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2024-07-31

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11篇)

1.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篇一

坚定文化自信

铸就文化辉煌

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文化辉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铸就中华

文化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还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

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

分地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提振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要达到新时代这一目标,离不开发展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可以说,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是一个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不久将实现全面小

康。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

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享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一旦脱离人民,文化建设就会丧失根基,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大局观、全局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统一于文化建设实践之中。更

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应当结合实际,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入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只有形成导向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才能成就文化理想、实现文化价值;只有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才能焕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要提倡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文化创新精神竞相迸发、持续涌流。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

子政策,加强团结、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客观科学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坚定民族自信,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勇往直前,不断铸就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新

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下的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出发,紧紧抓住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的党才有战斗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凝聚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弘扬孝善文化,着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

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实际,努力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大脱贫攻坚典型和榜样的宣传,积极营造起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文化氛围。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按时实现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文化扶贫作用,深度挖掘我市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料,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2.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篇二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的多维依据

相关重要论述。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位于珠海的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时再次重申“文化自信”,指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第一次正式提出来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但真正在党的文件、在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把“四个自信”并提,是在2016年6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在2016年“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了坚定“四个自信”,而且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来源。从历史、现实、未来、理论、文化多维度,我们的文化自信都有充沛的依据和来源。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历经沧海桑田、风激云荡,绵绵不绝、生生不息,一枝独秀、世界唯一。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继续前进,让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具有五百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让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从未来维度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美好愿景就在未来不远处等待着我们为之拼搏、为之投入。从理論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都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和源泉。从文化维度看,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厚的历史传统和人文菁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光辉历程培育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工作作风;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我们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两种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贯彻。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国家层面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弘扬先进文化、健康文化,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继承和升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我党高度评价我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并要求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明确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让革命文化发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精神是超越时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革命文化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学习、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

中国道路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道路汇聚传统的凝聚力、理念的感召力、制度的整合力、形象的亲和力,传达出自身的文化魅力。中国走出自己独立自主、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有其内在的文化依据。中国在中国道路的实践中产生了影响世界的重要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3.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分析 篇三

12月29日,总书记致信祝贺《大辞海》出版暨《辞海》面世80周年,强调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他曾指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等重要论断。全党全社会也按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

一、当前全党全社会坚持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积极态势

1、对文化自信认识的逐步深化

武汉大学教授沈壮海: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着力弘扬和倡导,随着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及对中华文化发展曲折历程的理性思考,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自信逐渐增强。自信心的不断增强,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显著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正在转化为人们的自觉遵循和行动。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

陕西省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陈彦,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建设时期,各种欲望的不断攀升对精神心灵的压榨还将加剧,实现高度文明的使命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考验。努力在人的心灵中建构起正确的价值信仰,凝结起以中华文化为基石的中国精神,当是应对挑战与考验最基础的工程。这是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价值寻根,是一个民族的“长征路”,更是一个走向现代的国家用更加开阔的胸襟,重塑自己独特精神面貌的一次再出发。

湘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小月,当前基层文化工作无论从外延到内涵、从硬件到软件、从载体到布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进一步创新载体、建强队伍、优化阵地、保障经费,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天津北方文创集团负责人:把文化作为创意的灵魂,把创意作为文化的载体,加快文化与创意的融合步伐,深入挖掘天津本土民间艺术,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创造文化生态环境、培育文化产品业态、加强文化产业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打造一批能够展现天津特色的文化精品,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

2、坚定、践行文化自信的活动不断涌现 政府部门积极推进、弘扬践行文化自信。如:12月20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创作与传播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活动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举办,活动依托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运用现代文化传播手段,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体现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受众面、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

文化界人士积极参与传播文化自信。如中央民族乐团组织的《又见国乐》活动,全程历时523天,总行程跨越65796公里,海内外巡演23个城市70场,147位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倾情呈现,10首经典国乐曲目,极大的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久魅力,展示和传播了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智慧,弘扬和传播了文化自信。

