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2024-11-24

设备安全管理规范(精选8篇)

1.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篇一

J_1_「建築設備維護」-空調設備管理維護規範

壹、冰水主機保養規範:

一、範圍:依空調設備管理維護合約規定範圍為主。

二、離心式、螺旋式、蝸捲式、往復式之空調冰水主機保養之材料及冷凍油等均由業主負責供應,廠商負責技術人工完成保養工作。

三、主機故障時,廠商於限期(最長一個月內)修復完成,逾期每日依契約總價千分之二扣罰處理;如修復後於1個月內又再次發生相同故障,視同無法履行合約論,本校並得委其他廠商修復,所須費用均由廠商支付,如因此尚有造成本校損失,本校得將由廠商之履約保證金或每月維護費扣回,此兩項罰款不涉及百分之十、二十之規定,以扣足全額為原則。

四、定期保養所需材料廠商需預留足夠採購時間通知本校備料,影響正常醫療作業時,其維修時間得予另縮短或利用空檔執行。

五、主機如有故障廠商須立即通報本校工程司並提出判斷原因報告、維修計畫及時程表。

六、本校得隨時會同廠商逐台檢查主機如經查出異常或故障且廠商未事先告知時,本校得以逾期十五天論罰。

七、主機保養每機施作時拍照存證,所拍照片須可清楚看出位置及標示保養內容。

貳、各型機器維修規範:

空調箱及箱型機、氣冷冰水機、分離式、窗型冷氣維修保養內容

ㄧ、每個月定期養護項目

1.濾網清洗

2.進、出風口清理擦拭 3.保持機体清潔(含排水盤清理)4.皮帶檢查、調整、校正、更換 5.每三個月軸承給油檢查 6.PKG水塔清洗乙次 7.每四個月袋式濾網更換

二、每六個月保養項目

1.、出水壓、流量、控制器檢查調整 2.電器開關、指示燈、線路檢查 3.溫度控制器測試、調整、校正 4.初步濾網更換及各式濾網申請更換

三、每養護項目

1.鰭片清洗並拍照紀錄 2.管路查漏 3.風車風鼓清洗

4.馬達、壓縮機電流測試並記錄 5.冷凝器藥洗

6.高效率網更換(含負壓隔離病房)

四、不定期維修項目

1.風車、馬達軸承檢修或更換 2.風車傳動檢修或更換 3.控制、保護開關檢修或更換 4.蒸發器、冷凝器鰭片清洗 5.水盤清洗及除鏽油漆 6.系統加壓探漏 7.管路補漏及壓縮機更換

8.窗型及分離式冷氣機三年須保養清洗鰭片及油漆乙次並拍照紀錄

水泵維修保養內容

一、每個月定期養護項目

1.檢查軸承是否正常 2.視需要加潤滑油

3.檢查連軸器是否正常、破損 4.檢查填函蓋是否太緊、漏水 5檢查避震器是否變質

6.檢查進出水溫度及壓力是否正常 7.檢查進出水開關是否正常

二、每六個月養護項目

1.檢查及校正連軸器中心線 2.清洗過濾器

3.本體清潔、鏽蝕清除油漆(油漆三年一次)並拍照紀錄 4.檢查各控制閥体是否漏水、管保溫材料是否破損 5.馬達絕緣測試 6.控制測試

三、不定期維修項目

1.馬達及水泵軸承、軸封更新 2.傳動軸心整修或更新 3.控制電源及主電源檢修 4.壓力錶、溫度計檢測或更新 5.連軸器更新

6.Y型過濾器清潔或更新 7.絕緣測試

8.水泵外表清潔及除鏽油漆

冷氣送風機維護保養內容

一、每個月定期養護項目

1.回風濾網保持清潔(每個月清潔一次)2.出風口保持清潔(每兩個月清潔一次)3.送風機回風網(每3個月清潔一次)

二、養護項目

1.風量檢查調整

2.吊架及整体固定、調整、校正 3.管路檢查

4.控制器檢查及調整(含2.3WAY)5.帆布及接頭檢查 6.排水盤及排水管清洗

7.風鼓及鰭片清洗或風鼓更新並拍照紀錄(3年內至少清洗1000部,優先次序由機關指定)

