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风险等级评估制度

2024-07-26

住院患者风险等级评估制度(精选7篇)

1.住院患者风险等级评估制度 篇一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

评估和安全防范制度

一、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

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营养或代谢系统、排泄系统、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等。

三、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

四、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每日病人的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及根据病情选择评估系统。

2.住院患者风险等级评估制度 篇二

关键词: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老年人,住院患者,营养评估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营养不良发生率有所下降, 但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仍然高达40% ~ 60%[1-3]。住院患者如果出现营养不良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 例如患者住院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住院医疗费用增加, 围手术期营养不良更容易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 持续的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等[4-5]。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 geriatric nutritiona risk index, GNRI) 是Bouillanne等[6]于2005提出的针对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 我们应用GNRI对我院消化内科老干部病房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 ~ 12月我院消化内科老干部病房老年患者96例, 其中男89例, 女7例, 年龄78 ~ 92岁, 平均 ( 85. 2±5. 7) 岁。主要疾病有: 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结肠息肉、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术后等。排除标准: 危重患者、急性感染患者。

1. 2方法

1. 2. 1 GNRI评估具体内容[6]: GNRI = 1. 489×血清白蛋白 ( g /L) +41. 7 × ( 体质量/理想体质量) , 如果体质量大于理想体质量, 体质量/理想体质量按1计算。男性理想体质量=0. 75×身高 ( cm) -62. 5; 女性理想体质量=0. 60×身高 ( cm) -40。对于直立困难而无法测量身高的患者, 可以通过测量膝高来估算身高, 男性身高= 2. 02 × 膝高 ( cm) - 0. 04 × 年龄+ 64. 19; 女性身高= 1. 83 ×膝高 ( cm) -0. 24 ×年龄+84. 88。GNRI营养评估分为4个等级: 高营养风险 ( GNRI<82) , 中营养风险 ( 82≤GNRI<92) , 低营养风险 ( 92≤GNRI≤98) , 无营养风险 ( GNRI>98) 。

1. 2. 2营养相关指标测定: 人体测量: 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 ( body mass index, BMI) 、上臂围 ( mid-arm circumference, MAC ) 、小腿围 ( calf cir- cumference, CC) 、三头肌皮褶厚度 ( triceps skinfold fat, TSF ) 。 生物指标测定: 总蛋白 ( total protein, TP ) 、转铁蛋白 ( transferring, TRF ) 、前白蛋白 ( pre- albumin, P AB) 、三酰甘油 ( triglyceride, TG ) 、总胆固醇 ( total cholesterol, TC) 、血红蛋白 ( hemoglobin, HB ) 、总淋巴细胞计数 ( total lymphocyte count, TLC) 、C反应蛋白 ( C-reactive protein, CRP ) 。

1. 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GNRI营养分组间营养相关指标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GNRI评分与营养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简单相关模型, 率的比较应用 χ2检验, 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 GNRI营养评估结果通过测量身高计算理想体质量的方法所得GNRI各营养分组: 高营养风险11例 ( 11. 5% ) , 中营养风险28例 ( 29. 2% ) , 低营养风险28例 ( 29. 2% ) , 无营养风险29例 ( 30. 2% ) ; 通过测量膝高计算理想体质量的方法所得GNRI各营养分组高营养风险10例 ( 10. 4% ) , 中营养风险30例 ( 31. 3% ) , 低营养风险25例 ( 26. 0% ) , 无营养风险31例 ( 32. 3% ) 。两种计算方法所得GNRI各营养分组的比率无明显差异 ( χ2= 0. 353, P = 0. 950) , 见表1。

2. 2 GNRI营养评估结果与营养相关指标的关系通过测量身高计算理想体质量所得GNRI营养评估的4个营养分组之间BMI、MAC、CC、TSF、TP 、PAB、HB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 TRF、TG、TC、TLC、 CR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GNRI评分与BMI、MAC、CC、TSF、TP 、PAB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P< 0. 05) 。见表2。上述结果说明通过GNRI营养分组能够有效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筛选出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并且能够通过营养支持获益的患者。

