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2024-09-06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精选15篇)

1.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篇一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对策论文

一、科学化、优化化

地理课程新标准将教学方法充分重视起来,在将教学方法置于教学目标之中的同时,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在组合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师生互动和教学过程得以体现,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中,还要重视其切实有效性。比如:在学习经济地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使用案例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和分析案例,在对地理知识结构灵活运用及各种地理规律的归纳总结中,通过一脉相承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在对产业区位、布局、部门、规模等方面评价中对产业地域案例进行分析。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本地区的典型案例进行自行收集,通过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灵活掌握。

二、创新课堂讲授

1、激情的传播。地理教师富有激情的讲授是其教学的优势。比如:在学习《旅游开发与保护》时,教师在对旅游审美意蕴的渲染中,可以抒发激情、抑扬顿挫,在展示自己对地理、对旅游的热爱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播的地理专业素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在使学生的激情得到感染和激发时,有利于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心声的交流。地理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善于与学生眼神的交流。作为心灵的窗户,学生在教师的眼神中能够获得征询探讨、警告禁止、鼓励褒奖及期盼引导等信息。同时,在学生的眼神中,教师也能够获得超前需求、理解领悟及疑问顾虑等反馈信息。

3、目标的明确。作为一项思路杂、头绪多、内容广的课程,地理教学中对任务的`完成面临着很大困难。通过教师的教授,学生在对课堂教学程序、教学目标等明确了解,有助于其学习思维和学习活动的有计划开展。比如:在学习城市地域结构时,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有效的理论,使学生在活跃的思维和畅通的思路中明确其包括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两种空间结构。

三、创新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有其独特性,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使其学科特色得以突出。在进行教学内容选取和组合时,要重视对其人地相关性、综合性、区域性和空间性进行突出,在学生明确空间区位、形成区域地理结构、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及熟练掌握人地关系特色的基础上,使其学习和运用地理能力得以提高。总之,根据改革后的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堂教学要对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及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将新课程理念充分贯彻落实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正确地理观的培养,在对地理教学理念和手段进行优化组合的同时,使其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成分提升!

2.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篇二

一、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的误区

1.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无选择性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首先要确定课件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都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法也有其可取之处, 切勿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多媒体教学。那些教师用传统教学手法没法讲清讲透, 而多媒体课件却能更形象、直观地体现, 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够更好更快理解的内容更适合用以媒体课件的形式开展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 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就更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形式, 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与晨昏线周年运动及昼夜长短的关系,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 全球板块分布和运动, 东亚及南亚季风的形成,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 等等。

2. 课件内容组织的平淡性

在笔者所见过的课件中, 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组织课件的不在少数, 这样的课件往往给人以平铺直叙的感觉, 缺乏新意, 肯定算不得是优秀的课件。课件应该是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理解, 以更符合学生认知顺序、认知层次的形式呈现知识点, 甚至是给知识点穿上“新衣”, 即以彼及此进行教学。如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课, 课本的主干知识点是河流的侵蚀地貌与河流的堆积地貌, 就知识点而讲知识点就显得枯燥, 也不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如果能结合某条河流 (如长江) , 就这条河流从上游到中下游及河口的地貌形成及特点展开讲解, 这样肯定要比原先的讲解方式要有针对性的多。

3. 多媒体教学的过分“独立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多媒体教学是不是一定要追求课件的完整性, 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如黑板板书) ?答案是否定的。传统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延续至今, 肯定有其可取之处。如黑板板书, 可以较好地体现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 为学生呈现“知识树”。而课件内容虽直观、生动, 但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方面却有欠缺, 也不利于学生记笔记。所以, 应将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两者扬长避短, 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及有效运用的注意点

地理多媒体课件怎么制作才能更显条理清晰, 重难点分明?怎么运用才能不落于俗套, 更显示出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下面以高中地理选修二的“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一课为例谈些自己的看法。

1. 首张幻灯片要能体现课件的整体结构框架

课件不应该是流水账式的做到哪算哪, 好的课件应是使观看者从第一张幻灯片开始就能一目了然地清楚这个课件制作思路。如地理的多媒体课件所用的流程可以这样设置:主干知识、教学导入、教学演示、课堂评价及复习反思 (如图1) 。这样编排一是可以明晰课件制作思路, 二是方便直接链接到你所要的板块内容。

