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2024-08-21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精选8篇)

1.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篇一

西堤头小学四制实施方案(校长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竞争上岗制、绩效工资制)

校长负责制制度

1、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学校的工作负全责。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

3、确定学校工作目标,制定、实施学校的规划和计划,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4、注重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好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领导和组织好学校的体育卫生、义务劳动等工作。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5、有计划地参加教研活动,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分析情况,并给与指导。

6、组织召开校务会议、行政会议、教职工大会和全体学生会。

7、抓好班主任及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做好班队工作。

8、领导好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按规定开展文体活动,努力完成达标任务。

9、领导学校的总务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教

师的工作环境;组织总务后勤人员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关心群众生活。

10、廉洁从政,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在教师中起表率作用。

西堤头小学岗位责任制制度

校长职责:

1、校长是学校行政全权负责人,法人代表,统一管理学校工作,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

3、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提出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经教代会通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4、根据规定和学校编制、聘用、调配、管理学校的行政人员和都。

5、组织和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教育计划,充分发挥学校的综合培养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6、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学校各种组织机构,密切配合党组织,结合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7、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工作关心教工、学生生活,保护他们的继续。

8、管理和维护安全、设施和设备,合理使用学校经费。

9、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

10、主持校务委员会工作。副校长职责:

1、主动、积极协助校长工作,当好参谋。

2、具体分管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加强对教导处、德育处、教科室的领导,指导教导处、德育处、教科室工作。

4、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收集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向校长汇报。

5、负责教师的学历进修,协助校长做好教师的考核和职改工作。

6、做好有关报表、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

7、完成校长安排的其他工作。德育主任职责:

1、在分管校长领导下,主持学校小学德育处的全面工作,对校长负责。

2、每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小学德育工作计划,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并在期末写出工作总结。协助校长组织、监督、协调和指导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交流情况和经验。

3、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决定对本处室人员的聘任与奖惩。

4、抓好班主任工作,指导班主任落实好班规班纪。每月将班级常规检查结果汇总公布,(含学生的一日常规、用餐纪律、卫生纪律、路队、文明守纪以及两操等行为规范),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班主任补贴发放。

5、定期培训学生干部,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学习、交流工作经验。

6、根据《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制定校内相应校规、校纪及管理制度,抓好各项常规的检查和反馈,保证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

7、负责“十佳小学生” 和“优秀学生”的评选等工作,认真贯彻学生奖、惩、罚条例。

8、努力争取校外教育机构及有关部门的配合,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组织安排假期活动。

9、负责对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报校长办公会审定后执行。

10、负责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牌等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11、负责协调校外德育事务工作,做好社区教育活动,搞好家长学校。

12、按时保质地完成校长交办的应急性工作。教务主任职责:

1、协助校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完成小学的教育教学任务

2、协助校长制订和实施教育、教学计划及教导方面的规章制度,协助校长确定教研组长,班主任的人选及安排工作。

3、组织和和管理好工作,帮助教研组制度和审批教研工作计划,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研究、布置教研工作,落实检查教学岗位责任。

4、有计划地听课,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

5、组织和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审批班主任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和布置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期末组织做好学生各类评比,审查学生的操行评语等。

6、组织教师业务进修,协助校长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7、领导教务工作,安排日课表,编制教学行事历,作息时间,值日轮流表等。

8、做好学籍管理,建档,招生,新生编班,插班等工作,组织各种考核和学科竞赛等。

总务主任职责:

1、根据学习规划要求,拟订学校总体建设规划,搞好学校的基本建设,保证教学、办公及师生生活学习,工作的条件。

2、根据教学要求可向校务委员会提出购置各种教学设备仪器、教具、图书、体育、文艺、卫生、医疗、办公、生活等用品,保证教学方面的需要。

3、管理学校各种财产,组织登记、保管、维护建立必要的制度,经常向师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4、管理好财物、领导做好经费预算和决算,每月向校长汇报,组织好学生各种学杂费的收缴工作。

5、管理好师生生活、办好食堂,帮助师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困难。

6、搞好学校环境建设,抓好卫生管理,保证有较好的教学环境。

7、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好后勤人员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及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总务部门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加强了责任感,提高服务质量。少先队辅导员职责:

1、每学期制订少先队工作计划,期末写好工作总结。

2、每学年一次聘请辅导和校外辅导员,民主改造大队委。

3、办好队部室、做到摆设整齐,布置美观,环境干净,建立正常的大队委值班制度。

4、组织和管理好班队活动课,利用班队活动进行队知识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生活活泼的活动。

5、负责全校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考核。

6、坚持常年性的读书小组活动和争取好人好事活动,结合重大节日,举行全校性大型活动。

7、坚持训练好鼓号队,值勤大、中队干部、升旗手,培养小干部,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精神,不断提高队工作水平。

8、办好红领巾广播站,健全播音制度,办好少先队专刊。工会主席职责:

1、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好学校领导的参谋与助手,维护行政领导的指挥权。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协助党政领导带领职工群众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基层工会干部和工会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各工会小组的工作,了解情况,改进工作,引导会员不断开拓进取。收集会员意见,倾听群众呼声,随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坚决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3、适时组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督促检查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落实。

4、认真抓好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定期召开工会委员、工会小组长和其它工会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上级工会的会议精神,组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5、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配合行政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6、认真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7、经常组织教职工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教研组长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在期初制订好本学科教研活动计划,经教导处审批后,认真贯彻执行。

2、组织本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如学习大纲、教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观察教学,组织专题讲座等,并对活动内容和效果及时总结,推广好的教学经验。

3、抓好本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深入本学科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经常了解本组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情况,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难,特别要关心和培养新教师。

4、协助教导处做好对本学科学期授课计划和教师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检查。

5、学期末对本学科组的教研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并及时上报教导处。班主任职责:

1、加强德育工作,按照《小学德育纲要》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常规要求认真抓班级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宣传教育,严格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严格科学地管理班集体,促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严谨的学风,使班级学生基本能按规范要求去做。

2、组织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开展工作,每月一次班干部会议,培养好干部,指导学生定期更换墙报、黑板报,培养学生自量、自主能力,每学期至少更换四次板报。

3、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加强对学生的生活管理,指导学生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搞好班级包干地段卫生和个人卫生。

4、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公益劳动和活动,上好劳动课。

5、密切学校、家长、社会的联系,做好学生校外情况调查工作和家访工作,热情对待家长,认真开好家长会,每个学期至少家访一次。

6、更新观念,全面考察学生,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操行评语,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成绩,健全学生各种档案资料。

7、上好思想品德课和班队课,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好各科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8、负责全班各项竞赛,安全、大少集会亲临到场,学生集体外出班主任必须亲临负责。班级各项,事无巨细都要追究班主任负责。

9、上好思想品德和班队课,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好各科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10、密切与科任老师联系,互通情报,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统调各科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教师职责: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教学大纲,遵循教育规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分配,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2、端正教育思想,有良好的教风,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师德修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对学生全面负责。

