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我的青春阅读

2024-07-15

高考作文我的青春阅读(15篇)

1.高考作文我的青春阅读 篇一

《诛仙》小说风靡的年代,在我来说已经太久远了。第一部开始于,记得书中反复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何为正道”。作者把世人对正邪的两种观念都倾注到男猪这个角色,用这种冲突的碰撞和男猪情感的生死纠葛营造了一个悲凉寂寞的爱情故事。最后回归小说主旨: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放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不管你的命运有多么悲惨,你的感情有多么悲戚,生死荣辱都是你自个儿的事儿,和老天没关系。男猪张小凡,和我一样清清白白一屌丝男,天资平平,老实善良,不善言辞,沉闷木讷,渴望爱情和得到别人的关注却始终默默无闻,仰望女神师姐陆雪琪却连个眼神都得不到。突然有一天张小凡得到了一个外挂神器,从此屌丝登上人生巅峰,博得美人青睐,却因为挚爱碧瑶的死不惜毁掉前半生加入魔教,为爱成痴,十年活英雄救死美人,最终依然和挚爱生死别离。最后只叹一句“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一部《诛仙》,说尽一个“情”字,凄美,寂寞,无奈,忧伤,让人无法摆脱的宿命和轮回。

总之那会儿《诛仙》生死相守十年,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的遗憾看的我心隐隐作痛成内伤,入戏太深好几个月跳不出坑。

我到今天还记得,端游《诛仙》发布的那个夏天,秦皇岛浴场旁某大学门口网吧爆满熬夜刷《诛仙》的日子。我的室友,如今已为人父三年的“老四”当时因为动辄三四个小时的排队,屡次错过组队帮派战的约定时间被我们连番冷嘲热讽,一怒之下购置了人生第一台家用电脑。

那天看了《诛仙》手游CG,碧瑶痴情赴死,魂寄金铃那一段,碧瑶为救张小凡舍身挡下‘诛仙剑阵’的一幕,碧瑶回望的眼神,陆雪琪欲言又止的动作表现,隐隐有些当年看小说的味道,但是感觉在人物眼神的表现力和细节这一点,镜头给的还不够,但是还是触动了心底那根弦。

2.高考作文我的青春阅读 篇二

鉴于此, 我们需要学生对高三阶段阅读的所有材料多加关注、合理运用, 让学生在创作时着力从材料的新颖性、典型性、丰富性方面做文章。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特别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的教学应做出如下改变:

一、总复习阶段, “阅读”与“作文”教学可以适当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但长期以来, 我们只就阅读教阅读, 为写作而练写作, 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如果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关照作文教学的需要, 从不关注学生作文兴趣、作文热情、作文能力的培养, 写作教学只能是落到千篇一律、干瘪乏味的窘境。实际的情况是, 针对高三学生的作文训练更是窘上加窘, 很多教师认为已经到了高三了, 再抓写作是徒劳的。

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 其实在高三复习的最后一年里, 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相当丰富, 既有来自课本的经典诗词、名篇佳作, 又有来自题海中的题材颇广、文体各异的阅读材料, 其中不乏时下最流行的、学生们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或信息, 我们怎么能放过这些好素材, 与学生每一次的阅读体验失之交臂呢?如果能让“阅读”与“写作”牵手, 相辅相成, 互为体用, 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能, 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品位, 提高学生驾驭语言、张扬个性、舒展自我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阅读”教学重品读, 看经典如何妙笔生花

(一) 回归课本, 重读课本。很多入选课本的文章都是传世之作、经典之作, 是作者在那个时代发出的最强劲的生命律动。而作品中凝聚着的作者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独特深刻的情感态度、人格魅力、价值取向, 这些将是撞击学生心扉, 对学生人格产生持久影响的重要信息。

(二) 在阅读训练中, 可选取若干阅读材料精讲, 让学生在品读经典中反观自己作文的问题。除了材料、内容可以积累, 也可让学生在审题立意、结构安排、语言锤炼等方面有所体悟, 将美好的阅读体验融入创作中。在讲阅读题时, 我经常亲自朗读, 让学生在听读中找出并谈谈它们最喜欢的语言和技法, 让学生与作者或作品人物进行辩论、倾诉或询问, 待学生沉醉于、感慨于作者的精神圣殿之时, 也正是教师引出探究话题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最佳时机。我认为对作品中“情”和“理”进行深入体会、探寻, 也是教育、培养学生人格的过程, 更是作者的人格性灵与学生碰撞交融的过程。我们不妨借机将作者与读者、历史与现实完全打通, 让学生随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思想一起律动, 让学生“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三、魅力阅读, 从课前3 分钟演讲开始

高考复习十分枯燥, 节节课直接做题讲题会让学生厌烦, 效果也不好。不如好好利用课前3分钟, 发动学生课前演讲。同学们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 分析文字的优美, 构思的精巧, 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90后的孩子更喜欢谈论世界,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进入了视野;讲故事说笑话表演小品, 寓庄于谐, 寓教于乐, 在开怀大笑的同时更从短小精悍的语言中体会到小小说的特点。学生的精彩演讲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逐渐养成了博览群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

最有趣的是原创接力, 让学生自己选择他认为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进行展示。学生们从内心里还是争强好胜的, 被选中也是一种荣耀, 展示的习作要拿得出手, 就必须尽最全力去用心磨出一篇精品。这些文章有的是学生内心的抒发, 有的是对高三压力的宣泄, 有的是对自己、对同学的激励, 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呼唤, 这里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这里有团结友爱的写照, 是学生生活、心理的浓缩。学生的习作在这里最先找到读者和听众, 像《弈》《布娃娃》《且听风吟》等作品均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后经修改都发表于《镍都报》。

四、平时练笔与大作文升格相辅相成

“读”和“写”是语文能力一体两面, 所以在积累阅读的同时, 还要倡导学生解放手脚、不限题材的周周练笔, 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用文字抒写阅读体验、记录青春、成长经历和感悟, 每周集中点评展示,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学生有质量高的作文, 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修改, 在合适的题材下升格成为大作文。如果学生学会发掘阅读材料中可以训练的写作因素, 尝试品析、模仿。久而久之, 学生的读写热情会普遍提高。而且一旦他们学会了独立发掘文章的鉴赏点, 并不断训练, 那么学生收获的不仅是阅读理解力的提升, 还有文学欣赏力, 书面表达力的飞跃。

3.高考作文我的青春阅读 篇三

一、高考作文命题存在问题研究

(一)研究对象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成为社会的热点,其占分之重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风向标,而高考作文命题又是作文教与学的指挥棒。也就是说,学生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很大程度上看高考命题出得怎么样。但是当前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命题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存在问题

1. 导向问题:指向不明,作文题考的是审题

综观我国现行的高考作文题目,以新材料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且不论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同样存在着相似的弊端:作文题设计的重心不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是审题。

