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共8篇)(共8篇)
1.教育局局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一
同志们:
在新学年即将到来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议,主要目的是,动员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县教育工作新局面。刚才,根喜副局长通报了20xx年全县教育工作综合考核情况,杨涛副局长和育才副书记分别宣读了《关于表彰20xx年学校精细化管理先进单位的决定》、《关于表彰奖励20xx年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和《关于表彰20xx年度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等9 个决定,表彰奖励了20xx年全县教育教学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教育局与各乡镇教委、各学校签订了校长任期目标、学校安全等责任书。杨局长客观总结了20xx年全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了20xx 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讲的很到位,也很具体,符合当前我县教育工作实际,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在肯定成绩中坚定抓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
20xx年, 全县教育工作呈现出“四新”的发展态势: 一是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 全县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 名大关,达到2036 人,比去年净增306 人,上线率达到33.8% 。 二是办学条件实现新改善。 总投资2 亿元,实施各类教育项目53 个,新建、改扩建校舍7.6 万平方米,积极创建标准化学校72 所, 高标准建成实验小学和第四幼儿园,续建完成第四中学,开建了县一中图书楼,完成县一中体育场改扩建 ; 新建、续建幼儿园21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 三是 各类教育实现新发展。 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5.5%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4% ,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55.7%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9% 。平凉工程技术学校推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职业教育 走出了一条扩大规模、合作办学、适应市场的新路 子。 四是 教育改革实现新突破。 严格实行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办学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 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教育局班子和在座的各位校长,以及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也希望教育局和各学校继续保持强劲的工作势头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新学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要在正视差距中认清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形势
虽然我县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教育工作发展总体水平依然不高,结构还不尽合理,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农村教育资源“多而不优”、城镇教育资源“优而不足”的矛盾并存,城区学校“大班额”和边远薄弱学校资源闲置问题仍然存在;三是素质教育未得到真正落实,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前教育工作发展形势不能完全契合;四是教育系统内部管理存在漏洞,部分学校、个别教师违规收费、有偿补课等现象屡禁不止等。面对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局必须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督促各学校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要在紧盯目标中催生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
20xx 年,是我县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快教育强县建设进程的关键一年。面对20xx 年义务教育均衡达标验收的新任务和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挑战,教育局、各学校要准确把握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动向,紧盯市县下达的新目标、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强化举措,努力推动全县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快教育内涵发展。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全县各级各学校必须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 全心抓管理、倾心抓教研、精心抓课改,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前教育要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 推动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的号召,努力提高我县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保教水平;小学教育重点要抓好偏远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初中教育要着重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高中教育要明确教育方向、强化教学管理、健全促进机制,在狠抓高三成绩的同时,认真做好高一、高二年级的基础教学工作;职业教育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政策,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加快骨干专业建设,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要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爱教学、会教学、教好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教育局、各学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增强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师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坚决刹住教师不作为、有偿家教等不良风气。二要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采取以老带新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大胆启用年轻教师,关心他们的专业成长,尽快让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三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考评机制, 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校长进行全面考核,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奖励和重用,对任期内完不成管理目标的要坚决予以调整,对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给予严肃处理。教育局、各教委和各学校要善于在平时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发现、培养校长后备人才,不断优化和改善校长队伍结构,为学校管理和校长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凡督查发现或社会发映那个学校校长有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的,经调查属实的,教育局决不能手软,要立即予以撤换并追究相关责任。
三是要以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保障,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师生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底线。抓好学校安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一要强化职责抓安全。 各教委、各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防范机制,全面推行 “ 一岗双责” 责任制,建立覆盖教育教学全程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 “ 零事故 ” 。二要统筹协调抓安全。各教委、各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公安、卫生、食药监、消防等部门以及学生家长的衔接联系,建立起学校、职能部门、社会、家长 “ 四位一体 ” 的学生安全联防网络,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特别在校外寄宿生管理方面,要明确家长、房东、派出所和学校各自职责,签订“四方责任书”,靠实“四方责任”,尤其是要靠实房东的责任,让房东真正参与到校外寄宿生的安全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营养餐安全,全力抓好原料采购、保管和食品加工、留样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要加强校园门卫管理,给学校保安人员定职定责,充分发挥他们的安全保卫作用,切实把好校园出入两道关口的安全。三 要规范管理抓安全。 教育局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和网络舆情,真正把矛盾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管理。我在这里重复强调一下,参加今天会议的都是咱们教育系统的各级负责同志,也是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无旁贷,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绝对不能出现任何违规违纪行为。同时,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廉政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机制,坚决遏制以教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 确保个人不出问题,单位不出问题。
同志们, 成绩鼓舞士气,机遇催生动力 。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把庄浪教育的旗帜举得更高,把庄浪教育的品牌打得更响。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教育局局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二
“十一五”以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5年来能耗年均增长10.8%, 同期GDP年均增长16.1%, 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全市单位GDP能耗2006年下降3.98%, 2007年下降4.9%, 2008年下降6.85%, 2009年下降6.03%, “十一五”前四年累计下降20.07%, 下降率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二位。2010年全市能耗出现了较快增长的势头, 单位GDP能耗面临反弹压力, 有关部门及时启动了节能预警调控方案, 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力度, 进一步控制了能耗增长, 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17%, 有效地巩固了“十一五”前四年节能降耗的成果。“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21%, 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的目标任务。目前, 虽然国家还没有公布“十一五”各省、市、自治区的节能结果, 但是, 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 我市“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仍将居于全国前列。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10年,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4.3%, 比2005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 火力发电效率为39.9%, 比2005年提高1.8个百分点;供热效率为83.9%, 比2005年提高6.7个百分点。2010年, 在我市重点监测的51个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 41个指标同比下降, 占全部指标的80.4%。其中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同比下降9.6%;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同比下降3.3%;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8%;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4%。三是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从终端能源品种消费来看, 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比重达到35%, 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为14%, 比2005年降低了6个百分点。两类能源品种比重的一升一降, 是我市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的体现。四是重点行业节能成效明显。工业能耗占全市能耗比重达到三分之二, “十一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8.1%, 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下降23%的目标任务, 是推动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的主要因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2.8%, 其他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8%, 交通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5.9%, 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增长18.5%。五是大部分考核单位完成了节能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各区县、各部门围绕节能考核要求, 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积极推动各项节能工作, 较好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根据初步测算的结果, 15个区县中 (滨海新区“十一五”不纳入考核范围) , 11个区县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超过20%, 完成了全市下达的节能考核目标任务, 其中, 西青、宝坻、东丽、河北、红桥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居全市前列;各集团公司中, 中环电子集团、纺织集团、医药集团、建材集团、渤化集团、钢管公司、天铁集团、天钢集团、燃气集团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较大, 为全市节能降耗做出了贡献。
最近, 国家统计局给我们反馈了2011年一季度的节能数据, 这是一个初步审核的结果, 借此机会一并通报给大家, 希望对各区县、各部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有所帮助。一季度我市万元GDP能耗为0.85吨标准煤 (等价值, 下同) , 同比下降4.54%, 降幅比2010年全年扩大了3.37个百分点, 下降率位居全国前列, 节能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顺利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 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分三次产业看,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 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12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8.42%。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06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4.65%。其中, 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08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5.01%;建筑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86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0.86%。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32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3.8%。其中, 交通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87吨标准煤, 同 (下转第19页) (上接第13页) 比下降2.85%;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2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5.87%;其他服务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1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0.66%。
二、进一步做好能源统计工作的几点意见
“十一五”期间, 为配合全市做好节能考核工作, 我们在能源统计领域开展了许多新工作:建立了非工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部门能源供应统计报表制度, 充实和完善了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了《天津能源统计工作规定》, 进一步规范了能源统计工作;制定了《天津市能源考核统计管理办法》, 落实了各区县、各系统的考核要求等等。这当中的许多工作都是从无到有, 有的工作还开创了国内能源统计工作的先例, 为兄弟省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这些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离不开各位领导、同志们对能源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此, 我代表市统计局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十二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还要再接再厉, 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希望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一如既往地支持统计工作, 并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3.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在全市农业局长会上的讲话 篇四
