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归类总结!

2024-07-30

特色小镇归类总结!(精选9篇)

1.特色小镇归类总结! 篇一

XX特色小镇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总结

为落实区委xxx的指示精神,执法队严格按照镇党工委、办事处下达的整治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四个月的时间内,共拆除XX特色小镇乱搭建bxb栋,kk处,拆除面积kkk万平方米,完成任务100%。XX特色小镇综合整治工作得到圆满完成,是区政府、镇党工委办事处正确领导的结果。xx书记坚持每日在XX区重点工作群上督战,区委常委2次到拆除现场进行调研,作出具体指导,xx书记多次到现场给我们鼓劲加油,镇领导经常深入拆除现场进行检查,解决拆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现汇报如下:

一、党建引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

这次行动中,我们从各中队抽取1名党员组成攻坚小组,此外,xx同志主动请战,充分的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不等不靠,率先垂范,深入拆除现场,做好前期解释、宣传等准备工作,先后促成自拆商户xx家,自拆面积近万平方米。在工作过程中,要求所有党员统一佩戴党徽,亮出身份,担起责任,接受群众监督,并影响和带动一批批业务骨干迅速成长,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如xx等,在整治行动推进过程中,XX股份有限公司及党员租户代表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自有物业率先配合整治,帮助镇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二、解释工作在前,执法行动在后

在整治工作开展前,大部分商户组建微信群,抱团维护自身利益,以弱势群体、困难户的身份拒绝配合整治,扬言将在全国“两会”期间集体进京上访,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为充分做好商户的思想工作,xx主任带领执法队员对涉及本次整治的对象挨家走访,向XX特色小镇内经营者、乱搭建者发放《温馨提示》共计xxx余份,详细告知整治工作的程序和内容,同时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限期拆除通知书》共计xxx份,切实做到先让其知法,再教其守法。在第一次拆除行动前一天,kk书记再次带队做好商户思想工作,确保安全拆除。通过

领导亲自靠前宣传及其他多方式的宣传教育,大部分业主租户的思想发生了极大改变,从拒绝接触到正面交谈再到配合整治,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一例阻碍执法的案例,甚至有不少业主、租户自行拆除乱搭建,累计近xx万平方米,占总拆除面积xx%。

三、一碗水端平,确保公平公正执法

以前镇对XX特色小镇也进行了多次综合整治,但效果不明显,回潮较快。大部分租户获悉XX特色小镇要彻底整治后,不相信党委政府有决心、有信心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存在观望状态。例如,当整治计划推动xxx时,该租户对XX特色小镇综合整治工作抱有怀疑态度,认为本次行动也会像以往一样,中途夭折,明确表示拒绝配合整治,且态度强硬,成为XX特色小镇综合整治行动的第一颗“钉子”。为及时消除他的疑虑,平稳打开整治行动的工作局面,我们多次约谈当事人,讲解《

XX镇XX特色小镇综合整治方案》,承诺“三不”(不偏袒、不徇私、不包庇),依照拆除进度一律整治,坚决做到一碗水端平,严格执法、公平公正。最终xX也体会到镇开展本次行动的决心和信心,表示愿意配合。同时,在拆除过程中,我们坚持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同步全程录像,及时收集固定证据,记录各类事件现场处置情况,实现透明执法、文明执法,维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为稳步有序推进整治行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整治行动后期,执法人员对xX派发《致XX特色小镇业主、租户一封信》时,xxx笑着对执法人员握手,感谢镇开展的整治行动,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对本次行动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

四、挂图作战,倒排工期

根据前期摸排的整治情况,我们制定《XX镇XX特色小镇隐患整治区域分布图》,标明需要完成的任务量、落实进度、时间截点,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风雨无阻联合专职消防队、xx警务室、XX管理办、社区等相关职能部门按计划强力有序持续开展整治行动xx次,确保了如期高效优质完成工作任务。

五、攻坚克难,拔钉除刺

针对诉求无理,思想变化无常的业主和租户,我们制定专门的“拔钉”攻坚方案,依法依规对乱搭建部分实施强制拆除,拔除“钉子”

xx宗。例如,在整治行动进入收尾阶段时,xxx租户以困难户、弱势群体的身份刁难现场执法人员,以各种理由要求延迟拆除和赔偿。期间主任带领执法队攻坚小组、XX管理办、社区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轮番走访租户进行劝导,队长也组织协调会对该租户进行富有“温度”的谈判。通过近半个月的思想谈判工作,该租户最终同意在x月xx日后拆除。为做好物品清运,我们派出三名人员到现场给予帮助。

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观众;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局外人。XX特色小镇的综合整治工作,得到了区委书记和镇政府书记的高度赞扬,我们执法队将以领导的鼓励作为工作的新起点,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决完成镇办事处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

2.07 从“平凡”小镇到特色小镇 篇二

——以浙江桐乡河山风情小镇为例

摘要:近年来,从国家层面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浙江省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先驱者,2015年1月21日,浙江省“两会”上,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描述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我们受到浙江桐乡市河山镇委托,共同为打造河山特色小镇贡献一点努力。本论文以桐乡河山风情小镇为例,探讨在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中落实特色小镇的建设,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同时探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河山镇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0、引言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如此描述小镇美景。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在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创造出人们认同的精神空间。如何从其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出发,尊重人的情感与文化传统,达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目标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2016年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明确提出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早在2015年年初的浙江“两会”上,浙江省即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描述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

2016年1月29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2016年5月26日,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主任办公会议讨论研究,10个特色小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

1、特色小镇的特点

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就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

根据《意见》,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相当于半个西湖,而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

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

从历史渊源看,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但这些创造过辉煌的“块状经济”,一度落入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变叠加为嵌入、变重量到重质、变模仿为创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来冲击。

跳出旧体制,打造新载体,特色小镇扑面来。浙江省省长李强说:“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具有历史传承、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实际的重大决策和行政创新。”

特色小镇,特色创建。目前小镇主要有三种创建模式,一是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二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政府做好大规划,联手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三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政府成立国资公司,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招商。

2、特色小镇的构建的技术路线

一个特色小镇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到质,不仅仅需要在规划设计之初对小镇发展的情况进行预计,并对道路、建筑、公共空间等给予规划预留,建设过程中逐渐落实规划理念,而且在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等阶段,不断协调、不断调整,逐步达到特色小镇的要求。一个集产业发展、商业繁荣、文化特色、环境宜人的特色小镇,需要小镇上级主管部门、小镇管理单位、规划技术人员、投资开发商、民众等多方面的协作推动。

根据时间先后以及每个阶段主体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可将特色小镇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需要各方协调控制,共同为打造特色小镇贡献自己的努力。1)规划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小镇产业规划等条件,梳理小镇发展的前景,小镇发展的模式,明确小镇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定位,挖掘小镇发展的特色优势,进而确定小镇合适的发展路线和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小镇的整体产业调整延伸、小镇风貌控制、小镇特色打造、小镇的旅游规划等。为设计阶段做好铺垫。2)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通过细节设计确保规划阶段的理念的进一步落实,尤其是主镇区街道、建筑(尤其是沿街建筑)、公共空间(滨水带、街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标识标牌、市政管道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对于其他地区以控制风貌为主,保证整个风格的协调统一。3)实施阶段

根据实施过程中不同情况,尤其是不同投资资金情况,制定不同的实施建造策略,并在产权、股份、分红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得规划设计的内容能顺利推进下去,使得项目得以实施运行。4)管理阶段

在具体工程施工建设按照规划设计完成后,对整个特色小镇进行统一管理,贯彻规划、设计阶段对小镇的定位、风格以及特色。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平凡”小镇构建特色小镇遇到的问题

