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语文教学计划

2024-10-26

人教版四下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1篇)

1.人教版四下语文教学计划 篇一

第四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夜莺的歌声》赞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的智慧和勇敢。《小英雄雨来》赞扬了我国抗日战争中少年儿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表现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呼唤。《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表达了对和平的希望和企盼。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中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国内外的新闻。“习作”安排的是看照片,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本单元语文活动,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应在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上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

目标导向:

知识和技能

1.会写28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2.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句子理解思想感情,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真切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激发他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按“课文-----口语训练----习作-----活动”的顺序组织教学,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探究。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11~~15课时教学。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4~~6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了解背景

1、播放夜莺的叫声。问:什么声音?(板书“夜莺”)随即简介夜莺鸟

2、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森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那样悠扬婉转。但夜莺宛转的叫声,在一场战争中却有着特别而深刻的意义。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3、看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估计会有:夜莺是什么?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以“夜莺的歌声”为题?为什么称这个小孩子为夜莺?„„)

二、初读,自学交流

1、轻声读课文,从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你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进行思考。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中的生字词,你能读准吗? 木屑 呻吟 婉转 轻蔑 拧下来 尘埃

2)要写的生字中,有些比较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

滚 ——喂 毁

三、梳理,感知内容

1、在读课文中,你们知道什么?

2、重点解决:“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或者“‘夜莺的歌声’在故事中有什么作用?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4、汇报,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吸引敌人 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麻痹敌人、传递情报 最后部分“从孩子的嘴里„„”——执行新任务 板书:

吸引敌人

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执行新任务

5、看板书用你的话说说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总结: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这歌声,是文章的线索。

四、小结

读了课文,机智灵巧的小夜莺相信已经栩栩如生地印在我们脑海里。那他是怎样巧妙的引诱敌人/麻痹敌人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掌握学情

二战,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各国人们奋起抵抗法西斯的保卫战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个。(板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板书:诱敌-带路-歼敌-再诱)

小夜莺给你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默读课文,找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画起来,联系上下文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它体现了夜莺的什么特点?把你的理解在句子旁边作标注。(划句—体会—交流—深读)

二、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语言描写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蘑菇。这里只有……‛

2、神态描写

过度:从人物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我们还可以通过神态、动作、甚至外貌的描写去体会,来继续汇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3、动作描写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顽皮的小孩!其实,小夜莺是在麻痹敌人,也在向游击队传递着敌情。

三、迁移拓展阅读

有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德国兵被一网打尽。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都智斗勇,课文中的小夜莺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中的一个,让我们到阅读天地里,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五、小结

战争中,苏联儿童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同样,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了许多的少年英雄,下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中少年英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 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使用意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利用网络搜

集、处理信息。

过程与方法: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④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①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②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③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④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④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⑥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①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②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③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④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⑤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⑦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①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②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③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

●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

使用意见: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出示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二、初读感知

1、朗读阅读提示,想想阅读提示要求我们解决几个问题?

2、自学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弋‛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巡弋:(军舰)在海上巡逻。

不速之客: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祈盼:祈祷、盼望。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轻声读文第一到四节,圈出作者所描写的地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2、课文描写了四种自然景物,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表:略

3、把原来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4、从这样的对比中你意识到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5、在课文中几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2、文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什么?

3、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4、诗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五小节。

6、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六、总结

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使用意见: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品、比了解比喻修辞在表达情达意上的起到的效果,了解比喻的特点。2、通过寻找、讲成语故事了解中华灿烂的文化,学习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3、在“拓展延伸”中了解历史并适时对学习进行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比喻句中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2、了解成语含义。3、战争资料交流。教学难点:

1、比喻的特点。2、成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分组查找成语资料及战争资料。教学方法:

学习交流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拔为辅。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具体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后说发现。

2、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问)

3、全班指名交流。第一句把雨来写成泥鳅的样子,滑溜溜的就象泥鳅一样,特点突 出,显得生动、形象,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以第一句比第二句好。用“小鸭子”来形容小雨来的善游,惟妙惟肖地勾画出雨来的可爱。

用“鹰的爪子”形容日本鬼子的双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凶残、有力,表达了憎恨。用“恶狼般的眼睛”形容法西斯的目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危急,表达了憎恨。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用比喻的手法应该注意什么?(1、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2、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课堂拓展训练:用比喻手法写十五的月亮。(教师点评:要突出特点带有感情的为好。如比成月饼表达思念与团圆。)

6、举例子: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或平时积累的比喻句,想一想,有哪些是这样的句子。

7、小结:刚才我们不仅学习了这些词句,而且理解了这些句子的感情,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带着美感把这些句子读一遍。

(二)、教学“日积月累”

1、自己读读 “日积月累”的词语,要求把字读准确。2、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3、交流成语的意思以及成语故事

4、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5、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造句)。(教师点评:成语运用是否符合词语本身的意思及语境)

6、读读记记成语。

7、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8、小结:我们刚才说了很多与战争有关的成语,那么,同学们,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想想“宽带网”里讲了什么?

