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评语

2024-07-08

孔繁森评语(精选9篇)

1.孔繁森评语 篇一

孔繁森教案

红云小学

和盛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体会孔繁森关心藏胞,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一、课程导入

1、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关心小八路的毛泽东;勤奋好学的梅兰芳;一心为民的大禹。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他就是孔繁森。(板书课题:孔繁森)

2、师:简介孔繁森。

有这样一位内地的汉族干部,曾经两次进藏,一次延期,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最终以身殉职,倒在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就是孔繁森。这位模范干部的事迹,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树立了楷模。

(出示照片)

师:哪位小朋友能够告诉我“孔”字怎么写?你是怎么记住的?(提醒学生:孔,有四笔,左右结构。左边部分的第三笔是“提”,右边部分是竖弯钩,一笔写成)

3、师:那现在谁来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字?(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 生字教授

1、师:各位小朋友,现在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呢,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了,就把自然段序号给标好。

2、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4个自然段)

各位小朋友都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那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录音是怎么读的?(播放课文录音)

3、师:听完了录音,现在就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师:小朋友都读得很好,在这一自然段中出现了两个词语。(出示生字词:优秀 援藏)(领读词语,解释词语意思)优秀:非常好。

援藏:支援,帮助西藏地区的建设。

师:那你们是怎么记住“优秀”这两个字的?哪位小朋友来告诉一下老师?

(优:左右结构,左边单人旁,右边“尤”的第三笔为竖弯钩,最后写右上方的一点;秀:上下结构。上面是“禾”字,下面是“奶”字的右边部分。着重指出“乃”的笔顺是:横折折折钩,撇)(书空练习)

(1)想认识他们吗

(2)课文中还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其他的生字词,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读)

4、师:我们再齐声的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不错,文中出现了三个小朋友。(出示:曲尼、曲印、贡桑)(领读,同时说明“曲”是多音字)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尼”字的?

(尼:半包围结构。上面是“尸”字,下面是“匕”,读bǐ。着重指出:“匕”的笔顺是:撇,竖弯钩。撇不能穿过竖弯钩)师:“曲”也可以读作qǔ,可以组词:歌曲 作曲(着重带读)

师:那现在,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我这三个小朋友住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拉萨市)

(出示词语:拉萨市;并带读)

师:谁能告诉老师,他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市:上下结构。第五笔(竖)与第二笔(横)相接但不出头)(解释拉萨市是西藏的首府,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师:因为曲尼、曲印、贡桑住在西藏,发没发现他们的名字和我们有些不一样?因为他们属于——“藏族”(出示:认读),我们属于——“汉族”(出示,认读),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藏胞”(出示:认读)。当时,藏族比较落后,我们汉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儿帮助他们,支援他们,这就叫——“援藏”。师:这个“汉”字你们又是怎么记住的?

(汉: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又”字)

5、师: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师:孔繁森做了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出:献血)

师:但是医生最开始答应他没有?于是他再三恳求(出示),医生才勉强(出示)答应。

(领读:献血 恳求 勉强,同时说出“血”是一个多音字)师:这里的“血”(xiě)是一个多音字,它还可以读成“xuè”,血液,心血,血压。

6、师:全部小朋友再齐声的读一下第四自然段。

师:孔繁森献血后得到了营养费(引导学生说出,并出示),他用这些钱帮助(引导学生说出,出示)三个小朋友上学。藏族同胞们知道后都l流下了热泪(引导学生说出,出示)

(领读:营养费 帮助 热泪)师:你们是怎么记住“营”、“费”、“助”字的?  师:

7、从头读一遍所学生字词。

8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完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现在我们就好好的、整齐的、有感情的重新读一遍课文。

2.学习孔繁森有感 篇二

2016年07月17日,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有幸跟随党员一起,驱车前往聊城参观孔瀪森纪念馆,并学习孔繁森相关事迹。通过参观纪念馆及现场解说员的讲解,孔繁森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为他的人生履历感到震撼。从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本着一切为党一切为人民的他,一切听党指挥,一切为党和人民服务,先后两次赴藏,与藏族人民一同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于1994年11月29日在西藏以身殉职。“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形象的描述了孔瀪森的一生,也道出了人民对他的怀念,他是新时代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什么样的党员才算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想以“学习孔繁森有感”为题,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学习孔繁森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从以上3个方面谈及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

