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2024-08-08

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共17篇)

1.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一

今年,我被__县农业局聘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__县”项目技术指导员,指导彩云镇10户科技示范户。通过几个月的科技入户工作,不但提高了示范户科技水平,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有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本人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科技入户示范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农民种植不但要产量高,还要节工省本,减轻劳动强度,原来常规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滞后于发展的要求。尽管他们有些生产经验,我们农业部门也在会议上、广播里宣传、推广新技术,但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他们还是难以掌握,需要农技人员到户去指导。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真正地把农业新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为农民学习新技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科技入户是农业技术的优化应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珍惜和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二、掌握情况、频繁入户、言传身教。

熟悉各户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定期安排各种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来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是科技入户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做到平时定期到户,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必要时可以电话咨询,随时与农户沟通,保证不误农时,把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农户手里。在玉米生产的关键时期教他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统一新品种的应用等,直到成熟收割为止。到农户田头指导技术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为了提高到户率,工作中尽量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腿勤”。“嘴勤”就是不管什么技术要把农户说懂,说通,遇到水平低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直到听懂。“腿勤”就是做到至少一周到一次农户家中,带技术宣传资料到田头现场诊断,当场提出栽培管理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好处方,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手勤”是到户时有时要亲自下田示范,实际操作让老百姓容易接受、掌握。

三、科技入户示范辐射作用强。

今年春季,为了施好玉米的肥料,我到示范户家中劝说他们改掉施肥方式,告诉他们根据玉米各个时期按需施肥、配方施肥等,经过我认真细致的讲解,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最终获得了高产,而且每个示范户带动了20个农户,玉米产量都有明显提高,他们又辐射带动了大批普通农户,这样通过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使得老百姓个个都能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

四、科技入户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凝聚干群关系。

只有自己掌握了最新、最实用的科学技术,具备了与农户沟通的能力,我们才能去指导科技示范户,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所以,科技入户工作同时也促进和加强了我们自身对业务知识和业务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我们通过科技入户这个载体为民办实事,融洽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凝聚力,改善和提高了我们农技部门和群众的关系,因而我们技术推广、技物服务的覆盖面也更宽更广了。

 

2.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二

4月26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黑委[2009]2号) , 授予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2006~2008年度全省新农村帮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新农村办的部署, 省畜牧兽!医局从2006年开始负责富裕县富路镇富路村新农村!!建设的帮建工作。3年来, 省畜牧兽医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专门成立了帮建工作领导小组, 局领导多次深入!基层指导工作, 局新农村办公室 (综合处) 制定了帮建!方案, 全局各业务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也鼎力支持帮!!建工作。2006年以来, 省畜牧兽医局帮助该村制定了!发展规划, 明确了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投入资金建设!村级畜牧兽医站, 增添了技术服务手段;帮助解决道路!!绿化、排水设施建设等问题, 使该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多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使全村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8年底, 该村通过了检查验收, 省畜牧兽医局!圆满地完成了第一批帮扶新农村工作, 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3.新农村建设规划分析 篇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7-0052-02

1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大多数都表现在城市面貌的变化,相对而言,农村的发展还较为落后,农民平均收入也远远少于城镇人口收入,虽然近几年农村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但还是比城市的发展滞后,有些农村的经济水平上去了,但是农村内部建设还非常滞后。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刻不容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关乎着我国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利于促使农村向现代化发展,摆脱传统僵硬的农村发展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深刻,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农村发展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

传统的农村发展的模式改革和创新,一般都是提出单方面内容,例如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农村文化建设等,而这样的发展和改革模式缺乏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缺少统筹规划和协调。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一项全面的发展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农村产业规划、新农村住宅建设、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全方位建设,既包括经济全面发展,又包括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在整体上改变农村面貌,改变农村的精神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全方位深层次推进,不仅统一规划农村的产业发展,支持农民创业,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另一方面还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得传统农村向现代化新农村转型,从整体上改变农村的面貌。

1.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无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展,还是政治精神文明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所有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农民的全面发展,满足农民的多方面要求。在我国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相对于城市人民而言,我国农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都较城市居民要低,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而且农村的社会环境不如城市的社会环境先进和完善。而新农村建设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的社会环境,为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农村的先进文化发展,推广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些工作的推进对农民的综合素质修养的提升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非常深远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为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从内部推进文化层面的建设,为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机遇。

2 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2.1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颁布的一项针对我国农村发展的新政策,但是实际情况上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扶持和当地政府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充分参与,只有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这项建设才富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落实到农村的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参与性,首先要让农民明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营造一种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村委会应该要积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自行组织的民主小组会议,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这项工程,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村干部还可以亲自到户探访农民,向他们发放倡导书,并询问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从中采纳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一定要听从广大农民的意愿,才有力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并让农民亲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样农民才有更大的动力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2.2 做好统一的村庄建设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实施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村庄的建设规划,只要具有一个完善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工作才有一份蓝图去逐步实施,因此首先要做好统一的村庄建设规划。首先从村庄的产业链着手,根据我们村庄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特点。可以把我们村庄划分为田园农庄型、自然生态型、产业依托型和新住宅型等类型的局域划分,这种规划方式不仅能促进我们村庄的产业发展,还能带动经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还改造了我们村庄的生活环境,农民的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做好村庄的建设规划就是要着力打造一个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还要保证农村拥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在进行村庄的整体规划时除了要规划好村庄的外部的建设模式,还要把增加农民的收入作为重点内容放进村庄的建设规划中,搞好农村的集体经济,规划好农村的产业链,可以在村中发展田园农庄产业、自然生态产业,建设一些果园,例如以蜜梨、脐橙产业为依托,按照“村在园里,园在村里”的格局分布进行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村庄的特色和自然把村庄发展成为一个生态旅游村和餐饮村,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首先做好村庄的统一规划。

2.3 发展先进文化,塑造农村新风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面农村发展的建设模式,不仅包括经济方面上的建设和改革,还包括文化方面上的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塑造农村新面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积极向农民推进先进文化工作,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村委会应该要举行先进文化宣传活动和教育活动,例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讲座类活动红色电影观赏活动、文明修养文明乡风系列活动、推荐农民外出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推行文明农村建设,推进农民的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农村的新面貌。另外还可以创设一种奖励机制,开展村庄内部评比的“十大文明之星”、“十大读书之星”、“十大时事之星”、“十佳文明户”等一系列评奖活动,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农村去学习,提高人文素质修养,倡导农村向良好的村风民风转型,培养一批精神文明创建的先进分子。对于农村的儿童和青少年则要推广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要让村里的儿童都接受义务教育,符合年龄规定的就要去上学,尽量避免青少年退学、辍学现象,并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村里的学生努力读书考大学,到外面的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学有所成,再回村子建设农村。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发展先进文化,塑造农村的新面貌。

3 结 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我国农村向现代化新农村转型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涵义及其意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能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还能改变农村面貌和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我们除了要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深刻意义,还要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把新农村建设落实到实际情况上,做好新农村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新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2] 李亚.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四

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晨光镇镇贯彻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方针,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牢牢把握“五美四和谐”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各村呈现出连线成片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主要成效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为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召开了村民大会,进行动员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应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同时还制定了《晨光镇镇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垃圾治理的范围、内容、步骤等都作了明确的要求,确保了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到位。

(二)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镇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张贴标语、横幅,广泛宣传,在晨光圩镇及各新农村建设点张贴了相关标语。二是发放垃圾无害化处理宣传资料,引导群众自觉自律。三是召开了村民大会进行动员部署,提高农民得对村庄规划、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的知晓度、参与度。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我镇新农村建设和治理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整合力量,优化资源,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发展我镇特色生态农业,一是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千亩猕猴桃基地;二是打造龙图村、司城村、高布村百亩蔬菜基地园;三是打造溪尾村、岭背村、黄坑村、高布村百亩罗汉果、六社村百亩百香果基地等特色种植业。

(四)建好硬件,完善设施,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继续扎实推进农村“空心房”拆迁工作,2016年我镇共拆除危旧“空心房”41128.78平方米。二是扎实做好集中建设点工作,我镇11个新农村建设点都邀请江西农大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朗建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各村的风貌打造和村庄规划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同时各村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可操作性的农村新风貌打造方案。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各村新农村点也成立了相应的村民理事会,负责组织、监督村小组垃圾治理工作。对各村房前屋后清理,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河沟清理,畜禽圈养,村庄绿化。目前各点进展情况如下:

1、岭背村小康村新农村建设点,主要为小康村绿化、美化、硬化工程,目前已完成前期规划、土地平整、建设及树木栽种;

