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

2024-09-21

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共16篇)

1.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 篇一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摘 要:在新形势下,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参与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2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129

语文教学要让课堂充满生机,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上边讲得激情澎湃,学生在下边无精打采,教学效果低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另一种情况是,师生关系和谐,在教学中相互讨论,教学相长,教学效率非常高。那么,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充满活力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模式陈旧老套,限制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改变单纯的依赖和记忆,而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交往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合理分组,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根据学生性格和能力不同,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散漫,缺乏社会经验,自我调节能力薄弱。如何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呢?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科学划分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促进,这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所在。在构建小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不同,优化小组组合,便于发挥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四至六人为宜,有利于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相互配合,交流互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自主为自己的小组取名,比如智慧星、翱翔组、创新队、冠亚队、奋进小组、雏鹰小组、希望小组。

三、培养合作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于协调搭配组合成的小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认识到互帮互助、相互信任的重要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培训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宜以游戏为主,可以选择容易操作的游戏进行培训。

比如传手绢游戏,让各个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手绢,依次传递手绢,不能落下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统计哪个小组传递手绢的回合最多。选择此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使他们配合默契,互帮互助。

四、增强课堂活力更要实施科学指导

学生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过在合作实践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意:

(一)给予充分的时间

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就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问题的探究和理解也不会深入。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学生才会尽情展示自我,畅所欲言,积极去补充、讨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讨论时全员参与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到小组中去,参与到他们中间,重视“全员参与”的现象。

(三)展示时全员参与

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整体,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畅所欲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每个学生就会有压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还可以让他们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通过表演,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充分了解人物性格,体会他们的情感,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创新的火花便活力四射。他们分工合理,积极配合,合作愉快。

(四)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

良好的竞争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合作竞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他们分工精确,协调统一。加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在合作交流结束以后,有的小组在展示汇报的时候,动作大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很具有团队作风,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五)新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制定良性的制约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方式,把对个人评价向小组评价转移,以促进每个学生不断努力和进步,确定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交流和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合理划分小组,使合作学习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久而久之,学习小组就会成为一个整体,他们高效、愉快、兴趣盎然地进行交流探究,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爱兰.全面树立新型理念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问题[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10):120-121.[2] 张玲.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其突破路径――对“自主探究热”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14(86):24.

2.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 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只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以游戏为生命, 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价值, 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概率”这部分知识时, 我这样设计教案:上课时, 我宣布:“现在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游戏, 好不好?” (话音刚落,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 这里每个袋子里各装了两个球, 有的袋子放了两个全是白球或两个全是黑球, 有的袋子里放了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 摸好后继续把球放在袋子里, 另一个同学继续摸, 每组推选一人记录。学生感到新奇, 便产生了兴趣, 合作学习不知不觉地展开了。活动结束后, 每一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 我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实践告诉我们, 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能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二、在情境中感知数学

所谓情境, 就是把那些未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 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有效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电脑出示有三个花坛, 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 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各自绕花坛走一圈, 我让学生猜测, 哪个学生最先回到起点。以此来引入“周长”这一数学概念。在这个例子中, 情境是学生观察、思考的起点, 情境蕴含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 通过观察, 学生对于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 在头脑中构建起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周长的直观形象, 通过这些形象的归纳, 学生发现了“周长”这一概念。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经历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概念转化的过程, 情境所提供的表象支撑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概念起到了比较大的效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这种论述反应了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就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

三、在探讨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联系为主的方式, 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 例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我通过图形让学生自主探索写出该图的分数。在学生答案不一时, 我对学生的回答并不马上表态, 也不是只让个别学生说思路, 而是把问题抛给全班学生, 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哪个答案有道理, 为什么从中还能悟出什么?如,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 我在学生得到一串分数后, 让学生小组合作把分数进行分类, 并说出分类的依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再如, 教学圆的周长计算, 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用滚动法、绳测法测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 并计算出他们的比值, 从而自主探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些都体现了课堂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合作探索的过程, 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 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在相互交流中发挥集体的智慧, 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并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相互交往的能力, 在这种开放的教学情境中, 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也为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的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教师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和合作者的角色。

四、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要“以学生有所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 我结合学校正在训练的阳光体育项目———跳绳比赛, 创设了一个自然的生活情境:“我们学校各班学生一分钟跳绳比赛结果, 大家想知道他们的好成绩吗?”然后告诉学生一个具体的数据, 并板书:男子队26, 女子队17。让学生看着这两个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到这么亲切的情境到现在由自己来提出问题, 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提问的时候, 各个争先恐后在口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 这从一张张兴奋的笑脸中都能看得出来。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3.让音乐充满想象让歌声充满生机 篇三

回想下课的时候,这些孩子可是活跃极了,现在呢,就像放在楼顶摇摇欲坠的花盆,随时要掉下来。我焦急着,又开始弹着琴走上了学歌的“初级道路”,孩子们虽说依依呀呀跟着唱,但歌声虚无缥缈的,离开钢琴,歌声在空气中开始飘了,我心里也下起来了雨。原本不准的音还是不准,特别是在第一句歌词与第三句歌词,前半部分音的跨度比较大,连着两个纯四度,而后上上下下几个回合后又来了个纯五度,再看后半部分,是连着的相同音高,第一句是55 55 5-第二句是66 66 6-,总是唱得飘忽不定,怎么听怎么不舒服,难道孩子们就只能唱成这样了?

