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精选14篇)
1.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一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了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我国正在逐渐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是基于这些背景环境下,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出发,对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升会计信息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前些年震惊我国证券市场的“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件,就是由于公司董事会制度成为摆设,大权集中在实际控制人何学葵手中,导致其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进行财务造假。我国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这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的土壤,同时也是导致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做到严格按照公司治理机制要求设置董事会制度,公司的决策权控制在少数人手中。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内部管理者或者执行者,为了达到某个不良的目的,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继续造假,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损害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最终也会导致影响公司整体利益,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企业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问题。很多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治理监督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之间的权责不清晰。这些情况导致企业的管理经营质量不够规范有力,有的管理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为企业全局考虑,通过会计信息造假等方式来做损害企业信息真实性的事情,这些情况都非常严重地影响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形象。
2.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缺少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罚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一般采用的都是罚款、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形式,更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但是缺乏对会计信息造假进行处罚的民事手段。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对会计信息准确性的一种政策保护,它可以保障会计工作者以及企业管理者有约束性的执行自己的权力,进行合理合法的企业管理控制等活动。而目前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成为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政策性基本原因。法律法规的缺失降低了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使得一些企业的财会人员容易研究法律法规的控制,为了一己之利铤而走险地进行会计造假行为,使得整个企业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都受到损失。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不够高
前些年震惊我国的“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就是由负责审计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内部人员勾结完成的,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过分依赖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一些注册会计师会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缺乏,往往导致会计造假行为无法被严格监督。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管理者勾结造成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我国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再加上会计专业技能不过硬,对于会计财务知识以及国家相关的财务、会计最新法律法规并不熟悉,知识体系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误和错误,客观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另外,也有一些注册会计师或者企业会计工作相关人员为了一些自己的利益,帮助不良人员实施会计信息的造假,从主观上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结构
企业要严格按照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要求来构建公司内部的治理机构,通过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结构,从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奠定基础。我国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等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作用。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要引入独立的董事制度,赋予独立董事充分的监督权,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行为,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内部人操控会计信息影响其准确性的情况,为我国企业的所有投资者和企业整体利益提供一定的保障。
2.提高注册会计师以及财务相关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一定要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操守的相关准则进行完善,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道德准则和规范。注册会计师自身也要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一定要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充分发挥好独立审计的职责,监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注册会计师以及财务相关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从而可以避免客观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其能够做好对企业的独立审计工作。
3.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监督的系统建设
第一,我国需要不断地完善会计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监督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要严格追究会计信息造假者的责任,提高其会计造假成本,震慑会计信息造假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我国相关的会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查,比如我国财政部门、税收部门等应该要强化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查,并加强与企业的平时沟通和协调。督促企我国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最终促使我国企业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最大限度降低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评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及其对会计、审计发展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2(10)
[2][7]李花.浅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暨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9年
2.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二
会计信息是本企业进行成本核算, 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依据, 所以, 其准确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首先, 会计信息数据是国家对企业有效监控的依据, 是国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 制定一些相关宏观调控、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所以, 在新时代发展下,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中, 有两类表现形式, 即“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所谓“假账真算”即经济业务, 本身是虚假的, 而会计处理是真实的, 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如虚开发票、编制虚假预算等。所谓“真账假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真实的, 会计处理方法是违规的, 以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如不合理地利用会计政策等。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降低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质量, 影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 会计信息失真将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影响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配置。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给国家造成损失, 会计信息失真仅仅是一种表现, 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 通过虚假会计信息来偷税、漏税, 侵占集体权益, 势必会危害债权人的利益, 造成单位或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使国家税收减少。
3 新时代发展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有经济原因也有文化根源,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 受利益的驱使,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第二, 企业改革不彻底, 经济体制不完善。第三, 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第四,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第五, 法律环境不够完善。第六, 会计准则本身的可选择导致的合法信息失真。
4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4.1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
会计法规是保障会计工作秩序的武器, 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建设, 制定具体、明确的处罚标准, 不能过分讲求原则, 要易于操作。另外, 笔者认为现行的法律法规条款中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有关责任人的制裁仍不够严厉, 应加重处罚力度, 这是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 尽快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促使违规成本高于违规收益, 无论对公司本身还是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 当违规成本高于违规所带来的收益时, 自然会减少违规行为。
4.2 深化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使会计工作摆脱行政干预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部署, 抓紧推行会计委派制, 由所有者委派财务总监, 领导会计工作, 财务总监对所有者负责, 会计人员对财务总监负责, 对账、证、表相互核对与审阅, 割断“长官意识”对会计行为的渗透。
4.3 在企业内部制定会计人员责任制
内部监督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 建立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 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 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4.4 强化继续教育, 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
要建立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使从业人员明确, 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具有高超的会计水平, 更要品质好、思想过硬, 真正与企业共命运, 要严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 实事求是地提供会计信息。
4.5 不断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
要进一步研究并尽快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 这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意义重大。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处理, 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 再根据实际使用后的反馈信息做进一步的修订, 使之切实可行。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生命,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加入WTO, 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场经济,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市场经济不完善、相关人员的目标差异、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审计手段的局限等都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因此与会计造假行为作斗争既是长期的工作,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或“对症下药”, 要不断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原因, 注意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遏制会计失真现象的蔓延。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 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 拓宽审计业务内容, 加强对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 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 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 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 结合加强惩治腐败, 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好转。
摘要:经济越发展, 会计信息越重要, 会计信息失真, 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 其危害巨大。本文从财务账目管理混乱、会计报表编制失真、经营成果失实等三方面列举了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从利益驱使、企业改革、监督控制、会计人员自身、法律环境、会计准则本身等六方面分析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六点对策, 即: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深化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使会计工作摆脱行政干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规范外部监督机制;强化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快对于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峰声.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农业, 2012, (03) :193-194.