3、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爱护学生,关心中下生,不歧视不斥责,不刁难,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讲忌语,因材施教,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组织学生“两课两操”,严格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不布置惩罚性和机械重复的作业,保证学生课间休息。

5、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教学的合格率、优秀率均要达到努力目标。

6、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勇于改革,认真参加各层次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改实验,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的体会和经验。

西堤头小学教职工竞争上岗制度

一、范围、对象 我校在编在岗的教学、教辅人员。下列人员不参加竞争上岗。

1、考核不称职或在本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

2、产假、长病休人员。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 员:党、政、工及教代会成员

三、聘任程序

(一)管理岗位聘任

1、岗位设置及职数

校级干部2人;德育主任1人;德育副主任1人(兼大队辅导员);教务主任1人;教务副主任(兼人事干部)1人;总务主任1人;总务副主任1人。

2、中层聘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2)坚持“四化”的干部原则(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4)坚持择优任用和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扩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参与监督。(5)坚持稳定和改革兼顾,新老结合,用长弊短的原则。(6)坚持改革无情,安排有情的原则。

3、参加竞聘中层干部人员的基本要求

(1)竞争中层干部人员,原则上具有上级规定层次学历,工作满5年。具有本科第一学历者,工作必须满四年。

(2)现在担任教师工作的,需任班主任或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满3年。

4、聘任程序

(1)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西堤头小学中层干部岗位设置方案”。(2)个人报名,组织推荐填写《竞争上岗个人应聘意向书》。(3)阐明思路:应聘人员就应聘意向部门工作阐明管理思路。

(4)民主评议。全体教职工大会对提名进行评议。评议的信任票必须超过80%的,才有资格参与竞聘。

(5)领导小组根据精品人员的民主评议情况,进行投票,决定是否任聘。(6)公示上报结果并签定合同:公示无疑义,上报区教育局,法人代表与其签定聘任合同。任期为一年。

(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

1、岗位设置

根据学校编制,设置教学人员岗位。

2、参聘教学人员基本要求。

教学人员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根据学校需要设立的音乐、体育、美术、微机、品社、科学等满工作量并能承担兴趣小组辅导的专职教师,优先聘任高级、中级职称教师。教师所填报的岗位应与本人专业对口,因实际情况需要转岗的须经学校领导小组同意,方可到非所学专业任教。应与专业和历史沿袭为依据,应以小循环为原则(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3、聘任程序。(1)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西堤头小学2010-2011学教学人员岗位设置方案”。

(2)先议岗,如学校和本人意见一致则定岗,剩余人员再参加剩余岗位的聘任。多人竞一岗的竞争人员进行演讲,演讲侧重自身任职优势、近三年工作成绩和今后的工作打算,时间不超过3分钟,演讲结束后,需将演讲稿交给考核组。(3)个人报名。填写《竞争上岗个人应聘意向书》,未定岗人员填满3个。(4)领导小组根据民主评议情况,按德、能、勤、技进行百分制打分,按照竞聘志愿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聘任结果,并进行公示。

(三)组长聘任

1、岗位设置及职数

设置年级组长职数6个。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组长。设置学科组长5个。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其他学科。

2、参聘组长基本要求。

组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组长工作队教师的教育观、学生官、组织能力、监控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西堤头小学全员竞聘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北辰区教育局和学校的有关文件为依据,特进行此项工作,将热爱学生、责任心强、德才兼备的教师选拔到组长的工作岗位上,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3、聘任程序。

(1)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西堤头小学年级组长岗位设置方案”。

(2)个人报名,或由德育处、教务处提名。并填写《竞争上岗个人应聘意向书》。(3)述职。

(4)民主评议。全体教职工大会对提名进行评议。评议的信任票必须超过60%。(5)领导小组根据竞聘人员的综合评议情况,投票决定是否聘任。

(四)班主任聘任

1、岗位设置及职数。

班主任岗共设20个。一至六年级分别17个班。

2、参聘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担任班主任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有担任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

3、聘任程序。

(1)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西堤头小学1-6年级班主任岗位设置方案”。(2)个人报名。并填写《竞争上岗个人应聘意向书》。

(3)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候选人进行评议。群众对参聘班主任的信任票必须超过60%。

(4)领导小组根据竞聘人员的综合评议情况,投票决定是否聘任。绩效工资制

西堤头小学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工作方案 根据《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天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北辰区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正确评价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成立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 员:党、政、工及教代会成员

二、基本原则

(一)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的特点。

(二)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完善绩效考核内容,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三)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五)考核多元,真实有效。考核评价要多元化、多样化。坚持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评价、定性与定量考核评价相结合,使考核评价更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

(六)全面考核,尊重差异。考核评价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也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既要体现教师的群体协作、共性发展,又要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

三、考核范围和对象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及其2009年1月1日及以后的正式工作人员。

四、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工作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考察教职工的业绩和贡献。

(一)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政治表现与师德修养、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和专业发展等几方面内容。

对于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将从师德考评、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教育活动等方面予以考核。

(二)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管理人员履行教育法律法规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实绩,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表现、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运用发挥及完成工作的质量、效率等方面。

(三)工勤技能人员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工勤技能人员履行教育法律法规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实绩,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表现、工作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效率等方面。

五、考核评价结果的使用

1、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教职工岗位绩效工资发放和教师考核、职称评聘、奖惩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2、学考核被确定为合格等次以上的人员,具有续聘及晋升职务的资格,并按有关规定晋升工资档次和发放奖金。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学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发放学年奖金,不能晋升职务,并予以批评教育低聘或不聘;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对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考核仍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西堤头小学教职工绩效工资制度

根据《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指导意见》和《北辰区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绩效工资暂行办法》(津辰教发〔2008〕34号)文件精神,为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我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制定本分配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以岗定薪,向班主任、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

(二)优绩优薪,注重绩效;

(三)岗变薪变,体现多劳多得。

二、实施时间

从2009年1月起实施。

三、基本方法

(一)在编制限额内,将教职工岗位分为四类,分别是班主任岗位、管理岗位、科任教师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二)教职工实行以岗位和业绩为核心的奖励性工资分配模式,按实际岗位和工作业绩执行相应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三)每学年的第一周,完成教职工聘岗工资审核,执行新的聘岗工资标准。

四、项目组成

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岗位、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聘岗工资、绩效考核奖等项目组成。

(一)聘岗工资:包括人均岗位标准工资和岗位津贴,按月发放,每年按12个月计算。

1、人均岗位标准工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岗位400元/月;管理岗位300元/月;工勤技能岗位150元/月。