以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为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现代诗《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单这一则材料,考生就得花大量时间去理解诗意,外加诗意朦胧,逻辑混乱,难以想象考生在短短的40来分钟内如何完成作文。此外,这则诗歌对文艺天生不敏感的考生,除去诗歌鉴赏,在写作道路上又来一拦路虎,这是何等为难?若认为用诗歌作为材料不够典型,更多的作文会引用一段或几段大家都看得懂的材料,多元解读蕴含其中。本着考查考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却规定考生在这设定的框框里转,材料里有预设的各种立意,如若考生没踩点其上,就是审错题。为求稳,学生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去理解作文给定的材料,在选择角度后搜寻资料再联结成品。更有甚者,要衡量自己脑子里的资料储存情况去碰可以有的立意,用普遍认同且不失偏颇的观点完成作文。如此一来,考场作文成了一项技术活,讲究快速成文的生产策略,审题能力便是生产完成的关键。

鉴此,教师的猜题风流行,谁猜中了题目关键词,作文的分数就有了保障。命题人为了不让题目被猜中,努力避开重大事件,变形扭转题目材料,使高考命题变得模糊多义,如此一来,教师拼命猜,命题组极力躲,学生一个劲儿地在圈里转,形成恶性循环。

2. 脱离实际:作文与生活无关

不少语文教师反映,不少平时写作较好的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求稳的心态让他们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了大众化路线,一般会选用平时有把握的,或是老师提倡的套路去完成作文。导致选用的例子、文章的架构相似性大,材料重复出现的比率增加,一些多年现身的古老例子依然变换着形式出现,学生谈自身体验的少,能写出新意的不多,导致最终的得分区分度变小,枣核型的分数分布更趋明显。背材料套用材料的应试方法让学生致力于思考材料的变型运用和与论点的联结,为材料而作文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力便逐渐下降,表现为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忽视,难以建立知识与生活的个人体验,漠视与同学、家人的沟通,脱离组织,习惯单干。

“为考而教”的思想观念侵入,加上可分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十分有限,《满分作文》《作文材料分类大全》等快速提高作文成绩的书目成为教作文和写作文的宝典,教师致力于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应试能力,以保证大部分人的分数水平;学生也不愿通过广泛的阅读、踏踏实实地练笔来提高作文水平,热衷于拼凑与模仿。急功近利的思想腐蚀着作文教学,程式化的作文教学与模式化的写作,远远地脱离了作文考查的初衷,无益于学生勾连学习与生活、与个人的关系,活脱脱成为一种应试工具。

3. 压制个性:我的作文不是我的作文

从高考作文的反馈来看,高考作文宿构、套用情况严重,模板化和假大空的现象普遍。学生存在两种写作倾向:重形式而轻思维,发空话而非作文。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文训练中,独立感缺失,由为自己写作文变成为题目材料而作文,逐渐沦为技术作文的牺牲者,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同时也困死了该有的思考判断力。以至于作文越写越僵化,越写越陌生,当作文不是为了表达个人思想而是为迎合阅卷人而写时,作文的模式化便日益显现了。再者,以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富翁捐款》为例,题目材料简单易懂,内容和含义也容易把握,但材料已经给定了价值观,且价值维度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思考,加之材料的限定,他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组织各种论据丰富预定的观点,不断地证实公认的“真理”,成为社会的传声筒,文章里所该体现的自主性、创新性思维由此受抑。此外,在题目、文体的选择上,考生都只有被选择的份。我国的高考题目仅有一题,不论考生的兴趣与类型,统一作答。从文体上看,历年的作文题目的设置更多地体现了多元性、思辨性,采用的文体尤以议论文为佳,导致高中语文教师多侧重训练学生的议论文体写作,疏于辅导学生记叙文等文体的再提高,以至于高考中议论文占绝大多数,记叙文能写好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对于爱好文学创作的学生存在很大的限制性。

(三)中美高考作文题目对比

1. 美国部分高考作文题

2. 命题分析

对照上面作文题可以看出,美国作文题目长、字符多,内容新奇古怪,富于挑战性。题目的设置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是给学生指明了一个展开思路的方向,此举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锻炼发散性思维并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命题人还大胆地采用可能有异议的题目,考生需发挥多元性思维,结合自身体验选择要论述的事情,坚持自己的观点,观点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关键还是要看他如何用实例圆自己所说。尽管题目的设计灵活、形式不一,但“写什么”是清晰明了的,学生看了题目不容易产生歧义、误解,从而容易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所发表的言辞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更不需担心命题人的想法和潜在的评分标准。作文对考生的写作风格并没有做要求,考生按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正式语言或者非正式语言,可引用历史材料或文学上的例子,也可以把自身的阅历作为例子进行阐述,默认的多样行为形式明显是要为被表达的思想服务的。此外,作文题目是可供选择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选择,更具自主性和人性化。

(四)调整建议

根据当前作文命题存在的问题,参考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作文命题,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可作以下调整。

1. 题目清晰明确,减少学生在审题上所花费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切实考察学生的写作水平。

2. 命题应更加开放,多联系实际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少讲空话、套话,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

3. 命题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提供具有批判性或思辨性的题目,切实考察学生运用语言清晰有效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命题存在问题研究

(一)研究对象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部分,分值与比例仅次于写作部分,但其题目考查的却不能真正反映出作为高中毕业生应有的语文素养。

(二)存在问题

1. 所考查的能力出现严重重复,缺乏对学生阅读批判能力的考察

现代文阅读分为必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与选考题(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上图可见,现代文阅读考点固化,在同一文本阅读中,考查的各能力层级存在着严重的重复,而选考题与必考题所考查的能力也存在着重复。福建卷的必考阅读,两道都是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所考查的能力完全相同;山东卷和辽宁卷的必考题全是选择题,不仅考查能力有所重复,而且题型也较为固定。

从试题内容看,现代文的阅读题目除了考查学生对个别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学生通过语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绝大多数都没有涉及阅读批判能力的考查。

且看2000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文化问题)的一道题目,学生先阅读一段唐君毅先生对夫妇一伦看法的材料,然后回答三个问题:“人伦有夫妻,禽兽也有伴侣,究竟怎样的夫妻关系才算‘别于禽兽,高于禽兽(第4行)?试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夫妇可以合二姓之好(第6行)的说法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析论。”“你是否同意以下的看法?试加以阐析。‘现代社会以离婚作为解决婚姻问题的手段,这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种类型的题目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精神。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更应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批评能力和个别内容形式和意义的批判能力。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现今两篇阅读的题目却在各能力层级上存在重复,学生要在短时间内阅读两篇文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现代文阅读完全可以由两篇改为一篇,根据考试能力要求加大题量,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又能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2. 表面上选考内容自由,实际上使学生阅读范围固定化

必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选考内容则提供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从表面上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阅读各种文体,实际上二选一却已经让学生固定了文体,学生完全可以选定一种文本进行复习,这样也就只能检测出学生的备考应试能力。

根据对高考资料的分析,从2007年至2013年里文学类文本都是考查散文与小说,散文选取中国现当代名家的经典作品,文学韵味深厚,小说则选取外国当代名家的作品,主题含蓄深沉,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实用类文本涵盖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与论述类文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选文易于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选择实用类文本而不选择文学类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而投机取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学生则认为只需学好实用类文本掌握解题技巧便足以应对高考,这显然与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能阅读并鉴赏实用类、文学类多种文体的要求相背离。