三、不定期維修項目

1.馬達軸承及馬達更新 2.二通閥及三通閥檢查或更新 3.溫度控制檢修或更新 4.排水管路污垢清潔或破裂更新 5.冰水管路保溫不良更新 6.出、回風口更新 7.送風機更新按裝

進氣、回風、排風等風機維護保養內容

一、每個月定期養護項目

1.風鼓清洗及出、回風口清潔 2.皮帶檢查調整或更新 3.帆布及接頭、風管檢查及更新 4.保持機体清潔

二、每六個月保養項目

1.控制檢查及接頭檢查 2.電器控制箱清理 3.皮帶檢查 4.扇葉檢查校正 5.避震器調整、校正 6.軸承檢查、加油

三、每養修項目

1.馬達及引線絕緣測試並記錄 2.本体除鏽、油漆

2.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篇二

1 传统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安全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急切设备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且随着机械设备的复杂化,设备的安全方面也越来越重要,但先如今的安全管理在设计以及操作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隐患和问题,只有根据现如今的机械设备发展进度来对相应的管理规范进行一定的改善,并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

1.1 机械设备管理规范及安全管理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设备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由于管理规范的不完善以及安全问题的出现。在我国机械设备企业中,如今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缺陷,主要是在员工的激励政策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论是什么模式的机械企业都是推行传统的奖罚制度,公司仅仅是保证员工的基本工资,要求员工做好自己相应的工作,并不会对员工做出相应的额外奖励,但是员工如果违反了相应的制度要求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这就造成了员工的整体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给工作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不便。另外很多企业在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设计人员并不能够科学的设计机械设备,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设备的材料选取和设备的零件安装等方面,由于材料选取的不合格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整体硬度要求以及使用的耐久度问题,而零件安装的不规范会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对设备的运行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1.2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缺失

我国现如今的机械设备企业中都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很多企业并没用设立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对机械管理上还相当的薄弱,在机械设备管理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同时机械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并没有特别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缺少与施工工作人员的合作意识,并不能够做到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企业中也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够合理的对机械设备进行规范管理,严重影响设备的整体质量和运行,并且还由于不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也影响了企业的整体设备安全,严重时会造成相应的企业损失。

1.3 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低

现如今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都不过关,缺少相应的专业技能,所以造成了很多的设备管理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另外还由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并不能够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设备的管理工作。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新型机械设备投入到市场生产中,对设备管理人员以及设备操作建造人员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为了加快设备生产进度,经常会不停歇的使用设备,时间一长就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时也会增加额外的维修费用,所以企业中人员整体素质的缺乏就会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生产和管理,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设备安全管理问题,使机械设备企业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 机械设备管理的整体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行,一定要在传统设备管理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够更好的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规范,进一步的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全面稳定的运行。

2.1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发展目标全面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在目前的机械设备企业中,一定要推行全面的激励政策,保证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的全面进行。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奖罚力度来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完成规定的工作,还要鼓励人员进行额外的管理工作,比如对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意见,公司就可以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对其进行奖励,最大程度的调动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另外,一定要加强机械设备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增加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保证设备运行的正常,并且能够全面符合设备实际运行时的标准,充分发挥出设备的整体性能,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和人员素质

要想全面的改善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工作状态,一定要在机械管理和人员素质两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机械设备的管理中,一定要针对传统的管理上的不足做出一定的改善,特别要加大机械设备管理体制的建立,完善机械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确保各部门的全面合作,确保设备的管理和操作的安全性,只有全面建立设备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进行,全面带动企业的发展。另外还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制度,保证每个人员都能够全面的掌握安全知识,能够做到安全第一、责任至上的原则,安全有序的进行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中,首先要全面培养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在岗前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能够全面懂得管理知识以及操作的基本规范,做到安全的操作管理,并要做到设备的定期保养,保证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企业要想做到全面的发展,一定要确保机械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并且注重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从管理规范以及安全两方面对机械设备进行系统的管理,加强平时系统化的管理培训,以此来提高机械设备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保证企业能够在机械设备发展的大环境中占据主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陈荣.关于机械设备管理的规范及安全的探讨[J].中国机械,2015(4):111-112.

[2]熊娟芸.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4(18):92-92,94.