这时,一个调皮的孩子叫道:“快看,雨变大了,雨变大了!”此时眉头紧锁的我也不去管他开小差插嘴的事情了,也顺着他的眼神看了看外面的雨,雨滴淅淅沥沥,一串一串掉落,晶莹剔透,把窗外的世界装饰成了一座水晶之城。细细听雨声,清脆的声响也不比琴声逊色,我不由得走到窗边,雨滴落在窗沿,果真就如今天教唱的歌曲一样,唱着滴滴答答的歌。孩子们渐渐响起的讲话声提醒到我,还在上课呢!我立马回过神来,从雨景雨声中抽了回来。再看看孩子们,一个个都对外面的雨世界兴趣满满,咦,为什么不把雨景和歌曲联系在一起呢?那清脆的雨滴落在叶子上,落在窗台上,落在大地上,溅起了一滴又一滴的小水花,高高低低,就像歌谱中小音符,如果能让学生联想到这些美丽的事物,联系到高高低低的音符上,不就对音高有直观的感受了吗,不就能把歌曲唱得好听了吗?

我拍了拍手,微笑道:“同学们,你们来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这个看似和音乐无关的问题一下让孩子们纳闷了,有同学说:“周老师,我刚才看外面的雨,还蛮好看的。”全班不禁笑出了声,叽叽喳喳说道:“雨有什么好看的。”我等他们讨论完毕,说:“周老师刚才也欣赏了窗外的雨,我发现,小雨滴是那么轻盈,它们从天空落下,洗干净了我们的空气,还在空中跳起了雨的舞蹈,唱起了动听的歌声,看,他们落到世界的上的那一刻,还散开一朵朵的小水花,高高低低。”我边说边伸出一只手来,模仿者雨滴的高低,孩子们听得入神,也不由得伸出一只只小手模仿起我的动作来,“雨滴声音是那么动听,就像我们的歌声!同学们看窗外,今天的小雨滴仿佛知道我们在歌唱着它,它们也下得多有节奏感,滴滴答答。”我话还没说完,一个小姑娘就说:“周老师,我觉得今天的小雨滴就像我们的小音符,也是高高低低的,而且它们落在地上,都是那么有弹性,不然小雨滴怎么还会弹起来,开出小水花呢?”“对对对,我现在理解为什么歌词中描写雨滴的时候要加上顿音记号了,因为要唱出小雨滴的特点呀!”哈哈,孩子们的联想比我更丰富,我继续启发道:“同学们联想得很棒,我们现在唱的小音符就是小雨滴,就是小雨滴们开出的小水花,他们有高有低,雨天的画面才够精彩,同样,音符有高低,才能使歌声婉转动听,同学们在唱歌的时候不要总想着这个音是do,这个音是mi,那个音是la,想着这些条条框框,那就等于把我们自己的歌声束缚在了盒子里,被绑住的歌声,唱出来怎么会悦耳动听呢?”这时,又一双小手举起来:“周老师,我们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就要把我们自己想成小雨滴,想象我们在雨天欢歌,在雨天开出小水花!”多么聪明的孩子,还真是一点就通。

我亮了亮嗓子:“同学们,那我们还等什么,让我们化成小雨滴吧,让我们在雨天快乐放歌吧!”听着前奏响起,我感觉到自己身体变轻了,就像一滴雨滴,在教室开始跳舞,我的双手不由得开始模仿小雨滴,上下随着节奏跳跃着,座位上的孩子也闭上眼睛沉静在音乐中:“小雨小雨滴滴答答滴滴滴滴答……”歌声仿佛唱出了雨滴的生命,什么音高节奏,都已经不是问题了,一首在纸上的歌谱就像注入了特殊的神水,一下子充满了生命力,孩子们的歌声里每一个音符仿佛也在如雨滴跳跃着,一下打起了12分的精神,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小雨滴的舞蹈,我的双耳也接受了雨的洗礼,装进了越来越多的天籁歌声!

是的,虽然音乐在课堂里,歌谱在白纸上,但我们的心可以飞出去,带着想象,让歌声充满生机!

