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金湖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7篇)
1.2010金湖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篇一
北京市石景山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0年
主要工作安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京发„2010‟8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0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京政办函„2010‟51号)精神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落实责任,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现提出本区201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安排。
一、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3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到30.08万,参保率达到94%以上;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5.28万,参保率达到90%以上。(区人力社保局负责)
2.落实完成本区城镇无保障老年人、无业居民、学生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整合任务。(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区教委负责)
3.将本区公费医疗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本市增补的非目录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区卫生局、区发改委、区经济信息化委、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委、区工商分局、区药监分局负责)
5.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配送,落实基本药物以市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逐步实现基本药物
全市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区卫生局、区发改委、区经济信息化委、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委、区工商分局、区药监分局负责)
6.探索将本区规划内的非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负责)
7.落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局、区人口计生委、区财政局负责)
8.合理确定本区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区编办、区卫生局负责)
9.在本区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能进能出的人员聘用制,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区卫生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负责)
(三)推进建设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10.配合编制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卫生局、区发改委、区规划分局、区财政局、区药监分局、区国土分局、区政府负责)
11.协助研究制订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区发改委、区卫生局、区编办、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负责)
12.继续实施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收的大学毕业生到培训基地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1名区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区卫生局、区人力社保局负责)
13.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在岗培训工作。为本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20名大学毕业生及适宜人才,在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50人次,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5人次。(区卫生局、区教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负责)
14.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区人口计生委、区发改委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5.在全面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协助做好本市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新生儿免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为0至6岁儿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本市老年人提供优先就诊和出诊服务;每年为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区卫生局、区人口计生委、区财政局负责)
16.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5%以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40%。(区卫生局负责)
17.继续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10年度再补种3242人;为5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协助做好本市新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生育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防控;实施“镶上牙齿,摘下眼镜,稳定血压,减轻体重”四项健康促进措施,对本区适龄儿童开展龋齿筛查并实施窝沟封闭,在中小学校开展视力普查,推行低钠盐、高血压患者的干预和规范化用药指导;在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启动眼病、口腔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初级保健和慢性病管理工作,为本区慢性病家庭培养家庭保健员,对高危人群开展脑卒中筛查及干预项目,完成筛查700人;为本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提供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服务。(区卫生局、区教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负责)
18.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医疗中心或三级医院转诊预约试点工作,转诊病人中预约比例达到30%。(区卫生局负责)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9.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探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推进构
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推进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区卫生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编办、区药监分局、区审计局负责)
20.协助研究制订本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实施意见。(区发改委、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规划分局、区科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国土分局、区地税局、区国税局、区工商分局、区民政局负责)
(六)进一步完善医药卫生管理和运行机制
21.协助研究制订本市医药卫生政府投入机制的意见。(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发改委、区编办、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负责)
22.2010年区本级医改资金投入(含基本建设资金)不低于20617万元。(区委区政府、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卫生局负责)
二、保障措施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北京市及本区医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发展、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促进健康”四项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按时完成。
(一)加强组织协调。为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各牵头单位要明确任务,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其他相关单位要主动配合,形成总体工作合力。
(二)加强财力保障。将2010年医改所需政府投入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完善补偿办法,将建立机制与增加投入有效衔接起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三)强化评估考核。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改革进展和效果的督导评估,建立定期考核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分析新情况、新问
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并组织开展重点改革实施效果评估工作。
(四)正确引导舆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主动向社会公布医改进展情况,对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回应,调动各方参与和推进医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2010金湖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篇二
【摘要】
●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新农合,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12元,一般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城镇居民医保,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40元。提高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有所提高。
●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不少于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省级增补的非目录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2010年为乡镇卫生院招收150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启动首批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2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巩固和完善三级医院(省部属、州属医院)与县级医院(安排9家,含中医院1家)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