2、岗位津贴: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岗位性质确定。班主任人均岗位津贴300元/月;中层干部人均岗位津贴150元/月,副职下降20元(学生数在500-1000人、1000-1500人、1500人以上的学校分别提高100元、150元、200元);年级组长人均岗位津贴100元/月;学科组长人均岗位津贴80元/月;备课组长人均岗位津贴50元/月;优秀区级学科带头人人均岗位津贴200元/月(边远校);边远校校级优秀骨干教师人均岗位津贴100元/月。

(二)、绩效考核奖发放办法

考核范围:所有在岗教职工(校级干部除外)

1、管理人员

考评内容及考核办法:(1)、各部门完成本岗工作量化评估(40%)。学年末由校级干部、教师代表对教务、德育、总务、人事干部进行量化评估(评估表见表一至表四)。(2)、督导成绩占30分。各部门督导成绩与上比较有提高得30分,没升没降得10分,退步0分。(3)、考勤占20分。临时性外出1小时内回校累计5次按事假一天时间算,事病假每天扣1分,旷工扣3分。(4)、临时交办工作由校长负责,所占比例10分,每次交办工作未办扣1分,完成不理想扣0.5分。

2、班主任教师(含英语教师)(1)、考勤占20分。临时性外出1小时内回校累计5次按事假一天时间算,事病假每天扣一分,旷工扣3分。(2)、教学量化评估30分。由领导小组、教务处负责考核提供得分。(表五)(3)、班级管理30分。学由领导小组、德育处考核,提供得分。(表六)(注英语取全体班主任的平均值)(4)、临时交办任务所占比例10分,由教务、德育、总务、人事依据统计记录,学年末统计得分。(未完成一次扣1分,完成不理想扣0.5分)(5)、民主测评10分。依据家长、全体职工的民主测评结果打分,满意达到80%以上10分,60%~80% 5分,低于60% 0分。

3、科任教师(1)、考勤占20分。临时性外出1小时内回校累计5次按事假一天时间算,事病假每天扣一分,旷工扣3分。(2)、民主测评20%。由管理人员及班主任对每位教师进行测评,满意率为80%以上20分,60%~80% 10分,低于60% 0分。(3)、临时交办任务所占比例10分,由教务、德育、总务、人事依据统计记录,学年末统计得分。(未完成一次扣1分,完成不理想扣0.5分)(4)、教学工作占40分。遵守课堂常规、不乱课、不上放羊课,教案、听课记录、课后反思齐,上交材料及时,能结合所教学科开展课堂活动,并有成效。能服从教务处安排,此项得分由教务处考核。

4、有关奖惩的相关说明(1)、获得区级以上优秀课一次奖励5分。(教育行政部门)。(2)、区级以上论文获奖一次5分。(教育行政部门)。(3)、辅导学生获得区级以上奖励一次2分。(教育行政部门、不分人次)(4)、参与课题研究取得成果每人加5分。(5)、因责任心不强,作风飘浮,工作不细致,而造成的责任事故一次扣10分。

5、发放办法

各类人员总金额除以各类人员总分乘以本人考核得分,为本人绩效工资。

五、相关规定

(一)落聘、待聘、领办创办私营企业、长休、产假、哺乳假和内退人员均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外借人员只享受聘岗工资,其标准参照学校管理和教辅岗位标准聘岗工资执行。

(二)对于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造成不良影响、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能享受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三)病假、事假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由各单位按照“在岗发放,不在岗不发放”的原则确定。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区教育局按照学校编制和岗位设置确定的人数拨付。学校根据核定的编制和岗位设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包括聘岗工资和绩效考核奖分配方案),并提交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报区教育局批准实施。

(五)聘岗工资、超课时津贴和绩效考核奖,由教育局财计科根据人事部门提供的相关情况,分别按月、年拨付。学校要根据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额度。

西堤头小学 2010年9月1日

西堤头小学四制实施方案

(校长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竞争上岗制、绩效工资制)

西堤头小学 2010年9月1日制定 2015年2月修订

2.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篇二

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小学的领导体制由原来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开始逐步向校长负责制转轨。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强调:“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校长的职责与责任。至此, 校长负责制在我国开始全面推行。

随着社会的变迁, 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 以及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根据几十年来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应用, 以及我国当前国情, 司晓宏教授对校长负责制做了如下界定:“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 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对外代表学校, 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校长向他的任命机构担负管理学校的全面责任。”这从根本上将其与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区分开来, 强调了中小学领导体制中校长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实施中有关校长权责问题的分析

二十多年实践证明校长负责制符合中小学管理的客观规律, 它不仅有利于党政职能分工,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校管理主体职权责的统一。此外, 这一体制也有利于形成团结统一、结构合理的校级领导班子, 从而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促进科学管理在中小学中的有效实施。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校长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凸显出其优越性, 反而显现出许多问题, 尤为突出的是校长的权责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 就必定影响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健康运行甚至成为阻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因素。根据目前我国中小学管理过程中凸显出的一些问题来看,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以偏概全, 片面理解“校长负责制”。

根据司晓宏教授对“校长负责制”下的定义, 校长负责制指的是他对其任命机构担负管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责任, 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字面意思“全面负责”, 而是有更为深刻的涵义。它是一种“上级宏观领导, 校长全面负责, 党组织保障监督, 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结构性概念。从本质来讲,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责任制, 是一定的人员对一定的工作担负全面责任的制度。总体来讲, 就是校长要依靠教职工, 在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前提下,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 对外事务, 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各项工作全面负责。

2. 学校管理主体的职、权、责不对等。

纵观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以及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虽然对“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做了明确规定, 对于校长应有的权力也提及不少, 但是对于其应承担的责任并没有明确规定, 这显然违背了管理规律, 不利于学校进行有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 中小学校长拥有的权力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法定权力, 另一类则是实际权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实际权力扩大”和“法定权力受限”两个比较特殊的方面。

一方面, 校长实际权力扩大主要体现在管理决策、教学管理和人事财务管理三方面。第一, 校长在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上有最后决策权, 但这种决策权应建立在广泛听取讨论意见及党组织监督的基础上。而实际上, 校长负责制往往由于忽略了必需的民主程序而演变为个人专制。第二, 有些校长在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行使监督和管理权时存在武断干涉教学活动的越权现象。主要表现为任意增减课时, 减少必要的培训活动以节省开支, 等等。第三, 校长在行使人事财务权过程中普遍存在凭个人意向办事、假公济私的现象。这些权力的任意扩大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 校长的法定权力受到限制。“法定权力”指国家授予校长行使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中小学校长法定权力的限制主要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越位侵权行为, 主要表现在人事财务权和学校事务管理两方面。一是学校中高层干部的任免及教师的录用在许多地方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负责, 校长并没有决策权。财务权方面有些也被政府部门代为行使, 从学校的收入到上级的拨款再到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所需的日常开支等都需要经上级批准。二是教育部门直接干预学校管理事务。主要表现在直接对教师的工作, 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及具体的工作开展进行管理规划和不定期的检查, 这种越权管理的方式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而且极大地削弱了校长的办学热情。

