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2024-07-17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精选16篇)

1.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篇一

潜江开发区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近期,我市出现手足口病疫情。为确保源头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潜江开发区组织了三次对卫生院、乡村医护人员、学校等单位进行手足口病诊断和预防知识的培训。

市卫生局5月1日下午2:30召开全市手足口病防治紧急会议后,5月1日下午5点,泽口卫生院召集辖区18个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共计18人,在卫生院二楼会议室举行了肠道病毒71型(EV71)防治常识和传染病报告专题学习,要求辖区各医疗机构务必高度重视,发现疫情后及时报告,及时隔离。

卫生部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要求,潜江开发区于5月4日下午2点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共计30余人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各村(居)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及卫生室、厂矿医务室负责人、泽口学区主要领导和各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30余人。开发区工委委员、社会发展局局长李鹏同志参加了培训会。培训班由泽口卫生院院长袁先金主持,培训内容包括何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概况、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鄂卫发[2008]23号)、卫生

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等三个主要内容。李鹏同志强调了此次培训班的重要性,一要务必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负责,对祖国的花朵负责;二要准确把握症状;三要做好宣传工作。

5月4日下午4:30,泽口卫生院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培训。会议上,副院长何勇同志学习了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鄂卫发[2008]23号)、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肠道病毒71型(EV71)概况等内容,院长袁先金同志通报了我市目前的疫情状况,要求全院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经过手足口病诊断和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潜江开发区手足口病监测水平和报病意识,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努力做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尽早切断传播途径。

泽口卫生组二00八年五月九日

2.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对象为2012 年5—8 月份被确诊为HFMD, 且在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的患儿家长, 共计215 名。

1. 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由预防保健科护士负责对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调查前先向家长讲明调查目的、填写方法、注意事项等, 取得家长的理解后由他们自行填写并当场收回, 共计发放问卷215张, 有效回收209 张, 回收率为97. 21% 。

家长的一般情况包括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户籍、年龄。HFMD知识包括高发季节、易感人群、常见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消毒方法等。问卷共涉及16个项目, 家长可根据自己的知晓情况选择是或否, HFMD每个项目正确率= 正确答题人数/ 被调查者总数 × 100% ; HFMD知识知晓率= 被调查者合计正确答题数/被调查者应答题总数 × 100% 。同时还调查家长对HFMD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希望得到教育的途径, 健康教育途径可多项选择, 累计计算每项选择次数的百分比。

1. 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过核实后录入Excel数据库, 采用SPSS 18. 0 软件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被调查儿童家长的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见表1。

2. 2 不同层次患儿家长对HFMD知识的知晓率比较患儿母亲对HFMD知识的知晓率高于父亲; 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 对HFMD知识的知晓率越高; 城市户籍的家长对HFMD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农村患儿家长。父亲与母亲、不同学历、不同户籍的家长对HFMD的知晓率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年龄组的患儿家长对HFMD的知晓率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2. 3 儿童家长对HFMD知识的知晓情况儿童家长对不给儿童喝生水及吃生冷食物、经常给儿童用肥皂洗手、HFMD具有传染性的知晓率较高, 对HFMD经胃肠道 ( 粪- 口途径) 传播、早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的玩具和餐具应定期消毒的知晓率较低。见表3。

2. 4 儿童家长对HFMD知识的健康教育需求及途径81. 25% 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HFMD知识的健康教育, 家长希望得到的的健康教育途径是多方面的。见表4。

3 讨论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婴幼儿由于自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故对HFMD普遍易感。由于隐性感染的患儿较多, 传播途径又较复杂, 可在短时间内造成HFMD的暴发流行, 所以2008 年国家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从表2 可见, 儿童家长对HFMD总体知晓率为60. 14% , 与许湛等[3]的调查结果相近, 高于时影影等[4]的调查结果, 但明显低于沈旭娟等[5]和贾培等[6]的调查结果, 与知识问卷的内容、调查对象的选择等因素有关, 说明我市儿童家长对HFMD知识的知晓率不容乐观。儿童母亲对HFMD的知晓率高于父亲, 与母亲与儿童密切接触的机会较多, 更加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等有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 对HFMD知识的知晓率越高, 提示应将低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城市户籍的家长对HFMD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儿童家长, 与城市儿童家长卫生习惯较好, 防病于未然的意识较强, 获取HFMD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广等有关, 也提示今后应加强农村儿童家长疾病预防的宣教工作, 使其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 动员HFMD易感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主动参与HFMD的防控工作[7]。