2. 注重单个幻灯片知识点的一目了然

一般的幻灯片制作, 往往是一张或是几张幻灯片讲述一个知识点。从一个知识点到下一个知识点间隔长且难以体现一课知识的完整性, 等幻灯片放完, 即使在最后也呈现了知识框架, 但毕竟也是一闪而过, 学生的印象也不会深刻。所以, 要想办法在每张幻灯片上体现讲授内容的主干知识点, 如:高中地理选修二的“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一课, 在海水的温度部分主干知识包括热量收支、影响因素、时空变化规律三个部分, 在设计课件时可以做如下处理 (如图2) 。

3. 多种媒体手段相结合

Power Point简单易操作, 因此, 是教师最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但它在表现稍稍复杂的立体动画时却又显不足, 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的天体运动及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与晨昏线周年运动及昼夜长短的关系等内容, 表达起来就没有Flash表达的效果好。所以,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以一种工具作为载体, 如:PPT、Authorware, 同时, 在载体上加用其他多媒体工具处理过后的内容, 如用Flash处理的动画, Photoshop处理的图片, 剪辑过的视频或音频文件, 甚至是链接所需的网页内容或是Google地球上的卫星地图。总之, 一切为你所需的。但有一点需注意, 千万不要为了花哨而用, 用与不用的标准在于教学效果而不是工具的堆砌。

4.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板画相结合

作为“小三门”的地理, 不能指望学生课后在这门课程上花多少工夫, 地理教师只能踏踏实实地立足于课堂, 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上不仅要把知识点讲清讲透, 还要将知识点及笔记落实于书本, 使学生有复习的依据。多媒体课件教学很大的问题就是会出现课堂热热闹闹, 课后书本空无一字的现象。很多教师非公开课不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就是觉得多媒体课的教学效果不好, 其实只是使用不得法而已。

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就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在多媒体课件显示其直观形象性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传统板书板画的优势。所谓“无图不地理”, 地理的“图”不仅有地图, 还有如锋面、气旋、褶皱等需要讲解其形成及结构的立体图, 这些需要分体式讲解的图就需借助板画来达成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除上述多媒体制作及运用的误区外, 目前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地理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使用过程基本都是人随机转,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互, 学生主体地位无法突出等,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 也无法切实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重视课件的设计与运用, 通过建立平等交互的课堂教学活动, 多以设问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引发学生创造的灵感, 使多媒体课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 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紧迫性和必然性。本文结合近10年的教学实践, 对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谈些自己浅显的认识和思考。本文通过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一课说明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时, 要对课件内容、表现方式、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 也应避免几大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马占敖.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2) .

[2]熊丙奇.大学教师为何患上“PPT依赖症”[J].上海教育, 2009, (21) .

[3]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篇三

关键词:高中 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引言

教学是教育的第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教学的关键点就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所讲授的一堂课的质量和有效性就直接对教学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将无效的教学时间消除,并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特点以及重要性

有效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教学的角度上来看,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有效的方面来看,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效果,有质量以及在效率上有保障。高中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方式进行生动化处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其中并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就会得到极大地提升。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考以及将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具体体现。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由于我国的教育传统观念以及高中升学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持有一种较为陈旧的观念,一堂课就是教师在课下做完该堂课的信息和知识点的搜集以及整理,在课堂中将教师所搜集到的信息以及知识点通过板书和口头讲解传达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种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进行凸显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的教学观念,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只是一味地听高中地理教师的讲解,而没有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来,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在学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的陈旧也是当前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往往采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讲解来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并要求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但是高中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尤其是在人文地理方面,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实验或者是实地的信息搜集来加强学生对高中地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靠等问题,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教学工具落后

当前,在我国不少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一方面是因为年龄较大等问题对较为先进的教学工具使用不充分,还有一方面也存在着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中安于现状,对互联网等教学工具的利用不重视,造成高中地理的教学一直还停留在教师备一次课可以用几届学生的情况,甚至同一个事例可以讲很多年,造成学生接受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四、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学习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在实际和思考中加以理解,才能够真正地将其掌握。因此,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地理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实际操作观察的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和完善,根据课堂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以及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例如,在引入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找一些关于温室效应的材料以及视频,让学生在材料和视频观看后思考,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主要影响。在学生对温室效应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再为学生播放“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片,并请学生结合之前已经积累的背景知识来对人为因素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等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循序渐进并生动引入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高中地理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在备课等课前准备中搜集到更多更新颖的知识以及教学信息,以便在课前准备中更加充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备的课堂教学。其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高中地理教师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将地理中所要展示的图片信息以及视频信息更加生动准备地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这一知识点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到关于噪音污染、光污染以及其他平时生活中存在但是容易被忽视的图片以及视频,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中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所在。高中地理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等方式来打造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袁文斌.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几點思考[J].亚太教育,2015.