3.1“平凡”无“特色”

无数的小镇,因为自身自然优势不足、产业落后、人气不足,十分“平凡”,缺乏自然水山、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的“特色”,这些小镇在大量特色小镇的包围下,只能是辅助其他特色小镇的发展,逐渐成为附属角色。这比将失去自身特色,进入一个恶性循环。3.2因为“平凡”导致缺乏人气

“平凡”的小镇,自身发展是依附于城市或其他特色小镇的发展,导致大量的人才涌入城市或其他小镇,导致自身人气严重不足。加之自身缺乏各种文化设施、和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使得小镇空心化。

3.3因为“平凡“导致招商困难

“平凡”的小镇,因为“平凡”导致招商吸引力不足。开发商面对一个人气不足,没有特色小镇,开发兴趣不足,缺乏发展的信心。导致投资资金不足,小镇更加难以发展。3.4上级指标的虚高

“平凡”的小镇受制于上级规划指标的虚高,建设用地的有些地块高达3.0,这种指标是需要建设高层建筑的,但是这又不符合小镇的发展。试想,这样的高层建筑,有谁会来买账? 3.5百姓改造意愿不足

在城市的改造过程中,尤其是小城镇中,百姓的意愿是跟随利益驱动,缺乏资金投入的“平凡”小镇,要通过百姓的自发改造,是十分困难的。

4.河山风情小镇的构建

4.1河山镇概况 1)区位交通分析

桐乡市河山镇地处地处桐乡市西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东邻石门镇,南靠洲泉镇,西临德清县新市镇,北接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位于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境内,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在河山设有互通区,距上海市中心120千米,邻杭州市中心45千米,离苏州市中心70千米。1.5小时交通圈内,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2)文化背景

河山镇历史悠久,蚕桑文化底蕴浓厚,遗址遗迹丰富,历史人文众多。(1)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桐乡河山镇与南浔区善琏镇交界处的含山上蚕花朵朵,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游人如织。石门、洲泉、河山、大麻、崇福等地的许多蚕农纷纷上含山争相轧蚕花,一方面是祈求蚕神保佑蚕茧丰收,另一方面则是借蚕“嬉春”,进行民间狂欢活动。包括拜蚕花童子忏、水上“拜香船”、水上“标杆船”杂技、水上“踏白船”竞渡、抬“蚕神菩萨出会”、水上“拳船”、摸蚕花奶奶等。

文化活动

(2)丰富多样的历史人文

千年古刹--崇庆禅寺、桑阴鱼肥--俞家湾桑基鱼塘、漫画大师陵园--丰子恺陵园

崇庆禅寺丰子恺(3)规划设计范围

地域范围:为河山镇域范围,用地总面积39.2km2。

重点规划设计范围(规划镇区范围):北至现状道路、西至镇界、东至临杭经济区概念规划路网、南至现状河道,用地面积9.83km2。

规划范围

3)产业分析

河山镇正逐步形成以绢纺(织)业为支柱产业,建材为重点产业,化纤、服装、五金为依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2亿元,工业增加值8.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37亿元,实缴税金1.49亿元,利润2.02亿元。全镇共有工业企业8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在职职工14071人,以电气机械、绢纺织为主。个体经营户2429户,实现税收1781万元。2015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绢纺(织)名镇”称号。4.2规划阶段 4.2.1定位

以蚕桑文化基底,以卷纺(织)业、服装产业为依托的近现代风情小镇。

大力发展桑基鱼塘农村旅游,推动卷纺(织)业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服装产业向服装设计、服装材料研究等上游产业发展。建设以近现代风情为主要风貌的风情小镇。推进河山镇向传统产业延伸、文创产业、旅游产业发展。4.2.2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

镇区以新老结合的模式进行发展建设,新区严格控制风貌,老区逐步改造风貌,建设近现代江南风貌,营造良好生活、工作、旅游环境。

以各个行政村产业为核心,打造特色旅游,例如桑基鱼塘旅游、果园旅游、光伏旅游等,并结合镇域内的文化遗址活动,打造特色旅游路线。

旅游路线规划

2)特色风情

深度挖掘河山文化、产业优势,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近现代江南风貌。重点突出小镇的风情,在建筑建设改造中,严格控制风貌,建造骑楼、拱券等构建,营造一种复古的、具有近现代风格的街道。以风情吸引投资、以风貌吸引旅游、以特色吸引产业,全方位吸引人气。3)绿色生态

疏通水系,建立清水平台、水中木栈道等,形成水上交通体系。完善河山绿化网络,增加市民休息公园及公共活动广场,构建江南水乡风情。多用绿色清洁能源(光伏)、多用透水铺装,多设雨水收集池,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江南小镇。4.3设计阶段

鸟瞰图

4.3.1新区设计

河山镇向着南侧发展,新建地块以居住、商业、办公为考虑,重点打造沿慕仁港河的近现代风情商业街,并结合产业发展,提供文创办公、商业展示、商品销售等内容。以平安路和慕仁港河交界口为核心,重点打造河山新的商业中心。

新区总图

4.3.2老区设计

河山镇的河山大街为原镇主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山大街已显破败。街道两侧建筑多以老房、危房为主,无论从使用还是风貌上已经不符合现代人民的生产生活经营需求。以近现代江南风情为主,打造一条集产业发展、文化展示、旅游目的地、市民生产经营生活为一体文化商业街。

改造效果图

4.4实施阶段

根据资金情况,将实施分为两种情况。4.4.1资金投入充足 以开发商整体开发为主,重点打造新区和老区,兼顾周边行政村旅游开发。政府部门着重打造水系、公共景观及其他公共空间。政府部门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与税收优惠。4.4.2资金投入不足

以政府引导开发为主,重点改造河山大街等老区域,依靠有条件的允许建筑面积增加,明确产权等政策,鼓励现业主进行自我改造。政府有关部门控制审批及整体效果。公共部分由政府出资进行改造。

改造实施:原建筑鉴定为危房后,在整治范围内,政府无力出资回收产权,由原所有者自行原址重建,在满足建筑风格统一,建筑投影范围不扩大,骑楼宽度达到3m的前提下,允许加建部分一层,补偿一层的范围由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技术规定审核确定。

实施控制

4.5管理阶段

出资主体为开发商,具体管理在于开放商,政府有关部门作为行政部门只进行行政管理审批。若出资主体为个人,政府有关部门成立管理委员会,对整个特色小镇进行统一管理,贯彻规划、设计阶段对小镇的定位、风格以及特色。无论管理方为谁,需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5.问题解决策略

5.1缺乏“特色”

表面上看河山镇缺乏乌镇的好水,缺乏德清的好山,缺乏云栖小镇的高新产业,但是我们深入挖掘。发现河山虽然没有好水,但水资源也不差;虽然没有德清的山,但各类文化遗迹资源也不少;虽然没有高新产业,但只要把绢纺产业、服装产业加以延伸,发展以服装设计为主导的文创产业也是可以的。所以说是“平凡”仔细下挖,还是有很多“特色”可以发掘的。5.2缺乏“人气” 小镇空心化,核心是百姓收入不高,小镇设施不足。若以政府力量发展一条商业街,建设一批文化设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以政策优惠鼓励人才进行创业创新,先留下一批人,再吸引一批人,逐渐形成人气,逐步发展。5.3缺乏资金

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和强而有力的招商策略,依靠逐渐起来的小镇风情和人气,能让开发商看到投资的前景,投资资金会逐渐吸引过来。5.4自发改造的盲目性