高校广泛凝聚,坚定传承文化自信。如曲阜师范大学大力实施以孔子儒学为研究特色的“学术特区计划”,2016年教育部以上课题立项中涉及传统文化的课题数占到总比重的近50%,努力把儒学学科打造成国内一流学科和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启动 “孔子大讲堂”系列高端讲座,主办了“苏格拉底相遇孔子——第三届中国—希腊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经学国际学术高端论坛”和“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等国际学术会议等,传承了文化自信、传播了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培训普及,提升文化自信的群众基础。如南通市从2006年起,十年坚持公益性文化培训,培训南通仿真绣传习和板鹞风筝绘画等本地非遗传承艺术,梅庵古琴王永昌、徐毅、洪晨,仿真绣张蕾,灯彩何林祥,土布陆晓冉,剪纸艺术李海烽等工艺大师纷纷走上讲坛,搭建起民众与文化传承的桥梁,提升了群众对文化自信的认知。

文化产品不断繁荣,并走出国门,彰显了文化自信。近年来,书画、书籍、音乐、影视等等文化作品不断涌现,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很多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近期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将多个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中国古代的长城、火药、饕餮、孔明灯等都在影片中有所展现,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文化,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3、文化自信提升了全党全社会的精气神

融入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提升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中,都表示,要深刻学习讲话精神,并且将讲话精神融入到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活动中,以文化自信来涵养自己、提升自己,自觉学习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那种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投入到干事创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中去,做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融入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升了公民道德素质。推进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地方,传统文化讲堂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让居民群众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孝诚仁传统美德,极大的提升了全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聊城市王女士说,自从村里传统课堂开讲以后,我们村出现了三多现象,即孝敬父母的现象多了,勤俭持家的现象多了,邻里互助的现象多了。

融入思想品格素质转变,提升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文化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与灵魂,可以励志、明心、懿德、增慧,文化自信的实践,促进了公众思想品格素质的转变,促进了社会风貌的改变。居民群众普遍认为,推动文化自信,将很好的解决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道德滑坡、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等问题,解决当下遇到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更好地统一人们的思想,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融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天津市委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副教授万希平认为,一个国家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文化自信的支撑。今天我们特别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夯实民族复兴的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这样,在全民族内部,文化发展迫切意识普遍觉醒,这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孕育了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并真正从国家内部生成文化强国的主动性与紧迫感,进而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更为持久的力量源泉。

融入公共文化事业普及,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各地在积极弘扬践行文化自信的进程中,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设施遍地开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很多文化活动已经走到了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就近享受到文化的大餐,群众的幸福感普遍提升。聊城市居民孙先生说,闲暇时,我常到社区服务中心打球、练字,日子过得很充实。这是很多群众获得公共文化服务后的真实感受。

4、促进了文化文艺工作的提升。

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可谓多元而又开放。今天的世界,更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具有博大精深的智慧精华和精神力量。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有珠玉我们提高文化自觉,消除文化自卑,更加珍视、热爱、拥抱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成为国人自信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底气,更成为中国自信面对世界的基石。

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文化文艺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树立文化发展的担当,更好地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文艺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文艺事业产业发展和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创作更多的文化文艺精品。树立文化自信,将有助于更多文化文艺创作者,把文艺精品创作作为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体现,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加强特色打造,积极推动文化文艺精品的创作和展演,把更优秀的作品奉献给社会,把更具代表性的民族精神一路传承下去,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的文化文艺的精品力作出来,从而促进文化文艺事业的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国文化文艺更好地走出去。在文化领域互动已经深深融入国际经济、政治博弈的大背景下,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将更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样,才能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新,让中国文化文艺走出去的步伐更稳健、足音更强劲、风采更久远,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

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主要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文化自信的核心,主题鲜明,宣传面广,但落实落细落小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远没有完全深入人心,远没有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远没有变成全社会思想言行的自觉行为,远没有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例如,虽然爱国主义精神依然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但无视或淡化爱国主义、甚至诋毁爱国主义的作品或言论。

2、文化文艺作品大而不精,有些为追求轰动效应,基层文化发展不平衡。现在一说到打造文化精品工程,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制作,动辄就是上百万、上千万的制作费用,可有很多只是追求轰动效应,大而不精,没能获得群众的认同。基层的文化创作生产仍然不足,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文化产品还不够多,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

3、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速。部分农村基层文化机构被撤销,编制被取消,人员被分流,人才在编不在岗,队伍严重萎缩。人才流动体制不畅,在岗不能胜任的人出不去,有能力、有水平的文化人才进不来。部分基层地区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不完善,文化人才队伍活力不足。

1、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夯实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基础。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进一步加大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共同思想基础。