[2]李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2006.

4.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篇四

【摘要】有效教学,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本结题报告分析了当下地理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理论研究结合课堂实践提出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为课题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教学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有效教学、地理课堂、新课程、策略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已成为我们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的很苦,教师教得很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不少学生依赖老师,被动地接受性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课堂以讲授为主,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地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这样造成了大量地“高分低能”的学生,大大降低了有效教学的效度。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地理科目以“地理有效性教学”立题,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有关地理有效性研究的活动。

(二)课题的界定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5.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篇五

管窥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文/李云辉

摘 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课程理念、标准和目标进行逐步的落实。在课程改革的巨大浪潮中,应当更加注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研究并落实“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开发与建设课程资源的力度,注重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落实素质教育。

6.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篇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先磨利备课这把“刀”,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比老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就一定要备好课,而可行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自然成了可行上课的前提。那么备课需要注意哪些难题呢?

一、深入解读,大胆创新

要深入解读课程文本和学生学情,大胆创设适宜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文本,其中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处于“纲领性、准则性”的地位,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向标。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水平、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要实现有效备课,只有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多种潜在因素,如趣味因素、智力因素、体验因素、探究因素等,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状态、差异和需求,才能有效地驾驭教材,灵活地创设学习情境,从而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感情,促进学生主动体验学习,最终生成高效课堂。

二、要提高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有效性 要提高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计划,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计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计划订的可以细化一些,可以具体到做什么事,不是空喊的一些口号。如,我们教研组上学期就定了两个内容:1是学习江苏省教研室关于改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2是完善本学科的电子教案和高中地理课件的制作。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就紧紧围绕这两项内容来展开,特别是其中的第一项内容往往会渗透在第二项内容中来完成,这样每次活动就一定会有具体的事情来做,不会坐下来聊天了。同事之间也得到了真正的交流,在集体备课和讨论中,教师各抒己见,将自己的不同看法提出,共同研讨教学中难以解决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会了电脑技术,青年教师也向老教师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三、是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教师必须把学习、研究、革新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教研活动不应仅仅是在教研组的集中活动,而是教师平时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每次教研活动教师只有经过了认真的准备和具备了真才实学时讨论时才会有话可讲,能讲出自己的见地,才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教研活动只是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使教师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就感。

教师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和积累。做反思型教师,就是要养成教学中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习惯。应该重视教学后记和学生反馈,通过与学生、同事的沟通了解自己的教和客观的评价;要在学习中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吸取先进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反思也是一个人进步的关键。年轻教师应该侧重于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和疑惑,而资深教师则应该侧重于总结提炼教学中的成功与收获。如果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将成为我校教研资源的宝贵财富,对以后的教学研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有效的教研活动还应该以课题的研究为载体。

因为只有有了课题以后那么教研活动时就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内容,教研活动时也不会净喊口号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五、积极开展和参加多种培训活动。

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帮助和指导教师提高新课改中课程实施能力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的能力。通过各种培训真正帮助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上来。在学校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应有一批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肩负起学校教学和教研活动的重任,引领教师们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六、差别适应原则

7.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地理教学 篇七

1.向学生介绍地理科目的重要性

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 是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一门学科。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 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通过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成为“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 从而使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参与国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2.教师要有效呈现教材内容

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地理教科书具有所有教科书的普遍属性———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 只有符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才是有效的, 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 提倡高中地理教师使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要用学生熟悉的地理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提倡多使用地图;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地理教师只有有效地呈现地理教材内容, 才能使有效地熟悉教材落到实处。

3.巧用地理新闻进行导入

现代社会, 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高度发达, 能很快将国内、国际的各种新闻在第一时间传播到人们生活的每个地方。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对地理教学有用的新闻资料或新闻视频导入新课, 这样做不仅能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 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对学生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有利, 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育, 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 巧用地理新闻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不仅是地理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 而且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4.有效利用地理图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地理教师要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就需要将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地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地理图画表示出来, 尽量使抽象难懂的地理原理形象化与直观化,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地理图画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地理教师利用地理图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形象思维,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5.关注热点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 死记硬背的题目少了, 从书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少了, 综合题、探究题与开放题多了。 这就要求地理教学从重具体的知识要点教学向整体知识结构转变, 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方针政策, 关心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关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关注热点新闻。 善于从地理角度分析和探究这些现象和问题发生的成因及背景。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进行这样的问题讨论,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创造能力, 而且能让学生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增强社会责任感。