●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10年再补种9.8467万人。.在2009年基础上,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5万人;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为16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正文: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责任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部门:
《恩施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责任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州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
恩施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责任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新增参保人数2.1万人,参保率达到90%。重点抓好中小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普通居民和外籍常驻人员的参保工作,建立参保组织工作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州人社局负责)
2.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的参保问题。(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州国资委负责)
3.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州卫生局负责)
(二)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4.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新农合,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12元,一般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城镇居民医保,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40元。(州卫生局、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分别负责)
5.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在新农合统筹地区实行门诊统筹,恩施市统筹地区实行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州人社局、州卫生局)
6.提高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有所提高。确保所有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7.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在资助城乡所有低保对象、五保户参保的基础上,对其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探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州民政局负责)
(三)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
8.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确保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州人社局、州卫生局分别负责)
9.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选择6个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从卫生部颁布的112种临床路径中选择当地开展病种,按属地原则,各县市开展的临床路径不能雷同。(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10.积极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开展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在全州范围内实现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11.逐步提高医保统筹层次,统一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统一管理标准。(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四)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12.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不少于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省级增补的非目录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州发改委负责)
13.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配送,落实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逐步实现基本药物全省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州卫生局、州食药监局负责)
14.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州卫生局负责)
15.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监督检查抽验;对进入我州市场的基本药物,全过程监控并检查抽验;对抽取的基本药物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全项目检验;对辖区内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全部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配送企业全部实施电子监管。(州食药监局负责)
16.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17.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以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品流通行业的影响,积极研究解决办法。(州物价局、州商务局分别负责)
(五)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18.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保障其正常运行。(州财政局、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19.*鼓励地方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和新农合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20.*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规范合理补偿办法。(州卫生局、州财政局、州人社局负责)
21.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综合改革,按照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展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成效好的县市给予奖励补助。(州财政局、州发改委负责)
(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22.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州卫生局、州人口计生委负责)
23.实行能进能出的人员聘用制,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24.按照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科学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州编办、州卫生局、州财政局、相关县市分别负责)
(七)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25.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州卫生局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八)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26.建设2个县级医院(恩施市、利川市);建设5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恩施市1个、利川市1个、来凤县1个、鹤峰县1个、建始县1个);建设82所村卫生室(恩施市22个,利川市12个,建始县9个,咸丰县8个,巴东县11个,宣恩县7个,来凤县7个,鹤峰县6个);建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恩施市);以上项目要确保地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竣工投入使用。(州发改委、相关县市负责)
(九)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27.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2010年为乡镇卫生院招收150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州卫生局、州教育局负责)
28.启动首批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2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其中:乡镇卫生院16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名)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州卫生局负责)
29.巩固和完善三级医院(省部属、州属医院)与县级医院(安排9家,含中医院1家)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安排25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30.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9人,其中:建始县3人、鹤峰县2人、来凤县3人、利川市1人;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368人次,培训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150人次;培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66人次。(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31.*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鼓励地方开展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十)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
32.发挥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方面力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政府重点加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的技术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州发改委、州卫生局负责)