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一规定反映党员条件的本质,明确规定了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这表明,共产党员要比一般群众觉悟高,这个觉悟集中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政策和制度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责外,决不允许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一个共产党员在其一生的言论和行动中,处处要体现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特别是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服从党和人民利益。这样的人才是共产党员。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看一个党员有没有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能不能时刻以百姓利益出发为百姓做事,以此作为衡量我们每一个党员同志的行为尺度。只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才是党的一员。

二、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

现如今的中国,正努力迈入小康社会的中国,虽然没有以前恶劣的生存条件,虽然不用再像以前革命先烈一样驰骋战场,但现在的共产党员更要以身作则,时刻想着国家的利益,在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应有的力量。所以我想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人民事业的责任,是共产主义的品德和风格模范,是影响和带动群众的先锋模范的榜样,是党和人民群众哪里需要就勇往直前的去往哪里的不怕牺牲的精神。虽然一个党员不能代表整个党,但是我们平时看党往往是从某个党员的形象来认识的,党员又是党组织的细胞,只有珍惜自己的光荣称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增添光彩,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如果作为一名党员的言行玷污了党员的称号,损害了党的声誉,遇到事情不能带头冲前,畏首畏尾的就不是合格的党员。

三、学习孔繁森,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通过学习孔繁森,他是我们党的优秀分子,党的优秀干部,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榜样。要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就必须认真学习孔繁森,因为孔繁森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具有时代意义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牢记党的教导,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作风不动摇。一方面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改革开放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保持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廉洁奉公的本色,拒腐蚀,永不沾。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和阶段,千变万变,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变也不能变,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没有变也不能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共产党员始终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孔繁森同志牢固地树立并始终不渝地实现了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忠于党、忠于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人生之路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

3.孔繁森教学反思 篇三

在上课的伊始,我就直接导入课题:孔繁森是个什么人。当时孩子的回答可算五花八门,如:孔繁森是个抚养曲尼、曲印和贡桑的人,孔繁森是个援藏干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是个什么样的援藏干部。紧接着就有学生说:他是优秀的援藏干部。

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我抛出问题:从哪看出孔繁森是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时就有学生要求发言,而我的希望是自由读完第二自然段再发言。课文读完后,大部分学生回答是:像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但此时一位学生回答却是:拉萨市发生了地震。我疑惑地问:为什么是这一句呢?当时学生说:“他们太可怜了”,教学反思《孔繁森教学反思》。此时让我震撼学生那颗心灵是多么的美好!而在讲解“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时,让学生联系生活爸爸妈妈是怎样抚养他们的?此话一说,学生的回答如脱缰的野马,每个都举起小手要求讲述爸爸妈妈平常照顾他们的小事情。自然而然学生也就理解孔繁森伟大的品质。

4.《孔繁森》观后感 篇四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5.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篇五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没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钱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1、收养孤儿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已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

2、救护老人

孔繁森早年在部队医院工作,精通医术。每次下乡前,他都要买上几百元钱药,为农牧民治病。一次,有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浓浓的痰堵住了咽喉,生命垂危。在没有医疗器械的情况下,孔繁森就用听诊器的胶管亲口将老人的痰一点一点地吸出来,救了老人的命。

有一次,孔繁森到拉萨市林周县阿朗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走进一个房间,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爸的脚因烫伤溃烂发炎了,便打开随身携带的药包,为老人擦洗涂药,又轻轻地用纱布包扎好,还把自己穿的灰色风衣脱下来送给老人,临走时,他又掏出身上仅有的30多块钱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口中不停地重复着三个字:“活菩萨,活菩萨!”

3、帮助孤老

有一次,孔繁森来到村里一户牧民家。那是一栋低矮的土坯房,屋里住着一位年近80岁的孤寡老人。孔繁森双手握住老人枯瘦的手说:“波啦(大娘),地委派我来看您老人家啦!”