6.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

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 设计教学情景和开放性问题, 不对学生思维预设任何框框,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 以不同方式进行思考、表达, 畅所欲言。 教师还要敢于、善于打破原有教学设计, 鼓励、 引导学生对教师、 书本质疑, 要 “ 百家争鸣”, 勇于对某个地理问题或观点进行争辩和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突发奇想, 提出一些不合常理、稀奇古怪的问题, 努力营造 “敢想、敢说、敢问、敢试”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空间, 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7.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过程

一节完整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其教学过程总是以人的关系为主线, 步步为营, 环环相扣的。 良好的开场白, 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提出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紧接着, 教师趁势引导学生寻找和讨论新课的知识点, 运用地图剖析难点, 排除疑点, 强化重点, 巧妙联系已有知识, 建立知识体系, 构成知识网络。 同时, 使用多种语言技巧, 营造宽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善于向知识的广深处质疑、解疑。 并且, 联系实际运用新知识, 解答相关地理问题。 最后, 反馈教学效果, 强化训练, 扼要结尾, 就会产生“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 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内, 学生通过探讨、答疑, 获取知识, 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堂教学。

8.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用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导入新课, 若难易适当, 则足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进行推测、想象、分析, 进而追根寻源, 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的目的。 设置悬念, 必须寓意深刻, 耐人寻味, 恰到好处, 同时得根据教材和教学的需要进行。

“时区和日界线”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大, 仅靠教师讲授效果不会太好, 须让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 主动思维。 设置悬念激发其兴趣更显恰当。 如:“大航海家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回到西班牙后, 发现航海日记的日期与当地日期相差一天, 船员们最终也没弄清楚这一天丢到哪里去了。 同学们能不能帮助找回这一天呢? ”但设置悬念时切忌过于离奇, 更不能喧宾夺主,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9.引用趣味性事例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指利用与新教学内容有关的谜语、诗词、笑话、游戏、名人佚事、民族风情、千奇百怪的地理现象等。 地理知识内容与充满情趣的相关事物结合,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师生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默契交流。

8.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探索 篇八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无效、低效,这应当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应当关心和研究的问题。在国外,对这个问题已探索多年,但我们却经常忽略,以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没有得到最佳的发展。

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就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的认真程度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者学得好不好,有没有进步、提高和发展。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者不想学,即使教师教得很认真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的,如果学生学得很累很辛苦,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或是低效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关注的是教学的效益,教师能用最简单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最有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时间、方法和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自由发挥,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用最少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如何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1.教师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体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特点,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知识水平、课堂行为、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的技巧,对课堂事件处理的方式和师生关系等,对有效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如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言行就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曾经有位学生,大部分科目学习都不是很理想,唯独地理很突出,其父母问他为什么其他科目学习不好,他的回答很简单,我很喜欢我们地理老师,课堂讲了,我就懂了。当然,不同的个体,他的兴趣和爱好不同,对教师的特征和行为要求也不同,这就会造成同一节课,对不同学生的有效性是有差距的,但我们老师要尽量把这差距缩小,不能让它全面化。如在课堂上对多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就一个问题做多题的练习,甚至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这就是一种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2.明确理解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有效教学的根本。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处理好地理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要求地理课程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知道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方法和结论,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领会地理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与方法,受到一定的人文精神的熏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例如,关于大气的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然的物理学原理作为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已经从“是学生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从抽象变为具体,从笼统变为准确,从模糊变为清晰。这样,根据这个目标教学,不必要的难度降低,而且有示意图作为载体,就可以用以前的学习成果来说明地理成因。因此,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从而提高教学的目的性,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方法很多,每种教学法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可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对解决另一问题可能是无效。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课的内容、学生状况、学校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多种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整合,便于学生更好开展活动,更有利师生互动,更灵活地处理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必修(1)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法方面我设计一个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手持地球仪,保持始终指向一个方向,在教室的行道按逆时针方向走动,以中间学生的目光为太阳直射光线,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地球在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何变化。这样,学生很快就得出在南北半球的回归线之间运动。

4.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即时生成资源是提高有效教学的捷径

课堂教学按照预设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会即时生成教学资源,如果,及时对这些资源进行运用、解决、处理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一条捷径。例如,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说出一些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理解,及时地指出、纠正,学生的记忆是深刻的。还有在探究中提出一些看法、想法、意见,有可能是一种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是其他同学包括我们教师所忽视的内容,我们机智处理和运用,是很有效的。例如,在学习三圈流时,一位学生就提出如果地球的自转方向变为从东到西,那三圈环流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讓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引入三圈环流的教学。学生很快就想到三个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这样,学生通过讨论自转对三圈环流形成的影响,就可以得出,有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依然存在,只是风向发生改变。