2、高布村山子下新农村建设点主要为中菖公路至山冈岌道路600米,文化广场建设,目前已完成;

3、岭阳村岭背新农村建设点主要是村委至围屋道路(已完成),整修了1100平方米用于文化广场建设(已平整);

4、六社村圩上新农村建设点主要是圩上道路两边排水及绿化工程,目前已完成。

5、黄坑村下黄坑新农村建设点为打造黄坑村综合活动中心,目前已拆除了880平方米的空心房,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

村文化广场已开工建设,目前投资7万余元六角亭已建好,并建好围栏122米;

6、溪尾村合河口新农村建设点为打造2000余平方米村级文化广场,目前正建设中,建设点房屋全面进行了外貌打造,投资70万元的河堤改造工程已完工,投资10万元的1000余米排水沟改造工程已动工;

7、竹背村上页门新农村建设点为水圳改造400米(已完成),投资4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4盏;

8、湖岽村田心里新农村建设点为硬化桐子排至茶子岗道路500米、村庄的美好、绿化、亮化工程;

9、金龙村坎上新农村建设点上鲁基径到下鲁基径路基600米(已硬化)、村庄的美好、绿化、亮化工程;

10、龙图村下村新农村建设点为占地1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正建设中,已硬化800米的村小组道;

11、香山村小康村新农村建设点已完成峦山小学门口至下塘小组水泥路面硬化300米。村庄的美好、绿化、亮化工程。三是抓好农村垃圾日常清运管理,打造长期有效的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务必使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常态化。

(五)加强文化建设,注重政策引导,以文化科技助推建设发展

一是继续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雨露计划”等帮扶政策;同时做好对产业扶持的宣传普及。二是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2016年我镇多次开展“木虱防控培训”、“猕猴桃种植培训”、“罗汉果种植培训”等培训讲课;三是积极鼓励我镇青年返乡创业,积极宣传返乡创业成功典型事例。

二、存在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单一,农民对现代化农业意识不够,产业转型推广难度大。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办法和手段依然不多,增收步伐依然不快。

2、少数村干部以及群众认识不到位,工作推动缓慢,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

3、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还不够,仍然存在垃圾乱扔乱倒现象。

4、财政和社会投入相对不足

三、下一步打算

1、把发展做为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来抓,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增强群众卫生意识。

5.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五

一、项目立项情况

根据赣新村发[2007] 1号、2号文件批复星子县2007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77个,均属省级试点村,其中:整体推进扶贫村16个,位于环庐山公路沿线两侧的试点村53个,共涉及9个乡镇,28个行政村,4054户,17385人。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遵循“发展为先、富民为本、文明同步、整体和谐”的总体思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主要建设内容有:三清(清沟、清路障、清淤泥)、六改(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栏、改环境)五普及(程控电话、闭路电视、网络、庭园经济、沼气等新能源建设),整体推进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建立新机制、树立新风尚、创建好班子)项目计划财政总投入农村建设资金1168万元。其中,直接统筹资金776万元(省级财政资金万元,市级配套万元,县级配套万元);整合衔接资金 392万元(整合土地出让金70万元,水利人饮安全项目资金144.4万元,农村改厕血防项目资金100万元,农村沼气资金77.6万元)。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目标、计划调整情况

根据赣新村发[2007] 1号、2号文件批复我007年新农村建

设试点村77个,均属省级试点村,在四月份实施过程中,发现有7个试点自然村工作不力,经请示省市同意进行了调整。到2007年12月止,已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并通过了市级年终检查验收。

(二)项目完成情况

76个试点村全面完成了“三清七改五普及”任务。全县新硬化进村及村内主干道252 公里,硬化入户便道 142 公里,改路完成率分99.6%;完成改水2619户,完成改厕2458户,完成率分别为99.54%和98.89%;拆除空心房及破旧栏舍1436间,拆除露天厕所 2637只,新建(含在建)住房263幢,完成墙体刷新496250平方米;新建畜牧小区 27 个,新建垃圾池窖986 个,沼气 530 户;清理垃圾、清理淤泥45692 方;砌水沟和塘坝 12689米;新增绿化面积36578平方米,安装路灯110 盏;发展太阳能热水器635户,有5个试点村的普及率在9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9.2%,手机、电话持有户达 98.7 %;新建农民活动中心、新农民培训学校76个,小休闲广场15个,安装建立科技、文化宣传栏140个,各试点村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较好地改变了“脏、乱、差”的问题。

(三)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全县共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4203万元。其中,直接统筹资金776万元;整合衔接资金 392万元(整合土地出让金70

万元,水利人饮安全项目资金144.4万元,农村改厕血防项目资金100万元,农村沼气资金77.6万元);市、县单位帮扶资金 132万元,企业帮带资金 766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折合资金1681万元。接受捐赠水泥121 吨,办公桌椅 2114套,彩电21台,图书资料2800余册。

(四)资金实际支付情况

根据时间进度要求和项目建设情况,已下拨直接统筹资金 612万元,试点村到位直接统筹资金平均达8万元以上,资金的及时到位,(五)产生效益

一是特色产业有新发展。近年来,我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在依托资源优势和旅游主导产业,发展“农家乐”旅游和劳务经济方面,“一村一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带动农民增收不断提高。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新扩增。今年我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和具有地方特优农产品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9个已经注册,参加的农民达2989人。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特别是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温泉镇的新庙钱村、白鹿镇的斗米山徐村等18个村彻底结束了全村挑吃沟塘堰水的历史,有12个村还建起了灯光水泥球场,安装了室外体育活动器材,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在各试点村正逐步变成为现实。四是农民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我县根

据市场、农民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县乡党校、村民夜校、新农民学校等培训机构和载体,通过课堂专题授课,发放宣传材料,召开现场会、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和方式,整合“阳光”、“雨露”、“金蓝领”工程资源和力量,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年来,全县举办专题培训班 46期,培训农民达1.2万多人次,89名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3400多名农民掌握了农业实用技术,1800多村民先后走上产业工人的岗位。五是农村改革和社会发展有新的进步。我县每个试点村都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有90 %以上的群众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村“低保”面和“低保”标准都有新的突破,全县新建立文明新风理事会、龙狮队、腰鼓队、篮球队及棋牌协会等组织200余个,参加人员3000余人,并开展了“五好家庭”、“文明村”、“致富村”和精神文明“十星户”创评活动,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发展。

(六)资金管理情况

一是严格拨付程序。县新村办在政府会计中心设立专户,省、市,县直接统筹资金和市县衔接统筹的土地出让金直接进入了专户。资金拨付严格操作程序,按进度拨款。二是加强资金监督。推行资金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县、乡、村资金计划、使用安排定期公示,试点村资金实行财务公开,在村办公示栏中张榜公布,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七)项目管理及执行情况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我们制订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

1、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动员社会全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百企带百村”活动的原则,并向全县民营企业家发出倡议书,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争做百企带百村带头人”。全省“千企带千村”活动开幕式在蔡家湾试点村举行,今年全市的“千企带千村”活动经验交流会在我县龙湾温泉召开,县委副书记骆效农在会上介绍了我县的经验做法。

2、建立县委常委帮扶联系点制度,每个常委包挂1个乡镇、2个以上试点村,全面负责联系点的宣传发动、班子建设、作风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76个县直单位分别包挂1个村级组织和1个试点村。实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把手”负责制。

3、根据星新村组[2007]23号文件,出台了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制定了《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细则》

4、出台了《村党支部书记考核办法》,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干部实行录用和选任到事业单位工作制度。

(八)项目实施经验

1、深化思想认识,执行力度增强。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我县坚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立足县情,创新举措,转变作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高标准、高起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全市第一次全面检查后,针对市里反馈的意见和存在的问题,县委潘书记作出了明确批示,并要求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各乡镇的主要领导更加重视,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亲自研究部署和督查指导,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要求。同时,及时调整和补充人员力量,强化县乡新农办建设,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办事人员,强化目标措施,责任到人,责任到户,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2、大力宣传发动,主体作用增强。通过召开工作调度会、乡村干部大会、村庄群众夜会,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印发宣传单、出专题墙报、悬挂和刷写标语、组建乡村妇女腰鼓队和文化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各基层党组织及时召开了村组干部大会,集中宣讲十七大精神,让群众及时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及时掌握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群众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四量拨千斤”,自己是新农村建设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工投劳。