在全市农业局长会上的讲话
黄成林
(2006年2月17日)
同志们: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刚刚结束,今天下午,我们紧接着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业局长会,目的是及时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2005年全市农业工作取得的成绩,交流各地发展农业的先进经验,分析当前农业的发展形势,积极谋划、部署2006年全市农业工作。在座的各位领导,大部分参加了全省农业工作会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都感受到了各级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省委孟书记提出要大力推进“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学化”,市委潘书记又强调,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农业部决定2006年为农民办15件实事,省农业厅将实施“十二项行动”,希望大家深刻理解、认真领会领导的指示精神,积极实施行动方案,推进农业跨越式发展。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2005年农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05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以及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两免征、三稳定”的支农政策,创新体 制、机制和举措,稳定粮食生产,着力推进生猪、商品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和烟叶、特种水产、草食畜禽、黄鸡等区域特色产业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99.9亿元、农业增加值12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4.3%、8.1%。具体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主动介入“占补平衡”和土地复垦验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利用全自动虫情测报灯等综合措施,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宣传贯彻中央、省、市支农惠农政策,特别免征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以及稳定种粮直补、稳定良种补贴、稳定粮食保护价,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免征农业税1.49亿元,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1.44亿元,发放农机具补贴345万元。正确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面达到809.71万亩,总产277.81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1.80万亩、6.74万吨,增长1.48%、2.49%,创历年来新高。
二是产业建设快速跨越。目前,全市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带或优势产区。如建立了以信丰、安远、寻乌为重点的60万亩赣南脐橙产业带,以定南、信丰、南康、章贡、赣县、兴国等县(市、区)为重点的300万头优势外销生猪带;以“于都奶牛、兴国灰鹅、宁都黄鸡、大余麻鸭、上犹肉牛、崇义山羊”等为重点的优势草食畜禽带;以瑞金鳗鱼、于都罗非鱼、南康生态甲鱼为重点的特种水产养殖带;以“三南”为主的外销蔬菜和以章贡、赣县2 为主的城效蔬菜优势产区;以大余、龙南、兴国、章贡为主的苗木花卉产区,以及以石城、信丰、瑞金为主的烟叶优势生产区。在优势产区的带动下,养殖业实现了五个“增长10%以上”即全年出栏生猪480万头、肉牛27万头、牛奶总产4.7万吨、肉类总产58万吨、特种水产总产8.1万吨,分别增长18.89%、16.28%、11.36%、10.56%、17.4%。种植业中高效经济作物实现三个“增长30%以上”,即苗木花卉4万亩、烟叶10.49万亩、甜玉米4万亩,分别增长33%、37.47%、44.67%。此外,全市工业饲料产量达到120万吨、产值3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0%、38%。其中江西加大实业有限公司列国家知名企业30强,赣州八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预混料名列全省第一。
三是生产转型步伐加快。结合创建节约型社会,突出资源循环利用,依托龙头企业和优势生猪产业带和3个稳定的供港生猪基地,着力创新养殖模式,大力推进“四化一园”(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园)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以协会等新经济组织,集聚产业,融合要素,生态发展。全年新增生态养殖小区60多个,全市规模养殖水平达到60%以上。积极新建合作经济组织,使全市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491个,覆盖生猪、花卉、脐橙、灰鹅、茶叶、白莲、食用菌等优质产业,带动农户24万户,经济总量达15.7亿元。其中2005年兴国灰鹅和石城白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向省农业厅申报省级示范点。极大地促进了种植业的集约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2005年共有15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9个产地和13个农产品通过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
四是开放型农业成效凸显。全市共引进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95个,合同引资18.6亿元,实际进资10.3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 到4500万美元;发展年产值或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市、县级外向型龙头企业60多家,带动农户36.8万户;全市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6.8%,面向粤、港、澳地区的农产品订单率占全省的60%以上。2005年,局本级积极参展会商。精选了8个重点农业项目,在深圳、香港、东莞、厦门、庐山等地推介招商;组织了14家龙头企业参加深圳、上海、东莞、北京等农产品供需见面洽谈会,有8家企业与需方签订了3000多万元的供货协议,推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同时,还组织参加了第六届中国花博会、首届中国(江西)畜牧经济博览会、全国“三绿工程”茶叶博览会等,全面展示了我市丰富畜禽产品、特色花卉以及有机茶品牌。其中在花博会上取得了“二金、一银、一铜”的佳绩;在畜牧经济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宁都“大沽白毫”荣获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特产品外销市场的拓展,有效地推动优势产业效益的提升。劳务农业发展迅猛,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20多万人,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拉动农村消费、储蓄不断增长。2005年,县以下农村社会消费总额达57.87亿元、农村储蓄突破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5%。
五是自主创新亮点纷呈。全市共引进推广金优66、金优38等43个水稻新品种;试点示范水稻、高效经作等新品种115个,其中早稻29个、中稻36个、晚稻50个、西甜瓜12个。其中超级稻新品种成功示范56亩,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8%,主要品种推广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以水稻抛秧为主的轻型节本栽培技术推广成效喜人。1876亩无盘抛秧试验示范全面成功,免耕、少耕抛秧面积大幅增长,达58.6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50万亩,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手册2万份、脐橙施肥技术1万册。同时,“以螨治螨”、倒剌耙的人工繁育、网箱吊带养鳙等重4 大科研项目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得到了省农业厅及相关科技部门领导的肯定。
六是服务体系保障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加强。积极开展 “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接待解答群众提问2万余人次。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组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着力对农资市场种子、肥料、兽药、饲料等经营户开展全面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全年全市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340多人次,查处违法案件1603 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645.3万元。完善了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在桃子园和三康庙两个菜场建立检测点,全年共抽检果蔬样品7830余个,抽检出466个样品农药残留超标,合格率94.04%,销毁超标蔬菜28批次。同时,全省率先实行了牛定点屠宰及瘦肉精检测,全年检测1.4万份,为市民安全饮食提供保证。健全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全市“一站通”农村信息服务站已达296人,有效地帮助农民发布、查询市场供求信息。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全年共发放鲜活农产品“绿色通行证”2100份,为运输户减免过路过桥费近千万元。动植物防疫体系不断健全。争取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在全省率先落实了省委一号文件关于“每个乡镇要保证2—4名专职动植物防疫检疫人员,并将工资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拨款”的要求,健全了乡镇动植物防疫、检疫队伍,有效防控畜禽疫病、植物病虫害,特别是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积极有效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市民生产、消费提供了安全保障。
七是农村改革平稳推进。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办法,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全市规范土地流转31.5万亩。加强农用地征占审查,开展 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处理土地承包纠纷139起。实行“一事一议”申报、审批和备案制度,审批备案“一事一议”项目72个,规范筹资361.5万元。完善“村有乡管”财务管理体制,开展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和村组财会人员培训,推进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全年对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总收入6.5亿元,总支出5.8亿元,查出违纪金额342万元,处分20人。加强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培训县、乡、村干部及技术骨干350人,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全市30%的村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记帐制,节省行政成本近500万元。
八是向上争资形势喜人。按照“实施一批、上报一批、包装储备一批”的思路,扎实抓好争资争项工作。2005年,全年全市农业系统争取农业部、农业厅畜牧、水产、能源、土肥、种子等农业项目3078万元。其中争取国债项目资金750多万元,在信丰、上犹、兴国、石城、于都、大余、全南7个县实施能源国债项目,培训沼气技工1万余人次,编印《沼气用户手册》6万套,扶持2.3万户新建户用沼气池,建设大中型沼气池102户,超额完成任务15%以上。此外,争取 “世行贷款江西省综合农业现代化项目”资金790多万元,在兴国、龙南、石城开展5项水利工程建设;争取“亚行贷款中国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资金 2700万元,在信丰、寻乌、章贡、南康实施“猪-沼-果”工程建设。
九是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按照“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阳光工程”,充分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和各地农民培训基地,加大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能力。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15731人,转移就业14789人,其它技能培训8.2万人。下派19名党员干部到安远松岗、安信2个建设点,参加全市新农村6 建设。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争取包扶点水利建设等项目经费6.5万元,赠送价值4.5万元的水稻良种、肥料、新农药、消毒液、农业技术实用图书等,拆迁“空心房”150余幢、牛栏90间、厕所70间;清淤泥70吨、垃圾26吨;新建公厕2座,推广瓮式厕所68套,改造猪牛栏69间;维修水坝1座和农业灌溉水渠2.5公里,新修和硬化公路1.5公里。2005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民人均可增收500元。
在看到去年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农村管理体制不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滞后,农民增收的被动局面还未得到有效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出现了 “9.18瘦肉精”、“毒魔菇”等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发挥;农产品享誉省内外、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少,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很难形成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力的优质农业产业群;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机械化程度不高,依然是粗放式经营,小规模生产,基本上停留在原始加工阶段,需要大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只有我们端正认识,把准规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农业农村经济就一定能开创新局面。
二、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年,更是农业因势利导,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希望年。结合形势与任务,我市农业将紧紧围绕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两大转变,大力实施“十大行动”。即新农村建设深化行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行动,畜牧水产业生产方式转变 行动,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促进行动,农民培训转移拓展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农业产业化推进行动,农业质量安全保障行动,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农业部门自身建设强化行动等,促进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今年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扣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围绕生猪、商品蔬菜、苗木花卉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烟叶、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等区域特色产业,按照“特色农业、市场农业、循环农业、质量农业、法制农业” 的发展规律,突出机制、体制以及工作手段创新,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推进“十大行动”,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要目标是:粮食生产播面稳定在800万亩,总产达276万吨;发展蔬菜180万亩,增长4.6%;花卉苗木7万亩,新增3万亩;烟叶14万亩,增长33.5%;确保肉类总产60万吨,水产品总产达21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9万吨,力争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60%;全市农民增收幅度达10%以上。实现以上目标要主抓以下十项工作:
(一)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2006年各级党政主抓工作的核心主题。中央、省委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分8 别出台了中发„2006‟1号和赣发„2006‟1号两个一号文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南。我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发源地,“五新一好”的模式已成为全国许多地方学习借鉴的样板,各级各部门都在乘势而上,想法子、出点子,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农业部门长期扎根农村,与农民打交道,更了解农业、更关注农村、更关心农民,农村情结也更深,一定要立足部门职责,找准工作切入点,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操作能力,提高运作水平,不断培植农业工作新亮点。
一是着力科学规划、跟踪服务,培强新产业。培育农村富民新产业,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化化、市场化,激活农村经济自主增长的关键环节。去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在“三清三改”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新产业培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我们要突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思路、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办法”,以及“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农业发展思路,围绕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基础,分专题、分区域下派产业规划与技术指导组,在尊重农民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帮助农民分析产业发展前景,编写实用技术教程或数据库,讲解种植、养殖、加工的技术要领,促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形成、发展。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技服务人员互动、联动,集中人力、物力、精力,引导示范点农民适度流转土地,集约规模经营,运用现代耕作技术、农艺成果和生态学、生物学原理,辅助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改造传统种养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大农村特色新产业。