前期依靠百姓的自发改造,百姓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时需要政府出台针对性的改造方案,严格控制增加的建筑面积,严格控制立面效果。并引导百姓进行业态的逐步调整。

6.结语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需多部门、多领域的共同协作,共同建设、共同开发,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慧意(上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3.【特色小镇】萧山浦阳体育小镇 篇三

小镇名称:浦阳体育小镇 | 所属产业: 健康产业 投资:15亿元 | 小镇位置: 杭州市萧山区 基本情况

浦阳体育小镇位于萧山南片区块的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将包括体育产业智造园和特色体育体验区两大项目。体育产业智造园首期占地100亩,分别为独立行政办公楼2幢,生产车间8幢;特色体育小镇体验区将由莱茵体育自行投资或引进投资80亿元负责规划、建设、运营。

体验区将包括场馆体验区——“冰雪小镇”、水上运动体验区——“渔人码头”、户外房车露营基地——“大湖星空”、乡村运动体验 区——“乡村年代”、接待及健康体检中心、沿江游船码头及驿站和高端旅游民宿等业态。

需要补充的是,场馆体验区--“冰雪小镇”,将建设以冰雪运动、竞技、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性场馆,并配套进行相应的集商务、购物、文创、住宅为综合的小镇建设,建设目标是打造华东地区冰雪活动的首选地。

“冰雪小镇”项目选址初定于浦阳镇桃北新村5.4平方公里内地块内,小镇整体规划用地2000亩。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建设模式

浦阳特色体育小镇项目将建设主要涵盖律动智创和律动体验两大项目。律动智创即体育产业智造园,届时将以浦阳高新产业园区为基础,共同打造面向中高端的体育产业智造园。律动体验将由莱茵达体育全权负责,计划建成场馆体验区——“冰雪小镇”、水上运动体验区——“渔人码头”、户外(房车)露营基地——“大湖星空”、乡村运动体验区——“乡村年代”四大特色体验区。后期还将配套建成健康体检中心、沿江游船码头和高端旅游民宿等。

人文旅居

作为律动体验中的重要一环,“冰雪小镇”计划将在不久的将来,建设以冰雪运动、经济、娱乐为主题的综合性场馆,并配套进行相应的集商务、购物、文创、住宅为综合的小镇建设,力求将浦阳打造成为华东地区冰雪活动的首选之地。

发展目标

作为律动体验中的重要一环,“冰雪小镇”计划将在不久的将来,建设以冰雪运动、经济、娱乐为主题的综合性场馆,并配套进行相应的集商务、购物、文创、住宅为综合的小镇建设,力求将浦阳打造成为华东地区冰雪活动的首选之地。

4.特色小镇归类总结! 篇四

投资规模: 116亿元 | 入驻企业: 未知

规划面积: 3.8km² | 小镇位置: 普陀山南岸朱家尖岛东北部

交通可达:56.7分 | 服务设施:482个

基本情况

禅意小镇规划选址普陀山南岸、朱家尖岛东北部,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570亩,禅意小镇将旅游定位为佛教文化游、禅修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将依托普陀山深厚的佛教文化和朱家尖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重点发展佛教文化博览与体验、佛教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养生服务及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效果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区位交通

朱家尖禅意小镇位于舟山朱家尖,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得天独厚,距离县城8.3公里、市区19.2公里,距上海169公里,距杭州219.6公里,距高速入口45公里,距高铁站83.2公里,距火车站78.3公里,距机场3.3公里,便捷的交通网络真正实现了“一小时经济圈”。

区位交通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建设模式

禅意小镇强化普陀山佛教文化的辐射力,以观音圣坛为载体,充分整合周边灵动、鲜活的山水自然环境资源,打造集中国观音之大全、集观音菩萨之大成,举世无双、流芳百世的观音博览园,发展佛教文化游;以正法讲寺、居士教育基地、高僧精舍、普陀山佛教学院等项目为载体,建设礼佛、体验、教化功能于一体的禅修体验基地,发展禅修体验游;以禅修主题精品酒店、精品民宿、佛教商业街区、海洋文化旅游综合体为载体,以购物、住宿、禅茶、素斋、度假为特色,建设成为滨海休闲度假区,发展休闲度假游。

禅意小镇主要分为白山区块、慈航广场区块、观音法界区块、松冒尖区块等四大板块,并配套社区功能,充分体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

佛教主题社区

专门提供观音信众念佛修行、教育培训、弘法利生的佛教主题社区。观音村由闭关房、普通客房和与之配套的念佛堂、讲堂、斋堂、常规教室、法物流通中心、会所、超市、保健中心、阅藏馆、护理部、安保部、接待处等组成。在建筑、装修上充分体现人性关怀、绿色环保和自然简朴之风。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观音圣坛主体结构封顶资料照▼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政 策

将给予在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

发展目标

小镇建设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预计至2020年可集聚中高级人才50名,提供就业岗位3000人,年旅游人次达300万人次。

小镇亮点

根据规划,未来观音法界将成为一个以观音文化为主题,集朝圣、观光、体验、教化功能于一体,集观音菩萨和观音文化之大成的博览园。它不仅是呈现观音信仰的平台,也是培养佛教人才的摇篮,度化四众弟子的心灵家园。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此外,观音法界周边还将增设各种配套项目,项目规划面积3150亩左右,将由政府负责制订总体规划并配套与观音文化有关的素食、佛教用品、佛教主题社区和主题酒店等相关旅游服务产业。“今后在观音法界,你不仅可以礼佛朝拜,还可以全面了解观音文化并深度体验观音文化的魅力。”观音法界项目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说,观音法界建成后,将成为朱家尖禅意小镇的亮点之一。

5.开发特色小镇 篇五

一、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录全景扫描

1、南、北分化明显,南方比重较大,尤其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回顾本次公布的100余个特色小镇名录,南方省份分布有75个、北方52个,仅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四省即分布有23个特色小镇,占去第一批次中近20%名额。这与南方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程度、经济实力、产业化阶段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但更显示出目前一些超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出现的“城市病”,特色小城镇出现恰恰可以解决城市病所带来的居住成本畸高、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有效吸纳周边人口、疏导城市资源。

2、以产业带特色,中部崛起战略下特色小镇发展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中部地区特色小镇较为集中的地区,以湖北省(5个)、湖南省(5个)、河南(4个)、江西(4个)、山西(3个)为代表,这充分显现了在中部崛起战略引导下,我国中部经济区已在宏观层面为特色小镇培育提供良性的产业土壤。纵观名录中出现的中部特色小镇,如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上清镇、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长沙市浏阳市大瑶镇、娄底荷叶镇等,几乎所有小镇都依托有良好的优势产业基础,如旅游度假、新能源、特色工业等。

3、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后发优势明显,具备打造特色小镇的资源基础 虽然总体上本批次中,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小镇分布较小,但依托民族文化塑造特色小镇品牌仍是目前可行性较强的路径模式,如喀什地区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塔城地区沙湾县乌兰乌苏镇、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

4、人文型小镇备受青睐,自然资源依托型小镇亟需打造文化软实力

本批特色小镇认定中,人文型特色小镇备受青睐,如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许昌市禹州市神垕镇等地。该类小镇的典型特质是依托当地优质的历史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传统、特色景观资源,走出了一条人文与资源相结合的特色小镇发展道路。这与那些单纯依靠自然资源或产业资源进行驱动的小镇打造相比,具备后者难以企及的先天优势。

二、打造特色小镇,紧抓四点原则不放松

1、突出特色文化

从当地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并进行传承与发展。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充分发挥当地特色,防止千镇一面。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防止一哄而上。

2、培育重点产业

对特色鲜明的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特色方面要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并依据产业规模进行建镇,防止盲目造镇。