33.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村医的合理收入。*鼓励地方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州财政局、州卫生局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一)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4.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开展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州卫生局负责)
35.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及考评标准,开展督导考核,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在2010年底前基本兑现到位。(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十二)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6.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10年再补种9.8467万人。(州卫生局负责)
37.在2009年基础上,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5万人;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州卫生局负责)
38.为16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其中:州中心医院400例、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200例、恩施市200例、利川200例、建始县100例、巴东县100例、来凤县100例、咸丰县100例、宣恩县100例、鹤峰县100例。(州卫生局负责)
39.完成2009年1.6万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任务。(州卫生局负责)
40.完成20091万户卫生厕所建设工作,做好利川5000户、来凤2000户卫生厕所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州卫生局、相关县市负责)
41.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州卫生局负责)42.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州卫生局负责)
(十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43.启动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州发改委负责)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有效形式,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十四)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
44.按照省、州卫生区域规划,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州卫生局负责)
45.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交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州卫生局负责)
4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47.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探索多方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州卫生局负责)
48.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开展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州卫生局负责)
(十五)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49.在建始县人民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推行全省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标准和医院电子病历规范,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州卫生局负责)
50.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州卫生局负责)
3.2010金湖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篇三
根据农安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委员全下发的[2010]1号文件要求,按照《农安县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长效机制为目标,以保障公众饮食安全为出发点,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建设年活动,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顿,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使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领导组织
成立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咸延伟
副组长:秦占才张瑞
成员:高洪宇江洁姜福刚田立国孙卫东张小荣闫树奎
三、工作任务
(一)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全面整顿和规范餐饮消费环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秩序,坚决依法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通过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遏制餐饮消费环节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1、对辖区内各类餐饮经营单位(含食堂)监督覆盖率达100%。
2、辖区内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实施原料进货索证制度达100%。
3、对餐饮经营单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查处率达100%。
4、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的建立率达100%。
(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查整顿重点任务:
切实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品种的整顿工作。一是严格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范围,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二是以学校、幼儿园和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店以及小型餐饮单位为重点,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三是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地沟油”等行为;四是切实加强农村宴席及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安全监管。
1、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包括: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两证情况(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三亮情况(门前亮、店堂亮、后厨亮);四无情况(无四害);五统一情况(档案统一、标识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 餐具消毒及保洁情况;原料采购、索证、留样情况;
2、加强对大型聚餐食品安全保障。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必须实行申报制度。大型聚餐30人以上实行申报制度。监督员全程监督,确保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3、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加工单位监督,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无证经营单位坚决取缔;餐饮服务单位的原料购入索证、登记制度必须建立与执行。
(三)保健食品专项监督检查
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检查;查处制售以及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进一步整治普通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和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的行为;开展对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就产品的合法性、进货渠道、检验报告、索证制度、标签标识等情况的专项检查。
四、落实责任
4.2010金湖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篇四
一、从《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改历史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1)2006年——创建
《医药商品分类基础》的前身课程是《医药商品学》,05年我院刚刚升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团队将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开设在第三学期,由于当时刚建立专业课程,还处于摸索和学习别人的阶段,高职同类院校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当时参考的主要是本科同类院校的医药商品学,所用教材的使用对象也是药学类、中药类专业的本科学生,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等基本的教学文件,但是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内容体系也在探索过程。
(2)2007—2009年——整合改革
按照教职委课改要求,该课程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大量的社会调研,深入企业,征求行业企业专家建议,对接就业岗位需求,从07级开始到08级学生,将《医药商品学》合到《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当中,周学时为6,开设到第四学期,先讲医药商品基础,普及医药商品基础知识,然后再重点对常用药品进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增强专业技能。在这期间结合我院高职学生特点,出版了巴晓革教授主编的《医药商品基础》校本教材,再结合执业药师讲义《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改革。
(3)2010—2011年——拆分调整
经过几届学生的反馈,第四学期专业课程数目较多,学生面临就业双选会,该课程虽然内容实用,但周学时6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欠佳,经过课程组的反复研讨论证,最终将整合后的课程重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定位,重新拆分为两门课程,将《医药商品基础》定位为专业基础课,开始在入学第一学期,将《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改为《实用药学综合知识》定位为专业课,开设在第四学期。