3.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相关决策的需要。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提供的财务报告及相关的业绩评价指标不真实,虚报了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什么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甚至在某些造假者受到处罚后还屡禁不止?分析其必有滋生的土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找出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会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1. 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1.1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则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理性所造成的。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1.2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而为之。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由来已久。从某种程度上讲,审计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取得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
1.3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无意而为之。人类的有限性是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存在的根本原因。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会计学界的认可。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法制不健全,没有形成“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
从法制角度上看,我们的经济立法已形成体系,但执行缺乏力度。从《会计法》到《会计人员管理条例》,多数条文都是从宏观上进行控制,细化不够,没有具体的条文可以遵循;某些条文之间有重复现象,导致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制度执行不力,避重就轻,甚至免于处罚,使会计信息造假成本低,从而削弱了会计法规的力度,起不到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弱,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外部控制环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
2.2企业的价值取向、利益趋动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一些单位为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有关部门的信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获得投资、贷款、减少税金或财政拨款等经济利益,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自己说的算,要求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获得所需要的利益,并给会计人员以薪金、升迁、鼓励等利益。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更加助长了作假之风,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滋生。
2.3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会计素质是指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的总和。会计人员的心理因素和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会计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存在着主观性,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不能完全排除利益干扰,失去客观公正的判断力就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这是导致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3. 解决会计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使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了某些矛盾,使国家宏观调控失去可靠的基础,严重影响经济预测和决策,不能科学预测将误导投资对象,造成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彻底解决会计失真现象,通过法律、规章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杜绝会计失真现象的发生。
3.1建立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会计人员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在执行过程中要坚持违者必究,按照规定、制度进行经济处罚,以维护法律的尊严。要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施展空间,完善并严格规范现金流量的呈报和审核,制订和出台新的会计准则。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加大处罚力度。
3.2强化会计监督。
首先,提高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其次,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各经济监督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监督职能的管理目标、职权、业务范畴,又要在各监督职能之间实行相互协调,保证各监督职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总体目标。第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的再监督。
3.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社会主义道德感,提高工作质量。
要建立规模体系,树立“爱岗敬业、坚持准则、提高技能、诚实守信、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信念,加强环境建设,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以德治企的重要内容,引导典型,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把遵守会计的职业道德变成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政治觉悟。
3.4加强会计管理,建立激励制约机制。
为防止和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实行会计信息质量激励制度,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以确保会计岗位和会计信息的严肃性。
3.5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
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汁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3.6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结束语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一直以来就是有目共睹的问题,也是管理层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市场经济,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災难性的、毁灭性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显得迫在眉捷,刻不容缓,也建议广大会计界的有志朋友共同行动起来,共筑诚信长城,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四
调查目标: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调查时间:8月20日至9月10日
调查对象:会计信息
调查方式:查阅书籍及整理网络资料
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行为的影响和个体利益的驱动,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某种意义上与世贸组织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很不相称,甚至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很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二是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三是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差、专业素质不高以及企业内部为追求自身利益,个别领导不懂《会计法》等诸多因素。
1.会计法规系统不健全。虽然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但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出现以及建立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日益迫切,我国在会计立法上仍需加快步伐。
2.社会监督不力。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能洞察事务本质的高素质人员较少,需要加大对这一机构人员的迅速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企业内部监督不力。一些企业的领导由于不懂《会计法》,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而会计人员又受单位负责人的聘任和管理,在工作中很难坚持原则,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现象普遍存在,会计工作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上,难以做到合理、合法;二是财务基础管理薄弱。如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资料不完整等。
5.会计业务处理手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在用手工做账,财务数据处理仍处在低效率阶段,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三、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和执行新《会计法》。首先企业法人和单位领导要懂法和守法,只要他们能遵纪守法并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力度。必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和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逐步理顺委托关系,由企业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增强事务所具体工作的透明度。
3.加大处罚力度。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4.实施会计核算委任制,加强企业内部的异体监督力度。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在委任财务总监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委任制核算制度。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养,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使会计与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会计服务机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又能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失职的会计人员,会计服务机构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处罚,这既能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又能切实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5.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业务*作技能的熟练程度高、专业知识丰富扎实,就能为企业的所有者、主管经营者和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反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就难以
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二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时刻坚持“以德治企”的原则,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反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差,可能因图谋个人私欲,编造、篡改会计数据,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6.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要加强会计工作的理论研究,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出会计信息形成与提供的规范或准则,克服会计信息失真。其次通过会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会计工作紧跟社会时代的潮流,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近几年来,连续不断发生的由于会计舞弊而导致的财务丑闻,其直接结果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会计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进而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由会计诚信缺失,普遍的会计舞弊带来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面对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朱镕基总理于2001年4月16日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题写了“不做假帐”的四字校训。同年10月29日又在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工作时,强调指出:“‘不做假帐’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表明了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坚决杜绝治理的决心。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有关呼唤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做假帐,加快提高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
设,探询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等的呼声越来越高,而GDP每年以8%的增长率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尤其需要规范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什么一方面会计规范建设日臻规范,另一方面违规事件又屡禁不止呢?它的根本原因、表现手段有那些?有何危害?现行制度有何缺陷?解决的办法和治理措施有那些?有关人员各自应承担责任的明晰而具体的制度解释和设定等等。
5.亦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篇五
请欣赏:《亦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尽管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然而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仍然相当严重。而近两年的很广厦事件与纵横国际事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作者就此谈点看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或者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等有关各方,都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并作为相应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不仅无法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经营与财务情况的需要,而且将严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财政部对全国重点调查了83.9万个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有16.3%的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上半年财政部组织对110户酿酒企业会计信息情况进行了抽查,信息不实的达抽查总户数的92.7%。19末财政部组织各驻地财政监管专员办事处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共抽查了外贸、电信、汽车、机械等行业的159户企业,资产不实的有147户,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55户,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户。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一)单位领导指导思想不正。
单位领导本应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然而一些单位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正,为了小集团或个人的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强令会计人员作假,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陈旧。
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会计人员身份具有四重性:代表国家反映经济活动的运作,监督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经营;代表所有者和债权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经营者合理使用生产经营权;代表经营者加强经济核算,维护法人的利益,督促员工爱护生产资料、节约物料消耗;代表员工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监督所有者、经营者按劳付酬及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毫无疑问,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两权”的分离、政企职责的分开,仍旧沿袭现行体制,继续让会计人员在同一事务中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这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置于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在企业领导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缺乏会计监督的自觉性。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削弱7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经济监督之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支持,也无法形成对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再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软弱。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内部审计又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代表着单位利益。许多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实际上是一种代表国家实施的微观经济监督,其主要职能与国家审计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差别,只是审计范围大小的不同。迫于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暂行规定》文件精神,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内部审计机构在运行中不能被企业真正接纳,反而受企业排斥。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不能过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对企业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
(五)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
现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放权让利”改革,在围绕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弊端。首先,在单一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亦即全体人民,但具体到每一个企业,产权主体实际上很不具体,人人所有,而人人都没有,这样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形成了事实上的缺位,国有企业没有真正的所有者,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当企业领导人员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不一致时领导者的权能急剧膨胀,加上他们拥有极强的国有资产操纵和控制权,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便产生短期行为,会计核算以领导者的利益为核心,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由于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自身又缺乏根本的利益动力机制,加上不能干预企业的经营权,放对企业的监督十分低效。第三,国有企业的债权人大多是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而这些债权入的所有者同样是国家,因此,债权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并不很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对债权人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故企业的领导者便使会计转向为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信息。