3讨论

3. 1传统老年营养评估方法的不足营养状况评估是进行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依据, 采用正确适当的营养状况评估方法, 能准确地筛选出营养不良和存在营养不良危险的患者, 使这些患者从营养支持中获益, 避免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传统营养评估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并不尽如人意。1977年Blackburn等[7]提出了身体组成评价法 ( 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BCA) 。BCA依据患者的身体组成来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理论上是比较客观准确的, 但由于缺乏整体评分标准, 而且操作耗时耗力, 使BCA的应用受到限制。 1987年Detsky等[8]在BCA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观全面评价法 (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 。SGA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评估者对有关指标的主观判断, 虽然操作较为简单, 但准确性不高。1996年Guigoz等[9]创立了微型营养评价法 (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 , 是一种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 MNA用于诊断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但操作仍较为繁琐, 涉及到患者近3月体质量变化情况等主观内容。

3. 2 GNRI用于老年营养评估的优点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而且一般较少测量体质量, 对体质量变化情况往往不清楚, 不容易获得平时体质量的确切值, GNRI使用理想体质量代替平时体质量作为体质量变化的参照, 而理想体质量可由身高估算得出, 因此解决了体质量变化无法获得的问题。GNRI还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提出了一些不易获得指标的估算值。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肌肉无力、关节变形等多种原因而无法测量准确身高, GNRI提出通过测量膝高估算身高计算理想体质量。Cereda等[10-11]对此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 提示通过测量膝高估算身高计算理想体质量, 所得GNRI结果和直接测量身高计算理想体质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分别通过测量身高和膝高计算理想体质量的方法所得GNRI各营养分组的比率无明显差异, 表明对于无法测量准确身高的老年患者用膝高计算GNRI是可行的。

3.住院患者风险等级评估制度 篇三

环发[2013]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

粗铅冶炼行业是涉重金属行业,环境保护部、保监会于2013年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13〕10号),提出将涉重金属行业纳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范围。为规范和指导粗铅冶炼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推进粗铅冶炼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实施,我部组织制定了《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粗铅冶炼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你们在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中参考。

附件: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粗铅冶炼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http:///gkml/hbb/bwj/201304/W020***4240924.pdf

环境保护部

4.住院患者出入院相关制度 篇四

一、凡不具备收住入院条件,院外观察达不到目的者均应收留观。

二、专科待床留观病例,必须有首诊医师开出医嘱,并向急诊值班的外科或内科医师当面交接病情、门诊病历、所有检查资料和注意事项。

三、专科医师在未同急诊值班医师交接病情的情况下,不得随便将病人领进观察室。

四、对留观病人,首诊医师应开出观察医嘱,每天不得少于两次巡视、两次病情纪录。

五、病人留观的次日,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其去留,对需留院观察治疗超过48小时者,则转给当日病区值班医师负责。并建立相应病历。

六、如遇大批病人留观,其处理由科室统筹安排。

入院管理制度

一 总则

1.医务科、护理部、医疗科室、医院总值班、住院处及急诊收费处通力合作,保证有住院指征的患者一天24小时均可及时入院就诊。

2.本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方有资格收治其专业范围的患者,所有住院证上必须写明入院初步诊断或收住的正当理由,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以下解释工作:

(1)住院的理由;

(2)患者病情和治疗计划;

(3)治疗的预期结果;

(4)初步估计的住院费用;

(5)其他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做出住院决定的信息。

3.医院应关注那些在就医和入院治疗过程中存在某些困难的患者如老年人、残疾人、语言交流和听说功能受损者,并给予一定帮助。

4.在专科病床已满的情况下,各病区根据病情性质就近安排至相关的病床。

5.所有患者入院前需交纳预交款,对于病情不稳定但急需抢救的患者,必须先实施抢救措施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6.医院应首先保证急诊、手术预约患者入院。普通患者入院采取预约制,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由各科护士站统一安排,护士长负责。