3.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篇三

关键词:进口仪器设备 选购验收 规范管理

随着职业教育层次不断提高,引进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为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势在必行。特别是近几年高职院校的进口仪器设备逐年增多。如何作好进口仪器设备的验收、安装及调试规范管理工作是摆在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选购进口仪器设备时应注意问题

进口仪器设备的选购工作,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外汇和资金,系统地完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中心)仪器配置体系,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及科研工作总体能力的基础工作。在进口仪器设备的选购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问题:

首先在进口仪器设备的选购中,要注意充分了解国际上的拟购仪器设备的发展动向及其市场行情,综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科研工作需要,由专人负责提出仪器设备的选型及购置计划。在这一阶段工作的进行中,应做到货比三家,并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拟购仪器设备与实验实训室原有仪器设备的整体配套性,然后提出可行性报告,有学院領导和有关专家予以审定。

其次在实施进口仪器设备选购的过程中,还应对仪器设备自身的成套性给以足够重视。这就要求负责仪器选购人员要熟悉拟购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使用范围。特别是目前国外的仪器设备大多向组合方式发展,在主机确定后,对辅助设备的选定也将是十分重要的。这项工作既关系到所选购仪器设备性能的发挥程度,又关系到能否满足具体分析工作的需要。同时应充分考虑仪器设备在当地的适用性,仪器设备正常时所消耗物资、零部件国内或当地能否解决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再次仪器设备的级别和数量的关系,也是高职院校在购置进口仪器设备中应予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对拟购仪器设备,其购入后的使用方向和主要用途必须十分明确。如果购买以科研实验为主的仪器设备,应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购档次较高的,档次和数量的关系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而购买教学型仪器设备,则应在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基础上,一般仪器适当的增加订购数量、大型仪器选购档次较低仪器,以满足实践教学适用为准则。对这一点如考虑不周,则可能出现购入的仪器设备搞科研实验档次不够,搞实践教学时仪器设备数量又不足的问题,使整个选购工作造成脱离实际出现失控的局面。

二、 做好进口仪器设备验收工作的基本要点

进口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是仪器设备选购和日后正常运作的重要中间环节。这一阶段的工作,时间性强,技术要求高,责任重大,因此高质量地完成进口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仪器设备的验收中,应抓住四个基本要点:

(1)在进口仪器设备到货前,要组织参加验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熟悉各自负责的仪器设备的订货数量、规格型号、到货日期及仪器性能和零、附件清单,熟知订货合同的有关内容,了解如发现零件短缺或到货与合同不服等情况的处理方法。并按订货合同中规定的仪器设备工作环境条件的要求,为整机的方面验收做好准备工作。

(2)仪器设备到货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开箱检查仪器设备的外观质量,清点零、附件型号和数目。这项工作应做到:到货仪器设备包括零附件与装箱单及订货合同三者相符。在认定仪器外观质量完好后,迅速着手做好仪器设备说明书的翻译工作,为下一步仪器设备性能验收打好基础。如出现仪器设备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符,仪器外表损坏等情况,应立即通过商检部门办理索赔手续,这项手续的办理应不迟于仪器设备到站之日起三个月。

(3)严格依照订货合同规定的仪器设备工作环境的要求,装修安装场地,按说明书的要求将仪器设备安装好,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逐项进行验收。这是一项态度严肃认真,技术难度很大的工作,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科研实验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应按着对国家和学院利益负责的原则,在有绝对把握的前提下,才开始仪器设备的性能验收工作,任何试试看的做法,都有可能会给国家和学院的投资利益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4)有效地利用进口仪器设备的保修期,尽可能让仪器设备要这段时间里处于充分运行状态,将会使操作者获得更充足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在实际应用中去检验仪器设备后便闲置一边,保修期过后再发现问题,不仅影响正常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巨大的维修费用也会给学院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三、关于进口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

现代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是技术与知识一体化的装置,其应用技术也相当复杂。所以在仪器设备引进后,当务之急则是对引进设备的技术消化问题,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方法,对保证进口仪器设备性能的发挥,促进实践教学及科研总体能力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技能型人才培训与素质的提高,是消化引进仪器设备技术的根本所在。先进的仪器设备不等于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及科研实验能力。因此多途径地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操作管理人员队伍,是关系到进口仪器设备效益发挥的关键。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一问题,才可能在有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之后,使实践教学及科研实验工作的总体能力获得新的提高和突破性发展。