(六)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
长期以来,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侧重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结果,而不关心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评价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
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正是由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于结果状态的过于偏爱,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从而促使了企业短期行为、会计造假及违规交易等一系列失态运作随之发生,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七)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由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当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主要包括:
(-)提高单位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
单位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正,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组织单位领导学习会计法规,使单位领导提高会计法规意识;端正指导思想,明确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首先,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
(三)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改变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变企业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将会计人员全面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逐步形成“社会招聘、工酬分离、风险执业、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全面规范”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四)强化会计监督。
首先,提高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其次,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各经济监督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监督职能的管理目标、职权、业务范畴,又要在各监督职能之间实行相互协调,保证各监督职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总体目标。第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的再监督。
(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各单位正确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
(六)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
实现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生成有了相对统一的规范,可有效克服因手工操作出现的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七)明晰企业产权,强化约束机制。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企业产权进行明确。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是因为许多管理者未能认识到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差异,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责任不明,且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所有者的所有权得不到保护,同时又使经营者的经营权不能完全施展。只有产权明确,才能财务清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解决。
(八)改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当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中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避免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九)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使之与政府、财政、银行、审计、税务、企业等经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确认,对会计的再监督,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十)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
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会计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作者:张彪 尹建中 单位: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
6.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六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主体,原因,对策
新《会计法》, 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完整”。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一定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把会计对社会的诚信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中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这些会计造假的案例以及美国的全球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的破产案, 就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案例。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 扰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加强诚信建设已刻不容缓。本文拟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主要原因及矫治对策作粗浅探讨。
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各路“主演”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具有欺骗性和破坏性, 它会导致整个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丧失真实性和有效性。它一般由企业经营者、会计人员和会计中介机构组成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来共同“主演”。它借以经济利益或权利为纽带, 各自发挥不同的角色作用, 保证会计信息失真系统的运作。
1.企业经营者承担“导假”角色.企业经营者为了塑造自身形象、伪造领导政绩、实行包装上市等目的, 提出造假要求或命令、指挥和“导演”整个造假的全过程, 账上生花, 数字出政绩、业绩, 垃圾公司包装成一流公司, 巨额亏损变成高额盈利, 使财务报表丧失其客观真实性, 从而达到获取本无法获得的利益的目的。
2.会计人员承担了“制假”角色.会计人员作为经营者的下属, 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 无条件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本身不具备独立客观的地位, 不具备对经营者的监督职能。同时, 由于会计人员的奖惩、升职等均受制于经营层的意志, 为了自身的生存, 会计人员不得不承担技术上的“制假”角色。在行政事业单位, 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3.会计中介承担了“护假”角色.会计中介机构作为独立、公正的第三方, 本身具有超然、独立的地位, 但由于中介机构、行业管理不规范, 加上同行之间恶意竞争, 为了生存, 不得不牺牲诚信、独立性原则, 违心承担“护假”的角色, 从而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认为,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经济转型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诱因
我国目前正处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调结构、促转型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经济的转型必然要经历从关系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型的阵痛, 于是, 部分利益相关主体利用这个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混水摸鱼”, 以丧失会计诚信为代价获取个人私利, 从而间接或直接导致会计信用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逐渐下降。
(二) 不良的社会政治体制环境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土壤
一些政府和管理部门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 盲目下达经济增长指标, 并据此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的依据, 考核时只看数字、不看实际, 就数据论数据, 为了保住官位和所谓本地区本部门的形象, 虚假数字应运而生。作为从属关系的会计人员, 在下岗失业转岗和违反原则做假账的两难选择中, 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追求最基本的经济利益和自我生存, 会计信息服从了所谓的政治需要。
(三) 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不够重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源泉
我国会计法规定, 单位一把手是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但现在大部分的单位领导不但对会计知识知之甚少, 而且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 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会计工作就是事后算算账, 而且“怎么算账还要听我的”。由于会计工作得不到重视, 会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得不到发挥, 会计人员的政治、经济利益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造成会计工作由为经济活动服务变成为领导服务。
(四) 利益追逐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动力
公司管理当局受利益驱使, 违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编制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财务报告。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目的有的是担心经营业绩不好而面临退市的危险, 有的是想从股市中获得配股的巨额资金。就拿10%的配股生命线来说, 由于监管部门把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财务报告中, 这使不少上市公司尽力达到净资产收益10%的“结果”。证券法还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 证券交易所可暂停其上市, 公司在其暂停上市的宽限期内的第一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 中国证监会可以终止其上市。面临公司利益的压力, 会计作为经纪人和个体利益者都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 最终博弈的结果是选择做假账。
(五) 低廉的违规成本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根源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表现有二: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 处罚力度也不够大, 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现行法律制度下, 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近于零, 不必为公司上市后利润的下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充其量发表一纸道歉声明而已, 除非事后该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应。另外,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为罚款和要求撤换公司主要管理人员, 宣布其为资本市场禁入者, 但这些并未使他们受到实质性的处罚。对中介机构来说, 主要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 但由于现在还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 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继续参与造假的冒险性。
此外, 会计职业道德沦丧、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监督机制弱化等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矫治对策
2001年4月16日, 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 为该校题写的校训是“不做假帐”;同年10月29日, 朱镕基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后, 题字是:“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帐”。“不做假帐”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惜墨如金”的朱镕基的笔下, 可见他对做假帐是极为关注的。朱镕基把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做假帐, 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称作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来看待!可见, 会计信息失真真的是“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有效地矫治会计信息失真, 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改善社会环境,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社会舆论导向
会计人员作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 其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会随着社会变化发生同样的变化, 会计造假只是众多非诚信行为的一个方面, 不可孤立地看待。可见, 社会环境和职业道德对会计诚信有着重要影响。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尤其是要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的道德伦理修养和法制观念, 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财经法纪教育, 使其带头遵纪守法合规经营, 不干涉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同时, 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宣传作用, 利用各种媒体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不讲诚信, 人人喊打”的环境。我国的会计监督环境应构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国家监督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 社会监督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为导向, 司法监督为保证, 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环境和监控体系。
(二) 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会计法》虽然赋予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权, 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地位缺乏独立性, 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经营者的依赖性, 要会计人员监督经营者乃是“纸上谈兵”。因此, 只有实现会计、内部审计人员由投资人直接委派制才会使会计人员拥有地位上的独立性, 摆脱经济上的依赖性, 才能切断他们之间的地位从属和利益依附关系。一个单位或公司成立结算中心, 结算中心的会计等工作人员由上级部门进行委派, 直属上级部门管理, 这种会计管理模式有些地方已经在探讨并试行, 在保证会计人员独立性方面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笔者认为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推广。
(三) 完善公司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及时防范会计诚信的缺失
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发生企业造假的概率相对较低, 是因为他们有较强的内部监督与约束机制。我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降低会计诚信缺失的内部概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主要措施有: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互相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以及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相互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内部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实践证明, 公司管理阶层之所以可以大胆粉饰财务报告, 就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制度。
(四) 加强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财会研究|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重要作用。首先, 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财政、审计、税务、证监会和注册协会相互配合、分工协作, 对会计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的外部监督;同时, 对“客户”必须定期更换, 打破与上市公司的“蜜月”关系;其次, 引入淘汰机制, 使信用等级下降和违纪的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 实现重点监控, 进行整顿规范, 对参与财务造假的“害群之马”坚决、彻底的逐出会计业;再次, 加重对会计师和事务所违规执业行为的处罚。乱世用重典, 要让造假者为其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使他们感到造假行为的成本高昂, 做到“收不抵支”而不敢铤而走险。要让造假者, 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
(五) 完善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 研究实行新的资本补偿制度
对会计原则要进行细化, 明确其内涵、应用条件和范围, 适当增加财务报告的附注, 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 规范会计政策的应用, 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从而减少会计造假的施展空间。同时,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 资本补偿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下资本的补偿, 在很多领域, 前期研发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不能用过长的十几年来摊销, 因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迅速诞生而导致目前的技术、产品过时, 甚至一文不值。因此, 当企业面临资本无法补偿的危机时, 为避免会计人员“饮鸩止渴”、不讲诚信、粉饰报表, 研究实行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资本补偿制度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 随着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和会计管理向“大集中”方向的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面越来越广泛, 会计反假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这是一场取决于制度、道德、政府、民众等多种力量的反假战争。财政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应该围绕贯彻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规范财务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建立监管、处罚为一体, 以会计信息诚信为目标的制度体系。我们坚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体系、会计控制体系必将会更加完备, 通过诚信再造, 会计工作必将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 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12-65.[1]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12-65.