三、规约校长权力, 明确校长责任的合理路径

为确保校长权与责的合理分配与实施, 使得校长负责制在我国中小学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优越性, 适时合理地规约校长权力并明确校长的责任, 是确保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管理过程中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明确界定校长的职、权、责。

明确校长的职、权、责不仅是校长合理实施管理行为的前提, 而且是为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健康运行, 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排除障碍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校长的权力、范围、行使权力的方式等, 并明确其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正是由于此前并没有相关法律对这些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才产生了实际权力扩大和法定权力受限等问题。因此, 不仅要明确规定校长有哪些权力, 而且要明确其权力行使的具体范围和方式程序, 从根本上保证校长权力的有效落实。

另一方面, 根据权责对等原则, 政府在明确校长的权力的同时, 必须对校长行使权力时所应承担的责任给予明确说明和规定, 对校长违法行使权力进行责任追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校长的权责利, 是规约校长权力、明确校长责任的根本路径。

2. 建立多元化的校长选拔机制。

我国中小学普遍采取委任制, 即由上级党委在进行严格的组织考察的基础上直接任命校长。这种机制选出的校长能认真领会和坚决执行上级的意图, 并对校长的思想素质状况了解较深入。但是容易把校长的选拔范围囿于上级领导人的视野之内, 易形成裙带关系。中小学校长的产生方式除了委任制外, 还有招聘制、考试制、选举制, 等等。建立校长的责权利统一的激励机制, 鼓励更多的人才参与校长选聘、竞争上岗。这样不仅有助于稳定学校的管理队伍, 而且有助于学校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 从而逐步缩小各地办学条件的差别, 实现教育公平。另外, 对校长的聘用亦可借鉴外国遴选校长的做法。比如美国学校是成立专门的校长遴选委员会, 委员会由校董事会、教员、职员、校表、学生、社区的代表组成, 通过严格的选择程序遴选出新的校长人选。英国学校副校长的遴选 (校长一般是名誉性的, 副校长负责实际事务) 则是由学校理事会和教职人员评议会共同组成联合委员会负责。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单一地运用某一种产生校长会造成很大的局限性。只有不断完善和改革校长产生的方式, 将多种选拔方式有机糅合、综合采用、取长补短, 才能为选出好校长, 保证校长负责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歪斜走样。

3. 适当分权, 避免“一揽子”的管理模式。

“一揽子”是指对各种事物不加区别或选择, 包揽一切。校长负责制要求校长全面负责对内对外的各项管理工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校长就应采取“一揽子”的管理方式。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方法虽有利于统一行动, 提高工作效率, 却抑制了下属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反而, 适当地分权不仅能有效调动下属积极性, 而且可减少上级的工作负担, 让其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去从事更重要的工作。应避免过度分权而助长了各自为政和本位主义的倾向。校长在实行分权管理的过程中, 一要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责将权力合理下放给相关部门或个人, 并明确其所应担负的责任;二要坚持“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的原则, 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不仅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要避免“一揽子”, 相关上级部门也要对基层学校和校长充满信心, 敢于并善于将权力下放, 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长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要杜绝因个别校长违法违纪而制裁所有校长的以偏概全的行为。此外, 在分权后, 应及时有效地实施监督监管职能, 重点对几个部门领导进行检查监督、组织协调、指导激励, 但应做到“放手不旁观, 配合不越权, 监督不挑剔”, 将学校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促使全校干部齐心协力, 齐抓共管, 共同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贡献一己之力。

4.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校长负责制的有效落实,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必要也是必需的。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机构改革, 切实转变职能, 加强对学校和校长的宏观指导和监督, 并把社区和学生家长纳入学校的评价主体, 充分发挥社区、学生家长的监督作用。二是坚持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 即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对行政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保证和监督。同时对党支部的监督程序、手段做出明确规定, 使校长和党支部书记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分工合作, 共同办好学校。三是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发扬民主管理。广大教职工有参与学校的管理, 监督领导班子管理行为, 以及评估学校各项工作利害得失的权利。四是加强公告媒体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 及时将学校不合法的办学和管理行为曝光披露。由于党支部和教代会对校长权力的监督是有限的, 因此呼吁建构多种非正式监督机制, 邀请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职务的人员参与其中共同组成, 扩大监督范围, 突出监督重点, 把各种监督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这样, 既能有力地支持校长的工作, 又能有效避免校长的行为发生偏差。

摘要:校长负责制在我国的全面推广使得我国中小学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校长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凸显出其优越性, 反而出现了许多问题, 尤为突出的是校长的权责问题。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并合理分配校长的权与责, 是确保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能够切实发挥其优越性, 保证基础教育改革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中有关校长权责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权责,分权

参考文献

[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阎德明.要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含义[J].中小学管理, 1998.

[4]王绍文.集权与分权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 1998.

[5]鲍传友.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力大小及其规约[J].教育科学, 2004.

3.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篇三

【关键词】校长负责制;高校;存在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关于校长负责制的发展历程研究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形势的变化,高校领导体制频繁变更,先后经历了校长负责制(1950年至1956年)、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50年至1961年)、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年至1966年)、党的“一元化”领导制(1971年至1976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年至1985年)、试行校长负责制(1985年至1989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9年至现在)七个不同的阶段。这七个不同阶段的高校领导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校长负责制、“一元化”领导制及党委集体领导制。

二、关于校长负责制内涵的研究

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党支部(或总支)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学校内部的根本组织制度。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校长全面负责”是校长负责制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在提出校长负责制的时候,许多学者也提出过这一制度并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而是包括“上级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这四个方面所构成,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三、关于校长负责制存在问题的研究

由于当今我国的国情,校长负责制主要是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点在于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重点在于校长如何负责,难点在于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实施以来,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无以讳言,目前它在具体的操作与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偏差,主要存在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党政职责不分;书记校长关系微妙;相互制衡不力。

四、关于校长负责制改进策略的研究

1.构建党政既制衡又协调的权力机制。失去制约的权力容易产生专制和腐败,失去协调的权力又极易产生阻碍与低效。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完善的权力制衡与协调机制才是领导体制高效和清廉的真正保障。改革与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一要务就是要构建这种权力机制。要明确“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制”的党委领导,党委不能包办、代替校长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不能削弱党委领导,更不能脱离党委领导。党委书记应积极支持校长在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应包揽行政事务,校长也应主动向党委报告情况,在决定重大问题前,党政一把手应及时通气、沟通思想、取得共识。

2.形成程序合理、管理规范的制度机制。高校应根据《高等教育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尽快制定合法规范、切实可行的《学校章程》,从根本上明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地位和要求。其次,要形成合理规范的运行程序。任何完善的机制都只是起着保障作用,真正操作时还是需要人来掌控的。要想具体的执行过程能按照正常的轨道进行,就必须在程序上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要求,不能随心所欲。