表3 结果提示, 患儿家长对HFMD知识掌握不全面, 尤其是对疾病的传播途径、常见症状、预防措施等知晓率较低, 提示应对其重点传授以上几方面的相关信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的改善可有效减少致病菌的携带及传播机会, 从而减少感染致病菌的概率[8]。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最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9], 2009 版卫生部《HFMD预防控制指南》中指出, 良好的洗手习惯是从切断传播途径上预防HFMD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HFMD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 粪- 口途径) 和密切接触传播, 所以家长掌握一定的手卫生知识对预防HFMD起关键作用。接受HFMD防治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防病意识,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减少发病的可能性[10]。

健康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干预活动, 是一种新的知识服务体系和有效的防治手段[11]。表4 结果显示, 81. 25% 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HFMD知识的健康教育, 说明大多数家长对HFMD知识有较强的探求欲望, 对健康教育持有积极的态度。家长希望得到健康教育途径占前2 位的是: 医院的医务人员及社区接种护士的宣教。提示: 医务人员应做好住院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医院可以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印制教育手册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家长对HFMD知识的知晓率。HFMD的高发年龄是婴幼儿, 目前尚无针对HFMD的特异性疫苗, 学龄前儿童的计划免疫是在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完成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儿童接种疫苗的机会, 向儿童家长宣传HFMD的防控知识。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儿童家长更关注学校的疫情动态[12], 通过学校来进行宣传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家长希望从新闻媒体获得HFMD知识的比例也较高, 表明各种传播渠道在HFMD知识的普及中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且呈现出一人选择多种传播渠道的趋势, 反映了当今传播渠道多元化倾向。

摘要:目的 了解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 (HFMD) 知识的知晓率, 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8月份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的患儿家长209人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家长对HFMD总体知晓率为60.14%, 母亲对HFMD的知晓率 (68.59%) 高于父亲, 大专以上学历家长的知晓率 (72.92%) 高于其他学历家长, 城市户籍家长的知晓率 (70.02%) 高于农村儿童家长, 父亲与母亲、不同学历、不同户籍的家长知晓率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26.733 8, 111.571 8, 74.629 4, P<0.01) 。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的家长知晓率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大多数家长愿意接受HFMD的健康教育;家长希望得到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医务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宣教。结论 患儿家长对HFMD的传播途径、常见症状、预防措施知晓率较低;父亲、低学历、农村患儿家长应作为重点的宣教对象;可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患儿家长对HFMD的认知程度。

3.“手足口病”的防治 篇三

一、传染途径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主要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如儿童可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刷、茶杯、玩具等引起感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

二、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三、临床特征

开始先是发热,一般为38℃左右,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表现。极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肺水肿、脑炎等。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所以家长一定要留心,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

四、预防

4.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篇四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蔓延流行,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

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但以 3-11 月份多见,6-8 月为高峰 期。这种疾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广。发病年龄可从 4 个月的婴儿到 30 岁的成人。但以 3 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毛巾、玩具、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 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还能通过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 被病毒污染的水源而感染,特别在托幼机构及小学校容易引起大面积流行。

为了让广大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知识,根据卫生局统一部署,我中心于2014年6月9日在四楼会议室展开手足口预防与治疗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是本中心所有工作人员。王部长首先传达卫生局关于手足口病防治文件精神,介绍2014手足口病防治形势,要求通过培训能够提高认识,继续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平时工作中时刻注意,增强责任心,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报告。同时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手足口病防治预案要求,就手足口病的 一般可疑症状,传播途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手足口病诊治和护理要点做了详细的介绍。手足口病的报告时限要求,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指导群众和患者手足口病的护理和预防常识作了进一步部署。

还负责对辖区的小学校和幼托机构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并认真开展可疑病例的监测报告。对确诊的病例及时规范进行隔离治疗和疫点消毒工作。通过这次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都认识到手足口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能够基本掌握手足口病防治的一般知识,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封新区梁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手足口病防治阶段总结 篇五

为有效应对手足口病疫情的严峻形势,全力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可能提高重症患儿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在井陉县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把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作为近阶段的重中之重,为淄博市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把近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鉴于我省、市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高峰前移、重症病例增多,我院于2011年3月5日紧急制定并启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预案》,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和五个工作小组,五个工作组包括: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和宣传报道组,并规定了各组的职责,各负其责,实行问责制度。制定了《手足口病就诊流程》和《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转运流程(试行)》,使医患人员对就诊流程一目了然,方便了患者就医。

二、首先组织儿科、急诊、传染病科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于2009年3月31日进一步组织全院临床、医技、分院、机关、后勤进行全员培训,发放宣传品2000余份,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等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并对此高度重视,以做好手足口病患儿医疗救治工作,确保达到“减少发病,减少重症,尽全力保持零死亡”的工作目标。

三、门诊摆放醒目的标识,并设置了预检分诊室、手足口病定点门诊,观察床位3张,门诊设置咨询台,门诊及病房均设宣传栏向本院及就诊群众开展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正确认识病情,消除患儿家长的恐慌。