[2]张宜霞.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及其改进[J].西北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 (6) :20-83.[2]张宜霞.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及其改进[J].西北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 (6) :20-83.
[3]王乔, 章卫东, 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2, (4) :137-150.[3]王乔, 章卫东, 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2, (4) :137-150.
[4]谷裕, 刘永泽, 姜英兵, 等.“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 (1) :65-78.[4]谷裕, 刘永泽, 姜英兵, 等.“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 (1) :65-78.
[5]綦好东.关于会计诚信品质的构想[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4, (5) :165-178.[5]綦好东.关于会计诚信品质的构想[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4, (5) :165-178.
7.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七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度安排 理结构
一、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
1.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引入了经济分析,从而解决了许多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拉恩·埃格特森指出,理性的个人追逐自身利益的强大冲动力,既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增长和繁荣的主要源泉。无论这种结果是好是坏,均依赖于认为的社会制度结构,这种制度结构指限制人类行为并将他们的努力导入特定渠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包括法律和各种社会规范)及其实施效果。
2.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
通过前面对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个人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计信息也是在一定制度下产生的,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与制度安排有着很大的相关关系,因此研究会计信息的质量离不开当时的制度安排,否则就会对会计信息的产生的质量有所误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很好地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制度背景。可见,会计信息是一定制度安排的产物,若制度安排能够确保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并能够激励会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即说明,如果在制度安排下,提供会计信息的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为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则说明这种制度安排可以引导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产生。否则,若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不是会计人员自身利益最大化,则就会使得会计人员有产生低质量会计信息的动机,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理解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应该结合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来综合理解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有效制度的缺失
新制度经济学的诞生,指出了制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制度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制度的安排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则会带来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否则,将制约经济的发展。目前,会计信息存在着失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是当前制度安排的后果,制度可能有促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或者说是缺乏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的制度安排,即目前的制度安排缺乏生产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激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也说明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制度安排下的产物。
2.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当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时,则就形成严重的代理人问题,即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经理层和员工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无法解决好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经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无法解决好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之间的相互制衡问题,导致经理层按其自身利益经营企业,并不追求公司价值或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及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导致经理层和员工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我国目前对经理层的激励大多依据会计信息,导致经理层对会计信息的操纵,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3.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根据有效市场假设,当市场为半强式有效市场时,企业的各种历史信息和公开信息都能及时迅速地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中。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一些实证研究证明我国的资本市场甚至都没达到弱式有效,则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高,而且目前我国的许多个体投资者大多为投机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大都只凭感觉,是不看会计报表的,有的甚至看不懂报表,这样就导致高质量会计信息无用武之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为需求如此之少,也就没有供给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动力,使得会计信息严重的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1.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
因为制度对于会计信息有很强的指导方向,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来激励企业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动力,从而指导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合理有效的制度,比如,合理的债务条款,可以引导股东通过合法的渠道获得资金,减少信息操纵来取得债权人的信任;合理的经理人报酬契约,引导经理人能以股东利益最大化思想指导其经营活动;减少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代理人操纵会计信息的动力,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明确责任人
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人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明确了责任人的责任,则会使得责任人面对着一定的压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的操纵。《会计法》规定了企业的法人、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该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富有责任,当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违反了法律法规时,相应的责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有利于增强责任人的责任,从而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3.增大责任人的违约成本
明确了责任人的责任,还应该加大责任人的违约成本。如果责任人的违约成本很低,则即使明确了责任人,对责任人的警戒作用会很低,不能起到震慑作用,应该增大责任人的违约成本,对责任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责任人才能认真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会计人员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直接人员,如果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可以从根本上直接控制会计信息操纵。如果会计人员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就可以按照其职业道德提供会计信息,即使在上级部门领导和其上司要求其提供虚假信息时,则其可以依靠其职业精神加以抵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碍主管人员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仇俊林: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5,9,62~64
[2]喻肇敏:对会计信息中立性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1,2,23~24
[3]刘希麟: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2005,7,15~18
8.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原因 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通过借鉴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有大幅度提高。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依然存在。本文由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与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危害与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措施,旨在提升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负面影响;管理现状
自1948年英国《公司法》(Companies Act)开始,“真实与公允”一直作为英国会计信息质量框架的最高标准。这一提法的影响是深远的。此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都将可靠性纳入基本要求的范畴,而真实性是可靠性的灵魂。我国提出的“新会计准则”的基础准则第十二条中也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做出了规定。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IASB共同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历史性地将“可靠性”调整为“如实反映”,与相关性共同列为基本的质量特征。由此可见,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真实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但仅仅有规则制定者的重视是不够的,会计信息从没有因为严格的规范而给予信息使用则足够的信心。从最早的南海公司事件,到安然事件,再到国内的蓝田股份、银广夏等案例,人们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担忧从未减少。笔者通过分析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以下称“质检公告”)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相比之前的事件,没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与表现
1、会计凭证信息失真
在原始凭证管理中,时常会发现原始账目造假现象,主要表现为虚开发票。如2的“质检公告”中提到,安徽皖能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子公司粉煤灰收入等重要财务指标缺少会计凭证,无法核实确认。原始凭证信息失真易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人员难以根据原始凭证判断资金流动流动情况,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测分析功能弱化,企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消耗情况,易出现资金浪费。
2、收入信息失真
收入信息失真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缺少职业素养,利用职务之便将部分资金转移;或自身综合能力不足,未完全统计资金情况,造成会计信息空白。收入信息失真的主要危害是造成企业资金丢失,对企业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部分财务管理中的违法现象影响企业正常统计会计信息能力,最终演化为会计凭证信息失真现象。