3.强化学术权力,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改革与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学术权力,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也是重要的一环。大学的权力结构主要由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两大权力系统组成。大学是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特殊单元,大学要真正起到其原本意义上的作用,就应在其内部治理结构中科学划分权力界限,充分发挥“教授治校”即学术权力的作用。

只有构建党政既制衡又协调的权力机制,形成程序合理、管理规范的制度机制,强化学术权力,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促进高校领导体制的和谐健康发展。校长是高校的最高行政首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理应对高校所有行政事务负总责。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高校领导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选择,更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领导的有效形式。但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与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精神实质,充分清醒地认识目前该体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缺失,由此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这一领导体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既紧迫而又较严峻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西方高校教授治校的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1。

[2]邬敏懿,吴明华.校长负责、教授治学与民主管理的耦合研究—对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与思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

[3]邓厚勇.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

[4]李克勤,何基生.对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

[5]李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4.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参与,党支部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章规定的各项原则,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把握好学校的办学方向,审视学校重大决策,一经支部通过,就要保证实施畅通。关心和发挥工会的作用。支部书记必须善于集中支委、党员多数人正确意见,形成正确科学的决断。及时通报校长,及时向上级组织请示报告工作。校长主持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

二、校长的职责、权利、义务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负责领导、组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工作。

1.校长有工作指挥权、决策权。校长在行使国家规定的学校管理工作权限时,有权从有得于本单位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和国家教育计划及有利于学校工作出发,制订和落实规章制度,健全学校组织,安排教职工的具体工作,视察、指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挥教职工完成分管或负责的工作。对学校重大问题,在听取党支部、教代会意见的基础上,校长有权决策。

2.人事聘任权。校长在对上级任命的副校长履行聘任手续后,有权按规定职数余额提名聘任副校长,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上级组织

批复同意后,由校长履行聘任手续。有权聘任中层干部,并报教育局备案。有权对教职工实行聘任制。

3.经费使用权。学校经费按上级有关规定,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可能使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福利。

4.教职工奖惩权。根据考核、检查情况,校长有权对教职工的表现、工作等情况作出评估,并实行相应的奖惩。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成绩优异者和突出贡献者,进行奖励。

5.请假审批权。

6.校内机构设置或撤销权。为有利于学校工作,校长有权对现行的机构进行调整或撤并,也可另行设置相应机构。

7.校长应关心教职工的学习(含函授、进修、培训等)、工作和生活。

8.校长监督与制约。

三、学校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学校党组织的任务,按党章规定执行,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负责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学校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认真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

范作用。

3.参与学校行政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

4.根据“党管干部”原则负责干部的推荐、考察、培养、教育工作。

5.支持和监督校长履行职责,协调学校内部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办好学校。

6.负责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7.领导工会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根据章程独立开展工作。

四、教代会的主要职责:

学校教代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接受学校党组织的领导。

1.团结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和其它各项任务。

2.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事项,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讨论通过教职工生活福利、分配等方案。

3.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参与民主推荐学校行政领导人员的人选,评议学校行政领导干部,根据有关规定对校级干部提出奖惩建议。

4.积极支持校长履行职责,及时收集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监督。

5.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篇五

责制实施意见

新党组通字〔2006〕46号

为切实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促进自治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结合我区中小学校实际,现就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作用 在自治区中小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自治区党委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实践证明,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对自治区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经验的总结,是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工作的根本保障。在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坚持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小学校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疆地处多民族聚居的边疆,中小学校始终处于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三股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鼓吹“圣战”,传播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与我争夺青少年,对中小学校的侵蚀和渗透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维护中小学校稳定和自治区社会的稳定,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把中小学校的领导干部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是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近年来,各级党委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一些地方落实得还不够好,有的学校党组织对自身职能的定位不准,决策议事机制不健全,民主管理措施不到位,等等。因此,各级党委要站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中小学校全面贯彻落实。

二、明确学校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正确把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科学内涵

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党在中小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中小学校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中小学校党组织主要职责是:

(一)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研究决定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分工以及中层干部及教师的聘任解聘,负责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推荐、考核和监督;

(四)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用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各族师生员工,培养“四有”新人;

(五)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妇委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做好校内统一战线工作。

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是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统一领导中小学校的各项工作,集体讨论决定中小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点是发挥校长的行政领导作用。坚持校长在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代表学校积极主动、独立负责、依法行使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的关系,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教职员工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三、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提高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可操作性

明确党组织的职责和校长的权利。党组织的职责是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用好人才。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要求,按照既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又保证校长充分行使行政指挥权的原则,准确定位学校党组织、党组织书记、校长的职责和权利,制定相关细则,最终实现管理规范、决策科学。

正确处理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中小学校党组织是领导核心,校长在党组织领导下行使职权、独立负责。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要始终坚持党组织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发挥校长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作用,以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正确处理书记与校长的关系。书记和校长共同承担着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责任和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务。党组织书记作为“班长”,要切实承担起正确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责任。要帮助校长外塑形象,内树威信。校长要自觉增强党的意识,重视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支持“班长”工作,维护党组织的领导权威。

正确处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提倡中小学校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做到每个领导班子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自觉履行职责,积极参与集体领导,防止互相推诿,无人负责。党组织要充分尊重与支持校长对教学、教研、后勤等日常行政事务的指挥,不能包办代替。学校行政工作中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由校长为首的行政班子负责提出工作意见和方案,提交党组织集体讨论决策,防止出现重大问题不经学校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的现象。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供根本保证

贯彻和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对涉及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领导分工、干部人事、规章制度、经费预决算、基建采购项目、教育收费等重大问题和事关全局性、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由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学校党组织会议集体讨论,坚决杜绝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建立和规范议事制度,完善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明确党组织会、校委会、校长办公会等会议的职能定位、出席范围、议事规则和程序,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制度。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专家论证、民主评议等制度,努力形成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

完善教职工参与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学校党组织要定期向全体党员和教职工代表通报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听取意见建议;校长每年要向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一次工作报告。坚持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尊重和支持教职工代表会议评议、监督学校领导干部。

五、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中小学校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中小学校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标杆,做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学校党组织要抓好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重点、见实效。积极推行“考学”、“评学”、“述学”制度,把学校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考核成绩,作为评价班子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抓好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选拔和配强学校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自治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新人发[2005]67号)文件精神,按照政治坚定、把握全局、善于协调、精通党务、通晓教育、注重形象的要求,选好配强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按照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具有“教好一门,博通他科”能力和“开拓创新,实干兴校”精神的要求,选好配强中小学校的校长。特别是要按照政治家办教育的要求,切实解决政治上强的问题,把那些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讲大局、讲党性、讲原则,坚持公道正派、表里如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的干部选拔到中小学校领导班子中来。符合条件的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可由一人担任。坚持实行书记、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实行民、汉学校联谊、干部交叉任职和对口支援制度,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培养优秀党组织书记和校长。采取招聘、竞争上岗、考录聘用等方式,扩大选人范围,注重从党员中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选拔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紧紧抓住理论培训、实践锻炼、严格管理三个基本环节,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培养。积极选派优秀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到贫困地区“支教”,鼓励他们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派他们到内地和国外学习、进修,以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加强对青年教师特别是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符合条件的,要积极吸收入党。