2、提问交流英雄的故事,谈感受。3、列举当今世界不太平的例子。

4、导入和平主题,帮助学生人小树立热爱和平的思想。5、小结:我们向往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比喻修辞的好处,懂得运用比喻要抓住事物特点,要表达特定感情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要多多模仿,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第二积累了好几个成语,了解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含,同学们课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并运用;通过了解“宽带网”的知识,大家和平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五)、作业

1、收集爱国名言

2、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三个成语造句,或写一段话

3、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收集成语故事的习惯。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提问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②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前期准备

①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d.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e.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②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个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收集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收集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共同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③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①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②每个版块的三个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③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④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⑤新闻发言人发言。

⑥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

⑦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师生总结

①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②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为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语文园地四·习作”——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看图能力,细心观察,从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

2.当堂完成情景描写练习。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激起学生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人物吗?(演示课件)

有战争年代时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小雨来、朝鲜战场中的黄继光,还有一位中国的小朋友,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同学们在学习时发现了吗?

二、看图悟情

1.回顾中国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曾使这片神州大地蒙羞。世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使得多少中国百姓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一位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出示图片,从各个角度演示图片)

2.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1)小男孩的衣着

他肯定是没有亲人的关心了,衣服都破了,光着两条腿,太可怜了。这个孩子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炸弹就在他的身边爆炸,此时已经分不清身上哪里是泥哪里是血。

(2)小男孩的动作

生:孩子的小手,他大概是太害怕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只有他一个人,他的两只手因为害怕都紧紧地攥在一起了。多么无助的孩子,(3)小男孩的神情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恐惧,他张着嘴正在拼命地哭喊着。他会哭喊着:“妈妈,您在哪儿?怎么不来抱我,我害怕极了!” 他会大声喊:“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在这里待着!” 他会大声喊:“妈妈,我疼,我想回家,你到底在哪儿呀?” 他的妈妈在哪儿?他的家又在哪儿呢?有同学对这张照片有了解吗?

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后,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了正在车站等车的市民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轰炸过的铁轨上号啕大哭。一位供职于美国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上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看来这张照片中的唯一人物牵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4)周围的环境

这里原来是上海火车站,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地方,可现在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瓦砾,我想远处肯定还有爆炸声,小孩的父母可能就在这场爆炸中死了,而且他可能就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眼看着亲人死去,是多么痛苦呀。

三、写话传情

1.师过渡:有人也称照片为凝固的历史,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记住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

2.生独立完成片段,师巡视。3.同桌交换阅读,互相提出意见。

4.推荐汇报。

一看到这张照片,那个小男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是那么无助,一个人坐在冰冷的铁轨上,身上的衣服已经破成一条条的了,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脸上、身上青一块红一块,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泥哪里是血,他就这样坐在这里,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怕,我疼,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呀!哥哥,姐姐,你们怎么那么狠心,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呀……”

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叙述中浓浓的深情。

师:每个同学都出声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看看你的这份深情表达出来了吗?有不满意的地方请马上修改。

四、情感升华 1.师过渡: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师:看到这张照片,除了对儿童的同情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战争太残忍了,让许多人死去,没有了家。

生:有什么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才会喜欢打仗。

师:只有远离战争,人们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3.还记得这段话吗?《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 4.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我们呢?

生:我们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

生:我们可以多进行体育比赛,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竞争。

师:同学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平之花”,让爱满人间。(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孩子们在海洋中、沙滩上、树林中欢乐游戏的情景)

五、教师小结,布置习作 1.布置习作。

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和平也是人们获得幸福、快乐的根本。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说了很多,就请你利用下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刚才聊的也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2.理清结构。3.确定题目。

师:那为这篇作文命个题吧。《夜莺的歌声》全文紧紧围绕夜莺的歌声来写,那我们这篇作文呢?

生:可以从小男孩的哭声来写。

师:想得真好。其他同学也应该根据自己作文的特点,像这位同学一样,拟个合适的文题。就让我们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寄予这真切的语言之中吧。

习作例文:

一张旧照片

提起旧照片,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快乐的情景。然而今天我要展示的这张旧照片,会让你想起60年前那场残无人道的战争。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 上海火车站,这张照片就是被当时记者拍下来的 真实情景。

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 ‚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片片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南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微的呻吟。

‚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怎样生存…

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华战争在中国留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已证明你们在中国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这张旧照片让我们无法抹杀掉每个中国人心灵的震撼,那一幕幕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让我们历历在目。

例文一从旧照片入手,引出了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作者通过细心观察抓住小男孩的外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突出了中心,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人教版四下语文教学计划 篇二