3、结队帮扶共建,建设合力量增强。为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互动、合力共建局面,我县对县直37个成员单位进行了职责分工,各相关部门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标准。各职能部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加强帮扶指导力度,抽调了200多名县、乡、村干部,组建了76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对76个试点村进行结队帮扶,绝大多数单位全程参与,真帮实扶。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千企带千村”的要求,县内外183家知名企业和200余名企业家,积极参加“千企带千村”活动,从资金、项目、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助推各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4、强化激励机制,检查督力增强。按照“一周一督查,半月一调度,每季巡回看,半年一小结,年终总评比”的工作要求,近一年来,特别是下半年,县新村办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单位,采取逐个核查,实地踏查等方式,每月对全县每个试点村都进行了逐村逐户的全面检查,对新农村建设资金和环山沿线“穿衣戴帽”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项督查,并通过电视、会议和简报在全县进行了10次以上通报。同时,制定出台了《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细则》,对先进试点村实施“以奖代补”,开展专项检查评比活动,有效地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6.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六

2020 年,海沧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扎实推进“三农”工作领域改革创新,紧密联系农业农业工作实际,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我区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海湾城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我局2020 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亲自抓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健全法制工作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学法机制,通过党支部集中学习、集中培训、网上学法等多种形式,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法治理论、农村工作会议、安全生产等领域法律法规,着力提升全员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以“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三会一课”等为载体,充分利用党建 e 家,业务沙龙等平台加强法治学习,强化学习成果转化,有力推动乡村振兴等各项“三农”工作。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学习21 次,业务沙龙 17次,班子成员上党课4次,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2次,民主生活会1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12 次,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全面依法治国理念。

二、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情况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及时调整权责清单、收费清单等

清单目录,积极推进权责法定化、规范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本年度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2 项,均已及时进行各类事项清单调整动态管理。

2.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服务窗口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管理,开展“证照分离”、“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促进行政审批服务公平公正高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省网办事大厅推广疫情期间“不见面审批”举措,目前我局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 103 项审批事项均达到“四星级”以上办理标准,且 100%的审批事项可实现“一趟不用跑”办理。截至目前共受理办理行政审批 255 件,均已办结。

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今年截止目前共在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等平台主动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43 条,其中机构职能类 2 条、规划计划类 12 条、行政许可类 3 件、民政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类 6 条、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类 15 条、为民办实事类 3 条、城乡建设环保类 1 条、其他 1 条。全年共受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1 件,已答复 1 件。

(二)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和标准

1.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坚持严格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增强依法依规意识,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完善集体决策程序,发扬决策民主,严格决策的执行落实,制定了本单位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明确了重大执法案件范围,审理程序、法制审核要求,在作出正式决定之前,由局机关法制机构对其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不得作出决定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保障了行政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有力地促进了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2.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依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要求,开展关于涉及民法典、公平竞争等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审查,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要求。

3.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坚持办案为民,确保决策依法依规。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探索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确保行政执法过程公开透明、执法行为规范有效。一是完善保障机制,将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2020 年度我局农业综合执法经费预算 50 万元,已统一制作执法服装,配备完善执法记录仪、数码相机等执法装备。二是按照执法程序进一步统一了执法文书,明确了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要求,明确了执法过程中现场拍照记录入卷规范、执法记录仪及其他录音录像设备录制的音像资料保管方式、记录入卷办法和要求。三是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处理违法案件时,严格按照行政执法音像记录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做好行政执法过程记录。今年以来,我局共立案查处违法行为 16 起,已办结 16 起。

4.不断创新普法工作。加强普法阵地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普法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一是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场咨询、短信推送等方式,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截止目前,发放农资打假宣传材料约 2000 份,现场咨询与培训3 场次,发送农资打假与农药使用宣传短信 8 条、覆盖人群约 1 万人次。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悬挂横幅120条,张贴标语260张,分发宣传单8万张,发放森林防灭火宣传用水1.53万瓶,发送提醒短信20万条,并协调7辆机动车流动宣传,有效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

(三)推进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改革。

贯彻落实《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市级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厦门市农业综合执法改革有关机构编制事项调整的通知》要求,将区农业农村局主管的有关农业、林业、水利和渔业等领域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职能整合,以主管局的名义统一执法,由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集中行使,精准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围绕机构、队伍、职能、装备和制度等方面重点推进,逐步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

(四)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1.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各业务口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推动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今年来已免疫各类畜禽畜禽 45.2 万羽;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检测样品950 份,抗体合格率 95%(超过全市 75%的要求),开展屠宰环节“瘦肉精”检测约9000份、非洲猪瘟约2000份,没有发现违规使用“瘦肉精”的行为。开展生猪定点检疫工作,全年共检疫各类畜禽约 15 万头次,并按规定对检出不合格动物及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投入14.5万元对辖区全部的28个行政村626个畜禽养殖场所及生猪定点屠宰场亿香公司进行全面消毒,累计消毒面积近200 万 m2。

2.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严格落实“六稳”“六保”要求,认真履行“米袋子”、“菜篮子”职责,落实有机肥补助、增配农残检测仪等扶持政策,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稳定与好疫情期间叶菜稳产保供工作。预计全年生产面积 1110 亩,比增 10 亩;开展 2018 年种子储备转商验收及完成新一轮 5300 公斤应急种子储备工作;全区叶菜类蔬菜种植面积 2355.4 亩、超出生产任务 855.4 亩,扶持蔬菜产销对接生产主体 2 家,落实市区补助资金 117.77 万元。

3.加强对口支援和精准帮扶。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扶组〔2020〕4 号),做好困难群众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截至目前,“一键报贫”系统共受理农户申请 139 户,其中 2 户正在核实,134 户已核实完毕(不符合救助条件,已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挂钩帮扶工作的部署,加强与屏南县的交流互访,有序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帮扶要求。目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已带队前往屏南交流,并与屏南党政主要领导共同召开联席会议;2020 年度1600 万元帮扶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并已协调屏南县共同商议制定帮扶资金使用项目清单,至少安排了 1000 万元用于贫困户产业、就业、医疗、教育、危房改造等促进贫困户脱贫项目;共同招商引进 3 家企业入驻共建产业园区带动当地就业;处级挂职干部已到位;劳务、教育、社会帮扶等各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三、2021 年工作思路

(一)履行依法治区职责,抓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试点示范村建设,坚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进“一革命四行动”,抓好节点、亮点建设和动线沿线村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加快推进全区水流域治理,重点推动落实小微水体及河湖“四乱”常态化整治,稳步提升全区水环境。深化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工作,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做好对口支援和精准帮扶工作,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和“六稳六保”任务。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整合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协同服务能力,及时进行权责事项增减调整动态管理和有效承接。继续探索推进审批便民服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加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内容、范围、程序、方式,规范执法制度建设。强化“三项制度”的落实,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办,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执法行为规范。

(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相关理论知识和执法技能。结合“七五”普法验收工作,不断探索法治宣传新体制,新举措,加强对执法队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办案技能。

海沧区农业农村局

7.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七

一、目前新农村宣传的几个误区

过多的报道数字,过少的描述过程:大部分的新闻宣传往往为了将成绩表现出来,就采用很多的数字,但是却忽略掉了取得成绩的过程和原因,这样就很容易让受众感到缺乏一定的知识性。有些稿件只是罗列和堆砌一些数字,这样虽然可以充分的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表现出来,但是因为没有挖掘到新闻的主体,这样的稿件就会降低可信度。

将重点过多的放在示范点上,而忽略了非示范点:大部分报纸在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时候,重点往往是一些示范点,比如介绍一些示范点的经验,或者是对示范点的成功做一些肯定等等;很少会有人去报道非示范点的问题,比如非示范点如何发展或者为什么发展比较缓慢等等;这样的话,虽然发出了很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稿件,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发挥指导作用,我想对于一些非示范点来说,他们想要的更多的是一些有着一定指导作用以及具有较强内涵的稿件。

报道开篇多,回访效果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有些部门往往在一些特别的时候会要一些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报道,比如上级要求、引接检查或者有重要的客人前来参观等等,这时,就有很多示范点的稿件被各个媒体刊登宣传。媒体及时的将这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具体成就给宣传了出去,但是这些事情过了之后,却没有人再去跟踪报道他们的发展过程,从而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比如,农村示范点工作人员因为媒体宣传力度的冷却,热情也逐渐冷却,而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失去了媒体正常的监督和回访,致使相应领导和部门的自我要求也随之下降,导致工作效率不佳甚至有悖新农村建设的初衷;确实必要的回访也会让新农村示范点的农民对媒体产生误解,甚至导致对基层政府生出不信任之感等等。