(2)建立和完善进口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系统,设置固定的仪器管理、操作及维修人员。每件仪器设备应落实到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应专人专用,常规仪器设备应分人保管,严格杜绝进口仪器设备长期无人负责的现象。同时,应按仪器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建立防尘、防震、防潮、防腐、防强光、防干扰的仪器室,定位使用和管理。消除各种因素波动对分析测试的影响。及时处理各类仪器故障,使全部仪器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可用状态。

(3)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使进口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明确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使每个操作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切实做到仪器管理档案化,使用责任化,操作程序化,保养经常化。以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进口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从而提高利用率,使进口仪器设备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和科研实验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规范抢救物品设备管理的通知 篇四

关于规范抢救物品、药品管理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有效提升我院诊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全院各科抢救物品、药品、设施设备的使用,优化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效率和成功率。经讨论决定,结合6S管理理念,对全院抢救设施设备和药品作如下规范:

一、各科抢救用物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清洁检查,保证正常使用,要求完好率达100%,药品达标率100%。

二、科室抢救物品标识清楚(名称、使用状态),抢救车、抢救物品、仪器等放置整齐,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不得随意挪动更换位置。各班人员要熟悉抢救车备用的物品、药品、仪器放置位置,能够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熟记常用抢救药品的剂量。

三、抢救车内分区使用,统一标准。分为抢救药品区、抢救液体区、一次性用品及输液用物区、抢救用物区、专科配置区等5个区域,除专科配置区外,由护理部统一标准配置。

四、基础抢救药品和抢救用物全院统一,专科特殊用药(如缩宫素、解磷定、大含量阿托品等)和专科抢救用物,置于专科配置区,专科配置区药品品种也需固定,标识清楚。所有药品放置需原始包装,按左进右出标准使用。使用交接记录清楚详细。

五、抢救药品、材料使用后立即按标准配置补齐。

5.电教设备档案资料管理规范 篇五

一、电教设备档案资料建设和管理是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学校电教设备包括公共设备和班级设备两部分。公共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电子备课室设备、制作室设备、语言教室设备、电教多功能室、教师办公室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其他专用教室电教设备等;班级电教设备包括教学班级使用的所有电教设备。

三、电教设备档案资料主要有帐册资料、使用管理资料和技术资料三方面。

1、电教设备帐册资料主要包括各种设备帐册,即《教学仪器(器材)总帐》、《教学仪器(器材)明细帐(分类帐)》、《教学仪器(器材)添置流水帐(进货帐)》、《教学仪器(器材)报废帐》等四种帐册。

2、电教设备管理使用资料包括各种使用记录和相关表格,主要有计算机、语言教室使用记录、电教设备使用记录(包括班级和各专用教室)、电教设备(含计算机、语音室)维修记录、设备交接记录等。

3、电教设备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各种设备说明书、设备合格证、设备操作手册、计算机网络教室布线图、校园网布线图、语言室布线图、校园演播控制系统线路图、设备(工程)竣工验收表、设备供应商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

四、帐册资料填写的原则是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帐目清楚、填写完整、记帐及时、流程规范。使用管理资料填写的原则是如实登记、规范登记、填写完整、字迹清晰。

五、电教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的建设应做到保证资料搜集完整、分类编号、分盒存放、不得缺损、列入交接。

六、所有电教设备均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设备的进货、折旧、报损按照固定资产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七、学校总务部门应备有设备总帐、明细帐(分类帐)、各专用教室电教设备明细表(表上应详细注名使用部门或专用教室名称、领用人、设备名称、数量)、布线图、设备(工程)竣工验收表;各电教专用室应备有设备总帐、设备明细帐、设备添置流水帐和设备报损帐、布线图、设备(工程)竣工验收表等资料,其他使用资料应保留在相关专用室内。班级电教设备的帐册和维护情况应保留在学校总务部门或电教管理人员处,使用记录保留在班级,每本记录使用完后交学校总务部门或电教管理员保管。

八、所有档案资料应在年末按档案管理的要求,整理分类、装订成册、装盒存放。档案资料应列入移交范围,移交时应将所有档案资料列出清单,清单上要有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导)处主任、实验室负责人及交接双方等人签名。