4.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 篇四

-----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枣庄镇中心小学

王广鹏 2011-8-17 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我叫王广鹏,男,现年33岁,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1997年9月从阜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枣庄镇中心小学任教,担任过少先大队辅导员,现为该校的德育副校长,十四年来,我以满腔的热情默默奉献家乡教育事业,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仅培育出了满园桃李,更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收获了不少的荣誉。

2003年8月被授予“阜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光荣称号。2004年在颍东区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被评为“师德标兵”。2006年,阜阳市教育科研研究课题《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组成员,2007年12月结题。2008年9月被评为阜阳市第四届“教坛新星”。2009年接受阜阳市教育电视台《教育人生》栏目组采访,收到了较好的反响。2010年参加了安徽省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2010多次承担区教研室组织的授课任务等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领导、同事的热情帮助有很大的关系,但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更如何克服以前的“教师一身汗,学生没事干”的尴尬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转变:

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上课开始,教师投影出示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把红、黄、蓝、白、橙、灰六种太阳帽按顺序发给全校学生。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报出第几个学生,老师就马上告诉你,他的帽子是什么颜色。学生将信将疑,但跃跃欲试。学生所报的数,教师次次猜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时告诉大家,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这样学生整堂课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学习。

2、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刻苦钻研的精神。

3、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于学习。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学习《鸡兔同笼》一课时,通过鸡变兔和兔变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假设全是鸡或兔时的解决办法,再与列表法、画图法进行比较,从而优化了算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

目前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讲风太盛,教师唯恐讲不够;二是华而不实,没有突出以操作为主题的思维活动。其实,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获得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展开讨论,他们在实践中轻松的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不仅提高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1、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2、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教学“梯形面积”时,可组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然后就利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再设计以下问题:(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应怎样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又问: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和运用,我在课堂教学方面如鱼得水,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2007年9月执教的《线的认识》获区级一等奖.。2006年《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观察与反思》获市数学论文二等奖。2006年6月体育教学设计《小青蛙找家》获区三等奖。2007年《线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在《颍东教研通讯》第6期发表。2008年《一课三练,越练越精彩》获区论文一等奖。2010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获市级二等奖。2009年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2010--2011年暑假,被阜阳师范学校继续教育中心聘为授课教师。

5.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音乐之美 篇五

摘要:音乐是美的,音乐更是快乐的,正如洗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小学英语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歌曲美来创造一种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开心地掌握英语。

关键词:音乐

英语课堂

生动

快乐

学习英语

英语儿歌,因其充满童趣,富有动感,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韵律优美,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诵读儿歌不仅有利于记忆词汇、培养语感、提高模仿能力、也能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小学英语的学习随着年级的上升,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我们能利用富有特色的音乐来教学,以此带给孩子们一个活泼、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这可以使小学英语教学收到更佳的效果。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音乐之美,让音乐为小学英语更好的服务,并非易事,它不是简单的唱几首英语歌曲就可以解决的事。而是应该将所学的语言与音乐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就喜欢利用儿歌的独特形式和风格,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让学生们伴随着歌曲的旋律,耳中听,口中唱,脑中想,各种感官协调并用,有意识的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

音乐对小学英语课堂的作用主要体现:课前组织、新课导入、知识巩固、课中整理等几个方面。

一、巧设情景,利用歌曲来组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英语儿歌的教学也不例外,构思巧妙,新颖教法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们兴奋了,学习热情也就高涨了。我在英语儿歌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英语儿歌。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利用图片创设情景,利用声音创设情景,利用实物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利用故事创设情景。其中歌曲对于营造课堂气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英语歌曲来导入新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并且起到了不同于语言导入的特殊效果。上课师生问好后,播放一首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既缓和了学生课间活动的激动情绪,又在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了新课的教授中。例如在教人教版PEP5B第三单元《My birthday》一课时,可以在课前播放英语歌曲《The months of year》。歌曲的旋律琅琅上口,学生便会边听边

学。一来注意力集中了,二来整个的课堂气氛显得是那么轻松愉悦。学生的心情好了,兴趣浓了,老师的教学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又如在教授3A的26个字母的那个阶段时,老师可以每天都播放ABC song。哪怕今天我只教了3个字母,也要放给学生们听听。久而久之,学生听着唱着,自然而然就学会了。他们学会的不仅仅是歌曲的旋律,更是26个字母的读法。老师教,学生在学;歌曲在放,学生也在学。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二、组织游戏,在快乐中学儿歌。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在英语儿歌的教学中,游戏是常用的教学手段,给儿歌增加些猜测的内容,或增加些游戏情节,并付之生动有趣的结果,弥补了儿歌缺乏情节性的不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帮助儿童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性格,促进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尤其对儿童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如教学单词pen时,我们可以利用升调朗读,再用降调朗读。还可以采用二拍子,三拍子的节奏,把学生的身体当作乐器,通过拍肩说英语,踏脚说英语,打舌说英语,打哇哇说英语,来变化学生的口味。这样既奏出美妙多变的节奏,又学会了英语单词。学生学得不易悦乎?

教师在教学句子时,也可以运用节奏,比如,在教学5B第二单元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学生可以边击打铅笔盒,边说season,season,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也可以边敲打课桌边说 favourite,favourite,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总之,运用一切可以奏出节奏的器具来给课堂增添气氛。

在教学句子时,教师还可以自编一些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易于吟诵的歌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歌谣中,可让学生边配上节奏边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词汇。如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do you have? Thirty!Thitry!Thirty!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do you have? Forty!