关注农村建设比较多,但是很少的去关注生产:目前新农村建设宣传中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多的去关注新农村建设,但是却很少的去关注农村的产业发展。新农村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产业的发展,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首当其冲的大事就是要发展产业,所以,要想真正的宣传新农村建设,就需要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只报道业绩,不提出问题:很多的媒体和记者在很多原因的综合作用之下,在新农村建设报道的时候,往往只将新农村建设的成绩报道出来,却对很多的问题直接忽略,这样的报道仅仅停留在表面,虽然在眼前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但是对于新农村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新农村建设报道的时候,应该提出这些问题,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出解决的方法。

二、改进舆论宣传的途径

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就需要找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对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宣传进行改进,将为农民提供帮助的致富信息作为报道的重点,从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好办法。在新闻报道的时候,应该在全面准确的同时,还应该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报道的时候,应该牢牢围绕二十字方针,将中央精神准确的传达给广大的领导和群众;新农村建设的首先工作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将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来看,为了让农村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还需要将基层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不可忽视的重点;新闻媒体应该积极的引导部分的干部和群众走出错误的认识,并且对于一些错误的做法也应该及时的引导。

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目标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发展生产力应该作为报道的重点,从而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宣传的关键就在于报道生产的发展,因此,要将现代农业的建设作为宣传的重点,并且要对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还应该对农业产业结构不断的进行优化,具体措施有这些:对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有价值的致富信息应该多写一些;一些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应该多报道一些,还应该注意写一些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分析性稿件;要找一些农民典型,对其进行采访,将一些有用的经验或者事情写上去,从而指导其他的农民共同发展。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应该以农民为主角,报道一些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比如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农村道路、水、电、沼气等内容,还应该将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充分纳入考虑的范围。在新农村建设报道的时候,应该将探索机制作为重点,要紧密的切合实际;搞试点的时候应该采取广泛的范围,并且将那些有效的经验宣传出去,要鼓励落后地区的农民学习先进地方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借鉴的时候不能脱离实际。

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时候,要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报道;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不是很短时期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就需要长期奋斗。在报道中应该真实的将新农村建设的过程给宣传出来,不能够将正在的事情宣传为已经完成的功绩,要准确适度的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功绩和农民的增收情况,避免出现一些以偏概全的情况。如果在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对其弃之不顾,应该对其如实的报道,并且深入的调查,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对报道形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宣传的效果:要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和第一手的资料,媒体记者就应该深入到第一线中去,认真倾听的农民的意见,对实地进行调查和研究,还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创造性做法给报道出来,还应该将一些有着普遍适用性的经验宣传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报道的时候,应该追求生动鲜活的特点,对报道形式进行丰富和创新,将媒体的优势给发挥出来,要使新闻报道充满魅力,吸引大家的眼球;可以报道一些目前各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也可以回顾一些过往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三、结语

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宣传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郭学旺,贾绘泽.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机制创新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2,4(11):44-46.

8.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思考

新农村建设是近几年党和国家提出发展农村的重大策略,加强新农村建设不仅对我国农村整体发展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我国应深入研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我国进行农村建设的新型策略,对于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土地资源匮乏仍是我国急需面对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我国整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新农村建设土地方面的原则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2 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相比与城市发展速度慢,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人居环境比较差。人居环境差将会对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产生消极影响,继而影响农民对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农村建设着重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加大对水、电、路、市场、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3 有利于优化乡村空间结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农村历来受到国家城乡二分体制的影响,农村始终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弱点,正因为如此,农村才会出现小、乱、散的问题。新农村政策的实施,能够加强乡村资源空间整合、促进农村人口聚集,有利于优化乡村空间结构,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4 有利于集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节约农村建设资金

配套基础设施的缺乏现象是农村中的常见现象, 配套基础设施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农村人口聚集,可以使政府集中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节约农村建设资金,为农村村民生活上提供方便,降低农村人居环境成本,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1.5 有利于新农村规划中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新农村规划中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内容主要有:大力发展农业,保证我国农村粮食产量;大力发展农村工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大力促进农村小商业发展,满足农村生活需求;发展林业、牧业、渔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于水平。

2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在一定的标准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总体来说,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原则,他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加强对基础设施及住房改造的规划,还要注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注重协调农村经济、环境、生态、社会之间的关系,注重农村农、工、商业的综合发展,切实保护农村可贵资源,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2 整体性原则

新农村建设不是局部、单一的建设,它强调的是农村建设的整体性,这里的整体性不仅指农村农、工、商业整体发展,还包括对经济、环境、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应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将新村建设放在整体环境中加以考虑。

2.3 因地制宜原则

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区别于城市建设,不应将城市建设模式生搬硬套的应用到农村建设中。因此,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尊重农村文化传统、农民生活方式,还要充分体现农村整体风貌及地方特色。对不同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避免盲目照抄照搬城镇建设模式。

2.4 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与重点,新农村的规划与改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住房改造都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重点。只有满足农村人的需要,才能调动农民建设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没有农民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只会走上形式化,也不会达到理想的目标。

3 当前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规划标准落实不到位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问题就是规划标准落实不到位,很多农村规划实际上只是为了“应景”,这种“应景”的结果则是农村规划的批量生产。这种批量生产由于不科学、不合理给我国农村改造带了严重影响,阻碍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3.2 基础设施匮乏,居住环境差

基础设施匮乏,居住环境差是农村中的常见现象。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基础设施由于布局不合理很难做到合理利用,设施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新农村房屋住宅改造不合理,很多农民无法适应,影响农民对农业的顺利开展。

3.3 乡村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新农村改造将农民聚集起来,减少自然村数量,但由于无规化、无科学管理,使得行政区划化一定程度上出现混乱。村庄布局不合理还造成对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3.4 过于注重物化建设,使文化、环境建设受到损毁

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大搞形象工程,注重物化建设,忽略了农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同时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有些地方甚至破坏农村固有的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这些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转的。

3.5 忽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作用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指的是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能将城市建设生搬硬套到农村,而应灵活对待,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实事求是。而在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中经常出现忽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是农村建设中的大问题。

4 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路

针对在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新农村科学合理发展:

4.1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规划理念

新农村建设应以人为本,促进人、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

4.2 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系统编制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对农民意见的听取,尊重民意,走群众路线,让农民的实惠,同时合理科学的对农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避免因规划不合理造成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

4.3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给农民生活带来便利,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4.4 制定严格的土地政策

制定严格的土地政策的目的在于避免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破坏土地的现象,这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相矛盾。土地政策的制定,对于制止土地违法现象有重要作用。

4.5 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地方特色

新农村建设,应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凸显地方特色与个性。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建筑物应保留,提升农村的文化影响力,或者合理利用发展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6 产业引进注重环境保护

农村发展带来产业的引进,产业引进一方方面为农村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但一方面也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5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近几年党和国家提出发展农村的重大策略,新农村既是农民群众生活的居住地,也是发展生产的集散地。加强新农村建设不仅对我国农村整体发展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洪源.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 2009,(06)

[2] 杨明生.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武汉建设, 2009,(02)

9.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九

20**年,*镇新农村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市、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发挥人和组织八个方面的作用,按照突出重点抓增收,立足实际抓整治,加大投入抓建设,关注民生办实事,完善制度抓管理的工作思路,在20**年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扎实推进20**年新农村建设,力争完成农业总产值13193.82万元,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力争净增500元以上。

一、突出重点抓增收

1.做强做优支柱产业。柑桔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要抓住南方受冻害外省柑桔产量受影响的机遇,加大对果园综合改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三改四比”竞赛活动,打造我镇柑桔品牌,提高柑桔的产量和质量,完成中低产果园改造2300亩,引进种植名、特、优水果500亩,建立“三改四比”竞赛活动示范片4片300亩。

2.做大做活优势产业。要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协会作用和利用区内外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组织实施渔溪村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完成烟叶种植面积1100亩。落实毛豆订单3500亩,槟榔芋订单300亩,大球盖菇订单200亩。继续开展钱粮丰收竞赛活动,继续推广“豆—稻—菜,烟—稻—菜,菌—稻—菜,菜—稻—菜等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效益。

3.做精做细林竹业。发挥山地资源丰富优势,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权证动态管理,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加大力度改造低产竹林,提高林分质量,培育毛竹丰产示范基地20**亩。建立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1000亩,提高林分质量,做到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管。

4.做活做好非农产业。充分利用我镇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旅游

景点的提升改造以及本镇能人外出经商办企业的优势,大力实施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发挥镇劳动保障所作用,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劳动力转移招聘会,发布用工信息协调镇属企业吸纳本镇农村富余劳动力,鼓励外出经商经营小吃业等,20**年计划新增转移劳动力200人以上。