3、把握发展机遇

建设特色小镇,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利用好政府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方面提供的优势条件,促进特色小镇的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

4、提高创新能力

加大特色小镇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发展创新型特色小镇建设。

要建设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在紧抓四个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在内容上进行充实与加强。

三、打造特色小镇,“七个内容”为抓手

1、产业形态的深加工

建设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精准,特色要鲜明。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充分利用现在的“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一定的资源投入,打造具有独特内涵的特色小镇。

2、景观环境的新风貌

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整体格局和风貌上要具有典型特征,因地制宜。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或是构建“天人合一“的生态聚落,或是构建趣味无穷的田园风光或是让人惊叹的科技升级,这些在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同时,更为地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美观丰富宜居的环境。

3、传统文化的多维度

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当地传统文化,并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良好的保护和利用。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产业相融合,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从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不断提高当地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扩大传统文化的保护面。

4、服务设施的新升级

一个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基础设施是基础也是关键。道路、医疗、文化、教育、卫生、给排水方面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高,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保障。

5、体制机制的重创新

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深化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投资资金,成立镇级投融资平台。特色小镇建设成为连接周边农村的重要平台,带动周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6、运营主体的新型化

特色小镇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关系到特色小镇的家家户户,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当地居民要自我觉醒。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结合当地有谁资源,进行自我建设。同时,各企业也是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主体,面对当前城镇开发的热潮,一些优势企业及个人也积极投入到特色城镇建设当中,实现企业与城镇的双赢局面。

7、营销手段的多面化

培育发展特色小镇也要在营销手段上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整合城镇周边资源,通过融合叠加,形成综合品牌效应,进行整体品牌形象的营销。通过网站、微信、微博进行自我营销,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媒体、社团、景区相连通,凝聚力量,提高自身知名度。

四、附:特色小镇经典案例

1、杭州云栖小镇

云栖小镇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37个特色小镇之一。小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特色小镇要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要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建设以云计算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特色小镇。

云栖小镇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一个小镇的灵魂人物。云栖小镇有一个名誉镇长叫王坚博士,他是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阿里云的创始人、中国云计算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云栖小镇主要创建者,正致力于把云栖小镇打造成中国未来创新的第一镇。

二是有一个高端的新兴产业。云栖小镇坚持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经济产业,着力打造云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硬件产业。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云计算、大数据、APP开发、游戏和智能硬件领域的企业和团队。

三是有一个创新的运作模式。云栖小镇采用了“政府主导、民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运作方式。政府主导就是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打造产业空间,集聚产业要素、做优服务体系。民企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民企龙头引领作用,输出核心能力,打造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加快创新目标的实现。创业者为主体就是政府和民企共同搭建平台,以创业者的需求和发展为主体,构建产业生态圈。这是云栖小镇最有创新活力的部分。四是有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云栖小镇构建了“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创新生态圈。“创新牧场”是凭借阿里巴巴的云服务能力,淘宝天猫的互联网营销资源和富士康的工业4.0制造能力,以及像Intel、中航工业、洛可可等大企业的核心能力,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创新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黑土”是指运用大数据,以“互联网+”助推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科技蓝天”是指创建一所国际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就是西湖大学。

2、安顺旧州镇

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地处黔中腹地,始建于1351年,距省会贵阳80公里,距安顺市区37公里,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8.1%,平均海拔1356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旧州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丰富,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是全国第一批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

旧州镇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山地特色小城镇发展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建设绿色旅游小镇。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镇在山中、山在绿中、山环水绕、人行景中”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进行规划建设。同时加快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业态,今日旧州农村变成了景区。

二是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建设美丽幸福小镇。通过对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交通运输、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引进一些优势企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一地扶贫搬迁结合起来,将生活在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户搬迁,集中就近安置,并帮扶就业。

三是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成立了镇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各方面投资资金。逐步把旧州镇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服务农村的重要平台。四是加快升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打造贵州小城镇省级版的排头兵。在成功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后,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古镇。首先坚持规划引领;其次注重绿色发展的理念。最后,树立“一盘棋”思想,把特色小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一诺休闲农业规划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感谢您关注由一诺规划倾力打造的农旅产业一站式服务智力平台!一诺规划关注活动:

加一诺规划微信公众号:nongplan(一诺休闲农业规划)、lyplan(一诺创意农业旅游规划设计院)或lvyouplan(一诺农旅智库),发“1”下载一诺规划相关资料和前沿资讯,发“2”了解一诺规划经典案例;加一诺规划微信号:yinuoplan,为您提供专业咨询及服务。

一诺规划能为我们做什么?

长沙一诺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是旅游规划与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引领者,国内实战型和创新型一站式规划设计专业提供商,专注于旅游规划、休闲农业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美丽乡村规划、农庄设计、创意策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旅项目开发等,努力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规划设计智力企业。

一诺规划做过哪些经典案例?

旅游规划设计项目:陕西飞渡峡景区•麦渣坪古村落修建性详细规划、上饶灵山植物园总体规划、盐城记忆·盘湾文创乐园总体规划、黄冈安国寺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陈潭秋故居总体规划及局修建性详细规划、梦湖生态旅游景区总体发展规划、桃花源景区世外玫瑰岛项目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广寒寨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神农家园农业旅游区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南泥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竹海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芦洪市镇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200多个项目;

重点项目策划设计:《长沙岳麓山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1张家界宝峰湖景区旅游品牌策划活动》、宁乡碧桂园五星级拓展基地策划、洋湖湿地公园游船项目、关山镇“两型”拓展体验园等20多个;

建筑和景观设计项目:陕西飞渡峡景区•麦渣坪古村落建筑与景观施工图设计、萍乡瑞和园建筑与景观施工图设计、宁乡碧桂园凤凰酒店周边配套设施与景观施工图设计等20多个;

农业产业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项目:湖北大别山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江西龙虎山静和欢观光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福建本草春.寨水一方项目总体规划、贵州梵净山大生态食用菌产业园项目总体规划、武汉颐鑫现代农业园项目总体规划、湖北麻柳溪有机富硒茶产业示范园及生态富硒养生度假村总体规划、珠海格力六乡生态农场总体规划、贵州江口坝盘生态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吉林小白山葡萄庄园总体规划、江西宜春社江生态农场总体规划、河南洛宁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综合体总体规划及局部修建性详细规划、青海粤海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尖扎县李家峡黄河渔业深加工及旅游观光项目总体规划、湖北铭浩生态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十八洞苗汉子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总体规划(精准扶贫项目)、株洲白关花卉农场总体规划、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贵州绥阳金银花牧场总体规划、中国金银花大市场总体(提质)规划、湖北千叶湖休闲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黄冈现代农业观光村总体规划、湖南清渠生态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江西莲湖洲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长沙南洲湖农业休闲山庄总体规划、浏阳大围山生态水果博览园总体规划、长沙臻善生态农庄总体规划、湖南泽域美景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武冈华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衡东洣水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湖南军粮集团永安种养基地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施工图设计、湖南黄龙河生态园总体规划、萍乡瑞和园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湖南利天油茶博览园总体规划、汩罗蟠龙山庄项目修建性详细设计、桂东绿缘红豆杉生态园总体规划及局部修建性详细规划、湖南龙门阵生态农场总体规划及局部修建性详细规划、桂东玲珑茶叶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衡阳力丰生态农业体验园总体规划、湖南新阳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宏祥中医药文化养生园总体规划、广寒乡休闲农业总体规划、恒盛生态农庄总体规划、东洲现代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等300多个项目;