九、以上管理规范未尽事宜,由学校主管部门研究酌定。

6.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篇六

TSGD3001-2009 • • •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9年5月8日

主要内容

• 本规则正文包括总则、安装许可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安装许可程序、附则等四部份以及附件(压力管道安装许可项目及其级别表)和附件B(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资源条件要求)等两部份。

1、总则,包括依据、适用范围、分级和有效期有相应鉴定评审机构。•

2、安装许可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包括基本资格、应遵守的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对人员、场地和生产检验设备的基本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和有关试安装的规定。

3、安装许可程序包括对申请、受理、试安装、鉴定评审、审批、发证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

4、附则包括解释权以及原《实施细则》作废的条款。

5、附件A(压力管道安装许可项目及其级别表)是对GA类长输压力管道、GB类公用压力管道、GC类工业压力管道、GD类动力压力管道以及管道封堵抢修、管道现场防腐蚀作业和管道阴极保护作业等许可级别的范围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6、附件B(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资源条件要求)规定了通用条件和各专项的具体许可条件。

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GA类长输管道的分级

由于当时的历史和技术,原实施细则对于设计压力大于1.6MPa管道未再分级。但近年来,随着长输管道的快速发展,针对长输管道安装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其以压力、直径和输送长度为基本界线分为GA1甲、GA1乙和GA2三级,提出不同的条件。

(二)关于GD类动力管道的分级

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动力管道在总局2004年颁布的《特种设备目录》中作为工业管道中的一个品种。但动力管道与其它工业管道相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从设计到安装,甚至于到使用和检验,都有它的特殊性。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中,已将GD类动力管道单列,相应的,在本规则中也予以单列。从而,对相应的安装单位的许可条件也具有了针对性。实际上,全国许多火电安装公司它只从事动力管道的安装。

(三)关于GB2级公用热力管道

公用热力管道中,从火力发电厂向外供热的主干管与一般中、小锅炉向外供热的管道从设计和安装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高压干管的危险性也远远大于一般供热用的小管道,从而,对相应的安装单位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在本规则中,以2.5MPa为分界线,将GB2类公用热力管道分为了两个级别GB2(1)(2)。

(四)关于“管道封堵抢修”类安装许可证

随着压力管道的发展,专门从事¡°管道封堵抢修¡±的队伍也越来越专业化。将这些专业队伍纳入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的范围有利于规范这些专业队伍。

(五)关于“管道现场防腐蚀作业和管道阴极保护作业”类许可

随着管道专业化施工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专业化管道防腐蚀作业和管道阴极保护作业队伍产生,为确保其专业施工质量,有必要对这类专业化作业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出具体的许可条件要求。

(六)关于分级审批发证

延续以往的做法,GA类、管道高压封堵抢修、压力管道现场防腐蚀、压力管道阴极保护、GC1级和GD1级由国家总局受理、审批和发证,其它级别由省级质监局受理、审批、发证。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 第一章

则……………………………

……(1)• 第二章

安装许可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 第三章

安装许可程序…………………

………(2)• 第四章

监督管理………………………………

(5)• 第五章

则……………………………………(6)• 附件A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类别及其级别

(7)• 附件B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资源条件要求………(11)

第一章 总

• 第一条 为了规范压力管道安装许可工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规则。(与原《实施细则》不同)• 第二条 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压力管道安装的单位(以下简称安装单位),其安装许可按照本规则实施。(原《实施细则》无此要求)• 第三条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按照压力管道的类别及其级别确定许可范围。压力管道的类别及其级别划分为GA类、GB类、GC类、GD类,具体划分见附件A。(与原《实施细则》不同)

第一章 总

则 •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压力管道安装许可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GA类〔含长输(油气)管道带压封堵、管道现场防腐蚀作业(甲级)〕、GC1级和GD1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的受理、审批、发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其他级别的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的受理、审批、发证。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压力管道安装)有效期为4年。(原《实施细则》为5年)• 第五条从事压力管道安装许可鉴定评审的机构(以下简称鉴定评审机构),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布。

第二章 安装许可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 第六条 安装单位应当具有法定资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营业执照。集团公司申请安装许可,应当明确具体从事安装工作的机构或者分公司。如果以分公司名义申请安装许可,必须取得其总公司的授权。(原《实施细则》无此要求)