Fotry!Forty!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do you have? Fifty!Fifty!Fifty!教师让学生的手、脚都动起来,并配以一定节奏说唱歌谣,学生情绪十分高涨,掌握词汇、句子非常快。

三、启迪思维,在创编中学儿歌。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着手。在英语儿歌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续编儿歌、创编儿歌,既学得情趣盎然,又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我就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单词基础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英语儿歌的创编,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既复习巩固所学的儿歌,又运用了学生已掌握的单词和句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真可谓一举三得。这样学生才会乐意根据已有文本进行模仿、创造。如在教学5A第四单元《What can you do 》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朗诵本课时Let’s chant的歌谣。“Dog,dog,what can you do ? I can run after you.Panda,panda,what can you do ?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后,我根据这种旋律将本单元的动作词组与句型创编“What,what,what can you do? I can sweep ,sweep the floor.What what,what can you do ? I can cook,cook the meals.What ,what,what can you do ?I can water ,water the flowers.等等;再如:复习巩固几种颜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齐唱他们所熟悉的歌曲《Colour song》,然后出示一些事前准备好的图片如:红色的衣服、黄色的衣服、绿色的衣服等,让学生在见到老师出示的图片时,能立即说出 red, yellow, green,orange and pink。这些都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而且通过唱歌来巩固单词,让学生感到非常新鲜,学生的劲头也很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把教学难点融于旋律优美的英语儿童歌曲之中,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教三年级有关水果的单词时,水果单词较多学生较难掌握。我就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中文儿歌《两只老虎》,通过对单词与句子的不同组合,选择曲调自编歌曲进行教学。如:I like apples,I like apples.Do you like? Do you like ?Yes,I do.Yes, I do.I like them,I like them.What about peaches? What about peaches? I like them ,I like them.Do you like pears? Do you like pears? No,I don’t.No,I don’t.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水果的单词,也让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句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

我想在教学中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将生机盎然,而不会再让很多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或对英语畏而远之,另外利用音乐教学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巩固与扩大词汇外,也能帮助学生学习语音、语调,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节奏感。

音乐带给我们轻松,带给我们愉悦。如果我们将音乐恰当地融入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就会使整个的课堂教学增添别样的魅力,达到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双赢。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音乐之美,让音乐更好地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也就达到我们教学的主旨了。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加德纳 《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教师用书》

6.音乐教案-让世界充满爱 篇六

教学目标 :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

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 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

(A 非典事迹 B抗洪抢险 C美国9.11救灾现场 D 希望工程)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2、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 B跟钢琴演唱歌谱 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 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 充满感情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慢板 领唱、合唱 柔和、抒情 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7.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篇七

一、用心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增加数学课堂生机

数学课堂应该是生动的、鲜活的, 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 让学生的思维紧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 这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才会激烈, 才能形成一个个的教学高潮。

首先, 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新课导语。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我走入课堂, 放下课本, 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谁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8844.43米。”我继续提问:“我有一张足够大的纸, 纸的厚度是0.1毫米, 我把这张纸连续对折30次, 它的厚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 你信吗?”学生都露出了怀疑的表情。我继续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0.1毫米的纸对折30次的高度。会计算了, 我们就会知道是对折30次的纸厚, 还是珠穆朗玛峰高。想不想学?”这样,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我激发和点燃起来, 注意力也就变得高度集中了。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欲望, 形成生机课堂。如在讲解圆的有关问题时, 我要给学生讲明“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这个概念, 但这个概念在实际生活中较难找到应用的例子, 而没有生活实际支持的数学知识, 是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所以, 在上课时, 我精心构建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拿一个中间的旋钮松脱的圆规走进教室开始讲课, 当把主要概念讲解完后, 我拿起圆规说:“我们来画一个圆。”但我却怎么也画不出一个完整的圆, 这时学生们便开始七嘴八舌地替我找原因……我心里暗笑, 学生已开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最后,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 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如在讲解“概率和可能性”时, 我手里拎着一个纸箱子, 纸箱子上留有一个只容一只手伸下去的洞, 我和学生们说这里面有50个乒乓球, 其中只有1个是红色的, 谁要是摸到红色的乒乓球, 老师就满足他一个愿望。学生们一听, 都摩拳擦掌, 先后开始摸, 但是摸到红球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我就问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哪个小组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并告诉我摸到红球的几率有多大呢?”这样, 学生们在活动参与中进入了问题的情境, 也体会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在练习巩固阶段, 教师善于利用竞争, 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在数学教学中, 最让教师头疼的就是练习巩固阶段了, 这时候学生容易疲倦, 产生抵触心理, 并流于单调和枯燥。因此, 如何建构练习中的活动形式, 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 就应该是每个教师用心考虑的问题。我在构建练习巩固阶段时, 把学生都分成几个小组,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 协同合作解决问题。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若干组练习题分别用一个个宝瓶进行超级链接, 起名“所罗门宝藏”。游戏要求每个小组可以自主选择所罗门的宝瓶, 然后打开宝瓶进行习题解决, 每道练习题对应相应的宝物, 解决正确就会获得相应的宝物, 解决不正确, 解题权归其他小组, 最后哪个小组获得的宝贝数量多, 哪个小组获胜。通过这种练习形式的改进, 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高涨, 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 小组成员之间也都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 使得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也是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的重要一环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 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 也体现着教师对学生人格塑造的效果。富有艺术性的语言, 点燃着学生的活力与灵性, 启发着学生的心智。