(三)调整建议

1. 要切实有效地让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高考现代文阅读就应该多种文体随机考,只需一篇阅读即可,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从多种文本出发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能学习多种类型的文本,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设计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批判能力,突破传统的现代文试题结构模式,进行适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在一篇阅读中设置更加多样的题目,切实考察学生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多方面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应具备的各种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邹韵文

从试题内容看,现代文的阅读题目除了考查学生对个别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学生通过语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绝大多数都没有涉及阅读批判能力的考查。

且看2000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文化问题)的一道题目,学生先阅读一段唐君毅先生对夫妇一伦看法的材料,然后回答三个问题:“人伦有夫妻,禽兽也有伴侣,究竟怎样的夫妻关系才算‘别于禽兽,高于禽兽(第4行)?试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夫妇可以合二姓之好(第6行)的说法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析论。”“你是否同意以下的看法?试加以阐析。‘现代社会以离婚作为解决婚姻问题的手段,这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种类型的题目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精神。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更应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批评能力和个别内容形式和意义的批判能力。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现今两篇阅读的题目却在各能力层级上存在重复,学生要在短时间内阅读两篇文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现代文阅读完全可以由两篇改为一篇,根据考试能力要求加大题量,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又能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2. 表面上选考内容自由,实际上使学生阅读范围固定化

必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选考内容则提供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从表面上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阅读各种文体,实际上二选一却已经让学生固定了文体,学生完全可以选定一种文本进行复习,这样也就只能检测出学生的备考应试能力。

根据对高考资料的分析,从2007年至2013年里文学类文本都是考查散文与小说,散文选取中国现当代名家的经典作品,文学韵味深厚,小说则选取外国当代名家的作品,主题含蓄深沉,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实用类文本涵盖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与论述类文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选文易于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选择实用类文本而不选择文学类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而投机取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学生则认为只需学好实用类文本掌握解题技巧便足以应对高考,这显然与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能阅读并鉴赏实用类、文学类多种文体的要求相背离。

(三)调整建议

1. 要切实有效地让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高考现代文阅读就应该多种文体随机考,只需一篇阅读即可,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从多种文本出发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能学习多种类型的文本,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设计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批判能力,突破传统的现代文试题结构模式,进行适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在一篇阅读中设置更加多样的题目,切实考察学生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多方面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应具备的各种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邹韵文

从试题内容看,现代文的阅读题目除了考查学生对个别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学生通过语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绝大多数都没有涉及阅读批判能力的考查。

且看2000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文化问题)的一道题目,学生先阅读一段唐君毅先生对夫妇一伦看法的材料,然后回答三个问题:“人伦有夫妻,禽兽也有伴侣,究竟怎样的夫妻关系才算‘别于禽兽,高于禽兽(第4行)?试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夫妇可以合二姓之好(第6行)的说法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析论。”“你是否同意以下的看法?试加以阐析。‘现代社会以离婚作为解决婚姻问题的手段,这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种类型的题目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精神。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更应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批评能力和个别内容形式和意义的批判能力。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现今两篇阅读的题目却在各能力层级上存在重复,学生要在短时间内阅读两篇文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现代文阅读完全可以由两篇改为一篇,根据考试能力要求加大题量,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又能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2. 表面上选考内容自由,实际上使学生阅读范围固定化

必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选考内容则提供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从表面上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阅读各种文体,实际上二选一却已经让学生固定了文体,学生完全可以选定一种文本进行复习,这样也就只能检测出学生的备考应试能力。

根据对高考资料的分析,从2007年至2013年里文学类文本都是考查散文与小说,散文选取中国现当代名家的经典作品,文学韵味深厚,小说则选取外国当代名家的作品,主题含蓄深沉,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实用类文本涵盖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与论述类文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选文易于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选择实用类文本而不选择文学类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而投机取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学生则认为只需学好实用类文本掌握解题技巧便足以应对高考,这显然与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能阅读并鉴赏实用类、文学类多种文体的要求相背离。

(三)调整建议

1. 要切实有效地让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高考现代文阅读就应该多种文体随机考,只需一篇阅读即可,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从多种文本出发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能学习多种类型的文本,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设计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批判能力,突破传统的现代文试题结构模式,进行适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在一篇阅读中设置更加多样的题目,切实考察学生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多方面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应具备的各种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4.守护我的青春高考作文 篇四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的一句诗道尽了世事变迁的无奈。时间恍如白驹过隙,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若不能抓紧它,只能蹉跎一生,空留嗟叹。面对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把握青春。

生逢其时,青春无畏。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出人头地,学习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正在人生道路上的关键时期,十二年的学习,成败一朝揭晓。有什么理由放弃,有什么理由畏缩!我们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奋,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毅力,更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面对高考,我们应大喊:“我来!我见!我征服!”

珍惜眼前,青春无憾。 当我们看到父母那双布满老茧的粗糙大手,当看到父母脸上新添的皱纹,当看到父母的鬓角又多了几根白发,我们为什么还在抱怨,为什么还在懒散,为什么不能承担起一些家务!我们不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不是垂暮之年的老人,而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意气风发的朝阳。正是青春年少时,我们还在一味索取,将父母的爱埋在心底,难道真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汝岂不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

不待”?

志存高远,青春无限。 正是青春年少,每个人都将步入社会,拥有新的身份。那么,如何将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呢?古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近有雷锋这样“可亲可敬的傻子”;现在又有了“中国梦”这样远大的理想有理由相信,我们的青春必将是多姿多彩的青春。正是青春年少,我们要将有限的青春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青春是无畏的,有“年少轻狂”一词为证;青春是无憾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青春是无限的,有无数先贤为例!

“一生需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正是青春年少时的我们,更应把握青春,脱离稚嫩,走向成熟。前路阳光明媚,风景正浓!

此致

5.高考作文以阅读为话题 篇五

虽说我们对“书”的认识不多,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书的熏陶下。从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就开始给我们讲童话故事,识字后我们开始自己的阅读旅程。阅读是场漫长的旅行,你可能在一半都未到的时候感到厌倦,那么你将领悟不到之后的乐趣。记得有句话叫做:越读越快乐。在阅读中你能发现书中的知识丰富,情节有趣,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每当我阅读到那伤感的情节,我也会莫名的伤感。然而,书中的情节也会让我哈哈大笑,变得快乐。书,就像是我们的导师,它能“控制”住我们的喜怒哀乐,并且让我们无比的佩服。

书中蕴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知识与奥秘,还有那具有独特色彩的文化。

从我接触书起,我就爱不释手。那时我会为了一本《格林童话》而努力奋斗,按照妈妈给我“定制”的一些“日常规范”。如:自己动手,爱劳动,爱干净等一些习惯,照着日常规范做,妈妈就奖励我一套书籍或者玩偶,当然更多的就是书籍。每次我拿到书的时候,都会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把那些用来玩耍、看动画片的时间都拿来看书。因为书,我那时迷上了白雪公主,看见有白雪公主的东西我都想收入囊中。长大些,我开始爱看不带有注音的散文和阳关姐姐的《同桌冤家》。但有一段时间,我对书开始了厌倦,因为妈妈总想让我看《作文选》之类的书籍,而我觉得这些书一点都不好看,总是一些好词好句,没有故事情节。那段时间我对书进行了排斥,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班的同学都买了一些外国名著进行阅读,这使我又重新喜欢上了阅读。