但组内各位老师在这样日常性讨论的过程中却没有就此素材进行知识本身方面的挖掘,讨论的环节给我的感觉就是乘法分配律是一项很重要又很易错的内容,但对教师而言,这个素材的理解与认识已是不成问题,没有必要再在备课、思考上下多少工夫,做好适当的素材准备或者课件准备工作,就可以进入班级执教了。我认为这样较为浅表化的讨论无助于老师们深入认识乘法分配律这一独立于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之外的重要素材。这样的讨论虽能引起老师们主观上的重视,但对于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个富有营养价值的数学美食有可能无法起到推进作用。鉴于此,我在思考这节课时向组内的老师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乘法分配律中“分配”一词?话题一出,各位老师又开始七嘴八舌起来。平日里话语不太多的胡老师先提出,“分配”应该这样来理解,即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分配给括号中的另外两个数,比如(5+8)×9,就是把9分别分配给5与8,得到5×9+8×9。话音未落,顾老师即刻反对,不能这么认为,这里的9就是一个因数,怎么能够说成分别分配?应该说成把加数5与8分配给因数9,得到5×9+8×9;陈老师则认为,分配的要义是搭配,即5×9+8×9就是共有9个5共有9个8,然后1个5搭配1个8得到1个13,共能搭配9个13……办公室里热闹一片。

是夜,独坐书房,我继续回味白天的话题: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难道就像老师们在办公室里所讨论的那样,只从其字面意义理解成把算式中的一个数或几个数按规则分配来去?或者分配也可以理解成像陈老师所说的那样的搭配,那么既然内涵是搭配,那为何其名称不是乘法搭配律?难道这个精炼的词语所凝练出的定律名称不存有其他更为丰富的数学内在意义?难道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只能作为一词理解就不能分而理解成“分”与“配”两个不同之义?如果分开理解,那么何谓“分”、又何谓“配”?乘法分配律这个名称如何对应解释a×c+b×c=(a+b)×c这条字母表达式?

由于对“分配”这个词存有困惑,因此我决定从词典入手,看看平日里所熟悉的“分配”一词到底是什么意义。于百度词典中输入“分配”一词,检索出如下三种意义:1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分(东西);2安排、分派;3经济学上指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单位或把消费资料分给消费者。这样的三种意义更多的是解释“分配”一词在日常生产生活与经济学上的用途与安排,因此不能让我释然,无法从中获得数学的启示。转而目光下移,百度词典又将分配一词作分字理解。分:分区划开,分开,划分,分解。配:两性结合、配合,用适当的标准加以调和。

至此,我眼前一亮。这与我此前独自思考时把分配不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而是分而理解为“分”与“配”有些吻合,再重读品味——“分”意味着分开,“配”意味着结合,心中已然有了感悟。随即翻阅教材,参阅教师用书,慢慢地,就有了今天乘法分配律的备课思路:

如果有两个同样行数的长方形团体操队形,通过乘法运算,可以采用分开计算的办法求出各个队形的人数,从而得出总人数,也可以将两个队形合并为一个完整的队形,从而直接算出总人数;如果有两个同宽的长方形,可以通过分开计算的办法求出各自的面积,从而得出总面积,也可以将这两个长方形合并为一个完整的长方形,从而直接算出总面积;如果有几套共同的上装和裤子,可以通过分开计算的办法分别求出几件上装的价钱与几条裤子的价钱,从而得出总价钱,也可以将一件上装和一条裤子合并为一套衣服,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后再求出总价钱……而在这过程中,通过分开计算部分量再算总量的方法即是“分”,通过合并为一个整体计算总量的方法即是“配”,而“分”与“配”之间的关联即是长方形队形上相同的行数,是两个长方形上相同的宽,即是上装与裤子相同的件数……如此,字母表达式中的“a×c+b×c”即应该是乘法分配律“分”而求的方法,即是分开计算;“(a+b)×c”对应着的“配”而求的方法,即是合并计算。而此前陈老师所认为的搭配,其数学内涵也是合并,即a×c+b×c中,c个a与c个b相加,其中1个a与1个b合并得到1个(a+b)。

有了这样的思考与解读,即有了以下的教学组织实施。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研究的课题是——

生:乘法分配律。

师:课题中的“乘法”同学们都很熟悉,“分”,大家认为它的意思是?

生1:平均分。

生2:分离。

师:是的,“分”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分开的意思。那么,“配”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认为和“分”正好相反,可以理解成合并的意思。

师:张老师课前查阅了百度词典,大家看。

这个解释能否给今天的研究带来启示呢?咱们一起来看学习素材。

一、出示情景

师:同学们看到了怎样的信息?

生:黄衣服同学队形,每行13人,有8行。红衣服同学队形,每行11人,有8行。

师:围绕这样的信息,谁能提出相应的问题?

生1:黄衣服同学队形有多少人?红衣服同学队形有多少人?

师:可以一句话概括成两个队形各有多少人?

生2:两个队形一共有多少人?

生3:黄衣服队形比红衣服队形多多少人?

师:好的。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好的数学问题,为了研究的方便,咱们确定解决这个问题:出示: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谁有解决办法?