2、大力打造文化品牌,着力增强文化自豪感。要结合本地特点,深入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功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要继续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县域特色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和非遗等传统资源的保护,深入实施文学创作重点扶持项目,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3、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着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业态创新,不断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着力推动文化扶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4.坚定文化自信教师的心得体会 篇四

1.校本性:校园文化必须突出以校为本,源于学校,服务学校。

2.生本性:校园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所以,学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要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影响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来直接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学校团委、学生会以及班干部的带动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创建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校园文化的创设者。

3.传承性与创新性:校园文化既要体现传承性,更要体现创新性。在传承的基础上要不断与时俱进,与时代吻合,与国际接轨。

4.多元性:作为校园文化必须体现多元性:如:人文思想、文明礼仪、传统美德、艺术、语言、体育等方面。

5.大学坚定自信超越自我演讲稿 篇五

演讲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在现实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你知道演讲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坚定自信超越自我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坚定自信超越自我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超越自我,放飞梦想》!

我们都曾有过梦想,有过美好的梦想。梦想是天上的星星,又是我们生命的航标。梦想是理想的翅膀,是待起航的航船。拥有梦想,才会拥有未来。任何一个天才,都曾经有过梦想。

梦想,似乎深不可测,但却近在咫尺。我们现在所想做的,就是超越自我,去追逐心中的梦想。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正当年轻,没有挫折的失意,世界的一切对我们来讲都是充满机遇的,我们不甘平凡,就必定会发出不同凡想的声音,走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超越自我,激情迸发。我们没有经验与教训,但是我们并不缺乏青春的冲动与热血激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著,是你对自己负责的最高境界。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一个简单的信念,是一份对自己未来与生命的责任。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芬芳弥漫。

亲爱的朋友们,回眸自己的一路成长,还记得每一个梦想带来的悸动,在生命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为了修身养性,母亲让我6岁开始学习书法;因为还没断奶就会说话,母亲又断定了我有语言天赋,从小安排大量的语言训练;又因为母亲年轻时的“作家梦”,我从8岁开始接受正规的写作辅导……就像一块机械的海绵,疯狂的吸收那些陌生的课业知识,外语课、电脑课、家政财经课……凡是母亲认为应该要学的,那就是我的义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选择坚持,选择珍惜,选择成就生命的激情,勇敢的成就心中最初的梦想无论是你,是他,还是我,当我们走进这个纷繁的世界时,心中都藏着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们立下坚定的信念,我们有着不屈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当我们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时,我们发现自己的梦想之路又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遥远。在广袤的市场上我们能感受到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然而,异乡的举目无亲,让我们茫然而不知所措;初来乍到的无知,让我们深深的感受着这个社会舞台的多姿与无奈;开发市场的艰辛,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才是销售。

所有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着梦想,有着不屈的意志,有着坚定的信念!我们绝不会放弃,更不会抛弃,因为我们心中有梦,有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梦,而这个梦是需要坚韧和不懈的努力。我们为我们的梦想已经开始上路,已经走在路上,在这个路上将有更多的沟壑与荆棘在等待着我们,也有着更大的收获在等着我们。

放飞你的梦想,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心,满腹的豪情,永不退缩的信念,去迎接挑战!

谢谢大家!

大学坚定自信超越自我演讲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超越自我,什么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不是风风火火横冲直撞,而是精心准备有条不紊;超越自我不是一时冲动捕风捉影而是镇定自若苦心孤诣。我不和别人比,但我要和一个人比,那就是我自己,和自己比!

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今天的我与之前的“我”相比,可以说是“最好的自己”了。但对于明天而言,和未来相比,我还不算是“最好的自己”。所以我还会继续和自己比,因为“做最好的自己”是我永远的追求。

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有独立的思想和丰厚的学养,还要有求真创新精神,不断超越自我;教师工作是时时刻刻与学生交流的工作,要不断根据学生实际、课堂实际处理问题,日常的教学工作是实实在在,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地域环境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务必需要教师求真;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求真,还要在吃透教材,熟读备课以后,对教材还要有所创新。因为教材的解读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的每一次授课也不是机械的讲授;教师在每一次的讲授完都会有一些新的体会或感悟,及时记录、整理下来,这小小的体会将会汇聚成汪洋大海。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创新需要从点滴做起。有了独立的思想、丰厚的学养和求真创新的精神,就促使教师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并不是为了得多少奖,得多少名次;而是挑战自己的能力、信心、技术、勇气甚至是自己的忍耐。俗话说的好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所以,就一定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超越自我是需要时间和定力的。一个浅尝辄止的人是很难超越自我的,一个好高骛远的人不会超越自我的,一个三心二意的是无法超越自我的。“一夜暴富,不如一朝顿悟”我想从今天起,做回一心一意的自己,踏踏实实的自己,凡事深入,凡事细致的自己,那个最好的自己。