二、立足实际抓整治

1.围绕创文明村镇活动,以“创星评户”、“美德在农家”、“五好家庭”、“文化中心户”、“家园清洁活动”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三清六改”活动,继续建立“三清六改”示范点,示范户,推进村、六有建设试点村全面铺开,其它村建立1—2个示范点,10—20户的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三清六改”有较大的进展。

2.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快清洁式公厕建设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台溪、碧溪、大源、棕南、陈墩新建、修缮清洁式公厕5座。各村都要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建立和完善镇、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力争完成沼气池40口。结合市区第二水源的启动,扎实抓好碧溪河流域的治理及碧溪河第二期清水工程的实施。

3.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抓好乡村道路维护工作,保障公路畅通安全。实施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建设,今年完成大源斑竹二期、台溪双江、中山坂、棕南前坑、南岐合计约3公里道路硬化建设。

三、加大投入抓建设

1.围绕镇本点原有850亩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抓好碧玉小区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力争完成6幢342户,3.5万平方米,按照创省级优美乡镇的要求,完善和改造集镇的街道给排水系统,改造人行道和部分沿街楼房,建成五级客运站,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碧溪河*段防洪堤的护栏及绿化工程。

10.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十

宜宾县委办公室 唐久才

农村人才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示范者和主力军。创新农村人才工作,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从创新机制入手,加强农村人才的培育、帮扶、管理和服务工作,激发农村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更足,结构更优,素质更高,作用发挥更显著的农村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以下五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少数领导对加强农村人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村人才工作不重视,提宏观要求多,具体措施少,落实不到位,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表现在农村人才对自身价值及其发挥的作用认识模糊,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差。二是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现有人才素质不高。仅就我们调查的乡镇和村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村人才占农村人口总量的3.8%,年龄结构趋于老化,高学历、具有职称的人才比例偏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工作对农村人才的要求。三是农村人才的培育缺乏针对性。目前,农村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多年来的实践积累,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现有的专业设置和培训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人才培训的需要,往往事倍功半,实际效果不够明显。四是农村人才的选拔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我们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深层次选拔和开发农村人才还不够,对农村人才的选拔视野相对狭窄,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数量和质量。五是对农村人才的管理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部分镇、村对农村人才的管理还只停留在填个表,建立一下档案,进行一些宏观的引导上,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对农村人才的服务工作还相对滞后,影响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一)以人为本,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工作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农村人才工作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人才工作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的全过程,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放在首要位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相互促进。二是要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观念,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市场的手段,把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服务工作统筹起来,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农村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三是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着眼于提高农村人才质量和人才素质,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加强农村人才的能力建设,提高农村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致富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农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心培育,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一是要抓好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主要是充分发挥县委党校、职业学校、乡(镇)村农技校等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适合农村实际的“订单培训”,进行政策、法律、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要开阔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农村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强本区域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三是要抓示范基地建设,依靠典型引导提高素质。要积极鼓励、支持农村人才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针对项目来实施培训,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四是运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扩大农村人才培训的覆盖面。

(三)优化环境,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帮扶机制。一是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生产项目,我们要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要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要结合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组织专家为农村人才上门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及时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三是要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县、乡镇两级财政应建立农村人才开发基金,专门用于农村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同时,政府还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农村人才资金扶持,为农村人才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促进效果,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管理和服务机制。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的原则,把搞好服务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创新农村人才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人才管理网络,加强对农村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引导和服务,建立完善农村人才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实现硬件规范化、功能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和管理制度化。二是要健全农村人才的评价和选拔机制。突出农村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健全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人才选拔工作体系,促使优秀农村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人才信息档案,创新人才开发的机制和网络,加强农村人才的培训、开发和交流,做好农村人才服务工作,及时为农村人才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措施,积极开展农村人才交流。一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提供优惠条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有效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抓人才输出,鼓励农村人才走出家门,促进农村人才的全面发展。

(五)激发活力,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一是政治上激励。对那些年纪轻、素质较高的农村人才,要重点培养,条件具备的,及时吸收入党,优先选拔、充实到乡镇企业、农村专业协会任职,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加强锻炼,发挥优势,鼓励他们积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为农村人才作用的发挥搭建平台。二是优化舆论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开展优秀农村人才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广泛宣传农村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激发他们大胆创业、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三是要开辟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把农村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相结合,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农村人才,要积极帮助他们申报技术职称评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要在经济上激励。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村人才奖励基金,对那些在科技开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保护其合法收入和知识产权。

11.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十一

关键词:农机推广;提高认识;粮食生产;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52-1

舒兰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仅仅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积极推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生产实践中积极发挥农业机械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体系建设,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各个也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改善其综合服务能力。使全市农机化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不断延伸,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服务,农机化已成为解决舒兰“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1 提高认识,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

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农机化推广工作能够主动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营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氛围,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使农民快速实现小康目标。要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把过去农机化水平的衡量标准由农机保有量的多少逐渐转变为质的优化,提升衡量农机科技水平;由过去的农业生产与农机推广相脱节转变为推广内容要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将单一技术的推广应用转变为综合组装配套技术的推广;将过去重点推广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转变为全面推广农、林、牧、副、渔机械化技术。

2 抓好粮食生产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1 围绕粮食生产,重点抓好水稻全程机械化和玉米收获机械

化争取政府资金扶持,加大对新农村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提升水稻插秧机、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械的保有量,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2.2 围绕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着力推进棚室生产机械化

发展棚室蔬菜生产,拓宽销售渠道,将舒兰特色蔬菜销售到全省及全国各地,使设施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2.3 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着力推进全程机械化技术

玉米是舒兰市的产导产品,主要推广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等生产实用技术。采取选择优良品种、深松整地、精密播种、深施化肥、机械药剂灭草等环节的机械化。重点在机收获上搞突破,积极引进玉米收获机械,提高玉米的成品率和工作效率;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采用机械大棚育秧、机械平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深施化肥,采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使产品要达到A级以上。全市要建立千亩示范田和百亩示范点,使优势产业的作用得到发挥。

2.4 围绕着丘陵、坡地播弱化,着力研发坡地机械整地、播种技术

舒兰市中部丘陵区和东部山区,旱田多属于山坡地,不宜现有机械化作业,生产能力一直低下,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为彻底解决坡耕地农业机械化生产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引进推广适合丘陵区和半山区坡地小型通用耕作机械和与之配套的播种机,在春耕生产中,为山坡地的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也提高了丘陵区和半山区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2.5 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推广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

舒兰市通过多年的农机新技术反复试验、推广,充分借鉴了同条件旱作区域的成功经验,确定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技术模式和操作规范。积极推广农业免深耕种植技术、秸秆根茬还田与表面处理技术、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和机械播种深施肥技术,病虫杂草药剂控制等最新的生产实用技术。由于这些技术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进行大面积推广,因此,在土壤的长期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3 创新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3.1 创新项目生成机制

项目建设是农机化推广工作的生命线,可以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扩大开发项目,加强合作项目,拓宽渠道等项目,以项目推动推广工作的落实。

3.2 创新科研开发机制

发挥推广人员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新式,适应农业生产的机具的研发,并注意推广部门在试验、示范双环节上的技术优势,开发出适应舒兰市经济发展的新型机具。

3.3 创新推广机制

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发挥其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和示范推广效应强的作用。

3.4 创新推广服务模式

要建立健全以县(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组为基础,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补充的农机推广网络体系。为农机推广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12.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十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曾创造出世界领先的农业文明, 农民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从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到清末的“村治”, 再到民国和抗战时期周作人、梁漱溟等人的“乡村建设运动”, 无不深刻体现着人们的强烈愿望。历史发展到21世纪, 新农村建设再一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在党的十六大上郑重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 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 则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衡阳县县委、县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 决定将西渡镇英南、天星村作为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片加以规划和建设。

2项目概况

英南——天星片区位于衡阳县城东南部, 与英南新城区接壤, 为县城城郊结合地带, 北濒蒸水河, 南接阳堂村、交岭村, 西抵保安村, 东临群心村。地形呈团状, 地势南高北低, 北面地势平坦, 南部为丘陵山岗, 地质结构无大断裂层, 且地下水资源丰富, 土质肥沃, 适宜农作物生长。区域内地势最高119.2 m, 最低56.2 m, 地处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阳光充足, 降雨量充沛, 每年日平均气温16 ℃, 每年日平均气温30 ℃以上为50 d~60 d, 降雨量平均为1 286 mm, 春夏降雨量多于秋冬, 其区位分析见下图1。