加大培训力度。各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党组织书记、校长的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抓好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在组织理论培训和管理培训的同时,开通外出学习渠道,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内地沿海城市和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接受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根本目的,把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作为长期任务常抓不懈,着力解决中小学校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对困难师生的“结对帮扶”,进一步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注重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探索民主办学、化解矛盾、凝聚群众的有效途径。不断改善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

六、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确保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

6.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篇六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是徐汇区教育局在办学体制改革中,对新办学校实行转制的试点之一。三十年代时,蔡元培曾与世界社成员在上海创办世界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实践,实施外语特色教育。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市经济开展和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徐汇区西南部的住宅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打量发展起来,人口迅猛增加,社会对高质量、有特色基础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能否在新的居住小区迅速办出高水准、有特色的好学校,满足社会需求,成了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此徐汇区教育局决定在康健住宅小区拿出一所标准化校舍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重新创办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同时在我校实施办学体制改革,转换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我校成为一所“民办公助”学校。即政府为学校提供标准化校地与校舍,教师档案编制以及三年办学经费,学校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享有相应的自主权和有关民办学校政策,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行筹措学校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教育经费,自主招聘教师,在服从区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自主招生,自主进行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的改革,并以创办“特色学校”为目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在学校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几年来学校董事会有效运行,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组建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是学校转制后保证学校迅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组建董事会,由董事会筹建学校

1993年当徐汇区教育局作出在康健地区创办一所新学校,并实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决策后,立即委托一位教育界的资深老同志,开始了董事会的组建工作。董事会的组建原则是“行家理校”,即董事会的组成成员应志同道合于实现共同的教育理想,因为在这样的原则下组建的董事会才可能共同为办好学校,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尽心尽力,否则将来可能会导致董事会在办学宗旨上产生分歧,最终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记得1993年暑假学校筹建之初,面对一个嵩草丛生的操场和一个空空的教学大楼,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装修完毕,如期开学,急需大笔资金投入,当时有一家公司提出联合办学的建议,愿意提供百万元的资金,但要由该公司为主组建董事会,并对学校进行物业管理和资金管理,学校搞“封闭式”教育,在招生问题上则设想建立所谓的“会员制”,并以吸收会员子女入学为主。我们以为这样的办学方案与我们的教育理想有原则区别,因此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

我校现在的董事会由四部分人组成:一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由于我校的主要资产--校地校舍都由政府提供,因此作为国有资产投入的代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派出代表参加董事会,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向学校提供政府教育政策与法规指导,监督学校对国有教育资源的正常使用,督促学校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按照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办学。二是学校校长,其主要职责是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创造性地执行董事会的决策,有效地使学校正常运行。三是社会各界人士,其中有教育界人士,如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研究专家;有热心关注本校教育发展的企业界人士,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传播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信息,为学校筹集办学资金或承办学校的重大建设项目。四是学生家长代表,其主要职责是沟通学校董事会与学生家长群体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就董事会决策的家长中宣传,另一方面也及时向董事会反映家长的意见。我校董事会成员中有69%是有教育资质的,从而真正做到了“行家理校”。组成董事会后以后,再有董事会推选出一位董事长,主持董事会的工作,我校现任董事长施伯云先生是一位多年从事教育领导工作的离休老干部,他曾担任过区的分管教育领导,熟悉基础教育,又曾担任外语大学的领导工作,对我校创办外语特色学校是很合适的人选。董事会组成以后,学校的筹建工作就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迅速地展开了。

二、明确董事会的性质和任务

我校的董事会接受区教育局领导、管理、指导和监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组织。这是因为: 第一,我校是在徐汇区范围内举办的学校,实施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历教育,因此必须接受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领导、管理、指导和监督。

第二,我校实行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不再沿用普通公办学校的模式,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和办学资源的筹集、储备、利用,如学校办学目标的确定,近远期规划的制定,学校规模性投资以及学校运作的日常经费,不再完全依赖政府的指令和投入,而要依靠学校自己解决。由于学校是一个社会性、公益性的社会事业组织,她要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学生,这个责任不是校长一个人能负担的,必须有一个法人组织来向政府、向社会、向学生负责,董事会就是担负这个责任的组织。

第三,学校转制以后,主要的办学经费必须由学校自行筹集,其来源除了学费收入以外,主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参与办学。社会各界在资助办学的同时,也有向学校提出要求并得到满足的权力,然而社会各方的要求可能是各种各样的,需要有一个组织来集中统一,优化贯彻,因此学校董事会不同于家长委员会等其他组织,只具有咨询、建议功能,而必须对学校的教育事务具有决定权。

第四,学校转制以后,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不象一般公立学校,直接接受政府的行政领导,而要转为接受董事会领导。他的办学行为要向董事会负责,因此,对于校长的办学情况,董事会还负有检查监督的责任。

为此,我校的《董事会章程》规定,董事会的职责是:积极筹措资金,以利学校发展;推选、聘任学校校长;对学校经费预算和重大财政决策进行监督和管理;决定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对校长聘任的教职员工备案;聘请学校名誉董事、董事和教育顾问;负责监督学校教育发展基金和奖励基金和筹措和使用。

三、董事会的运行 ⒈确定办学宗旨

办学伊始,董事会就反复研究,确定了我校的办学宗旨,要为培养21世纪国际型人才打好基础。要把我校办成教育有成效,学科教学质量高,外语教学有特色的高品位学校;以培养学生各科基础扎实,有理想、有教养、讲文明、爱劳动,具备多种技能,具有竞争能力为目标。在确定办学宗旨时,董事会坚持两条:其一,学校定位要高。董事会认为,如果“取法乎中”,必然“得之乎下”,必须“取法乎上”,才有可能办好学校,作为民办学校,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学校质量,因此在教育教学上,凡是重点学校做到的,我们必须争取逐步也做到;重点学校暂时不具备的(如外语小班上课,重视功能教学法等),我们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在学校管理上,要求要严,必要的规章制度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持之以恒,使学校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在办学过程中步子要实,从实际出发,按照目标,分段实施,扎扎实实,不图虚名,务求学校工作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有所变化。其二,学校面向广大工薪阶层,向双职工子女开门,不搞“贵族”学校,不收高额费用,一切从有利培养优秀学生出发,一切为培养优秀学生服务。