我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不好看的书,每一种书都有自己的色彩,它不会完全黑或白。总有你所喜爱的,或对你有利的,只要你认真地去阅读,必定会有所感悟的。

阅读,需要用心去感受,这样你定会越读越快乐的。多读书,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

6.高考作文我的青春阅读 篇六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 致青春的高考满分作文1000字

★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 高考材料作文:高考满分作文

★ 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 高考满分作文

★ 常德高考满分作文

★ 杰出高考满分作文

★ 高中高考满分作文

★ 难度高考满分作文

7.高考复习中科技文阅读指引 篇七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客观型试题设干扰项的方法主要有:

(1) 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 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

(2) 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出自文章, 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3) 曲解原文: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性 (这一词语或短语在原文中是单立的、无歧义的) , 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4) 偷换概念: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 常见方法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5) 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在原因或条件与结果关系上, 将原文的“因 (或条件) 果”互换;在“源流”关系上, 将“源流”互换。

(6) 以偏概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

(7) 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 误将肯定变否定, 否定变肯定, 谓词变主词, 全称变特称, 特称变全称, 已然变未然, 未然变已然, 或然变必然, 必然变或然。

二. 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明方向

科技文阅读考查的是“懂”。要读“懂”, 通读是关键, 在解题之前认真细致地把材料读一遍, 要逐句逐段地认真读, 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 获得整体感知。它考查的是阅读能力, 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在解答此类题时, 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 依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但当旧有知识与选文的观点、说法发生抵触时, 应以选文为准。

2、静心动笔勾大意

科学类文章不可怕, 考查层次浅。初读理思路, 概括其内容。

平时备考, 学生对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多存畏惧, 因为材料较陌生, 与考生知识储备有距离。其实近三年来科学类选材贴近时代, 文字凸现亲切感。科学类文章阅读, 考查层次很浅, 侧重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即说什么没说什么, 不纠缠于说明对象本身如何和阐述技巧怎样。初看材料时一要平心静气, 二要“囫囵吞枣”, 忌在文章难读之处多作停留。最好读两遍, 第一遍一目十行, 第二遍精读。

阅读时要根据科学类文章的一般思维模式来预测行文思路, 逐段概括内容, 并用笔在文中作简要勾画。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往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一般涉及发现、发明的内涵、依据、特点、研究过程、评价、意义及运用。而社会科学类, 是要告诉人们某种思想、理论观点, 内容就是思想观点及一系列的论据。

因此在阅读中, 注意针对性、捕捉有效信息, 特别是勾画以下句子: (1) 直接宣布新发现、新假想、新推测、新技术、新观点的句子; (2) 阐明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 体现论据或操作过程的句子; (3) 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 (4) 关键性语句, 如各段的起始句、承上启下句、结论句。

3、紧挽缰绳审题干

题干一般是问文中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 要么选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要么选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或对某一内容理解正误的一项或是推断正误的一项。要特别注意“不”、“是”、“正确”、“错误”、“属于”、“不属于”这类词语, 注意明确题干的陈述对象 (有些选项原文有这句话, 但与题干陈述对象不一致也是错误的) , 可用笔直接在题干上打着重号标明。

4、对应原文审选项

(1) 筛选。筛准与选项、题干对应的原文信息。筛选时原文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 还可以是几段话甚至全篇, 关键要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地方。

(2) 比较。将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比较异同, 比较时要注意科技文严密性、准确性。科学类文章阅读, 重点是考查准确的认知、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 准确把握判断的全称、特称、单称, 语气的必然、或然, 时态的未然、已然、将然, 条件的充分、必要, 组成的主次, 集合的相容、不相容等, 准确把握推理方式。根据上下文整体把握词句的含义, 还要善于前后比较参悟, 并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由普遍到特殊来正确判断、推断。

(3) 排除。对于拿不准的选项要用排除法, 先易后难, 排除错误最严重的选项, 去选择最接近标准答案的一项。

另外, 社科文中有一些主观表达题, 我们要认真组织语言, 拟出要点词语, 然后进行组织, 力求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全面, 最后, 要耐心进行复查, 字斟句酌。

8.高考小说阅读指导 篇八

一、 人物形象类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命题方式主要有: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某某形象的特点;文中的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简要概括小说中某某的性格特点或者心理变化过程;判定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并分析理由,等等。

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其次要结合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再次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时就得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最后还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间接议论的语句,弄清楚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等等。对于判定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并说明理由的题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是不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是不是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是不是与情节联系紧密的人物,是不是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人物。

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组织答案,有的只要答出个性特点就行,有的既要答出个性,也要答出共性,亦即哪一类人物的代表,有的还要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12题: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此题既要回答出个性也要回答出共性。

参考答案:粗暴、专制、冷酷、吝啬,当地的财主。

二、 故事情节类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和尾声。关于情节的设题,一种是理清思路。或者要求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者要求概括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或者直接要求概括情节的各部分内容。一种是鉴赏情节设计,主要是针对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一般会问: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等等。

对于思路类的题目,组织答案时,要说出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等内容,即运用主谓宾的句式,最好不要交代细节,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箭头标示。

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11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参考答案:(1)按事件发展脉络:先写做好鸟笼,接着写拒卖鸟笼给老大夫,再写送鸟笼给彼贝,最后写台球房醉酒;(2)按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脉络:先写期待好价格,接着写信守与彼贝的约定,再写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最后写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

对于鉴赏情节设计类的题目,首先要清楚情节安排的几种形式及其作用: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是制造悬念;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作用是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应准确、具体,必要时用一些术语,如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生转折、张弛有度,前后形成对比等,同时还要适当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如2011年高考辽宁卷《怪人》第3题、第4题都属于鉴赏情节设计的试题。

第3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

参考答案: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

第4题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小说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哪个片段更精彩。

参考答案:观点一:加乌乔“烙牛”的片段更精彩。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悍、乐天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氛围和基础;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手法等,逼真地呈现了烙牛过程,感染力极强。观点二:马乌罗“救童”的片段更精彩。它展示了马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 环境类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命题方式基本是要求回答环境的作用。一般来说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等等。自然环境的作用主要有: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象征和暗示;烘托人物某种心情;交代人物活动环境等等。

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严冬海猎》第16题: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并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画线的两段文字分别处于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属于自然环境描写,题干要求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其实也就是分析这两段文字的作用。

参考答案:(1)开头部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海面、海肚天,交代了地点;夕阳、暮霭,交代了时间。②渲染冷寒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作好铺垫。“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好铺垫。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格。(2)结尾部分: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来衬托少年完成海猎之后家庭的宁静快乐,表现出少年坚强、懂事和富有责任感的性格,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四、 理解标题类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小说也不例外。命题方式主要有:理解标题的作用或含义;如果换成其他标题好不好,并说明原因等等。

小说标题的作用或含义通常有以下几种:设置悬念;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等等。比较标题好不好的题目,也应结合这些来思考。