5.合理评价机制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我们就要时刻记住这个主题,而这一方面很难用分数来评价和衡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采用多方面、多渠道、多方式来对学生综合、全面的评价,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例如,课标中理解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我们是通过让学生分组测量本学校地理坐标来考核的。考核内容包括小组分工、测量计划安排、测量过程中的原理、工具、数值、计算、结果等方面。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组织、参与、合作,对终身学习是有效的。

9.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篇九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要不断的从内容、形式、模式上做不断的改良,满足新时期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诉求,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采用更多趣味性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了解学生,从而提供对应且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在当下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不断的对传统教学做改良,注重学生心理特点,落实具体学习目标,依据学生需求做对应的课程内容改良,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促进师生交流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有效的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良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引导,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转变,仍旧采用传统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了解,不能有效的针对学生需求与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安排,甚至部分教师存在教学不公平状况,更为偏袒成绩优秀的学习,讲授的中心主要为优秀成绩学生服务,忽视其他普通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处于被动性接受,缺乏主动性思考与深入理解,在知识点的理解上更多的处于浅层状态,不能达到举一反三性的深层性规律内涵掌握,因而导致在转换表明条件内容后就不能对其做充分的理解。在知识点的讲授上更集中在某一个知识点的说明,缺乏对知识点背后的规律与相关知识点的串联做有效联系分析,学生缺乏知识点的联想综合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做有效的关联分析。而教学内容、形式上都较为单一,不仅缺乏师生互动,同时也缺乏对新技术新信息的利用,教学材料与内容仍旧沿袭老旧模式,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地理课程更多的成为应付式或者压力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缺乏对课堂的内心需求与热情。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趣味幽默内容的渗透,教学过程乏味呆板。

二、高中地理教学提升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要提升有效性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其现存问题做对应的改良,同时充分的考虑新课标要求,将教学内容、形式、模式、手段做有效调整,从而达到全面的教学效果提升。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当下是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咨询丰富,多媒体技术便捷高效,让高中地理教学有了更多样化、清晰化、趣味化的内容展示方式,同时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对于传统课本教材内容而言,是更为有效的补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采用视频、文字、图片等声像一体的教学资料多教学内容补充,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为充分全面的理解,比单纯的书面材料更为清晰易懂,同时也有效的避免课本板书或者教师口述带来的教学进程缓慢问题。只要教师能够充分的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效率会显著提升,同时有效的提升教学信息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运用在知识点的吸收理解与师生互动上。特别是网络信息丰富,多种学习技巧与知识点的规律性概括资源丰富,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到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购买学习资源,达到学习资源广泛共享的效果。

2.注重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充分发挥,课下也可以做适当的运用。由于是当下智能手机普及,高中学生可以与教师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资源共享与沟通。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动态发布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系统与兴趣爱好,从而有效的在课堂内容中渗透更多学生喜爱的话题与热门话题内容,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尤其是将课堂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理解能力会相对提升,贴近感也会促使学生更强的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充分明白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可以保持较为专业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积极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虽然人们在尽可能的减少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教学后果,但是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地理教师仍旧无法让学生摆脱考试考核等学习压力,对地理学生自然有一定压力感,无法保持较好的学习参与热情。尤其当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时会有强烈的学习挫败感。因此,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认可自己,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的保持学习热情。一般情况下,积极的鼓励比批评可以更被学生受用,过度的批评指责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心理,甚至因此造成厌学情绪。但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主要是合理运用鼓励与批评的比例配合。对于过度顽劣的学生,需要进行鼓励,但是也需要通过批评来鞭策,其中的把控需要教师做有效分寸掌握。

4.注重知识点规律与技巧教学

在知识点教学中,要充分的通过多案例内容做联系性教学,让学生发现不同知识点可以转化为的具体表现形式,让学生能够考点或者知识点做其中深层次核心规律的把握,而不是仅仅记住了表明的条件内容,要懂得表明内容后对应的知识点与运用规律。要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的分析探讨,能够多角度多形式的运用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探究能力,提升其主动思考与思维的能力,避免传统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习题讲解,也可以多发动学生做讲解,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同时可以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表示认可与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训练学生的表达与逻辑思考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地理学生需要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做充分的掌握记忆,同时也需要在知识点的讲解运用上添加更为生动有趣的形式和辅助性信息支持,从而打破高中地理教学呆板沉闷的刻板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0.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十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地理知识时应该及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感觉到学地理有用,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可以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关注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热点问题也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所以地理课教师合理关注热点问题,既是高考的需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有利于正确观念和意识的形成。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物种减少、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和强化全球意识、忧患意识、未来意识、开放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地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