⒉选聘好校长

在民办学校或转制学校中,选聘到好的校长也是董事会的头等大事之一,因为学校的日常运转要靠校长的主持,董事会的决策要靠校长来贯彻。我校董事会在选聘校长时坚持两条,其一,校长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否则将不可能达到董事会的办学设想。其二,校长要接受董事会的办学思想,要与董事会形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真正落实。事实证明,我校董事会选聘的两位校长都具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仅办学有思想,管理有办法,教育有经验,而且始终与董事会的办学目标保持一致。学校的短短四年中办出如此成效,两位校长选聘得当是关键之一。

⒊多方汲智,科学决策

学校董事会在办学过程中极其重视发挥集智功能,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都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教育专家的意见,充分论证,然后决策。我们非常注重以科研带发展,董事会认为,要办好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必须要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为后盾。为此,建校之初就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所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合作开展“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基础素质培养”课题研究,并以此作为办学的指导。学校每周召开有董事长、校长和科研人员参加的学校发展研讨会,这是董事会的集智窗口之一。学校董事会还经常通过与校内外教育专家的广泛接触,共同商讨、论证学校发展的有关问题,例如,我校在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表述时,从培养“国际型人”,再到体现我们中小学阶段教育特点的培养“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基础素质”,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以此为中心的综合性研究系列,并被列人上海市普教系统的重点科研课题。我们也经常利用开展一些大型活动的机会,邀集有关方面人士评头论足,出谋划策,从而集中社会各界睿智,为学校发展提供良策。

在我校,企业界人士既是董事会组成成分之一,又是学校集智的源泉之一。他们加入董事会不仅能使我校获得财力支持,而且能把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观念,如勇于竞争,善于开拓等带入学校,成为我校人才素质培养的借鉴。学生家长的代表也是集智的重要来源,当今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越来越高,参与教育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他们参加董事会,为“家校共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⒋合理集资,严格管理

向社会筹集学校日常运行的规模性发展的资金,关系的学校生存的基础,这也是董事会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校的集资来源主要是三个:一是学生支付的学杂费,根据市教委和物价局的标准收取。二是部分学生家长自愿对学校的各种形式赞助。三是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界人士对学校的规模性资助。后两者是董事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同时坚决不搞“借办教育而敛资生财”的歪门邪道,并制定了工作原则:不计分议价;以自愿量力为原则;注重社会效益;有利于学生发展。即不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计收赞助,赞助不与入学挂钩。在家长自愿向学校赞助时,要向家长讲清学校财政收支情况,请家长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量力而行。在处理典型个案时要弘扬社会正气和美德,如有烈士子女、家境贫寒的好学生,我们以社会效益为重,仅象征性收取一些费用。至于不适宜进我校就读的学生,即使愿意大量赞助,我们也婉言谢绝。

学校董事会对集资而来的教育资金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设立教育基金,下设教育发展基金和教育奖励基金,前者主要用于学校规模性建设,后者用于讲理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学校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董事会对基金使用作出原则规定,基金会据此执行,并按向董事会汇报基金使用情况,以确保基金完全、切实地用于本校发展,并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在具体操作上,教育基金的使用必须由校长提出书面申请,基金会审核批准才能使用。

⒌以制度建设管理学校

董事会在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时,还坚持两条原则:第一,不随意干扰校长工作,放手让校长工作;第二,制订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以制度建设管理学校,以制度检查约束校长办学过程。

几年来,董事会先后制订了《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董事会章程》、《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教学计划》、《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办学构想》、《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教学计划》、《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关于低评高聘、优质课时的评选规定》、《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教育基金暂行条例》、《关于进一步办好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的若干意见》等一批文件和规章制度,建立了经济审计制度、人事考核制度、教育教学督导考评制度,定期审计、考核。

根据董事会章程,董事会分别在学年初、学年中和学年末举行全体会议,决定本学年发展的目标和策略,检查校长对董事会决策的执行情况,任免学校的重要干部。全体董事会闭会期间,董事长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并与校长经常互相沟通,了解情况,把握办学方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校长则在董事会支持下,通过学校行政会议,将董事会的决策转化为学校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并通过指导、协调、检查各部门工作来实现学校的正常而有序运行。

四、成绩与思考

建校四年来,在徐汇区教育党委、教育局、学校董事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心、帮助下,学校办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不懈抓学生基础人格素质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卓有成效;学科教学基础扎实,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潜力的开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外语教育采用功能教学,强调听说领先,加强书面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在一定环境中的外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初步形成特色;学校国际交流环境初具规模,学生交往能力初露端倪;仅1996学,我校已获得“徐汇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市体锻达标先进集体”、“市计算机比赛团体第二名”、“市小学生双休日系列活动英语五项全能比赛团体一等奖”等各类奖项56项,首届小学毕业班两名同学分别以总分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上外附中。学校规模已有很大发展,中学部已迁入修茸一新的新校舍,形成了世界外国语小学、世界外国语中学以及世界外国语学校住宿部的办学格局。学校已初步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推出了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从教四十年的名师吴瑞莲,全校教师在两年中有27人次分别获得全国、市和区的各种荣誉称号。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办学特色,站稳老脚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与好评。

然而学校董事会也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一所真正有特色的学校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努力的过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很多,例如如何进一步搞好世界外国语学校中小学阶段的衔接,形成世界外国语学校的教育教学系列;如何进一步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来统帅我们的办学实践,将对每一个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建设有机结合;如何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我校的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我们将再接再励,在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把世界外国语学校越办越好,为21世纪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者打下基础。

7.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篇七

一、我国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

1、校长权力过大, 管得过宽

校长负责制成为众多学者呼吁的理想的学校领导体制, 与我国的国内环境分不开的。在“文革”过后, 所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给当时的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释义》中对校长的权力也作了说明:“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 包括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总务管理。”而具体的包括内容却没有明显的界定, 这就为校长的授权范围和权限提供了条件, 导致校长的权力过大, 管得过宽。而教师的权利却难以得到维护。

2、校长权力缺乏监督

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权力的同时, 也为他的集权提供了便利之门, 虽然校长负责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长管理学校工作的效率, 增强了校长工作的责任心, 但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监督机制往往是行同虚设, 一些校长滥用职权, 以权谋私, 大大损坏了学校的利益。而且在学校内, 一些教师的小知识分子意识, 让校长负责制的权力为所欲为, 教师的民主和责任意识都很淡薄, 都容忍着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不敢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导致校长的权力无限制的扩大, 却没有有效的措施对其制度内部和外部的监督, 导致学校的民主管理不健全, 损坏学校的利益。

3、校长权力滥用后缺乏补救措施

校长权力大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以至于学校领导机制的不健全, 民主管理不完善, 校长与教师之间存在的分歧, 校长自身的素质等, 诸多方面导致了校长权力滥用后不能够及时地加以补救, 从而极大地损坏了学校的利益, 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二、对高校校长负责制的的一些建议

1、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中共中央1996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是中央提出并阐释高校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最权威文件。《条例》在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在第三章学校党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中又明确提出, 党委“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分权管理, 明确责任