(4)2012—2014年——创新提升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近几年本专业以岗位及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课岗对接、双境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三融一接、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完善课程体系。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合作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团队,根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分析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完善“基于职业岗位分析、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要求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医药商品基础》在课程体系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核心专业课程起重要的引导和铺垫作用,作为基础课程代表,13年开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体系结构重新选取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定为《医药商品分类基础》。经过课程的改革以及经验积累,学生参加12年和14年的“全国医药行业医药购销特有职业技能大赛”,分别取得第4名和第5名的好成绩,均获二等奖,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位居第一。
二、新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新的设计理念
(1)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程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程设计总目标,在着力训练医药商品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注重医药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药品安全管理意识贯彻始终,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懂药、擅管、诚信、经营”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为后续职业模块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入门引导和基础铺垫作用。
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岗对接、双境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依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并引入药店营业员、医药商品购销员、医药商品储运员等职业技能标准,构建了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能力递进”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在行业企业专家分析归纳的三大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由行动领域转换的学习领域中,《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程都处在必备的基础平台位置,对三大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核心专业课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
(二)新的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工作分析为基础,定位课程目标; 专业教学团队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进行药品运营过程管理、药品营销过程管理及药品服务过程管理中基层职业岗位工作分析,对照国家医药商品购销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药店营业员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医药商品分类”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医药商品分类基本技能”学习领域,课程目标定位于使学生获得从事医药商品分类所需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医药职业道德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同时提高团队协作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医药商品市场典型常见品种达到“听名归类、按类列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校内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校内外专家组成专业教学团队,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课程设计上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场所—学院大药房、药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山东燕喜堂零售连锁药店等校外实训基地,采用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在由模拟到仿真到真实环境中对不同医药商品进行分类识别和陈列上架。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融入体验式学习,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学做一体化,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依据职业岗位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根据三大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选择、重构、虚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实施“下家”检查原则,依据后续职业模块专业课程的需求以及参考国家医药商品购销员、储运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最终设计本课程教学内容。《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按实际岗位需求中对医药商品不同的分类标准情境共设计6大教学项目,15个教学任务。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要求序化教学内容,螺旋式递升,逐步实现学生从“生手”到“能手”再到“巧手”的转变。
(4)遵循认知规律,增强感性认识,创建“做→导→练→赛→验”五步递进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整体上遵循“先行后知”的基本认知规律,充分把握高职学生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的认知特点,授课过程中教师结合大量医药商品的图片、卡片、真实药品做引导,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性强,采取任务驱动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基础课程大量理论知识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坚持“在做中学,在练中记,在验中熟”,教学实施采用“做→导→练→赛→验”五步递进法,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三、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优化课程内容
以岗位工作为出发点,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然后由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项目,设计学习任务。
课程教学团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上,以药品经营企业基层岗位对医药商品分类的工作任务驱动为依据,根据不同情境下的分类标准,共设六大学习项目情境,13个能力训练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螺旋式递升,整合并序化教学内容,随着学生对分类标准的熟悉以及对各类药品商品信息的掌握积累,项目学习性任务内容难度越来越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不断提高,教学场景的构建也逐步实现由模拟到仿真到现场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上,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基础课程以陈述性讲授为主的内容结构,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构建以过程性知识为主的内容结构,情景化教学。在学习型工作任务的设计上,以典型常见病常用药品为载体,用真实的工作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学习,引领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路线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逐步完成由单一到综合项目的训练转变,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丰富的表现形式
为满足课程教学需要,规范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教学标准、自编校本教材、习题集、教学方案、项目指导书、视频图片资源、医药商品卡片及实物等相关教学资料,以及资源丰富的精品课程网站得以实现,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三)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立足于项目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仿真训练、竞赛激励、现场实践、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该课程有大量的商品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并茂,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便于商品知识的把握。通过模拟训练、仿真训练、现场实践等切实提升学生医药商品分类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反复做、练的过程中将品种知识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同时引入竞赛激励机制到考核体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融入到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技能赛事体系。
课程组根据不同教学项目的工作情境,结合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与动作技能较强的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效果,确保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场景和实践场所一体化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展示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引导法、示范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充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医药商品分类专业技能,增强更新商品知识的方法能力,逐步完善学生的社会能力。
(四)实施新的全程化、综合性的考核方案,注重过程考核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保障,是检验教学实施质量过程的重要评价手段。