二是着力依法兴农、以法护农,树起新风貌。继续抓实农村基 层干部农业基本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农业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广泛开展农村农业普法工作,增强农民守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着力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完善措施,整合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树立农业执法权威,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行为,重点查处伪劣农资、农田污染、农业环境保护等大案要案,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利益。开展农资诚信经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活动,推介一批质优价廉的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
三是着力实施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建设新镇村。继续实施亚行贷款中国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和农业部“生态富民工程”项目,以开展“百村村容整洁新风貌”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实施农业生产清洁、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和农民生态文明提升工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生产为目标,以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技术集成应用和机制创新为手段,加大农村沼气工程的实施力度,把农村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栏、改水、改路相结合,把农村的“三废”(稻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达到三净(家居净、庭院净、饮水净),解决人畜粪便的处理问题,促使农村厨房变得明亮、厕所变得清洁、村镇变得整洁。
四是着力构建新经济组织,培育新农民。按照《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提高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质量的通知》要求,在各县(市、区)农产品优势产区,依托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积极组建1—2个以农民为主体、服务为宗旨,资本、劳动、技术、土地使用权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依法设立、管理民主,股权清晰、运作规范的股份合作制新经济组织,集聚农民,提高农民生产和进10 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内外兼收并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是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去年,我市粮食生产在政策、市场和气候的帮助下,总播面、总产量再创了新高。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人多地少,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存在,我们农业部门的同志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不能麻痹大意。要继续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增加总产、提升效益”的发展思路,力争粮食稳定增加。
1、强化政策支持能力。继续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基本政策的培训,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政策,激发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消除土地撂荒,提高复种指数,逐步缩减一季稻种植面积,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增长,确保粮食播面在800万亩以上,产量在275万吨左右。
2、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结合良种良法推介进村入户工程,开展“百户百亩粮食生产跟踪技术服务”活动。突出全市100户规模近百亩的大户,大力推广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特别是超级稻等优质杂交水稻,从源头上保证增产增效。切实指导农户,搞好化学除草、叶面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稻飞虱、稻瘟病和螟虫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控工作,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3、增强物质保障能力。继续严把土地复垦验收关,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及耕地。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全面开展助农兴粮“一五一”服务活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加测土施肥补贴,倡导增施绿肥、有机肥,改善土壤 有机质等营养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肥增效。大力推广农田机耕和机械化插秧技术,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三)抓好农技推广示范攻关,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对于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样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安全发展的保障,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我们要坚持把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谋划扶持。
1、重点推广、示范、攻关一批农业技术。围绕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三大任务,紧扣降本增效和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主题,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突出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重点推广“无盘抛秧、旱育保姆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菜油两用杂780品种”等3大项目,增强农业科技转化应用能力,促进粮食、油料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重点示范“超级稻制种、引种技术”、“太阳能杀虫灯技术”、“以螨治螨技术”、“微生物微循环组合平衡技术”、“网箱鳙鱼饲料吊袋养殖技术”、“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和肉牛改良技术”、“金边瑞香、富贵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等7大项目,提升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能力,为作物和畜禽大幅度增产,有效解决规模养殖畜禽废弃物污染提供保障;重点攻关“沼气桔杆发酵技术”、“倒刺耙人工繁殖技术”、“生态养猪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大中型养猪场猪粪干湿分离及污水处理技术”、“菜粮高效种植制度研究”等5个项目,提高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为实现模仿跟踪向自主创新、资源依赖向科技驱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提供技术支撑。
2、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种植业主要完善农产品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基地、种子检测、种子质量认证与监测等种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良种综合生产能力。畜牧业主要以纯种繁育为基础、杂交改良为手段,开展畜牧业良种工程建设,重点完善育种基地。渔业主要是加大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原种提纯复壮、良种繁育等重要环节的建设力度,选育、引进、推广一批适宜我市的优良品种。
3、加强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认真贯彻《农机化促进法》,按照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市不同的农业区域或产业特点,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业机械示范点,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构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加强农机质量技术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切实保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和信息化服务。根据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积极组织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
(四)力求重点突破,培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立足市场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着力建设优势产业带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区。继续实施世行贷款江西省综合农业现代化项目,每个产业带重点扶持1—2个拳头产品,2—3个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培育3—4个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明显、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具体如下:
1、突出生产方式转变,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今年全市生猪出栏要达到520万头,新建生态畜牧小区50个。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技术标准化、保障体 系化、投入多元化”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服务,大力发展以“猪—沼—果”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养殖小区。对已建的生态小区,坚持“发展和创新”并重的原则,鼓励小区经营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小区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对覆盖定南、龙南、信丰、南康、章贡、赣县、兴国的外销生猪带,重点完善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加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安全、科技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集约化养殖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信息服务技术水平。同时要配套做大以定南、南康、信丰、会昌、寻乌为重点的优质种猪生产区,积极筹划章贡、龙南、瑞金为重点的生猪屠宰加工区建设。
2、突出产业规模集聚,推进商品蔬菜发展。依托区位优势,瞄准沿海发达地区消费市场,突出抓好基地、流通、加工三个环节,大力发展商品蔬菜区。适应优质化、专用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蔬菜产品深加工,重点建设以龙南、全南、安远、宁都、上犹、赣县、章贡为主的外销蔬菜区;以信丰、宁都、会昌、石城、南康、瑞金为主的加工蔬菜区。加快章贡、全南、大余、上犹、崇义、龙南、赣县等7个无公害蔬菜专业县,以及各地城郊“菜篮子”蔬菜区的建设步伐。
3、突出优势产区建设,推进烟叶和花卉苗木发展。烟叶产业是高效经作产业之一。今年全市要完成烟叶种植面积14万亩、收购烟叶30万担的目标。要突出石城、信丰、兴国、瑞金、赣县、会昌、宁都、全南八大产烟县,努力扩大面积,积极改良品种,提高产烟、烤烟科技水平,打造特色品牌,提高赣南烟叶知名度。花卉苗木作为主导产业,全年新增面积3万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村镇绿化、美化更加紧迫,花卉苗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要以乡14 土特色盆花、绿化观赏苗木和食用鲜花为主,重点发展金边瑞香、比利时杜鹃、宝贵籽、虎舌红等品种,争取在大余、南康、章贡、兴国、瑞金等地建成5个规模化、集约化花木生产基地。
4、突出产业服务跟进,推进草食畜禽和特种水产发展。针对黄鸡、奶牛、灰鹅等产业,要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农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加大产品促销力度,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实施“服务小农户、规范专业户、监督大型户”的生产方式转变战略。提高散养户组织化程度,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促进散养户扩大规模和转产、转业。对专业户和大型养殖场,强制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对特种水产,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行业标准化生产论证,提高加工水平,提升产品品质,扩大出口创汇规模。
5、突出产业品牌建设,推进其它产业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功能和市场的引导作用,辅助行政推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稳定粮食生产,壮大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白莲、蚕桑、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在耕地资源有限的基础上,进山下水,大力发展其它畜禽水产业,配套跟进饲料加工业。同时,根据现代食品发展趋势,大力开发绿色食品、营养保健品、生物食品等,利用现代食品加工工艺,传承品牌独特配方,改良南安板鸭、兴国鱼丝、会昌米粉、瑞金烤鳗、信丰萝卜干、崇义酸枣糕等名特优农副产品制作工艺,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品牌宣传力度,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增加市场需求量,拉动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增强效益。
(五)加强全程监管,保障农业质量安全。按照省厅实施农产 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要求,通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业标准化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清洁化、农业生产与经营过程的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
1、加强农业质量安全教育。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大力宣传有关农资政策,公布一批农资抽检结果、推介一批信誉好的企业或产品、曝光一批坑农损农案件或失信企业名单,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科学选购、识假辨假与依法维权等知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突出农资打假、规范市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这一执法主题,制定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加强饲料、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结合新农村建设,设立质量农业示范村,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村规民约,提高农民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技物结合、连锁经营的农产品投入供应机制。同时,开展集植保、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于一体的“百日百乡科技下乡咨询活动,积极宣传、普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资合理使用等农技知识,增强农民学用科技的能力。
2、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按照《江西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办法(暂行)》的要求,各地要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生产基地等载体,抓好1—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强产品和产地监测,确保名符其实。依托瑞金鳗鱼、赣南脐橙,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整合、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产品,按照不同农产品面向的不同主销市场,制定全市统一的质量标准,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围绕“米袋子”、“菜蓝子”、“果盘子”,完善市本级监测点,拓展检测功能,规范市场抽检及检测,加大对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的监控力度,做好市级质检中心资格资质双认证工作,争取增设南北蔬菜大市场和卫府里市场两个监测点,扩大检测覆盖面。加快基层监测网络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农产品检测站的建设步伐。
(六)立足求真务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农民非农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我市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从科技应用、市场导向、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部门的紧迫任务。现代市场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能否规避风险、应对市场竞争、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农民能否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农业信息,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我们要从“信息兴农”的高度,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按照“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思路,建立一个主体网络,搭建三个服务平台、开发五个服务系统,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1、建立一个主体网络:以市、县、乡(镇)、村四级农业信息中心(站、点)为主体,链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营销大户、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上传的农业经济信息网络。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一定要建立农业信息网站,拓展服务三农平台,指定专人从事农业信息收集、发布工作,扩大农业部门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信息超市”示范点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抢占阵地,发挥重要作用。
2、搭建三个服务平台:为农服务的互联网络平台、农民热线平台、政府决策平台。今年市局将整合各科站人才、技术、资料等资源,完善赣州农业信息网,加强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发布制度,增强其信息采集和服务功能。加快“一站通”会员的认证和应用推广,争取实施“三电合一”信息入户试点工程,以“农民化、现代化、市场化”为导向,在赣州农业信息网中开辟农村科技栏目,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专家答疑和科技动态五个子栏,收集农业实用技术以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农业科技,方便农民点击查询;开辟商企在线栏目,分农企博览、基地展示、农资推介等子栏,服务农民从业、创业致富。开通农技服务热线和短信互动平台。各县(市、区)要及时报送农业信息,丰富新闻中心和农情信息等栏目,以供各级政府决策参考。