生:我的方法是:13×8+11×8。

师(板书算式):哎,别急着坐,你能对照情境图,说说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生:13×8求到的是黄衣服同学队形的人数,11×8求到的是红衣服同学队形的人数,再加起来就求到团体操队形的总人数。

师:好的。老师听出来了,你是把主题图中的两个队形分开思考求出人数后再求出总人数的。(板书:分)

许多学生踊跃举手。

师:这么多孩子高高举手,还有别的方法么?

生:(13+11)×8。

师(板书算式):哎,别急着坐,也来对照情境图,说说算式是什么意思。

生:13+11求出的一行总共有多少人,再乘8就求到总人数了。

师:嗯?这两个队形不是分开着么?怎么想到“13+11”?

生:我是把这两个队形结合起来了。

师:那这两个队形能否顺利地合并呢?(板书:合)

生(齐):能!

师:那为什么能顺利地合起来?

生:因为这两个队形的行数相等,所以能够合并起来。

师:在这里,正因为行数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说两个队形能一行一行匹配,合并成一个完整的队形。[板书:配(合)]

师:那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么?

生(齐):相等。

师:猜的。谁有办法来说明或验证为什么相等?

生1:因为分开求与合并求,求出的都是团体操的总人数,所以结果是相等的。

师:好的,你是结合主题图,两种方法求出的都是总人数,所以相等。

生2:我认为看两个算式是否相等,得要计算。

师:嗯,好的,那同学们都可以来算一算。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相等。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来验证刚才的猜想,这方法很好。我们以前学习过乘法,知道乘法的意义,还有谁有自己的方法来说明?

生3:我认为,13×8表示13个8,11×8表示11个8,13个8与11个8合起来就是24个8。而(13+11)×8也正好是24个8,所以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非常好。你站在乘法的意义角度来证明了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板书:乘法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用分与配这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咱们回头看主题图,分与配中什么是相同的?

生:行数相同,总人数相同。

师:那在计算时又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算式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

师:有没有括号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运算顺序不同,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括号的应该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二、深化认识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分与配这两种方法有了一些感悟。在数学上,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大家接着看屏幕。

(课件出示):张老师用两个长方形来表示刚才的两个队形。谁能根据这两个算式给这两个长方形配上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黄色长方形的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红色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宽是8厘米。

师:你的思维敏捷,信息补充得很不错。但考虑到这两个长方形表示的是团体操队形,张老师把单位改成“米”。(课件出示)根据信息,你想到的问题是……?

生1: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共是多少米?

生2:我不同意,应该求的是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同意哪种观点?

生3:我同意求面积,因为算式求到的是面积。

师:好的,那你来说说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3:13×8求到的是黄色长方形的面积,11×8求到的是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求到两个长方形的总面积。

师:可以继续说。

生3:方法2中的13+11求到的是黄色长方形和红色长方形的长一共多少米,再乘8也就求到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

师:那看起来,这两个分开的长方形也能够配成一个图形喽?

生(齐):能。

师:为什么能够配?

生:因为它们的宽是相等的。

(课件演示,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师:这两个算式相等么?

生(齐):相等。

师:这会儿两条算式表示的是两个长方形,怎么也相等啊?

生:是相等的。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13×8表示13个8,11×8表示11个8,13个8与11个8合起来就是24个8。而(13+11)×8也正好是24个8,所以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师:听起来很顺,但我有疑问。刚才团体操队形,黄衣服同学队形里有13个8,大家都很明白。但在这里,我就有些不懂:13×8求出的黄色长方形的面积,这里,黄色长方形不就是一个长方形么,哪来的13个8?

(生面面相觑)

师:大家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慢慢的,有学生举手。

生:我觉得可以把长方形横着分割。(边说边手势比划着)

生2:我认为还可以竖着分割。(也比划手势)

师:随意分割吗?

生:不是的,是1米1米地分割。

(出示课件)在大家的理解中是不是这个样子?

生(大声):是的。

师:那这里的1格表示的是?

生:这里的1格是1平方米。

师:我们把这1格叫做1个单位,这会儿大家理解13个8表示什么?

生:13个8个单位。

师:哎,好的。这会儿回过去看算式,你再来看乘法的意义,你们认为算式相等么?

生: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师:大家观察黑板上与屏幕上的这组算式。你们能照着样子在本子上也来举一道这样的例子么?

生1: 8×7+9×7=(8+9)×7

生2: 15×4+17×4=(15+17)×4

生3:12×5+18×5=(12+18)×5

师:张老师觉得刚才的一位同学所举的例子比较巧。你们觉得呢?

生:我听出来了,他中间12+18正好凑成整十数,这样算式就巧了。

师:你认为的巧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计算简便了。

师:就是啊。那这样的例子写得完么?那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共同的规律写出来?

生1:a×c+b×c=(a+b)×c

生2:甲×乙+丙×乙=(甲+丙)×乙

生3:○×△+☆×△=(○+☆)×△

师(分别板书学生的回答):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好,在数学上,我们确定字母表达式。大家读读。而且,这个规律还有一个新的名称。

生(齐):乘法分配律。

师:哎,大家怎么想到的?觉得为什么用这个词?