首先,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商讨式, 而不应该是指令式的。教师指令式的语言, 使得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没有自己的个性, 也就没有了创新。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 运用商讨式语言,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说:“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哪个同学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会?”这些语言会向学生传递出平等尊重的意思。

其次, 教师的语言要风趣幽默。幽默风趣的语言, 能够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 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如善意的玩笑, 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的幽默提醒等, 都能使得课堂笑声不断。

最后, 教师的语言要富含爱意, 能够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保护。

8.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篇八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机

语文教学要让课堂充满生机,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上课情景,教师在上边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在下边听得死气沉沉,教学完全没有成效,使得课堂没有一点活力。而另一种情况是,教师与学生就像是朋友一样,相互讨论,共同研究,师生合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昂,教学效率非常高。那么,如何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呢?

一、教师的语言要有号召力

语文课是一门语言类的基础学科,语言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高中语文中的文化底蕴及文章中所饱含的感情也是丰富多彩,语文教师在语言造诣方面自然也要有超强的感召力,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语言感召力越强,学生的兴趣就越强。

教师语言的感召力从何而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挖掘教材,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美妙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动人的情节,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美,感受到教师的感召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变得活跃、积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主人。

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教师在讲这首词时,朗读得声情并茂,把江南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传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如饮了一杯美酒春竹叶一样,入口绵甜。这使得学生兴趣大增,也有一些学生跃跃欲试,也想要去带感情地朗读,课堂自然也充满了活力。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展语文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探索,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互相交流,表达自己所想,敢于质疑,活跃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活力。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在讲到文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一句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宽阔而美丽的荷塘上面,一片一片翠绿的荷叶重叠着,微风吹过,层层叠叠煞是好看,使我们想到了江南的美景,那和谐而恬静的荷塘、翠绿的荷叶、清澈的池水等等,甚至还有不时从天边划过的小鸟、一朵淡淡的白云,展现给我们的是智慧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三、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原来在教学中无法展示的画面、场景,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1.多媒体可以将抽象变形象、具体,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在教材中,会涉及一些历史、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距离较远,学生无法触摸到这些东西,仅靠书上的一些文字知识,学生无法直观地了解。而多媒体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可以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将一些历史事件、景观、事物形象再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2.多媒体的大容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还有容量大的特点,由于其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为一体,可以同时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大大增加了学生所接收的信息量,提高学习效果。

3.多媒体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的特点,使得它可以将课本进行多方面的延伸,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作者的身世,了解到作者的情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课文,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韵味,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进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是我们中华几千年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无数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璀璨文化瑰宝,是世界文明最闪亮的明星中的一颗,如何让它一代一代更好地传承,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资源,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思想交流的园地,使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9.音乐课《让世界充满爱》教学反思 篇九

本课教师的 导入使学生自觉进入教师需要的情景,倾听歌曲录音,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旋律。

分析歌曲,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与讨论,探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使学生能在理性上把握歌曲。通过学生对歌曲的艺术实践、比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熟悉歌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的震撼力,通过音频欣赏,强化音乐对学生的听觉冲击,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歌手的热情及为帮助他们付出的努力,音乐无国界,表现爱的主题的作品更是如此之多,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深化本课主题——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学会给予。

爱有无限的魅力,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多一份温暖。

10.充满生机的春天作文 篇十

瞧!一场春雨过后,有一棵小草在泥土里反复地挣扎,最后破土而出。它笑着摆动着迎接着春天。春雨滋润着刚出嫩芽的小草,小草尽情地享受着春姑娘给它的第一份礼物。小草被春雨林过后越来越绿,渐渐地它为大地献上了一份绿色。在春天的感召下,其他的小草全部都从冬眠中醒来了。小草们都从土里冒出来,呼吸着春天的空气。

春姑娘不仅为土地带来了生机,她还把可爱的动物们都叫来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们为春天增添了不少乐趣。燕子们来这里搭窝筑巢,繁衍后代,为这儿增加了更多的生气。大雁也来这美丽的地方游玩,也为这添了许多春意。不仅是鸟儿还有熊,青蛙,蛇等等的动物都从冬眠中醒过来了。

小朋友们也都知道春天来了,都纷纷把厚重的羽绒服给脱去,换上了春姑娘为她们量身定做的小外套。这为春天加了几道美丽的风景线。同学们在春天里经常约朋友出去踏青,感受春天的生机,感受春天的美丽。

11.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篇十一

关键词:兴趣 提问艺术 充满生机

很多老师感慨:“语文课好上,但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实在不易!”做了几年中学语文教师的我,早已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课到底该怎么讲成了很多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呢?