3、开发五大数据库:实用农业技术数据库、农业病虫害防治数据库、农业专家咨询数据库、重大灾情疫情预警监测数据库、农村种养大户综合数据库。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及各科室站要积极配合市局市场信息科,提供有关技术和专家资料,建立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实用技术数据库,录入全市种、养、加三业的大户基本信息,逐步发挥农产品预警、市场监管和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功能。组建赣州市农产品流通协会,认真做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行证”发放工作,贯彻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
4、抓实农民培训转移。实施“农民知识化”、“阳光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完善农民培训网络,以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三产服务技能和城镇生活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定向”、“订单”、“委托”和“储备”等形式多样的农民培训,全面提18 高农民就业、从业、创业能力,实现全年培训农民20万的目标,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积极有序地组织转移,使他们成为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就业人员。
(七)依托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开放型农业是我市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实现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要坚持“服务产业,促民增收,突出重点,全面对接”的原则,依托资源、区位和生态等优势,立足国际、国内市场,着力整合项目资源、发展招商农业、创新机制体制、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交流合作。
1、做强招商农业,增强开放实力。要围绕脐橙、生猪、烟叶、苗木花卉、商品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和草食畜禽、特种水产、黄鸡等区域特色产业,以构建外向型优势农业产业带为目标,每个县(市、区)精心制作3—5个3000万以上,且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特色鲜明的农业招商项目,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村庄整治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衔接起来,融入生态优势、红色资源、客家风情和宋城文化要素,在各地城郊村庄大力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的休闲旅游农业,发挥农业的观光宜居和文化教育功能。
2、做大创汇农业,优化开放结构。通过建基地、强龙头、立支柱、树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做大赣南脐橙、宁都黄鸡、兴国灰鹅、南安板鸭、会昌米粉、定南生猪、瑞金烤鳗、于都高山青草奶、大余金边瑞香、崇义酸枣糕、石城白莲等一批农产品品牌,优化开放型农业中种、养、加三业的比重结构。依托龙头企业和科技 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宣传新知识、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各地农业龙头企业改造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培植出口创汇新优势、新亮点。
3、重视会展农业,提升开放品牌。会展农业是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桥梁,是农业品牌提升的纽带,还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各地农产品与市场现实需求的差距,能映出未来市场需求走势,逼着我们在竞争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改进工作。今年,要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加高层次的农交会、农博会以及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抓好招商项目推介会、项目对接座谈会。加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组织农业部门领导境外学习考察。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网网上展厅、赣州农业信息网以及各县(市、区)网络平台,向国内外推介我市农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大我市农产品对外销售。
4、激活项目农业,拓宽开放渠道。农业项目资金“请进来”与农产品“走出去”,同样是开放型农业的范畴。当前,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投入拉动、项目带动。近年来,我市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保障体系明显增强、科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都是得益于各级农业项目的实施。为此,我们要继续抓好争资争项工作。各地农业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综合生产能力、良种良法、农业信息化、保障体系等主题,编制储备一批农业项目。要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意识、竞争的姿态,主动出击沟通,积极推介合作,做好项目申报跟踪及配套完善工作。对已争取、正实施的项目,要落实好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规模和质量。
(八)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促进农村深化改革。管理出效益,改革促发展。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规范农村经营管理,更需要大胆开拓,深化农村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1、注重维护农民权益,强化农村经营监管。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管理办法》,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全面换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围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突出村级新班子及村级集体经济,规范监管程序,健全民主议事决事机制,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审计工作,全面推行“乡管村用”委托记帐制,大幅度地降低村级财务管理成本。完善村民理事会制度,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水平。
2、注重搞活农业生产,探索土地流转模式。依照《赣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办法》(试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为方针,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选择一些农村干部管理水平高、农民对土地依附程度低的地方,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股份制改造方式,鼓励农民以田入股,“土地变股权、农户变股东、要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征用。
3、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继续在农民负担工作中发挥牵头和综合监管作用,加大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保障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进行。继续严格执行“一事一议” 项目审批、备案规定和“一事一议”监督卡、专用收据制度,防止村组乱议、乱筹、乱用,防止“一事一议”成为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口子”。对以“一事一议”名义非法 向农民集资、摊派的行为,要给予坚决查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现行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公示内容的审核、监督,防止以经营服务性收费为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继续深入治理农村义务教育等方面的乱收费,认真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一费制”和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的落实。同时,要将日常监督管理与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执法检查、查处农民举报案(事)件相结合,加大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督办查处力度。对非法加重农民负担特别是引发了当地不稳定案(事)件的,要即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报告。对因农民负担问题引发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的地方,要坚决地开展责任追究。
(九)突出高致病性禽流感,增强重大疫病灾情防控能力。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灾害,对种、养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严重影响,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要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植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切实防控疫情灾情。
1、完善应急机制。按照《赣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要求,结合农业部门职责,制定和完善《赣州市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业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抓实应急处置设施设备和物资储备,不断提高农业应对重大疫病和灾情的能力。
2、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动植物防疫检疫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三个体系建设,加强检疫监督及22 其执法所需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基层动植物防疫检疫队伍,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建立和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增强指导防控重大病虫害能力和畜产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
3、巩固保障机制。按照“五有一好”,即有一支财政供养素质较高的基层防检队伍,有一栋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一套规范性、可操作性的软硬件建设标准,有一套必备的防检技术工具,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和工作经费;配备好一位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站长的要求,抓好畜牧“双基”工作。
(十)强化自身建设,提升运作现代农业的能力。农业部门与农民联系最密切、最直接,面对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各级农业部门干部职工必须高度重视,认识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巩固保先教育成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手段,强化农业系统的自身建设,为建设 “五新一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1、强化依法行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我们一定要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效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进一步完善农业行政许可的相关制度和管理规范,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推进依法治农进程,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越的外部发展环境。
2、强化服务能力。围绕建设新产业,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与指导服务,积极研究解决规划布局、技术推广、市场开拓、流通服务等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强化沟通协调,捕捉项目 信息,完善运作机制,提高争资争项及建后管理能力。注重人才培养,有计划地安排一批农技人员参与科研,选送一批业务骨干去培训、深造,提高农业部门服务政府、服务科研、服务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
3、强化行风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新课题,把握农业经济发展新变化和新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力倡导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风尚,坚持“农民利益无小事”,认真抓好农业科技、农业信息、政策法规、农资打假、扶贫解困等方面的服务。大兴调查研究和求真务实新风,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措施,增强工作预见性和针对性。健全和完善以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建设制度,严格执行反腐倡廉的各项规章,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5.教育局局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五
防范管理工作推进视频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刚才,杨跃同志传达了全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现场会的主要精神,上权同志代表省局党组对认真贯彻现场会精神、进一步扎实推进工商系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作了部署,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作为深化 惩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刚刚召开的全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现场会,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纪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以惩防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对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省局党组充分认识到,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贯彻《实施纲要》、深化惩防体系建设的有效举措,是落实“三个更加注重”、进一步把廉政建设渗透到业务工作各个环节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的必然要求,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工商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要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
到中央、省委、省纪委的战略部署和省局党组的具体要求上来,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抓紧抓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与工商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在全省工商系统形成两项工作相融互动的良好局面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本质上是深化惩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在各级局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有序有效地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各个主要环节的工作,要与加强机关基础管理、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以及监管执法业务工作法制化、标准化、程序化建设等有机结合、相融互动,真正使反腐倡廉建设主要制度和措施有效切入到“三项权力”的运行流程和关键节点。
要结合工商实际,继续坚持“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的工作定位,达到防范“两个风险”、确保“两个安全”的工作目标。风险查找要突出“三项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力求找准找全主要风险,避免面面俱到。防控措施的制定要更加注重运用改革的措施和现代技术的方法,突出解决主要问题,特别是机制上、流程上、制度上的问题。要坚持机关带头、基层先行、上下结合、联动推进的原则。省局各处室、特别是行使“三项权力”的重点处室,要切实对所属条线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承担好指导责任,将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督促落实。
三、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各项工
作抓出显著成效
抓好反腐倡廉重要工作任务的落实,首先必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各级局领导班子成员既要按照要求抓好个人权力运行的风险查找和防控,也要切实领导好分管范围的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同志要承担好“第一责任”,亲自主持研究工作方案,亲自部署工作任务,亲自检查督促落实情况。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的风险防控工作承担领导责任,对分管部门的工作流程梳理、风险节点查找、防控措施制定要亲自参与,各业务部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施方案和主要工作意见,必须经分管局领导逐项审定后,才能上报领导小组。纪检监察、法制部门要按照分别负责廉政风险防范和监管风险防范的责任分工,对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为党组当好参谋和助手,并发挥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
同志们,全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现场会充分肯定了我省工商系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同时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考验。全省工商部门务必要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的工作,努力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为确保工商部门
6.教育局局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首先对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省所领导表示热烈欢迎!