四、腹泻患儿、发热伴皮疹患儿均做日登记,并予筛查、报告。产科、儿科病房等重点部位均做到重点消毒

6.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篇六

学校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力求抓紧、抓实、抓好。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极易在短时间内造成流行。目前,由于气温升高,进入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通过对各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学校当前的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为切实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特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检查、督促全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中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子超

组 员:万再贤 杨真平华德法 李发明 余 金 高宗珍 尹阳红 张云龙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行政办,由华德法负责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二、认真落实,重在预防

近段时间以来,我校认真落实了师生健康状况每日晨检报告制度,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在宣传学习关于手足口病文件的教职工大会上特别要求各位教师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必须对该班学生进行晨检,内容主要包括:对上课的每名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统计出勤率,追踪缺勤原因,统计生病学生。在晨检的过程中如有发现学生的早期症状(如发热、疱疹等)以及疑似病例时,必须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将进一步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对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期识别。若统计生病学生有异常时将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卫生部门,以便调查处理。

三、认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以及环境卫生

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为学生提供饮用开水。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对食堂、教室、宿舍、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了定期消毒。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要求学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要求全校师生注意家庭室、教室和宿舍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宿舍、教室进行通风换气。

四、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工作

通过主题班会、升降旗时间、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防范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防病意识。重点宣传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和不洁的生冷、凉拌食物,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不污染水源等内容,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引导师生及家长正确面对疫情防控工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确保安全稳定。

总之,在学校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中,我们不仅对其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还对师生员工进行了及时的宣传和教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重在预防,确保了全校师生员工安全的卫生环境

7.护理管理在手足口病防治中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护理管理,手足口病,作用

自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确定为丙类传染病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为切实保障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和传播,提高治愈率、减少和控制死亡病例发生,四年来,我院对该病种采取了针对性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2011年,确诊儿童手足口病4688例,门诊患儿4043例,住院患儿645例(重症患儿35例);其中男童2958例,占63.10%,女童1730例,占36.90%;1~4岁3776例,占80.55%;5~14岁912例,19.45%;散居儿童2781例,占59.32%,幼托以上儿童1907例,占40.68%。

1.2 护理人员资料

护理管理者5名:护理部正副主任、护理部干事、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儿科护士长;护理人员4~12名;卫生员2名。

2 护理方法

制定“护理预案”及“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并组织实施。

2.1 护理预案

2.1.1 成立手足口病护理管理组织

2.1.1. 1 成立护理管理小组

医院成立了“手足口病领导小组”、“救治专家小组”、“疫情信息小组”、“感染管理小组”、“后勤保障小组”。护理部主任除了参加医院的领导小组外,且派人参加医院其他小组,并牵头成立护理管理小组,护理部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护理部干事任秘书长;其职责全面协调处理手足口病各项护理工作,加强各科室通力协作,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确保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2.1.1. 2 成立护理专家小组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任组长,儿科护士长任副组长。其职责是组织危重病人的护理查房与会诊,解决护理疑难问题。

2.1.1. 3 成立护理小组

由感染性疾病科和儿科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组成,护理小组人员的职责,即做好各项治疗护理、消毒防护、健康教育等工作。2.1.2强化知识培训在医院组织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科室(儿科和感染性疾病科的门诊及病房)护理人员组织复训,护理小组成员再进行集训。通过强化学习,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消毒隔离、护理常规、重症的识别与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等。

2.1.3 患儿管理

2.1.3. 1 严格预检分诊制度

开辟专用诊室,严格患儿就诊流程,详细询问病史,做好体温测量、登记报告、样本采集、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引导患儿到专室就诊,并做好应急救治工作[1]。

2.1.3. 2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设立手足口病专用输液室及住院专用病房[2]。患儿病室、玩具、餐具、污染物、非一次性医疗、护理器具等物品的消毒处理严格按照感染管理科制定的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处理,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2.1.3. 3 患儿的治疗护理

加强患儿接诊及接诊后和出院的处理,制定了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入出院护理流程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2.1.3. 4 加强重症护理

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安置在护士办公室附近的重症监护室,抢救设备配备齐全,安排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组织护理查房与会诊,随时解决护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做好全方位护理。

2.1.3. 5 加强健康教育

门诊及病区设健康宣传栏,门诊大厅、儿科分诊台及各诊室和病房摆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手册,并向媒体公布手足口病咨询热线,24h畅通。儿科普通病房护士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宣传讲解,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对治愈出院者,进行电话随访。

2.2 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2.2.1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增加分诊处护理人员,以确保分诊工作质量。

2.2.2 护理小组人数视住院患儿数和病情而定。如住院患儿1~10例,配4~6名护理人员;如有10~30例,配6~8名护理人员;如有30~45例配10~12名护理人员,2名卫生员。