6.特色小镇归类总结! 篇六

发表时间:2016-03-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基金小镇、智慧小镇、制造小镇、海洋金融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青瓷小镇、美妆小镇、巧克力甜蜜小镇„„翻开这些小镇的名字,许多人会眼前一亮。他们或钟情于美食,或倾心于互联网,或注重于地域特色,无论喜欢什么,总有一款小镇适合你。

特色小镇的概念,最早兴起于浙江。如今,到小镇品茶,作画,或烧一件青瓷,甚至是创业,已经成为浙江的特色小镇为人们提供的选项。

不止在浙江,在整个中国,特色小镇都在以迅猛发展的姿态,加入到方兴未艾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来。事实上,特色小镇非镇非区,并非行政区划单元,也不是产业园区,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在新近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未来五年中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无论是发展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还是专注于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这些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不要“千镇一面”要“小而美”

过去,中国一些城市的建设被批评为“千城一面”,不重视差异化的建设与发展,导致许多城市大同小异。如今,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不要“千镇一面”的思路。从特色出发,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特色小镇的思路。

来自贵州和浙江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差异化思路。

在贵州仁怀市茅台镇,这个以茅台酒誉满天下的地方,镇长罗小军告诉本报记者,这里的建设思路是做成“美、特、富”的精美小镇,让人感受到“水村山廓酒旗风”的诗意画卷。除此之外,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其中第三渡的渡口就在茅台镇,著名的赤水河从镇中穿过。两大特色,得天独厚。

今年4月28日,第十一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遵义市举行,主会场就设在茅台镇。一个小镇成为一省推介旅游的主会场,贵州对特色小镇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浙江杭州西湖云栖小镇,背靠着科技创新实力强劲的杭州市,这里发展成了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特色小镇。云栖小镇党委书记、杭州转塘科技经济园区管委会主任吕钢锋介绍说,小镇虽然建设仅仅一年,但发展很迅速,2015年实现涉云产值近3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1亿元,累计引进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达到255家,产业已经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各有绝活、一镇一品,成为这些特色小镇最鲜明的特点。

浙江发改委副主任、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用几个词总结这些特色小镇的特点。在产业上“特而强”,围绕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以此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在功能上“有机合”,将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叠加;在形态上“小而美”,求精不求大;在体制机制上“新而活”,鼓励和支持各特色小镇做改革试验区。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跃光则直言,对于贵州这样一个山地特色明显的省来说,契合这种特色,只能“蒸小笼”,不能“摊大饼”,形成组团式、点状式、串珠式的布局,城镇、山水、田园、村庄有机融合。

在全国许多省份,地方政府都意识到了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尽管对“特色小镇”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以一个产业为主导的思路都非常明确。

在广西贺州黄姚古镇,这个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小镇,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以及喀斯特地貌等景观优势,正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之下重新焕发生机;无论是被誉为“油画名镇、蓝莓之乡”的张家楼镇,还是定位为“菇香小镇、景秀大村”的大村镇,特色成为当地的名片;在湖南长沙开福区沙坪镇,以独特的湘绣为基础,加上汉回风情、长沙园林生态园等,这里正在试图融合成片打造综合旅游景区。新常态下的有益探索

事实上,对于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来说,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浙江在特色小镇上起步最早。浙江省省长李强专门撰文称,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他展望说,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美丽小镇将深刻改变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新常态下的浙江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而在此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专程前往浙江调研后表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他说,对特色小镇印象最深的是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大胆“放水养鱼”,让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这对我国经济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事实上,早在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就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根据《意见》,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相当于半个西湖,而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按照规划,3年内每个特色小镇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

关于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文件和会议,这几年正在密集出台。

在四川,成都市去年发布了《2015年成都市小城镇建设工作要点》,明确表示打造50个特色镇,将小城镇建设连线成片,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出“一镇一主业”的思路和“四态融合”理念。

在安徽,黄山市在今年3月刚刚召开的特色小镇工作座谈会上宣布,今年上半年将先行安排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着力推进1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30个特色小镇。

在贵州,该省省委公布了《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10条意见》和29项配套措施,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制定了《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在云南,早在2011年就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启动了包括现代农业型、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边境口岸型、生态园林型在内的150个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

在许多地方,建设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破题的良策。以贵州为例,截至2015年底,100个示范小城镇累计完成项目建设资金1000亿元,建成“8+X”项目4000多个,实现了107个示范小城镇有高速公路或是国省干线联络线进行连接,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8万套。

“如果说转型升级是倒逼和牵引两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特色小镇就是一种正面牵引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新机制。”翁建荣认为。

以特色集聚发展要素

特色小镇发展时间虽短,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发展潜力。而对于不少地方来说,特色小镇既是当下的抓手,也代表着未来。

李强透露,至去年11月,浙江省首批37个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已集聚企业3300多家,引进1.3万多人才,并带来含金量较高的新增投资、新建项目和新增税收。按照浙江此前发布的指导意见,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的是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大干快上,实际思路是重质量、轻数量,达到质量要求的小镇多多益善;重谋划、轻审报,实行宽进严定;重实效、轻牌子,建一个、成一个。

而在贵州,据该省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美钧透露,仅2015年,100个示范小城镇就新增城镇人口1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3万人。而在2013—2014年间,该省示范小城镇工业总产值、旅游总收入、农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了18.5%、21.4%、12.4%和39%。“人口集聚功能显著提升,城镇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或依托原有产业,或“脑洞大开”,这些小镇的存在本身,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让在特色小镇工作与生活令人羡慕,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特色小镇的追求。无论是山东平度市明村镇引进美国固铂轮胎橡胶公司后成为“橡胶轮胎特色产业镇”,还是浙江余姚规划中的机器人特色小镇,还是浙江杭州由以发展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企业为重点的互联网村和以培育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天使村组成的“梦想小镇”,都将成为当地名片。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特色”实际上集聚了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

分析人士认为,特色小镇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范例。以浙江为例,特色小镇一般布局在城郊接合部,既有众创空间、研发中心,又有人才公寓、社区功能,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在这样注重功能叠加、要素融合,“产城人文”一体的新型空间,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诸多问题得以破解。

“这些创建中的特色小镇,既是一个个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处处展现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又告别传统工业区‘文化沙漠’现象,彰显了人文气质;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在适宜居住的空间里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李强这样认为。

7.如何申报体育特色小镇 篇七

近一年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逐渐升温,在各部委发布关于特色小镇的各类政策后,部分省市也相继出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就如何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镇申报做出了指导性意见。截止目前,浙江、福建、河北、海南等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就如何申报特色小镇明确了相应的流程和导则。

体育小镇申报必然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综合各部委要求,首先需要确定体育小镇发展的主要产业,并对建设区域做一个规划,在规划产业的同时兼顾生活区、旅游区、文化休闲区等。大体需要准备如下资料:

关于特色小镇规划报告说明

一.标准创建流程

第一步:条件申报明确

产业定位、建设空间、投入资金、建设内涵、功能定位、运行方式、建设进度、综合效益。第二步:准备申报材料

规划方案、建设计划、业主情况、扶持举措、基本情况 第三步:执行申报程序

申报范围、申报时间、申报数量、申报方式 第四步:接受监督调整

定期监测、动态管理、评优、期权奖罚、联动指导 第五步:等待验收命名

验收条件、验收程序、命名公布。

二.体育总局运动休闲小镇申报程序

根据2017年5月9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运动休闲小镇的建设由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体育等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盲目跟风。各省(区、市)体育局、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分别根据当地和运动项目实际向体育总局推荐小镇项目、进行业务指导。体育总局主要以组织开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示范试点、制定完善政策的方式加强行业管理和引导。其申报要求如下