局里确定召开这次全市农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全省农药企业情况通报会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具体措施;对20**年的农药标签抽查情况进行通报。并针对当前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农药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2009年农药管理工作,努力把我市的农药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年我市农药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年,我市各级农药管理机构认真贯彻《农药管理条例》、《XX省农药管理办法》和《XX市农药经营与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好“农药管理年活动”和“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全市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构筑起了有效安全屏障,我市农药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一)、农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药执法队伍是做好农药管理的保证。根据部、厅有关文件规定,我们首先狠抓了机构建设,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都已建立了农药检定所或农药监督管理站,并取得同级农业局执法委托,正常开展工作,履行管理职能。其次,狠抓了队伍建设,经县市区推荐,市农业局审核,市县两级已有49名同志参加了市政府和农业厅执法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农业行政执法资格。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取得新成效
按照农业部、省厅关于开展“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的总体要求,我市组织开展高毒农药专项清查行动,每个生产企业都签订不生产5种高毒农药承诺书,农药经营户都承诺不经销5种高毒农药。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层层建立联系人制度,全市如期完成了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工作。全市共收缴高毒农药702公斤,查封林丹粉6吨,有力地遏制了销售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在严查高毒农药的同时,确保了泰安17家进京农产品的质量,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抽样监测中,未监测出高毒高残留成分。有力的维护了“中国有机食品看泰安”这张名牌。
(三)、农药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20**年我市农药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了60.2%,标签合格率高于去年;全市共收缴销毁高毒农药720公斤,查获林丹粉6吨,为农民挽回损失近千万元,有力镇慑了违法经营高毒农药的行为。同时,根据泰药检字[2008]4号的要求,重点对泰安辖区内的偏远乡镇农药经营户的“农药资格证”、“农药经营条件验收确认书”进行了检查,对无证经营、验收不达标的经营业户责令其限期整改,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农药标签质量抽查,召开生产企业座谈会,农药企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宣传《农药管理条例》、《XX省农药管理办法》和《XX市农药经营与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其认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办农药经营培训班,使经营户知法、懂法、守法,有效的遏制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现象发生,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使我市的农药市场秩序有了进一步好转。
(四)、农药标签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2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药标签和卫生杀虫剂专项检查活动。先后对生产、经营单位随机抽取的245个农药产品进行了检查,其中,标签合格的有148个,标签不合格的有89个,假冒产品4个,合格率64%,标签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品。对中百商厦等7家单位抽取24个卫生杀虫剂标签中,其中合格的有9个,不合格的有15个,合格率38%。
(五)、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政策引导、强化监督等措施,特别是五种高毒农药的禁用和农业部六项规定的出台实施,使我市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毒、剧毒农药占农药登记总数的比例明显下降,由30%左右降至5%以下;除草剂所占比例由三年前的不足5%上升至15%以上,杀菌剂所占比例由18%上升至23%。农药品种结构更趋合理。
在认真总结、充分肯定农药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药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同志们: 首先对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省所领导表示热烈欢迎!
局里确定召开这次全市农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全省农药企业情况通报会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具体措施;对20**年的农药标签抽查情况进行通报。并针对当前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农药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2009年农药管理工作,努力把我市的农药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年我市农药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年,我市各级农药管理机构认真贯彻《农药管理条例》、《XX省农药管理办法》和《XX市农药经营与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好“农药管理年活动”和“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全市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构筑起了有效安全屏障,我市农药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一)、农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药执法队伍是做好农药管理的保证。根据部、厅有关文件规定,我们首先狠抓了机构建设,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都已建立了农药检定所或农药监督管理站,并取得同级农业局执法委托,正常开展工作,履行管理职能。其次,狠抓了队伍建设,经县市区推荐,市农业局审核,市县两级已有49名同志参加了市政府和农业厅执法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农业行政执法资格。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取得新成效
按照农业部、省厅关于开展“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的总体要求,我市组织开展高毒农药专项清查行动,每个生产企业都签订不生产5种高毒农药承诺书,农药经营户都承诺不经销5种高毒农药。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层层建立联系人制度,全市如期完成了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工作。全市共收缴高毒农药702公斤,查封林丹粉6吨,有力地遏制了销售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在严查高毒农药的同时,确保了泰安17家进京农产品的质量,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抽样监测中,未监测出高毒高残留成分。有力的维护了“中国有机食品看泰安”这张名牌。
(三)、农药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20**年我市农药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了60.2%,标签合格率高于去年;全市共收缴销毁高毒农药720公斤,查获林丹粉6吨,为农民挽回损失近千万元,有力镇慑了违法经营高毒农药的行为。同时,根据泰药检字[2008]4号的要求,重点对泰安辖区内的偏远乡镇农药经营户的“农药资格证”、“农药经营条件验收确认书”进行了检查,对无证经营、验收不达标的经营业户责令其限期整改,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农药标签质量抽查,召开生产企业座谈会,农药企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宣传《农药管理条例》、《XX省农药管理办法》和《XX市农药经营与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其认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办农药经营培训班,使经营户知法、懂法、守法,有效的遏制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现象发生,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使我市的农药市场秩序有了进一步好转。
(四)、农药标签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2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药标签和卫生杀虫剂专项检查活动。先后对生产、经营单位随机抽取的245个农药产品进行了检查,其中,标签合格的有148个,标签不合格的有89个,假冒产品4个,合格率64%,标签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品。对中百商厦等7家单位抽取24个卫生杀虫剂标签中,其中合格的有9个,不合格的有15个,合格率38%。
(五)、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政策引导、强化监督等措施,特别是五种高毒农药的禁用和农业部六项规定的出台实施,使我市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毒、剧毒农药占农药登记总数的比例明显下降,由30%左右降至5%以下;除草剂所占比例由三年前的不足5%上升至15%以上,杀菌剂所占比例由18%上升至23%。农药品种结构更趋合理。
在认真总结、充分肯定农药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药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
(一)、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地方领导对农药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执法队伍不稳定,人员少,素质还不够高,监管措施不得力,农药市场问题仍然较多。
(二)、高毒农药收缴不够彻底。对高毒农药收缴销毁工作虽然力度较大大,但个别地方仍发现五种禁用高毒农药销售使用。
(三)、监管不到位。我市农药市场容量大、经营业户较多,相对来讲增加了工作量,加之执法力量较弱对加强监管造成较大困难。
(四)、农药质量和标签问题仍然突出。从20**年全市农药质量和标签抽查的情况看,标签问题仍不容小视。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做好农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本着对农业发展高度负责、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农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方法,真抓实干,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2009年农药管理工作安排
今年农药管理工作总的目标是:以“四培育、三提高、两满意、一好转”为工作目标,即:培育名优企业、培育名牌产品、培育优良市场、培育监管体系;农药质量合格率提高6%以上、标签合格率提高6%以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合格率提高2%以上;企业满意、农民满意;农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农药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做到“三个百、三个零”,即农药生产企业监管到位率100%,农药经营单位监管到位率100%,大案要案结案率100%;投诉举报零搁置、依法行政零投诉、热情服务零距离。基本任务是:基本实现杜绝五种禁用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确保不发生农产品因农药残留造成的质量事故;不发生较大的农药制假售假事件;不发生较大的农药药害事件;农药产品标签合格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产品质量达到90%以上。在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抓好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泰安是全国著名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面积最大,也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即将举办全运会和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农药管理尤其重要,所以我们生产、经营农药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市里已经印发了《XX市2009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按照文件总体要求要求切实抓紧抓好,保证全市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做好农药经营条件验收和农药经营资格证的发证和年审工作。要严格实地验收,并建立分户档案。同时与工商部门搞好协调,对申请《农药经营条件验收确认书》的经营户,严把经营条件,对经营条件不达标的按《办法》的要求禁止经营。
(三)、要严把经营条件、规范经营行为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成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扶持、培植一批符合“四个条件”的农药经营示范户,带动农药市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促进农药经营人员素质和农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四)、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各县市区要敦促农药经营单位建立完善农药销售记录,敦促农产品生产企业、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农药使用记录,严把农药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超标,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农药市场监管年各项措施落实
具体做法是,按照全国、全省和我市制定的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今年农药管理的目标任务,牢牢抓住市场监管、安全使用和农药残留监控四个环节,注重思路、方法、制度和手段的创新,从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入手,实现省里提出的“四培育、三提高、两满意、一好转”的工作目标。