本课程采用全程化、综合性的考核体系,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加大了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比例,总成绩由过程考核和期末卷面考核两部分组成,两项各占总分值的50%。全课程6个大项目,13个任务,都有考核标准,根据任务性质,各占的比值不同,具体考核标准也略有不同,总体采用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程性、综合化的考核。
四、课程改革效果
实践证明,实施《医药商品分类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本课程教学团队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施该项目化教学的2014级学生和未实施项目化教学的2013级学生中,各选取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代表学生4名,一共24名学生进行了课程教学效果反馈座谈会,针对课程项目设置的重要性、合理性,接受度,兴趣度,与岗位工作的结合度,知识能力的掌握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座谈,进行了教学效果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创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实施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达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结合大量的药盒、卡片、图片等教学工具,增强直观性,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医药商品分类知识技能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授课的学习过程对自己将来走向社会后的实践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评价优良率为100%。
考核过程由过去的试卷考核为主转变为过程考核为主,试卷为辅的综合性考核形式。小组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兴趣的增加,团队意识的增强,教学实施过程学生的主动性的增强等多方面原因,每个学生都很注重过程考核成绩,态度良好,积极性明显过于过去。从14级的期末总成绩可以看出,比13级平均提高10分左右。另外通过对期末试卷进行综合分析,试卷命题科学,题量”难易适中,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种,题意灵活,考试结果与原来授课考试结果相比,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对专业技能实训的具体操作步骤认识较清,考试结果比较理想,成绩呈正态分布。
5.2010金湖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篇五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卫生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县关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月工作的精神,我校在爱国卫生月期间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营造清洁环境、共建和谐××”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组织开展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着力解决我校较为突出的乱丢、乱仍的现象,着力完善我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全校师生的卫生观念,改善学校环境卫生面貌。
(来源:好范文 http:///)
二、活动时间和重点范围
活动时间:2010年4月份。
重点范围:教室、宿舍、公共区、操场、花台、食堂、小卖部的卫生。
三、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7日)
(1)4月1日,我校利用全校教职工会,宣传学习《××县2010年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会议精神。
(2)制定《××二中2010年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全面部署爱国卫生月的各项活动及具体要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2、实施阶段(4月8日—4月25日)
(1)标语:学校教学楼悬挂“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标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开展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黑板报、标语、口号、以及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办法进行宣传。
(3)各班出一期以“营造清洁环境、共建和谐××”为主题的黑板报。
(4)学校分别于4月15日、4月22日组织两次卫生大扫除。要求:各年级各班彻底清理整治各年级办公室、教室、公共教室、学生宿舍、花台、小卖部、公共场所室内外卫生,清除灰尘和各种垃圾、污物、白色污染;清除校园内死角的垃圾污物,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加大对乱倒、乱扔垃圾的监督管理和处罚力度;总务处集中开展食品、饮水和公共场所卫生大检查,严把病从口入关;大力开展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蟑螂)活动。
3、检查验收阶段(4月26日—4月30日)
(1)、学校每天都由卫生组进行日常卫生检查并打分。
(2)、卫生组每月进行评比,定期公布卫生成绩。对在活动中认真组织、落实好的班级予以表扬;对敷衍了事,落实情况差的班级,予以全校通报批评。
(3)、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整个活动进行检查督促,写出总结材料。
××县第二中学
6.2010金湖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篇六
为推进我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和健康素质,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和卫生部2009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及《会同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09年起,在全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政府职责,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建立适应我镇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11年,省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和人群之间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免费获得省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和人群间的服务差距,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坚持资源整合和开发相结合,合理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基层卫生资源作用,以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的健康效益和健康公平。
(五)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城乡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公共卫生领导小组
组 长:申小荣(镇卫生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副组长:杨凌志(书记、主治医师)
梁艳飞(行政副院长、医师)
成 员: 刘雪莲(妇幼专干、妇产科负责人)
梁丽霞(防疫专干)
叶 燕(公共卫生专职人员、负责全面工作)何金桦(住院部医师、兼管办公室)
设公共卫生办公室,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协调管理,承担具体事务性工作。: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和绩效考核组
1、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小组
组 长:伍绍喜
成 员:叶燕 刘雪莲 梁丽霞有关各村乡村医生
2、健康教育项目小组 组 长:叶燕
成 员:刘雪莲 有关各村乡村医生
3、孕产妇及儿童保健项目小组 组 长:刘雪莲
成 员:梁丽霞 有关各村乡村医生
4、预防接种项目及传染病防治项目小组 组 长:梁丽霞
成 员:刘雪莲 何金桦 有关各村乡村医生
5、老年人保健项目及慢性病管理项目小组 组 长:杨凌志
成 员:梁艳飞 有关各村乡村医生
6、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小组 组 长:杨凌志
成 员:梁艳飞有关各村乡村医生
四、主要目标任务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0岁以上老人建档率分别30%以上,其他人群建档30%以上。35岁以上居民、残疾人、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内容每年更新1次以上,60岁以上老人每年更新4次以上。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每月出健康教育宣传栏1次。每年向辖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不少于12种,播放健康教育音像材料不少于6种,组织面向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2011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宣传普及率城60%;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60%。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6岁以下儿童健卡率达100%;2010年,一类疫苗各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90%以上,加强免疫单苗接种率85%以上,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90%以上。强化或群体性接种率达95%以上。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2011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与及时率100%。搞好饮水安全及职业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5.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1岁以内婴幼儿健康检查4次,第2年、3年每年2次。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漏报5%以下。新生儿访视3次以上,辖区内新生儿访视要达到95%以上。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6.孕产妇保健
早发现孕妇,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孕产妇建册管理大于95%,开展至少5次孕产妇保健服务。孕产妇死亡监测漏报小于5%,产后访视不少于3次,平均产后访视率达95%以下,并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7.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两年体检一次,体检率达90%以上.8.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干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对高血压病人要求2个月随访一次,糖尿病患者要求每季随访一次,规范管理率要在95%以上。要实行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且比例不能低于95%。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2011年,辖区内重症精神疾病病人管理要在60%以上。
五、各人员职责和任务