• 第七条 安装单位应当按照压力管道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的设计、安装以及竣工验收等标准(以下简称相应标准)从事压力管道安装。

• 安装单位应当保证所安装的压力管道的安全性能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 第八条 安装单位应当具备压力管道安装要求的能力,其人员、安装条件和检测手段等资源条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有与安装工作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技术工人;

(二)有与安装工作相适应的安装条件,包括办公条件、安装设备与工艺装备、试验用的厂房场地、原材料和管道元件存放保管场地;

(三)有与安装工作相适应的检测手段,包括检测仪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理化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和试验条件;

•(四)具备主要的安装工序和完成最终检验工作的能力。

理化检验、无损检测分包时,应当有与专业检验、检测机构签定的分包协议。

首次取证和增项(或者升级)的安装单位,应当通过试安装证明其具备安装符合要求的压力管道的能力。

具体资源条件见附件B。(与原《实施细则》不同)• 第九条 安装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与许可项目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项目和重点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并且形成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原《实施细则》参照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选样适合本单位的质量体系模式)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类别及其级别

GA类〔长输(油气)管道〕

长输(油气)管道是指在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油气)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A1级和GA2级。

GA1级

根据安装的实际情况,GA1级分为GA1甲级、GA1乙级。GA1甲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油气)管道

为GA1甲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

介质,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的;

(2)输送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000km,且公

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1000mm的。

GA1乙级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1乙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小于10MPa的;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6.4MPa、小于10MPa的;

•(3)输送距离大于或者等于200km,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500mm的。• GA2级

• GA1级以外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2级。

GB类(公用管道)

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者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者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划分为GB1级和GB2级。

GB1级

• 燃气管道为GB1级。

GB2级

热力管道为GB2级,并且分为以下两类: •

(1)设计压力大于2.5MPa; •(2)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2.5MPa。

GC类(工业管道)

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划分为GC1级、GC2级、GC3级。

GC1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

(1)输送GB 5044¡ª1985《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其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 50160¡ª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与GB 50016¡ª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者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烃),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的管道; •

(3)输送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0MPa,或者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400℃的管道。

• GC2级

除本规定A3.3规定的GC3级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性(可燃性)、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低于规定的GC1级的工业管道为GC2级。

GC3级

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1.0MPa且设计温度高于-20℃、但是不高于185℃的工业管道为GC3级。

GD类(动力管道)

火力发电厂用于输送蒸汽、汽水两相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D1级、GD2级。

• GD1级

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6.3MPa,或者设计温度高于或者等于400℃的动力管道为GD1级。

• GD2级

设计压力小于6.3MPa,且设计温度低于400℃的动力管道为GD2级。

5长输(油气)管道带压封堵

长输(油气)管道的带压封堵许可划分为甲级和乙级。甲级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长输(油气)管道的带压封堵为甲级: •(1)输送可燃、易爆、有毒介质,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2.5MPa的长输(油气)管道的带压封堵;

•(2)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2.5MPa,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 •

300mm的长输(油气)管道的带压封堵。

乙级

•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长输(油气)管道的带压封堵为乙级:

•(1)输送可燃、易爆、有毒介质,设计压力小于2.5MPa的长输管道的带压封堵;

•(2)设计压力小于2.5MPa,或者公称直径小于300mm的长输管道的带压封堵。

6管道现场防腐蚀作业

压力管道现场防腐蚀作业划分为甲级和乙级。

• 甲级

• GA、GB1、GC、GD类压力管道的现场防腐蚀作业为甲级。• 乙级

• GB2类压力管道的现场防腐蚀作业为乙级。

•注A:

•(1)安装单位申请的许可项目中,同时含有¡°GA¡±、¡°GC1¡±、¡°GD1¡±、¡°长输(油气)管道带压封堵¡±、¡°管道现场防腐蚀作业(甲级)¡±和其他类别的许可项目时,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审批;

•(2)许可项目中,GA1甲级可以覆盖GA1乙级、GA2级,GA1乙级可以覆盖GA2级,GC1级可以覆盖GC2、GC3级,GC2级可以覆盖GC3级,GD1级许可以覆盖GD2级,长输(油气)管道带压封堵和管道现场防腐蚀作业许可的甲级可以覆盖乙级;