(一)加强领导,健全体系。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三农”、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为加强全市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组织领导,市局确定“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同为“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市药检所,负责活动年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药监管体系,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设备。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与工商、质检、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的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及时沟通信息,建立健全部门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农药市场监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形成对农药市场监管的合力。重大农药案件、药害案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主动采取措施。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各地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各农药生产和经营单位都要具有一名以上的农药或植保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所有经营人员都要取得农药经营资格证。根据省厅要求,各地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加大对农药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和鉴定力度,逐步推行从业准入制度,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药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集中力量,查处案件。对于跨县(市、区)的案件由市局组织查处,跨市的案件上报省厅组织查处,跨省的案件上报农业部组织查处。禁限用农药案件按照《禁限用农药应急预案》(附件2)、《农药案件处置程序》(附件3)进行处理。按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要求,对已取得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并在有效期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或造成农药施用者中毒或对环境生物有严重危害事故发生的,各地要及时报告,由市以书面形式报省农药检定所。提高对药害和使用农药风险预警处理的科学性、权威性,减少农民损失,确保农村稳定。对各类农药案件,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按照“五个不放过”的原则,组织精干力量,集中整治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严查大案要案。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办案效率。逐步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的行为。
(五)互通信息,及时上报。为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2009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从3月1日开始,每月15日和30日前向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各县市区要认真填报农药市场监管情况统计表(见附件4),附表1-3每半月进行动态填报,附表4-5于2009年6月底前完成。各县市区4-8月期间,每月至少完成1个农药产品质量、6个农药标签的抽检(见附件5、6),处理情况及结果将以书面形式报市药检所。
(六)总结经验,推动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的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农药监管的长效机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省厅对农药市场监管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各项指标将分解到县市区,市局对市场监管年活动将适时组织工作组重点督导,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向有关部门反馈,对工作不力,存在问题严重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年底,对于在“全市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7.教育局局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全省确保实现“双一”目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国农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全省上半年畜牧工作,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刚才吕维峰副省长就如何推动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做了重要讲话,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工作重点更加明确,发展畜牧业的干劲更足,各地一定要认真传达贯彻吕维峰副省长讲话精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省畜牧业的形势和下一阶段的任务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强化措施,积极应对,上半年初步扭转了畜牧业下滑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因生鲜乳价格机制不顺,生猪市场大幅波动,全省奶牛和生猪两大产业十分低迷。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采取积极有效措,努力克服生猪、奶业价格与效益双低等诸多不利因素,目前生猪和奶牛两大产业初步走出低迷期,牛奶和生猪价格均有所上涨;肉牛、肉羊和家禽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规模养殖比重较快上升,龙头企业建设方兴未艾,整个产业在深度调整中孕育生机,转型步伐加快。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统计,上半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03万吨,同比增长5.1%,禽蛋产量66万吨,同比增长8.8%,牛奶产量212万吨,同比增长1.3%。
上半年我们采取主要措施有:
1.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奶牛和生猪产业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一是完善生鲜乳定价机制。今年上半年,针对全省奶业发展极为艰难的形势,省政府高度重视,栗战书省长、杜家毫副省长多次批示,省政府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省局先后派出4个调研组深入近30个县(市)进行调研,向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生乳收购价格管理机制的建议。7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生鲜乳收购价格管理的通知》,实行政府指导价与参考价并行的管理机制,并已在双城、富裕、肇东和农垦牡丹江分局开展试点工作。7月1日,省局又发布了第三季度机械化榨乳的生乳(脂肪3.1%、蛋白2.8%)交易参考价格(中准价格3.27元/千克,上浮不高于15%,下浮不超过10%)。受此措施影响,近期牛奶价格有所回升,目前奶牛饲养效益恢复到平衡点以上。二是大力开拓生猪中远期市场。针对生猪价格和效益双低的实际,我局按省政府部署,在省内外广泛调研基础上,大力推进生猪中远期交易,积极探索创新生猪定价机制,拓宽生猪销售渠道。6月中旬,吕维峰副省长专赴重庆、湖南考察生猪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情况。省局先后两次对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和苏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国内三家生猪中远期交易平台进行了考察调研,并与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全省生猪中远期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在望奎县先行试点取得成功基础上,重点在全省16个养猪大县推广中远期交易。截至目前,全省在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已开户128户,其中挂牌交易的5户,在生猪“先卖后养”、农户稳定增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各地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奶牛和生猪生产。如齐齐哈尔市近期设立了专项资金2 500万元,扶持奶牛产业发展;牡丹江市今年投入500万元,用于乳肉兼用牛基地建设;农垦总局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两牛一猪”养殖小区建设等等。受各种政策的推动和市场波动周期影响,目前生猪价格已恢复到11.81元/千克,猪粮比也恢复到6.65左右的水平上,生鲜乳价格近期也有所回升。预计下半年,奶牛和生猪两大品种价格和效益将稳步回升,步入理性发展的轨道上。
2.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了全省动物疫情保持稳定
一是全省上下扎实推进畜禽防疫工作。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逐级落实防控责任制,建立疫病防控常态化管理机制,做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消毒灭源、检疫监督。全省上下组成多个督导组进行检查,做到了“集中免疫全覆盖,补免工作保常态”,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同时各地不断增加基层防疫人员补贴资金,调动了人员积极性,保证了“真苗真打真有效”,促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以动物防疫为主的服务体系建设,上半年全省新建23个新建乡镇兽医站,改建38个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基层防疫体系更加健全。三是建立“三带”,加大了边境地区疫情防控力度。建立动物疫病监测带,做好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切实做到“早发现、快报告、严处置”;建立了动物疫病免疫带,提高了易感动物的抵抗力;组织了边境地区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工作,优先保障强制免疫和常规免疫疫苗需要,使畜禽始终处于免疫保护状态,构筑了有效的畜禽免疫保护屏障。建立了动物饲养隔离带,降低易感动物感染机率。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科学有效地防范了俄罗斯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亚洲Ⅰ型口蹄疫、非洲猪瘟等疫情的传入,持续保持了边境地区的重大动物疫情稳定。
3. 从产业和产品安全入手,大力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全省上下共同开展了生鲜乳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全省上下的努力,截止5月末,全省生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全部完成,流动收奶点全部取缔。全省3 156个生乳收购站全部持证经营,核发准运证明1 084个。生乳收购站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上半年监测生乳200批次,飞行抽检60批次,对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合格率为100%。二是开展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开展了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饲料执法人员3 000余人次,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养殖场(户)4 000多个,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企业100多个,没收非法产品40多吨。上半年,完成国家抽检任务740批,占全年任务量的70.5%,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4.2个百分点,饲料中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品为零检出。三是加强对兽药生产经营活动监管。启动兽药经营质量规范工作,省局先后印发了《黑龙江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办法》、《2010年黑龙江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并在2市6县(市)先行试点,各地市也积极配合,强化兽药抽检和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上半年,完成兽药质量监督抽检514批,合格率为96.3%,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完成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抽检290批,合格率为100%。
4. 以规模化、标准化为突破口,积极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
一是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国家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改扩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75个。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和《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申请省财政7 000万元,用于规模场建设贷款贴息,今年计划新建改(扩)建2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1 420个,新建改(扩)建1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430个,目前各地正在积极组织实施。贯彻落实省政府《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程序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工作,预计8月末,全省可完成首次规模场(小区)备案。二是标准化水平得以提升。今年是我省的畜牧标准化推进年,年初我们制定下发了《2010年黑龙江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方案》,通过筛选论证,上报93个畜禽养殖场作为2010年全省参加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的单位。完善省级畜牧标准化管理工作,组织专家制定地方标准6项。推广TMR全混日粮饲喂、青黄贮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6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提高良种化水平。按农业部要求,今年改扩建奶牛原良种场4个,种羊场1个。对12个县57万头生猪给予良种补贴,对8个县2 000只绵羊给予良种补贴;对82个县的122.6万头奶牛实施冻精补贴。建设了90个生猪供精单位和860个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站点,生猪良种化水平和种公猪利用率大大提高。四是加快产业化进程。各地纷纷加大招商引联力度,加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承德磁源矿业集团投资6.2亿元的添康无抗生猪屠宰加工及饲料加工项目落户望奎;贝因美乳业集团投资6亿元年产5万吨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三期项目开工;雨润集团在兰西投资3.5亿元,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每年可实现利税1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 500人,带动全县人均增收500元。