(1)本院有关科室和村卫生所室等基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版)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岗位,责任到人,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各自的职责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责任书,并在上级指导下,按期保质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2)我镇各村卫生所(室)是落实本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助我院完成和落实9类基本公共卫生任务。
(3)基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规范,细化考核内容,将人员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每年根据要求及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明确阶段性重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六、主要工作与措施
1、建立健全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 建立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推行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按照服务人口每1000-2000名农村居民确定1名责任(驻村)医生.责任医生原则以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主,村卫生室医护人员为辅,责任医生做到定期家访,平时有求必到,积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每月有7-10天时间在责任区服务,按时参加卫生院召开的工作月会,及时向卫生院汇报、分析责任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要有专门的服务日记,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实行分类归档,重点对结核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治疗和健康促进措施,真正使农民的健康档案成为实施健康促进和提供服务的有效载体;协助预防保健人员做好计免、妇保、儿保工作;宣传发动组织责任区村居开展改水改厕、除“四害”、环境卫生整治等爱国卫生运动。责任医生个人照片、通讯联络方式、免费服务内容和上门服务收费标准及基本职责向责任区居民公布,做到人人认医生,医生识人人。
责任医生基本职责:
(1)掌握责任区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检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
(2)建立和管理责任区内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3)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及传染病等,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4)对责任区内的卫生村创建、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与卫生检查与评比活动;
(5)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6)按照规定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上门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积极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努力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连续、有效、上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
3、加强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队伍建设
4、规范预防接种保健工作
5、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
儿童体检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在预防接种的同时开展儿童健康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6、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充分利用参合农民的健康体检等资料,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对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扰措施,重点开展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等的干预指导。对查出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病人,落实随访,要求每年分别达到4次以上。
7、突出重点疾病管理
8、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健康教育基本做法:
(1)建立纵横向健康教育网络,各村居、单位有专(兼)职联络员;(2)建议村村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出卫生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由各乡镇防保站提供;
(3)责任医生上门宣传,户户发放宣传资料;
(4)各村(居委会)每年举办一期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5)结合每年不同的卫生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6)督促指导每所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12、落实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与公安、人口和计生、教育、人事保障等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流动人口信息交流,掌握流动人口服务对象。
把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常住人口管理,把来自本乡镇辖区以外本县内的流动人口纳入本乡镇常住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
13、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报表工作
(1)做好健康资料户覆盖率、计划免疫接种率、肺结核病规范管理率、精神病人综合管理覆盖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到位率、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规范报告率、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和重点传染病监测合格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2)做好全镇儿童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妇女病检查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3)做好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及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4)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的统计和上报;
七、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一)明确经费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的经费纳入上级财政预算安排。
(二)明确经费使用范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费用,包括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成本、医疗耗材、健康教育印刷资料、宣传、重点任务随访、教育培训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必需的其他开支。
(三)合理确定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及补助
1.乡村医生主要承担以下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协助卫生院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有关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填报;协助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或追踪高位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指导产褥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协助做好慢性病人管理。接受我镇卫生院的指导和县卫生局的考核。
2.对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给予合理补助。
八、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一)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二)计量和综合考核相结合。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3项服务采取计量考核方式,按服务工作质量和数量核定补偿,其他项目采取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核定经费。
(三)考核结果的利用。考核结果要与单位年度考核挂钩,作为工作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监督检查。
(四)开展技术培训。要逐级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基本医疗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五)加强经费管理。要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专款专用。
团河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办公室
7.2010金湖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篇七
一、基本情况
玉溪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辖一区八县,户籍总人口213万。全市共有75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668个村(居)委会和社区。共设73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22个,一般卫生院51个),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5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2097名。市、县区均设有卫生监督局、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均配备有防疫人员和妇幼保健人员。
二、全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体推进情况