3 结果

护理预案制定全面,重点突出,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工作执行和检查;护理组织领导分工明确,工作指挥得力,使工作畅通无阻,各科室工作协调良好;护理人力资源应急调配方案响应良好,确保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2008年~2011年发现和报告手足口病4688例,收治住院645例,发现危重症35例,治愈率100%,未发生死亡病例,患儿回访满意率100%。

4 结论

手足口病是儿童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每年发病数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1~4岁儿童为主,通常夏秋季节多发[3]。传播途径广,传播快,流行强度大,有较高的病死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4]。我院护理管理者从法律和专业角度制定了“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和“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构建了完善的护理体系。通过几年来的护理管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积累了丰富的护理及管理经验,为应对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下了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8年版) [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8:05-02.

[2]崔妮, 黄燕, 李悦.儿童医院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防控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0) :78.

[3]乔建红.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8) :1018.

8.宝宝小课堂之防治手足口病 篇八

★防治手足口病9问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答: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肛门周围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答: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答: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答: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答: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答: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肛门周围)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1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症状轻者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答: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水不能将其灭活,但其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即可。

★手足口病的家庭预防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和毛巾、手绢、水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传播疾病。因此,做好手足口病的家庭预防是很重要的。家庭预防的要点是:

1.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家长接触宝宝前或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3.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及时清洗干净。

4.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宝宝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让居家治疗的患儿接触其他宝宝,父母要及时对宝宝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需住院,可居家治疗,要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防治手足口病点点滴滴

1.清淡饮食防止肠胃“疲劳”

夏秋季,孩子应少吃油腻、燥热、难消化的食物,以免肠胃“疲劳”。这是因为,一旦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道病毒就会有机可乘,应该多吃蔬菜水果以及清淡饮食。

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更应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清水煮面条、稀饭、粥、馒头、米饭、青菜等都不错。家长还要注意避免让孩子食用高蛋白食物、饮料、水果、油腻食物以及干硬、难消化食物。

2.儿童交换玩具也可能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是儿科的常见病,玩具也可能是传播疾病的途径。病菌附着在玩具上有时可以存在很长时间,要用消毒液或高温消毒才可以杀灭。因此,儿童之间不宜过多交换玩具。

3.儿童和成人感染有不同

判断孩子是否患上手足口病关键要看体温,如果发热超过38℃而手足又有疱疹,就要到医院检查。成人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多数是病毒携带者,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少有成年患者死亡。

4.成人回家要洗手漱口

肠道病毒感染99%属隐形感染,即患者没有临床表现,但体内带病毒,且可传染给他人。成人受感染后,一般不会发病,但可传播病毒,需防止和孩子发生交叉感染。家长在接触孩子的玩具、衣服、奶具、毛巾等前,务必要洗手。尤其是回家后,应先洗手、漱口,再去抱孩子。此外,除非体质虚寒者,成人也可饮用清热化湿的凉茶以防病。

5.识别手足口病,牢记三个“四”

四部位:主要侵犯手、足、口、臀。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红肿有针眼)、不像药物疹(红硬边缘清晰)、不像口腔内鹅口疮(如乳白色块)、不像水痘(薄皮、一兜水、亮晶晶)。

四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注意患儿初期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婴幼儿因口腔溃疡疼痛,多有流口水、拒绝进食、烦躁、无故哭闹等表现。

6.预防肠道病五步洗手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地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手足口病也不例外。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7.预防手足口病三字经

手足口,三联征;夏秋季,常见病。皮疱疹,口溃疡;3岁内,易患病。

9.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培训 篇九

培训记录:

目前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幼儿、学生家长,注意预防手足口病。对于我们幼儿园,是幼儿集中的地方,更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侵犯儿童。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手足口病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最好能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警惕并注意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关于手足口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一、手足口病的病原学

手足口病是由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COXAOHIE)病毒A组16、5、9、10型,B组2、5型,新肠道病毒EV71型以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本病全年都可发生,其中6~8月份为发病高峰。

二、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有2至6天,通常3至4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嗜睡、频吐、甚至抽搐,也有的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腹痛、手脚发凉等。如出现这些情况多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病。

三、手足口病愈后

一般手足口病症状典型,并发症少,预后良好,但也有个别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临床经过较重,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但在北京市目前报道的手足口病患者中,绝大多数为预后较好的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主要侵犯儿童,主要在幼托机构暴发,患病后一般在1至2周内可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多数患者只需对症治疗,多喝水,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口腔用淡盐水擦拭或漱口;极少数患者可有并发症,病情严重,危及生命。

四、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五、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