例如,讲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再深一步提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并提醒学生结合南亚季风来考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难度的处理。

三、动手演示地理模型

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动新思维的过程。通过演示后的结论或许并不一定非常完整,因而可以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假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主动去完成演示,在演示中可以发现问题或发现新的观点。这一过程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

如,《地壳运动》一课,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相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其他学生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制作PPT课件、浏览互联网网页、建设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录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地理教学素材,使教学手段富有实效。

在阅读“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和“锋面雨形成示意图”时,如果让学生看这些静态的地图,学生很难掌握雨带移动的规律和锋面雨的形成过程。但用Flash软件把它们设置为动态,即在不同的时间显示雨带移动的地区,动态显示冷暖气流相遇交锋的过程,即使教师不再说明,学生也可以明白图的意思,并且在其头脑中留下雨带移动和锋面雨形成的情境。这样,就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从而有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关注社会生活

通过联系一些社会生活,将地理应用于实际之中,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很有用的,是有必要学习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能够积极参与。

例如,在讲气候资源中日照与城市街道方位的关系时,我首先让学生联系我县主街道方位来分析如何进行城市街道布局,街道两边的房屋采光度最好,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问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万伯美。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36)。

[2]罗振华,汤洪年。漫谈轻松学好高中地理:写给高一学生的几点做法[J]。地理教育,(04)。

11.高中地理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满堂灌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实现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和学习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期望以此理念指引教学,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对于有效教学的内涵,近年来学者们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合乎教学规律,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共同发展需求,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也有学者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概念,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运用科学理论的指导,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育学的完整统一。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上来,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那么,高中地理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1.积极有效的备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备课,备课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十分重要,要想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进行积极的备课。如果在课前只是把教学内容简单的熟悉一遍,很难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积极的研读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例如,对于美国田纳西流域的综合开发这一节进行讲解的时候,如果教师没有真正研读教材,没有研读新课标的要求,就很容易把目标放在田纳西河流域的讲解上,没有总结出河流的开发思路,这就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再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2.灵活的课前导入

导入对于新课的学习特别的重要,灵活的课前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更好的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活动就会呈现出低效的状态,不利于地理教学的实现。因此,要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导入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课前的导入方式很多,有讲故事的导入方法、多媒体的导入方法还有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都要保证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现象,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在画面的刺激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

3.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教什么知识,学生才能学到什么知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创设出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为自己释疑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各种天气灾害或者是天气预报的一些视频资料,学生在看到这些视频后,就会想到什么是台风,什么是寒潮,臺风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破坏力等。学生脑海中呈现出以一系列的问题,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探究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就变成了主动学习者,就会取得特别理想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高中地理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推动地理教学工作的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高中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的探究 篇十二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新的教学理论之一。有效教学的理念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方法和策略。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问题也备受广大教育者的关注。“以生为本”的有效教学符合以下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理论。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

二、“有效教学”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给予适度的引导,还学生一个自主、和谐、 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这种主动探究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来激活学生思维、 发展认知能力为重点。因此,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即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以生为本”的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而实施的一种强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课堂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由于课堂有效教学的效益不同于企业的生产效益,这种课堂有效教学的效益取决于接受者在一定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

三、“有效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尝试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教师在具体的课堂设计中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针对中学生的学习特征,结合学校教学条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点很细,教师需要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好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轻松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时才能有效地进行引导,而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在“中亚”区域地理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本专题的教学重点:(1)中亚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海陆、交通);(2)中亚地形;(3)中亚气候;(4)中亚的河流湖泊;(5)中亚的农牧业;(6)中亚的工业等。根据教学内容配套下面专题练习,以明确本专题教学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读图1,回答问题。

(1)图1中棉花产地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基地,简述棉花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中亚内陆湖———咸海正慢慢缩小,咸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哪部分(东部还是西部)盐度较高,原因有哪些?再试分析缩小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危害。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亚尤其是南部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试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4)中亚东部山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哪里?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中亚东部发展山地畜牧业的原因?