英南——天星片区现状行政区划范围为英南村23个村民小组, 村域面积490.7公顷, 3 224人;天星村8个村民小组, 村域面积126公顷, 929人, 两个村总用地面积为616.7公顷, 人口4 153人, 其中英南村的万新屋等11个村民小组, 共计278.6公顷用地已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

3现状分析

农业是英南、天星村的根本, 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瓜果蔬菜等;在养殖业方面主要集中在猪、鸡、鸭、鱼等, 其中以养猪规模更为突出, 有养猪场两个。工业在英南、天星村发展缓慢, 未能充分利用本村的位置、交通、矿产等资源优势, 目前村内有农副加工厂一个。农副产品主要有棉花、油菜、瓜果大棚蔬菜, 牲猪、家禽、水产等养殖业在该村也有很大发展, 林地树种主要有樟树、松树、板栗、柏树、蜜桔、冬枣、官溪蜜柚。英南——天星片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政策优势:英南——天星片区作为衡阳县人民政府重点扶持的示范片, 获得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②群众基础优势:示范片村民和村支两委对建设美好的新农村家园有强烈要求并能积极参与, 片区新农村建设有良好的群众基础;③区位优势:片区位于城郊, 东西走向的县城外环路和南北向的秋塘路都从片区通过, 拥有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④产业优势:粮食生产是示范区传统产业。近年来, 牲猪、家禽、水产养殖, 板栗等水果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 有良好的产业基础;⑤经济发展优势:a.城郊结合地带, 能很好接受县城经济辐射, 并在生产、生活上便捷服务县城居民。b.2007年初步数据统计, 全县人平年收入4 739元, 英南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 100元, 天星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 000元, 在全县处中上水平, 经济基础好;⑥自然环境优势:自然环境优美, 水资源丰富。

不足主要表现在:该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尚未形成体系, 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较低;布局结构不甚清晰, 用地比例不均衡, 土地利用率低, 居住用地过大。房屋建筑质量一般, 布局凌乱, 特别是房屋乱搭乱建情况严重;道路不成系统, 质量与等级过低等。

4规划原则、目标与整体规划构思

4.1 规划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2) 坚持城乡统筹, 重点推进原则;

(3)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和突出特色原则;

(4) 坚持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原则;

(5)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4.2 规划目标

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20字方针, 通过典型引路, 示范带头、政策支持、对口扶持等办法, 将英南——天星片区建设成为服务县城的重要的近郊农业生产和养殖业基地, 同时也是衡阳县城郊居住及服务中心, 更是衡阳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示范。

4.3 功能定位与整体规划构思

(1) 由于本片区地处县城近郊地带, 是县城特别是英南新区的菜篮子基地, 加之境内土地肥沃, 气候适宜, 有利于农作物和果木林的种植与生长, 是理想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示范基地。因此, 绿色农业作为该片区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加以定位。

(2) 由于片区的特殊地理位置, 它将越来越多地接受来自县城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公共服务设施等各方面的辐射, 从而为县城居民的近距离郊游、休闲、渡假、踏青、垂钓、农家乐等构筑良好的平台和空间, 为县城居民的外迁定居和县城务工人员的租赁居住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便利的服务。我们不难想象, 若干年后, 这里将是县城的后花园和县城人们休闲渡假的绿岛。因此, 该片区有条件发展农家休闲和居住服务产业, 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3) 随着县城建设步伐的加快, 尤其是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有序扩张, 片区内将有相当一部分的农用地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失地的村民除进城务工和从事第三产业之外, 还有一部分人将同片区村民一道继承当地养殖业的传统, 利用养殖大户提供的资金、技术和场地作支撑, 大力发展牲猪、家禽和水产养殖业, 并逐步由低效、散养向高科技养殖、规模养殖和高效、生态养殖方向转变。由此分析, 养殖业亦将是本片区的又一支柱产业。

综上所述, 英南——天星片区是以绿色农业发展为主, 养殖业、农家休闲并重发展的环境宜人的城郊居住及服务区。

5具体规划设计方案

英南—天星片区规划建设重点是处理好英南居住区和片区产业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的关系, 突出城郊居住和休闲服务两项功能。

5.1 规划结构

英南—天星片区用地主要划分为:“一个主中心, 一个副中心, 三个居住组团”。

(1) 片区中心 (红星组团) :

是规划区的行政、医疗卫生、商业和居住综合服务区, 兼具休闲娱乐功能, 布置有市场、村办公楼、村医疗点、幼儿园、敬老院、三站五室 (农技站、广播站、计生站、图书室、文娱室、教育培训室、阅览室、村民会议室等) 。在片区中心没有布置小学, 是因为英南新区规划中, 规划布点有两所小学。这两所小学有可以满足新区学龄儿童和片区儿童的入学受教育的需求, 并且经过测算, 两所学校的建校规模足以容纳英南新区和该片区的学生, 学校的服务半径也在600 m~800 m以内, 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 次中心 (长岭组团) :

是规划区的文化娱乐休闲中心, 重点发展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

(3) 三个居住组团:

凌大屋组团、新富组团、年丫组团, 以居住为主, 兼具休闲和租赁功能 (见下图2) 。

5.2 村庄布局规划

5.2.1 产业布局规划

(1) 粮食产业:

规划用地51.7公顷, 以优质稻种植和观光农业为主, 主要分布在古文、干劲、红卫、红星、跃进、凌大屋、楠塘、瓦屋、年丫组。

(2) 种植业:

蔬菜:规划用地20.8公顷。主要分布在天瑞、凌大屋、楠塘、上青、瓦屋组。瓜果:规划用地46.6公顷。主要分布在大塘、长岭、楠塘、上青、瓦屋、天瑞组。苗木:规划用地7.1公顷。主要分布在蓝屋、新富组。棉油:规划用地28.2公顷。主要分布在上青、大路、长岭组。

(3) 水产养殖:

规划用地10.9公顷。特种水产主要分布在新富组和瓦屋组 (即新富组团内) 。

(4) 畜牧养殖:

规划用地2.6公顷。生态怡农养殖, 养猪为主。主要分布在新富组, 并充分利用山地。

(5) 农副加工区:

规划用地4.18公顷。农副产品深加工, 主要分布在年丫组。

(6) 农家休闲观光:

农家乐、休闲茶座、钓鱼, 坐落在规划主次两中心 (红星组团和长岭组团) 。

(7) 居住服务业:

服务于县城, 特别是英南新区居民及务工人员租赁和居住, 中心组团、次中心组团、凌大屋组团为主。 (6) 、 (7) 是片区今后应发展的主导产业。

5.2.2 居民点布局规划

对示范片村民住房的建设以引导为主, 不强制村民搬迁, 规划的居住组团用地是将来村民住宅改建的发展备用地, 即村民新建房屋只能在规划的居住组团内建设。住宅采用院落式布局, 建筑依山就势, 错落有致, 住宅形式以二层双拼为主, 连排住宅为辅。充分考虑耕作半径的要求、耕地整饬开垦以及现状居住情况, 将原有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规划到以居住组团为单位的居民点和片区主、副中心。根据现状村民点布局情况以及对示范片的综合评价分析, 规划红星 (中心) 、长岭、凌大屋、新富、年丫五个居住组团。居住组团为整治和新建相结合, 结合村部改造规划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幼儿园。

5.3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5.3.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直接关系村民的生活质量, 结合现有设施, 按照等级和分类的原则, 合理布置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英南、天星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村级中心 (见下图3) , 主要设置有:

行政办公:村委办公楼 (位于红星组团) ;

教育机构:幼儿园两所 (位于红星组团和长岭组团) ;

文化娱乐:青少年活动中心 (位于新富组团) 、老年活动中心 (位于凌大屋组团) 、农家乐旅游设施 (位于长岭组团) ;

医疗卫生:卫生院 (位于红星组团) ;

市政公用设施:各服务站点、公厕、垃圾收集点等;

公共绿地:中心绿地 (红星组团规划一个小游园) ;

在其它村民点主要布置小卖部、高位水池、垃圾收集点等设施。

5.3.2 道路交通规划

1) 道路布局:

主要依据片区现状对内、对外交通情况并结合县城道路规划网络, 将规划区域内道路布局为自由式, 基本为“三纵两横”形式。

2) 道路等级:

规划区内道路系统分为4个等级:县道:红线宽14 m;村主道:红线宽6 m;村次道:红线宽5 m;田间路:红线宽3 m~4 m。

5.4 产业群规划

根据区域产业链和自身特点, 规划其产业体系, 争取完整、配套促进不同产业的上下互动, 增强彼此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 积极参与区域产业联盟的构建,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 提出新的目标, 建立并完善产业群。