生1:因为这里的两个算式,一种是分的方法,一种是配的方法。

师:那为什么把它命名为乘法分配律而不是加法分配律呢?

生2:我觉得这两种方法能用乘法的意义说明相等,而不是加法的意义。

此次教学旨在提供简洁却有趣的学习素材,通过深入挖掘,让学生充分经历乘法分配律建模的过程,深入体悟乘法分配律的数学内涵与知识本质,从而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这一素材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智趣与理趣。

3.人教版四下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篇三

主备人:康曼曼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热爱生命”,共四篇课文,包含了两篇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和两篇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这四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情景图画,帮助同学们理解,给人一种对生命美好的向往,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生命的话题展开交流、以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内容进行习作练习。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了对生命的认识,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从对生命的感悟中,树立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根据学生本阶段的认知心理的特点按照情景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情境导入与综合实践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四篇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的教学的设计的各个环节紧密的围绕在单元主题周围,让语文的学习与感受“生命”的魅力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对单元教材整体产生兴趣的感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写法和认识事物增长见闻的能力,陶冶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2个字;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

2.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

3.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哲言名句。

4.学习结合上下文、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

义较深刻的句子。

5.继续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7.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和比较中阅读,运用资料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8.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⑵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热爱生命”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阅读中感受“生命”的魅力,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提高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比较阅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学会整合整理。

2.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2个字;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

3.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

4.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学习本组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认识主人公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的经历,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热爱生命”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以生命的可贵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具体的实例为参考为内容的习作。成语故事衔接得当。

六、教学课时

1、《触摸春天》两课时

2、《永生的眼睛》一课时

3、《生命 生命 》两课时

4、《花的勇气》一课时

5、《语文园地五》四课时

4.人教版四下语文教学计划 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课前准备:

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二、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三、读通课文,小组交流。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四、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6.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7.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五、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六、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附录:

两根指头的声音

包利民

黎枫是一个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正打着响指,声音清脆悦耳,我看到他只有一只右手,左臂空空荡荡,更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右手仅有两根指头,他竟用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响指!

当我们成为朋友后,我渐渐地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9岁那年,他因顽皮触碰到高压线,从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开始的时候,他万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满了绝望。后来在父母及老师的开导下,他才渐渐平复下来。

有一次,一个伤残人报告团来作报告,父母打算带他去听,好让他知道别的伤残人是怎样奋斗的,以此鼓舞他的斗志。他很高兴。可第二天他又不快乐了,父亲问他原因,他说:“他们做报告时,我怎样为他们鼓掌呢?”

父亲看着他的眼睛说:“两根指头也可以鼓掌呀!”那几天,他学会了打响指,听报告的时候,他以打响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学们讨论理想,大家异常激动,有个同学站起来,两手握紧拳头大声说:“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黎枫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可他却不能像那个同学那样用双手去拼搏。

回到家中,他一直闷闷不乐,在母亲的关切下,他讲了白天发生的事。母亲没说什么,默默注视了他一会便转身向门外走。忽然,一枚硬币从母亲手中落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忙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拾起来还给母亲。母亲握着那枚硬币说:“孩子,你看,拾起钱两根手指就足够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他对我说:“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两只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健全的心!”

5.人教版四下数学总复习教案有哪些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学习例5。

(1)出示例5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2.学习例6。

(1)出示例6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 ×c=a× (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习例7。

6.人教四下《尊严》 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尊严》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哲理性极强的文章。课文写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的施舍的事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美国的石油大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能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就可能拥有财富甚至一切。

在教学时,应营造相应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感受哈默鲜明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年轻人在困难时刻维护自己的品质。

2、运用“边读,边想,边画”的方法学习课文。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及表现中体会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画面,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难。人们背井离乡、携儿带女沿街乞讨,这样可悲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灾难,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谈话:

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做?

3、学生谈话。

4、引入课题:

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自然接受别人的帮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尊严》(板书)也有这样的描述,但这些人中却只有一人例外,它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快快子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或同桌交流。

⑵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⑶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讨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并指导。

3、对照学习要求,逐项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后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受逃难人处境

1、感受逃难人群的处境:

⑴ 学生自读自画,全班汇报交流:

理解三个词语:面呈菜色、必备不堪、狼吞虎咽

⑵ 想像处境,切身体会:

师:由于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加上缺乏食物,又天寒地冻,真是饥寒交迫。在这样的艰难境况下,请想想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名回答)

2、感受哈默的处境:

师:就在这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享受着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提供的食物的时候,他们中却有一位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拒绝了镇长杰克逊大叔送到他面前的食物。他难道不需要食物吗?认真读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有关的词句,然后汇报。

⑴ 自读自画。

⑵ 汇报交流。

⑶ 分角色朗读、表演、抓词句体会。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格

1、自读2~5自然段:

哈默一共几次拒绝了眼前的食物,每次分别是什么理由?