如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第4题: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的故事”;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五、 表达技巧类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这与散文阅读是相通的,不再赘述。

nlc202309012211

特别要提的是,小说语言的考查。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一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等时使用的语言。

命题方式或者是举例鉴赏文中人物语言的特色,或者是指出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或者是鉴赏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等。考查人物语言,通常要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并回答是否显示了人物性格,是否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等等;考查叙述人语言,一般也要指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回答语言是否简洁、传神,语言风格是否平易朴素、幽默风趣、典雅庄重以及含蓄凝练等等。

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13题第1问:对小说中画线①(见下文)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

此题考查人物语言。

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第一段中画线部分(见下文)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此题考查叙述人的语言。

参考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六、 概括主题思想类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命题方式主要有:或者要求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者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或者是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或者是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把握主题时,可以从题目、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也可以联系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还可以抓住作者直接或间接的议论。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任意拔高。

如2011年高考浙江卷《第9车厢》第15题,要求结合作品谈谈第9车厢的故事给你带来的思考,其实就是理解小说主题。

参考答案: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七、 探究类

小说阅读探究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运用上述各方面的知识。设题时可以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可以是对情节安排独到之处的思考;可以是对环境描写深刻意蕴的挖掘;可以是对小说结构特色的探讨;可以是对小说创作背景及社会影响的剖析;可以是对小说主题多义性的把握等等。题干中往往都有“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语句。因此组织答案的时候,一要亮明自己的观点;二要结合文章进行论述分析;三要分条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第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茶 垢

凌鼎年

史老爹喝茶大半辈子,喝出了独家怪论:“茶垢,茶之精华也!”

故而,他那把紫砂茶壶是从来不洗不擦的。因常年在手里摩挲,壶身油腻腻,紫黑里透亮。揭开壶盖,但见壶壁发褐发赭,那厚厚的茶垢竟使壶内天地瘦了一大圈呢。

莫看此壶其貌不扬邋里邋遢,却是史老爹第一心爱之物,从不许他人碰一碰,更不要说让喝壶中之茶了。

据说此壶乃传之于史老爹祖上一位御笔亲点的状元之手。更有一说录此备考,即此壶较之一般茶壶有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大特色。其一,任是大暑天,此壶所泡之茶,逾整日而原味,隔数夜而不馊;其二,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茶垢厚实,若是茶叶断档,无妨,白开水冲下去,照样水色如茶,其味不改。

史老爹曾不无炫耀地说过:“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壶,千金可购;垢,万金难求。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

史老爹喜欢端坐在那把老式紫檀木太师椅上,微眯着眼,轻轻地呷上一口,让那苦中蕴甘的液体滋润着口腔,然后顺着喉道慢慢地滑下去,他悠悠然品着,仿佛在体会着祖上所遗精华之韵味,简直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去年夏天,史老爹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带了放暑假的女儿清清回古庙镇来探望老人。

清清读二年级,长得天真可爱。史老爹一见这天使般的孙女,自是高兴不尽。大概他太喜欢这孙女了,竟破天荒地想让孙女喝一口紫砂壶中的茶。哪料到清清一见这脏兮兮的紫砂壶,直感恶心。她推开紫砂壶说:“爷爷,你不讲卫生,我不喝。”

“你不喝我喝。”史老爹有滋有味地呷着品着。

第二天一早起来,史老爹照例又去拿紫砂壶泡茶。谁知不看犹可,一看刹那间两眼发直,腮帮上的肉颤抖不已,嘴巴张得大大的,如同傻了似的——原来那把紫砂壶被清洗得干干净净,里面的百年茶垢荡然无存。

僵立半晌后,史老爹突然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叫喊:“还我茶垢!还我……”

随着这一声喊,史老爹突然血窜脑门,痰塞喉头,就此昏厥于地。

清清又惊又怕,委屈得直抹眼泪。

一阵忙乎后,清清父亲赶紧用紫砂壶泡了一壶茶,小心翼翼地捧到老人面前。

恍恍惚惚中回过气来的史老爹一见紫砂壶,顿时如溺水者抓到了什么,一把抢过紫砂壶,紧紧地贴在胸口。许久,他泪眼迷糊地呷了一口。哪晓得茶才入口,即刻乱吐不已。眼神一下子黯然失色。手,无力地垂了下来,面如死灰似的。唯听得他气若游丝,喃喃地吐出:“不是这味!不……是……这……味……不……是……这……味……”

1. 这篇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归纳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史老爹的形象特点。

3.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一段文字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 请探究这篇小说的深刻意蕴,并归纳主题。

【参考答案】

1. 四个部分。老爹炫耀茶垢;孙女拒绝茶垢;孙女清洗茶垢;老爹留恋茶垢。

2. 钟爱茶垢,拘泥、执著,近乎顽固。

3. 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内容上,突出了史老爹对茶垢的痴迷,和清清对茶垢的拒绝形成对比;结构上,为下文写史老爹因茶垢被清洗而昏厥作铺垫。

4. (1)深刻意蕴:①“茶垢”象征传统文化(或“传统思想”、“传统习惯”);②史老爹对“茶垢”的痴迷象征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坚守;③清清对“茶垢”的拒绝和清洗象征新的文化观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反叛)。(2)主题:作者通过祖孙二人对“茶垢”的不同态度,表现了新的文化观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9.高考作文题目:青春 篇九

这或许是很很多人的感叹吧!还记得初二的那些和朋友一起度过的时间,是那样的令人怀念,是那样的惹人欢笑,感叹青春作文。然而这些都已不再,故事再也不能重演,我再也不能回到过去,再也不能和那些可爱的朋友们一起携手共创明天了,再也不能共创欢笑了!真的很想过去的那些朋友啊!

初二的我,可以说每天都是笑嘻嘻的,当我步入初三这个台阶时,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像是少了一种感觉,安安静静的,我慌张的像四周凝望着,竟怎么也找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我失望了,是老天在跟我开玩笑吗?还是在惩罚我?为什么要让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直到遇上了他们,我的校园生活才有了一点转机,不然我一定会因为生活过得太鼓噪无味而窒息身亡的,认识了他们,我真的很荣幸,他们帮我找回了初二的感觉,甚至比那种感觉还要强烈,每当我伤心的时候,他们会来安慰我,真的让我很感动,只要是认识我的人都会知道,我是一个神经很大条的人,而且又很爱哭,只要每次遇到一点挫折,遇到一点不开心的事,哭神经就会触动,眼泪自然就流个不停了,我清晰的记得一次月考,我的作文因为离题而只剩下了25分,那是我第一次考得这么少的,也是第一次作文离题,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看到这个分数的时候,眼泪就哗哗的往下流了,其实当时我也很羞的,因为这样很多朋友都写纸条来安慰我,这下又让我更难堪了,看着他们写的纸条,我的眼泪更是不听我的使命而往下流了,当时我也不清楚是感动的泪还是伤心的泪了,或许在当时,感动比伤心多了些吧!就这样,我们的友谊也随之越来越好了,我们一起过生日,一起玩游戏,一起去野餐。