这道题中的问题几乎涵盖了本课教学知识点,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知识点和考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把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2.有效设问,巩固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的设问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问题能巩固旧知识,理解新知识,从而让学生系统地获得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复习“陆地与海洋”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就2014年轰动全球的“马航失联事件”,结合地理教学知识而设问:马航MH370失联的可能相关区域属于什么气候?为什么搜寻工作屡屡受阻?试从气候、洋流、海底地貌等原因分析?马航失联的可能范围属于什么板块……以区域热点为话题,能提出很多问题。再如,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5月12日发生7.5级地震,教师也可以有效设问地震的相关知识:尼泊尔地震位于什么地震带上?尼泊尔地震造成重大伤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提高地震的自救知识……

教师需要抓住时事热点,提前设置一些巩固知识的有效问题,让学生在关注时事新闻的同时复习地理知识,使得问题熟悉化,更具时效性,使学生更快地接受地理知识。

3.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一些学生为什么总是学不好地理,很大原因是没有重视知识积累,没有养成良好的地理分析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重要性,不能忽视小知识点的积累,否则难以提升应有的地理学习能力。在进行“德国”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选取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能有效地整合章节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需要重视此类综合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读图2,回答问题。

(1)该国地势特点如何?判断依据是什么?

(2)B是什么河?其航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方面?

(3)该国北部地形虽为平原,但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经营粗放,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4)E是被称为德国“硅谷”的什么城市?德国微电子产业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5)A国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C区为该国的钢铁工业区,该国的钢铁工业逐步向西部地区集中,甚至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要把自然地理知识同人文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有效地运用综合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升地理学习的综合素养。

四、小结

13.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篇十三

摘要:有效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笔者就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当前,不少学生抱怨高中地理难学。我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落后。教师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固守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造成了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排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自然也会费时费劲;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差异性。现在很多学生都认为地理难学,而且学习地理对提高自己成绩的作用也不大,逐渐对学习地理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要求,就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和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一、改变历史认识,重塑学习信心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模式,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教师还要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观念,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融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采取“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拉近地理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知识、旅游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与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教师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由于媒体介质的不同,地理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在表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参与性和受控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效能。在教学中,对于地理事实(包括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技能和地理问题解决,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地理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媒体在揭示地理过程、解释地理原理、引导地理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等方面具有高效能,可以极大地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教师可以采取问答式、竞赛式、表演式等诸多教学方法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能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另外,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野外或城市街头去实地观察和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更加真切的认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更为具体的要求。虽然,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讲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原因很简单,即学生只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往往不能提前获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没有充分质疑的机会,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对地理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在现在的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发言权,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逐渐变得兴趣盎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较大的发展。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有趣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实践证明,生活化的东西是学生都比较感兴趣,使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联系生活经验,引入地理实验

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地球和地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切西瓜的经验,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课堂教学,从而为高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适时地引入一些有趣的地理实验,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讲热力环流这一规律时,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正好是秋末,上课时我把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学生把备好的打火机打着,分别放到门的上沿和下沿,然后观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地看到把打着的打火机放到门的上沿时火苗向外,当放到门的下沿时火苗向内。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这一节的教学难点在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被突破了。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实验所得到的认识更具体、更深刻。

14.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篇十四

【摘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热情及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准确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在当今这个高科技年代,多媒体技术必不可少。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就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辅助

普通高中

地理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63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图形、声音、颜色等描述手段,形象、准确,直观、生动地建立了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高中地理教学一直被比喻为“粉笔、书、地图”的教学。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会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是重点高中早已使用多年,但我所处的学校是一所县级市的普通高中,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走进课堂的时间只有一年。

就是这一年,使我们的教学成果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来自乡镇村庄,他们初中的地理就是一片空白。而且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平时呈现于黑板上的地理问题基本理解不到位。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后,尤其是课件的运用,使黑板解决不了的教学问题得到了解决。那在这一年的摸索运用多媒体技术中,我有了如下的体会。

一、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需求的基础,地理教学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不仅是给学生提供认知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再现情境,启发学生,使学生对知识表象可以进行分析、理解、综合、概括,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在复习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录像,让学生思考南北气温为什么出现差异这一问题。学生看到同样是1月份,黑龙江的漠河是狂风暴雪,而海南省的海口却是阳光明媚,树木成荫,人们都穿着短袖短裙。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情绪高涨,纷纷思索我国南北方1月份气温差异大的原因。在这里,多媒体的运用,就使学生的思维结构获得优化,有“独特”和“最佳”之效。