5. 继续抓好草原保护和饲料生产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一是大力发展苜蓿产业。深入落实省委吉炳轩书记关于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在甘南县落实紫花苜蓿种植实验田1 280亩,在青冈、兰西县落实紫花苜蓿种子田2万亩。牡丹江市苜蓿种植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全市种植紫花苜蓿2万亩,计划到2012年达到30万亩。二是抓好青贮玉米种植。全省专用型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82万亩,比年初计划增加2万亩;初步落实国家青黄贮农机机械补贴资金1 500万元,向省财政争取进口青贮农机机械补贴资金900万元,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三是加快饲料产业改造升级。鼓励支持饲料企业技改和扩张,优化产品结构,饲料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从2009年开始,我局提升饲料企业设立条件,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之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目前全省饲料生产企业由869家减少到600余家。上半年,全省饲料总产量257.3万吨,同比增长1.8%。全省年产1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饲料工业实现产值79.1亿元,同比增长1.5%。四是加大草原保护力度。推进草原禁牧,禁牧面积2 850万亩;治理“三化”草原160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64%。加强草原鼠虫害监测和防治,防治草原鼠害106万亩;防治草原虫害36.2万亩;做好草原防火工作,上半年,由于措施积极,防控有力,全省草原防火首次实现零火警,为保护草原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二、分析问题,查找不足,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业转型调整的艰难时期,我们更要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的形势,发现存在的问题,考虑如何去解决,也要及时查找我们自身工作的不足,及时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在产业发展上,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猪产业波动幅度较大。近几年,生猪产业市场波动愈演愈烈,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不断加大,上半年我省生猪产业也基本处于低谷状态,目前刚刚有所缓解。分析原因,有全球经济环境、消费量有所下降影响,猪肉消费是刚性需求,弹性系数小,生产与市场没有形成对接机制,导致供销关系失衡,价格下跌。另一方面,缺乏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来指导生猪产业的生产,是生猪产业波动频繁的一个原因,这也是我们下步着急要解决的问题,要完善的重点工作。
二是奶业发展中,价格拉动不利是主要制约因素,上半年我省奶价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奶牛生产下滑;第三方检测体系尚未健全,奶农组织化程度低也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目前我省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虽已健全,但加工企业仍处强势状态,加上没有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检测体系支撑,奶质问题也由企业单方检测,导致奶农的利益得不到维护和保证。这些问题,省委省政府已有了明确指示,相关政策也已出台,需要我们畜牧部门,积极沟通相关部门及政府主要领导,努力协调解决。
三是“两个千万”工程推进缓慢。新的一届省政府从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提出了“两个千万”工程规划,目标明确,必须强力推进。但有些地方工作力度不够,理解不到位,政府执行力弱,贯彻落实的措施乏力。另外,目前确保产业发展的三个安全(防疫、食品、生态与草原防火)面临严重挑战,必须引起全省上下高度重视。
四是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制约着产业健康发展。尽管几年来国家和省里对畜牧业投入有所增加,但远未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金融贷款服务业滞后,贷款难,利率高,门槛高的问题仍很突出。
下半年,我们要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确保“双一”目标实现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及全国农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全省上下采取强硬措施,以促进畜牧业稳步增长,打造质量效益型现代产业,确保农民增收为主线,坚定“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稳定,确保不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确保草原防火安全”为目标不动摇,坚持做到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措施不减少,逐项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其工作重点,要围绕强基础、调结构、扩市场、提效益、保发展展开。强基础,就是针对基础薄弱、手段落后、环境欠佳、素质不高的不利因素,通过改革创新、增加投入、科技注入、完善服务等办法,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创新发展理念,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调结构,就是要把结构调整做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总抓手,针对现存的布局不合理、品种不优化、产品不叫响的实际,把横向调结构、内部调品种、纵向调品质做为一项紧迫工作,尽快调出质量、调出效益、调出竞争力。通过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市场,就是依据全省产业规划与生产实际,在有效增加肉蛋奶等省内市场必需品的平稳、充裕供应基础上,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继续推进生猪中远期电子交易,抓住对俄出口生猪的有利机会,提高我省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变产业优势为市场优势,推动畜牧经济持续、稳定、快速、高效发展。提效益,就是继续完善生鲜乳价格机制,努力将生猪、奶牛等主要畜主品价格提升至合理水平,切实提高各品种及全行业的比较效益,让农牧民和经营者得到实惠,保护其生产经营和投入积极性。保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完成年初既定的发展目标,使畜牧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为“双一”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力争到年末,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2%、5%和15%;畜牧业产值增长10%。
三、把握重点,真抓实干,努力确保产业稳步发展
1. 大力实施“两个千万”工程,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各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确保2010年“两个千万”目标顺利实现。要大力推广规模化养殖。推进贯彻《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到年底全省要新建改(扩)建2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1 387个,1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430个,把规模养殖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要努力提升标准化水平。实行良种良法良料配套,落出口猪肉的七个指定省份之一,各地抓住有力契机,加强与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合作,打造对俄畜产品出口基地。
2. 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面抓好奶价和耳标统计两项重点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生鲜乳购销价格管理的组织实施。黑政办[2010]31号文件出台后,一些市县迅速行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生鲜乳购销价格秩序。各地要认真研究,吃透黑政办发[2010]31号文件精神,有效落实这项惠农政策,各地要打好这场生鲜乳购销价格的攻坚战,把当前第三季度生鲜乳购销价格的调整做为工作的重之重来抓,要抓紧抓好抓实,为第四季度生鲜乳购销价格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要力争在年底前,实现我省奶牛全年自然增长12.5%的目标,彻底摆脱对我省奶业发展不利的阴霾。二是抓好奶牛生猪耳标佩戴和统计工作。依据《畜牧法》和《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对奶牛和生猪佩戴耳标,对其进行标识,以便对免疫、繁育以及生产进行管理。前几天,省局下发了统计奶牛耳标数量的明传电报,各地要认真落实此项工作,共同努力把奶牛和生猪耳标数量搞准,为向上争取政策,为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做好基础工作。近日,省局成立了15个工作组,分别对13地市和农垦、森工系统分片负责,下半年将全面深入全省所有市县,重点推进生鲜乳交易价格和耳标统计工作进行督导核实,确保三季度生鲜乳价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奶业实现平稳发展;到8月份准确掌握耳标数量,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各地要以这次牲畜佩戴耳标工作为契机,把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一步。要抓住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的契机,强化省级信息中心建设,完善市县信息中心建设,构建三级信息采集体系,为全省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准确、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3. 扎实开展疫病防控和投入品安全工作,确保产业和产品安全
一是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坚决贯彻动物防疫工作的24字方针,常态化的抓好动物防疫,确保重大疫病防疫密度100%。下半年,全省将继续组织开展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和补免工作,动物免疫确保“五个不漏”,强化免疫效果和疫情监测,强化对省外引种的审批和管理,坚决防止外疫传入,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继续开展牲畜布病和奶牛结核病检疫净化,抓好边境地区防控。省政府将和各地签定新一轮(2010—2013)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各地要积极推进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制度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二是加快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建设步伐。为把住生鲜乳入厂最后一道质量安全关,推进第三方检测体系建设,继续在全省30个市(县、区)开展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工作。三是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确保畜产品安全。
4. 强化饲草饲料及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科技支撑
加大打击非法开垦草原的力度,坚决刹住私开乱垦草原的歪风;以国家扶持草原改良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西部“三化”草原治理步伐;继续抓好秋季青、黄贮工作;以抓龙头企业带动苜蓿生产基地发展为重点,通过补贴苜蓿种子、补贴新购置收获加工机械设备、加强苜蓿田间水利设施建设等,逐步扩大苜蓿种植面积;抓好秋季草原防火工作,确保草原防火项目检查和鸡西草原防火物资站(库)项目建设等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搞好鼠虫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草原鼠虫害对牧草造成的损失;严格征占用草原建设项目审核审批,保护宝贵的草原资源。以推进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饲料法规培训为重点,推进企业联营联合,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构建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强化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争到年末,全省饲料产量达到650万吨,同比增长3.2%;饲料工业实现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8.5%;饲料产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93%以上,杜绝发生三聚氰胺等重大饲料质量安全及污染事件。通过草原保护和饲料工业发展,为畜牧饲料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两个千万”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支撑。要求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推广工程,以“三进五到位”为载体,组织专家及科技人员深入乡村、深入农户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撑。
另外,再强调一下项目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对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专项审计、检查、督导工作的伸入开展,各类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一是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进度缓慢。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可行性报告的编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报告严重脱离实际。待项目批复立项后,往往因手续不完备、建设内容需要调整等原因导致项目迟迟不能开工,比如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项目中,全省共有六个以畜牧为主农产品质检站项目,就有两个建设单位因前期工作准备不够充分,导致项目不能按时开工,第四批扩大内需畜禽良种工程项目中,有两个建设单位因建设地点变更,需重新向农业部报送可研审批而不能开工,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二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多数项目建设会计人员不熟悉有关制度,把基建资金当作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和核算,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致使项目资金经常被挤占挪用。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监理单位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财务部门也未进行严格审核,使某些超建设内容、超概算甚至计划外建设内容也给予了资金支付,个别单位甚至出现大额使用现金以及白条入帐等,严重违反农业基本建设财经法规。
下半年,我们要着重扭转这种局面,把项目的落实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各市县一定要按照我省畜牧业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确保各项扶持政策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当前特别要抓好冻精与疫苗采购工作,要会同审计、纪检部门全程跟踪、全部监管。要严格执行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各项规定,把项目建设纳入市、区县工作日程并签订责任状,定期检查、定期会商、奖惩分明,要明确部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政策规定,建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切实规范资金运行。要强化监督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清理逾期项目,加快建设进度。预备项目要分级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工项目要确定专人实地查看,现场督促,加快进度,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工程安全水平。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格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全面落实各项廉政制度,公正透明、阳光操作,该招标的招标,该比选的比选;要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资金运行监管,决不允许挪用、挤占、截留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要把项目单位自查和省、市重点抽查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要确保项目建设按时限按要求完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建设成效。