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六、预防控制措施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早发现、早报告、早由专业部门采取相应消毒隔离等措施,是有效控制集体单位手足口疫情蔓延的重要方面。托幼机构的老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体温、口腔和手,同时也应做好日常用具、玩具、餐具、便器、床上用品等的消毒。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可通过肠道,呼吸道,直接或间接传播。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七、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10.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篇十

姓名: 单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患者和隐形传染者)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2、流行期间传染源主要为(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接触)。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4、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5、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毒在(细胞)中增殖,由此进入(血液),病毒自血流游离至(器官)中增殖,引起(疱疹)性病变。电镜下可见(表皮细胞 胞浆)中有病毒颗粒,脑脊液中亦可见到。

6、手足口病的四不特征是指(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7、手足病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8、单纯手足口病主要表现是(手)、(足)、(口腔粘膜)、(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及疱疹。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6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哪项是错误的(B)A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B 有严格的地区性 C 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D 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哪些(D)A 柯萨奇病毒

B 埃可病毒 C 肠道病毒EV71型

D 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肠道病毒的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B)

A 50℃可被迅速灭活

B 75%酒精能够将其灭活

C 对紫外钱及干燥敏感

D 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4、对于手足口病处置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D)A 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观察

B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C 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不应收住同一病房,以免交叉感染

D 疑似病人最好单独收治

5、下列哪项不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D)A 病人

B 隐性感染者

C 病毒携带者

D 家畜

6、下列手足口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C)A 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

B 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C 疱疹处痒、痛,有结痂

D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7、重症EV71感染在哪个年龄组发生率最高(A)A <3岁

B 3-5岁

C 5-7岁

D 7-12岁

8、下列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查哪项是错误的(B)A 普通病例血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

B 普通病例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 C 普通病例ALT、CK-MB可轻度升高

D 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9、对于手足口病例,下列哪种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B)A 咽分泌物

B 脑脊液

C 血液

D 尿液

10、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A)

A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B 病室应开窗通风

C 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11.重症手足口病52例治疗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

Treatment of fifty-two sever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summing-up

Yin Shengping Jiang Yin Qin Ping Qiu Minghao Li Qiaoyu Ge Shanfei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Liuzhou 545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to elevate the survival rate. Methods 52 cases of sever HFM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April 2010 to November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14 cases occurred with no complication,12 cases concurrent with pneumonia,20 cases with encephalitis,2 cases with encephalomyelitis,1 cases with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1 case with pulmonary hemorrhage,2 cases with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3 of the 52 cases died of encephalomyelitis combining with brain hernia,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and pulmonary hemorrhage,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imilar clinical features appear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sever HFMD. To detect and treat them before the nerve system attacked,may the sever cases be interrupted and prone to a better prognosis.

[Key words] Severe HFMD;Early identification;Clinical features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2010年手足口病在我国多个省份流行,广西疫情较往年明显严重,死亡率及致残率较往年明显增加。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52例治疗相关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入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重症病例的诊断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糖、CRP、胸片、心电图。柳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行咽拭子标本病毒分离试验。有脑炎或疑似脑炎患儿均给予行头颅MRI检查。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H32022175)6~8 mg/kg,1次/d。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Z20026249)6~8 mg/kg静脉注射,1次/d,抗病毒治疗,血象增高者给予加用抗生素(头孢呋辛,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H20010819,每次50 mg/kg,2次/d)治疗。确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给予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尿量,指导家长配合医生进行病情观察,在常规治疗上加静注人丙种球蛋白(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S10950015,1 g/(kg•d),根据病情使用2~5 d);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比利时法码西亚生产,H20080284,1 mg/(kg•d)],酌情使用3~5 d。危重症患儿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 mg/kg.d进行冲击治疗,酌情使用2~3d。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常规予奥美拉唑(江苏吴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第六制药厂生产,H20010183,1mg/kg.d)防治消化道出血。MRI提示脑炎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甘露醇[四川科伦生产,H20043784,1~2g/(kg•d)]脱水。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给予适当限制液体入量,并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肺水肿同时合并循环衰竭患儿需与低血容量性休克鉴别,避免盲目扩容治疗加重肺水肿;有脑疝表现者禁止挤压膀胱,避免频繁吸痰,给予呋塞米利尿及甘露醇降颅压交替进行。出现呼吸衰竭者及时上呼吸机机械正压通气。

2 结果

2.1 年龄构成

52例重症患儿中6月~1岁9例,1岁~2岁18例,2岁~3岁12例 ,3岁~4岁8例,5岁~8岁4例,9岁1例。提示我市及临近地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多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以2-3岁最为多见。

2.2 临床表现

52例重症患儿中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皮疹(口腔疱疹或溃疡)。其中手足臀部均有皮疹伴口腔疱疹者29例,仅口腔疱疹或溃疡者3例,口腔疱疹或溃疡伴手掌及(或)臀部皮疹者13例,仅手掌、臀部伴或无皮疹者7例。提示皮疹不典型的患儿亦有可能出现重症病例,需引起重视。