2、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句子,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体会。

3、体会哈默的人格:

从哈默不同寻常的言行中,可以体会出哈默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感知到哈默是一个自尊、自爱、自主、自强的人。

教师板书:自尊、自爱、自主、自强

五、研读课文,体会尊严的价值

1、师出示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它有尊严。”指名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接着提问:什么事尊严?(教师板书)

全班交流:尊严就是自尊;尊严就是自爱;尊严就是自主;尊严就是自强!

2、体会尊严的价值:

师:“什么都没有”和“富翁”是恰恰相反的,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畅所欲言。

师归纳:一个人拥有尊严,也就是拥有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而一个自尊、自爱、自主、自强的人一定会凭着自己的人格与勤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拥有尊严的哈默通过在多年的奋斗最后终于成为石油大王,这就是一个典范。

六、扩展延伸,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1、采访你父母或你身边的人,请他们谈谈自己成功的体验或对尊严的理解。

2、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写一个读后感。

7.人教语文四下第一单元练习题 篇七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ānɡ

dònɡ

tínɡ

tán

shuǐ

lán

zhuànɡ

kuò

tián

luó

pān

dēnɡ

shuǐ

pínɡ

jìnɡ

luò

tuo

tài

shān

pínɡ

zhànɡ

fēnɡ

luán

xiónɡ

wěi

xiá

zhè

jiānɡ

yóu

tónɡ

fēnɡ

luó

liè

nónɡ

tún

kǒnɡ

lián

mián

duàn

shāo

wēi

é

jiǎo

wān

yán

hónɡ

huǒ

yǎnɡ

wēi

fēnɡ

ér

kuò

sàn

sēn

cǎi

mínɡ

shí

zhōnɡ

jìnɡ

tínɡ

shān

二、多音字组词。

似sì()

泊pō

()

饮yǐn

()

华huà()

shì

()

()

yìn

()

huá()

重chónɡ()

转zhuàn

()

卷juǎn

()

zhònɡ

()

zhuǎn

()

juàn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第一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ānɡ

dònɡ

tínɡ

tán

shuǐ

lán

zhuànɡ

kuò

tián

luó

pān

dēnɡ

shuǐ

pínɡ

jìnɡ

luò

tuo

tài

shān

pínɡ

zhànɡ

fēnɡ

luán

xiónɡ

wěi

xiá

zhè

jiānɡ

yóu

tónɡ

fēnɡ

luó

liè

nónɡ

tún

kǒnɡ

lián

mián

duàn

shāo

wēi

é

jiǎo

wān

yán

hónɡ

huǒ

yǎnɡ

wēi

fēnɡ

ér

kuò

sàn

sēn

cǎi

mínɡ

shí

zhōnɡ

jìnɡ

tínɡ

shān

二、多音字组词。

似sì()

泊pō

()

饮yǐn

()

华huà()

shì

()

()

yìn

()

huá()

重chónɡ()

转zhuàn

()

卷juǎn

()

zhònɡ

()

zhuǎn

()

juàn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据()

稍()

峦()

泰()

暇()

剧()

梢()

恋()

秦()

瑕()

四、填空。

1、大漠孤烟直,2、,无数夕阳山。

3、春江,海上

4、,澄江一道月分明。

5、浮天水送无穷树,6、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7、眼前昏暗了,可是,我又感觉,准会。

8、在我国的无数名山中,有五座山因为景色独特、富有文化内涵被称为五岳,它们是: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其中

为五岳之首。

五、默写。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作者:

朝代:

作者:

朝代:

《忆江南

》这是

这首词的作者:

朝代:

据()

稍()

峦()

泰()

暇()

剧()

梢()

恋()

秦()

瑕()

四、填空。

1、大漠孤烟直,2、,无数夕阳山。

3、春江,海上

4、,澄江一道月分明。

5、浮天水送无穷树,6、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7、眼前昏暗了,可是,我又感觉,准会。

8、在我国的无数名山中,有五座山因为景色独特、富有文化内涵被称为五岳,它们是: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其中

为五岳之首。

五、默写。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作者:

朝代:

作者:

朝代:

《忆江南

》这是

这首词的作者:

8.人教版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篇八

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3.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很大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的特征、运动变化规律的了解,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们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板书)

【导入提问】什么是宇宙?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最早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开始,到 “地心说”、“日心说”等学术说法的不断涌现,体现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思考, 18世纪天文学家开始引进了“星系”一词,之后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地完善。

我们现在认为:“天地四方”──宇──无限空间

“古往今来”──宙──无限时间

宇宙是包容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

1.天体及天体的类型(板书)

最早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变换,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除了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通过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天体的形状和特点,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转折提问:6月21日,我国航天飞行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太空课,同学们说“神舟十号”飞船是天体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概念辨析。

总结:天体的类型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前面我们看到的行星、恒星、星云等都是自然天体,自然天体中最基本的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恒星和星云的比较表格:

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但是需要区别:地球作为整体是一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就不能叫作天体。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天上的云、地上的汽车等。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中的各种天体是否孤立存在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天体都在高速的运动着,邻近的天体彼此之间相互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科学家们称它们为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板书)

(多媒体演示、讲解)地球和月球的质量比约是81:1,因此月球绕地球旋转,形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同理,质量较轻的地球带着其卫星,以及其他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恒星太阳旋转,构成太阳系。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他们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行系。它是目前人类所执导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通过老师的讲解,并看教材P3,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一下3个问题:

1. 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 天体系统的规模相差悬殊,按大小可以划分为几个级别?(划分为四个级别)

3.请你设计框图,正确表示天体系统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

4. 天体系统的级别中,包含地球的级别有哪些?