虽然校长是一个学校内的最高行政长官, 但是如果校长一个人揽权推责, 以

权谋私, 那么就必将失去民心, 内忧外患, 既害了学校, 又害了自己。因此, 校长应该下放权力, 实行分权管理。分权管理使学校的其他领导手中都有自己适当的权利, 同时又肩负起了相应的责任, 有利于使大家发挥出主人翁和智囊团的作用, 克服校长个人在经验和知识上的不足, 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腐败或者其他不良问题的出现。

3、加强对校长工作的监督机制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因为校党支部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对校长权力监督上的有限性, 因此建构校长权力的监督机制, 不应在学校内部寻找出路.而应更多地从理顺产权关系并完善其治理机制的视角出发, 考虑在政府与校长这对“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建构有效的约束机制。可以尝试的方法有:创设一种介于政府与校长之间的中介性监督机构。

4、加强培训, 提高校长自身素质

以上种种的办法, 不管是加强党委领导, 还是分权管理, 减少校长权利, 又或者是增强群众的监督, 对于限制校长权利过大, 或者滥用都是有益的。提高自我对对权力的认识.从而使校长科学合理地使用权力。

在高等院校里, 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利如何行使, 如何保障, 如何制约这几个问题是长期困扰高校管理领域的问题, 有待于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葛新斌:《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法律与制度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6[1]葛新斌:《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法律与制度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6

8.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篇八

【关键词】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科学决策 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 何李煜,彭显彪,湖北大学学校办公室。

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是科学决策,决策不科学必然造成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实现科学决策的根本途径就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科学决策的理念

在高等教育视野内,科学决策就是高校领导在把握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制度与方法,经过一定的程序,做出既体现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又符合主观愿望和客观规律的选择。

我国高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其特点是通过民主集中制,进行集体决策,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减少或防止高校出现决策偏误。这与科学决策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从理论的角度看,在决策过程中强调坚持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要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广泛搜集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握规律;在决策过程中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要走群众路线,把党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意志结合起来,让群众的呼声和智慧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高校领导者的头脑中,进入决策层。从实践的角度看,高校领导把握科学决策的能力比较强,自觉遵循科学决策的意识比较强;教职工队伍文化层次较高,参政议政能力较强,决策透明度较高,形成了民主参与的优良传统;同时,目前高校除设有学术委员会外,还有财务、分房、人事、干部评议、职称评定等各类委员会,还有定期召开的教代会和民主党派座谈会等,因此高校民主渠道比较畅通,这种氛围使民主集中制原则能被大家认同,并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进而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了科学决策的体制结构

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体制为基础。科学决策体制即在决策过程中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在宏观上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一般由决策中枢系统、智囊系统、信息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内涵丰富、完整统一的科学体系,构建了科学决策的基础结构。第一,党委是学校宏观、重大问题的最高决策层,集体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是决策的中枢。其职责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制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体制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第二,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在学校组织系统中处于执行层,是执行中心。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并通过行使“拟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等职权,来构建和完善行政体系,贯彻落实党委的决策。同时,行政职能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将执行情况及新的信息反馈到决策系统,使决策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决策实施的情况,从而对决策做出相应的评估。第三,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民主党派、学生会等组织是依法保障教职工及广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维护教职工和学生合法权益的机构,在系统中发挥着民主监督的作用。通过这些组织形式,学校广大师生可以及时了解决策层的动态,并反馈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决策系统及时调整和完善决策,并对执行系统贯彻、执行决策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第四,高校的专项工作,学校党委一般会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由熟悉情况或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以及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负责对该项工作进行前期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有的工作专班还需要负责落实和执行决策。这些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在高校组织系统中较为常见,从某种程度上扮演的就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智囊的角色。第五,部分高校成立了专门为领导决策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信息部门或科室,即使没有成立独立的信息部门,学校的党办、校办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图书馆,都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职能,均是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决策程序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学决策以决策的程序化为保证。决策的程序化关键在于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只有按程序决策,才能有效防止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决策程序制度化,使决策程序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完善由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及议事、决策程序,完善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的日常事项范围及议事、决策程序,制定党委决策,校长执行的工作程序,从而明确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二是明确党委的决策权限和校长的治事、执行权限,明确校长提交党委会讨论行政方案的程序,界定决策职责和执行职责,防止超越权限,防止错位、缺位的现象发生,防止两张皮,防止互相推诿,从而明确决策权限程序。三是按照决策程序的系统性要求,完善具有操作性的议事规则,并严格执行,做到不简化、不省略、不替代、不颠倒程序,做到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决策,不充分征求意见不决策,不具备两个以上方案不决策。

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决策的程序化的制度建设。一是完善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全面而具体的决策规则,尽快制定具有约束性的决策制度。如,明确决策的参与者,明确决策的范围、程度和形式,明确集体决策和会议决策的程序及规定。在一些重大问题的集体讨论和决定过程中,既要集思广益坚持民主集中制,体现集体意志,又要克服“从众效应”,防止草率同意,必要时应实行票决制。二是完善咨询论证制度。建立健全专家教授论证、教代会讨论、群众参与的谋与断分离制度,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重大决策、关系教职工利益的决策,需吸收群众代表参与,需经教授、专家组的讨论,要从“拍脑壳定案”的经验决策转变到“群策群力”的科学决策上来,从决策者集谋与断一身转变到谋与断分离的决策分工细化上来,从个人主观决断转变到人工智能推广运用上来。三是健全决策听证和通报制度。听证和通报制度是教职工参与决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解决和缓解利益与矛盾冲突的一个机制。高校要建立适合校情的听证、通报程序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确定听证的适用范围,确定听证参加人产生的办法,确定定期通报或公示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四是建立决策监督制度。知情是监督的前提,决策的程序和过程应让知情者了解,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监督,校务公开就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应明确监督的主体、内容、对象、程序及方式,将监督贯穿于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形成有效的决策监督机制。

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了科学决策的现实经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一种管理体制,是长期以来在不断更替的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经验总结的结果,这种管理模式在高校内形成了党委的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也使科学决策得到制度保障,有力地促进了高校跨越式发展,并取得显著效果,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领导体制,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得以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自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来,个人说了算、个人专权的现象大为减少。各高校普遍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议事规则,完善决策机制,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办学治校水平明显提高。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评估工作中,包括两院院士、知名大学领导、境内外知名学者在内的6000人次评估专家,对近600所本科高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评估考察,从整体上对我国高校基本情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获得优秀的高校433所,占参评高校总数的73.5%;良好的135所,占23%;合格的21所,占3.5%。教学水平工作评估的结果,充分反映了高校领导班子决策水平是值得肯定的。

总而言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实现高校科学决策的根本途径。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切实增强贯彻落实这一领导体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与时俱进地把这一领导体制制度化和具体化,推动高校实现科学决策,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周振国

上一篇:单位内部消防安全检查制度下一篇:关于描写冬天的说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