52例患儿中无并发症者14例。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者26例,其中并发脑炎20例,脑脊髓炎2例,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肺出血1例,急性迟缓性麻痹2例。其中1例因脑脊髓炎并发脑疝而死亡,1例因神经源性肺水肿并发循环衰竭死亡,1例因肺出血死亡。合并脑炎或脑脊髓炎患儿中出现浅昏迷2例,深昏迷并瞳孔不等大1例;浅昏迷患儿中有1例治愈后遗留有内斜视。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患儿中出现面色苍灰 皮肤花纹 四肢发凉等循环衰竭表现者1例。2例急性迟缓性麻痹者1例痊愈,1例遗留有轻度下肢乏力。具体见表1。

2.4 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糖、CRP、胸片、心电图。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者均给予行头颅或头颅+脊髓MRI检查。重症病例请柳州市疾控中心行咽拭子病毒分离试验。其中EV71感染者36例(69.23%),CoxA16感染者13例(25%),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者3例(5.77%)。死亡的3例患儿均为EV71感染者。提示我市及临近县重症手足口病感染以EV71为主,可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死亡。白细胞升高28例,白细胞计数平均(11.21±2.97)×109/L。CK升高23例,平均(171±14.33)U/L。CK-MB升高31例,平均(38.63±3.18)U/L。肝肾功能均正常。CRP升高26例,平均(36.83±4.34)U/L。血糖升高12例,最高达15mmol/L。并发支气管肺炎者胸片可见斑片状模糊阴影。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两肺纹理模糊不清,肺野透亮度降低,呈毛玻璃样改变(图1)。合并大量肺出血患儿两肺大范围密度增高影,正常肺纹理几乎不可见(图2)。合并脑炎患儿头颅MRI检查:中脑、脑桥、延髓出现长T1长T2信号影;全脑肿胀者5例(图3-6)。

2.5 疗效

52例患儿治愈47例,好转2例,死亡3例。其中1例因脑脊髓炎并发脑疝而死亡,1例因神经源性肺水肿并发循环衰竭死亡,1例因肺出血死亡。合并脑炎或脑脊髓炎患儿中出现浅昏迷4 d者1例,治愈后遗留有内斜视。2例急性迟缓性麻痹者1例痊愈,1例遗留有轻度下肢乏力。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微小病毒家族中的肠道病毒所引起[2],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近年报道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与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症患儿中69.23%均由EV71引起相符。EV71有明显的嗜神经性,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改变[3-4]。少数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可于短期内病情迅速进展,发生肺出血,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我院死亡的病例起病急,总共病程约3 d,部分入院24 h内即死亡。肺水肿与脑干脑炎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多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其发病机理可能为:EV71或其引起的免疫损伤导致视丘下部和延髓孤束核功能紊乱,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含量显著增高,进而全身血管收缩,动脉血压急剧升高,体循环内大量血液进入肺循环内。一方面肺毛细血管床有效滤过压急剧增高,大量体液潴留在肺组织间隙,从而形成肺水肿;另一方面血液冲击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及缓激肽)大量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外渗导致.急性肺水肿进一步加重[5-6]。本研究中3例死亡患儿均为神经系统受累者,先有精神差、呕吐、抽搐,后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

2010年笔者所在地区手足口病疫情严重,4月初期有多例死亡病例,因此在诊治过程中要严格遵照2010年版的治疗指南,及早发现重症病例,特别是患儿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时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甘露醇脱水等综合治疗措施,经上述治疗后仅3例(入院时已有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其余患儿全部抢救成功。早期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减少炎性渗出,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减轻脱髓鞘病变及组织炎症和水肿。同时可促进肺水肿吸收,减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可有效抑制过度炎症反应,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并可中和肠道病毒,还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作用。可减轻肺水肿,促进神经系统的复苏。本组资料中有2例患儿1例3岁6月,另一例9岁。两者病程已超1周,入院时无发热,皮疹已完全消退,仅性格稍有改变(少言、易生气)。仅呕吐胃内容物1次,但头颅MRI示脑桥脑炎及全脑肿胀,年龄为9岁患儿入院后出现心率缓慢50次/分,经复查MRI后加大甘露醇用量,同时使用丙种球蛋白后病情得以控制,此次治疗经验提醒我们,只要有神经系统或疑似神经系统表现者,不论是否高热,病程是否已超过1周,均应行头颅MRI。我院20例脑炎患儿病变部位多为脑干(桥脑、延髓、中脑),20%为全脑炎或脑疝形成。临床表现典型的或已经头颅MRI证实为神经系统病变者需高度重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瞳孔神智了解是否出现脑疝,有神经系统病变早期表现者尽早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已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者可给予联用呋塞米加强脱水治疗。符合机械通气指征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如患儿已出现粉红色或血性气道分泌物则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以血氧饱和度为指导,维持足够合理的PEEP,科学管理气道,掌握合理的拔管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死亡率高。早期发现重症病例,特别是神经系统受累时及早合理的治疗,防止患儿向危重型发展,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0-4-20.