3、会计披露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披露信息失真主要通过粉饰财务报表,虚报企业营业额,来达到稳定债权人、股权人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会计披露信息主要存在于上市公司中,由于上市公司多属于大型集团,其经营结构、管理结构、生产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而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信息,涵盖了子公司、母公司及其他合营公司的整体财务现象,所涉及的范围广;同时,子公司、母公司等在财务管理中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相互联系,任何一家子公司(或母公司)资金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整体效益,最终引发债权人、股权人群体动荡,影响企业管理,而部分企业为规避这种风险,刻意制造出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情况。
4、资产、利润不实
这是最为普遍的信息失真现象。大多会计信息符合《企业财务会计准则》,但灵活运用准则,借口职业判断,虚增资产和利润。如20“质检公告”中,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公司向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下的关联方发放委托贷款9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存在多计资产287万元、少计收入6803万元等问题。
上述失真是从会计信息内容的角度总结出来的。不仅如此,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证据不合理、内控缺失也都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为什么在准则指定机构的努力下,会计信息质量仍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呢?答案应该从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理论根源说起。
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吴联生提出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三分法”: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行为性失真。规则性失真指示会计准则和相关规范制定得与现实中会计所要揭示的规律不相符;违规性失真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人员有违规的动力,其中强调经理人负担主要责任;行为性失真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人员由于没有充分理解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天然具有灵活性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信息交换的市场上,各方参与者作为人的局限性。吴联生(2003)也提到了人的局限性,并做出了详细的哲学原理阐述,但他仅仅将人的局限性作为行为性失真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继续推广到规则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
会计信息的参与者分为供需两方阵营。供应会计信息的是企业的经理人和会计人员;需求方是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甚至包括其他社会公众(对该企业的产品有需求)。需求方数量过于庞大,无法全部参与决策,为了平衡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政府需要介入。此处暂不考虑独立董事制度,因为笔者认为我国独立董事有效性有待研究。参与者就可以归纳为、政府、经理人、会计人员三类。每一类参与者的局限性对应着“三分法”中的一个类别的会计信息失真。
1、企业会计监管体制不健――规则性失真
吴联生(2003)认为规则性失真的理由会计域秩序和会计准则的不相符。会计域秩序是指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会计所赖以存在的契约关系形成的自然秩序。如同市场经济一样,是供需双方的冲突碰撞,经过“看不见的手”漫长地调成,形成的自然秩序。会计域秩序与会计准则的偏差造成的不真实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制定准则的人无法完全掌握所有会计相关的契约,也无法把它们完全整理归纳成知识,再用可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规则性失真源于准则制定者的局限性。
2、企业利益观念不正确――违规性失真
违规性失真的根本原因被吴联生(2003)解释为信息不对称。他还提到经理人和会计人员作为人力资源投入到企业,与投资者的非人力资源相比,对公司的控制最为直接,有较强的信息优势。企业和经理人的代理关系,让经理人有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由于公开募股,企业投资人的流动性很大,大多投资者不用为企业的明天负责,也提高了对短期利益的需求。会计人员是听从经理人的掌控,投资者也没有太大的选择权,因此主要的责任人是经理人。如果经理人能保持会计诚信,那么违规性失真不太可能发生。违规性失真主要原因是经理人的局限性,经理人的行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约束和监督。
3、会计人员的认识与工作能力有待提高――行为性失真
行为性失真的原因显而易见。理想状态是,会计人员都能充分掌握会计知识,拥有全局观,能够在准则灵活的地方发挥职业判断,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公允。但这很难达到。另一个解决途径就是消除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如杨胜雄()所说,如果完全消除会计准则上的灵活性,虽然能解决行为性失真的问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必然受到影响。
三、会计信息失真管理的几点措施
第一,针对规则性失真,政策制定这应该加深会计概念框架的建设,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出现具体问题时,要深入探究原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第二,违规性失真应明确责任人,完全将会计人员解脱出来,可以效仿美国会计准则中提出的“检举人”(whistle blower)保护措施。第三, 对于行为性失真,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尤其是对职业判断方法的知道。同时,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的减少只能作为应急的监管措施,不能长期依赖。下面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1、优化内部治理结构,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首先,要做到职权分离(segregation of duties)。这是借鉴美国会计准则对内控的规定,即授权、交易、记录的职责应该分开。其次,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甚至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减少人工操作,从而降低信息失真的非系统性风险。最后,企业要降低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仲兴康等指出,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复杂,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风险因素。第一,实施“扁平化”管理方案,逐步破除传统的垂直管理结构,实现管理结构优化,通过减少企业干预会计初次审计结果,最终达到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第二,实施灵活管理方案,注意管理单位对会计审计工作的干预,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自我监督作用,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会计信息与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统一。
2、改进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
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依靠局域网与网络,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有效的传达给相应部门,保证会计信息传达的真实、有效;同时,应积极在会计信息整合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财务信息能贯穿财务信息整理的整个流程,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其次,应定期开展会计工作人员教育工作,在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职能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在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同时,使其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指失真的严重性,降低人为因素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最后,推行新型工作方案,鼓励不同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以进一步控制信息失真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婉璐,葛壮.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和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会计务实),,3(09):132-134
[2]何涛.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其原因[J].财经界(财会研究),2014,3(11):214-215
[3]赵耀,乔贵涛,张健.会计准则变迁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信息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视角[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01):166-167
[4]李向利.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J].时代金融,,5(20):23-24
9.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篇九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政府行为不规范,经营业绩考核及经济利益驱动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主要来自政府的委派和任命,而政府对企业经营者主要的监督和管理方式是签订“目标责任书”,因此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完成任务可能仕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不保。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都与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密切相关,效益好时将利润打“埋伏”,完不成任务时就假造利润,难免就会产生粉饰会计信息的动机。同时企业的会计人员主要是由经营者直接聘任的,工资报酬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人员工作目的的惟一性,于是企业的利润便成了“厂长利润”、“经理利润”,而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他(们)故意违反法规制度,采用伪造、编造虚假会计纪录、会计凭证,隐瞒、删除或者虚拟经济交易事项,编造虚假会计报告,私设帐外小金库等手段。以达到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自己多拿报酬、职务升迁,或贪污、挪用等目的。
2.法制观念淡薄,执法力度不够
《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但在少数单位负责人心目中,法律意识淡薄,长官意识浓厚,有法不依。亏损企业千方百计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效益好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和防范今后市场不测,遮遮掩掩,隐瞒收入,截留利税。尽管修改后的《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规定了违法行为应负担法律责任,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发现问题仅仅罚款了事,有的碍于情面和各种关系,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外部监督软弱无力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会计监督不力。
首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本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计,从而履行职能,而内部各部门只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故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无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能。
其次,企业外部虽有许多监督机构,但各自为完成自身任务,各有取舍,如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往往就是一年一次的工商年检,而财政部门平时与企业几乎无联系,税务仅监督企业是否如实纳税等,都没有对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具体全面的监督,企业外部未能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整体监督的体系。
最后,从社会监督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其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受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制约,未能充分发挥客观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的不规范以及一些中介机构出于商业的目的,给企业虚假的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如“银广夏件”就涉及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会计舞弊有机可乘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及时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确会计信息的基础。然而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位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致使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出纳与会计串通一气,坐支、白条抵库、原始凭证不合法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5.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意识不强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道德自律不够,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因此,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和会计信息失真。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有效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需要全方位着手,综合治理。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