10.我的高考作文 篇十

最后仅仅只剩下八十多天了,我看到一句话很鼓舞我,“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马;乾坤已定,那就扭转乾坤!”这句话真的鼓励了我,把我拉出了低谷,我的高考,我会好好对待它的,以前不努力,可是现在还来得及,只要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要放弃,从小到大我的运气都很好,可是运气这种东西,它能碰到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看着番茄钟上,每天自习室里的人都在学习生怕漏掉一分钟,每天十几个小时,我感受到了时间的紧张,抓住最后的这些天,我要逆袭。

我明白高考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仅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它决定着我的未来,我想要的东西很多,想去的地方很远,想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它们都得有一个前提就是我的高考必须要赢,这是我的梦想,说实话我的家乡不是很富裕,我们这里是一个四线的小城市,但是我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小城市里,上大学离家人近一点,在这里安家乐业一辈子,物价不高,考上大学能找好工作,所以马上就要高考了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来激励自己。

一定要自律,在家复习的这些天我体会到了自律的乐趣,我突然觉得我要高考了,生活突然有了动力,看到别人过的生活我也有了学习下去的动力,物理从最基础的补起,历史地理背,单词背,一篇又一篇的`英语文章读吐了也要读,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我清楚我想要什么,我愿意去尝受先苦后甜,大学等我,我会考上的。

我想好了,考上就是我的努力结出了果实,如果没考上,就是因为我以前不好好读书,但是我不会放弃,大不了明年再战。

11.高考阅读理解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备考 阅读理解 模拟训练 提高应试能力

阅读理解是学习英语的一项综合技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纵观历年高考,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了首要位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目标要求更高了。增加了阅读量的要求;扩大了阅读材料的范围;扩展了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提高了阅读能力的要求。题量逐年增多,知识面逐年扩宽,灵活度逐年增大。阅读理解得分的高低决定了英语科目考试的成败,这要求不仅学生平常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扎实的基本功,考前科学备考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阅读理解备考是每位考生、家长揪心事。

一、阅读现状及成因分析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了一些制约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因素。

1. 学生自身因素:①阅读材料不够丰富。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基本上就是教材、试题和复习资料,所以很难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现象有过多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②学生阅读的习得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有主观体验色彩,并没有站在作者的时代和角度认真考虑问题。而是“我认为这个答案是对的”。③阅读方法存在问题。学生有许多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指读、声读、回读、母语译读等。学生往往缺乏在比较合理、全面的理解基础上得出答案。④阅读时不注意文章的题材、体裁以及文章的结构。有的文章短,但题目难度大;而有的文章长,题目设置不难。阅读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加之平常阅读训练量、密度不够,时间安排不科学,训练没有时限,平常训练感觉良好,一上战场就发挥不出来。⑤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未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志向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学生阅读时也抱着碰运气的心理,其阅读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 教师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①.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仍是老式的以“教”为中心的一言堂,课堂板块设计重点不够突出,学生学习不得要领,对阅读理解感到无可奈何,如遇猛虎,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②教师对英美文化了解的多少、英语水平的高低、口语的好坏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效果。③教师对阅读材料的选用单一、过时,难度不是过易就是过难,文章体裁、题量是否与高考的相符等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影响学生的答题。④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系统的阅读理论作指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词汇、语法分析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不注重培养把握篇章、段落的线索脉络,从总体上根据篇章结构进行语篇分析提高阅读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提高认识,打牢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作为英语教师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对每一篇阅读题树立必胜的信心,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改变阅读教学和阅读备考的现状,科学训练、备考。常言道:“得阅读者得天下。”熟练掌握《考纲》规定的3500个词汇,并且识记常用的词性、构词法、词根和常用的固定搭配作为前提,要做到这一点,最好一进入高三就每天用10~20分钟的时间来专门熟记考纲词汇,扩大词汇量,扩展知识面,以扫除在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障碍。

2. 把握考试规律,学会感悟高考试题的答案所在。通过对历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分析,不难发现阅读试题有一定的规律可寻。《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应能读懂公告、说明、广告、及书、报、杂志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一般为以下几种题型: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主题、主旨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文体涵盖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多种文体。题量为A、B、C、D、E五篇,20小题,限时35分钟。选材内容广泛深刻,题材多样,突出时代气息和文化色彩,语言地道,条里清晰,在时、空顺序、逻辑推理上有较大的复杂性。在做阅读理解时,文章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①各段首句、尾句。尤其一、二段首句往往决定全文走势。②转折处。因为转折处往往点出全文的主题,文章初次转折(一段末句和二段首句)后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主题,常用的转折词有but,however,yet等。③文章开始的定义处(如is,are等)被定义的词往往是文章的主题词。④文章开始的事例、设问等引子往往针对全文主题,随后的评论、解释、结论值得关注。⑤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值得关注。首段往往是文章的主题段落,尾段往往是全文的结论、总结。然而文章中具体的解释、论据、举例、人物评论、具体事物、方法的解说、数字、地理位置等不值得周旋,快速放过,如果设题是关于这些内容的话,再回头细看。在阅读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跳读。跳读即有选择的阅读在文中找出能回答who, what, when, where,how,why等问题的关键词。②略读。略读也就是一目十行地、泛泛地扫描式阅读。③精读。所谓精读也就是用最仔细、最深层的阅读方法对文章进行归纳、概括来回答判断、归纳和演绎的题目。

3. 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课内、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限时的、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教师在讲授阅读理解专题复习课时,核心在于“导”。通过引导,让9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足够的考虑时间,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确保课堂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会学、想学、学会、会用所讲的阅读理论。教是为了不教,达到“授人以渔”的目标。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来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如:英语周报、中学生英语、学生双语报等)作为有益补充,以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每年的三月至五月每位教师都要根据高考的内容、形式、要求、难度对学生进行专项模拟训练,让学生注意问题经常设置的位置,掌握解题方法及技巧,找到高考考感,从而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教师应选择近五年高考真题,如:04~08最新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西藏人民出版社)、中学生英语专刊青于蓝高考英语核按钮专项集合检测第三輯(崇文书局)等。在课内进行有效的限时训练,每周的训练任务数不应少于两次。并及时反馈,及时讲评,以检查训练效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搜集历届高考试题中出现难句、长句,复杂的句型、句子结构和各种语法现象作专题辅导,把历届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句子一清二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作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理解长句、难句的能力。为突破高考难句、长句扫除障碍。教师还应该努力学习,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时代热点、前沿科技、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加大课堂容量,使課堂训练针对性强,行之有效。这样数月下来考生就能在考场上顺藤摸瓜,呼之欲出了。

三、解题步骤及应试策略

在考试过程中,以下的解题思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学生应根据以下的解题思路,不断在备考的训练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本人的解题思路。由于考生的阅读能力不同、文章的结构、难易程度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分门别类地对待。考生在考场上有两种做题方法:1.先文后题。如果文章对考生来说较为容易,那么考生最好把文章从头到尾快速看完、弄懂,再回答文后问题。2.先题后文。如果文章难度较大或很难理解是,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回文章中找答案的方法。下面是笔者在平时备考训练中的心得:

1. 仔细阅读题干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阅读材料和问题的桥梁、纽带。关键词是回找原文的灯塔、方向标。根据题干中所给的关键词寻找依据,注意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转折、因果、目的、解释、总结等),绝对不能凭印象答题。