听说是地委书记来了,老人抱住孔繁森的胳膊哭起来了。孔繁森意识到了什么,就随手拿起身旁一酥油壶,一摇,空的。再一细问,老人已经有8天没喝酥油茶了。

孔繁森又来到一户人家,这里住着一个名叫单增卓玛的老人,老人偏瘫,脸色苍白地侧卧在一张没有褥垫的破床上。老人见有人来,挣扎着爬起来,头磕着床沿哭着说:“求求你们了,我病了好些天,没有人来看我„„”孔繁森连忙握住老人的手,流着泪说:“大娘,我来晚了,让你老人家受苦了„„”

孔繁森当着老人的面,厉声质问当地的干部:“你们还像共产党的干部吗?我们共产党人把自己比做人民的儿子,可是,哪有自己吃得肥肥胖胖不管人民的儿子?”他责成当地干部立即办好三件事:一是速派医生来给大娘看病;二是三天内给老人做两床床垫,毛毡要加厚的;三是赶快解决两位老人的生活问题。

从此,两位孤寡老人的事,一直挂在孔繁森的心上,他经常托路过那里的人给两位老人带去面粉、水果和钱。他还专门给卓玛老人送去从内地买来的治疗偏瘫的药。后来,孔繁森再次去看望两个老人时,卓玛老人已能站起来了„„

4、孝敬母亲

孔繁森一心牵挂着阿里地区的人民,却无法顾上远在万里之外的他自己的家庭。谁没有爹娘和妻子儿女啊!他的老母亲已经90岁了,他又是个孝子。孔繁森第二次去西藏之前,心想,此去山高路远,一走就是三五载,万一老母哪天离开人世,临别母子不能见最后一面,该有多伤心!他真不忍心抛下年事已高的老母啊!但自己是国家干部,是公家人呀。临行前他双膝跪在老母面前,抱住娘的双腿失声哭了起来。娘慌了,问道:“这是咋了?”孔繁森哽咽着说:“娘,儿要出一趟远门。”娘问:“去哪儿?几天能回来?”孔繁森擦干眼泪说:“时间不长,是去北京学习„„”孔繁森就是这样瞒着老母,踏上了赴西藏任职的征程。最让我期待的便是接下来的这个环节:你在预习中有什么收获呢?

生一:我知道了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生二:我知道了故事发生在1992年。

师:是啊,这是故事的时间。

生三:我还知道,1992年拉萨发生了地震。

师:是的,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生四:故事中除了孔繁森,还有三个孩子,他们是曲尼、曲印和贡桑。

师:是的,这就是故事中的人物。

生五:故事讲的是孔繁森收养了这三个孤儿,还用献血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师:说得真好,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习的检查,或者说是学生预习资源的共享,已经将本文相当多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而且是课前孩子们自己完成的。课堂上只是以展示预习成果的方式交流的。积极、快乐,富有成就感,便是他们此刻的状态,也是我这个师者一直追求的境界。

第三个环节,我继续:那大家在预习中有疑惑吗??

生一:援藏干部我不懂。

生二:什么是孤儿?

生三:藏胞什么意思?

针对孩子们提出的三个疑惑,我引导大家再次阅读课文,弄清了孔繁森和三个孩子本不是同一民族,分属汉、藏;又解释了失去所有亲人的孩子成为孤儿,并将孩子们的思维迁移到——孔繁森既非这三个孩子的本族,也非亲人。铺垫到此处,时机已经成熟,我便抛出了:

孔繁森献血帮助孤儿上学的过程中,最感人之处是什么呢?