2009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后,我市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开展调研论证,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根据《云南省医改5项重点改革2009年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计划》和《云南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厅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省里确定的时间表和工作要求,从2010年 2月25日起,全市73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5个村卫生室共71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并零差率销售,各项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今年3月至9月8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基本药物5887.48万元,药品销售价格平均下降13.5%左右。一是制定了《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全面启动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使用工作。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均按规定参加网上集中采购,不再采购和销售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品种,同时,严格执行中标目录,履行购销合同,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明确医疗机构按药品销售总金额的不同比例使用基本药物,市、县级医疗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不低于20%、35%,中医医院等其它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不低于10%。二是科学测算,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市卫生局去年开展专项调研,对全市747个市、县区、乡、社区、村级医疗机构近3年来基本药物使用、进销差额和财政补助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结合省相关政策要求,我市通过反复核算,提出了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取消药品加成给予定额补助,用于保障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公用支出补助,并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分为四个档次进行考核补助的原则制定补偿方案。
三是积极开展清仓盘点、上网采购、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培训、宣传等基础工作。各医疗机构均做到了将基本药物价格向群众公示,对基本药品和非基本药品进行了分类管理,对开具处方规范管理,对医务人员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工作,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积极谋划,强化领导,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进
国家医改方案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玉溪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兴荣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卫生、发改委、财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做到组织保障、人员和工作经费三落实。各县区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了领导,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2009年12月18日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我市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加快工作步伐,着手制定实施方案。1月19日,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的汇报,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既要坚定信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要统筹兼顾,立足实际,着眼民生,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标。1月22日,我市召开了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责任人参加的全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点工作准备会,对全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1月24日和 2月24日二次分别召开玉溪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推进会,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了工作安排,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为2月25日全面启动并迅速推开打牢扎实的工作基础。3月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督促检查会,对实施保障工作提出要求。3月5日,召开市医改领导小组会议,根据省里的要求,结合玉溪实际,研究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配套文件,并于3月7日以领导小组名义正式印发《玉溪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此后,市卫生局多次组织召开全市卫生系统医改工作推进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训班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暨培训等会议。总之,从1月19日至8月30日,我市密集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医改会议精神,就药品网上采购工作、实施意见的拟定、基层医疗机构清仓盘点、基层医改等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确保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多方论证
为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各级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省关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要求,深入调研,摸清家底,对照省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反映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的相关内容,树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理念,立足方案要实、要管用的原则,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方式召开不同层面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充分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方案进行广泛讨论,多方论证。同时,多次向上级部门汇报,不断修改完善,制定了《玉溪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和补偿政策等相关配套文件。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要
求各县区政府要充分准备,落实责任,确定人员,确保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顺利开展,对涉及到的补助资金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分级负责。明确提出要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和省的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取消药品的销售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市、县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分别不低于销售总金额的20%、35%,市、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不低于10%。
(三)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各项前期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全市基层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模式。我市自2006年8月起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将73个乡镇卫生院统一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采取“网上集中竞价(限价)、统一配送、全市同价”的方式进行。到2009年底,全市已集中开展了三轮招标和采购,644个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全部实行集中采购。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开展,有效杜绝了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保证了药品质量,切实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通过三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省要求,我市研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遴选方案,并于2009年12月4日在保留原4家配送企业的基础上,又增补遴选6家配送企业,最终确定10家配送企业负责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含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配送工作。
二是组织培训,熟悉采购流程。为全面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顺利完成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我市于2009年12月18日、2010年1月23日和3月26日至29日,分三次组织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及药品采购人员开展培训。邀请省卫生信息中心医药招标采购交易平台的技术人员到玉溪就药品网上采购的相关技能知识进行了培训。结合玉溪市“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改革培训工程”要求,6月29日和8月30日,市卫生局按计划专门邀请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岳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主任医师李冠烈,围绕基本药物体系及政策、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入床抗生素治疗策略、激素药物的临床应用技巧等内容进行培训。各县区也组织了相应的培训,1至8月,共开展24场、1900人次参与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药品采购工作人员的使用基本药物及网上交易操作能力。