8.教育局局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八
2011年,是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取得喜人成绩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桂林全市和旅游行业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举措,按照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和向上争取政策两手抓,突出抓好现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全面启动了世界旅游城等旅游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对口向上争取支持,及时跟进总体方案报批工作;坚持老城区旅游改革提升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创新发展两条路径,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和综合竞争力;着力推进实施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着力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商贸、工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林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1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788.17万人次,同比增长24.12%,其中入境游客164.39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占全区比重为54.29%;全市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18.34亿元,同比增长29.7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40.13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区比重58.72%,旅游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我市获得“2011中国特色休闲城市--最美休闲城市”、“最中国文化名城”等荣誉。市旅游局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发的“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下面,我就2011年桂林旅游发展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加快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进程
试验区建设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大力支持。国家旅游局领导对我市建设旅游试验区提出重要指导意见。自治区成立了以马飚主席为组长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以高雄副主席为组长的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各项有关工作。
试验区总体方案批复已经列入国家发改委议事日程。刘君书记、李志刚市长亲自带队,积极向自治区政府领导及自治区相关厅局争取支持。《试验区总体方案》经自治区主要领导审定并上报国务院,通过努力,上报文件由国办批转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国务院有关部委研究以《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的方式给予批复。
我市列入“国家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国土局向国土资源部成功申报“国家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改革试点城市”。
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拉开序幕,试验区明确重要载体和突破口
2011年5月27日,自治区马飚主席亲自在桂林召开现场办公会,确定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的重要决策,明确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2011年10月25日,桂林世界旅游城揭幕仪式隆重举行,自治区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为世界旅游城揭幕。《桂林世界旅游城概念规划》通过自治区批准并加紧实施,相关配套专项规划编制完善中。一批重大项目开竣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掀起了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新高潮。
三、积极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4条旅游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旅游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旅游试验区全面夯实基础。
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效益。“两江四湖”二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桂林万福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集中开工,资源天门山景区、神龙水世界景区竣工并试运营。加快完善旅游项目库建设。向自治区和国家发改委申报重大旅游项目7个。上报旅游配套资金项目53个。景区发展更趋多样化,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完善。香格里拉大酒店等一批高端酒店形成优良品牌并获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旅游项目建设助推县(区)旅游发展。各县(区)充分把握旅游试验区建设契机,把发展旅游业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阳朔县围绕“创标”工作重点加强了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临桂飞虎队遗址公园、灵川桂林东部凤凰城、兴安乐满地高尔夫D场、全州湘山寺、灌阳千家洞风景区、资源八角寨、永福金钟山景区、荔浦银子岩二期、平乐漓江小镇、龙胜温泉改造、恭城县山寨-水寨等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秀峰区成功举办首届三月三民族歌圩节,叠彩区正在推进“三大板块”建设,七星区正在规划建设桂林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象山区力促万福度假村建设,雁山区大力推进愚自乐园二期建设;旅游发展总公司加快了漓江东岸景区建设步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打造动感丹霞·桂北休闲旅游新地标产品。县区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2011年,阳朔、龙胜、兴安、荔浦接待入境旅游者分别同比增长16.16%、15.33%、13.64%和13.70%,永福、平乐等其他县增幅明显。
四、多渠道开展旅游营销,旅游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旅游总收入增幅持续数年超过接待游客总人数增幅,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16.34%,旅游质量效益凸显。
营销手段丰富创新。境外市场方面,积极组团开展境外针对性促销。参加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国际旅游展会10个。加强台湾市场直接促销和新马市场自主促销,复苏日本、韩国市场,紧密与印度、俄罗斯旅行商的联系,积极利用媒体资源和航线开通开展宣传促销。国内市场方面,继续开展“旅游大篷车”促销。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国内旅游展会近20个。通过举办“桂林城市名片征集活动”和网上开通“桂林旅游局”官方微博宣传桂林旅游。加强了“南方旅游城市合作体”等区域旅游合作。组织了一批旅游专列来到桂林。
入境市场结构更趋完善。境外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外国人份额突破百万达103.72万人次,占入境旅游者比重63.09%。南美洲、印度、中东、俄罗斯等市场增幅较大。马来西亚入境游客达17.02万人次,增长31.45%,位居我市入境客源国首位,国家旅游局领导高度肯定我市马来西亚穆斯林市场开发经验。
国内市场效益稳步提升。全市各旅行社共接待游客总人数365.84万人次,占全市总量13.12%。出游方式日益多元化,自驾游、自助游、会奖旅游、婚庆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成为居民消费热点。全市举办各类会议5000多个。各县区积极举办具有本地特色节事节庆活动,对当地经济效益的综合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五、精心打造节会品牌,“中国桂林国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第五届国际旅游论坛圆满举办。来自美、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专家出席第五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弗雷德里克·皮耶莱、国家旅游局杜一力副局长出席会议并对论坛作出高度评价。
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锦上添花。本届山水节与“国际论坛”同期举行,300多位嘉宾参加活动,70多家媒体全面宣传报道,在各类媒体发表信息3万多条。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类节庆”。
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亮点突出。郭声琨书记、高雄副主席等自治区领导和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等有关领导亲自出席开幕式。共吸引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界人士,专业参展商超过800家。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被评为“2011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50强”。
六、丰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根据国家旅游局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要求,加强对这两个试点单位进行精心指导,经过一年的努力,阳朔县和桂林乐满地旅游标准化整体水平全面提高,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阳朔民居旅馆服务质量要求与等级划分》已由自治区质监局发布实施。全市新增五星级饭店1家,4A级景区2家,22家旅行社获得星级。
乡村旅游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势头良好。阳朔县兴坪镇、恭城县红岩村荣获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兴安忘忧谷、永福银洞村横石屯等4家单位评定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市新增二星级以上农家乐35家,其中阳朔奥德克培训中心成为全区唯一一家五星级农家乐。八路军办事处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先进单位。
七、不断规范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漓江景区整改强力推进。国家旅游局、自治区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漓江景区整改工作,国家旅游局有关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整改要求,自治区高雄副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自治区旅游局陈建军局长亲自率队到桂林指导漓江景区整改工作。刘君书记、李志刚市长亲自部署,并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交通局、旅游局、漓管局等26家责任单位组成的漓江5A级景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李志刚市长亲自到一线检查指导。陈丽华副市长、周卫副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明察暗访。有关县区及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目前,整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
旅游市场整治成效显著。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专项治理“零负团费”工作会议,市公安、交通、旅游等10个职能部门联手开展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行动。建立了旅游信息舆情报告制度,全年及时处置网络舆情16起。深入推进实施新条例。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游客满意率保持在97.7%以上,旅游投诉同比下降21%。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全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抽样调查中,我市2011年第四季度排名全国第2位,全年排名第7位。
旅游市场秩序良好。多次开展全市旅游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检查。举办多期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班及安全员执证上岗培训班。黄金周、小长假等节假日平稳度过,全市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八、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人员素质
业务培训和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举办旅游质量标准、统计、旅游安全、普法、职业道德农家乐等各类培训班98期。参加培训人员涵盖旅游企业负责人、中层业务骨干、导游等一线从业人员。我市三次援藏的导游员刘萌刚被评为“2011年中国旅游十大风采人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正确领导和市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市各部门,尤其是涉旅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旅游局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旅游发展方式还不能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旅游产业结构仍需大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有待大力提升,旅游发展投入总体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还不健全,旅游企业规模不大,旅游服务水平还需大力提升,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还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我仅就2011年全市旅游工作做一个简要的报告。等会,陈丽华副市长将全面部署2012年旅游工作,李志刚市长将做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开拓进取,团结拼搏,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谢谢大家!
【教育局局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4
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06-18
教育局长在全区中学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7
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9
教育局局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