以此设问直指文中紧要句段,与刚才的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

非同族非亲人——视同亲生、献血供上学

更有“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过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两句对主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如此,对唱词中的那句“有同一个母亲”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一堂课就是这么接近尾声的,一篇课文就是这样教授的,学生的自我交流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流;师者,以生本资源为起点,仅仅是托了一把,将理解推向更深一层,将主题提升一步而已。

这样的学习,生快乐,师轻松;生主动,师点拨;生“累”,师“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梅兰芳 梅兰芳: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梅兰芳: 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

梅兰芳是京剧演员,工旦,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国内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剧旦角演员。母杨长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的著名琴师。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这时他一面继续就教于吴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和□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梅兰芳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王凤卿为头牌(领衔),他为二牌,当时,王凤卿已是南北驰名的须生,而梅兰芳则是初出茅庐。王凤卿热心提携后进,极力推荐梅兰芳主演大轴戏压台。梅兰芳初次压台演出的剧目,为茹莱卿传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在上海期间,他曾观摩上海以表现近代和当代题材为主的“新戏”,受到启发;他还参观了上海新式舞台的灯光、一些演员的化妆方法以及服装式样的设计。这一切都对他的艺术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后,搭翊文社演戏,排出第一个时装新戏《孽海波澜》。1914年秋,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上座经久不衰,盛况空前,并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国的观众,直至年底方返回北京。两次南下演出,奠定了他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并开始了大量新剧目的排演和艺术上的革新。

6.《孔繁森》观后感 篇六

孔繁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的孔繁森领养了他们并用献血得到的营养费来抚养他们上学。还有一次,他妻子和儿子给他带来家乡的肉包子,他却一个也没有舍得吃,都带进了敬老院。当他看见了一位老人的鞋子破了,脚冻得冰凉时,孔繁森看到后心疼极了,他抱起老人的脚,放进自己的怀里捂着。看到这儿,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孔繁森很普通很平凡的一个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但这些平凡为什么就奏响了一首不凡的赞歌呢?

他作为一个丈夫,在妻子住院时他狠心在外;他作为一个父亲,在女儿的千万次乞求后狠心的挂断了电话;他作为儿子,没有时间孝敬母亲,甚至母亲走时都不知道她的儿子已先她而去。所以对他的家庭来说,他不合格!这也许是他终生的遗憾!

他对不起妻子和女儿,是因为他在抗击雪灾;他没有时间照顾母亲,但有时间照顾孤寡老人;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但他却收养了孤儿!他可能对不起家庭,但对得起国家对的起党;他可能对不起自己,但对得起西藏的人民。

党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了他爱的国家和人民,他做到了。

为人民服务--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现在这个社会,”为人民服务“变成立一句口号,变成了一些官员政客们标榜自己”功劳“的一句时髦的演讲词......!

看最近的重庆”打黑",看最近的腐败高官接连落马,无数人拍手称快.但我却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国家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敢毫不留情的为民伸张正义;忧的是也许这只是冰山一角.

过去,我们的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在他们的生命中这代表着一种责任、爱和信仰!可是现在呢,我们的部分官员带着的却是金钱、欲望和残忍!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充满了诱惑,官员们已经没有了爱,没有了信仰,但他们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我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求他履行责任.而让他们履行责任的唯一方式就是---法律!

我们呼吁有关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并坚决有力的执行.

孔繁森那样的干部现在太少了-----这就是他的不凡!

孔繁森牺牲的那一天,人们顶着大风,冒着大雪,为他默哀、送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眼含热泪。

7.孔繁森第二课时 篇七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启示。

2.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请求”、“恳求”的意思。

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一个妈妈的女儿》

一、课前谈话导入。

1.上课,同学们好。一起把黑板上的必背诗词和成语背一遍。(之前要训练好,背诵要整齐。)

2.通过上节课学习,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我们的主人公孔繁森。(评价语:概括的真简练)(课件出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孔繁森,预备齐。聪明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话就是我们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我们再来一遍,孔繁森,预备齐。)

二、悟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师:优秀的援藏干部,教师板书:优秀。这两个字都是我们本课的生字,我们怎么记住这两个字呢?生先说。老师再说:优:左右结构。左边是单立人,右边“尤”字的第三笔为“竖弯钩”,最后写右上方的一点;秀:上下结构。上面是“禾”字,下面是奶奶的奶右边部分,也读乃,乃的笔顺是:横折折折钩、撇。

2.请同学们打开习字册,把这两个字描红一遍、临写一遍。(提笔就是练字时,同学们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3.优秀呀,是指品行、成绩、学问等等非常好。孔繁森在援藏工作方面做的非常好,我们就说他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如果黄老师在做教师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我们就可以说:黄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如果你在学习方面表现非常好,我们就可以说:你是一位······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句式训练)

1.那孔繁森到底优秀在哪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孔繁森的优秀表现在哪里?