几年来,通过不断地在实践中积极摸索,大胆尝试,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动力。学习兴趣是指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使学习事半功倍。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应设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在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当然,如果教师在表情、语态上再做渲染,并辅之以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学生会很愉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具体做法是:

第一,课堂导入,点燃学习兴趣。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为其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是教学导入语的一个重要功能。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暂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尽量选择新颖、有趣味的形式,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情感交流,催化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动情,教师要先有情。所以当教师尽心设计每一堂课时要做到深研教材,把握作者的思路脉络,细心揣摩和努力把握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自然情感,从而激起自己的感情。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说过:“我们的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准确感悟作者的情感体验,在备课过程中自己先被感动。“酝酿心中,久之自然悟入”,对授课内容有了发自内心的感情,有了这种情感的积累,讲课时才能充分释放自己的情感能量,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二、活跃学生思维

新课程标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近年来,各类试题中像“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XXX,你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尽快适应这一发展潮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識,不能因循守旧,人云亦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必要时对学生及时点拔、引导、扶持,而不能越俎代庖,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目标。反之,如果教师“包办一切”,势必出现“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的恹恹欲睡”的尴尬局面,这样的课堂还谈什么灵气与活力呢?

三、讲究提问艺术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避免地要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析、探讨。那么,怎么样提问题,提怎样的问题以便吸引学生主动地去讨论,这同样是一门学问。问题提得好,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课堂自然活跃,否则就会死气沉沉。因此,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

在学习《爸爸的花落了》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你愿意长大吗?为什么?2、你是否挨过父母的打?原因是什么?挨打后的感受如何?学生侃侃而谈,连班上的后进生都举手发言,“交代”了他挨打的经历和感受。这个问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这说明这两个问题提得好。可一个问题提的好不好,怎么评判呢?我觉得学生的反应是对问题好坏最好的证明。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我认为如果想让课堂有生机,教师提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问题不要提得过多,要力求少而精,也就是要保证问题的质量。如果一味地追求问题的数量,问题过多过细就会流于形式,学生抓不住重点;如果提问中心内容不明确,学生自然感觉乏味,丧失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提问中也不能有偏颇,否则会误导学生。其次,提问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过于深奥,否则学生压力过大,无话可说,也就没有了思考的兴致。

此外,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师提问时,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有话可说,这样课堂才能充满勃勃生机。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主体,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必须始终遵循这一宗旨和原则。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以便灵活地把握课堂,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只有师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杨润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十二

一、钻研教材, 充分备课

历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为了能够上好每一节历史课, 除了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及广度深度, 分析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外, 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 考虑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 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等, 把课备在教案上, 装在脑海里, 做到胸有成竹, 这样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另外, 教师还应立足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博览精选, 厚积薄发, 要不断充实自己, 才能与时俱进, 要想当一名好的教师, 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态度, 向书本学、向其他教师学、向学生学。

二、激趣导入, 先声夺人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 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一节课如果有一个精彩的导入, 则可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调动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 为以后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材料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比如, 在教学“大变革的时代”时, 我开始设计的是用改革开放, 通过改革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来引出变革的作用从而导入新课, 我们教师可能觉得生动形象, 对比鲜明, 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并不理想, 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虽然思维活跃, 乐于表现, 但却只有差不多一个月的历史知识的学习, 知识积累有限, 所以提到改革开放感觉很茫然, 结果可想而知。后来改用了动画导入新课, 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学生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和兴趣, 使他们怀着期待与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三、创设情境, 体验新知

历史是过去的, 昨天已成为历史, 更何况与学生相隔甚远的历史教材, 学生和我们都是历史的旁观者, 站在这个角度学历史, 学生是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的, 也更无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 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穿越时空隧道, 改变教师讲史说史, 学生听史读史的学习方式, 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走进”历史, 演绎历史中的某一个角色或片段, 这样才会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理解的历史知识与历史现象。

“再现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 渲染历史情景。例如, 在学习台儿庄战役时, 我给学生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敢死队乘夜色冲入敌阵, 白刃战中, 有的受了伤, 又从血泊中爬出来, 用大刀砍杀敌人, 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 与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 57名敢死队员却只有11人活着回来……”讲到这里的时候, 学生眼睛里闪烁出一种目光是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 一种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无法压抑。我和学生达到了一种感情上的共鸣。之后,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了未曾有的震撼。

四、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让学生去读书, 去发现问题, 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中去补充自己, 充实自己的历史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探究知识,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讲秦始皇, 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是杰出的帝王还是暴君”, 通过自由发言和和互相辩论,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 实现了更高效的课堂效果。

五、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历史教学面对的难题之一, 是历史学习材料的枯燥性。现在我们处在信息时代, 学生学习的渠道多样化, 他们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 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通过播放影音资料, 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亲眼“目睹”当时的历史场景, 使学生的情绪也跟着活跃起来。