5.4.1 产业结构调整

从具体的调整内容上讲:①加大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投入, 扩大经营规模, 深耕产业基础, 提高产品档次, 增加产品附加值。②发展林业, 主要表现为果木林。③壮大牲猪和水产养殖业, 培育养殖专业户, 充分发挥地理, 交通优势。④积极开辟工业项目, 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等 (见图4) 。

5.4.2 产业群发展规划

(1) 农业发展规划

①基本耕地建设。从英南、天星村现状条件分析, 农业是发展的基本, 立足之源, 今后本村应在农田改造的基础上, 打破承包责任制, 实行种植专业户, 适应更高层次的农业生产, 近期完成农田改造, 实现机械化生产。同时按规划完成水利设施建设, 服务现代农业生产。

②蔬菜、瓜果产业。英南—天星片区位于县城近郊, 适于发展蔬菜、瓜果菜篮子产业。

③棉花、油菜支柱产业建设。棉花、油菜种植是英南、天星村传统产业, 农民只是处于自发状态。本次规划确定, 将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契机, 政府在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的扶助, 将水稻和油菜作为本村的支柱产业培育, 村部应努力创造技术下乡、政策优惠和市场稳定的环境发展该产业。

④养殖产业建设。以散落圈养式慢慢向养殖大户过渡, 采用相对集中养殖, 养殖的对象主要为:猪、鸡、鸭、鱼等。其中以猪、鱼为首, 实行立体养殖方式, 据调查鱼市场价格可达4元~5元/斤, 亩产量可达500斤, 利润十分可观。还可利用大面积水体建设大规模立体养殖, 增加经济效益。

⑤林业规划。林业建设主要集中在果木林, 规划林业面积为24.1公顷。果木林利用现有山地种植樟树、松树、板栗、柏树、蜜桔等, 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和为村民创收。各树种布置详见产业规划图。

(2) 企业发展规划。

英南—天星片区有利的位置和交通优势, 以及周边环境, 对该村的农副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提供保障, 因此农副产品加工将作为英南、天星村主导工业。本次规划确定年丫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一处, 共占地4.18公顷。同时, 为保护片区优美、宜居的自然环境, 并充分考虑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 规划不予以布置Ⅱ、Ⅲ类工业。

(3) 农家乐休闲观光产业规划。

充分利用长岭组团内丰富的自然水面这一自然条件, 保护和控制周边环境, 集以钓鱼、水上乐园、田园风光等项目为主的农家乐休闲观光产业, 更好地满足村民生产, 生活的各项需求。

5.4.3 产业发展政策

(1) 政策引导和支持, 对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低息贷款, 甚至在特殊产品领域, 实行资金补贴, 经济援助等。

(2) 英南、天星村村委会要积极组织传播农业技术信息, 吸纳闲散资金, 维护农民利益。

(3) 接受吸纳先进的新农村建设的新型的农业发展组织模式。

(4) 选择农民骨干, 对于那些参与新农村农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从以上英南—天星片区规划可以看出, 以人为本, 发展经济, 完善保障, 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是本规划的重心和核心, 但如何将规划付诸实施又是建设者必须研究的一大课题, 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要以宣传、发动群众为基础, 始终把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根本上说是农民的事业, 农民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尊重, 更要通过新农村建设得以体现。

(2) 要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打开新农村建设之门, 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金钥匙。要从新农村建设一开始, 就抓住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3) 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有“生产发展”, 才能“生活宽裕”, 从而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因此必须紧扣产业建设这一核心, 把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来解决。

(4) 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主线, 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群众, 受益的主体也是群众, 培育新型农民应是新农村建设课题中的主要内容, 而且是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解决农村发展的人才问题, 把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作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

(5) 要建立健全稳定的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工程宠大, 内容广泛, 参与部门多, 建设周期长, 必须探索健全一套完善的新农村建设运作机制。探索健全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机制, 是保障新农村建设能否高质量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7结语

综上所述, 英南—天星片区建设新农村规划在设计上注重因地制宜, 城乡一体, 注意与城市周边邻近用地相衔接, 以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来进行设计, 并延续传统, 和谐人居, 结合现状, 推陈出新。只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热情, 利用一切有利资源, 就能将英南—天星片区建设成为衡阳县乃至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人居示范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S].

[2]2006-2020, 衡阳县县城总体规划[R].

[3]2008-2020, 衡阳县英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R].

[4]GB50188-93, 村镇规划编制标准[S].

13.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十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从我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就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做了一下初步规划:

(一)、完善配套设施:

1.要想富先修路,力争2011年冬至2012年初完成东沟、槐树平、鹿家坡组级公路建设,进一步道路硬化建设。

2.提高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村委会办公环境,搞好为民服务大厅,农民活动广场,宣传栏公布栏的建设。

3.人畜饮水,管网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问题。

4.修建陈家玉、槐树平防洪渠。

(二)、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创办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创办经济实体,把农民增收与集体增利结合起来。

1.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村集体100多亩退耕还林套种栽培中药材猪苓。

2.结合国土整治,加强低丘岗改造;建起高山蔬菜基地、核桃基地。

(三)、根据我村的特点,发展畜牧养殖业。

1.土鸡养殖,利用我村50岁以上的三无人员,从事土鸡养殖,及发展了集体经济也解决了他们的生活保障。

2.养羊、中蜂养殖,我村有养羊大户4户、中蜂养殖大户2户,在继续扶持的基础上扩大羊、中蜂的养殖。

(四)、充分开发利用现有集体资产资源,为集体增加收入。大力发展地域优势,充分利用矿山资源、水利资源,壮大村集体经营项目建设;村委会组建运输车队,承接仁和公司的矿山运输;借玉泉河流域开发展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

14.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 篇十四

二、宣传发动,提高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场形式多样、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于6月1日晚召开了由//镇挂点领导、挂点单位工作人员、村民代表参加的空心村改建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对挂点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任务、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县委、县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使村民改变陈旧观念,树立新农村、新风貌、新发展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精心组织,深入开展。一方面,认真组织村民开展“三清三改”工作,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为顺利推进挂点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我场精心组织,搞好规划,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是请水利部门对牛仔岭下空心村改造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做好分期实施的计划。经测算空心村改建实地面积为19000平方米,第一期工程暂定9000平方,第二期工程实施面积10000平方米。二是于6月4日请//镇土管所对空心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逐户进行了丈量,并形成通知陆续送到村民手中,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经统计,共需改造面积9577.13平方米,其中拆除旧房151间,面积4444.79平方米;牛栏及厕所32间,面积284.6平方米;空宅基地及菜地4847.74平方米。

开展工作以来,我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工作进展胜利,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村民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一些村民由于生活条件差,老房拆除后无法安排居住;三是有些村民经济困难,暂时无能力建房,提出能否由镇政府牵头,跟银行联系给予小额信用贷款扶持,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和提高。

15.东北新农村规划村庄整治建设浅析 篇十五

村庄整治工作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下面以大连市金州区登沙河街道姜家村为例对东北新农村规划建设及村庄整治中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大连市地处辽宁省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姜家村位于大连市金州区登沙河街道西部,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东北部是大连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同时私有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经济实力强。在规划中被确定发展为近郊农业型新农村。在规划中我们将着重对姜家村进行以下几点的村庄整治工作。

1 乡村景观环境的整治

乡村景观环境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景观区域。景观包括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乡村景观建设及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实施。

在姜家村规划中景观建设及环境整治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公共中心的建设;乱搭乱建的整治;房屋院墙的整治;人畜分离的整治;闲置空地的整治。

1.1 公共中心的建设

传统农村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十分注重公共空间的营建,以市集、庙会等活动场所为中心,进行日常各种社会活动。目前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规划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添加和整修。结合道路交通规划,沿村中主要道路进行布局调整。围绕公共中心,设置一些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特色的店铺。

1.2 乱搭乱建的整治

整理规划村屯零散户房屋,拆除93户,新建70户,保留建筑维修整治250户。对街面上的草垛堆放、自建的厕所进行整治。

1.3 房屋院墙的整治

目前姜家村建筑外墙颜色混杂,风格不统一,檐口高度也参差不齐,在规划中对村庄内的住宅进行集中整治,规定统一的围墙屋顶的材质色彩

1.4 人畜分离的整治

由于农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部分村民在住房外侧搭建牲畜圈,不仅影响村庄景观,更带来环境上的污染,在规划中统一修建牲畜养殖地,对人畜进行分离,对环境进行整治。