确实有效地实行政企指责分开,政府对企业地经营投资不能过多地干涉,使企业有充分地经营投资自主权。在完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方面,要全面公正客观,除利用企业会计报表披露地会计信息为依据外,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如企业产品地市场占有率,企业持续发展地后劲,环保工作地好坏,以及将其任期内企业地遵纪守法情况,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从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程度、环境保护程度、产权保护状况等方面综合考查。在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方面,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从而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地惩治
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除了对有关的财会人员处罚外,特别要对指使造假的有关领导进行严厉的处罚,制定相应的民事赔偿治理了造假的源头才能大量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
3.建立健全内部外部监督体系
强化内部监督,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系,对单位主要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全面负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监督企业经营成果,而其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分离,解除会计人员秉公执法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顺利实施,铲除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应充分体现其职能和作用。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1)会计师事务所按国家要求脱钩改制,要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独立承担审计责任和风险,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审计,(2)建立完善的审计法规体系,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3)加快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信息鉴证的要求;(4)建立注册会计师的再审制度,对出具虚假审计结论的机构应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取消其执业资格的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以提高中介机构的社会责任,让失真的会计信息难以过关。
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既定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健全的内控制度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各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按照会计准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各单位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等,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减少漏洞。如实际工作中的“钱账分管”原则,不相容的职务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原则。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
5.加强会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一方面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进一步的业务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其会计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对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应当定期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严明执法。同时,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经过考核只有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才能取得会计资格,并且由会计管理部门对会计资格进行年检,对于违纪违法的吊销其资格证书,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10.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十
一、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 产权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 产权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即, 会计行为只能被动顺应政府行政权力与单向财政意图, 而“内部控制人”基于自身利益出发采用短期化、非规范会计行为, 这就致使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各产权主体间信息欠缺对称性。所谓信息不对称, 指的是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市场特定交易信息拥有方面存在不相等性,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为信息不对称影响的两个主要表现。
产权主体间利益存在冲突。个人、企业与政府为企业产权的主体, 而上述主体其行为目标与经济特征存在差异, 利益驱动也存在差距, 各种利益冲突或矛盾的发生便不可避免。
(二) 会计规范有待完善
目前, 会计准则仅对会计确认、计量及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方面做出了基本规范要求但准则自身所存在的既定原则及其广泛适用性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三) 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监督有待强化
在我国, 国有企业其内部虽已形成包括党委、职代会、股东会、工会、监事会、董事会等相关法人治理结构, 但上述机构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 董事会权力高过股东会;总经理/董事长独揽大权;经理人由上级政府任命, 属“官员企业家”;监事会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等[1]。
(四)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会计环境方面的原因, 会计自身的因素的限制
客观经济活动多存在不确定因素,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予以估计、判断、推理, 而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存在差异, 个人判断推理结果亦存在差距。
(五) 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监督机构的设置欠规范, 虽然在企业审计监督方面已有财政、税务、物价、审计、纪检、工商、监察等行政执法机关, 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事务所等很多社会监督力量, 但上述监督机构/事务所各自为政, 极易出现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监管过严或过于松懈的现象。二是检查中执法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二、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
第一, 偷税漏税。多列费用、少计收入为其主要表现, 少交税、不交税则为其目的。
第二, 粉饰业绩, 为保名而造假。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多计收入为其特点, 对经营业绩加以粉饰为其目的[2]。
第三, 为获利而造假。调整账务、虚增/虚报利润、欺诈上市为其主要特点。
第四, 贪污盗窃, 转移国有资产。出具假凭证、收入不入账、报废资产假手续的办理、搞乱账目、浑水摸鱼、低价出售国有资产为其主要特点。
三、会计信息失真应对策略分析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根本原因为产权工作欠明确、利益实现的机制欠规范、有效监督的缺乏等, 因此, 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从下述几点着手:
第一, 明晰产权, 使会计信息在其生成过程中产权所具备的规范功能与界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建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合同安排与政府规章, 改进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 理顺各方关系, 减少利益冲突。
建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合同安排与政府规章, 可从下述两方面着手:其一为通过有效合同来促使委托人同代理人达成利益的一致性, 或使代理人积极主动地提供信息;其二为利用政府规章来强制市场交易者完成信息的提供。
第二, 促进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加大更新与培训力度, 以实现企业人员业务素质、业务技能的不断提高。
强化财会人员更新与培训力度, 促进其业务技能、业务素质的有效提高可从下述几点着手:首先, 对现有财会人员队伍年龄及知识结构进行改变, 可通过“内部退养制”的试行来促使年龄偏大且难以与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需要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退出现有岗位, 并将优秀员工安排到该岗位;其次, 强化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与专业培训, 当人员较为充足时可通过优胜劣汰, 技能达标者方可上岗, 以促使财会人员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使其自觉遵守会计业务相关规范。
第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的步伐,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管理规范体系, 要完善各级政府之间和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
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 建立并不断完善会计人员执业资格考试、聘任及业绩能力考核等管理制度;促使社会中介组织, 如会计师事务所应用的监督作用得以发挥;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实施, 实现“政务公开”、“厂务公开”, 并将“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作为该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四,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制度创新, 完善监管手段, 管理部门委任事务所, 实行审计轮换制, 以免注册会计师与公司过于亲密而丧失独立性。
根据当代企业制度相关要求促进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断健全, 其一, 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者三者间的责、权、利予以明确, 使股东对经营管理者进行强力约束, 促使董事会同经理层间以合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得以建立;其二, 将委托方与代理方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理顺, 使国有股产权所存在主体虚位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其三, 利用权利分配、信息披露、权利制衡等机制来实现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来实施会计造假风险的降低;其四, 业绩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 比如, 可通过增加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相关的非财务会计值来实现经营者所得利益同企业目标约束的挂钩;其五, 激励措施的调节有助于经营者短期行为的有效防止, 即, 在经营管理者激励措施方面将长期绩效补偿同短期工薪支付进行区分。
第五, 加强法制建设, 严格执法, 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民事赔偿制。
加强法制建设。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应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因为诚信问题不是靠道义或喊口号提倡出来的, 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制作为基础。
会计信息失真, 其具体原因复杂多样, 要实现有效治理则需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因此, 应将会计法制建设作为核心, 细致深入的行政管理为辅助措施, 展开多样化宣教工作, 对经济秩序不断加以规范, 强化腐败惩治力度, 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提高。
摘要:由于我国当前宏观法制缺乏健全性, 配套政策相对欠缺、制度有待完善及社会经济缺乏有力监督等诸多因素,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繁出现。故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其具体表现加以分析, 并就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参考文献
[1]魏明海, 刘峰, 施鲲翔.论会计透明度.会计研究, 2001 (9) .