[2] Chen SC,Chang HL,Yan TR,et al.An eight-year study of ep.demiologic feature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an[J].Am J Trop med Hyg,2007,77(1):188.

[3] 杨智宏,朱启榕.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4] 李双杰.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0-1782.

[5] Chang LY,Lin TY,Hsu KH,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of pulmonary oedema after enterovirus-7-related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J].Lancet,1999,354(9191):1682-1686.

[6] Wang Sm,Lei HY,Huang KJ,et al.Pathogenesis of enterovirus 71 brainstem encephalitis in pediatric patients:roles of cytokines and cellular immune 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dema[J].J Infect Dis,2003,188(4):564-570.

12.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篇十二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清远市2015年312例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其中男202例,女110例;≤25岁131例,26~35岁例115例,35岁以上66例;以专科学历作为知识文化程度高低标准线,高知识文化水平(专科及以上)194例,低知识文化水平(专科以下)118例;居住地在农村188例,城市124例。

1.2方法(1)入院期间: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向家属统一发放《手足口病告知书》,内容包括手足口病基本知识、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及隔离治疗建议。(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调查家属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里日常预防措施知识共7方面的了解程度。住院病人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儿童家属,而门诊病例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调查儿童家属预防措施的了解程度及“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的执行情况。

1.3 数据分析和处理(1)将问卷分别按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居住地四个研究因素进行分类。 了解不同研究因素下患儿家属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里日常预防措施知识的认知情况,由我院2 名具有3 年以上经验的手足口病医师对问卷结果进行评价,以问卷问题正确回答80%、50%作为了解、基本了解、基本不了解的分界标准,统计家属了解率,了解率=(了解+基本了解)/总数×100%;(2)结合住院观察和电话回访信息结果,了解患儿家属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里“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的执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 χ2检验,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研究研究因素下的患儿家属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该312 例家属中,对日常防护措施知识了解122 例,基本了解89例,基本不了解101 例;由表1 可知,不同患儿家属家属对手足口病日常预防措施知识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别。 女性较男性了解率明显较高,26 岁以及上较25 岁及以下了解率明显较高, 专科及以上学历较专科以下学历了解率明显较高,城市较农村了解率明显较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儿出院后家属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 执行结果分析通过电话有效回访,患儿家属对“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执行整体较好,有效做到对患儿身体体况观察(“二摸”和“二看”)、衣物玩具等用品清洁消毒以及同其他儿童的用品分开;但也有部分家属在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带患儿外出上学、玩耍并和其他儿童接触的不合理做法。

3 讨论

手足口病作为儿科常见的传染病,具有发病症状明显、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医学临床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虽然目前医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已经取得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大部分患儿家属尤其是父母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日常相关预防和后期居家护理知识缺乏,甚至完全没听说过手足口病使得小儿仍有发病的较大风险[3]。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发现,患儿家属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里日常预防措施知识整体了解率较低,312 例家属中对手足口病和预防措施有详细了解的122 例, 基本了解的有90 例, 了解率仅为67.95% , 有100 例家属甚至基本没有手足口病概念意识,日常预防措施认知水平较差。 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女性、专科及以上学历以及居住地在城市的家属对手足口病日常预防措施知识认知水平分别对应较男性、专科以下学历、居住地在农村明显较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家属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家庭日常防控措施认知程度不同。 这和李兴辉[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患儿出院居家隔离治疗是预后治疗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对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是我院向家属推广的参考方法,由于患儿体质较弱,发育不充分,后期科学的居家隔离治疗十分重要[5]。结合电话回访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能有效执行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做到了“二摸”和“二看”,具体指摸患儿额头和皮肤,是否有高烧或发冷异常,看患儿是否有精神萎靡和肢体抽搐症状。 “二摸”和“二看”是患儿出院后病情重要的方向标,如果发现患儿异常,应及时来院复诊观察,避免病情复发恶化;此外家属重视清洁消毒卫生的意识提高,家内地面打扫清洁,患儿接触过衣物、玩具等均进行清洗消毒,并且为了防止病菌感染和传染,家属对患儿的衣食起居做到清洁有效隔离,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家属在治疗期间带患儿外出活动并和其他儿童接触的不合理行为。

综上,应加强小儿家属手足口病日常预防措施知识普及,其中男性、年轻父母、学历较低以及农村居住地家属可作为重点普及对象;患儿家属对患儿出院居家隔离治疗建议执行行为整体较好,但应尽量做到避免患儿治疗期间外出以及和其他儿童接触。

参考文献

[1]嵇红,李亮,吴斌,等.江苏省2008至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261-266.