1、报送程序

坚持地方自愿申报和省(区、市)体育局、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项目协会)推荐相结合,按分批报送。县级体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项目上报省(区、市)体育局,省(区、市)体育局进行审核后推荐上报体育总局。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项目协会)可直接推荐项目。

2、基本条件

申报和推荐的小镇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交通便利,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好;2)体育工作基础扎实,在运动休闲方面特色鲜明;3)近5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群体性社会事件、历史文化遗存破坏现象;4)小镇所在县(区、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能对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政策保障;5)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对当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专栏:体育总局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汇报材料(提纲)

(不超过5000字)

一、基本情况

要求:简述小镇区域面积、人口、交通、体育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评估

要求:围绕以下五个方面,从成绩与经验、困难与问题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1、自然与生态

从镇区风貌、镇区自然环境、镇区生态等方面阐述。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从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公共体育服务三方面进行阐述。贫困落后地区应增加脱贫攻坚方面的内容。

3、体育工作

从体育健身设施、体育赛事和活动、群众体育组织机构、群众体育管理架构、科学健身指导等方面进行阐述。

4、运动休闲业态

从运动休闲产业发展、运动休闲文化传承、运动休闲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阐述,包括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等项目。

5、体制机制

从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三、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

1、到202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及目标

2、近期工作安排

3、支持政策

要求:阐述县(市、区)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关于支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举措。

江苏省体育小镇申报程序

2016年9月12日,为推动体育小镇建设,江苏省出台的《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2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模式多元、体育服务便捷、建设空间集约,发展富有活力、人文充满魅力、生态健康宜居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全国形成体育类特色小镇建设的引领和示范。

一、体育小镇申报条件

发展基础:体育、生态、旅游等资源丰富,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体育及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

产业特色:本地区特色产业定位明确且符合体育健康产业主要方向,具备一定规模和优势,产业特色明显、集聚程度较高,已初步形成体育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或项目发展集群。

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具备较好水平,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和惠民服务措施,有一定数量的体育社会组织,全民健身活动较为活跃,全民健身健康氛围良好。

建设规划: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思路清晰,规划目标明确,发展前景良好,发展举措切实可行,且需有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建设规划和具体的项目建设计划。

投入规模:截至申报期满日止,前3年体育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10亿元以上。2年建设期满后,体育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超过20亿元。

政策支持:所在县(市、区)政府将体育健康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配套政策措施具体得当。

预期综合效益:体育特色小镇建成后能够实现体育、健康、旅游、休闲、文化、养老、宜居等功能的有机融合,有效带动区域内体育健康及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和税收,显著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扩大体育消费规模,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和地区品牌。

二、体育小镇报送材料

1)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申报表;2)特色小镇建设概念性规划,包括特色定位、建设目标、规划布局、主要措施、重点项目、运作模式以及预期效益等,如已开工的要提供实景图;3)特色小镇建设计划,包括总体建设计划和分推进计划,明确分实施项目的计划投资额、建设规模、建设内容以及项目建成后的预期效益等;4)特色小镇所在地县(市、区)政府支持发展体育健康产业的政策意见、服务扶持举措,以及同意申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相关材料;5)按要求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6)能够证明本地区体育健康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和思路的其他文件或材料。

福建省体育小镇申报程序

2017年3月13日,福建省体育局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17福建省体育产业基地的通知》,其中包括“福建省体育产业特色基地暨特色体育小镇(以下简称“特色基地”)”。

一、体育小镇申报条件

1)现有条件: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体育产业单位数量众多,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大,在体育产业某一领域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发展水平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发展前景:该区域建设发展思路清晰,规划切实可行,发展目标明确,政策措施有力,发展环境优越,具备孵化体育企业的基础和体育产业集聚发展的条件。

3)管理服务:该区域所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将体育产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配备专门管理服务机构,能够为入驻单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体育小镇申报程序

“福建省体育产业特色基地”的申请,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经所在地设区市体育局核准后,向福建省体育局推荐。

1)福建省体育产业特色基地申报表;2)该区域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和体育产业单位名录、基本情况;3)该区域政府或部门出台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文件;4)该区域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管理与发展规划;5)能够证明本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成果及本办法第二章申报条件的文件或材料。

安徽省体育小镇申报程序

2017年5月4日,安徽省体育局发布《关于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2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模式多元、体育服务便捷、建设空间集约,发展富有活力、生态健康宜居的省级体育特色小镇,在全省发挥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体育小镇申报条件

1)发展基础:应具有明确的地域范围,核心建设面积不低于1平方公里,体育、生态、旅游等资源丰富,体育及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

2)产业特色:区域内特色产业定位明确且符合体育健康产业主要方向,具备一定规模和优势,产业特色明显、集聚程度较高,已初步形成体育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或项目发展集群。3)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具备较好水平,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和惠民服务措施,有一定数量的体育社会组织,全民健身活动较为活跃,全民健身健康氛围良好。

4)建设规划: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思路清晰,规划目标明确,发展前景良好,发展举措切实可行,且需有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建设规划和具体的项目建设计划。

5)预期综合效益:特色小镇建成后能够实现体育、健康、旅游、休闲、文化、养老、宜居等功能的有机融合,有效带动区域内体育健康及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和税收,显著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扩大体育消费规模,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和地区品牌。

二、体育小镇申报程序

1)自愿申报。由县(市、区)体育部门综合考虑辖区内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条件,确定特色小镇申报对象,经当地县(市、区)政府同意后向省辖市体育行政部门申报。

2)市级推荐。省辖市体育行政部门根据当特色小镇申报通知和相关规定,审核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建设规划可行性等,择优于每年第一季度向省体育局推荐申报名单。

3)省级评估。省体育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评估,符合特色小镇基础条件的,列入特色小镇共建名单。

4)签订协议。对列入特色小镇共建名单的,由省体育局和所在地县(市、区)政府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支持政策等。

8.中国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篇八

●胶东王都人文小镇

位于古岘镇。这里是胶东历史之根,是田单大摆火牛阵的发生地,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即墨故城和六曲山古墓群。这里古迹遍布,典故颇多。当前古岘正以该区域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众多的历史典故为依托,重点构筑“胶东王都”、“胶东王苑”两大旅游板块,全面展现胶东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传承和四季花海养生,全力打造集民俗乡愁、文化体验和休闲大健康旅游为一体的胶东文化第一镇。

●农谷小镇

位于店子镇。当前正依托该区域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占地30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国家农业公园。在农业部具体指导下,打造将田园生活体验融入农耕文化、科研文化、乡土文化的全新旅游模式,建成后将成为国家农业公园的评选和审批参照标准旨在建设一个世界级的集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科技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并借此打造集研发、体验、展览、民俗于一体的农谷小镇。

●甜美小镇

位于平度的西大门、胶莱河畔的明村镇。依托大黄埠西瓜、樱桃西红柿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蓝莓山东省精品采摘园建设,结合三合山旅游文化,打造“悠然三合山、徜徉百果园”的甜美小镇。

●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

位于东阁街道。该小镇以历史形成的矿坑及周边5000亩山坡为开发用地,引入加拿大“宝翠花园”建设理念,以矿坑旅游为核心,集主题娱乐、度假养生、商务会议、运动休闲、科普教育等元素为一体,旨在打造中国的“宝翠花园”,打造中国矿坑遗址生态修复示范园、世界七彩旅游小镇“世博园”。

●数梦小镇

位于凤台和同和两个街道。目前该区域范围内拥有投资3亿美元万汇创新创业产业园、投资5亿元的海尔多媒体交互中心等新兴产业项目,与知名企业合作建设云数据应用平台和区域性大数据中心,打造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搭建健康大数据平台,打造智能化的健康城市生态圈,后续还将有一系列信息产业类项目落户。