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完善自己。在教育的漫漫航程中,以虚心铺陈生命底色,以行动书写新的人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大学坚定自信超越自我演讲稿3

亲爱的同学们:

高三学子,我们的足迹已装帧在季节的封面,生命的扉页,我们将踏上奔赴明年六月的征程,朝着六月的梦想努力奔跑。

许多人都说高三学子像精卫一样填着题海,嘴里好像永远都念叨着ABC和XYZ,眼镜片一天天厚起来,头发一天天薄下去……高三意味着充实日出而作,日落不息。

所以,高三学年注定是沉甸甸的:沉甸甸的学习,沉甸甸的教诲,沉甸甸的期望,沉甸甸的关注……一切皆为了沉甸甸的收获。收获,在坚持中,在奋斗中!尼采说过:“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而高三就该像一棵树一样坚韧而寂寞地成长。

我们都知道:“青春是美丽的”。它不仅仅美在绚丽的外表,更美在昂扬向上的精神,美在奋然前行的决心。我们普通,因为我们和其他寒窗苦读的书生一样都在追梦;我们特殊,因为我们要做的是一份人生最为关键的答卷。

6.对坚定道路自信的思考与探究 篇六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诚然,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宏伟目标能不能实现,除了看其是否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否有符合国情与时代的制度保障,还要看其选择的是什么道路。这是因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毛泽东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1]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和谐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坚定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对于更好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辉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领会道路自信内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和基础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并能持之以恒,其是信念的支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而言,自信是自尊、自强、自立之本。自信的根本体现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凝聚力量,积极进取,不断夺取新的胜利。道路自信,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深刻领会道路自信内涵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中国特色、勇往直前。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既坚定道路自信,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根本前提、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根本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政治前提。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这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途径。一个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拓展和深化。发展目标既是坚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二、对坚定道路自信意义的思考与探究

(一)坚定道路自信是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史,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艰难探索,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相结合,开创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又进行了艰难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正确的指导方针,但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致使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些严重的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全面总结历史教训,邓小平同志指出解决好走什么样现代化道路的问题,首先必须要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党和人民重新恢复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表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我们道路的自信来源于道路的开辟与道路发展创新的探索历程。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这种信念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其关键就在于强调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2]。

(二)坚定道路自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经历了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其体现了党对社会道路建设的不断认识。从党的十三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到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标,再到党的十八大重申了这个发展目标,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更加全面,坚持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和方向,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发展阶段。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不仅表达了我们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坚定与自信,而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不断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明确的任务,其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把创造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性与正确性,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展现出民族复兴、人民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大光明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道路自信,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在胜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展望未来,我们实现小康社会的成效越是显著,就越有利于这条道路把举国上下的智慧和力量高度凝聚到伟大事业中来,坚定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亿万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

(三)坚定道路自信是避免走老路邪路的指导方向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这个鲜明提法,为我们坚定道路自信提供了方向。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在传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曾经走过弯路,过去我们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尽管这一体制为我国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缺少中国独创性,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实践证明,走了封闭僵化的老路,我们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当代中国,走老路没有前途,走邪路是死路一条。1989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国家受到重大打击。西方敌对势力希望我们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时至今日,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的发展给全世界带来机遇,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经验、发展道路得到世界人们的高度认可和重视。世界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是中国道路造就了中国奇迹[3]。

坚定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彰显了充分的自信、深厚的基础以及立足世界的底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没有其他路径可以取代。

(四)坚定道路自信是促进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重要途径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党和人民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开辟、坚持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准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改革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从而保障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1:3.

[2]包心鉴.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N].人民日报,2012-12-07.

[3]郝安.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1-08.

[4]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道路自信从何而来?[J].求是,2013,(4).