7.医保患者携带医保卡及身份证可在住院处办理相关手续。住院处工作人员对持医保卡人员要进行严格审核,并积极为其办妥有关手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凭身份证和住院证办理入院。

8.传染病员住院,必须严格按《传染病法》由专科收治。

9.为保证急危重症抢救患者及时入院,各病区需预留1~2张抢救病床。

10.突发紧急事件协调机制:白天向医务科汇报;晚间向总值班汇报,争取第一时间妥善处理、杜绝隐患。

二 门诊患者入院程序

1.医生在初步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对确需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医院提供的服务范围和设施能否满足其诊疗的需求,如能满足其需求,则决定患者入院并开具住院证。

2.入院患者持住院证,到相应病区按制度办理入院手续。病区护士热情接待,有空床位时,登记床位,告知入院流程;无空床位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与值班医师做好病情评

估,开启预约登记。

3.患者去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填写入院前的有关信息,支付费用。

4.住院处把患者的信息输入医院信息系统。

5.病区护士收到入院单后,热情接待,带患者到床位并妥善安排,测T、P、R、BP、体重并记录。主动介绍入院须知、有关制度、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完成入院宣教工作,并协助患者熟悉环境。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事先做好器械、药品等的抢救准备,并与护送者做好交接班工作。

6.负责通知主管/值班医生查看患者,并及时执行医嘱。

7.护士按要求全面评估患者,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并作出答复。

8.主管/值班医生于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查看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进而制定诊疗计划并开立医嘱。若有多位新入院患者需要查看时,根据病情轻重、危重患者优先的原则先查看病情危重的患者,并做好其他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说明工作。

三 急诊患者入院程序

1.重危、急诊手术患者应先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抢救准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到达相关病房或手术室,运送途中携带必要的抢救器材及物品。

2.家属办理床位登记、入院和交费手续:白天——住院处,夜间及节假日——急诊收费处;无家属时由急诊科护士为患者办理床位登记和入院手续。

3.对于有入院指征的急诊患者,如因医保付费问题或其他原因,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入院,必须在病历记录上签字或由医生说明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入院原因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

4.创伤患者经急诊处理病情稳定、无入院指征者,告知注意事项后可让其离院,必要时留急诊观察室观察。

5.有入院指征的急、危、重、抢救患者,急诊科护士通知相应科室护士/医生,做好患者接收准备。应通知以下内容:

(1)患者姓名、性别及年龄;

(2)收治的专科/医生;

(3)患者诊断及病情;

(4)需要准备的物品及设备。

6.急诊护士护送患者至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班工作;病情需要时,应由专科医生陪同。

四 预约住院的规定及流程

针对部分科室床位紧张、患者入院难的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及流程:

1.各科应优先保证急诊、手术预约患者入院,尤其急危重症抢救患者、急诊留观达72小时患者,相应专科要保证及时入院。

2.普通入院患者若有病床可直接入住;若无空床位,则采取预约制:

a.各科护士站建立《预约住院登记本》。内容包括:预约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联系电话,开具住院证医师,入院时间及备注等。护士接到入院证后,向患者说明入院预约规定,并将相关信息登记入《预约住院登记本》。急诊留观患者、ICU转普通病房需在备注栏注明。

b.有空床位时,按先来后到的顺序由主班护士联系患者,及时入院。其中优先安排急诊留观患者、ICU转普通病房患者。

3.各科床位由护士站主班护士统一安排,医师不得无理阻碍。护士长、科主任定期检查,避免出现无正当理由不安排住院情况出现。

出院管理制度

一、对于符合出院标准,当天出院的病人,主管医生原则上在上午开出出院医嘱,并与责任护士协调出院过程,协助联系提供患者需要的服务。

二、病情尚不允许出院但病人/家属要求出院,充分告知病情、劝阻无效者,主管医生必须在病历中记录并由病人本人或家属签名。应出院而不出院者,通知家属、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接回或送回。