●南村·家电小镇

位于南村镇。以海信工业产业园为基础,突出白色家电产业元素,改造老旧街区,完成风貌塑造,打造集家电生产、制作体验、产业文化于一体的江北知名的家电小镇。

●编艺小镇

位于新河镇。平度草制工艺产业已有400余年历史,产品系列多、品种全,远销海外。有“工艺品之乡”美誉的新河镇,目前拥有草编加工企业80余家,从业人员超1万人,是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加工出口基地。当前,正加快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国际工艺品城,整合原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打造集编织研发、生产、销售、展览、旅游为一体的编艺小镇。

●种业小镇

位于蓼兰镇。该镇耕地面积24万亩,良种产业发达,年产小麦良种3万吨,是全国有名的“小麦良种之乡”,今年成功引进小麦专家赵振东并设立院士工作站。当前,蓼兰镇正依托良种优势,加快良种研发中心、加工中心、展示中心、服务中心和10万亩小麦良种基地建设,同步建设田园小品,增加民宿景致,着力打造集农业体验、万亩麦田于一体的种业小镇。

●360体验小镇

9.特色小镇浙江的“锦囊记” 篇九

浙江特色小镇热背后的两化转型冷思考近年来的浙江“特色小镇热”不仅引起全国关注,也激发对浙江工业化与城镇化转型的“冷思考”:在落后产能过剩、环境成本累积下,县域经济如何从生产要素规模扩张转向全要素生产力提升?在空间扩张遭遇资源瓶颈下,空间组织模式如何从大尺度、批量化的“快速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转向精致的“高品质城镇化助推高质量工业化”?在科技升级下,如何借助特色小镇营造新经济要素偏好的高品质空间,抢抓新兴产业崛起的机遇?

浙江特色小镇实践研究与政策导向解读

2.1 特色小镇实践评述为在最小空间实现最大收益与最优布局,浙江经历了“小家庭作坊-大工业集聚区-产业城-中小孵化器”的探索,并于2014年启动省级特色小镇试点,之后陆续公布了第一批37个与第二批42个创建名单,杭州、宁波、海宁等地还培育了上百个市级特色小镇。

2.2 特色小镇研究评述针对“特色小镇热”,学界也试图做出规范解释。(1)在内涵方面,部分已建的综合产业区、发展平台、优惠政策区、产业生态位等是公认的解释。(2)在问题与成因方面,特色小镇既存在考核标准一刀切、建设标准不全面等“政策缺憾”,也面临过度包装、与周边功能矛盾、空间扩张依赖、新兴产业脱离实际等“实施烦恼”。(3)在创建对策方面,政府与学界认为特色空间供给能否匹配特色产业需求是关键。(4)在绩效测度方面,常用方法包括绩效评估、用地适应性分析、设施需求分析等。

2.3 特色小镇政策评述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号)》,明确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新空间平台,具备特定性质定位、特定尺度区位、特色功能管控、特定要素组织的“五特”政策导向。2.4 特色小镇价值判断笔者认为,非镇非园的特色小镇可看成集中紧凑的近期开发单元,介于控规单元与单个地块之间,通常跨行政区或控规单元,是浙江“民营+块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新经济形态,但在从现象上升到规律的经验复制前,需审视浙江发展的特殊禀赋及两化转型的改革导向。3

浙江特色小镇分类特征与发展机理总结

3.1 基于百度地图兴趣点POI的方法以百度地图数以万计的各类兴趣点(POI)为数据源,借助核密度(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函数估计数据分布密度。结合浙江两化转型历程,可探究特定兴趣点与传统县域经济、旅游养生、历史经典、新经济四类特色小镇之间的耦合关系,如网络企业分布与新经济小镇选址等。若假设成立,便可为适合浙江的新经济区位论推导奠定基础。3.2 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的特征与机理

3.2.1 分类特征该类特色小镇数量达16个,约占20.3%,主要分布在丽水、衢州等中小城市环境优越的近远郊。以庆元香菇小镇为例,与市场类经典小镇相关的丽水购物设施的百度地图POI分布表明,依托市场的经典类小镇区位往往与各级购物设施相关,以临近产品集散的大城市或县城为主,单纯生产的经典类小镇则邻近“一镇一品”传统生产的建制镇为主。3.2.2 发展机理

该类特色小镇大多依托香菇、茶叶等“一镇一品”禀赋,实现了从建制镇家庭作坊到中小城市园区的属地化发展,具备产业方向明、空间弹性大等优势,却面临造血不足、设施薄弱等短板,目前特色产业正朝农业精品化、加工业高端化、服务业多元化等方向升级,亟需块状规整的农业生产体验、点状高端的艺术创作、条块结合的接待服务等特色空间。

3.3 传统县域经济类特色小镇的特征与机理 3.3.1 分类特征

传统县域经济类特色小镇达17个,超过省级前两批创建名单的1/5,大多分布在温州、台州、宁波等大中城市近远郊已建产业区内。

以黄岩模具小镇为例,与相关的台州机械企业POI分布也表明,模具传统县域经济类小镇往往与工业区机械企业核密度相关。3.3.2 发展机理

该类特色小镇往往脱胎于中小园区向大型工业园区转型中壮大的模具、汽车、袜业等传统块状集群,具备产业与空间基础佳、要素成本低等优势,也面临产业转型滞缓、空间碎化整合困难等短板,目前特色产业正朝制造业精深化、服务业高端化等方向升级,亟需集中团块状的创新研发、条块结合的时尚人居等特色空间。3.4 新经济类特色小镇的特征与机理 3.4.1 分类特征

该类特色小镇数量高达33个,占比达41.8%,大多分布在杭州、宁波等四大都市区近郊,特别是已进入万亿GDP、千万人口、百万人才“智力攀岩点”的杭州拥有14个新经济小镇。

以余杭梦想小镇为例,杭州网络企业兴趣点POI分布也表明,新经济类小镇往往与新兴企业核密度相关而不依托城市区位,是产业城向中小孵化器转型的现实脚注。3.4.2 发展机理

该类小镇扎根于民企、不依托区位、仅需小空间、集聚高端要素,具备爆发式增长动力足、要素集聚成本低等优势,但面临设施缺乏等短板,目前特色产业正朝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等方向升级,亟需块状弹性的众创孵化、条块结合精致的金融服务等特色空间。

3.5 旅游类特色小镇的特征与机理

3.5.1 分类特征该类特色小镇数量达13个,约占16.5%,大多分布在杭州、宁波、嘉兴、丽水等大中城市近远郊风景区内。

以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为例,与之相关的嘉兴风景区POI分布也表明,旅游类小镇往往与风景名胜核密度相关,而不仅依赖临近大都市的传统区位。3.5.2 发展机理

该类小镇正处在传统农业向农业旅游、传统工业向工业旅游的转型期,具备邻近客源市场、资源新奇度与丰度高等优势,但存在旅游资源缺整合、开发性破坏等短板,目前特色产业正向品质度假、体验消费等成熟旅游方向升级,亟需点块状规整的农业众筹体验、条状精致的工业参与观赏、条块结合的接待服务等特色空间。4

浙江特色小镇背后两化转型经验与建议 4.1 浙江两化转型与特色小镇演化的“新古典模式”

百度地图兴趣点POI与特色小镇的耦合分析表明,经典、传统、新经济、旅游四类小镇具有特定的产业要素与空间区位偏好,这些分异的特征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三十余年来浙江以县域经济为主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转型历程,由于每次重大转型都发轫于地方(主要是小城镇)自下而上的改革,因此浙江经济被称为“草根经济”,浙江模式被称为“新古典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