[5]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7.坚定自信 自强圆梦 篇七

题记:优秀成为动力——专注成就梦想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绵长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13多亿人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有着始终如一的民族精神。多少年,多少代人正是依据着这经久不变的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经过共同奋斗创造属于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何谓中国梦,总书记曾这样说:“全面建成富、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所谓富强即富裕自强。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回顾历史,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让我们对小康的认识不断深刻,从物质上的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让我们对小康的范围有了全新的理解。所谓“全面小康”就需要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注重人民文化知识,科学素养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为此我们需要一改之前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增长经济的概念。要转变现如今经济发展的方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平衡。换句话说,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再谈自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绝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回顾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正是由于国人的不够强大,只有经济的富足却没有可靠过硬的军事外交让我们的国

土被侵略者肆意践踏,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让我们承受了太多屈辱与打击不只是经济上,政治上更是精神上的伤害。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生存必须自强。正像俗话说的:“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眼看着祖**亲任人宰割,国内许多爱国勇士纷纷涌现。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的民族,她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任人控制,更不会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却无动于衷。那如何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呢?

对此胡锦涛曾提出“三个自信”。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的交汇点上,亿万国人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论思维。而对一个政党要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全面小康,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于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发展梦想,一刻也不能淡忘自己所走的道路。一个政党要使人民富足安康,必须确定特有的发展的道路,于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成为必然。

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一刻也不能松懈。只有我们坚定自信,那么梦想就在远方!

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或心系黎民百姓,或专注于自身事业,但也无论是哪种均可体现自身价值。古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梦想。古人尚且如此,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试问你的梦想在何

处?

可能很多人立刻会想到各大媒体炒得火热的选秀节目,比如“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诚然这为一小部分人提供追求梦想的舞台,但前提需要参赛的人群需要有绝对的实力才能让所谓的梦想成为可能。

但对于大多数普普通通、毫无一技之长的我们来说,我们的实力来自何处。我们都知道,相比他们我们可能要走更多的弯路。我们不能选择天生聪明,但却可以选择踏实勤奋。我们不能选择天生美丽,但我们可以选择心灵完美。我们不能选择先天健康,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正像题记里说的优秀成为动力——专注成就梦想。为了让自己变得优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8.坚定三个自信,共圆百年中国梦 篇八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纷呈引人关注。而报告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目标的提出更是令国人振奋,令举世瞻目。两个百年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2012年12月27日,公司党委书记张春雷以“昨天、今天、明天”为题,为各党支部书记及广大党员上了一堂专题党课。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从一大到十八大的光辉历程,简要论述了从1921—1949年,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这次回顾党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我们党在中华民族每一个重大转折点标注的鲜明的印记,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正处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刻,更加坚定了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9.宪法保障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篇九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体会

王海波

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来河北农科院工作以后。当时,我通过报纸自学了1982年《宪法》。通过5次的修正案,我国宪法在保障人民地位和权利的原则下保持了与时俱进。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地突破了旧式制度及西方制度的局限性,有效地避免了狭隘利益集团对国家的控制和无谓的内部争斗,真实、广泛地代表和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将持久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及全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高度文明与进步,将以不可阻挡之势,推动我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通过再次系统地自学《宪法》,使我在深入了解和理解我国宪法的同时,也成了宪法完善和进步的见证人。通过对宪法的学习,使我进一步提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道路科学性、先进性的认识,极大地增强了“四个自信”。

我自幼接受的是“正能量”教育,爱国、奉献是我人生的根本原则和追求。我这样说是有历史依据的。我是河北农业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我上大学的第一年暑假,学校就选我为出国留学生人选,并由教务处安排我和当时拟出国进修的老师们一起参加英语强化学习;1986年我参加院中美合作课题组的研究时,又被美国专家看中,要我到美国去;1988年底,当我攻克小麦原生质体培养难题后,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国的知名院校或研究机构都向我发出了热情的邀请,有的要我去讲学,有的干脆邀我去工作。但是,所有这些我都没有成行,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我。当然,我并不认为向国外学习不必要或不重要,我是反对夜郎自大的。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蔓延起来的崇洋媚外,不仅使不少中国人感到自己的国家经济、科技、管理等落后而自卑,甚至还出现了冲击社会主义制度、冲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质疑中国人的人种等错误倾向。这是作为中国人的我无法接受的,我反对某些国人的自卑和妄自菲薄。多年来,我一直在为祖国寻找着自尊、自信的理由,并努力地尽己之力创造着自强的基础。另外,不管遇到什么不如意,我都以国家利益至上尽职尽责地付出自己的努力。或许,有人会说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但哪件事不是由一个一个的人去干呢?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见证了总书记和他领导的党中央的坚强与伟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思想,赢得了世界人民的仰慕和尊重。但我们不能忘记,曾几何时,那些贪污、腐化的腐败分子和一些自卑、犹豫、彷徨的“国人”,严重地影响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氛围,致使不少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并不那么自信。有的人甚至被民族虚无主义的观念控制了头脑,极度地自卑,对党和国家失去了信心。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让中国人民找回了自信,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的《宪法》,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写入宪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将牢固地树立“四个意识”,履行好一个公民的职责。作为农业科研和科研管理人员,我将进一步厘清自己的职责和定位,攻克农业、农村发展上的难题,开拓农业产业的新境界,为建设经济强省和美丽河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尽好自己的义务。

