但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校园里形成学榜样、做先进的良好校风。此外,广播站还对十九大精神、卫生、安全、法制知识向同学们进行宣传。

3、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继续开展班级学生行为习惯“五星”竞赛活动。五星是安全星、卫生星、纪律星、礼仪星、锻炼星,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求。学校具体安排了值日师生,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总负责,校长、教务主任等具体负责,24名学生参与检查。学校设计安装了五星竞赛的评比黑板,记录公开竞赛情况。“五星”竞赛成绩将作为班主任工作考评和评选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

二、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继续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规范和书籍,增强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真正做到面向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教育学生。

2、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班主任学习、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为年轻的班主任指定师傅,加强培养工作。更多创新的方法,扎实、有效地推进班级工作,创建平安、向上的和谐。

三、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四、加强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网络的建设。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家校联系,提高社会、家长重视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意识,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绩效。

五、继续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1、期中、期末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工作,班主任将汇总表上交到政教处。

2、班主任认真组织学生填写《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中“成长中的我”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部分。用激励性的语言填写学生操行评语。

3、任课教师及时,规范地填写学生学业发展状况。

总之,德育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学生在活动中普遍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

上一篇:有关快乐暑假生活作文下一篇:教教材和用教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