1.5 闲置空地的整治

农村园林景观及设施设计应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特殊性,要为农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对于闲置空地规划建设适合农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广场和活动场地,建设资金投入少、见效快、易于管理和日常维护的项目,起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设计应具有功能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要适合农村环境所需,形式要简洁美观,不宜追求豪华与气派。沿街种植行道树,与宅间绿地、中心广场结合,最终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变单纯的景观绿化为融绿于日常生活之中的绿地规划,真正使村民感受到村庄的变化。

2 乡村道路的整治

2.1 村域主要道路

姜家村有四条乡级道路通向登沙河街道、大李家街道、华家街道、杏树屯街道、阿尔滨村。本次规划理顺村内原有乡道、村道路网,并对原有路面进行硬化,已硬化的道路进行拓宽,平整破损路面,整修道路排水系统,道路修建采用统一设计模式,主要采用水泥路面或柏油路面,规划新增柏油路6km。

规划沿村内主要道路增加公交站点,使村民出行更为便利。

2.2 农户房前道路

姜家村农户房前道路现状全部为土路,并且没有排雨水系统,在雨雪天道路积水非常严重,本次规划我们设计出房前道路的统一修建模式,单侧设置边沟,也考虑到村民特有的一些生产生活上的需要,统一进行硬化,材料可以采用水泥、石板、柏油等,宅前道路硬化5.2km。

2.3 农田道路

农田道路是村民田间劳动的主要道路,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现状农田道路大部分为土路,一遇下雨下雪便泥泞不堪,给农民带来很大的不便。结合现状农田路,规划出村民田间劳动的主要道路,对道路路面进行平整硬化,路面硬化材料主要选择水泥、石板等。

2.4 道路亮化

姜家村现状道路没有照明系统,根据村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主干路及部分宅前道路旁规划安装路灯,以方便村民的生活。

3 农村住宅建筑的整治、建设

“农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反映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它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人们不同的居住习惯,同时也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在环境、建筑、室内等方面打下深深的文化烙印,而这里的居住环境则成为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东北地区地处我国最北部,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其特有的气候特征与自然条件,必然对居室的环境设计产生影响。大连农村住宅多为红砖房,取暖能源以秸秆、柴草为主,平房居民的采暖形式仍是以烧炕取暖为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建住宅越来越多,由于建造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大都是自搭自建,建房时多选用落后的建材,使得建筑的色彩、格局、样式非常混乱,破坏了环境美观,又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造成土地和金钱的浪费。

在姜家村规划中,对村民住宅进行了统一设计,用以指导农民进行建设,同时设计出几种平面户型,以满足不同农户的人口构成和经济条件的需求。对于户型的设计,在平面中考虑各家农用设施的存放,秸秆的堆放位置等问题。通过集中规划建设来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我们在姜家村规划中保留东北农村所特有的居住形态取暖还是主要采用烧炕为主,同时我们也建议在农村推广新能源的利用,对于新建住宅建议进行一些新技术的尝试,比如建造节能建筑、进行太阳能采暖、壁挂炉采暖等。

4 新农村规划所带来的农村经济发展

姜家村现状以第一产业为主,村内还进行粮食、果树等一般农作物的种植。在新农村规划中姜家村将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农庄),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努力拓展第三产业,利用“都市农业”“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卫生条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收入,真正实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摘要:针对东北农村的一些特点,分析了在新农村规划村庄整治建设中所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对乡村居住环境的整治、农村住宅建筑的整治建设及乡村经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究,以期指导东北新农村建设工作。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村庄整治,乡村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施丽芳.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考与体会[J].山西建筑,2010,36(2):68-69.

[2]刘静霞,卢素英,安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浅析——以河南省汤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1):15-16.

[3]杨丽娜,林士军.尊重地域文化建设东北新农村[J].住宅科技,2008(1):21-22.

16.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篇十六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工作;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3-0075-01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从农业化,逐渐转向工业化、产业化等,导致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相符。目前农村水利工作存在防洪能力较差,灌溉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注重改进。

1.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工作的要求

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传统的农村农业生产中,主要注重粮食作物的种植,即水稻、大豆和玉米,因此农村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符合粮食作物的生长需求。如今随着我国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农村开始注重经济作物种植,因此传统粮食作物农村水利工程的标准不符合经济作物水利灌溉要求,而且经济作物对水利工程标准和设施的要求都不一样。目前农村还是采用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不利于农村水利工作的规划和调整。

1.2水质要求较高

如今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越来越快,因此对水质的要求比以往更加严格。因为如果水源出现污染、或水质遭到破坏,会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也会对农产的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失。因为工业的发展及其他因素,水质条件越来越难以保证,进一步影响了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缴纳情况。

1.3宏观环境变化协调

随着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逐渐转变为村民自主,政府组织的作用也从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因此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1.4水利产业政策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公益性较强的项目,该种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是以社会效益为主,主要包括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这些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全民的安全和利益;另一种则是经济效益较强的项目,主要是指农田灌溉、水面养殖等水利工程。根据该种划分方式,可以明确我国很多农村水利工程都属于第一种项目,即公益性较强的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因此需要政府提供资金用作水利工程的建设。然而该种划分方式使资金投入主体存在不明确的问题。很多农村都会将防洪除涝工程、农田灌排工程等,以政府提供资金作为水利工程的主要资金来源。然而根据实际情况而言,防洪除涝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可以作为公益性项目,农田灌排工程的作用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且受益方也属于农民,因此该工程不应当以政府提供资金作为主体。

2.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工作的发展方向

2.1注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注重节水灌溉,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减少灌溉用水损失,对于农业面的污染问题,也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同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完善防渗渠系的配套。农村应该对主干渠道进行衬砌化。

2.2注重灌排标准的提高

随着农业水利工作的发展,如今水利工程对农田灌溉,防洪防涝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首先需要保证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达到相应的标准,并需要注重农业产品结构的规划研究。

2.3注重水环境的治理

水资源的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发展及其他因素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农村水产养殖业,其需要水质保持较高的标准。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常出现死鱼、死虾的现象。为了农村环境即水环境得到保障,需要加强农村水环境的治理,采用一定的措施实现对农村水资源的保护,从而起到创造良好水环境的作用。

2.4提高农村供水能力

传统农村用水主要是采用地下水,但由于农村可能出现地质灾害使水质产生影响,或出现缺水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农村的供水能力。如需要加强农村自来水的建设,并进行污水的处理,从而使农村具有良好的环境面貌。

3.结束语

17.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 篇十七

根据党委、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实施,通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开展,新农村建设有所进展,现交工作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动员宣传。为了加快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两委认真组织实施和落实。

1、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在驻村分工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制定了我村的《村2007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2、认真组织全体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全体党员学习镇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针对本村实际情况进行了讨论及今后发展之路进行了控讨。

3、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举行的各项会议6场,发放宣传材料800余份,专栏3期,固定标语2条,村两委深入农户开展调查措底宣传政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宣传到户,动员广大村民利用资源,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产,不要有等、靠、要的消极意识,树立敢拼、敢闯、敢为的积极进取意识,抓住机遇,敢于创业,村干和致富能手要带领广大群众致富,使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更好、更快,从而在全村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二、加强新村建设落实发展措施。

1、村两委干部为了使村民收入有所增加,根据方案还须抓好落实,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大力推进“二高一优”的生产模式。

2、加强对生产技术的培训工作,我村共举行了技术培训2期,农业生产培训1期,参与村民161人次,发展经济、市场营销培训1期,参与的外出劳务输出93人次。

3、强化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组织村民3次,人员70余人,整治路边乱搭柴堆20处,清理排污沟400米,沿公路路面清理2次。总之,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中心工作,我村在镇党

委、政府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大胆创新,把我村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做好,努力实现所制定的各项规划,使我村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

我村新农村建设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驻村指导组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村干部一班人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充实人员,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提供经费等。

二、宣传到位。

1、各村民小组召开了会议或座谈会,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必,搅动群众思想,动员群众参与。

2、清理了不规范的标语,重新刷写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标语。

3、编辑两期新农村建设简报。

4、认真搞好了村基本情况、农民知识培训、产业发展等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建立了农户基本情况台帐。

三、注重规划。

1、村庄规划:规划是龙头,严格规划、完善规划,现已规划好村一半以上的村庄规划,今后建房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

2、产业规划:以发展多、大棚蔬菜为主导地位。

四、强化培训:

上一篇: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复习要点下一篇:餐厅推广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