•(3)GC1级中空分装置专项条件按GC2级,GC2级中的集中供气、制冷专项条件按GC3级;

7.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篇七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由于不断地开采, 目前我国油田大部分已经处于低产状态, 都不具有中东油田那样强的自喷能力, 我们的油田大多要靠注水来压油入井, 然后依靠抽油机把油从地层中抽取上来, 由此可见抽油机设备是油田机械采油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设备, 抽油机设备状态好坏直接影响油田的原油生产。只有切实提高抽油机设备规范化管理水平, 才能够有效提高设备运行效益。

2 抽油机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

进行抽油机设备管理,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抽油机设备生命周期内的效益最大化原则; (2) 设备精细管理原则; (3) 宏观设备管理和重点设备跟踪管理原则。

第一, 抽油机设备效益最大化原则是核心原则。抽油机设备从安装投产到设备的运行再到设备的报废, 在设备的生命周期内, 通过提高管理水平, 减少抽油机的故障率, 可降低抽油机的修理费用;通过抽油机润滑管理水平的提高, 降低抽油机的故障率, 也可降低抽油机的修理费用;通过例保、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的开展, 抽油机设备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也可降低抽油机的修理费用。这些都体现了抽油机设备效益最大化原则。

第二, 加强设备精细管理要树立以维护为主修理为辅, 防止轻管理、轻保养、重使用的错误观念。建立工作流程和工作技术文件和管理规定, 可以有效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第三, 宏观设备管理和重点设备跟踪管理是抽油机设备管理中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学会宏观控制方法, 即在管理中掌握和控制抽油机井的运行动态。对重点井要建立跟踪管理制度, 如:超负荷井、机型偏小井要重点跟踪, 把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重点井上。

3 如何有效规范化管理抽油机来提高设备运行效益

3.1 实现管理日常化, 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 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抽油机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 使维护保养工作做到了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 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抽油机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 我们在抽油机设备管理上要严格执行交、接制度, 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 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设备运行情况, 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主动自觉完成当班的各项任务, 做到交文明班、标准班。

3.2 密切联系实际, 创新技术措施, 提高抽油设备管理水平。

针对抽油机故障频发的问题, 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进行分析研究, 来逐步摸索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1) 对抽油机安装不正等问题。从改善工艺技术入手, 全面掌握抽油机在现场的使用情况, 对容易造成驴头受损的井在作业施工时到现场监督, 确保平稳操作;同时对驴头采取增加双顶丝进行稳固。 (2) 对曲柄销退扣及保养不到位的情况。对游梁不正影响曲柄销的, 要在抽油机安装过程跟踪检查全过程, 同时, 检查剪刀差是否标准 (误差≤6m m) , 两连杆长度是否一致, 曲柄孔位置是否对称, 以保证曲柄受力均衡, 认真检查曲柄销与轴套的配合情况, 不合格的及时更换, 对曲柄销保养到位, 更换曲柄要按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装配。

在日常保养过程中加注在曲柄销轴承中的润滑脂, 大部分存在曲柄销盖板中, 只有少量的润滑脂进入轴承。这是因为轴承要承受一定的负荷旋转, 工作游隙小, 在运转时一部分润滑脂被挤出, 随着抽油机的运转, 进入轴承的少量润滑脂根本无法满足轴承的润滑, 使轴承在运转时滚珠磨擦生热, 轴承温度上升、润滑脂变稀, 在高温天气条件下, 尤为明显。抽油机保养周期一般为720小时, 如果不及时加注润滑脂, 轴承就会因缺油而产生磨损, 严重时轴承损坏, 如果不及时发现, 就会造成曲柄销外壳脱出, 酿成翻机事故。就是及时发现轴承损坏, 更换曲柄销子过程中也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占用大量生产时间, 从而降低了生产时率, 影响原油生产。

3.3 加强抽油机设备点检管理点检制较传统的日常保养有如下优点:

3.3.1 及时发现抽油机设备的隐患, 有利于

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止抽油机设备进一步劣化及事故的发生。

3.3.2 设备点检制符合预防为主的方

针, 是预防维修的重要基础。通过点检资料积累, 提出合理的抽油机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 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维修标准, 保持抽油机设备性能稳定, 延长抽油机设备寿命。