(1)从家庭作坊到“一镇一品”的乡村工业经济转型与小城镇兴起,为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积累了原始资本,但面临城镇体系结构失衡的症结。上世纪80—90年代,虽然物资短缺,但农村经济改革带动了发展,遍布村镇的家庭作坊依靠“前店后厂上住人”的灵活机制,及时补充城市国有企业生产供应的不足,使浙江以专业市场为抓手抢占国内市场。小微民企也凭借“功能混合、职住平衡”的低交易成本风靡一时,不仅壮大了服装等“一镇一品”属地特色产业,更与当下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一脉相承。虽然家庭作坊的载体小城镇不断兴起,但在重城轻镇的城镇体系中未得到足够的财权与管辖权,由此导致的设施滞后、粗放竞争等“小马拉大车”症结,难满足乡镇经济扩大再生产的需求。

(2)从乡镇中小工业园区到县市大工业区的县域经济转型与中心镇改革,为传统产业类特色小镇持续升级提供了蓝本,却难回避宏观结构失控的困局。上世纪9O年代,针对全国性生产过剩,浙江启动了中心镇强镇扩权改革、撤乡并镇的“内需引擎”,满足了小城镇扩张需求,避免了黄岩模具、大唐袜业、嵊州领带等县域经济“快车”减速,推动了出口外贸经济及时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带动了自上而下的乡镇、县(市)中小工业区建设,通过财税优惠的筑巢引凤吸引民企、外企、国企进驻,但进入2000年后工业区规模已扩张到几十平方公里,这种尺度失衡不仅导致了“北生产南生活、西工东居”的宏观空间结构失控,还加剧了产能过剩、土地紧张与环境压力。

(3)从产业城大平台到中小孵化器的新经济转型与特色小镇崛起,推动了新兴产业类特色小镇缩量集约发展,但有待走出微观设计失败的锁定。2010年后,以中心城市为重点、产业大平台为代表的都市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但2014年来大工业区规模扩张而人气不足、周边城市群赶超的现实,也迫使全省战略重点从自上而下的产业城大平台转向自下而上的中小孵化器,通过中小民企发挥溢出效应极化周边空间,引导信息等新兴产业类特色小镇缩量集约与宽进严出发展,而不仅依托区位特供、空间量产或政策再造。但在长期承接跨国公司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工序的不利垂直分工下,浙江还陷在微观空间品质低劣与经济转型乏力的锁定中:贴牌加工只需大规模厂房、流水线与低收入工人,易掉入要素低水平成长的贸易陷阱;空间品质低、环境消耗大的加工环节,使浙江国际分工徘徊在产业转型难、人居品质低的低端道路上,难改善微观环境;盲目培育新兴产业的努力,往往在人才与产销网络缺乏下付诸东流,浪费高投入的精致空间设计。

(4)从大中城镇生产型经济到城乡多极点享受型经济的消费转型与旅游城镇壮大,盘活了旅游类特色小镇的价值潜力,但需摆脱中观组织失灵的掣肘。近五年来,伴随着舒适型消费发展和家庭收入提高,以质量、品牌与体验为主的海外游、海外购等享受型经济已成为新增长点,要素联系成本的降低更将自下而上拉动市、县、镇乃至偏远乡、村的旅游消费,旅游类特色小镇较为广谱的区位分布也印证了这点。但在功能结构单

一、交往成本高涨下,旅游市场开拓却助长景点、住宅、酒店等设施在已有功能区另一方向成片开发,造就“单功能、大街坊、宽马路、稀路网”的中观空间组织失灵,不仅会降低旅游景区、旅游小镇与城市间联系效率及游购娱可达性,还将衍生旅游资源缺乏整合、开发性破坏等体系问题。

4.2 浙江特色小镇的空间要素组织与规划政策思路 针对“需求拉动、政策推动;企业主体、政府主导;产业为核心、空间为抓手”的浙江两化转型特征,浙江特色小镇应避免“就小镇论小镇”,需加强宏中微观转型导向的空间管控与要素组织,推进规划与政策创新。

4.2.1 浙江特色小镇的空间管控与要素组织思路

(1)“3D导向”的总体选址与空间尺度强度管控。推广SOD服务导向模式,针对各类小镇的转型导向与要素的区位偏好(如新经济类临近大城市企业、县域经济类临近工业园区、经典类临近产品生产集散地、旅游类临近客源地等),制定小镇选址与设施服务的合理区间,注重设施供给导向的需求控制。推广BOD边界导向模式,基于韧性多情景确定开发边界与规模,强化四线管控与法定图则向非建设用地覆盖,借助特别意图区、叠加分区、浮动分区等手段,定制近期地块的尺度、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推广EOD环境导向模式,按照混合功能单元/街区弹性划分地块,探索让市场选择的特色产业类用地,打造特色产业所需的特定环境,实现小镇功能配置与周边功能协同而非自给自足封闭配置。

(2)“3S融合”的分区空间组织与特色产业空间供给。推进未来空间场所与现有空间肌理融合(Spatial Combine),利用类型学方法提取图底,通过引导性指标促成结构要素。推进空间与交通融合(Spatial Combine),梳理通过性与驻留性交通,设计多种人车分流情景,形成公交主导、开放可达的街区。推进空间与产业融合(Spatial Combine),按照产业能级及对空间的需求,明确应集聚的特定产业环节而非面面俱到,近期遵循摧毁性创新原则,提升核心产业链全要素生产力,补充空间时序协同与要素组织的标准;远期遵循维持性创新原则,加强多条产业链前后向联系,根据特色产业组织空间流线,制定负面项目与负面空间清单。(3)“3F定制”的微观特色空间序列组织与环境营造。打造特色节点(Feature Spot),靓化入口、小镇客厅等地标,设计满足特色产业对生态、人才、创新、文化、学习、政策等需求的高品质空间环境。打造特色路径(Feature Route),策划生产、动态游览、静态观景等流线,优化铺装、连续街墙等沿线景观。

打造特色区域(Feature Region),将小镇整体设计为博物馆,引入微信签到等技术,营造特色足迹、展销等具有集体记忆的空间场所。4.2.2 浙江特色小镇的规划与政策建议(1)建构特色小镇“1+2+X”新型综合性建设规划设计体系。1即一个战略性概念规划,研究特色小镇与周边产业、空间衔接、定位、方向等前瞻问题。2即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含启动区设计)两大实施性详细规划,其中控制线详细规划强化尺度、规模、边界等指标与法定规划衔接,城市设计谋划近期空间风貌、小镇客厅节点形象、专项景观。X即产业、文化旅游、三年计划等X个专题,其中产业专题明确特色产业能级、可承担环节、增值所需平台,文化专题挖掘文化内涵、活化利用价值,旅游专题分析客源市场定位、业态培育,三年计划专题落实近期项目库与时序。

(2)强化转型导向的特色小镇政策设计与标准制度。开展特色产业与特色空间耦合绩效评估,基于此在政策设计中制定分类限同的选址和产业准入标准,明确分级绩效的考核标准,补充时序安排与要素组织并重的空间建设标准,进而以特色小镇带动浙江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迈向适应浙江四化同步转型的扁平化省域城镇体系结构。5

结论

在工业化从“铁环”(单一产业环节)转向“铁链”(全产业链条)、城镇化从“瓷砖”(单一空间组织性)转向“马赛克”(多元空间组织)的新常态下,特色小镇战略可看成是浙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转型的思考实践。

上一篇:小学生大海的好词好句下一篇: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