11.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十一
医疗统计数据指的是医院内部来自病案的许多信息的汇总。而这些信息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入院病情检查、治疗效果、康复过程以及出院诊断等等一系列有关医疗的情况反馈表。这些数据如实的记录了关于患者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分析研究后的结果既有助于医疗水平的发展,又有利于医疗价格的规划。总之,医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对一个医院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我国医疗数据统计失真产生的原因和基本情况
很久以来,中国都有着一套完整统计数据的体系,当然,医疗统计也在这套体系的规范之中,各医院的统计部门都有着自己的审核指标,并且定期的对医疗数据进行核查。但是由于大多数环节都是人为的,所以统计数据失真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例如:
(1)数据的主观性失真。医疗统计工作缺乏准确性,主要表现在医院的医生医疗水平参差不齐,而底层的记录人员不稳定且多次更换。所以导致原始性数据不全面、或者数据相互冲突。
(2)执行力不强。每个医院统计部门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数据进行统计,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统计,所以会出现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
(3)上层忽视。医院的管理高层对基层的统计部门管理缺乏监督和制约。导致统计人员疏散,不能认真进行统计病情,日期只记大概。并不能如实反映实际情况。
(4)医疗数据不适用。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未经确认的医疗标准,在一定时间内不更改,或者没有完善标准审核之前进行随意的更改标准,都会导致整个医疗体系的衔接失败,这也就导致了数据缺乏准确性。
(5)医疗标准的含义不精确而导致的误解或者滥分类。医疗标准在经过审核时没有完善其定义就被擅自使用于日常医疗程序中,最终结果没有经过清晰的鉴定而进行盲目的分类,或者进行长时间的分类而导致时间混淆,统计数据无法及时上交整理分析。这样亦会是原始数据失去真实可靠性。
三、应对数据统计失真的对策
(一)提高统计部门整体素质,加强医院格部门人员的培训
招聘统计员时要求提高:统计员学历应由大学或者大专以上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来胜任。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医院内部人员升降标准和考核制度。对医院各层人员要定期的监督、考核检测。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估。而且统计员应该有权利核查医疗过程的基本情况并做好记录,而医务人员也应该有权利对统计人员的统计进行抽样审核,这样互相监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完善医院制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将伪造数据消灭于最底层。另外,医院审核统计数据必须从数字和记录情况日期等所有方面进行,不能单独的针对某一特定数据。并制定一系列的奖罚制度,在某一段时期内,若统计人员未出现失误或者失误可忽略,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以鼓励其认真工作的态度。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或者犯错,医院可以根据其错误情况对其进行开除或者扣工资的惩罚。还有,医院在所有任务部署完毕后,还得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新的培训,根据前一段时间所出现的新情况,在保证医院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改善医疗统计工作,根据法律进行医疗统计
对于特殊的医疗统计数据一定要有特殊的管理政策,要让医院的统计数据独立于任何不受政府部门约束等各方面的干涉。并完善医院统计部门设施,要真正做到提供真实、可靠、准确、客观的医疗统计数据。确保医院统计数据的客观公正,真实性。并承诺为国家卫生管理局呈交最完整最真实的信息,为医院的决策和管理尽一份力。
(三)设立一套规范的医疗统计制度和方式
首先,医院管理层应告知统计部门所要收集的信息和数据,不仅要求填表制图还需要整理分类,然后上交至医院骨干医师一起研究讨论。然后设立清晰完整的医疗指标体系,同时得保证指标的时期性,在某一段时间内不能随意更改,对医疗指标的精确性要有明确的说明和界限,为审核数据和分类做好铺垫。
(四)设计独立的监测评估中心
在医院统计部门内部设计一套完整的网上监测和评估系统。应有的设施必须要有,这种检测平台不需要人为控制,只需要插入执行标准即可完成监控,对每一份统计数据进行仔细的审核,这样一来,不仅医院的统计部门得到有效管理,还可以对有效的防止医疗统计数据的失真。
四、结束语
医疗统计数据失真本是一项可控失误,因为失真是由于人们心理、生理等主观上的原因,时间、日期、方位等客观上的原因而导致的数据不准确不公正。只要院方从心理上抑制主观原因,在环境上控制客观原因,相信,统计数据的失真率会大大减少。
摘要:目前,我国医院的医疗统计数据不真实现象屡见不鲜,而各医院对这项评估指标重视程度也不高,然而各院都不曾意识到医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高低不仅关系着医疗信息系统的价值,还关系着医疗统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医疗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医院管理系统的决策问题,同时对医院的信誉名声都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所以,加强医疗统计数据检测,提高数据统计的准确性能够有效的促进现代医院医疗水平,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使医院信誉价值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医疗统计数据,数据失真,原因及对策
参考文献
[1]詹光友,王坤,张峰.医疗纠纷中的案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病案2010(7)
12.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十二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近几年越来越突出,造假手段五花八门,屡见不鲜,从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损害了社会和公众利益。因此,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从源头抓起,才能冶根本。
1.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1.1内部原因
客观性因素: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致使有些企业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之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下面的情况,对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监督。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与经营者存在着利益上的依附关系,如晋级、分房、个人报酬等取决于领导的意志,致使他们不得不为自身利益的得失有所顾忌,听从领导的摆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内部审计不力。企业的内审工作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但许多企业的内审工作缺乏独立性,往往受制于领导和经营者,或者是对表面的会计信息象征性地审计,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主观性因素:受经济利益驱使,企业领导急功近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有极个别企业负责人为了捞起经济上的好处和升职晋级的政治资本,不顾国家的财经法规,篡改真实的会计业务内容,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经营者缺乏应有的政治素质。有些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为了争创盈利大户,骗取政绩,常常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骗取了上级的信任,最终造成企业的虚增实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2外部原因
体制性因素:宏观的企业体制不完善。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企业,创造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的企业体制,新体制就是落实了经营自主权,但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利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导致有些企业领导滥用职权,个人说了算,会计人员往往受领导的意志左右。这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
制度性因素: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由不正常变为“正常”,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具体原则和规范。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环境因素:法制环境不健全,财经法规执行不严,缺少有效检查监督机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执法部门的执法工作不到位,以言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助长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与社会风气不正有关。
2.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全方位、多途径采取措施。就当前而言,为确保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应首先从企业内部人手。
2.1.1加快推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由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用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而形成的控制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信息质量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目標控制、执行控制、凭证控制、纪律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因此,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和保证单位履行国家法规政策职责的控制等规范性的控制标准,应视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制执行。
2.1.2重整会计职业道德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应将公众利益或社会责任作为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最高原则。这意味着公众利益第一或社会责任优先是CPA在职业中处理各当事人利益冲突时所遵循的原则,并将以此作为会计信息是否失真的评判标准。唯有如此, CPA才能取信于民,在社会上树立起尊严而神圣的形象。其次,还应增强我国会计信息是否失真的评判标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1.3全面实行电算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计算机快速、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减少信息在加工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1.4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通过《会计法》的进一步完善,给予企业的内审工作以一定的独立性,加强内部机构的权威性,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并且不仅要密切监督会计核算过程,还要参与会计的预测和决策,并设立一些专项审计,规范CPA行为。
2.2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对策
2.2.1改革传统会计管理体制
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病,要想真正落实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必须推行会计委派制度。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投资人(即委派单位)加强对所属单位或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账存资产或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
2.2.2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财产权与终极财产所有权有效地实现了分离,企业不再是政府部门下属的政企合一的生产单位,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样双管齐下,就强化了企业的财务约束。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2.2.3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
财政、税收、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将其列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和事关稳定与发展大局的头等大事来抓。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在处罚上不能只是以经济处罚为主。
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鉴证制度,凡未经审计鉴证的报表不具有法律效力。