2. 仔细阅读题干,抓主题句是文章段落的中心所在。对于中心思想及作者意图的文章切忌把自己的理解、想法加进去,应从文章的结构、主次脉络去抓住文章的主题句,弄清段落与段落间的关系,注意主题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3. 对于先题后文、还是先文后题应根据文章的体裁、难度、结构等因人而异,平常如何做,考试就如何做,不要突然改变战术,当然在时间不够、文章语言难度大、几个并列罗列成文的情况下,建议先题后文。

4. 仔细阅读题干和所有的备选项,不能只看一两个就选答案,因为有些看似不合理的选项就是答案。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阅读理解备考是高考备考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备考效益,就得从扩大阅读量,加大阅读的密度,提高阅读速度,限时训练,注意总结,不断反思,不断从大量练习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一步一步地向高峰攀登,增强自信心,就会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以最佳的心态迎战高考。

参考文献

1. 湖北青于蓝考试研究室 编. 2009 高考英语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 [M]. 崇文书局.

2. 李传根. 高考教练——满分阅读 [M]. 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4.

12.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病因分析 篇十二

一.游离主旨, 流于肤浅

高考文学作品的阅读, 重在理清文本结构思路, 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文章主旨。这样无疑能够强化答题的准确性, 提高阐释的有效性, 减少答题的盲目性、片面性、表象性。例如2008年湖北卷第16题, 要求从主旨的角度概括“雾”的特点, 70%的考生都能精炼地概括出“雾大”、“雾浓”、“雾白”的特点, 却只能得0分。不能说这些考生都没有概括能力, 只是没有结合文章主旨深入分析“雾”的“模糊性”、“遮蔽性”, 忽视了对文意的整体把握, 缺少答题时主旨元素的注入意识。因此, 阅读答题的关键程序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整体领会并提炼出文章主旨之后再依旨答题至关重要。并能在各题的解答中自觉地注入主旨元素, 如图:

如此依旨会意, 依旨答题, 就会减少盲目性, 避免雾里看花, 真正做到成竹在胸, 有效答题, 不打擦边球。

二.抽象笼统, 以空对空

问题:《总想为你唱支歌》第五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07安徽卷)

学生答案实录:“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写胡杨林。这样写的好处是形象生动。”

文章表达效果的阐释一定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和主旨 (什么对象的什么精神) 来回答, 不能就一个“形象生动”了事。枯死的胡杨林没有生命, 但作者却赋予其生命情态 (挺立着不肯倒下) , 把死的东西写活了, 这种写活的手法就是拟人。同时把枯死的胡杨林比作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 把死去却不肯倒下萎败的胡杨林想像成牺牲却不肯倒下的战士来写, 这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胡杨林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 所以第二问的答案应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题干中如果有“试析”、“简析”、“说说”这类词语, 答题时就常常需要三步拓展,

考生答题往往千篇一律地写上一些诸如“含蓄”、“明快”、“形象”、“生动”等抽象术语, 就草草收笔。答题时要尽可能关注题干中关键词, 读懂题意及要求, 尽量结合文本内容作答, 并且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不打插边球。

三.以偏概全, 挂一漏万

问题:《总想为你唱支歌》最后写到“戈壁石”有什么作用? (2007安徽卷)

学生答案实录:“戈壁石是大西北美丽的象征和代表, 写戈壁石可以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

答案指出了戈壁石某方面的作用, 但还没能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回答此题, 一要弄清本段文字所写戈壁石的特点;二要结合主旨, 而全文的主旨就是歌颂大西北精神, 号召走进大西北, 改造大西北, 而戈壁石乃大西北的象征, 如此可以从三个方面答题: (1) 戈壁石的美丽揭示了大西北的美丽; (2) 以戈壁石的诱人突出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 (3) 以戈壁石的呼唤, 突出“到大西北”的主旨。

考生阅读答题往往以只言片语代替整体感悟, 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结果难以获得高分。回答此类问题常常需三步拓展:

四.疏于审题, 答非所问

2008年湖北卷第18题为:“月下观景, 雾中看花, 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6自然段的内容, 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学生答案实录:“我”陶醉在模糊想像中, 雾虽不会说话, 但呈现出美妙而神秘的面貌, 它了解模糊给人的美丽。这个答案为0分, 它完全没有按照题干要求从筛选信息的角度切入, 无法回答“月下观景, 雾中看花, 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的理由这个问题。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为: (1) 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 (2) 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想像从而增加审美情趣。

本题答案的第一个方面是作者的观点, 第二个方面是对这个观点的阐发。所以这第三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侧面, 一是与清晰的事物比较, 二是激发想像, 三是增强审美情趣。

13.高考作文我的青春阅读 篇十三

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父母说:“教育是人生的第一道底色,妈给上什么颜料,孩子身上就落什么色儿。” 孩子说:“成长的经验是要靠我们自己获得的,不是家长的强行灌输。如果我不栽跟头等于没有经验,早晚有一天还是会跌倒的。父母的经验是很宝贵,但是仅供参考。”

这是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里两段观点鲜明而对立的台词。一方面是要以自己的经验为孩子掌舵的父母,一方面是要自己闯“江湖”的儿女。

面对这样的对立,你做何感想,如何选择?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现实性极强的材料作文,父母强调对子女成长的指导,甚至不惜强行灌输,而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叛逆性,这是一对值得深思且急需解决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生活中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事情。因此这篇作文可以写成议论文,阐述道理,说明自己的认识,又可以联系实际,讲述故事,写成记叙文。

写议论文可以从三个方面立意:

1.思考中国家庭教育模式的优劣;介绍、讨论青春期孩子成长的是是非非;将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联系起来,辩证地讨论分析。

2.反思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可以从批评父母凡事以自己的经验为孩子掌舵的做法入手,提倡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例如,网络上流传一篇文章《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为贬义词?》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深思。文中说,“中国妈妈”已经成为美国校园的贬义词,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永远以别人为标杆。中国的父母总喜欢把自己的理想放置在孩子身上去实现,往往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3.讨论青春期孩子成长的是是非非,既可以肯定成长时的独立精神,也可以强调青春期叛逆的底线是道德与文明。辩证分析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既重视父母宝贵人生经验的指导作用,又提醒父母与孩子关注时代的进步与变化,成长也需要与时俱进。

写记叙文时应力求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最好能写成有“我“的文章。

总之这篇文章,开放性很强,写作时,应该选择较小的切入点,有的放矢,深入开掘,切忌面面俱到。

范文:

我的青春谁做主

记得第一次出远门的时候,妈妈长久地拉着我的手,把所有母亲的语言一遍遍地向我叮咛。

直到东方的霞光染红村头的树枝,直到树枝上的鸟儿看到日头高高地挂上树梢,开始兴奋地骚动。你的手啊,仍在紧紧地握着我。

你说,路途中有很多隐藏已久的沟壑,路途上有许多的岔口,忧郁的时候就去看看那一条路上的行人的足迹更为密集。

可是,妈妈,即使你为我想到了九十九条路和岔口,也一定会有第一百个路口仍然等着我去走。

成长的经验是要靠我自己获得的,不是您的强行灌输。如果我不栽几个跟头不就等于没有经验了吗,迟早有一天我还会跌倒的。

曾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不幸、忧患、苦难和挫折,能将我们的心灵炸破,而在那

第1/2页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炸开的瞬间会有丰富的经验、新鲜的娱乐不息地喷射出来。“试想,如果生命的征程都有父母为我铺垫,仅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的存在也就失去了真实的价值。