谁能用简单的四个字概括一下?(师:只要多读,多思考,我们就可以把文章读薄了。)

生说:抚养孤儿、恳求献血(师板书)

2.同学们看,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一时间,天崩地裂,狂风大作,房屋倒塌,许多藏族同胞在这场灾难中离开了人间,有许多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曲尼、曲印和贡桑就是其中几个„„

他们没有了,他们没有了,他们没有了。(创设情境,播放灾后画面,进行句式练习,体会“孤儿”)。

3.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小小年纪的他们变得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成了孤儿,真是——可怜啊!

谁来把一二两句有感情地读一下。读出你对孤儿的同情。

4.然而,这一切都被当时来视察灾情的援藏干部孔繁森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请你读读书中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大屏显示: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身边,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出示句子练习:闭上眼睛想想,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抚养你的?想想他们爱你养你的感人画面。(我发烧了„„,我的衣服破了„„,我在学习遇到困难了„„)孔繁森也是这样精心抚养这三个藏族孤儿的。出示画面和句子练习:

曲尼 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

曲印 了,孔繁森___ ______。

贡桑 了,孔繁森____ _______。

白天,孔繁森___________。

深夜,孔繁森__________。

„„ „„

(小组合作学习,想像孔繁森怎么样关心爱护这三个孤儿的?可以一人一句,也可一人多句。)

5.孔繁森为这三孤儿做了许多的事情,操了很多的心,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天灾无情人有情,是孔繁森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父亲却比父亲更加细心周到。

难怪作者开门见山就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课件出示)难怪作者抑制不住内心的赞美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难怪我们也想大声喊出心中的敬仰之情:孔繁森(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啊!

6.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口语交际)。

1.孔繁森总是这样无私地帮助别人。每当藏胞们遇到困难了,孔繁森都会主动去接济他们,往往过了大半个月,他的工资就用得差不多了。原来他一个人凑合凑合就过去了。收养孤儿后,经济上就更加拮据了。尽管如此,他却想再难也不能让孩子们受委屈。于是,他想到的办法就是——恳求献血。(简介:献血后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营养费。)

2.孔繁森是怎样来到医院的?出示第三自然段第1句话。(重点理解:“夜里”“悄悄地”你从这两个词中看出了什么?——说明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宁愿苦了自己。)

3一开始到医院,他会怎么对医生说呢?

像这样,孔繁森向医生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我们可以说是“请求”。(板书)

4.一开始,医生同意了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用“__ ____”画出医生拒绝的理由。(“年纪大、身体不好” ——说明孔繁森为了别人,不顾自己。)5.面对医生的拒绝,孔繁森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会怎样说呢?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老师扮演孔伯伯,谁来演医生,看看我能不能感动你?

医生,我的身体没事,很硬朗,你就同意吧

不行,您年纪太大了,身体又不好,献血之后,您会有生命危险的。没事的,医生,我真的特别需要献血的钱······

您可以想别的办法,真的不行,我们不能眼看着您有危险啊。我保证不会出什么事,你就答应吧。······

像这样诚恳的、迫切地一次又次地请求医生就是——“恳求”。所以从词语的意思上看,恳求要比请求程度深得多。最后医生实在没有办法拒绝了,只好眼含热泪——(勉强答应)

(配合表演,引导学生体会好“请求→恳求”的渐进过程。)

6.我们知道一个正常的青壮年一年献血不能超过800毫升,而孔繁森在1993年一年就献血900毫升。孔繁森奋不顾身、竭尽全力抚养这三个孩子,亲如一家人,这是血浓于水的情意啊!孔繁森的事迹打动你了吗?你能用你的朗读来打动大家吗?指导读好这一节。(指名读。你读得真好,已经把孔繁森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坚持献血的感人场景深深地印记在脑海里了。

难怪作者会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难怪我们也会喊出这样一句话:孔繁森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啊!7.我们一起再深情地读一读,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诗歌)。

1.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深情地唱道:

······

2.孔繁森常说:“每当看到藏族的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当看到藏族的孩子,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儿女。西藏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西藏的土地就是我的家乡。”(屏幕出示这段话。)他把藏族同胞当作了自己的亲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快过年了,孔繁森的妻子和女儿从山东赶到拉萨,为他蒸了一笼的包子,想让他尝尝家乡的风味,可是他一个也没吃,把包子全部送给了敬老院。

(2)孔繁森见藏族的一个老人鞋没有了后跟,脚冻得冰凉,就心疼地抱起老人的双脚放到自己怀里暖着,第二天就把给母亲买的新鞋送给了老人。

(3)在他牺牲前一个月,有一个70多岁的藏族老人突发肺病,浓痰堵住了喉咙,人已经昏迷不醒。闻讯赶来的孔繁森立即将听诊器的皮管插进了老人的喉咙,一口一口地将浓痰吸出,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正是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才有了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难怪藏族人们深情地唱道:

······

3.从踏上西藏高原的那天起,孔繁森就暗下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献给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让我们来读读孔繁森爷爷最喜爱的名言:“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学完整篇课文,我们是否被孔繁森的品质所感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繁森优秀体现在哪里?

孔繁森把()孤儿接到()的身边,像对待()一样抚养他们。孔繁森()来到医院()献血。起初医生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医生才()同意。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这几个孤儿()。他的事迹感动了所有藏胞。

2.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喊出心中敬佩之情: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啊!

孔繁森真是一位(关心人民)、(无私奉献

四、作业

8.孔繁森事迹观后感 篇八

青藏高原,白雪皑皑,茫茫戈壁,飞沙走石。一辆越野车在旷无人烟的蜿蜒公路上疾驶——孔繁森赴阿里上任了。

电影《孔繁森》一开始,随着镜头推进,把我带进了阿里这片不毛之地的荒凉生活。真难以相信,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竟然可以生存。“地球上最高的地方啊,是阿里;最低的地方啊,是阿里;人最穷的地方啊,是阿里……”一曲山歌伴着孔繁森,一位热血沸腾的齐鲁男儿,就这么迎着风尘,带着没有敢亲自告知妻儿老母的一份愧疚和牵挂踏上了这一条援藏爱民的路。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旦旦誓言,就开始了对阿里地区荒凉野域的默默奉献,开始践行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诺言……电影没有用大手笔去刻画孔繁森的“高、大、全”,而是从最平常的小事着手,细微之处见真情。孔繁森一到阿里,就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他来到烈士陵园给电力局总工程师扫墓;他来到山村的查布村小学看望老师和孩子们;他来到孤寡老人的小土屋,把老人的脚揣在自己怀里取暖;他来到兵站,与远离家乡的边防战士同声唱起《说句心里话》......

一、他是人民的好儿子-------处处想着老百姓,时时关心老百姓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共产党人,要时刻想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惦记着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正如影片中所说:“孔繁森给曲珍老人暖脚,就是温暖了所有老人的心。”孔繁森流泪了,同行的县长乡长流泪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流泪了,他为手下的官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那位老人更是哽咽得泣不成声,她用藏语一遍又一遍地说:“大干部,活菩萨,大干部,活菩萨……”那一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只有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才能这样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和人民心连心。孔繁森暖的不止是一位孤寡老人的脚,更暖了千千万万个阿里人民的心呀!

阿里地区遭受了50年来最大的雪灾,牧民们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孔繁森冒着暴风雪视察灾情,被困在雪地里一天一夜,可他刚刚苏醒过来,就带领工作人员把生活用品送到被暴风雪困在山上的师生手里,老师们含着泪让孩子们读书给这位可亲可敬的孔爷爷听,稚嫩的童声响彻山谷,那一刻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似乎连肆虐的风雪都为之动容了!而此时他的妻子正躺在拉萨的病床上,生命危急,她千里迢迢从山东到拉萨来看他,已经6天了,可他没有时间去看她,他心里放不下阿里的老百姓呀!他难道真的不想家吗?不是的,因为他最喜欢唱的歌就是《说句心里话》。可谓自古忠孝难两全,他顾的是阿里这个大家,却无法顾及自己的小家。在他内心深处,总是掩饰不住对妻子、对儿女们、对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的那份浓浓深情。“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心声!