三、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根据病人出院后治疗需要及病人/家属的知识水平,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提供适合病人需求的出院指导,如目前的治疗计划、随访的时间和次数、复查的时间和项目、康复保健指导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医疗帮助。

四、病人离开医院前,主管医生应把已完成的出院小结交给病人/家属,另一份保存在病历中。

五、出院前病人结清所有费用,医院各相关部门须协助病人完成交费、盖章、病例复印等出院相关事宜。

转科管理制度

一、入院后如无特殊原因一般不转科,但在下列情况下病人可被转科:

1、住院病人多,男女病床不均衡。

2、入院后诊断改变,如以内科病入院,需外科治疗。

3、有特殊治疗需要,如感染控制问题。

二、患者转科,须经接受科室会诊同意,主管医生告知病人或其家属转科,并开具医嘱。

三、责任护士通知病人或其家属转科,并协助整理个人物品。

四、对于转科的病人,如需转至另一楼层,则应处理如下:

1、护士通知住院部,联系转科时间,负责结算本楼层费用。

2、责任护士转运前评估病人并记录,检查护理记录是否完整,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准备合适的转运工具。

3、责任护士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应做的准备工作。

4、责任护士携带病人的所有医疗护理记录参与护送病人转运,责任护士与转入楼层的护士交接班。

5、转入楼层护士立即通知医生,责任护士立即评估病人,并记录评估结果。

五、转科小结由转出科室医生在病人转出前完成,内容包括:说明病人住院及转科原因、症状体征及重要的阳性发现、诊断、所接受的有意义的检查、治疗、手术及其它操作、病情进展、药物及其它治疗情况及当前病人健康状况等;并且,转出科室负责完成病人转出前的所有医疗记录并由上级医生审核修改签名,如没有及时完成,转入科室有权拒绝转入(危重患者除外)。接收科室的医生必须重开医嘱,并在班内完成接科小结。

转院管理制度

一、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转院,经医务科报请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后可实施转院,并由经治医师记录入病历。急诊转院可简化程序,但仍需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同意。

二、病员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和危险过后,再行转院。

三、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应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向病人或其监护人告知转院必要性、转运途中的危险、转往医院名称、地址等,征得病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方可转院,并在病历中记录医患沟通情况,由病人或其监护人签字。

四、急诊、危重病人转院应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对方同意后方可转院。

五、凡决定转院的病员,经治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病情摘要,并经主治医师、科主任审查、签字。有医护人员护送的,病情摘要由医护人员转给转入医院;没有医护人员护送的,病情摘要应交病人家属随病员转去。同时经治医师应在病历中书写转院记录。

六、病人转院应有其监护人或家属护送。较重病人转院或病情确需转院,但又无监护人或家属护送的,医院应派具备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护送,应准备好相应的抢救物资、器械、药品。

七、病人转至医院后,护送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接诊医师介绍转出医院名称及护送人员姓名;提交病情摘要,详细说明病人基本情况,转院原因、诊断治疗情况;出示相关检查结果(含放射平片、cT片)。在征得转人医院接诊医师同意后,护送医护人员才能离开转入医院,并将转院情况如实记人病历。

八、病人转至医院后,转人医院接诊医师不得拒收、拒治或推诿,应及时接诊、处置病人,主动询问病人病情等相关情况,并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接诊情况及时间,双方交接情况等。

九、对病人及其家属未经医院同意,自行转院时,医院仍应提供病情摘要,并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由病人或其家属签字。但不适用本规范其他条款。

5.新农合参合农民住院患者管理制度 篇五

一、参合人患病确需住院的,由门诊医师开具住院证,经新农合办审核登记后方可入院。

二、住院处办理手续时,在微机上对病人给予标记,利于病房管理。

三、要严格掌握入、出院标准。如将不符合住院条件的参合人收入院或挂名住院、分解住院,经查实,其医疗费用由责任科室承担。科室不得拒收重病参合人,不得挑选轻病参保合人,科室如拒收符合住院条件的参合人,有关责任由科室承担。