二、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解决淡化知识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中有诸多重点、难点,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它可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可增加生动感,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教材的重点、解决淡化知识难点,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黄赤交角的形成与意义时,它既是教材重点,又是难点。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很直观的就能展示出黄赤交角的形成以及带来的影响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用动态显示太阳直射点一年的运动轨迹。例如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全球的昼夜情况。学生通过观看,就会非常明白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直观而生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难于理解接受的重点、难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清楚易懂,使地理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是学生的基本技能。这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接受理解、消化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构建直观形象的思维,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了学生通过研究地图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概括、判断推测,也是对学生理解推测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读图识图、用图制图的重要能力。例如:在讲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时,可以用重新着色、鲜艳闪亮来突显大西洋,太平洋的重要洋流,区分寒流暖流。这样就可以突破传统地图内容复杂,重点不突出的弊端。介绍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时,用闪烁的箭头来突出秘鲁寒流。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地理空间事物分布特征,加深印象。

虽然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但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不能全部取代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多媒体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技术仍要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地理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仍需教师来实施。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我们教学设计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生机。我们要不断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让多媒体课件能更多的走入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元镜,谢幼发.多媒体组合教学实践.科技出版社,2002

[2] 徐步阳.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考试周刊,2008年34期

15.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篇十五

当然教材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来源, 教师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需要, 选取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为学生熟悉、能理解、可挖掘的学习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对教材科学合理地进行整合、重组和再造,力求使加工后的教材紧扣目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使之服务于课程目标、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为此我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再创造做了以下探索。

一、用生活实际,深化个体感受———实现有效教学

地理有效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将地理还源于生活,以生活的见闻、规律走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

1.教材来源于生活 。

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不仅可以给教学鲜活的材料, 而且可以引入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和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对学习地理知识始终保持积极态度。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学生时, 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奋与激动。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地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这对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地球》一章时,虽然生活在地球上,但学生对学习地球,犹如身在庐山中,比较难理解。假如把一个西瓜作为原始模型,无限夸张到宇宙空间, 以它的纹理假象为经线,以它的瓜蒂为极点,以横切面为赤道面……如果引申开来,学生的学习便不再枯燥。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眼讲授新知, 从实际生活求得实感, 易于接受,且让学生觉得地理能增长知识,亲切实用,从而引起兴趣。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各环境要素时刻作用人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典型例证,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有机地移植到生活中。用身边的事例挖掘其中的地理规律,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 积极开动脑筋,加强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适宜重组地理教材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1.新课改下灵活演绎教材成为必然 ———博取众家之长 。

新课程实行“一纲多本”,出现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四种版本教材。在这种局面下,教材并不完全是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和内容划分而编写的, 不同版本的教材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 都在课标基础上有所创造,各有特色。教师要注重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尤其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内容, 可以将各版本中个性化的内容及相关表述作为取舍教材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以博取众家之长。

2.适宜的教材重组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近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我省强力规范办学行为,对地理学科的周课时数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和以往相比较,地理学科的课时量每周比原来减少二分之一。课时减少了,还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模块教学任务, 很显然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上课,就是向学生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种种知识和信息,并设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信息。但是无论教材编制得如何好,要使之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还需要教师做一番加工、转化,把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构建,尽量充分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以通俗易懂的讲解、陈述、演示、论证等方式显现出来,进入学生的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融会贯通。

那么,教师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构建才最有效呢? 布鲁纳曾提出:欲使教材内容被学生顺利掌握,教师应把包含在教材(课本)中的知识转变成适合学生心理结构或认知顺序的知识形式; 所教材料必须与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形式提出和讲出。这说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材内容,如同教材编制者编写教材一样, 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构建,使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做到“结构化”,即将教材内容转化成有意义成序列的整体,而不是分割开来的局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两部分内容, 组合起来讲述效果不错:通过列表比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等,加深学生的印象,类似的还有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等。

三、适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非常明显感受这一基本特征。如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区位(包括城市、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等)选择 ,就需要考 虑各个影 响因素 :气候 (光照、水分 )、地形 (场地)、水源等自然因素;市场、交通通达性、政府政策、技术、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乃至历史、个人偏好等社会经济因素。在不同的时空中,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不相同,而且每一个具体的因素又在发展和变化,它们的发展和变化对区位的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一个层次复杂多变、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系统。 而教材限于篇幅,它不可能将各区位因素的影响都进行详细的讲述, 绝大部分是一带而 过。因而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只能和学生详细的学习影响某个区位选择的某几个主要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区位选择的片面认识和肤浅认识。因此在讲授地理事物的区位时,笔者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进行整合。对每一个影响地理事物的区位选择都选取典型的例子,运用文字、图片等呈现手法,并通过超级链接,将其他相关材料和网站收集起来,以供学生更广泛地浏览; 使学生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影响区位的主导因素有哪些,其他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并辩证地认识各因素的动态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教师有效的组 织、积极的引导,通过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高效理解和记忆这一内容,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下一篇:教你写作文结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