13.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篇十三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14.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篇十四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其危害
当前,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现实经济生活中,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许多企业主管和会计人员钻法律、法规、制度的空子, 造假账, 编假报表, 欺骗国家、人民和投资者。近年来, 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不仅仅存在于国内公司中, 而且已蔓延到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
例如:2006年, 中国电器制造商广东科龙电器和多位前高管因会计信息造假和其他违规行为受罚。该公司被发现在2002-2004年间, 虚报12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以及1.2042亿元利润。前董事会主席顾雏军因财务造假和挪用公款判刑10年监禁。2009年12月, 中国纺织品公司洪良国际 (0946.HK) 登陆港交所, 而仅仅三个月后, 即告停牌。香港证监会控诉其招股说明书“明显夸大”财务状况。2011年, 深圳证交所申斥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管理层严重浮报2009年和2010年利润。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 绿大地欺诈上市过程中存在重大的财务造假行为。该负责人表示, 证监会于2010年3月因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对其进行立案稽查。行政调查发现, 公司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 经当地检察机关批准, 于3月17日由云南省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此外, 还有曾经一度震动整个中国的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郑百文事件、银广厦事件等, 以及沈阳欧亚实业董事长被判刑、啤酒花董事长出逃等案例。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会计的目标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以利于决策的需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普遍存在, 会给各方面带来很大的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缺乏依据, 干扰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秩序, 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2.给投资人、债权人等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决策的误导, 难以发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影响经济的发展。
3.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一些单位的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 滋生腐败导致违法犯罪、败坏社会风气。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 通过做假账, 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
4.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目前, 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 很多企业账面盈亏不实, 通过造假账、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账面亏损, 逃避国家税收。
5.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人为调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存货积压严重, 变现能力较差, 其账期价值低于市价, 会计核算仍按历史成本计价, 没有反映变现净值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不良经济利益的驱使
某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小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 受不良经济利益的驱使, 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造假账, 编假报表, 欺骗广大民众和投资者。具体说来,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1. 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
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 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无不涉及会计数据。经营业绩的考核, 不仅关系到对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 还关系到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 直接触及高管人员的提升、奖金、福利等利益。
2. 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
某些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很理想的企业, 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 也会对其会计报表进行不正当的人为加工。
3. 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
我国法律法规对发行股票的规定比较严格, 而且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此, 某些企业就采取美化其经营业绩和会计报表的手段来骗取投资。
4. 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
一些企业, 通过对会计报表上的数据进行粉饰, 从而达到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
5. 为了推卸责任而粉饰会计报表。
在更换高管人员、会计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或高管人员卷入经济案件时, 为了消化潜亏、推卸责任, 企业也可能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 会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
在我国的会计队伍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会计法规、制度理解不深, 对会计原则、方法掌握不全。此外, 一些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差错, 使会计信息失真。还有的法制观念淡薄, 思想素质差, 为私人利益或被企业个别领导所利用而对会计信息进行一些违规的处理, 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社会监督机制不力
一些财政、税务、审计、银行、工商等部门基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利益的驱动, 对企业的稽核监管缺乏力度, 对少数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和当事人, 避重就轻, 处理不严。还有一些注册会计师和社会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 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 致使审计结论出现偏差, 审计报告失实, 一些企业会计信息重大失真问题未被充分揭示。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四) 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
从会计学的理论属性看, 它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 会计学同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一样的, 应该归类于社会科学, 因而, 它不是一门精算科学;从会计学的方法属性看, 它是一门以数学的逻辑关系为其计量原理的科学。从这个角度看, 会计学是和数学相关联的一门自然科学。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 而某些数据的来源, 却往往是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的货币化, 经历了一系列的估计、判断的过程。所以, 就现在会计学科所达到的水平而言, 它并不是一门精算学科, 各种误差和不真实在所难免。
(五) 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不健全
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 会计法规、会计制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此外, 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有多样性、可选择性。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 同一企业对同类或相似的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这也成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1.强化会计法制观念, 严格执法。对于新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和其它财经法规, 各单位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除会计人员外, 还要组织行政领导以及有关人员学习, 使各项法规制度深入人心, 从而建立一个会计法治环境。同时, 要加大执法力度, 使各方人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能自觉遵纪守法, 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保证会计信息的长远之计。对会计人员要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财经法纪教育。同时, 要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组织他们学习新法规、新制度, 研讨新问题, 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一要加大财税检查的力度, 进一步明确财政、税务等部门领导管理会计工作及监督的职责权限经常开展财务督查工作;二要不断完善政府、民间、内部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 提高审计质量;三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加快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 加强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研究。
4.加强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研究。规范会计基本概念, 同时根据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 尽量减少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 争取从数学等其它学科中吸取理论精华, 研究出更先进、更具有适用性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充实会计学科。
5.健全财会法规和会计制度。第一, 要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尽快作出一些补充、修改或重新规定, 删除已过时不适用的条文, 不断缩小会计信息与实际偏差;第二, 要尽量缩小因会计制度的灵活性给会计信息带来的差异。在会计实务中, 会计方法多样性可以以一个行业或者一类经济事项为基础, 选定一种使用较广的方法为基本方法, 其它方法定为辅助方法。这样,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使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任重而道远, 还需要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笔者相信, 只要我们都重视和认真对待它,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定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能更好、更稳定地发展。
【浅析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推荐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防范08-22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与预防对策09-08
浅析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及防范对策07-13
浅析酒店员工人员流失原因及对策08-25
浅析当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对策1107-18
浅析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09-01
浅析煤矿“三违”的危害与对策08-18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析09-20
浅析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管理对策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