三是责任管理,明确职责。为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将此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专门制定了《玉溪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责任目标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与各县区政府分管副县区长签订。市卫生局制定《201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责任书》,明确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此外,市政府还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任务细化进《市对县区政府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中,县区政府又将任务细化至乡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为确保这一重大民心工程取得实效,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我市各级、各部门立足于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上下功夫,突出基层医务人员的宣传发动,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采用宣传标语和宣传单对广大群众进行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宣传,制作“2010年2月25日起玉溪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有效降低药物价格”、“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好处多”、“基本药物平进平出花钱少”等群众通俗易懂的横幅,印发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识问答”宣传单,对改革政策进行宣传,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确保社会稳定。同时,我市各县区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专门召集医务人员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药物用药目录进行培训,打消顾虑,改变医务人员用药习惯,在接诊中主动宣讲,热心解答群众的疑问,使群众减轻用药负担,拥护使用基本药物,切实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人心。
(五)加强检查,跟踪服务
为进一步掌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情况,自2月25日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以来,市、县区、乡镇都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了解实施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对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保证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服务协调工作,对实施过程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进行处理,没有出现一个卫生院或一个村卫生室停业的情况,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平稳,工作有序开展。
四、全面统筹,积极稳妥,推进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5项综合改革
我市在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同时,及时制定出台了《玉溪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意见》中包括《玉溪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玉溪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方案》、《玉溪市行政村卫生室改革方案》、《玉溪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机构编制标准办法》、《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等7个配套方案。我市出台的《实施意见》,既认真贯彻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改革方案精神,同时又结合我市实际,坚持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为主旨,不断探索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投入保障制度等5项重点改革力求有新的突破。
一是在改革人事制度方面,按照《玉溪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机构编制标准办法(试行)》,全市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原则上按照农业户籍人口的l‰实行总量控制。要求每个村卫生室原则上不少于3名乡村医生(其中至少有1名女村医、1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乡村医生),2008年12月底在册村医人数为2人的可保持原有人数,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乡镇卫生院定编定岗,先选择1至2个县区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再向全市推广,确保改革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总岗位的80%。
二是履行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市政府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取消药品加成给予定额补助,新增预算600万元,主要用于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公用支出补助,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分为四个档次进行考核补助。中心卫生院每年定额补助11万元,服务人口4.5万(含4.5万)以上的一般乡镇卫生院每年定额补助9万元,服务人口2万(含2万)以上、4.5万以下的一般乡镇卫生院每年定额补助7万元,服务人口2万以下的一般乡镇卫生院每年定额补助6万元。以2008年底村医人数为基数,县区财政对村医补助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市级财政对村医每人每月补助40元、省级财政对村医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同时实行绩效管理。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工程。从2007年起,投入500万元开展贫困山区、民族地区乡村医生脱产免费中专学历教育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乡村医生学历水平达到中专以上要求,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基本药物制度网络化建设进度,市级财政今年投入100万元为各乡镇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配备设备。
三是改革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按照《玉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财政、人事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 在县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分配制度和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早在2008年,华宁县开展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卫生资源整合的试点工作,将县医院、中医院、宁州卫生院进行联合管理试点改革,在机构建制不变、单位名称不变、人事隶属关系不变、现行财政补助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对三所医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通过实施院长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和年薪制,调动工作积极性。通过一年多的实施,强化了卫生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能力,整合了卫生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我市自2005年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以来,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力度,特别是我市借2006年率先在全省推行新农合制度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之机,进一步深化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改革,全市90%以上的村卫生室实现人员、行政、业务、财务、药品“五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聘任管理,实行乡村医生全员聘用制和药品统一由乡镇卫生院采购,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顺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管理保证。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使5项综合改革更切合实际,更能推动工作落实,更能提高健康保障水平。
(二)全面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
以落实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重大妇幼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截止2010年8月底,我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48470份;发放宣传资料110余万份,设
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086块2915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744期;新生儿访视13487人;孕产妇产前检查24613人,产后访视14985人;有55911名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管理高血压患者25204人,管理糖尿病人2262人;管理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214名。
此外,我市自加压力,率先在全省新增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服务项目,并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市、县区按4:6比例配套,投入资金,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
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近乎海量的信息管理问题,提高信息利用率,市卫生局充分调研,坚持“保护既往投资、整合现有资源;坚持需求导向、分期实施建设;部门联合共建、实现优势互补;统一标准规范、保障信息安全”的原则,决定建立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市级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不断完善新农合工作,提高基层群众保障水平
我市通过巩固参合率、提高筹资标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2010年,我市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174.9737万人,实际参合159.7954万人,参合率为94.57%,顺利完成中央和省提出的参合率达90%以上的工作目标。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调整为140元,农民个人自筹20元。截止8月,新农合共筹集到位基金22385.68万元,各级资金已全部到位。
为了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经过测算,我市对新农合补偿方案进行了科学调整。乡级住院补偿比例统一调整为70%以上,住院补偿封顶线由每人每年累计20000元调整为30000元,同时,积极开展住院大病再次补偿和门诊慢性病补偿工作。1月至8月,共减免补偿212.31万人次,补偿新农合基金11781.10万元,总受益率为125.65%,基金支出占已到位基金的52.63%。参合群众的受益率和受益水平正在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