另外, 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还应向学生传授一些有效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将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 久久难忘。比如, 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记忆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再如, 数字归纳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 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总之, 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教师以后需要更多的学习与锻炼。课堂是生动的、多姿多彩的。只有我们拥有了高超的教育能力, 才能演绎出课堂无尽的精彩;只有具备了课堂大视野, 才能挖掘出教材深刻的内涵;只有具备了科学的反思方式, 才能审视教学的健康成长;只有具备了高超的教育智慧, 我们才能为每一节课设计一个亮点, 才能使历史课堂多一份创意, 多一份精彩。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这些要求, 历史教师该如何应对, 如何走好新课改之路是十分迫切和关键的问题。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 面对新课改教师应使古老的历史学科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

13.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 篇十三

教研目的:

1、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新教学大纲》中“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意义。

2、提高音乐教师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3、更新教师观念,让音乐课堂教学达到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教研做法:

确立本阶段研究课题:如何使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

老师为了针对这一课题而准备的一堂研讨课《贝多芬与欢乐颂》。这堂研讨课,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大胆转变,令整个课堂充满了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整个教学活动更是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具体剖析反思课例,有几点可取的地方。

一、能根据需要,大胆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课《反复记号、连线、连音线》。它原来的编写意图是:1、重点学习反复记号与连音线,与歌曲的学习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2、介绍音乐家贝多芬,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简单介绍他的作品《欢乐颂》。在这,教材的目的有些偏重于对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把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以及音乐家的了解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为了改变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法,老师大胆地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把重心放在对音乐家的认识和对其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学习上,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则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认识音乐家贝多芬。

1、方法:“听音乐(《欢乐颂》——由老师弹奏)传递盒子(该盒子里藏着关于贝多芬的若干条信息),当音乐停下来时(每两个乐句停一次),盒子传到谁手里,就由谁来把盒子里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如此反复数次),。接着,老师再把这些信息分别展示在黑板上。”整个过程,不仅令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还享受到了音乐游戏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知识的了解、记忆的深刻度大大超乎平时填鸭式教育法的效果。

2、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效。

在教授乐理知识重复记号与连音线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把这两个符号拟人化,再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有趣、形象的画面以及生动地对白顿时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结果,不用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就能很快地把这抽象且枯燥的乐理知识牢牢掌握。

3、寓情于教

在演唱方面: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做到姿势正确,能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有表情地演唱。

谁都知道,歌唱是一种情感表白的艺术。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们的歌声充满感情呢?这里,教师以《欢乐颂》的歌词内涵为突破口,让学生明白贝多芬是热爱和平的人,他希望人民团结起来,驱除黑暗,保卫和平。然后问:“那你们的愿望是怎样的?是不是也希望世界和平,人民团结成兄弟?”回答十分肯定。接着又问:“你能不能把这种愿望在歌曲演唱中表现出来?”学生兴致高涨,于是,开始认真地、充满感情地演唱起来。教师的这种先让学生“晓之以理”,再让学生“动之以情”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演唱技能的提高,还突出了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的关系,充分发挥了“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世界”这一重要的美学特征。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乐观、坚强、善良等精神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这种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引领学生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音乐世界中感受并体验人类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教学方式将有效地推动音乐教学目的的最终实现。

4、鼓励学生参与创作实践

这个环节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教师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步骤是:邀请部分学生出来表演→谈谈舞蹈意图(师:“你们的舞蹈想表现什么?”生:“……团结”)→创编舞蹈动作(师:“‘团结’除了用这个动作来表现之外,还能用别的什么动作来表现?”)→自由表演(自由组合,五六人为一小组,表演时,要求把歌曲的内容体现出来,最后的造型一定要有意义。)→老师点评。——这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没干涉,也没有太多指导,只作为一名忠实的观众或偶尔当当客串主持静赏孩子们的表演。……在如此开放、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里,学生的创作天份得到了充分发挥。

5、秘密武器

一台小小的数码相机为趣味浓浓的课堂,划下了完满的句号。学生作为创作的主体,却欣赏不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多少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但是,当老师利用数码相机播放出早已悄悄摄下的学生的创作、表演过程的镜头时,孩子们的表演欲得到了满足,情绪更加高涨。这种教学手段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还促进了今后课堂上的即兴创作表演活动的发展,使学生越来越喜欢音乐创作实践活动,越来越投入地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越来越乐于上音乐课。

教研总结:

14.充满生机的春游作文500字 篇十四

今天,天气很好,艳阳高照。妈妈决定带我去梁丰生态园春游。

当我们来到梁丰生态园北门时,五个红红的大字“梁丰生态园”步入我的眼帘。之后,我和妈妈走进阳光山洞。一丝丝阳光从洞顶射下来,嘿嘿,太阳公公也来山洞里乘凉啦!