他到高原海拔最高的学校去视察,得知那里的两位老师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他认为这是自己工作的失职,他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教师顶工资,同行的工作人员说那是他和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一个月的生活费。我看到了孔繁森眼里的点点泪花,看到了老师们眼里的泪花,更看到了他一心为民的赤胆忠心。这就是我们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从口袋里掏出来的带着体温的不仅仅是几张纸币,更是一颗闪亮的、共产党员的心啊!

二、他是共产党员的好楷模-----一生廉洁,两袖清风

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淡泊名利的孔繁森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辉!

看着电影,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出一株株顽强挺立的高原红柳。红柳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草原,是草原赖以繁衍生息的保护神,为草原人民赢得了生存的空间;红柳还为千千万万的高原人民解除病痛,带来健康,所以人们称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孔繁森同志就像高原红柳一样,他扎根西藏,为了改变阿里的贫穷面貌,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终日奔波劳碌,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在他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可他自己却勤政廉洁,过着朴素的生活。孔繁森带两名工作人员到了北京,他连出租车都舍不得坐,连肉都舍不得吃,住在简陋的地下室里。工作人员怕他出门办事被人家瞧不起,就瞒着他给他买了件190元的衬衫,他大发雷霆,他说:“阿里人民正在受罪,你有钱买衬衫,为什么不捐给他们!” 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该让多少“公仆”感到汗颜!我们不难想象,当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正在上演的同时,又有多少“公仆”正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公款消费?又有多少“公仆”正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利中饱私囊?当我们痛心疾首的缅怀孔繁森同志时,可曾唤醒他们泯灭的良知?

9.《孔繁森》观后感 篇九

今天的党校课上,众学员一起观看了《孔繁森》这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们对党性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一个更加彻底的领悟。

家在山东的孔繁森同志要去上任的地方是环境极为艰苦的阿里。那里海拔很高,地广人稀,艰苦的条件令许多人都望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也对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到任后,发现阿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 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起唱《说句心里话》。雪灾严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灾活动,差点牺牲。他的亲人从山东赶来看他,妻子王庆芝吐血住进拉萨 医院,孔一直等阿里的灾情得到控制才满身疲惫地去医院看她。妻女走后,他和倪德昌、加措去北京向中央申请救灾款。经过他的奔波,款项终于下来了,孔繁森表现出的激动时前所未有的,那是因希望而燃烧起的火焰。回到阿里,孔繁森和其它干部一起规划阿里的前景图。群众和干部在他的鼓舞下对阿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共产党的优秀儿子孔繁森以身殉职。

电影中基本再现了孔繁森同志的生平。他是一名普通的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他的工作和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始终站在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

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作为普通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代表,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堪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楷模,也是众多党员以及向党靠拢的同志所要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身为一名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党的根本性质。他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为入党做准备所必须学习的。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现今我们的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无私奉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对于每一项工作他都会讲求实干,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不畏艰苦,亲自去各地考察,走访藏名,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忘记,可以舍弃这样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多事业没有完成,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仍需要我们这一代投入更多的力量。唯有秉着这种艰苦奋

斗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的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党的建设需要我们,因而我们要去体会并感悟孔繁森同志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他去山顶的学校,了解到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发工资了,便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来;看到生病的老人,他含着泪水为老人暖脚,给老人带去了无以言喻的温暖;他还为了藏族同胞们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这所谓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孔繁森同志对藏族同胞的无私的爱也打动了那里的人民。作为一个政党,人心向背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胜利以及在今后不断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然而然,民心也会倾向于党。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准备,就要真切的明白这一道理。党和群众就如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作为一名党员,并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和群众们打成一片,用人民的利益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当党组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党和人

民的重托,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为西藏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在山东工作、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生活,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孔繁森同志有理想有抱负,他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

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很高的标准,都力求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他不空谈,讲求实干,注重工作效果,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就跑遍了98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给了西藏人民,使藏族同胞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水利施工质量事故下一篇:江南大学公共体育课选项的现状及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