10.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篇十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1之久,但五四精神却被一代代青年传承至今,并将在未来永远传承和发扬。20的5月4日,同学们相聚云端,共同观看“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五四特别主题团日活动的视频直播,有幸倾听了辽宁省各行各业的有志青年的奋斗故事。我还依稀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深切嘱托和期望,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定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能力本领,勇于担起时代责任与使命,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11.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篇十一

同志们:

按照要求,今天,由我为大家讲一堂党课,题目是:《坚定“四个自信”带着使命前进》,借此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四个自信”。

一、“四个自信”提出背景、依据及其价值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文化自信。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四个自信”写入了党章。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四个自信?一方面有其具体的时代背景,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衍生出各种社会思潮,一些国外优越论开始蔓延,甚至出现了“精日”分子的现象,西方文化渗透加剧,逐渐迷惑了我们的视野。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为了正本清源、树立信心,夯实广大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另一方面“四个自信”的提出也有其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效的解决了我国疆域广、人口多,民族、阶层、地域等方面纵横交错、复杂的问题,保障了我国的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连续30年保持增长,成为世界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国和货物贸易大国,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居乐业。这些成果的产生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创造出来的,值得我们自信。

“四个自信”对我们来说有什么价值?“四个自信”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坚定了我们的决心,凝聚了我们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

(一)关于坚定道路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而拿来主义、教条主义、照搬照抄是走弯路、走歧途。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王明,1930年从苏联回国后,打着“反对立三路线”旗号,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夺取了中央领导权,在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照搬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脱离中国实际,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九一八”事变后,他在领导反日斗争中犯了“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开展飞行集会、示威游行、公开散发传单等冒险主义的政治活动,在发展党团员上盲目追求数量,造成组织不纯,最终导致党在上海和白区的组织被破坏殆尽,革命力量损失惨重。他还为了针对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开展所谓的“反党派”斗争,借此否定毛泽东等在苏区的正确领导。在军事上他提出,“两个拳头打人”、“两天道路决战”等错误方针路线,无原则重用李德,取消军委集体领导,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国革命根据地的丧失。

王明自1925年入党后的48年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居住在苏联,在国内的三分之一时间里,既没有搞过工人运动,也没有从事过农民运动,没有到过苏区,不知道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创立和巩固的。可以说,王明参加革命以后的经历,基本上脱离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是如何结合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并没有将马列主义很好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是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对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必将成功。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城市并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根据当时我国经济濒临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的具体状况,提出了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了强起来。

历史的经验表明,要想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只能走属于中国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植根于中国,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关于坚持理论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产生于“十年**”刚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我们党需要深刻总结1957年以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邓小平理论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大大弥补了我国的资金不足,加快了需要巨额投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与此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等问题。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必须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观

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大局,使我国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因为当代中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起点需要新作为新气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新情况新变化,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回答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值得自信?中国理论是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注点、落地点都在于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得如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民中获得了自信的源泉。