四、参合病人住院先看病后付费。

五、住院处要认真核对参合证,病房进一步确认,做到人证相符,防止冒名住院或挂名住院。

六、病房有参合病人一览牌、床头牌等要做特殊标识。

七、要严格执行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收费标准。

八、使用新农合“三大目录”外需患者完全自费的项目,应征得参合人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超范围自费项目协议书”上签字。“超范围自费项目协议书”要附在病历中。

九、参合人住院期间,每天发生的各项费用要在“住院费用一日清单”上分类列出,交患者或其家属阅知。

十、参合人出院时原则带药3天量,确需带药的,不得超过7天量。

十一、科室在参合病人出院结帐前一天首先进行自查,内容包括:

病历中各种记录单是否符合要求,未执行的医嘱要有注明;医嘱与费用明细是否一致,检查报告单是否齐全;超范围自费项目是否有医患双方签字的协议书;出院带药是否符合规定。自查情况交新农合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办理出院结算手续。

十二、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疾病,由科室进行会诊,主管医师填报转诊转院审批表,医院新农合办公室登记备案后方可转院。

十三、科室兼职新农合管理员负责本科室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和有关事宜的协调处理,遇有特殊情况及时报新农合办公室。

6.住院患者风险等级评估制度 篇六

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经医务科、护理部和急诊科共同研究,特制定我院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如下:

1.对新生儿的身份确认,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手术新生儿身份确认,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新生儿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医院统一印制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新生儿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不得空项;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于患者麻醉手术前、皮肤切开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或麻醉复苏室护士共同对患者身份分别再次确认。新生儿患者术后回到病房由病房护士与护送患者人员进行严格床旁交接,双核对确认。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患者身份确认,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对成人患者使用医院统一印制蓝色 “腕带”标识,小儿统一用粉色“腕带”标识。由所在科室护士写明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不得空项。

4.在使用“腕带”时,必须进行双核对。

5.新生儿急诊科与病房、与ICU、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单,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在转运新生儿患者时,须查对姓名、住院号和腕带标识,由专人护送,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单,床旁交接。

7.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制度 篇七

生效日期:2018年 01月01日 新增日期:2017年12月23日

为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要,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效率及效益,特制定本制度。更多医院规章制度及二甲创建条款资料V信:HW-HTM

1、建立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根据本科室近三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情况,建立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为患者住院期间正确的诊治赢得时间。平均住院日指标,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实施临床路径及病种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疾病诊疗规范,实施病种质量控制,控制无效住院日。

3、缩短术前等待时间:

(1)病人入院当天,经治医生必须医嘱术前该做的全部检查,以节省病人检查时间。

(2)入院24小时内必须有上级医师查房,尽早明确诊断,充分评估病情,提前术前准备。

(3)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评估制度等围术期医疗制度,确保手术安全与质量。

(4)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日一般不超过72小时。

(5)延长手术室开放时间。在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理顺手术流程的各个环节,合理调配和利用手术室资源,延长手术室开放时间,保证择期手术的有序、高效地开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和病人术前等候时间。

(6)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需急救手术抢救的病人可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

(7)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微创手术,优化诊疗方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4、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要求大型设备检查项目≤24小时;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检查项目≤6小时;细菌学检查≤5天;术中冰冻病理≤30分钟;病理标本≤3—5天;急诊超声检查项目、影像常规检查项目≤30分钟。网上实时查询结果,指导医师及时确定诊治方案。

5、执行二级医疗机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对于二级医疗机构有指导意义的辅助检查,在病历中留取报告单复印件,避免重复检查。

6、控制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应用抗菌素,控制术后并发症。

7、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三日未确诊病例要及时申请相关专科会诊,必要时提请全院会诊;加强危重病例管理、住院超过30天病例管理;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提高对患者诊治的及时性及效果。

8、对急、危重病人开设绿色通道,推行“先诊疗、后结算”

模式。

9、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负责对本制度的落实监控,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挂钩。

上一篇:服装厂技术部先进事迹下一篇:教师招聘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