成熟的秋叶会拒绝虬枝的庇护,悠然飘零化作春泥;坚强的云朵会拒绝哭泣的雨滴,拭干泪水露出虹霓;真正的男儿会拒绝父母的溺爱,挺起胸膛独自行走出风雨荆棘。

蚕蛹依恋茧的温暖,难以变成翩飞的蛾;航船依恋港湾的平静,难以到达远方成功的彼岸;雪水只有离开雪山才能回如江河湖海,柳絮只有离别树枝才能够播种绿色的希望。

我知道,天下的父母总想呵护孩子的一生,他们的爱就像深井,子女那浅浅的桶,又怎能够量出井的深度呢?我知道,无论自己走了多远,背后总有两双关爱的眼睛与自己同行,这是一生的牵挂和情绪。

面对这样深沉的爱,我们更应该迈开脚步去闯荡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安逸地生活在所有危险的拐角都缠上了棉布的天堂。

我的青春谁做主?未知的世界,神秘的未来,是苦难?是彷徨?还是„„

等再次出远门的时候,我会拉着妈妈的手,向她诉说我内心深藏已久的爱的言语。西方的晚霞演绎着五彩缤纷的童话,树上的鸟儿无声无息栖在枝头„„ 爱我就放开手,我的人生要我自己去走,我的青春我做主!

第2/2页

14.高考作文奋斗的青春 篇十四

花朵要想绽放出最美的姿态,需要接受大自然的养分,储藏能量;雏鹰要凌空展翅、翼搏云天,就需在苦练本领,遭受断骨之痛;同样,人的青春,需要不断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最精彩!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乃千古至理之句也,古人以此告诫后人。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闭上眼,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位年迈老人在桌前对着青灯黄卷吃力苦读时的辛酸场景。前车之鉴,实在不可重蹈!

伟大领袖毛主席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而那时的他才17岁。那时的他是一个17岁的未成年啊!相比之下,现在那些听着流行歌曲、整天醉生梦死的年轻一代、那些被女性化的男生,还有那些伪装强悍的女汉子们活的多么空虚、多么可悲!

我记忆中罗中立先生的《父亲》是第一幅给我深深震撼的油画。有时候我感到很累,很累。但是我选择坚持,因为在我心中有伟大的父母的形象,让我感动,让我流泪,鼓励着我坚持奋斗!我相信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着父母伟大的身影,闭上眼,想想父母,想想那些为了我们受尽了委屈的父母,他们为什么在不惑之年更添许多白发?我们能给他们什么?其实他们需要的不多,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将来能生活得更好,仅此而已!现在的我们拿什么回报?我想只有靠我们努力奋斗来回报而已!

人的一生,如已燃之烟花,易冷易逝而已!百年之后,我们能留给后代什么?是自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光辉征程还是“往事不堪回首”的堕落时光?

臧克家的文章《有的人》告诉我们人生意义不在乎生命有多么长久,重要的是有意义、有价值。即使是易冷烟花。也有它的精彩,有它的价值,让世人铭记!故而笔者认为,奋斗的人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花朵,汲取营养,只为那绽放的短暂时光;雏鹰,忍受磨难,只为那雄壮的凌空一击!

15.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指导 篇十五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

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

二、阅读理解命题分类及解题策略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根据短文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及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在高考英语试卷中,主要有以下4种:1.主旨大意型;2.猜测词义题;3.推理判断题;4.事实细节题。

(一)主旨大意题

1. 文章主旨给出的四种形式:文首,文中,文尾,没有明确主旨,需总结。

2. 主旨题的解题技巧:

a.重点理解首末段、首末句。

b.放在最后去做,因为做完其他题目之后会对理解主旨有帮助。

c.在阅读时,注意therefore, thus, but, however, in short等转折词。

d.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通常是主旨。

e.段首句是疑问句时,对该句的回答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二)猜测词义题

1. 对词义考查的两种方式:超纲词义含义推断;熟词生义或是在特定场合的意思。

2. 词义题的解题技巧:

a.利用上下文进行推理猜测。b.通过构词法猜词。

c.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猜词。d.通过因果关系猜词。

e.通过定义或释义关系来推测词义。f.通过句法功能来推测词义。

g.通过描述猜词。

(三)推理判断题

1. 推理引申题的选项特点:

推理判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利用文中提供的相关背景知识、正确的思维过程和严密的逻辑进行推断。切忌脱离原文,凭空臆断。

2. 推理引申题的答题技巧:

a.只是原文的简单复述,而非推断出来的结论,把直接表达当作间接推理。

b.看似从原文推断出来的结论,然而实际上与原文不符,如因果倒置、手段变目的等。

c.根据考生已有的常识是正确的,但是却不是基于文章,一切以文章为准。

d.不是文中明确说明的内容,没有引申推理就不是正确选项。

e.正确选项大多含义深刻,不是常识选项。

f.对篇首、篇尾、段落中的主题句概括归纳,从而得出综合性推论。

(四)事实细节题

1. 事实细节题的常见提问形式: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Not True) according to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3) The author mentions all the following except%%.4) 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states that%%.

5)以when, where, who, what, how, why, how many/much等词

引导的疑问句。

2. 事实细节题的解题技巧:a.抓住关键词,理清信息。

b.利用表示时间、空间、因果、类比、转折、并列等关系的连词,准确把握上下文关系。

c.注意一般信息和最终信息的区别,避免以偏概全。d.弄清文章组织结构,判断细节与主题的关系。

e.坚决遵循“本本主义”,文章里有什么信息就用什么信息,不可凭感觉发挥做题。

f.注意干扰项特点:部分正确,部分错误;是原文信息但不是题目要求的内容;符合常识但不是文章内容;与原句的内容极其相似,仅仅在程度上有些变动。

三、熟念阅读解题要诀

查找事实简单计算猜测词义运用常识

把握细节是非判断评论概括分析推测

弦外之音确立主题解读广告辨认图表

最佳选择排除干扰防止主观题文并举

总之,阅读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言实际活动。我们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正确运用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摘要:在《新课标》中, 阅读的重要性仍然被放在了第一位, 对阅读的基本技能和阅读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另外, 众所周知, 阅读理解在各层次英语试卷中都是测试的重点, 所占的分值最大, 而且也是考生感到最困难的一部分。阅读理解部分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的英语总成绩, 因此它备受考生的关注。高中生如何熟练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攻克英语阅读理解这一被高中学生公认的难关,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力图就新课标阅读要求、阅读题型分类及解题策略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标》,阅读技能,解题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金莺, 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何安平.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马晓梅.英语写作提高与范文百篇.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5]李斌宁.英语学习经验谈.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上一篇:酒店培训管理制度下一篇:监所检察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