答案: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同学们通过认识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以正确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的组成

(展示教材P4图1.4 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太阳,周围由八颗大行星、众多小行星及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组成。其中八大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练习:识记辨认八大行星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A b c d

e f g h

2.八大行星公转的运动特征

描述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一般从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了解,下面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多媒体演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示意图:同学观察并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方向的特点。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方向的特点是:均是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相同,具有同向性的特点。

第2页 /(共2页)出示教材P5表格1.1 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公转轨道平面的特点与轨道形状的特点。(注意需介绍讲解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概念)

八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倾角大多小于4°,说明八大行星在公转运动过程中,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运动,具有共面性的特点。

而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的偏心率大多接近0,说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具有近圆性的特点。

3.八大行星公转的结构特征

展示教材P5图1.5 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

读图指导:注意该图的图例,图中注记所标数字是指与地球相比,其体积、质量的大小。

教师指图讲解:按照八大行星的距日远近、质量和体积等结构特征,通常将与地球结构特征相似的水星、金星、火星与地球一起划分为类地行星。将体积比和质量比远远大于地球的木星和土星划分为巨行星;将离太阳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划分为远日行星。

请同学们结合图1.5 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所示内容,填写表格1.2三类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比较

行星类别

距日远近

质量

体积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我们把每项特征分为三个等级,按距日由近及远、质量由小到大、体积由小到大,依次用1、2、3来表示。

答案:

行星类别

距日远近

质量

体积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提问: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和公转的运动特征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板书)

现代宇宙探测的结果表明,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思考提问)生物存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如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小组讨论)

1.请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2.说出地球的结构特征对地球上生物存在产生的影响。

3.假如太阳突然消失了,或者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4.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这对地球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5. 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出现在海洋中,地球上的大量液态水是怎么形成的呢?

总结:

1.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其他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也基本一致,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缺少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氧和氮为主,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如果太阳消失或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

4.日地距离大约1.5亿千米,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水呈液态状态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如果距离太近,地表温度太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相反,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远,地表温度太低,生命物质也无法形成。适宜温度存在的另一个原因为昼夜更替的周期不长(24小时),使得地面白天增温时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5.大量液态水的形成: 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总结:(板书)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地球上有液态水

9.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篇九

1、看拼音写词。

集中问题:拼读有误。“裕”字是衣补旁。

2、给下列带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3、组词。

集中问题:书写不够规范。

4、选择字义。

集中问题:对于“假”出现在“不假思索”一词中的解释

掌握不好,不好理解。

二、积累与阅读

(一)语言积累

1、按要求写词语。

集中问题:错别字。

2、将下列《三字经》补充完整。

集中问题:错字情况严重,会背但是能明显看出孩子并没有完全理解诗义,写出的字音同字不同。

(二)阅读

1、

(1)试着用“终于”写一句话。

集中问题:写本题时,在“终于”之前一定要写出一个“情景”,把前因写出来。

(2)从画线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子的心里。

(3)分析文章答题。

集中问题:回答此类题型时一定要和中心思想有关。“英”字的撇要出头。

2、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集中问题:落题。

(2)文章第七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画出来。

集中问题:要注意,画出完整句。

(3)按原文填空。

集中问题:此类题能看出是“按文章内容填空”,要求学生所写内容与文章内容只字不差,很多同学找出了答案,所填内容意思也对,这样还是不够的。

(4)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集中问题:错别字。

三、习作

10.人教版三上教学计划[范文模版] 篇十

三上教学计划1

三年级大部分同学对学习英语都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较强,但有一部分同学是从完小转学过来的,从来没有学过英语,英语基础更差,教学难度很大,同时有一小部分奇特学生,他们的性格和上课的习惯等都比较特别,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设计了符合各种学习模式的练习活动,如讲故事和听力游戏适合听说能力强的学生,拼字、拼卡片以及记忆游戏适合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书本上的故事有精美幽默的绘画以及听指令画画、涂颜色等活动。本套教材以动作或手势进行的字谜游戏、角色扮演以及tpr活动适合好动爱表现的学生学习,喜欢交际的学生会对教材设计的各种对子活动、小组活动、问卷式调查和访问活动感兴趣。

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学习这六课程激发起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帮助他们具备初步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为他们升入初中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的要求: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

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

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五、教学重难点:

听:能说:能够回应问题和提出简单的问题(使用一般现在时态)。

读:能够辨认单词和句子。

写:能够书写字母和主要单词。够根据听到的句子选出相应图画。

三上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四、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上教学计划3

一、设计分析:

当走进三年级(1)班学生的教室之后,眼前看到的一幕他们是多么可人、勤奋好学。这次我教的三年级英语是学生的初步感知,当然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堂上,自己能新颖、多样化,让其更好、更认真的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最基本的交际会话、句型、词汇等,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并掌握本册教材各单元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熟练掌握常用的问候语和日常用语,并能进行交际。

(3)学习和日常用语的表达方式。

(4)学习谈论星期名。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要演唱英语歌曲,朗诵歌谣。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通过大量的听、读练习及情景对话,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能自觉地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与他人友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中除了要掌握的单词以及重点词组、日常用语以外,根据课改的要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日常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学生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交际是难点。

五、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4、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如:创设英语角等等。

5、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

6、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英语书籍。

7、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上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1、本班共有学55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5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不够主动,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2、本班级学困生也不少,如:麦瑜允、陈文、李小乐、周新博、陈金秋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就是“蜗牛”也就能往上爬。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课改的第一年,教学内容有些调整,内容包括时分秒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测量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推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上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十一个单元,包括十个教学模块和一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语言呈现,第二单元是语言扩展和语言联系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是该单元的话题,同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能使学生觉得熟悉、实用,既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又便于学会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套用与这些话题相关的句子,进行简单的交流。

新授单元由七个版块组成。

第一单元:第一部分是听音,指图,找一找。.故事课文呈现版块。该版块通过讲故事,呈现本模块的主要句型和新单词。着重训练学生听和理解的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部分是听音,说话。提炼本单元的新句型,进行重点操练。多为对话形式。

第三部分是练习部分。要求学生根据上两部分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以巩固新知。

第二单元:第一部分听音重复。置换场景,以对话形式拓展新知的呈现和运用。

第二部分:综合练习。针对第一和第二单元中的重点句型和单词,进行综合的巩固性练习。

第三部分:韵文或歌曲。通过吟唱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而有趣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并复习本单元新知。

第四部分:游戏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活动有重点的复现了相关单元的主要语言点。

二、教学要求和目标

1、能按要求四会与三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句型。

3、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并作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所用话语与场合相符。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8、能延长已学过的英语歌曲,朗读已学过的歌谣。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第一单元:Doyou….?句型的提问及回答。

2、第三单元:单复数的概念,单词的变化及These/Those句型。

3、第八单元:Therebe句型。

4、第九、十单元:一般现在时begoingto的句型表将来。

难点:

1、第一单元:Doyou….?句型及回答。与Areyou….?Isit…?等句型和回答的区别。

2、第三单元:单词结尾表示复数的变化。包括规则和不规则变化。

3、第九第十单元:如何理解现在式单词going表示将来的概念。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4至7班共209个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已有具备了较扎实的的英语语言基础。有着正确标准的语音语调,具备了基础的语感。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态度认真,能较好的完成课后作业。新的学期,他们也渴望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使用英语会话和交际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册书难度较大,学生可能会产生倦怠心理。因此,要注重在课堂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强听说的前提下,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的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书面练习。努力做到以听说助读写,以读写促听说。

2、在我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利用课本的空白页绘制了家庭作业表。用于抄写作业和家长签字。使用统一的表格形式,利于统计和管理。作业每天检查,每两周就作业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与家长联系。

3、以将三年级整本书的知识秘笈整理出来,马上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帮助他们明确每单元的重难点,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和掌握。

4、在开学第二周给家长一张“温馨提示”,明确提出本学期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并具体指导家长在家如何辅导学生。家校联手,共同进步。

5、在教学故事课文的时候,运用阅读式教学,让学生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卡通画,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故事课文。从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6、凡带有活动和游戏性质的项目及歌谣、歌曲,要让学生有机会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玩一玩或唱一唱。

7、在复习课中,也应该坚持利用情景,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学习活动,在生动的活泼的气氛中,完成复习和巩固的任务。

8、针对本期出现的使用区上统一的英语试卷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应试的技能培训和心理建设。让他们能减少非知识性错误,以轻松的心态考出好的成绩。

9、开展一次全年级参与的英语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获得奖励。以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略

11.人教版四下语文教学计划 篇十一

思维导图设计大赛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内容带文:游山西村中国作家描绘乡下人家的迷人风景叙述顺序想象画面阅读链接走进田园热爱生活感受诗情积累片段唐宋诗人描写田园风景语言特点美好意境语言的优美乡村孩子的快乐中国作家讲述乡村儿童的自由生活带文:可爱的草塘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见闻、趣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捷克作家描写有着“牧场之国”的荷兰23.古诗词三首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精读导语课例略读24.麦哨语文园地热走爱进乡田村园

思维导图设计大赛

上一篇:巡逻车使用管理规定下一篇:公司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