3.3.3 参加抽油机设备的日常点检, 对

设备的结构、性能进一步掌握、理解, 提高自觉地爱护设备的责任心和设备保养水平均有好处。

3.3.4 点检制是抽油机设备运行信息反

馈的主要渠道之一, 能够使抽油机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大幅度下降。点检也是编制设备维修计划, 提高计划准确性的重要资料。

抽油机设备点检时, 个人主张全员参与, 与设备有关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辅助人员, 人人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再规范整理形成一套体现人性化设计、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点检制度。

3.4 抽油机重复利用, 发挥资本效益最大化原则。

抽油机重复利用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及井下液量的变化, 抽油机泵径随之变化, 原来运行的抽油机进行换型工作而发生的, 换下来的旧抽油机大多数是可以修复后再利用的。另外, 生产条件的改变, 抽油机转电泵、抽油机转螺杆泵、抽油机井转注水井, 这些情况更换下来大量的抽油机除去一些老型号中易损坏的和已经无法购买到配件的抽油机, 其他的抽油机都可以重复利用。实践证明, 抽油机重复利用取得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这也体现了抽油机在设备生命周期内效益最大化核心思路。

4 结语

总之, 规范化管理抽油机, 能够实现抽油机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运行, 能够为我国原油高产做出积极的贡献,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值得大力探讨。

摘要:抽油机井是我国石油工业中主要的采油方式之一, 为了使抽油机设备效益最大化、成本支出最小化, 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抽油机设备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抽油机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 其次, 就如何有效规范化管理抽油机来提高设备运行效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抽油机,设备,运行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庆华.抽油机井生产管理与提高产液量优化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1) .[1]王庆华.抽油机井生产管理与提高产液量优化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1) .

8.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篇八

关键词: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属性和收入管理的特殊性,其收入和票据管理政策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除“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外,基本不能适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且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管理制度缺位,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农村财务票据印制、购领、使用、核销、年检等缺乏统一管理准则,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2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缺位 在农村财务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部分县市区、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印制发放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票据。其次,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发挥会计应有的审核、监督、管理、参谋的作用。再次,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据调查,绝大部分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核销票据时均不审核资金是否入账,导致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互脱节,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入管理的混乱,使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1.3 现行农村财务票据远不能使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的需要 目前可用的合法票据仅有云南省财政厅印制的“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专用收款收据”,使用范围仅限于财政补助资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国家征用土地补偿费、扶贫救灾款、上级部门专项拨款以及财政部门批准的收款项目;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等经营性收入使用税务发票;其它财务会计收支凭证使用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造成“专用收款收据”、“税务票据”、“其他票据”等多套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社会认知度较低。

1.4 农村财务支出票据、结算票据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仍任重道远 尽管《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财务票据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村级财务票据包括收入凭证、支出凭证、资金申请单、支出报销单、费用审批单、付款证明单。但只对收入票据作出明确的规范。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尚未纳入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轨道,因此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管理的任务仍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2 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 一是由财政部、农业部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情况,及时修订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二是适时研究制定专项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三是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或制度,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使用监督的新办法和新途径,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2 明确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 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主管部门,农村财务票据的样式、规格、内容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农村财务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和年检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为农村财务票据的管理部门,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三是进一步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财务票据使用的责任主体,村级会计委托代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覆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农村财务票据,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3 开展农村财务票据使用情况清理,杜绝不合法、不合规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 一是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收款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二是对各县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自2009年7月1日以来“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进行清理、核销和年检,及时掌握“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使用、管理情况,及与其相关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三是对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银行账户进行彻底清理销户,由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及时开设新的农村集體资金管理专户,确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以资金管理促进票据管理,票据管理强化农村集体资金,共同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

2.4 严格农村财务票据使用范围,规范农村财务票据使用行为 一是进一步明确“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使用范围.二是税务票据主要用于归集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等经营性收入资金;三是农村财务结算票据,主要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外部单位和个人,内部组织及个人之间的结算资金的管理与核算,包括代收的水费、电费、新农合、新农保等代收代付资金的管理及结算。四是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支出票据使用范围。

上一篇:骆驼祥子第四章读后感下一篇:小学生科技和创新作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