[2]顾红岩,刘志达,张玲,等.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原分布及临床特点[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6):459-463.

[3]荆铎,田丽敏,崔晓巍,等.敦化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8):474-475.

[4]李兴辉,江淑,饶武敏,等.2010-2013年江西省东乡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5):2697-2698,2717.

13.手足口病防治教案 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传染病的特点,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对所收集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1)体会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5、(2)懂得热爱生命,预防疾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染病的传染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手足口病的认识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了解手足口病。(2), 介绍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 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2、手足口的预防 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四,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了预防方法,纷纷表示一定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七,五班 2011年3月

手足口病防治教案

7.5班

吴兰节

14.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范文 篇十四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O版):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3.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手足口病主要在什么时候高发?

答:全年均可发病,一般5— 7月是发病高峰。据卫生部通报,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且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

八、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答:(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7)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8)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九、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答:(1)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2)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3)患儿的家庭应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小学、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当地卫生院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如何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预防手足口病工作?

答:

1、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广大学生和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充足睡眠、膳食均衡、多锻炼身体。老师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2、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和缺课登记制度,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正规医院就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3、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4、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6、学校和托幼机构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15.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督导小结 篇十五

4月24~ 5月10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处指导下一行4人在疾控中心副主任**的带领下,在**培训中心幼教科工作人员陪同下,先后对**基地16家幼儿园和总医院及六家分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检查发现:**培训中心及早动手,3月23日下发了《关于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3月28日召开了幼儿园园长会议,对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3月29日~4月10日分别举办了保健医、保育员、幼儿教师、食堂工作人员等培训班,请防疫站、辖区医院专业人员讲授手足口病防治知识,1200多名幼儿园职工全部参加,增强了诊治和防控能力。

各幼儿园积极行动,成立防控组织,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对保育员、幼儿教师、食堂工作人员开展全员再培训,指定疫情报告人,实行疫情零报告,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发现可疑患儿即采取送医、隔离及其他相应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召开儿童家长会、印发宣传材料1万份发放到每个儿童家长手中,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家长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实现家园共防。

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严格进行餐具、茶具、玩具等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建立缺勤登记和跟踪记录,从源头上加强防控。

虽然**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安排早,采取措施比较到位,目前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主要发生在城区,没有发生广泛扩散和流行,但仍不断有散发病例发生。部分幼儿园在晨检方面存在过程不细致、记录不完整、个别儿童带病入园、消毒液配制操作不熟练等细节性问题,仍需进一步加强和纠正,非常时期非常措施,杜绝儿童带病入园,严格控制传染源,强化通风和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手足口病在幼儿园发生广泛传播和流行。

4月8日在濮阳市**总医院医务部张洪川主任陪同下对濮阳市**总医院所属6家分院的预检分诊和发热疱疹门诊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发现各医院有关人员均参加了总医院组织的手足口病防治培训,发现病人能及时上报或转诊。设立有宣传版面的有河东医院、长庆医院、兴隆医院、添运医院,设立单独发热疱疹门诊为兴隆医院,其它医院均与内科混在一起,没有明显标示,消毒设施不配套、制度不完善,不能按照三专四严要求开展工作,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各医院领导均表示将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积极整改,尽快完成发热疱疹门诊配套建设。

16.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篇十六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手足口病,了解手足口病,提高人民的防病、抗病能力,更广泛的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响应区疾控中心的各项文件精神,特此在镇医院三楼会议室举办手足口病的培训工作。

参加培训的有副院长陈令松,内科主任谢景忠,医疗组长刘德明,还有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会上陈令松首先讲了目前手足口病的全国严峻形式,严重发病的危害程度,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要求全镇各医疗单位行动起来,加强手足口的宣传防病工作。

内科医师谢景忠,讲了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发病过程、治疗。以及并发症、愈后等。刘德明讲了手足口的预防保护,以及各种场所的消毒工作。会上下发了手足口的预防手册、宣传材料,全部进行了培训考试,考试及格,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贾汪镇防保站 2011年5月10日

手足口病培训试卷

姓名

得分

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

病毒引起的一种

常见传染病。

2、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 类传染病。3、引起手足口病毒的病毒属于

科。

4、传染源是人肠道病毒的 宿主,通常发病后一周内

最强。

5、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

,也可经

,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

6、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

天,平均

天,一般病程为

天。

7、普通病例:发热伴

、、臀部皮疹,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接。

8、采集病人

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采集量为

份。

9,重症病例:出现-----系统受累、——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

上一篇:初中生综合素质下一篇: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