走出阳光山洞,我们来到梅园。梅园里有许多梅树。树上开着一朵朵梅花姑娘。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粉红色的、有玫红色的。白色的梅花,像一朵朵小雪花落在树枝上。黄色的梅花,大多数都开了,迎着微风和阳光绽开了笑脸。粉红色的梅花,玫红色的梅花,像一个个俏丽的小公主,坐在树枝上休息呢!

之后,妈妈买了两杯奶昔,她一杯我一杯,我们一边吃一边看这怡人的`春色。一路上,我们看到许多树。有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甚至有的听也没有听说过。里面有樟树、黑松、香樟树、悬铃木、黑铃木、日本早樱、日本五针松、西府红枫、落羽杉、广玉兰等植物。啊,梁丰生态园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啊!

然后,我们沿着湖走了一圈。河里有许多条小鱼。小鱼们的头比身子大,眼睛也很大。它们身子的颜色和湖水颜色差不多,要不是水够清,我们还看不见呢!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有水草的地方,也在水草旁穿上穿下,好像在捉迷藏呢!

沙洲桥旁,有一个孤孤单单的垂柳。不知是有意栽在湖边,还是无心的,真的,那湖水好像一边镜子,把垂柳姐姐的“头发”照得清清楚楚。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吹乱了她的头发,她“东张西望”,好像在寻找一把梳子,把自己的头发梳梳干净。

15.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十五

一、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 因为特殊的农村环境, 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 家中拥有计算机, 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有些学生,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电脑知识欠缺,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弱。在农村, 有的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课, 而有的小学基本没有, 直接导致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 以至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自负的心理, 对老师讲解的基础知识没有兴趣, 而多数基础差的学生则感到吃力, 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在“学电脑”, 而是在“玩电脑”。针对上述情况, 我觉得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 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进而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 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特别对那些计算机知识相当欠缺的学生, 我细心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如有的直截了当地回答, 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 有的和学生略作讨论, 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 我时常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 小心保护学生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 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边讲边练, 讲练结合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 尤其是初中的计算机教学, 它不需要进行过多、过深的理论教学,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上机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 计算机课堂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方法, 避免课堂枯燥乏味。当然, 也不能盲目地让学生上机练习, 那样, 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 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 一堂课中, 教师一般可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 然后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 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 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教学目的。有时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 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精讲重点、难点、疑点, 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操作实践。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繁琐复杂的操作, 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自己尝试的欲望。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面向学生认知实际, 实施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承认个体的差异, 主张针对学生的认知实际、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使每一层次的学生, 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

首先, 教学目标要分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 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就要注意差异性, 要考虑学生家庭、社会环境, 以及个性、爱好、特长和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可大体上把班级学生分为发展层 (好) 、提高层 (中) 、基本层 (差) 三个层次。确定的教学目标应与上述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相对应, 如对基本层次的学生, 主要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操作技能;对提高层次的学生, 要求在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 加强能力的培养;对发展层次的学生, 则适当拓展知识, 注意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这样, 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 都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吸收知识,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 分层布置作业。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知识后,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尝试着制作某些课件。对基本层次的学生一般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 通常是一题一解, 就题论题;对提高层次的学生, 可布置稍有难度的作业, 促进其思考能力的发展;对发展层次的学生, 可以安排难度较高的作业, 要求一题多解, 注意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最后, 分层进行评价。初中学生年龄虽小, 但大多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好胜心, 往往十分在意教师的评价。因此, 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其中, 对基本层次的学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 增强其上进心;对提高层次的学生, 既要指出其不足之处, 又要指明奋斗方向, 促使其不断上进;对提高层次的学生, 则要用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优越自我。

16.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十六

关键词 兴趣 合作交流 体验 思维的创造性 学感体验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组织比赛》,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趣活动的动画场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然后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会有不同意见,进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新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强,他们往往会被一些无关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这一特点,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致动顯得尤为重要。例如《小小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这一生活情境,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根据小孩乐于助人,设置给图书馆管理员帮忙,让学生想一想,你能帮助她干什么?促发了学生的思维,紧扣主题。在后面的练习中,让学生开展竞赛,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运算速度,把枯燥的计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学生乐学、爱学。

二、尊重自主选择,创建民主的合作氛围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如教学《大家来锻炼》时,可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根据自己喜欢的活动将学生分组,小组里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机会,并逐步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体会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既能达到互动学习,又能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的能力

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还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例如,除法的意义这一节的教学,我们可通过实践活动,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境:给出一些筷子,问学生有几双,学生自己会动手圈一圈,每两根圈一圈,能圈成几圈就是几双,这一过程我在教学中没有直接教给学生方法,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发现这样做既准又快。当数字很大时,这样就会很困难,在此,及时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快就理解除法的意义,而且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新教材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教材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挖掘活动内容中的开放因素,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活动,活动中有为学生留出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这就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让各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善于灵活机智的组织教学,着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也是一种快乐。

参考文献:

[1]一、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2]《走进新课程》

上一篇:公路工程监理方案下一篇:教师职称岗位竞聘的演讲稿