(三)关于坚信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就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自信。新中国7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正所谓“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中国之治”是我国制度优势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根基。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大、牵涉领域广,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总体战,需要多方面、全方位配合,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参与,需要全覆盖的社会动员。正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全国各地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武汉,10天建成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并将各种配套设施、医疗设备及时调配到位。还先后建立16家方舱医院,床位达到1.4万余张,创造了人类防疫建设史上的奇迹。中央决定全国支援湖北和武汉,建立了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的机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和军队的援鄂人员迅速集结,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以及6.5万余件医疗设备从四面八方汇聚武汉、驰援湖北各地。中央财政优先保障和拨付疫情防控资金,落实患者救治费用补助政策和其他疫情防控需要的费用;全国多部门联合攻关病毒溯源、病原检测、药物筛选、疫苗研发。此外,中共中央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的中坚力量;卫生健康部门专家和医护人员中的党员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彰显了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目前,我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并积极提供国际援助。反观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客频频甩锅,寻找“替罪羊”。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各州之间存在不同的管控标准。防疫“政治化”,政客为了选票以及资本阶级利益,不顾大多数人民安危,在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就开启复工。现在,美国仍然是疫情高危地区之一。由此可见,在疫情防控上就凸现出了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跟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较量,当碰到危难的时候就知道哪一个制度好,哪一个不好,这是很直接客观的,光靠平常讲哪个好没有用,现实就摆在这。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为了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我国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决策。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大力协同、集中攻关,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攻克尖端科技难关的伟大创造力量。北京大兴机场开工以来,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三纵一横”4条跑道、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268个机位的站坪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这座外观宛如金色凤凰的机场,被国际媒体列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珠港澳大桥建设初期本来想找荷兰的公司合作,让其提供海底隧道部分的技术输出,但他们索要相当于人民币15亿元的咨询费,这是远超我们预算的。最后,我国的工程师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在我们自己人反复研究、试验的情况下,珠港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技术难关得攻破。1978年,邓小平坐在日本新干线上感慨万千,他说:“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如今,我们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我们的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居世界第一。

事实表明,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实践已经证明还将继续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人民最有发言权。新中国砥砺奋进的70年,是民生不断改善的70年,是广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7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7元增加到28228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文盲率从80%下降到4%左右,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一个个数字,记录下70年民生改善的沧桑巨变。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一项项成就,道出了千家万户追梦圆梦的喜悦。正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进步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四)关于坚定文化自信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要说哪种文化能够自信的话,中华文化是最有理由充满自信的文化。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强大底气,就在于中华文化积淀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传承着革命时期的红色基因,汲取着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力量。

自信源于历久弥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的文明,5000多年文明江河奔流到如今,涌现出了孔子、屈原、李白、曹雪芹等伟大人物,诞生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文学经典,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供了精神滋养。这些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挺立、生机勃勃,是我们的文化之根。

自信源于浴火淬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坚韧勇毅,就在于它有着经过血与火的考验、苦和难的磨砺,用无数先烈鲜血染红的精神底色。在28年的革命岁月中,党带领人民坚定信念、历经磨难,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正是有了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精神谱系的引领,中国人民才无往而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华文化才熔铸了最坚韧的精神气质。

自信源于开拓奋进。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焕然一新。70年来,党带领人民在战天斗地、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非凡历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是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是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勤勉为公的焦裕禄精神;无论是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还是开放自强的北京奥运精神、敢于超越的载人航天精神,都是社会主义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为坚定文化自信增添了新的力量。

树高千尺,根伸沃土。中华文化的参天大树之所以根系发达、主干遒劲、枝繁叶茂,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养分。可以说,新中国70年以堪称世间翘楚的实践成就,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无比坚实的现实基础。

三、如何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一是要强化理论把握,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与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党的伟大成就结合起来,将个人自学与中心组学习、支部生活日等集体学习结合起来,真正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要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旗帜在线”“灯塔党建”等平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要强化实践贡献,践行“四个自信”。党员同志必须践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把“四个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要坚守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纳税人和缴费人为中心,持续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用心工作、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细处。要牢记“为国聚财 为民收税”的神色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收好税,秉公执法,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切实履好责,尽好职。

三是要强化制度执行,永葆政治本色。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坚持“四个自信”的具体表现,不摆官架、不打官腔,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和假公济私的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自信”。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保持公道正派、一身正气,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敢于与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以浩然正气永葆政治本色。

四是要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履职能力。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优秀文化,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要善于从优秀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工作作风,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抓工作就要一抓到底,抓严抓实。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在工作中要敢于啃“硬骨头”,面对困难、复杂的工作迎难而上,不找理由,不退缩。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要始终将纳税人、缴费人放在心上,树立主动服务理念,始终从方便纳税人的角度谋划思路措施。

上一篇:[中考]2011年中考政治《一本通》练习答案下一篇:妈妈的红豆粥初中生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